初中语文教学课例研究报告
语文教学案例研究报告精选六篇
语文教学案例研究报告精选六篇1. 《阅读理解提升策略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该案例研究探讨了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运用阅读理解提升策略。
通过分析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现状,教师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如阅读策略教学、课堂讨论等,以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水平。
2. 《诗词鉴赏教学案例研究》该案例研究分析了诗词鉴赏教学的有效性。
教师在课堂上引导学生研究古代诗词,并通过分析诗词的意境、修辞手法等来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研究结果表明,这种教学方法能够有效提升学生对诗词的理解和欣赏水平。
3. 《写作指导案例研究》该案例研究讨论了如何进行有效的写作指导。
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分析优秀作文的特点,提供写作技巧和指导,并进行写作实践,以帮助学生提高写作能力。
4. 《文言文教学案例研究》该案例研究探讨了如何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和理解能力。
教师采用了分层教学、注释解读等教学方法,并结合案例分析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古代文言文的意义和用法。
5. 《阅读促进学生思维发展案例研究》该案例研究研究了如何通过阅读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
教师在课堂上引导学生进行深度阅读,鼓励学生思辨、分析和提问,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6. 《故事阅读教学案例研究》该案例研究探讨了如何通过故事阅读教学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教师选择富有情节和教育意义的故事进行教学,并引导学生进行阅读理解和思考,以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情感认知。
以上六篇精选案例研究展示了不同领域的语文教学案例,这些案例研究为教师提供了有益的教学经验和策略,可在实际教学中借鉴和应用。
初中语文教研活动课例(3篇)
第1篇一、活动背景为了提高初中语文教学质量,推动教师专业成长,我校开展了初中语文教研活动。
本次活动以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课文《草原》为例,旨在通过集体备课、课堂观摩、课后研讨等方式,探讨如何有效地进行语文教学,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活动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草原风光和草原人民的热爱之情;掌握描写景物的方法,提高写作能力。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朗读、讨论、合作等方式,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合作精神。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培养学生关爱他人、尊重生命的情感。
三、活动内容(一)集体备课1. 确定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草原风光和草原人民的热爱之情。
教学难点:掌握描写景物的方法,提高写作能力。
2. 制定教学方案。
教学方案如下:(1)导入: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草原风光,激发学生兴趣。
(2)新课导入: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3)精读课文,分析重点段落。
(4)总结全文,体会作者情感。
(5)拓展延伸,提高写作能力。
(6)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二)课堂观摩1. 教师根据教学方案进行课堂展示。
2. 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展示学习成果。
(三)课后研讨1. 教师分享教学心得,反思教学过程。
2. 同行教师点评,提出改进意见。
3. 针对教学难点,共同探讨解决方法。
四、活动过程(一)导入1. 教师展示草原风光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观察、描述。
2. 学生自由发言,分享对草原的认识。
(二)新课导入1. 教师朗读课文,学生跟读。
2. 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提出疑问。
(三)精读课文,分析重点段落1.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景物描写,如草原的辽阔、美丽等。
2. 学生讨论,总结景物描写的方法。
(四)总结全文,体会作者情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课文主题,体会作者对草原风光和草原人民的热爱之情。
2. 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谈谈对草原的认识。
(五)拓展延伸,提高写作能力1. 教师布置写作任务,要求学生运用景物描写的方法,写一篇关于家乡的作文。
初中语文教研组课例成果(3篇)
第1篇一、前言为了提高初中语文教学质量,我校初中语文教研组积极开展教研活动,通过课例研究,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以下是我校初中语文教研组近期取得的课例成果。
二、课例成果展示1. 《荷塘月色》教学课例(1)教学目标1. 理解文章内容,感受作者对荷塘美景的描绘;2. 学习作者的写作手法,提高学生的阅读鉴赏能力;3.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2)教学过程1. 导入:播放荷塘月色的图片,引导学生感受荷塘美景;2. 自主阅读:学生阅读课文,了解文章内容;3. 合作探究: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文章的写作手法;4. 教师讲解: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讲解,帮助学生掌握文章的写作手法;5. 课堂小结:总结文章的写作特点,强调学生的审美情趣;6. 作业布置:布置与课文内容相关的作业,巩固学习成果。
(3)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图片导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小组合作探究,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教师讲解,帮助学生掌握了文章的写作手法。
但在课堂小结环节,教师对学生的审美情趣培养不够,今后需加强。
2.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学课例(1)教学目标1. 理解文章内容,感受作者对童年生活的回忆;2. 学习作者的写作手法,提高学生的阅读鉴赏能力;3. 培养学生的生活情趣,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
(2)教学过程1. 导入:播放童年生活的图片,引导学生回忆自己的童年;2. 自主阅读:学生阅读课文,了解文章内容;3. 合作探究: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文章的写作手法;4. 教师讲解: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讲解,帮助学生掌握文章的写作手法;5. 课堂小结:总结文章的写作特点,强调学生的生活情趣;6. 作业布置:布置与课文内容相关的作业,巩固学习成果。
(3)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图片导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小组合作探究,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教师讲解,帮助学生掌握了文章的写作手法。
但在课堂小结环节,教师对学生的生活情趣培养不够,今后需加强。
教研典型案例报告初中(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初中语文教学面临着诸多挑战。
为了提高教学质量,我校语文教研组积极开展了一系列教研活动,旨在探索新的教学模式,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和学生的语文素养。
本文将围绕一次成功的教研活动——“名著阅读教学策略研究”进行案例分析。
二、案例概述本次教研活动以《红楼梦》为例,旨在探讨如何有效开展名著阅读教学,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
活动分为三个阶段:准备阶段、实施阶段和反思阶段。
三、案例实施过程(一)准备阶段1. 选题确定:教研组全体成员共同讨论,最终确定以《红楼梦》为例,研究名著阅读教学策略。
2. 资料收集:教师们通过网络、图书馆等渠道收集《红楼梦》的相关资料,包括作品背景、人物分析、主题解读等。
3. 教学设计:各教师根据自身教学风格和班级特点,设计不同的名著阅读教学方案。
(二)实施阶段1. 集体备课:教研组全体成员共同研讨教学方案,优化教学设计,确保教学效果。
2. 课堂实践:教师们根据教学设计方案,在课堂上进行名著阅读教学实践。
3. 观摩交流:教研组组织全体教师观摩优秀课例,交流教学心得,共同提高。
(三)反思阶段1. 教学反思:教师们对课堂实践进行反思,总结经验教训,提出改进措施。
2. 撰写论文:教研组鼓励教师撰写教学论文,分享研究成果。
3. 推广成果:将优秀的教学案例和论文进行推广,促进全校语文教学的共同提高。
四、案例分析与评价(一)案例分析1. 问题导向:本次教研活动以解决名著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为导向,具有较强的针对性。
2. 实践性强:教研活动注重课堂实践,教师们通过观摩、交流、反思等方式,不断提高教学能力。
3. 成果显著:通过本次教研活动,教师们的教学水平得到了显著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也得到了提升。
(二)评价1. 教师评价:教师们普遍认为,本次教研活动对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有很大帮助,同时也为学生的名著阅读教学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2. 学生评价:学生们对名著阅读教学表现出浓厚的兴趣,阅读能力得到了明显提高。
初中语文教研活动汇报
初中语文教研活动汇报
活动目的
本次初中语文教研活动旨在总结教学经验,分享教学方法,提高教师教学水平,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
活动内容
1. 教学经验分享:老师们分享了他们在教学中的经验和教学方法,包括如何激发学生研究兴趣,如何引导学生有效阅读,如何进行有效的课堂互动等方面的经验。
2. 教学资源分享:老师们分享了一些优质的教学资源,包括课件、教案、教学视频等,以供其他老师参考和借鉴。
3. 教学案例分析:对一些教学案例进行深入分析,探讨在实际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和改进建议。
活动成果
通过本次活动,老师们深化了对教学理念和方法的认识,增强了教学技能,进一步提高了教学质量。
同时,教师之间的交流和互动也得到了加强,形成了良好的教研氛围。
下一步计划
为了进一步加强教师教学水平,我们计划组织更多的教研活动,包括观摩课、课题研究等,以促进教师间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提高
教学水平,提升教学质量。
初中语文学科听课调研报告
初中语文学科听课调研报告
一、课堂亮点
1.青年教师表现出较高专业素养,提升较快;语言规范,环节清晰。
2.一线老师文本解读能力在提高。
3.部分中年教师的觉醒,令人欣喜。
表现在能科学设置教学目标,教学设计有突破,教学手段有新尝试,教学习惯有挑战。
4.注重学生学习习惯培养,注重学习方法指导,注重规范表达训练。
5.学校教研氛围日渐浓厚,青年教师愿意交流。
二、不足之处
1.课堂主问题缺失,自问自答、随口抢答现象依旧存在,难以激发学生深度思维。
2九年级复习课功能不清晰,复习课课型方法不得当,依赖资料,资料中知识性错误不能及时发现。
复习效率不尽如人意;
3. 教学设计时对学生活动的设计意识不明显,学生能力和思维得不到充分训练。
4. 教材资源利用不充分依然较为突出,舍近求远。
忽视单元导读、预习提示、阅读提示、旁批、思考探究与拓展迁移等信息。
5. 课堂中的读书依然缺失,朗读指导不够到位。
6.缺少对后进生学习状态的关注
三、想法建议
1.九年级复习提高实效。
受疫情影响,建议用近年中考真题倒逼学生尽快理解掌握重要知识。
如文言文。
2.语文学科类作业建议可边讲边练。
既实现分层又不影响课堂整体效果。
3.“读”对语文学习的重要性还需要得到进一步重视。
4.精心设计与布置作业。
认真研读《新课标》,加强作业管理,发挥校本教研作用,加强团队协作,精心设计课前预习、课中练习、课后作业,创新丰富作业形式,克服作业布置的随意性,让作业育人价值得以发挥。
教研组案例研究初中语文(3篇)
第1篇一、背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初中语文教学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
为了提高语文教学质量,我校初中语文教研组积极开展了一系列教研活动,旨在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发展。
本文将以我校初中语文教研组的一次案例研究为例,探讨如何提高初中语文教学质量。
二、案例背景本次案例研究选取了我校七年级(1)班为研究对象,该班共有学生40人,语文成绩整体处于中等水平。
在研究过程中,我们针对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针对性的改进措施。
三、案例研究过程1. 问题诊断在研究过程中,我们通过观察、访谈、问卷调查等方式,对七年级(1)班学生的语文学习情况进行了全面诊断。
主要发现以下问题:(1)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
部分学生对字词、语法、修辞等基础知识掌握不扎实,导致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受限。
(2)阅读能力不足。
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缺乏良好的阅读习惯,对文章主旨、中心思想、写作手法等把握不准。
(3)写作能力欠缺。
学生在写作过程中,缺乏创新思维,语言表达不够流畅,结构安排不合理。
2. 教研活动开展针对上述问题,我们教研组开展了以下教研活动:(1)集体备课。
教师们共同研讨教材,分析学情,制定教学计划,确保教学内容贴近学生实际。
(2)教学观摩。
组织教师观摩优秀课例,学习先进的教学方法,提高自身教学水平。
(3)专题研讨。
针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组织教师进行专题研讨,共同探讨解决策略。
(4)课后反思。
教师们对课堂教学进行反思,总结经验教训,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3. 教学改进措施(1)加强基础知识教学。
教师们在课堂上注重基础知识的教学,通过多种形式帮助学生掌握字词、语法、修辞等基础知识。
(2)培养阅读能力。
教师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阅读速度和理解能力。
在阅读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文章。
(3)提升写作能力。
教师通过写作指导、范文分析、学生互评等方式,帮助学生提高写作水平。
语文课例研究报告
语文课例研究报告语文课例研究报告一、引言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学方式和方法不断创新,课例研究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语文教学是学生认知和语言能力的重要基础,如何通过优秀的语文课例来推动学生的语文学习和发展已成为语文教师关注的重点问题。
本文选取了一堂初中语文课例进行研究和分析,旨在提升教师教学能力,推进优质语文教育发展。
二、课例概述本研究所选的语文课例是一节初中语文“古文阅读”的课程,时间为45分钟,教学内容为《论语》中的“为政篇”。
课堂目标明确,要求学生通过古文翻译、分析和讨论来加深对思想内容的理解。
三、课例分析1、教学目标的明确性本课堂的教学目标十分明确,清晰,具体。
老师在课堂开始时,通过介绍本节课的教材、主题、学习目标和任务,为学生营造了一个认真学习、主动思考的氛围。
此外,教师针对学生对于“为政篇”的理解程度进行了细致深入的讲解,并提出了一系列问题供学生思考的同时,还注重每个学生发言和表达机会的均等。
2、教师教学的安排和步骤本节课的教学安排和步骤合理,整节课堂分为热身、翻译和分析、讨论等三部分。
教师在开场热身中,采用“问题启蒙”模式,通过提问来引导学生对“为政篇”内容进行思考和理解,并关键性地引领学生思考,让学生根据自己对这段内容的理解来回答问题。
其次,老师把翻译和分析作为课堂的主体部分,通过一道道翻译和分析问题的演示,呈现了语文知识吸收和理解的思维过程,让学生能够跟随和引领自己的思维,掌握翻译和分析的技巧和方法。
最后,教师把讨论环节作为课程的结束部分,通过学生“自由讨论”的形式,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和探索,领悟到“为政节约”的深意。
3、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本节课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主动的学习模式下感悟到知识的魅力。
教师先让学生自己思考问题,发表自己的观点,教师鼓励学生多提出他们自己的想法和疑问,遇到困难教师不直接给出答案,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和理解去寻找答案,这样使得学生具有自主探究的能力和习惯。
初一语文教材研究报告范文
初一语文教材研究报告范文前言本文对初一语文教材进行了深入研究,结合实际教学经验和学生反馈,分析了教材的内容与形式,总结了优缺点,并提出了改进建议。
一、教材的内容初一语文教材包含了多种文学作品,如诗歌、散文、小说等,涵盖了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学的经典之作。
教材在内容上注重了对学生的历史文化素养的培养,通过阅读经典文学作品,让学生了解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
同时,教材还注重了对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
教材中的作文训练、口语交际活动等都有助于学生提升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创造能力。
二、教材的形式初一语文教材采用了分册的形式,每册分为多个单元。
每个单元以一个主题为线索,安排了多个相关的文学作品,并配以详细的注释和习题。
这种形式使得教材的内容有机地联系起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学作品的内涵。
同时,教材还引入了多媒体资源,丰富了教学形式。
学生可以通过扫描二维码或登录在线平台,观看相关的音频、视频资源,提高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综合理解能力。
三、教材的优点初一语文教材有以下几个优点:1. 注重传统文化的传承教材中涵盖了大量的传统文学作品,通过阅读这些作品,学生能够了解中国文化的源远流长。
这有助于学生培养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增加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2. 注重语言能力的培养教材中的作文训练、口语交际活动等都有助于学生提升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这有助于学生培养自信心、增强自身的沟通能力。
3. 注重思维能力的培养教材中的文学作品往往涉及深刻的人生问题和思考,通过阅读这些作品,学生可以锻炼自己的思考能力和创造能力。
同时,教材中的习题也能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四、教材的不足之处初一语文教材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1. 知识点过于繁杂教材内容涉及广泛,但每个单元的内容过于繁杂,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难以深入理解和消化。
教材可以适当减少内容的数量,将重点放在学生的理解和运用能力上。
2. 练习题缺乏差异化教材中的练习题缺乏差异化,难度较为单一。
初中语文教育调研报告3篇
初中语文教育调研报告3篇初中语文教育调研报告3篇在现实生活中,报告十分的重要,报告包含标题、正文、结尾等。
那么一般报告是怎么写的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初中语文教育调研报告,欢迎大家分享。
初中语文教育调研报告1一、调查概况:20xx年2月27日至20xx年7月5日,我很荣幸的有机会在临城镇中学度过了我的实习生涯。
实习内容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作为一名语文教师的教育实习,二是作为一名班主任的工作实习。
在这期间,我积极认真地工作,虚心向办公室里有经验的老师请教。
同时,我还利用实习做了一个针对语文这门课在当今时代的教学情况的调查。
二、调查的具体目标和方法(一)具体目标1、从语文教师的自身、教学等方面探究现今中学语文教学的现状。
2、从学生的角度探究现今中学语文的发展现状。
3、从学生的心理角度探究现今语文教学该往何处去。
(二)调查方法:抽样调查。
以我实习的初一年级语文教师为主要调查对象,调查对象为我的指导老师陈会彦老师以及初一年级其他班级的语文老师。
(三)调查结果:首先,从中学语文教师的自身方面谈一谈语文教学的状况。
经过这段时间的相处,我发现中学语文教师的文化水平大都是本科,少数老教师是大专文凭。
其次,从现今中学语文教师的教学方面来看语文教学的状况。
在教学方法方面,中学的语文老师基本都采用问答法、讲授法,少数有经验的老教师会采用自学辅导法、情境教学法以更好地达到效果。
在采用教学设备方面,基本都能使用多媒体。
现在的语文课堂教学,大多数老师所使用的教学方法还是原始的:老师讲学生听。
从教学态度上来讲,一个班里的学生语文成绩有很大的差别,而且单个人的不同时段语文成绩也有很大差别,老师们一视同仁,想让所有的学生都把语文学好,他们对所有的学生都有耐心,视学生个人的情况不同而对他们有不同的要求。
当然,老师们也承认他们在教学的过程中存有偏见,但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
其次从学生的角度探究现今中学语文的发展现状。
我实习的年级是初一,这个年纪的学生心智还不成熟,上课开小差、做小动作很常见。
部编版初中语文山水田园诗教学课例研究
【部编版初中语文山水田园诗教学课例研究】1. 引言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山水田园诗是一个重要的教学内容,它不仅有助于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的了解,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情感体验能力。
本文将从山水田园诗的教学课例研究入手,深入探讨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开展有价值的山水田园诗教学。
2. 课例分析2.1 选诗在开展山水田园诗教学时,首先需要选取适合学生学习的诗歌。
选取它收入的古文诗《静夜思》进行讲解。
《静夜思》此诗以表现作者的孤独凄凉之情而著称,描绘了一个人在深夜中静思的场景,可通过此类山水田园诗进行学习。
2.2 讲解在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讲解诗的背景、作者生平等信息,引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从多个角度了解诗歌。
引导学生思考作者李白的生活背景,以及在他的时代山水田园在诗中所起的作用。
2.3 赏析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对诗歌内容、意境、表达技巧等方面的分析,让学生深入理解诗歌的内涵。
分析《静夜思》中“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这一句,引导学生思考诗歌想要表达的意境和情感。
2.4 体验在教学的最后阶段,教师可以设计一些与山水田园诗相关的体验活动,例如组织校外实地走访,让学生亲身感受山水田园的美好。
3. 总结与展望通过对山水田园诗教学课例的研究分析,我们发现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开展有价值的山水田园诗教学有助于丰富学生的文化知识、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情感体验能力。
未来的教学实践中,可以进一步探索开展多样化的山水田园诗教学方式,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
4. 个人观点山水田园诗是我国古代诗歌的重要类型之一,深受人们喜爱。
通过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加入山水田园诗的教学内容,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我国传统文化,还可以促进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情感体验能力的培养。
我认为在初中语文教学中适当加入山水田园诗的教学是非常有价值的。
在知识的文章中,通过以上格式和内容的展开,可以给读者带来一种逐步深入的阅读体验。
并且在文章中多次提及了指定的主题“部编版初中语文山水田园诗教学课例研究”,以确保文章内容的连贯性和主题的重复呈现。
初中语文课例式教研(3篇)
第1篇一、背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语文教学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
为了提高初中语文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我校开展了以课例式教研为主要形式的教研活动。
本次教研活动旨在通过分析、讨论、反思和改进,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教研主题本次教研主题为“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策略”。
围绕这一主题,我们选取了《背影》这一篇课文进行课例式教研。
三、教研过程1. 课前准备(1)教师对《背影》进行深入解读,明确教学目标、重难点和教学方法。
(2)教师设计教学环节,制作教学课件。
(3)教师撰写教学反思,为教研活动提供参考。
2. 课堂教学(1)导入:教师通过提问、展示图片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阅读指导:教师引导学生通过默读、朗读、分角色朗读等方式,感受文章的语言美和情感美。
(3)分析讨论: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文章的结构、人物形象、主题思想等,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4)拓展延伸:教师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谈谈自己对《背影》的理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3. 教学反思(1)教师反思:教师对课堂教学进行反思,总结优点和不足,提出改进措施。
(2)学生反馈:学生提出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困惑和收获,为教师改进教学提供依据。
4. 教研讨论(1)教师交流:教师围绕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效果等方面进行交流,分享教学经验。
(2)专家点评:邀请语文专家对课堂教学进行点评,指出优点和不足,提出改进建议。
(3)学生评价:学生从学习兴趣、学习效果等方面对课堂教学进行评价。
四、教研成果1. 教师教学能力得到提升:通过本次教研活动,教师对阅读教学有了更深入的认识,掌握了有效的教学策略。
2. 学生语文素养得到提高:学生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提高了阅读理解能力、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
3. 教学效果得到改善:通过课例式教研,课堂教学质量得到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得到激发。
五、总结本次初中语文课例式教研活动取得了圆满成功。
初中语文七年级语文教研(3篇)
第1篇一、活动背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初中语文教学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
为了提高七年级语文教学质量,探索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策略,我校语文教研组于2021年10月20日开展了以“初中语文七年级教学策略研究”为主题的教研活动。
本次活动旨在通过集体备课、课堂观摩、教学研讨等形式,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
二、活动内容1. 集体备课活动开始,由教研组长主持,全体七年级语文教师参与。
首先,针对新学期即将开设的《西游记》课文,老师们围绕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集体备课。
在讨论过程中,老师们各抒己见,分享了自己的教学经验和心得。
2. 课堂观摩为了更好地了解七年级语文课堂教学现状,教研组安排了两位教师进行公开课展示。
第一位教师执教《西游记》中的《大闹天宫》,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情节,引导学生了解人物性格特点,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第二位教师执教《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通过分析鲁迅先生的作品,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3. 教学研讨课堂观摩结束后,全体教师进行了热烈的研讨。
首先,两位授课教师分别对自己的教学设计进行了反思,分析了课堂上的优点和不足。
接着,其他教师针对这两节课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课堂管理等方面提出了自己的意见和建议。
(1)关于教学内容老师们认为,《西游记》和《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两篇课文都是经典之作,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和教育意义。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挖掘文本背后的文化内涵。
(2)关于教学方法老师们认为,在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同时,结合多媒体技术,丰富课堂教学形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关于课堂管理老师们认为,课堂管理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关键。
教师要善于运用课堂管理技巧,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确保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
三、活动总结本次教研活动取得了圆满成功,达到了预期目标。
初中语文组的教研活动报告
初中语文组的教研活动报告
引言
随着新的学期的开启,我们初中语文组踏上了新的教学和研究之旅。
本次教研活动,我们以提升学生语文素养、增强教学效果为主要目标,共同探讨和研讨了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等方面的问题。
以下是我们此次教研活动的详细报告。
教研活动内容
课程改革与教学理念
在教研活动中,我们对当前的教学理念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大家一致认为,新的教学理念应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创新性和实践性。
我们将以此为导向,对语文教学进行改革和创新。
教学方法研讨
我们针对当前的语文教学方法进行了深入的研讨。
大家普遍认为,应以现代教育技术为辅助,推广互动式、参与式、探究式的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的研究兴趣和研究效果。
此外,我们还将积极引导学生进行自主研究,发掘其研究的潜能。
教学内容研究
在教学内容方面,我们同意,应将文化素养的培养贯穿于语文教学的全过程。
我们将以古代文学、现代文学、古代文化、现代文化等内容为主,通过教学,让学生深入了解和理解中国传统文化,增强其文化自信。
教研活动成果
通过这次教研活动,我们初中语文组在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等方面达成了共识,并形成了一套新的教学策略。
我们相信,这次的教研活动将会给我们的语文教学带来积极的影响,提高我们的教学效果。
结语
初中语文教研活动是我们提升教学质量、推动教学改革的重要手段。
在未来的教学工作中,我们将继续以此次教研活动为契机,深化教研活动,不断提高我们的教学水平,以期为学生提供更优质的语文教学服务。
让我们一起期待,用心去实现这个目标。
初三语文教材研究报告
初三语文教材研究报告引言本文旨在对初三语文教材进行研究,以探讨其编写理念和实施效果。
初三语文教材是中学阶段语文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文化修养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教材的分析和评价,旨在为改进教材、提高教学效果提供参考。
1. 教材概述初三语文教材是按照教育部发布的新课程标准编写的,内容包括语文基础知识、阅读理解、写作技巧等。
教材内容的选择和编排都经过认真的筛选和调整,旨在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和思维能力。
教材分为上、下两册,每册包含多个单元,每个单元围绕一个主题展开。
2. 教材特点初三语文教材具有以下几个主要特点:2.1 综合性教材内容旨在培养学生的综合语文素养,包含了语文的各个方面。
除了基础知识的学习,还注重学生的阅读理解和作文能力。
通过综合性的教学内容,能够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和思维能力。
2.2 寓教于乐教材中融入了大量生动有趣的课文和练习题,通过趣味性的内容设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这种寓教于乐的方式能够使学生更加主动地参与学习,提高学习效果。
2.3 科学编排教材内容和章节之间有着明确的逻辑顺序,能够帮助学生建立起知识体系。
单元之间的编排也合理,能够循序渐进地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3. 教材分析3.1 语文基础知识教材中的语文基础知识部分涵盖了语言文字的基本规则、修辞手法、古文阅读等。
通过学习这些基础知识,学生能够掌握正确的使用语言的方法和技巧,提高写作和阅读的能力。
3.2 阅读理解教材中的阅读理解部分包括了多种文本形式,如课文、诗歌、小说、论述等。
学生通过阅读这些文本,培养对文字的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提高文学鉴赏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
3.3 写作技巧教材中的写作技巧部分包括了作文的写作方法和技巧。
通过学习这些写作技巧,学生能够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培养文字表达的能力。
4. 教材评价4.1 教学目标明确初三语文教材的教学目标明确,与新课程标准相符合。
教材内容涵盖了语文的各个方面,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和文化修养。
初中语文教学教研专题(3篇)
第1篇摘要:本文以初中语文教学教研为研究对象,从当前语文教学现状、教研活动开展、教学方法创新、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等方面进行分析,探讨如何提高初中语文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引言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在培养学生人文素养、提高综合素质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然而,在当前初中语文教学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如教学方法单一、学生兴趣不高、核心素养培养不足等。
为了提高初中语文教学质量,有必要开展针对性的教学教研活动,探讨教学方法创新,关注学生核心素养培养。
二、当前初中语文教学现状1. 教学方法单一:部分教师仍然采用“灌输式”教学,过分强调知识的传授,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导致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缺乏主动性和创新精神。
2. 学生兴趣不高:由于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等原因,部分学生对语文学习缺乏兴趣,导致课堂参与度不高,学习效果不佳。
3. 核心素养培养不足:语文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思维品质、审美情趣等核心素养,但目前部分教师在教学中对此关注不够,导致学生综合素质发展不均衡。
三、教研活动开展1. 加强教研团队建设:组建一支具有丰富教学经验和教研能力的团队,定期开展教研活动,共同探讨教学问题,分享教学经验。
2. 开展课题研究:针对当前语文教学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开展课题研究,形成具有针对性的教学策略和方法。
3. 组织教学观摩活动:定期组织教师观摩优秀教师的课堂教学,学习他们的教学经验,提高自身教学水平。
四、教学方法创新1. 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语文的魅力,提高学习效果。
2. 合作学习法:鼓励学生分组合作,共同探讨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3. 拓展阅读法: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拓宽知识面,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审美情趣。
4. 任务驱动法:将教学目标转化为具体任务,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习知识,提高实践能力。
五、学生核心素养培养1. 人文素养:注重培养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审美情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语文教学课例研究报告
提高说明文教学效率
一问题提出的背景
说明文是八年级上册的重要内容,本册的教学重点是培养说明能力。
到这册书,教材采用了文体线索和学生心理特点线索双线并进的编排思路,开始强调文体的概念和文体知识的系统性。
教学中,我们往往是采用逐项讲解,逐项学习的方法进行学习的,但我觉得这样教学效率低下,往往是就文学文,而忽视了文体教学的系统性。
说明文是一种旨在传播知识的文体,主要的目的是让学生“懂”,知识性很鲜明,能力要求明确。
因此如果在教学中梳理知识点,提出明确的能力训练点,那么说明文教学的效果可能会有较大的提高。
(二)课程标准
课标要求“阅读科技作品,注意领会作品中所体现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方法。
”要达到这样的目的,就得了解相应的文体知识和文体表达特点,对于说明文,就是如说明的方法,说明的顺序,说明的结构等。
(三)本校实际
我校是一所农村中学,办学条件相对薄弱,生源素质较低,学生的文化熏陶、家庭教育都与城市有较大的差异,有的学生带着混日子的心态踏人校门,基础差,成绩不理想,他们往往就是老师讲的就学学,不能自己总结、归纳所学的内容。
是推推动动,不推不动的状态。
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加强系统性,重在指导,促动学生学习,激发他们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提高学习的效率。
所以,我们确立了“提高说明文教学效率”的研究主题。
二研究过程描述
(一)确定说明文教学内容的明确内容
教学要在教学内容的研究上下功夫。
说明文的学习在教材中编排了两个单元,基本是按说明内容来编排的,一个是事物说明文单元,一个是事理说明文单元,在这两个单元的学习中,既要学习课文的相应内容,也要学习说明文的有关知识,形成说明的应有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确定以知识为引导的思想,结合课文学习说明文的知识短文,这在教材第三单元《中国石拱桥》之后有一个明确的知识短文,引导学生学习。
在这个短文中,介绍了说明文的定义,说
明文的分类,说明的顺序,说明结构等内容。
教师可以补充说明方法,说明文的语言的内容。
也可以分两次把这些内容学习完。
这些是说明文学习的重要内容,当然也还有其他的一些内容,如课文中涉及到的其他的说明方法等。
(二)备课组学习理论内容,研究成功的做法
我们重新学习了《语文课程标准》中关于说明文教学的要求及中考中说明
文考查的题型和说明文练习中常见的题型等内容,研究了说明文教学中常见的
课型等。
认识到说明文教学要从学生的兴趣出发,适应学生心理。
要使学生学
有所得,感到学得轻松,学得有收获,他们就会有兴趣,有积极性的。
及加强
了教学的系统性,同时又要使学生的主动性得到发挥。
说明文的教学效率才会
提高。
(三)确定教学的基本过程
首先是结合课文内容学习这些说明文的知识点,在教学过程中突出这些内
容,形成明确的概念。
其次,单独学习知识短文的内容,给学生明确的说明文知识范式,使这些成为学生继续学习说明文的基础。
再次,在以后的说明文学习中运用这些知识点来驾驭课文的学习,增强学习效率,使学生逐步达到自能学习的目的。
在教学的过程中不断检验、加强关于说明文的知识点的记忆与理解,不断
强化这些内容,发挥他们指导课文学习的作用。
(四)教研组内开展课例研讨
八年级备课组的教师开展课例研讨,一课多上,同伴互助,连环跟进。
我
上了说明文《中国石拱桥》和《苏州园林》。
经过同伴互助,个人反思后,发现:
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有所高,自主学习机会的能力得到加强,学生对说明文的学
习驾驭能力明显提高了。
三关键事件讨论
课堂实录片断一:《中国石拱桥》中说明方法的学习
师:研读第5自然段具体说明赵州桥的语段,概括赵州桥的特点有哪些,看看
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生:特点有四个,1.全桥只有一个大拱,在当时是世界上最长的石拱。
而且像一张弓,便于马车的上下。
生:2.大拱的两肩上各有两个小拱,这是创造性的设计。
生:3.大拱由28道拱圈组成,坚固。
4.全桥结构匀称,和四周景色配合得十分和谐。
师:桥的特点书中介绍得非常明确,为了清楚、准确的说明事物,常要运用恰当的说明方法,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事例、分类别、列数据、作比较、画图表、下定义、作诠释、打比方、摹状貌、引资料等10种。
写说明文要根据说明对象的特点及写作目的,选用最佳方法。
那么本段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呢?
生:有列数字,如介绍赵州桥的长、宽时就运用了这种方法。
生:有引用资料,如引用了唐代张鷟的“初月出云,长虹饮涧”的话来赞扬赵州桥的美。
生:我觉得还有分类别,如课文对赵州桥特点的介绍就是分类来说的。
师:大家想一想,这是分类别吗?
师:分类别要依据一定的标准,这四点是依照由大到小的顺序排列的,并没有依据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类,所以不应该看做是分类别的说明方法。
课堂实录片断二:《苏州园林》中说明方法的学习
在了解了苏州园林的特点之后,要求学生指出本文运用的说明方法,结合实例体会其作用。
(1)学生圈点勾画,独立分析。
(2)小组内交流看法,求同存异。
(3)课堂展示交流。
媒体显示各种说明方法的作用。
举例子:具体地说明了……
打比方:生动地、形象的地说明了……
作比较:突出地、强调地说明了……
分类别:条理清楚地说明了……
列数字:具体地、准确地说明了……
引用:引用……,形象地说明了……增加了文章的说服力。
相关说明方法的具体语句示例:
作比较:
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左边
怎么样,右边也怎么样。
苏州园林可绝不讲究对称,好像故意避免似的。
没有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没有阅兵式似的道旁树。
苏州园林与北京的园林不同,极少使用彩绘。
打比方:
我想,用图画比方,对称的建筑是图案画,不是美术画,而园林是美术画,美术画要求自然之趣,是不讲究对称的。
没有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没有阅兵式似的道旁树。
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
举例子:
有些园林池沼宽敞,就把池沼作为全园的中心,其他景物配合着布置。
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
有些室内墙壁下半截铺水磨石方砖,淡灰色和白色对称。
有几个园林还在适当的位置装上一面大镜子,层次就更多了,几乎可以说把整个园林翻了一番。
引用:
池沼里养着金鱼或各色鲤鱼,夏秋季节荷花或睡莲开放,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
如果有学生提到分类别和列数字应予以肯定、表扬。
分类别;
有些园林池沼宽敞,就把池沼作为全园的中心,其他景物配合着布置。
水面假如成河道模样,往往安排桥梁。
列数字:
苏州园林据说有一百多处,我到过的不过十多处。
四扇,八扇,十二扇,综合起来看,谁都要赞叹这是高度的图案美。
四、评析与反思
实录一中的教师根据学生刚刚接触说明文的实际情况,在学生理解了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结合课文的内容来学习说明方法,把内容与方法的学习贯穿在一起。
而且由老师先给出说明方法的含义介绍和说明方法的内容,让学生根据这些内容再到课文中去辨别,体会。
实录二中的老师渐渐放开,由一段中说明方法的辨识到全文说明方法才辨识,而且要说明这些方法的作用,这样难度在逐步的增大。
体现了循序渐进性。
在实录二中老师发挥了学生自身的能动性,让学生先自己找,再小组讨论,也是逐步放手,使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形成能力。
四、评析与反思
回顾我们的研究探索过程,反思我们的教学,我们取得了一些成就:
在研究的过程中,我们注重对理论知识的学习,研究观摩示范课,吸取他人经验,调查研究学生的情况,确保研究的针对性,客观性,采用课例研讨,同伴互助与个人反思相结合,多课贯穿一个主题,连环跟进研修,寻找解决问题的有效策略和方法,确保研究的有效性,正因如此,我们在研究过程中探索出了一套适合我校学情的方法:
1.教学中一定要目标明确,任务具体,这样学生会集中注意,行动的方向明确。
2.教师的指导要具体,系统,针对不同的文体,要加强知识指导的系统性。
3.要在知识的指导下逐步形成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能力。
4.教学中必须要有一定的训练性,有一定的练习量。
不要谈题色变,能力的形成必须以一定的训练为前提。
我们的研究还有很多不足:
我们的理论学习还不够充分,有关阅读教学的理论学习还要加强,我们的研究缺乏专家的引领;我们的课例研讨形式不够丰富;我们的研究缺乏多媒体的介入。
学生学习能力差别大时不知该如何进行学生间的有效指导。
今后研究改进的措施:
加强理论学习,利用备课组活动时间,将理论学习与教学设计、课例研讨结合起来。
课例研讨形式应多样,可以进行同课异构,跟踪研讨,连环跟进。
具体的教学方法使依据教学内容来确定的,没有凭空的教学方法,也没有凭空的教学模式,所以教学方法的确定必须依据不同文体,不同教学内容的知识、能力体系来确定。
充分利用多媒体网络提高教学效率。
初中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信息技术,八年级时可以利用网络,组织学生进行学习。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语文教师应该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