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课例研究报告
高一语文课例研究报告

《锦瑟》课例研究报告一、研究科目语文二、研究单位(年、组、人)三、课例名称《锦瑟》四、研究班级高一(11)(12)(3)(4)班第一次研究研究主题:提高学生诗歌鉴赏的能力学习材料:诗歌《锦瑟》李商隐的人生经历活动安排:我们(高秋艳、刘文华、贺海宁)三人认真研究了教材,探讨了备课思路,认真备写了教案,由高秋艳3月11日在高一(11)班上课,刘文华、贺海宁听课。
成果记录1、让学生学习“知人论世”的鉴赏方法。
2、学习抓关键的词和典型的景,分析情景交融的意境。
3、赏析本课的典故的凄美和朦胧的特点。
4、从多角度来探究本诗的主旨。
第一次研究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牛李党之手”,辛酸的爱情与坎坷的仕途。
(2)起兴与典故的作用。
2、过程方法目标诵读,品味、讨论、点拔。
3、情感态度价值目标:诗歌之美来自作者内心的情感的纯洁。
生活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
培养学生对美的发现和塑造。
教学重点:通过诵读品出典故的凄美,探讨朦胧诗的多重性。
教学重点:四个典故的重组性和主题的多元性。
教学方法:诵读点拔探讨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课,对对联引出李商隐。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烛成灰泪始干。
二、知人论世李商隐(813--858)晚唐诗人,字义山,号玉山,出身官僚家庭。
”牛李党”之争给他的爱情和仕途蒙上了辛酸艰辛。
生活的不幸诗歌兴。
从此他的诗风发生变化, 格调沉郁,表达婉转,向纵深发展,体裁广泛,他是“朦胧派”诗的创始人。
三、解题1、“锦瑟”是一侍婢。
2、“锦瑟”是一物(乐器)。
四、读诗歌、品其调。
学生默读品味情感。
伤心泪惘然梦美四、参照注释与资料读内容(提问)四个典故,起兴庄周梦碟,望帝啼鹃。
鲛人泣泪,暖玉生烟。
五、根据四个典故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把这四个典故组成一个故事,四幅画。
(讨论)老师分析首联:年已半百,感慨万千。
(起兴,比喻)颔联:因为不能相聚,故而思念极深。
语文教学实例研究报告六篇

语文教学实例研究报告六篇1. 实例研究报告一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使用多媒体教学在语文课堂中的应用效果。
研究方法通过对一所小学六年级语文课堂进行观察和记录,分析教师在课堂上使用多媒体教学的方式和效果。
研究结果使用多媒体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研究兴趣和参与度,同时也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通过多媒体教学,学生更容易理解和记忆课堂内容。
研究结论多媒体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具有积极的应用效果,可以提高学生的研究效果和成绩。
2. 实例研究报告二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阅读理解策略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研究方法通过对一所中学初中一年级语文课堂进行观察和记录,分析教师在课堂上引导学生使用阅读理解策略的效果。
研究结果通过使用阅读理解策略,学生能够更深入地理解文章内容,提高阅读速度和准确性。
同时,阅读理解策略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分析能力。
研究结论在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使用阅读理解策略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学术成绩。
3. 实例研究报告三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讨论式教学在语文课堂中的应用效果。
研究方法通过对一所高中语文课堂进行观察和记录,分析教师在课堂上开展讨论式教学的方式和效果。
研究结果讨论式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
学生在讨论中能够更深入地理解课文内容,并提出自己的见解和观点。
研究结论在语文教学中,采用讨论式教学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可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4. 实例研究报告四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写作指导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效果。
研究方法通过对一所小学四年级语文课堂进行观察和记录,分析教师在课堂上进行写作指导的方式和效果。
研究结果写作指导能够帮助学生提升写作能力,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表达能力。
教师通过指导学生分析写作题目、组织思路和提供反馈,使学生的写作质量得到明显提高。
研究结论在语文教学中,有效的写作指导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关键,可以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和表达能力。
语文教学案例研究报告精选六篇

语文教学案例研究报告精选六篇1. 《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教学案例研究》这篇研究报告通过分析一位语文教师在提高学生写作能力方面的教学案例,探讨了有效的教学策略。
研究表明,通过引导学生进行多次写作练习,并提供详细的反馈和指导,可以显著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2. 《运用多媒体教学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案例研究》本研究报告以一位语文教师的教学案例为基础,探讨了运用多媒体教学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有效方法。
研究发现,通过结合图像、视频和音频等多媒体资源,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提升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
3. 《小组合作学习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这篇研究报告关注小组合作学习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研究发现,在小组合作学习环境下,学生能够相互交流、合作解决问题,并在互动中提高语文水平。
这种教学方法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4. 《课堂讨论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研究》本研究报告通过分析课堂讨论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探讨了其对学生学习的积极影响。
研究结果表明,通过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讨论和思考,可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5. 《运用游戏化教学提高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案例研究》这篇研究报告以一位语文教师的实践案例为基础,探讨了运用游戏化教学提高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有效策略。
研究发现,通过设计有趣的游戏任务和竞争机制,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提高他们的语文学习兴趣和成绩。
6. 《任务型教学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本研究报告研究了任务型教学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效果。
研究结果表明,通过设置具有挑战性的任务,引导学生主动参与阅读活动,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以上是六篇语文教学案例研究报告的精选摘要,通过对这些案例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一些有效的教学策略和方法,来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
语文课例研究报告范文6篇(最新)

课题名称:课外阅读与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研究课题研究时间:20xx年9月---20xx年7月一、课题的提出(一)研究背景在语文新课程标准中,不仅对原“教学大纲”中关于语文课外读物的具体篇目作了很大的改动,而且对不同阶段学生的课外阅读总量作出了较大的增加。
就是说,中小学生的课外阅读是明确“入宪”了,抓好课外阅读是国家教育教学的要求。
“热爱读书,每天阅读,养成习惯,坚持终身”是我们在指导小学生课外阅读时提出的核心目标。
指导学生在课外进行各种独立的阅读活动,是语文活动中最重要、最普遍、最经常的形式,是课堂阅读的继续与扩展,是阅读能力训练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当前小学语文课外阅读现状,形势不容乐观,突出表现为以下几方面的问题:(1)阅读兴趣比较单一:休闲性阅读占据学生课外阅读的大部分时间,这些书与文学经典著作相比,多了一些庸俗,少了很多先人富有哲理的思维火花,少了许多描述人性的闪光。
(2) 阅读消费较少:经调查,小学生的诸多消费中,用于娱乐的消费远远高于购买书刊的费用。
(3) 阅读习惯和阅读量大相径庭:家长受过比较高等教育的家庭,他们的孩子通常会比所受教育比较低的家庭的孩子有更好的阅读习惯、更长久的阅读时间、更大的阅读量;家长的兴趣指向及言传身教影响着孩子们的习惯养成。
(4)课外阅读的时间的比重减少:电视、电影、上网等多种活动方式的包围之下,孩子们的课余生活变得丰富多彩,孩子们有了更多活动选择;同时,在这些活动方式的冲击下,课外阅读的时间变得越来越少,越来越多的时间被无聊的电视节目占据着,学生变得不愿独立思考,特别依赖其他人。
(5)学生独立思考能力、阅读能力正在退化:学生缺乏阅读课外读物的习惯,缺乏独立思考、独立阅读的能力。
阅读的退化不仅会使人的思维迟钝,智力功能萎缩,导致学生品德弱化,人文精神失落,更会危及民族基础素质,造成民族文化的退化。
《语文课程标准》也提出:学校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语文阅读典型课例研究课题中期报告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语文阅读典型课例研究课题中期报告第一篇:新课程背景下高中语文阅读典型课例研究课题中期报告“新课程背景下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典型课例研究”课题中期汇报十九中高中语文组的课题《新课程背景下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典型课例研究》于2012年3月被立项为乌鲁木齐市重点课题,编号为:SJKY2011ZO23。
一年多来,在各位专家、领导、同事的指导帮助下,我们的课题研究工作开展顺利,已初步取得了一些成效,现将本课题研究的进展情况汇报如下:一、课题研究概况 1.本课题研究内容我们进行的是课例研究,我们的课例研究以高中语文新课标为指导,体现新课改的精神和理念。
我们课例研究的对象是课堂、学生、教师。
我们研究的范围是高中语文的经典阅读课,涉及高中语文人教版的五本必修教材,和本市教研中心推荐的三本选修教材的阅读文本。
我们把高中阅读课例分为五种类型:现代文文学类、现代文实用类、现代文论述类、古典诗歌类、文言文类。
2、本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目的:我们要以课题研究为平台,在文本解读、教学设计、课堂教学、教学反思、教学评价等方面,研究高中语文阅读课堂教学艺术,打造一套高中语文典型阅读精品课例,按课例类型提炼出五类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课堂的一般模式,促进课题组教师的专业成长。
意义:(1)通过本课题研究,将先进科学的教育理论运用到我们的教学实践中去,促进教师观念的改变,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语文课堂效率。
同时,我们还力求在教学实践中通过反思提炼,丰富高中阅读教学理论。
(2)通过本课题研究,增长课题组教师的实践智慧,促使教师改善教育教学行为,促使我校高中语文阅读课堂向有效课堂高效课堂转化,促进教师团队成果共享,促进我校年轻教师的专业化成长,促进我校经验型教师向专家型教师的转变。
(3)通过本课题研究,提升教师的同时,提高我校高中学生的阅读水平,提升他们的语文素养。
3、本课题研究的定位:工作即研究,成果即成长。
以问题为先导,以课堂为现场,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学为中心,以实干为保障。
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报告5篇

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报告5篇第一篇: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报告研究性学习设计方案(语文)研究课题名称:《以儒、道、墨、法家思想为例浅谈先秦诸子思想之异同》设计者单位:北京师范大学乌海附属学校设计日期:2016年02月01日所属年级:高二年级(2)班课题组成员:高健指导教师:吕娜一、研究性学习开展的背景1、背景说明:进入21世纪以来,传统文化的教育受到社会各界越来越多的重视。
先秦时期是我国思想文化取得辉煌成就的时期,出现了许多学派,他们的论著代表着中华文化精神,对后世发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因此在高中语文课程中也开设《先秦诸子论著选读》的课程。
此次关于《以儒、道、墨、法家思想为例浅谈先秦诸子思想之异同》的研究性学习,对继承和发扬我国优秀文化遗产,体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同时也为高中语文课程中《先秦诸子论著选读》课程,打下良好的学习基础,进而获得更深层次的理解。
先秦诸子散文原创性之强、哲思之深、风格流派之多、影响之远,都是空前的绝后的。
学习先秦诸子的文章,不仅可以增进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形成积极健康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好学深思的探究态度;还可以丰富学生的思想智慧,开启学生的思路,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而学习的过程,会带给我们一种将感性与理性深刻融合在一起的享受。
其经典论说可资援引,其奇妙优美的表达可资借鉴。
所以,开设这门课程,又有益于提高他的写作能力。
2、课题的意义:①通过此次学习,摸索高考语文文言文解题技巧;②通过研究性学习引导同学增长见识、开启智慧;③研究过程中使大家在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的同时,继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实现涵养德性、砥砺人格。
3、课题介绍:开设先秦诸子选修课的宗旨“认同中国古代优秀文学传统,体会其基本精神和丰富内涵,为形成一定的传统文化底蕴奠定基础。
学习用历史的观点理解古代文学的内容价值,从中汲取民族智慧;用现代眼光审视作品的思想倾向,评价其积极意义与局限。
” ——《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吕思勉先生说:我国学术,只有先秦时候的诸子百家之学纯为我华夏民族的自创。
高中语文课例研究报告

高中语文课例研究报告黄陂一中陈琪通过学习,我知道了课例研修旨在提高教师课堂教学质量,以改进和提高教师实际教育教学工作为首要目标。
这种研修活动最终不是追求理论上的产出,而在于教师实践本身的改进。
这种改进没有终结的目标,因此,这种研修通过螺旋往复的过程来追求教育实践的不断完善。
这种研修的过程是教师在行动中学习提高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观察与反思,通过与其他教师和专业研究人员的对话与交流,不断地对自我和自我实践加深理解,并在理解的基础上提高自己。
课例研修的一般程序是:⑴问题——发现自己教学中的一个问题。
可能是一种个性问题,不具代表性的,也可能是一种共性问题。
⑵设计——设想一个解决的办法,设计一个新的教学方案,写一个新教案。
⑶行动——在教学中实施这个办法,根据设计的新方案进行研讨。
(上研讨课)⑷反思——收集教学反应、调查教学实际效果。
⑸评议、研讨、进行评估(分析成败的原因)⑹发现新问题,进行新一轮行动研究。
做课例要以主题为引领,只有抓住这根线,才能使课例这只风筝越飞越远,越飞越高。
做课例要从观察点着眼,在课堂中洞察,在教学中取证,在研讨中生成,在课例中积蓄。
只有经过“三实践两反思“的磨砺,才能于“一团乱麻中理出头绪”,最后形成经验,让成长与成果同步。
通过学习,我对课例研修有了初步的了解。
课例研修对于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和促进教学、学习共同体的构建具有重要作用。
这类研修活动与平时的教研活动比较接近,但是要比平时的听课、评课之类的教研活动要更深入、更系统。
课例研修是一种旨在提高教师课堂教学质量,以改进和提高教师实际教育教学工作为首要目标。
是校长和教师经常遇到或亟待解决的实际教育教学问题。
这种研修活动最终不是追求理论上的产出,而在于教师实践本身的改进。
这种改进没有终结的目标,因此,这种研修通过螺旋往复的过程来追求教育实践的不断完善。
这种研修的过程是教师在行动中学习提高的过程。
语文教学实例研究报告六篇

语文教学实例研究报告六篇前言语文教学是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文化素养和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
为了提高语文教学质量,我们选取了六个具有代表性的教学实例,通过对其深入分析和研究,总结经验教训,为今后的语文教学提供参考和借鉴。
本报告将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方面对这六个实例进行详细阐述。
实例一:启发式教学法在语文课堂中的应用教学目标1. 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2. 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
教学内容1. 选取一首经典诗歌作为教学素材。
2. 分析诗歌的意象、意境、情感等方面。
教学方法1. 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讨。
2. 利用小组合作研究,促进学生互动交流。
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
2. 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实例二:情境教学法在语文写作课中的应用教学目标1. 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2. 培养学生的生活观察力和创造力。
教学内容1. 以日常生活场景为题材,让学生进行写作练。
2. 引导学生关注细节,发挥想象力,描绘生动的场景。
教学方法1.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2. 采用分组讨论、互评互改的方式,提高写作效果。
教学评价1. 学生作文的质量。
2. 学生对生活场景的观察力和创造力。
实例三:角色扮演法在语文戏剧教学中的应用教学目标1. 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2. 培养学生对戏剧艺术的欣赏和表演能力。
教学内容1. 选取一部经典戏剧作品进行教学。
2. 分角色扮演,让学生参与戏剧表演。
教学方法1.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角色特点,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
2. 组织课堂表演,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教学评价1. 学生角色扮演的投入程度。
2. 学生对戏剧作品的理解和表演能力。
实例四:多媒体教学法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教学目标1. 提高学生的研究兴趣。
2. 增强学生的文化素养。
教学内容1. 结合文学作品,使用多媒体展示相关背景资料。
2. 利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提供丰富的研究资源。
教学方法1. 教师讲解与多媒体展示相结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语文课例研究报告
黄陂一中陈琪
通过学习,我知道了课例研修旨在提高教师课堂教学质量,以改进和提高教师实际教育教学工作为首要目标。
这种研修活动最终不是追求理论上的产出,而在于教师实践本身的改进。
这种改进没有终结的目标,因此,这种研修通过螺旋往复的过程来追求教育实践的不断完善。
这种研修的过程是教师在行动中学习提高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观察与反思,通过与其他教师和专业研究人员的对话与交流,不断地对自我和自我实践加深理解,并在理解的基础上提高自己。
课例研修的一般程序是:
⑴问题——发现自己教学中的一个问题。
可能是一种个性问题,不具代表性的,也可能是一种共性问题。
⑵设计——设想一个解决的办法,设计一个新的教学方案,写一个新教案。
⑶行动——在教学中实施这个办法,根据设计的新方案进行研讨。
(上研讨课)
⑷反思——收集教学反应、调查教学实际效果。
⑸评议、研讨、进行评估(分析成败的原因)
⑹发现新问题,进行新一轮行动研究。
做课例要以主题为引领,只有抓住这根线,才能使课例这只风筝越飞越远,越飞越高。
做课例要从观察点着眼,在课堂中洞察,在教学中取证,在研讨中生
成,在课例中积蓄。
只有经过“三实践两反思“的磨砺,才能于“一团乱麻中理出头绪”,最后形成经验,让成长与成果同步。
通过学习,我对课例研修有了初步的了解。
课例研修对于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和促进教学、学习共同体的构建具有重要作用。
这类研修活动与平时的教研活动比较接近,但是要比平时的听课、评课之类的教研活动要更深入、更系统。
课例研修是一种旨在提高教师课堂教学质量,以改进和提高教师实际教育教学工作为首要目标。
是校长和教师经常遇到或亟待解决的实际教育教学问题。
这种研修活动最终不是追求理论上的产出,而在于教师实践本身的改进。
这种改进没有终结的目标,因此,这种研修通过螺旋往复的过程来追求教育实践的不断完善。
这种研修的过程是教师在行动中学习提高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观察与反思,通过与其他教师和专业研究人员的对话与交流,不断地对自我和自我实践加深理解,并在理解的基础上提高自己。
“课例研修强调的是从课堂教学亟待解决的真实问题出发,教师集体通过行动研究,借助课堂观察和实录分析的手段,观课、议课教师与执教者一道设计、反思和再设计、再反思,寻找课堂教学关键事件,调整教学行为。
”“课例研究”通常意义上是关于一节课的研究,即以一节课作为案例的全程或片段进行分析,找到成功之处或是不足之处,或者对课堂教学实践活动中特定教学问题的深刻反思及寻找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和技巧的过程。
例如:如何处理教材、如何制订目标、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怎样设计提问、怎样制作教具、怎样运用教学具等等。
通过这些有针对性的研究和实践,提高教育教学活动的质量,使教师成为课堂教学的行动研究者,以促进教师的理性思考和实践。
我认为做好课例研究,首先需要一个团结合作的团队。
因为,个人的智慧远远比不上集体的智慧。
特别是
对一个课例,每个人都会有不同的见解,其次,需要执教者自己反复地琢磨,大家的建议最终还是需要执教者自己去综合,最终形成与自己的风格相似的课例,这样才能让学生、让自己受益。
本学期我将继续认真学习有关课例研修方面的理论文章,认真领会课例研修的真正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