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字的用法及意义共22页
2024年山东省泰安市义务教育教师课程标准应用能力大赛初赛语文学科试题
泰安市义务教育教师课程标准应用能力大赛初赛语文学科试题注意事项:1.本试卷共10页,满分150分, 答题时间150分钟。
2.必须用蓝(黑)色钢笔或中性笔答卷。
一、填空题(共15分)1.语言文字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2.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充分发挥其独特的功能和作用。
3.初中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修订原则是、、。
4.义务教育课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反映时代特征,体现中国特色,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突出、和,发展素质教育,培养时代新人,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人才基础。
5.语文学习任务群由相互关联的系列学习任务组成,共同指向学生的核心素养发展,具有、、。
6.课堂教学评价是过程性评价的主渠道。
教师应树立“教一学一评”一体化的意识,科学选择,合理使用,妥善运用,注重鼓励学生,激发学习积极性。
二、选择题(共20分)7.能熟练地使用字典、词典独立识字,会用多种检字方法。
是()的识字与写字的要求。
A.第一学段B.第二学段C.第三学段D.第四学段8.改革艺术课程设置,一至七年级以()、()为主线,融入舞蹈、戏剧、影视等内容,八至九年级分项选择开设。
A.音乐、美术B.音乐、书法C.劳动、美术D.书法、美术9.《课程标准》中整本书阅读考察评价学生的依据,不包括()。
A.阅读态度B.阅读方法C.读书笔记D.阅读测试10.()整本书阅读任务有独立阅读古今中外诗歌集、中长篇小说、散文集等文学名著。
A.第一学段B.第二学段C.第三学段D.第四学段11.义务教育培养目标不包括()。
A.有知识B.有担当C.有本领D.有理想12.“在真实的语言文字运用情境中独立识字与写字,初步梳理常用汉字形、音、义之间的联系。
”这是对第()学段的要求。
A.第一学段B.第二学段C.第三学段D.第四学段13.《课程标准》中要求5~6年级学生背诵优秀诗文60篇(段),7~9年级学生背诵优秀诗文()篇(段)。
之+所字结构”中“之”用法的质疑精编版
“所”字结构是名词性结构吗朱本末提要:本文意在对汉语语法研究领域中“‘所’字结构是名词性结构”的成说提出质疑,其研究方法是从“所”字的语法功能方面加以考察,借以认识它的本质属性。
其结论是:“所”字结构不是名词性结构,而是一个动词性结构。
关键词:汉语语法“所”字结构名词性结构动词性结构数十年来,汉语语法学界一般都认为汉语中“所”字结构的语法性质是名词性的。
诸如:“所”字也是一种特别的指示代词,它通常用在及物动词的前面组成一个名词性的词组,表示“所……的人”“所……的事物”。
①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出:这种用法的所字只附在动词的前面,一经附着之后,则它和所附的动词便成为名词性词组;它具有名词的一般功用,可以作主语、宾语、中心语和修饰语。
所字附着在动词上的这种结构叫所字结构。
②“所”字词组直接用于主语、谓语、宾语等,起一个名词的作用,表示“所”字词组及其动词行为对象的内容,指称人或事物。
③“所”字短语,由“所”字加在及物动词前面组成,指称动作所支配或关涉的对象,是名词性短语。
④还有其他一些关于“所”字结构本质的系统论述通常也多认为其是名词性结构,这里不再一一赘述⑤⑥,本文特对上述“‘所’字结构是名词性结构”这一成说提出质疑,以期对“所”字结构的语法性质作进一步的探讨。
请看下面的语言事实:一、“所”字结构可以作谓语“所”字结构可以作谓语,但一般不作独立单句的谓语,而往往作充当了句子成分的主谓短语的谓语或作复句分句的谓语。
例如:(1)百尔所思,不如我所之。
(《诗经·庸风·载驰》)(2)世有方士,吾王悉所招致。
(《三国志·华佗传注》)(3)上者皆所由陟,更无别路。
(《水经注·河水四》)(4)东谷者,古谓之天门溪水,余所不至也(姚鼐《登泰山记》)例(1)中的“所思” 作充当了句子成分的主谓短语“百尔所思”的谓语,例(2)中的“所招致”、例(3)中的“所由陟”、例(4)中的“所不至”都作了复句分句的谓语。
2019年广西柳州、河池市中考语文试卷含答案
(
)
①京绣对用料十分讲究,在上等的织物上,按照设计好的花纹和色彩,用绣针穿引彩
线,佐以金丝银线,在绣料上刺缀运针,绣出图样。
②而且,有些纹样的制绣只能出现在京绣中,特别是皇帝龙袍上的纹样,如果用错便
有篡位夺权之嫌。
③明清时期,京绣大为兴盛,因其多用于宫廷,所以又称为“宫绣”,属于“燕京八
绝”之一。
④除京绣之外,民间的刺绣工艺发展也很迅速,形成了四大名绣,即苏州的苏绣,湖
A. 危岩绝壁
B.别有洞天
C.巧夺天工
D. 赞不绝口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无
(
)
A. 在扶贫干部的帮扶下,香猪产业合作社引进了先进的养殖培育技术,使香猪的死亡
率比原来降低了两倍。
-----------B--.--国---产--科幻电影 《流浪地球》 开创了中国科幻电影创作新纪元, 效
学
业
毕
--------------------
此 一、积累与运用 ( 每题 2 分,共 12 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
A. 确凿.( zháo) -卷----------B--.--咫-.--尺-- ( zhǐ)
C. 贿.赂( huì)
D. 瞩.目( zhǔ)
缥.碧( piǎo ) 无垠.( yíng ) 犒.赏( kào) 坍塌.( t ā)
同时,“水果”也可以是一种烹任食材。 《韦氏词典》写到:“从烹饪食材的角度,水
果被定义为‘拥有带种子的甜果肉’‘主要用于甜点’的东西。”也就是说,从科学的
角度看,水果不必是甜的;但是从烹饪的角度来看,大多数人会将用于做菜的水果
河北省沧州市黄骅市第二中学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文字版含答案)
2021-2022年度第一学期八年级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部编版)注意事项:1.本试卷共6页,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答卷前将密封线左侧的项目填写清楚。
3.答案须用蓝色、黑色钢笔或圆珠笔书写。
第一部分: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20分)(1~4题20分)1.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6分)【甲】辽沈、平津、淮海三大战役胜利结束后,人民解放军直指江南,千里长驱,ruìb ùkědāng。
【乙】纯真年代悄然逝去,懵懂少年慢慢长大,两肋插刀的酒意渐淡如水,沉淀下来的是那浓浓的情,穿越时空,为朋友祝福永久!【丙】然而,尽管朱元璋为了治国安民(处心积虑殚精竭虑),他所盼望的理想社会却总是未能出现,这使他产生了强烈的挫折感。
【丁】几座雄壮的坟墓(矗立屹立)在平坝中,没有石碑来juān kè他们的生前功绩,但山头似乎给了他们一种灵气,让人并不觉得他们孤单和恐惧。
(1)根据【甲】【丁】两段文字的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①ruìbùkědāng ②juān kè(2)给【乙】文中加点的字注音。
①悄然②懵懂(3)从【丙】【丁]两段文字的括号中选择符合语境的词语,分别填入丙丁两段文字的空缺处。
的空缺处。
2.在下面的横线写出相应的句子。
(6分)(1)东皋薄暮望,。
(2),归雁入胡天。
(3),窥谷忘反。
(4)夕日欲颓,。
(5)描写春冬季节三峡中泉水瀑布的句子是:,。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A.能不能提高广大市民的文明素养,是成功创建文明城市的关键。
B.接到举报之后,市场监督部门迅速查处了这家零售商擅自提价。
C.广大中学生在写作时一定要表达真情实感,切忌不要胡编乱造。
D.新航线陆续开辟,使盐城南洋机场的通达性得到了进一步提升。
4.综合性学习。
(5分)本报讯:今天,从河北省石家庄市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工作新闻发布会上获悉,截至6月17日12时,石家庄市累计接种总剂次1130.5834万剂次;累计接种新冠病毒疫苗676.1087 万人,占全市18岁以上人82.45 %;累计接种第2剂次454.4747万人,完成省任务数的69.28%,占全市18岁以上人口的5.42%。
语文七年级上册第22课《为学》word教案
《为学》教案教材分析:本单元以人生为主题组织文章,侧重于理想和信念。
《为学》一课原题是《为学一首示子侄》,意在教育晚辈们树立远大志向,勤奋学习,有所建树,文章阐述的“事在人为”、“有志者事竟成”的道理,至今仍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学情分析:初一学生理解力尚浅,对于文言的学习还缺乏经验,教师除了引导他们学习重点的文言字词外,学习本文,更注重学生联系自己的人生体验,深入思索,反复咀嚼,领悟课文深长意味的同时,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
教学目标:1、知识和能力目标:(1)在学习中掌握重点文言字词的含义,通译文章。
(2)理解文中说明的道理及理论论证与事实论证相结合的方法。
2、过程和方法:通过学生与文本对话、生生对话理解文意、领悟哲理;通过师生对话、生生对话学习理解文中理论论证与事实论证相结合的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使学生认识到“人之为学”,关键在“为”,只要树立志向并坚定去实践,就可以化难为易达到预定目标。
教学重点:1、诵读课文,掌握重点文言字词“之”、“其”等的用法、通译文章。
2、理解文中说明的道理。
教学难点:理解文中理论论证与实事论证相结合的论证方法。
教学手段:小黑板教学方法:学生与文本对话法、生生对话法、师生对话法。
课时安排:三课时教学步骤:第一课时教学目标:通译全文。
教学重、难点:通译全文。
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录音机、小黑板教学过程:学生与文本对话法、生生互动法、师生互动法。
一、导入新课:(师生、生生对话。
3分钟)运用激趣法引入学生进入课文的学习:由塞翁失马祸福转化的故事引出,“天下事有无难易之别”?难易之间是否存在转化的条件?调动学生根据自身经验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认识、看法,教师及时做出评定。
如果学生答出了难易间的转化条件,那么教师顺势提出“我们学习是否也存在难易之别、相互转化的可能呢?”今天,我们就学习一篇论述这个问题的课文《为学》。
如果学生未能答出,教师此时告诉学生——我们今天就学习一篇解决这个问题的课文《为学》。
部编版高二语文上册第四课《大学之道》教案语文
部编版高二语文上册第四课《大学之道》教案部编版高二语文上册第四课《大学之道》教案黄家4360由分享时间:2021-11-24 14:22:11《大学之道》是部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第二单元第四课的第二篇文章。
本篇课文节选自《礼记·大学》,围绕穷理、正心、修身、治人的根本原则,强调的是“修身为本”。
下面是由小编给大家带来的部编版高二上册语文第四课《大学之道》教案,一起来看看吧!《大学之道》课文原文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
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
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大学之道》语文教案【素养目标】1.了解曾子及其思想主张,了解《大学》的主要内容。
2.掌握文中重要的文言词语和特殊句式,理解并背诵课文。
3.分析本文的论证特点,概括说理的艺术技巧。
4.准确把握和理解“三纲”“八目”的具体所指及其内部关联,理解文章表达的思想及现实意义。
【教学重难点】概括说理的艺术技巧,准确把握和理解“三纲”“八目”的具体所指及其内部关联。
【教学方法】合作探究法: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探讨课文的深刻内涵。
【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小时候我们都听过“曾子杀猪教子”的故事,从中知道了为人父母要以身作则,言而有信,真诚待人的道理。
今天,我们要以更加理性的目光来学习曾子的另外一篇著作《大学之道》。
二、文化常识1.了解曾子曾子(前505年-前435年),姒姓,曾氏,名参,字子舆,鲁国南武城(今山东平邑,一说山东嘉祥)人。
山东省2019-2020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测试卷一(含答案)
山东省2019-2020学年下学期期中测试卷八年级语文注意事项:1.本试卷共8页,共150分。
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考生答题全部答在答题卡上,答在本试卷上无效。
2.请认真核对监考教师在答题卡上所粘贴条形码的姓名、考试证号是否与本人相符合,再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卡及本试卷上。
3.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
答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写在答题卡的指定位置,在其他位置答题一律无效。
一、(20分)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4分)A.撺掇(cuān)农谚(yàn)亢奋(kānɡ)戛然而止(jiá)B.油馍(mó)连翘(qiào)雾霭(ǎi)佁然不动(yǐ)C.蓦然(mò)纬度(wěi)悄怆(qiǎo)铿锵有力(qiāng)D.幽悄(qiāo)闭塞(sè)争讼(sòng)蓦然回首(mò)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4分)A.登时寂寥领域销声匿迹B.偏僻宂杂弥漫天衣无缝C.皎洁喧嚷损石大彻大悟D.维幕羁绊窈窕叹为观止3.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4分)A.就算海枯石烂....,我也会朝着自己梦想的方向努力。
B.目前,住房价格一涨再涨,令购房者叹为观止....。
C.你也许有困惑,而今天困惑中的探索正是明天豁然开朗....的准备。
D.因为这个项目技术含量高,攻关难度大,所以涉及的研究领域至今无人问津....。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4分)A.在“一带一路”的推进过程中,中国将同哈萨克斯坦一道圆梦、筑梦、追梦。
B.通过哈桑的誓言“为你,千千万万遍”,使我懂得了朋友间友谊的珍贵。
C.航天员举着国旗,通过摄像机镜头送出了节日的问候。
D.共享单车具有快捷、方便、灵活,已成为广大市民出行的重要交通工具之一。
最新失之东隅收之桑榆5篇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5篇失之东隅收之桑榆5篇失之东隅收之桑榆(1)事先败而后成,曰失之东隅,收之桑榆;事将成而终止,曰为山九仞,功亏一篑。
出自《幼学琼林·卷一·地舆》解释:做事先失败,后来才得以成功,指在某处先有所失,在另一处又有所得;事情将要成功,只差左后一点点的功夫,半途忽然停了,指堆九仞高的山,只缺一筐土而不能完成。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2)失之东隅,收之桑榆成语典故公元25年秋天,汉光武帝刘秀建立东汉政权。
接着,刘秀就把屠刀指向赤眉起义军。
公元26年春天,长安断粮,樊崇领导的几十万赤眉军不得不向西转攻城邑,但遭到占据天水郡的隗嚣的阻击,只得又回到长安来。
这时,长安已被刘秀部将邓禹占据。
经过激战,赤眉军打败了邓禹,9月又重新占领长安。
这年冬天,赤眉军的粮食供应仍然极端困难,不得已于12月引兵东进。
刘秀一面派大将冯异率军西进,在华阴(现在陕西华阴东南)阻击赤眉军;一面在新安(现在河南渑池东)、宜阳(现在河南宜阳西)屯驻重兵,截断赤眉军东归的道路。
冯异率领西路军,在华阴、湖县一线,同赤眉军相持了60多天。
多次被赤眉军打败的邓禹,这时率部到达湖县,同冯异的部队会合。
邓禹妄想取胜,派部将邓弘抢先进攻赤眉军,又被赤眉军打得落花流水。
邓禹、冯异亲率主力救援,在回溪(现在河南宜阳西北)又被赤眉军打得大败。
邓禹只带着24骑逃回宜阳;冯异抛弃了战马,只带着几个人爬上回溪阪,逃回营寨。
公元27年正月,赤眉军在崤底(现在河南洛宁西北)被冯异打败,遭到重大损失。
剩下的起义军折向东南,不料在宜阳又陷入刘秀重兵的包围。
赤眉军经过艰苦的战斗,始终不能突围。
樊崇等人在粮尽力竭的情况下,投降了刘秀。
战斗结束后,刘秀下了一道诏书,名叫《劳冯异诏》。
其中有这样几句,“开始在回溪遭受挫折,最后在渑池一带获胜。
这就是所谓在日出的东方吃了败仗,在日落的西边却得到了胜利。
”解释:东隅:东方日出处,指早晨;桑、榆:指日落处,也指日暮。
【高考语文】2023届江西省区域一模专项突破分层整理—文言文阅读(含解析)
【高考语文】2023届江西省区域一模专项突破分层整理—文言文阅读2023届江西省南昌市高三一模语文试题(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易》曰:“王臣蹇蹇,匪.躬之故。
”人臣之所以蹇蹇为难而谏其君者,非为身也,将欲以匡君之过,矫君之失也。
见君之过失而不谏,是轻君之危亡也。
楚庄王立为君三年不听朝乃令于国曰有谏则死无赦苏从曰处君之高爵食君之厚禄爱其死而不谏其君则非忠臣也乃入谏。
苏从曰:“臣闻之,好道者多资,好乐者多迷,好道者多粮,好乐者多亡;荆国亡无日矣,死臣敢以告王。
”王曰善。
左执苏从手,右抽阴刃,刎钟鼓之悬,明日,授苏从为相。
晋平公好乐,多其赋敛,不治.城郭,曰:“敢有谏则死。
”国人忧之,有咎犯者见。
咎犯申.其左臂而诎指曰:“便游赭画,不峻城阙;柱梁衣绣,士民无褐;民有饥色,而马有粟秣;近臣不敢谏,远臣不敢达。
”平公曰善。
乃屏钟鼓,除竽瑟。
遂与咎犯参治国。
齐简公有臣曰诸御鞅,谏简公曰:“田常与宰予,此二人者甚相憎也,臣恐其相攻;相攻虽叛而危之,不可。
愿君去一人。
”简公曰:“非细.人之所敢议也。
”居无几何,田常果攻宰予于庭,贼简公于朝。
简公喟焉太息曰:“余不用鞅之言,以至此患也。
故忠臣之言,不可不察也。
”晏子复于景公曰:“朝居严乎?”公曰:“朝居严,则曷害于国家哉?”晏子对曰:“朝居严,则下无言;下无言,则上无闻矣。
下无言则谓之喑,上无闻则谓之聋;聋喑,则非害治国家如何也?且合菽粟之微以满仓廪,合疏缕之纬以成帏幕。
太山之高,非一石也,累卑然后高也。
夫治天下者,非用一士之言也,固有受而不用,恶有距而不入者哉?”(节选自《说苑·正谏》)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楚庄王立为君/三年不听朝/乃令于国曰/有谏则死无赦/苏从曰/处君之高爵食/君之厚禄/爱其死而不谏/其君则非忠臣也/乃入谏/B.楚庄王立为君三年/不听朝/乃令于国曰/有谏则死无赦/苏从曰/处君之高/爵食君之厚禄/爱其死而不谏/其君则非忠臣也/乃入谏/C.楚庄王立为君/三年不听朝/乃令于国曰/有谏则死无赦/苏从曰/处君之高爵/食君之厚禄/爱其死而不谏其君/则非忠臣也/乃入谏/D.楚庄王立为君三年/不听朝/乃令于国曰/有谏/则死无赦/苏从曰/处君之高/爵食君之厚禄/爱其死而不谏/其君则非忠臣也乃入谏/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王臣蹇蹇,匪躬之故”与“匪来贸丝,来即我谋”(《氓》)两句中的“匪”字含义相同。
2024年上学期七年级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
第1页共6页2024年上学期七年级期末考试试卷语文(1)本学科试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卡两部分,考试时量为120分钟,满分120分。
(2)请你将姓名、准考证号等相关信息按要求填涂在答题卡上。
(3)请在答题卡上作答,做在本试题卷上的答案无效。
20与语文的每一次相遇,都有心灵的触动。
读《叶圣陶先生二三事》,我感动于叶圣陶先生诲人不倦、宽厚待人的君子之行;读《驿路梨花》,我感动于竹miè()泥墙的简陋小屋搭建出的仁善大爱;读《紫藤萝瀑布》,我感动于的藤萝展现出的无限生命力;读《一颗小桃树》,我感动于样子的小桃树最终开得灼灼,开得;读《伟大的悲剧》,我感动于斯科特一行与不可战胜的厄运搏斗的壮举的原因;读《太空一日》,我为航天英雄的归途屏()息凝神。
1.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的字注音。
(2分)竹miè()屏.()息凝神。
2.填入横线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A.盘虬卧龙猥琐轰轰烈烈惊心动魄B.惊心动魄猥琐盘虬卧龙轰轰烈烈C.猥琐轰轰烈烈盘虬卧龙惊心动魄D.轰轰烈烈惊心动魄猥琐盘虬卧龙3.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A.与语文的每一次相遇,都有心灵的触动。
B.读《叶圣陶先生二三事》,我感动于叶圣陶先生诲人不倦、宽厚待人的君子之行。
C.读《驿路梨花》,我感动于竹miè()泥墙的简陋小屋搭建出的仁善大爱。
D.读《伟大的悲剧》,我感动于斯科特一行与不可战胜的厄运搏斗的壮举的原因。
4.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诫自己或者陈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
B.杜甫,字子美,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世称“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
C.闻一多是诗人、学者、民主战士。
代表作有诗集《红烛》《死水》等。
D.《金色花》的作者是英国诗人泰戈尔,代表作有诗集《吉檀迦利》《飞鸟集》等。
5.古诗文默写(6分)古诗文之美,美在画面。
这里有幽美,“深林人不知,①”这里有壮美,“②,阴阳割昏晓。
有教无类完美
• 【评析】
•
这个意思很清楚,子夏为什么还要问?显然,他是要“举一反三”。于是孔子
回答“绘事后素”。绘事,就是画画;后素,就是“后于素”。也就是说,画画,要
先有白底子,然后才能画花纹。这就已经是由此及彼,说开去了。谁知子夏竟大受启
发,高兴地问:“礼后乎?”什么叫“礼后乎”?就是说,礼,也像绘画的花纹一样, 要放在打底子的后面吧?孔子一听,喜出望外地说:启发我的人就是你呀,我可以和 你讨论诗了!孔子为什么会这样说?因为在孔子看来,礼乐也是要先打底子的。拿什
第3页/共22页
因材施教
选文3 子路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 如之何其闻斯行之?”冉有问:“闻斯行诸?” 子曰:“闻斯行之!” 【注释】斯,副词,就;诸,之乎;其,表反问 语气。 【译文】 子路问道:“听到就去做吗?”孔子回 答说:“有老父长兄健在,怎么能听到就去做 呢?”冉有问道:“听到就去做吗?”孔子回答: “听到就去做!” 第4页/共22页
•【译文】子贡说:“贫穷却不阿谀奉承,富贵却不
狂妄自大,怎样?”孔子说:“可以。不如穷得有志 气,富得有涵养的人。”子贡说:“修养的完善,如 同玉器的加工:切了再磋,琢了再磨,对吧?”孔子 说:“子贡啊,现在可第以15页与/共你22页谈诗了。说到过去,你 就知道未来。”
【评析】
• 这则故事,除了让我 们看到孔子的教学方法 在于启发之外,由“赐 也,始可与言《诗》已 矣”这一句中我们可以 知道,孔子是在子贡弄 明白前一个道理之后, 才开始和他谈论《诗
选文6
子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 无益,不如学。” 【注释】尝,曾经;以,来,用来。 【译文】孔子说:“我曾经整日不吃,整夜 不睡,来思考,没有好处,还不如去学习。”
摭论《国语》中的代词“之”
摭论《国语》中的代词“之”郑益兵【摘要】《国语》是我国最早的国别体史书,在文学和语言学方面都极具研究价值.文章详细分析了《国语》中代词“之”的语法功能,讨论了代词“之”所指代的具体内容,分析了代词“之”前词类活用的情况.文章还对代词“之”与代词“其”的异同进行比较.【期刊名称】《哈尔滨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年(卷),期】2018(000)002【总页数】4页(P98-101)【关键词】《国语》;代词;“之”【作者】郑益兵【作者单位】滁州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安徽滁州239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H109.2之,许慎《说文解字》:“出也。
”从本义看,“之”最初为动词,后来假借为代词。
“之”的代词用法在甲骨文中就已经出现,殷商以后使用更加频繁。
《国语》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国别体史书,指示代词“之”出现频率很高,凡1551见。
其具体用法如何呢?下面进行讨论。
一、《国语》中代词“之”的语法功能《国语》中代词“之”语法功能多样,可用作宾语,其中动词一般宾语(1307见)、双宾式中近宾语(123见)、介词宾语(29见)。
此外,还可用作兼语(6见)、定语(3见)、用来复指前置宾语(63见)、与“若……何”组成固定格式“若之何”(20见)。
1.用作动词一般宾语。
可分为动词后宾语、动词前置宾语、介词宾语和双宾式中近宾语等四大类:第一,“之”做动词后宾语,即“动·之”结构。
“之”可代人、代物、代事、代言语,还可以用来指代时间、地点等。
“之”代人时,意义比较明确。
既可表示单数,也可表示复数。
如:(1)恭王游于泾上,密康公从,有三女奔之。
其母曰:“必致之于王。
”(周语上)(2)公至于绛郊,闻庆郑止,使家仆徒召之。
(晋语三)例(1)中前一个“之”表示单数,指代上文的密康公,而非密康公和恭王两人,下文密康公之母之言“必致之于王”是其证;后一个“之”表示复数,指代上文的“三女”。
例(2)中“之”表示单数,指代上文的“庆郑”。
作者简介写作背景释题课文译文内容分析文言知识论证方法语言重点PPT学习教案
内容分析
文言知识 论证方法 语言特色 作业
圣,愚人之所以为愚,皆出自于此乎?”)
②接着,本段中“今之众人”在从师一事上存在自相矛盾的事 实,这是怎样的一个事实?
(“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③本段中的“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与“士大夫之族”在从师问 题上分别怎样做的?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 “群聚而笑之,曰:‘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第7页/共26页
李家的儿子名叫蟠,十七岁,爱好古文, 六经的经文和传注全都学了,不被时俗拘 作者简介
写作背景 释题 课文译文 内容分析 文言知识 论证方法 语言特色 作业
束,来向我学习。我赞许他能实行古代的 从师之道,写这篇《师说》来赠给他。
第8页/共26页
1.理清思路。 2.第一自然段①人为什么要从师? ②作者认为从师的标准是什么? 3. 第二自然段①本段对“古之圣人”“从师”与“今之众人”“耻师”相对比后得出了怎样的结论?
(“不拘于时”、“学于余”、“能行古 道”。)
综观全文,观点很清楚了:“学者必有 师”。
第14页/共26页
作者为什么称赞李蟠?
作者简介 写作背景 释题 课文译文 内容分析 文言知识 论证方法 语言特色 作业
作者赞扬李蟠,既是对他不从流俗的
肯定,也是对士大夫们“不从师”的有力
批判;既针砭时弊,又通过赞扬李蟠倡导
第4页/共26页
古时候求学问的人一定有老师。所谓老师,就是(用来)传授道理、
授与专业知识、解答疑难问题的人。人不是生下来就懂道理的,
谁
能作者简介 写作背景 释题 课文译文
够
没
有
疑
难
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