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髓疾病

脊髓疾病
脊髓疾病

脊髓疾病

概述:

见p316

第一节急性脊髓炎(最常见)

各种感染后引起自身免疫反应所致的急性横贯性脊髓炎病变。

病因及发病机制:

1、病因不明,多数发病前1~4周有病毒感染史。

2、推测有可能病毒感染后自身免疫反应有关。

病理:

1、病变可在脊髓任一段,但以胸髓T3~5最常见——该处血供不丰富。其次为颈髓和腰髓,病变通常局限于1个节段。

2、如有2个以上散在病灶——称为播散性脊髓炎。

临床表现:

1、以青壮年多见,发病前1~2周有病毒感染史或预防接种史,急性起病。

2、起病时可有低热,病变部位神经根痛,肢体麻木无力,病变节段束带感。

3、大多数在数小时或数日内出现受累平面以下运动障碍,感觉缺失,括约肌功能障碍。

A、运动障碍:

a、早期处于脊髓休克期,2~4周后——上运动神经元障碍症状。

b、肌力恢复始于下肢远端,逐步上移。

c、休克期的长短取决于脊髓损害程度和有无其他并发症。

d、严重病变时——可出现总体反射。

B、感觉障碍:

感觉恢复慢且差,恢复时感觉平面逐步下移。

C、自主神经功能障碍:

a、早期呈无张力性神经源性膀胱(容量<1000ml)——充盈性尿失禁——疾病恢复——尿容量<300~400ml时出现反射性神经源性膀胱。

b、病变平面以下少汗,无汗,角化过度等。

c、病变平面以下发作性出汗过度,皮肤潮红,反射性心动过缓——称自主神经反射异常。

辅助检查:

1、CSF检查:

细胞数和蛋白正常或略升高,以淋巴细胞为主。

2、电生理检查:

a、VEP:

与视神经脊髓炎及MS鉴别。

b、SEP波幅明显下降(下肢体感诱发电位)。

c、MEP:

判断疗效和预后的指标(运动诱发电位)。

d、肌电图。

3、MRI:

病变节段内多片状或较弥漫的T

2高信号,强度不均。

鉴别诊断:

1、脊髓血管病:

a、缺血性:

如脊髓前动脉闭塞综合症,但深感觉保留。

b、出血性。

2、亚急性坏死性脊髓炎:

a、>50岁男性,可能为血栓性静脉炎,脊髓血管造影可确诊。

b、缓慢进行性加重的双下肢无力,巴氏征(+),肌肉萎缩,感觉减退——症状加重——完全性截瘫,尿便障碍,肌萎缩明显,反射减弱。

c、CSF:

蛋白增高,细胞数正常。

d、脊髓碘油造影见脊髓表面有扩张的血管。

3、急性硬脊膜外脓肿:

a、有化脓性病灶及感染xx。

b、病变部位有压痛,椎管有梗阻现象。

c、外周血和CSF:

白细胞明显升高,蛋白明显升高。

4、人类T淋巴细胞病毒1型(HTLV-1)相关脊髓病(HAM):

免疫异常相关的脊髓病变,以缓慢进行性截瘫为特征。

治疗:

1、一般治疗。

2、药物治疗:

a、皮质类固醇激素:

急性期甲泼尼龙冲击疗法3~5天——泼尼松口服4~6周。

b、大剂量免疫球蛋白,3~5为疗程。

c、xxB族。

d、抗生素。

e、其它药物。

预后:

1、取决于急性脊髓损害的程度,病变范围及并发症,3~6月基本恢复。

2、急性上升性脊髓炎,高颈段脊髓炎预后差。第二节脊髓压迫症

病因及发病机制:

1、病因:

a、肿瘤常见:

神经鞘膜瘤。

b、炎症。

c、脊柱外伤。

d、脊柱退行性病变。

e、先天性疾病。

f、血液疾病。

注:

A、急性脊髓压迫——脊柱旁或硬膜外病变。

B、慢性脊髓压迫——髓内或硬膜下病变。

2、发病机制:

a、脊髓受压产生的病变的性质和速度可影响代偿机制发挥的程度。

b、病变部位对损伤后果亦有影响。

c、动脉受压供血不足——脊髓变性萎缩;静脉受压淤血——脊髓水肿。临床表现:

1、急性脊髓压迫症:

表现脊髓横贯性损害,早期存休克期。

2、慢性脊髓压迫症:

分三期:

a、根痛期:

神经根痛及脊膜的刺激症状。

b、脊髓部分受压期:

半切综合症。

c、脊髓完全受压期:

完全横贯性损害。

A、神经根症状:

a、根痛或局限性运动障碍,改变体位时加重。

b、病情进展——单侧、间歇性变为双侧连续性。

c、早期存感觉过敏带——后期节段性感觉缺失。

d、病变位于腹侧者——无根痛症状,但可出现前根刺激症状。

B、感觉障碍

a、对侧躯体较病变水平低2~3个节段以下痛温觉异常。

b、髓外病变——感觉障碍自下肢远端向上发展。

c、髓内病变——早期出现病变节段支配区分离性感觉障碍;累及脊髓丘脑束时——感觉障碍自病变节段向下发展。

d、后索受累——病变以下同侧深感觉障碍。

e、晚期——横贯性损害。

C、运动障碍:

双侧锥体束受压初期——双下肢伸直样痉挛性瘫痪。

晚期——双下肢屈曲样痉挛性瘫痪。

D、反射异常:

浅反射明显减弱或消失,腱反射明显亢进。

E、自主神经症状:

a、髓内病变时——括约肌功能障碍出现早。

b、圆锥以上病变早期尿潴留,便秘——晚期出现反射性膀胱。

c、圆锥、马尾病变——尿便失禁。

F、脊髓刺激症状:

a、多由硬膜外病变所致。

b、表现局部自发痛,叩击痛,活动受限。

辅助检查:

1、CSF检查:

a、脊髓蛛网膜下腔梗阻时,梗阻以下压力测不出或很低。

b、部分堵塞或不堵塞时,压力正常或升高。

c、压颈试验可证明有无梗阻,但正常时不能排除有无梗阻。

d、压颈时压力上升快,解除时压力下降慢;或上升慢下降更慢提示不完

全性梗阻。

e、严重梗阻时出现CSF蛋白-细胞分离,即蛋白升高,细胞数正常——Froin 征。

2、影像学检查:

a、脊柱X线平片。

b、CT及MRI。

c、椎管造影。

d、核素扫描(99m

Tc及131

I)。

诊断:

1、定位诊断:

感觉平面最具有定位意义。

2、横向定位见P322。

3、定性诊断:

a、髓内和髓外硬膜内病变以肿瘤最常见。

b、脊髓蛛网膜炎——病损不对称,症状波动性,感觉障碍呈根性、节段性或斑块状不规则分布,压颈试验有梗阻,蛋白升高,椎管造影显示造影剂呈滴状或斑块状分布。

c、硬膜外病变多见转移癌,椎间盘突出。

治疗:

原则:

尽快去除病因。

1、对于脊髓出血以支持治疗为主,不主张手术治疗。

2、急性脊髓压迫,争取<6h内减压手术治疗。

预后:

髓外硬膜内肿瘤多见于良性。第三节脊髓蛛网膜炎

因蛛网膜增厚与脊髓、脊神经根粘连,或形成囊肿阻塞脊髓腔导致脊髓功能障碍的疾病。

病因:

1、感染性

2、外伤性

3、化学性

4、其它:

如脊髓空洞症、脊髓肿瘤、脊柱先天畸形。

病理:

病变以胸腰段多见,分:

1、局限性——累及1~2个节段。

2、弥漫性——多个节段。

3、囊肿型。

临床表现:

1、多为慢性起病,逐渐进展,症状波动性。

2、临床表现多样性:

a、单发或多发的神经根痛。

b、感觉障碍双侧不对称:

神经根型、节段型、斑块状不规则分布。

c、不对称的单瘫、截瘫、四肢瘫。

d、囊肿型表现类似脊髓肿瘤症状。

辅助检查:

1、CSF检查:

压力初压较低,严重完全性梗阻时——Froin征。

2、椎管造影:

碘油呈点滴状或串珠状分布,囊肿型——杯口状缺损。

3、MRI。

治疗:

1、病因治疗。

2、囊肿型可行摘除术。

3、弥漫性或CSF细胞明显增多——不宜手术治疗。第四节脊髓空洞症

是慢性进行性脊髓变性疾病,多位于颈髓,若累及延髓则称为延髓空洞症。

临床表现:

节段性分离性感觉障碍,病变节段支配区肌肉萎缩,营养障碍。

病因及发病机制:

1、先天性发育异常:

可能由于胚胎期脊髓神经管闭合不全或脊髓内先天性

神经胶质增生导致脊髓中心变性。

2、CSF动力学异常。

3、血液循环异常。

病理:

1、脊髓外形呈梭形膨大或萎缩变细,基本病变是空洞形成和胶质增生。

2、空洞多见于延髓,向胸、延髓扩展。

3、病变首先侵犯灰质前联合,对称或不对称向后角和前角扩展。

4、延髓空洞多呈单侧纵裂状,可累及内侧丘系交叉纤维,舌下神经核和迷

走神经核。

临床分型:

1、脊髓空洞伴第四脑室正中孔堵塞和中央管扩大。

2、特发性脊髓空洞症。

3、继发性脊髓空洞症。

4、单纯性脊髓积水或伴脑积水。

临床表现:

1、20~30岁,男女比例为3比1,隐蔽性起病,进展缓慢。

2、感觉障碍:

a、最早症状支配区自发性疼痛——节段性分离性感觉障碍。

b、典型时呈短上衣分布。

c、累及三叉神经脊束核——面部分离性感觉障碍。

d、晚期——脊髓后索及脊髓丘脑侧束——病变以下各种传导束型感觉障碍。

3、运动障碍:

a、前角细胞障碍:

b、颈膨大区空洞——双手肌肉萎缩,呈“鹰爪样”。

c、发展晚期——病变以下锥体束征。

d、累及侧柱交感神经中枢(C8~T2侧角)——Horner征。

4、神经营养性障碍及其他症状:

a、Morvan

征——肢体末端无痛性坏死脱落。

b、晚期出现神经源性膀胱和xx失禁。

c、夏科关节(Charcot Joint

)——本病特征之一——有骨摩擦音,而无疼痛。

5、可累及延髓:

a、三叉神经脊束核

b、面神经核

c、疑核

d、舌下神经核

e、前庭小脑xx

辅助检查:

1、CSF无特征性改变。

2、影像学检查:

a、X片。

b、延迟脊髓CT扫描(DMCT)。

c、MRI:

首选检查。

鉴别诊断:

1、脊髓肿瘤:

进展快,膀胱直肠功能障碍出现早。

2、脑干肿瘤:

常起脑桥下部开始,以展、面神经受损多见。

3、颈椎病。

4、肌萎缩侧索硬化症:

上下运动神经元同时受损,无感觉和营养障碍。治疗:

1、对症治疗。

2、手术治疗。

3、放射治疗:131

I。第五节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SCD)

SCD是由于xxB

12的摄入、吸收、结合、转运或代谢障碍导致体内含量不足——引起中枢和周围神经系统变性的疾病。

主要累及脊髓后索,侧索,周围神经。

临床表现:

双下肢深感觉缺失,感觉性共济失调,痉挛性瘫,周围神经病,贫血。

病因及发病机制:

1、Vit B

12是DNA和RNA合成时必需的辅酶,也是维持髓鞘结构和功能的辅酶。

2、Vit B

12缺乏——核蛋白合成不足——影响CNS的甲基化,髓鞘脱失,轴突变性。

3、Vit B

12与胃底壁细胞分泌的内因子合成复合物——在回肠远端吸收。

4、血液中转运腺苷钴胺素缺乏——Vit B

12代谢障碍。

5、叶酸缺乏——同样产生相应的症状和体征。

病理:

1、主要在脊髓后索和锥体束,严重时——大脑白质、视神经、周围神经。

2、髓鞘脱失,轴突变性。

3、起病初病变散在分布——以后融合成海绵状坏死灶伴胶质细胞增生。

临床表现:

1、中年以后起病,缓慢进展。

2、早期:

贫血、倦怠、腹泻、舌炎。

3、双下肢无力、步态不稳、踩棉花感、感觉性共济失调、双手动作笨拙、

下肢远端深感觉障碍、感觉客观检查正常、可有Lhermitte征。

4、双下肢不完全性痉挛性瘫痪,但伴有周围神经病变时,肌张力反而降低,腱反射反而减弱,但病理征(+),视神经萎缩,中心暗点。

5、括约肌功能障碍出现较晚。

6、精神异常,认知功能障碍。

辅助检查:

1、周围血象及骨髓涂片检查:

a、巨细胞低色素贫血,网织红细胞下降,Vit B

12。

b、注射Vit B

12,10d后网织红细胞升高——有助诊断。

c、血清Vit B

12正常时——做Schilling test。

d、胃液分析:

存在抗组胺性胃酸缺乏。

e、CSF检查:

无异常。

f、MRI:

条形点片状病灶,T

1低信号T

2高信号。

诊断:

试验性治疗:

VitB

12缺乏伴甲基丙二酸异常增加——给予VitB

12治疗后——甲基丙二酸降至正常——支持诊断。

鉴别诊断:

非恶性贫血型联合系统变性:

a、累及脊髓后索和侧索的内生性脊髓疾病。

b、区别在于:整个病程中皮质脊髓束的损害较后索损害出现早且明显。治疗:

1、病因治疗。

2、药物治疗:

a、大剂量Vit B

12治疗,总疗程6个月,合用Vit B

1、Vit B

6效果更佳。

b、吸收障碍者——需终身用药。

c、贫血患者加用铁剂,恶性贫血者加用叶酸,但不宜单独应用。

3、xx治疗。

预后:

病程<3个月患者疗效佳。第六节脊髓血管病

分:

缺血性、出血性、血管畸形。

病因:

外伤也是椎管内出血的主要原因。

病理:

1、脊髓对缺血有较好的耐受性,完全缺血>15分钟——不可逆损伤。脊髓前动脉血栓形成常见于胸髓。

2、脊髓内出血可侵犯数个节段,多累及中央灰质。

3、脊髓血管畸形。

临床表现:

1、缺血性脊髓血管病。

⑴脊髓TIA:

典型表现:

间歇性跛行和下肢远端发作性无力。

⑵脊髓梗死:

A、脊髓前动脉综合症(脊髓前综合症):

a、中胸段或下胸段多见。

b、病损水平相应部位根痛或弥漫性疼痛。

c、起病弛缓性瘫——痉挛性瘫。

d、传导束型分离性感觉障碍。

e、尿便障碍较明显。

B、脊髓后动脉综合症:

a、急性根痛。

b、病变水平以下深感觉缺失和感觉性共济失调。

c、痛温觉和肌力保存。

d、括约肌功能不受累。

C、中央动脉综合症:

a、病变节段的下运动神经元性瘫。

b、无锥体束损害和感觉障碍。

2、出血性脊髓血管病:

A、硬脊膜外出血、硬脊膜下出血:

压迫症状,症状迅速加重且范围扩大。

B、髓内出血:

急性剧烈背痛,迅速出现损害以下运动、感觉及括约肌功能障碍。

C、脊髓蛛网膜下腔出血:

急促颈背痛、脑膜刺激征、截瘫。

D、脊髓表面血管破裂:

可能只有背痛而无压迫症状。

3、脊髓血管畸形:

A、分四型:

硬脊膜动静脉瘘型、髓内动静脉畸形型、青年型动静脉畸

形型、髓xx动静脉瘘型。

B、病变多见于胸腰段,<45岁起病,患者<14岁起病,男女比例为3比1。

C、缓慢起病多见——表现间歇性病程。

D、急性起病——表现间歇性病程。

E、动静脉畸形症状的周期性加剧与妊娠有关——内分泌影响。

鉴别诊断:

1、其它原因导致的间歇性跛行:

A、下肢血管性间歇性跛行:

B、马尾性间歇性跛行:

a、由于腰椎椎管狭窄所致。

b、腰骶区疼痛,行走后加重,休息时减轻。

c、感觉症状>运动症状。

d、腰前屈时减轻,后仰时加重。

C、亚急性坏死性脊髓炎:

a、是血栓性静脉炎,成年男性多见,>50岁。

b、腰骶段最易受累。

c、缓慢进行性加重的双下肢无力伴肌肉萎缩,腱反射亢进,锥体束(+),损害平面以下感觉障碍——重型:

完全性截瘫,尿便障碍,肌张力减弱,腱反射减退。

d、CSF蛋白升高,椎管造影见脊髓表面有血管扩张。第七节放射性脊髓病

病因及发病机制:

1、直接照射损伤。

2、血管受累引起的缺血改变。

3、自身免疫反应。

4、自由基损伤。

临床表现:

颈髓受累多见,起病隐蔽,早期出现感觉异常,颈肩部疼痛,Lhermitte征——感觉缺失——运动障碍——晚期括约肌功能障碍。

临床类型:

1、早期短暂型:

仅有主观症状,潜伏期3个月,3月后症状消失。

2、急性瘫痪型:

截瘫或四肢瘫——由于血管病变导致脊髓坏死。

3、慢性进展型:

最为常见,潜伏期3月~5年,最严重的并发症。

4、下运动神经元损伤型:

前角细胞损伤。

5、症状范围大致与照射区域一致。

第八节脊髓减压病

是减压性血管痉挛和功能障碍引起组织缺氧所导致的疾病。

病因及发病机制:

1、由于气泡的膨胀力作用于血管——血管痉挛、损伤、功能障碍。

2、主要累及脊髓血管,以上胸段脊髓血管最易损害。

3、气泡出现在硬膜外的椎静脉内——脊髓血管堵塞——继发髓内出血。

4、后索比前索、侧索受累更明显。

临床表现:

1、<50%患者在<30分钟内出现,99%患者6h内出现症状。

2、表现脊髓半切综合症或横贯性损害。

辅助检查:

Doppler检查静脉中有气泡。

治疗:

高压氧治疗、血管扩张剂、抗血小板聚集药物。

神经病学题库(第五讲脑血管疾病)

第五章脑血管疾病 一、选择题 【A型题】 1.女患,62岁,晨起出现讲话不清,右侧肢体无力,2日后病情渐加重。血压148/80mmHg,意识清,Broca失语,右侧偏瘫。可完全排除的诊断是:A.脑栓塞 B.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 C.短暂脑缺血发作 D.脑出血 E.腔隙性梗死 2.椎基底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不可能出现的症状是: A.失写 B.眩晕 C.构音障碍 D.复视 E.交叉瘫 3.颈内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最常见的症状是:

A.对侧上肢或下肢无力或轻偏瘫 B.对侧偏身感觉障碍 C.失语 D.同侧单眼失明 E.对侧偏瘫 4.椎基底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最常见的症状是: A.眩晕 B.耳鸣和耳聋 C.跌倒发作 D.吞咽困难 E.复视 5.患者60岁,突然不能说话,右侧肢体无力,约5~6分钟恢复,反复发作,发作后检查无神经系统体征。首先应考虑的诊断是: A.局灶性癫痫发作 B.脑栓塞 C.癔病发作 D.颈内动脉系统TIA E.椎基底动脉系统TIA 6.下列哪支血管闭塞最易导致偏瘫: A.小脑后下动脉 B.大脑中动脉

C.脊髓前动脉 D.小脑下前动脉 E.大脑前动脉 7.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最常发生于下列哪支动脉: A.大脑前动脉 B.颈内动脉及大脑中动脉 C.基底动脉 D.大脑后动脉 E.椎基底动脉 8.患者58岁,突然右眼失明,左上肢无力,2日后视力略好转,但左侧肢瘫加重。 查体:血压140/90mmHg,意识清,左侧中枢性面舌瘫、肢体瘫和偏身感觉障碍。阻塞的血管是: A.右侧大脑中动脉皮质支 B.右侧大脑中动脉深穿支 C.右侧大脑中动脉主干 D.右侧大脑前动脉深穿支 E.右侧颈内动脉 9.一侧颈内动脉闭塞可以不出现临床症状,是由于: A.同侧颈外动脉未闭塞 B.对侧颈内动脉未闭塞 C.正常的脑底动脉环可迅速建立侧支循环

脊髓疾病

脊髓疾病 概述: 见p316 第一节急性脊髓炎(最常见) 各种感染后引起自身免疫反应所致的急性横贯性脊髓炎病变。 病因及发病机制: 1、病因不明,多数发病前1~4周有病毒感染史。 2、推测有可能病毒感染后自身免疫反应有关。 病理: 1、病变可在脊髓任一段,但以胸髓T3~5最常见——该处血供不丰富。其次为颈髓和腰髓,病变通常局限于1个节段。 2、如有2个以上散在病灶——称为播散性脊髓炎。 临床表现: 1、以青壮年多见,发病前1~2周有病毒感染史或预防接种史,急性起病。 2、起病时可有低热,病变部位神经根痛,肢体麻木无力,病变节段束带感。 3、大多数在数小时或数日内出现受累平面以下运动障碍,感觉缺失,括约肌功能障碍。 A、运动障碍: a、早期处于脊髓休克期,2~4周后——上运动神经元障碍症状。 b、肌力恢复始于下肢远端,逐步上移。 c、休克期的长短取决于脊髓损害程度和有无其他并发症。

d、严重病变时——可出现总体反射。 B、感觉障碍: 感觉恢复慢且差,恢复时感觉平面逐步下移。 C、自主神经功能障碍: a、早期呈无张力性神经源性膀胱(容量<1000ml)——充盈性尿失禁——疾病恢复——尿容量<300~400ml时出现反射性神经源性膀胱。 b、病变平面以下少汗,无汗,角化过度等。 c、病变平面以下发作性出汗过度,皮肤潮红,反射性心动过缓——称自主神经反射异常。 辅助检查: 1、CSF检查: 细胞数和蛋白正常或略升高,以淋巴细胞为主。 2、电生理检查: a、VEP: 与视神经脊髓炎及MS鉴别。 b、SEP波幅明显下降(下肢体感诱发电位)。 c、MEP: 判断疗效和预后的指标(运动诱发电位)。 d、肌电图。 3、MRI: 病变节段内多片状或较弥漫的T

脊髓疾病1题库2-1-8

脊髓疾病1题库2-1-8

问题: [单选]女患、32岁,2周前患感冒,10天前诉背部疼痛,继之出现肢体麻木,双下肢瘫痪,尿潴留。查体:双下肢肌力1级,肌张力正常,腱反射对称、T节段平面以下深浅感觉消失,双侧Babinski征(+)。诊断首先应考虑为() A.急性炎症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病 B.急性脊髓炎 C.脊髓粘连性蛛网膜炎 D.视神经脊髓炎 E.脊髓空洞症

问题: [单选]男患,37岁,在“感冒”、发烧好转1周后,自觉下肢麻术无力、2天后双下肢完全性瘫痪伴尿潴留。现已病后2周病情无好转,仍留置导尿管。其临床表现还应包括下列哪一项() A.双侧周围性面神经瘫 B.手套、袜套样分布的感觉障碍 C.T5以下各种感觉均消失 D.C3以下各种感觉均消失 E.右半身各种感觉均消失

问题: [单选]对髓内外病变进行定位诊断时,临床早期出现压迫症状,后期出现缺血性损害。应考虑() A.脊柱病变 B.脊髓硬膜外病变 C.脊髓和脊柱病变 D.脊髓外硬膜内病变 E.脊髓内病变 (安徽11选5 https://https://www.360docs.net/doc/1b9610389.html,)

问题: [单选]男性患者,41岁,四肢末端乏力5天就诊。四肢近端肌力5级,双上肢远端肌力3级,双下肢远端肌力1级,四肢肌张力下降,腱反射消失,病理征(-),无尿潴留。病变位于() A.高颈髓段 B.颈膨大 C.胸髓段 D.腰膨大 E.周围神经

问题: [单选]男患,60岁,以“行走一段距离后出现双侧下肢沉重、无力,休息后即缓解,反复发作5天”为主诉来诊,每次发作症状持续30分钟完全恢复。神经系统检查无阳性体征。该患诊断首先考虑为() A.颈内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B.脊髓短暂性缺血发作 C.椎基底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D.马尾性间耿性跛行 E.下肢血管性间歇性跛行

神经病学试题及答案

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期期末考试 试卷(A) 考试科目:神经病学考试类别:初修 适用专业: 学号:姓名:专业:年级:班级: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神经系统疾病的临床症状按其发病机制可分为(),(),(),()四组。 2、12对脑神经中只受对侧皮质脑干束支配的是(),()。 3、诊断先天性动脉瘤和动脉畸形的“金标准”是()。 4、一侧大脑皮质侧视中枢发生癫痫,则两眼凝视病灶()侧;一侧脑桥侧视中枢区域出血,则两眼凝视病灶()侧。 5、脊髓型感觉障碍中侧索型表现为()缺失()保存。 6、豆状核由( ) 和( )两部分组成。 7、颅内压增高最常见、最早出现的症状是()。 8、运动神经元疾病的分型中最常见的类型是()。 9、癫痫脑电图的典型表现是(),(),(),()。 )

A、障碍的程度 B、有无感觉异常 C、障碍的部位 D、有无疼痛 2、双眼颞侧偏盲的损伤部位() A、视神经 B、视交叉外侧 C、视交叉 D、视束 3、脑梗死不应出现的症状及体征是() A.意识不清 B.头痛 C.肢体瘫痪 D.脑膜刺激征 4、重症肌无力运动障碍的特点是() A、持续无力 B、早期出现肌萎缩 C、全身肌肉平均受累 D、波动性肌无力 5、影响意识最重要的结构是() A.脑干下行性网状激活结构系统 B. 脑干上行性网状激活结构系统 C.大脑半球 D.小脑 6、震颤麻痹出现的神经症状是() A、肌肉萎缩 B、书写痉挛 C、运动减少 D、病理征阳性 7、面瘫患者伴有听觉过敏,舌前2/3的味觉减退,其损伤平面在() A、膝状神经节平面 B、镫骨肌支平面 C、茎乳孔以下 D、鼓索平面 8、肌萎缩侧索硬化和颈髓空洞症共有的症状是() A、膀胱直肠功能障碍 B、分离性感觉障碍 C、直立性低血压 D、手的小肌肉萎缩,巴彬斯基氏征阳性 9、TIA发作出现局灶性神经系统和视网膜的功能缺损持续时间最长不超过() A、1分钟 B、 3小时 C、12小时 D、24小时 10、患者突然发生面部歪斜,右侧额纹消失,右眼裂较左侧大,露齿口角偏向左侧,可能是() A、右侧周围性面瘫 B、右侧中枢性面瘫 C、左侧周围性面瘫 D、左侧中枢性面瘫 11、膝反射的反射中枢在() A、C2-3 B、T10-12 C、L2-4 D、L5-S1 12、脑干和后颅窝的病变最适宜的影像学检测手段是() A、DSA B、MRI C、CT D、CTA 13、男性,26岁。半个月前曾腹泻二天。前天下午发觉双下肢乏力,昨天开始步行困难,

脊柱和脊髓疾病题库1-1-8

脊柱和脊髓疾病题库 1-1-8

问题: [单选,A2型题,A1A2型题]脊髓半侧损害综合征又称Brown-Sequard综合征,其主要临床特点是()。 A.多由外伤、椎管内原发性肿瘤、出血、脊髓蛛网膜炎、脊髓空洞症等引起 B.病变损害脊髓横平面半侧的灰质与白质 C.典型表现是受损以下对侧痛与温觉消失,损害侧出现上运动神经元性麻痹及深部感觉障碍,有时伴同侧脊髓后根症状,如末梢性麻痹,与受损脊髓同节段皮肤区感觉消失 D.需要与髓外肿瘤和脊髓动脉供血不全进行鉴别诊断 E.以上都是 脊髓髓外肿瘤常从一侧开始,脊髓受压症状常一侧较明显,可出现脊髓半侧损害综合征。

问题: [单选,A2型题,A1A2型题]临床表现为马鞍形感觉障碍的病变部位常位于()。 A.颈段 B.胸段 C.腰膨大 D.圆锥 E.马尾 圆锥(S3以下)部位受压可出现马鞍形感觉障碍,即对称性两侧臀部、会阴部、肛门生殖器区域感觉障碍。

问题: [单选,A2型题,A1A2型题]脊髓休克时可出现()。 A.骨骼肌紧张性降低或消失 B.外周血管扩张、血压下降 C.发汗反射消失 D.尿潴留及直肠内粪积聚 E.以上都是 脊髓损伤后不论轻重立即出现损伤平面以下的肢体弛缓性瘫痪,肌张力消失,感觉丧失,各种反射消失,括约肌功能丧失,尿潴留,这种现象称为脊髓休克。 https://www.360docs.net/doc/1b9610389.html,/ 新中式家具

问题: [单选,A2型题,A1A2型题]柱骨折与脊髓损伤在相同节段的是()。 A.上颈段 B.下颈段 C.上胸段 D.下胸段 E.腰段 胚胎早期,脊髓在椎管内大致与椎管等长。以后,椎管的增长较快,脊髓的增长与之不同步。成人只有上颈段脊髓节段与脊柱在相同的水平,所以上颈段脊柱骨折与脊髓损伤在相同的节段。

神经病学选择题及答案

1、一侧三叉神经脊束核的病损表现为【B】 A、同侧面部痛温,触觉均障碍 B、同侧面部呈现洋葱皮样分布的分离性痛温觉障碍 C、同侧面部呈洋葱皮样分布的痛温觉及触觉障碍 D、对侧面部呈洋葱皮样分布的痛温觉及触觉障碍 E、咀嚼无力,下颌反射消失,张口时下颌向同侧偏斜 2、下列哪项不符合延髓麻痹的诊断【D】 A、真性延髓麻痹主要系指舌咽迷走神经麻痹 B、假性延髓麻痹为双侧皮质脑干束受损所致 C、真性及假性延髓麻痹均出现饮水反呛、吞咽困难及构音障碍 D、假性延髓麻痹时咽反射消失 E、真性延髓麻痹时可有舌肌瘫痪舌肌萎缩肌束颤动 3、右三叉神经病损表现为【A】 A、右面部痛温觉障碍,张口下颌偏向右侧 B、右面部痛温觉障碍,张口下颌偏向左侧 C、右面部痛温觉障碍,右闭目不能 D、右面部痛温觉障碍,左闭目不能 E、左面部痛温觉障碍,张口下颌偏向右侧 4、两足并拢站立闭目,此项检查为【B】 A、Laseque征 B、Romberg征 C、Kernig征 D、Hoffmann征 E、Babinski征 5、同向性偏盲病损位于【C】 A、同侧视神经 B、视交叉 C、对侧视束 D、对侧颞叶视辐射 E、对侧顶叶视辐射 6、下列哪项不符合一侧动眼神经麻痹【D】 A、上脸下垂,眼球不能向上、下和内侧转动 B、眼球向上、内、向下注视时出现复视 C、眼球向外呈外下方斜视 D、瞳孔散大,光反射消失,调节反射存在 E、瞳孔散大,光反射及调节反射均消失 7、滑车神经受损时眼球出现向哪一方向的运动障碍【B】 A、向外上 B、向外下 C、向内上 D、向内下 E、以上均不是 8、霍纳综合征由下列哪种病因引起【A】 A、眼交感神经麻痹

神经病学题库第四章脊髓疾病

神经病学题库(第四章脊髓疾病)

————————————————————————————————作者:————————————————————————————————日期:

第四章脊髓疾病 一、选择题 【A型题】 1.患者男,41岁,四肢无力伴双上肢疼痛5天就诊。双上肢肌力3级,双下肢1级, 四肢肌张力下降,腱反射消失,病理征( ),尿潴留。病变位于: A.高颈髓段 B.颈膨大 C.胸髓段 D.腰膨大 E.周围神经 2.患者脐右侧阵发性疼痛半年,右下肢无力3个月。左侧腹股沟以下痛觉减退,触觉存在,右下肢肌力3~4级,腱反射亢进,右Babinski征(+)。病变水平在: A.脊髓右半侧T10水平 B.脊髓左半侧T10水平 C.脊髓右半侧T12水平 D.脊髓左半侧T12水平 E.脊髓L1完全横贯性损害 3.脊髓节段的下列哪项表述是错误的? A.脊髓可分成30个节段 B.C5~T2节段组成颈膨大部 C.L 1 ~S2节段构成腰膨大部 D.脊髓园锥部由S3~尾节组成 E.高颈髓部包括C1~4节段

4.脊髓交感中枢位于: A.C5~8侧角 B.C8~T1侧角 C.C 8 ~T12侧角 D.C8~L2侧角 E.T2~L3侧角 5.脊髓副交感中枢位于: A.T3~L3侧角 B.L3~S3侧角 C.S1~ 5侧角 D.S2~5侧角 E.S2~4侧角 8.急性脊髓炎不应出现的症状体征是:A.急性脊髓横贯性损害 B.脊髓休克 C.脑脊液蛋白增高 D.压颈试验通畅 E.眼球震颤 9.急性横贯性脊髓炎最常损害的脊髓节段是: A.颈膨大部 B.T3~5节段 C.T7~10节段 D.腰膨大部 E.园锥部 10.急性脊髓炎的表现下列哪项表述是错误的: A.散发,多见于青壮年 B.病前可有发热、上呼吸道感染症状 C.可先出现病灶相应部位根痛及束带感

神经病学题库(第四章脊髓疾病)

第四章脊髓疾病 一、选择题 【A型题】 1.患者男,41岁,四肢无力伴双上肢疼痛5天就诊。双上肢肌力3级,双下肢1级,四肢肌张力下降,腱反射消失,病理征( ),尿潴留。病变位于: A.高颈髓段 B.颈膨大 C.胸髓段 D.腰膨大 E.周围神经 2.患者脐右侧阵发性疼痛半年,右下肢无力3个月。左侧腹股沟以下痛觉减退,触觉存在,右下肢肌力3~4级,腱反射亢进,右Babinski征(+)。病变水平在:A.脊髓右半侧T10水平 B.脊髓左半侧T10水平 C.脊髓右半侧T12水平 D.脊髓左半侧T12水平 E.脊髓L1完全横贯性损害 3.脊髓节段的下列哪项表述是错误的? A.脊髓可分成30个节段 B.C5~T2节段组成颈膨大部 C.L1~S2节段构成腰膨大部 D.脊髓园锥部由S3~尾节组成 E.高颈髓部包括C1~4节段 4.脊髓交感中枢位于:

A.C5~8侧角 B.C8~T1侧角 C.C8~T12侧角 D.C8~L2侧角 E.T2~L3侧角 5.脊髓副交感中枢位于: A.T3~L3侧角 B.L3~S3侧角 C.S1~5侧角 D.S2~5侧角 E.S2~4侧角 8.急性脊髓炎不应出现的症状体征是:A.急性脊髓横贯性损害 B.脊髓休克 C.脑脊液蛋白增高 D.压颈试验通畅 E.眼球震颤 9.急性横贯性脊髓炎最常损害的脊髓节段是:A.颈膨大部 B.T3~5节段 C.T7~10节段 D.腰膨大部 E.园锥部 10.急性脊髓炎的表现下列哪项表述是错误的:A.散发,多见于青壮年 B.病前可有发热、上呼吸道感染症状 C.可先出现病灶相应部位根痛及束带感 D.急性发生脊髓横贯损害症状

习题集→神经病学→脊髓病变

习题集→神经病学→脊髓病变 一、A1型题:每一道考试题下面有A、B、C、D、E五个备选答案。请从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并在答题卡上将相应题号的相应字母所属的方框涂黑。 第1题半侧脊髓病变出现病变水平以下 A.同侧运动、痛温觉障碍,对侧深感觉障碍 B.对侧运动、痛温觉障碍,同侧深感觉障碍 C.同侧运动、深感觉障碍,对侧痛温觉障碍 D.同侧运动、对侧深浅感觉障碍 E.同侧运动、痛温觉和深感觉障碍 正确答案:C 您选择的答案: 第2题不属于脊髓压迫症的疾病是 A.脊髓和神经根原发性肿瘤 B.急性硬膜外脓肿 C.椎管狭窄 D.脊柱转移性肿瘤 E.肌萎缩性侧索硬化症 正确答案:E 您选择的答案: 第3题脊髓休克常见于 A.脊髓肿瘤 B.急性脊髓炎 C.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 D.脊髓空洞症 E.脊髓血管畸形 正确答案:B 您选择的答案: 第4题患者男,25岁。不慎被汽车撞伤,当时昏迷,醒后感四肢麻木无力。查:神清,四肢中枢性瘫,颈4以下的深浅感觉障碍。受损部位可能是 A.颈膨大 B.腰骶膨大 C.胸髓 D.颈膨大以上颈髓 E.脑挫裂伤 正确答案:D 您选择的答案: 第5题脊髓硬膜外压迫性病变的特点是 A.以神经鞘瘤多见,表观为损痛-脊髓半横断-脊髓全横断损伤过程 B.以血管畸形多见,表现为脊髓蛛网膜下腔出血 C.以室管膜瘤多见,表现为分离性感觉障碍 D.以转移瘤多见,早期局部疼痛显著,脊髓受压症状出现相对较晚 E.以炎症多见,急性期表现为脊髓休克 正确答案:D 您选择的答案: 第6题高位截瘫病人排尿障碍表现为 A.尿失禁 B.尿潴留 C.无尿 D.尿崩症 E.少尿 正确答案:A 您选择的答案: 第7题急性横贯性脊髓炎是指 A.脊髓白质脱髓鞘或坏死所致的急性横贯性损害 B.椎管内占位病变而引起的脊髓受压 C.脊髓血管的发育异常 D.脊髓先天发育异常,胚胎期神经管关闭不全 E.维生素B12缺乏引起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 正确答案:A 您选择的答案: 第8题急性横贯性脊髓炎和格林-巴利综合征的鉴别点是 A.四肢瘫 B.腱反射消失 C.肌张力低 D.无病理征 E.括约肌障碍 正确答案:E 您选择的答案: 第9题脊髓圆锥病变和马尾神经根病变的临床症状的不同点是 A.有否锥体束征 B.有否下肢瘫痪 C.有否病理征 D.有否腹壁反射改变 E.有否括约肌障碍 正确答案:B 您选择的答案: 第10题急性横贯性脊髓炎和周期性瘫痪的临床表现鉴别点是

脊髓疾病1题库12-0-8

脊髓疾病1题库12-0-8

问题: [多选,共用题干题][复合型非选择题]患者女,46岁,因“四肢无力伴肩背部疼痛1周”来诊。查体:四肢肌力Ⅲ级,双上肢肌张力减低,腱反射未引出,双下肢肌张力增高,腱反射活跃(+++);尿潴留。可能的病因有() A.A.急性脊髓炎 B.脊髓外伤 C.脊髓血管栓塞 D.脊髓压迫症 E.脊髓空洞症 F.脊髓内肿瘤 G.脊髓外肿瘤

问题: [多选,共用题干题][复合型非选择题]患者女,46岁,因“四肢无力伴肩背部疼痛1周”来诊。查体:四肢肌力Ⅲ级,双上肢肌张力减低,腱反射未引出,双下肢肌张力增高,腱反射活跃(+++);尿潴留。合理的治疗护理措施包括() A.A.早期注射维生素B及甲钴胺 B.早期短程使用糖皮质激素 C.尽早气管切开和人工辅助呼吸 D.留置导尿,保持会阴部清洁 E.勤翻身,保持呼吸道通畅 F.骨隆起处加垫气圈,防止压疮 G.尽早开始肢体功能锻炼 H.卧床时应减少被动活动

问题: [单选,共用题干题][复合型非选择题]患者女,46岁,因“四肢无力伴肩背部疼痛1周”来诊。查体:四肢肌力Ⅲ级,双上肢肌张力减低,腱反射未引出,双下肢肌张力增高,腱反射活跃(+++);尿潴留。患者症状加重,出现呼吸困难,可能的原因是() A.A.病变平面上升,累及颈段及延髓 B.病变平面上升,累及呼吸肌 C.病变累及周围神经 D.病变影响自主神经 E.脊髓肿胀,累及脊膜 F.脊神经根受累 https://www.360docs.net/doc/1b9610389.html,/ 西甲积分榜

问题: [单选,共用题干题][复合型非选择题]患者女,46岁,因“四肢无力伴肩背部疼痛1周”来诊。查体:四肢肌力Ⅲ级,双上肢肌张力减低,腱反射未引出,双下肢肌张力增高,腱反射活跃(+++);尿潴留。最可能的诊断是(提示发病前1周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肌无力及背痛在最初3d内最显著。)() A.A.急性脊髓炎 B.脊髓外伤 C.脊髓血管栓塞 D.脊髓压迫症 E.脊髓空洞症 F.脊髓内肿瘤 G.脊髓外肿瘤

脊髓疾病题库17-1-8

脊髓疾病题库17-1-8

问题: [单选,共用题干题][复合型非选择题]女患、33岁,既往健康。以“双下肢无力伴尿潴留1周”为主诉入院。查体:双下肢肌力2级,肌张力减低,腱反射(-)、双侧Babinski征(-)、双侧T以下深浅感觉均消失。辅助检查脑脊液无色透明,压力160mmH2O,细胞数5×106L,蛋白0.5gL,糖2.9mmolL,氯化物125mmolL。 患者已住院治疗2个月,生活尚无法自理,下一步应采取的治疗方法() A.A.继续应用糖皮质激素 B.增加营养摄入 C.加大B族维生素剂量 D.加强肢体功能锻炼 E.手术治疗

问题: [单选,共用题干题][复合型非选择题]女患、33岁,既往健康。以“双下肢无力伴尿潴留1周”为主诉入院。查体:双下肢肌力2级,肌张力减低,腱反射(-)、双侧Babinski征(-)、双侧T以下深浅感觉均消失。辅助检查脑脊液无色透明,压力160mmH2O,细胞数5×106L,蛋白0.5gL,糖2.9mmolL,氯化物125mmolL。 根据以上的临床表现,患者最可能的诊断() A.A.脊髓空洞症 B.急性脊髓炎 C.脊髓压迫症 D.急性炎症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病 E.脊髓蛛网膜炎

问题: [单选,共用题干题][复合型非选择题]男患,45岁,有时右背痛,右下肢逐渐无力,伴左足麻木,并向上扩延9个月。背痛夜间明显,呈烧灼样,于咳嗽时加剧。查体:右下肢肌力3级,肌张力增高,腱反射(++++)、左侧T以下痛温觉消失,运动觉及振动觉消失、右侧Babinski征(+)。辅助检查:腰椎穿刺椎管不全梗阻,脑脊液蛋白0.65gL,余化验结果正常。最可能的疾病() A.A.慢性脊髓炎症 B.脊髓压迫症 C.脊髓血管畸形 D.多发性硬化 E.脊髓蛛网膜炎 (同城约会 https://www.360docs.net/doc/1b9610389.html,/)

脊髓疾病题库16-1-8

脊髓疾病题库16-1-8

问题: [单选]脊髓压迫症髓外硬膜内病变不正确的是() A.锥体束征不明显 B.根痛常见 C.传导束性感觉障碍 D.脊髓半切综合征可有 E.椎管梗阻较早出现

问题: [单选]脊髓压迫症硬膜外病变不正确的是() A.较早出现锥管梗阻 B.双侧传导束性感觉障碍 C.脊椎X线平片改变明显 D.无锥体束征 E.早期可有根性痛

问题: [单选]急性脊髓炎的感觉障碍属于() A.后根性 B.末梢性 C.神经干性 D.分离性 E.传导束性 https://www.360docs.net/doc/1b9610389.html,/ 中超直播

问题: [单选,共用题干题][复合型非选择题]患者男,26岁,病前有发热及全身酸痛,近5d来双下肢进行性无力,伴大、小便潴留。检查见T4以下痛、温觉及深感觉障碍,I双下肢肌力、肌张力减低。该病例病变定位于() A.A.高颈髓 B.颈膨大 C.上胸髓(T1~T6) D.下胸髓(T7~T12) E.腰髓

问题: [单选,共用题干题][复合型非选择题]患者男,26岁,病前有发热及全身酸痛,近5d来双下肢进行性无力,伴大、小便潴留。检查见T4以下痛、温觉及深感觉障碍,I双下肢肌力、肌张力减低。该病的典型CSF改变为() A.A.白细胞数正常或增高,(10~100)×106L,中性为主,蛋白正常或轻度增高(0.5~1.2gL),糖、氯化物正常 B.白细胞数正常,蛋白、糖、氯化物正常 C.白细胞数增高,(100~1000)×106L,蛋白正常或轻度增高(0.5~1.2gL) D.白细胞数正常或增高,(10~100)×106L,淋巴为主,蛋白正常或轻度增高(0.5~1.2gL),糖、氯化物正常 E.白细胞数正常或增高,(10~100)×106L,淋巴为主,蛋白正常或轻度增高(0.5~1.2gL),糖、氯化物降低

神经病学习题及答案

成都中医药大学2012年春季学期期末考试 试卷(B) 考试科目:神经病学考试类别:初修 适用专业 学号: 姓名: 专业: 年级: 班级: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神经系统中,中枢神经系统主管( ),(); 周围神经系统主管()。 2、( )、( )、()共同管理眼球运动,合成眼球运 动神经。 3、对癫癎具有特异性得辅助检查就是(),对神经与肌肉疾病具有特异性 得辅助检查就是( )、 4、运动神经元疾病得分型中最常见得类型就是( )。 5、检查失语症得前题条件就是( ),(),( )。 6、交叉性感觉障碍就是()与( )受损所致。 7、霍纳综合征表现为( ),(),( ),()。 ( ),()、

A、出血 B、感染 C、头痛D、脑疝 2、两脚并拢直立,然后闭目,称为( ) A、拉塞格氏征 B、昂伯氏征 C、克匿格征D、霍夫曼征 3、脑梗死不应出现得症状及体征就是( ) A、意识不清B。头痛 C、肢体瘫痪 D、脑膜刺激征 4、重症肌无力运动障碍得特点就是( ) A、持续无力B、早期出现肌萎缩 C、全身肌肉平均受累 D、波动性肌无力 5、影响意识最重要得结构就是( ) A、脑干下行性网状激活结构系统 B、脑干上行性网状激活结构系统C。 大脑半球D。小脑 6、震颤麻痹出现得神经症状就是( ) A、肌肉萎缩 B、书写痉挛 C、运动减少 D、病理征阳性 7、面瘫患者伴有听觉过敏,舌前2/3得味觉减退,其损伤平面在( ) A、膝状神经节平面B、镫骨肌支平面 C、茎乳孔以下D、鼓索平面 8、肌萎缩侧索硬化与颈髓空洞症共有得症状就是( ) A、膀胱直肠功能障碍B、分离性感觉障碍 C、直立性低血压D、手得小肌肉萎缩,巴彬斯基氏征阳性 9、TIA发作出现局灶性神经系统与视网膜得功能缺损持续时间最长不超过() A、1分钟B、3小时C、12小时D、24小时 10、患者突然发生面部歪斜,右侧额纹消失,右眼裂较左侧大,露齿口角偏向左侧,可能就是() A、右侧周围性面瘫 B、右侧中枢性面瘫 C、左侧周围性面瘫 D、左侧中枢性面瘫 11、踝反射得反射中枢在( ) A、C2-3 B、T10-12

脊髓压迫症的鉴别诊断

脊髓压迫症的鉴别诊断 发表时间:2012-02-22T14:10:10.390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1年第45期供稿作者:赵凤梅 [导读] 脊髓压迫症是椎管内占位性病变、脊髓的多种病变引起脊髓受压。 赵凤梅 (黑龙江省富锦市中心医院156100) 【中图分类号】R68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1)45-0077-02 脊髓压迫症是椎管内占位性病变、脊髓的多种病变引起脊髓受压,随病情进展脊神经根及脊髓血管不同程度受累,出同脊髓半切或横贯性损害及椎管阻塞等特征性综合征。 1 临床表现 1.1 急性脊髓压迫症起病急骤,进展迅速,表现为脊髓横贯性损伤,出现脊髓休克,病变以下呈迟缓性瘫痪,各种感觉消失,各种反射不能引出,尿潴留等。 1.2 慢性脊髓压迫症进展缓慢,通常分为早期根痛期、脊髓部分受压期、脊髓完全受压期三期。表现并非孤立,常相互重叠。 (1)早期根痛期表现神经根痛及脊膜刺激症状。 (2)脊髓部分受压期表现脊髓半切综合征。 (3)脊髓完全受压期亦称麻痹期。出现脊髓完全横贯性损害及椎管完全梗阻。 1.3 主要症状及体征 (1)神经根症状表现根性痛或局限性运动障碍。根性痛是早期病变刺激引起沿受损后根分布的自发性疼痛,根痛有时可表现相应节段“束带感”,疼痛部位固定,咳嗽、排便等可诱发或加重,改变体位可使症状加重或减轻;脊髓腹侧病变使前根受压,可出现运动神经根刺激症状,支配肌群出现肌束震颤、肌无力或肌萎缩。根性症状对病变水平有定位价值。 (2)感觉障碍脊神经后根、髓内各种传导束受到刺激或损害均可引起感觉障碍。包括疼痛、感觉过敏、感觉减退或缺失、感觉分离等。根性疼痛最为常见且剧烈。根痛分布区早期常有感觉异常如麻木、蚁行感、针刺感等,后期因神经根功能丧失而出现根性感觉缺失区。感觉传导束受压时出现受压阶段以下感觉减退或消失,在感觉减退平面的上方常有一感觉过敏带,代表脊髓受压阶段的上缘。一侧脊髓丘脑束受压产生对侧2~3个节段以下的痛温觉障碍;灰质后角或脊髓丘脑侧束受损时出现节段性分离性感觉障碍,即痛温觉丧失,触觉及深感觉存在;后索受损时产生受损平面以下触觉及深感觉丧失。 (3)运动和腱反射障碍前根、前角及皮质脊髓束受累时,产生瘫痪、肌张力和反射改变。早期出现无力、持物不稳、精细动作难以完成、行走易疲劳等,后期则瘫痪。前根与前角的损害为下运动神经元性损害,即肌无力、肌张力减低、腱反射减弱或消失、肌肉萎缩等;皮质脊髓束以及与运动有关的其他下行传导束受损时为上运动神经元性损害,即肌无力、肌张力增高、腱反射亢进、病理反射阳性等。脊髓颈膨大部位的病变,即累及支配上肢的前根和前角,又累及支配下肢的皮质脊髓束,从而产生上肢的下运动神经元瘫痪和下肢的上运动神经元性瘫痪。圆锥与马尾受压时均表现为下运动神经元瘫痪。脊髓压迫所造成的瘫痪一般为截瘫与四肢瘫,单肢瘫少见,偏瘫更少见。 (4)括约肌功能障碍早期表现为排尿急迫、排尿困难,多在感觉与运动障碍之后出现,渐为尿潴留、顽固性便秘,最终大小便失禁。脊髓圆锥部位病变,括约肌功能障碍出现较早。病变在圆锥以上时,由于膀胱呈痉挛状态,患者有尿频、尿急、便秘。病变在圆锥以下时,膀胱松弛,产生尿潴留,呈充溢性尿失禁,肛门括约肌松弛,大便失禁。 (5)自主神经功能障碍脊髓T2~L2的灰质侧角内有交感神经细胞,骶段内有副交感神经细胞,当受压或与高级中枢失去联系时,出现多汗、无汗、血管舒缩功能障碍,没有寒战及立毛反射等,常伴有双下肢浮肿、腹胀,皮肤潮红、受损部位体表温度增高。C8~T1脊髓灰质侧角睫状脊髓中枢损害时,出现Horner征。 (6)营养障碍出现于肢体的感觉、运动障碍之后,皮肤干燥,皮下组织松弛,指(趾)甲干枯无泽,增厚或脱落,关节常呈强直状态。 2 诊断与鉴别诊断 2.1 诊断 依据病史、症状与体征、辅助检查结果综合分析,才能得出正确的诊断。首先必须辨别脊髓损害是压迫性的还是非压迫性的,通过必要的检查确定脊髓压迫的部位或平面,进而分析压迫是在髓内还是髓外以及压迫的程度,最后确定压迫病变的性质。 2.2 鉴别诊断 2.2.1 脊髓压迫与非压迫的鉴别脊髓压迫症的早期有根痛症状,须与能引起疼痛的内脏疾病相鉴别,如心绞痛、胸膜炎、胆囊炎、肾结石等。一般经对症治疗及神经系统查体发现有脊髓损害的体征,便可鉴别。当脊髓出现受压症状或横贯性损害时,则需进一步与非压迫性脊髓病变相鉴别,如急性脊髓炎、脊髓空洞症、脊髓蛛网膜炎、肌萎缩侧索硬化等。 (1)急性脊髓炎起病急,常有发热、肌肉酸痛、全身不适等前驱症状。受累平面较清楚,可有肢体瘫痪、感觉和括约肌功能障碍,脊髓蛛网膜下隙无阻塞,脑脊液压力正常或轻度升高,脑脊-液外观无色透明,偶尔出现外观混浊,白细胞数增多,以淋巴细胞为主,蛋白含量可有轻度升高。 (2)脊髓空洞症起病隐匿,病程较长,主要是见病变节段的节段性感觉分离,即痛、温觉消失,触觉、位置觉和振动觉保存。脑脊液检查一般正常,Mill检查可以确诊。 (3)脊髓蛛网膜炎起病缓慢,病程长,症状可有起伏,如有根痛,则范围较广泛。脊髓X线平片多正常,脑脊液细胞增多,蛋白可明显增高,脊髓造影可见不规则点滴状、蜡泪状、串珠状或分叉成数道与不关联的充盈缺损。 (4)肌萎缩侧索硬化临床以运动障碍为主,多见上运动神经元损害或上运动神经元损害与下运动神经元损害同时并存,一般无感觉障碍,括约肌功能障碍较少见,可见痉挛性疼痛。脊髓腔无阻塞,脑脊液常规、生化检查正常,MRI多无异常,肌电图可见神经原性异常。 2.2.2 髓内与髓外压迫的鉴别虽然根据临床症状出现的顺序如根痛、运动、感觉障碍的发展、括约肌功能障碍的早晚等可做适当的鉴别,但有时难免出错,用脊髓造影、CT及MRI检查比较可靠。 2.2.3 脊髓压迫的性质鉴别髓内或髓外硬脊膜下压迫一般以肿瘤为常见:髓外硬脊膜外压迫,多见于椎间盘突出,颈下段及腰段多见;转移性肿瘤,如淋巴瘤、肉瘤等,起病快,根痛明显,常有脊柱骨质破坏;血肿压迫,常有外伤史,症状、体征进展快;炎性压迫,

脊髓疾病1题库8-2-10

脊髓疾病1题库8-2-10

问题: [单选]脊髓半横断(Brown-Sequard)综合征常见于() A.Cuillain-Barr6综合征 B.急性脊髓炎 C.急性硬脊膜外脓肿 D.脊髓髓外肿瘤 E.脊髓空洞症 脊髓半切综合征表现为病变节段以下,同侧上运动神经元性瘫痪及触觉、深感觉的减退,对侧病变平面2~3个节段以下的痛温觉丧失。脊髓外肿瘤进行性生长,体积增大,压迫而损害脊髓和神经根,脊髓受到挤压而逐渐出现脊髓传导束受压的症状。常见于脊髓部分受压期,腰髓以下一侧病变不引起这一综合征。

问题: [单选]脊神经的组成是() A.31对 B.28对 C.32对 D.30对 E.36对

问题: [单选]脊髓血液供应的三个主要来源是() A.脊髓前动脉,脊髓后动脉,根动脉 B.椎动脉,脊髓前动脉,脊髓后动脉 C.椎动脉,基底动脉,根动脉 D.椎动脉,冠状动脉,根动脉 E.冠状动脉,根动脉,脊髓前动脉 https://www.360docs.net/doc/1b9610389.html,/ 电竞之家

问题: [单选]脊休克表现是损伤平面以下() A.病理征未引出腱反射(++)肌张力低,尿潴留,弛缓性瘫 B.弛缓性瘫,尿潴留,肌张力低,健反射消炎,病理征不能引出 C.肌张力低,腱反射(++)病理征(+)尿潴留,弛缓性瘫 D.肌张力高,弛缓性瘫,尿潴留,健反射消炎,病理征(+) E.病理征(-),肌张力高,腱反射(+)尿潴留弛缓性瘫

问题: [单选]脊髓严重横贯性损伤急性期呈现() A.脊髓炎 B.脊髓半切综合征 C.脊髓休克 D.脊髓变性 E.脊神经元变性

神经病学名词解释

神经病学Neurology 名词解释 ●缺损症状:是指神经结构受损时,正常功能的减弱或消失。 ●刺激症状:是指神经结构受刺激后引起的过度兴奋的表现。 ●释放症状:是指高级中枢受损后,原来受其抑制的低级中枢因抑制解除而出现功能亢进。 ●断联休克症状:是指中枢神经系统局部发生急性严重损害时,引起功能上与受损部位有 密切联系的远隔部位神经功能短暂丧失。 ●Wallenberg综合征:即延髓背外侧综合征。表现为:①眩晕、恶心、眼震;②病灶侧 软腭、咽喉肌瘫痪(吞咽困难、构音障碍);③病灶侧共济失调;④Horner综合征(单侧瞳孔缩小、眼裂变窄、眼球内陷、眼睑下垂,同侧额部无汗);⑤交叉性感觉障碍(同侧面部痛温觉缺失,对侧偏身痛温觉缺失),常见于椎-基底动脉缺血。 ●闭锁综合征:即去传出状态,双侧脑桥基底部病变。表现为双侧中枢性瘫痪,只能以眼 球上下运动或瞬目示意,不能说话,双侧面瘫,四肢全瘫,但意识清醒,语言理解能力无障碍。 ●Weber综合征:又称大脑脚综合征,损伤动眼神经和锥体束。表现为病灶侧除外直肌 和上斜肌外所有眼肌麻痹,瞳孔散大,对侧中枢性面舌瘫和四肢瘫痪。 ●Brown-Sequard综合征:即脊髓半切综合征。表现为病变节段以下同侧上运动神经元 瘫痪、深感觉障碍、精细触觉障碍及血管舒缩功能障碍,对侧痛温觉障碍。 ●Millard-Gubler综合征:即脑桥腹外侧综合征,主要累及展神经、面神经、锥体束、脊 髓丘脑束和内侧丘系,表现为病灶侧眼球不能外展、周围性面瘫,对侧中枢性偏瘫、偏身感觉障碍。 ●一个半综合征:脑桥侧视中枢和对侧交叉过来的联络同侧动眼神经内直肌核的内侧纵束 同时受累,表现为患侧眼球水平注视时既不能内收又不能外展,对侧眼球水平注视时不能内收但可以外展。 ●上运动神经元:即锥体系统,包括额叶中央前回运动区的大椎体细胞及其轴突组成的皮 质脊髓束和皮质脑干束。功能是发放和传递随意运动冲动至下运动神经元,并控制和支配其活动,损伤后可产生中枢性瘫痪(痉挛性瘫痪)。 ●下运动神经元:包括脊髓前角细胞、脑神经运动核及其发出的轴突,是接受锥体系统、 锥体外系和小脑系统冲动的最后通路,是冲动到达骨骼肌的唯一通路,损伤可产生周围性瘫痪(迟缓性瘫痪)。 ●去皮质综合征:因双侧皮质广泛受损导致皮质功能减退或丧失,皮质下功能仍保留。表 现为意识丧失,对外界刺激无反应,反射存在,四肢肌张力增高,双侧锥体束征阳性,姿势呈去皮质状态(上肢屈曲内收,下肢伸直、足屈曲)。 ●真性球麻痹:即延髓麻痹,是一侧或双侧舌咽、迷走神经下运动神经元受损引起唇、腭、 舌和声带麻痹或肌肉无力导致声音嘶哑、吞咽困难、饮水呛咳及咽反射消失。 ●假性球麻痹:是指当双侧皮质脊髓束损伤时出现的构音障碍和吞咽困难,而咽反射存在 的现象。 ●Broca失语:即运动性失语。由优势半球额下回后部病变引起,表现为口语表达障碍, 非流利,口语理解能力相对保留,有不同程度的复述、命名、阅读和书写障碍。 ●Wernicke失语:即感觉性失语。由优势半球颞上回后部病变引起,表现为严重听理解 障碍,听觉正常,表达流利但难以理解,言语混乱,有不同程度的复述、命名、阅读和书写障碍。 ●晕厥:由于大脑半球及脑干血液供应减少,导致伴有姿势张力丧失的发作性意识丧失,

中国脑血管病分类(2015)最终版

中国脑血管疾病分类(2015) 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 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 一、缺血性脑血管病 (一)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1、颈动脉系统(包括一过性黑矇) 2、椎-基底动脉系统 (二)脑梗死 包括:脑动脉和入脑前动脉闭塞或狭窄引起的脑梗死 1、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 (1)颈内动脉闭塞综合征 (2)大脑前动脉闭塞综合征 (3)大脑中动脉闭塞综合征 (4)大脑后动脉闭塞综合征 (5)椎-基底动脉闭塞综合征 (6)小脑后下动脉闭塞综合征 (7)其他 2、脑栓塞 (1)心源性 (2)动脉源性 (3)脂肪性 (4)其他(反常栓塞、空气栓塞) 3、小动脉闭塞性脑梗死 4、脑分水岭梗死 5、出血性脑梗死 6、其他原因(真性红细胞增多症、高凝状态、 moyamoya病,动脉夹层 等) 7、原因未明

(三)脑动脉盗血综合征 1、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 2、颈动脉盗血综合征 3、椎-基底动脉盗血综合征 (四)慢性脑缺血 二、出血性脑血管病 不包括:外伤性颅内出血 (一)蛛网膜下腔出血 1、动脉瘤破裂 (1)先天性动脉瘤 (2)动脉硬化性动脉瘤 (3)感染性动脉瘤 (4)其他 2、脑血管畸形 3、中脑周围非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4、其他原因:(moyamoya病、夹层动脉瘤、颅内静脉系统血栓形成、血液病、抗凝治疗并发症等) 5、原因未明 (二)脑出血 1、高血压脑出血 (1)壳核出血 (2)丘脑出血 (3)尾状核出血 (4)脑叶出血 (5)脑干出血 (6)小脑出血 (7)脑室出血(无脑实质出血) (8)多灶性脑出血 (9)其他

2、脑血管畸形或动脉瘤 3、淀粉样脑血管病 4、药物性(溶栓、抗凝、抗血小板治疗及应用可卡因等) 5、瘤卒中 6、脑动脉炎 7、其他原因:(moyamoya病、夹层动脉瘤、颅内静脉系统血栓形成、血液病等) 8、原因未明 (三)其他颅内出血 1、硬膜下出血 2、硬膜外出血 三、头颈部动脉粥样硬化、狭窄或闭塞(未形成脑梗死) (一)头颈部动脉粥样硬化 (二)颈总动脉狭窄或闭塞 (三)颈内动脉狭窄或闭塞 (四)大脑前动脉狭窄或闭塞 (五)大脑中动脉狭窄或闭塞 (六)椎动脉狭窄或闭塞 (七)基底动脉狭窄或闭塞 (八)大脑后动脉狭窄或闭塞 (九)多发性脑动脉狭窄或闭塞 (十)其他头颈部动脉狭窄或闭塞 四、高血压脑病 五、颅内动脉瘤 (一)先天性动脉瘤 (二)动脉粥样硬化性动脉瘤 (三)感染性动脉瘤 (四)外伤性假性动脉瘤

颈椎压迫脊髓症状,表现其实非常明显!

颈椎压迫脊髓症状,表现其实非常明显! 人的脊髓是神经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这些神经分布到人体的多个部位,所以如果脊髓受到颈椎压迫的话,身体的很多部位都会出现不适症状,比如头晕、四肢无力等等。 ★一、脊髓颈椎病的症状有上肢症状 患有脊髓颈椎病的患者可能上肢会笨拙,无力,倒茶、吃饭用筷子时等一些细微的动作时会很困难这是因为下运动神经元通路收到了损害。或者上肢表现为酸胀、麻木、灼烧痛。这些感觉发生的部位有上臂、前臂、肩膀,甚至病发生较久的患者可能出现鱼际及其手臂前段法生肌肉萎缩。有少数患者上肢症状不明显。

★二、脊髓颈椎病的症状有下肢症状 患有脊髓型颈椎病的患者可能下肢其反射和肌腱放射特别 活跃,亢奋,裸关节和髌会突然发生挛动,这是因为上运动神经异常,脊髓外周长传导束纤维受束缚所致。这样一来走路不稳,容易摔跤,甚至伴随着痉挛走路。 ★三、脊髓颈椎病的症状有头部症状 脊髓颈椎病的症状的头部症状主要表现于头部异常疼痛、头晕和头皮麻痛。 ★四、脊髓颈椎病的症状有骶神经症状 脊髓颈椎病的症状有骶神经症状主要表现于大小便控制出

现异常,出现尿频尿急的情况,有少部分人会排便排尿困难,约肌功能的障碍。 ★五、颈型颈椎病症状 颈项疼痛强直,整个肩背部疼痛,僵硬感,头部屈曲、转动受限。呈斜颈姿势。回头时,颈项和躯干必须共同旋转。少数病人可出现反射性肩、臂、手部疼痛,以及胀麻等症状,但咳嗽或喷嚏时无上肢放射性加剧。建议用颈复康冲剂,颈腰骨康丸治疗。 ★六、神经根型 颈椎间盘突出、颈椎增生、钩椎关节和后关节退变,刺激、压迫脊神经根,引起感觉、运动功能障碍。又分为急性、慢性两种。症状:以持续性紧臂疼痛呈阵发性加剧为主。患侧上肢可出现明显根性症状,如手指疼痛、麻木、无力肌肉萎缩等症状。当咳嗽、深呼吸时,均可诱发患肢症状阵发性加剧。

脊髓病变习题

一. 单选题: 1. 女性,45岁,大便后突然出现双下肢瘫痪,来诊时查体,双下肢完全瘫痪,感觉障碍平面在脐水平,伴有尿潴留,既往无发烧及其它病史,最可能的诊断为: A.脊髓肿瘤卒中 B.脊髓AVM破裂出血 C.急性脊髓炎 D.脊髓侧索硬化症 E.以上全不是 2.脊髓休克常见于: A.脊髓胶质瘤 B.脊髓蛛网膜粘连 C.急性横贯性脊髓炎 D.脊髓空洞症 E.脊髓后动脉血栓形成 3. 切断脊髓侧索可导致: A. 切断部位以下同侧肌肉丧失自主运动 B. 切断部位以上同侧肌肉丧失自主运动 C. 切断部位以上同侧肌肉永远丧失反射 D. 切断部位以下同侧丧失触压觉 E. 切断部位以下同侧丧失全部感觉 4.有关脊髓炎诊断不正确的是: A.病前常有上呼吸道感染史 B.病变水平以下肢体瘫痪 C.病变水平以下感觉障碍 D.脑脊液检查压力不高,白细胞数增高,以单核细胞为主,蛋白含 量降低,糖和氯化物正常 E.有自主神经障碍 5. 脊髓压迫症的特点不包括: A.脊髓损害表现为横贯性损害征 B.奎肯试验部分或完全性梗阻 C.腰椎穿刺压力增高 D.脑脊液蛋白含量增高 E.脊柱X线片可见骨受压及破坏 6、患者逐渐出现右下肢痉挛性瘫痪和左侧乳头平面以下痛温觉减退一个月,脊椎X 线照片及CT检查应以哪个脊椎为中心: A、C 5~6 椎体 B、T 1~2 椎体 C、T 4~5 椎体

D、T 7~8 椎体 E、T 10~11 椎体 7、脊髓疾病的表现不正确的叙述是: A、脊髓损害常出现病变水平以下运动、感觉、括约肌及自主神经等功能障碍 B、急性脊髓炎最常累及胸髓3~5 C、急性脊髓炎常并发臀部褥疮、泌尿系感染、肺炎 D、脊髓压迫症(髓外病变) 引起病变水平以下的下行性感觉障碍 E、急性脊髓炎急性期可用甲基强的松龙治疗,脊髓压迫症主要是病因治疗 8. 痛觉传导束交叉在: A.脊髓前联合 B.丘脑 C.小脑 D.延髓 E.内囊 9.在颈髓平面,脊髓后索纤维由内向外排列顺序分别为: A.骶、腰、胸、颈的纤维 B.胸、颈、骶、腰的纤维 C.颈、胸、腰、骶的纤维 D.腰、骶、颈、胸的纤维 E. 骶、胸、腰、颈的纤维 10.患者男,41岁,四肢无力伴双上肢疼痛5天就诊。双上肢肌力3级,双下肢1级,四肢肌张力下降,腱反射消失,病理征( ),尿潴留。病变位于: A.高颈髓段 B.颈膨大 C.胸髓段 D.腰膨大 E.周围神经 11.患者脐右侧阵发性疼痛半年,右下肢无力3个月。左侧腹股沟以下痛觉减退,触觉存在,右下肢肌力3~4级,腱反射亢进,右Babinski征(+)。病变水平在: A.脊髓右半侧T10水平 B.脊髓左半侧T10平面水平 C.脊髓右半侧T12平面水平 D.脊髓左半侧T12平面水平 E.脊髓L1完全横贯性损害 12.脊髓节段的下列哪项表述是错误的: A.脊髓可分成30个节段 B.C5~T2节段组成颈膨大部 C.L1~S2节段构成腰膨大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