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与折叠(教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设计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
1.将一个正方体的表面沿某些棱剪开,展成平面图形.
2.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能判断出一个图形经过折叠能否围成一个正方体.
教学难点:将一个正方体展成平面图形,并用语言描述其过程.
学情分析
认知基础:学生对于正方体、棱柱及其相关的概念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但是对于它们的形成仍然是个未知数,学生也急于知道,每一位学生都带有浓厚的探索兴趣.活动经验基础:初学几何,学生对学习几何的热情高涨,七年级学生保留小学生活泼好动、好胜好强的特点,学生动手操作和主动参与的热情高.作为展开与折叠的第一课时,学生的操作可能不够规范.
教学目标
1.通过操作实践,使学生能将一个正方体的表面沿某些棱剪开,展成一个平面图形.2.能通过空间想象观察出一个平面图形通过折叠是否能成为正方体.
3.经历展开与折叠、模型制作等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教学方法
这一部分教材是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为核心的,因此教学过程中,充分地给学生想象的空间,鼓励学生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使教学过程成为在教师指导下的一种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过程,在探索中形成自己的观点,发展创新实践能力.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设计说明
对几何体外表性质的了解,是正确展开与折叠的基础,因此,复习正方体的性质主要目的是为本节课的顺利进行打下基础.
问题1:正方体属于棱柱吗?
问题2:正方体有几个面?每个面都是什么形状?有几条棱?它的棱和面与一般的棱柱有哪些不同?
教学说明
正方体,学生在小学已经有所了解,在前面的课程里也有所介绍.学生根据自己的认识不难回答以上问题.第2个问题之所以采用比较的方法,目的是为了加深学生对正方体特点的了解,同时认识到它也具备了棱柱的一般特点.
二、讲授新课
1.先操作,再思考
将一个正方体的表面沿某些棱剪开,会得到什么样的平面图形?你能得到哪些平面图形?(分小组讨论,然后展示给大家看,可以试着讲一讲自己是怎么剪出来的) 教学说明
应该鼓励学生充分的实践,并在全班展示自己组的作品,鼓励学生尽可能地用语言描述自己是如何将一个正方体展开的,以发展他们的空间观念和语言表达能力.每个小组的作品很可能会不同,这正好是培养学生空间想象力和比较分析能力的好时机.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去观察其他组的作品,当发现特有的展开图,不妨再次展开讨论,分析它是否正确.先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想象力去判断,然后针对部分有困难的学生,教师可以利用教具实际操作来帮助学生理解.
共有11种展开图,可以引导学生根据展开图的特点进行分类.
(1)(2)(3)(4)(5)(6)是一四一型,中间是4个正方形,另外两个在两侧;(7)(8)(9)是二三一型,“一”可以自由的移动,共三种;(10)是三三型;(11)是二二二型.通过分类除了帮助学生记忆外,其实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
2.先思考,再操作
下面的展开图能否折叠成立方体?如果能,请你将对面涂上相同的颜色.
教学说明
先思考,再操作,折叠可看作是展开的逆向过程.通过将对面涂上相同的颜色,来引导学生想象,同时也能有效地反映出学生的想象情况.在很多有关展开与折叠的题目中对邻面与对面的分析,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因此这里加入了这个环节.
最后操作演示折叠过程不能忽视,学生的想象力是存在个体差异的,有的学生在这里的确有困难,应该利用操作帮助学生获取经验,培养空间想象能力.而且当学生的想象得到了验证时,会带来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三、巩固提高
设计说明
通过练习进一步强化学生对正方体展开与折叠的空间想象.
1.如图是每个面上都标有一个汉字的正方体的平面展开图,在此正方体上与“水”字相对的面上的汉字是()
A.秀B.丽C.江D.城
2.将图(1)中的图形折叠起来围成一个正方体,应该得到四个选项中的()
图(1)
3.如图是正方体的表面展开图,如果将其合成原来的正方体时,与点P重合的点应该是______.
答案:1.B2.D3.T和V
四、总结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主要使学生掌握正方体的展开与折叠,以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力为主线,同时渗透了分类、抽象等数学思想.
你认为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在哪些方面有所提高?掌握了哪些新的知识?
评价与反思
1.培养学生空间观念是本节课的核心目标,所有的设计都是围绕着这个目标展开的,通过先做后想、先想后做两方面的操作活动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教学流程清楚,有层次性,学生学习效果好.
2.在教学的过程中重视了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如在分析11种展开图时,引导学生去
分类,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分类意识,从而提高学生分析和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3.本节课需要学生去想象的内容很多,由于学生发展存在差异,难免有的学生达不到独立想象的能力,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的演示优势,帮助学生理解展开与折叠的过程.
第2课时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
能将长方体、棱柱、圆柱、圆锥展开成平面图形;并由它们的平面图形折叠成立体图形.教学难点:将平面图形折叠成棱柱.
学情分析
认知基础:学生对于长方体、棱柱、圆柱、圆锥的相关概念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通过上一节课对正方体的展开与折叠的学习,空间观念得到进一步的提升,初步体会到了几何体与平面展开图之间的转化关系.
活动经验基础:作为展开与折叠的第2课时,学生积累了一定的操作、想象、归纳的经验.
教学目标
1.经历展开与折叠、模型制作等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使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2.在平面图形与几何体相互转换等活动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
3.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引导学生自己发现棱柱的特征.
教学方法
采用了比较开放的教学方式,尽量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师设置合理的教学平台,学生在平台上自主地进行探索和研究.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设计说明
让学生自己动手收集材料,倡导他们热爱社会、热爱自然、热爱生活,并激起他们探究的兴趣.
上节课我们探究了正方体的展开与折叠,现在你能将棱柱(三棱柱、四棱柱、五棱柱…)、圆柱、圆锥展开或折叠吗?
教学说明
从学生收集的包装盒中选一些向学生们展示,指出我们生活中常见的包装盒—长方体,它是属于棱柱的,今天我们就从最常见的棱柱入手,来研究,既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又自然地引出了课题.
二、讲授新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