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沫若游学家书中的交通文化_张建锋
大龙湫墙壁题字

大龙湫墙壁题字有幸来到大龙湫旅游,很荣幸在两山夹峙之间看到“秀甲天下”四个红色大字。
同时我也发现大龙湫山上的石头墙壁上都镶嵌着古人所题的字,这些壁题都被长满青苔的岩石封闭起来,多数字迹已经不可辨认,但我还是有机会一睹它们的风采。
经过景区的一座凉亭,我看到许多文人墨客的题词和碑刻。
大家能猜出来他们分别是谁吗?如果你知道答案,就请接着往下看吧!这幅对联是在1964年郭沫若游览此处后留下的。
上联是“绝顶不知风浪险”,下联是“入云始觉宇宙宽”。
横批“到此一游”。
因为当时正值“破四旧”运动,题字者把这副对联藏了起来,直到1981年才由董必武等老一辈革命家所提,使它重见天日。
这幅对联虽然没有其他名胜那样充满诗情画意,却更具有浓厚的现实主义色彩。
下面这幅对联相信大家都非常熟悉,它就是蒋介石留给浙江黄岩的。
他在题字时任浙江省主席,据说后来在中国远征军攻打缅甸时遇难,没能亲眼目睹日本投降。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是一位抗战老兵对日本侵略者的控诉,体现了抗日战争中全国人民反法西斯的坚强决心。
虽然书法一般,但他确是一位爱国的热血男儿。
“丹青难写是精神”这句话就是我观察了墙壁后的第一个感受。
你看那两棵松树好像一位忠实的卫士,时时刻刻守护在峭壁前,只要哪里出现危险,他们就立即冲上去帮忙;再看那几棵野生猴桃挂在悬崖上摇摇欲坠,如果有人不小心掉下去,那么这几棵猴桃将是他们最后的晚餐。
这面墙壁正因为有了这些奇石怪树和悬崖峭壁才增添了无限乐趣,而且这面石壁最让人称奇的地方是它拥有三幅与众不同的字,分别是“海不扬波”、“石不转”和“天下太平”。
“海不扬波”出自清代乾隆年间徐扬所著《广舆记》一书,意思是大海像母亲一样,哺育了众多的江河,水又滋润了万物,怎会因为风暴而掀起波浪呢?而“石不转”则出自明朝王鏊所著《震泽长语》一书,原意指无论如何猛烈地敲击岩石,岩石也不会转动。
而现在我想,之所以有这三幅字并列排列在一起,应该是因为他们各自都蕴含着人生哲理。
郭沫若

郭沫若郭沫若(1892年11月16日—1978年6月12日),汉族,原名郭开贞,字鼎堂,乳名文豹,号尚武。
笔名沫若、麦克昂、郭鼎堂等。
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现代著名的无产阶级文学家、诗人、剧作家、考古学家、思想家、古文字学家、历史学家、书法家,学者和著名的革命家、社会活动家、是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主要创建者之一,是我国新诗的奠基人,是继鲁迅之后革命文化界公认的领袖。
中文名:郭沫若出生地:四川省乐山市观娥乡沙湾镇别名:郭开贞(原名)出生日期:1892年11月16日国籍:中国逝世日期:1978年6月12日民族:汉族诗集:《女神》、《星空》、《瓶》、《前茅》《战声集》等。
散文:《我的幼年》、《反正前后》、《创造十年》等。
戏剧:《三个叛逆的女性》、《屈原》、《武则天》等。
《浮士德》、《郭沫若全集》等。
名言:1.一个人最伤心的事情无过于良心的死灭。
2.我们只愿在真理的圣坛之前低头,不愿在一切物质的权威之前拜倒。
3.人世间,比青春再可宝贵的东西实在没有,然而青春也最容易消逝。
最可贵的东西却不甚为人们所爱惜,最易消逝的东西却在促使它的消逝。
谁能保持得永远的青春的,便是伟大的人。
郭沫若与芭蕉花郭沫若小时候很淘气,但是很孝顺。
有一次,他的妈妈得了一种“晕病”,郭沫若不知从哪儿听说芭蕉花可以治这种病,就想弄一株来。
可市面上这种花卖得很贵,并且难得一开,于是他就和哥哥一起跑到一座花园内找这种花,恰好那座花园里的芭蕉开了一朵大黄花,郭沫若和哥哥把花偷偷地摘下来送给了妈妈。
妈妈虽然知道郭沫若这样做是孝顺她,可是儿子的行为让她很伤心,便教育了他一番,叫他以后要诚信做人。
从此,郭沫若再也不偷拿别人的东西了。
郭沫若一直牢记在心,直到后来成为中国的大学问家,也未曾忘记。
改诗救少女1962年秋天,郭沫若到南海普陀山游览。
在梵音洞他拾得一个笔记本,打开一看,扉页上写着一联:“年年失望年年望,处处难寻处处寻”;横批是“春在哪里”。
再翻一页,竟是一首绝命诗,且署着当天的日子。
郭沫若赠沙湾小学《少年先锋词》

有靛本 , 似 亦大不相 同。我记得幼时所读本, 正文 是 大字 , 注在正 文后 , 是 小字 , 注文 比正 文 多得 多。
这种 刻本 , 恐无 法找到 了。
小时所读书, 有一种叫《 唐诗正文》 是上 下两 卷, 好像都是五言诗, 有五绝与五律两种。 又有《 增
2 . 珩瑛 : 长兄郭开文的大女。 ( 此信为胡星南提供 ) ( 责任编辑 : 王锦厚 )
长期 间 , 郭沫若 先 生还专 门为学校 撰写 了《 少 年先 锋 词》 。1 9 3 8年 夏 , 沙湾 小学校 长陈馨人 先生 为激 励 该 校 诸 同学 ,特 地 请 郭 沫 若 的胞 弟 郭 开 运 亲 手 书 写 了 这 段 文 字 ,并 镌 刻 一 块 木 匾 上 ,保 存 到 今 天, 现在被镶嵌在学校的“ 沫若文化长廊” 之 中。
成 功 只 能 收 获 些 粉 饰 庭 园 的 盆 栽 , 于 建 国是 毫 无
用 处 的 。” ( 见封二 ) 这段 文字 闪烁着郭 沫若 先生前
卫、 开放 的教 育思 想光辉 , 仍 然是我 们在 新 的时代 进行人 才培养 的重要 精神 资源 。
( 作者 : 段 立平 。 乐山 沙湾 小 学教 师 )
郭沫若赠沙湾小学《 少年先锋词》
郭 沫 若 先 生 与 自 己 的 诞 生 地 最 有 名 的 小 学 校 — — 沙 湾 小 学 有 着 深 厚 的 渊 源 关 系 。 沙 湾 小 学 创办 于 1 9 1 7年 , 迄 今 已有 9 5年 的 办 学 历 史 , 创 办 那 是 用 墨 笔 书 写 的 啊 !那 不 就 是 先 生 的 墨 宝 吗 ? 应 该 是 在 学 校 创 建 不 久 ,郭 开 运 先 生 担 任 校
重庆市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9月适应性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无答案

2025届重庆市第一中学校高三上学期9月适应性月考语文试题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时,务必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及草稿纸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纵贯北京老城南北的“北京中轴线”,始建于元代,成形、调整于明清时期,发展、保护于近现代……自肇建迄今,它就是中国传统都城中轴线发展至成熟阶段的杰出范例,展现出中华文明强大的生命力和延续性。
北京中轴线是一个长达78公里的巨大建筑群和城市空间的组合体、由古代皇家宫苑建筑、.古代皇家祭祀建筑、古代城市管理设施、国家礼仪和公共建筑以及居中道路遗存等五大类遗存共同组成,其选址、格局、城市形态和设计体现了《周礼·考工记》所记载的理想都城范式,展现了中国古代王朝制度和城市规划传统,承载了“以中为尊”“天人合一”等延续千年的中国传统哲学观念,见证了北京城市的发展演变。
北京中轴线北端为钟鼓楼,向南经过万宁桥、景山、故宫、端门、天安门、外金水桥、天安门广场及建筑群(天安门广场、人民英雄纪念碑、毛主席纪念堂、国家博物馆和人民大会堂)、正阳门、中轴线南段道路遗存,至南端永定门;太庙和社稷坛、天坛和先农坛东西对称布局于两侧。
北京市考古研究院副研究馆员张利芳说:“除了正阳桥遗址,永定门内中轴历史道路遗存、珠市口段排水沟渠遗存等,实证了北京中轴线历代沿用的史实,增强了北京中轴线的历史信度。
”北京市中山公园管理处遗产办公室主任盖建中说:“社稷坛,是北京第一处转变为城市公园的皇家坛庙,是北京中轴线公众化的开端。
这几年,中山公园加强对社稷坛历史文化价值的研究,举办中山公园社稷文化展、中山公园园史展、中轴线主题影像展等,以实物、历史资料、老照片等为载体讲述鲜活的历史文化故事;开展文化进校园活动,通过线上线下多种方式弘扬古都文化、红色文化、京味文化和创新文化。
浙江省温州市瑞安市第一学期期末检测试卷六年级语文试题(有答案)

温州市瑞安市2023年期末检测试卷六年级语文第一学期时间:100分钟满分:100分语言文字与积累(35分)请抄写下面的句子,要求行款整齐、布局合理、正确美观。
(3分)惟有民魂是值得宝贵的,惟有他发扬起来,中国才有真进步。
——鲁迅《学界的三魂》民族精神是民魂的根本力量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第1~4题。
(13分)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优秀文化【pǔ xiě】______的国乐史诗,是令人【táo zuì】___ ___的瑰丽篇章;黑暗岁月里,革命先烈无惧【fěn shēn suìɡǔ】___________的豪迈气概,是鼓舞我们奋勇前进的力量源泉;当代建设者们在各自的领域里勇于【pān dēnɡ】__ ____高峰的劲头,是引领我们走向未来的行动榜样……这就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民魂,它令人【rè xuè fèi ténɡ】___________、慷慨激昂;它前赴后继、势不可当地推平了发展道路上的一个个疙瘩..;它孕育无限憧憬,指引无数中华儿女共逐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1.根据拼音写出正确的词语。
(7分)2.下列加点字的读音正确..的一项是()(2分)A.慷慨.(kǎi)B.势不可当.(dànɡ)C.劲.(jìnɡ)头D.憧.(tónɡ)憬3.“民魂”推平“疙瘩”。
下列句子中,与语段里“疙瘩”的意思相近..的是()(2分)A.竹节人跟现今健美比赛中那脖子老粗、浑身疙瘩..肉的小伙子差不多。
B.老班长看到这情况,收敛了笑容,眉头拧成了疙瘩..。
C.党支部书记遇到山洪暴发的疙瘩..事,在智慧中毫不犹豫做出决定——党员排最后。
D.父亲同我住了一间最便宜的小客栈,半夜我被臭虫咬醒,身上都是被咬的大红疙瘩..。
4.“民魂”奏响赞歌。
下列描述中词语运用不恰当...的是()(2分)A.鲁迅弃医从文,以笔为刃,高举革命大旗,忘乎所以....,救亡图存,唤醒麻木的灵魂。
《阿长与山海经》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阿长与山海经》练习题及参考答案《阿长与山海经》练习题及参考答案一、填空题。
1、给加粗字注音或写出汉字。
憎恶()惧惮()粗拙()哀悼()震悚()chuāng()疤孤shuāng()jié()问pī()雳渴mù()2、本文选自散文集《》,作者鲁迅,原名,我国现代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
1918年5月,第一次用“鲁迅”的笔名发表了中国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
3、填空,理出作者对长妈妈的感情发展的线索。
→→敬意逐渐淡薄直至完全消失→4、在括号里选择最恰当的词语。
(1)这种敬意,虽然也逐渐(冷淡、淡薄、冷漠)起来,但完全(消失、消灭、消亡),大概是在知道她谋害了我的隐鼠之后。
那时就极严重地(询问、审问、诘问),而且当面叫她阿长。
(2)这(就、也、又)使我发生新的敬意了,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也、还)能够做成功。
她确有伟大的神力。
谋害隐鼠的怨恨,从此(基本、全部、完全)消灭了。
二、刻画人物形象,常用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等方法。
指出下列各句分别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
1.她生得黄胖而矮。
()2.最讨厌的是常喜欢切切察察,向人们低声絮说些什么事,还竖起第二个手指,在空中上下摇动,或者点着对手或自己的鼻尖。
()3.她穿着新的蓝布衫回来了,一见面,就将一包书递给我,高兴地说道:“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三、解析题。
1、在“家电”的身上似乎也可以看到人类自己的影子。
依照下面示例的构想方式,另选两种“家电”,写一段讽喻人类的文字。
[示例]电视机--自以为拥有一切;但无论想炫耀什么,都得完全听众人的摆布。
空调---只能在一个狭小空间内改变温度,却总以为自己能改变大气候。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2、用“我”字作开头,重组下面的句子,不得改变原意。
郭沫若一路激情到北平

郭沫若一路激情到北平1948年底,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前夕,郭沫若在中共香港地下党组织的安排下,秘密乘舟北上,绕道东北解放区,前往北平(北京),参加新政协的筹备工作。
此事不啻为郭沫若“革命春秋”中最光辉的一页,更不失为新中国开国史上的一段佳话。
《北上纪行》有遗篇1948年11月23日,郭沫若偕同马叙伦、陈其尤、翦伯赞、侯外庐等著名民主党派、无党派文化人士共约30人,自香港秘密登舟北行。
舟行10日,于12月2日抵达东北边城安东(今丹东市),6日到达沈阳。
舟行海上10个昼夜,郭沫若为自己身心空前解放,为对新中国光辉前程的美好憧憬而心潮澎湃,诗兴大发,写成纪行诗10首,总题为《北上纪行》。
其中《北上纪行》之二云: 破浪人三十,乘风路八千。
音机收捷报,钢笔写诗篇。
扑克投机巧,咖啡笑语喧。
我今真解放,仿佛又童年。
舟行于浩瀚无涯的大海之中,望着翩翩飞翔高空的海鸟,郭沫若在他的心灵深处,闪现了“衔环献毛公”的壮丽画卷。
因为他深深地体悟到,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中国革命节节胜利,不仅使自己早年即投身的革命事业得以成功,而且将为自己实现宏愿开辟更为广阔的天地。
他认定毛泽东凭其“以天下为己任”的胸怀,无愧为“中国人民的大救星”。
12月2日,舟抵安东。
郭沫若目睹安东百姓生活在人民政权下欣欣向荣的情景,不禁抚今追昔,感慨顿生。
于是,他挥笔写下了《北上纪行》之五:卅五年前事,安东一度过。
彼时未负笈,远道去游倭。
弹指人将老,回头憾苦多。
我今真解放,矢不再蹉跎。
此处的“卅五年前事”是指35年之前,即1931年,郭沫若21岁,官费留学,东渡日本,经由安东出国。
时光荏苒,可谓弹指一挥间。
此时此刻,郭沫若已届56岁之年,却有20载韶华是在日本度过,尔后10年尽管在异国流亡,环境险恶,但他壮志未减,矢志在学术研究上作出了重大建树,昭著史册。
而如今“在解放区明朗的天空”下,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他决心建功立业,“不再蹉跎”了。
2024年广东省湛江市廉江市九年级学业水平模拟检测语文试题(1)

2024年九年级学业水平模拟检测题语文注意事项:1.满分 120分,答题时间为 120分钟。
2.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一、积累运用(29分)1.默写古诗文。
(共10分。
答对一句得1分,满分不超过 10分)(1)树木丛生, 。
(曹操《观沧海》)(2)烟笼寒水月笼沙,。
商女不知亡国恨,。
(杜牧《泊秦淮》)(3) ?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天祥《过零丁洋》)(4)夹岸数百步,,芳草鲜美,。
(陶渊明《桃花源记》)(5)我欲乘风归去, , 。
(苏轼《水调歌头》)(6)日落时分,黄河仿佛披上了金色的礼服,远远望去,“”(王维《使至塞上》)的壮观景象,真让人惊叹。
(7)请根据提供的信息,把下列表格补充完整。
这两句词的表达效果。
(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3—5题。
(7分)建筑因彩画而绚丽壮观,diāo liáng huà dòng是中国传统建筑独特的美。
中国建筑彩画历经几千年的发展,集实用功能和装饰艺术于一体,令人。
根据建筑等级和构图表明,传统建筑彩画主要分为和玺彩画、旋子彩画和苏式彩画为主。
和玺彩画出现于明晚期,是等级最高的彩画,主要应用于皇宫正殿和皇家坛庙正殿。
清代旋子彩画等级仅次于和玺彩画,主要应用于皇宫建筑群的配殿、皇家坛庙、皇家陵寝及敕建庙宇。
苏式彩画等级次于和玺彩画和旋子彩画,多用于皇宫内廷或皇家园林建筑之中。
这三种彩画也被称为“官式彩画”。
而民间彩画中最活跃的当数江南彩画,江南彩画创作无须过度地zhēn zhuó,其构图、纹样、设色虽有法度,但不受羁绊,显得自由灵活。
与官式彩画画法规范、风格的特征相比,江南彩画展示在世人面前的正是它的精美与huó pō。
3.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3分)(1) diāo liáng huà dòng( ) (2) zhēn zhuó( ) (3) huó pō( )4.下列依次填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A.沂变叹为观止严明B.演变拍案叫绝严明C.演变叹为观止严肃D.洐变拍案叫绝严肃5.语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A.根据建筑等级和构图表明,传统建筑彩画分为和玺彩画、旋子彩画和苏式彩画。
2023公务员国考《申论》(副省卷)题和参考答案...

2023 年国家公考《申论》题(副省卷)材料一今年夏天,Q 省邀请若干位全国知名的青年书法家、画家参加了一场采风活动,为这些青年名家的艺术创作提供现实资源,让他们用书画作品倾情反映新时代的Q 省交通故事。
以下是其中一位青年画家的采风日记:习近平总书记曾经说,中国的交通地图就像一幅画,中国的中部、东部、东北地区都是工笔画,西部留白太大了,将来也要补几笔,把美丽中国的交通勾画得更美。
Q 省位于我国西南部,是唯一没有平原支撑的省份,交通巨变从“桥”开始。
这次采风,我在Q 省看到了最精妙的补笔。
昨天,已是我们采风的最后一站。
我们从省会G 市驾车出发,行驶40 分钟左右到达玉陵湖大桥。
只见一座提篮式样的大桥,横跨美丽的玉陵湖,又似一道斑斓的彩虹嵌入绿水青山中,浑然天成。
我们走上大桥的人行步道,发现这里拍照的人不少。
G 市公路管理局的工程师秦创告诉我们,玉陵湖大桥重建以来已经成为著名的“网红打卡地”。
在设计之初,考虑到玉陵湖大桥连接Q 省多个著名旅游景区,如何使新桥融入这些湖光山色之中,是他们反复考量的内容。
最终他们选择了内倾10 °的提篮拱桥作为重建方案,这样能够使新建桥梁在景观上优雅灵动,突出桥梁自身的力量美与跨越感,同时也能让桥梁与自然融为一体、相互辉映。
“这‘提篮彩虹’的印象,我一定要画出来。
”我已经为自己的第一眼印象勾勒了画作最初的形象。
“你们现在看到的玉陵湖大桥是在原桥基础上拆除重建的。
”秦创向我们介绍,“原玉陵湖大桥已经通车了30 余年,8 年前被定为四类危桥,不得不对其限载、限速。
2019 年我们向省公路局请示拆除重建玉陵湖大桥,先后经过了6 个方案的对比和论证,最终决定选择现在的方案——在原址上建设新的玉陵湖大桥。
建设历时两年,去年正式通车。
”“你们看,这座大桥跨越湿地公园和饮用水源保护区,周围分布着特有濒危水生植物,还有20 多种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
这种环境下如何拆除旧桥?用传统的爆破法拆桥行不行?”秦创出题考我们。
安阳市龙安区2021版中考语文试卷(I)卷

安阳市龙安区2021版中考语文试卷(I)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知识积累及运用 (共5题;共25分)1. (4分) (2018七下·鄞州期末) 读下面一段话,按要求完成题目人之一生,如能结识一知己,则犹似在迟mù之春,偶遇一处美景,不禁眼波流转,微笑蔓延,心有灵xī,不点自通。
人之一生,如能邂逅一部好书,则又好似啜饮一杯仙露琼浆,通体舒畅,五脏六腑,亦可为之一震。
咦,人生有一书一知己足矣!(1)联系上下文,根据拼音写汉字mùxī迟________心有灵________(2)给文中的划线字注音________________啜饮五脏六腑2. (2分)(2016·龙东) 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A . 于是大家放开喉咙读一阵书,真是沸沸扬扬。
(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B . 耳朵灵敏的人,能听到弱肉强食处四周的绿叶丛中,蛔蝈在窃窃私语。
(法布尔《绿色蝈蝈》)C . 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销声匿迹了。
(竺可桢《大自然的语言》)D . 这对眼睛不会放过微不足道的细节,同样也能揭示广袤无垠的宇宙。
(茨威格《列夫•托尔斯泰》)3. (2分)(2016·龙东)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 到2016年4月,应用于移动通信芯片的国产自主卫星导航IP核数量近1800万左右。
B . 杨绛先生文学语言的成功是有目共睹的。
C . 今年传奇欧美音乐界小提琴家耶胡迪•梅纽因100周年诞辰。
D . 5月21日,2016年世界羽毛球团体赛尤伯杯在江苏昆山落幕,使中国羽毛球女队击败韩国队卫冕成功。
4. (10分)(2016·龙东) 诗文默写。
①________ ,风正一帆悬。
(王湾《次北固山下》)②小时候/________/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
(余光中《乡愁》)③________ ,芳草萋萋鹦鹉洲。
假如詹天佑没遇到袁世凯

也是在一九O一年,袁世凯被清廷任命为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被湮没二十年之久的“留美幼童”们这才有了用武之地。在袁世凯的提拔下,前面提到的梁敦彦当上京奉铁路总办,他的同学唐绍仪被任命为天津海关道──北洋外交负责人,另一个同学蔡绍基被袁世凯任命为北洋大学总办,这是“留美幼童”中出现的第一位大学校长。就在这期间,詹天佑被袁世凯大力保荐为京张铁路工程局总办兼总工程师,使之完成了“中国用自己的资金、建筑自己的铁路”的梦想。二OO四年,钱钢、胡劲草著《留美幼童》一书,专辟一节,题“袁世凯重用留美幼童”,文中写道:“一时间,一批学习铁路、电报的‘留美幼童’都成为袁世凯的骨干力量”,真是“乌云里忽然露出了阳光”。
一八八一年,被清廷强令中途辍学的九十四名“留美幼童”,回国后境遇很惨,不是找不到工作,就是学非所用。有篇介绍“留美幼童”梁敦彦的文章这样写道:“梁敦彦和同学们归国后,以为在国外勤习八年,学到不少新知识,可以为国效力,谁知因他们未参加过科举考试,没有功名,处处遭官场白眼很难找事。梁敦彦几经周折,才在天津电报学堂找到一份工作,教授英文,待遇很差……后因父亡回家奔丧,返回时,再也找不到事做,非常狼狈。”与之相比,詹天佑算幸运,被湮没七年之后,终有机会在铁路公司当上工程师,总算学以致用,但主事的都是洋人,他只能算打洋工。一九O一年,慈禧忽发奇想,希望能坐火车去西陵祭祀,于是清廷赶紧筹措修建这条只有三十七公里的“皇陵专线”,詹天佑终被启用,迅速修筑完毕。说来有趣,这才是“中国人自建的第一条铁路”,但路旁没有任何人的铜像,甚至至今没人愿意提及这个“第一”。
假如詹天佑没遇到袁世凯
------------------------------------------------------------铁路,去八达岭长城,经青龙桥,站台北侧便矗立着詹天佑铜像,旁边是孙中山题字碑,建于中华民国八年(一九一九年),此举有“民国国父”赞颂“中国铁路之父”的意思。其实,最有资格题写碑文的是三年前(一九一六年)死去的袁世凯,因为没有袁的大力举荐和支持,詹天佑便没机会“自行设计和建造”京张铁路。
高中历史 2021届小题必练17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学生版

1.(2020·浙江卷)近代有报章载,沪上“西人每于闲暇时,喜乘铁轮小车,不用推挽,而以足蹴之……其行如风,较马车尤迅疾,然须练习多时,方能疾趋”。
下列项中与“铁轮小车”相关的信息是()A.机械牵引的新式交通工具出现B.20世纪初出现在中国城市的大街小巷C.标志着中国交通事业现代化的起步D.人们的生活方式由此发生根本性改变2.(2019年江苏卷,7,3分)清末《卖宁波脚带》:“宁波小脚啥好看,脚背高起一大段。
如何脚带竟出名,四乡八镇销场远。
明诏近来禁缠脚,脚带虽好用勿着。
我劝卖脚带人早弃行,免使女子缠脚遭凌虐。
”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A.观念变化已致脚带无人问津B.诏令颁布引发妇女普遍解放C.女子缠足当时仍然普遍存在D.废止缠足已成当时社会共识1.1927年6月,国民政府礼制服章审订委员会成立后,很快批准公布了警察、检查官等行业服制,上海市政府均一体遵行。
1930年8月,市政府遵从内政部《服制条例》中的规定,令秘书处、各局及各机关公务人员‘以身作则’,服用国货,限制西装。
这反映出当时()A.服饰行业受制于政府机关B.经济发展助推社会变革C.国家倡导社会习俗近代化D.政治生态影响民众生活2.国民政府文艺政策的主要制定者陈立夫认为:“电影不仅是娱乐的东西,而必须在娱乐之中包含着多量的教育文化上的意义。
”应发扬“民族、革命”精神,扫荡“那些充满着淫靡妖艳肉感等宣传罪恶的片子”。
这一言论旨在()A.规范民族电影产业的发展B.抵制低俗文化对电影的侵扰C.发扬传统优秀文化的作用D.强化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控制3.如表是1966—1986年中国重工业与轻工业的产值与投资(%)变化表。
这一变化说明()A.市场经济成为社会共识B.工业结构开始调整C.轻重工业的投资成反比D.人民生活得到改善4.19世纪60年代起,以中国人为主创办的近代报刊迅速兴起,它们“传述各国之事,上白朝廷,下及间里,尽情议论”。
19世纪90年代中后期,有上百种报刊先后创办,其中以上海为最,遍及各主要城市。
郭沫若游学家书中的交通文化

于国内的成都 、 武汉、 天津 、 北京 和 日本的 东京 、 冈山、 福 冈等地 , 书信的 内容及投递信 息反映 了民国初期 的交通路 线、 交通 工具和邮政 状况 , 成为珍 贵的交通文化 史料 。从 郭沫若游 学家书的个案 , 可见 3时 " - 中国交通之一斑 。 关键词 : 郭沫若 ; 家书; 交通文化
郭沫若学刊 2 0 1 3 年 第 3期 ( 总第 1 0 5 期)
生平思想研 究
郭沫若游学家书中的交通文化
张 建 锋
( 成都大学 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四川 成都 6 1 0 1 0 6 )
摘
要: 郭平英 、 秦 川编 注的郭沫若游学家书收录 1 9 1 2年 6月至 1 9 2 3年 1月书信 6 8封 。 跨度 为十年半。这 些书信 写
本 邮 船 会 社 去 买 了 当 天 午 后 要 开 赴 汉 口的 xY - , , - K 的 统 舱 票 。当 天 下 午 , 十几 个小 川 I 耗 子就 跟 虾蟹一
延 时 日也 。十 三 号 晨 下 船 , 是 夜 抵 东 安 县 。十 四号 抵合 川 I 县, 即从 前 合 州 。 嘉定 傅 说之 现在 代理 该县 知事 , 故 次 日( 即十五号 ) 于 合 川 复 住 一 日焉 。… … 十五 号夜 仍归 宿船 中。 次晨 ( 即十六 号 ) 复发 , 舟 行 二百 余 里 , 不 到重 庆三 十里 处宿焉 。 今 晨 八 钟 已 抵 重 庆 矣 。在 途 共 计 十 一 日” 。t t 】 7 5 ) 这 封 家 书 反 映 了 当 时 由成 都 至 重 庆 的 一 条 交 通 路 线 及 其 路 程 、 行 程 时 间。 信 中所谓 “ 小东 路 ” 或者“ 小川 I 北路 ” , 与通 常说 的“ 东 大路 ” 有 别 。当 时 的东大 路 是 出成都 东
李大钊风雨岁月建起北方红色交通线

哈尔滨 毗邻 苏联 ,接 受 马 列主义 较早 ,人 民生活 困 苦, 工人革命 愿望强烈 。 邓洁民 1 9 1 4年 在 天 津南 开学 校 ,与周 恩来 结 为 同窗好 友 。后考 入 日本 早稻 田大 学 ,在东 京 与 同 乡李 大钊 同学 法政 、同住 东京 基督 教青 年会 ,朝 夕 相处 , 亲如兄弟 。1 9 1 7 年6
责。 1 1 月, 中共北京 区执行 方工 作 和活动 的中心 。建 1 9 2 4 年 6月 1 1日, 共 委员会成立 。此后 , 中共北 议派 专人 去 哈尔滨 开展 革 产 国际五 大 中共 代 表 团赴
京 区执委、中国劳动组合 书记部北 方 分部 曾多次 讨 论 、研 究在 东北地 区建 党 问题 。 1 9 2 1 年冬 ,李大钊 委 派北 京地 委 委员 、兼任 中 国劳动组 合 书记部 北方 分
资源丰富 , 政治 、 经济 、 军 事均 占重 要地 位 ,是帝 国 主义 在 中 国极 力争夺 的地 区。2 O 世 纪初 , 日、 俄将 我 国东北地 区划 分 为两 国 的 势力范 围。辛亥革命后 , 张 作 霖依 仗 日本 支持 ,建 立 起 军 阀统治 。哈 尔滨是 国 际工商业 城 市 、 中东铁 路 的心 脏 , 俄、 日、 美、 英、 法
部主任的罗章龙先到南满 连等地从事革命活动。 此 田 开设的 宏昌 茂杂货店中I 芯 的沟帮子、 沈阳、 旅大等地 时, 东北地区 处于帝国主 居住。这是李大钊堂兄李 I
笔立山头展望原文

笔立山头展望是郭沫若的作品,原文如下:
大都会的脉搏呀!生的鼓动呀!打着在,吹着在,叫着在,……喷着在,飞着在,跳着在,……四面八方的天郊烟幕朦胧了!我的心脏呀,快要跳出口来了!哦,山岳的波涛,瓦屋的波涛,涌着在,涌着在,涌着在,涌着在呀!万籁共鸣的交响曲,自然与人生的婚礼呀!弯弯的海岸好像Cupid的弓弩呀!人的生命便是箭,正在海上放射呀!黑沉沉的海湾,停泊着的轮船,进行着的轮船,数不尽的轮船,一枝枝的烟筒都开着了朵黑色的牡丹呀!哦,二十世纪的名花!近代文明的严母呀!
这段诗歌通过生动的描写展现了城市和自然的美好画面。
如需获取更多详细信息,建议查阅诗歌原文或者相关的诗歌鉴赏类文献。
2022-2023学年山东省枣庄市市中区建设路中学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2022-2023学年山东省枣庄市市中区建设路中学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炽.热(chì)浩.瀚(hào)娴.熟(xián)殚.精竭力(dàn)B.篡.改(cuàn)镌.刻(juān)苔.痕(tái)惨绝人寰.(huán)C.翘.首(qiáo)踌.躇(chú)诘.责(jié)深恶.痛疾(è)D.喝.彩(hē)瞥.见(piē)黝.黑(yǒu)不辍.劳作(chuò)2. 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催枯拉朽记忆尤新震撼人心桥墩B.世事苍桑坦荡如砥色彩斑斓铺砌C.天翻地覆惟妙惟肖殚精竭虑缅怀D.从容不迫眼花瞭乱震耳欲聋锤练3. 下列语句中加横线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A.中国白手起家,一切从零开始,终于圆了航母舰载机着舰这一强军梦。
B.面对技术封锁,多少人殚精竭虑,青丝变白发;多少人顽强攻关,累倒试验场。
C.王立同学对这道数学题冥思苦想,终于妙手偶得,有了答案。
D.来到苏州园林,花园里那惟妙惟肖的石雕,那巧妙绝伦的亭台,那五彩斑斓的池鱼,都令我豁然开朗。
4. 下面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本届中国戏剧梅花奖各场演出的上座率超高,显示出市民对传统戏剧的热情可见一斑。
B.有些科学家认为,转基因大米富含维生素A,可以有效改善发展中国家人们营养不良。
C.中国科技创新成果交流会永久落户羊城,这是广州加快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的硕果。
D.能否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让他们快乐成长,是我国中小学教学工作的当务之急。
5. 对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A.“清国留学生”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
(夸张、比喻)B.上野的樱花烂漫的时节,望去确也像绯红的轻云。
(比喻)C.于是点上一枝烟,再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文为国家社科基金西部项目“巴蜀交通与巴蜀文学的关系研究”(项目编号:11XZW017)阶段性成果。
收稿日期:2013-06-14作者简介:张建锋(1965-),男,重庆人,硕士,教授,主要从事中国现当代文学、比较文学的教学与研究。
郭沫若游学家书中的交通文化张建锋(成都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四川成都610106)摘要:郭平英、秦川编注的郭沫若游学家书收录1912年6月至1923年1月书信68封,跨度为十年半。
这些书信写于国内的成都、武汉、天津、北京和日本的东京、冈山、福冈等地,书信的内容及投递信息反映了民国初期的交通路线、交通工具和邮政状况,成为珍贵的交通文化史料。
从郭沫若游学家书的个案,可见当时中国交通之一斑。
关键词:郭沫若;家书;交通文化中图分类号:C91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7225(2013)03-0022-04郭平英、秦川编注的《敝帚集与游学家书》收录了郭沫若68封寄给父母、兄弟的书信,时间从1912年6月至1923年1月,跨度为十年半。
这些书信写于国内的成都、武汉、天津、北京和日本的东京、冈山、福冈等地,是郭沫若离开家乡四川乐山,在外求学期间。
除了能够“了解郭沫若青年时期的志向抱负、生活履历、学业成绩,还有生活趣味、家庭亲情”[1](P335)之外,也能反映当时的交通路线、交通工具和邮政状况,成为珍贵的交通文化记录。
本文结合郭沫若的回忆《初出夔门》对此进行论述。
一、郭沫若出川留日的交通路线1913年6月,天津陆军军医学校来四川招生,录取了6名考生,郭开贞(郭沫若本名)是其中之一。
郭沫若因此出川到天津。
郭沫若从成都出发,到重庆后,于1913年10月17日在给父母的信中写到:“男第八号由成都出发”,“是日即宿茶店子。
九号由小东路进行,宿龙泉寺。
十号宿乐至县。
十一号宿遂宁县。
……十二号在遂宁暂息一日,因由此地下重庆时,当由水路进发,换轿觅舟,不免少延时日也。
十三号晨下船,是夜抵东安县。
十四号抵合川县,即从前合州。
嘉定傅说之现在代理该县知事,故次日(即十五号)于合川复住一日焉。
……十五号夜仍归宿船中。
次晨(即十六号)复发,舟行二百余里,不到重庆三十里处宿焉。
今晨八钟已抵重庆矣。
在途共计十一日”。
[1](P175)这封家书反映了当时由成都至重庆的一条交通路线及其路程、行程时间。
信中所谓“小东路”或者“小川北路”,与通常说的“东大路”有别。
当时的东大路是出成都东门,再经过简州(即今简阳)、资阳、资州(即今资中)、内江、隆昌、荣昌、永川、江津等地到重庆,路较宽阔,行路不难,但路程较远,费时要十多天。
郭沫若在《初出夔门》中对不走东大路的原因作了说明:“因为军事初停,东大路的匪风甚炽,便选了小川北路,由简阳经过乐至、遂宁、合川等地,乘船由涪江南下以入重庆,也同样费了十天。
”[2](P323)郭沫若陆行到遂宁后,改为水路由涪江而下,所经东安县(今潼南县)为民国元年新建县,治所梓潼镇。
民国二年废省改道,东安县隶川北道潼川府。
民国三年,川北道改名嘉陵道(道治阆中),东安县因与广东、湖南两省县名重复,又定名不久,地在潼川府之南故更名潼南县。
郭沫若由重庆走水路沿川江航线东下,乘坐的是当时川江上唯一的轮船“蜀通号”,该船只能开行到宜昌。
到宜昌后郭沫若换乘外国船到汉口,于1913年11月3日在给父母的信中写到:“卅一号抵宜昌后,是夜即上大亨轮船。
十一月一号夜开发,行两日夜,已于今午抵汉口矣。
”[1](P177)郭沫若在《初出夔门》中回忆写到,他们一到宜昌,便“到日本邮船会社去买了当天午后要开赴汉口的XY 丸的统舱票。
当天下午,十几个小川耗子就跟虾蟹一样,一个二个被那从黄海以外凫来的庞大的水栖物吞进腹里去了。
”“由宜昌至汉口的三天,的确是成了虾蟹。
”[2](P327)可见当时从宜昌至汉口行程三天,日本轮船已有长江航路。
据《中国日本交通史》载,除了汉口至宜昌线,还有上海至汉口线、宜昌至重庆线、汉口至湘潭线、汉口至常德线等。
[3]郭沫若的家书反映了当时长江航运的路线、行程及航郭沫若学刊2013年第3期(总第105期)生平思想研究*DOI:10.16142/ki.gmrxk.2013.03.018运公司、船只的情况,很是珍贵。
郭沫若到汉口后,在汉口的客栈里住了一夜,1913年11月4日早晨到大智门车站,沿京汉铁路北上。
前往天津的郭沫若是在保定下的火车,在保定的客栈里住了一夜,11月6日转乘的是专往天津的火车。
因为超级慢,郭沫若由清晨一早上车,坐到了午后四点钟光景才到了天津。
到天津后,于1913年11月6日在给父母的信中写到:“夜过黄河桥,长十九里,上悬电灯,下映河水,光明四灿,黄白相间,水声风声,助人快意。
五号午后三钟,到直隶保定府,即由此下车。
六号再搭车赴天津,午后六时始到。
依此路线进行,比枉道北京较捷”。
[1](P178)京汉铁路即芦汉铁路,光绪十五年(1889)张之洞倡议修建,至二十二年(1896)铁路总公司成立后方才正式开工,二十四年(1898)芦保段完成,二十六年(1900)八国联军将卢沟桥铁路延伸修至北京正阳门,同时保定以南各段相继完成,三十一年(1905)黄河铁桥建成,全线直达通车。
郭沫若的家书反映了当时北上天津铁路的路线情况、运行状况和黄河铁路桥的风貌,是比较难得的铁路交通文化记录。
郭沫若在赴日本前的1913年12月25日晚在给父母的信中写到:“兹已定明日搭乘京奉晚车,同张君次瑜,由南满、朝鲜漫游赴日。
”[1](P179)郭沫若在《初出夔门》中写到:“次瑜的路线是决定由京奉铁路经过朝鲜的,二十八号的晚上照着约定了的时间到北京东站去聚齐。
”[2](P352)这个回忆里的时间有误,对照当日寄出的明信片上的邮戳,应为1913年12月26日。
傍晚时分郭沫若从北京正阳门火车站登上京奉列车东行。
27日清早出山海关,当晚到达奉天(今沈阳),在南满车站日本租界里的日本客栈住宿一日。
28日晨从奉天搭乘日本火车沿安奉铁路东行,当晚抵达安东。
过海关后,换车驶往朝鲜境内。
29日早晨列车途经朝鲜旧京汉城(今首尔),当晚到达釜山。
郭沫若在1914年2月13日写给父母的信中说到:“由南满、朝鲜绕道陆行,路费用去一百元。
”[1](P182)郭沫若的家书反映了由京赴朝是经过京奉铁路转安奉铁路,过安东海关后再换车入朝的路线情况,还记录了沿线的主要行经站点和全程的路费,殊为难得。
二、郭沫若游学家书中的现代交通工具郭沫若从成都出发,乘坐的交通工具是传统的轿子和帆船。
他在《初出夔门》中说当时东大路“交通工具是原始的鸡公车、肩舆和溜溜马。
”到了重庆后,踏上出川的路途,郭沫若开始接触现代交通工具。
1913年10月17日写给父母的信中说到“蜀通号”轮船。
“蜀通号”轮船是川江航线上最早定期航运的现代轮船,1910年2月通航,每月往返两次。
郭沫若在《初出夔门》中回忆到:“便乘着当时川河里所有的唯一的一只轮船‘蜀通号’东下。
”“就这样,我们,至少是我自己,自有生以来才第一次搭上了火轮之船”。
[2](P323-324)1913年11月3日写给父母的信中说到,去宜昌乘坐的是大亨轮船。
比照《初出夔门》中的回忆,“大亨轮船”是日本邮船会社的“XY丸”轮船。
郭沫若是在汉口大智门火车站,乘京汉铁路的火车北上的。
这是郭沫若第一次乘坐火车,本该有特别的感受,可他在《初出夔门》中写到:“和火车见面是有生以来的第一次,论理应该有些新奇的记忆,但无论怎样的搜索,所能记忆的却只是过磅时的麻烦,车站上的杂沓,车厢中的污秽。
而尤其使人失望的是车行中所接触到的窗外的自然。
”之后,郭沫若对由保定专往天津的火车有过更多的感慨:“这一趟的车怕是世界第一的超等慢车,每到一站都要停,停的时候比动的时候多,动起来也好像是沙漠中的骆驼走路。
由清晨一早上车,坐到了午后四点钟光景才到了天津。
”[2](P328-330)郭沫若对北京东站有好感:“到了车站,停不一会次瑜也到了。
东站是很宏敞的,因为买票和种种手续还要费些时间,和我十分惜别的京官兄弟老三,便把我拉着在宏大的站厂里处处巡走。
”到了奉天,郭沫若乘着有轨马车到南满车站的日本租界去,他有了新的感受:“那车站前租界街道的宏阔———怕有北京正阳门大街的四倍———才尽量地睁开了我惊异的眼睛。
”直至坐上日本火车,郭沫若才算体验到了这种新式交通工具的“优越性”:“第二天清早搭上了安奉铁路的日本火车,一上车尤其使我吃了一惊。
”“我们的车票是二等联络票,由北京一直坐到东京。
由北京出发时所坐的京奉线的二等车,和京汉线的三等是毫无差别的。
车厢既旧,又污秽,而座位是光的木板。
一上日本车,就像真的进了乐园。
座位是蓝色的天鹅绒绷着的,玻璃窗也明朗,地板也异常洁净,而一车所坐的都是日本人。
我疑心是把车坐错了,坐上了头等,上了车后又私自跑下去看了一下车上写的字,依然是在腰间的一条蓝带上写着白色的‘二等’两个字。
”[2](P352-357)可见当时日本火车的“内饰”,从座位、车窗到地板都是“现代化”的。
从这里我们不难看到,初次接触火车的郭沫若面对现代交通工具、交通设施的复杂心理和对现代文明的向往。
郭沫若到日本后,更多地接受了现代交通文明。
他在1914年2月13日写给父母的信中说到:“近在神田研究日语,离寓有中国八九里远。
每日步行而往,必乘电车而归,以午后五钟下课,急于赶饭故也。
但坐电车,两次需合中国钱九十文,每月乘车必需一円半钱。
”[1](P182)电车的快捷是不言而喻的,而花费也比较大。
郭沫若由东京抵达冈山后,于1915年9月7日致父母信,说:“男已于本月同湖南李君来此矣,车行一日,觉无甚苦。
”[1](P223)可见在日本坐车是比较舒适的,与他坐车从保定到天津时的感受是天壤之别。
在1916年9月16日写给父母的信中,郭沫若说到:“方今世界大通,邮便走天下,较之古人家书万金,动需年月之苦,已不啻有万里咫尺之别。
写真在望,犹男侍立膝前;家报飞传,犹男喋亵座右;虽远居异国,实则无异家居。
”现代交通的发达,运输、邮政的发展,改变着人们的空间意识。
郭沫若真有“天涯若比邻”的感觉。
通过邮政传输,还增加了信息交流和文化交流。
在1916年12月27日写给父母的信中,郭沫若说到:“此间新闻杂志所载写真插画,大有吾国内地所无者。
……自明年始,当择一两种按月寄归,以娱二老,并以开通乡间风气,增广见闻也。
”[1](P231-236)郭沫若试图通过书信方式寄回日本新闻杂志刊登的图片,进行信息交流,起到传播异域文化的作用。
这无疑是较早的中国内地乡镇与国外交通的例证。
三、郭沫若游学家书中的邮政信息郭沫若1913年动身出川,他的游学家书一直写到1923年,其投送、传递中的信息正可以反映民国初期中国的邮政情况。
郭沫若的家书分两种:一种是平信,一种是明信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