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射防护学期末考试名词解释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品质的指标。 探测效率 E=cpm/dpm×100% ★W 外照射:是指辐射源位于人体外对人体造成的辐射照射,包括均匀全身照射、局部受照。 晚期效应:发生在急性效应恢复后或长期小剂量照射者,一般数年或数十年后发生的效应, 例如致癌和遗传效应等。 危险度系数:随机效应曲线中直线的斜率也称危险度系数,表示发生严重疾病几率的大小。 故也可以用危险度来描写随机性效应。 X 吸收剂量(D): 授予单位物质(dm)的任何致电离辐射的平均能量(dE)。表示单位质量的受 照物质吸收射线的平均能量的辐射剂量。 Y 医疗照射:指接受治疗、诊断时患者或被检查者所受的照射。应用:放射性诊断、放射性治 疗和核医学。 宇宙射线(cos-rays):由于星球碰撞、爆炸等形成的微粒在宇宙空间磁场的作用下形成的高 能粒子流。由初级宇宙射线和次级宇宙射线组成。 有用射线:来自 X 射线球管钨靶,通过 X 射线球管管窗的遮线筒和滤片用于射片,该射线 的特点是穿透性强,效应大,对人体的危害也大。因此,防护时需按“主防御物”厚度来计 算。 Z 照射量:表示射线空间分布的辐射剂量,即在离放射源一定距离的物质受照射线的多少。定 义:指 x 或γ射线的光子在单位质量空气中释放出的所有次级电子,当它们完全被阻止在空 气中时,在空气中产生一种符号的离子的总电荷量。X=dQ/dm 职业照射:指由于工作条件对从事该项职业的人员所产生的照射。对职业照射的界定应由各 国监管和主管部门决定。
态、液态的放射源,这些开放源可能造成环境污染,开放源是造成内照射的主要途径。操作 开放源的单位成为开放型放射工作单位,操作开放源的场所称为开放性放射工作场所。 L 漏出射线(直射线):除了有用射线外的所有发自 X 射线球管钨靶的射线,均称为直射线或 漏出射线。这部分射线穿过 X 射线球管管套,向周围照射。由于管套内壁安装一层铅壳, 故能透出的射线强度大为减弱,对这部分射线防护按“次防御物”厚度计算。 N 内照射:存在于人体内的放射性核素对人体造成的辐射照射称为内照射。 能量分辨率(Energy resolution) :指放射性测量仪器能够分辨两种不同能量的同类射线的能 力。 Q 确定性效应(deterministic effects):指效应发生的严重程度(非几率)与剂量相关,有剂量 阈值,阈值以下不会发生这种效应,阈值以上才可发生这种效应。如不育、白内障、造血机 能低下、寿命缩短,放射性皮肤损伤和一些急性放射病等。 R 韧致辐射(bremsstrahlung):B 射线受核电场力的作用急剧失去能量而释放出 X 射线的现 象。 人工辐射:来自人工辐射源或加工过的天然辐射源的电离辐射。来源:核的军事应用,核能 生产,放射性同位素生产和应用,反应堆研究,医用辐射照射,核事故。分类:医疗照射, 公众照射,职业照射。 ★S 随机性效应(stochastic effects):是指辐射效应的发生几率与剂量相关的效应,发生几率随受 照剂量的增加而增大,它不存在剂量阈值,如致癌效应和遗传效应。(个体对辐射诱发癌症 的敏感性是不同的,但总的来说,辐射诱发癌症的概率是很低的。) 散射(scattering):B 射线由于质量小,在行进途中易受物质原子核电场力的作用儿改变前 进方向,这种现象称之为散射。 衰变率:单位时间内放射性原子核发生衰变的实际次数。是表示放射性活度的绝对物理量。 单位:衰变次数/秒 dps\dpm 时间分辨率(Time resolution):指放射性测量仪器能够分辨出的前后两个相邻脉冲之间的 最短时间。通常用此时间间隔的半高宽来表示分辨率的大小。 闪烁探测:用于放射性核素显像和实验室工作中的放射性探测,主要包括液体闪烁探测仪, 放射免疫计数仪,γ能谱仪以及核医学脏器功能测定仪和显像仪。 散射线:当 X 射线照射到患者或室内用具、墙壁、地板等物体上,会改变原来的方向,从 被照射人体或物体上向四周辐射,这种辐射称为散射线。 射程:带点粒子在物质中运动时,沿入射点到它们终止点之间的直线距离,即沿入射方向穿 透的深度。 射线装置(ray equipment):是指不含放射性同位素的射线发生装置,其特点是当装置运行时 就有射线产生,装置停止运行后就不存在辐射现象。 ★T 同位素:凡同一元素的不同核素(质子数同,中子数不同)在周期表上处于相同位置,互称 为该元素的同位素。 天然本底辐射:指在人类生存环境中天然存在的放射性核素和放射线。特点:1、人类不能 避免 2、长期以来剂量比较固定 3、各地水平不尽相同。 探测效率:单位时间内仪器记录的脉冲数占实际衰变次数的比率,是衡量核辐射探测仪器工
★A ALARA:As Low As Reasonable 避免一切不必要的照射。任何必要的照射,在考虑到经济、 技术和社会效益因素的基础上,都应保持在可以合理达到的尽可能低的水平。 ★B 半衰期(half-live):母核数目衰变掉一半所需的时间,或放射性活度减弱一半所需的时间。 Bq:贝可,Bq,每秒一次核衰变,即为 1Bq=1 s-1 专用单位:居里,Ci。1Ci=3.7×10**10Bq 本底当量时间:在实际工作中,病人所受的辐射剂量的大小可以用相当于在多长时间内受的 天然本底辐射的剂量来表示。 本底:在没有放射性样品存在的时候仪器所记录到的脉冲。来源:天然本底辐射、放射性污 染、仪器附近的强辐射源、仪器内部的放射性。 ★C 常规监测:是为确定工作条件是否适合于继续进行操作、在预定场所按预定监测周期所进行 的一类监测。 操作监测:为用于特定操作提供有关操作和管理方面即时决策支持数据的一类监测。目的: 为有关运行管理的当前决定提供数据资料,也可用于支持防护最优化。 ★D 当量剂量(equivalent dose):当量剂量是用适当的修正系数对吸收剂量进行加权,使得修 正后的吸收剂量能更好的和辐射引起的有害效应联系起来。数值上等于吸收剂量与辐射权重 因子的乘积。 电离(ionization):带电粒子,如 a 粒子和电子,在穿透物质时,可引起与射线相遇的原子 或分子获得或失去电子形成离子。 电子对生成效应(pair production):光子穿过物质时,当光子能量大于 1.022MeV,在光子 与介质原子核电场的相互作用下,产生一对正,负电子。这种作用被称为电子对生成: 1.022MeV 能量是产生一对正,负电子质量的最低极限值。 地球辐射:地球中天然存在的放射性核素对人体的照射。分类:具有衰变系列的放射性核素 (铀系、钍系等半衰期都在 10**10 年以上);无衰变系列的天然放射性核素(40K 、87Rb 等)。 电离探测:主要用于辐射防护和放射源活度测定。分类:辐射剂量监测仪,表面污染监测仪, 放射性活度测量仪,照射量和吸收剂量测定仪等。 ★F 辐射生物效应:电离辐射的能量传递给生物机体后引起的一系列生理和病理变化。 放射性损伤:即电离辐射作用于机体引起的损伤。主要来源于产生照射的 X 射线中,r 射线 等射线和进入身体后内照射的放射性物质(医疗照射和治疗)。造成损伤的原因:是照射剂 量过大,还有在应用放射性物质过程中不遵守安全操作规程等。放射损伤分类:全身性(放 射病)和局部性(放射性灼伤)和复合伤(急性放射病合并放射性灼伤)等种类。 放射性核素 :能自发地放射出各种射线的核素称为放射性核素。 放射源:可以通过发射电离辐射或释放放射性物质而引起辐射照射的一切物质或实体,放射 性可以由原子核衰变产生,也可以由射线装置产生。 放射性衰变及类型 放射性活度(r) :简称活度 (activity)是用以表示核素特征的一个重要辐射量。定义:放射性 核素在单位时间(dt)内发生核衰变的数目(dN)。A=dN/dt 放射病:是机体在受到大剂量电离辐射照射引起的全身性疾病,分为急性放射病和慢性放射 病,可由外照射和内照射引起。
放射事故:辐射源失控引起的放射性物质丢失,人员受到超剂量照射,放射污染等异常事件。 放射性废物:来自实践或干预的,预期不再利用的废弃物,它含有放射性物质或被放射形物 质所污染,其活度或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度浓度大于规定的清洁解控水平,并且它所引起的照射未被排除。 放射遗传效应:受照射个体生殖细胞突变,而在子代身上表现出的效应。这是由于电离辐射 造成受照者生殖细胞遗传物质的损伤,引起基因突变和染色体畸变,导致后代先天畸形、流 产、死胎和某些遗传性疾病。 放射工作场所:经常性工作场所的剂量当量率高于 2.5μSv/h 或间断性工作场所中人员的年 有效剂量当量高于 5mSv 时称为放射工作场所。 放射性探测:用探测仪器把射线能量转换成可记录和定量的电能、光能等,实现对放射性核 素的活度、能量、分布的测量,放射性探测的能量转换是利用射线与物质相互作用产生的电 离和激发来实现的。 放射卫生管理:根据电离辐射对人体的影响,为防止电离辐射对职业人员及公众的危害而采 取的管理行为。 ★G 感生放射性:指原本稳定的材料因为受到了特殊的辐射而产生的放射性。 光电效应(pho-effect):是指光子把能量完全转移给一个轨道电子,使之发射出,成为光电 子。 公众照射:指由于工业生产、科学研究等活动导致公众接受的和公众本身家居生活、出外旅 行等所接受的辐射照射。 个人辐射监测:个人辐射监测是利用工作人员佩带个人剂量计进行的测量,或对体内或排泄 物中放射性核素的种类和活度进行的测量。估算明显受到照射的器官或组织所接受的平均剂 量当量或有效剂量当量。 个人剂量限制:是指国家规定的放射性职业人员和广大居民个人所受的射线照射当量剂量的 标准限值。在剂量上等于个人在一年内受到的外照射和内照射产生的累积有效剂量的总和, 但不包括天然本底辐射。 ★H 核素: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也相同,且具有相同能量状态的原子,称为一种核素。同一元素 可有多种核素。 环境放射性监测:是辐射监测的内容之一,是对从事放射工作的单位或公众的生活环境中空 气、水、土壤和生物样品中放射性污染所作的监测。目的:为了掌握环境中的天然、人工放 射性核素的水平、动态变化、转移规律、污染特点以及对公众造成的辐射剂量情况。环境放 射性监测是环境监测的重要内容。 ★J 激发(excitation):带电粒子,如 a 粒子和电子,在穿透物质时,可引起与射线相遇的原子 或分子获得能量而提高到更高的能级,但尚未电离。 计数率:单位时间内核辐射仪器记录到的脉冲数,是表示放射性活度的相对物理量。单位: 计数/秒 cps \cpm 急性效应:发生在大剂量的 X 线、γ射线全身照射(一般 2Gy 以上)后,数小时或数天内 发生的效应。 K 康普顿效应(Com-scattering):发生在 r 射线能量较大时,光子只将部分能量传递给轨道电 子,使之脱离原子核发射出,成为 Compton 电子,Compton 电子是具有较高动能的高速运 动的电子流,性质类似 B 射线,而光子本身改变方向继续运行。 开放性放射工作场所:凡放射性核素能向周围扩散的放射源成为开放源,如一些粉尘态、气
放射生物学:是一门研究电离辐射对生命系统作用规律的科学。其研究内容:生命系统吸收 射线能量以后的全部变化。 自由基:拥有不配对电子而独立存在的原子或分子。化学性质极其活泼,主要攻击细胞、蛋 白质等。 外周血淋巴细胞畸变率与受照剂量成正比,有生物剂量仪之称。 电离辐射所致哺乳类动物细胞的“死亡”有 3 种:1.数百 Gy 照射可使细胞的蛋白质凝固— 立即死亡;2.数十 Gy 大剂量照射使细胞立即终止代谢活动—间期死亡;3.几 Gy 照射可使增 殖性强的细胞丧失继续增殖的能力—生殖死亡或分裂死亡。 电离辐射出血综合症:辐射对机体损伤的主要征候是出血,发生时间、部位和严重程度及对 机体影响都有一定规律,称电离辐射出血综合症。.典型急性放射病出血主要在皮肤和黏膜, 严重程度与照射剂量成正比。严重病人出血可遍及全身,最终导致贫血 。主要病变是凝血 功能障碍,最后诱发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纤维化和白血病。 剂量率:单位时间内的照射剂量。 传能线密度(lLET):(线性能量传递)表示带电粒子在某一长度径迹上消耗的能量与该径迹 长度之比,与射线的运动速度和电荷量有关。电荷较高而移动较慢的粒子具有较高的 LET (1.提高肿瘤组织的氧含量可以提高射线对肿瘤的杀伤作用;2.降低正常组织的氧含量可以 保护正常组织;3.高 LET 射线是今后放射治疗的研究方向) 氧效应(oxygen effects):是指生物组织或分子的辐射效应随组织中氧浓度的增加而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