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教育观、学生观和教学观”
心得:我的教育观、学生观和教学观
心得:我的教育观、学生观和教学观作为一名教师,我时常在想,我选择教育职业的原因是什么?我坚持并热爱的重要理由是什么?我要教育学生什么?我要怎样教好我的学生?在多年的教育教学路上探索,我认为一名教师最重要的“三观”就是教育观、学生观和教学观,也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核心观点。
下面具体谈谈:一、教育观我认为作为一名教师,首先必须清晰并坚信自己的教育观。
1、素质教育观素质教育早已不是一个新词了,它是指一种以提高受教育者诸方面素质为目标的教育模式,它重视人的思想、道德、行为和个性发展、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等。
我们国家呼唤着素质教育,我们需要“高素质人才”,不是“高应试人才”。
有人对立了“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可以说,“素质教育”是更全面的“应试教育”,它弥补和规范了教育的范围和方法,是更适合我国国情的教育方式。
作为教师,我们要明白:随着社会的发展,成绩已经不是唯一的衡量准绳,学生不是学习的工具。
2、现代教育观学生是发展的人,现代的发展很快,教师的教育观也要跟着发展变化,才能适应时代的需求。
一个不发展不学习不专业的教师,是很难教好学生的。
那么,什么是现代教育观呢?我认为:其一,教学是课程创生和开发的过程;其二,教学是师生互教互学的过程;其三,教学过程重于教学结果;其四,教学更注重人而不是学科更不是成绩。
我们教育者早就从“中心”转变成“主导”,学生也已经从“被动接受”转变为学习的“主体”。
二、学生观我们工作的对象是学生,正确的学生观尤为重要。
1、“以人为本”的学生观作为新时代的教师,应该注重自身的教育理念更新,端正教育态度,规范教育行为;应该明白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坚持公平公正地对待所有学生,清楚教育是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每个学生都有公平接受教育的权利。
2、注重科学规律学生是人,是发展的人,是有独特思想的人,是有个性差异的人,是有巨大发展潜能的人。
要尊重学生,爱护学生,建立和谐、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要坚信每一位学生都能教育和成长,因材施教、正确评价学生,并能时常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
我的教育观,学生观,教学观
我的教育观,学生观,教学观一、素质教育观素质教育观是与应试教育观相对的一种教育观.是把教育活动目的指向“素质”——人的全面素质的教育观。
素质教育观认为,教育活动应当指向人的整体的、全面的素质发展,使人的整体品质、全面素质得到提升。
即先天的生理素质及后天环境和教育影响下发展起来的心理素质和社会文化素质的全面发展。
(1)素质教育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2)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3)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4)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5)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二、学生观1.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主体.是不以教师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1)学生在教育活动中处于主体地位(2)学生具有个体独立性,不以教师的意志为转移(3)学生在教育活动中具有主体的需求与责权2.学生是发展的人,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1)学生的身心发展具有规律性(2)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3.学生是具有个性与差异的人(学生是独特的人),具有自身的独特性(1)人的全面发展是以承认学生差异和个性发展为基础(2)学生的个性与差异要求切实贯彻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三、教学观1.“爱岗敬业”——教师职业的本质要求忠诚人民教育事业,志存高远,对工作高度负责,勤勤恳恳,兢兢业业,甘为人梯,乐于奉献。
认真备课上课,认真批改作业,认真辅导学生。
不对工作敷衍塞责。
2.“关爱学生”——师德的灵魂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
对学生严慈相济.做学生的良师益友。
保护学生安全,维护学生合法权益.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
3.“教书育人”——教师天职和道德核心实施素质教育,遵循教育规律,勇于探索创新,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培养学生良好品德,塑造学生健全人格,启发学生创新精神。
不违规加重学生课业负担,不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
4.“为人师表”——教师职业的内在要求知荣明耻.严于律己,以身作则。
我的教育观、学生观和教学观
我的教育观、学生观和教学观
一、我对教育观(一)传授知识的最终目的是全面育人,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学科教学必须体现和重视学科知识的结构和特点,要遵从学科发展的规律,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但是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鲜明的意识到我们进行学科知识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全面育人,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就必须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人格养成,而关注的实质则是尊重,没有尊重就没有教育。
教师要尊重学生、要尊重每一位学生。
1尊重学生教师要做好角色的转换。
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进行权威阐述,但是教师不能将自己总是处在一个权威阐述的地位,如果总是将自己处于权威阐述的地位,将不利于学生的发展,久而久之教师自己会成为孤家寡人。
因为现在教师的权威地位已经被时代的进步所动摇。
一方面现在学生已经能够从课堂之外,不依赖教师获取知识。
而且获取知识的手段多种、途径多条、内容丰富、范围广泛、速度快捷,这就使得学生在某些方面的知识会大大超过教师,某些技能,某些领域教师不及学生。
而仅就本学科知识方面而言,毋庸置疑任课教师的认识水平高于学生,但是学生对一些问题的猜想常常会超出老师的意料;学生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常……。
教学观、学生观、教师观
教学观、学生观、教师观-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教学观(以人为本,全面发展):教学是一个信息和情感交流、沟通,师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没有沟通就不可能有教学”,失去了沟通的教学不可想象。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教学观也发生变革,具体体现在以下四点:一、教学不只是课程的传递和执行,更是课程创生与开发的过程传统课程倡导的教学观认为课程是教学的方向,目标或计划,是在教学过程之前和教学情境之外预先设定的,教学的过程就是忠实而有效地传递课程,教师是既定课程的阐述者和传递者,学生则是课程的接受者。
新课程所倡导的教学观认为教师和学生是课程的有机构成部分,是课程的创造者和主体,他们共同参与课程开发的过程。
教学不只是课程传递与执行的过程,更是课程创生与开发的过程。
二、教学不只是教师教,学生学,更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传统教学中,教师负责教,学生只管学,教学就是对学生单向的培养活动。
新课程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沟通,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过程、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展,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
三、教学重过程甚于重结论教学的目的之一就是使学生掌握正确结论。
但是如果不经过质疑、比较、判断,结论就难以获得,也难以得到真正的理解与巩固。
更重要的是,没有以多样性,丰富性为前提的教学过程,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思维就不可能培养起来。
所以,教学不仅要重结论,更要重过程。
四、教学更为关注人而不只是学科传统的学校教育以学科为本,重认知轻感情,重教书轻育人。
新课程强调以人为本,关注人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意味着在教学中,教师应关注每一位学生,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
学生观(发展的人、独特的人、具有独立意义的人):是教育工作者对自己的教育对象——学生的身心特点、发展潜能、素质目标及评价标准等问题的中的看法和观点。
我的教育观、学生观和教学观
我的教育观、学生观和教学观现代化教育要从传授知识向发展能力转移,让学生具有主动学习的意愿和能力,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因此,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学生观和教学观就显得尤为重要。
正确的教育观、学生观和教学观,就是要化被动为主动,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让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方式变为以学生为主体的师生共同参与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
一、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观。
过去,我们习惯于以教师为中心,教育教学很少顾及学生的个性特点及实际需要,这不利于学生全面发展。
新课程改革的宗旨是让每位学生实现全面的发展,这就要求教师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观。
学生中心即是以学生为本,以学生为本,就要树立为学生终身发展服务的观念。
把学生的潜能开发、健康发展等作为教育教学的根本任务。
以学生为本,就要关注学生的主动性和差异性,激发学生的主动性,使其主动的发展;同时,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开发其独特的潜能,促进其发展特长,使其有个性地发展。
二、树立以平等为核心的学生观。
传统的教育教学活动,严守师道尊严,师生关系可以用传道、授业、解惑来概括,强调教师的权威地位,师生间谈不上民主平等,这不利于学生主动、全面、有个性的发展。
新课程强调,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参与者、引导者,教学过程是师生对话、共同提高的互动过程,传统意义上的教师教、学生学的僵化关系要让位给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共同提高的平等关系。
这就要求我们树立平等民主的学生观,要和学生共同开发课程、丰富课程内容,让课程变成一种动态的、发展的、富有个性化的创造性过程。
教学要由重视传授向重视探究转变,由重视教师教向重视学生学转变,由重视结果向重视过程转变,由教师居高临下向与学生平等相处转变,由漠视学生的感情态度向重视学生的感情态度转变。
三、树立以活动为重心的教学观。
长期以来,中小学教育奉行以知识传授为价值取向的教学观,课堂中教师的讲授成为主要的教学形式,轻视甚至否认学生活动对其素养形成及素质发展的真正价值,致使学生不能主动、全面、有个性的发展。
教育观、学生观、教师观
教育观、学生观、教师观科学的素质教育观:1.面向全体2.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
素质教育,要求学生全面发展和整体发展,是德智体美劳,各方面并重。
全面发展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劳动技能素质、身体心理素质,和审美素质等。
3.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主动精神和个性发展的教育。
人与人之间的基本素质上有差异性;在重视人的全面发展过程中,也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4.素质教育,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要完成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型人才的特殊使命。
5.素质教育,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
“以人为本”的学生观——独立发展,个性差异。
1.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主体。
学生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居于主体地位,有主体的权责和需求。
学生具有个体独立性,不以教师意志为转移。
教师应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教育教学活动中去。
2.学生是发展的人。
学生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有巨大的发展潜能。
教室应该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积极帮助学生进步,促进学生发展。
3.学生是具有个性和差异的人。
教师应充分发现和发掘学生的个性、特长、特点;对学生因材施教,从而使学生在各方面获得发展。
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师观角色转变1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看,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2从教学与课程的关系看,教师是课程的建设者、开发者;3从教学与研究的关系看,教师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
4从学校与社区的关系看,教师是社区型开放教师。
行为转变:1对待师生关系上,教师应该尊重、赞赏学生;2对待教学关系上,教师应帮助、引导学生;3对待自我上,教师应注重反思;4与其他教育工作者的关系上,教室应该加强合作。
学生观,教师观,教育观的内容
学生观,教师观,教育观的内容
学生观: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要以开放的心态学习,自觉掌握知识,
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懂得发现和开发自己的潜能,不断完善自我;
关注身心健康,珍惜时间,发挥正确有价值的自我价值观;要全面发展,
追求完美,不断创新,勇于主动面对困难、挑战和新机遇,勇于超越自我。
教师观:教师要肩负起教育使命,以诚实、热情、尊师、厚德的教育
理念为抓手,肩负起培养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优秀公民素养的重任;坚持求真务实,带领学生学有所成,实现共同发展;重视学生的身心发展,注重教育指导和辅导,激励学生勇于探索,积极创新,以新的视野开拓学
习和成长的领域;发挥引领、带动作用,不断总结教学经验,提升教学素质,不断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
教育观:把发展学生的人文素养作为核心,遵循以学生为本的教育原则,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实施灵活多样的课程;通过开放的教学环境、多元化的课程设置、多种活动实践和综合素质测验,落实“以学生为本”
的教育理念;坚持因材施教,尊重学生自我发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创
新精神,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发展学生的感恩之心、责任之心。
我的教育观、学生观、教学观
我的教育观、学生观和教学观通过学校组织的“厚植爱国情怀,涵育高尚师德,加强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专题网络培训,我的教育观、学生观、教学观都得到了升华。
一、我的教育观“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这是梅贻琦先生在出任清华大学校长的就职演讲中提出的。
作为一位在大学任职的教育工作者,如何配得上“大师”二字是我一直以来思考的问题。
通过这次培训,我领悟到“大师之大”一是在于专业知识的博大,二是在于师德品格的伟大。
首先,作为专任教师,应在专业知识上精益求精,始终保持对学习的热忱,持续关注专业领域的前沿动向,为学生们作知识海洋的引航人,向学生们传授专业的知识与基本的技能。
其次,“为学”首先“为人”,重视所为之学前必须先重视为此学之人,因此教师应时刻注意培养自己的良好品德,言传身教,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们的良好品格,帮助学生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与世界观。
二、我的学生观在当前信息爆炸的时代,信息的不对称性得到了一定程度地降低,在知识层面也是如此,学生们通过互联网就可以学习、了解到方方面面的知识。
因此较过去的学生而言,新时代的学子往往有着更独特的个性、更开阔的视野。
面对这样一群走在时代前沿的年轻学生,教师应充分尊重他们的独立人格,将大学校园打造成一个自由思想的乌托邦,以平等的姿态指导学生们如何去思考,而不是思考什么。
三、我的教学观在当前重视科研的整体大环境下,教师们存在着将大部分时间、精力投入到科研中,而忽视教学工作的倾向。
但教师在重视科学研究的同时,也应勤勉教业,不去过多地计较利益得失,以传授知识为首要目的。
在教学过程中,时刻谨记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不断探索如何将自身所学以学生乐于接受的方式传授,始终以活泼而真挚的治学精神来提高学生们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对所学专业的兴趣,帮助学生建立起自主学习、自主思考、敢于创新、勇于质疑的学习机制,引导学生向更深层次的学习进发。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通过这次培训让我更深刻地理解了韩愈的这句千古名句,在接下来的教师生涯中也将时刻牢记本次培训的内容,“捧出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我的教育观、学生观和教学观
我的教育观、学生观和教学观通过这一次专题网络培训和研修,让我的思想得到进一步的升华。
下面,我就这一次网络培训研修,总结一下感想:一.我的教育观大文学家韩愈说过:师者,所谓传道、授业、解惑也。
他的确精准的定义了教师的角色。
教师应该让学生懂得做人必须符合社会道德,遵纪守法,懂得做人道理;教师必须教给学生各行业的知识和技能;教师必须为学生解答疑惑。
我认为,授业解惑的同时,更应该“传道”,传递“正能量”,师德为先,学生为本。
因为,我们如果以教给学生知识为主,而忽略了教育学生的道德修养,那我们的功夫就白费了,甚至学生越有知识,越聪明,当他(她)进入社会后,对国家、对人民的危害就更大。
例如,从“清华骄傲”变成“清华之耻”的高杏欣,当我国发射第一批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她即刻破解了导航密码,然后再告诉美国,她背叛祖国,成为国人之伤,受全国人民唾骂;国家和党一年几十万经费来培养她,但她不热爱祖国,不热爱党,不热爱祖国人民,培养这些国家败类又何用?教给学生知识固然重要,但教会学生如何做人更为重要。
这就要求作为老师的我们,必须遵纪守法、符合社会道德规范,热爱祖国,热爱党,热爱祖国人民;为学生树立一个正确的榜样,然后才能对学生言传身教,让学生今后做一个对社会有贡献的人才。
二.学生观作为教师,我们通常喜欢在德、智、体、美、劳方面优秀的学生;对那些不爱学习,老是违反纪律的学生,很多老师就不那么喜爱了。
老师喜欢优秀的学生固然没错,但不喜欢,甚至讨厌那些双差生,就不对了。
没犯错误的学生是没有的。
如果学生犯了错误,通过我们的批评教育,他(她)把错误改正了,那么,他(她)就是个好学生了。
对于老是犯错误的学生,我们应当把他(她)看做自己的子女一样,给他(她)温暖,给他(她)关爱;绝不能过分的批评他(她),甚至体罚他(她),伤他(她)的人格、自尊心;通过教师对学生的爱心来感化他(她),让他(她)认真学习,遵守纪律,我相信,这个办法是一定能成功的。
我的教育观、学生观、教师观
我的教育观、学生观、教师观作为一位教育工作者,结合自己学习情况和工作实际,浅谈我对教育观、学生观和教学观的理解和体会。
一、教育观教育是人类伟大的事业,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育人。
首先,教师的职业道德对每位教师都是十分重要的。
爱就是教育,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爱是打开学生感情大门的钥匙。
当学生知道你是真诚的热爱他们时,他们感情的大门,智慧的大门就会向你打开。
教师对学生的热爱、对所教学科的热爱、对科学的崇尚,会激发起学生对教师的尊敬、对学习的执著探索和对科学的追求。
二、学生观承认并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性,承认并尊重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潜能,要发展和能发展是每一个学生的自我天性,承认并尊重每个学生发展的差异性,学生水平不齐,有差异是自然合理的;从师生共同活动的角度看,是经验的共享、视界的融合与灵魂的感召。
教师的教学过程是生命与生命进行信息交流的过程。
??教不能用一把尺子来衡量、评判学生,教育不是为了消除差异,而是使学生各得其所,各有发展,同时基础教育的评价目的是为了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而不是选拔适合教育的学生。
三、教学观要认识到教学活动的目的是教会学生学习,而不仅仅是传授知识的教学过程,应该是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建立师生合作的、民主的教学环境。
知识和智慧是伴行的,在教知识的同时应给人以智慧,让学生感受到知识形成和发展的过程,知识不仅是人类认识世界的结论,同时还是人类认识世界智慧的结晶。
任何把智慧排除在外的知识都是盲目的、片面的,是不可能把人教聪明的。
能力不仅仅是动手能力,应当是“手脑”并用。
学习能力是最基本的能力,我们应当让学生抢占能力的制高点,在培养能力的基础上学习知识,而不是仅仅让学生强占知识的制高点。
教学中我们必须把教师的“教”转向学生的“学”,教是为学服务的,因此我们必须由“教师为中心”转向以“学生为中心”,调动学生参与教学,教师由独奏者变为伴奏者。
“起始于辛劳,收结于平淡”。
这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人生写照。
但是,我们既然选择了这个职业,就会无怨无悔,默默奉献。
我的教育观、学生观和教学观二二
我的教育观、学生观和教学观二二我的教育观、学生观和教学观通过一段时间的培训和学习,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结合自己学习情况和自身工作实际,浅谈我对教育观、学生观和教学观的理解和体会。
一、教育观教育是人类伟大的事业,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育人。
因而,教师的职业道德对每位教师都是十分重要的。
爱就是教育,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爱是打开学生感情大门的钥匙。
当学生知道你是真诚的热爱他们时,他们感情的大门,智慧的大门就会向你打开。
教师对学生的热爱、对所教学科的热爱、对科学的崇尚,会激发学生教师的尊敬、对学习执著探索和对科学的追求。
为此,作为一名教师,首先要确立先进的教育观念,这比知识的积累、方法的更新和经验的总结更为重要。
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更新教育观念,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坚持将立德树人的中心思想融入到日常教学中去。
二、学生观树立正确的学生观,首先教师应该树立正确的育人意识。
传统的教育观念把教师的职责概括为“传道、授业、解惑者也”,这里的“传道”本质上就是培养人的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更多关注的是学生学习的成绩,而忽略了学生身心健康的全面成长,这样的教育是不完全的教育。
实际上,不论是教育机构,还是教育工作者本身,都应该放下功利心,从学生终身发展的角度出发,不仅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技巧;更重要的还是教会学生如何做人、如何处世;让每个学生懂得感恩,学会感恩,懂得为他人着想,做一个受欢迎的人和对社会有用的人。
只有这样,他们才知道尊重老师,团结同学,孝敬父母,回报社会。
我认为:成才比成绩重要,而成人比成才更重要!其次,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平等观平等是现代师生关系的基础,没有平等、民主,就没有现代教育。
教师不仅是学生的导师,还应该是他们生活中的益友,是他们人生成长道路上的引路人。
教育的角度是水平的,而不是居高临下的,在国外的课堂上,教师为了使自己的视角能和学生保持在一个水平面上,直接面对面地和学生交流,有时他们会跪在地上,由此也可以看到平等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我的教育观、学生观和教学观
我的教育观、学生观和教学观“教育观”是关于教育现象和问题的基本观念体系。
当代教育观主要强调,师生之间的地位是平等的,两者之间的关系应该是一种“对话”的关系,即在平等中、理解中、合作中、情感中对话,共同促进师生关系的健康发展。
在平等中进行对话,对教师而言,意味着角色由理性权威和知识的传授者、讲解人变为了知识的探求者、讨论者。
对学生而言,意味着由知识的被灌输者、被接受者转换到了与教师同样的知识的探求者、讨论者。
在理解中对话,使教育实践不再停留在师生各自追求自身利益的层面上,而通过角色互换升华到双方精神层面的交流与沟通上。
一方面,理解是师生双方在教学过程中对于彼此意向性的揣测和一定程度的把握。
另一方面,理解蕴含着对主体自身的积极反思。
在合作中对话,能够迅速地将教师的角色从知识传授者、教育管理者转变到与学生一起探讨知识、真理与生命价值的合作者、朋友。
而学生由知识的接受者、教学的旁观者转变成知识的建构者、创造者。
在情感中对话,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对话并非完全理性规则下的对话,而是以一定的情感为基调和动力的对话。
任何形式的对话,只有双方情感的渗入,才是有人情味的、符合人性的、散发出人文关怀的对话,否则就成为冷冰冰的、程序化的机器人式的语言。
“教”应当始终围绕“学”来开展,以最大限度地开启学生的内在潜力与学习动力,使学生由被动的接受性客体变成积极的、主动的主体和中心,使教育过程真正成为学生自主自觉的活动和自我建构过程。
教育过程要从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以活动为中心、以实践为中心,倡导自主教育、快乐教育、成功教育和研究性学习等新颖活泼的主体性教育模式,以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习惯,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使学生积极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学习和发展。
“一切为学生,为一切学生,为学生的一切”应成为每位教师的基本信念并贯穿于教学活动的始终。
教学的重要前提便是把学生当一个活生生的主体来对待。
我的教育观、学生观和教学观
我的教育观、学生观和教学观经过这次“厚植爱国情怀涵育高尚师德,加强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专题的网络培训,我获益良多。
在此,我想结合培训目标、内容以及自己的工作实际,谈一谈。
教育观包括了素质教育、教师教学观的转变、新课改提倡的学习方式和新课改提倡的评价方式——发展性评价。
我国提倡素质教育,不能单纯以分数作为衡量学生的唯一标准,要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均衡配置课程。
教师的教学观念上要让学生更多的参与到课堂中来,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要着重培养学生学习的方法、习惯、能力。
新课改提倡学生自觉主动学习,能够进行小组内分工明确的互助合作学习,围绕问题进行探究培养创新实践能力。
新课改强调的评价方式是发展性的评价,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评价要多元化,不以分数作为唯一标准。
评价的内容要综合化,要进行全面发展的评价。
评价的过程要动态化,要做到总结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相结合。
评价方式要多元化,要注重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相结合。
学生观的内涵是指坚持以人为本,必须以学生作为教育活动的出发点。
学生是发展的人,学生的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
学生是独特的人,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独特性,学生与成人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每个学生都是独立于教师的头脑之外,不以教师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
新课改的教学观提倡教学要从教育者中心转向学习者中心,教师应该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的意见想法以及实际需要,满足学生的兴趣爱好,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做到自觉自愿,积极主动的学习。
新课改的教学观提倡教学从教会学生知识转向教会学生学习,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教授学生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态度和习惯。
新课改的教学观提倡教学从关注学科转向关注人,关注每一位学生,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
真正贯彻“以人为本”的新课改理念。
教学观、学生观、教师观
教学观、学生观、教师观教学观、学生观、教师观这三者就像三根支柱,支撑着我们整个教育的屋檐。
每一根都不可或缺,缺了一根,整个结构就会摇摇欲坠。
咱们来聊聊这些观念,看看它们是如何在实际中交织在一起的。
一、教学观1.1 教学不仅是传授知识有时候我们会觉得,教学就是把书本上的知识教给学生。
其实,真正的教学远不止于此。
教学是点燃学生内心的火焰,是引导他们思考和探索的过程。
老师的职责不仅是“教”,更是“引导”。
就像园丁培育小苗,给他们阳光和水分,让他们在知识的土壤中茁壮成长。
课堂上,老师的一句话,甚至一个眼神,可能会让学生瞬间领悟到什么。
真是“传道授业解惑”的绝佳体现。
1.2 教学是互动的艺术还有啊,教学绝对是个互动的过程。
老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不能是单向的。
想象一下,老师在讲台上滔滔不绝,学生却像木头一样坐在那里,这样的课堂肯定无趣得要命。
老师要善于倾听,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
通过互动,课堂才会充满活力,学生也能在参与中找到乐趣。
正如老话说的,“百闻不如一见”,实际参与的体验才是最珍贵的。
二、学生观2.1 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个体在我看来,每个学生都是一颗独特的星星,发出不同的光芒。
不能用同一把尺子去衡量所有学生。
有些学生可能对数学情有独钟,有些则在文艺方面游刃有余。
老师需要用心去发现每个学生的长处,因材施教。
这样才能让每位学生在学习的道路上找到自己的方向。
2.2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我们常常忘了,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
老师只是引导者和陪伴者。
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才能培养他们的自主性和责任感。
很多时候,给学生空间去探索,效果往往比死记硬背要好得多。
其实,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比什么都重要。
那种“哇,我想试试”的感觉,才是学习的动力源泉。
2.3 学生的情感需求别忘了,学生也有情感需求。
教育不是冷冰冰的知识灌输,而是一个情感的交流过程。
老师的关心、理解和支持,可以给学生提供安全感。
只有在这样的环境下,学生才能够真正敞开心扉,愿意去探索未知的世界。
我的教育观,学生观和教学观
我的教育观,学生观和教学观树立现代教育观念是教师素质的核心,是教师立教的根本,是教师教育行为的先导,作为一位教育工作者,结合学习情况和工作实际,谈谈我对教育观,学生观和教学观的理解。
一、教育观新课程把“人”作为教育的支柱。
以人为本,以人的发展为本。
从尊重人的价值、尊严、个性出发,从促进人的主动发展、个性发展,全面发展着眼。
来制订教育政策,设计教育目标,构建教育理论。
这正是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和灵魂。
新课程认为人(教师、学生)是最重要的课程因素,是课程建构的参与者、促进者、批判者。
新课程充分关注每一个个体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
“全面发展”指向人的“共时性发展”,侧重于和谐性地综合发展;“终身发展”指向人的“历时性发展”,侧重于生成性地综合发展。
只有实现“全面发展”基础上的“终身发展”,人的发展才是完整的,符合人性的,有利于提升生命价值和服务社会促进社会的进步。
我们所耳熟目详的“四有”思想就包含了这样的价值追求。
这就是在传统的“传道、授业、解惑”的基础上把教育的价值上升到了生命的高度。
何塞·马蒂说过:教育是一种武装人们的方式;它对人负有一种无可逃避的责任;它需使人能够适应生存的时代,而不致将他排除在人生的最终伟大目标之外;它将开启世界的钥匙——独立和仁爱援之于人,赋予他做为一个自由人只身跋涉及而步履轻捷的力量。
作为教师,应承认并尊重每一个学生的发展个性,承认并尊重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潜能,要发展和能发展是每一个学生的自我天性,承认并尊重每个学生发展的差异性,学生水平不齐,有差异是自然合理的。
二、学生观学生的成长过程,是潜能的显发、精神的唤醒、内心的敞亮、独特性的彰显与主体性的宏扬;从师生共同活动的角度看,是经验的共享、视界的融合与灵魂的感召。
教师的教学过程是生命与生命过行信息交流的过程。
教不能用一把尺子来衡量、评判学生,教育不是为了消除差异,而是使学生各得其所,各有发展,同时基础教育的评价目的是为了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而不是选拔适合教育的学生。
我的教育观、学生观和教学观
我的教育观、学生观和教学观本次学习课程内容丰富多元含金量高,围绕“厚植爱国情怀涵养高尚师德”这一主旨,多个领域的专家学者从不同的学科背景、专业层面和认识视角,就如何加强新时代教师素质、能力和水平提出了真知灼见,对于我今后开展教育教学工作具有指导意义。
总体而言,本次学习还颇有收获,对有很大补益。
一、我的教育观关于教育我比较赞同雅思贝尔斯的观点“教育是一个心灵撞击另一个心灵”。
因为,教育者和受教育者是平等的主体,作为平等的双方,一方教、一方被教,只有双方彼此认同、接收才可能实现教育的目的。
那么,如何让受教者认同、接收呢这就需要语言的沟通、思想的交流、情感的联系乃至与行动的关怀,即是要进行人与人的对话。
所以,我更欣赏的是苏格拉底的那句名言:“教育不是灌水,而是点燃思想的火焰”。
接下来就是三个问题:第一、谁去点燃第二、怎么去点燃第三、点燃后我们干什么谈谈我的看法。
人的第一个也是终生老师是自己的父母。
所以,点燃第一把火理的理所当然是父母。
因此,我们常说家庭环境至关重要,这个环境主要是指教育环境,正如“孟母三迁”。
父母的学识、见识、思想会潜移默化的影响孩子性格、品行和行为习惯。
点燃第二把火的是老师,“三全育人”和“十大育人”体系个构建,就是为了更好地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因此,每一位教师都应该肩负起教好书、育好人的责任,履行好岗位职责,抓好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的协同育人,形成教育的合力。
点燃第三把火的是社会。
要树立终生受教育的理念,社会是一个大学校,陶行知说“生活就是学校”。
因此,教育不仅仅是家长、老师的事情,而是全社会共同的事情。
二、我的学生观我坚持学生是主体。
一要坚持“以生为本”,突出学生主体地位。
从学生实际需求和情感需要出发,以受教者的角度出发去看问题想办法,进行师生平等对话和沟通,善于听取学生的意见和建议。
二是要坚持尝试教育,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对学生要多鼓励,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和特点,无论是苏格拉底的“助产士”理念和孔子的“因材施教”理念都强调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只有充分调动每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兴趣和热情,才能有效实现教育教学的目标。
我的教育观、学生观和教学观
我的教育观、学生观和教学观很荣幸能参加中山市教体局举办的“厚植爱国情怀,涵育高尚师德,加强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专题网络培训。
本次培训我们学习了李铁安老师的《新时代教师专业标准》,对新时代教师肩负的新使命和新时代教师专业标准及其塑造有了新的了解和体会;我们也学习了张忠宝老师的《教师专业成长的缘起、路径和归宿》,我明白了教师为什么要专业成长,专业成长的路径在哪里,教师专业成长的终极目标是什么等等;我们还学习了于晓雅老师的《新兴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深度融合探索》,我更明白了新时代教师教育教学的发展提升离不开与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所以必须提升教师的信息素养。
通过本次学习,我对教育观、学生观和教学观有了新的理解和体会。
一、教育观教育是国民的教育,民族的振兴需要靠教育。
所以我们首先要树立科教兴国的教育观。
只有国家强盛,教育才能有更好的发展。
其次,我们的教育应该是真正的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是新时代需要的教育。
我们要摒弃长久难以根除的应试教育和功利性教育。
二、学生观首先,学生是发展中的人,学生有巨大的发展潜能。
作为教师,应该看到学生的发展潜能,用发展的眼光教育学生。
其次,学生是独特的人,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独特性,学生与成人之间存在巨大的差异,我们要认识到学生的独特性,不要用成人的眼光对待他们。
考虑到她们自身的独特性,我们应该因材施教。
当然,学生还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每个学生都是独立于教师的头脑之外,不以教师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是责权的主体,所以对学生进行教育的时候,应该注意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发挥他们是能够进行思考的主体,而不是被动接受的。
三、教学观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来看,新时代的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与发展的促进者。
从教学与课程的关系看,新时代的教师应该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
从教学与研究的关系看,新时代的教师应该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
我的教育观、学生观和教学观
我的教育观、学生观和教学观通过这一次专题网络培训和研修,让我的思想得到进一步的升华。
下面,我就这一次网络培训研修,总结一下感想:一.我的教育观大文学家XXX说过:师者,所谓传道、授业、解惑也。
他的确精准的定义了教师的角色。
教师应该让学生懂得做人必须符合社会道德,遵纪守法,懂得做人道理;教师必须教给学生各行业的知识和技能;教师必须为学生解答疑惑。
我认为,授业解惑的同时,更应该“传道”,传递“正能量”,师德为先,学生为本。
因为,我们如果以教给学生知识为主,而忽略了教育学生的道德修养,那我们的功夫就白费了,甚至学生越有知识,越聪明,当他(她)进入社会后,对国家、对人民的危害就更大。
例如,从“XXX骄傲”变成“XXX之耻”的高杏欣,当我国发射第一批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她即刻破解了导航密码,然后再告诉美国,她背叛祖国,成为国人之伤,受全国人民唾骂;国家和党一年几十万经费来培养她,但她不热爱祖国,不热爱党,不热爱祖国人民,培养这些国家败类又何用?教给学生知识固然重要,但教会学生如何做人更为重要。
这就要求作为老师的我们,必需遵纪守法、吻合社会道德规范,热爱祖国,热爱党,热爱祖国人民;为学生树立一个正确的榜样,然后才能对学生言传身教,让学生今后做一个对社会有贡献的人才。
二.学生观作为教师,我们通常喜爱在德、智、体、美、劳方面优秀的学生;对那些不爱研究,老是违反纪律的学生,很多老师就不那末喜爱了。
老师喜爱优秀的学生固然没错,但不喜爱,甚至讨厌那些双差生,就不对了。
没犯错误的学生是没有的。
如果学生犯了错误,通过我们的批评教育,他(她)把错误改正了,那么,他(她)就是个好学生了。
对于老是犯错误的学生,我们应当把他(她)看做自己的子女一样,给他(她)温暖,给他(她)关爱;绝不能过分的批评他(她),甚至体罚他(她),伤他(她)的人格、自尊心;通过教师对学生的爱心来感化他(她),让他(她)认真研究,遵守纪律,我相信,这个办法是一定能成功的。
我的教育观,学生观和教育观
我的教育观,学生观和教育观什么是师德师德就是教师的职业道德,它是教师和一切教育工作者在从事教育活动中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如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终身学习等等都是师德。
什么是师风师风是教师这个行业的风尚风气,为什么要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教师职业是既要教会学生掌握文化知识,又要教会学生如何做人,要让学生理解,对于一个人来说,你可以无才但绝不能无德,做人要有道德,做教师更要有高尚的道德水准。
着名教育家斯霞曾经说过:要使学生的品德高尚,教师自己首先应该是一个品德高尚的人。
正因为如此,对于每个教育工作者来说,拥有高尚的道德品质必须要放在首位。
爱国守法是教师职业的基本要求,教师的职业是伟大而光荣的,是一种有责任感的职业,教师所教的学生是国家、民族的希望,教师不仅要靠广博的学识、优秀的教学方法来授业解惑,引导学生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还要用高尚的人格魅力来潜移默化、培养学生爱国守法、明理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品德,要让学生理解小胜靠智而大胜靠德。
古今中外无数事例证明,育人单凭热情和干劲是不够的,还需要以德立身、以身立教,所以教师在工作中,一定要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热爱社会主义。
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自觉遵守教育法律法规,依法履行教师职责权利,不得有违背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言行,不管遇到什么困难,都要把国家的利益放在首位。
热爱学生,了解学生,循循善诱,诲人不倦,不歧视学生,建立民主平等、亲密的师生关系,做学生的良师益友。
教师对学生的爱,是师德的核心。
教师对学生的爱,是一种只讲付出不计回报、无私的、广泛的且没有血缘关系的爱。
这种爱是神圣的,是教师教育学生的感情基础。
作为教育工作者,应该树立为学生服务的意识,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把学生当成自己的子女一样来爱护,愿意与学生成为朋友,与同学建立起友好的师生关系。
这就是我的教育观,学生观和教学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的教育观、学生观和教学观”
暑假期间,我参加了学习组织的“厚植爱国情怀,涵养高尚师德,加强新时代教师队伍教师”专题培训,听取了姚小玲、张学政、龙兵、张文亚等多位老师的授课,收获颇多。
教师是知识的化身,是智慧的灵泉,是道德的典范,是人格的楷模,是学子们人生可靠的引路人。
因此,我应该时刻以"德高为师,身正为范"这八个字提醒自己。
无私奉献、以德立教、以身示教,用高尚的人格为每颗纯洁心灵的塑造而竭尽全力。
要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我认为应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提升自己:
首先,良好的职业道德是教师职业活动最基本的要求,教师是学生增长知识和思想进步的导师。
教师队伍师德师风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素质教育的顺利实施,直接关系到青少年的健康成长,直接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宏伟目标的实现,直接关系到祖国的未来。
因此,作为教师要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热爱教育事业。
社会主义的教育事业是人民的教育事业,是真正的天底下最光辉的事业。
每位教师都应当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甘愿为人民的教育事业奉献自己的聪明才智。
在实际工作中,兢兢业业、勤勤恳恳、不图名利、甘做蚕烛,在岗位上发出光和热。
其次,教师要热爱学生。
“爱生如爱子”是师德的一个重要体现。
只有热爱学生,才能去关心他们的成长,才能去
教书育人,才能尊重学生人格、引导学生成才。
教师的素质体现在生活中的点滴上,教师无爱生之心,恐怕很难让学生敬服、理解,以至于对以后的上课状态、心理反应和师生沟通都会产生负面影响。
另外,师德还要体现在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教师在教书育人中,除了言传,更要身教,用自己的示范行为来教育学生,这就是为人师表。
为人师表在一定角度上看,主要是强调教师要言行一致。
要求学生学习的知识自己应当精通;要求学生崇尚的行为,自己应当行之;要求学生反对的行为,自己应当坚决杜绝。
正所谓“其身正,不令而行”否则,“虽令不从。
”所以,我们都应从自身做起,真正为学生树立一个模范的榜样,推动学生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