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演示实验教学探究
物理演示实验教学之探索
物理演示实验教学之探索【摘要】验证性实验是对知识的正确与否加以验证,巩固和加深对基本规律和基本原理的认识。
但是,对学生在学习物理的科学方法和科学态度方面不能得到锻炼,也不利于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物理规律的能力,而探索性实验对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创造能力、自学能力、观察实验能力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独到的作用。
【关键词】演示实验;探索性实验;积极思维物理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学科。
实验教学既是物理知识教学的基础,也是物理课堂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一种主要渠道和有效手段。
大量的资料信息表明:中国基础教育最为突出的弊端之一,就是忽视了对学生进行动手能力的培养。
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在很大范围内物理实验教学在某种程度上仍然处于“讲起来重要,教起来次要,考起来不要”的状态。
实验教学因长期未受到应有的重视而成为物理教学中的薄弱环节。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演示实验体现地尤为重要。
演示实验是物理教学的重要手段,是课堂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
其主要任务是使学生在获得生动的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物理概念和规律,同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及逻辑思维能力,还为学生实验的正确操作起着示范的作用。
下面是本人就初中物理演示实验教学的一些粗浅看法。
一、演示实验想达到的预期目的效果,应精心选择演示实验作为一种教学手段,是教师备课的重要内容,需要教师认真研究和准备。
有的教师轻视课前演示实验的准备工作,结果造成演示失败或出现意想不到的情况,以致在课堂上手忙脚乱,“强行”让学生接受结论,教学效果很不理想。
教材中每个演示实验都有一个明确的目的,而说明同一个物理概念或物理规律的演示实验可以有好几个,但教师不必一一演示,而要根据教材要求及设备条件精心选择。
例如:为使学生理解浮力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我举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例子,为何船大装的货物多而不下沉?船小装的货物少?随后用橡皮泥做的船进行演示实验。
二、在演示实验中增加学生的参与,提高学生的兴趣演示实验不能先由教师做给学生看,再讲给学生听,使演示与讲解脱节。
中学物理实验教学实验报告2 - 力学演示实验研究
力学演示实验研究实验报告【实验目的】1.熟悉仪器使用,熟练基本操作2.参与实验过程,获得实验体会3.明确实验原理,掌握操作要领4.探讨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技能【实验器材】实验仪器如下所示:【实验过程与数据处理】一、重心实验重心,是在重力场中,物体处于任何方位时所有各组成质点的重力的合力都通过的那一点。
规则而密度均匀物体的重心就是它的几何中心。
不规则物体的重心,可以用悬挂法来确定。
物体的重心,不一定在物体上。
另外,重心可以指事情的中心或主要部分。
1.定义:一个物体的各部分都要受到重力的作用。
从效果上看,我们可以认为各部分受到的重力作用集中于一点,这一点叫做物体的重心。
2.物体的重心位置:(1)质量均匀分布的物体(均匀物体),重心的位置只跟物体的形状有关。
有规则形状的物体,它的重心就在几何中心上,例如,均匀细直棒的中心在棒的中点,均匀球体的重心在球心,均匀圆柱的重心在轴线的中点。
不规则物体的重心,可以用悬挂法来确定.物体的重心,不一定在物体上。
(2)质量分布不均匀的物体,重心的位置除跟物体的形状有关外,还跟物体内质量的分布有关。
载重汽车的重心随着装货多少和装载位置而变化,起重机的重心随着提升物体的重量和高度而变化。
3.重心的影响因素:(1)物体的形状(2)质量的分布实验一:寻找薄片重心实验寻找重心的方法:(1)悬挂法:只适用于薄板(不一定均匀)。
首先找一根细绳,在物体上找一点,用绳悬挂,划出物体静止后的重力线,同理再找一点悬挂,两条重力线的交点就是物体重心。
(2)支撑法:只适用于细棒(不一定均匀)。
用一个支点支撑物体,不断变化位置,越稳定的位置,越接近重心。
一种可能的变通方式是用两个支点支撑,然后施加较小的力使两个支点靠近,因为离重心近的支点摩擦力会大,所以物体会随之移动,使另一个支点更接近重心,如此可以找到重心的近似位置。
(3)针顶法:同样只适用于薄板。
用一根细针顶住板子的下面,当板子能够保持平衡,那么针顶的位置接近重心。
高中物理演示实验教案
高中物理演示实验教案
实验目的:通过实验探究力的概念和牛顿第二定律的内容,理解力和加速度的关系。
实验器材:小车、弹簧测力计、光电门、计时器
实验原理:当一个力作用于一个物体时,物体会产生加速度,加速度的大小与作用力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
实验步骤:
1. 将小车置于光电门前的刻度上,并记录下初始位置的刻度值。
2. 用挂钩将弹簧测力计挂在小车上,并记录下弹簧测力计的读数。
3. 施加一个恒定的力,使小车通过光电门,用计时器记录小车通过光电门所用的时间。
4. 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小车的加速度。
5. 通过改变施加的力和测量小车的加速度,探究力与加速度之间的关系。
实验内容与要求:
1. 实验前需要清晰地理解牛顿第二定律和力的概念。
2. 在实验过程中,要准确测量弹簧测力计的读数和小车通过光电门的时间。
3. 实验后需要将实验数据整理计算,并得出结论。
4. 实验报告应包括实验目的、原理、步骤、数据记录、计算及结论。
安全注意事项:
1. 实验过程中要注意操作规范,避免发生意外伤害。
2. 小心操作弹簧测力计,避免弹簧弹出伤人。
3. 实验结束后将实验器材归位,保持实验室环境整洁。
拓展实验:
1. 尝试改变小车的质量,探究质量对加速度的影响。
2. 探究摩擦力对小车加速度的影响。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具体实验内容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初中物理课堂演示实验教学研究论文
初中物理课堂演示实验教学的研究【摘要】: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教学在物理课堂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课堂演示实验教学是教师用演示的方法,结合课堂教学进行的物理学实验,是一种比较直观的教学手段。
通过演示实验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形成直观的物理概念,进一步理解并掌握物理知识,同时还可以让教师更形象地讲解物理概念、现象和规律,培养学生自身的观察力、注意力和思维能力等。
【关键词】:课堂演示实验教学中学物理教学内容是比较复杂和抽象的,对于初中学生来说,一些直观性强的知识结合实验还是比较容易掌握的。
因此,教师结合课堂演示实验讲授新知识或复习旧知识,学生不仅更容易接受和掌握有关知识,还可以使学生认识各种实验仪器并能正确规范地使用,在以后的物理实验中,能够独立高质量地完成每个实验。
所以,演示实验是中学物理教学中不可缺少的教学手段之一。
1.初中物理演示实验教学的现状初中物理主要研究的是声、光、电、热、力、能量等现象,在初中物理教材中,几乎每节课都穿插了实验内容,目的是通过实验使学生能深刻地掌握物理知识和提高学生实验能力。
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有些教师不能很好地运用这一直观教学手段。
这就要求学校要尽可能添置各种必备的实验设备和用品,以满足教学要求;这样教学中,教师就可以对教材上的每个演示实验都能在课堂上都一一加以演示,以调动学生学习兴趣。
2. 初中物理课堂演示实验教学的意义(1)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
课堂演示实验教学通过看得见感受得到的现象,使学生在良好的情绪状态中学习,这样比较容易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良好的学习氛围中,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
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一旦被调动,接受知识的能力就会大大提高。
(2)传授学生物理实验技能和实验方法演示实验教学中,根据教学目的要求教师向学生介绍有关演示实验的思路、设计方法、实验仪器的使用、实验过程及实验注意事项等方面的知识,并能对实验结果进行科学地分析和说明。
大学物理演示实验教学探讨与实践
大 学物 理 演 示 实验 教 学 探 讨与 实践
情 三 玲
( 河南科技大学 , 河南 洛阳 4 10 ) 7 0 3
摘
关 键
要: 结合实 例分析 了物理 演示实验 在物 理教学 和学 生能 力培养 中的作用 , 探讨 了大学 物理 演
词: 大学物理 ; 演示实验 ; 科技创新 文献标 志码 : A
大学物 理演 示 实 验能 创 造 出生 动 的情 景 , 能 够使 枯燥抽 象 的科学 实验 充满趣 味性 、 奇异 性 、 多
变性 , 而激 发 学生 的学 习兴 趣 , 从 调动 学生 自主学
个复杂抽象的物理概念和规律而言 , 学生再简单 理解 字面意 义 的 同时 , 须 深 刻理 解 它 的物 理 含 必
现象的共性 、 本质属性 , 才能使学生正确地形成概
念、 把握 规律 。演示 实 验 可 以使 得 这 一 过 程 很 简 单 很 直接 , 而且 很 有 说 服力 。譬 如 干 涉 这 个 物 理 概念 , 因波 的叠 加 而引 起 强 度 重新 分 布 的现 象 叫
城堞人物 , 车马冠盖 , 历历 可睹。, ” 这是最早 的对
们就可以以此 引入把海市蜃楼 的产生原理介绍给
学生。海面的空气看作是由折射率不同的许多空
收 稿 日期 I 0 卜O —1 1 92 2
接观察 , 由于水波波长我们可以控制 , 我们可以借 助 水 波的干 涉来 理 解 这个 干 涉概 念 , 干 涉 水 波 用
大学物理演示 实验教学探讨 与实践
盘借助投 影仪演示, 既起放大作用 , 又使其有动
感 , 学 生看 到清 晰的干 涉条 纹 , 学生建 立 正确 使 对 的物 理概 念有极 大 的帮助 。而对于 角动 量守 恒定 律, 即刚体 在做 定轴 转动 时 , 当合外 力矩 为零则 角
高中物理演示(探究)实验教学心得
横 向导轨 、 电磁打点计 时 , 电火花 描迹 的“ 一维 运动描迹 仪”
实验 的教学能 力和优化 高 中物理课 堂教 学 ,有着 十分重 要
的意义 。
小 车加速度 的计 算式 :
口 兰
计 时 4 1 m
v ;二1 ,
2
演示 ( 探究 ) 验教学是 一个 包括师 生 双方及 各 种教 学 实
要素之 间互动 的过 程 , 师要有 效运 用 已有 的知识 , 教 理解并
法 。 好 教 学 设 计 做
一
() 1 加速度 a与物 体所受 合外力 F成 正 比。 () 2 加速度 a与物 体质量 m成 反 比。 即 一
即 口 芘 F —— : F o , m c 凇 m - - F = - >
个演示 ( 探究 ) 实验要 达 到什 么 目标 , 解决 什么 问题 ,
1实验 方法: 变量 法 。( ) 制质量 m不变 , 究加 . 控制 1控 探 速度 a与合 外力 F的关 系 ;2 控 制合 外 力 F不 变 , () 探究 加 速度 a 与质量 n 的关 系。 i
2设 计 与 提 示 : 测 定 小 车 的 加 速 度 , 须 首 先 测 定 哪 . 要 必
把 握 演示 ( 究 ) 探 实验 教学 的特 点 , 开展 对 演示 实 验教 学 的
研究。
本文笔者挑选 了教材 中若干演 示( 探究 ) 实验 为例 , 谈谈 对演 示( 探究 ) 实验的一些教学 心得 。
物理演示实验教学设计
物理演示实验教学设计
x
一、演示实验教学目标
1. 了解物理演示实验的基本原理;
2. 能够正确地使用演示实验装置,熟练掌握实验步骤;
3. 理解实验结果,掌握实验原理;
4. 畅通地表达演示实验的结果及其相关理论,增强实验能力。
二、演示实验基本知识
1. 力学:质点、运动定律、动量定理、力学能、简谐运动等;
2. 热学:热和冷、温度、热量、热容、温度变化,热效应等;
3. 电学:电荷、电场、电势差,电流、电阻、电动势、电路及电路元件等;
4. 光学:光谱、光的传播、像、几何光学、光波特性等;
5. 声学:声音的产生、传播、反射和绕射,音调、回声、音量等。
三、演示实验教学内容
1. 使用力学演示实验,探究力学中的动量定理及其应用;
2. 使用热学演示实验,探究热学中的温度变化,学习热学原理;
3. 使用电学演示实验,体验电学中的电路及其组成,学习电学基础知识;
4. 使用光学演示实验,体验光学中的几何光学,学习光学的主要原理;
5. 使用声学演示实验,体验声学中的音调和音量,学习声学的基本原理。
四、演示实验教学安排
1. 先介绍物理演示实验的基本原理;
2. 学生自学物理演示实验,并实际操作;
3. 指导学生正确地使用演示实验装置,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
4. 分析单次实验的结果,指导学生理解实验原理;
5. 将实验结果进行总结,增强学生的实验能力。
五、考核方法
1. 根据实验报告,考察学生对本次实验的理解;
2. 根据学生操作实验时的实验步骤,考查学生的实验技能;
3. 根据实验结果,考察学生对实验原理的理解;
4. 根据学生总结报告,考察学生实验能力的提高。
平行通电直导线之间的相互作用演示实验教学探究
平行通电直导线之间的相互作用演示实验教学探究平行通电直导线之间的相互作用演示实验教学探究一、引言在物理学中,平行通电直导线之间的相互作用是一个非常有趣和复杂的主题。
通过适当的实验和教学探究,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这一现象的原理和规律。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平行通电直导线之间的相互作用,介绍相关的实验演示和教学方法,并共享个人对这一主题的理解和观点。
二、实验演示1. 实验材料准备:- 两根长度相等的通电直导线- 蓝、红两种颜色的导线- 电磁感应仪- 直流电源2. 实验步骤:1)将蓝色导线与正极相连,红色导线与负极相连,通电形成闭合回路。
2)将红色导线上的电流计数仪通过电磁感应仪连接到蓝色导线上。
3)调节电磁感应仪的灵敏度,观察电磁感应仪的指针偏转情况。
4)调换导线连接方式,观察电磁感应仪的指针偏转情况。
5)记录实验数据并分析。
三、教学探究在教学中,可以通过上述实验演示来引入学生对平行通电直导线之间相互作用的学习。
让学生对实验材料进行准备,并进行实验操作。
通过观察电磁感应仪指针的偏转情况,学生可以深入理解平行通电直导线之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在教学中,可以帮助学生探究以下问题:- 在实验中,当通电直导线之间的位置发生变化时,电磁感应仪的指针偏转情况会有何变化?- 为什么在变换导线连接方式后,电磁感应仪的指针偏转情况会发生改变?通过引导学生实验分析和讨论,可以帮助他们更全面地理解平行通电直导线之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并培养其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能力。
四、个人观点和理解平行通电直导线之间的相互作用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物理现象,它在电磁学、电路设计等领域都有着重要的应用。
通过实验演示和教学探究,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这一现象的原理和规律。
在教学中,我觉得重要的是让学生通过实验操作和讨论,从中体会和理解相关原理,培养其实验设计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结:通过本文的介绍,我们深入探讨了平行通电直导线之间的相互作用演示实验和教学探究。
浅谈物理课堂演示实验教学
钟 尚 江
( 贵州 省 铜仁 市 民族 中学 贵州 铜仁 5 4 0 ) 5 3 0
中图 分类 号 : 6 1 G 4 文 献标 识 码 : A 文 章编 号 :0 8— 2 X( 0 1 O O 7 0 1 0 9 5 2 1 ) 9一 1 3- 2
是 是 学 习 物理 的科 学方 法 和科 学态 度方 面不 能 得 到锻 炼 , 也不 利 于 培 多 媒体 教 学 , 教 学 现 代 化 的 重 要 标 志 , 教 学 改 革 的重 要组 成 部 分 。 因为多 媒体 教 学 是 指 在 教 学 过 程 中运 用 系 统 科学 的 观察 养 学生 主 动探 索物 理规 律 的 能力 , 探 索性 实 验 对 培养 学 生 思 维 而
13 7
嘲镌 缓
设平面 E F的法 向量 为 Y=( + x l
- - -
z, ) 则一 + : j 即 Y,4:. :4 , _ 西 + 0 面 所以 (, 4
,
一
A 1 , , o , , ( o ) (,1, :o , (, 1 c ,1 A 1 , , 1 , 则 o ) ( 1 ) 。 ,0 D 1 ) (, 0
学 和研 究 问题 的方 法 , I本初 中物 理 的课 时数 只 有 7 如 q 5课 时 , 但 学 牛 的眼 界更 加开 阔 。例 如“ 电容器 结 构 ” 的教 学 , 可用 一 个 装 有 为 培 养 学 生 知 觉 、 察 力 的 材 料 , 导学 乍 仔 细 、 确 地 进 行 观 观 引 准
展 L 性 实验 变 为探 索 性 实 验 。其 研 究 方 法 : 边 学 边 做 实 验 : ① 首先 让 动 画功 能 , 现 了随着 电容 充 放 电 的进 行 , C回路 中的 电场 能 和 学 牛按 照 自己设计 好 的实 验方 案做 实验 , 学 生 从 实验 中初 步 认 磁 场能 之 间 的周 期 性 变 化 , 荡 电 路 的大 小 和 方 向 变 化 的全 过 使 振 安 使 f 1 思 识 物体 的加 速 度 a与物体 的质量 m及 它 所受 外力 F 关 。 然后 , 程 , 全逼 真 , 学 生 在学 习过 程 【保 持 精 力 高度 集 巾 , 维 高度 有
初中物理演示实验教学实践研究
初中物理演示实验教学实践研究摘要:初中物理是一门实践性、应用性、综合性都比较强的学科,在初中物理教学过程当中,使用演示实验教学的方式,能够帮助物理教师提高物理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
本文主要探究了在初中物理教学使用演示实验教学的教学策略,以供大家参考阅读。
关键词:初中物理;演示实验;教学实践前言:初中物理教师可以采用演示教学的方式,帮助学生还原发现科学过程,使抽象、难懂的物理知识点变得更加直观、形象,学生也能够更好的去理解和掌握实验知识和内容。
但是从初中物理的教学现状来说,演示实验教学效果并不是很乐观,并且存在有一系列的教学问题。
这就需要教师有针对性地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教学问题的解决。
所以在实践教学中,需要初中物理教师不断创新演示教学的方法,提高课程的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一、从传统的实验入手,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在初中物理当中有很多物理现象不是很明确,而且操作比较复杂的物理实验,这个时候就需要教师积极地引导学生。
帮助学生去思考和分析实验当中所存在的问题,鼓励学生不断的改进实验的装置,并制定出合理的实验方案来。
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例如在进行《测量物质的密度》这一实验时,学生首先会完成对石块和盐水密度的测量,之后再进行牛奶密度的测量。
在测量牛奶的密度时大部分学生都会直接采用测量盐水密度的方法去测量牛奶的密度,这样的测量方法导致牛奶密度的测量结果十分得不准确,而且存在有很大的误差。
在这样的教学基础上,教师就可以和学生一起去思考出现误差的原因,并鼓励同学设计出一个优化的实验方案来进行实验的操作,最大限度的降低实验的误差。
在这一教学过程当中,既提高了学生的思维发展能力、创新能力,同时还能够有效地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操作能力、实践能力,培养的物理素养。
二、进行教学方法的优化初中物理的实验具有多样化的特点,比如说很多初中物理的实验在操作起来都十分复杂,而且变化不稳定。
所以教师在进行初中物理的实验教学时,就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进行仿真实验的演示。
物理实验演示初中课程教案
物理实验演示初中课程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光的折射现象,掌握折射定律。
2. 通过实验演示,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
3. 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培养科学探究精神。
二、教学内容:1. 光的折射现象及其原因。
2. 折射定律及其应用。
3. 实验演示:光的折射现象。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光的折射现象及其原因,折射定律。
2. 难点:折射定律的应用。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解光的传播路径,引入光的折射现象。
2. 新课:讲解光的折射现象及其原因,介绍折射定律。
3. 实验演示:光的折射现象。
4. 学生动手实践: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5. 解析实验现象:根据实验结果,解释光的折射现象。
6. 知识拓展:介绍折射定律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7.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知识点。
8. 布置作业: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现实生活中的折射现象。
五、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光的折射现象及其原因,介绍折射定律。
2. 演示法:进行实验演示,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光的折射现象。
3. 实验法:让学生动手实践,培养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4. 讨论法:分组讨论实验现象,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
2.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观察、记录和分析能力。
3.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对课堂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能力。
4. 学生反馈:了解学生对课堂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满意度。
七、教学资源:1. 实验器材:折射实验装置、光源、测量工具等。
2. 教学课件:用于辅助讲解和展示实验现象。
3. 参考资料:有关光的折射现象的教材、论文等。
八、教学进度安排:1. 课时:1课时(45分钟)。
2. 教学环节:导入(5分钟)、新课(15分钟)、实验演示(10分钟)、学生动手实践(5分钟)、解析实验现象(5分钟)、知识拓展(5分钟)、课堂小结(5分钟)、布置作业(5分钟)。
物理教学中演示实验与探究性实验的有效利用
物理教学中演示实验与探究性实验的有效利用摘要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观察和实验是物理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合理有效的开展演示实验和探究性实验,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
关键词初中物理演示实验探究实验物理实验是物理学发展的科学基础,也是检验物理理论的唯一标准。
在物理教学中,老师普遍感到物理难教,学生感到难学,其中原因除了物理学科本身理论性较强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要求高之外,教学中缺乏实验教学,或实验教学实施不够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
心理学研究表明中学生尤其是初中生正处在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形式的发展过渡阶段,其抽象逻辑思维虽然有了一定的发展,但其具体的形象思维仍然处于重要地位。
他们精力充沛容易激动,充满好奇、好问、好动、好玩、好胜。
如果在物理教学中能结合物理学科的特点,充分利用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因势利导地进行教学,或许能够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下面就把我在教学中对实验教学的有效利用和大家简单谈谈,与同仁们一起探讨。
演示实验是物理实验的一种形式,它主要是依靠教师操作表演的示范性实验。
它的目的主要是把要研究的物理现象展示在学生的面前,引导学生学习观察、思考和联想,培养学生思维创新能力,同时配合教师讲授使学生认识物理概念和规律,或者通过演示的引导和示范作用,为学生独立训练创造条件。
在实验操作上必要时可让学生参与。
在教学中,考虑是否需要做演示实验,做什么样的演示实验,又如何设计演示实验,都要遵从教学目的和要求。
在教学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要引入新的课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
演示实验要尽可能的新奇、有趣、生动。
例如在学习《声音的产生与传播》一节时,我在演示了钢尺的振动,又让学生摸着自己的喉咙说话感觉喉咙的振动。
接着提出一个问题:“你们想不想听听心跳的声音?”“想!”学生兴高采烈的说。
“那今天老师就来和大家一起来听听我们心跳的声音。
请一个学生上来合作。
”接着我把从医生那里借来的助听器放在上台的男生心口处,另一端一个接头紧贴麦克,再打开“班班通”的功放,随着音量的逐渐放大,教室的两个音箱里传来“咚咚”的声音。
中学物理教学演示实验教具制作与探究
中学物理教学演示实验教具制作与探究福建省厦门市槟榔中学(361004) 陈延望●摘 要:教育者必需先受教育,加强物理演示实验教学的关键在于培养一支动手能力和设计能力强的教师队伍.由于我国很大一部分地区的中学实验室缺乏实验仪器设备或者根本没有实验仪器,导致中学物理教学的效果不是很明显.这在很大方面降低了教师物理教学的效果.本文从分析当前中学物理演示实验教学的现状入手,根据新一轮物理教学改革的要求,阐述并重申了中学物理演示实验教具设计和制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通过自身的研究和时间,探索中学物理演示实验教具的设计制作与开发.关键词:物理实验;教具制作;创新实验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0333(2017)12-0039-02 一、中学物理教学演示实验教具制作的概述1.教具制作的历史20世纪50~70年代末,我国教学仪器工业并不发达时期,广大物理教师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用废旧材料和生活中易得材料自制物理教具,来满足物理教学的需要.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教学仪器工业的发展和国家对基础教育的重视,中学的实验条件逐步得以改善.各级各类中学按照国家颁布的规定配备购置标准实验器材,同时实验也成为衡量基础物理实验教学的重要指标.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这些背离物理教育目标、轻视教学过程与方法、使学生丧失学习情感的物理实验教学行为,对学生发展意味着什么,应该引起广大物理教师的深刻反思.2.教具制作的现有趋势现在欧美、日本、加拿大等发达国家的中学物理教学已将学生实验作为教学的主要内容.我国香港初中物理教材中的每个问题几乎都要由学生自己通过做实验来进行认识;台湾省明文规定初中物理实验时间不得少于物理上课时间的二分之一.从国外考察归来的一些人员说,在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中学物理实验室里,随处可以看到一些简单的自制教具,学生常用自己制作的教具做实验,进行学习.当今我国正在贯彻素质教育,开展“活动课”和加强“边学边实验”教学,这些教学活动需要大量器材,而这些器材又是多而杂,要全部靠学校来配备是不现实的,所以需要广泛发动广大师生来自制教具、学具来满足教学的需要,因此自制教具的实质就是中学物理教学改革和实施素质教育的一大物质保证.3.教具制作存在的误区(1)教具制作只是解决现有资金问题的短暂试验以为是实验经费不足的一种应急措施,等到学校发展了,经费充足了,就会放弃教具自制实验.用身边随手可得的物品进行探究活动和各种物理实验,可以拉近物理实验与生活的距离,让学生深切地感到科学真实性,消除了科学的神秘感,感受到科学与社会,科学和日常生活的关系.另一方面,由于这些物品本来的用途并不是进行物理实验,所以这种做法本身就是一种创新,自制教具是实验教学的有效补充和延伸,对培养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都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也符合环境保护的要求,是与建立节约型社会相适应的,同时也符合学校的发展要求.(2)多媒体仿真实验可以代替教具制作进行教学多媒体仿真实验在于创作的及时性和便利性,对于教师而言是最有效的教学方法之一,对于相关的教学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然而一味的使用多媒体仿真实验正在使学生迷失方向,对于学生的动手能力,将产生严重的影响,学生将于老师的课件中迷失方向,一味的单纯接受而没有经过深入的理解消化,对于学生的思维方式的养成将造成严重的伤害,不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 (3)教具制作浪费教师大量的教学时间和精力大部分老师都以为自制教具会浪费自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会严重影响自己的备课和教学,适得其反.然而其实自制教具从另一方面来讲的话反到会促进老师的教学从另一方面促进了老师的教学工作,从老师的自制教具中学生能更清楚的了解物理学抽象的概念,为教师的教学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4.教具设计的基本思想物理教具设计的基本思想与要求物理教具的设计首先是为教学内容服务设计的,教具应当作为辅助教学的工具.自制教具与厂家生产的教学仪器不同,它不是商品,所以对它的工艺要求不作为一项主要指标,但作为教具也要力争美观得体,不是越土越好.对它的主要要求是:一要设计新颖、现象明显、原理明确、符合教学要求.自制的教具必须有较好的稳定性,较高的实验成功率.如果教具在实验过程中很难操作,或者实验成功率低,这样的教具给学生演示,学生会愈看愈糊涂,学生会感到物理难学,产生学习物理的消极情绪和畏难情绪.好的演示仪器要有明显的效果,可观察性要强,演示时要尽量能让所有参与的同学都能看得清楚.尽量使一个教具具有多种功能.二要结构简单、取材容易、易于制作、造价低廉、使用方便.根据学校能够提供多少物力和财力量力而行,最好是就地取材、因陋就简.三要安全、亲切、学生感到有趣有用.教具的设计还要考虑趣味性,中学生正处在青春期,他们对周围的世界有着广泛的兴趣.物理教学本身就有许多有趣的东西,如果我们能在教学中把这些有趣的东西结合起来,就会激发起学生的热情,从而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二、教具制作的作用1.教具制作可以挖掘学生兴趣,激发学习动力新课程标准特别强调要重视物理课程对学生情感方面的教育功能,关注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教师用学生熟悉的材料组建的新结构来创设物理学习情境,学生能够从“知”的环境中发现“未知”,使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与当前面临的现实产生冲突,从而使学生产生探求新知的强烈愿望,他们的课堂表现是,情绪兴奋、兴趣盎然、注意力高度集中.产生这一效果的原因就在于自制教具所特有的“新、奇、疑”.由于自制教具所用的材料大都来源于生活,用它来呈现物理现象、探索物理规律,学生会感到十分亲切,感到科学就在自己的身边,从而消除或减弱对物理学的神秘感和畏难情绪2.教具制作有利于发挥老师和学生的个性“由统一规格教育向差异性教育转变———树立个性教育意识”是新课程标准最重要的教学观点之一.目前各中学装备的厂制常规实验器材,无论是从数量上还是从种类上都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物理教学改革,尤其是限制了教师发挥个性化教学的自由度.没有教师的个性化教学,就不可能造就富有个性的学生.从这个意义上看,自制教具所具有的使教学个性化、有利于发展学生个性的重要价值应给予充分的重视.3.教具制作有利于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增加各学科—93—All Rights Reserved.之间的渗透我们今天生活、工作的环境都是由各种技术形态的科学来决定的,学生们成长在这样一个技术世界里,对他们来说,属于人类文化的物理学更多的是通过周围的技术来展现的.自制教具取材于生活或身边,在实验观察时,器材本身已不是学生们好奇的东西,他们所关注的是这些生活材料究竟能呈现什么物理现象,因此,他们的观察有较强的目的性、期盼性.4.教具制作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教师展现在学生面前的自制教具,其巧妙的设计、独到的构思,将给学生以创造性的启发和激励,而其不完美、不理想之处又可促使学生产生“如何才能做得更好”的创造动机.特别是自制教具中蕴含的丰富的创新思路,无不潜移默化地启迪着学生.5.教具制作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自制的物理教具、仪器一般都比较简单,其特点是就地取材、易制易修.这一特点决定了它们在教学过程中不怕学生弄坏,可以放心地让学生充分接触.因此,自制教具无论其外显的还是内涵的东西,对学生的启发、影响和激励等作用比怕碰怕摸的厂制常规仪器发挥得更多.教师大可不必对学生说“不要搞坏了”之类的话,由此可以使学生的头脑和手指肌肉都充分地活动起来,并且充分取得前期操作的经验.物理教学中使用“不怕学生弄坏”的实验器材,教师放心,学生随心,教师包办代替的成分少,学生动手实践的机会多.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学生将不断地发现问题,自主解决问题,因此会不断积累直接经验,增长实践才干,提高实践能力.6.教具制作有利于促进学生主动建构知识自制教具的过程具有促进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意义,建构主义在当前国际教育领域具有广泛影响,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主流指导思想.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建构性的,学习的本质起源于主体的实践活动———主体与外界的交互行为及其内部认知加工过程,是主体通过活动对体验的内化、对知识意义的生成和人格精神的建构过程.而学生自己动手制作教具则是一种自主的实践活动,实践的目标是将客体(材料)生成具有物理意义的新结构,这是学生通过自己独特的认知方式和生活经验与客体(材料)进行交互活动后,对外在信息的理解、感悟、体验和在特定情境下的心理加工、构建知识意义和价值理念的过程.三、教具制作的实践及分析部分作品展示项目一:水火箭又称气压式喷水火箭(水推进火箭)主要材料:矿泉水瓶,硬卡纸,胶布自行车轮胎打气头等原理:水火箭是寓教于乐、科技含量高,深受广大青少年喜爱的动手、动脑的科普教材.可以让学生直观了解导弹,运载火箭的发射升空,回收的过程,导弹的飞行与飞机的飞行原理及不同点.解释牛顿第一、第二、第三定律(作用与反作用、惯性、能量守恒定律)了解一些基本的空气动力学和飞行力学等方面知识.使广大青少年了解航天科技,热爱航天科技,为国家航天事业培养、造就、输送优秀人才.项目二:沉浮子主要材料:玻璃筒,玻璃瓶,玻璃胶,沙子等.原理:通过内部两个小瓶子与量筒管壁的相互作用,通过受力合成的原理,当G +f >F 时,内部套件下沉于量筒底部,当G <F 时(无摩擦力作用时),内部套件上浮,通过摩擦力的微小变化,吸引学生更进一步的探讨平衡力的原理及摩擦力的产生条件,用于解释浮力与重力,摩擦力的关系,可以用于解释牛顿第二定理及摩擦力的三要素.项目三:跳舞的小女孩主要材料:扩音喇叭,卡纸,变压器,导线等原理:通过小女孩优美的舞蹈,吸引学生的注意,进一步解释声音的共振的原理,为什么小女孩会随音乐二翩翩起舞,进一步解释摩擦力的存在和力的三要素.项目四:光的反射定律主要材料:卡纸.原理:通过光的光路图,解释光的反射定律.将抽象的光线传播定律化成具体的实验项目使学生从中学习到光学的相关知识,并加深学生的对抽象概念的理解,使学生进一步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项目五:电动机主要材料:磁铁,漆包线,导线等原理:将电能转变为机械能,主要包括一个用以产生磁场的电磁铁绕组或分布的定子绕组和一个旋转电枢或转子,其导线中有电流通过并受磁场的作用而使转动.四、教具制作的个人体会1.教具制作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自制教具一般都贴近教学,贴近生活,易制易演,有很强的针对性和趣味性,所以学生极易产生共鸣,愿意去做去用.2.教具制作让学生亲自通过实践获取了知识,掌握技能和科学方法自制教具从制作到使用都是在师生共同参与下进行,学生通过手脑并用,亲自实践获取的知识、技能与方法,比只在教师使用现成仪器演示讲解中所获得的要活的多,实在的多,也有价值的多.3.教具制作有效地开发了学生地智力和形成各种能力自制教具要通过构思、设计、筹划、运用一系列的实践过程,在这些过程中学生必须不断探索,不断克服困难,这对开拓学生的视野,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科技意识有独特作用.4.教具制作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非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指科学态度、作风、习惯等.自制教具的本身就是一个严格的科学过程,要苦心钻研,不断实践、实事求是、精益求精,来不得半点虚假,这对学生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形成是具体的促进.由于进行这项教学改革的时间不长,所以在一些方面也还存在不足.今后,首先要注意收集积累教具信息资料,引导学生更多地了解国内外教具发展动态,这是创新的前提和基础;另外还要注意引导学生将自制教具学具与新科技的发展紧密结合,积极争取经费,创造条件,鼓励学生在自制教具学具中大胆采用新技术、新材料和新工艺.从国内外情况来看,自制教具学具是很有生命力的,它将是中学物理教育工作者一个永恒的教学话题,也是一个值得继续探讨的问题.实践表明,在中学物理教学法实验课中开展自制教具学具技能训练,其主要意义并不在于制作出什么,而是以活动为载体,促进了师生互动,使中学物理教学法实验课的教学功能得以充分发挥.参考文献[1]张伟.论物理自制教具对落实新课程标准的教学价值[J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汉文)版,2003年12月[2]王久海等.坚持自制教具促进物理教学改革[J ].学科教育(Journal of Subject Education ),2000年第3期[3]李洪奎等.低成本物理实验的研究[J ].大学物理实验,2007年9月[4]张伟等.论物理自制教具对落实新课程标准的教学价值[J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汉文)版,2003年12月[5]王久海等.坚持自制教具促进物理教学改革[J ].学科教育(Journal of Subject Education ),2000年第3期[6]张晖.新课程的教学改革[M ].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04—All Rights Reserved.。
高中趣味物理演示实验教案
高中趣味物理演示实验教案
实验目的:通过这个实验,让学生了解表面张力的原理,探讨为什么会出现类似漂浮的现象。
实验原理:表面张力是液体内部分子间的作用力。
表面张力的存在导致液体表面处比内部处具有较高的表面能,所以表面张力可以把一些比较轻的物体保持在液体表面。
实验材料:
1. 针
2. 一只小容器(如玻璃杯)
3. 水
实验步骤:
1. 将水倒入小容器中,使得容器中水面平静。
2. 将针轻轻放在水面上,观察现象。
实验结果:
针会慢慢漂浮在水面上,看起来就像是在液体表面“悬浮”起来一样。
实验思考:
1. 为什么针会漂浮在水面上?
2. 如果在容器中加入洗洁精或者其他液体,会对实验结果产生影响吗?
3. 如果使用铁针或者其他材质的针进行这个实验,结果会有什么不同?
拓展实验:
1. 可以尝试将另一种液体(如酒精、油等)中进行类似实验,比较不同液体中的表面张力情况。
2. 可以尝试在实验中加入外部因素(比如风力、表面材质等),研究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实验注意事项:
1. 在进行实验时,要注意操作的轻柔,避免水面的波动影响实验结果。
2. 实验结束后,要妥善处理实验用具,保持实验环境整洁。
探究——提高物理演示实验教学的有效性
认 为 , 识不 是通过教师的讲授得 到的 , 知 而是学 习者 在一定 的社会 文化背景下 , 借助他人的帮助 , 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 , 通过意义建构
的方式获得的 。让学生去 自主探索 , 才从中悟出很多课 本上学不到
的知识 。一个学校 的实验器材是有限的 , 不可能很多实验都开展 学 生分组探究 , 教学 中我们更多的还是采用演示实验。怎样 上好演示 实验 , 达到学 生主动构建知识 的 目的, 我认为充分发 挥部分演示实
幕上 , 提高演示 实验 可见度 , 全体同学参 与课 堂教学 , 让 体现学生主
体 地位。另外对这个实验 的数 据处理 时 , 要求学生作 出电流随 电压
变 化的图像 。很多学生 画图时存在着共 同、 常见的错误 , 时教师 这
问 : 马上匀速抽动木板 , “ 板上漏的沙会摆成 什么形状 呢?” 然后马
上演示 , 匀速抽动木板 。由学 生观察得到板 上沙所铺 的形状 。这样
可 以将学生画的 图像通 过实物投影展示给 全体同学 , 由大家评改 , 归纳作图规范, 能使实 验面向全体 , 高学生 的参 与度 。 提 再如 电场、 磁场 中设计 的一些 东西缺乏直 观性 , 这就使 学生在 学 习物理中碰到 了很大 困难 。将计算机多媒 体课 件结合起 来能使 实验取得更好 的效果。如在“ 楞次定律” 这节课 中 , 把实验 中本来看 不见的原磁 场的磁感线方 向及磁 感线条数变化 , 感应磁场 的磁感线 方 向清楚地展示在计算机屏幕上 , 用两种不 同颜 色显示 出来加上 并 正确的问题引导 , 从而使学 生可 以很快找到规 律 , 感应 电流的磁场 总是阻碍 原磁通量 的变化 , 实验 取得更好 的效果 使 总之 , 学生的知识应该是 积极 主动构建 , 所以通过发挥 演示实 验 中的探 究功能 , 能使学生 的观察和思维 活动 紧密地结合起来 , 才
物理演示实验报告(共4篇)
物理演示实验报告(共4篇)1、锥体上滚实验目的:1.通过观察与思考双锥体沿斜面轨道上滚的现象,使学生加深了解在重力场中物体总是以降低重心,趋于稳定的运动规律。
2.说明物体具有从势能高的位置向势能低的位置运动的趋势,同时说明物体势能和动能的相互转换。
实验仪器:锥体上滚演示仪实验原理:能量最低原理指出:物体或系统的能量总是自然趋向最低状态。
本实验中在低端的两根导轨间距小,锥体停在此处重心被抬高了;相反,在高端两根导轨较为分开,锥体在此处下陷,重心实际上降低了。
实验现象仍然符合能量最低原理。
实验步骤:1.将双锥体置于导轨的高端,双锥体并不下滚; 2.将双锥体置于导轨的低端,松手后双锥体向高端滚去;3.重复第2步操作,仔细观察双锥体上滚的情况。
图片已关闭显示,点此查看2、声波可见实验目的:借助视觉暂留演示声波。
实验仪器:声波可见演示仪。
实验原理:不同长度,不同张力的弦振动后形成的驻波基频、协频各不相同,即合成波形各不相同。
本装置产生的是横波,可借助滚轮中黑白相间的条纹和人眼的视觉暂留作用将其显示出来。
实验步骤:1、将整个装置竖直放稳,用手转动滚轮。
2、依次拨动四根琴弦,可观察到不同长度,不同张力的弦线上出现不同基频与协频的驻波。
3、重复转动滚轮,拨动琴弦,观察弦上的波形。
注意事项:1、滚轮转速不必太高。
2、拨动琴弦切勿用力过猛。
图片已关闭显示,点此查看3、弹性碰撞演示仪实验目的:本实验用于演示正碰撞和动量守恒定律,形象地显现弹性碰撞的情形。
实验原理根据动量守恒定律可知,如果正碰撞的两球,撞前速度分别为V10和V20,碰撞后的速度分别为V1和V2,质量分别为m1和m2.则由碰撞定律可知:若e=1时,则分离速度等于接近速度解式和式可得:若m1=m2=m;e=1则v1=0,v2=v10,即球1正碰球2时,球1静止,球2继续以V10的速度正碰球3,等等以此类推,实现动量的传递。
实验器材1、实验装置如实验原理图示:1一底座—支架—钢球—拉线—调节螺丝2、技术指标钢球质量:m=7×0.2kg 直径:l=7×35mm 拉线长度:图片已关闭显示,点此查看L=55Omm实验操作与现象l、将仪器置于水平桌面放好,调节螺丝,使七个钢球的球心在同一水平线上。
演示实验与物理教学关系的研究
演示实验与物理教学关系的研究摘要:所有物理教材都特别强调实验,通过实验引入概念,通过实验得出规律,通过实验检验猜想,通过试验发展新知。
关键词:演示实验感性认识实验技能思维能力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各类物理教材中都特别强调实验,通过实验引入概念,通过实验得出规律,通过实验检验猜想,通过试验发展新知。
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和巩固物理知识,获得实验技能,教师在物理教学中应特别重视实验。
而演示实验又是物理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物理学的研究对象是自然界中的客观物体及其运动规律,学生天天置身于千变万化的物理世界中,会自然地获得有关物理方面的感性认识,形成一定的生活观念和经验,这是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前提条件。
先入的生活观念有的基本正确,对学习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也有的观念是错误的,对物理概念的形成、物理规律的正确理解和运用,将起一定的消极作用,造成一定的学习障碍。
各种类型的物理实验,具体形象地展示了物理知识的形成和发展过程,给学生以强烈的刺激,形成鲜明的对比,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丰富的感性材料,强化了学生的感知并纠正在感知中形成的错觉,使原有观念发生动摇,直至清除,从而达到丰富学生头脑中感性材料的储存及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的目的。
1、演示实验能直观形象地提供感性认识,是学生形成物理概念和物理原理的基础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由于学生社会生活经验相对较少,所以对抽象的物理概念、物理原理的理解及掌握往往存在一定困难。
如果在课堂教学时,将前人发现的物理现象,让学生耳闻目睹,亲自获得生动具体的直接经验,得到清晰的感性认识,以便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经过分析和推理,上升到理性认识,形成概念和定律才比较深刻。
例如:学生虽然生活在空气中,但对大气又没有压强?大气压究竟有多大?按照习惯思维是没有意识的,即使对他讲了,他也未必信服。
但如果在课堂上成功演示一下托里拆利实验,让他们看到大气压确实能支持76厘米高的水银柱(相当于10米高的水柱)时,印象一下就变得十分深刻,他们对大气压强的存在并具有相当大数值就确信无疑,这样学生掌握大气压的概念就牢固了。
中学物理演示实验的类型及教学特点探究
中学物理演示实验的类型及教学特点探究中学物理演示实验是最受中学生欢迎的教学形式之一。
演示实验是中学物理教学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实验教学的主要部分。
通过演示实验教学,可以指导学生观察和分析物理现象,获得生动的感性认识,从而更好地掌握物理概念和定律。
还可以培养学生观察和分析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探索动手能力。
演示实验是保证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重视和研究演示实验教学,可以提高中学物理教学水平。
一、引入课题的演示教学目的:使学生对即将研究的问题产生兴趣,以便引入正题。
教学要点:引人入胜,发人深思。
当学生初次建立某些物理概念之前,应该让学生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为最好。
这一类引入课题的演示,以建立感性认识为主,至于其中一些物理现象的解释,可以留待在后面的教学中去完成。
例如,高中物理中讲解“动量”这一章,为了使学生对即将研究的碰撞与冲击一类的问题产生兴趣,可以先做一个“鸡蛋高处下落”的演示实验,用透明胶粘一根棉线在生鸡蛋上,在鸡蛋的下方垫一两块泡沫塑料,利用物理支架将鸡蛋缓缓升高。
随着鸡蛋的升高,学生的紧张心情加剧,唯恐鸡蛋掉了下来。
鸡蛋升至最高点后,突然松手,鸡蛋凌空落下。
随着学生惊讶的“啊”声,鸡蛋落在泡沫垫上并未摔碎,而是反弹向上。
教师在鸡蛋反弹向上时立即用手接着鸡蛋。
为了说明鸡蛋并不是假的,把这鸡蛋用手拿着在距桌面十几厘米处放手,鸡蛋落在桌上立即碰破,用手一掰,鲜蛋汁流入玻璃杯中。
提问:“为什么鸡蛋从1米多高处下落未摔破,而仅在十几厘米高处下落却会摔破呢?”当然,这个问题可以在后面讲过有关内容后再回答。
在讲解“摩擦力”之前,不妨先来活跃一下课堂的气氛。
拿来一支玻璃棒,选一名男生与一名女生上讲台,让他们各持玻璃棒一端来比赛,看谁把棒拉过去。
第一次交锋结果很可能是男生取得“胜利”。
接着进行第二次表演,把男生手持的那端玻璃棒擦上一层机油。
第二次再赛的结果,毫无疑问将是女生获“胜”。
讲解滑动摩擦力公式f=μN时,可以说明:第一次二人滑动摩擦系数基本相同时,男生手持玻璃棒的正压力N大,故摩擦力f大,因而男生取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物理演示实验的教学探究
实验是物理学的基础,是检验物理理论的标准。
演示实验是指为配合教学内容由教师操作表演示范的实验。
是深受学生欢迎的实验形式,是教师施展教学艺术的独特方法。
它能化抽象为具体,化枯燥为生动,把要研究的物理现象清楚地展示在学生而前。
能引导学生观察,并进行思考,配合讲授使学生认识物理概念和规律,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当前高中物理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那就是“重讲授、轻活动;重结论、轻过程;重机械训练、轻实质体验”。
例如:过去的实验“看黑板”,如今的实验“看录像”、“看投影”,一些原本可以动手做的实验却用多媒体来展示,这样,学生对一些物理概念、物理公式认识不明、理解不透。
对认识,了解自然规律的方法无法掌握。
同时学生们也失去了动手操作,从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索求知的机会。
这和素质教育、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精神是相悖的。
本文结合教学实际就课堂演示实验的教学谈几点看法。
1、要目的明确,忌随心所欲
物理教学中,演示实验是新课导人的重要方法之一。
实验具有生动、直观、新奇的特点,容易激发学生的直觉兴趣。
如能充分发挥实验的趣味性、奇异性、多变性,就能创造出生动的情景,使学生思维活跃。
演示实验是用来配合教学的,应根据不同教学内容和要求,选择用合适的实验,合理地进行实验,以便让学生清楚地认清物理概念和规律。
例如,在讲电流间的相互作用力时,可以利用演
示仪,给可以自由转动的两根铜导线通50安培的瞬时电流,很明显的观察到两根铜线相互靠近和远离,这和同学们的认识是不一样的。
从而认识到平常见到的导线不相互靠近和远离是因为电流太小或阻力太大的原因。
再有,向心力公式的验证实验,两个圆周运动,控制半径、角速度相等,使转动的钢球质量为两倍关系,发现向心力也是两倍关系,从而可得向心力与质量成正比。
以此类推可得向心力与角速度、半径的关系。
这样既可以使同学们对向心力公式记忆深刻,同时又复习运用了控制变量这个科学认知方法。
2、要安全可靠,忌弄虚作假
课堂上的教学时间是极其宝贵的,如果教师在演示中出现失误和差错,不仅会殆误时间,而且会引起对所得结论的怀疑。
因此,教师在课堂上的演示实验必须确保成功。
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可以提高演示的成功率,但不能保证课堂上一定不出问题。
出了问题怎么办?一是要镇定,切忌手忙脚乱,应认真思考和分析,尽可能及时找出原因,迅速排除故障;二是要实事求是,实验失败不可简单地用“仪器不行”来搪塞过去,更不能编造数据,弄虚作假。
应当向学生如实说明实验失败的原因,申明下次再做。
这种负责的精神和科学的态度,必将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作风,对学生产生良好的影响。
3、要创新实验,忌照本宣科
传统的演示实验的教学是老师做,学生看。
但有不少的演示实验,由于条件的限制,学生(特别是后面的学生)是很难看得清的。
即使
看得到,但出于缺少“参与”意识,往往调动不起积极性,发挥不了自身的主体作用,学生的独立操作能力及创新力就难以得到充分培养。
演示实验改为分组实验,就是在教师的启发指导下将演示的过程转化为学生自己独立地运用实验去探求知识或获取必要的感性知识,从而自己总结得出结论的过程。
这样做不仅可以在课堂上增加学生动手动脑的机会,加强实验基本功的训练,而且还可以通过实验探求知识,获取知识。
对学生来说,按照思维发展获取新知识的过程,本身就是创新的过程。
变演示实验为分组实验,增加的就是学生的创新体验。
这种效果是单纯的演示实验所不能达到的。
在实验教学中,教师因势利导,及时对学生中那些标新立异,独树一帜的做法予以肯定、支持和帮助,鼓励学生用自己的头脑思考问题,不人云亦云,敢于另辟蹊径,勇于探索,不断创新。
从而调动起学生的积极创新意识。
4、要有启发有归纳,忌知面不知心,草草了事
运用演示引发问题,只是启发思维的起点,虽然它是学生开展积极思维的突破口。
但要推进思维的展开,仍需有教师不断的引导。
教师应创设情景,让学生在实验中学会像科学家那样地思维,自己构想实验方法,控制实验条件,排除干扰因素,在实验中测量数据,获取信息,交流信息,处理信息,在信息中寻找和发现规律。
从物理现象的观察和物理实验的研究分析中归纳出结论。
是高中学生学习科学归纳思维方法的有效途径;例如,在验证单摆周期公式的实
验中,先引导学生做出假设可能和那些因素有关,再采用控制变量逐一验证,最后总结归纳。
归纳单摆周期和振幅、摆长、质量、重力加速度之间的关系。
归纳我们认识自然规律了解事物之间联系的一种科学方法。
总之在物理教学中,应首先确定以实验为基础,用演示实验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学生参与教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他们操作实验、设计实验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教师只有明确了演示实验的重要性,掌握了正确的方法,才能使学生的观察和思维活动紧密地结合起来,用观察促进思维活动的展开,又用思维指导观察活动的进行,逐步掌握物理概念和规律,发展观察和思维能力,才能使我们的物理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此外,教师对待演示实验的严谨作风和科学态度也会对学生的实验素养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