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性痴呆的诊断与治疗

合集下载

血管性痴呆的诊断及治疗进展

血管性痴呆的诊断及治疗进展

血管性痴呆的诊断及治疗进展血管性痴呆是指由缺血性卒中、出血性卒中和造成记忆、认知和行为等脑区低灌注的脑血管疾病所致的严重认知功能障碍综合征。

关于血管性痴呆的诊断,应用比较广泛的是美国国立神经疾病与卒中研究所和瑞士神经科学研究国际协会(NINDS-AIREN)的诊断标准。

血管性痴呆病因较明确,若能早期诊断,预后相对较好。

治疗主要包括针对原发性的脑血管疾病和促进脑功能恢复两方面。

1.血管性痴呆的诊断目前VaD的诊断标准很多,以下是使用较广的4种诊断标准。

美国精神疾病统计和诊断手册第4版(DSM-IV)、WHO疾病分类第10修订版(ICE-10)、美国加州AD诊断和治疗中心(ADDTC)标准及美国国立神经疾病与卒中研究所和瑞士神经科学研究国际协会(NINDS-AIREN)。

这些诊断标准的共同特点都包括3个步骤:(1)先确定有无痴呆;(2)再确定脑血管病尤其是卒中是否存在;(3)最后确定痴呆是否与脑血管病相关。

1.1 2002年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血管性痴呆诊断标准草案1.1.1 临床很可能(probable)血管性痴呆(1)痴呆符合DSM-Ⅳ-R的诊断标准,主要表现为认知功能明显下降,尤其是自身前后对比,记忆力下降,以及2个以上认知功能障碍,如定向、注意、言语、视空间功能、执行功能、运动控制等,其严重程度已干扰日常生活,并经神经心理学测试证实。

(2)脑血管疾病的诊断:临床检查有局灶性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如偏瘫、中枢性面瘫、感觉障碍、偏盲、言语障碍等,符合CT、MRI上相应病灶,可有/无卒中史。

影像学表现:多个腔隙性脑梗死或者大梗死灶或重要功能部位的梗死(如丘脑、基底前脑),或广泛的脑室周围白质损害。

(3)痴呆与脑血管病密切相关,痴呆发生于卒中后3个月内,并持续6个月以上;或认知功能障碍突然加重、或波动、或呈阶梯样逐渐进展。

(4)支持血管性痴呆诊断:(1)认知功能损害不均匀性(斑块状损害);(2)人格相对完整;(3)病程波动,多次脑卒中史;(4)可呈现步态障碍、假性球麻痹等体征;(5)存在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

从中医角度解读血管性痴呆

从中医角度解读血管性痴呆

医诊通慢病血管性痴呆是一种由缺血性脑卒中或缺血缺氧导致的一种综合性疾病,呈慢性进展状,主要病症为认知功能损害,该疾病发生后直接影响患者正常生活。

从中医的角度解读该病,通过科普来提高对血管性痴呆疾病的理解,并积极做好相应治疗及预防措施,最大程度减少疾病的影响。

血管性痴呆作为临床神经内科疾病之一,虽然不会直接对患者生命造成威胁,但疾病发生后可直接影响患者的执行功能及认知功能,使其无法独立自主面对生活诸事。

血管性痴呆的具体病因较多,包括暴力因素、脑卒中、高龄、心脏病、糖尿病、吸烟、高血压、高血脂及过度肥胖等,患者脑内血管受上述因素影响出现破损情况,无法满足脑实质组织正常对于营养及氧气的需求,从而引发脑功能衰竭。

随着病灶不断扩大,在影响足够容量的脑组织后可引起患者记忆、注意力、执行功能、语言表达等认知功能下降,最终威胁其正常生活及健康。

从中医角度来看,血管性痴呆最早被称为老年呆病,患者多为老年群体,早在先秦时期《左传》中记载过“不慧,盖世所谓白痴”“呆”等内容,古人释义称之为呆者,癫也、痴也、不慧也,不明事理谓之呆。

随着时代不断进展,汉代《华佗神医秘传》中正式出现了有关“痴呆”一词的注解和说明,《景岳全书》中也记载“癫狂痴呆候”,认为该痴呆本身可以作为一种独立的疾病而存在,并针对痴呆病因、病症、治疗及预后等内容进行了详细说明,可见“痴呆症”,凡平素无痰,而或以郁结或以不遂或以思虑或以疑惑或以惊恐而渐至痴呆。

清代则有学者针对既往经验及记载进行分析,明确提出“脑为原神之府,灵机记性不在心在脑”,“小儿无记性者,髓海未满,高年无记性者,则脑髓渐空。

”等,认为血管性痴呆具体病机为老年群体脏腑机能逐渐衰退,肾精日渐亏损,髓海失充及气海不足,最终痰浊内生、瘀血阻窍所致。

近年来,随着针对血管性痴呆疾病开展的研究和讨论,对该疾病的病因病机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和反馈,如有学者提出血管性痴呆发病于五脏皆有一定关系,其中对于心脾肝肾关系尤为密切,而在六腑中,则认为三焦与胆有密切关系。

2024血管性痴呆的病因、临床表现和诊断

2024血管性痴呆的病因、临床表现和诊断

2024血管性痴呆的病因、临床表现和诊断血管性痴呆是指以脑血管病或脑血流受损为主因的痴呆,属千血管性认知障碍(vascular cognitive impairment, VCI)范畴,VCI综合征包括脑血管病或脑血流受损促成的所有认知障碍。

就患病率和发病率而言,血管性痴呆是第二常见的痴呆,仅次千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 disease, AD)。

神经影像学极大提高了发现并诊断脑卒中和无症状脑血管病的能力,这两者均可损害认知。

但神经影像学检查也可检出无症状老年患者的脑血管性脑损伤,因此仅有脑血管性脑损伤并不足以诊断血管性痴呆。

必须根据临床特征以及脑成像发现的脑血管性脑损伤位置和严重程度,来临床判断脑血管病是否足以引起血管性痴呆。

与AD等晚年神经变性疾病类似,血管性神经病理改变在老年人中很常见,常伴有其他神经病理改变。

本文将总结成人血管性痴呆的流行病学、临床特征、评估和诊断。

定义血管性痴呆血管性痴呆是指以脑血管病或脑血流受损为主因或促成因素的痴呆。

血管性痴呆通常见千以下两种临床清况:临床确诊脑卒中后出现痴呆或脑成像发现痴呆患者有血管性脑损伤,但无脑卒中临床病史必须根据临床特征以及脑成像发现的脑血管性脑损伤位置和严重程度,来临床判断脑血管病是否足以引起血管性痴呆。

应认识到血管性痴呆是综合征,而非疾病。

可引起血管性脑损伤或功能障碍的心脑血管病都可能导致血管性痴呆,包括任何原因引起的缺血性脑卒中(如心原性栓塞、大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脑小血管病)或出血性脑卒中。

沪另U出潜在心脑血管病后才算完成血管性痴呆的诊断,需要根据这些信息来制定未来血管性脑损伤的二级预防方案。

血管性认知障碍VCI是由美国国家神经系统疾病与脑卒中研究所-加拿大脑卒中网络VC I 协调标准的编写组和美国心脏协会提出是指“由血管因素引起或与之有关的认知障碍"。

VCI的概念涵盖痴呆,还涵盖轻型认知障碍,包括脑血管病所致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 MCI)。

血管性痴呆的诊断及辨证论治

血管性痴呆的诊断及辨证论治

血管性痴呆的诊断及辨证论治摘要:通过分析、整理近年有关血管性痴呆的诊断及中医辨证分型的相关文献,发现中医辨证治法充分体现了整体观念、虚实夹杂的中医特色,对治疗血管性痴呆疗效显著,对改善患者认知能力及生活能力,减轻家庭、社会负担方面具有积极作用。

关键词:血管性痴呆;诊断;辨证论治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 VD)是脑卒中或长期慢性脑缺血引起的局部病灶或由广泛的脑循环障碍引发的脑功能认知区域发生低灌注,从而引发进行性认知功能衰退。

除病理性神经系统定位损伤的临床表现外,还伴有严重的异常精神行为和心理症状。

随着脑血管病发病率的逐步上升,VD已成为中老年人群的常见病、多发病,中国VD的发病率达1.1% ~3.0%,约占痴呆总人数的50%。

属于痴呆的一种,中医“呆病”“痴呆”范畴,中医又称之为“中风后痴呆”。

相对于其他类型的痴呆,VD预后较好,是唯一可以预防并进行有效干预的痴呆类型,治疗前景广阔,因此,从多层次、多途径治疗VD成为当今研究的热点。

现就血管性痴呆的诊断、中医辨证分型及论治进行综述。

1、中医对痴呆的相关认识“痴呆”作为中医学名词,首见于汉代《华佗神医秘传·华佗治痴呆神方》,认为由于情志刺激而引发。

明代张景岳首次提出“痴呆”病名。

《甲乙经》及《针灸大成》载有“呆痴”之名,《资生经》载有“痴证”病名,《医学正传》载有“愚痴”,《辨证录》载有“呆病”,《临证指南医案》载有“神呆”病名。

古代这些与“痴、呆、愚”字眼有关的病证与现代医学之痴呆病并不完全吻合。

同时,古代医籍中,也有一些没有被命名为“痴呆”的疾病,就其描述看,也应当属于今日“痴呆”,如呆证、健忘、语言颠倒等,部分癫证、狂证、郁证也有些涉及到痴呆病。

近代随着中医脑病学的发展,中医脑病学者对VD的认识也更加清晰,共同的认识是本病病性属于本虚标实,与痰、瘀、虚等病理因素密切相关。

2、诊断2.1西医诊断血管性痴呆的西医诊断标准:按照2002年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血管性痴呆诊断标准(草案)》要点如下: 1.临床很可能血管性痴呆(1)痴呆符合DSM-IV-R的诊断标准;(2)痴呆发生于卒中后3个月内,并持续6个月以上;或认知功能障碍突然加重、或波动、或呈阶梯样逐渐进展;(3)脑血管疾病的诊断:临床和影像学表现支持;(4)支持血管性痴呆诊断:①存在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②认知功能损害的不均匀性(斑块状损害);③病程波动,有多次脑卒中史;④人格相对完整;⑤可呈现步态障碍、假性球麻痹等体征。

血管性痴呆的新进展

血管性痴呆的新进展

血管性痴呆的新进展什么是血管性痴呆血管性痴呆是指由于脑血管疾病(如缺血、脑出血等)导致的智力和认知功能障碍,常见于中老年人。

血管性痴呆的临床表现主要包括记忆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失眠、头晕、头痛等,还可能出现行为和情感方面的改变。

血管性痴呆的发病机制比较复杂,主要涉及脑血管的供血和神经元的损伤。

由于缺氧、缺血等原因,脑细胞会受到损伤,导致神经元死亡和脑区域萎缩,最终影响了智力和认知功能。

血管性痴呆的治疗现状目前,血管性痴呆的治疗主要以改善脑血管疾病为主。

首先,需要控制高血压、高血脂等危险因素,防止脑血管病发生。

其次,需要针对脑血管病的症状进行对症治疗,如利用药物来缓解头痛、眩晕等症状。

此外,医生还建议患者进行物理治疗、心理疏导等方法,帮助其缓解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然而,血管性痴呆的治疗仍存在许多局限,因为目前尚未出现一种令人满意的治疗手段。

药物治疗可能带来一些副作用,如口干、头晕、恶心等,同时药物治疗也无法阻止脑血管病的发展。

因此,研究人员一直在探索新的治疗方法。

血管性痴呆的新进展最近,针对血管性痴呆的一项新的研究发现,具有深度睡眠的个体患血管性痴呆的风险较小。

深度睡眠是指一种高质量的睡眠状态,在这种状态下,大脑处于休息的状态,神经元得以充分休息和修复。

在这项研究中,研究人员通过对220名老年人进行了3年的随访,发现深度睡眠时间短的人患血管性痴呆的风险较高。

同时,这些参与者还采取了其他措施来防止血管性痴呆,如控制高血压等。

这项研究为血管性痴呆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

此外,还有其他一些相关的研究正在进行,如利用干细胞治疗、利用特定物质来增强神经元的生存等新方法。

这些新进展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验证,但它们给人们带来了新的希望,或许这也是血管性痴呆治疗的一个新的方向。

结语血管性痴呆对患者的生活品质和身心健康均带来了很大的威胁。

尽管目前治疗手段仍然有很多局限,但研究人员一直在探索新的治疗方法,这些方法都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和前景。

张闻东血管性痴呆诊治经验

张闻东血管性痴呆诊治经验

张闻东血管性痴呆诊治经验张闻东主任中医师针药并治血管性痴呆,在病因病机上认为本病肾精虚损为本,痰瘀闭窍为发病关键。

以“通督调神”为针刺总则,配合中药活血祛瘀、化痰降浊等治法,尤其发挥中医药辨证分期、分型论治及个体化诊疗优势,并在早期干预及治疗病变方面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

标签:血管性痴呆;张闻东;针药并用;通督调神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属于获得性的智能相关损害疾病是因缺血性、出血性和急慢性的缺血缺氧性相关脑血管疾病导致的脑组织有关损害,在此基础上出现高级神经相关认知功能的障碍情况。

血管性痴呆可归于中医学中的“呆证”、“健忘”、“文痴”等范畴中。

目前并不具备血管性痴呆特效治疗药物[1]。

吾师张闻东,主任医师,教授,中国针灸学会脑病专业委员会委员,安徽省第一届江淮名医,全国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继承人。

现系安徽中医药大学附属针灸医院脑病科主任。

长期从事中风后遗症、眩晕、血管性痴呆、帕金森综合征、格林巴利综合征、周围神经疾病、神经性肌萎缩、多发性硬化系等内科疑难杂症的诊治,尤在脑病方面造诣颇深,运用针药结合治疗血管性痴呆方面有丰富的临床经验,有幸跟随吾师侍诊学习。

现将部分治疗思路与经验总结如下。

1 谨守病机针药并用“痴呆”最早记载于《华佗神医秘传》中,《针灸甲乙经》有“呆痴”的记载。

《针灸大成》则有“呆痴”和“痴呆”两种记载。

《备急千金要方·养性》提及老年呆病相关病机主要是“肾精竭乏,阳气日衰”,相关症状描述特征和现代医学中老年痴呆存在相似地方。

吾师提及,血管性痴呆的治疗中需要将痰和瘀一同治疗,将标本的主次地位也需要分清楚,予以不同患者痰瘀和虚证的严重程度以及寒热的情况,予以随证加减治疗,进而得到明显疗效[2]。

老师在治疗VD患者的时候,常常采取针药相结合的方式,对血管性痴呆患者予以治疗的时候针刺以及中药均具备优点,需要将两者予以协同进而促使疗效的提升。

而中药于整体的调节、体质改善、病情控制等具备良好效果,针刺对于症状改善具备显著效果。

血管性认知障碍(VCI)发病机制、分类、综合评估、核心要素、临床特征、诊断流程和规范防治

血管性认知障碍(VCI)发病机制、分类、综合评估、核心要素、临床特征、诊断流程和规范防治

血管性认知障碍(VCI)发病机制、分类、综合评估、核心要素、临床特征、诊断流程和规范防治VCI分类VCI是由多种形式和不同程度的血管性脑损伤病理导致,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具有高患病率、高致残率、高异质性和高致死率的特点。

VCI引起痴呆占所有痴呆病因的15%-30%,并且随着人口老龄化发展,VCI疾病负担也逐渐加重,已成为全球公共卫生巨大挑战。

VCI根据临床特征、病因和疾病程度分类:根据临床特征可以分为卒中后痴呆、皮层下缺血性血管性痴呆、多发性梗死性痴呆、混合性痴呆;根据病因可以分为危险因素相关性、缺血性、出血性、其他脑血管性、脑血管病合并老年痴呆;根据疾病程度可以分为轻至轻度血管性认知障碍(VaMCI),重至血管性痴呆(VaD)。

VCI综合评估VCI综合评估应包括临床评估、神经心理评估和影像评估。

1、临床评估应包括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和辅助检查,病史采集应尽量全面,需要有知情者的补充,要重点关注认知障碍所累积累及的认知域,卒中与心脑血管疾病史,家族史及相关危险因素。

2、对于所有可疑的VCI患者,均应该进行包括整理认知能力,以及执行、记忆、视空间、语言等多个认知领域的全面神经心理评估。

3、磁共振作为轻度认知障碍神经影像诊断的“金标准”。

对于所有可疑VCI均应该进行神经影像检查,首选MRI检查,评估内容至少包括脑萎缩(部位与程度);脑梗死(部位、大小、数量);脑白质病变(范围)和脑出血(部位、大小、数量),推荐使用国际血管性行为与认知障碍协会(VASCOG)影像诊断标准。

VCI影像评估—VASCOG标准:VASCOG标准推荐的神经影像学VCI 诊断依据(MRI或CT)包括:(1)1个大血管梗塞足以导致轻度VCI,重度VCI(VaD)通常需要≥2个大血管梗塞;(2)1个关键位置的梗塞(常位于丘脑或基底神经节)可导致重度VCI;(3)脑干外多个腔隙性梗塞(>2);关键位置1-2个腔隙伴广泛的白质病变;(4)广泛融合的白质病变;(5)关键位置的颅内出血或大于等于2个颅内出血;(6)以上形式的组合。

邹勇教授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经验

邹勇教授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经验

・3974・光明中医2020年12月第35卷第24期CJGMCM December 2020. Vol 35. 24【医案医话】邹勇教授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经验**基金项目: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NO.ZR2016HL21)作者单位:1.山东中医药大学硕士 2019级(山东济南250000 ):2.青岛大学附属烟台毓璜顶医院中西医结核科(山东烟 台 264000)通讯方式:E-mail :2994729244@ qq. com※指导老师邹昊'邹勇纳摘要:随着当今世界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严峻,血管性痴呆的发病率持续升高。

邹勇教授多年来致力于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研 究和机理研究,积累了非常丰富的经验。

针对血管性痴呆的临床表现,邹勇教授指出本病的病理性质为本虚标实,肾精亏虚、气血 不足为本,瘀血阻络、痰蒙脑窍为标,脑窍失养,■«海失充导致神志障碍是血管性痴呆的发病基础,气血不足、脑髓失养,痰瘀阻络、 神机失用,肾精衰少、髓海失充为本病基本病机,提出补肾填精、益气养血、化痰、活血通络、开窍醒智治则。

邹勇教授在学习古代医 籍的基础上,结合该病的病机,选择孙思邈“开心散”为基础,创制新方醒智颗粒加减应用。

关键词:血管性痴呆;邹勇;醒智颗粒;中医药疗法doi :10. 3969/j. issn. 1003-8914. 2020. 24.050 文章编号:1003-8914(2020)-24-3974-03Clinical Experience of Professor Zou Yong in the Treatment of Vascular DementiaZOU Hao' ZOU Yong 2*(Grade 2019 Graduate , Shandong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 Shandong Province , Jinan 250000 , China)Abstract : With the aging of the world's population increasingly serious , the incidence of vascular dementia continues to rise. Professor Zou Yong has been devoted to the clinical and experimental research of vascular dementia for many years and has accumulated rich clinical experience. In view of the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of vascular dementia , Professor Zou Yong points out that the pathological character of the disease is essential empty and out solid. Deficiency of kidney essence and deficiency of qi and blood are the root causes of the disease , and blood stasis obstructing collaterals and phlegm obscuring brain orifices are its manifestations. The main pathogenesis of vascular dementia is based on the loss of brain orifices and the disorder of consciousness caused by the insufficiency of medullary sea. Its basic pathogenesis is deficiency of qi and blood , loss nourishment of brain marrow , obstruction of collaterals by phlegm and blood stasis , dysfunction of Shenji , deficiency of kidney essence and insufficiency of marrow sea. Then he puts forward the treatment principles of tonifying kidney and filling essence , supplementing Qi and nourishing blood , resolving phlegm , activating blood circulation and unblocking collaterals , and enlightening the mind. On the basis of studying ancient medical books and combining with the pathogenesis of the disease , Professor Zou Yong selects Sun Simiao's ** Kaixin powder" as the basis , and creates the new prescription of Xingzhi granules for the treatment of vascular dementia.Key words : vascular dementia ; Zou Yong ; Xingzhi granules ; therapy of TCM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 , VD )是指因为各 种脑血管疾病导致的以言语、性格、认知、记忆、行为、 判断力、注意力等方面的进行性减退或消失为主要临 床表现的一种慢性进行性疾病。

试谈血管性痴呆的相关研究及治疗进展

试谈血管性痴呆的相关研究及治疗进展

试谈血管性痴呆的相关研究及治疗进展摘要:本文总结并分析了造成血管性痴呆症状的相关危险性因素,并且探讨研究了目前治疗血管性痴呆症状的进展程度以及以后展望了以后对血管性痴呆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血管性痴呆治疗诊断因素【中图分类号】r-0【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879(2012)06-0033-01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ad)是指患者的认知功能被损害的综合症状,而导致其形成的主要原因是由于脑部缺血或缺氧导致不同程度的中风以及脑损害等因素。

根据当前的研究显示,目前血管性痴呆疾病已经严重的影响了人们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并且已成为可与癌症、心脏病齐名的致死性疾病。

尤其是在老年人范围内,血管性痴呆的发病率已经成为造成老年痴呆的主要因素,并且随着目前老龄化速度的加剧,血管性痴呆的死亡率和发病率也在逐渐增长。

1 引起vad的部分原因随着对血管性痴呆症状的不断研究,目前并没有发现极其确定的因素可以引起脑血管方面的疾病以及痴呆症状的发生,虽然造成脑卒中的相关因素也可能对痴呆患者具有一定的影响,但是也只是小部分而已。

通过相关的研究数据得知,引起血管性痴呆的因素大概可总结为两类,一类是单个个体处在相同的环境下的自然因素,另一类个体之间存在的不同形式类别的遗传与非遗传因素。

这里所指的遗传因素主要包括患者直系亲属的患病史以及遗传史,而非遗传性包涵的则是患者自身的年龄、生活习惯、体态特征、健康程度以及个人的患病史等。

1.1 个人因素。

通过对多个研究结果的对比,可发现年龄已经成为了影响血管性痴呆的一个较重要的因素。

根据对多数患者的病例对比可发现,患者中的中老年人的数量偏多,并且以55岁以上为主,由此可见vad的发病率与年龄的增长密切相关。

患者的心情愉悦程度也已经开始成为影响血管性痴呆的部分因素,具相关数据显示,患有抑郁症的患者血管性痴呆的发病率已经明显高于心情愉悦的患者,危险度可高于普通人群的1.91倍,对老年人的影响更甚。

血管性痴呆(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

血管性痴呆(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

何为认知功能?
原文:cognition 包括: 1. 注意力 2. 定向力 3. 语言能力 4. 视空间定向能力 5. 执行功能(组织管理能力)
认知功能障碍的表现
1、注意力 患者在意识清楚的情况下出现注意力减退,表现在对环境变化的 漠不关心;对提问的反应迟钝;不能准确回答或答非所问;严重 者表现为置之不理,无法坚持完成正常交流和病史询问。
Source: Icon and Landis, Fall 2000
痴呆综合征的发病率
Alzheimer´s Disease 阿尔茨海默病
55%
vascular Dementia 血管性痴呆
20%
dementia with Lewy bodies 路易体痴呆 15%
fronto-temporal Dementia 额颞叶痴呆
5%
Other 其他
5%
痴呆的特征
后天获得性的 持续性的 多个认知功能损害
(1) 记忆损害
(2) 一个或多个其他认知功能损害
认知功能较先前水平明显减退 临床症状进行性加重 在意识清楚的情况下判断 明显地影响日常生活能力和/或社会职业功能,并与以
往水平相比有显著的降低。
Prevalence of dementia syndromes
脑淀粉样血管病等。
血管性认知障碍(VCI)的概念
VCI所包涵的内容大部分是VD名称下的疾病范畴,但 最重要的是:把既往不受重视的非痴呆性血管性认知 障碍能够纳入其中,这样就使得未达到痴呆程度的那 些患者能够得到早期诊断和适当的治疗。
由于血管性认知障碍(VCI)目前缺少诊断标准和指南, 故本次仍以血管性痴呆(VD)为关键词向大家介绍其 诊治进展。

VCI的诊断与治疗

VCI的诊断与治疗

(卒中后3个月仍有较高的PSCI )
Jokinen H, et al. Eur J Neurol. 2015 Sep;22(9):1288-94.
8
PSCI的发生率高
• 认知障碍横断面问卷调查研究
MCI
痴呆
VCI发病率高,早期尤为明显
山东省立医院神经内科门诊患者认知障碍横断面问卷调查研究,2012
2011中国痴呆与认知障碍诊治指南
PSCI的诊断与治疗
血管性痴呆(VaD)

VaD概念,凡与血管因素有关的痴呆,统称为血管性痴呆(VaD) ,特征包括:
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高血压病、糖尿病、心房纤颤 等);
患者有单次或多次脑卒中病史;
在脑血管病发病后3个月内发生记忆力减退,并出现一项或一项以上的认知功 能缺损;
Africa
Fratiglioni L.Worldwide prevalence and incidence of dementia .Drugs Aging.1999;15:367-75.
PSCI的诊断与治疗
血管性痴呆(VaD) 流行病学 我国55岁以上人群血管性痴呆患病率达0.8%
2013年由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北京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卫生部精神卫生学
因素 卒中时的年龄 认知功能障碍 糖尿病 房颤 高脂血症 HR 1.06 95%CI 1.04-1.09 1.21-2.57 1.16-2.41 1.08-2.14 0.46-0.94 P值 < 0.0001 < 0.01 < 0.01 < 0.05 < 0.05
1.77 1.68 1.52 0.66
12
PSCI的危害严重
PSCI影响卒中后生活质量 相比无认知障碍的患者,有认知障碍患者生活各个方面显著受到影响

血管性痴呆如何鉴别诊断?

血管性痴呆如何鉴别诊断?

血管性痴呆如何鉴别诊断?1.阿尔采默病痴呆阿尔茨海默病发病缓慢,为隐袭性,病程呈慢性进行性恶化。

早期无自觉症状,对记忆力下降及智力缺损无认识能力,情感多表现淡漠、欣快,往往无神经系统局限性症状及体征,在疾病进展之后可出现肌萎缩、肌阵挛等,较少出现局灶症状。

CT显示对称性脑沟变宽和脑室扩大,可与之鉴别。

2.抑郁症的假性痴呆老年抑郁患者常有类似痴呆的临床表现,如记忆力与智力水平下降,被称为假性痴呆。

主要临床表现是抑郁症状,对任何事物均无兴趣,动作迟缓、少语、声低外,有自杀意念及行为。

VD的早期症状也可见抑郁心境,情感脆弱及焦虑不安。

应注意鉴别,防止把假性痴呆误诊为VD痴呆,延误治疗时机。

3.痴呆与老年期生理性健忘鉴别痴呆,无论是血管性痴呆,还是阿尔采默病性痴呆,以及其他类型的痴呆,都是脑部疾病的病理性改变。

老年期的健忘是年老增龄过程中发生的生理性改变,所以,痴呆是疾病的表现,有特定的病程经过,有较为明显的起病和病程经过,如血管性痴呆呈现为阶梯性进展的特点,起病有快有慢,而阿尔采默病性痴呆,为缓慢起病,进行性加重的病程。

老年期健忘并非疾病,无病程经过可言。

一般来说,随着增龄,遗忘表现也会加剧。

4.其他(1)正常压力脑积水:此病的三大主征是:记忆力及智力下降、步态不稳及尿失禁。

发病为亚急性、病程进展较快,CT可见脑室扩大,可予以鉴别。

多数在中年发病,部分在老年期发病。

与VD,特别是与Binswanger型脑病混合存在的病例,在临床上鉴别十分困难。

(2)甲状腺功能减退:这是内分泌障碍引起的痴呆,主要表现为:主动性缺乏、意志减退、嗜睡,严重时可发生昏迷。

多数伴有:共济失调、眼球震颤、视神经萎缩、面瘫及听力减退等神经系统症状。

检查甲状腺功能,如基础代谢率、结合血清TRH、T3及T4等的结果及应用甲状腺素治疗有显著疗效,即可以鉴别。

其他内分泌、代谢障碍所引起的痴呆状态与血管性痴呆的鉴别,在原则上与上述原则一致。

血管性痴呆的诊断、鉴别诊断

血管性痴呆的诊断、鉴别诊断

血管性痴呆的诊断、鉴别诊断作者:连占华肖桂芳来源:《中国社区医师》2009年第09期VaD的诊断思路分三步。

●第一步:明确是否有痴呆,应注意患者的临床表现中是否有前述的早期痴呆症状,可同时行相关量表检测对病人进行评分。

●第二步:明确痴呆的发生是否与血管性因素有关,可进行影像学检查(CT或MRI)。

●第三步:排除其他原因的痴呆。

血管性痴呆的诊断标准NINDS-ARIEN(美国国立神经系统疾病与卒中研究所和瑞士神经科学研究国际协会)诊断标准自1993年发表至今,是较公认的国际标准。

NINDS-ARIEN诊断标准要求确定VaD的3个主要因素是痴呆综合征、脑血管疾病和两者之间的关系。

痴呆综合征被定义为从以前较高的智能水平而发生的认知衰退,表现为记忆和至少≥2种认知领域的损害。

这些领域包括定向力、注意力、语言、视空间功能、执行能力、运动控制和行为。

这些损害应该严重到至少一定程度上妨碍了日常生活,并且与卒中单独引起的身体反应不同。

脑血管疾病通常由与卒中有关的神经检查发现的局部体征和脑影像学发现的相关脑血管病证据来证明,无论有无卒中史。

该标准认为VaD是由缺血性卒中、出血性卒中或缺血一缺氧脑损伤引起的复合性疾病。

标准包括临床诊断的不同层次,即可能、可考虑和肯定3个等级,具体如下。

可能VaD的诊断标准①痴呆:认知功能较以往减退,表现为记忆力损害及≥2项认知领域内的功能损害。

最好由临床和神经心理测试确定。

这些功能缺陷足以影响患者日常生活,而不是单纯由卒中所致的躯体障碍引起。

排除标准:有意识障碍、谵妄、精神病、重度失语、明显感觉运动损害,但无神经心理测验证据的病例,且排除其他能引起记忆、认知功能障碍的系统性疾病(如阿尔茨海默病)和其他脑部疾病。

②脑血管病:神经病学检查有局灶性体征,如偏瘫、中枢性面瘫、巴彬斯基征、感觉缺失、偏盲、构音障碍等,与卒中一致(不管有无卒中以上两个疾病诊断具相关性,至少有下列1个表现:痴呆表现发生在卒中后3个月;有突发的认知功能恶化,或波动性、阶段性进展的认知功能缺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1中国痴呆与认知障碍诊治指南
痴呆
分型
按病因分型:
原发神经系统疾病导致的痴呆 ✓ 神经变性性痴呆(如阿尔茨海默病等)、 ✓ 血管性痴呆、 ✓ 炎症性痴呆(如CJD)、 ✓ 正常颅压性脑积水、脑肿瘤、外伤、脱髓鞘病等 神经系统以外疾病导致的痴呆 ✓ 甲状腺功能低下、维生素缺乏、酒精中毒、药物慢性中毒等 同时累与神经系统与其他脏器的疾病导致的痴呆 ✓ 艾滋病、梅毒、wilson病等
路易体痴呆 (15%)
血管性痴呆 (20%)
其它 (5%)
阿尔茨海默 病 (60%)
痴呆的4个常见类型
Fratiglioni L et al. Neurology 2000;54:S10-15
痴呆
病因学
在亚州血管源性病变可能是痴呆的最常见原因 (42.5%)
VaD AD 脑外伤 DLB/PDD 额叶变性 其它
血管性痴呆 运动障碍
无运动障碍
血管性痴呆
临床表现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认知功能障碍 脑血管病变(CVD) 痴呆与脑血管病相关性
Management of dementia(second edition),London,UK2009
血管性痴呆
临床表现 <认知功能障碍>
1、痴呆突然发生,阶梯式进展,病程波动 2、表现随“卒中病灶”部位不同而异 3、症状以额叶功能受损所致的管理能力障碍更多见 4、进展速度和预后较AD有更大的不可确定性
Management of dementia(second edition),London,UK2009
血管性痴呆
临床表现 <痴呆与脑血管病相性>
1. 痴呆发生于卒中后3个月内,并持续6个月以上 2. 认知功能突然加重或波动,或呈阶梯样进展 3. 影像学上有明确的CVD病灶
Management of dementia(second edition),London,UK2009
定义
在痴呆这一定义中需要明确以下概念: •痴呆是发生在意识清楚的病人,不同于各种意识障碍; •各种器质性疾病为其病因,与单纯精神障碍引起的假性痴呆不同; •痴呆是持续存在,至少要6个月,而且通常是进行性的; •痴呆是高级神经功能全面障碍,而并非是脑的某一局部功能障碍; •痴呆是后天获得的,与先天性智能低下不同; •痴呆是一综合征,可由不同病因引起。
血管性痴呆的诊断与治疗
镜头下罹患痴呆的老人们…
欣喜 悲伤 茫然 惊恐 愤怒 出于何种原因不得而知 这个世界对他们而言已经陌生了 然而,他们就在我们身边
痴呆
流行病学
✓截止2010年9月2日中国大陆人口13.37亿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公报) ✓09年底中国65岁以上人口1.13亿,占全国人口8.3% (中国民政部) ✓中国65岁以上人群痴呆患病率4.8% (中国防治认知功能障碍专家共识)
Management of dementia(second edition),London,UK2009
痴呆
分型
按病变部位分:
皮质性痴呆 ✓ 阿尔茨海默病 ✓ 额颞叶变性(额颞叶痴呆、语义性痴呆、原发性进行性失语等) 皮质下痴呆 ✓ 锥体外系病变、脑积水、脑白质病变、血管性痴呆等 皮质和皮质下混合性痴呆 ✓ 感染性痴呆、中毒和代谢性脑病 其他痴呆 ✓ 脑外伤后、硬膜下血肿痴呆
Management of dementia(second edition),London,UK2009
血管性痴呆
病因学分类
多梗塞性痴呆 大面积脑梗塞性痴呆 关键部位梗塞的痴呆 低灌注性痴呆 小血管病变引起的痴呆 出血性痴呆
Management of dementia(second edition),London,UK2009
血管性痴呆
诊断 Ⅰ.痴呆的确立
A.明确是否为痴呆:
根据痴呆定义和诊断标准。 最好由神经心理评估客观证实。
Management of dementia(second edition),London,UK2009
血管性痴呆
痴呆 皮质性特征 皮质下特征
诊断
B.病因诊断
阿尔茨海默病 缺血发作特征 无明显缺血发作
65岁以上痴呆患者超过500万
痴呆
定义
痴呆是一种以认知功能缺损为核心症状的获得性智能损 害综合征,认知损害可涉与记忆、学习、定向、理解、判断
、计算、语言、视空间等功能,其智能损害的程度足以干扰 日常生活能力或社会职业功能,在病程某一阶段有精神、行
为和人格异常。
2011中国痴呆与认知障碍诊治指南
痴呆
6.2% 7.1%
42.5%
25.6%
Stroke. 2009;40:2709-2714
血管性痴呆
定义
凡与血管因素有关的痴呆,统称为血管性痴呆(VaD),其特征包括:
①具有缺血性或出血性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高血压病、糖尿病、心房纤颤 等); ②患者有单次或多次脑卒中病史; ③在脑血管病发病后3个月内发生记忆力减退,并出现一项或一项以上的认知功能缺损; ④症状持续6个月以上无好转; ⑤认知障碍可随脑血管病的病情恶化而波动; ⑥痴呆严重程度随脑血管病发作次数呈阶梯样进展。
Management of dementia(second edition),London,UK2009
血管性痴呆
临床表现 <脑血管病变>
1、通常认为CVD应有明确的定位体征 2、CVD是否能引起痴呆与病灶部位和数目有关,一般认为
病灶位于左侧或双侧、丘脑与额叶易造成痴呆。 3、病灶体积与痴呆发生关系?
Management of dementia(second edition),London,UK2009
痴呆
分型
阿尔茨海默病 :占所有痴呆 病因的50-60%,有异常脑组 织改变。
血管性痴呆:是第二种最常 见的病因,由脑部供血障碍 引起。
路易小体痴呆:与大脑神经 细胞蛋白质异常聚集有关。
额颞叶痴呆:与大脑额叶改 变有关。
Management of dementia(second edition),London,UK2009
痴呆
分型
按治疗效果:
不可逆性痴呆 ✓ 神经变性性痴呆和其他原因导致的痴呆(如CJD) 可逆性痴呆 ✓ 神经系统疾病(如脱髓鞘性疾病、脑积水)、系统性疾病导致的痴
呆(如甲状腺功能低下、维生素缺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