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网络心理及其调试
大学生网络心理及其调适
三.大学生网络心理
从中模仿心理 补偿心理 求助心理 逃避心理 自卑心理 宣泄心理 猎奇心理
第三节 适!
大学生的网络心理障碍及其调
一.大学生网络心理障碍
认 同 混 乱 迷 失 和 自 我 我 自 孤 独 恋 依 恐 惧 络 网 络 网 络 网 络 网
二.网络性心理障碍的特点
预 防 疗 和 治 段 疗 的 紧 糊 发 性 迫 性 性 性 后 模 并 的 的 滞 手 病 现 的 理 疾 发 治 生 症 病
第三章
大学生网络心理及其调适
第一节 网络与当代大学生 第二节 大学生的网络心理 第三节 大学生的网络心理障碍及其调适 思考题??
第一节
网络与当代大学生!
一 网络的特征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开放性 虚拟性 超时空性 非中心性三.大学生网络心理障碍的克服
正确对待网络,减少网络的依赖,提高心理 控制能力 加强自律与自我管理 明确目标,制订计划,养成良好的上网习惯 培养兴趣爱好,丰富业余生活 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抛弃传统认知,勇敢走进心理咨询室
思考???
如 何 了 正 确 么 对 待 我 网 络 应 ? 该 例 说 理 障 ? 现 们 案 心 ? 的 读 网 络 么 表 际 交 响 什 题 的 人 影 什 小 阅 服 是 明 后 ? 克 成 因 理 问 网 络 点 与 心 课 碍 何 如 及 其 络 ? 看 待 ? 特 么 网 的 网 往 如 何 是 什 联 互
现实情感萎缩. 思维狭隘化,被动化. 沟通交际能力退化. 对语言的影响. 对身体健康的影响.
第二节
大学生的网络心理!
一.大学生上网的情况分析
(一) (二) (三) (四) (五) 浏览信息 收发邮件 交友聊天 游戏娱乐 视频观赏
当代大学生网络心理问题及其对策
当代大学生网络心理问题及其对策【摘要】当代大学生在网络时代面临着诸多心理问题,包括社交网站上的比较与焦虑、网络游戏成瘾的影响、网络暴力与虚拟世界的影响、网络沉迷与学业压力、以及网络安全意识不足等。
针对这些问题,应加强网络心理健康教育,建立健康的网络使用习惯,以及积极寻求专业心理辅导帮助。
这些措施可以帮助大学生更好地应对网络时代带来的心理挑战,提升心理健康水平,保持身心健康。
当代大学生要意识到网络不仅是一种娱乐工具,同时也会对自身心理产生影响,因此有必要重视并解决这些网络心理问题,以实现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关键词】当代大学生、网络心理问题、社交网站、比较、焦虑、网络游戏、成瘾、网络暴力、虚拟世界、网络沉迷、学业压力、网络安全、教育、健康习惯、专业辅导。
1. 引言1.1 当代大学生网络心理问题及其对策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大学生在网络世界中的存在和活动越来越频繁。
网络世界的虚拟性和便利性也带来了一些网络心理问题,给大学生的精神健康和学习生活带来了许多挑战。
本文将从社交网站上的比较与焦虑、网络游戏成瘾的影响、网络暴力与虚拟世界的影响、网络沉迷与学业压力、网络安全意识不足等几个方面进行讨论,同时提出加强网络心理健康教育、建立健康的网络使用习惯、寻求专业心理辅导帮助等对策建议,以帮助当代大学生更好地应对网络心理问题,提升其心理健康和学习生活质量。
希望通过本文的探讨和建议,能够引起社会对大学生网络心理问题的重视,为他们提供更多的支持和帮助。
2. 正文2.1 社交网站上的比较与焦虑在社交网站上,大学生常常会陷入比较与焦虑的困境中。
他们会不自觉地与他人进行比较,看到他人在社交网站上展示的美好生活、成功事迹,而产生自己的生活和成就感不足的焦虑情绪。
这种比较与焦虑常常导致大学生在社交网站上花费过多时间,追求点赞和评论的数量,希望通过社交网站来获取他人的认可和赞美。
随着社交网站的兴起,大学生面对着不断更新的信息流,会感到压力巨大,需要同时面对来自亲朋好友的期望和自己设定的目标。
第七讲大学生的网络心理及调适
人,网络普及率32.7%。预计到2020年,全球上网人 数将达到50亿人,届时网络普及率将达到66%。
今天网民不仅可以通过互联网了解世界、学习、购
物,而且可以在网上交友、聊天、开会,甚至玩游戏、 赌博等,互联网正在改变并形成网民的学习方式、工 作方式和生活方式。
(一)互联网形成与发展
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数 据,1997年我国上网用户数为62万,2001年为 3370万,至2011年12月底,网民规模突破5亿, 中国网民规模突破5亿,其中大专及以上学历人
不仅要求周围人按照成人的角色来对待 他,且渴望得到他人的认可尊重。
非理性状态—“只要能引起注意就成”。
受传统文化及自身条件的限制,现实生 活中这种想法更多呈现为一种压抑状态 或零星闪现。
网络张扬个性、展现个人魅力最佳地点。
制作一个有特色的主页,让别人了解自己。
BBS转贴耸人听闻的小道消息或者各种猜测, 发表各种怪异的“高见” 。
5、依赖性减弱,独立性增强
随着年龄的增长,大学生喜欢标榜个性,不愿随俗,行
为标新立异,对成人与社会习俗的拘束常有反抗现象。
互联网使大学生行为上依赖性减弱,独立性增强。
行为不但偏激,而且具有强烈的 逆反心理,产生了反抗性行为,
社会、家庭、 教师的束缚
个别的甚至出现越轨行为。
6、保守性减弱,创新性增强
网络行为没有监控,更加自由;
现实社会起规范、监督、控制作用的道德、法律、习俗、 礼仪、舆论等,对网络行为的约束力明显减弱。
2、道德责任感减弱,游戏心态增强
现实生活
道德是调整人们相互关系行为规范的总和,是人们评价是非的
网络环境下大学生心理问题分析
网络环境下大学生心理问题分析现代社会,网络成为人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大学生。
网络带来了方便和乐趣,但也带来了一些心理问题。
本文将分析网络环境下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原因和对策。
1.网络成瘾网络成瘾是指对上网行为产生过度依赖和控制困难的状态。
大学生在网络上花费大量时间,忽视了现实生活的重要事务。
造成这种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游戏和社交媒体的诱惑:网络上有各种各样的游戏和社交媒体平台,这些平台设计精巧,吸引大学生花费大量时间。
缺乏自我控制能力:大学生常常面临学业压力和人际关系问题,上网成为他们逃避现实的方式。
忽视身体健康:长时间的上网活动导致大学生缺乏运动和正常的作息时间,进一步影响身体健康。
应对网络成瘾的解决办法包括:意识到问题:大学生需意识到自己是否有上网成瘾的倾向,并寻求帮助。
树立目标和计划:设定自己的学习、工作和娱乐目标,并制定详细的计划,合理安排时间。
寻找替代活动:培养其他的兴趣爱好,参加社交活动,增加与他人的互动。
2.网络暴力和欺凌网络暴力和欺凌是指在网络上对别人进行辱骂、恐吓和威胁等行为。
大学生在网络上频繁遭受这种行为,对心理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引起网络暴力和欺凌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匿名性:网络上的匿名性使得一些人可以隐匿身份进行攻击行为。
缺乏责任感:一些人在网络上缺乏责任感,言辞激烈或伤人的行为往往不会受到惩罚。
欢迎度:一些不健康的言论和攻击往往受到网络上一些人的追捧和鼓励。
应对网络暴力和欺凌的解决办法包括:提升网络素养:大学生需要学习如何应对网络暴力和欺凌行为,了解如何保护自己。
社区监管:网络平台应该加强对用户行为的监管,建立严格的规范和制度,并对违规行为进行惩罚。
寻求帮助:遇到网络暴力和欺凌,大学生应该及时向学校或相关部门寻求帮助。
3.社交焦虑网络社交使得大学生与外界的交流变得更加容易,但同时也带来了社交焦虑问题。
大学生面对社交媒体上的完美生活和他人的评判,容易感到自己的不足和焦虑。
大学生网络使用心理调查与对策研究
( ) 网时间。图2 2 上 显示 ,每天上网时间半小时左右的 占6%, 7 l 2 时的 占2 %,2 4时的 占5 一小 5 —3 , %.3 小时以上的 占3 个别 同学 %。 虽然平均每天上 网时间不多 ,但是经常会有通宵 上网的现 象。 ( ) 网 目的 。图3 3 上 显示 ,浏览网页 、娱乐是 目前在校 大学生上 网的主要 目的 。从 调查数据来看 。大学
( )上网地 点 。图l 1 显示 , 受调 查的大学生 中 ,上 网地点 最 接 常见是宿 舍、网吧 、学校机房 ,家里次之 ,当然也存在其它 方式 。在 调查 中显 示只有2%的同学会选择学校机 房上网 ,其原因是 由于校 园 4 网网速较慢和 配置不高 ,有相当一部分大学生为 了玩需 高配置 和高网 速的游戏不得 不到校外网吧 或其它地 方去上网。
高 校 论 坛
缸 科 技 21 01
大 学 生 网络 使 用 心 理 调 查 与对 策 研 究
赵 丹 宇
( 建 工程学 院 ) 福
摘 要 本文通过 对某学校环境与设备 工程 系学生 网络使 用情况的调查分析 ,深层 次地揭示使 用网络的心理 内部动 因,井在 此基
础上提 出对大学生过 度上网进行心理 治疗与干预 的方法和途径 ,从而提 出较有力的理论依据 。更好 的指导 大学生合理地使用 网络。 关键 词 大学生 网络使 用情况 心理对策分析 随着网络生活 的深入 , 网络成为大学生学习 、生活 中必不可少 在 的使用工具的 同时 ,它也 不可避 免地越来越深入地影响着大学生的心
理 。一 方面网络给大学生 的学 习 、交往带来极 大便利 。给校园生活带 来 极大乐趣 ,让这些准社会化 的成 员开 拓广阔视 野 , 他们在网络的 使 虚拟世 界里尽情地享受着现 代科技文 明所带来 的前所 未有的资源的丰 富化 、多元化 。另一方面 ,其负 面效应如 网络 游戏 、网络黑客 、网络 病毒、网络成I等对大学生的认知 、 隐 情感 、 意志、 人格以及社会心理 等方面 的影响是也是不容忽视的 。正 因为如此 ,大学生 网络 心理调查 及对策 分析研 究对学校心理缝康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进 —步 占领网络 阵 地 ,正确地 引导 大学 生认清 网络 的本质 ,养成 良好的 网络生活 习 惯 ,培 养大学 生的健全人格 ,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具有 十分 重要的现 实 意义。
大学生的一般网络心理问题
大学生的一般网络心理问题现代大学生生活中离不开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的影响,网络已经成为他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然而,随着网络的普及和使用,大学生也面临着一系列网络心理问题。
本文将探讨大学生在网络使用过程中常见的心理问题,并提供相应的解决方法。
一、网络成瘾随着移动设备和高速网络的普及,大学生对网络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甚至出现了网络成瘾的现象。
网络成瘾往往表现为沉迷于虚拟世界,无法控制自己上网的时间和频率,长时间使用网络而忽视现实生活等。
对于网络成瘾问题,大学生应该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并采取相应的解决方法。
首先,可以通过调整自己的时间安排,合理分配上网和现实生活的时间,避免过度依赖网络。
其次,可以主动参与社交和体育活动,增加现实生活的社交体验和满足感。
最重要的是,要意识到虚拟世界只是现实生活的一部分,切勿把虚拟世界当作真实生活的全部。
二、网络暴力网络暴力是指通过网络传播恶意信息、进行网络辱骂、恶意揭露他人隐私等行为,给他人造成心理伤害。
大学生往往是网络暴力的受害者之一,他们可能会因为在网络中遭受侮辱、恶意评论而受到打击。
面对网络暴力,大学生应该学会保护自己。
首先,要提高信息安全意识,不轻易泄露个人隐私信息,避免给自己带来危害。
其次,要学会过滤网络信息,不盲目相信和传播不实信息,保持理性的态度。
最重要的是,在遭受网络暴力时,要及时与身边的亲友或相关机构求助,寻求帮助和支持。
三、网络孤独感虽然网络可以扩大社交圈子,但过度使用网络也容易导致网络孤独感。
大学生可能会沉迷于虚拟世界中,与身边的现实社交越来越少,进而导致与他人的真实互动减少,产生孤独感。
为减少网络孤独感,大学生应该主动参与现实世界的社交活动。
例如,可以积极参加社团组织、参与志愿者活动或与同学朋友进行面对面的交流。
同时,要学会控制自己使用网络的时间,合理安排学习和娱乐的时间,避免过度依赖网络而造成孤立感。
四、网络焦虑和自我身份建构大学生在网络世界中展示自己的形象和获取认同感,不可避免地会经历到网络焦虑和自我身份建构的问题。
大学生网络心理及其调试共37页文档
•
6、黄金时代是在我们的前面,而不在 我们的 后面。
•
7、心急吃不了热汤圆。•8、ຫໍສະໝຸດ 可以很有个性,但某些时候请收 敛。
•
9、只为成功找方法,不为失败找借口 (蹩脚 的工人 总是说 工具不 好)。
•
10、只要下定决心克服恐惧,便几乎 能克服 任何恐 惧。因 为,请 记住, 除了在 脑海中 ,恐惧 无处藏 身。-- 戴尔. 卡耐基 。
46、我们若已接受最坏的,就再没有什么损失。——卡耐基 47、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 48、书籍把我们引入最美好的社会,使我们认识各个时代的伟大智者。——史美尔斯 49、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孙洙 50、谁和我一样用功,谁就会和我一样成功。——莫扎特
大学生如何培养健康的网络心理
大学生如何培养健康的网络心理大学生要培养健康的网络心理,需要学会正确使用网络,提高自我管理能力,增强网络道德意识。
以下是一些建议:增强网络素养大学生应该了解网络的优点和缺点,学会合理使用网络,提高网络信息甄别能力。
合理安排上网时间大学生应该学会合理安排上网时间,避免过度沉迷网络,影响学习、生活和健康。
建立网络安全意识大学生应该了解网络安全知识,保护个人隐私,防范网络诈骗和恶意攻击。
♀?培养自我调适能力大学生应学会在网络环境中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如面对网络压力、挫折和负面情绪时,能够自我调适,避免网络心理问题。
树立正确的网络道德观念大学生应该了解网络道德规范,遵守网络行为准则,尊重他人权益,不传播虚假信息和不良内容。
培养积极的网络互动大学生可以通过参与网络公益活动、社交媒体互动等方式,培养积极的网络心态,提高网络社交能力。
增加现实生活中的人际互动大学生应该在现实生活中积极参与各类活动,建立健康的人际关系,提高心理素质。
寻求支持和帮助当大学生遇到网络心理问题时,要学会向家人、朋友或专业人士寻求帮助和支持,积极应对问题。
大学生有效的心理应对与调节的方法心理学有哪些研究方法,这些方法的特点是什么心理学是一门科学,关于它的研究方法,理论上与其他科学的研究方法没有什么区别,即其他科学可以使用的方法都可以使用。
但是,各门科学都有其特殊的地方,可以有其特别依重的方法。
所以,对心理学研究方法的探讨,就是十分必要的。
一、目前常用的方法及缺点:大学心理学教材上使用的方法主要有观察法、调查法、档案法、测验法和实验法。
这些方法都是必须的常用的,但是,学生如果片面理解为:只有这些方法才是可用的方法,有些人甚至认为只有实验法才是科学的研究方法,其他所有方法得出的结论都是不科学的!犯了唯实验论的错误。
总之,没有清晰、全面的理解,就会严重束缚人们的思想,不利于心理学的研究。
二、科学研究的方法:任何科学研究,归根到底都是为了解决问题。
第六章大学生网络心理及调试
第六章大学生网络心理及调试第一节互联网对大学生的影响互联网以数字化、网络化、信息化为标志,在中国生存了十六年。
根据2009年12月CNNIC(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统计的数据显示:“在中国3.84亿网民中,有50.7%的网民是25周岁以下的青少年群体。
这个群体已经接近2亿,既是网民中最大的群体,也是使用网络应用较为活跃的群体。
”1网络的迅速发展,以及大学生群体较高的网络使用普及率,会直接影响到当代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和成才。
同时,大学生群体的网络使用心理和行为也会对网络文化的发展和走向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一、互联网在大学生网民中的普及率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2010年4月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大学生群体是中国网民最活跃的群体之一,该群体在大部分网络应用上的使用率都最高。
互联网应用在大学生网民中的普及率据上列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群体有非常活跃的表现,其中搜索引擎、网络新闻使用率分别达到84.3%和88.9%,网络音乐和视频使用率分别达到94.6%和85.4%,即时通信和电子邮件使用率分别达到88.7%和81.4%;在网民使用相对较浅的商务类应用上,大学生网民群体网购比例为43.1%,使用网上支付和网上银行的比例也分别达到40.1%和38.9%。
由于3G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大学生易于接受新事物的特点,使手机上网的青少年网民数量迅速增长。
2009年,有85.7%的大学生使用手机上网,有87.3%的大学生使用手机在线聊天服务。
很多高职学生在课堂上使用手机上网,上课时埋头玩手机、聊QQ,无心听课。
1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2009年中国青少年上网行为调查报告(2010年4月)互联网是信息的海洋,它不仅仅是人们表现自我的空间,更是人们为学习、工作、生活提取各种有用信息。
现代大学生开通的手机上网包月套餐,即可以及时进行交流沟通,又可以降低通信成本。
对于大学生群体,互联网带领学生进入一个崭新的时代,大大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激发了学习欲望,拓展了他们学习知识的平台和视野,青年人充沛的精力得到释放,有利于个性发展。
大学生网络心理问题及其对策
一、当代大学生网络心理问题的表现、危害与成因网络时代的到来使当代大学生网络行为多样化,网络购物、网络娱乐、网络学习、网络聊天等都反映了当代大学生人生观和价值观的特殊性。
[2]其中,网络语言的变化反映了大学生的心态变迁,从中也可以看到大学生网络心理问题的滋长。
这些心理问题已经给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学习和人格、价值观、人生观、生活等带来了很多的危害。
造成这些严重后果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值得社会各界思考和研究。
(一)当代大学生网络心理问题的表现及其危害当代大学生目前的网络语言和网络行为反映了当代青年大学生诸多的网络心理问题,其中比较严重和典型的是不负责任的心态、网络沉迷、网络依恋、网络厌学、网络孤独症、网络自卑、自我认同碎片化等。
这些不同程度不同层面的网络心理问题给当代大学生带来诸多的危害,妨碍了大学生道德精神的健康成长,影响了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正常发展,阻碍了大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和发展,扭曲了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撕裂了大学生的自我认同感。
这说明当代大学生网络心理发展现状与健康心理的标准要求还有很大一段距离,这也提醒了高校还有很多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要做。
(二)当代大学生网络心理问题的成因造成大学生网络心理问题的原因不是单方面的,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其中,既有网络环境本身建设和监管不到位的外在原因,也有学校对大学生网络心理方面教育缺位的原因,还与大学生本人自控力、自调力不强有关。
其中,网络环境的建设和监管不到位导致很多非法、不健康的信息充斥其中,极大地污染了当代大学生的心灵世界。
而学校教育包括学科专业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很多学校只重视学科专业教育,对大学生网络心理问题不够重视,还没有真正形成一套解决问题的办法;大学生本身具有个性强的特点,喜欢自由的网络环境,不主动和积极地控制自己的网络行为、网络语言和网络生活,这样难免引发诸多的心理问题。
二、当代大学生网络心理给高校学生教育工作带来的挑战与机遇当代大学生网络心理问题给当今我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和思想政治工作带来很多挑战,比如教育理念、教育模式方式、教育内容等,其实这也为当今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升级转型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具体情况如下:第一,教育理念层面的挑战与机遇。
大学生网络心理异常问题与对策
大学生网络心理异常问题与对策摘要:网络开阔了大学生的视野,改变了他们的学习和思维的方式,同时也在部分学生中产生了网络心理异常问题,其主要表现为网络依赖、网络孤独和网络焦虑。
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既有客观方面的也有主观方面的。
解决这些问题,应采取以下对策:提高大学生网络素质,养成良好网络生活习惯;开设网络教育课,引导学生正确使用互联网;丰富校园文化生活,营造健康向上的校园氛围;健全心理辅导机制,开展心理咨询与矫正工作。
关键词:大学生;网络心理;问题与对策网络开阔了大学生的视野,改变了他们的学习和思维方式,同时,也使部分学生产生网络心理异常问题。
过度使用网络导致部分学生沉溺于网络,造成人格缺陷,影响学生的健康成长。
目前,找准大学生网络心理异常的问题进行成因分析并提出对策,是高校教育工作者的当务之急。
一、大学生网络心理异常问题1.网络依赖不少学生对网络行为所带来的快感产生心理依赖。
如沉溺于网络色情、网络游戏、网络恋情、网络聊天、网络交易等,且上网时间不断延长,甚至每天起床后就到网吧“上班”,在网吧如醉如痴,离开网吧恋恋不舍,沉迷于网吧而不能自拔。
2.网络孤独孤独常常表现为莫名的寂寞、烦恼和抑郁。
部分留级学生和新生往往因学业失败而自卑,通过上网在虚拟世界里逃避现实。
当学生遇到与现实社会矛盾和冲突时,网络便成为一部分学生逃避现实、寻求自我解脱的一种渠道和环境。
人机对话或以计算机为中介的交流使人趋向孤立、冷漠和非社会化,从而导致人性本身的丧失和异化。
网络孤独使部分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发生扭曲,严重影响学生的学习和生活。
3.网络焦虑由于过度上网所带来的紧张、抑郁、恐惧、挫折和失败等情绪体验,使学生产生不良心理。
其主要表现为:学业焦虑,因过度上网造成学业不良或违反纪律,因面临退学或受到学校纪律处分而焦虑;人际焦虑,为虚拟网络世界中人际交往与现实人际交往问题而焦虑和烦躁,也为现实中的朋友都远离自己而焦虑和抑郁;安全焦虑,对网络欺诈、网络黑客、网络恐吓和网络暴力等给自已的人身或财产安全受到危害而带来的焦虑。
大学生网络心理分析与对策
大学生网络心理分析与对策摘要】随着信息传输技术的发展和我国信息网络建设力度的加大,互联网很快地成为与电视,广播,报刊齐名的第四大媒体,并以其高速度,大容量,交互性强等特点著称,特别是互联网的日益普及,现代人越来越清晰的意识到“网络社会”己经到来。
互联网雅俗共赏,内容丰富,信息量大,影响面广,新知识多,传递速度快,观点开放,气氛轻松自如,使天性好奇、好学、爱好刺激的青年尤其是大学生对其情有独钟。
据调查,80%以上的大学生有上网聊天的习惯,约30%大学生成为网上常客,每班均有个别大学生迷恋网吧,上网成瘾。
这些学生为了上网,经常旷课、晚归、睡懒觉并诱发一些违法行为,严重违反学校的规章制度,在学生中造成极坏的影响。
本文作者一直从事大学生辅导员工作和大学生教育心理教学工作,从实践中深深体会到:现代大学生通过电子邮件、QQ、MSN等新的联系方式,互相联系,广交朋友,搜索最新的科技信息,新闻动态,也利用电脑和网络带来的逼真刺激打发闲暇时光,甚至引发一些人长期沉迷于网络成瘾,造成一些学生孤独抑郁、网恋、游戏瘾、色情瘾等心理障碍,严得影响了当代大学生的身心健康,本文结合大学生的网络心理,就如何解决大学生上网存在的问题(包括表现及危害)进行心理透视,并进行心理特征分析,最终提出了解决不良网络心理的对策,从而给大学生上网进行正确引导,最终让网络真正成为现代大学生的朋友。
【关键词】大学生;网络心理;分析;对策;一、何为网瘾 1.定义《心理健康教育》2004年第6期,《青少年学生网络成瘾症的探讨和预防》一文提出:“网络成瘾症”又称互联网依赖障碍、网络成瘾、网络依赖、病理性网络使用、网络空间成瘾、网络滥用等,是一种因频繁、过度使用互联网而导致的心理疾病。
患者年龄未成年人患病比例远远高于成年人,男多于女。
心理医学专家对“网络成瘾症”患者的描述是:对网络操作出现时空失控,而且随着乐趣的增强,欲罢不能。
现代医学认为“网络成瘾症”可造成人体植物神经紊乱,体内激素水平失衡,使免疫功能降低,引发紧张性头疼、食欲下降等躯体化症状和焦虑、忧郁、人格改变等,严重者可导致精神失常和死亡。
(最新整理)大学生网络心理及其调适
2021/7/26
1
第三章 大学生网络心理及其调适
第一节 网络与当代大学生 第二节 大学生的网络心理 第三节 大学生的网络心理障碍及其调适
思考题??
2021/7/26
2
第一节 网络与当代大学生!
2021/7/26
3
一 网络的特征
(一) 开放性 (二) 虚拟性 (三) 超时空性 (四) 非中心性 (五) 隐诺性 (六) 个性化
17
2021/7/26
18
满足了青年大学生交流,沟通和理解的需要。 指导就业,绘制事业蓝图。
2021/7/26
7
负面影响
现实情感萎缩。 思维狭隘化,被动化。 沟通交际能力退化。 对语言的影响。 对身体健康的影响。
2021/7/26
8
第二节 大学生的网络心理!
2021/7/26
9
一.大学生上网的情况分析
(一) (二) (三) (四) (五)
15
三.大学生网络心理障碍的克服
正确对待网络,减少网络的依赖,提高心理 控制能力
加强自律与自我管理 明确目标,制订计划,养成良好的上网习惯 培养兴趣爱好,丰富业余生活 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抛弃传统认知,勇敢走进心理咨询室
2021/7/26
16
2021/7/26
思考???
如明课 碍如 及网 往如 是互 何了后 ?何 其络 ?何 什联 正什小 克 成心 看 么网 确么阅 服 因理 待 ?的 对?读 网 是问 网 特 待我的 络 什题 络 点 网们案 心 么的 人 与 络应例 理 ?表 际 影 ?该说 障 现 交 响
2021/7/26
12
第三节 大学生的网络心理障碍及其调 适!
大学生网络心理及其调试
网络世界中,时间没有起点没有终点。
谢 谢!
商业的界入改变了互联网的命运。商业公司降低了 上网的费用;开发了浏览器,使上网基本上不需 要任何专业培训;网上传输的内容也由文字发展 到图片、声音、视频。
至2002年底,全世界上网人数已达6.55亿。
互联网的特征
开放性与全球性
低准入、无边界、无限 扩张的“城市” 对用户、服务者、未来 的开放性 “地球村”、“电子社 区”
互联网是一把“双刃剑”
扩宽知识视野 提升创造空间 便于人际互动 拓展教育空间 描绘视野蓝图
抑制思维发展
易产生心理疲劳 网 络
心
产生孤独心理
理
问
滋生厌学情绪
题
造成人格扭曲
大学生网络心理问题及其调试
一、网络偏差行为的界定
所谓“网络偏差行为”,是指网络使用者在 上网过程中发生的各种不良适应行为、反 社会行为或非社会行为的总称。包括网络 使用者在上网过程中一切可引起焦虑、强 迫、忧郁、依赖、逃避等消极心理,以及 引发破坏、违规、犯罪等反社会和不适应 社会行为的各种现象。
(二)网络焦虑症
网络焦虑主要是指使用者在触 网后由于缺乏网络知识,担 心被他人嘲笑或被社会淘汰 而造成的紧张和焦虑的 Nhomakorabea适 应状态。
对于五花八门,眼花缭乱的电 脑书籍和软件不知从何学起, 畏惧感和无所适从的焦虑心 理也很普遍。
(三)网络孤独症
网络孤独症是指上网未能解除孤独,反而因 为触网而引发或加重了原有的孤独感这样 一类不良心理状况。
缺乏睡眠会导致食欲下降、身体 免疫下降、情感冷漠、心理活动 异常、感知、记忆、思维、语言 等各种反应能力显著下降等。
《大学生网络心理与调试》教案
教案课程名称生涯发展授课教师郝美玲授课班级财管122、土木121、汽车工程123艺设121/122、机械121开课单位职业发展中心开课学期2013-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总课时18齐齐哈尔工程学院第 2 次课教学整体设计教学过程(教学设计实施步骤及时间分配)步骤1:复习巩固、检查课后搜集的资料(5分钟)自我介绍。
考核方案介绍。
课堂考核标准介绍:每人4分,班级共41人,合计164分,每四人一组,有效回答或提出一个问题小组得8分,回答错误或提出问题不合理不计分。
本堂课设计约20个问题,小组得分后,组内分分,整堂课小组不回答或不提出问题,小组不得分。
上一堂课我们做了一次团训课,主题是……对,是关于人际交往的,那么什么是人际交往?(社会学将人际关系定义为人们在生产或生活活动过程中所建立的一种社会关系。
心理学将人际关系定义为人与人在交往中建立的直接的心理上的联系。
中文常指人与人交往关系的总称,也被称为“人际交往”,包括亲属关系、朋友关系、学友(同学)关系、师生关系、雇佣关系、战友关系、同事及领导与被领导关系等。
人是社会动物,每个个体均有其独特之思想、背景、态度、个性、行为模式及价值观,然而人际关系对每个人的情绪、生活、工作有很大的影响,甚至对组织气氛、组织沟通、组织运作、组织效率及个人与组织之关系均有极大的影响。
)我们看这个人际关系建立的中介是“生产或生活活动过程中”那么接下来我问同学们,①除了这个中介,还有什么中介可以建立人际关系?(2个人回答)……学生思考回答。
教师总结:以网络和数字符合信息为中介,在超文本多媒体连接中实现的人-机-人互动基础上形成的人际关系,称网络人际关系。
导入下文:我们今天一起学习的专题就是和网络相关的——大学生网络心理与调试。
步骤2:本节课学习任务、情境设计(5分钟)通过本堂课的学习,了解大学生的网络心理有哪些(知识目标),我们处于哪种网络心理状态;懂得如何进行网络心理障碍调适,使网络发挥积极的作用(能力目标);同时作为大学生能够宣传、倡导、引领文明、诚信使用互联网。
最新 浅析大学生网络心理健康及对策研究-精品
浅析大学生网络心理健康及对策研究互联网是把“双刃剑”,大学生可以通过网络有了更为广阔的视野和丰富的信息,可以浏览国内外最新的时政要闻,获取各类知识,欢快淋漓地与对方畅谈,也可利用网络的隐蔽性特点达到个人不可告人的目的。
作为思想工作者应对学生的上网情况做详尽的调查,充分掌握学生的上网情况,剖析上网者的心理,从而进一步提高大学生网络心理健康水平。
一、当代大学生网络心理状况网络是一个互动的、开放的、快捷的、高效的、大众的精神空间,它使得虚拟与现实之间的界限变得模糊起来,当虚拟世界而不是现实世界能极大地满足大学生自我实现、自我超越、社会交往、成就和控制以及他们追求个性、追求实效化的心理需求时,他们自然地选择了网络、迷恋网络,网络成为那些不堪生活重负者的“心灵避难所”,综观当前大学生,普遍接触并使用网络技术的同时,心理状况有如下表现:(一)猎奇心理。
大学生正处在求知欲望、精力旺盛、想象力强的人生阶段,对一切信息都表现出来了很强的好奇和渴求,而网络集图、文、声、像于一体的信息能给人的感觉带来强烈的冲击,最大化的刺激并催化了大学生的猎奇心理,激发他们学习掌握网络知识的欲望。
但网络中也不乏一些不健康的信息,在干扰大学生正常学习和生活的同时会诱发不良思想和行为。
(二)逃避心理。
经过紧张的高中学习,大学生迎来了新一阶段的学习生活。
面对新环境,有些学生渐渐发现不得不面对许多现实问题:动力真空、目标模糊;学习上无计划、时间上无概念、生活上无规律;有来自人际交往、学习、情感、就业等各方面的压力,也会遇到这样那样的挫折和危机等。
他们被郁闷、空虚、无聊等情绪充斥,进而感到茫然无措,最终的选择不是积极进取,寻找办法,而是逃避到网络的虚拟世界中,寻求精神刺激和暂时的心理安慰。
(三)宣泄心理。
网络的虚拟性既为网上行为提供了安全的屏障,也给不正当、不道德的行为披上了虚伪的外衣,从而造成网络世界出现信息污染、信息欺骗、信息引诱等。
大学生抒发自己的爱憎,表达自己的思想,而不必担心会受到限制和承担责任。
网络环境下高校学生心理健康调查及改善途径
网络环境下高校学生心理健康调查及改善途径摘要】:本文主要通过分析网络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调查结构,比较全面地了解到了基于网络环境下高校大学生的心理现状,明确指出了网络对其心理健康产生的影响。
在此基础上本文也探讨了一些改善大学生网络心理健康的有效对策,旨在加强对高校大学生网络心理健康的教育,正确地引导大学生正确利用网络资源来充实自身并促进自身的健康成长。
【关键词】:网络环境高校学生心理健康一、调查对象与方法本次调查主要采用随机抽样问卷调查的方法进行调查。
调查对象以本科大学生为主(1500份),高职大学生为辅(1000份)。
调查样本中男性学生所占的比例为43%,女性学生占57%;主修文科专业的学生所占比例为44%,主修理工专业的学生占53%;大一学生所占比例为28%,大二学生占32%,大三学生占37%。
其中绝大多数的学生来自农村占据了71%的比例,非独生子女也占到了62%,其中大部分来自于生活和谐,父母关系良好的双亲家庭(86%);学生父母文化程度大部分在初中及初中以下,并且对自己家庭环境比较满意由于本次调查的对象为大学生,受教育的年限较长,自身素质较高,因此对被试问卷的理解比较透彻,能够合理有效地完成问卷,并且问卷的回收率也较高。
但是由于本次调查涉及了大学生的上网这一情节较为恶劣的问题,部分学生可能因为自身原因和社会认可等因素,对某些问题采取隐瞒、编造甚至回避等方式,从而影响了问卷的准确性。
二、调查结果1.高校学生网龄情况通过对本次问卷调查结果的分析,我们发现了高校大学生的网龄时间主要是在三年以内占据了33%的比例,我们由此数据可以推断出,大学生开始上网主要集中在高中后期和大学入校初期这一阶段之内。
在进入大学后,因为有60%的学生拥有自身的私人电脑,再加上大学课程比较少,课余时间较多,拥有电脑的学生在上网之上花费的时间会更长一点,这与辅导员平日里的观察的结果并没有太大的出入。
2.高校学生上网的结伴与群体性我们通过对学生结伴上网的调查结果的分析,可以发现高校大学生更愿意与同学一起结伴上网,尤其是最近几年LOL这款游戏的盛行,更多的大学生喜欢与同学一起“开黑”致使学生之间成群结队地去上网,这反映出大学生上网之间还存在朋辈影响的因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组
BBS 围脖(微博)
在线 升级 ……
互联网的历史
1957年10月4日,苏联第一颗人造卫星上天, 引起了美国朝野的巨大恐慌。大家感觉国家 安全遭遇了威胁。军队和政府的信心一落千 丈。保洁公司前任销售经理内尔·麦克罗伊 临危受命,担任了美国国防部长。
1958年1月7日,国防部高级研究规划署正式 成立,开始努力改进美军的通讯网络,把 “中央控制的通讯网络”改变为“分布式通 讯网络”。
是否受到影响? 你是否对家庭成员、治疗医生或其他人隐瞒了你对互
联网着迷的程度? 你是否把互联网当成了一种逃避问题或释放焦虑不安
情绪的方式?
在上面八个问题中,如果被调查者对其中的 五个问题的回答是肯定的,就可以断定他 已经患上了互联网依赖症。
网络成瘾的种类
网络信息收集成瘾 网络制作成瘾 网络色情成瘾 网络交往成瘾 网络恋情成瘾 网络游戏成瘾
网恋一般很容易上瘾,而一旦上瘾就会沉湎于网上不 能自拔,把网上爱情视为生活的唯一追求。
影响学习:不休息网恋,逃课网恋;
减少与人交流,不参加集体活动,性格变得孤僻,甚 至人格分裂;
网恋失意,出现精神崩溃;
网恋的欺骗性造成沉重打击,甚至断送前程;
网络游戏成瘾
案例:
2003年2月27日,武汉某大学计算机学院21岁的大一 学生唐某上午课程结束后,顾不上吃午饭,便和同学 直奔校门外的一家网吧打游戏。连续上网5小时后, 突感头疼,口吐白沫,继而昏迷,最终导致“脑死亡” 而离开人世。
网络恋情成瘾
课堂调查:你对网恋的态度
选择理想恋人的又一有效途径 25%
脱离现实,反对
17%
不应提倡,也不反对
58%
调查表明,大学生网恋存在两种情况
大多具有一个共同特点:抛弃“恋爱是为了缔结婚 姻”,把网恋视为一种网络游戏、在网上进行网络 情感交流的一种方式。
另外,在大学生中确有一些通过交流 学习心得、人生看法,逐渐情投意合 而网恋的。
在2003年1月公布的第十一次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 计报告中,我国共有互联网用户5910万。其中,18 到24岁的用户占37.3%,在各年龄段中居首位;大 专和本科文化的用户占53.7%,在各文化层次中占首 位;学生用户占28.0%,在各类职业类别中占首位。
第2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
随后不到1个小时,该视频被中国网民链接到了天涯、猫扑等国 内大型论坛上。一个“号召13亿人一起动手把她找出来”的 “搜索令”发起。
QQ密码被网友攻破,半小时不到,有匿名网友发帖称得知该女 子的详细信息,她的身份证号、家庭成员、具体地址、工作地 点,甚至父母亲和哥哥的电话全被“挖”了出来。
21日下午1时,沈阳市公共安全专家局苏家屯区分局根据网上提 供的该女子的信息资料,在一家网吧将其抓获,后将其拘留。 警方称,该女因对网吧停止游戏娱乐活动不满而录制了辱骂视 频。她已对自己的言论表示忏悔和道歉
•个性化
网络呈现出的分散性、自主性和隐蔽性等特 点正是网民生活的个性化的表现,这种表现, 包括上网时间和地点带有很大的随意性和不确 定性。
互联网与大学生
2000年,香港一研究公司进行的调查发现,香港大 学生每星期平均上网五天,每次上网平均为2.5小时。
2002年,上海市信息辅导服务公司的调查显示,上 海各高校的在校大学生中,接触过网络的人数高达 77%,其中经常上网的(指平均每周上网6小时以上) 将近35%。
虚拟性与隐匿性
关系虚拟、物质虚拟
广容性与丰富性
海量信息,无所不包
平等交互性与去抑制性
绝对没有中心的网络世界。 都没有绝对发言权,但都有发言权。 平等性也导致了去抑制性和弱的社会规范性,
互联网是一个最为彻底的无政府主义的地方。
沈阳张雅发帖单挑 冒名男友遭网络暴力袭击
2008年5月21日,国外最大视频网上出现一段长4分40秒的视频, 在视频中一名女子身处网吧,用很轻蔑的口气大谈对四川地震 和灾区难民的看法,激烈和肮脏字眼充斥其中。她对地震表示 有幸灾乐祸的感觉。
(二)网络焦虑症
网络焦虑主要是指使用者在触 网后由于缺焦虑的不适 应状态。
对于五花八门,眼花缭乱的电 脑书籍和软件不知从何学起, 畏惧感和无所适从的焦虑心 理也很普遍。
(三)网络孤独症
网络孤独症是指上网未能解除孤独,反而因 为触网而引发或加重了原有的孤独感这样 一类不良心理状况。
终日在网上漫游,局限于人—机对话模式的 网迷,由于减少了现实中人与人之间的交 流,社会交往程度被大大地削弱了,于是 与周围人群的感情联系日渐淡漠,生活的 情趣也开始消磨,内心显得枯燥而空虚, 慢慢失去了对快速变动而丰富多样的现实 生活的感受力和参与感,堕入了情感交往 上的“网络漂移”症,出现了“精神真 空”。
网络偏差行为的种类
网络焦虑症 网络孤独症 网络身份迷失和自我认同混乱 网络欺诈与犯罪 网络成瘾综合症
考霸
张非 2004 清华大学 18-7-5 开除 麻木 2005 北京大学 703 退学 “专业原因” 2007 清华大学 677
你是否患有“互联网依赖症”
你是否着迷于互联网? 为了达到满意你是否感觉需要延长上网时间? 你是否经常不能控制自己上网、停止使用互联网? 停止使用互联网的时候你是否感觉烦躁不安? 每次在网上的时间是否比自己打算的要长? 由于互联网你的人际关系、工作、教育或者职业机会
(四)网络身份迷失和自我认同混乱
在现实生活情境中,大学生一般都始终如 一地扮演着自己的角色,但在网络交往 中则不然,网络所提供的各种虚拟情境, 可使不少大学生就会感到身份迷失,角 色混淆,无所适从。
(五)网络欺诈与犯罪
一些人认为在网络世界里不需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将自我凌驾于社会法律之上,无视道德的存在, 不忌伤害别人,甚至违法犯罪。大学生网络犯罪 主要表现有三类:
商业的界入改变了互联网的命运。商业公司降低了 上网的费用;开发了浏览器,使上网基本上不需 要任何专业培训;网上传输的内容也由文字发展 到图片、声音、视频。
至2002年底,全世界上网人数已达6.55亿。
互联网的特征
开放性与全球性
低准入、无边界、无限 扩张的“城市” 对用户、服务者、未来 的开放性 “地球村”、“电子社 区”
一是危害互联网运行安全的犯罪行为。 二是利用互联网破坏市场经济秩序或社会管理秩序
的行为。 三是利用互联网危害人身权利及合法财产权利的行
为。
死亡博客事件——网络暴力第一案
2008年1月10日晚,天涯论坛一位网友全文转载了姜岩自杀前 的博文并发了题为《哀莫大于心死,从24楼跳下自杀MM最 后的BLOG日记,是我朋友的朋友》的帖子。帖子中写到, “从张美然3377事件,到年底张斌胡紫薇事件,再到自杀的 姜岩,小三的话题一次一次出现在视野里。而我们,除了谴责 之外,其他,再也无能为力。” 网友在漫骂谴责之后,动用 了 “人肉搜索”。公布了王菲和第三者的详细资料,在网上 号召其所在行业驱逐他们,激动的网友甚至找到了王菲父母的 家,在其门口用油漆写下了“逼死贤妻”等字样。王菲因此遭 到辞退,其他单位一接到王菲求职也退避三舍。王菲父母的住 宅被人多次骚扰。
这些事实都表明,青年大学生始终 是互联网的忠实追随者,上网正逐步 成为大学生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案例
小方,女,20岁,某大学二年级学生。 几个月前在网上认识了一位“情投意合”的网友,随后陷入
“网恋”之中,经常与对方聊到深更半夜,学习成绩直线 下降。不久,小方约“网上情人”见面。见面当天,她等 了几个小时,网友却迟迟不露面,小方开始绝望,她总觉 得周围的人都在嘲笑自己,最后不知道自己是怎样回到学 校的。从此,小方的情绪有些失常,她认定这是同班的一 位男生在网上化名同自己开玩笑,质问无果。小方执意认 为是对方在“考验”自己,始终纠缠不休。不久后,小方 被送进精神病院,经诊断,她患上了精神分裂症。
人格发展十项任务
与同龄人(同性与异性)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行为符合角色。 悦纳自己。 情绪表达渐趋成熟独立,人格独立。 根据自身的特点,主动、积极地发展自尊意识,提高自信
心。 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而为之准备。 认真思考恋爱和婚姻问题,使自己更具有责任意识和理解
他人的能力。 在知识、观念等方面,都能达到社会的基本评价标准。 乐于参加社会活动,并在其中努力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在个人的行为导向上,能建立起基本的道德和伦理观念。
互联网是一把“双刃剑”
扩宽知识视野 提升创造空间 便于人际互动 拓展教育空间 描绘视野蓝图
抑制思维发展
易产生心理疲劳 网 络
心
产生孤独心理
理
问
滋生厌学情绪
题
造成人格扭曲
大学生网络心理问题及其调试
一、网络偏差行为的界定
所谓“网络偏差行为”,是指网络使用者在 上网过程中发生的各种不良适应行为、反 社会行为或非社会行为的总称。包括网络 使用者在上网过程中一切可引起焦虑、强 迫、忧郁、依赖、逃避等消极心理,以及 引发破坏、违规、犯罪等反社会和不适应 社会行为的各种现象。
网络是永远不会睡眠的伙伴,是一本永远 没有结尾的书。
网络世界中,时间没有起点没有终点。
谢 谢!
四、培养有效的压力管理,不以网 络作为 应付压力的唯一方式。
1.调整心态,正确归因。 2.提升自我肯定感。 3.不要追求完美。 4.注意情绪的自我管理。 5.主动与人有效沟通。 6.培养正确判断和处理问题的能力。 7.必要时懂得求助。 8.适当的体育运动
五、培养有效的时间管理能力,避免在网 络中无休止地耗用时间。
王菲请求法院判令大旗网、天涯社区、北飞的候鸟3家网站停止 侵害自己的名誉权、消除不良影响,公开赔礼道歉,并承担自 己的工资损失、精神损失共计13.5万元。
大学生网络心理问题的调试
一、正确认识网络,合理使用网络。 二、培养成熟人格品质,摒弃虚拟人格。 人格成长其实就是不断地认识自我、修炼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