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数学专题复习破解立体几何中的动态问题

合集下载

高考数学复习点拨 动态法求解立体几何中的计算问题

高考数学复习点拨 动态法求解立体几何中的计算问题

动态法求解立体几何中的计算问题用动态的方法处理立体几何问题,给几何题赋予了活力,题意更加新颖,同时使几何问题处理起来更加灵活,也加强了对空间想象力及逻辑思维能力的考查。

一、 巧“割”当直接计算几何体的体积较困难时,可通过分割法将其分解为熟习的图形,易于计算,为顺利运用公式、定理解题铺平道路,扫除障碍。

例1.如图1,已知ABCD--A 1111D C B 是棱长为a 的正方体,E 、F 分别为棱AA 1与CC 1的中点,求V 11EBFD A -【分析】:本题若直接找高,不仅需对此图形的线、面关系作深入分析,还需要进行一系列较为复杂的转化,不胜其烦,而用分割法进行等价转化,则简单得多。

【解】连结EF ,则截面A 1EF 把四棱锥A 1-EBFD 1分割成两个三棱锥A 1-EFB 和A 1-EFD 1,且它们等底同高。

所以,3111111112131a S CD V V V ED A ED A F EFD A EFB A =⋅⋅===∆---, 所以,.6123111111a V V V V EFB A EFD A EFB A EFBD A ==+=---- 二、妙“补”补法是把不熟悉几何体延伸或补加成熟悉几何体,把不完整的图形补成完整的图形。

例2、一个四面体的所有棱长均为2,四个顶点在同一个球面上,则此球的表面积为A 、π3B 、π4C 、π33D 、π6【解析】因为,正方体的面对角线可构成一个正四面体,所以,可将原四面体补成为一个边长为1的正方体,则正方体、正四面体的顶点在同一个球面上,所以,求的直径2R 等于正方体的体对角线,又正方体的体对角线长为3,所以,2R =3,R =.23 所以,S =π4R 2=π3. 故选A.三、展开铺平教材中求柱、锥、台的侧面积给我们提供了一种重要方法,即“展开铺平”处理立体几何问题,即把空间图形元素的性质与数量关系集中在一个平面上,降低解题难度。

例3、如图1所示,在母线长为20cm ,上、下底面半径分别为5cm 、10cm 的圆台中,从母线AB 的中点M 拉一根绳子,围绕圆台侧面转到B 点,(1)求绳子的最短长度;(2)求此时绳子和圆台上底圆周间的最短距离.【解】如图2所示,将圆台的侧面展开并补为扇形,设圆心为O ,扇形圆心角为α,可求得OA =20cm ,2πα=.(1)绳子的最短长度为MB =).(5022cm OB OM =+(2)作MB OD ⊥于D ,交于E ,侧OD =MBOB OM ⋅=24(cm ). 所以,ED =24-20=4(cm ),即绳子和圆台上底圆周间的最短距离为4cm..。

2025年新人教版高考数学一轮复习讲义 第七章 §7.10 立体几何中的动态、轨迹问题

2025年新人教版高考数学一轮复习讲义  第七章 §7.10 立体几何中的动态、轨迹问题
设 AB=a,BC=b,则 a2+b2+22= 5,可得 a2+b2=1,
所以 V=2ab≤a2+b2=1,当且仅当 a=b= 22时,等号成立.
如图,设AC,BD相交于点O,
因为BO⊥AC,BO⊥AA1,AC∩AA1=A,AC,AA1⊂平面A1ACC1, 所以 BO⊥平面 A1ACC1,因为直线 BP 与平面 A1ACC1
2π 则在此过程中动点M形成的轨迹长度为___8___.
如 图 , 设 AC 的 中 点 为 M0 , △ADE 沿 DE 翻 折 90°,此时平面A′DE⊥平面ABCD,取CD中 点P,CE中点Q,PQ中点N, 连接PQ,MP,MQ,MN,M0P,M0Q,M0N. MP=M0P=12AD=12,MQ=M0Q=12AE=12,PQ=12DE= 22,△MPQ 和△M0PQ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1 2 3 4 5 6 7 8 9 10
知BP⊥平面ACN,CN⊂平面ACN,所以BP⊥CN, 所以动点Q的轨迹为线段CN, 在Rt△ABN,Rt△RAB中,∠BAN=∠ARB, 所以Rt△ABN∽Rt△RAB,
则BANB=ARBA,得 BN=12, 易得 CN= BN2+BC2=
212+12=
5 2.
题型一 平行、垂直中的动态轨迹问题
例1 如图,在棱长为a的正方体ABCD-A1B1C1D1 中,E,F,G,H,N分别是CC1,C1D1,DD1,CD, BC的中点,M在四边形EFGH边上及其内部运动,
若MN∥平面A1BD,则点M轨迹的长度是
A. 3a
B. 2a
3a C. 2
√D.
2a 2
连接HN,GN(图略), ∵在棱长为a的正方体ABCD-A1B1C1D1中,E,F,G,H,N分别是 CC1,C1D1,DD1,CD,BC的中点,则GH∥BA1,HN∥BD, 又GH⊄平面A1BD,BA1⊂平面A1BD, ∴GH∥平面A1BD, 同理可证得NH∥平面A1BD, 又GH∩HN=H,GH,HN⊂平面GHN,

高考数学复习压抽题专项突破—立体几何的动态问题

高考数学复习压抽题专项突破—立体几何的动态问题

高考数学复习压抽题专项突破—立体几何的动态问题一.方法综述立体几何的动态问题是高考的热点,问题中的“不确定性”与“动感性”元素往往成为学生思考与求解问题的思维障碍,使考题的破解更具策略性、挑战性与创新性.一般立体动态问题形成的原因有动点变化、平面图形的翻折、几何体的平移和旋转以及投影与截面问题,由此引发的常见题型为动点轨迹、角度与距离的计算、面积与体积的计算、探索性问题以及有关几何量的最值求解等.动态立体几何题在变化过程中总蕴含着某些不变的因素,因此要认真分析其变化特点,寻找不变的静态因素,从静态因素中,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求解动态范围的选择、填空题,有时应把这类动态的变化过程充分地展现出来,通过动态思维,观察它的变化规律,找到两个极端位置,即用特殊法求解范围.对于探究存在问题或动态范围(最值)问题,用定性分析比较难或繁时,可以引进参数,把动态问题划归为静态问题.具体地,可通过构建方程、函数或不等式等进行定量计算,以算促证.二.解题策略类型一立体几何中动态问题中的角度问题例1.已知平行四边形ABCD 中,1AB =,2AD =,60A ∠=︒,沿对角线BD 将ABD △折起到PBD △的位置,使得平面PBD ⊥平面BCD ,如图,若M ,N 均是线段PD 的三等分点,点Q是线段MN 上(包含端点)的动点,则二面角Q BC D --的正弦值的取值范围为()A .12,23⎡⎤⎢⎥⎣⎦B.1,219⎡⎢⎣⎦C.2,319⎡⎢⎣⎦D .11,32⎡⎤⎢⎥⎣⎦【来源】2021年浙江省新高考测评卷数学(第五模拟)【答案】B【解析】在ABD △中,1AB =,2AD =,60BAD ∠=︒,所以由余弦定理得BD =,所以222AB BD AD +=,所以AB BD ⊥,由翻折的性质可知,PB BD ⊥.又平面PBD ⊥平面BCD ,平面PBD 平面BCD BD =,所以PB ⊥平面BCD ,过点Q 作//QQ PB ',交BD 于点Q ',则QQ '⊥平面BCD ,所以QQ BC '⊥,过Q '作Q T BC '⊥,垂足为T ,连接QT ,则BC ⊥平面QQ T ',所以QTQ '∠为二面角Q BC D --的平面角.设2QD a =(1233a ≤≤),则QQ a '=,DQ '=,BQ '=,)1122Q T BQ ''==,所以QT ===,所以sin 1QQ aQTQ QT ''∠====由二次函数的单调性知,21314y a ⎛⎫=-+ ⎪⎝⎭在12,33⎡⎤⎢⎥⎣⎦上的值域为19,164⎡⎤⎢⎥⎣⎦,所以1sin ,219QTQ ⎡'∠=⎢⎣⎦,即二面角Q BC D --的正弦的取值范围为1,219⎡⎢⎣⎦.故选:B.【举一反三】1.(2020·黑龙江牡丹江一中高三(理))如图,在正方体1111ABCD A B C D -中,O 是AC 中点,点P 在线段11A C 上,若直线OP 与平面11A BC 所成的角为θ,则sin θ的取值范围是().A.,33⎣⎦B .11,32⎡⎤⎢⎥⎣⎦C.,43⎣⎦D .11,43⎡⎤⎢⎣⎦【答案】A【解析】如图,设正方体棱长为1,()11101A PA C λλ=≤≤.以D 为原点,分别以DA ,DC ,1DD 所在直线为x ,y ,z 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则11,,022O ⎛⎫⎪⎝⎭,()1,,1P λλ-,所以11,,122OP λλ⎛⎫=-- ⎪⎝⎭ .在正方体1111ABCD A B C D -中,可证1B D ⊥平面11A BC ,所以()11,1,1B D =---是平面11A BC 的一个法向量.所以122211()()1122sin cos ,1113163222OP B D λλθλλλ-----===⎛⎫⎛⎫⎛⎫⨯-+-+-+ ⎪⎪ ⎪⎝⎭⎝⎭⎝⎭.所以当12λ=时,sin θ取得最大值33,当0λ=或1时,sin θ取得最小值23.所以23sin ,33θ⎡⎤∈⎢⎥⎣⎦.故选A .2.(2020·广东高考模拟)在正方体1111ABCD A B C D -中,E 是侧面11ADD A 内的动点,且1B E //平面1BDC ,则直线1B E 与直线AB 所成角的正弦值的最小值是()A .13B .33C .12D .22【答案】B【解析】以D 为原点,DA 为x 轴,DC 为y 轴,1DD 为z 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设正方体1111ABCD A B C D -中棱长为1,设E(a,0,c),0a 1≤≤,0c 1≤≤,1B (1,1,1),B(1,1,0),D(0,0,0),1C (0,1,1),()1B E a 1,1,c 1=--- ,DB (1,=1,0),1DC (0,= 1,1),设平面1DBC 的法向量n (x,=y ,z),则1n DB 0n DC 0x y y z ⎧⋅=+=⎪⎨⋅=+=⎪⎩,取x 1=,得()n 1,1,1=- ,1B E // 平面1BDC ,1B E n a 11c 10∴⋅=-++-=,解得a c 1+=,()222a c a c 2ac 12ac ∴+=+-=-,2a c 1ac 24+⎛⎫≤= ⎪⎝⎭,设直线1B E 与直线AB 所成角为θ,AB (0,=1,0),11AB B E cosθAB B E⋅∴==⋅2a c 1ac 24+⎛⎫≤= ⎪⎝⎭ ,322ac 2∴-≥,1222ac 3∴≤-,sinθ∴==3==≥=.∴直线1B E 与直线AB 所成角的正弦值的最小值是33.3.(2020·浙江台州中学高三)如图,已知正方体ABCD EFGR -的上底面中心为H ,点O 为AH 上的动点,P 为FG 的三等分点(靠近点F ),Q 为EF 的中点,分别记二面角P OQ R --,Q OR P --,R OP Q --的平面角为,,αβγ,则()A .γαβ<<B .αγβ<<C .αβγ<<D .βαγ<<【答案】D【解析】分析: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对动点O 选取一个特殊位置,然后求出三个侧面的法向量,根据向量夹角的余弦值求得三个二面角的余弦值,比较后可得二面角的大小.详解: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E xyz -.考虑点O 与点A重合时的情况.设正方体的棱长为1,则()()111,,0,Q ,0,0,R 01,0,O 0,0,132P ⎛⎫⎛⎫ ⎪ ⎪⎝⎭⎝⎭.设平面OPQ 的一个法向量为1(,,)n x y z =,由111(,,)(,0,1)02211(,,)(,,0)02323x n OQ x y z z x y n PQ x y z ⎧⋅=⋅-=-=⎪⎪⎨⎪⋅=⋅--=--=⎪⎩ ,得322x y x z ⎧=-⎪⎪⎨⎪=⎪⎩,令2x =,得1(2,3,1)n =-.同理可得平面OPR 和平面OQR 的法向量分别为23(2,3,3),(6,3,7)n n ==.结合图形可得:1323cos cos ,cos ,n n n n αβ====,12cos cos ,n n γ==∴cos cos cos γαβ<<,又0,,γαβπ<<,∴γαβ>>.故选D .类型二立体几何中动态问题中的距离问题【例2】(2020·山西高三)设点M 是棱长为2的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的棱AD 的中点,点P 在面BCC 1B 1所在的平面内,若平面D 1PM 分别与平面ABCD 和平面BCC 1B 1所成的锐二面角相等,则点P 到点C 1的最短距离是()A .5B .2C .1D .63【答案】A【解析】如图,过点P 作1D M 的平行线交BC 于点Q 、交11B C 于点E ,连接MQ ,则PQ 是平面1D PM 与平面11BCC B 的交线,MQ 是平面1D PM 与平面ABCD 的交线.EF 与1BB 平行,交BC 于点F ,过点F 作FG 垂直MQ 于点G ,则有,MQ 与平面EFG 垂直,所以,EG 与MQ 垂直,即角EGF 是平面1D PM 与平面ABCD 的夹角的平面角,且sin EFEGF EG∠=,MN 与CD 平行交BC 于点N ,过点N 作NH 垂直EQ 于点H ,同上有:sin MNMHN MH∠=,且有EGF MHN ∠=∠,又因为EF MN AB ==,故EG MH =,而2EMQ S EG MQ MH EQ ∆=⨯=⨯,故MQ EQ =,而四边形1EQMD 一定是平行四边形,故它还是菱形,即点E 一定是11B C 的中点,点P 到点1C 的最短距离是点1C 到直线BE 的距离,以A 为原点,AB 为x 轴,AD 为y 轴,1AA 为z 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2,1,2E ,()2,0,0B ,()12,2,2C ,()0,1,2BE = ,()10,2,2BC =,∴点P 到点1C的最短距离:125||5d BC === .故选:A.【指点迷津】求两点间的距离或其最值.一种方法,可建立坐标系,设点的坐标,用两点间距离公式写出距离,转化为求函数的最值问题;另一种方法,几何法,根据几何图形的特点,寻找那两点间的距离最大(小),求其值.【举一反三】1.(2020·四川高三(理))已知三棱锥S ABC -中,1SA SB SC ===,且SA 、SB 、SC 两两垂直,P 是三棱锥S ABC -外接球面上一动点,则P 到平面ABC 的距离的最大值是()A.3BC.3D.3【答案】C 【解析】【分析】,,SA SB SC 是棱长为1的正方体MNQB ADCS -上具有公共顶点S 的三条棱,以B 为原点,,,BM BQ BS 分别为x 轴,y 轴,z 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三棱锥S ABC -外接球就是正方体MNQB ADCS -的外接球,由正方体及球的几何性质可得点P 与N 重合时,点P 到平面ABC 的距离最大,求出平面ABC 的法向量,由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即可得结果.【详解】三棱锥S ABC -,满足,,SA SB SC 两两垂直,且,,1SA SB SC =,∴如图,,SA SB SC 是棱长为1的正方体MNQB ADCS -上具有公共顶点S 的三条棱,以B 为原点,,,BM BQ BS 分别为x 轴,y 轴,z 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则()()()()()0,0,0,1,0,1,0,1,1,0,0,1,1,1,0B A C S N ,()()()1,0,1,0,1,1,1,1,0BA BC BN ===,设平面ABC 的法向量(),,n x y z =,则00n BA x z n BC y z ⎧⋅=+=⎨⋅=+=⎩,取1x =,得()1,1,1n =-r ,三棱锥S ABC -外接球就是棱长为1的正方体MNQB ADCS -的外接球,P 是三棱锥S ABC -外接球上一动点,∴由正方体与球的几何性质可得,点P 点与N 重合时,点P 到平面ABC 的距离最大,∴点P 到平面ABC的距离的最大值为233BN n d n ⋅===.故选C.2.已知四边形ABCD 是边长为5的菱形,对角线8BD =(如图1),现以AC 为折痕将菱形折起,使点B 达到点P 的位置.棱AC ,PD 的中点分别为E ,F ,且四面体PACD 的外接球球心落在四面体内部(不含边界,如图2),则线段EF 长度的取值范围为()A .14,42⎛⎫ ⎪ ⎪⎝⎭B .⎛⎝⎭C .142⎛⎫ ⎪ ⎪⎝⎭D .)4【来源】江西省鹰潭市2021届高三高考二模数学(文)试题【答案】A 【解析】由题意可知△APC 的外心1O 在中线PE 上,设过点1O 的直线1l ⊥平面APC ,可知1l ⊂平面PED ,同理△ADC 的外心2O 在中线DE 上,设过点2O 的直线2l ⊥平面ADC ,则2l ⊂平面PED ,由对称性知直线12,l l 的交点O 在直线EF 上.根据外接球的性质,点O 为四面体PACD 的外接球的球心.由题意得3,4EA PE ==,而2221111,4O A O E EA O A O E PE =++==所以178O E =.令PEF θ∠=,显然02πθ<<,所以cos 4cos 4EF PE θθ==<.因为1cos EF O EPE OEθ==,所以172OE EF O E PE ⋅=⋅=,又OE EF <,所以272EF >,即2EF >.综上可知42EF <<.故选:A.3(2020广西柳州市模考)如图,在正方体中,棱长为1,点为线段上的动点(包含线段端点),则下列结论错误的是()A .当时,平面B .当为中点时,四棱锥的外接球表面为C .的最小值为D .当时,平面【答案】C【解析】对于,连结,,,则,,,设到平面的距离为,则,解得,∴.∴当时,为与平面的交点.∵平面∥平面,∵平面,∴∥平面,故A 正确.又由以上分析可得,当时,即为三棱锥的高,∴平面,所以D 正确.对于B ,当为中点时,四棱锥为正四棱锥,设平面的中心为,四棱锥的外接球为,所以,解得,故四棱锥的外接球表面积为,所以B 正确.对于C ,连结,,则,∴,由等面积法得的最小值为,∴的最小值为.所以C 不正确.故选:C.类型三立体几何中动态问题中的面积、体积问题【例3】(2020·河南高三(理))在棱长为3的正方体1111ABCD A B C D -中,E 是1AA 的中点,P 是底面ABCD 所在平面内一动点,设1PD ,PE 与底面ABCD 所成的角分别为12θθ,(12θθ,均不为0),若12θθ=,则三棱锥11P BB C -体积的最小值是()A .92B .52C .32D .54【答案】C【解析】建系如图, 正方体的边长为3,则(3E ,0,32,1(0D ,0,3),设(P x ,y ,0)(0x,0)y ,则(3PE x =- ,y -,32,1(PD x =- ,y -,3),12θθ= ,(0z =,0,1),12cos cos θθ∴=,即11||||||||||||PD z PE z PE z PD z =,32=,整理得:228120x y x +-+=,变形,得:22(4)4(02)x y y -+=,即动点P 的轨迹为圆的一部分,过点P 作PF BC ⊥,交BC 于点F ,则PF 为三棱锥11P BB C -的高∴点P 到直线AD 的距离的最大值是2.则min 321PF =-=.1111119332212BB C BB B C S ∆=⋅⋅=⨯⨯= ,1111193132213P BB C BB C V PF S -∆=⨯⨯⋅⋅=∴=故选:C.【指点迷津】求几何体体积的最值,先观察几何图形三棱锥,其底面的面积为不变的几何量,求点P 到平面BCD 的距离的最大值,选择公式,可求最值.【举一反三】1.(2020·四川高三期末)长方体1111ABCD A B C D -中,2AB =,1BC =,12AA =,P 为该正方体侧面11CC D D内(含边界)的动点,且满足tan tan PAD PBC ∠+∠=.则四棱锥P ABCD -体积的取值范围是()A .20,3⎛⎤ ⎥⎝⎦B.2,33⎤⎥⎣⎦C .40,3⎛⎤ ⎥⎝⎦D.4,33⎤⎥⎣⎦【答案】B【解析】如图所示:在RT PAD 中,tan PD PAD PD AD ∠==,在RT PBC 中,tan PCPBC PC BC∠==,因为tan tan PAD PBC ∠+∠=,所以PD PC +=.因为2PD PC CD +=>=,所以点P 的轨迹是以,C D为焦点2a =的椭圆.如下图所示:a =,1c =,1b ==,椭圆的标准方程为:2212x y +=.1(0,1)P 联立22112x x y =⎧⎪⎨+=⎪⎩,解得:22y =±.所以22(1,2P -,32(1,2P .当点P 运动到1P 位置时,此时四棱锥P ABCD -的高最长,所以max 1112()21333P ABCD ABCD V S PO -=⨯⨯=⨯⨯=.当点P 运动到2P 或3P 位置时,此时四棱锥P ABCD -的高最短,所以min 211()23323P ABCD ABCD V S P D -=⨯⨯=⨯⨯=.综上所述:233P ABCD V -≤≤.2.如图,长方形ABCD 中,152AB =,1AD =,点E 在线段AB (端点除外)上,现将ADE 沿DE 折起为A DE ' .设ADE α∠=,二面角A DE C '--的大小为β,若π2αβ+=,则四棱锥A BCDE '-体积的最大值为()A .14B .23C .15112D .518-【答案】A【解析】设过A 与DE 垂直的线段长为a ,则tan AE α=,150tan 2α<<,1cos DE α=,sin a α=,则四棱锥A BCDE '-的高πsin sin sin sin cos 2h a βαααα⎛⎫=⋅=⋅-= ⎪⎝⎭,则111515tan 1sin cos 3222A BCDEV ααα'-⎛=⨯⨯-+⨯⨯ ⎝⎭)1tan sin cos6ααα=⨯)21cos sin6ααα=-)112cos 21212αα=+-11511sin 2cos 234412αα⎛⎫=+- ⎪ ⎪⎝⎭()11sin 2312αϕ=+-,tan 15ϕ⎛= ⎝⎭,∴四棱锥A BCDE '-体积的最大值为1113124-=.故选:A.3.(2020·重庆市松树桥中学校高三)如图,在单位正方体1111ABCD A B C D -中,点P 在线段1AD 上运动,给出以下四个命题:①异面直线1A P 与1BC 间的距离为定值;②三棱锥1D BPC -的体积为定值;③异面直线1C P 与直线1CB 所成的角为定值;④二面角1P BC D --的大小为定值.其中真命题有()A .1个B .2个C .3个D .4个【答案】D【解析】对于①,异面直线1A P 与1BC 间的距离即为两平行平面11ADD A 和平面11BCC B 间的距离,即为正方体的棱长,为定值.故①正确.对于②,由于11D BPC P DBC V V --=,而1DBC S ∆为定值,又P ∈AD 1,AD 1∥平面BDC 1,所以点P 到该平面的距离即为正方体的棱长,所以三棱锥1D BPC -的体积为定值.故②正确.对于③,由题意得在正方体1111ABCD A B C D -中,B 1C ⊥平面ABC 1D 1,而C 1P ⊂平面ABC 1D 1,所以B 1C ⊥C 1P ,故这两条异面直线所成的角为90︒.故③正确;对于④,因为二面角P −BC 1−D 的大小,即为平面ABC 1D 1与平面BDC 1所成的二面角的大小,而这两个平面位置固定不变,故二面角1P BC D --的大小为定值.故④正确.综上①②③④正确.选D .类型四立体几何中动态问题中的轨迹问题【例4】(2020南充高考一模)如图,直二面角AB αβ--,P α∈,C β∈,D β∈,且AD AB ⊥,BC AB ⊥,5AD =,10BC =,6AB =,APD CPB ∠=∠,则点P 在平面α内的轨迹是()A.圆的一部分B.椭圆的一部分C.一条直线D.两条直线【答案】A【解析】以AB 所在直线为x 轴,AB 的中垂线为y 轴,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设点(),P x y ,()30A -,,()3,0B ,AD AB ⊥ ,BC AB ⊥,则AD α⊥,BC α⊥,5AD =,10BC =,6AB =,APD CPB ∠=∠,Rt APD Rt CPB ∴∆∆ ,51102APAD BPBC ∴===,即()()2222343x y x y ⎡⎤-+=++⎣⎦,整理得:()22516x y ++=,故点P 的轨迹是圆的一部分,故选A .【指点迷津】空间轨迹问题的求解策略:1.利用侧面展开或展到一个平面上寻求轨迹;2.利用圆锥曲线定义求轨迹;3.这辗转过程中动点的轨迹;4.利用函数观点探求轨迹【举一反三】1.已知正方体1111ABCD A B C D -的棱长为M ,N 为体对角线1BD 的三等分点,动点P 在三角形1ACB 内,且三角形PMN 的面积263PMN S =△,则点P 的轨迹长度为()A .269πB .263C .469D .463π【答案】B【解析】如图所示:连接11BC B C O = ,因为四边形11BCC B 是正方形,所以11BC B C ⊥,因为11D C ⊥平面11BCC B ,1B C ⊂平面11BCC B ,所以11D C ⊥1B C ,又11111,BC D C C BC =⊂ 平面11BC D ,11D C ⊂平面11BC D ,所以1B C ⊥平面11BC D ,所以11B C D B ⊥,同理可知:11B A D B ⊥,又因为1B C ⊂平面1ACB ,1B A ⊂平面1ACB ,111B C B A B = ,所以1D B ⊥平面1ACB ,根据题意可知:1116,D B AB B C AC =====1ACB 为正三角形,所以160∠=︒B AC ,所以1122ACB S =⨯= ,设B 到平面1ACB 的距离为h ,因为11B ACB B ABC V V --=,所以111133ACB ACB S h S BB ⋅⋅=⋅⋅ ,所以11ACB ACB S h S BB ⋅=⋅ ,所以(23232342h ⨯⨯=⨯1123h D B ==,所以h BN =,所以N 即为1D B 与平面1ACB 的交点,由题意可知:1D B ⊥平面1ACB ,所以MN PN ⊥,所以11262223PMN S MN PN PN PN =⋅=⋅⋅==,再如下图所示:在正三角形1ACB 中,高3sin 602AO AC =︒==,所以内切圆的半径12633r AO ==<,且3AN <=,取1B C 的两个三等分点,E F ,连接,EN FN ,所以1//,//NE AB NF AC ,所以NEF 是以PN 长度为边长的正三角形,所以P 的轨迹是以N 为圆心,半径等于3的圆,圆的周长为463,在1ACB 内部的轨迹是三段圆弧,每一段圆弧的圆心角为60︒,所以对应的轨迹长度是圆周长的一半为263,故选:B.2、(2020贵阳高考模拟)在正方体1111ABCD A B C D -中,已知点P 为平面11AA D D 中的一个动点,且点P 满足:直线1PC 与平面11AA D D 所成的角的大小等于平面PBC 与平面11AA D D 所成锐二面角的大小,则点P 的轨迹为()A .直线B .椭圆C .圆D .抛物线【答案】D3.几何中常用表示L 的测度,当L 为曲线、平面图形和空间几何体时,L 分别对应其长度、面积和体积.在ABC 中,3AB =,4BC =,5AC =,P 为ABC 内部一动点(含边界),在空间中,到点P 的距离为1的点的轨迹为L ,则L 等于()A .612π+B .2263π+C .20123π+D .22123π+【来源】安徽省合肥市2021届高三下学期第三次教学质量检测理科数学试题【答案】D【解析】空间中,到点P 的距离为1的点的轨迹所构成的空间几何体在垂直于平面ABC 的角度看,如下图所示:其中:BCDF ,ACEI 和ABGH 区域内的几何体为底面半径为1的半圆柱;CDE ,BFG ,AHI 区域内的几何体为被两平面所截得的部分球体,球心分别为,,C B A ;ABC 区域内的几何体是高为2的直三棱柱.四边形BCDF 和ACEI 为矩形,2DCB ECA π∴∠=∠=,2DCE ACB ACB πππ∴∠=--∠=-∠,同理可得:FBG ABC π∠=-∠,HAI CAB π∠=-∠,()332DCE FBG HAI ACB ABC CAB ππππ∴∠+∠+∠=-∠+∠+∠=-=,∴CDE ,BFG ,AHI 区域内的几何体合成一个完整的,半径为1的球,则CDE ,BFG ,AHI 区域内的几何体的体积之和3144133V ππ=⨯=;又BCDF ,ACEI 和ABGH 区域内的几何体的体积之和()221134562V ππ=⨯⨯++=;ABC 区域内的直三棱柱体积31342122V =⨯⨯⨯=,4226121233L πππ∴=++=+.故选:D.三.强化训练1.(2020·内蒙古高三期末)如图,棱长为1的正方体1111ABCD A B C D -中,M 是线段1A B 上的动点,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①异面直线AD 与1CB 所成的角为45︒②11DC D M⊥③三棱锥1M DCC -的体积为定值④1AM MD +的最小值为2.A .①②③B .①②④C .③④D .②③④【答案】A【解析】①∵AD ∥BC ,∴异面直线AD 与1CB 所成的角即为BC 与1CB 所成的角,可得夹角为45︒,故①正确;②连接1CD ,∵1DC ⊥平面A 1BCD 1,1D M ⊂平面A 1BCD 1,∴11DC D M ⊥,故②正确;③∵1A B ∥平面DCC 1D 1,∴线段A 1B 上的点M 到平面DCC 1D 1的距离都为1,又△DCC 1的面积为定值12,因此三棱锥M −DCC 1的体积1111326V =⨯⨯=为定值,故③正确;④将面AA 1B 与面A 1BCD 1沿A 1B 展成平面图形,线段AD 1即为AP +PD 1的最小值,在△D 1A 1A 中,∠D 1A 1A =135°,利用余弦定理解三角形得12AD =,故④不正确.因此只有①②③正确.故选:A .2.(2020河南省焦作市高三)在棱长为4的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中,点E 、F 分别在棱AA 1和AB 上,且C 1E ⊥EF ,则|AF|的最大值为()A .B .1C .D .2【答案】B【解析】以AB ,AD ,AA 1所在直线为x ,y ,z 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如图所示,则C 1(4,4,4),设E (0,0,z ),z ∈[0,4],F (x ,0,0),x ∈[0,4],则|AF|=x .=(4,4,4﹣z ),=(x ,0,﹣z ).因为C 1E ⊥EF ,所以,即:z 2+4x ﹣4z =0,x =z ﹣.当z =2时,x 取得最大值为1.|AF|的最大值为1.故选:B .3.(2020·重庆巴蜀中学高三(理))棱长为2的正方体1111ABCD A B C D 中,N 为1CC 的中点,P 在底面ABCD 内运动,1D P 与平面ABCD 所成角为1θ,NP 与平面ABCD 所成角为2θ,若12θθ=,则AP 的最小值为()A .2B .83C .4D .1【答案】A【解析】分析:先证明PD=2PC ,再在底面ABCD 内建立如图所示的直角坐标系,求出211680sin()99PA αϕ=-+,再利用三角函数的图象和性质求出|AP|的最小值.【详解】设12θθθ==,所以12tan tan DD PD θθ==,1PC tan tan CN θθ==,所以PD=2PC.在底面ABCD 内建立如图所示的直角坐标系,设点P(x,y),=,整理得22516454(),cos ,sin 39333x y x y αα++=∴=-=,所以2224841168011680(cos )(sin 2)sin()43339999PA αααϕ=-+-=-+≥-=,即||2AP ≥,所以|AP|的最小值为2.故选:A4.已知三棱锥A BCD -的所有棱长均为2,E 为BD 的中点,空间中的动点P 满足PA PE ⊥,PC AB ⊥,则动点P 的轨迹长度为()A .1116πB.8C.2D【来源】浙江省五校2021届高三下学期5月联考数学试题【答案】C【解析】正四面体A BCD -,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如图所示,)(22,,,22E C B ⎛ ⎝,设(),,P x y z,()22,,,,22PE x y z AP x y z ⎛⎫=---= ⎪ ⎪⎝⎭,),PC x y z =-- .由于PA PE ⊥,PC AB ⊥,所以00AP PE PC AB ⎧⋅=⎨⋅=⎩ ,即))220220x x y y z z y ⎧⎛⎫⎛⎫-+-+-=⎪ ⎪ ⎪⎪⎪ ⎪⎝⎭⎝⎭⎨-=,即2222220220x x y y z z y z ⎧-+-+-=⎪⎨⎪+=⎩,即222222344240x y z y z ⎧⎛⎛⎛⎪-+-+-= ⎪⎪ ⎪⎨⎝⎭⎝⎭⎝⎭⎪+-=⎪⎩,22222234424x y z ⎛⎫⎛⎛-+-+-= ⎪ ⎪ ⎪ ⎪⎝⎭⎝⎭⎝⎭表示球心为222,,442⎛⎫ ⎪ ⎪⎝⎭,半径为32R =的球.y z+=表示垂直于yAz平面的一个平面.所以P的轨迹是上述平面截球面所得圆.球心,,442⎛⎫⎪⎪⎝⎭到平面0y z+=的距离为14d=,所以截得的圆的半径4r===,所以截得的圆,也即P点的轨迹的长度为2242rππ=⨯=.故选:C5.(2020郑州一中高三期末)在三棱锥中,平面,M 是线段上一动点,线段长度最小值为,则三棱锥的外接球的表面积是()A .B.C .D.【答案】C【解析】如图所示:三棱锥中,平面,M 是线段上一动点,线段长度最小值为,则:当时,线段达到最小值,由于:平面,所以:,解得:,所以:,则:,由于:,所以:则:为等腰三角形.所以:,在中,设外接圆的直径为,则:,所以:外接球的半径,则:,故选:C.6.(2020九江高三一模)在长方体中,,,分别是棱的中点,是底面内一动点,若直线与平面没有公共点,则三角形面积的最小值为()A.B.C.D.【答案】C【解析】补全截面EFG为截面EFGHQR如图,其中H、Q、R分别为、的中点,易证平面ACD1∥平面EFGHQR,∵直线D1P与平面EFG不存在公共点,∴D1P∥面ACD1,∴D1P面ACD1,∴P∈AC,∴过P作AC的垂线,垂足为K,则BK=,此时BP最短,△PBB1的面积最小,∴三角形面积的最小值为,故选:C.7.(2020·浙江高三期末)在三棱锥P ABC -中,PA PB PC AB AC BC ======,点Q 为ABC∆所在平面内的动点,若PQ 与PA 所成角为定值θ,π(0,)4θ∈,则动点Q 的轨迹是A .圆B .椭圆C .双曲线D .抛物线【答案】B【解析】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根据题意,求出Q 轨迹方程,可得其轨迹.由题,三棱锥P ABC -为正三棱锥,顶点P 在底面ABC 的射影O 是底面三角形ABC 的中心,则以O 为坐标原点,以OA 为x 轴,以OP 为z 轴,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根据题意可得1OA OP ==,设Q 为平面ABC 内任一点,则()()()()()1,0,0,0,0,1,,,0,1,0,1,,,1A P Q x y PA PQ x y =-=-,由题PQ 与PA 所成角为定值θ,π0,4θ⎛⎫∈ ⎪⎝⎭,则,cos PA PQ PA PQ θ⋅==⋅则()()22222cos 11x y x θ++=+,化简得222cos22cos 2cos20x y x θθθ⋅+⋅-+=,ππ0,,20,,cos 20,42θθθ⎛⎫⎛⎫∈∴∈> ⎪ ⎪⎝⎭⎝⎭故动点Q 的轨迹是椭圆.选B8.(2020·上海格致中学高三月考)在正方体''''ABCD A B C D -中,若点P (异于点B )是棱上一点,则满足BP 与AC '所成的角为45︒的点P 的个数为()A .0B .3C .4D .6【答案】B 【解析】【分析】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通过分类讨论利用异面直线的方向向量所成的夹角即可找出所有满足条件的点P 的个数.【详解】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不妨设棱长1AB =,(1B ,0,1),(1C ,1,1).①在Rt △AA C ''中,||tan ||A C A AC AA '''∠'==',因此45A AC '∠'≠︒.同理AB ,AD 与AC '所成的角都为45≠︒.故当点P 位于(分别与上述棱平行或重合)棱BB ',BA ,BC 上时,与AC '所成的角都为arctan 45≠︒,不满足条件;②当点P 位于棱AD 上时,设(0P ,y ,1),(01)y,则(1BP =-,y ,0),(1AC '=,1,1)-.若满足BP 与AC '所成的角为45︒,则2|||cos ,|2||||BP AC BP AC BP AC '=<'>==',化为2410y y ++=,无正数解,舍去;同理,当点P 位于棱A D ''上时,也不符合条件;③当点P 位于棱B C ''上时,设(1P ,y ,0),(01)y,则(0BP = ,y ,1)-,(1AC '=,1,1)-.若满足BP 与AC '所成的角为45︒,则2|||cos ,|2||||BP AC BP AC BP AC '=<'>==',化为2410y y -+=,01y,解得2y =-(1,2P .④同理可求得棱C D ''上一点(5P -,棱C C '上一点4)P -.而其它棱上没有满足条件的点P .综上可知:满足条件的点P 有且只有3个.故选:B 9.(2020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中学高三)如图,已知三棱锥,平面,是棱上的动点,记与平面所成的角为,与直线所成的角为,则与的大小关系为()A .B .C .D .不能确定【答案】C【解析】如图所示:∵P A ⊥平面ABC ,∴PD 与平面ABC 所成的角=∠PDA,过点A 作AE ⊥BC ,垂足为E ,连接PE ,∵P A ⊥平面ABC ,∴P A ⊥BC ,∴BC ⊥平面PAE ,∴BC ⊥PE,在Rt △AED ,Rt △PAD ,Rt △PED 中:cos ,cos ,cos ,∴coscoscos <cos ,又均为锐角,∴,故选C.10.(2020·湖南长郡中学高三(理))在三棱锥P ABC -中,PA ⊥平面ABC ,23BAC π∠=,3AP =,AB =Q 是边BC 上的一动点,且直线PQ 与平面ABC 所成角的最大值为3π,则三棱锥P ABC -的外接球的表面积为()A .45πB .57πC .63πD .84π【答案】B【解析】分析:根据题意画出图形,结合图形找出ABC △的外接圆圆心与三棱锥P ABC -外接球的球心,求出外接球的半径,再计算它的表面积.详解:三棱锥P ABC PA ABC 中,平面,-⊥设直线PQ 与平面ABC 所成角为θ,如图所示;则3PA sin PQ PQ ,θ==由题意且θ的最大值是3π,∴332PQ=,解得PQ =即PQ 的最小值为∴AQ A 到BC AQ BC ∴⊥,AB BC ∴== 6BC ;∴=取ABC △的外接圆圆心为O ',作OO PA ' ,62120r sin ∴=︒,解得r =;O A ∴'=M为PA 的中点,32OM O A PM ∴='==,由勾股定理得CP R ===∴三棱锥P ABC -的外接球的表面积是224457S R πππ==⨯⨯=.故选B.11.在直三棱柱111ABC A B C -中,底面ABC 是以B 为直角的等腰三角形,且3AB =,1AA =若点D 为棱1AA 的中点,点M 为面BCD 的一动点,则11 B M C M +的最小值为()A .B .6C .D【来源】江西省赣州市2021届高三二模数学(理)试题【答案】C【解析】由题意知,BC AB ⊥,111ABC A B C -为直三棱柱,即面ABC ⊥面11ABB A ,面ABC 面11ABB A AB =,BC ⊂面ABC ,∴BC ⊥面11ABB A ,又BC ⊂面BCD ,∴面BCD ⊥面11ABB A .∴易得1B 关于平面BCD 对称点E 落在1A A 的延长线上,且AE =1A E =示,11 B M C M +的最小时,1C 、M 、E 三点共线.∴1111||B M C M EM C M EC +=+≥===.故选:C12.在棱长为2的正四面体ABCD 中,点P 为ABC 所在平面内一动点,且满足3PA PB += ,则PD 的最大值为()A .3B .2103C .393D .2【来源】河南省鹤壁市2021届高三一模数学(文)试题【答案】B【解析】如图所示,在平面ABC 内,4323PA PB +=> ,所以点P 在平面ABC 内的轨迹为椭圆,取AB 的中点为点O ,连接CO ,以直线AB 为x 轴,直线OC 为y 建立如下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O xyz -,则椭圆的半焦距1c =,长半轴233a =,该椭圆的短半轴为33b ==,所以,椭圆方程为()2233104x y z +==.点D 在底面的投影设为点E ,则点E 为ABC 的中心,113333OE OC ===,故点E 正好为椭圆短轴的一个端点,22333CE OC ==,则263DE ==,因为222PD DE EP =+,故只需计算EP 的最大值.设(),,0P x y ,则0,,03E ⎛⎫⎪ ⎪⎝⎭,则2222223423123543333333EP x y y y y y ⎛=+-=-+-+=--+ ⎝⎭,当333933y ⎡=∈-⎢⎣⎦时,2EP 取最大值,即22max3233516393939EP ⎛⎫⎛=-⨯---+= ⎪ ⎪ ⎝⎭⎝⎭,因此可得2241640999PD ≤+=,故PD 的最大值为2103.故选:B.13.在棱长为1的正方体1111ABCD A B C D -中,P 是线段1BC 上的点,过1A 的平面α与直线PD 垂直,当P 在线段1BC 上运动时,平面α截正方体1111ABCD A B C D -所得的截面面积的最小值是()A .1B .54C .2D 【来源】北京市朝阳区2021届高三一模数学试题【答案】C【解析】以点A 为坐标原点,AB 、AD 、1AA 所在直线分别为x 、y 、z 轴建立如下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则()0,0,0A 、()10,0,1A 、()1,0,0B 、()11,0,1B 、()1,1,0C 、()11,1,1C 、()0,1,0D 、()10,1,1D ,设点()1,,P t t ,其中01t ≤≤.①当0t =时,点P 与点B 重合,()1,1,0BD =- ,()1,1,0AC = ,()10,0,1AA =,所以,0BD AC ⋅=,10BD AA ⋅= ,则BD AC ⊥,1BD AA ⊥,1AC AA A ⋂=,BD ∴⊥平面11AA C C ,此时平面α即为平面11AA C C ,截面面积为1S AA AC =⋅=;②当1t =时,同①可知截面面积为S =;③当01t <<时,()1,1,DP t t =- ,()11,1,1A C =-,1110DP AC t t ⋅=+--= ,1A C PD ∴⊥,则1A C α⊂,设平面α交棱1DD 于点()0,1,E z ,()1,0,CE z =-,10DP CE tz ⋅=-+= ,可得11z t=>,不合乎题意.设平面α交棱AB 于点(),0,0M x ,()1,1,0CM x =--,()110DP CM x t ⋅=---=,可得x t =,合乎题意,即(),0,0M t ,同理可知,平面α交棱11C D 于点()1,1,1N t -,()11,1,0A N t MC =-=,且1A N 与MC 不重合,故四边形1A MCN 为平行四边形,()11,1,1A C =- ,()11,1,0A N t =-,11111cos A C A NCA N A C A N⋅∠==⋅则1sin CA N ∠=所以,截面面积为11112sin 2CA NS S A C A N CA N ==⋅∠=<△.综上所述,截面面积的最小值为2.故选:C.14.如图,斜线段AB 与平面α所成的角为π4,B 为斜足.平面α上的动点P 满足π6PAB ∠=,则点P 的轨迹为()A .圆B .椭圆C .双曲线的一部分D .抛物线的一部分【答案】B【解析】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设(0,1,0),(0,0,1),(,,0)(0,1,1),(,,1)B A P x y AB AP x y ⇒=-=-223cos ,=62(2)112AB AP x y ⇒<>+-=所以点P 的轨迹是椭圆.故选:B.15.已知正方体ABCD A B C D ''''-的棱长为1,点M ,N 分别为线段AB ',AC 上的动点,点T 在平面BCC B ''内,则MT NT +的最小值是()AB .233C.2D .1【答案】B【解析】A 点关于BC 的对称点为E ,M 关于BB '的对称点为M ',记d 为直线EB '与AC 之间的距离,则MT NT M T NT M N d ''+=+≥≥,由//B E D C '',d 为E 到平面ACD '的距离,因为111111333D ACE ACE V S '-=⨯⨯==⨯⨯= ,而2133346D ACE E ACD V V d d ''--==⨯⨯⨯=,故233d =,故选:B.16.如图,ABC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AB AC =,点D 是AB 上靠近A 的三等分点,点E 是AC 上靠近C 的三等分点,沿直线DE 将ADE 翻折成A DE ' ,所成二面角A DE B '--的平面角为α,则()A .A DB A EC α∠≥∠'≥'B .A EC A DB α∠≥∠'≥'C .A DB A EC α≥∠'∠≥'D .A EC A DBα≥∠'∠≥'【答案】B【详解】如图,在等腰直角三角形中,过B 作直线//l DE ,作BM ED ⊥交直线DE 于点M ,过C 作直线DE 的垂线,垂足为R ,交直线l 与T ,过A 作DE 的垂线,垂足为O ,且交l 于N ,不妨设3AB =,则1,2AD CE BD AE ====,在直角三角形ADE 中,255AO ==,因为BMD AOD ,故12AO AD BM BD ==,故455BM =,同理52522155DM DO ==⨯⨯=,所以5ON =,5BN OM ==,同理5RC OS ==,5NT =.在几何体中连接,,A B A S A C ''',如图,因为,,A O DE NO DE '⊥⊥故NOA '∠为二面角A DE B '--的平面角,故NOA α'∠=,而A O NO O '⋂=,故DE ⊥平面AON ',所以TB ⊥平面AON ',而A N '⊂平面AON ',故BN A N '⊥.24162545162cos 4cos 55555A N αα'=+-⨯⨯=-,故216929164cos cos 5555A B αα'=-+=-,故29165cos 4155cos cos 21255A DB αα-+'∠==-⨯⨯,同理14cos cos 55A EC α'∠=-,11cos cos cos 055A DB αα'∠-=--<,故cos cos A DB α'∠<,同理cos cos A EC α'∠<,33cos cos cos 055A DB A EC α''∠-∠=+>,故cos cos A DB A EC ''∠>∠,因为(),,0,A DB A EC απ''∠∠∈,故A EC A DB α''∠>∠>,故选B.17.如图,棱长为2的长方体1111ABCD A B C D -中,P 为线段11B D 上动点(包括端点).则以下结论正确的为()A .三棱锥1P A BD -中,点P 到面1A BDB .过点P 平行于面1A BD 的平面被正方体1111ABCD A BCD -截得的多边形的面积为3C .直线1PA 与面1A BD 所成角的正弦值的范围为36,33⎣⎦D .当点P 和1B 重合时,三棱锥1P A BD -的外接球体积为2π【来源】广东省普宁市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数学试题【答案】C【解析】对于A 中,由111142323P A BD A PBD V V --==⨯=,1A BD 为等边三角形,面积为112A BD =⨯=△S ,设点P 到面1A BD 的距离为h ,由1433h ⨯=,求得233h =,所以A 不正确;对于B 中,过点P 平行于平面1A BD 的平面被正方体截得的多边形平面11B D C ,此时三角形11B D C 为边长为的等边三角形,其面积为12⨯B 不正确;对于C 中,由正方体的结构特征和性质,可得点P 到平面1A BD 的距离为233,当点P 在线段11B D 上运动时,1max 2PA =(P 为端点时),in 1m PA =,设直线1PA 与平面1A BD 所成角为θ,则sin 33θ∈⎢⎣⎦,所以C 正确;对于D 中,当点P 与1B 重合时,此时三棱锥为11B A BD -,设1B D 的中点为O ,因为11190B BD B A D ∠=∠=︒,可得11OA OB OD OB ===所以三棱锥1P A BD -的外接球的球心为1B D ,所以三棱锥1P A BD -的外接球的体积为343π⨯=,所以D 不正确.故选:C.18.如图,在棱长为1111ABCD A B C D -中,点P 是平面11A BC 内一个动点,且满足15DP PB +=+,则直线1B P 与直线1AD 所成角的取值范围为()(参考数据:43sin 53,sin 3755== )A .37,143⎡⎤⎣⎦B .37,90⎡⎤⎣⎦C .53,143⎡⎤⎣⎦D .37,127⎡⎤⎣⎦【来源】江西省景德镇一中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数学(理)试题【答案】B【解析】如图,建立空间直接坐标系,连结1B D ,交平面11A BC 于点O ,()0,0,0D ,(1B ,(1A ,()B ,(1C ,(1DB = ,(1A B =- ,(1BC =-,110DB A B ⋅= ,110DB BC ⋅=,111111,DB A B DB BC A B BC B ∴⊥⊥⋂=,,1DB ∴⊥平面11A BC ,根据等体积转化可知111111B A BC B A B C V V --=,即((2311131132232B O ⨯⨯⨯⨯=⨯⨯,解得:13B O =,19B D ==,16D O ∴=,11//AD BC ,∴异面直线1AD 与1B P 所成的角,转化为1BC 与1B P 所成的角,如图,将部分几何体分类出来,再建立一个空间直角坐标系,取1BC 的中点E ,过点O 作1//OF BC ,则以点O 为原点,1,,OF OE OB为,,x y z 轴的正方向,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0P x y ,()10,0,3B ,()0,0,6D -,32,02B ⎫⎪⎪⎭,132,02C ⎛⎫⎪ ⎪⎝⎭,()1,,3B P x y =-,()1BC =-,15PB PD +=+,5=+,2222936x y x y ++<++,即15PB =22925x y ∴++=,即2216x y +=,[]4,4x ∈-11111144cos ,,555B P BC x B P BC B P BC ⋅⎡⎤<>===-∈-⎢⎥⎣⎦,因为异面直线所成的角是锐角,并设为θ,则4cos 0,5θ⎛⎤∈ ⎥⎝⎦,4sin 535=,4cos375∴=,37,90θ⎡⎤∴∈⎣⎦ 故选:B19.如图,在三棱锥D ABC -中,,1,1AD BC BC AD ⊥==.且2AB BD AC CD +=+=,则四面体ABCD 的体积的最大值为()A .14B .212C.6D .524【来源】浙江省衢州市五校联盟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联考数学试题【答案】B【解析】作BE ⊥AD 于E ,连接CE ,如图,因为,AD BC ⊥,BE BC 再平面BEC 内相交,所以AD ⊥平面BEC ,因为CE ⊂平面BEC ,所以CE ⊥AD ,因为2AB BD AC CD +=+=,所以B 与C 都是在以A 、D 为焦点的椭球上,且BE 、CE 都垂直于焦距AD ,AB +BD =AC +CD =2,显然ABD ACD ≅ ,所以BE =CE .取BC 中点F ,,,BC E AD E F F ⊥∴⊥要求四面体ABCD 的体积的最大值,因为AD 是定值,只需三角形EBC 的面积最大,因为BC 是定值,所以只需EF 最大即可,当△ABD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时几何体的体积最大,因为AB +BD =AC +CD =2,1AB ∴=,,22EB EF ∴====,所以几何体的体积为11221132212⨯⨯⨯⨯=故选:B20.如图,三棱锥A BCD -的底面BCD 在平面α内,所有棱均相等,E 是棱AC 的中点,若三。

立体几何中的动态问题

立体几何中的动态问题

ʏ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蒋垛中学 李 杰立体几何中的动态 问题,是指空间图形中的某些点㊁线㊁面的位置是不确定或可变的一类开放性问题,因其中某些点㊁线㊁面的位置不确定,往往成为同学们进行常规思考与转化的障碍㊂但又因其是可变的㊁开放的,更有助于同学们空间想象能力㊁综合思维能力与创新应用能力等的培养,成为高考数学试卷中创新命题的一个方向,备受各方关注㊂一㊁位置的确定问题图1例1 如图1,在梯形A B C D 中,A B ʊC D ,øB C D =2π3,四边形A C F E 为矩形,且C F ʅ平面A B C D ,A D =C D =B C =C F =1㊂(1)求证:平面E F D ʅ平面B C F ;(2)点M 在线段E F 上运动,求当点M 在什么位置时,平面M A B 与平面F C B 所成锐二面角的余弦值为34㊂解析:(1)因为A D =C D =B C ,A B ʊC D ,øB C D =2π3,所以øA D C =2π3,øD C A =øD A C =π6,则有øA C B =π2,所以A C ʅB C ㊂因为C F ʅ平面A B C D ,A C ⊂平面A B C D ,所以A C ʅC F ㊂又C F ɘB C =C ,C F ,B C ⊂平面B C F ,则A C ʅ平面B C F ㊂而E F ʊA C ,所以E F ʅ平面B C F ㊂而E F ⊂平面E FD ,所以平面EF D ʅ平面B C F ㊂(2)以C 为坐标原点,C A ,C B ,C F 所在图2直线分别为x 轴,y 轴,z 轴,建立如图2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C -x yz ㊂由于A D =C D =B C =C F =1,则A B =2,结合余弦定理有A C 2=A B 2+B C 2-2A B ㊃B C ㊃c o sπ3=3,所以A C =3,则E F=A C =3㊂设F M =λ(0ɤλɤ3),则C (0,0,0),A (3,0,0),B (0,1,0),M (λ,0,1),所以A B ң=(-3,1,0),B M ң=(λ,-1,1)㊂设n =(x ,y ,z )为平面M A B 的一个法向量,则n ㊃A B ң=-3x +y =0,n ㊃B M ң=λx -y +z =0,令x =1,得n =(1,3,3-λ)㊂易知m =(1,0,0)为平面F C B 的一个法向量,所以|c o s <m ,n >|=|m ㊃n ||m ||n |=11ˑ1+3+(3-λ)2=34,解得λ=533或33,而0ɤλɤ3,所以λ=33,所以F M E F =13,即M 在线段E F 靠近点F 的三等分点处时,平面M A B 与平面F C B 所成锐二面角的余弦值为34㊂点评:要确定立体几何中的 动态 问题中对应动点的位置,合理引入参数,结合线段长度的变量,从代数的视角切入,利用向量的数量积加以转化,通过合理的逻辑推理与数学运算来求解对应的参数值,进而得以确定相应动点的位置情况㊂以 数 的运算形式来确定 形 的动态变化情况㊂二㊁轨迹的判定问题图3例2 如图3所示,在正方体A B C D -A 1B 1C 1D 1中,A B =2,E 为棱D D 1的中点,F 是正方形C D D 1C 1内部(含边界)的一个动点,且B 1F ʊ平面A 1B E ㊂(1)求动点F 的轨迹长度;(2)求平面A 1B E 与平面A B C D 夹角的71解题篇 创新题追根溯源 高考数学 2024年2月正切值㊂图4解析:(1)如图4,取C 1C的中点为P ,C 1D 1的中点为Q ,连接B 1P ,B 1Q ,P Q ㊂由于B 1P ʊA 1E ,B 1P ⊄平面A 1B E ,A 1E ⊂平面A 1B E ,所以B 1P ʊ平面A 1B E ㊂同理,证得P Q ʊ平面A 1B E ㊂而P Q ɘB 1P =P ,所以平面B 1P Q ʊ平面A 1B E ㊂而B 1F ʊ平面A 1B E ,所以B 1F ⊂平面B 1P Q ㊂而F ɪ平面C D D 1C 1,则知F ɪP Q ,即动点F 的轨迹为线段P Q ㊂而P Q =12C D 1=2,所以动点F 的轨迹长度为2㊂(2)由于平面A B C D ʊ平面A 1B 1C 1D 1,平面B 1P Q ʊ平面A 1B E ,所以平面A 1B E 与平面A B C D 的夹角即为平面A 1B 1C 1D 1与平面B 1P Q 的夹角㊂而平面A 1B 1C 1D 1与平面B 1P Q 的交线为B 1Q ,过点C 1作C 1H ʅB 1Q ,交B 1Q 于点H ,如图4,设H Q =a ,则1-a 2=4-(5-a )2,解得a =55㊂同理,过点P 作P G ʅB 1Q ,交B 1Q 于点G ,可得Q G =55,即点H 与点G 重合㊂所以øC 1H P 为所求二面角的平面角,则有t a n øC 1H P =C 1P C 1H =11-a2=52㊂点评:要判定立体几何中的 动态 问题中对应动点的轨迹及其相应问题,关键是结合立体几何中动点的变化规律,合理挖掘内涵,通过定义法㊁直接法㊁性质法及建系法等来分析与处理,进而得以解决㊂此类问题契合高考命题 在知识网络交汇处 的指导精神,外观上有着 看似立体几何,又似解析几何 的特点,成为高考命题中考查数学知识㊁数学能力与核心素养的好素材㊂图5三、最值的求解问题例3 如图5,在四面体A B C D 中,所有的面都是直角三角形,侧棱A B ʅ底面B C D ㊂(1)若A B =1,BC =2,C D图6=1,试求异面直线A C 与B D 所成角的余弦值㊂(2)如图6,若B D ʅC D ,A B =B D =C D =2,点P 在棱A C 上运动㊂试求әP B D 面积的最小值㊂解析:(1)如图7,以D B ,D C 为邻边作图7平行四边形B D C E ,连接A E ,则异面直线A C 与B D 所成的角为øA C E 或其补角㊂当B C ʅC D 时,A B =1,B C =2,C D =B E =1,由题可知,A E =A B 2+B E 2=12+12=2,A C =A B 2+B C 2=12+22=5,E C =B D =B C 2+C D 2=22+12=5,在әA C E 中,由余弦定理得c o søA C E =A C 2+E C 2-A E 22A C ˑE C =45,所以异面直线A C 与B D 所成角的余弦值为45㊂当B D ʅD C 时,A E =A B 2+B E 2=12+12=2,A C =A B 2+B C2=12+22=5,E C =B D =B C 2-C D 2=22-12=3,在әA C E 中,由余弦定理得c o s øA C E =A C 2+E C 2-A E 22A C ˑE C =155,所以异面直线A C 与B D 所成角的余弦值为155㊂综上可知,异面直线A C 与B D 所成角的余弦值为45或155㊂图8(2)如图8,作P Q ʅB C 于点Q ,Q M ʅB D 于点M ,连接P M ㊂在әA B C 中,因为A B ,P Q 都垂直于B C ,所以A B ʊP Q ,所以P Q ʅ平面B C D ㊂又B D ⊂平面BCD ,所以P Q ʅB D ㊂又因为Q M ʅB D ,P Q ɘQ M =Q ,P Q ,Q M ⊂平面P Q M ,所以B D ʅ平面P Q M ㊂又P M ⊂平面P Q M ,所以P M ʅB D ㊂81 解题篇 创新题追根溯源 高考数学 2024年2月设C Q =x ,C B =B D 2+C D 2=22,由P Q A B =C Q C B ,即P Q 2=x 22,得P Q =22x(0ɤx ɤ22)㊂在әB C D 中,由B Q B C =Q M C D ,即22-x22=Q M 2,得Q M =22-x2㊂在R t әP Q M 中,P M =P Q 2+Q M 2=x 22+(22-x )22=x 2-22x +4=(x -2)2+2ȡ2,当且仅当x =2时等号成立㊂所以S әP B D =12B D ㊃P M ȡ12ˑ2ˑ2=2,即әP B D 面积的最小值为2㊂点评:要求解立体几何中的 动态 问题中对应最值的问题,往往是利用动态问题中的不确定性,借助其中某一元素的变量来合理建立对应的函数关系式,利用函数㊁导数㊁基本不等式等知识来确定相应的最值,从而为确定空间几何体的长度㊁角度㊁表面积㊁体积等的最值问题指明方向,借助代数运算来迁移对应的逻辑推理㊂在实际解决立体几何中的 动态 问题时,经常借助逻辑推理进行推理论证,而当用逻辑推理的定性分析难度比较大或烦琐时,往往可以引进相关的参数,通过构建对应的方程㊁函数或不等式等进行代数定量计算,以算促证,巧妙破解,实现动态问题的代数 静 态转化与应用㊂(责任编辑 王福华)基于平面图形翻折 融入立体几何应用ʏ江苏省高邮中学 杨 欢基于平面图形翻折成立体几何问题,是立体几何应用中的一类重要题型,借助平面图形的翻折,由 二维 上升到 三维 ,进而依托平面图形的一些信息与关系来确定空间图形中的位置关系㊁数量关系等问题㊂具体解题时,要仔细审视由平面图形的 二维空间 翻折成立体图形的 三维空间 这一升维过程中,相应的边㊁角等数量,以及对应的平行㊁垂直等几何特征的变化规律,特别注意相应的点㊁直线㊁平面间的位置关系,以及线段的长度㊁角度的变化等情况,结合具体问题进行逻辑推理与数学运算㊂一、翻折过程中线面关系的判定对于平面图形的翻折,关键是合理构建翻折后的空间几何图形,从中识别对应的空间几何体的结构特征,并确定对应图形的点㊁线㊁面等要素之间的关系,通过合理的平行㊁垂直等关系进行逻辑推理与判定㊂图1例1 如图1,在矩形A B C D 中,满足A B =2A D ,E 是A B 的中点,沿D E 将әA D E 折起到әA 1D E ㊂(1)如果二面角A 1-D E -C 是直二面角,求证:A 1B =A 1C ;(2)如果A 1B =A 1C ,求证:平面A 1D E ʅ平面B C D E ㊂分析:(1)根据题设条件,在平面图形的翻折过程中,通过辅助线的构建,过点A 1作A 1M ʅD E 于点M ,利用线面垂直的转化来确定线线垂直,进而利用线面垂直的判定及线线垂直的转化来证明两线段的长度相等;(2)取BC 的中点为N ,从平面几何图形的结构特征入手,将线线垂直转化为线面垂直,进一步过渡得以证明面面垂直㊂图2解:(1)如图2,过点A 1作A 1M ʅD E 于点M ,则A 1M ʅ平面B C D E ,所以A 1M ʅB C ㊂又A 1D =A 1E ,则M 是D E 的中点㊂取B C 的中点为N ,连接MN ,A 1N ,则MN ʅB C ㊂又A 1M ʅB C ,A 1M ɘMN =M ,所以B C ʅ平面A 1MN ,即A 1N ʅB C ㊂又N 是B C 的中点,所以A 1B =A 1C ㊂(2)取B C 的中点为N ,连接A 1N ,由于A 1B =A 1C ,可得A 1N ʅB C ,取D E 的中点91解题篇 创新题追根溯源 高考数学 2024年2月。

2024版高考数学总复习:立体几何思维深化微课堂立体几何中的动态问题课件

2024版高考数学总复习:立体几何思维深化微课堂立体几何中的动态问题课件
2
5
5
.因为cos α
× 5×d=
类型三
例3
求最值问题
如图,平面ACD⊥α,B为AC的中点,|AC|=2,∠CBD=60°,
P为α内的动点,且点P到直线BD的距离为 3,则∠APC的最大值为
(
A.30°
B.60°
C.90°
D.120°
)
[思维架桥] 由题意知空间中到直线BD的距离为 3的点构成一个圆
柱面,它与平面α的相交面是一个椭圆面,即点P的轨迹是一个椭
圆.由椭圆上的点关于两焦点的张角在短轴的端点取得最大值,可
求得答案.
B
解析:因为点P到直线BD的距离为 3,所以空间中到直线BD的
距离为 3的点构成一个圆柱面,它和平面α相交得到一个椭圆,即
点P在α内的轨迹为一个椭圆,B为椭圆的中心,b=
3
3,a=
面A1DE的一个法向量为n=(2,1,-2).设M(x,2,z),则=(x
-2,2,z).由·n=0,得2(x-2)+2-2z=0,所以x-z=1,
故点M的轨迹为以BC,BB1的中点为端点的线段,长为 2.故选B.
[应用体验]
如图,在四棱锥P-ABCD中,侧面PAD为正三角形,底面ABCD为正
2
2
B.1
D. 2
C.2
D
)
解析:因为当M在直线A1C1上时,都满足BM∥平面ACD1,
1
1
所以tan∠DMD1=
= 2=
1
2
2是最大值.故选D.
迹长度为(
)
π
A.
4
B. 2
C.2
D.π
[思维架桥]
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设点M(x,2,z),求出平面

【立体几何专题 高考数学复习】第11讲 空间向量法解决动态几何问题-解析版

【立体几何专题 高考数学复习】第11讲 空间向量法解决动态几何问题-解析版

第11讲 空间向量法解决动态几何问题知识与方法立体几何中有一些动态问题,可以考虑通过代数运算来解决,其中空间向量法就是一种很好的代数运算工具.任意两个空间向量都是共线向量,通过向量运算可以将空间问题平面化.选择恰当的基向量(或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用基向量(坐标)来表示其他向量.将几何的动态问题转化为向量坐标中的参数,通过代数运算,解决动态问题中的取值范围问题、最值问题等.空间距离问题、空间角度问题等,都可以借助向量工具来解决.典型例题【例1】如图①,在正方体1111ABCD A B C D -中,O 是AC 的中点,点P 在线段11A C 上.若直线OP 与平面11A BC 所成的角为θ,则sin θ的取值范围是A .,33⎣⎦B .11,32⎡⎤⎢⎥⎣⎦C .,43⎣⎦D .11,43⎡⎤⎢⎥⎣⎦【分析 】 动直线与确定平面所成角的问题,可以通过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借助平面的法向量转化为线线角问题来解决. 【解析 】 如图②,设正方体棱长为()1111,01A PA C λλ=.以点D 为原点,分别以1,,DA DC DD 所在直线为x 轴、y 轴、z 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则点()11,,0,1,,122O P λλ⎛⎫- ⎪⎝⎭.所以11,,122OP λλ⎛⎫=-- ⎪⎝⎭.在正方体1111ABCD A B C D -中,可证1B D ⊥平面11A BC ,所以()11,1,1B D =---是平面11A BC 的一个法向量,所以1sin cos ,OP B D θ===所以当12λ=时,sin θ;当0λ=或1时,sin θ取得最小值3. 所以sin 33θ∈⎣⎦.故选A.【点睛 】 动态角问题可以通过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借助直线的方向向量和平面的法向量来解决.【例2】如图①,在直四棱柱ABCD-ABCD 中,底面ABCD为菱形,E,F 分别是11,BB DD 的中点,G 为AE 的中点且3FG =,则EFG 的面积的最大值为 A .32B .3C .D【分析 】 已知3FG =,若能求得点E 到FG 的距离,便能求得EFG 的面积.在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后,可以借助空间向量,求得FG 与EF 的夹角的余弦值(再转化为正弦值)即可求出点E 到FG 的距离.【解析 】 连结AC 交BD 于点O . 因为底面ABCD 是菱形,所以AC BD ⊥,如图②,以点O 为坐标原点,以OC 为x 轴、OD 为y 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 设,OC a OD b ==,棱柱的高为h , 则点(),0,0,0,,,0,,22h h A a E b F b ⎛⎫⎛⎫-- ⎪ ⎪⎝⎭⎝⎭, 所以点,,224a b h G ⎛⎫-- ⎪⎝⎭. 则()3,,,0,2,0224a b h FG FE b ⎛⎫=---=- ⎪⎝⎭,所以23cos<,322FG FEb b FG FE b FG FE ⋅>⋅===,所以点E 到直线FG 的距离sin<,22d FE FG FE b =⋅=⋅>=,所以)22133432222EFGb b SFG d +-=⋅==⋅=, 当且仅当224b b =-即22b =时取到等号.故选B .【点睛 】求三角形面积时,它的高往往比较难求,可用空间向量将高的问题转化成一个向量在另一向量上的投影绝对值的问题,解题思路就会变得简单.【例3】如图①,在正方体1111ABCD A B C D -中,M 为棱1AA 的中点,且MC P =为底面1111A B C D 所在平面上一点.若直线,PM PC 与底面1111A B C D 所成的角相等,则动点P 的轨迹所围成的几何图形的面积为______.【分析 】 计算动点P 的轨迹所围成的几何图形的面积,得先探究动点P 的轨迹.研究轨迹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几何法,另一种是代数法.本题所给条件更容易从定量的角度去探究.在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后,可从代数角度计算得到点P 的轨迹方程,从而解决问题. 【解析 】 设正方体1111ABCD A B C D -的棱长为a ,连结AC ,则MC ===解得a =连结11,PA PC ,可得11,MPA CPC ∠∠分别为直线,PM PC 与底面1111A B C D 所成的角, 由11MPA CPC ∠∠=可得1111A M CC PA PC =,所以1112PA PC =.以点B 为坐标原点,以11B A 为x 轴、11B C 为y 轴、1B B 为z 轴建立如图②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在平面直角坐标系1xB y 中,点()(11,A C.设点(),P x y ,=化简得22((64x y -++=.故点P 的轨迹为圆,半径8r =.故所求几何图形的面积为64π.【点睛 】 动点的轨迹问题可以借助【解析 】几何思想,用代数化的角度来解决.空间向量法就是一种代数化运算的好工具.【例4】 (多选)如图①,在三棱柱111ABC A B C -中,侧棱1AA ⊥底面1111,90,1,A B C BAC AB AC AA D ∠====是棱1CC 的中点,P 是AD 的延长线与11A C 的延长线的交点.若点Q 在直线1B P 上,则下列结论中错误的是 A.当Q 为线段1B P 的中点时,DQ ⊥平面1A BDB.当Q 为线段1B P 的三等分点时,DQ ⊥平面1A BDC.在线段1B P 的延长线上,存在一点Q ,使得DQ ⊥平面1A BDD.不存在点Q ,使DQ 与平面1A BD 垂直【分析 】这是一道空间几何的探究题,主要围绕DQ 开展.由于侧棱1AA ⊥底面111A B C ,故容易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通过代数计算完成几何性质的探究.【解析 】如图②,以点1A 为坐标原点,以11111,,A B AC A A 所在直线分别为x 轴、y 轴、z 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则点()()()()1110,0,0,1,0,0,0,1,0,1,0,1A B C B ,()10,1,,0,2,02D P ⎛⎫ ⎪⎝⎭,所以()()1111111,0,1,0,1,,1,2,0,1,1,22A B A D B P DB ⎛⎫⎛⎫===-=-- ⎪ ⎪⎝⎭⎝⎭. 设平面1A BD 的一个法向量为(),,n x y z =,则110,10,2n A B x z n A D y z ⎧⋅=+=⎪⎨⋅=+=⎪⎩取2z =-,则2,1x y ==,所以平面1A BD 的一个法向量为()2,1,2n =-. 假设DQ ⊥平面1A BD ,且()()111,2,0,2,0B Q B P λλλλ==-=-, 则1111,12,2DQ DB B Q λλ⎛⎫=+=--+- ⎪⎝⎭. 因为DQ 也是平面1A BD 的法向量, 所以()2,1,2n =-与11,12,2DQ λλ⎛⎫=--+-⎪⎝⎭共线, 所以1112122124λλ---+===-成立,但此方程关于λ无解.因此不存在点Q ,使DQ 与平面1A BD 垂直.故选ABC .【点睛 】 本题中点Q 的位置不断变化,每种变化都要去寻找其背后的几何特征,较为繁琐.若使用向量工具,就能直接通过代数证明其关系是否成立.【例5】如图①,四边形ABCD 是边长为2的正方形,AE⊥平面BCE,且AE=1. (1)求证:平面ABCD ⊥平面ABE ;(2)线段AD 上是否存在一点F ,使三棱锥C −BEF 的高ℎ=65若存在,请求出DFAF 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分析 】 本题的难点在于对三棱锥C −BEF 的高的计算.从几何法的角度去探究,难度有些大,但在空间直角坐标系中,计算EC ⃗⃗⃗⃗⃗ 在平面BEF 的法向量n 上的投影,或者用等体积法来计算,都可以避免探究点C 在平面BEF 上的射影,计算上会更加简单.(1)【解析 】 因为AE ⊥平面BCE,BE ⊂平面BCE,BC ⊂平面BCE ,所以AE ⊥BE,AE ⊥BC . 又因为BC ⊥AB,AE ∩AB =A ,所以BC ⊥平面ABE . 又BC ⊂平面ABCD ,所以平面ABCD ⊥平面ABE .(2)【解析 】解法1:如图②,以点E 为坐标原点,以EB 为x 轴、EA 为y 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则点)),BC.令点()()000,1,02F Z Z ,则()()()03,0,0,0,1,,3,0,2EB EF Z EC ===.设平面EBF 的一个法向量为(),,n x y z =,则030n EB x n EF y Z z ⎧⋅==⎪⎨⋅=+=⎪⎩, 取()00,,1n Z =-,所以65n EC h n⋅===,解得043Z =.此时12DF AF =.解法2:因为1,2,AE AB AE BE ==⊥,所以BE =假设线段AD 上存在一点F 满足题意.由(1)知,平面ABCD ⊥平面ABE ,平面ABCD ⋂平面ABE AB =. 又因为DA AB ⊥,所以DA ⊥平面ABE ,则DA BE ⊥.因为,,BE AE BE AD AE AD A ⊥⊥⋂=,所以BE ⊥平面ADE . 又因为EF ⊂平面ADE ,所以BE EF ⊥,所以116325C BEF V EF EF -⎛⎫=⨯⨯= ⎪⎝⎭. 因为//,AD BC AD ⊄平面,BCE BC ⊂平面BCE ,所以//AD 平面BCE ,所以点F 到平面BCE 的距离与点A 到平面BCE 的距离相等.又因为BC BE ⊥,所以112132F BCE V -⎛=⨯⨯⨯=⎝. 又F BCE C BEF V V --=,所以53EF =. 因为222EF AF AE =+,所以43AF =.所以12DF AF =. 【点睛 】计算点到面的距离,一种方法是找到这个点在这个面上的射影,再计算两点间的距离,另一种方法是用等体积法计算;还可以是在空间直角坐标系中用向量投影的方法计算. 【例6】如图①,在四棱锥P ABCD -中,底面ABCD 是平行四边形,PA ⊥平面,,ABCD M N 分别为,BC PA 的中点,且1,AB AC AD ===(1)证明://MN 平面PCD ;(2)设直线AC 与平面PBC 所成角为α,当α在0,6π⎛⎫⎪⎝⎭内变化时,求二面角P BC A --的平面角的取值范围.【分析 】本题是空间几何动态问题.直线AC 与平面PBC 所成角α的变化,是由AP 的长度变化引起的.根据动点(P AP 的长度)的位置,计算二面角P BC A --的平面角的取值范围.【解析 】因为2222AB AC BC AD +==,所以AB AC ⊥. 因为PA ⊥平面ABCD ,所以,PA AB PA AC ⊥⊥.如图②,以点A 为坐标原点,以AB 为x 轴、AC 为y 轴、AP 为z 轴建立直角坐标系.设PA h =,则点()()()()111,0,0,0,1,0,1,1,0,0,0,,0,0,,,,0222h B C D P h N M ⎛⎫⎛⎫- ⎪ ⎪⎝⎭⎝⎭.(1)11,,222h MN ⎛⎫=-- ⎪⎝⎭,设平面PCD 的一个法向量为()111,,n x y z =. 因为()()1,0,0,0,1,CD PC h =-=-,所以0,0,CD n PC n ⎧⋅=⎪⎨⋅=⎪⎩则1110,0,x y z h -=⎧⎨-=⎩所以()0,,1n h =.所以11022MN n h h ⋅=-+=, 所以//MN 平面PCD .(2)设平面PBC 的一个法向量为()222,,m x y z =. 因为()()1,1,0,1,0,BC PB h =-=-,所以0,0,BC m PB m ⎧⋅=⎪⎨⋅=⎪⎩则22220,0,x y x z h -+=⎧⎨-=⎩所以(),,1m h h =.因为()0,1,0AC =,所以sin cos<,AC m α=>=.因为0,6πα⎛⎫∈ ⎪⎝⎭,所以1sin 0,2α⎛⎫∈ ⎪⎝⎭,即102<<, 所以221214h h <+,解得0,2h ⎛⎫∈ ⎪ ⎪⎝⎭. 因为平面BCA 的一个法向量为()10,0,1n =,所以111cos ,m n m n m n ⋅==由h ⎛∈ ⎝⎭可得()2211,2h +∈,所以1cos ,m n ⎫∈⎪⎪⎝⎭. 设二面角P BC A --的平面角为θ,则cos ,12θ⎛⎫∈⎪ ⎪⎝⎭,所以0,4πθ⎛⎫∈ ⎪⎝⎭. 【点睛 】对于动态几何问题,如果几何关系较难把握,或者动点的位置变化会引起其他量的变化,而这种变化又较难把握,这时可以考虑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用代数方法解决几何问题.【例7】在平面五边形ABCDE 中,四边形ABCD 是梯形,//,290,AD BC AD BC AB ABC ADE ∠====是等边三角形.现将ADE沿AD 折起,连结,EB EC 得新的几何体,如图①. (1)若M 是ED 的中点,求证://CM 平面ABE ;(2)若3EC =,在棱EB 上是否存在点F ,使得二面角E AD F --的平面角的余弦值为若存在,求EF EB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分析 】在第二问中,平面EAD 的位置是确定的,平面ADF 的位置随点F 的运动变化而变化,在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后,可以用一个变量来表示点F 的位置,通过向量法计算二面角E AD F --的余弦值,最后通过解方程来探究点F 的位置.【解析 】(1)如图②,取EA 的中点N ,连结,MN BN ,则MN 是EAD 的中位线,所以//MN AD ,且12MN AD =. 因为//BC AD ,且12BC AD =, 所以四边形BCMN 是平行四边形,所以//CM BN .又CM ⊄平面,ABE BN ⊂平面ABE ,所以//CM 平面ABE .(2)取AD 的中点O ,连结,OC OE ,易得,OE AD OC AD ⊥⊥.在COE 中,已知3,2CE OC AB OE =====因为222OC OE CE +=,所以OC OE ⊥.以点O 为原点,分别以射线,,OC OA OE 为x 轴、y 轴、z 轴的正半轴建立如图③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则点())()(,,0,,A B D E .则()()()3,2,6,0,2,6,0,EB AE AD =-=-=-.假设在棱EB 上存在点F 满足题意,设()01EF EB λλ=,则()()3,2,6,3EF AF AE EF λλ=-=+=-.设平面ADF 的一个法向量为m =(x,y,z),则{m ⋅AF⃗⃗⃗⃗⃗ =0,m ⋅AD ⃗⃗⃗⃗⃗ =0,即{√3λx +(√2λ−√2)y +(√6−√6λ)z =0,−2√2y =0,令z =1,得平面ADF的一个法向量)1,0,1m λλ⎛⎫-=-⎪ ⎪⎝⎭(0λ=不合题意,舍去). 又平面EAD 的一个法向量为()1,0,0n =,由已知cos<,m n >=,=整理得23210λλ+-=,解得1(13λλ==-舍去), 所以在棱EB 上存在点F ,使得二面角E AD F --,且13EF EB =. 【点睛 】二面角的大小可以通过二面角的平面角来计算,若平面角较难通过作图得到,则可以转化为空间直角坐标系下两个平面的法向量,然后计算得到.【例8】如图①,在直三棱柱111ABC A B C -中,侧面11AA B B 为正方形,2,,AB BC E F ==分别为AC 和1CC 的中点,D 为棱11A B 上的点.11BF A B ⊥. (1)证明:BF DE ⊥;(2)当1B D 为何值时,平面11BB C C 与平面DFE 所成二面角的正弦值最小?【分析 】平面11BB C C 与平面DFE 所成的二面角是个“无棱”二面角,要作出两个半平面的公共棱,会比较麻烦,此时若采用空间向量法,运算思路上会比较简捷. 【解析 】因为三棱柱111ABC A B C -是直三棱柱, 所以1BB ⊥底面ABC ,所以1BB AB ⊥. 因为1111//,A B AB BF A B ⊥,所以BF AB ⊥.又1BB BF B ⋂=,所以AB ⊥平面11BCC B .所以1,,BA BC BB 两两垂直.如图②,以点B 为坐标原点,以1,,BA BC BB 所在直线为x 轴、y 轴、z 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所以点()()()()()110,0,0,2,0,0,0,2,0,0,0,2,2,0,2B A C B A ,()()()10,2,2,1,1,0,0,2,1C E F .由题意可设点()(),0,202D a a . (1)因为()()0,2,1,1,1,2BF DE a ==--,所以()()0121120BF DE a ⋅=⨯-+⨯+⨯-=,所以BF DE ⊥. (2)设平面DFE 的一个法向量为(),,m x y z =, 因为()()1,1,1,1,1,2EF DE a =-=--,所以0,0,m EF m DE ⎧⋅=⎪⎨⋅=⎪⎩即()0,120,x y z a x y z -++=⎧⎨-+-=⎩令2z a =-,则()3,1,2m a a =+-.因为平面11BCC B 的一个法向量为()2,0,0BA =, 设平面11BCC B 与平面DEF 所成二面角的平面角为θ,则cos 2m BA m BAθ⋅===⨯当12a =时,2224a a -+取得最小值272,此时cos θ3=. 所以min(sin )θ==此时112B D =.【点睛 】对于“无棱”二面角的计算,如果方便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则按照向量法的思路更容易求解二面角大小.。

“动态”立体几何题解法剖析

“动态”立体几何题解法剖析

点评
近几年, 高考立体几何题出现一些求不
平 面上 , 得到 矩形 A C 如 图 4所 示 ) A 为底 面 B D( ,D
规则 几何 体 的体 积 问题 或 利 用体 积转 化 来 求 其他
的几何 量. 处理这 一问题 的 常用 方 法 是 “ 补 法 ” 割 ,
圆周 长 的 2倍 , A 4rA 即 D= ,,C为所 求 的最 短 长度 , r
的面积. 3 “ 割”
间 图形 向平 面图形 的迅速 转化 , 学 生真实 地感 受 让
“ ” 指 当所 呈 现 的几 何 体 较 复 杂 、 关 的 割 是 有 计算 公 式无 法直 接运用 或计算 较繁 时 , 以适 当地 可 分 割几何 体 , 化整 为零 , 而迅 速破解. 从 例 3 将 半 径 为 1的 4个 钢球 完 全 装 人 形 状 为正 四面 体 的容器 中 , 这个 正 四面体 高的最 小值 是
第 9期
郭 建 华 :动 态” “ 立体 几 何 题 解 法剖 析
“ 动 态 " 立 体 几 何 题 解 法 剖 析
●郭建华 ( 江苏教育学院附属高级中学 江苏南京 203 ) 1 6 0
立体几 何是 中学数 学传 统 的主体 内容 之一 , 也 是 当前高考命 题 的一个 热点 内容 . 它不 仅 能考查 学 生 的空 间想 象力 , 还能更 好地 体 现学 生思 维 的深刻 性和灵 活魔 随着 新课 改 地不 断深 人 , 体 几 何 以 立 柱体 和锥体 为载体 来考查 立体 几何 中的重要 内容 ,
例 5 有一 根 长 3r m, ' c 底面半 径为 1c 的圆 r m
径 , 中心到 2个 正 四面 体 的距 离 差 为 1 中心 把 而 ,

剖析立体几何中的“动态”问题

剖析立体几何中的“动态”问题

ʏ沈建良所谓动态立体几何问题,是指在点㊁线㊁面运动变化的几何图形中,探寻点㊁线㊁面的位置关系或进行有关角与距离的计算㊂立体几何中常求解一些固定不变的点㊁线㊁面的关系,若给静态的立体几何问题赋予 活力 ,渗透了 动态 的点㊁线㊁面元素,立意会更新颖㊁更灵活,能培养同学们的空间想象能力㊂下面是对破解立体几何 动态 问题的一些思考,以期抛砖引玉㊂一㊁ 动态 问题之轨迹问题例1如图1,在边长为a的正方体A B C D-A1B1C1D1中,E,F,G,H,N分别是C C1,C1D1,D D1,C D,B C的中点,M在四边形E F G H边上及其内部运动,若MNʊ面A1B D,则点M轨迹的长度是()㊂图1A.3aB.2aC.32aD.22a解:因为在边长为a的正方体A B C D-A1B1C1D1中,E,F,G,H分别是C C1, C1D1,D D1,C D的中点,N是B C的中点,则G HʊB A1,HNʊB D㊂又G H⊄面A1B D, B A1⊂面A1B D,所以G Hʊ面A1B D㊂同理可得,NHʊ面A1B D㊂又G HɘHN=H,所以面A1B Dʊ面G HN㊂因为点M在四边形E F G H上及其内部运动,MNʊ面A1B D,所以点M一定在线段G H上运动,即满足条件㊂易得G H=22a㊂故点M轨迹的长度是22a㊂应选D㊂本题利用线面平行㊁面面平行,在动态问题中提炼一些不变的 静态 的量,建立不变量与动点之间的关系,从而确定动点的轨迹长度㊂二㊁ 动态 问题之定值问题例2如图2,在单位正方体A B C D-A1B1C1D1中,点P在线段A D1上运动㊂图2给出以下四个命题:①异面直线A1P与B C1间的距离为定值;②三棱锥D-B P C1的体积为定值;③异面直线C1P与C B1所成的角为定值;④二面角P-B C1-D的大小为定值㊂其中真命题的序号是()㊂A.①②B.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解:对于①,异面直线A1P与B C1间的距离即为两平行平面A D D1A1和平面B C C1B1间的距离,即为正方体的棱长,为定值,①正确㊂对于②,V D-B P C1=V P-D B C1,因为SәD B C1为定值,点PɪA D1,A D1ʊ平面B D C1,所以点P到平面B D C1的距离即为正方体的棱长,所以三棱锥D-B P C1的体积为定值,②正确㊂对于③,在正方体A B C D-A1B1C1D1中,因为B1Cʅ平面A B C1D1,而C1P⊂平面A B C1D1,所以B1CʅC1P,即这0 1数学部分㊃知识结构与拓展高一使用2022年4月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两条异面直线所成的角为90ʎ,③正确㊂对于④,因为二面角P -B C 1-D 的大小即为平面A B C 1D 1与平面B D C 1所成的二面角的大小,而这两个平面位置固定不变,所以二面角P -B C 1-D 的大小为定值,④正确㊂应选D㊂动态立体几何问题,在变化过程中总蕴含着某些不变的因素,因此要认真分析其变化特点,寻找不变的静态因素,从静态因素中,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㊂三㊁ 动态 问题之翻折问题例3 如图3,在长方形A B C D 中,A B =2,B C =1,E 为D C 的中点,F 为线段E C (端点除外)上一动点㊂现将әAF D 沿A F 折起,使平面A B D ʅ平面A B C F ,得到如图4所示的四棱锥D -A B C F ㊂在平面A B D 内过点D 作D K ʅA B ,垂足为K ㊂设A K =t ,则t 的取值范围是㊂图3 图4解:过点F 作F M ʅA B 交A B 于点M (作法略)㊂设F C =x ,0<x <1,则M F =B C =1,M B =F C =x ㊂易知A K <A D =1,A B =2,所以点K 一定在点M 的左边,则MK =2-t -x ㊂在R t әA D K 中,D K 2=1-t2,在R tәF MK 中,F K 2=1+(2-t -x )2㊂因为平面A B D ʅ平面A B C F ,平面A B D ɘ平面A B C F =A B ,D K ʅA B ,D K ⊂平面A B D ,所以D K ʅ平面A B C F ,所以D K ʅF K ㊂在R t әD F K 中,D F =2-x ,D K 2+F K 2=D F 2,所以1-t 2+1+(2-t -x )2=(2-x )2,化简得1-2t +t x =0,即t =12-x㊂又因为t =12-x在(0,1)上单调递增,所以12<t <1,即t 的取值范围为12,1()㊂本题是一个动态的翻折问题,通过发现不变的垂直关系,从而得到相关变量间的关系,最终转化成函数的值域问题㊂解决折叠问题的关键是分清折叠前后图形的位置和数量关系的变与不变的量㊂四㊁ 动态 问题之展开问题例4 已知某圆锥的母线长为3,底面半径为1,则该圆锥的体积为㊂设线段A B 为该圆锥底面圆的一条直径,一质点从A 出发,沿着该圆锥的侧面运动,到达B 点后再沿侧面回到A 点,则该质点运动路径的最短长度为㊂解:易得该圆锥的高h =32-1=22㊂所以该圆锥的体积V =13ˑπˑ12ˑ22=223π㊂将该圆锥侧面沿母线S A 展开,如图5所示㊂图5因为圆锥底面周长为2π,扇形半径为3,所以侧面展开后得到的扇形的圆心角øA S A '=2π3㊂由题意知点B 是圆锥侧面展开后得到的扇形的弧A A '的中点,则øA S B =π3,所以A B =A 'B =A S =3㊂所以该质点运动路径的最短长度为A B +A 'B =6㊂空间动态问题常转化为平面的动态问题求解㊂化曲为直是求解曲面上路径长度最短问题的关键㊂本题是求解圆锥侧面上质点运动路径的最短长度问题,可将圆锥侧面沿一条母线展开成扇形,从而在平面图形中解决问题㊂作者单位:江苏省盐城市时杨中学(责任编辑 郭正华)11数学部分㊃知识结构与拓展高一使用 2022年4月Copyright ©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

2024年高考数学总复习:立体几何中的动态问题

2024年高考数学总复习:立体几何中的动态问题

第1页共5页2024年高考数学总复习:立体几何中的动态问题[解题策略]立体几何中的“动态”问题就变化起因而言大致可分为两类:一是平移;二是旋转.就所求变量而言可分为三类:一是相关线、面、体的测度;二是角度;三是距离.立体几何动态问题的解决需要较高的空间想象能力与化归处理能力,在各省市的高考选择题与填空题中也时有出现.在解“动态”立体几何题时,如果我们能努力探寻运动过程中“静”的一面,动中求静,往往能以静制动、克难致胜.1.去掉枝蔓见本质——大道至简在解决立体几何中的“动态”问题时,需从复杂的图形中分化出最简单的具有实质性意义的点、线、面,让几何图形的实质“形销骨立”,即从混沌中找出秩序,是解决“动态”问题的关键.例1如图1,直线l ⊥平面α,垂足为O .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的棱长为2.点A 是直线l 上的动点,点B 1在平面α内,则点O 到线段CD 1中点P 的距离的最大值为________.图1答案2+2解析从图形分化出4个点O ,A ,B 1,P ,其中△AOB 1为直角三角形,固定AOB 1,点P 的轨迹是在与AB 1垂直的平面上且以AB 1的中点Q 为圆心的圆,从而OP ≤OQ +QP =12AB 1+2=2+2,当且仅当OQ ⊥AB 1,且点O ,Q ,P 共线时取到等号,此时直线AB 1与平面α成45°角.2.极端位置巧分析——穷妙极巧在解决立体几何中的“动态”问题时,对于移动问题,由图形变化的连续性,穷尽极端特殊之要害,往往能直取答案.例2在正四面体A -BCD 中,E 为棱BC 的中点,F 为直线BD 上的动点,则平面AEF 与平面ACD 所成二面角的正弦值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答案1解析本例可用极端位置法来加以分析.。

2025年高考数学总复习47第六章微专题立体几何中的动态问题

2025年高考数学总复习47第六章微专题立体几何中的动态问题

微专题立体几何中的动态问题立体几何中的“动态问题”是指空间图形中的某些点、线、面的位置是不确定的、可变的一类开放型问题,因其某些点、线、面位置的不确定,往往成为学生进行一些常规思考、转化的障碍.但又因其是可变的、开放的,更有助于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及综合思维能力的培养,以下利用运动变化的观点对几种动态问题的类型加以分析,探求解决此类问题的若干途径.类型一空间位置关系的判定【例1】如图,在长方体ABCD-A1B1C1D1中,若E,F,G,H分别是棱A1B1,BB1,CC1,C1D1上的动点,且EH∥FG,则必有()A.BD1⊥EH B.AD∥FGC.平面BB1D1D⊥平面EFGH D.平面A1BCD1∥平面EFGHB解析:当E与A1重合,H与D1重合时,BD1与EH的夹角即BD1与A1D1的夹角,显然BD1与A1D1的夹角不是π,故A错误.2当FG不与B1C1重合时,因为EH∥FG,EH⊂平面A1B1C1D1,FG⊄平面A1B1C1D1,所以FG∥平面A1B1C1D1.因为FG⊂平面BCC1B1,平面A1B1C1D1∩平面BCC1B1=B1C1,所以FG∥B1C1∥AD.当FG与B1C1重合时,显然FG∥AD,故B正确.当平面EFGH与平面BCC1B1重合时,显然平面BB1D1D与平面BCC1B1不垂直,故C错误.当FG与BC重合时,平面A1BCD1与平面EFGH相交,故D错误.【例2】如图,点P在正方体ABCD-A1B1C1D1的面对角线BC1上运动,则下列结论一定成立的是()A.三棱锥A-A1PD的体积大小与点P的位置有关B.A1P与平面ACD1相交C.平面PDB1⊥平面A1BC1D.AP⊥D1CC解析:对于选项A,VA-A1PD=VP-AA1D.在正方体中,BC1∥平面AA1D,所以当点P运动时其到平面AA1D的距离不变,即三棱锥P-AA1D的高不变.又△AA1D的面积不变,因此三棱锥P-AA1D的体积不变,即三棱锥A-A1PD的体积与点P的位置无关,故A不成立.对于选项B ,由于BC 1∥AD 1,AD 1⊂平面ACD 1,BC 1⊄平面ACD 1,所以BC 1∥平面ACD 1,同理可证BA 1∥平面ACD 1.又BA 1∩BC 1=B ,BA 1,BC 1⊂平面BA 1C 1,所以平面BA 1C 1∥平面ACD 1.因为A 1P ⊂平面BA 1C 1,所以A 1P ∥平面ACD 1,故B 不成立.对于选项C ,因为A 1C 1⊥BD ,A 1C 1⊥BB 1,BD ∩BB 1=B ,所以A 1C 1⊥平面BB 1D ,则A 1C 1⊥B 1D ,同理A 1B ⊥B 1D .又A 1C 1∩A 1B =A 1,所以B 1D ⊥平面A 1BC 1.又B 1D ⊂平面PDB 1,所以平面PDB 1⊥平面A 1BC 1,故C 成立.对于选项D ,当B 与P 重合时,AP 与D 1C 的夹角为π4,故D 不成立.解决空间位置关系的动点问题(1)应用“位置关系定理”转化. (2)建立“坐标系”计算. 类型二 轨迹问题【例3】(2024·韶关模拟)设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的棱长为1,P 为底面正方形ABCD 内的一动点.若△APC 1的面积S =12,则动点P 的轨迹是( )A .圆的一部分B .双曲线的一部分C .抛物线的一部分D .椭圆的一部分D 解析:设d 是△APC 1边AC 1上的高,则S △APC 1=12|AC 1|·d =√32d =12,所以d =√33,即点P 到直线AC 1的距离为定值√33,所以点P 在以直线AC 1为轴,√33为底面半径的圆柱侧面上,直线AC 1与平面ABCD 既不平行也不垂直,所以点P 的轨迹是平面ABCD 上的一个椭圆,其中只有一部分在正方形ABCD 内.【例4】如图,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的棱长为2,E ,F 分别为AA 1,AB 的中点,点M 是正方形ABB 1A 1内的动点.若C 1M ∥平面CD 1EF ,则点M 的轨迹长度为________.√2 解析:如图,取A 1B 1的中点H ,B 1B 的中点G ,连接GH ,C 1H ,C 1G ,EG ,HF ,可得四边形EGC 1D 1是平行四边形,所以C 1G ∥D 1E .又C 1G ⊄平面CD 1EF ,D 1E ⊂平面CD 1EF ,所以C 1G ∥平面CD 1EF .同理可得C 1H ∥CF ,C 1H ∥平面CD 1EF .因为C1H∩C1G=C1,C1H,C1G⊂平面C1GH,所以平面C1GH∥平面CD1EF.由点M是正方形ABB1A1内的动点可知,若C1M∥平面CD1EF,则点M在线段GH上,所以点M的轨迹长度为√12+12=√2.解决与几何体有关的动点轨迹问题的方法(1)几何法:根据平面的性质进行判定.(2)定义法:转化为平面轨迹问题,用圆锥曲线的定义判定,或用代替法进行计算.(3)特殊值法:根据空间图形线段长度关系取特殊值或位置进行排除.类型三最值问题【例5】已知在如图所示的正三棱锥P-ABC中,侧棱P A,PB,PC的长为√2,底面三角形ABC的边长为2,D为AC的中点,E为AB的中点,M是PD上的动点,N是平面PCE上的动点,则AM+MN的最小值为()A.√6+√24B.√3+12C.√64D.√32B解析:将正三棱锥P-ABC放入棱长为√2的正方体AGIJ-PCHB中,如图1所示,先固定点M,那么MN的最小值即点M到平面PCE的距离.连接GH,设GH的中点为F,连接PF,DG.由题意,得平面PGF⊥平面PCE,且交线为PF,故MN⊥PF,所以点M在PD上运动时,点N在PF上运动.把平面AGP和平面PGF沿PG展开,示意图如图2所示,作AN′⊥PF交PG于点M′,则AN′即所求,(AM+MN)min=AN′=AP·sin (45˚+30˚)=√3+12.【例6】如图,在正三棱柱ABC-A1B1C1中,底面边长为a,侧棱长为b,且a≥b,点D是BC1的中点,则直线AD与侧面ABB1A1所成角的正切值的最小值是()A.√13013B.√63C.√33D.√3913D解析:如图,取A1B1的中点E,连接BE,C1E,则C1E⊥A1B1.由正三棱柱的性质可知,平面A1B1C1⊥平面ABB1A1,所以C1E⊥平面ABB1A1,取BE的中点F,连接AF,DF.因为D为BC1的中点,所以DF∥C1E,所以DF⊥平面ABB1A1,所以∠DAF即为直线AD与侧面ABB1A1所成的角.在Rt△AFD中,DF=12C1E=√34a,AF=√(34a)2+(12b)2=√9a2+4b24,所以tan ∠DAF=DFAF√3a√√13+4b23a2≥√13+43=√3913,当且仅当a=b时,等号成立,所以直线AD与侧面ABB1A1所成角的正切值的最小值为√3913.在动态变化过程中产生的体积最大、距离最大(小)、角的范围等问题,常用的思路是:(1)直观判断:在变化过程中判断点、线、面在何位置时,所求的量有相应最大、最小值,即可求解.(2)函数思想:通过建立坐标系或引入变量,把这类动态问题转化为目标函数,从而利用代数方法求目标函数的最值.。

(高中段)精研细磨重难点——立体几何中的动态问题(自主品悟)

(高中段)精研细磨重难点——立体几何中的动态问题(自主品悟)

[反思领悟] 本题通过对点的轨迹的探索,考查了线面平行,实现了解析几何问题与 立体几何的交汇.解决此类问题的方法一般是将空间问题平面化,同时要结 合常见曲线的定义,探索轨迹类型.
三、“动态”中研究“变量”——“翻折问题”
[例3] 如图1,四边形ABCD中,AB=AD=CD=1,BD= 2 ,BD⊥CD.
所以在后面的投影的面积为S后=1×1=1,在上面的投影面积S上=D ′ 1E ′ 1×1=DE×1=DE,在左面的投影面积S左=B′2E′2×1=CE×1=CE. 所以四边形D1FBE在该正方体有公共顶点的三个面上的正投影的面积之和为S =S后+S上+S左=1+DE+CE=1+CD=2.故选D. 答案:D
=2cos
α 2
,S△ABC=
1 2
×2×2sin α=2sin α.
因为D′O⊥平面ABC,
所以V四面体ABCD′=13S△ABC×D′O
=43sin αcosα2=83sinα2cos2α2
=83sinα21-sin2α20<α2<π2. 设t=sinα2,则0<t<1,V四面体ABCD′=83(t-t3).
设f(t)=83(t-t3),0<t<1,
则f′(t)=83(1-3t2),0<t<1.
所以当0<t< 33时,f′(t)>0,f(t)单调递增;
当 33<t<1时,f′(t)<0,f(t)单调递减.
所以当t=
33时,f(t)取得最大值1627
3 .
所以四面体ABCD′体积的最大值为1627 3.故选A.
4.如图所示,菱形 ABCD 的边长为 2,现将△ACD 沿对角线 AC 折起使平面 ACD′⊥平面 ACB,则此时空间四面体 ABCD′体积的最大值为( )

高考核心素养提升之十二 直观想象——立体几何中的动态问题

高考核心素养提升之十二  直观想象——立体几何中的动态问题

高考核心素养提升之十二直观想象——立体几何中的动态问题1.直观想象是指借助几何直观和空间想象感知事物的形态与变化,利用空间形式特别是图形,理解和解决数学问题的素养.2.立体几何中的动态问题主要包括:空间动点轨迹的判断,求轨迹的长度及动角的范围等.3.一般是根据线、面垂直,线、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结合圆或圆锥曲线的定义推断出动点的轨迹.【例1】 在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中,点M 、N 分别是直线CD 、AB 上的动点,点P 是△A 1C 1D 内的动点(不包括边界),记直线D 1P 与MN 所成角为θ,若θ的最小值为π3,则点P 的轨迹是( )A.圆的一部分B.椭圆的一部分C.抛物线的一部分D.双曲线的一部分解析 把MN 平移到平面A 1B 1C 1D 1中,直线D 1P 与MN 所成角为θ,直线D 1P 与MN 所成角的最小值是直线D 1P 与平面A 1B 1C 1D 1所成角,即原问题转化为:直线D 1P 与平面A 1B 1C 1D 1所成角为π3,点P 在平面A 1B 1C 1D 1的投影为圆的一部分,因为点P 是△A 1C 1D 内的动点(不包括边界),所以点P 的轨迹是椭圆的一部分.故选B.答案 B【例2】 如图,四棱锥P -ABCD 的底面是边长为2的正方形,P A ⊥平面ABCD ,且P A =4,M 是PB 上的一个动点(不与P ,B 重合),过点M 作平面α∥平面P AD ,截棱锥所得图形的面积为y ,若平面α与平面P AD 之间的距离为x ,则函数y =f (x )的图象是( )解析 过M 作MN ⊥AB ,交AB 于N ,则MN ⊥平面ABCD ,过N 作NQ ∥AD ,交CD 于Q ,过Q 作QH ∥PD ,交PC 于H ,连接MH ,则平面MNQH 是所作的平面α, 由题意得2-x 2=MN 4, 解得MN =4-2x ,由CQ CD =QHPD . 即2-x 2=QH 25,解得QH =5(2-x ),过H 作HE ⊥NQ ,在Rt △HEQ 中,EQ =HQ 2-HE 2=2-x ,∴NE=2-(2-x)=x,∴MH=x.∴y=f(x)=(x+2)(4-2x)2=-x2+4(0<x<2).∴函数y=f(x)的图象如图.故选C.答案C【例3】如图,在棱长为2的正四面体A-BCD中,E、F分别为直线AB、CD 上的动点,且EF= 3.若记EF中点P的轨迹为L,则|L|等于________(注:|L|表示L的测度,在本题,L为曲线、平面图形、空间几何体时,|L|分别对应长度、面积、体积).解析如图,当E为AB中点时,F分别在C,D处,满足EF=3,此时EF的中点P在EC,ED的中点P1,P2的位置上;当F为CD中点时,E分别在A,B处,满足EF=3,此时EF的中点P在BF,AF的中点P3,P4的位置上,连接P1P2,P3P4相交于点O,则四点P1,P2,P3,P4共圆,圆心为O,圆的半径为12,则EF中点P的轨迹L为以O为圆心,以12为半径的圆,其测度|L|=2π×12=π.答案π分层训练题分层训练题A级基础巩固一、选择题1.已知a,b表示两条不同的直线,α,β表示两个不同的平面,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若a⊥α,b⊥β,α∥β,则a∥bB.若a⊥α,b⊥β,a⊥b,则α⊥βC.若a⊥α,a⊥b,α∥β,则b∥βD.若α∩β=a,a∥b,则b∥α或b∥β2.已知P为△ABC所在平面外一点,且P A,PB,PC两两垂直,有下列结论:①P A⊥BC;②PB⊥AC;③PC⊥AB;④AB⊥BC.其中正确的是()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3.(2020·昆明诊断)如图,AC=2R为圆O的直径,∠PCA=45°,P A垂直于圆O所在的平面,B为圆周上不与点A、C重合的点,AS⊥PC于S,AN⊥PB于N,则下列不正确的是()A.平面ANS⊥平面PBCB.平面ANS⊥平面P ABC.平面P AB⊥平面PBCD.平面ABC⊥平面P AC4.在△ABC中,∠CAB=90°,AC=1,AB= 3.将△ABC绕BC旋转,使得点A转到点P,如图.若D为BC的中点,E为PC的中点,AE=32,则AB与平面ADE所成角的正弦值是()A.38 B.36 C.34 D.335.(2019·全国Ⅲ卷)如图,点N为正方形ABCD的中心,△ECD为正三角形,平面ECD⊥平面ABCD,M是线段ED的中点,则()A.BM=EN,且直线BM,EN是相交直线B.BM≠EN,且直线BM,EN是相交直线C.BM=EN,且直线BM,EN是异面直线D.BM≠EN,且直线BM,EN是异面直线二、填空题6.(多填题)如图,已知∠BAC=90°,PC⊥平面ABC,则在△ABC,△P AC的边所在的直线中,与PC垂直的直线有____________;与AP垂直的直线有____________.7.如图所示,在四棱锥P-ABCD中,P A⊥底面ABCD,且底面各边都相等,M是PC上的一动点,当点M满足________时,平面MBD⊥平面PCD(只要填写一个你认为是正确的条件即可).8.如图所示,在四边形ABCD中,AB=AD=CD=1,BD=2,BD⊥CD,将四边形ABCD沿对角线BD折成四面体A′BCD,使平面A′BD⊥平面BCD,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________(填序号).①A′C⊥BD;②∠BA′C=90°;③四面体A′BCD的体积为1 6.三、解答题9.(2019·石家庄摸底)如图,在多面体ABCDPE中,四边形ABCD和CDPE都是直角梯形,AB∥DC,PE∥DC,AD⊥DC,PD⊥平面ABCD,AB=PD=DA=2PE,CD=3PE,F是CE的中点.(1)求证:BF∥平面ADP;(2)已知O是BD的中点,求证:BD⊥平面AOF.10. (2020·潍坊调研)如图,四棱锥E-ABCD中,底面ABCD是平行四边形,∠ADC =60°,CD=2AD,EC⊥底面ABCD.(1)求证:平面ADE⊥平面ACE;(2)(一题多解)若AD=CE=2,求三棱锥C-ADE的高.B级能力提升11.(2019·南昌二中月考)在空间四边形ABCD中,若AB⊥CD,BC⊥AD,则对角线AC与BD的位置关系为()A.相交但不垂直B.垂直但不相交C.不相交也不垂直D.无法判断12.(2020·大连一中月考)如图,正三角形ABC的中线AF与中位线DE相交于点G,已知△A′DE是△ADE绕直线DE翻折过程中的一个图形,现给出下列命题:①恒有直线BC∥平面A′DE;②恒有直线DE⊥平面A′FG;③恒有平面A′FG⊥平面A′DE,其中正确命题的个数为()A.0B.1C.2D.313.如图,在直三棱柱ABC-A1B1C1中,侧棱长为2,AC=BC=1,∠ACB=90°,D是A1B1的中点,F是BB1上的动点,AB1,DF交于点E,要使AB1⊥平面C1DF,则线段B1F的长为________.14.如图①,在直角梯形ABCD中,AD∥BC,AB⊥BC,BD⊥DC,点E是BC边的中点,将△ABD沿BD折起,使平面ABD⊥平面BCD,连接AE,AC,DE,得到如图②所示的几何体.(1)求证:AB⊥平面ADC;(2)若AD=1,AC与其在平面ABD内的正投影所成角的正切值为6,求点B到平面ADE的距离.C级创新猜想15.(开放题)(2019·北京卷)已知l,m是平面α外的两条不同直线.给出下列三个论断:①l⊥m;②m∥α;③l⊥α.以其中的两个论断作为条件,余下的一个论断作为结论,写出一个正确的命题:________.答案解析1.解析对于A,若a⊥α,α∥β,则a⊥β,又b⊥β,故a∥b,故A正确;对于B,若a⊥α,a⊥b,则b⊂α或b∥α,∴存在直线m⊂α,使得m∥b,又b⊥β,∴m⊥β,∴α⊥β.故B正确;对于C,若a⊥α,a⊥b,则b⊂α或b∥α,又α∥β,所以b⊂β或b∥β,故C错误;对于D,若α∩β=a,a∥b,则b∥α或b∥β,故D正确.答案C2.解析如图,因为P A⊥PB,P A⊥PC,PB∩PC=P,且PB⊂平面PBC,PC⊂平面PBC,所以P A⊥平面PBC.又BC⊂平面PBC,所以P A⊥BC,同理可得PB⊥AC,PC⊥AB,故①②③正确.答案A3.解析∵P A⊥平面ABC,BC⊂平面ABC,∴P A⊥BC,又AC为圆O直径,所以AB⊥BC,又P A∩AB=A,∴BC⊥平面P AB,又AN⊂平面ABP,∴BC⊥AN,又AN⊥PB,BC∩PB=B,∴AN⊥平面PBC,又PC⊂平面PBC,∴AN⊥PC,又∵PC⊥AS,AS∩AN=A,∴PC⊥平面ANS,又PC⊂平面PBC,∴平面ANS⊥平面PBC,∴A正确,C,D显然正确,故选B.答案B4.解析因为D,E分别是BC和PC的中点,所以DE∥PB,又∠CAB=90°,所以DE ⊥PC ,又AC =1,CE =12,AE =32,所以AE 2+CE 2=AC 2,即AE ⊥PC ,又DE ∩AE =E ,所以PC ⊥平面ADE ,如图,延长ED 至F ,使得EF =PB ,连接BF ,所以BF ⊥平面AED ,连接AF ,所以∠BAF 为AB 与平面ADE 所成的角,所以sin ∠BAF =BF AB =123=36.答案 B5.解析 取CD 的中点O ,连接ON ,EO ,因为△ECD 为正三角形,所以EO ⊥CD ,又平面ECD ⊥平面ABCD ,平面ECD ∩平面ABCD =CD ,EO ⊂平面ECD ,所以EO ⊥平面ABCD .设正方形ABCD 的边长为2,则EO =3,ON =1,所以EN 2=EO 2+ON 2=4,得EN =2.过M 作CD 的垂线,垂足为P ,连接BP ,则MP =32,CP =32,所以BM 2=MP 2+BP 2=⎝ ⎛⎭⎪⎫322+⎝ ⎛⎭⎪⎫322+22=7,得BM =7,所以BM ≠EN .连接BD ,BE ,因为四边形ABCD 为正方形,所以N 为BD 的中点,即EN ,MB 均在平面BDE 内,所以直线BM ,EN 是相交直线,故选B. 答案 B6.解析 因为PC ⊥平面ABC ,所以PC 垂直于直线AB ,BC ,AC .因为AB ⊥AC ,AB ⊥PC ,AC ∩PC =C ,所以AB ⊥平面P AC ,又因为AP ⊂平面P AC ,所以AB ⊥AP ,与AP 垂直的直线是AB . 答案 AB ,BC ,AC AB7.解析 连接AC ,BD ,则AC ⊥BD ,因为P A ⊥底面ABCD ,BD ⊂平面ABCD ,所以P A ⊥BD .又P A ∩AC =A ,所以BD ⊥平面P AC ,PC ⊂平面P AC ,所以BD ⊥PC .所以当DM ⊥PC (或BM ⊥PC )时,即有PC ⊥平面MBD .而PC ⊂平面PCD ,所以平面MBD ⊥平面PCD .答案DM⊥PC(或BM⊥PC)8.解析∵BD⊥CD,平面A′BD⊥平面BCD,平面A′BD∩平面BCD=BD,CD⊂平面BCD,∴CD⊥平面A′BD,又A′D⊂平面A′BD,∴CD⊥A′D.∵AB=AD=CD=1,BD=2,∴A′C=2,BC=3,∴A′B2+A′C2=BC2,∴A′B⊥A′C,即∠BA′C=90°,四面体A′BCD的体积V=13×12×12×1=16.答案②③9.证明(1)如图,取PD的中点为G,连接FG,AG.∵F是CE的中点,∴FG是梯形CDPE的中位线,∵CD=3PE,∴FG=2PE,FG∥CD.∵CD∥AB,AB=2PE,∴AB∥FG,AB=FG,即四边形ABFG是平行四边形,∴BF∥AG,又BF⊄平面ADP,AG⊂平面ADP,∴BF∥平面ADP.(2)延长AO交CD于M,连接BM,FM.∵BA⊥AD,CD⊥DA,AB=AD,O为BD的中点,∴四边形ABMD是正方形,则BD⊥AM,MD=2PE,∴FM∥PD.∵PD⊥平面ABCD,∴FM⊥平面ABCD,又BD⊂平面ABCD,∴FM⊥BD,∵AM∩FM=M,∴BD⊥平面AMF,∴BD⊥平面AOF.10.(1)证明∵在▱ABCD中,∠ADC=60°,CD=2AD,∴在△ACD中,由余弦定理,得AC=AD2+CD2-2AD·CD cos ∠ADC=AD2+4AD2-2AD·2AD×12=3AD,∴AD2+AC2=CD2,∴∠DAC=90°,故AD⊥AC.∵EC⊥底面ABCD,AD⊂平面ABCD,∴EC⊥AD.又∵EC∩AC=C,AC,EC⊂平面ACE,∴AD⊥平面ACE.∵AD⊂平面ADE,∴平面ADE⊥平面ACE.(2)解∵AD=2,∴CD=4.由(1)知AC=3AD,∴AC=23,∴AE=AC2+CE2=4.法一设三棱锥C-ADE的高为h.由(1)知AD⊥平面ACE,∴由V D-ACE=V C-ADE,得13·AD·S△ACE=13·h·S△ADE,即13×2×12×23×2=13·h·12×2×4,解得h= 3.∴三棱锥C-ADE的高为 3.法二在△ACE内,过点C作CF⊥AE,垂足为F.由(1)知,平面AED⊥平面ACE,又平面ADE∩平面ACE=AE,∴CF⊥平面ADE,∴CF为三棱锥C-ADE的高.在Rt△ACE中,CF·AE=AC·CE,即CF×4=23×2,解得CF= 3.∴三棱锥C-ADE的高为 3.11.解析如图所示,作AO⊥平面BCD,又CD⊂平面BCD,∴AO⊥CD,又知AB ⊥CD ,AB ∩AO =A ,∴CD ⊥平面ABO .又OB ⊂平面ABO ,∴CD ⊥OB ,同理可得OD ⊥BC ,∴O 为△BCD 的垂心,∴OC ⊥BD .又知AO ⊥BD ,AO ∩OC =O ,∴BD ⊥平面AOC .又AC ⊂平面AOC ,∴BD ⊥AC .又AC 与BD 是异面直线,所以AC 与BD 垂直但不相交,故选B.答案 B12.解析 对于①,∵DE 为△ABC 的中位线,∴DE ∥BC ,又知DE ⊂平面A ′DE ,BC ⊄平面A ′DE ,∴BC ∥平面A ′DE ,故①正确;对于②,∵△ABC 为等边三角形,AF 为BC 边上的中线,∴BC ⊥AF ,又知DE ∥BC ,∴DE ⊥AF ,∴DE ⊥FG ,根据翻折的性质可知,DE ⊥A ′G ,又A ′G ∩FG =G ,∴DE ⊥平面A ′FG ,故②正确;对于③,由②知DE ⊥平面A ′FG ,又知DE ⊂平面A ′DE ,∴平面A ′FG ⊥平面A ′DE ,故③正确.综上,正确的命题为①②③.答案 D13.解析 设B 1F =x ,因为AB 1⊥平面C 1DF ,DF ⊂平面C 1DF ,所以AB 1⊥DF ,由已知可得A 1B 1=2,设Rt △AA 1B 1斜边AB 1上的高为h ,则DE =12h .又12×2×2=12×h 22+(2)2,所以h =233,DE =33.在Rt △DB 1E 中,B 1E =⎝ ⎛⎭⎪⎫222-⎝ ⎛⎭⎪⎫332=66. 由面积相等得12×66×x 2+⎝ ⎛⎭⎪⎫222=12×22x , 得x =12.答案 1214.(1)证明 因为平面ABD ⊥平面BCD ,平面ABD ∩平面BCD =BD ,BD ⊥DC ,DC ⊂平面BCD ,所以DC ⊥平面ABD .因为AB ⊂平面ABD ,所以DC ⊥AB ,又因为AD ⊥AB ,且DC ∩AD =D ,所以AB ⊥平面ADC .(2)解 由(1)知DC ⊥平面ABD ,所以AC 在平面ABD 内的正投影为AD ,即∠DAC 为AC 与其在平面ABD 内的正投影所成角.依题意得tan ∠DAC =CD AD =6,因为AD =1,所以CD =6,设AB =x (x >0),则BD =x 2+1,因为△ABD ∽△DCB ,所以AB CD =AD BD ,即x 6=1x 2+1, 解得x =2,故AB =2,BD =3,BC =3.由于AB ⊥平面ADC ,AC ⊂平面ADC ,所以AB ⊥AC ,又E 为BC 的中点,所以由平面几何知识得AE =BC 2=32,因为BD ⊥DC ,E 为BC 的中点,所以DE =BC 2=32,所以S △ADE =12×1×⎝ ⎛⎭⎪⎫322-⎝ ⎛⎭⎪⎫122=22. 因为DC ⊥平面ABD ,所以V A -BCD =V C -ABD =13CD ·S △ABD =33.设点B 到平面ADE 的距离为d .则由13d ·S △ADE =V B -ADE =V A -BDE =12V A -BCD =36,得d =62,即点B 到平面ADE 的距离为62.15.解析已知l,m是平面α外的两条不同直线,由①l⊥m与②m∥α,不能推出③l⊥α,因为l可以与α平行,也可以相交不垂直;由①l⊥m与③l⊥α能推出②m∥α;由②m∥α与③l⊥α可以推出①l⊥m.故正确的命题是②③⇒①或①③⇒②.答案若m∥α,l⊥α,则l⊥m(或若l⊥m,l⊥α,则m∥α,答案不唯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破解立体几何中的动态问题
动态问题需要极高的空间想像能力与化归处理能力,在各省市的高考选择与填空中出现有较高的频次。

动态立体几何指的是求由点、线、面的变化引起的相关变量的取值范围或最值问题。

就变化起因大致可分为以下三类:一是移动;二是翻折;三是旋转。

就所求变量可分为:一是相关线、面、体的测度;二是角度;三是距离。

1.简化图形——“大道至简”
从复杂的图形中分化出最简的具有实质性意义的点、线、面,让几何图形的实质“形销骨立”,从混沌中找出秩序是问题解决的关键。

例1(2006年浙江省数学高考理科试题第14题)正四面体ABCD 的
棱长为1,棱
α平面//AB (如图1),则四面体上的所有点在平面α
内的
射影构成的图形面积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

去掉与问题无关的面,将四面体看成是以AB 为棱的二面角C AB D --(二面角大小一定)
,用纸折出这个二面角,不妨将
AB 置于平面α
内,将二面角绕
AB 转动一周,观察点,C D 在平面α
上的
射影,可以发现点,C D 在平面α上的射影始终在
AB 的射影的中垂线上,
当//CD α平面时,四边形
ABCD 面积最大12
(如图3)
,当CD α⊥平面时(此时点)(D C 到AB 的距离即为异面直线AB 与CD 的距离)
,四边形'(')ABC D 面积最小4
(如图4),转动过程中D C ,在平面α上的射影从D
C ,变化至'''
',D C。

例2.(2017年台州市高三模拟试题)如图,在棱长为2正四面体A BCD -中,E 、F 分别为直线AB 、
图1
D
C
B
A
ααA
B
C D 图3
A
图4
α
C B
图5
D "
C "C'(D')
D C
B
A
CD
上的动点,且||EF =EF 中点P 的轨迹为L ,则||L 等于 ▲ . (注:|L |表示L 的测
度,在本题, L 为曲线、平面图形、空间几何体时,|L |分别对应长度、面积、体积.)
四面体只需抽象为两条异面直线AB 与CD
,两个动
点E 、F
(满足EF =EF 的中点的轨
迹。

设'OO 为异面直线AB 与CD 的公垂线段,过点O 作''//A B AB ,过
点E 作'''EE A B ⊥
,点P 在''A B 与CD 确定的平面上的投影G 为
'E F 的中点。

则''A B CD ⊥,'1E F =,长度为定值的线段两端
点'E 、F 分别在互相垂直的直线上移动,其中点的轨迹是一个半径为
1
2
圆,
点P 的轨迹是一个等圆||L π=。

D
B
(第17题图)
例4如图,直线l
α⊥平面,垂足为O 。

正方体''''ABCD A B C D -的棱长为2.点A
上直线l 上的动点,点
'B 在平面α
内,则点O 到'CD 的中点P 的距离的最大值为____.
分析:从图形分化出四个点,,',O A B P ,其中'AOB 为直角
三角形,固定
'AOB ,点P 的轨迹上是在与'AB 垂直的平面上
以AB 中点Q
为圆心的圆。

1
22
OP OQ QP ≤+=,当且仅当
'OQ AB ⊥时取等号,即当直线'AB 与平面α
成45︒角时,
OP 取到最大值。

直观是未经充分逻辑推理而对事物本质的一种直接洞察,直接把握对象的全貌和对本质的认识。

直观感知的前提是去掉图形中的所有枝蔓,让几何实质“形销骨立”,洞察其内在的几何意义。

2.特殊分析——“穷妙极巧”
对于移动问题,由图形变化的连续性,穷尽极端特殊之要害,往往能直取答案。

例在正四面体ABCD 中,F 为直线BD 上的动点,则面AEF 与面ACD 所成二面角的正弦值的取值范围是
极端位置法:
D
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