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承经典学习心得
2023年中医师承每月心得体会(通用5篇)_1
2023年中医师承每月心得体会(通用5篇)中医师承每月心得体会1之前的我对自己的医术缺乏信心,已故中医大家岳美中先生曾说:“治心何日能忘我,操术随处可误人”。
我曾问自己:“我能像老师们一样看病吗?”也许是命运的安排,在我疑惑的时候,我去__参加了为期5周的纯中医义诊服务。
在师兄们的带领下,加上我们从国内带去的中药饮片,我见证了一次又一次以纯中医的方法救人活命,看到了许多病人从中医药学这一个伟大的宝库中获得了健康,也让我深深体会到作为一个青年中医师应有的目标和责任。
这个体验鼓励我读研读博,更深一步探索经典的魅力。
我认为,作为一个学生,真正的跟诊是你有一个辨证论治的思索过程。
首先,收集到患者四诊信息后,会在你脑海中出现第一个病机,然后去思考这个病机和你收集到的四诊信息是否相符合。
如果不符合,那就可能是另一个病机了,应再次把病机和四诊信息相匹配,重复这种过程几次,就大致可以找到病人的真正病机了。
其次,你再想一下,这个病机可用什么方呢?《伤寒论》、《金匮要略》以及方剂学里有相对应的方药吗?而不是看老师用了什么方药,重点是你要有这种思考的过程。
到了这个阶段,千万不要去看老师的方,因为可能会影响你的思维。
因为有可能老师看病太快了,他的辨证论治思维过程太熟了,你追也追不上。
多多训练这种思维过程,比你抄了或背了某中医老师专门治某病的常用方更好。
因为中医自古就不分科,最多就分个骨伤与外伤杂病,所谓的外伤就是外感病,所谓的杂病就是内、外、妇、儿等,全都是一以贯之,全都依赖中医的辨证论治思维。
如果连辨证这一步都没有走好,如何论治?要有针对性地去学习、去提升自己。
首先,学习中医经典,最好是先看原文。
至于版本的问题,我觉得对一个连辨证论治都不太明白的人来说,就先别了解,少走一些不应该走的路。
其次,阅读条文的时候,我们要去想象自己就是在看病。
条文显示的是一个病人的病情,想象自己就是个医生,一边看着条文,一边去学习如何分析。
中医师承教育学习经典心得5篇
中医师承教育学习经典心得5篇中医内科学是以脏腑、经络、气血津液等病理生理学说为指导,系统地反映中医辨证论治的特点,阐述内科病证的病因病机及其证治规律并采用中药治疗为主的一门临床学科。
它系统反映中医辨证论治的特点,是基础理论联系临床实践的桥梁,是临床其他各科的基础,在中医专业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位置,也是必须学好的一门临床主课。
在这学期的中医内科学课程中,我们又再一次深入系统研究和学习了临床各常见中医内科疾病,收获颇多,在此,将自己对于应该怎样学习这门学科的一些感受和体会总结如下。
一、多多诵读经典中医学根植及生长于中国几千年的历史文化土壤,从神农尝百草谱《神农本草经》,到黄帝岐伯问答出《黄帝内经》;从仲景演《伤寒论》、《金匮要略》,到孙思邈《千金方》;从金元各大家齐鸣,到明清温病各家学派学说,数千年来,古人们前仆后继,不断丰富和完善了中医学理论体系宝库。
中医学经典古籍浩如烟海,这都是前代医家留给后世学者的宝贵医学财富,值得我们去深入学习和研究,其理论学说及临床诊治思维方法对于如今仍然有重大的临床价值。
我们作为研究生更要以严谨的态度去深入学习和诵读,通过多多诵读经典条文,不断充实自身理论基础,从而能更加全面的以中医角度去认识疾病、疾病病因病机及发展转归,更能博采众方,取各家之长,取前人经验,不断创新发展,更好的指导当代的临床实践。
二、辨证论治乃重中之重辨证论治是为中医学之精髓及独到之处,“辨证”就是把四诊(望诊、闻诊、问诊、切诊)所收集的资料、症状和体征,通过分析、综合,辨清疾病的病因、性质、部位,以及邪正之间的关系,概括、判断为某种性质的证。
“论治”,又称为“施治”,即根据辨证的结果,确定相应的治疗方法。
辨证是决定治疗的前提和依据,论治是治疗疾病的手段和方法。
通过辨证论治的效果可以检验辨证论治的正确与否。
辨证论治的过程,就是认识疾病和解决疾病的过程。
辨证和论治,是诊治疾病过程中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体现,是理法方药在临床上的具体运用,是指导中医临床的基本原则。
中医师承学习心得(优秀4篇)
中医师承学习心得(优秀4篇)中医师承学习心得要怎么写,才更标准规范?根据多年的文秘写作经验,参考优秀的中医师承学习心得样本能让你事半功倍,下面分享【中医师承学习心得(优秀4篇)】相关方法经验,供你参考借鉴。
中医师承学习心得篇1在传统中国文化中,中医被视为一种精妙的艺术,它融合了哲学、医学和自然科学等领域。
我之所以选择中医师承,是因为我深感中医对维护和改善人类健康的重要作用,同时也对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深感敬仰。
在学习的过程中,我逐渐理解了中医的独特之处。
中医不仅仅是一种治病的方法,更是一种对生命的理解和尊重。
中医理论强调人与自然环境、人的身体内环境的和谐关系,这种宏观的角度让我对世界有了新的认识。
我的学习过程是充满挑战的,但是当我看到自己的进步,感受到自己对生命的理解更深一层时,所有的努力都变得值得。
我学习了许多基础的中医知识和技能,如脉诊、推拿、针灸等,也逐渐理解了中医的哲学理念。
我对中医的敬仰之情,犹如江流连于山峰之间,无比深沉。
最重要的是,我认识到自己的潜力和学习能力。
在我眼中,每一个复杂的病例都是一次深入理解人体、生命的奥秘的机会。
每一次操作都是对生命的敬畏,每一次思考都是对知识的渴望。
总的来说,中医师承的学习过程既艰难又充实,它让我更深入地理解了中医,也让我认识到了自己的潜力。
我深信,这种学习经历将对我未来的生活和工作产生深远的影响。
我期待未来能将我所学的知识用于实践,更好地服务于患者,同时也能在实践中不断提升和完善我所学习的中医知识。
中医师承学习心得篇2医师承学习心得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健康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中医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我作为一名热爱中医文化的年轻人,有幸在去年冬天参加了中医师承班,通过学习中医理论和亲身实践,对中医的魅力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体验。
参加中医师承班,是我学习中医的起点。
在这个班级里,我认识了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我们一起学习中医的理论知识,如阴阳五行、经络气血等,以及临床实践技巧,如望闻问切等。
师承学习心得体会3篇
师承学习心得体会3篇师承,师徒传授的关系。
相声师承中医师承师承燕词语解释师徒传授的关系。
下面是店铺带来的师承学习心得,希望可以帮到大家。
篇一:师承学习心得这几天有历史学、文学、哲学博士来拜访赵老师,他们对中国传统文化都颇有研究,且非常相信中医,他们都问赵老师,以他们的文化底蕴是不是很容易学会中医?因为“秀才学医,如笼中捉鸡”呀!赵老师说不可能,因为中医不是学结果,而是学过程。
少了跟师的过程,哪怕是中医学院的博士也永远与中医无缘。
这种机缘得有多大的福报才能获得?于我而言,便是自己多年的病痛和女儿弱不禁风的身体。
所以说疾病是功德无量的。
一、进入习医状态是一种水到渠成的自然过程《我的“医托”故事》写于2006年11月,那是我接触中医也就是认识赵老师两年半后写下的与中医有关的文字,那时我才诚惶诚恐、忐忑不安地跟赵老师学四诊不到半年。
并且患者不多,都是我的亲朋好友及同事。
现在回想起来,我有习医的冲动得益于2004~2006年间每天晚上在公园太极完后听赵老师聊中医,得益于亲朋好友们对中医的认可和接受赵老师的调理。
我自己及亲朋好友们服药期间身体上的反应为我提供了大量的医案素材,让我有机会聆听赵老师的高见。
这种最本真的中医文化薰陶,犹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中医的种子就这样慢慢地种在我心里,生根发芽。
中医这粒种子撒在我心田时,我已届不惑之年,习医、自医或医人这些念想连影子都没有。
然而,女儿决定长大后要学医要跟她心目中的神医赵伯伯学的愿景犹如一股神力不断地将我往前推。
女儿小学时成绩不冒尖,我常常自责是由于自己太放纵她轻慢作业的态度,还经常在她的作业本上写上“同意不做完作业”的家长意见,更不可能像其他家长一样自己先把孩子的课本学一遍作业做一遍,然后再辅导他们。
这种自责让我总想找机会补偿。
中国人喜欢说“走着瞧”,“走着瞧”的意思应该是比时间的长度,谁能走到最后谁才是胜者。
女儿已经输在起跑线上了,但是没关系,会加减乘除和拼音识字查字典已经够了,其他的都是多余的,重要的是她要训练好“走着瞧”的身体素质和拥有“走着瞧”的动力。
中医师承心得体会怎么写8篇
中医师承心得体会怎么写8篇中医师承,传承中医传统。
作为中医师学习重要形式,意义非凡。
跟师学习在师承过程中至关重要。
师者,传医术、授经验。
学者,虚心求教、勤奋钻研。
通过跟师,感悟中医精髓,传承古老智慧,为中医事业发展注入新活力,让中医瑰宝在新时代绽放更加璀璨的光芒。
下面是给大家分享的一些有关于中医师承心得体会的内容,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中医师承心得体会1 中医师承是中医传统师徒传承的方式之一,也是中医师学习的重要形式之一。
跟师学习是中医师承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环,以下是我个人的心得体会:1、选择好的导师非常重要。
好的导师应该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素质: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和深厚的理论功底。
能够指导你正确的学习方法和技巧,让你能够更好地掌握中医知识。
能够为你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和目标,帮助你实现中医师承的.目标。
能够提供及时的反馈和指导,帮助你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2、跟师学习要勤奋认真。
中医师承的过程是一个长期而艰辛的过程,需要不断的学习和实践。
因此,我们要勤奋认真,认真学习导师传授的知识和技巧,不断练习和实践,提高自己的疗效。
3、要尊重导师,认真听从导师的指导。
跟师学习期间,我们要尊重导师,认真听从导师的指导,遵守学习纪律和规定,尊重传统文化和价值观念,不断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和职业道德。
4、要善于交流和沟通。
中医师承的过程中,我们需要与导师和其他学员进行交流和沟通,分享经验和心得,互相学习和提高。
同时,我们要善于表达自己的思考和观点,与导师和其他学员进行探讨和协商,以实现共同提高的目标。
总结起来,中医师承是一个艰辛而漫长的过程,需要不断地努力和坚持。
通过跟师学习,我们可以更好地掌握中医知识,提高疗效,为中华民族的健康事业作出更大的贡献。
中医师承心得体会2 中医是我国古老而独特的医学体系,经过数千年的发展,积累了丰富的治疗方法和经验。
作为一名中医师,我有幸能够接触到这宝贵的医学遗产,通过师承的方式学习并实践中医。
师承学习经验理解3篇.doc
师承学习心得体会3篇篇一:师承学习心得这几天有历史学、文学、哲学博士来拜访赵老师,他们对中国传统文化都颇有研究,且非常相信中医,他们都问赵老师,以他们的文化底蕴是不是很容易学会中医?因为秀才学医,如笼中捉鸡呀!赵老师说不可能,因为中医不是学结果,而是学过程。
少了跟师的过程,哪怕是中医学院的博士也永远与中医无缘。
这种机缘得有多大的福报才能获得?于我而言,便是自己多年的病痛和女儿弱不禁风的身体。
所以说疾病是功德无量的。
一、进入习医状态是一种水到渠成的自然过程《我的医托故事》写于2006年11月,那是我接触中医也就是认识赵老师两年半后写下的与中医有关的文字,那时我才诚惶诚恐、忐忑不安地跟赵老师学四诊不到半年。
并且患者不多,都是我的亲朋好友及同事。
现在回想起来,我有习医的冲动得益于2004~2006年间每天晚上在公园太极完后听赵老师聊中医,得益于亲朋好友们对中医的认可和接受赵老师的调理。
我自己及亲朋好友们服药期间身体上的反应为我提供了大量的医案素材,让我有机会聆听赵老师的高见。
这种最本真的中医文化薰陶,犹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中医的种子就这样慢慢地种在我心里,生根发芽。
中医这粒种子撒在我心田时,我已届不惑之年,习医、自医或医人这些念想连影子都没有。
然而,女儿决定长大后要学医要跟她心目中的神医赵伯伯学的愿景犹如一股神力不断地将我往前推。
女儿小学时成绩不冒尖,我常常自责是由于自己太放纵她轻慢作业的态度,还经常在她的作业本上写上同意不做完作业的家长意见,更不可能像其他家长一样自己先把孩子的课本学一遍作业做一遍,然后再辅导他们。
这种自责让我总想找机会补偿。
中国人喜欢说走着瞧,走着瞧的意思应该是比时间的长度,谁能走到最后谁才是胜者。
女儿已经输在起跑线上了,但是没关系,会加减乘除和拼音识字查字典已经够了,其他的都是多余的,重要的是她要训练好走着瞧的身体素质和拥有走着瞧的动力。
她相信中医喜欢中医选择中医本身就是一种智慧的表现。
实用文_中医师承学习心得体会(通用4篇)_1
中医师承学习心得体会(通用4篇)中医师承学习心得体会1(一)深究医理,循序渐进祖国医学浩如烟海,必须持之以恒,勤奋苦读,才能学到中医的真髓。
要从浅处起步,妙在浅而易知,从易处入门,从基础开始,逐步由低向高、精、尖发展,要有计划地学习经典著作,如《内经》、《难经》、《伤寒》、《金匮》、《温病条辨》等,先是粗读、泛读,了解全貌,找出重点,然后更精细地将诵、释、体会三者互用,深谙医理,探求经旨,最后客观地将所学的知识融汇贯通,施于临床,指导实践。
这种由浅入深,从源到流,呈阶梯式递增的学习方法,深为任氏所推崇,他说:“循序渐进是一种学习方法,也是一个不能违背的客观规律,遵循一规律,则必有所获,若反之则欲速而不达。
”(二)熟读精思,妙识通圆医乃活人之术,学不熟何以知医?术不精何以活人!故熟精,是对医者最起码的要求。
任氏强调,医者对医理要博熟精深,对医技要熟练精湛,运用要灵活、准确、精当,因此,要求我们要精勤不倦,深入钻研,对中医重要的理论和经典著作的精辟之处,要熟读背诵,首先在“熟”字上下功夫,“熟能生巧”。
只有熟,才能心领神会,窥其奥旨;只有熟,才能抓住要领,妙识通圆。
不熟何以精思,不熟何以圆活!为学之道必本于思,思索生智,才能应常变而法不穷,明其理而更显其妙。
坚持读书,虚心学习,字斟句酌,熟读精思,医理精熟,医技精湛,我们是我们的追求,凡事要尊重科学,每于临证之中,常根据实际病例,熟练准确地引经据典。
如有一患者每夜发烧二小时许,历经数医,久治不愈。
然任继学诊毕,曰:“此有瘀血。
”并明确指出《医林改错》有记载,遂遣方投药,一药而愈。
事后,经查阅,才深为其准确无误而惊叹。
对中医的重要理论和经典著作的精辟之处,已能熟练的成诵和正确的解释,这只是登上了一个阶梯,尚需进一步努力,刻苦钻研,不断强化,并强调坚持反思,总结规律,才能巩固。
他说:“读书最忌不求甚解,博杂不精,随学随忘,不加总结。
”他主张:温故而知新。
中医师承学习心得体会_中医师承个人感悟与收获
中医师承学习心得体会_中医师承个人感悟与收获中医师承,师徒传授的关系。
相声师承,中医师承师承燕词语解释师徒传授的关系。
下面是店铺带来的中医师承学习的心得体会,欢迎欣赏。
中医师承学习心得体会篇一尹华荣名老中医跟师体会光阴荏苒,不知不觉自己从医已经十余个年头了,有幸师从于名老中医尹华荣教授,令我受益良多,受用终生! 在临床实践中,尹老师擅长运用中医药治疗心脑血管疾病、颈肩腰腿疾病及疑难杂病。
在跟师学习的日子里,我深深地体会到尹老师是一位博学的老师,他善于把自己行医多年的临床诊疗经验上升为理论,用于指导学生的工作,使我开拓了思路,活跃了思维,开阔了视野,更新了观念,逐步提高了诊疗技术,坚定了对中医药的信心。
从尹老师的身上感受到的是,他对古老的中医及其发展前景充满了信心。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现代医学在现代自然科学成就的基础上蓬勃发展,而中医至今已经几千年了,是古代医学。
有人认为,中医是几千年前的产物,与今天的现代化格格不入,学习中医是过时的,甚至是历史的倒退。
虽然,中医经典理论是陈旧的,但典籍中不少看来是旧的内容,却能够发掘出新的功效。
例如大柴胡汤是1000 多年前《伤寒论》中的方子,在现代西医治疗基础上治疗急性胰腺炎疗效就很好。
又如令现代医学棘手的冠心病,西医治疗需长期服药、副作用较大,用中医药的益气化痰活血法治疗有好的疗效。
尹老师用大剂量黄芪治疗血管病以及用大量温补肾阳药治疗骨质增生等都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师从尹老师后,我的学习态度不一样了。
过去在学校是在“填鸭式” 的学习方法下接受教育,死记硬背,不管是否理解,只求能把书本的内容全部背下来,待考试时一字不漏地默写出来,便大功告成,学习是被动的,以分数作为目标,毫无乐趣可言。
而今,跟从尹老师临床实践,以医好病人为目标,尹老师善于把自己行医多年的临床诊疗经验上升为理论,使我逐渐“开窍”。
中医是一门经验医学,讲究的是辩证论治,目前的跟师模式恰好是印证这个特点的模式,使自己少走很多弯路。
2023年中医师承学习心得体会2篇
2023年中医师承学习心得体会2篇中医师承学习心得体会1光阴荏苒,不知不觉自己从医已经十余个年头了,有幸师从于名老中医尹华荣教授,令我受益良多,受用终生!在临床实践中,尹老师擅长运用中医药治疗心脑血管疾病、颈肩腰腿疾病及疑难杂病。
在跟师学习的日子里,我深深地体会到尹老师是一位博学的老师,他善于把自己行医多年的临床诊疗经验上升为理论,用于指导学生的工作,使我开拓了思路,活跃了思维,开阔了视野,更新了观念,逐步提高了诊疗技术,坚定了对中医药的信心。
从尹老师的身上感受到的是,他对古老的中医及其发展前景充满了信心。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现代医学在现代自然科学成就的基础上蓬勃发展,而中医至今已经几千年了,是古代医学。
有人认为,中医是几千年前的产物,与今天的现代化格格不入,学习中医是过时的,甚至是历史的倒退。
虽然,中医经典理论是陈旧的,但典籍中不少看来是旧的内容,却能够发掘出新的功效。
例如大柴胡汤是1000多年前《伤寒论》中的方子,在现代西医治疗基础上治疗急性胰腺炎疗效就很好。
又如令现代医学棘手的冠心病,西医治疗需长期服药、副作用较大,用中医药的益气化痰活血法治疗有好的疗效。
尹老师用大剂量黄芪治疗血管病以及用大量温补肾阳药治疗骨质增生等都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师从尹老师后,我的学习态度不一样了。
过去在学校是在“填鸭式”的学习方法下接受教育,死记硬背,不管是否理解,只求能把书本的内容全部背下来,待考试时一字不漏地默写出来,便大功告成,学习是被动的,以分数作为目标,毫无乐趣可言。
而今,跟从尹老师临床实践,以医好病人为目标,尹老师善于把自己行医多年的临床诊疗经验上升为理论,使我逐渐“开窍”。
中医是一门经验医学,讲究的是辩证论治,目前的跟师模式恰好是印证这个特点的模式,使自己少走很多弯路。
作为一位名老中医,尹老师具有博大包容的胸怀和高瞻远瞩的视野,他毕业于华西医科大学,对于现代医学,主张扎根中医,西为中用,中西医结合。
正是由于尹老师这种开明包容、与时俱进的积极向上的心态,使他成为医学界经久不衰的长青树,在病人中有良好的口碑。
中医师承经验分享(中医师承月记1000字)
中医师承经验分享(中医师承月记1000字)中医师承经验分享(中医师承月记)一、引言作为一名从事中医事业的从业者,我有幸在过去的一年中参与中医师承项目,从中受益匪浅。
在这期间,我跟随导师临床实践,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现将我的一些感悟和经验分享给大家,以期对同样热爱中医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二、师承心得1. 学术传承在师承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中医的学术传承至关重要。
通过跟随导师临床实践,我学到了许多传统中医的知识和技能,这些是书本上无法完全获得的。
同时,我也明白了中医的核心理念,即辨证施治,因人施治。
这些经验将成为我今后行医的根本。
2. 医德修养在跟随导师的过程中,我看到了他对患者的关爱和敬业精神。
导师总是耐心倾听患者的诉求,仔细询问病情,并给予最适合的治疗方案。
这种医德修养深深地影响了我,让我明白作为一名中医,除了要有扎实的医术,更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
3. 临床技能在临床实践中,我学到了许多实用的技能。
如何正确地诊断病情,如何运用各种中医治疗方法,如何处理突发状况等,这些都是我在实践中逐渐掌握的。
同时,我也明白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性,只有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中,才能真正地掌握它。
三、经验分享1. 学习方法在师承过程中,我认识到学习方法的重要性。
首先,要善于总结和归纳,将所学知识系统化;其次,要勇于提问,向导师或其他同行请教,以求真知;最后,要注重实践,多参与临床实践,提高自己的实际操作能力。
2. 沟通技巧在与患者沟通时,我学会了如何运用沟通技巧。
首先,要尊重患者,给予他们充分的关注和尊重;其次,要善于倾听,了解患者的诉求和需求;最后,要表达清晰,让患者明白自己的病情和治疗方案。
3. 继续教育在师承期间,我意识到继续教育的重要性。
只有不断学习,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不断提高自己的医术水平。
因此,我会定期参加各种学术讲座和研讨会,与同行交流经验,拓宽自己的视野。
四、结语通过一年的中医师承项目,我收获颇丰。
师承心得体会范本
师承心得体会范本导言:我是一名品学兼优的学生,在大学期间得到了一位优秀教师的指导和培养。
这位教师不仅在学术上给予我很多帮助,更是在人生道路上给予我宝贵的指导和支持。
通过与他的师承经历,我深刻体会到了师生关系的重要性和无穷的价值。
接下来,我将以个人的经历为例,谈谈我对师承心得的体会和感悟。
正文:一、教师的严谨与学生的严谨作为一个处于成长阶段的大学生,我经历过很多迷茫和疑惑。
当我遇到教师时,他不仅给予我严格的要求,更是以身作则的示范给我树立了一个很好的榜样。
他教会了我做事要有纪律,要严格要求自己,要追求卓越。
在他的引导下,我在学习上提高了很多,也明白了真正的追求从来不是一帆风顺的,而是需要不懈的努力和勇气。
他总是告诉我:“要想做好一件事,一定要有严谨的心态。
严谨不仅表现在对待学问上,更体现在对待生活的方方面面上。
”这句话一直激励着我,使我不断追求进步。
在实践中,我学会了把学问与实践相结合,将严谨的态度贯穿于学术研究和生活中的方方面面。
二、师生关系的重要性在与教师的交流和合作中,我深深感受到师生关系的重要性。
师生关系不仅仅是一种师徒关系,更是一种关系。
通过师生关系的建立,我不仅收获了学术上的收获,更得到了信任和支持。
教师以开放、耐心和鼓励的态度对待我,让我感受到了一个真诚为我着想的人。
在他的指导下,我懂得了人与人之间相互尊重与信任的重要性,在与他的交往中,我获得了帮助,也学会了帮助他人。
师生关系的建立使我受益良多,也成为我一生受与的宝贵财富。
三、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我还记得教师给我讲的一句话:“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这句话深深触动了我的内心。
在他的引领下,我开始阅读各类书籍,不仅仅是学术书籍,还包括人文、社科、文学等领域。
通过广泛的阅读,我拓宽了视野,丰富了知识储备,也见识到了世界的多样性。
阅读不仅是获取知识的途径,更是一种认识自我、理解他人的过程。
通过阅读,我渐渐形成了自己的见解,培养了独立思考的能力。
中医师承跟师心得体会12篇
中医师承跟师心得体会12篇学中医心得体会中医与西医在专业技术上各有所长,各有优势和特点。
下面是为大家带来的学习中医的心得体会,希望可以帮助大家。
篇一:学习中医的心得体会我是学中医出身的,如果你是想进医院,拿医师资格证,成为一个中医临床医生的话不防自考去实现,但是现在的就业形式对自考来说是不太合适的。
如果你是为了兴趣,并不以此作为谋生手段的话,我可以推荐几本书你看:首先是《中医基础理论》这是必看的,这是基础,是你踏入中医殿堂的铺垫。
必须认真的掌握。
其次是《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这些是临床基础,也是必看的。
中医基础血扎实了,学这些可以比较轻松,尤其是诊断。
学中医其实就像走路,一条道,分几条岔路,等你完全掌握之后你会发现任何一条岔路都能帮你达到目的地。
再次就是中医的各个临床应用的了如《中医内科学》《中医外科学》《中医妇科学》《中医儿科学》等等,值的一提的是《针灸学》很有用的,就算给自己保健也是不错的。
最后如果想拓展,学习古代的中医专著则《医古文》要看,前人的精华太多了,如:《皇帝内经》《伤寒杂病论》《丹溪心法》《景岳全书》《脾胃论》等都可以看的。
篇二:学习中医的心得体会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中医的学习方法与路径,是一个需要首先探讨的问题。
很多朋友学习中医之前没有很好地思考这个问题,入门的方式五花八门,有的一头扎进伤寒论等经典里,苦读了数年,出口成章,大段的经文背得烂熟,临床时,边都摸不着,开口动手便错,进而怀疑经典,怀疑中医。
有的执迷于药物学里,变成了草药医生,单方医生,把个别中药和处方视为绝密,越求越奇,以为不是深山老林里的神药或者异人奇方就不能治病。
还有的求于易,求于道,将中医和气功,宗教混于一谈,强词夺理,故弄玄虚,不提也罢。
我想,这些不应该是朋友们学医的初衷。
我虽然出生在中医世家,却也在医学上走了很多弯路,对临床疗效的追求也曾经让我倍感艰辛,回首这20多年的学医路途,我的'最大感悟就是,中医本来是一个简单明白,好学易用的学科,却被有意无意的蒙上一层又一层的神秘面纱。
中医师承学习心得体会_中医师承个人感悟与收获
中医师承学习心得体会_中医师承个人感悟与收获中医师承是指中医的师徒关系,徒弟向师傅学习并继承知识、文化、技艺等,并且具有传承,只有传承才能师承。
也就是说师徒传授的关系或学习并继承。
下面是店铺带来的中医师承学习的心得体会,欢迎欣赏。
中医师承学习心得体会篇一尹华荣名老中医跟师体会光阴荏苒,不知不觉自己从医已经十余个年头了,有幸师从于名老中医尹华荣教授,令我受益良多,受用终生! 在临床实践中,尹老师擅长运用中医药治疗心脑血管疾病、颈肩腰腿疾病及疑难杂病。
在跟师学习的日子里,我深深地体会到尹老师是一位博学的老师,他善于把自己行医多年的临床诊疗经验上升为理论,用于指导学生的工作,使我开拓了思路,活跃了思维,开阔了视野,更新了观念,逐步提高了诊疗技术,坚定了对中医药的信心。
从尹老师的身上感受到的是,他对古老的中医及其发展前景充满了信心。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现代医学在现代自然科学成就的基础上蓬勃发展,而中医至今已经几千年了,是古代医学。
有人认为,中医是几千年前的产物,与今天的现代化格格不入,学习中医是过时的,甚至是历史的倒退。
虽然,中医经典理论是陈旧的,但典籍中不少看来是旧的内容,却能够发掘出新的功效。
例如大柴胡汤是1000 多年前《伤寒论》中的方子,在现代西医治疗基础上治疗急性胰腺炎疗效就很好。
又如令现代医学棘手的冠心病,西医治疗需长期服药、副作用较大,用中医药的益气化痰活血法治疗有好的疗效。
尹老师用大剂量黄芪治疗血管病以及用大量温补肾阳药治疗骨质增生等都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师从尹老师后,我的学习态度不一样了。
过去在学校是在“填鸭式” 的学习方法下接受教育,死记硬背,不管是否理解,只求能把书本的内容全部背下来,待考试时一字不漏地默写出来,便大功告成,学习是被动的,以分数作为目标,毫无乐趣可言。
而今,跟从尹老师临床实践,以医好病人为目标,尹老师善于把自己行医多年的临床诊疗经验上升为理论,使我逐渐“开窍”。
中医是一门经验医学,讲究的是辩证论治,目前的跟师模式恰好是印证这个特点的模式,使自己少走很多弯路。
中医药师承教育经典学习心得
中医药师承教育经典学习心得中医药学作为中国传统医学的瑰宝,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理论体系。
其独特的理论和方法对于保护人类健康、治疗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而要真正学好中医药学,师承教育则是一条不可或缺的道路。
在我切身经历中医药师承教育的过程中,我深深感受到了中医药源远流长的魅力和奥秘,也体会到传统文化的力量和智慧。
师承教育是中医药学在过去几千年中形成的教育模式。
这种教育模式通过师父与徒弟之间的亲密关系,将中医药学的知识与经验一代一代传承下来。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是一种口耳相传的方式,也是一种弟子学艺的方式。
通过师承教育,中医药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实现了中医药学的发展和演进。
这个过程中,师傅传给我们的不仅仅是知识,更是一种生活态度和智慧之道。
在师承教育的学习中,我深感中医药的学习需要虚心求教、勤于动手。
师父们常常告诫我们,中医药学不是空谈学问,更需要实践来支撑。
只有亲身感受到中草药的气味、颜色、形状,才能更好地理解其药性和作用。
同时,熟悉经络的走向、取穴的要领、按摩的力道,也需要不断地动手实践。
通过不断地重复实践,我们才能真正融会贯通,从而掌握中医药学的精髓。
此外,师承教育还强调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和师生之间的相互理解。
师父们常常会一对一地指导我们的学习,讲解中医药学的理论,分享临床实践经验。
他们的言传身教让我们感受到他们对中医药学的无限热爱和执着追求。
同时,他们也会耐心聆听我们的问题和疑惑,并给予针对性的指导和解答。
这种亲切而又严谨的教育氛围,使我们更加渴望学习,并对中医药学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中医药师承教育也强调思维的灵活和观察的细致。
在中医药学中,一个人的身体常常被视作一个整体,与环境和谐相处。
通过观察病人的面色、舌苔、脉象、目光等细节,可以获得丰富的信息,从而提供更准确的诊断和治疗方案。
而灵活的思维则可以帮助我们在面对各种复杂疾病和病症时,能够从多个角度出发,综合运用中医药学的理论和实践。
师承教育也会引导我们去通过阅读经典文献,深入研究中医药学的源流。
师承中医的临床心得体会3篇_心得体会范文_
师承中医的临床心得体会3篇中医师承是培养和造就中医临床大家的重要途径之一。
下面是,为大家准备的师承中医的临床范文,希望大家喜欢!光阴荏苒,不知不觉自己从医已经十余个年头了,有幸师从于名老中医尹华荣教授,令我受益良多,受用终生!在临床实践中,尹老师擅长运用中医药治疗心脑血管疾病、颈肩腰腿疾病及疑难杂病。
在跟师学习的日子里,我深深地体会到尹老师是一位博学的老师,他善于把自己行医多年的临床诊疗经验上升为理论,用于指导学生的工作,使我开拓了思路,活跃了思维,开阔了视野,更新了观念,逐步提高了诊疗技术,坚定了对中医药的信心。
从尹老师的身上感受到的是,他对古老的中医及其发展前景充满了信心。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现代医学在现代自然科学成就的基础上蓬勃发展,而中医至今已经几千年了,是古代医学。
有人认为,中医是几千年前的产物,与今天的现代化格格不入,学习中医是过时的,甚至是历史的倒退。
虽然,中医经典理论是陈旧的,但典籍中不少看来是旧的内容,却能够发掘出新的功效。
例如大柴胡汤是1000多年前《伤寒论》中的方子,在现代西医治疗基础上治疗急性胰腺炎疗效就很好。
又如令现代医学棘手的冠心病,西医治疗需长期服药、副作用较大,用中医药的益气化痰活血法治疗有好的疗效。
尹老师用大剂量黄芪治疗血管病以及用大量温补肾阳药治疗骨质增生等都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师从尹老师后,我的学习态度不一样了。
过去在学校是在“填鸭式” 的学习方法下接受教育,死记硬背,不管是否理解,只求能把书本的内容全部背下来,待考试时一字不漏地默写出来,便大功告成,学习是被动的,以分数作为目标,毫无乐趣可言。
而今,跟从尹老师临床实践,以医好病人为目标,尹老师善于把自己行医多年的临床诊疗经验上升为理论,使我逐渐“开窍”。
中医是一门经验医学,讲究的是辩证论治,目前的跟师模式恰好是印证这个特点的模式,使自己少走很多弯路。
作为一位名老中医,尹老师具有博大包容的胸怀和高瞻远瞩的视野,他毕业于华西医科大学,对于现代医学,主张扎根中医,西为中用,中西医结合。
中医师承学习季度小结3
中医师承学习季度小结3近一个季度的中医师承学习生活让我受益匪浅。
通过反复学习、实践和探索,我对于中医的理论和实践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以下是我在这个季度中所取得的重要收获和学习心得。
一、理论学习在这个季度里,我对中医的基本理论有了更加全面的认知。
通过学习《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等经典著作,我对于中医的整体观念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我明白了中医注重整体思维,强调辨证论治的独特理念。
从中医的理论体系中,我学到了很多宝贵的知识,比如阴阳五行学说、脏腑经络理论等。
这些理论为我今后的实践工作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二、临床实践除了理论学习,我还积极参与了临床实践。
通过在中医诊所的实习和师傅的指导下,我逐渐掌握了一些常见病的辨证论治方法。
我学会了通过望、闻、问、切四诊法来全面了解患者的病情,并据此制定治疗方案。
在实践中,我遇到了许多难题和困惑,但是多亏了师傅的悉心指导,我逐渐克服了这些困难。
通过一对一的指导,我学会了如何合理运用中药和针灸等疗法来治疗疾病。
临床实践使我对中医的实际应用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
三、学习心得在这个季度中,我明白了学习中医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沉淀知识的过程。
只有通过不断的理论学习和实践探索,我们才能真正掌握中医的精髓。
同时,我也发现了中医的魅力所在。
中医作为一门传统医学,注重的是整体观念和个体化治疗。
中医强调的是通过调整人体整体的阴阳平衡来治疗疾病,而不只是简单地消除症状。
这种治疗方法更加人性化,符合自然法则,值得我们深入学习和传承。
四、下阶段的学习计划在接下来的学习中,我将继续加强对中医基本理论的学习。
准确把握中医的核心思想和方法,是提高中医治疗效果的关键。
同时,我还计划积极参与更多的临床实践,通过不断的实践提升自己的临床经验和技能。
另外,我也会多参加学术交流和讨论,与同行们分享经验,互相学习,提高自己的专业修养。
总结起来,这个季度的中医师承学习让我受益匪浅。
通过理论学习和实践探索,我对中医的理论和实践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中医师承人员经典著作学习心得体会 (1)
XXXX医院师承人员经典著作学习心得体会著作名称:《中医基础理论》带教老师:XXXX师承学员:XXXXXXXX医院中医药师承教育工作经典学习心得起止时间:2018年9月至2018年12月继承人姓名XXXX指导老师姓名XXXX著作名称、读书篇数:《中医基础理论》心得体会(要求理论联系实际、有分析。
可附页)通过对《中医基础理论》的学习,使我认识到,中医和西医的本质区别就在于两种医学分属于两种截然不同的理论体系,对事物有着不同的认识角度和方法,也就是说中西i产生于完全不同的认识论和方法论的基础上,这就决定了中医和西医在认识疾病的视角和治疗疾病的方法是截然不同的。
中医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基础是什幺?就是易、阴阳、五行、脏腑、经络、精气学说等,这些是先哲认识、解释世间万物存在、演变、消亡的理论体系,以及在此基础上产生的方法论。
古人读书必读四书五经,这五经里面就有《易》(《诗》、《书》、《礼》、《易》、《春秋》)。
在古代这些理论认识是毋庸置疑的真理,就像今天的数理化。
一、中医是世界观,中医是方法论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哲学范畴,与中医有什么关系?还是让我们先看看作为中医经典之首、理论之源的《黄帝内经》是怎样说的。
《内经》有云:“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
”中医典籍《内经》引入了阴阳学说,从对自然界的认识出发,构建了一整套的中医理论,包括阴阳五行、整体观念、脏腑气血、经络针灸、病因病机、诊断治疗、养生保健等等。
这套理论的核心就是站在“天人合一”的角度,把人看作与自然界相联系的、本身既对立、又统一的整体,阴阳平衡就是健康,阴阳失调就会得病,阴离阳绝就会死人。
可以说,建立在阴阳五行学说基础上的朴素的唯物观、矛盾观、系统观、演变观、整体观构成了中医理论的基础。
从这个角度说,中医首先表现为思辩之学,其次才是治病救人之学,说中医反映了一种世界观是丝毫不过分的。
同样,中医仍旧从朴素的唯物观出发,对人体生病这样的现象阐发出“有诸内必形于其外”、“治病必求于本”这样的朴素的认识。
中医师承每月心得体会
中医师承每月心得体会本月我在中医师承的学习中有了一些新的体会和心得。
作为一名承接中医传统的医生,我始终坚持着致力于传统医学的学习和发展。
在这个过程中,每个月都有不同的收获和感悟,下面我将与大家分享我这个月对中医师承的心得体会。
1. 传统与现代的平衡在中医师承的学习过程中,我意识到了传统医学与现代医学之间的平衡的重要性。
传统医学是我国几千年的传统智慧,其中蕴含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和独特的理论体系。
而现代医学则借助了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注重临床研究和证据医学。
在传承中医的同时,我们要坚持传统医学的精髓,同时结合现代医学的科学研究,为患者提供更科学、更有效的治疗方法。
2. 继承与创新的结合中医师承并不是简单地学习和传承前辈的经验和理论,而是将其发展和创新。
只有在继承中创新,才能使中医学在当代的医学领域中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我们要尊重前人的智慧,同时勇于创新和突破,将传统的理论与现代的医疗技术相结合,推动中医学的发展。
3.患者与中医的沟通中医治疗强调的是整体观念,注重患者与治疗者的沟通和了解。
在本月的学习中,我深刻体会到了与患者进行有效沟通的重要性。
只有通过与患者的交流,我们才能更好地了解患者的病情和生活习惯,从而制定出更为个性化、针对性的治疗方案。
因此,作为中医师承者,我们需要不断提升自己的沟通技巧,更好地与患者建立信任和合作关系。
4. 临床实践的重要性中医理论的学习固然重要,但光靠理论是远远不够的。
只有通过实践才能真正掌握中医的精髓。
我在本月的师承过程中,充分意识到了临床实践的必要性。
通过参与实际治疗,我对中医理论的运用和实践技巧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掌握。
因此,我们要注重在临床上的实践,通过实际操作来提升自己的医术水平。
5. 终身学习与不断提升中医师承是一种终身学习的过程,要不断追求知识的更新和提升。
在本月,我深刻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
只有通过不断学习,才能不断提高自己的医学水平,并与时俱进。
在中医师承的过程中,我们应该勇于面对挑战,不断学习和求索,不仅要追求卓越的医学水平,也要努力成为一位优秀的中医师承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签名:
2016年 11 月 08字)
《黄帝内经》是四大经典之一,也是中医基础理论形成的基石,为五千年中华儿女的繁衍生息做出了巨大贡献,其中蕴含的医理、哲理引领几千年的中医发展,希望熟读它、读透它,让它来指引我们临床,扩展思维。
签名:
年 月 日
《黄帝内经》是一部养身宝典,其中讲到了怎样治病,但更重要的讲的是怎样不得病,怎样使我们在不吃药的情况下就能够康复、能够长寿,这就是《黄帝内经》中非常重要的思想---“治未病”,《黄帝内经》中说:“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
《黄帝内经》在科学上的意义是建立另外一种科学形态。科学也应该是多元的,科学绝不仅仅是17世纪牛顿力学以后的现代科学这种形态。现代科学有三个特征:一是逻辑推理,二是数字描述,三是实验验证。他有一个物质实体和形态。而《黄帝内经》提供了以整体理论、过程论为特点的科学形态。他具有人文科学性、强调个性、特征性。
四川省第五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
经典学习心得
起止时间: 2015 年 12 月 01 日至 2016 年 12月 01 日
继承人姓名
指导老师姓名
着作名称、读书篇数:《黄帝内经》
心得体会(要求理论联系实际、有分析。可附页)
读《黄帝内经》心得体会
《黄帝内经》成编於战国时期,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中医理论专着。总结了春秋至战国时期的医疗经验和学术理论,并吸收了秦汉以前有关天文学、历算学、生物学、地理学、人类学、心理学,运用阴阳、五行、天人合一的理论,对人体的解剖、生理、病理以及疾病的诊断、治疗与预防,做了比较全面的阐述,确立了中医学独特的理论体系, 成为中国医药学发展的理论基础和源泉。 《黄帝内经》运用阴阳五行学说解释生理、病理现象,指导诊断与治疗;把阴阳的对立统一看成是宇宙间万事万物产生、发展、变化的普遍规律。人体在正常情况下阴阳平衡,一旦这种平衡被破坏,就会生病,强调精神与社会因素对人体及疾病的影响及疾病的预防,反对迷信鬼神,全面总结了秦汉以前的医学成就,标志着中国医学,养生学,生命科学发展到理论总结阶段。被誉为中国奉献给世界的三大奇书。 读了《黄帝内经》是什么意思呢? 内经,不少人认为是讲内在人体规律的,有的人认为是讲内科的,实际上《黄帝内经》是一部讲“内求”的书,要使生命健康长寿,不要外求,要往里求、往内求,所以叫“内经”。也就是说你要使生命健康, 比如有了病怎么治病,不一定非要去吃什么药,这就可以引出《黄帝内经》非常重要的思想——“治未病”。 《黄帝内经》中说:“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 “不治已病治未病”的意思是说,假如一个人的肝脏出了问题,不要指盲目的治疗肝脏,还要从其他未生病的脏器着手。肝属木,肾属水,水生木,心属火,木生火。 所以也要从肾脏和心脏上着手治疗。 而“不治已乱治未乱”的意思是说,假设一个公司的管理模式上出了问题,造成了混乱。不要指盲目的解决当前的混乱,而要从造成混乱的原因,和混乱将会导致的后果着手。简单的说,就是把前头和后面两端解决,中间的那段麻烦也就不存在了。
《黄帝内经》是一部关于生命的百科全书,它是以生命为中心,里面讲医学、天文学、地理学、心理学、社会学、还有哲学、历史等,是一部围绕生命问题而展开的百科全书。我们祖国的核心实际上就是生命哲学,《黄帝内经》就是以皇帝命名的、影响最大的国学经典。中国古代有三大以“经”命名的奇书,第一部是《易经》,第二部是《道德经》,第三部就是《黄帝内经》。现在,这三部奇书不仅引起中华儿女,炎黄子孙的关注,而却引起了世界各国人民的极大关注,因为他的价值在当今社会已经越来越凸显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