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二甲评审应知应会
2016年 二甲评审应知应会 1综述
护理应知应会部分1.护理人员知晓患者身份识别制度和核对的关键程序?答:(1)医务人员在采血、给药、输液、输血、手术及实施各种介入和有创诊疗前必须严格执行患者身份识别查对制度,应至少使用两种方法进行患者身份识别,不得仅以床号作为识别标识;核对时应采取的核对方式是反问式核对。
(2) 门诊患者利用门诊就诊ID号码作为患者身份确认的唯一标识管理,在进行各项诊疗护理活动中,至少同时使用姓名、性别、年龄三种方法确认患者身份。
住院患者必须建立床头卡,床头卡信息须经二人核对无误,住院患者的病历以病历号作为唯一标识管理;(3)对能有效沟通的患者,实行双向核对法,即除核对床头卡以外,还必须要求患者自行说出本人姓名,确认无误后方可执行;(4)对无法有效沟通的患者,如语言交流障碍、手术、昏迷、神志不清、产科新生儿、无自主能力的重症患者必须使用“腕带”作为身份标识,在各诊疗操作活动前除核对床头卡外,必须核对腕带识别患者身份,条件允许情况下由患者家属陈述患者姓名参与患者身份确认;(5)腕带填写的信息字迹清晰规范、准确无误。
填入腕带的识别信息必须经两名医务人员核对后方可使用,若损坏需更新时,需要经两人核对;(6)转运、接收患者,必须认真执行患者身份识别制度,并有具体交接记录,交接者在转科交接单上双签字。
建立关键流程的识别措施,如急诊与病房/ICU、与手术室,手术室与病房/ICU之间、产房与病房,与新生儿室之间患者的转运有具体措施,确保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持续地履行查对制度,识别患者身份;(7)在实施手术、介入或其它有创高危诊疗的操作前,操作者应亲自与患者或家属沟通,作为最后确认患者身份的手段,以确保对正确的患者实施正确的操作。
2.对患者进行风险评估,主动向高危患者告知跌倒、坠床风险,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意外事件的发生。
预防跌倒的主要措施?答:(1)有防范患者跌倒、坠床的相关制度,并体现多部门合作;(2)对住院患者跌倒、坠床风险评估及根据病情、用药变化再评估,并在病历中记录;(3)主动告知患者跌倒、坠床风险及防范措施并有记录;(4)医院环境有防止跌倒安全措施,如走廊扶手、卫生间及地面防滑;(5)对特殊患者,如儿童、老年人、孕妇、行动不 1便和残疾等患者,主动告知跌倒、坠床危险,采取适当措施防止跌倒、坠床等意外,如警示标识、语言提醒、搀扶或请人帮忙、床档等;(6)建立并执行患者跌倒/坠床报告与伤情认定制度和程序。
二甲医院复审迎评应知应会
第一章应对现场评审的常识1、员工如何应对检查者的提问?①保持自信、镇定、友善的态度,保持微笑。
②只问答被问到的问题,并说出你知道的,不要提供额外的信息。
③回答问题前应谨慎思考,避免使用含糊之词;如不知道答案不要直接回答不知道,可利用笔记、计算机等方式帮助,其他陪同检查员工可以协助回答。
④在评审专家面前不要表示和同事的答案不统一,或过于强调你个人的不同意见。
⑤要有积极正面的态度面对专家的检查,要认识到评审专家是帮我们改进工作的,虚心听取专家的意见和建议。
2、如何应对评审专家的文件审查?①科室内评审材料要放在专门位置,全科人员均要知晓。
②科室负责人要熟练掌握评审材料内容,另外指定一名工作认真、责任心强的人员专门负责,熟练掌握文件夹内各种材料位置及内容便于专家检查时能快速、准确地找到相关材料。
③材料检查人员有疑问时,回答要慎重,要给自己和其他人员留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作补充说明。
当检查专家有不同意见时,要虚心请教,做好记录,同时表示感谢。
3、迎查准备中对全院职工的要求①掌握本人岗位职责。
②掌握本人岗位相关制度。
③熟知本岗位质量标准和持续改进的方法。
④知晓本岗位相关的常用法律法规。
⑤做好模拟应急演练的准备。
⑥全员正确掌握灭火器的使用方法。
⑦全员正确掌握心肺脑复苏技术。
⑧全员正确掌握六步洗手法。
⑨仪表端庄、服装整洁、文明用语、挂牌服务,手机调至静音状态,不能在专家面前接听电话。
⑩科室做好迎查接待工作,专家进入科室工作人员要起立迎接。
第二章医院评审基本知识1、我院等级评审的发展历程是怎样的?我院于2012年10月通过了山东省医院等级评审委员会的评审,成为全省首批“二级甲等医院”之一;2013年9月份通过潍坊市卫生局“二级甲等医院”复审;2014年3月24日正式启动三级医院创建工作。
2、医院等级评审的原则和方针是什么?评审原则:政府主导,分级负责,社会参与,公平公正。
评审方针:以评促建,以评促改,评建并举,重在内涵。
二甲复审应知应会知识提问内容
⼆甲复审应知应会知识提问内容⼆甲复审应知应会知识绍龙⼀、医院感染聚集、疑似医院感染或医院感染暴发的报告及处置(专职⼈员)答:院内报告:各科室短时间内发⽣3例以上同种同源感染病例,及时报告医院感染管理科,医院感染管理科接到(临床科室或微⽣物室报告后),应尽快(⽴即)赶赴现场进⾏确认,如短时间内发⽣3例以上同种同源感染病例时则初步确认存在医院感染暴发。
初步证实后应⽴即向分管院领导汇报;分管院领导应迅速组织医院感染暴发处置应急领导⼩组讨论,根据暴发事件情况决定是否成⽴应急指挥部;应急指挥部对暴发事件进⾏评估,督促落实应急处理措施并评估应急处理效果。
院外报告:(1)以下情形应在2⼩时内报告当地卫⽣⾏政部门及疾病预防控制机构:①10例以上的医院感染暴发;②发⽣特殊病原体或者新发病原体的医院感染;③可能造成重⼤公共影响或严重后果的医院感染。
(2)以下情形应在12⼩时内报告当地卫⽣⾏政部门及疾病预防控制机构:①3例以上医院感染暴发;②5例以上疑似医院感染暴发;③由于医院感染暴发直接导致患者死亡;④由于医院感染暴发导致3⼈以上⼈⾝损害后果。
处置原则:1、及时上报采取有效处理措施,控制和治疗感染源。
2、切断传播途径。
3、对易感⼈群实施保护性隔离。
114、及时开展现场流⾏病学调查,环境卫⽣学检测以及有关的标本采集,病原学检查等⼯作,积极查找原因。
5、调查处置结束后,及时总结经验教训,制定今后的防范措施。
⼆、多重耐药菌的处置流程(全体医务⼈员必须掌握)(同6.3.4)答:微⽣物室检出多重耐药菌并出报告(MRSA 、VRSA 、VRE 、CRE 、CR-AB 、CR-PA医院感染管理科通知临床医⽣开标准预防+单间/床旁隔离床旁/病历牌挂蓝⾊隔离标识,备齐防护⽤品,备双层黄医疗垃圾袋,嘱咐⼯⼈做好消毒⼯作合理使⽤抗菌药物注重病原学送检连续两次以上培养出⾮多重耐药菌/临床症状治愈解除隔离。
三、标准预防概念(全院掌握)答:针对医院所有患者和医务⼈员采取的⼀组预防感染措施。
二甲医院评审应知应会知识手册草版
医院评审应知应会知识手册〔补充版〕目录第一章“二甲复审〞应知应会题集……………第一节:根底知识1、医院重要………………………………………2、“平安医院〞的九点要求是什么?…………………3、无烟医院的标准是什么?…………………………4、简述国家卫计委加强医疗卫生行风建立“九不准〞内容?5、领用的物品出现问题时,遇节假日、星期天或夜间急需物品时,联系是多少?………………6、常用消防知识有哪些?…………………………7、什么叫突发公共事件?…………………………8、工作人员“十要十不准〞的内容是什么?………9、院务公开的主要渠道有哪几种形式?……………10、院务公开工程有哪些?……………………11、医院绩效分配方案………………………………12、医院内监控使用和规定…………………………13、医院内危险品平安管理的监管部门是哪里?涉及危险品的管理科室有哪些?………………………第二节:重要制度及标准1、医院管理方面主要的法律法规有哪些…………2、医疗人员应掌握的主要制度有哪些…………3、护理人员应当掌握的主要制度有哪些…………4、临床、医技科室负责人应当掌握的根本情况有哪些…………………………………………………5、简述患者平安目标的十项内容…………6、患者平安目标第十项鼓励患者参及医疗平安目标的相关制度有哪些?…………………………7、如何进展患者的有效身份识别?…………………8、影响患者平安的因素有哪些?……………………9、什么是医疗质量平安〔不良〕事件?分为几级?…10、哪些是医疗不良事件?……………………11、我院对口支援的医院有哪些?…………………12、我院协作的医院有哪些?………………………13、我院的重点学科有哪些?………………………14、我院是否具备临床住院医师培训基地的资质?住院医师标准化培训基地有哪几个?……………第二章“二甲复审〞对各部门人员掌握内容的要求第一节全体人员应知晓的内容第二节所有相关医护人员应掌握或了解的内容第三节各章节中主要指标要求第四节医疗质量及平安管理的重点内容〔一〕医院质量管理知识1、科室质量及平安管理小组的职责是什么?………2、常用的质量管理改良方法是什么?………………3、常用的质量管理工具有哪些?……………………4、医院的院、科两级质量管理组织?…………………〔二〕医疗知识1、临床路径的定义是什么?……………………2、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中医疗事故是如何划分等级的?……………………………3、患者的权利有哪些?………………………4、患者的义务有哪些?………………………5、医师的权利有哪些?………………………6、医师的义务有哪些?………………………7、死亡病例讨论何时进展?……………………8、院内病区间急会诊必须在多长时限内到达?9、交接班制度中所说的“三交接〞指的是什么?10、根据风险性和难易程度不同,手术分为哪四级?……………………11、简述我院医疗技术的分类…………………12、简述我院临床用血审批制度………………13、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根本原那么…………14、药物使用管理………………………15、简述I类切口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给药方法。
二甲医院评审全员应知应会手册
都江堰市第二人民医院二级甲等综合医院评审员工应知应会手册医务科编制2014年5月目录第一章:医院评审基本知识 3-6页第二章:医疗质量与医疗安全管理 6-57页第三章:医院文化与医院管理 57-59页第四章:各部门重点内容 60-88页第五章:《等级医院评审细则》考试题库 89-154页第一章医院评审基础知识1.什么是医院评审医院评审是指医院按照卫生部《医院评审办法》要求,根据医疗机构基本标准和医院评审标准,开展自我评价,持续改进医院工作,并接受卫生行政部门对其规划级别的功能任务完成情况进行评价,以确定医院等级的过程。
2.医院评审的原则坚持政府主导、分级负责、社会参与、公平公正的原则。
3.医院评审的方针以评促建、以评促改、评建并举、重在内涵。
4.医院评审的中心内容围绕质量、安全、服务、管理、绩效,体现以病人为中心。
5.医院评审的目标通过医院评审,促进构建目标明确、布局合理、规模适当、结构优化、层次分明、功能完善、富有效率的医疗服务体系,对医院实行科学化、规范化、标准化分级管理。
6.医院评审的周期4年7.医院评审各科室要准备和查阅的材料7.1各职能科室资料目录:(1)科室基本情况;(2)规章制度;(3)工作计划和工作总结;(4)会议记录;(5)各类文件;(6)业务学习;(7)考勤记录;7.2各临床医技科室主要包括十大类关键性资料:(1)科室人员构成;(2)工作计划;(3)工作总结;(4)人才培养计划;(5)各种制度;(6)岗位职责;(7)技术水平;(8)实施情况;(9)制度落实的记录;(10)科室有关的护理和院感等。
8.医院评审的分类周期性评审和不定期重点检查。
9.医院周期性评审方式包括对医院的书面评价、医疗信息统计评价(DRGs负性事件评价)、现场评价(包括追踪法)和社会评价(第三方满意度测评)等方面的综合评审。
10.医院评审结论分类甲类、乙类、不合格。
11.二级综合医院评审依据及标准体系《医院评审办法》、《二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二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
医院“二甲”评审各部门应知应会重点内容
医院“二甲”评审各部门应知应会重点内容一、医院管理1.什么是院领导行政查房院领导行政查房是院领导现场办公的一种形式,每两周一次,轮流到各临床、医技及有关科室进行。
由院领导带领党政办公室、组织人事科、医务部、护理部、总务科、设备科、保卫科等相关职能科室负责人,查房的计划和组织准备工作由医院党政办公室负责。
2.什么是院领导接待日院领导接待日每两周一次,时间为半天时间,所有院领导轮流负责接待,由医院党政办公室负责组织安排,并向全院通知。
各行政职能、临床、医技和后勤科室人员均可与领导面对面对话。
院领导可现场解决问题,若需领导班子讨论决定的事宜将提交医院党委会或办公会予以讨论。
3.总值班电话医院总值班:外线,内线。
4、什么是“小金库”?指违反法律法规及其他有关规定,应列人而未列人符合规定的单位账簿的各项资金(含有价证券)及其他形式的资产。
5、什么是“三重一大”?重大决策、重要干部任免、重大项目投资、大额资金使用情况。
二、社会治安综合管理1.社会治安综合管理的基本任务。
在党委政府领导下,组织各个部门单位,发动广大群众运用政治、经济、行政、法律等各种手段,对社会治安进行综合洽理,从根本上预防和减少违法犯罪2.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主要目标发案少、秩序好、社会稳定、群众满意3.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工作制度领导责任制、一票否决制、领导责任查究制4.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工作方针技防结合、标本兼治、重在治本5.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三防”人防、物防、技防6.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责任制中的“四制"目标管理责任制、领导责任制、一票否决制、发生重大治安案件(事故)责任查究制7.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工作范围“打击、防范、教育、管理、建设、改造”六个方面8.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防范措施有人防,聘请有专职保安员;有物防,装备了防盗门、防盗窗等;有技防,安装了监控探头、报警器等。
9.平安创建的定义平安创建是指通过采取法律、经济、行政等手段,使一定区域范围内的社会治安状况得到好转或控制,人民群众得到安居乐业的工作过程。
二甲医院评审应知应会
一、传染病应知应会传染病防治法自2004年8月28日修订通过,2004年12月1日起施行。
(一)熟知39种传染病1.甲种传染病:鼠疫、霍乱(2种)2.乙类传染病:传染性非曲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人高致病性禽流感、麻诊、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流行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鲁氏菌病、淋病、梅毒、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甲型H1N1流感(26种)。
3.丙类传染病: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流行性和地方斑疹伤寒、黑热病、包虫病、丝虫病,除霍乱、细菌性痢疾和阿米巴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手足口病等(11种)(二)记住各种传染病的报告时间1.责任疫情报告人发现甲类传染病和乙类传染病中的肺炭疽、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病人或疑似病人时,或发现其他传染病和不明原因疾病暴发时,应于2小时将传染病报告卡通过网络报告。
2.对其他乙、丙类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和规定报告的传染病病原携带者在诊断后,责任疫情报告人应于24小时进行网络报告。
3.任何人员不得瞒报、漏报、谎报或授意他人隐瞒、谎报疫情(三)结核病的转诊要求:报告率达100%、转诊率95%以上,转诊到位率85%以上(四)传染病防治知识培训制度每年进行两次传染病相关知识培训。
新入院的医师和实习生也必须进行传染病相关知识培训,经考试合格后,方可上岗。
(五)疫情自查、核对制度科室疫情人员每旬对本科室门诊日志、传染病登记进行自查,与院直报人员进行核对,发现问题及时订正。
(六)传染病奖惩制度1.发现甲类传染病和按甲类传染病管理的疾病(事件),每漏报、迟报一例(件)扣发科室奖金100元,拿出整改意见并及时补报。
2.发现其它需要报告的病例,每漏报、迟报一例扣发科室奖金60元,拿出整改意见并及时补报。
二甲应知应会(医疗部分)
应知应会医疗部分医疗管理1. 医院的医疗质量管理组织分院、科两级:(1)院级: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
委员会办公室设在医务科;(2)科级:科室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
2. 科室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由科主任、护士长与具备资质的人员组成,科主任是第一责任人。
每月对医疗质量与安全情况,包括核心制度、重返率、不良事件、临床路径与单病种管理、临床用药、院内感染、纠纷投诉等进行讨与分析。
3. 患者十大安全目标:(1)、严格执行查对制度,正确识别患者身份;(2)强化手术安全核查,防止手术患者、手术部位及术式错误;(3)完善医疗环节交接制度,正确及时传递关键信息;(4)减少医院感染的风险;(5)提高用药安全;(6)强化临床“危急值”报告制度;(7)防范与少患者跌倒、坠床等意外伤害;(8)防范与减少患者压疮发生;(9)妥善处理医疗安全(不良)事件;(10)患者参与医疗安全。
4. 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的核心制度(14 项):(1)首诊负责制度;(2)三级医师查房制度;(3)分级护理制度;(4)术前讨论制度;(5)疑难病例讨论制度;(6)死亡病例讨论制度;(7)危重患者抢救制度;(8)手术分级管理制度;(9)查对制度;(10)病历书写管理制度;(11)交接班管理制度;(12)临床用血管理制度;(13)会诊制度;(14)医疗技术准入制度。
制度的具体内容请参阅医院制度集5.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是指在医疗过程及医院运行中,发生可能影响患者安全或诊疗结果,增加患者痛苦和负担,影响医疗工作运行和医务人员安全的因素和事件6.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分四级:一级警讯事件,二级不良后果事件,三级未造成后果事件,四级临界错误事件,一级和二级按规定必须上报,三级和四级为自愿上报。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上报均有鼓励7. 非计划再次手术:非计划再次手术是指在同一次住院期间,因各种原因导致患者需进行的计划外再次手术8. 非计划再次手术均应进行登记和上报:由经管医师按照要求填写《非计划再次手术申报表》一式两份,科室主任签字确认后,在再次手术之前一日上报医务科,一份科室存档。
二甲评审应知应会
评审范围 评审内容
1、查患者身份标识,病历信息准确性,(医保卡、新 型农村合作医疗卡编号、 身份证号码、 病历号等) 管理。 2、查急诊、病房、手术室之间转科交接记录。 3、抽查 5 项“危急值”处理记录,并现场追踪考查。 抽查手术安全核查记录,并现场考查。 1、 抽查患者病情评估、术前讨论、手术治疗计划或方 案的记录。患者知情同意书。 2、 术中调整手术方式知情同意书 3、 术后首次病程记录术后即时完成,主刀医师术后 24 小时内完成手术记录(特殊情况下由一助书写,主 刀医师签名) 。 4、 手术预防性抗菌药物应用的选择与使用 抽查重大手术(包括急诊情况下)报告审批单 术后手术离体组织做病理学检查 1、 抽查患者麻醉前病情评估和麻醉前讨论记录,麻醉 计划、风险评估结果记录在病历中。 2、 麻醉前知情同意书签订。 3、 抽查麻醉效果评定,麻醉单 麻醉治疗管理 1、输血治疗知情同意书” 。 2、输血前五项检查 3、输血过程的质量管理监控及效果评价的制度与流程 4、查输血不良反应并记录 急危重、疑难病例讨论记录 诊疗方案在病例中体现 围手术期中医诊疗方案 临床路径和诊疗方案在临床中的应用 1、 入院记录四诊资料完整 2、 首程记录体现理法方药一致性 3、 病程记录体现理法方药一致性 4、 中药处方记录格式及书写符合要求 5 份运行和归档 输血病历。 临床科室
病历数量
准备科室
5 份归档病历 室 5 份归档病历 室 3 份归档病历
临床科
患者安全
手 术 科
手术科室
手术治疗管理
3 份归档病历 3 份归档病历 手术科室各 3 份 归档病历
手术科室 手术科室
麻醉科
输血管理
5 份归档病历 3 份运行或归档病历 (不同病种) 5 份归档和运行病历 2 份运行或归档病历
医院二甲评审应知访谈补充内容
补充的应知应会内容注:本资料所列提问及答案仅供参考,请对照本职岗位参考阅读,若您在阅读过程中发现提问有所遗漏或答案不正确或不全面,请将您的意见和建议向医务科提出,医务科核定无误后将予以采纳持续改进并深表谢意。
一、公共部分1、医院开展满意度调查的方式有哪些?答:定期组织问卷调查、座谈会等,开展满意度评价活动;组织出院病人随访,根据调查结果及时整改。
满意度要求达90%以上。
2、医院是如何进行控烟的?答:1)、通过多种加强宣传我院是无烟医院,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和理解、支持。
2)、医院室内全面禁烟,院内张贴禁烟标志,在室外设置吸烟区(花园、停车场)。
3)、进行控烟知识宣传教育。
4)、医院室内禁止摆放烟草制品及烟灰缸等烟具。
5)、院内不得销售香烟。
6)、工作人员及控烟监督员进行主动劝诫,控烟监督员加强巡视。
3、哪些人必须参加岗前培训?答:新入院工作的人员,包括:新分配或调入的人员、聘用人员、进修生、实习生等。
4、员工岗前培训的内容有哪些?答:医院基本情况、法律法规、核心制度、医疗文件书写、人文交流沟通、医德医风、院感知识等。
5、全院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年度继续医学教育达标率是多少?答:不低于95%。
6、我院哪些人员应当接受“三基”训练?答:全院各医疗岗位专业技术人员,包括医疗、药剂、护理、医技及其他相关卫生专业技术人员。
7、医疗设备管理包括哪些内容?答:可行性论证、招标采购、安装、调试、培训、使用、维护、维修、报废、资产处置、更新及档案管理。
8、医疗设备档案管理应当符合哪些要求?答:档案齐全、账目明晰、账物相符、完整正确。
9、哪些医疗设备和医疗器械必须计量?答:1)、大型诊断设备,如CT、彩超、DR机。
2)、大型仪器、仪表、如血生化仪、心电图机,监护仪,呼吸机等。
3)、病房用小型仪器、设备,如血压计、体重计等。
10、临床用于急救、生命支持系统的设备日常状态有何要求?答:始终保持待用状态,完好率达到100%,全院范围内可紧急调配使用。
医院“二甲”评审应知应会
医院“二甲”评审应知应会目录第一章等级医院评审相关政策知识 (4)一、等级医院评审的概念(定义) (4)二、等级医院评审的原则和方针 (4)三、等级医院检查目的意义: (4)第二章如何准备等级医院评审 (6)一、如何应对检查者的提问 (6)二、模拟案例的检查应对 (7)三、如何应对评审专家的资料审查 (9)四、二甲医院检查准备中对全院职工的要求 (9)第三章医院文化与院务公开 (10)一、医院宗旨 (10)二、医院职业精神 (10)三、医院院训 (10)四、医院管理运营理念 (10)五、医院员工品格行为准则 (10)六、医院员工职业道德行为规范 (11)七、医院员工社会生活行为规范 (11)八、院务公开 (11)九、医院向职工公开的主要形式: (14)十、公开的内容 (15)第四章各部门重点内容 (15)一、医院管理 (15)二、社会治安综合管理 (16)三、核心制度内容 (19)四、关于临床路径和单病种质量管理 (20)五、消防安全“四个能力”应知应会 (21)第一章等级医院评审相关政策知识一、等级医院评审的概念(定义)是指医院按照卫生部《医院评审办法》的要求,开展自我评价,持续改进医院医疗质量与服务,由卫生行政部门对医院的功能定位、医疗质量、服务能力和管理水平等进行综合评价并确定等级的行业活动。
二、等级医院评审的原则和方针原则是坚持政府主导、分级负责、社会参与、公平公正。
方针是以评促建、以评促改、评建并举、重在内涵。
三、等级医院检查目的意义:(一)医院层面:提高医疗质量、提高管理水平、提高综合实力。
(二)病人层面:保障病人医疗安全、保障优质服务、保障病人权益。
(三)医务人员层面:搭建技术平台、优化工作环境、提高人员素质。
四、等级医院评审的中心内容围绕质量、安全、服务、管理、绩效,体现以病人为中心。
五、等级医院评审的目标通过医院评审,促进构建目标明确、布局合理、规模适当、结构优化、层次分明、功能完善、富有效率的医疗服务体系,对医院实行科学化、规范化、标准化的分级管理。
二级甲等医院评审应知应会()
二级甲等医院评审应知应会前言医院评审是对医疗机构(医院)的管理、技术和服务等方面进行的全面综合评价,是医疗机构管理和提高医院服务质量的有效手段。
作为二级甲等医院的医务工作者,了解医院评审的相关内容及要求,做好各项准备工作,是我们能够取得好成绩,通过评审的重要保证。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二级甲等医院评审应知应会的相关内容。
评审流程一般来说,医院评审流程包括申报、自查、报名、评审、公示、备案等环节。
申报阶段医院需要先自行申报,并提交相关申报材料。
申报内容主要包括基本情况、组织机构、医院愿景、医院概况、质量管理、安全管理等。
自查阶段医院需要在倍加关注各方面的管理工作,准备好各项文件资料,配合审核工作人员进行自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报名阶段通过自查后,医院需要报名参加评审。
报名时需要提交医院自查报告及相关评审资料。
评审阶段在评审阶段中,评审专家组将对医院进行全面检查,包括检查医院设施、设备、管理制度、人员资质等内容。
公示阶段评审完成后,评审结果将向社会公布,让民众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医院的真实情况。
备案阶段经过公示后,评审合格的医院需要按要求进行资格备案,还需要接受定期检查和复查。
注意事项在做好各项准备工作的同时,我们需要注意以下几点事项:1.合规和安全:合规是评审的核心。
医院需要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加强安全工作力度,确保病人安全和治疗效果。
2.基础设施:应确保医院设施和设备的完整性和固定性。
它们必须是符合要求的,并按照要求进行维护。
3.隐私保护:医院应积极保护病人隐私,妥善保管病历和医疗记录。
4.质量管理:必须落实完善的质量管理制度,制定科学规范的各项操作程序,确保医疗质量稳定可靠。
5.人员管理:严格要求人员资质,加强人才培养和管理,确保人员的素质和工作能力。
结论本文介绍了二级甲等医院评审流程及相关注意事项。
为了取得好成绩,我们需要在评审前做好细致的准备,配合评审工作,积极整改发现的问题,提升医疗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为病人提供更好的医院服务。
2016年 二甲评审应知应会
护理应知应会部分1.护理人员知晓患者身份识别制度和核对的关键程序?答:(1)医务人员在采血、给药、输液、输血、手术及实施各种介入和有创诊疗前必须严格执行患者身份识别查对制度,应至少使用两种方法进行患者身份识别,不得仅以床号作为识别标识;核对时应采取的核对方式是反问式核对。
(2) 门诊患者利用门诊就诊ID号码作为患者身份确认的唯一标识管理,在进行各项诊疗护理活动中,至少同时使用姓名、性别、年龄三种方法确认患者身份。
住院患者必须建立床头卡,床头卡信息须经二人核对无误,住院患者的病历以病历号作为唯一标识管理;(3)对能有效沟通的患者,实行双向核对法,即除核对床头卡以外,还必须要求患者自行说出本人姓名,确认无误后方可执行;(4)对无法有效沟通的患者,如语言交流障碍、手术、昏迷、神志不清、产科新生儿、无自主能力的重症患者必须使用“腕带”作为身份标识,在各诊疗操作活动前除核对床头卡外,必须核对腕带识别患者身份,条件允许情况下由患者家属陈述患者姓名参与患者身份确认;(5)腕带填写的信息字迹清晰规范、准确无误。
填入腕带的识别信息必须经两名医务人员核对后方可使用,若损坏需更新时,需要经两人核对;(6)转运、接收患者,必须认真执行患者身份识别制度,并有具体交接记录,交接者在转科交接单上双签字。
建立关键流程的识别措施,如急诊与病房/ICU、与手术室,手术室与病房/ICU之间、产房与病房,与新生儿室之间患者的转运有具体措施,确保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持续地履行查对制度,识别患者身份;(7)在实施手术、介入或其它有创高危诊疗的操作前,操作者应亲自与患者或家属沟通,作为最后确认患者身份的手段,以确保对正确的患者实施正确的操作。
2.对患者进行风险评估,主动向高危患者告知跌倒、坠床风险,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意外事件的发生。
预防跌倒的主要措施?答:(1)有防范患者跌倒、坠床的相关制度,并体现多部门合作;(2)对住院患者跌倒、坠床风险评估及根据病情、用药变化再评估,并在病历中记录;(3)主动告知患者跌倒、坠床风险及防范措施并有记录;(4)医院环境有防止跌倒安全措施,如走廊扶手、卫生间及地面防滑;(5)对特殊患者,如儿童、老年人、孕妇、行动不便和残疾等患者,主动告知跌倒、坠床危险,采取适当措施防止跌倒、坠床等意外,如警示标识、语言提醒、搀扶或请人帮忙、床档等;(6)建立并执行患者跌倒/坠床报告与伤情认定制度和程序。
二级医院评审医务人员应知应会知识
二级医院评审医务人员应知应会知识1、医院感染的定义:指住院病人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包括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出院后发生的感染,但不包括入院时已经处于潜伏期的感染.医院工作人员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也属于院内感染。
2、医院感染管理体系:医院感染管理由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医院感染管理科、科室医院感染管理小组三级管理网络组成。
3、医院感染暴发定义、疑似医院感染暴发定义:医院感染暴发是指在医疗机构或其科室的患者中,短期内发生3例以上同种同源病例的现象.疑似医院感染暴发是指在医疗机构或其科室的患者中,短期内发生3例以上临床症候群相似、怀疑有共同感染源的病例;或者3例以上有共同感染源或感染途径的感染病例现象。
4、医院感染的报告时限医院感染散发病例应在确诊后24小时内报告医院感染管理科. 发生暴发流行趋势时应及时报告.5、医院感染控制质量与安全指标有多少?(1)二级综合医院医院感染发生率≤8%,(2)医院感染漏报率≤20%,(3)清洁手术切口感染率≤1.5%;(4)消毒、灭菌合格率100%;(5)医务人员手卫生已从性≥60%;(6)医院感染现患率≤10%;(7)住院患者使用抗菌药物前微生物检验样本送检率≥30%. (8)住院患者接受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前微生物检验样本送检率≥50%。
(9)住院患者接受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前微生物检验样本送检率≥80%。
(10)医院感染病例标本送检率≥70%.6、手卫生指什么?手卫生是洗手、卫生手消毒和外科手消毒的总称。
7、洗手与卫生手消毒应遵循的原则?当手部有血液或其他体液等肉眼可见的污染时,应用皂液和流动水洗手;手部没有肉眼可见污染时,宜用速干手消毒液消毒双手代替洗手。
8、洗手或手消毒指征直接接触每个病人前后,从同一患者身体的污染部位转移到清洁部位时;接触患者粘膜、破损皮肤或伤口前后;穿脱隔离衣前后、摘手套后;进行无菌操作、接触清洁物品、无菌物品之前选择洗手或选用速干手消毒液;接触患者血液、体液和分泌物,以及被传染性微生物污染的物品后;直接为传染病患者检查、治疗、护理或处理传染病患者污物之后应洗手,然后进行手卫生消毒。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护理应知应会部分1.护理人员知晓患者身份识别制度和核对的关键程序?答:(1)医务人员在采血、给药、输液、输血、手术及实施各种介入和有创诊疗前必须严格执行患者身份识别查对制度,应至少使用两种方法进行患者身份识别,不得仅以床号作为识别标识;核对时应采取的核对方式是反问式核对。
(2) 门诊患者利用门诊就诊ID号码作为患者身份确认的唯一标识管理,在进行各项诊疗护理活动中,至少同时使用姓名、性别、年龄三种方法确认患者身份。
住院患者必须建立床头卡,床头卡信息须经二人核对无误,住院患者的病历以病历号作为唯一标识管理;(3)对能有效沟通的患者,实行双向核对法,即除核对床头卡以外,还必须要求患者自行说出本人姓名,确认无误后方可执行;(4)对无法有效沟通的患者,如语言交流障碍、手术、昏迷、神志不清、产科新生儿、无自主能力的重症患者必须使用“腕带”作为身份标识,在各诊疗操作活动前除核对床头卡外,必须核对腕带识别患者身份,条件允许情况下由患者家属陈述患者姓名参与患者身份确认;(5)腕带填写的信息字迹清晰规范、准确无误。
填入腕带的识别信息必须经两名医务人员核对后方可使用,若损坏需更新时,需要经两人核对;(6)转运、接收患者,必须认真执行患者身份识别制度,并有具体交接记录,交接者在转科交接单上双签字。
建立关键流程的识别措施,如急诊与病房/ICU、与手术室,手术室与病房/ICU之间、产房与病房,与新生儿室之间患者的转运有具体措施,确保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持续地履行查对制度,识别患者身份;(7)在实施手术、介入或其它有创高危诊疗的操作前,操作者应亲自与患者或家属沟通,作为最后确认患者身份的手段,以确保对正确的患者实施正确的操作。
2.对患者进行风险评估,主动向高危患者告知跌倒、坠床风险,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意外事件的发生。
预防跌倒的主要措施?答:(1)有防范患者跌倒、坠床的相关制度,并体现多部门合作;(2)对住院患者跌倒、坠床风险评估及根据病情、用药变化再评估,并在病历中记录;(3)主动告知患者跌倒、坠床风险及防范措施并有记录;(4)医院环境有防止跌倒安全措施,如走廊扶手、卫生间及地面防滑;(5)对特殊患者,如儿童、老年人、孕妇、行动不便和残疾等患者,主动告知跌倒、坠床危险,采取适当措施防止跌倒、坠床等意外,如警示标识、语言提醒、搀扶或请人帮忙、床档等;(6)建立并执行患者跌倒/坠床报告与伤情认定制度和程序。
患者不慎坠床/跌倒,立即达到现场,同时立即通知医生及护士长。
守在患者床旁进行病情初步诊断及紧急抢救措施。
遵医嘱给予治疗,做好相关记录,并填写不良事件上报,于24小时内上报主管部门。
3.跌倒概念?什么时间进行跌倒的初次评估、再次评估?答:指住院患者在医疗机构任何场所非预期地跌落在地上。
患者入院、转科、手术后当班完成跌倒/坠床危险因素的初次评估,病情或高危险因子发生变化时须进行再次评估。
4. 一经评估为跌倒高风险患者,应如何处理?答:立即执行预防跌倒措施,在患者床头悬挂警示标识,向患者或家属发放跌倒的相关因素与预防措施的宣教材料,加强措施落实与安全宣教。
5.跌倒风险评估高风险判定标准?答:跌倒危险评估总分≥6分为高危患者。
6.跌倒伤害分级?答:(1) 0级:没有伤害;(2)Ⅰ级:不需或只需稍微治疗与观察的伤害程度,如擦伤、挫伤、不需缝合的皮肤小撕裂伤等;(3)Ⅱ级:需要冰敷、包扎、缝合或夹板固定等医疗或护理处置与观察的伤害程度,如:扭伤、大或深的撕裂伤、皮肤撕裂等;(4)Ⅲ级:需要医疗处置及会诊的伤害程度,如骨折、意识丧失、精神或身体状态改变等。
7. 压疮的概念?答:压疮是身体局部组织持续受压,血液循环障碍,组织营养缺乏,使局部组织失去正常机能而致变性、溃烂和坏死。
8. 压疮分级及处理?答:(1)可疑深部组织损伤:由于压力或剪力造成皮下软组织损伤引起的局部皮肤颜色的改变(如变紫、变红),但皮肤完整。
处理:变换体位,禁止压迫,保持皮肤清洁干燥,使用水胶体敷料保护,皮肤薄脆者禁用。
(2)Ⅰ期(淤血红润期):皮肤完整、发红,与周围皮肤界限清楚,压之不褪色,常局限于骨凸处。
处理:防止局部继续受压;增加翻身次数;局部皮肤用预防压疮专用贴膜保护。
(3)Ⅱ期(炎性浸润期):部分表皮破损,皮肤表浅溃疡,基底红,无结痂,也可为完整或破溃的血疱。
处理:水胶体敷料(透明贴、溃疡贴)覆盖;有水泡者,充分引流后用无菌生理盐水清洗,喷洒溃疡粉,外层覆盖敷料;避免局部继续受压;促进上皮组织修复。
皮肤脆薄者禁用半透膜敷料或水胶体敷料。
(4)Ⅲ期(浅度溃疡期):全层皮肤缺失,但肌肉、肌腱和骨骼尚未暴露,可有结痂、皮下隧道。
处理:有针对性地选择各种治疗护理措施,定时换药,清除坏死组织,增加营养摄入,促进创面愈合。
(5)Ⅳ期(深度溃疡期):全层皮肤缺失伴有肌肉、肌腱和骨骼的暴露,常有结痂和皮下隧道。
处理:针对性换药,自溶性清创,保护暴露组织,促进肉芽组织生长等,由专业人员进行全面评估给予综合治疗。
(6)不能分期:全层皮肤缺失但溃疡基底部覆有腐痂和(或)痂皮。
处理:由专业人员进行自溶性清创,或利器清创,结合全面评估给予综合治疗。
9. 压疮预防措施?答:(1)及时评估:护士对有发生压疮危险因素的患者应采取适当的压疮评估表进行准确评估,患者入院、转科、手术和病情变化时,当班护士及时评估并在《压疮风险评估表》上填写评估分值,及时评估患者的皮肤情况做好相关记录。
(2)减压措施:①对活动能力受限的患者,定时更换体位和适当的应用减压设备,每两小时翻身一次,以减轻受压部位的受压时间。
密切观察局部受压皮肤状态,受压皮肤在解除压力30min后,压红不消退者,应该缩短翻身时间,禁止按摩压红部位的皮肤。
②长期卧床患者可使用充气气垫床或采取局部减压措施,骨突处皮肤使用透明贴或减压贴保护患者,不宜使用橡胶类圈状物。
翻身侧卧时,可在患者的背、臀部垫软枕、海绵垫以减轻局部压力;不易翻身者,可将软枕垫于肩胛、背、臀部,使软组织交替受压。
③避免剪切力和摩擦力,半卧位时床头抬高不应超过30°,以减少骶尾部的剪切力。
翻身时抬高患者,不拖、拽、扯、拉、推、防止产生摩擦。
(3)皮肤保护:避免局部皮肤受刺激保持皮肤清洁、干净、干燥。
温水擦洗皮肤使皮肤清洁无汗液;床单位应清洁平整、无褶皱、无渣屑。
肛周涂保护膜,防止大便刺激;对大小便失禁患者,及时局部清理,保持清洁干燥,放置便器时,避免拖、推、拉等动作;高危人群的骨突处皮肤可使用半透膜敷料或水胶体敷料保护,皮肤脆薄者慎用。
(4)改善全身营养状况: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营养状况针对性地给予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高矿物质饮食,以增加机体抵抗力和组织修复力,必要时少食多餐。
(5)严格交接:对高危患者床旁悬挂“预防压疮”的警示标识,每班严密观察并严格交接患者皮肤情况,落实各项预防措施,加强患者与家属的宣教与指导。
10.防非计划拔管风险的防范措施?答:(1)置管后,粘贴管路标识,各班应床头交接管道的位置、体外刻度及通畅情况。
(2)护士对患者安置的各种引流管应妥善固定,防止脱落。
(3)患者躁动时,应有专人看护或进行肢体约束,以免患者自行拔出。
(4)告之患者及家属保持管道的功能位置,避免导管受压、扭曲,翻身时注意勿牵拉。
对外出做检查或下床活动的患者,应认真检查导管是否固定牢固及接口处是否衔接紧密。
(5)护士应按分级护理要求及时巡视病房,认真观察患者病情,做好生命体征监测,注意观察引流情况,包括引流液的颜色、性质及量,导管接口处是否固定良好并保持管路通畅。
(6)一旦发生导管接口处脱管,应立即将导管反折,对导管接口处导管两端彻底消毒后,再进行连接,并做妥善固定。
如胃管不慎脱出,应及时检查患者有无因胃管内容物返流出造成呛咳或窒息。
(7)出现异常情况及时通知医生,并协助处理。
11.患者满意度调查?答:门诊、住院患者满意度问卷调查表,护理部每季度一次,问调率≥30%;科室每月调查一次,问调率100%,患者满意度均≥90%,包括调查表原始资料(保存1年)、结果分析、整改措施、效果评价。
出院患者每季度一次,问调率≥10%,患者满意度≥90%,12.护士实施什么管理?答:护士实行分级管理、岗位管理,能级对应,包床到护,全面落实责任制整体护理。
13.科室护士长考核内容有哪些?答:行政管理(完成日常工作与指令性任务)、护理质量、护理安全管理(护理差错与投诉)、护理科研教学管理、满意度(患者与群众满意度测评)。
14.医院执行三级护理管理组织体系是指?答:护理部主任—科护士长—护士长,各层次护理管理岗位职责明确并有效运行。
15.护士条例实施时间?答:2008年5月12日起施行。
16.护士注册的有效期为多长时间?答:护士执业注册有效期为5年。
17.护士在执业活动中,患者发生病情危急应如何应对?答:护士在执业活动中,发现患者病情危急,应当立即通知医师;在紧急情况下为抢救垂危患者生命,应当先行实施必要的紧急救护。
18.护士发现医嘱违反法律、法规、规章或者诊疗技术规范规定应如何处理?答:应当及时向开具医嘱的医师提出,必要时应当向该医师所在科室的负责人或者医疗卫生机构负责医疗服务管理的人员报告。
19.在什么情况下医疗卫生机构不得允许下列人员在本机构从事诊疗技术规范规定的护理活动?答:(1)未取得护士执业证书的人员;(2)未依照本条例第九条的规定办理执业地点变更手续的护士;(3)护士执业注册有效期届满未延续执业注册的护士。
20.护士在执业活动中有哪些情形时,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主管部门依据职责分工责令改正,给予警告;情节严重的,暂停其6个月以上1年以下执业活动,直至由原发证部门吊销其护士执业证书?答:(1)发现患者病情危急未立即通知医师的;(2)发现医嘱违反法律、法规、规章或者诊疗技术规范的规定,未依照本条例第十七条的规定提出或者报告的;(3)泄露患者隐私的;(4)发生自然灾害、公共卫生事件等严重威胁公众生命健康的突发事件,不服从安排参加医疗救护的。
21.护士在被吊销执业证书的,自执业证书被吊销之日起多长时间内不得申请执业注册?答:2年内。
22.护理人员资质审核规定与履职要求?答:(1)护士:①经过正规医学院校护理专业教育,并取得中专以上学历证书的人员方可在本院从事护理工作;②新员工资格评价办法:新护士(含外单位调入人员)必须经岗前培训并考核合格后进入临床实习,新毕业护士到临床进行一年转科实习并考核合格,且实习期需通过国家统一护士注册考试,并取得执业证书后,方具备护士资格。
外单位调入人员进行3个月试岗实习,经考核合格拟聘用的需办理护士执业变更,方可独立进行护理工作;③低年资护士(工作时间≤3年)以从事临床基础护理工作为主,一般不独立从事复杂专科护理技术操作,可在上级护师指导下完成一般性专科护理技术操作;④高年资护士(工作时间>3年)可独立进行一般性专科护理操作,并按有关规定参加护理查房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