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运动生物化学教案
体育运动中的运动生物化学基础教学
体育运动中的运动生物化学基础教学在当今社会,体育运动不仅是一种娱乐和健身方式,更成为了一门涉及众多科学领域的综合性学科。
其中,运动生物化学作为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对于理解体育运动中的生理变化和能量代谢机制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深入探讨运动生物化学在体育运动教学中的基础内容和重要性。
一、运动生物化学的基本概念运动生物化学是研究运动过程中人体化学变化规律的学科。
它主要关注的是运动对身体内物质代谢、能量转换以及调节机制的影响。
在运动时,身体会经历一系列复杂的化学反应。
例如,肌肉收缩需要消耗能量,这就涉及到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质等能源物质的分解和利用。
同时,运动还会导致体内代谢产物的积累,如乳酸等,这些代谢产物的产生和清除也受到生物化学过程的调控。
二、能源物质与运动1、碳水化合物碳水化合物是运动中最重要的能源物质之一。
葡萄糖是肌肉能够直接利用的形式。
在短时间、高强度的运动中,如短跑、举重等,肌肉主要依赖于储存的肌糖原进行能量供应。
而在长时间、低强度的运动,如马拉松长跑中,血糖则成为维持能量供应的重要来源。
2、脂肪脂肪是一种储存能量丰富的物质。
在长时间的耐力运动中,当碳水化合物储备逐渐减少时,脂肪的分解和氧化会增加,为身体提供持续的能量。
然而,脂肪的分解和利用相对较慢,不能满足高强度运动的能量需求。
3、蛋白质一般情况下,蛋白质不是主要的能源物质。
但在长时间运动、饥饿或碳水化合物和脂肪供应不足时,蛋白质也会参与供能,但其分解会导致肌肉的损伤和疲劳。
三、运动中的能量代谢1、有氧代谢有氧代谢是指在氧气充足的情况下,能源物质彻底氧化分解,产生大量能量的过程。
例如,在慢跑、游泳等有氧运动中,身体主要通过有氧代谢来提供能量。
这个过程相对较为缓慢,但能够持续较长时间。
2、无氧代谢无氧代谢则是在氧气供应不足的情况下,能源物质不完全分解产生能量的过程。
无氧代谢能够在短时间内提供大量能量,但产生的代谢产物,如乳酸,会导致肌肉疲劳和酸痛。
运动生物化学课件电子教案
3 骨骼 肌对 血浆 游离 脂肪 酸的 利用
肌细胞
摄
利Leabharlann 成正比关系 用取率
不 消 耗 能 量
血浆FFA
在长时间运动中,随运动时间的延长,血浆游离 脂肪酸在脂肪酸供能中起主要作用。
(二)肌细胞内三脂酰甘油分解
骨骼肌和心肌细胞的核糖体内合 成的脂蛋白肪酶(LPL)催化肌细胞 中中性脂滴的三脂酰甘油的水解,释 出脂肪酸供肌细胞分解利用。
运动中血酮体的消除速率在血 酮体浓度低下时,代谢消除加快; 而在高浓度血酮体水平时,代谢消 除度率不再加快。
(五)运动对血酮体的影响
短时间剧烈运动后,血酮体没有明显改 变; 长时间运动时,尤其是在糖储备低下的 运动过程中,血酮体明显升高,并与血 浆自由脂肪酸(FFA)浓度升高一致。
(五)运动对血酮体的影响
(二)酮体的生成
血酮体浓度一般在0-0.2毫摩尔/升 。
(三)酮体的氧化利用
乙酰乙酸和β-羟丁酸转变成乙酰辅酶A, 然后通过三羧酸循环氧化成二氧化碳和水。
丙酮的氧化途径目前还不太了解。
(四) 酮体
生成的 意义
体内输出 脂肪酸的 一种形式
参与脑组织和肌肉的 能量代谢
参与脂肪酸动员的调节
血、尿酮体浓度可评定体内糖储 备状况
耐力训练能使肌细胞线粒体数目增多,体积 增大,容积增加100%左右,其中的三羧酸循环 酶类和呼吸链成分的氧化能力得到相当增强,脂 肪酸进行β-氧化特异的酶活性增高,改善人体氧 化利用脂肪酸的能力,增加三脂酰甘油在长时间 运动中的供能作用,使人的体脂减少。
第二节 运动与甘油、酮体代谢
一、运动与甘油代谢 二、运动与酮体代谢
(一)人体的适宜体重体脂百分率和健康的关系
《运动生物化学》教学大纲
《运动生物化学》教学大纲Sports Biochemistry课程编码:13A50031学分:1.0 课程类别:专业任选课计划学时:16 其中讲课:16实验或实践:0 上机:0适用专业:体育教育、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推荐教材:1.张蕴琨、丁树哲,《运动生物化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参考书目:1.冯美云,《运动生物化学》,人民体育出版社,2004年2.许豪文、冯炜权、王元勋,《运动生物化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课程的教学目的与任务本课程教学的主要目的是使学生了解运动生物化学在运动人体科学各学科中的重要地位及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牢固掌握运动人体的基本代谢规律,掌握三大能源物质的代谢过程和特点,熟悉人体三大供能系统的供能过程及特点。
了解运动性疲劳的发生机制和生化特点,并掌握一定的预防或推迟运动性疲劳的手段和方法。
掌握评定运动人体机能的生化指标、评定原理与方法及应用生化指标评定运动人体机能状态时的注意事项。
了解少年儿童、女性及老年人的生化特点,并能够根据其特点为其制定相应的运动处方。
课程的基本要求1.任课教师认真讲授课程内容并积极引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学生课上专心听讲。
2.任课教师根据所授知识,布置针对性的课外作业,学生按时保质保量完成作业。
3.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主动分析并设法解决在日常学习、训练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各章节授课内容、教学方法及学时分配建议(含课内实验)第一章:物质代谢与运动概述建议学时:2[教学目的与要求] 掌握运动人体的物质组成,理解运动引起人体物质组成的适应性变化。
掌握酶催化反应的特点,理解运动引起酶的适应性变化。
熟悉运动中机体物质代谢的基本知识,初步学会用物质代谢的知识理解与分析运动过程中人体机能的变化,掌握运动中生物氧化的过程及ATP的合成。
[教学重点与难点] 酶催化反应的特点、机体物质代谢的基本知识、生物氧化的过程及ATP的合成。
[授课方法] 以课堂讲授为主,课堂讨论和课下自学为辅。
《运动生物化学》课程教学大纲
《运动生物化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码:50913005 学分:2 总学时:36说明【课程性质】《运动生物化学》课程为体育教育专业学科平台课程。
【教学目的】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运动时人体物质变化特点以及物质代谢与能量代谢的规律,懂得运动生物化学在运动训练和体育锻炼中的重要作用,掌握增强体质、促进健康、提高运动能力的训练方法以及训练和锻炼效果评定的生化原理与方法,着力提高学生从事指导运动训练和体育锻炼的能力和综合素质。
【教学任务】了解人体的正常机能活动及体育运动中人体生化的变化和适应的规律,培养学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论联系实际,以指导体育教学和训练中的实际问题,因材施教,进而提高运动成绩。
【教学原则和方法】教学原则:注重掌握基础理论知识,正确掌握实验方法和技能技巧,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方法:理论联系实际,运用启发式教学,通过实验培养实际操作能力。
【教学内容】人体的化学组成、运动时机体的能量代谢、运动和糖代谢、运动和脂类代谢、运动和蛋白质代谢、不同人群体育锻炼的生化特点与评定、运动性疲劳的生化、体育锻炼效果的生化评定。
【先修课程要求】本课程要求学生先修《运动解剖学》等课程。
【学时分配】【教材与主要参考书】教材:《运动生物化学》,张蕴琨,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8月,第1版参考书:[1]《运动生物化学》,冯美云,人民体育出版社,2005年6月,第1版[2]《运动生物化学习题集》,曹建民,人民体育出版社,2011年1月,第1版[3]《运动生物化学概论》,许豪文,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1年9月,第1版[4]《运动生物化学题解》,张蕴琨,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7月,第1版大纲内容绪论【教学目的和要求】理解运动生物化学的研究任务及与各学科的关系。
了解运动生物化学的发展简史。
【内容提要】一、运动生物化学的研究任务二、运动生物化学在体育科学中的地位三、运动生物化学的发展【教学重点与难点问题】教学重点:运动生物化学的概念。
运动生物化学试验教学大纲
《运动生物化学实验》教学大纲一、实验教学基本信息1.课程名称:运动生物化学实验总学时数:102.课程性质:非独立开课3.面向专业:运动训练专业(本科)4.应开实验项目:75.应开实验时间:本科二年级下学期6.实验类别:技术基础二、实验教学目的与基本要求运动生物化学是我校运动训练专业的必修课程,运动生物化学实验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
通过实验教学使学生初步掌握运动生物化学实验的常用测定技术,加深对对运动生物化学知识的理解,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和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程的基本要求如下:1.初步掌握运动生物化学的一些基本实验方法和技能。
2.能独立写出实验报告,并分析实验结果。
3.进一步提高学生从事科学实验工作能力,包括阅读参考资料、拟订实验计划、选用基本仪器、准确进行测量等方面的能力。
4.培养学生对科学工作的严肃态度和事实求是的作风。
三、主要仪器设备1.722s分光光度计2.离心机3.EKF便携式血乳酸分析仪4.恒温水浴箱5.干燥箱6.移液枪、试管、洗瓶等四、主要消耗材料1.血乳酸测试配套试剂(北京康比特体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提供)2.尿肌酐测定试剂盒(南京建成生物制剂有限公司提供)3.血尿素氮测定试剂盒(南京建成生物制剂有限公司提供)4.血红蛋白测定试剂盒(天津市现代高科技研究院中山研究所)5.蒸馏水、一次性采血针、真空采血管、消毒棉球等五、实验项目设置六、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本课程非独立开课,考核方式以学生书写的实验报告为主。
根据课程学时安排,可酌情增加实验技能考核内容。
七、实验指导书及参考书1.张蕴坤等《运动生物化学实验》高等教育出版社。
“运动生物化学”课程教学大纲
“运动生物化学”课程教学大纲教研室主任:田春兰执笔人:王凯一、课程基本信息开课单位:体育科学学院课程名称:运动生物化学课程编号:144213英文名称:sports biochemistry课程类型:专业方向任选课总学时: 36理论学时:36 实验学时: 0学分:2开设专业:休闲体育先修课程:运动解剖运动生理二、课程任务目标(一)课程任务运动生物化学是从分子水平上研究运动与身体化学组成之间的相互适应,研究运动过程中机体内物质和能量代谢及调节的规律,从而为增强体质、提高竞技能力提供理论和方法的一门学科,是一门科学性和应用性很强的学科。
重视最新科学成就的介绍和体现体育专业的特点及需要。
在体育科学和体育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在体育专业各层次教学中被列为专业基础理论课,是体育院校学生的必修课。
(二)课程目标在学完本课程之后,学生能够:1.使学生初步了解运动与身体化学组成之间的相互适应,初步掌握运动过程中机体物质和能量代谢及调节的基本规律。
2.为增强体质、提高竞技能力(如运动性疲劳的消除和恢复、反兴奋剂及其监测技术、机能监控和评定、制定运动处方等)提供理论和方法。
3.增强学生的科学素养,培养科学思维的良好习惯。
三、教学内容和要求第一章绪论1.理解运动生物化学的概念,研究任务,发展、现状及展望;2.了解运动生物化学在体育科学中的地位;激发学生学习本学科的兴趣;3.使学生树立整体观、动态观,用辩证的思维去看待生命、看待运动人体。
重点与难点:运动生物化学的概念;运动生物化学的研究任务。
第二章糖代谢与运动1.掌握糖的概念、人体内糖的存在形式与储量、糖代谢不同化学途径与ATP合成的关系;2.了解糖酵解、糖的有氧氧化的基本代谢过程及其在运动中的意义;3.掌握糖代谢及其产物对人体运动能力的影响;4.熟悉糖原合成和糖异生作用的基本代谢过程及其在运动中的意义;5.了解运动训练和体育锻炼中糖代谢产生的适应性变化。
重点与难点:糖代谢的不同化学途径及其与ATP合成的关系第三章脂代谢与运动1.掌握脂质的概念与功能、脂肪酸分解代谢的过程;2.了解酮体的生成和利用及运动中酮体代谢的意义;3.掌握运动时脂肪利用的特点与规律;4.理解运动、脂代谢与健康的关系。
运动 生化教案(体育学院用)
四川师范大学体育学院
理论教研室
《运动生物化学教案》
教学单位:四川师范大学体育学院
任课教师:何伟
教学年度:2006-2007第一学期
教学对象:体育教育学04级1班和2班
教学时间:2006 8-12
二00六年九月
第一次课
上课日期: 2006年 8 月 30 日授课教师:何伟
第二次课
上课日期: 2006年 9 月日授课教师:何伟
第三次课
上课日期:2006 年 9 月日授课教师:何伟
第四次课
上课日期:2006 年 9 月日授课教师:何伟
第五次课
上课日期: 2006 年 9 月日授课教师:何伟
第六次课
上课日期: 2006年 10 月日授课教师:何伟
第七次课
上课日期: 2006年 10 月日授课教师:何伟
第八次课
上课日期: 2006年 10 月日授课教师:何伟
第九次课
上课日期: 2006年10 月日授课教师:何伟
第十次课
上课日期: 2006年10 月日授课教师:何伟
第十一次课
上课日期: 2006年月日授课教师:何伟
第十二次课
上课日期: 2006年月日授课教师:何伟
第十三次课
上课日期: 2006年月日授课教师:何伟
第十四次课
上课日期: 2006 年月日授课教师:何伟
第十五次课
上课日期:年月日授课教师:何伟
第十六次课
上课日期: 2006年月日授课教师:何伟
第十七次课
上课日期: 2006年月日授课教师:何伟
第十八次课
上课日期: 2006年月日授课教师:何伟
第十九次课
上课日期: 2006 年月日授课教师:何伟。
运动生物化学实验教案 精品
=
血尿素浓度(mmol/L)=血尿素氮浓度(mg%) 0.357
四、结果评定(20分钟)
血尿素氮正常含量为3.2-7.0mmol/L。剧烈运动时,体内蛋白质分解代谢加强,血尿素含量会增加。血尿素氮含量如超过40mg%,应将血液标本稀释后测定,所得结果乘以稀释倍数。
本
课
小
结
本次课主要使学生学习和掌握血尿素氮的测定方法,了解血尿素氮在机能评定中的作用与意义。
教
学
内
容
及
组
织
教
法
复习回顾(20分钟)
1.血红蛋白基础知识的回顾
血红蛋白(Hb)是一种结合色蛋白,色素部分是亚铁血红素,蛋白质部分是珠蛋白。1分子的Hb是由4分子的亚铁血红素和1分子的珠蛋白结合而成的。Hb的主要生理功能是:1、运输氧气(O2)和二氧化碳(CO2),2、缓冲作用。每分子的Hb可结合4分子的氧气,在标准的情况下(0℃,1个大气压),每克Hb能结合1.39毫升氧气。HbO2比Hb具有较强的酸性,例如,在红细胞中,1毫摩尔的HbO2能产生1.88毫克当量的氢离子(H+),而1毫摩尔的Hb只能产生1.28毫克当量的H+。因此,在组织中,每放出1毫摩尔O2(体积22.4毫升),就能多结合0.60毫克当量的。因而Hb在调解体内酸碱平衡也有一定的作用。所以,在运动训练和比赛中,Hb不仅能为组织提供氧气,促进物质的有氧代谢和带走CO2,而且也能起中和酸性的作用。
教
法
尿液的测定
尿液的形成过程: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大分子蛋白质外,血浆中部分水分、葡萄糖、无机盐、氨基酸、尿酸、尿素都可以通过肾小球过滤到肾小囊腔内形成原尿。
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全部的葡萄糖、氨基酸,大部分的水,部分的无机盐可以通过肾小管重吸收回血液,而剩下部分水分、无机盐、尿酸、尿素经肾小管、集合管流出,形成尿液.尿液中含有多种人体代谢产物。
运动生物化学题解课程设计
运动生物化学题解课程设计介绍运动生物化学是体育运动专业的重要课程之一,它主要研究人体在运动状态下,身体内发生的生化过程和变化。
在大学教育中,运动生物化学的教学是为学生提供必要的生物化学知识,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运动与身体的关系,并提高他们对机体能量代谢及运动适应性的认识。
为了提高教学质量,本文将为这门课程的教学提供一些课程设计上的建议。
重点难点分析在授课过程中,应注重以下几个重点和难点:1. 能量代谢的过程和机理运动需要能量支持,而这些能量的获得是通过不同途径的代谢作用完成的。
运动生物化学课程将涉及多种代谢途径,包括氧化磷酸化、无氧酵解和脂肪酸代谢等。
教师在授课时应注重这些代谢途径的分别以及它们之间交错、影响的关系。
2. 运动的强度、持续时间和负荷对代谢的影响不同类型的运动对身体能量代谢的影响是不尽相同的。
因此,教师在讲解每一类代谢途径时,应该说明该代谢途径是哪些运动所使用的,以及运动的强度、持续时间和负荷等因素会对代谢途径的运作产生何种影响。
3. 肌肉损伤与康复运动会对肌肉产生一定的损伤,在损伤后再通过恢复、生长与适度的负荷强度以达到肌肉生长的目的。
在教学过程中应该着重强调肌肉损伤与康复的过程,以及适量的负荷对肌肉康复和生长的帮助。
教学设计在以上分析的基础上,本文为运动生物化学课程设计提出如下建议:1. 分析代谢途径与运动的关系为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代谢途径和运动之间的关系,可以通过绘制流程图的形式进行分析,以便更形象地表达代谢途径和不同类型的运动之间的关系。
2. 案例分析通过设计一些实际的案例进行讨论,可以更好地促进学生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例如,引导学生分析不同强度、持续时间和负荷下的能量代谢情况,或分析运动过程中的肌肉损伤与恢复情况。
3. 课堂互动为避免教师单调的讲解形式,增加学生的参与度,可以进行课堂互动。
例如,在课堂上组织小组讨论或提问环节,询问学生对不同代谢途径、肌肉生长等方面的认知,以增强学生的学习效果。
2020年(生物科技行业)运动生物化学教案
(生物科技行业)运动生物化学教案
《运动生理学》课程教学设计
上课日期:2007年11月22日授课教师:齐家玉
班级
2006级《运动生理学》第2课堂
第13周
教学媒体
媒体:电脑,图片,动画,CAI课件
人数
137
课次
第17次课
本章学时
讲授6学时;实验2学时
教材内容
第七章循环和运动
本章内容包括:第壹节心脏生理第二节血管生理第三节心血管活动调节第四节运动时心血管功能的变化
性别差异:女性心率>男性,高3-4次/分。
体质差异:弱>强
最大心率(次/分)=220-年龄(岁)
测量心率的作用:
(1)评价人体体质状况,提示心率和体质和遗传等因素有关;
(2)运动训练对心率的影响:训练良好的耐力运动员,安静时心率较慢,可降低到60次/分以下。
(3)在运动实践中常用心率来反映运动强度和生理负荷量,且用于运动员的自我监督或医务监督。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和目标达成
媒体使用
教学组织和方法
教师教法
学生学法
时间
心脏形态
1.教学常规――用简单的语言回顾血液和的壹章的学习
2.引入本章学习内容
(1)概括心脏形态:壹拳、二面、四腔、八管、十壹瓣。
2.总结:(1)哈维于17世纪创立了心血管学说;(2)心脏是人体动力器官,也是内分泌器官
用电子幻灯的形式投影人体心脏图片
1.以“你知道你自己心脏的大小和形态吗?”的问题形式引导。
2.是谁创立了心血管活动系统学说
1.集体或个别进行回答
2.注意心脏结构的知识点
10′
心肌的生理特点
心肌细胞可分为二种即:壹般工作肌:心房肌和心室肌。
运动生物化学教案
运动生物化学教案课程名称:运动生物化学适用专业:体育教育专业课程性质:必修课-专业基础课授课班级:四年制本科授课时间:2013-2014学年(第1学期)任课教师:刘铁民编写时间:2013年6月30日一、课程目标与任务初步掌握运动对人体组成的影响以及运动过程中新陈代谢的特点和规律,具有运用生化知识分析解决运动实践问题的初步能力,学会常用生化指标的测试方法。
运动生化课程学习部分主要包括运动生物化学理论内容的学习、实验指导和运动生物化学专题三个部分,理论内容根据冯美云主编的《运动生物化学》(人民体育出版社,1999年第1版)为主,分章做成课件文件,每章包括学习目标、知识点和难点阐述、复习思考题等。
运动生物化学实验指导根据自编实验教材选取五个实验,按实验做成网页文件,每个实验包括实验目的、实验原理、试剂和仪器、实验操作、结果分析及注意事项等。
运动生物化学专题选取目前运动生物化学研究热点,而教材没有编入的内容,依据期刊原文讲解。
在运动人体科学中,运动生物化学是一门主要学科。
运动生物化学是从分子水平上研究:1)运动与身体化学组成之间的相互适应。
2)运动过程中机体内物质和能量代谢及调节的规律。
3)为增强体质、提高竞技能力提供理论和方法。
可见运动生物化学是一门科学性和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在体育专业各层次教学中被列为专业基础理论课。
当前运动生物化学的主要任务如下:1.运动与生物分子结构和功能2.运动时物质代谢的动力学研究3.运动时代谢调控与运动能力4.分子生物学与运动生物化学二、关于本教案的几点说明1.本教案是根据冯美云主编的《运动生物化学》(人民体育出版社,1999年第1版)为蓝本,收集多方资料编成,所以大纲中的课时分配在讲授中,根据学生的反馈信息和实际情况,可能做一些适当的调整。
2.在课程讲授中,根据课程内容,进行多媒体教学和一些实际操作演示训练,并对学生实践应用能力进行测评。
3.本教案对大学三年制、四年制、五年制学生均适用。
运动生物化学 教案.
-
-
-
-
-
-
-
注:1.每项页面大小可自行添减; 2. “重点”、“难点”、“教学手段与方法”部分要尽量具体; 4. “授课类型”指理论课、讨论课、实验或实习课、练习或习题课等。
-
保定学院教案(章节备课
-
型”指理论课、讨论课、实验或实习课、练习或习题课等。
-
-
-
-
-
-
型”指理论课、讨论课、实验或实习课、练习或习题课等。
-
-
-
-
-
-
型”指理论课、讨论课、实验或实习课、练习或习题课等。
-
-
-
-
-
-
型”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理论课、讨论课、实验或实习课、练习或习题课等。
-
-
-
-
-
-
注:1.每项页面大小可自行添减; 2. “重点”、“难点”、“教学手段与方法”部分要尽量具体; 4. “授课类型”指理论课、讨论课、实验或实习课、练习或习题课等。
XX学院
课程教案2013 — 2014学年第一学期
课程名称:运动生物化学
授课专业:体育教育
授课班级:2012级一班、二班
主讲教师:XXX
所属系别:体育系
教研室:理论教研室
教材名称:运动生物化学
出版社、版次:高等教育出版社第一版2013年1月6日
XX学院教案(首页
系别:体育系教研室:人体科学教研室
注:1.每项页面大小可自行添减; 2. “重点”、“难点”、“教学手段与方法”部分要尽量具体; 4. “授课类型”指理论课、讨论课、实验或实习课、练习或习题课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运动生物化学教案此文档为WORD版可编辑修改
运动生物化学教案此文档为WORD版可编辑修改
运动生物化学教案此文档为WORD版可编辑修改
运动生物化学教案此文档为WORD版可编辑修改
运动生物化学教案此文档为WORD版可编辑修改
运动生物化学教案此文档为WORD版可编辑修改
运动生物化学教案此文档为WORD版可编辑修改
运动生物化学教案此文档为WORD版可编辑修改
运动生物化学教案此文档为WORD版可编辑修改
运动生物化学教案此文档为WORD版可编辑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