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生态规划设计路径分析
低碳生态城市建设的主要路径分析——以天津为例
市 场 。0 1 ( ) 2 1 ,9 .
3 国家环 境 保 护部 . 家环 境保 护 . 国 “ 十二五 “ 技发展 规 划. 0 1 (2 . 科 2 1 ,1) 4国 家环 境保 护 总局 .环 境服 务业 . 《
也 有所 进 步 .努 力 研 制 出更 高 效 的环
保监 测设 备 。 2综合 环境服 务 业 . 大 力提 升 环 境 投 融 资 、清 洁 生产
应将 综 合环 保 服 务 业作 为 环 保 产 业发 展重 点 领域 之 一 .这 符 合 国 家 及 国际 上 的发展趋 势 。
参考 资料
1周伏秋. 能环保 产业发展 方向与 . 节
发展 报告 》 0 6 ( ) . 0 ,7 . 2 5李丽 平 . 炎斐. 环 境服 务 业 . 段 全球 发 展 趋 势 及 驱 动 力 分析 【 . 圆环 境 , J中 ]
课题 项 目: 1 - 天 津市社 会科 学规 划课题 ( J Y 1 2 0 6 2 l- 0 g TY 1- —4 )
重 点研 发 环境 监 管 技术 .山东 则 应在 原 有环 保 监 测设 备 基 础 上 .在技 术 上
环境 服 务 业在 我 国 发展 尚不 完 善 .环
渤海 区 域 各 省份 在 “ 十二 五 ” 期 间都
2 1 ,1 ) 0 1 (0 .
审 核 、环 境 监 测服 务 、绿色 产 品 认 证 评 估 、技 术 咨 询和 人 才 培 训等 环 境 技 术 服 务技 术 水 平 .发 展 提供 系统 解 决 方 案 的 综合 环 境 服 务业 。 目前 。综 合
支持政 策. 国家发 改委 能源研 究所 .0 0 2 1.
试 图 通 过 低 碳 生 态 城 市 建 设 的 主 要 路 径 的 探 索 , 以优 化 调 整 能 源 产 业 结 构 、 发
辽宁省低碳生态城市发展的路径分析
展, 就 是要把 低碳 和生态理念 融合 , 实现城 市发展 的战
略转 型 , 走低碳生态城市发 展的道 路。 低碳 生态城 市发展 道路是辽 宁省城 市发展的战
一
、
合, 共 同成为城市发展的战略 目标的发展之路 。 走这样的发展道路 , 就是要实现人 与 自然 的和谐共 生, 通 过资源节 约 、 发展 循环经 济来实现 城市发展 的低 碳化和生态化 。低碳化就是要发展低碳 经济 , 转变传统 的高能耗低效率 的发展方式 , 实现低 污染 低能耗高效率 的发展 ; 生态化就是将生态文 明建设纳入 城市发展的轨 道 ,改变依靠大量投资和消耗能 源的粗 放增长方式 , 人 类社会发展证 明, 生态 系统 不能可持续提供清洁 的空气 和水 资源 , 不 能提供生 产和生 活所需能 源 , 就不 能实现 人类 的可持续 发展 , 面对 人 口、 环境 、 能源、 快速城镇 化
一
好工作 , 但是他 们没有 城市小孩 条件好 , 城市小孩 的父
母还有一定 的文化知识 , 以后也 能给 自己的孩子经济上 的支持 。 处 于这样一个 现状 , 教育问题更加严峻 , 但是教 育基金 的投入又是一个拆迁户家庭不 能承受的 , 所 以最 好政府 能给拆迁户家庭设立一个教 育基金 , 给拆迁户孩 子免费 开设一些兴趣班供他们选择 。 拆迁是全 国乡镇都要面 临的问题 , 还有很多 的土地 征用 问题急需解决 。 土地征用是 国家发展必须实行 的手
关键词 : 辽 宁省 ; 低碳生态城市 ; 发展路径 2 1 世 纪 以来 , 全球气候 问题 日益严 重 , 辽宁作 为我 国的重工业基地 , “ 十一五 ” 期间, 克服排污基数 大 、 新增 排污 强度大等 实际 困难 , 超额 完成 污染减排 任务 , 但 是 问题并 没有得 到根本 解决 。要 想解决 辽 宁可持续 的发 发展模 式以及 城镇 化建设 给辽宁提 出了新 的课题 , 面临 新 的形 势 ,辽 宁 的 城市 发 展 必须 走 可 持续 发 展 的 道 路一 低碳生态城市发展 的道路 。 低碳生态城市发展道 路是指 以低碳 经济为发 展方 向 、在 市 民中倡 导低碳 生 活、 政府 以低碳社 会为建设 目标 , 将 低碳 和生态理念 融
详细规划层面生态保护与修复的实施路径探索
详细规划层面生态保护与修复的实施路径探索发布时间:2023-02-22T03:42:11.847Z 来源:《科技新时代》2022年第10月19期作者:谭欢欢[导读] 本文从土地利用与生态进程的回顾出发,探讨了目前生态控制中所涉及的建设与保护、控制要素与指标选择等问题,并对如何制定生态控制分区、建立分区管控指标体系、发布生态保护与恢复附加图则的实施方法等问题进行了探讨,以期在规划层面上达到和严格控制。
谭欢欢陕西鼎尚花田生态环境工程有限公司陕西西安 710016西南林业大学生物多样性保护学院云南昆明 650224摘要:本文从土地利用与生态进程的回顾出发,探讨了目前生态控制中所涉及的建设与保护、控制要素与指标选择等问题,并对如何制定生态控制分区、建立分区管控指标体系、发布生态保护与恢复附加图则的实施方法等问题进行了探讨,以期在规划层面上达到和严格控制。
Abstracts:关键词:详细规划;生态保护与修复;用地权衡;KeyWords:生态保护在近年来备受关注。
党的二十多报告第十章“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这意味着生态环境保护在国家层面的意义远不只是一个产业,而是关乎全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一项基本保障,是执政施政的关键一环,与文化、民生、安全等同在一个层面上。
一是在思想上强调“巩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二是在理念上倡导“一体化保护”、“系统治理”、“统筹发展”,这些理念将会在未来的环保政策中有更加明显的体现;三是在举措上明确了“绿色低碳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污染防治”、“提升生态多样性”、“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的路径,这些就是环保产业的主要方向。
目前,尽管“三区三线”划界工作的开展,为国土空间的宏观控制奠定了基础,但在具体落实和实施过程中,仍有重大挑战。
一方面,目前的详细规划只针对城镇发展范围和外围的村镇,缺乏对生态环境的控制;另一方面,在划定的红线之外,占国土面积最大的一般生态空间中,由于其重要性,尚无相关的管理手段和技术应用,对各种建设、生产活动的准入形式和强度的管制也普遍存在。
如何进行有效的生态城市规划
如何进行有效的生态城市规划当前,城市化进程快速推进,城市化道路上的高速发展,城市化建设带来的人口、聚集、碳排放量等都是建立在现代城市基础上的,可是现代城市的持续发展也给生态环境带来了极大的压力。
如何进行生态城市规划成为全球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
有效的生态城市规划不仅可以提高城市环境质量,还能有效地解决城市发展和生态保护之间的矛盾。
一、环境科技和政策体系建设推进生态城市规划需要技术和政策体系支持,其中环境科技对于生态城市规划至关重要。
科技可以为城市的气象、气候、水循环、城市生态环境等多方面数据分析和模拟模拟提供支持。
政策法规体系建设则是为生态城市规划的实施提供制度支撑。
例如,在选址和规划、建设过程中,政府可以制定出台反映环境保护和限制特定污染物质的法规含义,推进城市建设下的全面企业环境责任机制建立。
二、城市规划中的绿色途径城市规划中的绿色途径是实施生态城市规划的重要一环,通过自然与人造的环境结构共同作用下的城市规划指标,协调人与自然的平衡关系,同时力求对城市环境质量的提升与改善。
绿色途径主要包括河道疏浚、城市公园、城市建筑绿化等。
这些绿色途径的使用,不仅可以改善城市生活环境,还可以有效地抑制温室气体的排放。
按照绿色途径来规划城市,可以将城市布局组合成为一个漂亮的、具有人文气质的城市。
三、城市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统筹考虑在生态城市规划的过程中,需要统筹城市的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
例如采取随着城市化步伐,疏解大城市人口向中、小城市发展的政策构建合理得城市发展轨迹。
此外,还需要推进能源和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建立完善的废弃物的处理和回收系统,以及保护湿地等城市重要的生态栖息地。
四、结合人口的多元化需求促进城市化在推进生态城市规划中,需要针对人口多元化需求进行适应性调整,利用多样化的城市决策方式,引导人口远离过度垂直的城市架构,推行多样化的城市建筑。
通过提高城市建筑能源效率、避免土地浪费等方法,让人与自然的关系更加和谐,从而促进城市化发展和生态保护。
全生命周期管理视角下城市重点地区规划建设路径思考
1032023.19 / Urban and Rural Planning and Design 城乡规划·设计益主体涉及广、建设项目数量多、开发建设周期长,其前瞻谋划和规划实施工作在新时期高质量发展要求下面临更大的挑战,也更迫切需要对工作转型方向与制度创新路径进行探索。
近年来,各地城市结合自身实际开展了丰富的城市重点地区建设实践,在规划建设管理各个环节已积累了较为成熟的经验,但由于规划决策与行为的分散性,各阶段参与主体缺乏整体统筹意识,大多呈现碎片化多头推进状态,造成实际推进效果与城市高品质建设预期仍有差距。
在此背景下,基于我国现有的规划体系特征及广州在重点功能片区的规划探索实践,思考并总结有效适用于城市重点地区全流程规划建设管理的工作路径要点,对当前城市建设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当前城市重点地区规划建设中的重难点研判城市重点地区,通常指城市战略规划、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等确定必须重点推进城市规划的建设开发区域,包括重要的城市商业商务区、产业功能集聚区及特色发展地区等。
城市重点地区在城市发展战略中一般被赋予了更高的发展定位、更高的空间品质、更高的建设效率的期许,其规划建设管理因高强度空间开发、高运转建设周期、多维度主体诉求及财务成本压力叠加面临严峻的挑战。
2.1空间维度:高效集约的空间资源利用土地是重要的生产资料,城市重点地区的土地更具有稀缺性。
有限的土地资源、高昂的再开发成本,驱使城市空间向高强度、高密度方向演进,间接导致人、地、产等客观要素及技术逻辑的矛盾高度集聚在有限的土地载体上。
由于单位面积更小的土地承载更多的空间发展需求,需在有限的空间里处理好自然资源、历史文脉与现代开发之间的矛盾,对跨专业设计协调及后期建设施工管理等方面带来新的更大的挑战。
如商务区内部小街区、密路网的摘要 研究探讨了在新时期城市建设由高增量转向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城市重点地区规划建设环节中存在的难点和痛点,如高效集约的空间资源利用、精明紧凑的开发建设周期、多元复杂的利益主体诉求、理想空间范式与现实经济性的平衡取舍考量等,并基于广州市重点功能片区的规划实践,指出建立伴随式与成长型的地区规划、空间组织与开发建设机制的意义,进而从顶层设计、详细规划、城市设计、土地开发等环节,总结提出全生命周期管理视角下的规划建设工作要点,以期为超大、特大城市重点地区的高质量发展提供路径指引与模式借鉴。
城市景观生态设计分析
城市景观生态设计分析摘要:在大力发展经济的背后,城市环境污染问题也层出不穷。
无论是建筑、电气或是城市景观,都在在不断尝试采取生态化的设计策略,以应对城市环境恶化问题。
本文根据多年工作实践,对城市景观生态设计策略进行研究,供同行借鉴参考。
关键词:低碳理念; 城市景观; 生态设计;海绵城市前言当前,我国各行各业都在强调低碳,发展低碳经济,创建低碳城市,倡导低碳生活方式,也是当今世界发展的潮流。
在城市景观生态规划中,必须研究先进的生态技术,始终坚持以低碳为基础的城市规划目标,使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城市景观生态规划是城市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我国的城市规划设计中,对大气、水质、土壤等物质生态进行了研究,多项研究表明,环境因素与居民主观评价之间不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例如,一个高标准的环境指数可能不会有高的满意度。
因此,仅仅对专业技术进行客观分析是不够的,还需要对城市的经济、生活等进行深入研究,低碳视角下的城市景观规划设计是当今发展的必然趋势,但对发展模式的探讨较少,应该立足于实践,多学科协同研究。
通过对城市生态环境的调查分析,建立了基于低碳的城市景观生态规划设计方法。
此外,从低碳角度出发,还需从景观优化、有机循环等现代技术入手,优化城市环境,减少环境污染。
一、城市景观生态分类(一)以水源类型分类城市景观生态,以滨水景观为主进行分类,大致可以按水体属性来分类,包括沿海型、洲岛型、滨江型和湖水型。
其中最常见的一种类型是滨江型城市景观,主要以江河河流为主。
它是当今城市文明发展的主要“根据地”。
不少国际大都市依托大江大河,逐渐发展得越来越繁华,滨江式城市景观经过多年的发展演变,已逐渐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一类城市景观。
从景观数量上看,滨海景观实际上弱于滨江景观,但建设规模往往大于前者,并具有优越的自然旅游资源和潜在的人文聚焦环境的吸引力。
滨水景观的湖水型,主要是以人类赖以生存的湖泊为主,如我国著名的张家港山、暨阳湖、杭州的西湖等,都属于城市滨水景观的湖水型。
城市生态环境管理原则及其路径解析
城市生态环境管理原则及其路径解析【摘要】我国国民经济的高速增长,加速了生态文明城市建设。
当前,我国正处于以生态文明建设助力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如何进一步提高城市生态环境管理效率和质量是推进生态文明城市建设关键工作内容。
城市生态环境管理涉及环境保护、生态建设、法律法规、政策制度等众多方面,对实现长期可持续发展战略具有深远的作用。
因此,为进一步完善和强化城市生态环境管理,助力高质量发展,本文主要内容是分析与研究城市生态环境管理原则及其路径,并以此为相关生态环境管理人员与环境保护人员提供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城市;生态环境;管理原则;路径1.引言城市生态环境是保障人们生活和身体健康的基础条件,也是现代化城市管理中重要的基础工作。
城市生态环境管理工作开展需要依托于健全的政策法规和充足的资金技术投入,并根据生态环境特定原则逐步进行。
因此,本文以城市生态环境管理原则和管理途径为切入点,解析与讨论城市生态环境具体管理路径。
2.城市生态环境管理原则分析2.1先进性原则我国城市化建设伴随高新技术、民族文化、政策法规以及战略规划等的不断发展而逐渐完善与革新,城市生态环境管理亦是如此,受众多客观因素影响城市生态环境管理也会发生调整和变化,这便需要遵循先进性原则。
具体来说,城市生态环境管理效率和质量的提升需要持续加强相关技术的研发和广泛应用,进而有效优化生态环境资源配置,促进新型清洁能源推广与应用,同时不断强化生态环境的自我修复能力,在此基础上根据民族文化和城市文化特色创建生态文明城市。
2.2法治性原则法治化管理是保障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的基础,城市生态环境管理相关举措的落实与推进也必须遵循法治化原则,参照相关法律法规、政策规范等构建科学、有效的生态环境管理制度体系,进而有目的性、条理性、阶段性的开展相关管理工作。
因此,相关部门需不断完善城市生态环境管理法律法规和政策规范,强化相关政策的指导性,同时要制定全面的规范惩罚机制,对存在威胁和破坏城市生态环境行为的企业或个人进行约束和惩戒管理,严厉打击生态化境污染和资源浪费工业生产行为,进而以法治条例管理促进城市生态环境管理高质量发展。
城市规划设计中的生态城市规划
城市规划设计中的生态城市规划李㊀洁摘㊀要:生态环境已经成为目前社会发展的重点关注问题ꎬ对于传统的城市建设ꎬ人们往往忽视了生态保护ꎬ更多的关注城市经济发展ꎮ对生态环境的忽略ꎬ短时间不会影响人们的生活ꎬ但长此以往会严重影响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ꎮ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ꎬ融入经济建设㊁政治建设㊁文化建设㊁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ꎮ改善城市生态环境ꎬ提高城市生态承载力ꎬ扩大城市的环境容量ꎮ大力发展以森林资源为依托的绿色产业ꎬ壮大绿色经济规模ꎬ促进城市转型升级和绿色增长ꎮ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ꎬ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城市模式ꎬ坚持尊重自然㊁顺应自然㊁保护自然ꎬ保证城市在可持续的道路上不断发展ꎮ关键词:城市规划ꎻ生态城市ꎻ原则ꎻ措施一㊁引言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战略之一ꎬ特别是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 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ꎮ绿水青山既要求优良的环境质量ꎬ也需要生态健康的保障ꎮ 在住房城乡建设部发布的«关于加强生态修复城市修补工作的指导意见»中提出推动城市转型发展ꎬ通过开展城市双修ꎬ来建成一批生态宜居㊁富有活力㊁各具特色的现代化城市ꎮ对于传统的城市建设ꎬ人们往往忽视了生态保护ꎬ更多的关注城市经济发展ꎮ对生态环境的忽略ꎬ短时间不会影响人们的生活ꎬ但长此以往会严重影响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ꎮ因此ꎬ城市化进程中产生的种种 城市病 ꎬ对城市规划提出了全新的要求ꎬ运用生态学的原理ꎬ对城市建设进行进一步的规划ꎬ让城市发展和环境保护统一步伐ꎬ保护与开发并举ꎬ生态与发展共赢ꎬ可称为生态城市的建设规划ꎮ整个过程从基础入手ꎬ先帮助人们认识到生态环境保护和提升的重要性ꎬ再融入生态环境理念ꎬ有效地完成城市规划ꎬ最后结合相关技术创新研究ꎬ综合的保证生态环境保护效益最高化ꎮ二㊁生态城市的设计原则(一)整体性 科学规划生态城市的建设过程中ꎬ遵守整体性原则的统筹规划能够保证其经济效益㊁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都得到更好的发挥ꎬ最大限度地满足其实际的建设需求ꎮ具体开展工作可以从以下两个阶段入手:第一ꎬ要做好整体与局部之间的相互协调ꎬ对城市建设当中的各个因素都要进行认真的调查和分析ꎬ然后进行统筹规划和操作安排ꎬ这样能够保证生态环境的整体质量不被影响ꎻ第二ꎬ需要做好城市建设与环境保护的协同管理ꎬ使用科学有效的手段来保障各种工作的开展ꎬ不断提升城市的环境建设质量ꎬ确保其能够做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ꎬ确保居民生活㊁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统一规划协调ꎬ才能够使整个生态城市的整体性得到保障ꎮ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城市体系ꎬ强化科技创新引领作用ꎬ为生态建设注入强大动力ꎮ在尊重自然规律和经济发展规律的基础上ꎬ把生态城市建设作为一项长期性㊁系统性工程ꎬ科学持续的推进ꎮ(二)可持续性 资源节约城市建设和生态发展最主要的内容就是对资源全面的保护ꎬ资源包括土地资源㊁水资源㊁矿产资源㊁林木资源㊁生物资源等ꎮ每个国家的资源都是有限的ꎬ部分资源是不可再生的ꎬ对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成了城市发展最关键的问题ꎬ同时在城市化进程中的资源过度浪费也是需要迫切改变的问题ꎮ为此在生态环境建设过程中ꎬ应当遵守可持续发展原则ꎬ遵循生态优先ꎬ一方面ꎬ城市规划人员避免资源的过度开发ꎬ以防生态环境和资源本体受到严重的破坏ꎮ另一方面ꎬ坚持把绿色发展㊁循环发展㊁低碳发展作为基本途径ꎬ提高资源的利用率ꎬ使资源得到高效循环的利用ꎮ同时将公众参与和市场操作相结合ꎬ让资源的流动处于一种动态平衡ꎬ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ꎬ与生态文明建设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的产业结构㊁生活方式ꎮ(三)针对性 因地制宜生态城市的实现需要坚持因地制宜的思想ꎬ结合城市的自然条件㊁资源条件㊁地理条件㊁文化资源等特色ꎬ以及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等因素ꎬ以国家重大战略㊁区域主体功能区划㊁城镇化发展布局等为指导ꎬ对城市进行科学的区划布局ꎬ确定建设重点和发展区域ꎮ在自然生态方面ꎬ根据自然因素的变化做出实时动态化指标的制订ꎬ对开展生态环境恢复和治理的工作进行针对性指导ꎬ并且因时因地变化ꎬ确保指标科学ꎬ目标可实现ꎮ在人居环境方面ꎬ在进行城市空间设计工作的过程中ꎬ从尺度㊁节点㊁布局㊁路径等多个方面ꎬ对相关空间做出针对性的设计ꎬ从而规划出最适宜的空间提供给居民ꎬ使人们在空间应用的需求得到满足ꎮ三㊁生态城市建设的策略(一)关注环境保护与治理守护好白云蓝天㊁青山绿水㊁良田沃土ꎬ通过加强水㊁大气㊁土壤环境以及固体废弃物污染治理ꎬ完成国家下达的污染物排放控制性指标ꎮ把城区绿化与乡村绿化统筹考虑㊁同步推进ꎬ对城乡生态建设二元结构的改变ꎬ逐渐消除城乡人居环境差距ꎬ为城乡居民提供平等的生态福利ꎮ提升城市园林绿化环境ꎬ增加城市绿化率水平ꎮ搞好城市内部绿化ꎬ使城市适宜绿化的地方都绿起来ꎬ搞好城市周边的绿化ꎬ充分利用不适宜耕作的土地开展绿化造林ꎮ在实际的规划建设上应当做到以人为本ꎬ根据不同的城市特点和人群需求来完成具体的规划设计ꎬ绿植设计与种植安排要符合其实际的自然景观和文化景观特点ꎮ顺应人民群众对生态幸福的美好追求ꎬ满足人民群众的生态需求ꎬ人民群众既是生态文明建设成果的直接受益者ꎬ又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推动者和参与者ꎬ加强对城市环保的科普宣传ꎬ提升人民环保意识ꎬ更好的增强环境保护效果ꎮ(二)改变城市产业模式改善生态环境和发展生态产业ꎬ能实现当地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互促互进ꎬ保障 绿水青山 与 金山银山 同在ꎮ通过对生态产业发展进行规划和引导ꎬ改变落后低效的生产生活方式ꎬ支持传统工业转型升级ꎬ促进工业与信息化融合发展ꎬ积极发展新产业㊁新业态㊁新模式ꎬ加强产业分工㊀㊀㊀(下转第230页)确保老年人能够符合实际的发展需求ꎮ(二)现有住宅空间改造设计针对当前的住宅空间设计来说ꎬ第一ꎬ需要保证老年群体的睡眠质量能够符合实际要求ꎬ整体的空间设计上要从实际的角度入手ꎬ如老人会对声音比较敏感ꎬ所以在日常休息和生活上都会对声音比较敏感ꎬ容易受到声音的实际影响ꎮ第二ꎬ老年人本身也会出现起夜的情况ꎬ而老年夫妻都是会选择分床居住ꎬ因此对于原有的居住条件来说ꎬ卧室的整体结构应当出现合理的拜年话ꎬ可以将双人床改变为两张单人床ꎬ使得卧室能够得到合理的使用ꎬ同时ꎬ也更加的具有明确性ꎮ第三ꎬ在建筑物的建设上ꎬ应当设计扶手和夜间灯等进行合理的操作ꎬ更好的保证起夜等实际的安全性ꎬ综合的改变老年人的实际生活质量ꎮ在建筑物的建设上可以使用相关的科学技术方式ꎬ综合的引入智能系统ꎬ简单来说如果能够使用声音控制或者手势等便捷控制的方式ꎬ如此能够全面的保证老人对各种功能使用的便捷性ꎬ同时ꎬ应当有效的使用各种现代化的监控技术ꎬ综合的通过大数据来完成对老年人的身体健康程度进行监督ꎬ如此能够有效地保证每位老年人群体生活质量的提高ꎬ综合对老年群体的生命安全都进行合理的保护ꎬ最大限度地满足其实际的发展需求ꎮ四㊁结语综上所述ꎬ在当前的实际发展过程中应当根据老年人的实际情况都进行更好的设计ꎬ综合地对居住空间的适老化设计要求都完成实际的操作和建设ꎬ最大限度地提升相关的老年化设计质量ꎬ并且针对目前的空间设计来说ꎬ具体开展过程中要完成人口老龄化设计和安排ꎬ最大限度提升整体的建筑和设计效果ꎮ参考文献:[1]杨骥.居住空间室内环境设计:评«居住环境设计»[J].环境工程ꎬ2019(12).[2]李雷立ꎬ张宇奇.环境心理学视角下寒地城市老年人居住环境分析[J].安徽建筑ꎬ2019(2).[3]王娟.城市老旧楼房居住环境改造设计[J].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ꎬ2019(3).[4]倪强.老年居住环境的规划设计及建筑设计研究[J].产业科技创新ꎬ2019(26).[5]陈自开. 微更新 视角下屯溪老街传统商业建筑再利用研究[J].安徽建筑ꎬ2019(6).[6]周安奇.城市商业建筑发展历程对现代商业建筑设计的启示[J].住宅与房地产ꎬ2019(24).作者简介:李磊ꎬ南京金海设计工程有限公司ꎮ(上接第228页)协作ꎬ促进产业链上下游深度合作ꎬ巩固提升绿色食品加工业㊁绿色能源产业等传统优势产业ꎬ加快发展生物医药㊁节能环保等新兴产业ꎮ聚焦服务业重点领域和发展短板ꎬ推动生活性服务业向高品质和多样化升级ꎬ加快发展以现代商贸物流业㊁健康服务业㊁房地产业㊁金融保险业等服务业作为未来产业开发的重点ꎬ加强公益性㊁基础性服务业供给ꎮ(三)加强绿色交通规划城市交通也是对城市环境影响不可忽略的因素ꎬ随着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ꎬ私家车的数量骤增ꎬ因此对于城市建设来说ꎬ需要综合的解决私家车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ꎬ建设一个低碳环保的交通体系ꎮ通过交通网点的科学合理规划ꎬ方便大众出行的交通网络体系构建ꎬ从而提高公众出行使用公共交通的频率ꎮ推动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城市发展模式ꎬ加强自行车专用道和行人步道等城市慢行系统建设ꎬ加快城市轨道交通㊁公交专用道㊁快速公交系统(BRT)等大容量公共交通基础设施建设ꎬ增强绿色出行吸引力ꎮ加快新能源与节能汽车技术发展与应用推广ꎬ降低对石油资源的依赖ꎬ从源头上节能减排ꎬ实现 零污染 ꎬ给人们带来一个良好的生存环境ꎮ通过规划使出行变得便捷化ꎬ在实际使用中逐渐改变人们的出行习惯ꎬ鼓励人们尽量选择公共交通出行ꎮ(四)合理规划人口容量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ꎬ越来越多的人涌入到城市中ꎬ过多的人口带来的资源消耗给城市的生态带来压力ꎬ人口数量快速增长ꎬ而自然环境的承载能力是有限的ꎬ对生态环境会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ꎮ所以在实际的生态城市规划和建设当中ꎬ可以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ꎬ通过经济模型的统一建立ꎬ全面地对城市的交通㊁公共设施和空间布局进行综合规划ꎬ按照空间均衡的理念ꎬ探寻人口㊁经济㊁资源环境的平衡点ꎬ人口规模㊁增长速度不能超出当地水土资源承载能力和环境容量ꎮ规划人口在符合环境承载力的要求下ꎬ更有效化的分配城市的各种资源ꎬ减少碳排放量ꎬ达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ꎮ四㊁结语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提高人民生活水平㊁改善人民生活质量㊁提升人民幸福感的基础和保障ꎬ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ꎮ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位置ꎬ融入经济建设㊁政治建设㊁文化建设㊁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ꎮ改善城市生态环境ꎬ提高城市生态承载力ꎬ扩大城市的环境容量ꎮ大力发展以森林资源为依托的绿色产业ꎬ壮大绿色经济规模ꎬ促进城市转型升级和绿色增长ꎮ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ꎬ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城市模式ꎬ坚持尊重自然㊁顺应自然㊁保护自然ꎬ保证城市在可持续的道路上不断发展ꎮ参考文献:[1]黄齐名.城市规划设计中的健康生态城市规划探索[J].城市建筑ꎬ2019(24).[2]牛中峰ꎬ周丽丽.城市规划设计中的生态城市规划探索[J].智能城市ꎬ2019(14).[3]关聪聪.城市规划设计中的生态城市规划探索[J].建材与装饰ꎬ2019(19).[4]胡园ꎬ于超.城市规划设计与建筑设计的关系探究[J].科技创新导报ꎬ2019(26).[5]白效平.城市规划设计与建筑设计之间关系的探讨[J].居舍ꎬ2019(22).作者简介:李洁ꎬ金埔园林股份有限公司ꎮ。
城乡生态网络规划的定量研究途径的新探索——以溧阳南部地区为例
城乡生态网络规划的定量研究途径的新探索——以溧阳南部地区为例吉银翔摘要:本文在借鉴“斑块-廊道-基质”的生态网络构建策略基础上,探究性的构建一条以定量研究为主导的城乡生态网络规划途径。
路径分为四步:“区划-绿源-绿径-绿网”,具体从生态敏感性的“区划”,到辨识高敏感性的“绿源”,再到构建最小生态成本的“绿径”,最后优化最佳结构的“绿网”。
本文又以溧阳南部地区为例,并借助ArcGIS、空间句法等多种软件工具,在构建合理模型的基础上,辅助空间数据定量分析与处理。
关键词:生态网络规划途径定量研究溧阳南部地区1 研究背景进入“新常态”以来,随着全面深化改革的不断深入,整个国家正在进行着发展方式的全面转型升级。
在此浪潮中,城乡空间发展的思路与方法也随之转变,然而,城乡规划行业必然要“新应对”。
我国传统城乡规划编制方法与路径,通常以专家、精英为主的经验式定性分析为主,适当辅助少量定量数据分析。
规划师依靠传统的规划设计方法,凭经验、靠直觉来收集资料数据、分析现状、规划编制未来,其结果往往不尽如人意。
因此,亟需一种积极、理性、科学、有效的方法去影响未来。
尤其是城乡生态网络空间规划中的区域划定与空间结构优化,仅仅采用经验、直觉式的定性分析难以产生有效的说服力和准确性。
本文试图探寻一套以定量分析为主兼顾定性分析的城乡生态网络规划途径,使得生态网络规划中似是而非的“模式想法”得以明晰化,从技术上针为理论性的规划设计想法带来更为精确和广泛的解决方法与路径。
2生态网络2.1生态网络的组构:“绿源”与“绿径”2.1.1绿源“源”本意是指事物的根由。
但基于生态空间理论,“源”是生态空间中促进生态过程发展的组分,具有一定的空间连续性和拓展性。
故此,选择较大规模与丰富植物多样性的生态空间作为核心区块,例如大面积的水域、山体、林地等,作为生态空间中的“源”。
本文中的“源”是指“绿源”,通过对城乡空间的生态敏感性进行分析,识别出区域内高敏感的生态空间作为“绿源”。
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的绿地生态空间规划策略分析
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的绿地生态空间规划策略分析摘要:随着我国城市化的发展,提出了国土空间规划的理念,要求各个地区要明确当地的土地情况及功能属性,从而实现有效的整体空间规划[1]。
绿地生态空间规划是城市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环节之一,传统的绿地生态空间规划模式已经难以满足现代城市的发展需求,必须要从大区域层面入手,对绿地生态空间周围的相关因素进行深入分析,体现规划工作的科学性、合理性、规范性,从而为居民提供健康舒适的绿地空间,实现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
关键词:空间规划;绿色1 国土空间规划概述国土空间规划是我国实现可持续性发展的重要战略之一,也是针对国土空间落实各项开发的基础,指的是根据国土情况以及土地的功能属性,从传统的主体功能区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向整体空间规划的转变。
传统的土地规划工作虽然起到了一定的效果,但经过长期实践发现存在内容繁杂、规划冲突等问题,增加了后期管理的难度。
因此,我国提出了国土空间规划的战略,要求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入手,根据国土空间的土地价值进行集约化管理,从而提高管理的效率,保证国土空间规划的平衡性。
2 绿色生态空间规划存在的问题2.1 绿地生态空间和国土规划一致性较弱目前对城市绿色生态空间进行规划时,农业、市政、林业等部门均有一定的控制权,但并没有明确规定绿地生态空间的归属,甚至还存在管理部门逐渐增加的情况,进一步加剧了绿色生态空间规划的混乱性[4]。
实际上,绿地生态空间规划设计的过程中,合理的权责划分是保证绿地生态空间有效规划的基础,必须要采用针对性的方法,将规划的职责落实到具体的部门,从而保证绿地生态空间与国土规划的一致性,保证绿色生态空间规划的质量。
2.2 绿地生态空间规划缺乏整体性在绿地生态空间的规划中,完善的规划机制是提高规划质量的基础,但目前的规划机制尚未完善,没有制定标准化的规划管理流程。
绿色生态空间的规划是城市生态系统规划的重难点之一,但其价值不可忽视,而目前绿地生态空间规划普遍存在缺乏有效性、连续性和互补性的特点,严重影响了城市生态系统的运行,降低了绿色生态空间规划的效益[5]。
新时期基于生态城市理念的城市规划路径探讨
新时期基于生态城市理念的城市规划路径探讨发布时间:2022-09-20T11:53:11.299Z 来源:《城镇建设》2022年9期第5月作者:王闯[导读] 近些年来,我国在能源节约和环境保护上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王闯广州亚城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摘要:近些年来,我国在能源节约和环境保护上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并且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生态城市理念的提出成为了国际理论研究和规划的焦点。
生态城市理念是可持续发展战略在城市规划当中的具体化表现,我国的城区建设已由传统的粗放型模式开始转向为生态建设型模式。
所以,在生态城市的理念下对城市进行规划设计是目前城市新区建设的一个主导方向。
关键词:新时期生态城市理念城市规划路径由于人们生活质量水平的提升,对生态环境也给予了更多的关注。
在进行城市规划时,不但要使得人们的基本生活需求得到满足,还要与他们的精神文化需求相适应。
城市发展应当为人们营造一个舒适的生态环境、提供优质的生活服务、健全基础设施。
政府部门已经把生态建设规划到城市建设当中,利用科学合理的手段来对城市生态环境进行改善,真正的使人与自然能够和谐相处。
1、生态城市规划国家对经济进行整治过程当中的一个关键载体就是城市化建设,同时也是重要的管理内容。
由于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与进步,传统的城市规划理念已经不能与现代社会发展需求相适应,特别是不具备较强的生态控制意识,最终导致城市规划出现许多的不足和缺陷。
生态城市规划的宗旨就是以最少的资源来建立一个舒适、健康的城市环境,进而促进经济的整体发展【1】。
从目前城市规划的现状来看,包括生态经济、生态社会、生态环境等许多个方面。
若想保证规划方案的科学合理,那么就要做好以下几点的分析:首先,生态经济在城市规划当中是十分重要的一个要素,会对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产生直接影响,所以,在对其进行具体规划时要具有全局观念,根据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特点以及发展趋势来为其制定科学合理的规划方案。
生态环境保护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路径机制分析
生态环境保护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路径机制分析王俊(江苏蓝联环境科技有限公司江苏常州213000)摘要:文章系统分析了生态环境保护在高质量发展下的定位,认为新时期加快生态环境保护发展,将为提高生态环境保护地位、加快环境治理进程、构建环境治理体系带来战略机遇#并从供应更多优质生态产品,加快生态文明体系建设!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从空间控制、污染防治、环境保护监管等角度,设计了促进高质量发展的生态环境保护路径机制,为生态环境保护积极适应、融入、促进和引领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支撑$关键词:高质量发展;生态环境保护;污染防治引言经济社会发展是一个资本持续积累、结构不断优化的过程#经济发展初级阶段的目标集中在发展的速度和规模上;随着资本积累和经济实力达到一定水平,发展目标将更加注重质量和效率#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和2018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作出重要判断,“中国经济已从高速增长阶段转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实现高质量发展已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根本要求和方向叫高质量发展是成功实现经济转型的必然途径,从单纯追量和规模的量化更和更化的定性发展转变(优美的生态环境不仅是高质量发展的意义,也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和动力(面对新时代的新形势,要明确质量在时代发展下生态环境保护的地位和作用,抓住生态环境保护质量发展的新机遇,研究生态环境保护设计的重要途径,推动发展引领质量机制,构建生态环境保护与优质发展协作共赢的格局(1高质量发展背景下生态和环境保护状况分析1.1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载体、内涵和源泉高质量的发展是发展,创新成为主要动力,协调成为内生特征,绿色成为普遍形式,开放成为唯一途径,共享成为根本目标叫绿色发展理念是中国五大发展理念之一(绿色发展是建设高质量现代经济体制的必然要求,是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的重要标志(要建立和完善绿色低碳循环经济发展、绿色产业体系建设、绿色技术创新体系、绿色能源体系、绿色金融体系和绿色低碳生活方式,加快绿色营销、法治、协调、国际化的发展%使绿色发展增长点成为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新时期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是高质量发展的保证。
城市生态环境学与可持续发展城市
城市生态环境学与可持续发展城市一、引言城市化进程在不断推进的背景下,城市生态环境问题日益凸显。
城市被人们广泛认为是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的引擎,然而城市发展过程中带来的环境问题也不容忽视。
城市生态环境学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致力于研究城市与环境的关系,探讨如何平衡城市发展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性。
二、城市生态环境学的基础概念1.城市生态系统:城市作为一个生态系统,包括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相互作用的复杂体系。
2.生态环境评估:评估城市的生态环境状况,掌握生态系统的演变规律,为城市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3.生态承载力:指城市生态系统对人类活动的容忍程度,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指标。
三、城市生态环境问题分析1.城市污染:工业排放和机动车尾气等对城市空气和水质的污染严重影响居民生活质量。
2.城市垃圾处理:城市废弃物的处理和利用问题亟待解决,垃圾围城已经成为城市的一大隐患。
3.生态破坏:城市建设过程中,对土地和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破坏了自然生态系统的完整性。
四、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路径1.生态城市规划:制定科学的城市规划,保留城市绿地和水体,促进城市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
2.节能减排:推广清洁能源和绿色出行方式,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和能源消耗。
3.生态经济发展:以生态产业和循环经济为导向,实现经济增长与自然资源利用的协调。
五、城市生态环境学的应用与展望1.城市绿化和生态园林建设:通过加大绿化投入,提高城市绿地覆盖率,改善城市空气质量。
2.生态修复与保护:开展城市湿地和森林等生态系统的修复工作,保护珍稀濒危物种的生存环境。
3.智慧城市建设:利用信息化技术优化城市管理,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与生态环境的融合。
结语城市生态环境学是一门重要的学科,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理论和实践的支持。
只有在提高全社会的环保意识、强化政府管理和推动科技创新的基础上,才能实现城市生态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
希望通过不断的研究和实践,让我们的城市更加宜居、宜业、宜游,实现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的和谐发展。
基于MSPA的城市绿地生态网络规划思路的转变与规划方法探究
68基于MSPA的城市绿地生态网络规划思路的转变与规划方法探究The Transformation of Planning Ideas and the Exploration of Planning Methods of Urban Green Space Ecological Network Based on MSPA 摘 要:从绿地生态网络的研究现状入手,梳理近年来生态源地识别,生态网络构建、评价及优化的常用方法,发现现状生态网络规划方法存在源地提取主观性较强、忽略结构性景观要素、连通性的分析方法存在局限性、阻力面构建依据不够科学等问题。
而基于形态空间格局分析(MSPA)和最小路径法的生态网络构建框架综合了现有结构性景观要素识别、连通性分析以及潜在廊道网络构建等方法,以连通性水平作为网络构建的主要依据,为景观格局分析、生态源地的识别与结构性廊道的提取、斑块廊道重要性的定量分析及阻力面构建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提供了科学的解决方法。
在此基础上提出基于MSPA的生态规划的研究方向,包括MSPA对于尺度敏感性问题的研究、边缘宽度值的设定对于不同物种生态规划的意义、基于MSPA和连通性分析的景观格局时空变化特征评估及基于MSPA的生态网络规划对于不同绿地类型生态建设的差异性指导及可操作性探讨,为基于MSPA的生态网络规划的完善和发展提供新思路。
关 键 词:风景园林;生态网络规划;生态源地识别;生态网络评价与优化;形态空间格局分析法;研究方向文章编号:1000-6664(2017)05-0068-06中图分类号:TU 986 文献标志码:A收稿日期:2016-05-24; 修回日期:2016-08-21基金项目:北京林业大学青年教师科学研究中长期项目“城乡生态网络构建”(编号2016GJ-03-02)和北京市共建项目专项资助“城乡生态环境北京实验室”共同资助Abstract: This article starts with recent research on ecological network, summarizing ways to identify ecological sources, establishecological network, evaluate and optimize ecological network in recent years, realizing that the status quo of ecological network planninghas the problem of strong subjectivity in extracting the ecological sources, ignorance of structural landscape elements, limitations existedin landscape connectivity analysis and the establishment of surface resistance based on unscientific basis. The ecological network planningbased on MSPA and minimum path is a combination of the methods of identifying the structural landscape elements, connectivity analysisand potential corridor network building, taking the level of connectivity as the main basis, and providing scientific solutions to problems onlandscape pattern analysis, identification of ecological source, extraction of structural corridor, the analysis of importance level of plaquesand corridors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resistance surface. This article puts forward the research direction of ecological network planningbased on MSPA, including the study of MSPA sensitivity for scale issue, significance of edge width setting to ecological network planning ofdifferent species, spatial-temporal changes of landscape structure pattern based on MSPA and connectivity analysis, guidance for ecologicalconstruction and operability study of different kinds of greenspace ecological network planning based on MSPA, in order to provide newideas for consummating and improving ecological network construction based on MSPA in the future.Key words: landscape architecture; ecological network planning; ecological source identification; ecological network evaluation andoptimization; Morphological Spatial Pattern Analysis (MSPA); research direction生态网络的格局分析和网络构建是近年来相关领域的研究热点,现状对于城市绿地生态网络构建的研究在生态源地和结构性生态廊道的提取、景观格局分析及潜在生态网络构建方面存在一定问题,本文就现状网络规划方法及基于形态空间格局分析(MSPA)的生态网络规划进行对比研究,总结2种规划的方法框架,提出现状生态网络存在的问题及基于MSPA的生态规划方法的思路转变,为生态网络规划提出新的研究方向。
公共空间景观生态化设计
公共空间景观生态化设计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公共空间的建设和改造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而在公共空间设计过程中,景观生态化设计正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
景观生态化设计是指在城市公共空间的规划与建设中,以生态学为理论基础,通过考虑自然系统与人类活动的相互关系,实现环境与生态的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从景观生态化设计的意义、原则和实施方式等方面对公共空间进行探讨和分析。
一、景观生态化设计的意义1.促进生态平衡在城市化进程中,城市公共空间的建设常常面临城市环境的破坏和生态平衡的破坏。
而景观生态化设计的实施可以通过合理的布局和植被的种植等手段来改善城市环境,促进生态平衡的形成。
2.提高人们对自然环境的认识和保护意识景观生态化设计可以为人们提供接触自然的机会,使人们更加了解自然环境的重要性,从而提高人们对自然环境的认识和保护意识,促进可持续发展。
3.改善人们的生活质量经过景观生态化设计的公共空间将更加宜人,绿化率的提高、空气清新等因素都将使人们的生活品质得到提升,也有助于缓解城市生活压力。
4.提高城市形象景观生态化设计的实施可以使城市公共空间呈现出更加整洁美观的形象,增强城市的文化品味和品牌形象,有助于提高城市的吸引力和竞争力。
1.生态优先原则在公共空间的规划和建设过程中,应该优先考虑自然环境的保护和生态系统的恢复,尽量减少对自然资源和环境的破坏。
2.多样性原则在景观生态化设计中应该注重多样性的原则,通过多样化的植被种植和景观布局等手段来丰富公共空间的生态系统,提高生态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3.人文关怀原则在景观生态化设计中应该注重人文关怀原则,通过景观设计来提高公共空间的文化氛围,为市民提供休闲娱乐的场所,满足人们对美的追求。
4.开放包容原则在景观生态化设计中应该注重开放包容原则,将公共空间设计为对所有人开放的场所,创造一个包容和谐的社会环境。
5.可持续发展原则在景观生态化设计中应该注重可持续发展原则,通过设计和建设的过程中尽量减少对自然环境的损害,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实现生态系统与人类活动的协调与和谐。
贵安新区公园城市规划建设路径探析
居活动、人居建设是决定人居环境发展的三元要素,三者三位一体、耦合互动、缺一不可[1]。
而“人、境、业”构成了公园城市存在的“三元耦合”,决定着“城”的发展目标方向,以及“城”的和谐与否;“城、制”实现公园城市的“二元互动”,推动着“城”的发展,引领着“城”的成长进程[1](见图1)。
公园城市坚持“公园即城市、城市即公园,在公园中建城市”的思路,坚持“生态优先”“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2]。
目前,贵安新区正面临着职住分离严重、产业集聚力不强、人才吸引力弱、城市功能不完善、城市活力缺乏、生态环境优势转换弱等问题。
而公园城市是涵养生态、美化环境、聚集人气、提升产业、优化城市资源配置、激发新动能、创新城市活力空间[3]的城市发展新模式,建设公园城市正是新时期贵安新区发展的必然选择。
1贵安新区基本情况贵安新区位于贵州省贵阳市和安顺市接合部,2014年1月被列为第八个国家级新区,规划面积1 795 km 2,直管区面积为470 km 2,国务院赋予贵安新区“西部地区重要经济增长极、内陆开放型经济新高地、生态文明示范区”三大战略定位。
得天独厚的生态优势,依山傍水、山环水抱、山苍林秀,气候适宜、空气清新,囤堡文化、布依族文化相生相伴,适宜的纬度、高度、温度、湿度、浓度、风度,使之成为最适合人居住的胜地。
贵安新区成立之初,就明确了要在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和谐安定、生态文明建设、文化旅游业发展、体制政策、城市风貌上求发展、出特色,现阶段需要对照目标梳理问题,并探索解决的路径和方法。
摘要 本文基于国家级新区——贵安新区践行生态文明示范区的发展要求,以公园城市建设“人、城、境、业、制”五要素及方法为指导,从五个维度对贵安新区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初步探讨贵安新区公园城市规划建设路径、策略和方法,以期达到集聚“人”气、融合景“城” 、美化环“境”、振兴产“业”、完善机“制”的目的。
关键词 贵安新区;公园城市;人居环境中图分类号 TU986 文献标识码 A DOI 10.19892/ki.csjz.2022.10.46Abstract Based on the development requirements of practicing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demonstration area in Gui’an New Area, a national demonstration area, guided by the five elements of park city construction “people, city, environment, industry and system” as well as method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existing problems in Gui’an New Area from five dimensions, and preliminarily discusses the planning and construction paths, strategies and methods of park city in Gui’an New Area in order to achieve the purpose of gathering popularity, integrating the landscape and the city, beautifying the environment, revitalizing the industry, and improving the mechanism.Key words Gui’an New Area; park city; living environment“公园城市”理念是2018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天府新区时提出的城市发展新理念。
斯德哥尔摩生态城市空间规划的路径、特征与启示
斯德哥尔摩生态城市空间规划的路径、特征与启示关于《斯德哥尔摩生态城市空间规划的路径、特征与启示》,是我们特意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摘要:在全球可持续发展的浪潮中,世界各地生态城市的建设不断加快。
空间规划作为生态城市建设的基础,理应得到更多的重视。
斯德哥尔摩在2010年荣膺首个“欧洲绿色之都”称号,其城市空间结构和规划策略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斯德哥尔摩的生态城市建设经历了城市人口增长、居民环境意识觉醒、树立更新式发展理念和当选生态城市典范四个阶段。
本文从分析斯德哥尔摩生态城市建设的历程出发,将其空间规划特征主要归纳为三点:首先,在保护自然地形格局的基础上,将城市绿地系统纳入规划,形成了星形绿楔引导的自然开放空间结构,并建立了层次丰富的公园体系,将自然空间渗透至市区,遏制了城市的无序蔓延,改善了生态环境和居民休闲空间;其次,有预见性地规划了放射状的交通廊道,城市建成区沿轨道线路有序扩张,促使城郊形成了星座状的新城组团布局,便利的公交使城市更加适宜步行交通;最后,发展紧凑的更新式生态社区,注重环保技术和资源利用的可持续性,完成了包括世界生态社区典范“哈马碧生态城”在内的一系列工业棕地改造,保证了城市在有限存量空间内的可持续发展。
尤其是,为保证空间规划符合民意及各项举措顺利实施,规划部门采取了先进的规划方法和政策支持:私人组织、公共机构和公民广泛参与到城市综合发展计划的制定过程中;简化行政和规划程序,将规划与城市的动态发展紧密结合;通过短期目标和长期愿景的结合,实现了对城市和区域规划的把控。
斯德哥尔摩将良好的环境、优质的生活与城市的发展结合在一起的经验和启示,可以作为我国生态城市空间建设的他山之石,持续推进我国生态城市的建设。
下载论文网关键词:斯德哥尔摩;生态城市;空间结构确立合理的城市空间结构是规划的首要任务和生态城市建设的重点。
在19世纪以前,城市空间大多拘泥于形体化规划,没有真正考虑居民需求和环境效益。
路径可行性分析
路径可行性分析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交通运输成为现代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城市规划和交通建设中,路径可行性分析是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进行路径可行性分析,包括地理条件、交通需求、环境影响和经济效益等。
一、地理条件在进行路径可行性分析之前,首先需要考虑地理条件是否适合建设交通路径。
地理条件主要包括地形、水系、土壤等因素。
地形起伏大、山峦连绵的地区,建设道路可能面临较大的困难,而平坦开阔的地区则更加适合建设道路。
水系的存在也会对交通路径的建设提出要求,需要考虑桥梁等的建设。
此外,土壤的稳定性也是一个重要因素,需要保证路基和道路的稳固性和安全性。
二、交通需求路径可行性分析需要综合考虑交通需求的因素。
交通需求主要包括人口分布、交通流量、通行方式等方面。
人口分布对交通路径的规划和布局有很大的影响,人口密集的地区需要建设更多的道路,以满足人们的出行需求。
交通流量则决定了道路的通行能力,需要根据不同时间段的交通流量进行合理的规划。
此外,通行方式的选择也是路径可行性分析的一个重要考虑因素,包括道路、铁路、水路、航空等不同交通方式的选择。
三、环境影响路径可行性分析还需要考虑交通路径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交通路径的建设可能会对自然环境、生态系统、空气和水质等方面产生影响。
在进行路径可行性分析时,需要评估这些影响,并提出相应的保护措施和环境治理方案。
例如,在建设过程中采用生态恢复和环境保护措施,减少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在使用阶段,控制车辆排放,减少对大气和水质的污染。
四、经济效益路径可行性分析还需要综合考虑交通路径的经济效益。
经济效益主要指路线的投资、运营成本和社会效益等方面。
路径的投资成本包括土地征用、工程建设、设备采购等方面,需要进行经济评估和投资回报分析。
运营成本包括路面维护、管理费用等,需要考虑路径的可持续发展和长期经济效益。
社会效益则包括交通效率提高、出行时间减少、经济发展促进等方面,需要综合考虑路径对社会的贡献。
“双修”理念下的城市环境提升路径分析
“双修”理念下的城市环境提升路径分析摘要:我国以前在对城市进行建设时,对城市的生态环境造成了很大的破坏,并且衍生出了一系列的“城市病”,这问题也在一定程度上对人们生活质量的提升进行了压制,这主要是由于在以往的建设中对城市的规模进行扩展以及对城市发展的速度进行了过分的强调。
我国的经济社会呈现着新的发展态势,在新的形式之下,国家对我国在城市建设中的理念进行了转变,提出了“双修”的理念,以此来对城市环境进行修复以及修补。
城市“双修”是在新时期的一种新的发展理念,它有利于让城市进行转型,并且这也是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城市在进行建设时的工作要求。
本文主要对在“双修”理念下对城市环境的发展路径进行研究。
关键词:“双修”理念;城市环境;生态地区;发展路径我国的城市问题日益严重,急需解决,“双修”理念应运而生,它对城市环境的提升有着很大的推动作用,必须要使城市环境提升与“双修”理念进行充分的结合,使城市的发展不再是盲目的扩张,而是与生态环境得到发展进行有机结合。
一、双修理念概述1.1“双修”理念的含义“双修”理念主要是指对生态环境进行恢复、对城市进行修补、对一些“城市病”进行治理,从而使居民生活环境能够改善,它是一种是城市发展和建设得到转型的有效途径,可以对一些遭受破坏的山体、河流、湿地进行有计划的修复。
对生态环境的恢复主要是以生态观念为依据,对那些因城市建设而遭到破坏的生态环境进行修复,使城市的环境质量得到提升,使环境与城市得到共同的发展;而对城市进行修复主要是在对城市进行规划建设的过程中,以城市生态区域为依据进行相关的建设,可以减少因城市建而对生态环境产生的影响,从而对城市在科学发展方面有一个相应的指导。
1.2“双修”理念的意义“双修”理念对特色城市的建设十分重视。
以前在对城市进行建设时,对于建设的侧重点在城市的扩张与发展速度上,而对于生态环境方面往往采取忽视的态度,由于这个原因,我国的许多城市都出现了十分严重的城市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市生态规划设计路径分析
一、我国城市生态规划建设的现状
1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不强
大量的文化遗迹、遗产,是城市形成和长期的发展,历史形成的必然产物。
但是,目前在大规模的旧城改造中,出现了令人心痛的严重破坏文物古迹、风景名胜,以及历史文化街区的短视行为。
2生态环境保护不力
一座城市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要以良好的生态环境作为基础和条件,城市经济发展水平的高低,基础设施的是否完善,不能完全反映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更主要的是要看城市的生态环境如何。
另外,一个城市是否适宜于居住,城市规模的大小,建筑的高低是一方而,更重要的另一方面,要看该城市是否布局合理,生态环境是否健康,是否具有人性化的城市规划,是否具备可持续发展的潜力。
虽然我国也在大力推进生态城市建设,国家也制定出台了如环保法,水土保持法等响应的法律法规,编制了水土保持方案,并提出了对大型和重要的建设项目进行环境影响评估的具体要求,但在具体的运作当中, 无论是领导,还是具体的建设部门,往往不够重视这些利于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致使它们没有真正落到实处,而只是流于形式。
3一味追求速度而对质量不够重视
一些地方政府在推进城市化的进程中,往往急功近利,为了早出政绩,
快速改变城市形象,大搞所谓的献礼工程、形象工程,不尊重客观规律,一味追求建设的高速度,盲目蛮干,致使大量损失了人力、物力和财力。
4规划的前瞻性不足
规划的前瞻性不足最为典型的例子就是,我国几乎每个大城市都不同程度地存在交通拥堵的现象。
究其原因,客观上与我国汽车业的迅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持续提高有关,私家车的普及率不断提高。
但是主观上一个很重要原因就是在城市规划中缺乏前瞻性。
特别是近年来,尽管城市道路的数量不断增多,而且不断拓度,但是还是难以满足现实的车辆需求。
这从根本上说是城市规划没有体现出前瞻性,在城市规划的时候,没有充分考虑给未来城市的发展留足空间。
5模仿现象严重,致使千市一面
在城市规划中普遍存在照搬照抄、拿来主义的倾向,导致不同城市之间日益趋同化,几乎很难看到风情各异、不同特色的城市景象,取之代而的再造城市的千篇一律。
这样一个又一个的城市尽管很繁华也很美丽,但是却失去了个性,没有了传统文化的灵魂与活力,也就谈不上发展的竞争力了。
二、我国城市生态规划设计的途径
1坚持实施现代规划设计理论
一是坚持以可持续的发展思想为指导,通过科学合理的规划措施,尽可能使城市规划建设与生态环境发展相协调,在规划的各个层面上贯彻落实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二是牢固确立人性化的规划理念。
站在人性的高度推进城市的规划,充分体现城市规划的人文关怀。
三是追求和谐的
基木准则。
城市的规划坚持融入和谐社会的建设中,注重平衡生态、协调产业、合理布局等,同时要照顾各方利益,坚持统筹兼顾,以实现和谐的最终目标。
2坚持科学实施规划
2.1城市规划要强化严肃性。
规划顺利实施的重要保证是坚持法制建设,因此要积极推进城市规划的法制化进程,在规划阶段和实施阶段都要严格按照相关法律实施,以确保规划的严肃性。
其中国家于1989出台的《城市规划法》将我国城市规划纳入了法制化的轨道,但相关的地方性的法规目前仍然有待进一步完善。
同时,必须切实加大执法力度,完善执法措施,构建并强化对规划主体和客体的约束机制。
2.2要科学管理城市规划。
所谓城市规划管理是指城市政府依据相关法规对城市规划实施的管理。
实质上它是对城市中各项建设项目的组织、控制、协调的过程。
要与时俱进,对城市建设进行动态的管理、监测,同时规划部门要对反馈上来的信息进行综合考察论证,并根据变化了的情况对规划方案进行及时的补充和调整,这样才能实现城市建设的科学合理性。
2.3要坚持以人为本制定城市规划。
推进现代城市发展要坚持以人为核心与导向,把提高城市环境质量列为城市规划的首要内容,站在关注民生、体现民意的战略高度,营造舒适的宜居的城市环境,从而切实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
同时,不断加强市民的城市环境意识教育, 使人与人之间在心灵上增进的交流,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思想和理念。
另外,
在对城市的交通、娱乐、就医、教育等方而进行规划时,要切实保障市民的利益,做到以人为本。
三、结束语
新的历史时期,我国的城市发展日新月异,在全球关注生态变化、
努力改善生态环境的背景下,城市规划必然要经历从量变到质变的跨越。
同时,在目前的知识经济时代,政策、科技和文化越来越强烈地影响和推动我国城市的发展。
因此,在新的历史新时期,城市规划要以这一历史性的变革为契机,紧紧把握住社会调控的功能,以保证城市的发展与社会公平、效率和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最佳平衡。
本文作者:乐阳、海瑞单位:哈尔滨市江北城市建设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