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年高一语文前方教学设计 苏教版
2020最新苏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二电子课本课件【全册】
珍爱生命
2020最新苏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二电 子课本课件【全册】
我与地坛/史铁生/
2020最新苏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二电 子课本课件【全册】
最后的常青藤叶/[美]欧亨利/
2020最新苏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二电 子课本课件【全册】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2020最新苏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二 电子课本课件【全册】目录
0002页 0068页 0070页 0072页 0113页 0115页 0117页 0119页 0199页 0201页 0256页 0258页 0299页 0340页 0342页 0383页 0424页
珍爱生命 最后的常青藤叶/[美]欧亨利/ 鸟啼/[美]劳伦斯/ 写作指导 用墨如泼与惜墨如金 和平的祈祷 流浪人,你若到斯巴……/[德]海因里希伯尔/ 图片两组 写作实践 六国论/苏洵/ 念怒娇赤壁怀古/苏轼/ 落日/朱启平/ 写作指导 准确、及时与便捷 慢慢走,欣赏啊 听听那冷雨(节选)/余光中/ *亡人逸事 *边城(节选)/沈从文/ 写作指导 看好处,说门道
2024年高一语文备课组工作计划范文(6篇)
高一语文备课组工作计划范文为让学生了解高中语文学习的特点,帮助他们尽快适应高中课改的学习环境。
为此,本备课组制定以下计划。
一、教学任务完成必修一和必修二的教学,全面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以及解题能力;讲练结合,夯实基础,为下一阶段的学习做好充分准备。
二、情况分析本届高一学生由于入学成绩总体偏低,故情况不容乐观,初中基础普遍不够扎实,阅读能力、分析鉴赏能力及对文章整体感知能力均令人担忧,且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不重视语文。
所以,在对学生全面强化督促的同时,如何抓好基础,强化针对性,有的放矢,探索改进讲与练的方法并努力提高效益,就成为这一阶段教学的重中之重。
三、具体教学重点阅读,每个单元精讲1-2篇“教读课”,以“课”为例,举一反三,侧重能力的全程培养。
课外时间建议学生多看一些古典文学名著和现当代的一些优美的散文。
写作,主要学习记述学习经历和表达对生活的感受、认识,建议学生每周至少要写一篇随笔或日记。
另外安排八次作文实践,其中两次为自由写作实践,可以自由自在的说自己想说的话;作文指导原则是:严格选材,确定主旨;理清思路,合理结构;文丛字顺,有条不紊;口语交际,安排两次集中实践,可以通过课前演讲、诗歌朗诵赛等多种形式来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重点是:说话要简明、连贯、得体。
四、活动设计提高语文素质要落实到一些具体行动上。
(一)早自修要安排好早读内容,多读课文,养成朗读的好习惯,培养语感。
(二)根据教学目标和课后练习的要求,多开展实践活动。
(三)课前五分钟演讲有主题,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四)随笔与大作文相结合,把阅读鉴赏和写作结合起来(五)必须利用好语文作业本和优质课堂1+1,学生精练,老师精讲。
(六)、除此之外,还要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作用,如:手提电脑、投影等设备,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增大课堂复习容量,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和效果。
五、其他(一)每个专题的教学都要从整体出发,专题内部的各篇课文在突出自身特点的同时,一定要和专题的整体特征和要求相统一。
苏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二_《六国论》公开课教学设计(第1课时)
《六国论》公开课教学设计一、学习目标1. 领会苏洵关心国家、反对屈辱求和,主张抵抗外辱的思想,了解作者借古讽今的现实针对性,培养学生“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历史责任感和“以史为鉴共创未来”的与时俱进精神2. 通过听示范朗读和自由诵读相结合,找出并提出文言知识疑难点,在教师引导启发下,学生能结合自己已有的知识积累总结文言实、虚词、活用情况和句式特点3.了解本文严谨的论证结构和灵活多样的论证方法二、学习重点1. 掌握“兵、弊、互、率、完、暴、弥、至于、颠覆、再、殆、速、智力、不行、当、礼、故事、”的含义;归纳多义词“得、非、或、相、势”的义项;掌握文中重要虚词“而、之、以、为”的用法;总结归纳本文特殊句式和用法2. 洞悉“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中心论点的内涵,了解苏洵如何围绕中心论点展开论证,理清思路,弄清论点和论据的关系三、学习难点1.引导学生辩证看待文章“改造史例、为文造势、为文造情”的史论笔法四、课时安排二课时五、教学流程课前预习:教师在简单介绍文章的写作背景下提出如下预习要求:1. 借助课文注释和工具书能读正文章中的字音、通顺熟练地读完全文2. 借助课文注释和工具书能理清句意,疏通课文大意,归纳文言基础知识,提出疑难问题预习作业主要在夜自习上完成,同学在预习过程中有不理解的地方可举手提问,让学生自己完成文言文的疏通意在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讲课时教师除了补充些文言知识外,其他如实词、虚词、句式、翻译等文言知识均由提问学生(学生的覆盖面要大)、检查预习效果的形式来完成第一课时:一、导入(2分钟)宋仁宗嘉佑二年(公元1057年),苏轼二十岁,到京师卞梁(开封)去考进士在京师等考期间,有几个自负的举人看苏轼年轻,瞧不起他,有意戏弄苏轼六个举人备了六个下酒菜,延请苏轼喝酒,苏轼欣然前往入席,一举人建议为助酒兴,喝酒要行酒令,酒令内容是每人说一个历史人物的典故,联系那样菜,那样菜就归谁吃,行令要从年纪大的到年纪小的其余五举人连声附和:“好、好、好!”“姜尚渭水钓鱼”,年最长者傲气满脸地端走了鱼;“秦琼长安卖马”,第二位神气十足地端走了马肉;“苏武北海牧羊”,第三个毫不示弱地端走了羊肉;“张飞蜀都卖肉”,第四位不慌不忙地端走了猪肉;“关羽荆州卖豆腐”,第五个从容不迫地端走了豆腐;“诸葛亮隆中种菜”,第六个胸有成竹地端走了青菜全部菜被端走了,六个举人正准备高兴地吃菜喝酒,苏轼开口了:“各位,该我行酒令了!”他说出了六个字,不紧不慢地把六盘菜端到自己面前,然后笑眯眯地说:“诸位兄台,请!”原来苏轼行的酒令是(嬴政并吞六国)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的第一个大动荡、大碰撞,也是大融合时期七雄争霸并于秦,后世英杰多扼腕对这段历史,后人多有评说宋代著名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洵(苏轼和苏辙之父)就曾有过十分精辟的论述那就是《六国论》今天,就让我与大家一起来领略苏洵精辟与广博的分析二、解题、作者简介(3分钟)1. 六国:在我国历史上,战国是七雄争霸的时代,为了独占天下,国与国之间经常进行战争六国就是指的战国七雄中秦国以外的齐、楚、燕、赵、韩、魏六个国家,它们都被秦国一个个地击破而消灭了“六国论”在这里是一个省略式短语,实际应是“六国破灭之论”文章旨在分析六国失败的原因2.“论”是古代常用的一种散文文体,,以论证为主,要求善于析理,一般有两种,即政论文和史论文,政论文主要用于发表作者对于时政的见解和主张,史论文主要通过评论历史,总结历史教训为当时统治者提供治国借鉴提问:本文属于政论文还是史论文?(史论文)3. 苏洵(1009—1066)字明允,号老泉(苏老泉,二十七,始发愤,读诗书……可谓是大器晚成”),唐宋八大家之一. 宋代眉山(今四川眉山县)人,人称“老苏”,与儿子“大苏” (苏轼)、“小苏” (苏辙)并称三苏后人有诗称赞:“一门三父子,都是大文豪,诗赋传千古,峨嵋共比高”(联系曹操、曹丕、曹植三父子)三、通读全文,读准字音请四个男生读课文,并请其他同学评价,纠正读音(5分钟)易读错的字:(1)弊在赂(lù)秦(2)六国互丧(sàng)(3)率(shuài)赂秦耶(yé)(4)小则获邑(yì)(5)思厥(jué)先祖父(6)暴(pù)霜露(7)暴秦之欲无厌( yàn)(8)草芥(jiè)(9)与(yǔ)嬴 (yíng) 而不助五国(10)洎(jì)牧以谗诛(zhū)(11)革灭殆(dài)尽(12)胜负之数(shù)(13)当(tǎng)与秦相较(14)或未易量(liáng)(15)下咽( yàn)(16)悲夫(fú)(17)为(wéi)秦人积威之所劫(18)日削(xuē)月割(19)苟(gǒu)以天下之大(20)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gùshì)四.整体把握文章论证结构(20分钟)全班齐读课文,要求在读的过程中找出文章中心论点及各段的主要内容1.提问:本文在开头提出的中心论点是什么呢?赂”何以使得六国破灭?答:第一种本文的中心论点“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开门见山,鲜明简洁!并且接着强调“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这是正面解释由于贿赂秦国导致实力亏损,才是被消灭的根本原因2.提问:联系课文后边的内容来看,“是不是所有的国家都贿赂了秦国呢?哪些国家没有贿赂秦国?“六国中“不赂者”因何破灭?(师补充介绍秦灭六国的顺序:秦灭韩——灭魏——灭楚——灭燕——灭赵——灭齐)答:没有贿赂秦国的国家:齐、燕、赵没有贿赂的国家是因为贿赂的国家而灭亡的,因为“盖失强援,不能独完,”失去了强大的援助,不能单独保存自己对抗强大的秦国老苏似乎早已料到读者会有如此疑问,于是紧接着从反面阐述了“不赂者”丧的原因,通过设问消除了读者的疑问,使总论点稳固、周密、无懈可击,同时也形成了总论点下的两个分论点3.提问:文章第三段围绕哪一个分论点展开?答:第3段以“割城”为例,论证“赂秦”之弊紧承第一个分论点“赂秦而力亏”写韩、赵、魏三国把祖先艰难得到的土地轻易拱手送给秦国,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从而论证“弊在赂秦”的论点4.提问:文章第四段围绕哪一个分论点展开?答:第4段,以“不赂者以赂者丧”的事实,进一步论证“弊在赂秦”紧承第2个分论点“不赂者以赂者丧”,文中写齐、赵、燕三国虽“义不赂秦”,但“盖失强援,不能独完”,从而论证“弊在路秦”的中心论点5.提问:第五段在结构上的作用是什么?作者评价六国的灭亡,意在阐述什么样的政治主张?答:第5段承上启下,提出“为国者”不要被敌国的“积威之所劫”的政治主张6.提问:第六段中作者为什么将六国的情况和北宋的情况做对比?师补充北宋当时的政治处境答:第6段,借时讽世,借古喻今,讽谏北宋王朝改变妥协政策,奋起抵抗将六国的情况与北宋情况作对比,证明六国力量远弱于北宋,警告北宋统治者不要重蹈六国灭亡的旧事,点明本文主旨,即作者写作本文的目的;历史与现实有时候是惊人地相似,一代又一代的“为国者”皆被敌人积威所劫,以物供敌,以钱富敌苏洵睹之心忧,忧而思救,一个“赂”字把历史与现实联系起来,以“六国破灭之道”来讽谏,希望北宋统治者改弦更张,勿蹈复辙,于是写下了这篇醒世文章7.总结:五.局部研习文章(一)第一、二小节:1.提问:解释词义(1分钟)(1)非兵不利(2)战不善(3)弊在赂秦(4)赂秦而力亏(5)破灭之道也(6)或曰( 7)六国互丧(8)率赂秦耶(9)不赂者以赂者丧(10)盖失强援,不能独完教师补充(2分钟)非:①不是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 (《六国论》)②不对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归去来兮辞》)③无,没有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苟子·劝学》)或:①或许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六国论》)②有人、有的人或曰:‘不赂者以赂者丧……(《六国论》)③有时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马说》)联系“莫”:①没有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赤壁赋》)②没有谁2.提问: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故曰:弊在赂秦也什么句式?(1分钟)答:典型的判断句式,也在古代汉语中只是表示判断语气的语气助词“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实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在古代汉语中用“亦”表示现代汉语中“也”的意思3.提问:翻译“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2分钟)答:“而“表示因果关系的连词道:原因,联系“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余嘉其能行古道”(二)第三小节:1.提问:解释词义(2分钟)(1)秦以攻取之外(2)小则获邑,大则得城 (3)较秦之所得(4)其实百倍(5)则秦之所大欲 (6)固不在战矣(7)思厥先祖父 (8)暴霜露,斩荆棘 (9)以有尺寸之地(10)子孙视之不甚惜 (11)举以予人 (12)然后得一夕安寝(13)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 (14)奉之弥繁,侵之愈急(15)至于颠覆,理固宜然 (16)此言得之教师补充:(1分钟)得:①动词,得到小则获邑,大则得城 (《六国论》)②适宜,得当此言得之 (《六国论》)③找到至德不得(《庄子·秋水》)④捕获然得而腊之以为饵 (《捕蛇者说》)⑥看到林尽水源,便得一山(《桃花源记》2.提问:翻译(7分钟)(1)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2)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3)则秦之所大欲,诸侯所大患,固不在战矣(4)思厥先袓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与人,如弃草芥(“以有尺寸之地”以字用法是苏教版语文教材的孤例,,但经常考举以与人,两种解释)六、结语(1分钟)苏洵这位充满忧患意识,关心国家命运的北宋散文家,开篇提出中心论点,以六国为喻,反复申述六国灭亡的原因是“弊在赂秦”,其结果是削弱自己,强大敌人,最终导致自己的灭亡这堂课我们整体感知了文章的论证结构和具体研习了文章的一、二、三段的文言知识,然而针对“赂秦而力亏”“不赂者以赂者丧”这两个分论点作者又是怎样进行论述的呢?我下节课继续学习请大家做好预习工作七、作业1.整理本文的文言基础知识,包括重要实词、虚词的含义,古今异义词,特殊句式及用法2.完成《学习与评价》(必修教材配套练习)语言基础及内容大意部分练习八、板书过渡弊赂秦力亏,破灭之道在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叹古)赂不赂者以赂者丧秦勿从六国破亡之故事(讽今)。
苏教版语文高一《滕王阁序(并诗)》同步教学设计新课标
《滕王阁序》教案教学目标:1.学习体会本文优美的语言及其表达方式,背诵全文。
2.了解骈文的两大特征——对偶与用典,积累文化知识。
3.体会作者怀才而又自励志节,愤郁不平而又不甘沉沦的复杂情感。
教学重难点:1.注释,疏通文意,体会骈文特点。
2.指导诵读,注意停顿,通过诵读体会文章优美的语言。
3.利用句式特点理解实词的义项及虚词的作用。
一、知识背景介绍1.江南三大名楼岳阳楼、滕王阁、黄鹤楼号称江南三大名楼,有联赞曰:“洞庭月,衡岳云,巫山雨,波撼气蒸,揽天下风光,堪称独步;崔灏诗,范相记,王勃序,两楼一阁,数江南文物,各有千秋。
”2.介绍作者王勃生于公元650年或649年,字子安,龙门人(今山西河津人),6岁善文辞,构思无滞,词情英迈。
9岁鉴赏力超群,得颜师古注《汉书》,读而作《指瑕》以正其失。
史载王勃才华早露,未成年即被司刑太常伯刘道祥赞为神童,并向朝廷表荐,而王勃对策高第,被授朝散郎。
到17岁时就做了沛王李贤征的王府侍读。
可是,种种打击却接二连三地向他袭来。
大约做王府侍读一年多的时候,他因为“戏为《檄英王鸡》”一文,竟然被唐高宗怒逐出府,这时他很失落,随即出游巴蜀。
到他22岁时,他好容易又得补为虢州参军,可是又因为“匿死罪官奴,恐事泄,辄杀之。
”于是,他又犯下死罪,所幸遇上大赦天下才得以免除灾难。
可是,他的父亲王福畤因此受到牵连,被贬为交趾令(今越南河内)。
大约26岁时,王勃前往交趾探望父亲,没想到在渡海时溺水,最后惊悸而死。
王勃的一生,首先叹其英年早逝。
其次,他一生多有不得志者,其内心应当是时有不平,或者愤怒悲凉,或者又心存幻想,渴望着自己能够大展鸿图。
3.作序的背景就在王勃前往交趾探望父亲的途中,适逢九月重阳之日,王勃途经洪州(现在的江西南昌),正赶上洪州都督阎某人重修了名楼滕王阁,于阁上欢宴群僚和宾客,借以标榜政绩。
王勃面临那“群贤毕集”的场面怎么能不感慨万千?当时,他孤身作客,内心戚戚,自然是感到压抑而难以兴奋,如果能够让他一吐胸怀,或许他会欣然命笔的。
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案
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案
教案的开头部分应该包括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教学目标要明确,既要符合课程标准,也要
贴合学生实际,确保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达到预期的学习效果。
同时,教师需要准确指
出本节课的重难点,为学生梳理知识结构提供方向。
教学内容的安排是教案的核心。
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内容丰富,涵盖了古今中外的优秀文
学作品。
在编写教案时,教师应该根据教材内容,合理划分教学板块,如文学知识、文本
阅读、语言表达等。
每个板块都要有明确的教学目的和具体的操作步骤,帮助学生逐步深
入理解文本。
在教学方法上,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内容的特点,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
例如,对于文学作品的学习,可以采用导入新课、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师生互动等多种
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参与度。
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如视频、音频、图片等,丰富教学手段,增强教学效果。
评价与反馈也是教案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教师应该在教案中设计合理的评价机制,不仅要
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更要重视学习过程。
通过课堂观察、作业检查、小组讨论等方式,
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给予积极有效的反馈。
这不仅有助于学生及时调整学习策略,
也能帮助教师优化教学方案。
教案的结尾部分应该包括总结和作业布置。
总结要简洁明了,既要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也要指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亮点和不足。
作业布置要科学合理,既要巩固课堂所学,也
要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鼓励他们进行延伸学习。
2020-2021学年高一语文苏教版必修3教师用书:第4单元廉颇蔺相如列传(节选)版含答案
廉颇蔺相如列传(节选)本课话题 - -团结合作朗读 - -课文中的名段相如虽驽 ,独畏廉将军哉 ?顾吾念之 ,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 ,徒以吾两人在也 .今两虎共斗 ,其势不惧生 .吾所以为此者 ,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在共同抵御外侮取得成功之后 ,廉颇与蔺相如之间出现了不和谐的因素 .廉颇为争个人名位 ,意气用事 ,口出恶言 ,炫耀自己战功赫赫 ,还鄙视蔺相如出身卑贱 .按照常理 ,蔺相如理当针锋相对 ,可他没有那么做 ,而是退避三舍 ,防止与之争锋 ,可谓顾全大局 ,忍辱负重 .面对门客的愤愤不平 ,蔺相如道出了 "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的内心苦衷 ,从而赢得了门客的理解和敬佩 .最|终廉颇也幡然悔悟 ,立即肉袒负荆 ,向蔺相如请罪 ,二人言归于好 .链接 - -生活中的素材在不大的蚂蚁家族中 ,有着复杂却又严格的分工 .工蚁负责探路和寻找食物 ,兵蚁肩负蚁巢的平安保障 ,蚁后那么生育后代 ,还有专门的蚂蚁哺养后代 .每一个成员既不多做也不少做 ,缺了其中任何一个环节都不行 .蚂蚁家族正是凭借每一个成员团结合作的精神 ,才能生存下去 .背诵 - -相关名言警句1.二人同心 ,其利断金 .- -<易经> 2.一致是强有力的 ,而纷争易于被征服 .- -伊索3.假设不团结 ,任何力量都是弱小的 .- -拉封丹4.不管努力的目标是什么 ,不管他干什么 ,他单枪匹马总是没有力量的 .团结永远是一切善良思想的人的最|高需要 .- -歌德第1步读准字音 - -千言万语总关音肉袒.( ) 赦.臣( ) 甚倨.( ) 睨.柱( ) 渑.池( ) 酒酣.( ) 鼓瑟.( ) 盆缻.( ) 不怿.( ) 避匿.( ) 鄙.贱( ) 刎.颈( ) 【答案】 tǎn shè jù nì miǎn hān sè fǒu yì nì bǐ wěn第2步识记通假 - -微妙无穷方块字(1)可予不( )(2)拜送书于庭( )(3)召有司案图( )(4)相如度秦|王特以诈详为予赵城( )(5)设九宾于廷( )(6)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 )(7)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 )(8)请奏盆缻秦|王( )(9)君不如肉袒伏斧质请罪( )【答案】 (1) "不〞同 "否〞 (2) "庭〞同 "廷〞 ,朝堂(3) "案〞同 "按〞 (4) "详〞同 "佯〞 ,假装 (5) "宾〞同 "傧〞 (6) "缪〞同 "穆〞 (7) "孰〞同 "熟〞 ,仔细 (8) "缻〞同 "缶〞 (9) "质〞同 "锧〞 ,承斧的砧板第3步一词多义 - -看我七十二变(1)遗⎩⎪⎨⎪⎧使人遗.赵|王书 ( )小学而大遗.( )深追先帝遗.诏 ( )羊子尝行路 得遗.金一饼 ( ) (2)引⎩⎪⎨⎪⎧引.赵使者蔺相如 ( )左右或欲引.相如去 ( )相如引.车避匿 ( )(3)徒⎩⎪⎨⎪⎧秦城恐不可得 徒.见欺 ( )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 ( )郯子之徒. 其贤不及孔子 ( )(4)因⎩⎪⎨⎪⎧秦|王因.曰 ( )不如因.而厚遇之 ( )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 (5)负⎩⎪⎪⎨⎪⎪⎧秦贪负.其强 (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 ()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廉颇闻之肉袒负.荆 ( )(6)幸⎩⎪⎨⎪⎧大|王亦幸.赦臣 ()而君幸.于赵|王 ()缦立远视 而望幸.焉 ( )(7)顾⎩⎪⎨⎪⎧相如顾.召赵御史 ( )顾.野有麦场 ( )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顾.吾念之 ( )(8)使⎩⎪⎨⎪⎧使.人遗赵|王书 ()其人勇士有智谋宜可使. ( )乃使.其从者衣褐 ()大|王遣一介之使.至|赵 ()(9)以⎩⎪⎨⎪⎧以.勇气闻于诸侯 ( )愿以.十五城请易璧 ( )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 )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 ) (10)于⎩⎪⎨⎪⎧以勇气闻于.诸侯 ( )故燕|王欲结于.君 ( )乃设九宾礼于.廷 ( ) (11)乃⎩⎪⎨⎪⎧今君乃.亡赵走燕 ( )相如视秦|王无意偿赵城 乃.前曰 ( )设九宾于廷 臣乃.敢上璧 ( )【答案】 (1)动词 ,送 ,读wèi/动词 ,忽略 ,遗漏 ,读yí/动词 ,死人遗|留下来的 ,读yí ,特指义/动词 ,遗失 (2)动词 ,宴请/动词 ,拉/动词 ,调转 (3)副词 ,白白地/副词 ,只 ,仅仅/名词 ,这类人 (4)副词 ,于是 ,就/介词 ,趁机/介词 ,通过 (5)动词 ,倚仗/动词 ,辜负 ,对不起/动词 ,违背/动词的使动用法 ,使……承当/动词 ,背着 (6)副词 ,幸而 ,侥幸/动词 ,宠幸/动词 ,皇帝到某处 (7)动词 ,回头/动词 ,往旁边看/动词 ,探望 ,拜访/副词 ,不过 ,表示轻微的转折 (8)动词 ,派/动词 ,出使/动词 ,让/名词 ,使臣 (9)介词 ,凭 ,凭借/介词 ,用 ,拿/连词 ,表目的 ,来/连词 ,因为 (10)介词 ,在/介词 ,跟/介词 ,在 (11)副词 ,却 ,竟然/副词 ,于是/副词 ,才第4步词类活用 - -词性变异含义迥(1)而相如廷.叱之( ) (2)故令人持璧归 ,间.至|赵矣( ) (3)怒发上.冲冠( ) (4)赵|王于是遂遣相如奉璧西.入秦( ) (5)舍.相如广成传( ) (6)左右欲刃.相如( ) (7)乃使其从者衣.褐( ) (8)蔺相如前.曰( ) (9)请以秦之咸阳为赵|王寿.( ) (10)臣乃敢上.璧( ) (11)乃使其从者衣褐 ,怀.其璧( ) (12)赵|王鼓.瑟( )(13)为刎颈之交.( )(14)宁许以负.秦曲( )(15)毕礼而归.之( )(16)秦|王恐其破.璧( )(17)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18)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19)臣请完.璧归赵( )(20)大|王必欲急.臣( )(21)且庸人尚羞.之( )(22)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答案】(1)名词作状语 ,在朝廷上(2)名词作状语 ,从小路(3)名词作状语 ,向上(4)名词作状语 ,向西(5)名词作动词 ,安置(6)名词作动词 ,杀(7)名词作动词 ,穿(8)名词作动词 ,走上前(9)名词作动词 ,献礼祝寿(10)名词作状语 ,献上(11)名词作状语 ,怀里藏着(12)名词作动词 ,弹奏(13)动词作名词 ,朋友(14)动词的使动用法 ,使……承当(15)动词的使动用法 ,使……回去(16)动词的使动用法 ,使……破碎(17)形容词作动词 ,尊重 ,敬畏(18)形容词作动词 ,宽容 ,宽待(19)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使……完整(20)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使……急 ,逼迫 (21)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以……为耻(22)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以……为先 ,以……为后第5步古今异义 - -词语的昨天和今天(1)其势必..不敢留君古义:今义:副词 ,根据形势推测必然会怎样 .(2)传以示美人及左右..古义:今义:两个方位名词 .(3)请指示..|王古义:今义:上级|对下级|或长辈对晚辈说明处理某个问题的原那么和方法 .(4)臣以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古义:今义:用布做的衣服 .(5)得璧 ,传之美人..古义:今义:美貌的女子 .(6)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古义:今义:限制 .(7)不如因而..厚遇之古义:今义:连词 ,表示结果 .(8)明年.. ,复攻赵古义:今义:今年的下一年 .(9)于是相如前进..缻古义:今义:向前行进 .(10)宣言..曰:我见相如 ,必辱之古义:今义:(国|家、政|党或团体)对重大问题公开表示意见以进行宣传号召的文告 .(11)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古义:今义:跟自己家庭有婚姻关系或血统关系的家庭或它的成员 .(12)鄙贱..之人 ,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古义:今义:卑劣下贱 .【答案】(1)形势一定 . (2)代指秦|王身边的人 .(3)指给……看 . (4)平民 . (5)指秦|王的姬妾 .(6)信约 . (7)趁着(时机) . (8)第二年 . (9)上前进献 . (10)扬言 ,到处说 .(11)包括父母兄弟在内的内外亲属 . (12)地位低下 ,见识浅薄 .第6步文言句式 - -特殊句式多留意(1)廉颇者 ,赵之良将也 .( )译文:(2)和氏璧 ,天下所共传宝也 .( )译文:(3)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 ,徒慕君之高义也 .( )译文:(4)传以示美人及左右 .( )译文:(5)不假设也 .( )译文:(6)而君幸于赵|王 .( )译文:(7)秦城恐不可得 ,徒见欺 .( )译文:(8)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 )译文:(9)拜送书于庭 .( )译文:(10)会于西河外渑池 .( )译文:(11)求人可使|报秦者 .( )译文:(12)君何以知燕|王 .( )译文:【答案】(1)判断句廉颇是赵国的杰出将领 .(2)判断句和氏璧是天下公认的宝贝 .(3)判断句我们之所以离开亲人而来侍奉您 ,不过是仰慕您的高尚品德 .(4)省略句把和氏璧传给宫中妃嫔和左右侍从观看 .(5)省略句廉将军不如秦|王厉害 .(6)被动句而您被赵|王宠爱 .(7)被动句秦国的十五座城恐怕不能得到 ,却白白地被欺骗 .(8)被动句我确实怕被大|王欺骗而对不起赵国 .(9)状语后置句在朝廷上行了叩拜礼 .(10)状语后置句在西河以外的渑池会面 .(11)定语后置句想找能够出使回复秦国的人 .(12)宾语前置句你根据什么知道燕|王(会收留你)呢 ?[识作者]史学巨子 - -司马迁司马迁(约前145或前135 - ?) ,字子长 ,左冯翊夏阳(今陕西韩城西南)人 .西汉杰出的史学家、文学家 .司马迁10岁就读于长安 ,20岁开始漫游 ,足迹普及全国 .后任郎中 ,成为汉武帝的侍卫和扈从 ,屡次随驾西巡 ,并奉命出使巴蜀 .38岁时继承父职做太史令 ,得以博览皇家图书典籍 ,历时五年 .太初元年(前104)开始撰写<史记> ,后因李陵事件被捕入狱 ,翌年遭受腐刑 .出狱后忍辱负重 ,发愤著书 ,倾注毕生精力完成了<史记> .[探背景]战国末期 ,秦、楚、齐、赵、韩、魏、燕等七国中 ,秦的势力最|强 .秦要统一中|国 ,采取远交近攻、各个击破的策略 ,积极对外扩张 .它南边的楚国和西北的赵国 ,实力比拟强 .在蔺相如完璧归赵和渑池之会的时候 ,秦国的主要力量正对付楚国 ,所以它对赵国虽然虎视眈眈 ,不时蚕食欺压 ,却还抽不出主要力量来大举进攻 .课文所讲的秦赵两国之间、赵国内部将相之间的矛盾冲突 ,就是在这种历史条件下发生的 .[巧识文]<史记><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记载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约三千年间的历史 .全书130篇 ,包括本纪12篇 ,世家30篇 ,列传70篇 ,书8篇 ,表10篇 .本纪记帝|王 ,世家述诸侯 ,列传叙人臣 ,书记礼、乐、音律、历法、天文、封禅、水利、财用 .刘向等人都认为此书 "善序事理 ,辩而不华 ,质而不俚〞 .鲁迅更以 "史家之绝|唱 ,无韵之<离骚>〞一语来称道其杰出的文学价值 .本文以蔺相如的活动为中|心 ,选取了 "完璧归赵〞 "渑池之会〞 "负荆请罪〞三个典型事例 ,成功地塑造了蔺相如机智勇敢、不畏强暴、维护团结的英雄形象 ,赞扬了他顾全大局 , "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的高尚情操 ,同时也歌颂了廉颇勇于改正的高尚品质 .【答案】①镇定自假设 ,智勇双全②忍辱负重 ,顾全大局一、阅读课文第1~7段 ,答复下面问题 .1.以下句子属于直接表现蔺相如智谋和勇气的一项为哪一项( )①其人勇士 ,有智谋 ,宜可使②臣愿奉璧往使③相如因持璧却立 ,倚柱 ,怒发上冲冠④相如持其璧睨柱 ,欲以击柱⑤今大|王亦宜斋戒五日 ,设九宾于廷 ,臣乃敢上璧⑥乃使其从者衣褐 ,怀其璧 ,从径道亡 ,归璧于赵⑦今杀相如 ,终不能得璧也⑧拜相如为上大夫A.①②③④⑥B.②③④⑥⑦C.②③④⑤⑥D.③④⑤⑥⑧【解析】①是缪贤对蔺相如的评价;⑦是秦|王的话;⑧是赵|王对蔺相如的加官 .【答案】 C2.以下对课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 ,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A.在蔺相如出场之前 ,先借缪贤之口 ,突出了蔺相如的为人性格和智勇双全 ,为下文张本 .B.蔺相如最|终派从者怀璧归赵的原因除了认清秦|王以城易璧的骗局外 ,还由于他在赵|王面前做出的一定要完璧归赵的承诺 .C.从 "秦|王大喜〞到 "秦|王与群臣相视而嘻〞的情节变化 ,反映了蔺相如由被动到主动 ,最|终不辱使命的过程 .D.作者善于通过对话表现人物的性格和思想 .如蔺相如在秦廷所说的话 ,有时谦恭有礼 ,有时直言雄辩 ,有时有理有据地分析 ,有时咄咄逼人地斥责 .【解析】B项 ,蔺相如的承诺是 "城入赵而璧留秦;城不入 ,臣请完璧归赵 .〞【答案】 B二、阅读课文第8~10段 ,答复下面问题 .3.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 ,全部直接表达蔺相如机智勇敢的一组是( )①三十日不还 ,那么请立太子为|王②请奏盆缻秦|王 ,以相娱乐③相如请得以颈血溅大|王矣④于是秦|王不怿 ,为一击缻⑤请以秦之咸阳为赵|王寿⑥赵亦盛设兵以待秦A.①③④B.②④⑥C.①⑤⑥D.②③⑤【解析】①为廉颇的话;④写秦|王的表现;⑥表现廉颇所指挥的军|事力量 .【答案】 D4.以下对课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 ,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A.赵国战败 ,形势严峻;赵|王畏惧 ,不敢赴渑池之会 ,都从反面衬托出蔺相如的非凡胆识 .B.廉颇诀别赵|王的一席话 ,说明他的忠心和深谋远虑 ,为后文廉、蔺矛盾的解决做铺垫 .C.第10段运用比照的手法将渑池会上的斗争写得有声有色 ,扣人心弦 ,把蔺相如那蔑视强权的凛然气概表现得淋漓尽致 .D.正是蔺相如机智勇敢的斗争 ,使得秦国在会上 "终不能加胜于赵〞 ,在会后 "不敢动〞 .【解析】D项 , "在会后‘不敢动 ,〞是由于 "赵亦盛设兵以待秦〞 .【答案】 D三、阅读课文第11~12段 ,答复下面问题 .5.以下句子属于直接表现蔺相如顾全大局、宽容忍让的一项为哪一项( )①以相如功大 ,拜为上卿 ,位在廉颇之右②相如闻 ,不肯与会③相如每朝时 ,常称病 ,不欲与廉颇争列④相如出 ,望见廉颇 ,相如引车避匿⑤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 ,徒慕君之高义也⑥廉颇闻之 ,肉袒负荆 ,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A.①③④B.③⑤⑥C.②③④D.②③⑤【解析】①说明相如功大;⑤是相如舍人的话;⑥侧面表现相如顾全大局、宽容忍让 .【答案】 C6.以下对课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 ,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A.第11段前几句承上 ,后一句启下 ,引出廉、蔺矛盾 .B.作者以廉颇的居功自傲、心胸狭窄 ,反衬出蔺相如的豁达大度、顾全大局 .C.写相如舍人 "请辞去〞 ,既引出相如对自己行为的解释 ,表现其内心思想 ,又是对相如的侧面衬托 ,使行文自然 ,人物形象更加饱满 .D.廉颇因为宾客的劝告到相如家门谢罪 ,表现出他忠于国|家、直率坦白、勇于改错的品质 .【解析】D项 ,文中说 "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这里对 "因〞理解错误 ,廉颇是通过门客引导到蔺相如家门请罪的 .【答案】 D话题:本文表现了蔺相如的英勇无畏 ,但在历史上人们却对他有着不同的评价 ,如对其完璧归赵 ,|王世贞就认为 ,赵国因一璧之故 ,加重了秦|王对赵国的仇恨 ,也加速了祸害的到来 ,对此 ,蔺相如应负重要责任 .你是怎样看待蔺相如其人的 ?学生甲:|王世贞的评价确实有独到的批判成分 ,但 "五步之内 ,相如请得以颈血溅大|王矣〞的无畏与胆识 ,以及 "吾所以为此者 ,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的大公无私的胸怀是不能抹杀的 .我的观点: 【答案】 (例如一)在对待廉颇的态度和做法上 ,蔺相如确实有投机取巧的嫌疑 .蔺相如首|先是一位谋士 ,面对着廉颇的巨大挑衅 ,他唯一的选择只能是智取 ,而非武斗 .这正如兵书所说 "攻心为上 ,攻城为下〞 .廉颇最|后是 "肉袒负荆 ,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这说明蔺相如的策略是成功的 .(例如二)蔺相如说: "顾吾念之 ,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 ,徒以吾两人在也〞 "吾所以为此者 ,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以此避让廉颇 ,理由冠冕堂皇 ,既挽回了面子 ,又说明了自己大公无私的伟大胸怀;同时 , "徒以吾两人在〞之说 ,过分夸大了个人力量 ,有些居功自傲的成分 .错误!错误!⎦⎥⎥⎤词 . "者〞用在主语后表示提起和停顿; "也〞用在名词性谓语后 帮助判断 表肯定语气 .翻译时须加上判断词 "是〞 .错误!错误!错误!取 阳 晋 .攻占了 (齐国的 )阳晋 .⎣⎢⎡为:在这里是 "担任〞的意思 .大:程度副词 这里译作 "彻底〞 .之:⎦⎥⎥⎤代词代齐军 .阳晋:齐国城邑 在今山东菏泽西北 .错误!以勇 气 闻 于 诸侯 .凭着勇气而闻名于各诸侯国 .⎣⎢⎡拜:特指帝|王授臣下以官职在意念上有被动意味 .上卿:⎦⎥⎥⎤战国时期诸侯国大臣中最|高的官位 .闻于诸侯:即为诸侯所熟知 .于介词 被引出动作 "闻〞的主动者 "诸侯〞 .错误!错误!⎦⎥⎤令:宦官的首|领 .舍人:有职务的门客 .错误!错误!人卞和在荆山得到一块璞 拿去献给楚厉|王 厉|王认璞为石砍掉了和氏的左脚 .楚武|王即位后 和氏又拿去献给武|王武|王也认为他骗人就砍掉了他的右脚 .楚文|王即位后 和氏抱着璞在荆山下哭 .文|王派人去问他为什么哭 他说: "我不是为自己被砍掉双脚而感到悲哀 .我是为先|王把宝玉当石头把忠贞的人当骗子而感到悲哀 .〞文|王叫匠人雕琢那块璞 果然⎦⎥⎤得到一块璧命名为和氏璧 .错误! 错误!⎣⎢⎢⎡秦昭|王:即秦昭襄|王名那么公元前306 -前251年在位 .之:代词代赵得和氏璧一事 .遗 (wèi ):送 .请:表敬副⎦⎥⎤词作状语 .易:交换 .赵|王与大将军廉颇 诸 大 臣 谋:欲赵|王和大将军廉颇等各位大臣商议:想 (把璧 )错误! 错误!错误!动可释为 "被〞 .即:用法同 "那么〞 连词可译为 "又〞 .之:结构助词 无义起取消主谓句独立性的作用 .患、恐:⎦⎥⎤同义 担忧 .错误! 错误!错误! 宦者令缪贤曰: "臣 舍人蔺相如可 使 .〞|王 问:宦者令缪贤说: "我的门客蔺相如可以出使 .〞赵|王问道:"何 以 知 之 ?〞对 曰: "臣 尝 有" (你 )凭什么知道他能出使呢 ?〞缪贤答复说: "我曾经犯过错误!错误!错误! 错误!错误!错误!错误! 错误! 错误!错误!即 "会于境上〞 .介宾短语组作补语 译作状语 .愿结友:对象状语 "与君〞省略 .之:代燕|王 .往:到……去 .⎦⎥⎤"往〞后省了宾语"之〞 (代燕|王那里 ) .错误!错误!⎣⎢⎢⎢⎡夫 (fú ):句首|发语词无义 .幸:宠幸 意念上表被动 .于:介词第|一个译作 "被〞介进 "幸〞的主动者 "赵|王〞;⎦⎥⎤第二个表 "结〞这个动作的对象可译作 "与〞 .错误! 错误!错误!错误!⎦⎥⎤可译作 "照此看来〞 .错误!错误!错误!"与其〞表舍弃承上省略; "不如〞表选取 .肉袒 (tǎn ):脱去上衣 露出上身 .斧:刑具 .质:同 "锧〞 承斧的砧板 .解衣伏质 是古代请罪的方式之一 .那么:顺承连词 .就活译为 "这样〞 .幸:刘淇<助字辨略>:义与 "庶几〞相近 .庶几表可能或希望 .这里译作 "兴许〞 .脱:解脱⎦⎥⎤指免除刑罚 .错误!错误!⎦⎥⎥⎤有可对译的词 .依现代汉语习惯可不译 .赦 (shè ):免罪 宽恕 .错误! 错误!错误!⎦⎥⎤ "可〞连用 表示没有疑问的语气 .错误!错误!错误!⎦⎥⎤上段 .请:请求 .寡人:君主自称 谦词言寡德之人 .不:同 "否〞 .错误! 错误!错误!错误! 错误!错误!错误! 错误!曲在 赵 .理亏的罪名就在赵国一边 .⎣⎢⎢⎡而:假设连词如果 .曲:理屈 理亏 .在:动词 不是⎦⎥⎤介词 .错误! 在 秦 .的罪名就在秦国一边 .⎣⎢⎡⎦⎥⎤赵、城:都是 "予〞的宾语 .均之二衡量一下这两 错误!⎣⎢⎢⎡均:衡量比拟 .之:近指代词这 .二策:即赵予秦璧而秦不予赵城和赵不予秦璧二策 .许:后边省了宾语 "之〞 (代秦 ) .以:⎦⎥⎥⎤目的连词而 .负:及物动词用作使动词 使……担当 .|王 曰: "谁 可 使赵|王问道: "谁能出使秦国者 ?〞呢 ?〞⎣⎢⎡⎦⎥⎤谁可使者:疑问句 . "谁〞是主语 "者〞表疑问语气 .相如 曰: "|王必相如答复说: "大|王果 错误!错误!错误! 错误!归 赵 .〞无损地归还赵国 .〞⎣⎢⎢⎡请:表敬副词 .<助字辨略>: "以卑承尊有所启请故曰请也 .〞请有 "请允许我〞之意 .译文用意译 .完:形容词作使动词 使……完整 . "留〞 "归〞后均省去了介词 "于〞 .留于 留在;归⎦⎥⎤于还到还给 .赵|王于是遂遣相如 奉璧 西 入 秦 .赵|王于是就派相如捧着和氏璧西行来到秦国 . ⎣⎢⎢⎡⎦⎥⎥⎤于是:承起连词 .遂:副词可译为 "就〞 .西:方位名词作状语 表方向 "向西〞 .错误!错误!错误! 错误!错误!其后都省去了宾语 "之〞 (代璧 ) .以 连词 连接 "传〞和"示〞两个动词 .可不译出 .美人:这里指秦|王的姬妾 .左右:身边侍从 .万岁:本为一般的欢呼用语后来⎦⎥⎤专用作对皇帝的祝颂词 .相如视 秦|王 无 意 偿相如观察出秦|王不想偿付城邑给赵错误!|王 !〞|王看 !〞⎣⎢⎡偿:补偿 .乃:副词 就 .前:方位名词作动词走上前去 .瑕 (xiá ):玉上的斑点或裂痕 .玉有瑕⎦⎥⎤即不纯不算好玉 .请:表敬副词 .错误!错误!⎦⎥⎤后省略了"于相如〞 .错误!错误!错误!⎦⎥⎤怒得头发直竖顶起了冠 .形容极其愤怒 .错误!错误! 错误! 错误!予 秦 璧 .给秦国和氏璧 .⎣⎢⎢⎢⎡悉:副词全 齐 .议:商议 . "议〞与 "论〞意义相近但议重在明得失 议后必有决且是众人聚议;而论重在明是非 论后必有判断 不一定有许多人 .所以后文 "不欲与秦璧〞前用 "议〞不用 "论〞 .⎦⎥⎥⎤其:代秦可译作 "它的〞或 "自己的〞 .偿城:交付的城 .予秦璧:即 "予秦 (以 )璧〞 " (以 )璧予秦〞 .臣以为我觉得 错误!⎣⎢⎢⎡布衣:平民借平民穿的衣服代指平民 .古代平民只能穿麻布、葛布 .之:结构助词无义起使主谓句子词组化的作用 .尚……况:尚且……何况 表递进 连词 .况大国⎦⎥⎤乎: "况大国之交乎〞的省略 .错误!错误!错误!⎦⎥⎤赵的友好感情 .此系外交辞令 实为反语 .错误! 错误!错误!礼节即事先沐浴净身 静心静性 .拜送书于庭:"拜〞是方式状语 "送〞是谓语 "书〞是宾语 "于庭〞⎦⎥⎥⎤是介宾词组作补语 (译为状语 ) . "庭〞同 "廷〞 即朝堂君|王听政的地方 .何 者 ?为了什么呢 ? 错误!错误! ⎦⎥⎤以:连词 .可不译出 .修敬:致敬 .错误! 错误!错误!⎦⎥⎤倨 (jù ):傲慢 .错误!⎣⎢⎡⎦⎥⎤之:代璧 . "之〞与 "美人〞都是宾语 .以戏弄臣: "戏〞后省略了代词 "之〞 来戏弄我 .臣观 大我看出 错误!错误! 错误!碎 于 柱 矣 .〞起撞碎在 (这根 )柱子上 .〞⎣⎢⎢⎡必:假设 .急:形容词作使动词"使……急〞译为 "逼迫〞 .⎦⎥⎥⎤俱:副词一齐 .碎:形容词作动词 撞碎 .矣:句末语气词 表将然 .错误!击 柱 .柱子撞击 .⎣⎢⎡⎦⎥⎤其:代词 那 .睨 (nì ):斜视 .以:后边省了宾语 "之〞 (代璧 ) .秦|王恐秦|王怕 错误! 错误!予 赵 .移交赵国 .⎣⎢⎢⎡破:形容词作使动词使……破撞破 .有司:官员通称 .案:同 "按〞 .从:介词⎦⎥⎤自 .以往:等于说 "以前〞或 "以东〞 "以西〞 . "以〞与 "往〞连用表示方位界限 (也可表时间或数量的界限 ) .都:城邑 .相 如 度 秦|王 特 以 诈 详 为相如估计秦|王只不过用 (这种 )欺骗手段装作给赵错误!错误!以:介词与 "诈〞构成介宾词组作方式状语 .诈:欺骗 这里作名词欺骗手段 .详 (yánɡ )为:假装作 .详 同⎦⎥⎤"佯〞 假装 .错误!错误!错误!⎦⎥⎤组成名词性词组指代 "共传的〞 (宝 ) .错误!错误! 乃 敢 上 璧 .〞才敢献上和氏璧 .〞⎣⎢⎡⎦⎥⎤设:设置 在这里是 "举行〞之意 .廷:朝堂 .上:进献 . 错误! 错误!⎣⎢⎢⎡之:代上述情况 .舍:安置 .广成传:前边省略了介词 "于〞 .广成宾馆的名字 .传 (zhuàn ) 传舍⎦⎥⎤宾馆 .错误! 错误! 错误!错误!代词 .第|一个代相如译作 "他的〞;第二个为远指代词那 .从者:跟随的人 . "者〞用在动词 "从〞 (跟随 )之后代发出这个动作的人 .衣 (yì ):名词作动词 穿 .褐 (hè ):粗布衣 .衣褐是老百姓的打扮 .径道:小路 .于:介词 表动作⎦⎥⎤趋向译为 "到〞 .错误!引 赵 使者蔺 相 如 .延请赵国使者蔺相如 (上殿献璧 ) .⎣⎢⎡引:接引 延请 .这里指九宾排列在殿中⎦⎥⎤依次传呼接蔺相如上殿晋见本国君主 .错误! 错误!错误!⎦⎥⎥⎤(明确 )可译为信守恪守 .约束:名词 信约 .臣 诚 恐 见 欺 于 |王 而 负我确实怕被大|王欺骗而对不起错误!错误!"欺〞的主动者 "|王〞 .而:结果连词 表示 "负赵〞是 "见欺于|王〞的结果可译作 "以致〞 .间 (jiàn ):抄小路 .⎦⎥⎤矣:表已然语气 .错误!错误!错误!⎦⎥⎥⎥⎤而:并列连词 .一介:介个兼有微贱之义故译作"一个普通的〞 .这是外交辞令 含有赵|王敬畏秦|王之意 .错误!敢 留 璧 而得罪 于 大 |王 乎 ?敢留下和氏璧来得罪大|王呢 ?⎣⎢⎡而:连词 .第|一个表示 "秦之强〞是 "先割十五都予赵〞⎦⎥⎥⎤的条件;第二个表顺承即 "得罪于大|王〞是 "留璧〞的结果同现代汉语的 "来〞 .于:介词 从 .臣知我知道错误!群 臣 孰 计 议 之 !〞各位大臣仔细商讨我的请求 !〞⎣⎢⎡欺大|王之罪:在句中作"当诛〞的状语 故译时加上介词 "按照〞以构成介宾词组 .就:动词 接近 .汤镬 (huò ):无脚的大鼎 (见<汉书·刑法志>注 ) .汤镬 刑罚名 又叫镬烹把人按在镬中煮死 .汤 沸水 .⎦⎥⎤唯:句首|表希望的语气词 .孰:同 "熟〞 仔细 .错误! 视 而 嘻 .一个个发出惊惧叹息的声音 .⎣⎢⎡⎦⎥⎤而:并列连词 并且 .嘻 (xī ):苦笑声 . 错误!错误!⎦⎥⎤离开 .与今义不同 .错误!错误! 错误!赵|王 岂 以 一 璧 之 故 欺 秦 邪 !〞赵|王难道会因为一块璧的缘故欺骗 (我们 )秦国吗 !〞⎣⎢⎢⎢⎡因:第|一个是副词就于是;第二个是介词"因之〞之省趁此时机 .终:终归语气副词 .这里译为 "也还是〞 .而:连词 .第|一个表转折 反而;第二个表承接 连接状语 "因之〞和谓语 "遇〞 .厚:优厚 .遇:招待 .使:后边省略了兼语 "之〞⎦⎥⎥⎤ (代相如 ) .邪:或写作"耶〞 反问语气词 吗 .错误! 毕 礼 而 归 之 .完成接见大礼之后便送他回国了 .⎣⎢⎡卒:副词 终于 .廷:名词作状语⎦⎥⎥⎤在朝堂上 .毕:不及物动词作使动词 使……毕 (结束 )可译为 "完成〞 .归:使……回 作使动词 .。
2024年高一语文教学计划样本(四篇)
2024年高一语文教学计划样本一、基本概况1) 课程名称:语文2) 教材使用情况:采用苏教版语文必修一、必修二教材3) 所授班级:高一3班4) 本学期周课时数:待定5) 计划教学时数:未详二、教学目标与任务:1) 课程教学核心目标:重视学生的生活体验与情感,促进其独立阅读能力的发展,使其能够鉴赏中西文学作品,阅读基础文言文,并提升口语与书面表达技巧。
根据新课程标准,完成必修一与必修二的教学内容。
2) 教学关键点与难点:培养学生独立阅读能力,积累语言知识,提高写作技巧。
三、教学内容与计划安排:2024年高一语文教学计划样本(二)第一学期一、基本概况1) 课程名称:语文2) 教材使用情况:采用苏教版语文必修一、必修二3) 任课班级:高一3班4) 本学期周课时:待定5) 计划教学时数:78节二、教学目标及任务:1) 课程教学主要目的要求:本课程旨在关注学生的个人生活体验与情感,致力于提升学生的自主阅读技巧,培养学生对中外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使其能够阅读基础文言文,并进一步加强学生的口头及书面表达技能。
教学内容将严格遵循新课程标准,确保完成必修一和必修二的教学任务。
2)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积累语言知识,以及提高写作技巧。
三、教学内容及计划安排:2024年高一语文教学计划样本(三)学生应根据自身情况灵活地完成作业,包括必做、选做及附加题目。
作业形式多样,学生可选择抄写字词、创造性地将字词连缀成文,或摘录含有这些字词的句子。
不同水平的学生可根据个人兴趣和学习需求选择适合自己的练习方式。
总体而言,目标是使每位学生都能成为学习的主导者,将练习视为一种乐趣而非负担。
重视过程的教学策略强调展示解决问题的过程和方法,旨在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
教师应引导学生分解和细化问题,鼓励学生先思考并表达思考过程,再得出答案。
这种策略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教授科学的学习方法,使学生从“学会”转变为“会学”。
2021年高一苏教版语文必修二精选教案集:《边城(节选)》
在湘西风光秀丽、人情质朴的边远小城,生活着靠摆渡为生的祖孙二人,外公年逾七十,仍很健壮;孙女翠翠十五岁,情窦初开。他们热忱助人,纯朴和善。两年前在端午李赛龙舟的盛会上,翠翠邂逅当地船总的二少爷傩送,从今种下情苗。傩送的哥哥天保宠爱上秀丽的纯洁的翠翠,托人向翠翠的外公求亲。而地方上的王团总也看上了傩送,情愿以碾房作陪嫁把女儿嫁给傩送。傩送不要碾房,想娶翠翠为妻,宁愿作个摆渡人。于是兄弟俩相约唱歌求婚,让翠翠选择。天保知道翠翠宠爱傩送,为了成全弟弟,外出闯滩,遇意外而死。傩送觉得自己对哥哥的死负有责任,抛下翠翠出走他乡。外公因翠翠的婚事操劳担忧,在风雨之夜去世。留下翠翠孤独地守着渡船,痴心地等着傩送归来,“这个人或许永久不回来了,或许明天回来!”
3、天保兄弟
天保共性豪爽、慷慨。他是船总的大儿子,却爱上了贫苦摆渡人的孙女。他知道弟弟也爱翠翠,两人唱歌“决斗”,他却由于自己先提了亲,“作哥哥走车路占了先”,确定要弟弟先唱“一开口”,她知道自己不是“敌手”,就很大度地成全了弟弟,充分表现了他的手足之情,后来他外出闯滩,一是为了弟弟的幸福,也是为了自己心中的无望和难过,“好忘却了上面的一切”,最终意外遇难,可以说是为了亲情和爱情而死。/天保宠爱翠翠,托媒被糊里糊涂地拒绝回来,他不知道翠翠宠爱傩送傩送也宠爱翠翠,在不知情中踏入了爱情的冲突中。最终他知道自己没有任何期望,只能孤独地离开难过之地,最终死于意外,或许正是他孤独的归宿。傩送也可以说孤独地追求爱情,和哥哥的“决斗”,夜半唱情歌,却并不为心上人所知。最终也孤独地出走,不知道飘泊到什么地方。
2、外公
外公是中国传统美德的典范。他对孙女亲情无限。为翠翠的亲事操劳担忧,尽力促成翠翠爱情的实现。在生活上,对翠翠也是无比关怀,不让翠翠坐热石头,惟恐翠翠生病;在感情上尽力体谅翠翠的心思,翠翠哀痛孤独时为她讲故事、说笑活、唱歌。/外公由于女儿和女婿的悲剧,在他心里留下不行磨灭的伤痕。翠翠可怕地痛哭让他觉得莫名其妙,他给孙女讲母亲的故事,更让孙女感受不已。对于天保兄弟的选择,他却没有直接告知翠翠,反而让孙女“心中不免有点乱”。他对翠翠“温存悲悯地笑”,表现了他内心的冲突,既爱孙女,又可怕她再走母亲的老路,却不能直接说出来。节选部分以后因天保的死造成孙女的悲剧,他又无能为力,不能向任何人求助诉说,只能撒手而去。可以说他是在孤独中死去的。
2020-2021学年高中语文苏教版唐诗宋词选读教学案:专题一第二板块春江花月夜版含答案语文
第二板块春江花月夜对应学生用书P4一、字音识记1.滟.滟(yàn) 2.芳甸.(diàn)3.霰.粒(xiàn) 4.扁.舟(piān)5.捣衣砧.(zhēn) 6.碣.石(jié)二、词语释义1.滟滟..随波千万里:水中月光闪烁荡漾的样子2.江流宛转绕芳甸..:芳草丰茂的原野 .甸 ,郊外之地3.月照花林皆似霰.:空中降落的白色不透明的小冰粒 .形容月光下春花晶莹洁白4.皎皎..空中孤月轮:月光明亮的样子5.谁家今夜扁舟子...:飘荡江湖的游子 .扁舟 ,小舟6.应照离人..妆镜台:指思妇7.碣石潇湘....无限路:山名 ,在今河北昌黎县;潇水与湘水 ,二水在湖南零陵合流后流入洞庭湖 .潇湘和碣石一南一北 ,暗指路途遥远 ,相聚无望三、名句背诵1.春江潮水连海平 ,海上明月共潮生 .2.江流宛转绕芳甸 ,月照花林皆似霰 .3.江畔何人初见月 ,江月何年初照人 .4.人生代代无穷已 ,江月年年只相似 .5.不知江月待何人 ,但见长江送流水 .6.白云一片去悠悠 ,青枫浦上不胜愁 .错误!共潮生 .海潮一同生长 .[句解:诗人在这里不用 "升〞字而用生长的 "生〞字渗入了诗人的主观感情仿佛明月和潮水都有了生命"生〞使整个诗句变活了 .]错误!错误!明 .闪耀呢 .段解:诗的开头先点出了题目中 "春、江、月〞三字 .错误!错误!错误!看不见 .也不易分辨了 .[句解:这两句 一句写天上 一句写地下 整个宇宙都浸染了明月的白色 仿佛被净化了似的 从 这样的境界 很自然地会想到深邃的人生哲理 引出下一段 .] 段解:这四句由江写到花 ,由花又回到月 ,用其他景物来衬托月光的皎洁 .错误!错误!错误![句解:这是一个天真而稚气的问 是一个永无答案的谜 .] 段解:这已不仅仅是写景 ,几乎是在探索宇宙的开始 ,追溯人生的开端 .错误!错误!错误!送流水 .候把期待的人送来呢 ?段解:由疑问转为感慨 ,想象了月的期待 ,引出下文思妇的期待 .错误!错误!何处 相 思 明 月 楼 .在家中的思妇又是在哪座楼上想念他呢 ?[句解:一句写游子 一句写思妇同一种离愁别绪 从两方面落笔 颇有一唱三叹的韵味 .] 段解:思妇的期待 .错误!错误!错误![错误!的依人 又是那样的恼人 使思妇无法忘记在同一轮明月下远方的亲人 .]此 时她想到此时远在他乡的错误! 照君 . 鸿 雁 长 飞 光不丈夫的怀抱 .远飞的鸿雁也不能把这儿的月光带到遥远错误!段解:以传信为任的鱼雁如今也无法传递音讯 ,平添思妇内心的愁苦 .错误!错误!复 西斜 . 也更斜向西边 .段解:这四句把梦境与现实结合在一起 ,是梦是醒 ,思妇自己也分辨不清了 .错误!错误!月 摇 情 满 江 树 .的余晖摇动照着江边的花林、枫树 .[句解:将思念之情、月光之情、游子之情、诗人之情交织成一片 洒落在江树上 也洒落在读者心上 .] 段解:以月落收尾 ,将无限的离愁 ,洒满在江边的树上 .对应学生用书P5整体感知一、作者简介张假设虚 ,生卒年不详 ,字号不详 ,扬州(今属江苏)人 .唐代诗人 .曾任兖州兵曹 .中宗神龙年间与贺知章、贺朝、万齐融、邢巨、包融以文词俊秀著名京都 .开元初年与贺知章、张旭、包融齐名 ,号 "吴中四士〞 .工诗 ,尤擅七言 .诗以?春江花月夜?著名 .今仅存诗两首|| .二、相关背景张假设虚写此诗时 ,也许是宦游在外 ,也许是羁留他乡 .在一个月朗风清、春暖花开的夜晚 ,作者漫步江边 ,仰望一轮挂在天边的皎月 ,沐浴着湿润的江风 ,面对滚滚流去的江水 ,嗅着淡淡的花香 .这些景色让作者沉醉了 ,于是他心中感慨万千 ,诗兴大发 ,临江赋诗 ,从月升到月落 ,以 "春、江、花、月、夜〞为背景 ,来抒发孤舟游子的相思之情和明月楼中思妇的相思之苦 ,同时探索人生哲理与宇宙奥秘 .三、内容提要诗人细致地描绘了江南春江花月之夜清幽静谧的自然景色 ,并由此生发出对宇宙无穷、人生短促的思索和对明月今宵、游子思妇却天各一方的惋惜 .此外 ,在绵绵相思中还饱含着 "借明月寄相思〞的脉脉温情 ,含蕴着对重逢的美好企盼 .四、写法借鉴1.借景抒情 ,情景交融诗篇起笔便用景语勾勒出一幅春江花月夜的美妙图画 ,然后即景生情 ,从江月美景中托出游子离愁的情怀 ,而离愁又将美景染上了感情色彩 .徘徊在楼上的月光 ,成了知人意、通人情的有情体 .月夜扁舟中的游子 ,楼上镜台前的思妇 ,月光中飞去的鸿雁 ,江流里跃水的鱼龙 ,是景 ?是情 ?难以区分 .2.角度多变 ,色彩斑斓同是写月光 ,有初生于海上的月光 ,有花林上似霰的月光 ,有白沙上不易被觉察的月光 ,有梳妆台上的月光 ,有捣衣石上的月光 ,有斜月 ,有落月 ,富于变化 .此外 ,诗中景物的色彩 ,虽然统一在皎洁的月光上 ,但是因为衬托着海潮、芳甸、花林、白云、青枫、玉户、闲潭、落花、海雾、江树 ,因此随着景物的出现变化 ,整首||诗在色调上也取得了斑斓的效果 .重点揣摩1.这首||诗从春江月夜的美景入笔 ,描写了哪些景物 ?诗人笔下的景物有什么特点 ?参考答案:诗人选取春江、潮水、明月、芳甸、花林、流霜、白沙等最||具表现力的物象 ,描绘了一幅气势宏伟、优美恬静而又流光溢彩的绝||美的春江月夜风景图 .这些景物幽美深远 ,空明澄澈 ,美妙绝||伦 .2.试赏析 "春江潮水连海平 ,海上明月共潮生〞中 "生〞字的艺术效果 .参考答案: "生〞的意思是 "升起〞 .春江水涨 ,把江面拓宽 ,与大海连平 ,一轮明月伴随着海潮一同生长 .一个 "生〞字 ,赋予了明月与潮水以活泼的生命 .诗人丹青妙手 ,轻轻挥洒一笔 ,便点染出春江月夜中的奇异之 "花〞 .同时 ,又巧妙地紧扣了 "春江花月夜〞的题面 .3. "江畔何人初见月 ,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 ,江月年年只相似 .〞这几句从描写景色转向了什么 ?参考答案:转向了思考人生 ,思索茫茫人生与漫漫宇宙之间的相互关系 .有一种沉重的历史沧桑感和对人生短暂、宇宙无穷的惆怅 .4.这首||诗把现实中的情景和诗中人物的梦境结合在一起 ,这是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 ,有什么效果 ?参考答案:虚实结合 .诗的感情随着月下景物的推移逐渐展开变化 ,忽此忽彼 ,虚实相生 .这样写使景物迷离恍惚 ,气氛朦胧 .对应学生用书P108一、根底稳固1.以下各项中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为哪一项( )A.滟.滟(yàn) 芳甸.(diàn) 徘徊.(huái)B.霰.粒(xiàn) 潇.湘(xiāo) 画栋.(dònɡ)C.绮筵.(yàn) 淑.气(shū) 碣.石(jié)D.捣衣砧.(zhēn) 潺湲.(yuán) 骁.勇(xiāo)解析:选C C项 , "筵〞读yán .2.以下各句中加点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A.宦游..宦游:官宦世家B.雪暗凋.旗画凋:雕刻C.珠帘暮.卷暮:同 "莫〞 ,没有D.可怜..春半不还家可怜:可叹解析:选D A项 , "宦游〞为在外做官之人;B项 , "凋〞应为 "使……暗〞;C项 , "暮〞应为 "黄昏〞 ,不是通假字 .3.以下诗句中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为哪一项( )A.月照花林皆似霰B.但见长江送流水C.可怜楼上月徘徊D.不知江月待何人解析:选A A项为比喻;B、C、D三项均为拟人 .4.补写出以下名篇名句中的空缺局部 .(1)________________ ,海上明月共潮生 .(2)________________ ,何处春江无月明 .(3)谁家今夜扁舟子 ,________________ .(4)可怜楼上月徘徊 ,___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___ ,碣石潇湘无限路 .答案:(1)春江潮水连海平(2)滟滟随波千万里(3)何处相思明月楼(4)应照离人妆镜台(5)斜月沉沉藏海雾二、拓展阅读5.阅读下面这首||唐诗 ,然后答复后面的问题 .秋夜朱淑真夜久无眠秋气清 ,烛花频剪欲三更 .铺床凉满梧桐月 ,月在梧桐缺处明 .(1)此诗无一 "情〞字而无一不含 "情〞 ,请从三、四句中找出最||能表达诗人感情的一个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结合全诗 ,简要分析诗人在第三、四句诗中是如何营造意境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 "凉〞或 "缺〞 .(2) "凉〞既写天凉 ,又写心境的孤寂 .由床上之月写到天上之月 ,过渡(顶真)巧妙;愁情、凉床、月影和梧桐 ,共同营造出孤寂(离愁别怨)的意境 .6.阅读下面一首||唐诗 ,然后答复以下问题 .赋得自君之出矣张九龄自君之出矣 ,不复理残机 .思君如满月 ,夜夜减清辉 .(1)这首||诗塑造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诗歌的后两句 ,诗人采用了哪种修辞手法 ?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塑造了一位因为丈夫远出久而未归 ,内心空虚 ,无心劳作 ,日益憔悴的思妇形象 .(2)诗歌的后两句采用比喻的修辞手法 .写出了思妇因为日夜的思念 ,容颜憔悴 ,宛如那圆圆的明月 ,在逐渐地减弱其 "清辉〞 ,逐渐变成了缺月 .写得极含蓄委婉 ,又真挚动人 ,给人以鲜明的美的感受 .三、语言表达7.将下面的长句改写成3个语意连贯的短句 .唐代诗人张假设虚笔下那姣好和媚人的被中|国人寄托了无尽的美好想像和幸福向往的在人们心目中是圣洁、美好、桔祥的象征的明月常常在夜深人静的夜晚激起异乡游子炽烈的乡思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唐代诗人张假设虚笔下的明月是多么姣好和媚人 !(2)她常常在夜深人静的夜晚 ,激起异乡游子炽烈的乡思 .(3)人们把她看做圣洁、美好、桔祥的象征 ,对她寄托了无尽的美好想像和幸福向往 .8.将下面的词语扩展成为一段生动形象、有文采的话 .要求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 ,语意连贯 ,符合情理 ,不少于80字 .树叶微风空中力量声音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所有的树都是乐器 ,每一片树叶都能发出乐音 ,只要有微风 ,它们总是沙沙作响 .无风的时候 ,也有细微的乐音在空中慢慢堆积 ,又被某种神秘的力量缓缓推倒 .这样的声音 ,要用心才能听到 .对应学生用书P6素材一||王勃||王勃诗文俱佳 ,不愧为四杰之首|| .在扭转齐梁余风、开创唐诗上功绩尤大 ,为后世留下了一些不朽名作 .其中最||为人所称道的是他在滕||王阁即席所赋的?滕||王阁序? .此外 ,他的五言律诗?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也成为中|国诗歌史上的杰作 ,久为人们所传诵:城阙辅三秦 ,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 ,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 ,天涯假设比邻 .无为在歧路 ,儿女共沾巾 .||王勃只活了27岁 ,但他的诗文如那穿透黑暗而来的闪烁星光 ,至||今犹然见证着遥远的过去曾经存在的星体 ,让||王勃在初唐文坛上划出一道闪亮的彗星之光后 ,留给后人永恒的赞叹与叹息 .[应用角度] (1)||王勃的幼年早慧、少年英才可以用于与 "自古英雄出少年〞 "少年是希望〞 "早期教育与一生成就〞等相关的作文中 .(2)面对别离 ,大多数人的态度都是伤感与悲怆的 ,||王勃却说 "海内存知己 ,天涯假设比邻〞 ,这种宏大、自信、达观可以用于与 "友情〞 "乐观〞 "豁达〞 "知己〞等相关的作文里去 .(3)||王勃只活了27岁 ,生命极其短暂 ,但他在诗坛上留下的光辉却是夺目的璀璨 ,这可以用于 "永恒与短暂〞 "人生的意义不在于生命长短而在于生命的质量〞等类似的话题作文中 ,他留给后人永恒的赞叹与惋惜也可以用于 "完美与缺憾〞等话题作文中 .素材二张假设虚与?春江花月夜?张假设虚的?春江花月夜?以其纯美的意境、迥绝||的宇宙意识、被宇宙意识升华过的纯美的情感而成为诗坛的绝||唱 ,被称为 "诗中的诗 ,顶峰上的顶峰〞(闻一多语) , "孤篇横绝|| ,竟为大家〞 .但是回忆这位诗人和这一杰作在明代以前的命运 ,却是坎坷的 .从唐到元 ,被冷落了几百年 .明代以后 ,一些评论家对这篇杰作进行了许多有益的探索 ,才使这颗美玉散发出骄人的光辉 .[应用角度] (1)望月问天的张假设虚 ,他的孤独的超脱及超脱了的孤独 ,他的不为人知的身世 ,他的散佚不闻的作品 ,他和?春江花月夜?历经的冷落与坎坷 ,都可以应用于 "盛名与其实〞 "公平与现实〞 "孤独与超越〞 "天才与埋没〞等话题作文中 .(2)?春江花月夜?以其完美的情景交融 ,惟东方所特有的身心与宇宙俱融一体的空茫之境 ,被人们当成是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代表或象征 ,当成高雅文化的最||高境界 ,所以 ,这可以用于 "传统文化〞 "东西方文化差异〞等话题的作文中 .素材三他们是一批少年才子 ,他们才华横溢 ,精神饱满 ,一鸣即惊动世人;他们是一批短命的诗人 ,||王勃死时只有27岁;他们也是一群苦命的诗人 ,||王勃是渡海时落水而死的 ,卢照邻是因长期瘫痪而投水自尽的 ,骆宾||王那么是被杀的 .他们虽然时运不济 ,命途多舛 ,但扫荡旧诗坛的志向却从未改变 ,他们要写出自己真实的感受 ,在诗文中重塑一个真实的自我 ,改变那个艳丽而浮华的诗歌时代 ,他们发誓要让诗歌具有激情和生气 .他们的能量也许有限 ,他们的成绩也许并不突出 ,但先声夺人 ,互相照应 ,经过一番拼搏与努力 ,终于为诗歌盛世的到来准备好了必要的布景和适宜的气氛 .尽管四杰的成就有限 ,并没有完全摆脱南朝绮靡文风的影响 .但是面对后人的非议 ,杜甫断然指出: "||王杨卢骆当时体 ,轻薄为文哂未休 .尔曹身与名俱灭 ,不废江河万古流 !〞他们的意义与那不废江河一样 ,万古长流 .[应用角度] 上述材料可以应用到与 "理想〞 "挫折〞 "才能〞 "名利〞等相关的作文中 .暮雨乡愁张清华人们总是把乡愁简单地理解为对家的依恋或对故地的追忆 ,其实这样的理解未免太褊狭具体了 ,我此刻体会出了那种滋味 ,并非那么简单 .乡愁不是空间的 ,而是时间的 ,它的方向是遥远的过去;乡愁不是恋物 ,而是自恋 ,它所牵挂的不是那片事实上常常显得很抽象的祖居之地 ,而是悲悼自己的生命与韶光 .古往今来的那么多思乡的诗篇 ,细细想来 ,原都是对自我的悲怜:昔我往矣 ,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 ,雨雪霏霏 .歌者哀叹的是岁月的流水对自己无情的抛掷 .海德格尔说 , "故土处于大地的(中|央 )〞 ,看起来这是一个空间的理念 ,但细想这故土仍不过是指人 "长大的地方〞 ,因为那里印下了稚儿的足迹 ,他的生命中最||初和最||美的局部抛洒在了那里 .生命的家宅 ,记忆的归宿 ,稚儿离开那里 ,是因为童年那美好的时光已挥手远去 ,他已踏上被命运抛离的注定远游他乡的不归途 !这真真正正永世的别离 ,便是 "去年今日此门中 ,人面桃花相映红〞的情景 ,一旦你回来追寻 ,也早已是 "上穷碧落下黄泉 ,两处茫茫皆不见〞的伤心之地 .所以 ,乡愁是一种真正的绝||望 ,一种生命里同来俱在的愁思 .我便想像那位初唐的诗人陈子昂 ,在登上幽州古台时的悲叹 , "前不见古人 ,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 ,独怆然而涕下〞 ,原曾觉得他的悲号未免有些夸张 ,但今想来 ,那命运对每个生为凡胎的肉身不过就是这样的设定 , "人生代代无穷已 ,江月年年只相似〞 .任凭你把酒问天 ,悲呼浩叹 ,天道总不会屈就人道 ,肯给你些许丝毫的通融怜悯 .因了这个宿命 ,中|国的诗人骚客们 ,自汉以后便都变成了唯美的感伤主义者 ,他们是文人 ,同时又是哲人 ,我想中|国的文学中之所以有一个很特殊、很强烈的乡愁的传统 ,恐怕与这种生命本体论的哲学 ,和他们悲剧论的人生观念不无关系 .他们像戴望舒笔下的那只乐园鸟 ,带着对往事和故园的永恒的相思 ,顾念而行 ,划成一道血痕斑斑的生命的彩虹 .一个人在冷雨中独立前行 .便是把你想像成那行列中的来者 ,你终究也只是你自己 .来者和去者 ,在那永恒的天道中相差多少 ?想到此 ,剩下的便只是释然 .感伤主义并不见得就是只懂得颓伤 ,如果是导向对生命的深在和洞悉的认识的话 ,感伤当然也包含了真正的感悟和坚强 .因为一切并未缘此而中辍 ,生生不息 ,代代相接 ,因了那永远的乡愁 ,他们去作那不断的远游 .因为真正的家乡是没有人能够回去的 ,你看见了苍茫的来路 ,但循着那布满荆棘的路途回去时 ,看到的无非是一个 "愁〞字 ,就像鲁迅在他的小说里描绘的一样 ,你看到的是变了的一切 ,而别人看到的那么是变了的你 ,月光下的故事已然变成了永久追忆 ,童年时的伙伴促膝而坐也如不曾相识 ,这就是故土 - -鲁迅小说中的诗 .没有人像他那样明白 ,即便是置身于故地和亲人中间 ,也仍有一种命定的深深的孤独 .更不用说在脉脉温情之外 ,还布满着温柔的陷阱 ,在那缱绻的话语中间 ,也还响着令人心寒的弦外之音 .然而这也终究改不了那份执着又强烈的向往与追怀 .你知道 ,那些忧愤与不平 ,实际上早已经与那份情感的执拗断了关系 ,你是一个彻头彻尾的无可救药者 ,纵然那故地已是泥泞的陷阱和煎熬的火坑 ,你也跳定了 .永世的来路 ,无悔的方向 ,暮雨中思乡的旅人 ,故土正离你越来越远 ,也离你越来越近 .(有删改) [点评] 乡愁是生命中最||初和最||美的局部 ,无法返回 ,但是岁月流逝 ,物是人非 ,即便置身于家乡 ,也仍有一种深深的孤独 .在这里 ,作者赋予乡愁以新意 ,作者认为乡愁是对自己的生命与大好年华逝去的悲悼 ,生命的家宅尽管永远无法返回 ,但是旅人永远改不了那份对故土执着而又强烈的向往与追怀 .作者表达的感情虽略显伤感但并不消沉 .。
高中语文 第一专题 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教案 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2021年整理)
江苏省徐州市高中语文第一专题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教案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
编辑整理:
尊敬的读者朋友们:
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江苏省徐州市高中语文第一专题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教案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江苏省徐州市高中语文第一专题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教案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的全部内容。
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备
课时间上课时间
第周周月
日
班级节次
课题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总课时数第节
教学目标1)通过杜审言的作品初步了解羁旅怀乡类诗的写作风格。
2)通过对诗中景物的分析了解作者惊新而不快,赏心而不乐,景美而情伤的含蓄手法.
教学重难点重点:目标2难点:目标1
教学
参考
教材、教参
授课方法朗读法、讨论法
教学辅助手段
多媒
体
收音机
专用教
室
无
教学教学二次备课
二、知人论世:
城尉、洛阳丞等小官,累官修文馆直学士。
意,一直充任县丞、县尉之类小官.大约公元乡愁是一枚小小
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
大陆在那头
的辅佐官。
《早春原望》是陆丞原诗的题目.
(3)找出前三联中与“思想之情”相对应的词语,并分析其作用。
催,转”这四个动词好在哪里?以小组讨论的方回答老师布置的。
2021金岳霖先生苏教版高一上册语文教案
2021金岳霖先生苏教版高一上册语文教案金岳霖是著名的国学大师,作者对老师充满敬爱的感情,作者采取了一种轻松活泼、幽默滑稽的笔法,让世人看到一个极其富于个性的活生生的金岳霖。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金岳霖先生苏教版高一上册语文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金岳霖先生》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本文的文学常识,朗读文章并疏通文意过程与方法:掌握文章运用细节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金岳霖独特的人格魅力教学重点:掌握细节描写的方法教学难点:学会在自己的文章中运用细节描写刻画人物教学方法:分析内容,指导写作学生学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有一位博士,他从青年时代起就饱受欧风美雨的沐浴,生活相当西化。
西装革履,加上一米八的高个头,仪表堂堂,极富绅士气度。
然而他又常常不像绅士,他酷爱养大斗鸡,屋角还摆着许多蛐蛐缸。
吃饭时,大斗鸡堂而皇之地伸脖啄食桌上菜肴,他竟安之若泰,与鸡平等共餐。
他就是汪曾祺先生笔下的金岳林先生。
汪曾祺用饱蘸深情的笔墨为我们再现了金先生生活中的点滴细节,今天我们就将走近金岳霖先生。
二、作者介绍汪曾祺(1920.3.5~1997.5.16),男,江苏高邮人。
现当代著名小说家,散文家,京派小说的传人,被称为“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
代表作有《大淖记事》《受戒》等。
三、知识链接1.关于金岳霖:金岳霖(1895-1984.10.19)哲学家、逻辑学家。
浙江人,字龙荪。
生于湖南长沙。
出版有《金岳霖学术论文选》、《金岳霖文集》等。
现设立有金岳霖学术基金会。
他是一个有趣、直率、真诚、朴实、有一肚子学问的大哲学家、逻辑学家和教育家。
2.关于“西南联大”:西南联大,全称是国立西南联合大学。
1938年4月在昆明成立,由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南开大学组成。
四、走进文本,与文本对话1、金岳霖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明确:是一个有趣的教授,他学问渊博,性情率真,感情真挚。
2、汪曾祺写金岳霖选用了哪些材料?(请用简洁的语句概括)明确:穿着打扮课堂提问关心林国达理解专业对话教学捉跳蚤和斗鸡同桌吃饭和小孩子比赛给林徽因过生日坐三轮车逛王府井大街3、文本中有许多细节描写都表现了金岳霖先生的真性情,你最欣赏的是哪一个细节描写?说说你的理由。
2020最新苏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一电子课本课件【全册】
向青春举杯
2020最新苏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一电 子课本课件【全册】
2020最新苏教版高一语文必修0008页 0010页 0012页 0107页 0181页 0183页 0259页 0286页 0313页 0315页 0381页 0442页 0516页 0518页
向青春举杯 相信未来/食指/ 十八岁和其他/杨子/ 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节选)/[德]马克思/ 写作观你的生活很重要 写作实践 劝学(节选)/荀子/ 获得教养的途径/[瑞士]赫尔曼黑塞/ 写作实践 想北平/老舍/ *乡土情节/柯灵/ *今生今世的证据/刘亮程/ 写作实践 江南的冬景/郁达夫/ 赤壁赋/苏轼/ *神的一滴/[美]梭罗/ 写作指导写难壮之景如在目前
苏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三:品质 教案教学设计1
苏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三:品质教案教学设计1课题品质总课时数第节教学目标1、分析鞋匠格斯拉的人物形象,认识人物身上体现出的人类社会的优秀品质。
2、更深层地理解格斯拉先生的“品质”,构建现代社会生存下的正确价值观,塑造自我的完善人格。
教学重难点重点:分析格斯拉这一人物形象,理解他身上闪现的优秀品质。
难点:领会作者在人物描写中包含的思想感情,理解本文所表达的主题思想。
教学参考语文教学参考书鼎尖学案授课方法教学辅助手段多媒体专用教室教学过程设计教学二次备课一、作者及背景介绍1.作者介绍:约翰高尔斯华绥(1867—1933),英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英国第一流作家的地位。
高尔斯华绥最重要的作品是两组三部曲:《福尔赛世家》(《有产者》《进退维谷》《出让》)和《现代喜剧》(《白猿》、《银匙》、《天鹅曲》)。
1932年,高尔斯华绥“因其描述的卓越艺术--这种艺术在《福尔赛世家》中达到高峰”而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2.写作背景:《品质》写于1911年,当时资本主义经济已经发展到一定的程度,现代社会机器大生产几乎完全取代了原始的手工业生产,大公司行业垄断“大鱼吃小鱼”的情况愈演愈烈,行业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为了追求更大的经济利益,一些公司采取不符合实际的广告招揽客户,为了追求剩余价值的最大化,商品的真正质量确在下降。
一部分人于是对被挤压到社会边缘的实实在在、童叟无欺、质朴而踏实的传统的手工业无限怀恋。
二、字词积累褐色(hâ)簇新(cù)羞怯(qiâ)鬈曲(quán)赊账(shē)蹙眉(cù)潜在(qián)1、关于格斯拉“皮革”一般的外貌描写。
(5段)这段外貌描写运用了比喻的方法,用“皮革”喻示其老实、执著的性格,这样的描写把格斯拉的形象和他的职业巧妙地融合了起来;“死板板”“僵硬”这些词语看似贬义,其实是赞扬,赞扬老格斯拉对品质的执著追求。
2、与“我”关于一双有响声的靴子的对话描写。
2024年高一语文教学计划模版(2篇)
2024年高一语文教学计划模版____学年第一学期一、基本情况1)课程名称:语文2)教材使用情况:苏教版语文必修一、必修二3)任课班级:高一3,____班4)本学期周课时:____节5)计划教学时数:78二、教学目标及任务:1)课程教学主要目的要求:注重学生的生活经历和感受,发展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懂得鉴赏中外文学作品,能阅读浅易的文言文,培养学生的口语和书面表达能力。
按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完成必修一和必修二的教学2)教学重点、难点:学生独立阅读能力的培养,语言知识的积累,写作能力的提高三、教学内容及计划安排:2024年高一语文教学计划模版(2)一、指导思想: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为升高二进高三入社会打下坚实的语文基础。
二、对教师的要求1.用新的教学理念统领教学,注重学生的发展普通高中教育是面向大众的、与九年义务教育相衔接的基础教育,应该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高中语文课程要坚持基础性和发展性的统一,既要注意与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程的有效衔接,关注学生语文发展的实际水平,又要明确高中阶段语文课程的基本任务,在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语文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坚持语文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就是既要注重语文课程的实用价值和效能,又要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文化教养功能;既强调在实践中学习语文,强调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多种多样的语文实践活动,在实际的言语交际活动中,帮助学生获得语文知识,掌握语文学习方法、发展语文能力;又要求教师在引导学生掌握语文的过程中获得思想感情的熏陶与感染,理解中华民族与世界的多样的文化,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全面提高语文素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2020年高一语文前方教学设计苏教版
教学目标:
1、在与文本对话、评点的基础上,体悟文章的立意,并比较与前两篇文章立意上
的区别;
2、了解文章虚实结合的写法,找出自己认为内涵深刻的句子进行解读。
教学重点、难点:
1、立意上的反弹琵琶;
2、虚实结合的写法。
预习字词:
迁徙(xǐ)袭(xí)击按捺(nà)不住
憔悴(qiáo cuì)颠簸(bǒ)
惶(huáng)惑温馨(xīn)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印度是一个人口大国,流动人口也非常多。
一位印度摄影师拍摄了这幅照片,题目就叫《前方》。
请大家认真看这幅照片,你看见了什么?由这幅照片你又想到了什么?请同学来说一下。
生1:我看到了几双眼睛,几双在凝望着前方的眼睛,就像书上写的一样,他们可能都没有离过家,所以他们的眼神充满了对前方的期待与希望。
旁边那个男的可能是在远方受到了伤害而归来的。
实用文档
师:看得很仔细。
再请一位同学说一下。
生2:(摄影画面展示的是一辆破旧简陋的汽车,车中是几位神态各异的旅客,其中给人印象最深的是一位男子,他手托下巴,望向窗外,眼中流露出处于艰难旅程中的人的惶惑与茫然。
)我看到的是他们迷茫的眼神。
我觉得他们可能有的人是在归家,有的人是在离家。
离家的人对未来充满了希望,同时又感到很害怕,所以他们的眼神是迷茫的。
归家的人也许是在外面受到了伤害,所以带着悲伤的神情。
师:很好,读出照片丰富的内容。
曹文轩看到了这幅照片以后也想到了很多,于是他就写了《前方》这篇文章(板书题目、作者)。
二、题解
这篇文章属于一种新兴的文体,称之为“摄影散文”。
所谓“摄影散文”,一摄影二散文。
它兼有摄影和散文两大优势。
我们知道,摄影最大的优势就是视觉上的直观性,具有冲击力,而散文最大的特点就是自由,可以自由地展开联想。
所以摄影散文就把两者的长处有机地结合起来,两者融为一体。
《前方》就是这样一篇摄影散文。
(板书“摄影散文”)
三、课上学生展示自己通过网络等手段查阅到的有关作者情况的介绍。
师:作者是谁?(请一同学上黑板板书)
补充作者简介:曹文轩, 1954年1月,曹文轩生于江苏盐城农村,并在农村生活了20年。
1974年入北京大学中文系读书,毕业留校任教。
后来加入中国作家协会,现在是北京大学教授、现当代文学博士生导师。
他的主要作品是:《忧郁的田园》、《暮色笼罩下的祠堂》、《红葫芦》、《蔷薇谷》、《少年》、《埋在雪下的小屋》、《追随永恒》、
《三角地》、《山羊不吃天堂草》(长篇小说)、《红瓦》(长篇小说);还有一些学术性的实用文档
著作,像《中国八十年代文学现象研究》、《思维论》、《曹文轩儿童文学论文集》等。
四、文本研读
(一)理清文章思路
1、文章12段,它由摄影照片切入,然后由这个画面展开联想,最后再回到照片上来,这样看文章实际上分几个部分?
生:三个部分。
第1段就是文章的第一部分,由这幅画面切入;第二部分是作者展开联想,写他的感想、感触;最后一段,文章又回到了这幅照片上来。
师:在文章的第二部分,即联想的这一部分中,曹文轩提出了哪几个核心的观点?找好的同学同座位之间可以互相商量一下。
生:我认为有三个观点。
第一个就是第2段说的人有克制不住的离家的欲望,第二个就是第10段说的人生实际是一场苦旅,第三个是第11段中说的人时刻都想离家,而在离家的过程中又时刻想着已远去的或久已不见的家。
师:“人有克制不住的离家的欲望。
”为什么这一句是作者的核心观点呢?因为这一句有很强的统摄性。
刚才同学作了精辟的分析,它统摄了下面若干个段,比如离家走向前方是人类古老的习性,外面世界广大而且精彩,家对自己身心的压抑,还有前方对人的召唤。
所以这是核心观点。
2、“人有克制不住的离家的愿望。
”如何理解?原因是什么?
第三节:人类祖先在没有“家的意识和家的形式之前”就在无休止地迁徙。
(历史原因)
第四节:写人类有了家后远行的欲望没有寂灭。
第五节:外面世界的诱惑。
实用文档
第六节:出自无奈(“家容不得他”或“他容不得家”)。
第七节:理想的诱惑,点出了“前方”,前方在这儿更多的不是空间上的概念,而是理想的召唤。
第八节:回到摄影作品上来。
由“前方”到“路”到“汽车”,完成了从联想到摄影作品的思维过程。
第九节:是命运把人抛到了路上。
(作者转入对人生的思考,第九节由“路”着手,着眼于“路”与“家”和“前方”的关系,日常的生活场景转入对人生(命运与内心世界)的思考。
)
3、为什么说“人生实质上是一场苦旅”?
大家看句子中的“实质上”能不能删掉?为什么?(讨论交流)
生1:“实质上”不能删掉。
我觉得人在很多时候是很成功的,但这些成功都是建立在一段一段的痛苦之上的,所以说实质上还是一场苦旅。
生2:我也认为不能删掉。
人生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从表面上看很难用一句话概括,所以必须加上“实质上。
”
生3:“实质上”不能去掉,因为它是限定,是从本质上说,从生活现象上说,各人在生活中的情况不一样,不一定都是“苦旅”。
师:很好。
大家看原文,原文中这个问题他讲得很好。
他说在路上也并非都是苦旅,有人坐的是豪华的游艇,有人坐的是舒适的火车或飞机,但从本质上讲他们同样是想达到目的地而不能达到,想实现理想而不能实现自己所有的理想,实质上还是一场苦旅。
所以“实质上”不能去掉。
(第十节)
师:人的“悲剧性”具体内容是什么?请用原话回答。
实用文档
第十一节:“人的悲剧性实质,还不完全在于总想到达目的地却总不能到达目的
地,而在于走向前方、到处流浪时,又时时刻刻地惦念着正在远去和久已不见的家、家园和家乡”。
(论述人处于走向前方与惦念家乡的矛盾中。
离乡与思乡似乎是个永恒的矛盾,谈谈你的看法。
)
师:“即便是还了家,依然还在无家的感觉之中。
”如何理解?
实――实实在在的遮风避雨的家,
虚――精神上的一种寄托与归宿。
4、文章第一节和最后一节的关系如何?
明确:第一节由摄影作品入手,猜测画面上人物的目的,说明“归家”和“远行”都是“在路上”,都与离家有关。
结尾再次猜测摄影作品“前方”中人们的命运,扣住文章的写作缘由。
首尾呼应,从浅层次的生活经历入手,上升到深层次的人生哲理的发问。
(二)把握主旨
“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古诗词中思念家乡的作品太多了,而曹文轩在这篇文章中强调的却是“人有克制不住的离家的欲望”,那么离家和归家之间到底是什么关系?
大家先几个同学商量一下,然后每个小组派个代表来发言。
随着作者从摄影作品、日常生活场景到对人生哲理的思考的反复转换,文中的关键词语时常具有特殊含义。
这些词语有“路”“家”“旅途”“前方”等。
提示:我认为离家和归家都是人内心的一种愿望,离家是为了更好地追逐自己美
好的理想,而归家是为了寻求一种精神上的寄托,这两者表面看起来是有一定的矛盾,实用文档
但实质上是一样的,都是人的精神寄托。
首先我认为离家和归家都是人内心的一种愿望,离家是为了更好地追逐自己美好的理想,而归家是为了寻求一种精神上的寄托,这两者表面看起来是有一定的矛盾,但实质上是一样的,都是人的精神寄托。
“无家可归”的“家”指心灵家园,“漫无尽头的路上”与“通往前方的路”中的“路”指人生之路,“前方”指未经历的人生。
第10段中的“旅途”也是如此。
板书:
(脚下的)路人生的路
离家……前方……苦旅……精神家园
小结:文章虚实结合,从现实中的家、路出发,扣住心灵远游、寻找精神家园来写,表明人在寻找精神家园时的漂泊感和对理想的追求。
五、比较阅读《乡土情结》与《前方》中有关离家的部分。
实用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