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年高一语文前方教学设计 苏教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2020年高一语文前方教学设计苏教版

教学目标:

1、在与文本对话、评点的基础上,体悟文章的立意,并比较与前两篇文章立意上

的区别;

2、了解文章虚实结合的写法,找出自己认为内涵深刻的句子进行解读。

教学重点、难点:

1、立意上的反弹琵琶;

2、虚实结合的写法。

预习字词:

迁徙(xǐ)袭(xí)击按捺(nà)不住

憔悴(qiáo cuì)颠簸(bǒ)

惶(huáng)惑温馨(xīn)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印度是一个人口大国,流动人口也非常多。一位印度摄影师拍摄了这幅照片,题目就叫《前方》。请大家认真看这幅照片,你看见了什么?由这幅照片你又想到了什么?请同学来说一下。

生1:我看到了几双眼睛,几双在凝望着前方的眼睛,就像书上写的一样,他们可能都没有离过家,所以他们的眼神充满了对前方的期待与希望。旁边那个男的可能是在远方受到了伤害而归来的。

实用文档

师:看得很仔细。再请一位同学说一下。

生2:(摄影画面展示的是一辆破旧简陋的汽车,车中是几位神态各异的旅客,其中给人印象最深的是一位男子,他手托下巴,望向窗外,眼中流露出处于艰难旅程中的人的惶惑与茫然。)我看到的是他们迷茫的眼神。我觉得他们可能有的人是在归家,有的人是在离家。离家的人对未来充满了希望,同时又感到很害怕,所以他们的眼神是迷茫的。归家的人也许是在外面受到了伤害,所以带着悲伤的神情。

师:很好,读出照片丰富的内容。曹文轩看到了这幅照片以后也想到了很多,于是他就写了《前方》这篇文章(板书题目、作者)。

二、题解

这篇文章属于一种新兴的文体,称之为“摄影散文”。所谓“摄影散文”,一摄影二散文。它兼有摄影和散文两大优势。我们知道,摄影最大的优势就是视觉上的直观性,具有冲击力,而散文最大的特点就是自由,可以自由地展开联想。所以摄影散文就把两者的长处有机地结合起来,两者融为一体。《前方》就是这样一篇摄影散文。(板书“摄影散文”)

三、课上学生展示自己通过网络等手段查阅到的有关作者情况的介绍。

师:作者是谁?(请一同学上黑板板书)

补充作者简介:曹文轩, 1954年1月,曹文轩生于江苏盐城农村,并在农村生活了20年。1974年入北京大学中文系读书,毕业留校任教。后来加入中国作家协会,现在是北京大学教授、现当代文学博士生导师。他的主要作品是:《忧郁的田园》、《暮色笼罩下的祠堂》、《红葫芦》、《蔷薇谷》、《少年》、《埋在雪下的小屋》、《追随永恒》、

《三角地》、《山羊不吃天堂草》(长篇小说)、《红瓦》(长篇小说);还有一些学术性的实用文档

著作,像《中国八十年代文学现象研究》、《思维论》、《曹文轩儿童文学论文集》等。

四、文本研读

(一)理清文章思路

1、文章12段,它由摄影照片切入,然后由这个画面展开联想,最后再回到照片上来,这样看文章实际上分几个部分?

生:三个部分。第1段就是文章的第一部分,由这幅画面切入;第二部分是作者展开联想,写他的感想、感触;最后一段,文章又回到了这幅照片上来。

师:在文章的第二部分,即联想的这一部分中,曹文轩提出了哪几个核心的观点?找好的同学同座位之间可以互相商量一下。

生:我认为有三个观点。第一个就是第2段说的人有克制不住的离家的欲望,第二个就是第10段说的人生实际是一场苦旅,第三个是第11段中说的人时刻都想离家,而在离家的过程中又时刻想着已远去的或久已不见的家。

师:“人有克制不住的离家的欲望。”为什么这一句是作者的核心观点呢?因为这一句有很强的统摄性。刚才同学作了精辟的分析,它统摄了下面若干个段,比如离家走向前方是人类古老的习性,外面世界广大而且精彩,家对自己身心的压抑,还有前方对人的召唤。所以这是核心观点。

2、“人有克制不住的离家的愿望。”如何理解?原因是什么?

第三节:人类祖先在没有“家的意识和家的形式之前”就在无休止地迁徙。(历史原因)

第四节:写人类有了家后远行的欲望没有寂灭。

第五节:外面世界的诱惑。

实用文档

第六节:出自无奈(“家容不得他”或“他容不得家”)。

第七节:理想的诱惑,点出了“前方”,前方在这儿更多的不是空间上的概念,而是理想的召唤。

第八节:回到摄影作品上来。由“前方”到“路”到“汽车”,完成了从联想到摄影作品的思维过程。

第九节:是命运把人抛到了路上。(作者转入对人生的思考,第九节由“路”着手,着眼于“路”与“家”和“前方”的关系,日常的生活场景转入对人生(命运与内心世界)的思考。)

3、为什么说“人生实质上是一场苦旅”?

大家看句子中的“实质上”能不能删掉?为什么?(讨论交流)

生1:“实质上”不能删掉。我觉得人在很多时候是很成功的,但这些成功都是建立在一段一段的痛苦之上的,所以说实质上还是一场苦旅。

生2:我也认为不能删掉。人生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从表面上看很难用一句话概括,所以必须加上“实质上。”

生3:“实质上”不能去掉,因为它是限定,是从本质上说,从生活现象上说,各人在生活中的情况不一样,不一定都是“苦旅”。

师:很好。大家看原文,原文中这个问题他讲得很好。他说在路上也并非都是苦旅,有人坐的是豪华的游艇,有人坐的是舒适的火车或飞机,但从本质上讲他们同样是想达到目的地而不能达到,想实现理想而不能实现自己所有的理想,实质上还是一场苦旅。所以“实质上”不能去掉。(第十节)

师:人的“悲剧性”具体内容是什么?请用原话回答。

实用文档

第十一节:“人的悲剧性实质,还不完全在于总想到达目的地却总不能到达目的

地,而在于走向前方、到处流浪时,又时时刻刻地惦念着正在远去和久已不见的家、家园和家乡”。(论述人处于走向前方与惦念家乡的矛盾中。离乡与思乡似乎是个永恒的矛盾,谈谈你的看法。)

师:“即便是还了家,依然还在无家的感觉之中。”如何理解?

实――实实在在的遮风避雨的家,

虚――精神上的一种寄托与归宿。

4、文章第一节和最后一节的关系如何?

明确:第一节由摄影作品入手,猜测画面上人物的目的,说明“归家”和“远行”都是“在路上”,都与离家有关。结尾再次猜测摄影作品“前方”中人们的命运,扣住文章的写作缘由。首尾呼应,从浅层次的生活经历入手,上升到深层次的人生哲理的发问。

(二)把握主旨

“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古诗词中思念家乡的作品太多了,而曹文轩在这篇文章中强调的却是“人有克制不住的离家的欲望”,那么离家和归家之间到底是什么关系?

大家先几个同学商量一下,然后每个小组派个代表来发言。随着作者从摄影作品、日常生活场景到对人生哲理的思考的反复转换,文中的关键词语时常具有特殊含义。这些词语有“路”“家”“旅途”“前方”等。

提示:我认为离家和归家都是人内心的一种愿望,离家是为了更好地追逐自己美

好的理想,而归家是为了寻求一种精神上的寄托,这两者表面看起来是有一定的矛盾,实用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