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_物质的分离与提纯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物质分离与提纯说课
“物质的分离和提纯”说课一、教材分析(一)本节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节内容选自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Ⅰ第一章第一节第二课时,与之后一节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共同构成高中化学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是高中化学的开篇。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将实验安排与此,突出实验的基础性,。
既起到与初中化学实验与化学知识的衔接,又为高中化学新知识的学习穿针引线,通过实验将学生引入化学世界。
说到物质的分离和提纯,大家并不陌生,生活中就有很多这样的实例,比如自来水厂对水的净化,以及工业上对石油的分馏,都采用的事物质分离与提纯技术,如果没有这些较为先进的技术,我们用的水很可能是直接取自于江河湖水,而经石油分馏所得产品汽油、柴油、润滑油等也是不可能看到的,由此可见物质的分离与提纯技术对我们的生活生产有着深远的影响。
(二)教学内容在第一课时强调化学试验室安全及复习初中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基础上,复习巩固过滤及蒸发操作;根据初中已涉及一些常见盐、碱的溶解性,引导学生设计简单的实验方案对物质分离和提纯,并能选择合适的试剂对物质进行鉴定。
(三)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熟练掌握过滤及蒸发操作;学会分离与提纯过程的简单设计及物质检验试剂的选择。
过程与方法:学会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并运用比较、归纳联系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整合。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重视实验的规范化操作、培养良好的实验习惯;通过学习进一步认识化学实验与化学学习的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探究实验,培养探究能力及时间能力。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物质的分离与离子的检验。
难点:分离与提纯过程简单设计;物质检验试剂的选择。
二、学情分析学生的认知基础:学生初中已接触过过滤、蒸发操作,在此作进一步的复习巩固没有困难;以常见盐碱的溶解性为理论,运用于物质鉴定、提纯,则要求学生拥有整合知识的能力,对此,有一定的困难。
学生的技能基础:高一学生已具备一定的观察、分析能力,拥有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同时还具备设计简单实验的科学能力及科学探究能力。
化学苏教版ⅰ第二单元第一课时物质的分离与提纯教案(教材分析与导入)
化学苏教版ⅰ第二单元第一课时物质的分离与提纯教案(教材分析与导入)1、本节教材分析:(1)三维目标知识技能:初步学会过滤、结晶、萃取、分液、蒸馏等分离物质的实验技能,能独立完成一些简单的物质分离、提纯的实验操作,初步学会设计简单的实验方案。
过程方法:学会归纳、总结物质的分离方法,并会依照混合物的性质,选择不同的分离方法对物质进行分离的实验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结合实际事例讨论遵守实验安全守则的重要性。
树立安全意识,能识别化学品安全使用标识,初步形成良好的实验工作适应。
(2)教学重点1、分离与提纯的概念、原理及注意事项2、分离与提纯的物理及化学方法(3)教学难点把握分离与提纯的物理及化学方法。
(4)教学建议本课重点在于引发学生的摸索,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实验,让他们体验实验在化学学习中的重要作用,初步了解实验方案的设计。
2.新课导入设计(1)导入一(展现一个有过滤网的茶杯)让我们连续用化学家的眼光来观看我们周围的物质世界,那个茶杯比一般茶杯多了一个金属网,其作用是什么?在泡茶时茶叶中能溶于水的成分形成了茶叶水,为饮用方便,我们加了一个金属网,实现茶叶和茶水的分离。
这种分离方法确实是我们曾经学习过的——过滤,哪种混合物能够通过过滤的方法加以分离?用那个金属网能将化学反应生成的沉淀和溶液分开吗?实验室使用的滤纸必定具有一些——小孔,其大小刚好能使溶液通过,而留下沉淀。
为了保证过滤的成效和速率,实验操作中我们应该注意哪些问题?(2)导入二观看投影、教材图片,明白化学研究和工业生产都经常要对混合物进行分离和提纯,从中体会用实验方法对混合物进行分离、提纯的重要性。
我们在初中化学中也学过一些简单的实验方法,能够用于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
请同学回忆你了解那些分离、提纯的方法。
学生回忆,举出过滤、结晶、蒸馏等多种分离的实验方法。
(3)导入三【引入】请问:淘米使用了什么分离的方法?海水通过日晒得到粗盐,其中又是使用了什么分离方法?【生】前者是过滤,后者是蒸发结晶。
初中化学_粗盐提纯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粗盐提纯》教学设计一、学习目标(1)通过分析海水晒盐的方法及海水中的离子,了解粗盐的成分,通过了解粗盐不能直接利用到生产生活当中,使学生理解粗盐提纯的意义(2)通过去除粗盐中不溶性杂质实验的探讨,使学生掌握过滤、蒸发这两种分离混合物的原理;通过去除粗盐中可溶性杂质的探讨,使学生明确利用化学方法除杂质的原则( 3 )通过粗盐提纯的探讨渗透从混合物中提纯和分离混合物的思想和方法( 4 )通过对食盐用途的了解,使学生树立元素守恒观,并认识到化学与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通过去除粗盐中杂质问题的解决,归纳出混合物分离的方法并提升总结出分离混合物的一般思路。
三、教法学法教法:主要是通过: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总结问题等活动过程,师生双方相互配合,相互了解,这样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体验学习化学的快乐,使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合作学习。
学法:(1)实验探究法。
从探究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从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合作学习法。
让学生分组讨论实验方案,使学生在交流中取长补短,培养学生的合作竞争意识。
四、评价设计:采取学生自评、同伴互评、及教师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式。
五:教学过程:《粗盐提纯》学情分析《海水中的化学》这一单元对学生来说是一个全新的体系,为学生开拓了一个广阔的化学背景,而我们的学生就生活在威海这座美丽的海滨城市,因此这也是一个得天独厚的资源。
前面的学习中,学生对酸碱盐,海水晒盐的方法,溶液等知识已经有所了解,同时,学生已经具备溶解、过滤等基本实验操作能力,有强烈的探究欲望,这些都为本节课的教学奠定了基础,简单的说,本节课就是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技能来解决生活和生产上的实际问题。
所以,在学习方式上,努力体现如下教学思想和原则:以问题组织教学;注重采用探究学习方式;强调学习方式多样化;突出化学学科方法和观念的教育。
为了突破本节课的重难点,我想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设计出实验方案,然后讨论完善方案,并最终提炼出去除杂质的一般思路,最后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与教材内容,设计了不同层次的练习题来检测学生的目标达成情况。
《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蒸馏和萃取》参考教案
必修I 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第一节化学实验基本方法第3课时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蒸馏和萃取一、教材分析:蒸馏和萃取是在实际生产生活中有着广泛应用的分离和提纯技术,海水淡化问题是目前解决全球淡水日益紧缺问题的重要途径,这为选修《化学与技术》奠定了一定的知识基础。
萃取对于学生来说是全新的分离和提纯技术,它是对溶解性规律的一个应用,其原理也在今后卤族元素和有机物的学习中多次体现,在生活中也有多方面的应用。
本节课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复习蒸馏的原理,掌握实验室规范的蒸馏装置。
这部分内容只作复习和简单的扩充;(二)、介绍萃取的原理和装置,特别是实验操作中的细节。
这部分知识为新知识,应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由浅入深地让学生理解和掌握。
蒸馏和萃取是高中阶段的两个基本实验操作,学生对于相关内容及部分仪器还比较陌生,本节课的主要目的就是让学生了解蒸馏和萃取的操作及过程,学习一些仪器的使用方法,并进一步丰富分离提纯物质的方法和手段。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习运用以实验为基础的实证研究方法。
(2)知道液体混合物分离和提纯的常用方法—蒸馏和萃取,能根据常见物质的性质设计分离和提纯物质的方案,并初步掌握其操作技能。
2.过程和方法通过实际操作,来学会对混合物分离和提纯的操作。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树立绿色化学思想,形成环境保护的意识。
(2)能发现学习和生产、生活中有意义的化学问题,并进行实验探究。
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蒸馏和萃取的掌握和应用难点:蒸馏和萃取的掌握和应用四、学情分析:(1)在初中阶段学生已经学习了简易的蒸馏操作方法,本节课将在此基础上对规范装置和实验原理做深入的探讨,使学生更容易接受。
已经初步了解了粗盐提纯的方法,蒸馏的简易装置。
蒸馏则是在初中简易操作的基础上引入使用冷凝管这一较正规的操作。
(2)萃取的引入采用学生回家做西红柿汤并进行观察积极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物质的分离与提纯》教学设计
物质的分离与提纯》教学设计本单元教学是化学实验的基础,通过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化学实验室研究物质的重要方法,掌握相关的化学实验操作技能和化学实验方法。
在全课教学中进行启发式教学,通过情境设计、引导学生回忆已有知识对问题进行分析,得出物质分离的几种常用方法,并通过自己设计实验方案达到对知识运用、迁移的能力。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安排了大量的实验,为学生的自主探究提供了直接观察和动手操作的平台。
根据《课程标准》和《学科教学指导意见》的要求,本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蒸馏、萃取、分液、过滤、结晶等实验方法,并能够独立或与同学合作完成实验,记录实验现象和数据,完成实验报告,并能主动进行交流。
本节教材主要介绍了几种常用的物质分离与提纯的方法,以物质分离的物理方法、化学方法、仪器方法为暗线。
首先简单温了初中已经介绍过的几种物质分离方法:过滤、蒸发、结晶。
然后以溴的萃取为例介绍了“萃取”这种分离方法以及分液,又以蒸馏自来水获取少量纯净自来水为例介绍了“蒸馏”,最后以“拓展视野”的形式简单介绍了层析法的发展与应用。
这些内容在模块研究中起到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让学生了解物质分离与提纯的方法,为后续研究奠定基础。
本节课的编排在专题1第二单元《研究物质的实验方法》中。
化学家在研究一种物质时,首先需要考虑如何从混合物中分离出这种物质,然后提纯并进行分析、检测,最终研究其结构和组成。
因此,本节课作为本单元的第一课,以化学家研究物质的一般思路为入口,引导学生了解物质研究的一般步骤,从分离和提纯开始,建立起科学探究的思维方式,为之后的实验方法和操作打下基础。
化学实验是高中化学研究的重要内容,学生需要较系统地研究实验方法,以强调化学实验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实验意识,这也是新课程教材与传统教材的最大不同之处。
教学重点包括常用的物质分离和提纯方法,如过滤、蒸发、结晶、萃取、分液、蒸馏等。
教学难点则是萃取和蒸馏操作的掌握和应用。
在研究者分析中,需要分析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和能力基础。
初中化学_【课堂实录】物质的检验与鉴别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物质的检验与鉴别》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常见物质的特殊性质和离子的检验方法。
(2)学会常见气体的鉴别。
(3)能够运用化学知识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过程与方法(1)掌握常见物质的检验方法(2)通过跟踪训练题学会分析问题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思路。
(3)总结物质鉴别的常用原理、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会了解物质的性质、掌握物质的检验和鉴别在实际生活中应用的重要性。
(2)通过学习交流,增强了自我保护意识,学会用所学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3)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法,感受同学间合作学习的快乐和重要,学会尊重,学会学习,学会与人合作。
教学重点:1.能够掌握常见离子的检验方法,并能找出多种方法来进行检验。
2.通过对离子的检验来鉴别物质。
教学难点:1、通过对知识的整理掌握检验与鉴别的规律方法。
2、学会从不同角度、用不同方法鉴别物质。
3、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实验设计的能力。
教学方法:归纳、讲解、讨论、练习相结合教学流程: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归纳总结----跟踪训练----能力提升---总结方法----生活应用----自主学习----跟踪训练----交流收获教学过程学情分析(一)知识基础(1)通过九年级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单质、氧化物以及酸、碱、盐的性质,对物质间的反应规律有了一定的认识和了解,对元素化合物的知识也有了一个整体思路。
(2)具有物质的鉴别的相关知识,能从物质的性质、反应特征的角度去对学过的物质进行鉴别。
(二)学习期望(1)通过生活中物质的鉴别与检验,使学生意识到学会方法随时帮助我们解决生活出现的问题,掌握物质的鉴别与检验思路原则和方法是有必要的。
(2)本节课是学生对物质的鉴别的知识进行梳理,然后灵活运用,为以后的关于物质的鉴别的实验探究题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不足之处学生虽然掌握了酸、碱、盐的性质,对物质间的反应规律也有一定的基础,但对物质的鉴别与检验的整体思路,原则、方法还不够清晰,对多种物质的鉴别容易混淆,且对实验的设计描述都有所欠缺。
高中化学教学课例《物质的分离与提纯》课程思政核心素养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过渡】以上对物质的分离和提纯都有一个共同特 点,那就是这两个
的方案最终都是固液的分离,都要用到过滤。如果 被分离提纯的物质
都是液体,那么又应该采取什么方案呢? 3、萃取 【思考】如何把溴从溴水中提取出来? 【演示】用 CCl4 提取溴水中的溴 【学生】观察各物质的物理性质,向溴水中加入四 氯化碳溶液, 充分振荡,现象如何?从现象中得出结论。 【小结】萃取是利用溶质在不同溶剂里溶解度的不 同,用一种溶剂把 溶质从原来溶液中提取出来的方法。而 CCl4 称为 萃取剂,水和 CCl4 互不相、CCl4 的密度比水大、溴在 CCl4 中的溶解 度远大于在水中的溶 解度。 【过渡】那是不是所有物质可以从水中把提取出溴 呢?如果不是,那 什么样的物质才能有这样的本领呢?即哪些物质 可以作为萃取剂?
(1).结合实际事例讨论遵守实验安全守则的重要
性。树立安全意识,初。
学生学习能
学生在初中时已学习基本的分离方法过滤,在此基
力分析 础上,学习其他的分离方法。
本节课在讲述过程中不仅要锻炼学生自主合作,探
究的思想,还要培养学生积极发言的表达能力。课堂讨
【展示】(展示一个有过滤网的茶杯)这个茶杯比 普通茶杯多了一个
金属网,其作用是什么?在泡茶时茶叶中能溶于水 的成分形成了茶叶
水,为饮用方便,我们加了一个金属网,实现茶叶 和茶水的分离。
这种分离方法就是我们曾经学习过的——过滤,哪 种混合物可以
通过过滤的方法加以分离?用这个金属网能将化 学反应生成的沉淀
【简述】萃取剂的选择条件:1.萃取剂不溶于原溶
剂。2 萃取剂不与
原溶剂和容质反应。3.溶质的溶解度在萃剂中的溶
解度远大于在原溶
剂中的溶解度。
【过渡】刚才用 CCl4 萃取了的溴还和水分层存在
物质分离实验教案模板初中
物质分离实验教案模板初中教学目标:1. 了解并掌握物质分离的基本方法和原理。
2. 能够独立完成简单的物质分离实验。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教学内容:1. 物质分离的基本方法:过滤、结晶、萃取、分液、蒸馏等。
2. 物质分离实验的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物质性质和微粒知识。
2. 提问:如何将混合物中的不同物质分离出来?二、新课内容(15分钟)1. 讲解物质分离的基本方法:过滤、结晶、萃取、分液、蒸馏等。
2. 通过示例和图示,讲解各种分离方法的原理和操作步骤。
3. 强调实验操作中的注意事项,如安全操作、仪器使用等。
三、实验操作(15分钟)1.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种物质分离方法进行实验。
2. 指导学生根据实验步骤进行操作,如准备仪器、配置溶液等。
3. 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四、实验结果与讨论(10分钟)1. 学生汇报实验结果,分享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2.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结果,验证分离方法的适用性。
3. 讨论实验操作中的注意事项和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物质分离实验的原理和方法。
2. 学生反思实验过程中的操作和观察,提出改进意见。
3. 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复习实验内容和实验报告。
教学评价:1. 课后收集学生的实验报告,评估学生的实验操作和实验结果。
2. 在下一节课开始时,进行实验操作的复述和提问,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
教学资源:1. 实验室仪器和试剂。
2. 实验指导书和图示。
教学建议:1. 实验前,教师应检查学生的实验仪器的准备情况。
2. 实验过程中,教师应加强对学生的指导,确保实验安全。
3. 实验结束后,教师应及时批改实验报告,给予学生反馈。
物质的分离与提纯教学反思
《物质的分离与提纯》教学反思本节课的内容主要是在初中所学的过滤、结晶、蒸馏等实验的基础上进一步理解这几种分离方法的原理与应用。
在教学过程中,联系生活、创设情景:如筛沙、口罩等,从而引出分离方法在生活中的应用;在小结本课时学习内容结束后,通过图片“沙里淘金”,让学生从中会感受到化学学习的意义——用化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并应用于生产生活中。
从而促使学生主动学习化学,增强对化学的兴趣。
教学过程中,设置了问题串,将大问题分化为小问题,降低难度、突破难点。
如在“讲对过滤有哪些新的认识”的学习任务中,设置了以下3个问题,(问题1)过滤的适用范围?(问题2)过滤是根据物质的什么性质?(问题3)过滤是不是仅限于不溶性固体与液体的混合物?请同学们列举生活中的过滤例子加以证明。
符合学生的思维特征。
在“讲结晶”的学习任务中,设置了以下3个问题(问题1)结晶的方法及适用范围(问题2)有的同学说结晶就是把溶液中的溶质转化为难溶的沉淀析出?这种说法是否正确?请说明理由(问题3)结晶的原理在“讲蒸馏”的学习任务中,设置了以下4个问题:(问题1)你知道蒸馏的原理吗(问题2)初中接触过哪些根据沸点不同进行混合物分离的例子从石油中分离出汽油、煤油、柴油等,利用分馏的方法,那么什么是分馏呢?课件:沸点相近的混合物的分离方法(问题3)蒸馏与分馏的区别(问题4)蒸发与蒸馏都有加热的过程,那么蒸发与蒸馏的区别本节课在设计综合习题时,没考虑铁的多种化合价,二价铁受热会变成三价铁,所以蒸发硫酸亚铁溶液不能得到纯净的硫酸亚铁晶体。
当然本节课还有很多缺点,学生课堂积极性不够高;教师的评价不到位;还有一些细节问题有待在以后的教学中去提升和解决。
总之我感受最深的就是一堂课可以上得千变万化,对教材处理要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进行整合。
教学内容呈现方式的多样化,有利于教师展开教学活动,有利于学生促进独立思考,有利于师生在课堂上迸发出火花。
教学中采用如图片、表格、动画、视频等多种多样的形式,可以使教学内容直观形象、图文并茂、生动有趣,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初中化学_物质的分离与提纯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物质的分离与提纯教学目标1、初步学会物质的分离、提纯、除杂等方法2、通过对物质的分离和提纯的一般方法的探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优良品质。
教学重点分离和提纯物质的物理方法和化学方法教学难点物质的分离、提纯、除杂等方法的应用教学过程导入:一张“八宝豆”按类分开的图片引出分离,一张农民扬起小麦去除麦糠的图片引出除杂,形象直观学生能够很好地区分这两者的不同。
教师:平常我们做题经常也会遇到这种类似的问题,今天我们将系统的来学习这类问题的解决方法,首先我们一起给分离和除杂下个定。
学生:对照屏幕的概念一起大声朗读。
教师:板书。
一、概念教师:我们根据物质的状态不同将混合物分为固-固混合、液-液混合、气-气混合三种情况。
在选择方法的时候我们先考虑物理方法再考虑化学方法,接下来我们按照由易到难的顺序来学习常见的分离、除杂的方法。
多媒体展示:NaCl(泥沙)学生:所用试剂是水,操作为溶解、过滤、蒸发结晶。
多媒体展示:如何进一步得到滤渣、滤液中的成分?学生:思考并回答。
教师:及时表扬学生,我们把这种方法称为过滤法,并板书过滤法。
多媒体展示:可溶固体、可溶固体的分离问题学生:结合溶解度曲线选择合适的结晶方式,并学会举一反三。
教师:小结并板书结晶法。
多媒体展示:化学方法除杂的原则:能除去杂质且不引入新杂质。
教师:酸、碱、盐溶液中的除杂问题,通常利用复分解反应的实质将杂质离子转化为气体、沉淀、水。
多媒体展示:例题。
学生:思考并回答解题的思路。
多媒体展示:小试身手学生:小组合作讨论教师:总结,板书,引出下个问题金属和金属氧化物的除杂。
学生:先自己解决然后组内合作讨论,总结出答案和操作的描述。
教师:总结,板书,引出金属离子除杂。
学生:先自己解决然后组内合作讨论,总结出答案和操作的描述。
教师:总结,板书。
多媒体展示:问题展示学生:动脑思考,小组内合作讨论,抢答。
多媒体展示:温馨提示,强调试剂过量的取舍问题。
学生:回答问题,并得出结论同种状态为适量,不同状态过量也可。
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教案
混合物的别离和提纯(关键词导学模式教学案例)一、教材分析本节教材着重要让学生初步明确实验是研究化学物质的重要方法之一。
化学家们要研究*种物质,首先要考虑的就是怎样从混合物中把这种物质别离提取出来,再进展分析、检测、研究它的构造、组成。
本节课以研究化学物质的实验方法为主题,以研究物质的一般思路为主线,引导学生了解物质的别离与提纯的方法及其根本操作。
二、学情分析刚进入高一的新生来自不同层次的初中学校,他们的化学实验根本技能水平参差不齐,学生间比拟陌生,这些因素制约了学生自主学习活动的开展。
因此我的教案中以初中化学中已学过的过滤、结晶等物质别离的方法为切入点,教师积极引导、创设合作学习的气氛。
在合作学习的气氛中以讨论、交流、合作实验等学生活动为主,来完成教学任务。
这种做法符合这个年龄段学生的学习心理,并能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
三、教学设计思路首先以浪里淘沙的故事吸引学生的兴趣,四、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初步学会蒸馏和萃取、过滤、蒸发等别离与提纯的实验技能。
过程与方法1、初步了解根据混合物的性质选择不同的方法。
2、独立或与同学合作完成一些简单的物质别离提纯操作。
3、通过动手实验,练习量取、溶解、过滤、蒸发、蒸馏、萃取、分液等根本操作,注意根本操作的标准训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初步学习用实验设计在化学学习和科学研究中的应用等隐性目标。
2、了解化学实验为主的学科特点,加深对科学本质的认识,提高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五、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1、掌握研究物质的实验方法和别离提纯的原理和方法。
2、初步认识怎样设计实验方案,在动手实验中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习运用以实验为根底的实证研究方法。
难点物质别离和提纯实验方案的设计。
六、教学方法本节课教师根据学生特点,教材内容要求,寻求一种表达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学生自主学习的新模式。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采用关键词导学法、实验法、讲授法、探究法和小组合作讨论法,让学生亲自动手实验去发现问题的同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初中化学_研究物质的实验方法——物质的分离与提纯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教学设计】研究物质的实验方法——物质的分离与提纯作者:一、课标分析课程标准:“二、身边的化学物质”之(二)“水与常见溶液”2.了解吸附、沉降、过滤和蒸馏等净化水的常用方法。
“四、物质的化学变化”之(一)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4.初步形成“在一定条件下物质可以转化”的观点“五、化学与社会发展”之(一)化学与能源和资源的利用5.知道是由是混合物,了解石油的炼制可以得到汽油、煤油等产品。
6.认识资源综合利用的重要意义。
二、教材分析:物质的分离与提纯方法是一种重要的研究物质的科学实验方法,教材对于这一部分的编排是按照由易到难,不断渗透的思路,教材主要涉及的物质分离、提纯的方法和工业实例有:第二单元《天然水的人工净化》:沉降、过滤、吸附、蒸馏;第四单元《空气的成分》分离液态空气法:蒸馏;第六单元《化石燃料的利用》石油:分馏;第八单元《海水制镁》化学方法提纯MgCl2;《海水晒盐》蒸发结晶;《海水晒盐》粗盐中泥沙和可溶性离子的除杂,等……教材把对物质分离与提纯的编排穿插在上、下册的不同内容中,并不断的通过实际工业流程,让学生体会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性,这样安排遵循了在“应用中学习,在学习中应用”的逻辑关系,有助于学生形成知识系统,激发他们学习化学的积极性。
三、重点、难点通过以上分析我认为本节课的重难点是:整合初中阶段所学习的物质分离与提纯的方法,形成思维导图;通过从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定量计算三个角度对混合物的分离提纯进行有序研究,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
四、学情分析学生在新课学习过程中已经先后接触了很多物质分离的方法和例子,但是并没有进行系统的整合,更没有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学生并不清楚,这前后所学的方法和工业流程之间的内在联系。
五、教学目标知识技能类目标:1.复习回顾上、下册课本中所学过的物质分离、提纯的基本方法。
形成思维导图2.针对性的复习学业考试的基本题型,形成答题能力。
过程方法类目标:通过小组汇报,培养学生整理、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帮助学生养成合作、互助的学习习惯。
《物质的分离与提纯》教学设计-精品教案
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为本的单元教学设计摘要:以苏教版化学1“研究物质的实验方法”为例,从单元主题的确定、教学内容分析、教学策略、教学设计思路、教学过程等方面阐述了开展单元教学的实践及思考。
实践表明相比于课时教学设计,单元教学设计能够更好地发展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
一、对单元教学内容的思考及其与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关联课堂教学是发展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主阵地,开展相应的教学设计研究及实践是落实核心素养培养要求的重要途径。
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需要教师由“课时主义”转向“单元教学”,因为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丰富,教师很难在一节课中完成相应的教学目标。
“单元教学”是指教师在对课程标准、教材等教学指导性资源进行深入地解读和剖析后,根据自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以及学生的情况和特点,对教学内容进行分析、整合、重组,形成相对完整的教学主题,并以一个完整的教学主题作为一个教学单元的教学。
教师可以选择一个教材單元来作为单元教学设计,因为教材单元是教材编制者依据相关理论和学科本质编制的教学单元;同时教学单元也可以是教师根据学情,结合自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对教学内容进行分析和重组形成较为完整的教学主题。
学科核心素养视域下的单元教学需要教师以“学科大概念”为引导,分析知识内容与素养的关联,以相关主题为单元教学的串联引线。
实验是化学学科的重要特征,也是发展“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等化学学科核心素养最佳的教学载体。
2017年版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在“必修课程主题1:1.3化学实验”指出,学生需要认识化学实验是研究和学习物质及其变化的基本方法,是科学探究的一种重要途径;初步学会物质检验、分离、提纯和溶液配制等化学实验基础知识和基础技能;学习研究物质性质,探究反应规律,进行物质分离、检验和制备等不同类型化学实验及探究活动的核心思路与基本方法。
而苏教版必修1第二单元“研究物质的实验方法”主要内容包括物质的分离与提纯、常见物质的检验、溶液的配制及分析三个部分。
教学中让学生体验化学融合生活——《物质的分离与提纯》教学设计的感悟
了解化 学与 F常生活 的密切联 系 , 高对化学 的学 习兴 t 提 趣. 逐步学会分 析和解 决与化学有关 的一些 简单 的实 际
问题 。如果化学教学脱离生活 . 那教学将 毫无 生气 . 学生 难 以体验学 习化学 的兴 趣与作用 。因此 . 在教学 中怎样
真切感悟 : 这两种设计都基 于学生 的比较熟悉 的情
水 混合物 。
问题 1 如何将水和油分离开来呢? : 课 堂实况 : 学生兴趣很浓 , 学生知道 油不 溶于水 , 而 且 油在水上 面 . 学生很快想 到 了实际解决 问题的方法一
倾液法 , 同时学生也认识 到这种方法难 以分离完全 。
由于玩耍将 盐散 落在 地上 .我只好 将盐 聚到 淘米篓 子
境 , 问题都 能引发 学生们 积极 的探 究 与思考 , 其 能让 学 生体验运用化学知识去 分析 问题 、 解决 问题 的过程 与快 乐 。 教学效 果要 比单纯 的教师讲 授要有 效得 多 . 该 其 应
说这两 种引入都是可取 的!但两者设计的情景与效果 是
将化 学与生 活结 合将是摆 在我 们每 一位教 师面前 的崭
生活是多么 的重要 !
案例 1
一
生 活问题 . 学生会 感到学 习 的知 识有用 了. 能帮助人 或 社会解决一些 实际问题 . 从而 表现出强烈 的解 决问题 的
欲望 , 以他们 的思维被激活 , 所 变得更敏捷 , 虑问题更 考
全 面 . 以他们 的思考分 析不仅仅 停 留在实验 上 。 会 所 还
・
教学设计 ・
教学 中让学生体验化学融合生活
《 物质 的分 离-提纯》 9 教学设计 的感悟
相 荣富
( 宝应 县 范 水 高级 中 学 江 苏 宝应 25 1 ) 2 8 9
初中化学_粗盐的提纯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课题粗盐的提纯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1)学会用过滤法提纯混有泥沙的粗盐,并理解过滤法可以除去不溶性杂质的提纯方法。
(2)借助微观示意图,理解除去粗盐中可溶性杂质实质就是除去某些杂质离子,培养对微观离子的想象和分析推理能力。
加深对物质分离及提纯操作原理和方法的理解。
(3)能够记录实验现象,对现象进行分析得出结论,完成实验报告。
过程与方法:(1)通过溶解性表的认识,让学生学会粗盐中可溶性杂质的除去。
掌握除杂的原则和方法。
(2)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习运用以实验为基础的实证研究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探究实验,让学生感受化学学习的趣味,感受化学学习的快乐,从而乐意学习化学。
(2)利用化学转化法可以提高物质的应用价值和经济价值。
鼓励引导学生将化学知识带进生活、生产,感受化学学习的意义,把化学与生活联系起来,从生活中获取化学知识,用化学知识服务于生活。
教学重难点:重点:除杂过程中试剂的选择以及试剂的添加顺序难点:除杂过程中试剂的添加顺序教法学法:多媒体演示、讲解分析、实验教学过程:导入:展示一瓶粗盐、一瓶精盐,在物质分类上粗盐属于混合物,精盐属于纯净物。
这节课我们就把粗盐提纯为精盐,就把这个过程叫做粗盐的提纯。
出示生活中的食盐分析杂质的种类:思考如何除去不溶性杂质?将粗盐经过溶解、过滤、蒸发得到的产品是纯净的NaCl吗?学生交流讨论:不是,还含有可溶性的杂质:CaCl2 、MgCl2 以及一些硫酸盐讲解------粗盐中可溶性杂质的除去除去杂质的原则和方法?(结合酸碱盐的有关知识)思考:应加入什么试剂?1.试剂的选择①去除SO42-加入过量BaCl2 Na2SO4+BaCl2=BaSO4↓+2NaCl②去除Mg2+加入过量NaOH MgCl2+2NaOH=Mg(OH)2↓+2NaCl③去除Ca2+加入过量Na2CO3CaCl2+Na2CO3=CaCO3↓+2NaCl④过量试剂的去除:BaCl2过量的处理:加入Na2CO3BaCl2+Na2CO3=BaCO3↓+2NaClNa2CO3、 NaOH过量的处理:加入盐酸NaOH + HCl = NaCl + H2ONa2CO3+ 2HCl = 2NaCl + H2O + CO2↑注意事项:①Na2CO3必须在BaCl2之后加入, Na2CO3除CaCl2和BaCl2。
“物质的分离与提纯”项目式教学设计与实践——以“泔水的回收利用”为例
温度影响不大,冷却析出的 NaCl 会很少,所以应该
采用蒸发结晶的方法;蒸发结晶不能完全蒸干,否
则杂质 KNO3 也会析出;为防止温度降低后有 KNO3
析 出 ,应 该 在 温 度 比 较 高 的 条 件 下 过 滤 析 出 的
学生的“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核心素养。
3. 水中提盐,升华旧知
NaCl 固体。
实际问题时,不能将所学知识进行迁移应用。在本
生产生活实际中的项目化任务科学地制订具体可
节课中,我们以“泔水的回收利用”为例,以获得某
行、发展核心素养的教学目标,挖掘教学内容在化
些产品作为项目任务,通过先分析泔水这一复杂混
学学科核心素养发展方面的独特价值,设计和开展
合物的组成信息,再根据各组分的性质选择合适的
心素养。
(3)通过讨论、分析,初步了解过滤、结晶、萃
取、分液、蒸馏等基本方法的适用范围和操作要点,
体会实验方法的科学性和严谨性,养成科学的探究
态度。
(4)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动手实验,完成项目任
务,多样化展示学习成果,整理并反思实验结果,体
会混合体系分离提纯的工艺流程的设计思路,提升
合作评价能力,培养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等学科核
[1]
问题情境,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利用所学知识尝试
由于物质混合体系复杂多变,各种分离方法的适用
解决一系列的项目问题,并在探索与挑战中获得新
范围和操作要点易混易错;同时,由于学生缺乏实
知识,发展真能力,进而提升核心素养。
验的真实体验,只能死记硬背,当遇到需要解决的
在高中化学教学的设计与实施中,教师可基于
社会责任
图 1 “泔水的回收利用”项目式教学流程
四、教学过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物质的分离与提纯》教学设计
物质的分离与提纯课标分析
《物质的分离与提纯》属于九年级化学下学期二轮专题复习内容,是酸碱盐知识的综合性运用。
课程标准中指出,学生需初步形成“在一定条件下物质可以转化”的观点;知道利用化学变化可以获得新物质,以适应生活和生产的需要。
复习是教学不可缺少的环节。
复习教学要注重选择有真实情景的、符合学生认知特征的、具有一定综合性和开放性的习题,实现对学生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
物质的分离与提纯效果分析
本课以海洋特色经济区为情景主线,从学生熟悉的粗盐提纯入手,引导学生逐步形成物质分离提纯的思路,对应练习,采用层层递进方式,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应用逐步深化。
对于较难的提纯流程类题目,选择让学生小组内充分讨论,进行知识的有效碰撞,从课堂效果来看,多数学生能够掌握分离提纯的基本方法和思考路线。
随堂检测题,全班都能达到及格以上。
当然,题目的选择上,也有一定的偏向性,都是基于海水提纯,
典型的除杂类选择题还有欠缺,学生后续的巩固也比较重要。
教师对于难题的点拨,还应该加以强化。
物质的分离与提纯教材分析
教材地位
《物质的分离与提纯》属于九年级化学下学期二轮专题复习内容,是酸碱盐知识的综合性运用。
在山东教育出版社九年级化学课本中,该部分知识点分散在上册氧气、二氧化碳等气体的性质,下册酸碱盐的化学性质等。
既涉及“身边的化学物质”一级主题、“生活中常见的化合物”二级主题;又涉及物质的化学变化。
要掌握本节内容,既要明确常用的分离提纯物理方法,又要熟悉物质之间的相互反应,从而选择合适的除杂试剂,对学生能力要求较高。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明确分离与提纯的差别、基本原则;能选
择合适的除杂试剂,判断选择试剂是否恰当
2、过程与方法:从微观角度理解除杂试剂的选择,学会根
据提纯的思路解决实际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分离与提纯对人类生活生产的
实际意义,提升对化学的热爱
教学重点除杂的原则、物质分离提纯的具体思路
教学难点运用提纯思路解决实际问题
《物质的分离与提纯》自主学习任务单
小试身手
人们接触到的物质很多都是混合物,为了适应各种不同的需要,常常把混合物里的几种物质分开。
下列各组物质,可用过滤的方法来分离的是();
可用蒸馏的方法分离的是()
A. NaCl和Na2CO3
B. 铁粉和铜粉
C. CaCl2和CaCO3
D. 酒精和水
形成规律
分离提纯方法——物理方法
(1) 过滤法:适用于难溶于液体的与的分离或提纯;
(2) 蒸馏法:适用于分离不同的液体混合物,或除去水中不易挥发的
可溶性杂质;
(3) 结晶法:适用于分离可溶性混合物或除去可溶性杂质,
具体方法有两种:
A 结晶
B 结晶
拓展提升
下表列出了除去物质中所含少量杂质的试剂,其中正确的是()。
思考其他试剂不可行的理由。
序号物质所含杂质除杂试剂
(1) KNO3K2SO4适量BaCl2溶液
(2) CO2HCl气体适量NaOH溶液
(3) CaO CaCO3足量水
(4) NaOH Na2CO3适量Ca(OH)2溶液
(5) KCl K2CO3过量CaCl2溶液
(6) CaCl2HCl 过量CaCO3
《物质的分离与提纯》评测练习
检测1.
(2分)下表是各物质所含的少量杂质以及除去这些杂质所选用的试剂或操作方法,其中正确的是( )
检测2.(每空2分,共8分)为了除去氯化钠样品中的碳酸钠杂质,某兴趣小组将样品溶解后进行如下实验:
(1)A 溶液中溶质可能为____________(只写一种);
(2)将无色溶液与沉淀B 分离的操作①的方法名称是_____________; (3)从无色溶液得到固体物质C 的操作②的方法名称是____________; (4)因为A 溶液过量,此方案得到的固体物质C 中混有新的杂质,为了既能除去杂质碳酸钠,又能有效地防止新杂质的引入,可向样品溶液中加入过量的_____________后,直接进行操作②即可得到纯净的氯化钠固体。
《物质的分离与提纯》教学反思
选项 物质
杂质
除杂试剂或操作方法
A CaCl 2溶液 盐酸
加入过量Ca(OH)2溶液,再过滤
B NaNO 3溶液 Na 2SO 4 加入适量BaCl 2溶液.再过滤
C Zn 锌粉 Fe 加入适量盐酸,过滤 D
NaCl
泥沙
溶解,过滤,蒸发
相比于传统的“做、讲、测”复习教学,“三环六字”教学模式是一种新鲜的尝试。
一新在于“翻转课堂”。
学生需要在课后通过微视频了解课程的核心内容,然而,课后完全放手于学生,学习程度无法掌握。
为增强学生观看微课的目的性、检测自学效果,分别设定自主学习任务单和自主学习检测单。
通过检测,了解学生的自学情况,及时调整课堂重难点。
在实践过程中,发现学生对“不增不减易分离”的提纯原则有了初步了解,但在应用于实际问题解决方面还有所欠缺,所以将课程重点放在实战演练上。
二新在于明确的“小组合作”。
传统的小组合作多趋于形式,无法做到真正的相互交流与学习。
学生可以自主给所在小组命名,增强组内的归属感;推荐小组组长,根据个人特色明确组内角色(发言人、记录员、实验主操作员等),严格按照分工。
在这堂课里,设置两组讨论,其中在“打响战役”环节中,小组成员能够明确各自分工,积极参与讨论,还能在组长的引领下勇于创新——每个成员讲解一个知识点,荣誉共享。
三新在于“互评与自评”。
自己之前的课大多不涉及评价环节,随堂检测也仅限于做题,对答案。
缺乏对学生的评价;学生对自己知识的掌握也没有清晰地认识。
“三环六字”模式中,我在随堂检测题目中设定了具体的分值,让学生更为具象地了解自己在本节内容中处于“优秀”、“达标”还是“待达标”,明确课后需要努力的方向。
此外,学生互评部分,根据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每个人都渴望得到来
自他人的肯定和尊重。
设置互评,感受班级同学对自己的肯定,能够更好地激发他的学习兴趣。
当然,由于我对三环六字教学路径还处于初期的摸索阶段,还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主要体现在:
1.对学生的预设不充分。
在知识的抢答环节,由于缺乏充分
地预设,在学生多次举手抢答后才发现提问,课堂掌控能
力有所欠缺;
2.由于场地限制,没有关注到每一位学生,应该在难点处给
予一定的指引。
3.对学生的优秀表现评价语过于单一,不利于学生的个性化
发展。
物质的分离与提纯课标分析
《物质的分离与提纯》属于九年级化学下学期二轮专题复习内容,是酸碱盐知识的综合性运用。
课程标准中指出,学生需初步形成“在一定条件下物质可以转化”的观点;知道利用化学变化可以获得新物质,以适应生活和生产的需要。
复习是教学不可缺少的环节。
复习教学要注重选择有真实情景的、符合学生认知特征的、具有一定综合性和开放性的习题,实现对学生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