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音版音乐六下《沂蒙山小调》教案
沂蒙山小调教案
沂蒙山小调教案沂蒙山小调教案一、教学目标1. 通过学习沂蒙山小调教案,使学生了解沂蒙山地理位置、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并培养学生对家乡地理环境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2. 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3. 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培养学生的互助、合作和沟通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 学习沂蒙山地理环境和自然景观的特点和重要性。
2. 学习沂蒙山人文景观的特点和重要性。
3. 加强学生的实地观察和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三、教学准备1. 大屏幕投影仪2. 沂蒙山地理环境和景观的图片和资料。
3. 学生纸笔等学习用具。
4. 实地考察活动准备:指导书、指南针、相机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在黑板上写下“沂蒙山小调教案”,询问学生对沂蒙山的了解,并请学生回答以下问题:- 沂蒙山在哪个省份?- 沂蒙山有什么自然景观?- 沂蒙山有什么人文景观?通过与学生的互动,了解学生对沂蒙山的了解程度。
2. 学习地理环境和自然景观(15分钟)使用大屏幕投影仪展示沂蒙山的地理位置图和自然景观的图片,并向学生介绍沂蒙山的地理环境:位于山东省的中部,有海拔超过1500米的山脉,山势陡峭多峰状。
然后介绍沂蒙山的自然景观:有丰富的植被,湿润的气候,多种动物和鸟类栖息在此。
鼓励学生发表自己对沂蒙山自然景观的观察和感受。
3. 学习人文景观(15分钟)使用大屏幕投影仪展示沂蒙山的人文景观的图片,并向学生介绍沂蒙山的人文景观特点:有丰富的历史和文化遗迹,如中华圣地泰山、孔庙、岱庙等。
鼓励学生分享他们对沂蒙山人文景观的了解和感受。
4. 讨论合作(10分钟)参考学生对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观察和感受,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并列举出自己感兴趣的景点或景观。
然后让他们分成小组,制定一个实地考察活动的计划,并展示给全班。
鼓励学生展示团队合作和创造性思维。
5. 实地考察(25分钟)学生按照小组计划进行实地考察活动。
《沂蒙山小调》教案课教案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感受山东民歌《沂蒙山小调》的音乐特点和风格。
2. 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热爱,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
3. 通过对《沂蒙山小调》的学习,加深学生对我国民间音乐文化的了解。
二、教学内容:1. 歌曲《沂蒙山小调》的背景介绍。
2. 歌曲的旋律分析。
3. 歌曲的歌词解释。
4. 歌曲的演唱技巧。
5. 歌曲的演奏技巧。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歌曲《沂蒙山小调》的演唱和演奏。
2. 教学难点:歌曲的高音部分和节奏处理。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解法,讲解歌曲的背景、旋律和歌词。
2. 采用示范法,示范演唱和演奏技巧。
3. 采用练习法,让学生反复练习演唱和演奏。
4. 采用互动法,鼓励学生提问和参与讨论。
五、教学步骤:1. 导入:简要介绍山东民歌《沂蒙山小调》的背景。
2. 分析歌曲:讲解歌曲的旋律特点和歌词含义。
3. 示范演唱:教师示范演唱《沂蒙山小调》,学生跟随演唱。
4. 示范演奏:教师示范演奏《沂蒙山小调》,学生跟随演奏。
5. 练习:让学生单独演唱和演奏,教师指导并进行纠正。
6. 互动环节:学生提问,教师解答;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教师点评。
7. 总结: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歌曲《沂蒙山小调》的音乐特点和风格。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对《沂蒙山小调》的旋律和歌词的掌握程度。
2. 评价学生在演唱和演奏中的表现,包括音准、节奏、情感表达等。
3.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表达自己的学习心得和对歌曲的理解。
七、教学资源:1. 教学课件:包括歌曲《沂蒙山小调》的旋律图、歌词、背景介绍等。
2. 音响设备:用于播放歌曲和示范演奏。
3. 乐器:吉他、钢琴等,用于示范演奏。
4. 乐谱:《沂蒙山小调》的乐谱,供学生练习演唱和演奏。
八、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课时:介绍歌曲背景,分析歌曲旋律和歌词。
2. 第二课时:示范演唱和演奏,学生跟随练习。
3. 第三课时:互动环节,学生提问和分享学习心得。
《沂蒙山小调》教学设计
《沂蒙山小调》教学设计:《沂蒙山小调》教学设计:一:教学理念:一:教学理念:以六年级音乐教材《沂蒙山小调》作为载体,谈新的课程改革理念的落实。
通过学习新的课改理念:学习新的课改理念:从教学目标上设定了比较全面的三维结构:从教学目标上设定了比较全面的三维结构:从教学目标上设定了比较全面的三维结构:即:即:即:基本的知识基本的知识能力,学习的过程和方法,教师、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发展。
课程的内容要和学生的生活、社会实践和科技发展水平相结合;社会实践和科技发展水平相结合;教学的过程要紧密联系学生的教学的过程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最近发展区的水平,从而帮助学生适应生活、获得发展。
学生的学习方式提倡的是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课程的管理实行国家、地方、校本三级管理。
管理。
评价方式的变化,评价方式的变化,评价方式的变化,注重了评价促进学生发展的作用,注重了评价促进学生发展的作用,注重了评价促进学生发展的作用,教学内容更体现了各教学内容更体现了各学科之间的良好整合。
学科之间的良好整合。
这些课改思想,在我们日常的音乐教学的改革中可以说体现得淋漓尽致,在我们日常的音乐教学的改革中可以说体现得淋漓尽致,建立民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给学生创设一种安全、和谐、优美的学习氛围,创设良好的心理环境,心理环境,能够有效的促进学生音乐能力的提高。
能够有效的促进学生音乐能力的提高。
能够有效的促进学生音乐能力的提高。
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这这些思想不见得在一节音乐课中同时完美的体现,些思想不见得在一节音乐课中同时完美的体现,但是教师要有意识的渗透,但是教师要有意识的渗透,但是教师要有意识的渗透,创设创设情境,促进师生共同发展。
情境,促进师生共同发展。
在音乐教学中,要体现教师对教材的掌握程度,要体现教师对教材的掌握程度,课前要了解学生对和歌曲包含的课前要了解学生对和歌曲包含的音乐文化的认知程度,音乐文化的认知程度,从而设计教学过程,从而设计教学过程,从而设计教学过程,构思适合学生的学习方法。
沂蒙山小调教案设计
沂蒙山小调教案设计第一篇:沂蒙山小调教案设计《小调集萃》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学唱《沂蒙山小调》,复习巩固“鱼咬尾”的创作手法。
2、学习了解《沂蒙山小调》的创作背景、音乐形象,通过感受歌词的美,指导学生用优美抒情的声音、良好的气息控制,有感情的演唱歌曲,做有弹性的歌唱和力度的变化。
3、聆听试唱《龙船调》,体验感受各地小调独特的韵味和魅力,知道方言和衬词在民歌中的作用。
4、通过多种形式的听(录音、教师范唱、范奏)感受歌曲风格,增强学生学习民歌的兴趣,感受歌曲中热爱家乡的感情。
二、教学重难点1、对“鱼咬尾”知识的掌握。
2、一字多音的唱法及气息的运用。
3、《龙船调》中衬词的运用。
三、教材分析《沂蒙山小调》创作于1940年10月,是一首山东民歌。
词作者是阮若珊,曲作者是李林。
歌曲优美抒情、纯朴清秀,音调丰富,旋律舒展,富有歌唱性。
如今,《沂蒙山小调》已经成了沂蒙山的代名词,沂蒙山也是我国著名的红色旅游胜地。
《龙船调》原是湖北利川花灯中的一首花灯调,是在湖北广为传唱的一首民歌。
歌曲中蕴涵着丰富的生活内容,给人以戏剧性的美感享受。
歌词通俗、洗练,以浅显质朴的词语描绘了一个活泼俏丽的少妇回娘家时途经渡口,请艄公摆渡过河的一幅鲜明生动的场面。
四、教学过程1、复习(1)复习民歌体裁:什么是小调?小调有什么特点?(2)复唱上节课所学的《无锡景》,提醒学生有感情的演唱,唱出江南小调的2、新课讲授这学期,我们学习的《青春舞曲》中出现了一种创作手法,大家还记得是什么吗?鱼咬尾。
提问学生什么是“鱼咬尾”。
本节课,我们就要来学习一首也出现了“鱼咬尾”创作手法的小调歌曲《沂蒙山小调》。
3、教师介绍歌曲背景沂蒙山指的是沂蒙山区,位于山东省。
这里是著名的红色旅游胜地。
因为井冈山、延安与沂蒙山是中国革命战争时期最重要的三大老革命根据地。
在这片土地上的人民,曾经为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人民共和国开国元勋陈毅曾深情慨叹:“我就是躺在棺材里也忘不了沂蒙山人。
《沂蒙山小调》的教学设计
《沂蒙山小调》的教学设计
这是一篇由网络搜集整理的关于《沂蒙山小调》的教学设计的文档,希望对你能有帮助。
1、培养对家乡的热爱,对中国民歌的喜爱;
2、通过聆听、练习,认识歌曲所要表达的思想内涵;
3、认识民歌种类,学唱歌曲。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学唱《沂蒙山小调》;
2、教学难点:“鱼咬尾”的创作手法。
三、教学方法
直观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练习法
四、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提问学生中国民歌的种类有哪些,我们之前学过哪些体裁的.民歌,引入新课;
2、新课讲授
(1)范唱歌曲;
(2)讲授“鱼咬尾”的创作方法;
3、巩固提高
练习歌曲,运用“鱼咬尾”的创作方法进行音乐创造;
4、小结作业
师生共同总结本节课内容,作业为课后搜集相关资料。
五、板书设计
沂蒙山小调
1、民歌:小调
2、鱼咬尾。
沂蒙山小调 教案
《沂蒙山小调》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能在学唱歌曲的过程中,对我国民歌小调风格和特点有初步认知,能对我国民歌音乐产生一定兴趣。
2.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白菜》和《无锡景》的引导教学后,多次聆听音频、随钢琴学唱《沂蒙山小调》等方式,学生能够有民歌感的演唱《沂蒙山小调》,并能逐步在老师引导下掌握《沂蒙山小调》的音乐特点。
3.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用明亮优美的声音演唱《沂蒙山小调》,并了解和掌握《沂蒙山小调》音乐的内鱼咬尾、起承转合、一字多音、六声徵调式等特点,和我国民歌小调的概念。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用明亮优美的声音演唱《沂蒙山小调》2.难点:了解和掌握《沂蒙山小调》音乐的特点教学用具:电脑,钢琴等教学过程:一.导入1.欣赏《无锡景》(1)师:同学们好。
(生:老师好)同学们,在正式开始上课之前,老师这里有几段音乐。
我们来听听看,这些音乐有什么特点。
我们先来听第一段。
(放《无锡景》)(2)师:这段音乐是中国的还是外国的呀?(生:中国)那是中国的什么?戏曲吗?(生:不是/民歌)非常好,它是截取自我国江苏的民歌《无锡景》。
(3)师:它的旋律有什么特点?唱的是普通话吗?(生:曲折婉转抒情,且有明显的南方口音)听下来给你什么感觉啊?是很亢奋嘛?(平淡悠扬)2.欣赏《无锡景》(4)师:非常好,那我们再来听下一个片段,听听看它在情绪和演唱上有什么不同。
(放《小白菜》。
)(5)师:有什么不同呀?(生:《小白菜》曲调悲哀婉转,听上去更像普通话)(6)师:同学们都说,这段音乐选自我国河北的民歌《小白菜》,听上去十分的悲哀婉转。
二.新课教学1.简单介绍沂蒙山区(1)师:我们再来听听这首,听听这首描绘的又是哪里的景色?情绪上和前面对比又有什么特点(放《沂蒙山小调》。
)(2)师:它在描绘哪里的景色?(生:沂蒙山)(3)师:是的,它描绘的是我国沂蒙山的景色,这首歌曲就叫《沂蒙山小调》沂蒙山是一个人文地理概念,指的是我国山东,以蒙山、沂水为地域标志的革命老区——沂蒙山区,是著名的红色旅游圣地。
沂蒙山小调教学设计3
沂蒙山小调一、教材分析:人民教育音乐出版社第五单元二、设计思想:1、放弃一些零碎的知识点,把课堂重点放在让学生感受悠扬的旋律和民歌风格上。
2、尝试用奥尔夫音乐教学法中的声势教学,使学生在游戏中理解一些知识点。
3、用专业的态度和音乐去潜移默化的感染学生。
一方面在唱法,节奏等方面用专业的态度去要求学生;另一方面,教师的示范演唱要专业。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民歌的表现手法:拖腔,并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2、过程与方法:采用奥尔夫音乐教学法中的声势教学法,创设形象有趣的游戏环节。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传统与流行两个版本《沂蒙山小调》的对比,拓展学生视野,引起学生学习民族音乐的兴趣,引发学生对民歌如何传承等问题的思考。
四、教学重点:背唱这首歌曲,并表达出它的风格特点。
五、教学难点:感受音乐六、教学过程:课前礼仪:师:上课|上课|上什么|课 -|生:上课|上课|上音乐|课 -|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播放沂蒙山风光幻灯片,同时播放《沂蒙山小调》歌曲。
(通过图片让学生更直观的感受沂蒙山的人文风情,为学生创设情境;通过同步播放歌曲,使直观的视觉感受和听觉感受相结合,并导入课题山东民歌《沂蒙山小调》。
)2、介绍《沂蒙山小调》的创作背景。
(更深入的了解背景,加深学生对歌曲的理解)歌曲诞生于抗战时期的1940年,抗大一分校文工团,为配合八路军打击反动地方武装“黄沙会”而创作,后经改编成了今天传唱长城内外、大江南北的歌颂沂蒙山区风光的《沂蒙山小调》。
(二)新课教学1、欣赏歌曲,感受演唱情绪。
(热情喜悦的、赞美的、婉转悠扬)2、引导学生模仿火车汽笛的呜呜声,学习轻声高位的唱法。
老师打拍子唱谱,学生用“wu”哼唱旋律。
(通过哼唱,熟悉歌曲旋律。
)3、把歌词代入到旋律,教师范唱,学生跟唱歌曲。
4、学生齐唱,根据学生演唱的实际情况,把学生没有唱好的地方重点解决。
5、再一次强调音乐的情绪,引导学生唱出歌曲情绪6、教师引导学生观察乐句最后几个音的特点2 1 | 2 - | 1 6 | 1 - |6 5 | 6 - | 5 3 | 5- - -|这就是民歌中常用的表现手法:一字多音-拖腔7、游戏:2 1 |2 - |拍手跺脚平拉开8、分两组,一组唱歌曲,另一组用动作来表示拖腔。
《沂蒙山小调》优秀教案
《沂蒙山小调》教学设导入我最近很喜欢听的一种歌曲,就是把新时代元素的融入到经典民歌中,体现了时代特征和人们的怀旧情结,也展示了新时代的歌曲特性。
如欣赏《浏阳河2021》,也算是老歌新唱。
你们还知道那些“老歌新唱”的歌曲?二、新课:1、听新歌:〈沂蒙山小调〉今天我给你们介绍一首经典山东民歌《沂蒙山小调》。
听说过沂蒙山吗?。
直接播放并介绍文字,歌曲循环播放,并在介绍完后直接聆听,让同学归纳旋律、歌词及歌曲风格的特点。
民歌特点:口语化,方言化,简小易懂,结构简单。
2、听伴奏曲子:介绍“鱼咬尾”的创作手法,听伴奏并找出相应的“鱼咬尾”:2¬2,1¬1…3、跟琴唱旋律:(采用趣味接唱法)①一遍:教师唱“啦”,学生接唱“鱼头”“鱼尾”部分的音符;②二遍:接长衬词“哎”;③三遍:口语化的“那个”“草地儿”“谷子儿”;(看同学们能不能接准衬词,调动兴趣)④试唱“共产党”这一段,如何合理安排歌词。
4、听完整范唱,并有感情的跟唱。
5、教师提议,引导变化各段演唱方式,为后面的创编做个铺垫。
改唱〈沂蒙山小调〉:一段,正常;二段,跳跃式;三段,快速;四段,由慢渐快。
三、创编空间:1、要求:同学可自选一段进行编创:①可改变个别音符;②速度,节奏适当的改变;③歌词,可歌唱家乡。
2、可选出有代表性的创编进行试唱。
3、前两名创编成功者有机会上来选择视频之一。
(《本草纲目》周杰伦,《浏阳河2021》周笔畅,《又唱艳阳天》李晓杰《不变的情歌》黑龙,《新康定情歌》凤凰传奇)4、总结:复习完整,优美的演唱。
师:民歌是我国的音乐艺术中最具代表性的一种形式,所以我们要重视并发扬,要让民歌在我们这一代重放光彩!。
《沂蒙山小调》教案优质课教案
《沂蒙山小调》教案优质课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音乐教材《沂蒙山小调》。
歌曲以沂蒙山的美丽风光为背景,展现了山区人民的美好生活。
歌曲共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描绘了沂蒙山的壮丽景色,第二部分则表达了山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感受沂蒙山的美丽风光,培养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2. 学会演唱《沂蒙山小调》,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和歌唱技巧。
3. 通过学习歌曲,培养学生团结协作、自主学习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学会演唱《沂蒙山小调》,掌握歌曲的旋律和节奏。
难点:歌曲中的高音部分,以及音准和节奏的准确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钢琴、教学课件、音响设备。
2. 学具:乐谱、歌词卡片、三角板(用于打击节奏)。
五、教学过程1. 导入:以沂蒙山的图片和视频为素材,引导学生了解沂蒙山的美丽风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学唱歌曲:(1)教授歌曲旋律:教师播放歌曲,引导学生跟唱,注意纠正音准和节奏。
(2)教授歌词:教师带领学生逐句学习歌词,注意字的发音和咬字。
(3)结合旋律和歌词:教师指导学生将歌词与旋律相结合,熟练演唱歌曲。
3. 分组练习:学生分组,互相练习演唱,教师巡回指导。
4. 合唱展示:各组选出代表,进行合唱展示,评选出最佳演唱奖。
5. 打击节奏:教师教授三角板的打击节奏,学生跟随歌曲节奏进行打击。
6. 完整演唱:学生在打击节奏的伴奏下,完整演唱《沂蒙山小调》。
六、板书设计板书歌词《沂蒙山小调》,突出重点音符和节奏。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学生回家后,练习演唱《沂蒙山小调》,并录制视频。
2. 作业答案:视频时长不限,要求歌曲演唱完整、音准准确、节奏清晰。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学生学会了演唱《沂蒙山小调》,对歌曲的旋律和节奏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音准和节奏的准确性,加强对学生的个别指导。
2. 拓展延伸:下一节课,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沂蒙山风光图片展,让学生分享自己搜集到的沂蒙山美景,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家乡情怀。
人音版音乐六下《沂蒙山小调》教案
第四单元第一课时沂蒙山小调教学内容:1、唱歌:《沂蒙山小调》2、欣赏:《黄土高坡》、《青藏高原》、《美丽草原我的家》教学目标:1、学会演唱《沂蒙山小调》。
2、通过欣赏:《黄土高坡》、《青藏高原》、《美丽草原》,结合演唱《沂蒙山小调》,体会陕西汉族、青藏高原藏族、内蒙古蒙古族、山东汉族的不同音乐风格、感情气质。
3、感受歌曲的风格特征,了解歌曲中的一些表现手法。
教学重难点:1、背唱:《沂蒙山小调》,体会山东民歌的风格特点。
并用质朴率直的歌声来表现朴实高亢的风格特点。
2、体会不同歌曲所体现的不同民族、地域的不同音乐风格特点、感情气质、曲式结构。
难点:1、对于音乐风格、感情气质,在感性上比较容易体会,但应引导学生循着教材第34页所提供词语,进行理解和表达。
2、启发学生填写教材第34页下面的表格。
教学准备:电子琴、多媒体投影教材分析:《沂蒙山小调》是一首流传很广的山东新民歌。
歌曲的旋律为六声调式,一段体结构。
它的旋律抒情优美,节奏舒展宽广,结构匀称,是一首典型的小调体裁风格的民歌。
歌曲的四个乐句分别落在:“2、1、6、5、”四个音上,并以结束音为轴音作回返进行,使歌曲的拖腔更加优美婉转,从而增强了歌曲旋律的抒情性。
表达了歌者对家乡的赞美和热爱生活的情感。
教学过程:一、导入1、师播放《沂蒙山小调》片断。
学生聆听。
2、师提问:这首歌描写的是什么地方的景色呢?这首音乐的特点是什么?3、引导学生归纳:山东沂蒙山的景色,这首歌的音乐特点:优美、抒情。
二、学唱歌曲《沂蒙山小调》1、初听歌曲《沂》,播放图片。
2、师介绍歌曲的背景。
3、学生观看大屏幕,结合歌词,聆听体验。
4、思考问题:a:这首歌曲是几段体,速度怎么样?B:音乐表达了怎么样的情绪?1.抒情温柔热烈欢快亲切优美4、教师分句教唱(师弹琴,生跟琴唱)5、整段串唱。
三、练唱分析(一)师:我们来练唱第一段歌词,请思考歌词有什么特点?歌词分几句呢?老师弹奏电子琴,学生练唱歌曲的第一段歌词。
沂蒙山小调 教案1
沂蒙山小调教案1《沂蒙山小调》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从音乐审美角度感受祖国锦绣山川之美。
2、学会用山东民歌演唱的方法来演唱《沂蒙山小调》并掌握不同的演唱风格的特点。
3、通过欣赏合唱、R&B风格的《沂蒙山小调》,开拓视野,让学生了解相关的音乐知识与相关文化的知识。
教学重难点:1、感受民歌的拖腔中使用“鱼咬尾”的表现手法的作用。
2、歌曲节奏的难点:连线,一字连音的唱法。
3、气息的训练:正确的呼吸,保证词义的完整。
4、有感情地唱好歌曲。
教具:多媒体钢琴口风琴教学过程:一(听音乐,欣赏图案,导入新课(大屏幕显示滚动图案)师:同学们,请欣赏下面两段视频,告诉老师这是什么艺术形式,他们属于哪个地方,(师播放课件,吕剧和山东快书片段)生:……《图片展示山东快书》教学目标:1、从音乐审美角度感受祖国锦绣山川之美。
2、学会用山东民歌演唱的方法来演唱《沂蒙山小调》并掌握不同的演唱风格的特点。
3、通过欣赏合唱、R&B风格的《沂蒙山小调》,开拓视野,让学生了解相关的音乐知识与相关文化的知识。
教学重难点:1、感受民歌的拖腔中使用“鱼咬尾”的表现手法的作用。
2、歌曲节奏的难点:连线,一字连音的唱法。
3、气息的训练:正确的呼吸,保证词义的完整。
4、有感情地唱好歌曲。
教具:多媒体钢琴口风琴教学过程:一(听音乐,欣赏图案,导入新课(大屏幕显示滚动图案)师:同学们,请欣赏下面两段视频,告诉老师这是什么艺术形式,他们属于哪个地方,(师播放课件,吕剧和山东快书片段)生:……山东用她丰富的特产养育了我们,更孕育了五彩斑斓的音乐文化,让我们一起走近山东,聆听领略那独特的音乐文化。
B)听歌曲录音,感受民歌手歌唱的音色、感情。
对比:老师的演唱和录音有什么区别,那一种更适合民歌的风味, 比较歌曲中衬词的运用:人人(那个)都说(哎)沂蒙山好,沂蒙(那个)山上(哎)好风光。
青山(那个)绿水(哎)多好看,风吹(那个)草低(哎)见牛羊。
《沂蒙山小调》教学设计
《沂蒙山小调》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体验音乐之美,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歌曲风格,增强学习民族音乐兴趣,培养学生热爱民歌、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2、知识与技能能认真欣赏音乐,感受歌曲的风格特征,体会歌曲的特点,了解歌曲中的表现手法,有感情地、自然、舒展地演唱歌曲《沂蒙山小调》,尝试进行用鱼咬尾的创作手法进行旋律创编活动。
3、过程与方法通过欣赏、学唱、表演唱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感知音乐、体验音乐情绪,参与歌曲演唱和艺术创编活动,突出学生主体作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教学重点:演唱歌曲《沂蒙山小调》教学难点:运用“鱼咬尾”创作手法进行艺术创编活动教学方法:示范法、体验法、练习法、探究法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电子琴二、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运用成语接龙的游戏导入新课,为后面创编活动做铺垫,同时活跃课堂气氛。
出示《沂蒙山小调》曲谱,播放音乐,让学生在欣赏的过程中体验音乐风格并熟悉旋律。
听完后提问学生:大家都听到了什么?我请一位同学来谈谈你的感受。
教师:这首民歌非常简短,只有四句,但在短短的四个乐句中,却藏有许多音乐奥妙,让我们一起来探一探,里边究竟藏了什么奥秘呢?(开始暗示学生注意旋律进行的特点:鱼咬尾)(二)、歌曲简介原名沂蒙山小调。
也称《十二月调》。
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山东抗日军政大学一分校的文艺工作者用这个曲调编配了一首新歌﹐叫《打黄沙会》﹐用以配合对黄沙会的斗争。
以后﹐在这首歌的前两段加上了赞美沂蒙山风光的歌词﹐同时又加上了歌唱新生活﹑歌颂领袖的内容﹐因此原来的沂蒙山小调就改为现在的沂蒙山风光了。
(三)、了解中国民歌的起源及分类1、民歌的起源:民歌是劳动人民集体的口头诗歌创作。
民歌,即民间歌谣,属于民间文学中的一种形式。
2、民歌的分类:民歌的内容丰富,种类繁多,按民歌内容可以分为以下六类,劳动歌、时政歌、仪式歌、情歌、儿歌、生活歌。
中国民歌按体裁形式分类,大致可分为:号子、山歌、小调3大类。
沂蒙山小调教案
《沂蒙山小调》教案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体验音乐之美,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歌曲风格,增强学习民族音乐兴趣,培养学生热爱民歌、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2、知识与技能能认真欣赏音乐,感受歌曲的风格特征,体会歌曲的特点,了解歌曲中的表现手法,有感情地、自然、舒展地演唱歌曲《沂蒙山小调》,尝试进行用鱼咬尾的创作手法进行歌曲创编活动。
3、过程与方法通过欣赏、学唱、表演唱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感知音乐、体验音乐情绪,参与歌曲演唱和艺术创编活动,突出学生主体作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教学重点:演唱歌曲《沂蒙山小调》教学难点:运用“鱼咬尾”创作手法进行艺术创编活动教学方法:示范法、体验法、练习法、探究法、创作法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钢琴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以河南民歌《编花篮》、江苏民歌《茉莉花》导入。
1、河南话导入:“同学们好,今天老师为你们带来一首歌曲,如果你们觉得老师唱的还可以的话,就给老师伸出大拇指,你们看“中不中啊?”老师范唱过歌曲以后问学生“中不中啊?”刚才老师为大家演唱的歌曲是一首有浓郁河南风味的民歌叫《编花篮》2、接下来老师还有一首歌曲要送给同学们,老师范唱《茉莉花》,唱完以后问同学们这首歌曲的名字叫什么?同学们一起回答《茉莉花》。
老师讲解:“《茉莉花》是一首江苏民歌,它是中国民歌的重要代表。
同学们:我们国家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各地都有自己风格代表的民歌。
今天我们一起走进齐鲁大地——山东,来学习一首山东民歌《沂蒙山小调》。
”(板书:《沂蒙山小调》)二、学习新歌1、首先请欣赏《沂蒙山小调》欣赏时请思考三个问题:歌曲的板书:速度、情绪、旋律是分别是怎样的?(放视频)学生讨论回答:教师总结补充:歌曲的速度、(中速稍慢)情绪、(热情)旋律(亲切优美)2、发声练习:“下面我们进行发声练习,发声练习是为唱好歌做准备的,所以请同学们在发声时有一个正确的状态(挺胸、抬头、面带微笑、声音要自然放松)。
好,下面请跟着老师的琴声练习。
《沂蒙山小调》教案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沂蒙山小调》教案适用年级:小学音乐课堂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体验中国民歌的风格特点,感受《沂蒙山小调》的韵味。
2. 学会《沂蒙山小调》的歌词,并能用正确的音调演唱。
3. 通过学习《沂蒙山小调》,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意识。
教学重点:1. 学会《沂蒙山小调》的歌词。
2. 掌握《沂蒙山小调》的旋律和节奏。
教学难点:1. 音准的掌握。
2. 歌曲中特殊的节奏和音符的处理。
二、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教学课件,包括《沂蒙山小调》的歌谱、图片等。
2. 准备录音机或者音响设备,以便播放《沂蒙山小调》的歌曲。
3. 准备歌词卡片,以便学生学习和复习。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教师播放《沂蒙山小调》的歌曲,让学生初步感受这首歌曲的风格特点。
2. 歌曲解析:教师讲解《沂蒙山小调》的背景、歌词含义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歌曲。
3. 学习歌词:教师带领学生一句一句地学习歌词,注意音准和节奏的准确性。
4. 练习演唱:学生跟唱歌曲,教师巡回指导,纠正音准和节奏方面的错误。
5.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沂蒙山小调》的特点和需要注意的问题。
第二课时:1. 复习上节课的学习内容,让学生演唱《沂蒙山小调》。
2. 深入学习旋律: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歌曲的旋律特点,讲解歌曲中的特殊节奏和音符。
3. 练习演奏:学生用乐器(如口琴、吉他等)伴奏演唱《沂蒙山小调》,教师巡回指导。
4. 课堂展示:学生分组演唱《沂蒙山小调》,展示学习成果。
5.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沂蒙山小调》的传承意义。
四、课后作业1. 学生回家后,练习演唱《沂蒙山小调》,加强音准和节奏的掌握。
2. 家长签字确认,加强家校合作。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态度、参与程度等,给予相应的评价。
2. 演唱能力:评估学生在课后练习的成果,测试音准、节奏等方面的掌握情况。
沂蒙山小调教案设计
《小调集萃》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学唱《沂蒙山小调》,复习巩固“鱼咬尾”的创作手法。
2、学习了解《沂蒙山小调》的创作背景、音乐形象,通过感受歌词的美,指导学生用优美抒情的声音、良好的气息控制,有感情的演唱歌曲,做有弹性的歌唱和力度的变化。
3、聆听试唱《龙船调》,体验感受各地小调独特的韵味和魅力,知道方言和衬词在民歌中的作用。
4、通过多种形式的听(录音、教师范唱、范奏)感受歌曲风格,增强学生学习民歌的兴趣,感受歌曲中热爱家乡的感情。
二、教学重难点1、对“鱼咬尾”知识的掌握。
2、一字多音的唱法及气息的运用。
3、《龙船调》中衬词的运用。
三、教材分析《沂蒙山小调》创作于1940年10月,是一首山东民歌。
词作者是阮若珊,曲作者是李林。
歌曲优美抒情、纯朴清秀,音调丰富,旋律舒展,富有歌唱性。
如今,《沂蒙山小调》已经成了沂蒙山的代名词,沂蒙山也是我国著名的红色旅游胜地。
《龙船调》原是湖北利川花灯中的一首花灯调,是在湖北广为传唱的一首民歌。
歌曲中蕴涵着丰富的生活内容,给人以戏剧性的美感享受。
歌词通俗、洗练,以浅显质朴的词语描绘了一个活泼俏丽的少妇回娘家时途经渡口,请艄公摆渡过河的一幅鲜明生动的场面。
四、教学过程1、复习(1)复习民歌体裁:什么是小调?小调有什么特点?(2)复唱上节课所学的《无锡景》,提醒学生有感情的演唱,唱出江南小调的韵味。
2、新课讲授这学期,我们学习的《青春舞曲》中出现了一种创作手法,大家还记得是什么吗?鱼咬尾。
提问学生什么是“鱼咬尾”。
本节课,我们就要来学习一首也出现了“鱼咬尾”创作手法的小调歌曲《沂蒙山小调》。
3、教师介绍歌曲背景沂蒙山指的是沂蒙山区,位于山东省。
这里是著名的红色旅游胜地。
因为井冈山、延安与沂蒙山是中国革命战争时期最重要的三大老革命根据地。
在这片土地上的人民,曾经为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人民共和国开国元勋陈毅曾深情慨叹:“我就是躺在棺材里也忘不了沂蒙山人。
他们用小米供养了革命,用小车把革命推过了长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音版音乐六下《沂蒙山小调》教案
第一课时沂蒙山小调
教学内容:
1、唱歌:《沂蒙山小调》
2、欣赏:《黄土高坡》、《青藏高原》、《美丽草原我的家》教学目标:
1、学会演唱《沂蒙山小调》。
2、通过欣赏:《黄土高坡》、《青藏高原》、《美丽草原》,结
合演唱《沂蒙山小调》,体会陕西汉族、青藏高原藏族、内蒙古蒙古族、山东汉族的不同音乐风格、感情气质。
3、感受歌曲的风格特征,了解歌曲中的一些表现手法。
教学重难点:
1、背唱:《沂蒙山小调》,体会山东民歌的风格特点。
并用质朴
率直的歌声来表现朴实高亢的风格特点。
2、体会不同歌曲所体现的不同民族、地域的不同音乐风格特点、
感情气质、曲式结构。
难点:1、对于音乐风格、感情气质,在感性上比较容易体会,但应引导学生循着教材第34页所提供词语,进行理解和表达。
2、启发学生填写教材第34页下面的表格。
教学准备:
电子琴、多媒体投影
教材分析:
《沂蒙山小调》是一首流传很广的山东新民歌。
歌曲的旋律为六声调式,一段体结构。
它的旋律抒情优美,节奏舒展宽广,结构匀称,是一首典型的小调体裁风格的民歌。
歌曲的四个乐句分别落在:“2、1、6、5、”四个音上,并以结束音为轴音作回返进行,使歌曲的拖腔更加优美婉转,从而增强了歌曲旋律的抒情性。
表达了歌者对家乡的赞美和热爱生活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师播放《沂蒙山小调》片断。
学生聆听。
2、师提问:这首歌描写的是什么地方的景色呢?这首音乐
的特点是什么?
3、引导学生归纳:山东沂蒙山的景色,这首歌的音乐特
点:优美、抒情。
二、学唱歌曲《沂蒙山小调》
1、初听歌曲《沂》,播放图片。
2、师介绍歌曲的背景。
3、学生观看大屏幕,结合歌词,聆听体验。
4、思考问题:a:这首歌曲是几段体,速度怎么样?
B:音乐表达了怎么样的情绪?
1.抒情温柔热烈欢快亲切优美
4、教师分句教唱(师弹琴,生跟琴唱)
5、整段串唱。
三、练唱分析(一)
师:我们来练唱第一段歌词,请思考歌词有什么特点?歌词分几句呢?
老师弹奏电子琴,学生练唱歌曲的第一段歌词。
生:歌词可分为两句。
师:请同学们听老师唱这两句歌词,“人人都说沂蒙山好…….(老师在演唱时去掉了衬词)行不行?
生:不行。
师:为什么?
生:没有显现出民族的特点。
生:不怎么优美。
师:衬词在民歌中是有很大的感情色彩作用的,同时也是地方风格的体现。
大家注意到“沂蒙山好”的“好”字唱了几拍?
生:六拍。
师:一个字唱几个音我们把它称作是一字多音。
投影板书:一字多音的拖腔和衬词是民歌中常见的表现手法。
优美婉转的拖腔使歌曲更具抒情性。
师:根据分析答案,带领学生演唱。
四:练唱分析(二)
师:现在我们来做一个词语接龙游戏。
生:生活------活动-----动物------物理-----
师:这个游戏有什么特点?
生:它们都是首尾相连。
师:大家哼唱一下旋律,看看我们今天学唱的这首歌曲中和这个游戏有什么联系?
生:歌曲中的旋律也是首尾相连的。
师:这首歌曲的旋律采用了“鱼咬尾”的手法,它是我国民间音乐
中一种常见的旋律发展手法。
生练习“鱼咬尾”。
五:对比欣赏:
(1)师:播放:《黄土高坡》。
●思考:这首歌曲有什么特点?
●生思考回答
●师归纳:这首歌曲在音调上继承了陕北民歌高亢、粗犷的音乐特
点,节奏上突出现代生活气息,歌颂了中华民族发源地的黄河文
明,流露出对故土的深深爱怜。
六:欣赏《青藏高原》
●师播放《青》
●提问:这首歌曲是什么地方的,歌颂了什么?
生:是青藏高原,藏族的。
热情歌颂了美丽庄严的青藏高原,表达
了对祖国锦绣山川的眷恋、热爱之情。
七:欣赏《美丽草原我的家》
师:播放《美》
提问:这是一首赞美什么地方的歌曲?
生:这是一首赞美草原,蒙古族的歌曲。
八:对比填空
刚才我们对比听了几首歌曲,现在我们来填下表。
请将下面有关地方风格与民族特色(陕西汉族、青藏高原藏族、内蒙古蒙古族、山东汉族)、感情气质(高亢嘹亮、高亢粗
犷、亲切优美、热情朴实)的词语填入下表。
曲名黄土高坡青藏高原沂蒙山小调美丽草原我的家
地方风格民族特
色陕西汉族藏族山东汉族内蒙古蒙古族
感情气质辽阔热情高亢嘹亮亲切优美激情朴实
九、完整演唱歌曲
通过对比欣赏,我们进一步的了解了不同民族音乐风格的不同。
学生有表情地、有乐趣地演唱《沂》
十:小结
本节课我们通过歌曲《黄土高坡》《青藏高原》《美丽草原我的家》的欣赏,并结合对《沂蒙山小调》的演唱,体会了陕西汉族、青藏高原、内蒙古蒙古族的音乐风格、感情气质的区别。
民歌是我国民族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是老百姓抒发情感的一种方式,也是当今艺术家进行创作时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
我们每个人都应该热爱它,了解它。
使之得到继承、弘扬和发展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