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悦悦事件反思
小悦悦事件反思
![小悦悦事件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736d739129ea81c758f5f61fb7360b4c2f3f2a7f.png)
小悦悦事件反思近年来,中国社会发生了许多令人痛心的事件。
其中,小悦悦事件引起了广泛关注和讨论。
这起事件使我们深刻反思了个体道德观念和社会道德伦理的缺失。
本文将就小悦悦事件展开讨论,探索我们应该如何反思并改善社会道德风气。
小悦悦事件是指2011年中国山东省临沂市的一起交通事故。
当时,一辆货车在某大街行驶,不慎撞倒了两岁的女童小悦悦。
然而,在接下来的七分钟里,司机逃离现场,导致小悦悦被后续车辆连续碾压,最终导致悲剧的发生。
这一事件震惊了整个社会,引发了人们对于道德底线的思考。
首先,小悦悦事件反思了个体的道德观念。
事故中的司机明显缺乏道德职责感和同情心,他选择逃离现场而不是及时报警或寻求帮助。
这种自私的行为让我们不禁怀疑道德观念在一些人心中是否已经模糊了。
对于个体而言,培养和弘扬正确的道德观念尤为重要。
我们应该教育每个人要意识到自己的社会责任,并以行动践行道德原则。
其次,小悦悦事件反思了社会的道德伦理。
在事故发生后的七分钟内,车辆和行人经过都对小悦悦的身体毫不关心,甚至麻木不仁地将她再次碾压。
这让我们看到了社会冷漠和缺乏同理心的一面。
建设一个和谐有爱的社会需要每个人的共同努力。
我们应该加强社会道德教育,促进社会各个层面的道德进步。
同时,我们也应该推动立法和加强执法力度,确保个体的道德行为在法律的底线之内。
此外,小悦悦事件反思了应急救助体系的不完善。
在小悦悦被连续碾压的那七分钟,没有人及时伸出援手。
这暴露了我们在应急救助方面的薄弱之处。
我们应该完善紧急救援体系,提高人们对于危急情况的应对能力。
这不仅需要政府的支持和投入,也需要社会各界的参与和关注。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提高事故发生后的救治成功率,减少不必要的悲剧。
最后,小悦悦事件也让我们思考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在小悦悦事件中,小悦悦的监护人明显疏忽了对她的照料。
这种不负责任的家庭教育让小悦悦置身于危险的环境中。
家庭是培养孩子道德观念和人格塑造的重要场所,家庭教育不能被忽视。
小悦悦事件读后感
![小悦悦事件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bbc8c34702d8ce2f0066f5335a8102d276a261d7.png)
小悦悦事件读后感小悦悦事件是中国社会发生的一起令人痛心的悲剧。
这个事件让我深刻反思了当前社会道德与人性的丧失,并对我们每个人的责任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
通过阅读与了解这一事件,我深深感受到了人与人之间互助与关爱的重要性。
小悦悦是一个无辜的2岁女孩,她在街头被一辆压过的货车撞倒后,遭遇车辆碾压。
令人唏嘘的是,事发后路人纷纷走过,却无一人停下帮助小悦悦。
此时,小悦悦躺在地上,奄奄一息,可惜没有人伸出援手。
最终,小悦悦因为长时间缺乏及时救助,导致严重缺氧,不治而亡。
震撼人心的小悦悦事件引发了社会对于冷漠与缺乏道德关怀的广泛讨论。
人们对于那些被称为"路人"的普通市民的漠视感到愤慨。
我们生活在一个高速发展的社会,每天都在忙碌着追逐我们的自身目标与利益。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我想,这些路人们可能也被现代社会的压力与紧张所影响,导致了他们选择了"置之不理"的态度。
然而,这种态度实在让人心寒。
“人间冷暖自知”,我们每个人在面对困境时都期望得到援助,难道我们就不能给予别人一点温暖和关怀吗?从这件事中,我也看到了当前社会道德与人性的丧失。
我们总是抱怨社会问题的种种,但事实上,社会问题的产生与恶化,与我们每个人的道德观念与行为有着密切的关系。
小悦悦事件揭示了一个巨大的问题-我们缺乏共同价值观与社会责任感。
只有每个人从自身做起,关注他人的困境,尊重他人的生命,才能构建出一个更美好的社会。
那么,如何改变这种现状呢?我认为,首先应该加强道德教育。
从小学开始,我们就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让他们懂得关注他人,主动帮助他人。
同时,社会也应该加大对道德倡导的宣传力度,让道德行为成为社会的美德,受到广泛赞扬和尊重。
其次,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提高自己的道德水平。
我们要学会关怀他人,学会站在别人的立场思考问题,多一点宽容和善良。
当我们看到有人需要帮助时,不要犹豫,伸出援手。
即使我们无法解决所有问题,但我们可以为他人提供一份温暖与关爱。
小悦悦事件反思
![小悦悦事件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4ae300574a7302768e99396b.png)
小悦悦事件反思导读:本文是关于小悦悦事件反思的文章,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篇一:小悦悦事件反思】2011年10月13日下午5点30分,广东佛山2岁女童小悦悦在过马路上不慎被一辆面包车撞倒并两度碾压,随后肇事车辆逃逸,随后开来的另一辆车辆直接从已经被碾压过的女童身上再次开了过去,七分钟内在女童身边经过的十八个路人,都对此冷眼漠视,只有最后一名拾荒阿姨陈贤妹上前施以援手,但最终小悦悦还是于21日凌时32分离世。
此事件由此引发国民广泛热议。
“小悦悦事件”之后,社会各界纷纷以各种方式表达对见死不救的行为展开了谴责、质问和反思。
“冷漠”成为时下中国最热的话题。
从民间到官方,小悦悦不断被提起。
其实归根到底这件事件最终围绕着:小悦悦事件为何会具有如此巨大的影响力?18个路人是否应该接受道德审判?陈贤妹的好心救人是否是炒作?等这几个问题而成为时下的热点。
中国向来都是礼仪之邦。
自秦汉来,中国就有着优越的思想与传统美德。
古人云:路不拾遗,夜不闭户。
民风淳朴蔚然。
然而经过了几千年的发展,到如今,我们这个古老的文明古国却丢失了他的灵魂,丢失了他自古就有的道德!曾记得2006年的南京彭宇案,好心的彭宇去扶起被撞倒的老太,最后却被老太告到法院索赔13万多元。
在彭宇案之后,多少热心助人的人选择了避让,多少内心淳朴的人选择了麻木,又有多少心存善念的人选择了冷漠!彭宇的正义没有得到伸张,因为好心扶起老人,却被判刑罚款。
一件事情的处理反映了一个社会存在的道德问题。
然而,继彭宇案后,小悦悦事件再此激起了社会道德的反思。
小悦悦事件为何会具有如此巨大的影响力?小悦悦事件不仅仅是一件普通的交通事故,更重要的是它反映的是一个日益滑坡的道德该怎样唤起人们的良知。
如同一些国民所讲,道德的崩塌不敢肯定每个人都是无辜者,但可以肯定每个人都会是受害者。
小悦悦事件给了大家一个反思和情绪发泄的平台。
借助这个平台,我们可以大肆的宣泄我们的情感,一起探讨挽救道德的解决之道。
广东小悦悦事件读后感
![广东小悦悦事件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29bdc586534de518964bcf84b9d528ea81c72f9d.png)
广东小悦悦事件读后感
知道广东小悦悦事件之后啊,心里那叫一个五味杂陈。
小悦悦就那么小小的一个人儿,被车给撞了,躺在路上。
你说这事儿多让人揪心啊。
可是呢,更让人寒心的是,那么多路人就从她身边走过,竟然都像没看见似的。
这就好比你走在路上,看到前面有个闪闪发光的宝贝掉了,你都得瞅一眼吧,可这是个活生生的小生命啊,咋就这么冷漠呢?
我就在想啊,那些路人当时心里都在想啥呢?是害怕被讹诈吗?这社会上确实有一些不良现象,有人假装摔倒或者受伤去讹好心帮忙的人,可也不能因为这个就见死不救啊。
如果大家都这么想,那这个世界得变得多冰冷啊。
这就像住在公寓里,大家都关着门,谁也不管谁,那和住在冰窖里有啥区别呢?
不过呢,这个事件也让我看到了一些希望。
最后还是有那个拾荒的阿姨伸出了援手。
这阿姨就像黑暗里的一束光,虽然微弱,但足够温暖。
她可能没什么钱,没什么社会地位,但是她有一颗善良的心。
这就告诉我们啊,不管这个社会怎么变,善良永远都是最珍贵的东西。
从这件事,我们整个社会也该好好反思反思了。
我们是不是在追求物质和速度的时候,把良心和道德给弄丢了呢?我们得想办法把它们找回来啊。
比如说,学校里应该多教教孩子们怎么去关心他人,社会上也应该多宣传那些正能量的事儿,鼓励大家做好事。
要是每个人都能像拾荒阿姨那样,不那么冷漠,多一点爱心,那以后像小悦悦这样的悲剧就不会再发生了。
我们的街道也就不再是冷漠的过道,而是充满温暖的大家庭里的小径啦。
广东小悦悦事件读后感
![广东小悦悦事件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e9fd0f2b842458fb770bf78a6529647d272834de.png)
广东小悦悦事件读后感
广东小悦悦的事儿啊,真是让人心里堵得慌。
你想啊,那么个小娃娃,就那么被车给碾了,多可怜呐。
这时候周围要是有人能赶紧上去帮帮她,说不定这小娃娃就不会遭受后面那么多痛苦了。
可那些路人呢,一个一个就跟没看见似的走过去了。
这场景就像一盆冷水,“哗啦”一下就浇灭了咱心里对人性美好的那种期待。
有人可能会说,那些路人是不是害怕被讹诈啊?这确实是个问题。
可咱退一万步讲,就算有这种风险,那也不能眼睁睁看着一个小生命在地上挣扎呀。
要是当时我在场,我心里肯定也会打鼓,担心会不会被冤枉,但我觉得我还是会去做点什么的,哪怕就是打个120呢。
小悦悦事件就像一面镜子,把咱们社会存在的一些毛病照得清清楚楚。
它让咱们看到了人与人之间的冷漠,这种冷漠就像一种传染病,在那个时刻,在那条路上,迅速蔓延开来。
不过呢,这事儿也不完全是黑暗面。
最后还是有个拾荒的阿姨伸出了援手,这阿姨就像黑暗中的一道光,虽然这道光来得有点迟,但好歹让咱们看到了人性里善良的火苗并没有完全熄灭。
从这件事以后啊,咱们可真得好好反思反思。
咱们这个社会得想办法把大家的善心重新给激发出来,不能让害怕被讹诈这种事儿成为见死不救的借口。
得让大家知道,帮助别人其实是一种本能,是一种让社会变得更温暖的力量。
咱们不能让小悦悦这样的悲剧再发生了,每个小生命都值得被呵护,每个需要帮助的人都应该被温柔以待。
小悦悦事件读后感
![小悦悦事件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21335b575b8102d276a20029bd64783e09127de8.png)
小悦悦事件读后感
小悦悦的事情真的是让人心里堵得慌。
你想啊,一个那么小的孩子,就像个小天使一样,却在马路上遭遇了那样可怕的事情。
她被车撞了,躺在那儿,就像一个被世界遗忘的小可怜儿。
那些来来往往的路人,一个接一个地走过,就像没看见似的。
这可真是让人大跌眼镜,我当时就想,这些人的心难道是石头做的吗?
咱们这个社会,一直都说要互相帮助,什么“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可在小悦悦这儿,这些好像都成了空话。
那些路人可能在想,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可这是一条小生命啊!要是自己的孩子或者亲人躺在那儿,他们肯定希望有人能伸出援手的。
不过呢,这个事件也让我看到了,虽然有那么多冷漠的人,但还是有像陈贤妹阿姨这样的好人。
她就像黑暗中的一束光,在大家都冷漠的时候,勇敢地把小悦悦抱起来,送去救治。
她可能没想太多,就是凭着自己的良心做事。
这也说明,咱们这个社会还是有希望的,好人还是有的。
小悦悦事件就像一面镜子,照出了我们社会的一些问题。
它让我知道,我们不能只忙着自己的事情,对别人的苦难视而不见。
每个人都应该有点人情味,有点爱心。
如果下次我遇到这样的事情,我可不想做那些冷漠的路人,我一定要像陈贤妹阿姨一样,做点什么,哪怕只是打个急救电话呢。
而且,咱们也应该教育身边的人,特别是小孩子,要让他们从小就知道要帮助别人,不能那么冷漠。
希望以后这样的悲剧不要再发生了,咱们的社会应该是充满温暖和爱的,而不是像小悦悦事件里表现出来的那么冰冷。
小悦悦案件的思考
![小悦悦案件的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537d1ac0bb4cf7ec4afed056.png)
小悦悦案件的思考
广东佛山南海黄岐广佛五金城,年仅两岁的女童小悦悦走在巷子里,被一辆面包车两次碾压,几分钟后又被一小型货柜车碾过。
七分钟内在女童身边经过的十几个路人,竟然对此不闻不问。
最后,一位捡垃圾的阿姨把小悦悦抱到路边并找到她妈妈。
现在小悦悦已接近脑死亡。
彭宇案的余殃一次又一次战胜了人类的原始情感,继而无视同类受到的伤害。
这有赖传统文化“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各人自扫门前雪休管他们瓦上霜”的千百年教诲,也是斗争哲学恣意泛滥几十年的结果,还有人说是某些案子法律的审判让我们不得不冷血,或许这些都是事实。
但人类作为群居动物必然拥有的“守望相助”成了稀有的行为,我们当然应该感到羞耻!更应该感到羞耻的是,我们一次又一次被吓倒,一次又一次屈服于恶,一次次为自己找借口。
以邻为壑、他人即地狱让人人都成为孤岛,警惕来自陌生人的善意,更吝啬给予陌生人善意,今天人人是路人,明天人人都可能成为小悦悦。
单纯做道德批判没什么用,如何让作恶付出更大的代价,如何让行善的成本降低再降低,如何解决人们做好事的“后顾之忧”,如何从法律和制度上规范人的
行为,比简单的口诛笔伐更可行更有效,再次搭建起让宝贝们安全上路的保护网,需要共同努力。
小悦悦事件感想精彩6篇
![小悦悦事件感想精彩6篇](https://img.taocdn.com/s3/m/95d52ab003d276a20029bd64783e0912a3167c46.png)
小悦悦事件感想精彩6篇一个目击者从她身边走过,看都没看她一眼。
又有两名路人从悦悦身边经过,同样漠然不理。
这时,一辆小型货柜车开了过来,司机好像没有看到地上的悦悦,再次从她身上碾过。
此时的悦悦已经一动不动。
接下来的5分钟更像一场噩梦,有十多位路人从悦悦身边走过,每个人只是看了看,没有人伸出援手,哪怕是打个电话求助。
路边的店铺里似乎也忙得不可开交,没有人出来看一眼。
就这样,先后18人从悦悦的身边走过。
下面是整理的小悦悦事件感想精彩6篇,如果对您有一些参考与帮助,请分享给最好的朋友。
小悦悦事件感想篇一2023年10月13日下午5时30分,广东佛山两岁的王悦(小悦悦)刚从幼儿园回来,妈妈收衣服去了。
像往日一样,小悦悦一个人在家门口的巷子里玩耍着,厄运突然降临,一辆迎面驶来的面包车猛然加速,将悦悦撞倒卷到车底,右侧车轮从悦悦胯部碾过。
司机停了一下车,又加油门开走了,后轮再次从悦悦身上碾过。
一个目击者从她身边走过,看都没看她一眼。
又有两名路人从悦悦身边经过,同样漠然不理。
这时,一辆小型货柜车开了过来,司机好像没有看到地上的悦悦,再次从她身上碾过。
此时的悦悦已经一动不动。
接下来的5分钟更像一场噩梦,有十多位路人从悦悦身边走过,每个人只是看了看,没有人伸出援手,哪怕是打个电话求助。
路边的店铺里似乎也忙得不可开交,没有人出来看一眼。
就这样,先后18人从悦悦的身边走过。
最后还是有一位善良女性来救了这一位孩子,一位捡垃圾的大婶。
也许在中国社会的最底层,这份善良还没有磨灭。
中国现在富翁很多,但是毫无疑问,同时也是世界上精神最贫穷的国家。
中国,是一位巨人,从外表上看。
而它的内脏,所有主要器官,却已烂了,已经发臭了。
中国自从毛公砸烂四旧,多次运动,已让人性丑恶之极,道德沦丧,人间再无信任。
到邓某摸着石头过河,物质第一,金钱至上,提出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这个伪命题,中国人便彻底地沦为金钱和权力的奴隶。
毫无信仰、毫无道德约束的中国,成为世界人民的笑柄。
对小悦悦事件的看法 (3)
![对小悦悦事件的看法 (3)](https://img.taocdn.com/s3/m/0c0a34dd50e79b89680203d8ce2f0066f5336491.png)
对小悦悦事件的看法引言小悦悦事件是发生在中国的一个令人震惊的悲剧。
这个事件发生在2011年10月,当时一名两岁的女孩被一辆货车碾压了两次,并且事故现场多人目睹,但没有人及时伸出援手。
这一事件在社会上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争议,我们不得不深思:为什么没有人救助悦悦?在此文档中,我将简要介绍小悦悦事件的背景,并提出一些个人的观点和看法。
小悦悦事件的背景小悦悦是一个两岁的女孩,当时她正在与家人购物。
突然,一辆货车撞上了她,并且碾压了她的身体。
货车司机并没有停下来,而是继续向前行驶,导致小悦悦被碾压了第二次。
事故发生后,邻近的行人和车辆都看到了这一情景,但没有人上前帮助小悦悦。
最终,一名执勤交警将小悦悦送往医院,但她的伤势过重,最终不幸去世。
事件的反思这个事件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和争议。
许多人质疑为什么在现场的人们没有伸出援手,为什么没有人及时报警、救助小悦悦。
这不仅是对人性的考验,更是对社会的道德和责任感的质疑。
首先,这个事件暴露了中国社会的冷漠现象。
在这个事件中,许多人见死不救,观看并置之不理。
这引发了人们对道德和价值观的深思。
许多人认为,尽管他们看到了事故发生,但他们害怕承担起来帮助别人的责任。
这种冷漠和缺乏互助精神的现象在中国社会中并不鲜见,但小悦悦事件无疑加深了人们对这一问题的认识和警觉。
其次,这个事件也引发了对中国法律和社会制度的质疑。
许多人认为,如果中国的法律和社会制度更加健全,事故发生后可能会有更多的人及时报警和救助小悦悦。
例如,如果有更多的监控设施和警察巡逻,这个事件可能会有不同的结局。
因此,这个事件也要求中国政府和相关部门进一步改善社会治理,提高公共安全意识和能力。
此外,媒体在这个事件中的角色也备受争议。
在事件发生后,这个事件被广泛报道,并引发了公众的愤怒和谴责。
然而,有些人认为媒体在报道中不够客观和负责任,夸大了事件的影响力,甚至加剧了社会的恐慌和焦虑。
因此,媒体也需要反思和改进自身的报道方式,更加负责任和平衡地引导社会舆论。
广东小悦悦事件读后感
![广东小悦悦事件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895aae18a36925c52cc58bd63186bceb18e8ed1a.png)
广东小悦悦事件读后感
广东小悦悦事件真的是让我心里堵得慌啊。
小悦悦,就那么个小小的人儿,被车撞了躺在那儿,多可怜呐。
你说那些路过的人,咋就像瞎了眼似的呢?一个接一个地走过去,就当没看见。
这是咋啦?是怕被讹诈吗?还是说这个社会变得太冷漠了,大家都只想着自己的那点事儿,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我就想啊,这要是自己的孩子或者亲人躺在那儿,得多希望有人能伸把手啊。
那些人从旁边走的时候,心里难道就没有一点儿波动吗?这就像一盆冷水,“哗啦”一下,把我对人性美好的那点幻想都给浇灭了不少。
不过呢,后来还是有个拾荒阿姨把小悦悦给救起来了。
这阿姨就像黑暗里的一道光啊,虽然她可能没什么钱,没什么社会地位,但是她的心是热乎的。
这让我又觉得,这世界上还是有好人的,还是有那些不在乎会不会被讹,只知道生命很重要的人。
这件事也给咱们敲了个警钟啊。
咱们的社会到底是咋了?为啥大家会变得这么冷漠呢?是不是我们平时对道德的宣传,对善良的鼓励还不够呢?还是说,那些个讹诈好人的坏蛋把大家都给吓怕了?
我觉得我们得从这件事上学到点东西。
我们不能让这种冷漠继续蔓延下去。
不管是从法律上,要好好保护那些做好事的人,让他们没有后顾之忧;还是从教育上,得从小就教孩子要善良、要乐于助人。
要是每个人都像那些路过小悦悦却不帮忙的人一样,那这个社会可就太可怕了。
咱们都得努力,让自己成为那个拾荒阿姨一样的人,在别人有困难的时候,能勇敢地站出来,给这个世界多一点温暖。
小悦悦事件感想篇一
![小悦悦事件感想篇一](https://img.taocdn.com/s3/m/a51c64045901020206409c00.png)
小悦悦事件感想篇一:小悦悦事件感想2011年10月13日下午5时30分,广东佛山两岁的王悦(小悦悦)刚从幼儿园回来,妈妈收衣服去了。
像往日一样,小悦悦一个人在家门口的巷子里玩耍着,厄运突然降临,一辆迎面驶来的面包车猛然加速,将悦悦撞倒卷到车底,右侧车轮从悦悦胯部碾过。
司机停了一下车,又加油门开走了,后轮再次从悦悦身上碾过。
一个目击者从她身边走过,看都没看她一眼。
又有两名路人从悦悦身边经过,同样漠然不理。
这时,一辆小型货柜车开了过来,司机好像没有看到地上的悦悦,再次从她身上碾过。
此时的悦悦已经一动不动。
接下来的5分钟更像一场噩梦,有十多位路人从悦悦身边走过,每个人只是看了看,没有人伸出援手,哪怕是打个电话求助。
路边的店铺里似乎也忙得不可开交,没有人出来看一眼。
就这样,先后18人从悦悦的身边走过。
最后还是有一位善良女性来救了这一位孩子,一位捡垃圾的大婶。
也许在中国社会的最底层,这份善良还没有磨灭。
中国现在富翁很多,但是毫无疑问,同时也是世界上精神最贫穷的国家。
中国,是一位巨人,从外表上看。
而它的内脏,所有主要器官,却已烂了,已经发臭了。
中国自从毛公砸烂四旧,多次运动,已让人性丑恶之极,道德沦丧,人间再无信任。
到邓某摸着石头过河,物质第一,金钱至上,提出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这个伪命题,中国人便彻底地沦为金钱和权力的奴隶。
毫无信仰、毫无道德约束的中国,成为世界人民的笑柄。
中国要想成为世界强国,光有金钱是不行的,更需要成为一个让世界各国人民尊敬的国家。
彭宇案是促使中国道德沦丧到极点的一个标志性案件。
2007年,一个叫彭宇的年轻人去年好心扶一名跌倒在地的老人并送去医院。
不想,老人及家人得知要花费数万元医药费时,异口同声指其撞了人,要他承担数万元医疗费。
索赔未果后,老人向法院起诉,要求赔偿损失13万多元。
2007年9月5日此案一审判决,彭宇被判一次性给付原告元。
判决书称“彭宇自认其是第一个下车的人,从常理分析,他与老太太相撞的可能性比较大。
小悦悦事件引发的道德思考
![小悦悦事件引发的道德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7e15d656312b3169a451a4c8.png)
小悦悦事件引发的道德思考2011年10月,出惨剧发生在佛山南海黄岐广佛五金城:年仅两岁的女童小悦悦走在巷子里,被一辆面包车两次碾压,几分钟后又被一小型货柜车碾过。
而让人难以理解的是,七分钟内在女童身边经过的十几个路人,竟然对此不闻不问。
最后,一位捡垃圾的阿姨把小悦悦抱到路边并找到她的妈妈。
由此发酵成了全民反思的对于道德的大讨论。
为什么大家对小悦悦事件如此关注呢?因为这起悲剧所呈现的人心冷漠、道德滑坡令我们不寒而栗。
我们也有子女,我们也有朋友,我们也有街头需要人搀扶的时候,我们也会有需要他人伸出援手救助的一天,那么在此时此刻,我们还能指望谁呢?小悦悦事件只是一个极端的个案,但是他给我们所有人发出了危险的信号,敲响了凄厉的警钟。
小悦悦事件让大家真实感受到了诸如“礼崩乐坏”、“人心不古”、“道德沦丧”等等负面情绪。
小悦悦事件最让人心寒的是从小悦悦身边走过的18位路人,他们或视而不见,或停下观望,或绕道走开、但是就是没有一个人上前救助,哪怕拨打急救和报警电话。
18位路人为什么会如此冷漠呢?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分析。
早期中国以血缘、地缘关系为传统纽带,多是熟人之间交往,而现代社会的转型渐渐破坏了这种传统的人际交往关系。
小悦悦事件是因为信仰缺失,信仰的丧失致使人们对生命缺少了几分敬畏。
没有信仰,导致自我泛滥,缺少约束,缺少统一的精神支持,没有统一的道德原则、道德规范。
功利教育使得我们失去了与同类守望的本能,任何情况下都以个人利益的最大化为出发点。
当然,还有一种说法就是“行善有风险,出手要谨慎”,把此事件归于世态的炎凉,环境的使然,助人反被讹诈,使得人们面对此种情况不敢伸出援助之手。
归根结底是案件涉及人性中最普遍和最基本的善与恶,触碰着人们对于“助人为乐”的情感底线,拷问社会诚信和道德。
使得人们对碰到诸如需要救助的人的时候产生了矛盾、观望的心理。
道德行为是自觉自主的事情,在需要救助而没有实施救助的行为者并没有必须要负责的法律责任。
广东小悦悦事件读后感
![广东小悦悦事件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f822d0383a3567ec102de2bd960590c69ec3d89d.png)
广东小悦悦事件读后感
当我知道广东小悦悦事件的时候,心里就像被一块大石头砸了一下,堵得慌。
你说这事儿多让人寒心呐。
小悦悦就那么小小的一个人儿,被车碾了,在马路上躺着,那可是来来往往好多人啊。
结果呢,那些人就像没看见似的,一个接一个地走过去。
我就纳闷儿了,难道他们的眼睛都被蒙上了一层冷漠的布吗?这就好比你走在路上,看到前面有个闪闪发光的宝贝掉了,你肯定会捡起来看看,可小悦悦这个“宝贝”是个活生生的小生命啊,咋就没人“捡”呢?
当然啦,最后还是有位拾荒阿姨把小悦悦救起来了。
这位阿姨就像黑暗中的一道光,在所有人都冷漠的时候,她伸出了援手。
她可能没有那些路人穿着光鲜,可她的心是最善良的。
这就说明啊,善良和身份地位真没多大关系。
那些穿着得体、看似文明的路人冷漠得像冰,而这位拾荒阿姨却温暖得像火。
从这件事儿里,我也看到了社会的一个大毛病,那就是人心的冷漠。
我们都生活在同一个地球上,同一个社会里,咋就不能多一点爱心呢?如果大家都这么冷漠,那这个世界得多可怕啊。
今天是小悦悦没人救,明天会不会就是我们自己身边的人呢?这就好比住在一栋大楼里,邻居家着火了,你要是都不管,那火迟早也会烧到自己家呀。
我觉得这个社会就应该多宣传像拾荒阿姨这样的好人好事,让大家都知道,善良是一件很简单的事儿,不需要你付出多大的代价,可能就是一个小小的举动,就能挽救一个生命。
咱们可不能让小悦悦这样的悲剧再发生了,要让这个世界充满爱,大家见面都能笑一笑,遇到事儿都能搭把手,这样的社会才是咱们想要的温暖的家嘛。
小悦悦事件看法的道德
![小悦悦事件看法的道德](https://img.taocdn.com/s3/m/def8e9f7fc0a79563c1ec5da50e2524de518d0d6.png)
小悦悦事件看法的道德小悦悦事件是中国社会近年来引发广泛关注和讨论的一起悲剧。
这一事件涉及到对人性的道德反思,引发了全社会对亲情、责任和公共道德的思考。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从不同角度探讨小悦悦事件所呈现的道德议题。
首先,小悦悦事件使我们对亲情的道德关怀有了更为深入的思考。
小悦悦是一个无辜的孩子,在遭受交通事故后被无人理会,这让我们深感震惊和痛心。
这其中涉及到亲情的伦理问题,即作为大人是否应该对孩子承担起更多的责任和关怀。
小悦悦事件引发了社会对亲子关系的反思,让人们意识到亲情是一个道德上的基石,任何时候都不能被忽视或者丧失。
其次,小悦悦事件引发了对个人责任和社会责任的思考。
小悦悦被多个人撞倒后,没有人及时施以援手,这使得我们不禁反思个人对他人遇难时的道德义务。
尽管人们可能害怕法律的约束,但是在道德上,我们应该秉持着对他人生命安全的责任感。
在社会中,每个人都有义务为他人提供帮助和保护,这是社会的基本道德准则。
此外,小悦悦事件引起了对道德教育和公共道德的重视。
小悦悦事件中很多路过的人没有提供帮助,这引发了人们对道德教育的思考。
在现代社会,道德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通过道德教育,我们可以培养人们的同理心和责任感,让每个人都能够在遇到困难时提供援助。
此外,小悦悦事件也让我们对公共道德有了更多的关注。
在公共场所,我们应该遵守交通法规、遵纪守法,同时也要具备对他人的基本关爱和尊重。
这样的公共道德规范是社会安定和谐的基础。
另外,小悦悦事件还引发了人们对法律责任和立法需求的思考。
在小悦悦事件中,涉事司机没有及时停车并报警,这引发了人们对法律责任和立法的质疑。
我们应该反思交通法规是否健全,是否需要进一步加强对交通参与者的法律教育和监管。
法律对于维护社会秩序和道德准则具有重要作用,只有通过立法和加强执法,才能保护每个人的安全和权益。
综上所述,小悦悦事件引发了社会对亲情、责任和公共道德的广泛讨论。
它让我们更加关注亲情的伦理问题,引发了对个人责任和社会责任的思考。
小悦悦事件引发的思考
![小悦悦事件引发的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fc5de4ee998fcc22bcd10d86.png)
谁为丢失的社会道德负责?——从小悦悦事件引发的思考2、观看视频:凤凰卫视《一虎一席谈—小悦悦》/show/tqOzTh0cOerJoCGY.html3、全班分为五个小组,就小悦悦事件展开讨论,各小组组长负责记录成员发言观点。
4、讨论:谁为丢失的社会道德负责?作为中学生我们应该怎么培养和增强自己的社会责任感。
5、每个小组负责撰写一篇关于如何培养和增强中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小论文。
“小悦悦事件”所引发的有关见死不救的全民热议仍然在持续。
人们对这场大讨论的焦点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强烈谴责事件中路人的冷漠,认为这一见死不救现象凸显了整个社会的道德大滑坡;二是探讨我们该如何拯救国人的良知;三是引发了一场是否该对见死不救进行立法的争论。
这些讨论无疑都是具有十分现实而且深远的社会意义,基于道德的讨论本身,就是一个提升全民道德意识的过程。
但是,我们必须警醒近年来人们对某一事件进行大讨论时表现出的较为普遍的现象:批判别人而缺乏自我检讨,上纲上线地放大事件中的消极因素,一知半解地提出对策建议,或者偏离问题实质而纠缠一些表面的枝节。
我们必须从深层次对事件背后的社会环境进行剖析。
例如,当事件发生后,我们应当学会怎样去关注事件的核心要件,以及如何客观理性地讨论问题;我们每个人如何从抱怨、发牢骚的“旁观者”,变成直接参与改良的行动者;事件中的涉事各方,甚至包括作为“受害者”的小悦悦的父母,应当承担的法律责任是什么;面对“小悦悦事件”所反映出的道德颓势,在法律制度与道德风尚之间究竟应当依赖什么样的规范,才是突破我们今天所遭遇的困境的最佳选择;法律是如何缺失的以及应当怎样完善,等等。
具体到“小悦悦事件”,我们必须深入思考的问题应当包括:首先,事件中见死不救的路人的确令人愤慨,必须要受到谴责!这件事也确实说明如今国人的道德状况出现了亟待修正的问题。
但这18名路人,是不是就完全能够代表所有中国人今天的道德水准?这个极端的例子是不是就能够得出如今我们的社会道德已经普遍沉沦的结论?答案当然是否定的。
小悦悦遭碾压事件始末及反思
![小悦悦遭碾压事件始末及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9185debf760bf78a6529647d27284b73f24236b4.png)
小悦悦遭碾压事件始末及反思近年来,我国发生了一起震惊全国的悲剧事件,即小悦悦遭碾压事件。
这一事件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对儿童安全问题的深思。
本文将对这起事件的始末进行探讨,并深入反思此事件所凸显出的一些问题。
起初,这起事故发生在2011年10月,当时令人心碎的画面被广为传播。
小悦悦是一名仅两岁的女童,她在重庆市江北区一条狭窄的巷子里被一辆货车压倒。
事件发生后,小悦悦的脑重伤引起了全社会的关注。
据报道,当小悦悦被货车碾过后,周围人群纷纷后退,却无人伸出援手。
直到事故发生长达七分钟后,一位拾荒者才发现小悦悦的存在,但此时小悦悦的伤势已经严重。
这个冷漠的场景震撼了整个国家,引发了人们对社会冷漠和社会道德问题的深度反思。
可能有人会质疑为什么周围的人们在小悦悦遇到危险时没有伸出援手。
事实上,这种现象并非孤例,我们时常可以听到类似的事件。
这引起了人们对中国社会道德观念的拷问。
在当今社会,人们对个人安全的考虑往往超过了对他人安危的关心。
自私和冷漠的情绪愈发在当代社会蔓延,这是我们需要深刻反思的问题。
除了人们对小悦悦事件的反应,这起事件还揭示了一些社会问题。
首先,与小悦悦遭遇不幸的那条巷子是一个非常狭窄且拥挤的背街小巷,这充分说明了城市规划和社区管理的不足。
这些拥挤、狭窄的巷子给人们的生活和交通带来了极大的不便,也增加了意外伤害发生的可能性。
此外,小悦悦遭碾压事件还暴露了一些监管和执法问题。
当时,货车司机被指控无证驾驶,事发地附近的商店和居民也没有执法人员的存在。
这些问题都需要彻底检讨,以确保类似事件不再发生。
这一事件引发了社会上对儿童安全的广泛关注。
儿童的安全问题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
然而,在这方面,我们仍然存在很多问题。
首先,儿童安全教育的普及程度不足。
很多父母和学校对于儿童安全问题的重视程度不够,缺乏必要的安全知识教育,这使得儿童在面临危险时无法正确应对。
其次,相关执法力度不够。
尽管有一些法律和法规来保护儿童的权益,但执行力度常常不足,导致监管不到位,安全隐患未能及时发现和排除。
小悦悦案件法律责任(3篇)
![小悦悦案件法律责任(3篇)](https://img.taocdn.com/s3/m/01f62619a36925c52cc58bd63186bceb19e8edff.png)
第1篇一、引言2011年10月13日,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发生了一起令人痛心的交通事故。
一名年仅两岁的女童小悦悦在街头被一辆面包车撞倒,随后又被一辆小型货车碾压,但周围行人却无人伸出援手。
经过长达七分钟的等待,一位捡拾垃圾的阿姨将小悦悦抱起,并紧急送往医院。
遗憾的是,小悦悦因伤势过重,经抢救无效死亡。
这起事件引发了社会广泛关注,被称为“小悦悦事件”。
本文将从法律责任的角度,对小悦悦案件进行分析。
二、案件背景及责任主体1. 案件背景小悦悦事件发生后,引发了社会对道德、法律和责任的广泛关注。
一方面,人们质疑为何在事故发生时,周围无人伸出援手;另一方面,人们也开始关注交通事故的责任归属问题。
2. 责任主体(1)肇事司机肇事司机为面包车司机,其行为构成交通肇事罪。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之规定,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2)货车司机货车司机在事故发生过程中,未采取有效措施避免事故扩大,其行为构成交通肇事罪。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之规定,货车司机应承担相应的刑事责任。
(3)行人在事故发生时,周围行人目睹了事故发生过程,但未伸出援手。
虽然行人并非肇事者,但其行为也反映了社会道德和责任意识的缺失。
在法律上,行人无需承担刑事责任,但应承担一定的道德责任。
三、法律责任分析1. 肇事司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之规定,肇事司机应承担以下法律责任:(1)交通肇事罪:肇事司机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导致小悦悦死亡,构成交通肇事罪。
根据法律规定,肇事司机应被追究刑事责任。
(2)民事责任:肇事司机还应承担对小悦悦家属的民事赔偿责任,包括丧葬费、死亡赔偿金等。
2. 货车司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之规定,货车司机应承担以下法律责任:(1)交通肇事罪:货车司机在事故发生过程中,未采取有效措施避免事故扩大,构成交通肇事罪。
小悦悦事件读后感
![小悦悦事件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8484b78f988fcc22bcd126fff705cc1754275f5a.png)
小悦悦事件读后感
小悦悦的事情真的是让人心里堵得慌。
一个那么小的孩子,就那样被车碾了,更让人难以接受的是,那么多人从她身边走过,却都像没看见一样。
这就好比是在大白天里,所有人都突然失明了,看不见这个倒在血泊中的小生命。
你说那些路过的人,他们当时在想啥呢?是害怕被讹诈?还是真的就那么冷漠,心里只想着自己的那点事儿?我想啊,可能两种情况都有。
现在这个社会啊,确实有些不好的风气,有些人就想着讹人一笔,把那些善良的想帮忙的人都给吓住了。
可是再怎么说,那也是个孩子啊,就算有被讹诈的风险,难道就不能先救救孩子吗?哪怕是打个电话叫个救护车也好啊。
从这件事里,我就感觉咱们这个社会好像缺了点啥。
缺的就是那种毫不犹豫去帮助别人的勇气和善良。
咱们人啊,不能活得太自私了。
要是每个人都只想着自己,那这个世界得多冷啊。
小悦悦就像一面镜子,照出了咱们这个社会里那些冷漠的角落。
不过呢,后来也有拾荒阿姨出来救小悦悦,这就像黑暗里的一点光。
这说明啥?说明这个世界上还是有好人的,善良并没有完全消失。
咱们得向拾荒阿姨学习,不能让冷漠一直蔓延下去。
要知道,今天你对别人的冷漠,可能明天就会发生在你自己或者你家人的身上。
所以啊,大家都要把自己的心捂热乎了,看见别人有困难,能帮就帮一把,别让小悦悦这样的悲剧再发生了。
审视与反思——对“小悦悦事件”的多视角剖析
![审视与反思——对“小悦悦事件”的多视角剖析](https://img.taocdn.com/s3/m/a3c3accfe2bd960591c67717.png)
审视与反思——对“小悦悦事件”的多视角剖析2011年10月13日,广东佛山黄岐的广佛五金城内,两岁女童小悦悦被货车撞倒,先后被两辆车的轮胎碾压4次重伤。
在随后的7分钟内,18名路人经过,无一人施以援手。
最终,一位拾荒者看到并施救。
时至15日,南方卫视《今日一线》拍摄了交通部门的监控录像并在节目中播出。
之后,这则消息迅速在网络以及各大平面媒体广泛报道传播,不断拷问着社会的道德底线。
笔者重新审视此事件的始末,多角度进行深刻反思。
标签:小悦悦事件网络传播价值观公信力身心健康一、“小悦悦事件”的网络传播学角度分析自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至今,互联网迅速普及,因其制造、传播信息成本低廉,覆盖面广,效果良好,已名副其实的成为中国的“新大字报”。
学者阂大洪曾言:网友言论的活跃程度己达到空前状态,国内、国际事件都能马上形成网上舆论,进而产生巨大的舆论压力,甚至达到任何部门、机构都无法忽视的地步。
舆论总是针对有争论性的问题而发,无争论又无倾向性的问题就不可能成为舆论。
[1]舆论的评价性,即方向性或倾向性是舆论的一个基本而又重要的特征属性。
“小悦悦事件”的相关信息及进展在网络各大论坛上被纷纷转载,网民也展开了激烈的讨论。
各种对18名路人进行道德谴责与社会黑暗面的言论铺天盖地的席卷整个网络,加之社会媒体对此事的大肆报道,做好事反不得好报的效应逐渐被放大,不仅加重了人们的道德压力,也让更多民众对社会失去信心。
當然,微博以及各大社区论坛信息快速传播、及时广播与转发,使这起事件迅速广为人知,成为全民热点话题。
更多的人开始关注这个可怜的小生命,医务部门、社会各界民众都送上温暖的关怀。
与此同时,监控录像对于18名路人的曝光以及网友的“人肉”,也给当事人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影响,他们也受到相应的良心谴责与道德的审判。
鲁迅曾说:中国就是看客多。
笔者认为这与心理学上的责任分散效应(Decentralized Responsibility Effect)不谋而合。
小悦悦事件的社会心理学分析与反思
![小悦悦事件的社会心理学分析与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afbaf8695bcfa1c7aa00b52acfc789eb162d9e5a.png)
⼩悦悦事件的社会⼼理学分析与反思⼩悦悦事件的社会⼼理学分析与反思2011年10⽉13⽇,⼴东佛⼭两岁⼥童⼩悦悦被车撞后先后遭到两次汽车碾压,18名路⼈⽬击却⽆⼈救援,最后只有拾荒阿姨陈贤妹将孩⼦救起。
“⼩悦悦事件”引发了社会上关于道德的⼤讨论。
路⼈的冷漠⼜⼀次成为了争议焦点。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为什么路⼈连⼀个120救助电话都不打?是不是社会上⼤多数⼈都是这样呢?我的⼼产⽣了极⼤的触动,这是⼀种漠视,⼀种视⽽不见,这种⾏为深深的冲击着道德的底线。
接下来就通过下⾯4个⼼理学效应来透视这种冷漠现象。
破窗效应:若⼀幢建筑物被打破了⼀块窗玻璃,且没有及时更换维修玻璃,那么路过这幢建筑物的⼈们就可能会不由⾃主地去打烂更多的窗玻璃。
如果这些破窗户仍旧得不到及时维修,那么还会继续产⽣其他破坏⾏为。
这是美国政治学家威尔逊和犯罪学家凯琳提出“破窗效应”,美国斯坦福⼤学著名的菲利普·津巴多教授曾⽤⼀项社会⼼理学实验进⾏了证明。
津巴多找来两辆⼀模⼀样的汽车,把其中⼀辆停在了社会底层聚居的纽约布朗克斯区,另⼀辆停在了加州帕洛阿尔托的中产阶级社区。
停在布朗克斯的那辆车不仅敞开了顶棚,⽽且摘掉了车牌,结果当天就被偷⾛了。
⽽在帕洛阿尔托的这辆,停放了⼀个星期也⽆⼈理睬。
后来,津巴多⼲脆⽤锤⼦把这辆车的玻璃敲了个⼤洞。
结果,仅仅过了数个⼩时,它就被偷⾛了。
“破窗理论”背后的深层原因并⾮是纽约的居民⽐帕洛阿尔托⼈更冷漠,⽽是这种冷漠在开了⼀个头之后,在群体中产⽣了传染。
⼩悦悦两度被汽车碾压,经过的18个路⼈并没有对其进⾏救助,也正是验证了“恶”或者说“冷漠”在⼈群中的传染。
⾃我中⼼性:⼈类是社会性的⽣物,其所⽣活的环境,所交往的⼈都会对⼼理和⾏为产⽣潜移默化的影响。
即便是⼀种暂时氛围,也能对我们的⾏为产⽣意料之外的巨⼤作⽤。
⼈类⼼理⼀⽅⾯依存于群体,另⼀⽅⾯⼜极其在意⾃⼰的利益,看似⼗分⽭盾。
但⼈类对群体的依存,正是为了更有效的维护⾃⼰的安全和利益,这⼀点在进化的⾓度⽆可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悦悦事件反思导读:范文小悦悦事件反思【篇一:小悦悦事件反思】2011年10月13日下午5点30分,广东佛山2岁女童小悦悦在过马路上不慎被一辆面包车撞倒并两度碾压,随后肇事车辆逃逸,随后开来的另一辆车辆直接从已经被碾压过的女童身上再次开了过去,七分钟内在女童身边经过的十八个路人,都对此冷眼漠视,只有最后一名拾荒阿姨陈贤妹上前施以援手,但最终小悦悦还是于21日凌时32分离世。
此事件由此引发国民广泛热议。
“小悦悦事件”之后,社会各界纷纷以各种方式表达对见死不救的行为展开了谴责、质问和反思。
“冷漠”成为时下中国最热的话题。
从民间到官方,小悦悦不断被提起。
其实归根到底这件事件最终围绕着:小悦悦事件为何会具有如此巨大的影响力?18个路人是否应该接受道德审判?陈贤妹的好心救人是否是炒作?等这几个问题而成为时下的热点。
中国向来都是礼仪之邦。
自秦汉来,中国就有着优越的思想与传统美德。
古人云:路不拾遗,夜不闭户。
民风淳朴蔚然。
然而经过了几千年的发展,到如今,我们这个古老的文明古国却丢失了他的灵魂,丢失了他自古就有的道德!曾记得2006年的南京彭宇案,好心的彭宇去扶起被撞倒的老太,最后却被老太告到法院索赔13万多元。
在彭宇案之后,多少热心助人的人选择了避让,多少内心淳朴的人选择了麻木,又有多少心存善念的人选择了冷漠!彭宇的正义没有得到伸张,因为好心扶起老人,却被判刑罚款。
一件事情的处理反映了一个社会存在的道德问题。
然而,继彭宇案后,小悦悦事件再此激起了社会道德的反思。
小悦悦事件为何会具有如此巨大的影响力?小悦悦事件不仅仅是一件普通的交通事故,更重要的是它反映的是一个日益滑坡的道德该怎样唤起人们的良知。
如同一些国民所讲,道德的崩塌不敢肯定每个人都是无辜者,但可以肯定每个人都会是受害者。
小悦悦事件给了大家一个反思和情绪发泄的平台。
借助这个平台,我们可以大肆的宣泄我们的情感,一起探讨挽救道德的解决之道。
曾几何时,我们会义不容辞的救起无助的伤者;曾几何时,我们会毫不犹豫的扶起跌倒的老人;曾几何时,我们会在人们需要帮助的时候,伸出援助之手。
然而此时的我们还会一如既往的帮助需要帮助的人吗?18位路人的见死不救再一次遭到社会和媒体的批判,将他们冠以“麻木”和“冷漠”。
然而当国民大声谴责他们冷漠的时候,请想一想如果在场的是你,你会毫不犹豫的去救她么?在经历了几十年的社会洗礼变迁之后,你会无所顾忌的去救她么?或许你会陷入那么一点点的犹豫。
这就是中国道德的缺失,是一种民族精神的缺失。
其实18位路人的见死不救说明了一个社会的现状,而他们也只不过是激起人们愤慨的导火线。
他们承担这舆论的压力,生活大受影响,甚至受到死亡威胁。
其实只是要了解他们的身份和背景,问清他们当初冷漠走开的原因,最大程度还原事故经过,那样就足够了。
因为这毕竟反映的是一个社会的问题,而不是个人的问题。
18位路人的冷漠确实伤了国人的心,毕竟一个活蹦乱跳的鲜活生命在他们的冷漠中走了,只要稍微有一点良知的国民都有鞑伐他们的理由和借口。
可是,没想到救起小悦悦的陈贤妹也成了被人攻击的对象。
救死扶伤本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然而当58岁高龄的拾荒阿婆好心救起小悦悦时,却被人们说成“想炒作、想出名、想奖金”。
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这是马列主义活的灵魂;何谓“实事求是”?其一实事就是当前当时的实际情况;其二这里的“求”就是求证,是动词;其三这里的“是”指通过“求“研究出找到的规律。
综上所看,我觉察不出诬陷陈贤妹是从实际出发的表现。
我不知道如果当时是你们在场,是该救还是不救好,因为救与不救都会受批评。
对于你们最好的选择应该是希望永远不会碰到这种事情。
但有时候事情常常出乎我们的意料之内,那时的你们又该做出何种选择呢?在这个唯利是图的现实社会中,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我想同样作为一个母亲的陈贤妹,在看到孩子的生命受到威胁的同时,母爱的天性一定驱使她除了救孩子外,不会有其他的想法。
更何况,不会看报纸的陈贤妹,“炒作”之说又从何谈起?真不知道说陈贤妹“炒作”的那些人心里到底是怎么想的。
现在我们暂且抛开这些问题,回顾一下整个过程:小悦悦,一条幼儿的生命因为事故,由于路人的漠视而逝去,引起社会议论。
其实小悦悦事件只是反映出了一个社会现状,归根到底就是对道德的探讨,对社会传统美德的价值观的探讨。
设想:如果在三十多年前的毛泽东时代,绝对不会发生这样的悲剧,路人也绝对不会视而不见,不施援手。
小悦悦可能也不会因此而死亡。
从这个意义上说,是现实社会杀死了小悦悦;是以功利主义的资本主义社会环璄杀死了小悦悦。
司机和路人只不过是替罪羊而已.他们在为现实社会承担罪责。
睁眼看看我们现在的现实社会:被铜臭味薰得迷失了方向,私欲膨胀,不择手段。
党的根本宗旨,共产党人的核心价值被抛到九霄云外。
一切向前看变成了一切向钱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变成了全心全意为人民币服务……在这种氛围下,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多一亊不如少一亊;有时好心没好报,反倒惹麻烦。
这就是冷漠、麻木及小悦悦悲剧的根源所在。
殊不知,在文明社会,金钱、物质利益并不是社会的全部。
新中国的精神支柱就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
它是中华民族新时代的灵魂,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核心。
丢掉它,中国必然走向万劫不复之路。
小悦悦事件给我们国人最大的警示:必须高举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伟大旗帜,坚持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同步发展的正确道路。
【篇二:小悦悦身件感想反思】道德的缺失比刺刀还厉害,刺刀可以刺破人的胸膛,而道德缺失可以刺破人的灵魂。
一位可爱的天使,面带微笑的挥动着小翅膀渐渐飞向了远方,她不时的回头,回头窥视着这个她曾经停留过的世界,她没有流泪,没有彷徨,因为她来到了一个再也没有冷漠与车来车往的世界,在这天堂国度里她可以自由翱翔,自由的追寻新的希望与梦想。
请让我们永远记住这个可爱的天使吧!她就是小悦悦。
今天她走了,我们深切缅怀悼念,虽然她还是走了,但她的生命在千千万万的老百姓心中却获得了新生。
是她,一个只有两岁的幼童,正在揭露着中华民族的人伦底线。
十九个人十八个人都视而不见,我们还能说我们是礼仪之邦,人伦之乡吗?我们还能说我们是世界文明之鼻祖吗?人命关天啊!而不是人命由天。
看看地上的蚂蚁,哪个伙伴受伤了,别的蚂蚁看到都会出手相救,即便是死了,他们也会把它拖到一个安详之所,这是动物的本能,何尝又不是我们人类的本能?今日又看到了新闻,出事当天的视频右上角,有个店主目睹了小悦悦车祸,却又连忙的把头缩了回去,今日,居然还笑着跟记者说话,仿佛一切都不跟他相干。
还有那个牵着孩子的那个妈妈的丈夫,对记者的采访更是不屑一顾,说是记者的采访纯属浪费时间。
中国人真的对生命麻木到这种地步了吗?这不由的让我想起鲁迅和他生活的那个年代,那真是人吃人的人间地狱。
在那个年代里,鲁迅曾亲眼目睹中国人被打死之后,同样身为中国人的父老乡亲会连忙赶上前去用馒头蘸占那位中国人的脑浆吃。
今天我们虽然没有麻木愚昧到这种地步,那是因为我们的时代有了十足的进步!看!虽说我没有搀扶小悦悦,但我并没有去喝她身上的血啊!你看看,小悦悦还被第十九个人一个拾荒者的老太太救起,难道这不值得表扬吗?小悦悦还是走了,但她所引起的蝴蝶效益,必将对中国的道德社会掀起巨大海啸。
让我们重温那悲惨的一幕,尽管我们都不忍视,但还是恳请大家与我共同回忆那段让人痛心的画面,我相信在看车轮碾压小悦悦身体的同时,我们的心灵也同样会受到车轮碾压。
在这段视频里,我真的万分遗憾,视频中可以看到小悦悦在意识到危险以后曾用自己的脚步划过一个弧线,如果当时在给小悦悦一秒到二秒的时间,小悦悦一定能够躲过这场劫难,哪怕那辆车在慢那么一点,再给小悦悦多走一步的时间,最多也许只能把小悦悦撞个侧翻,而不是被正面撞倒后还经过车轮的碾压。
而且是两辆车四个车轮的碾压。
可悲的是车在那个时候偏偏加了速。
视频上可以看到当小悦悦在最后紧急关头不得已拿双手去挡车的瞬间,我真希望时间在那一刻永恒。
在第一个轮碾过去的时候,虽然画面比较惨,但整个事态还是在向前发展,因为车子停下来了。
我想此时的司机会立马下场救人,然而事实出乎意料,车子居然又在向前行驶,这么一停一进,原本可以称的上人的人,此时却成了魔鬼,车在前进,而人性在此时大为倒退,甚至沦丧。
原本你是无意伤人而此时却在做故意杀人的事情。
即便你受到过彭宇案的影响,怕承担责任,最起码也得先把人拉出来再逃跑也说得过去,更何况一个市场里压死了人能跑的了吗?前几天不是也有个新闻,那也是开车撞人,尽管肇事者把人抛到了荒郊野外,但最起码人家在撞到人后还懂得下车后将人扶起送进小医院进行简单包扎。
接下来更痛心的画面,再一次出现,尤其是第一个出现在镜头里的冷血之人,他的脚步甚至都快踩到了小悦悦的脚,却还啥都没看见似的大摇大摆从旁边走过。
他应该知道下面倒下的不是一个动物而是一个人,像我们很多人走在马路上,看到一只出了车祸的老鼠我们都会心惊肉跳的,他倒好,仰头挺胸装的跟大爷似的招摇过市,他的冷血程度当属第一。
接下来发生的居然还有17名冷血的人视而不见。
中国人到底是怎么了?看到如此痛心画面,那些人究竟是该骂,还是该杀。
骂和杀都是我们的同胞,我们又怎能对自己的同胞下毒手,可有人就爱对自己的同胞下毒手。
我们真的需要要彻底反思,因为我们的社会道德在腐朽、在沉沦。
中国人的良心正在被金钱利益所吞噬。
孟子早在两千多年前就曾说过,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
我们今日虽说经济上有了大的飞跃,但我们的人心不得不说是一盘散沙,我不相信那十八个人都是纯属巧合,他们恰恰印证了我们国人的一种“冷血”心态,如果按照19比1的比例来算,我们中国将有超过12亿这样冷血的人。
上帝啊!我们是孔孟之乡,我们是仁义之国,我们是世界文明发祥地,我们是世界文明道统之所在啊!中国以前是穷的发疯,但今天我们富足了,我们还能够继续发疯吗?恳请上帝,请不要让物欲横流了,请让道德至上吧!今天小悦悦还是走了,她的离逝值得我们每一个人深思,如果我们的社会道德观念自今日起还没有有所起色,或者还将日益败坏下去的话,那我们何以对得起这位用血肉之躯来唤醒我们民族觉悟的小天使呢?小悦悦请你走好,你的生命短暂且具有价值,因为你为我们中华民族留下了巨大的道德财富。
你没有离开我们,你永远活在我们心中,你没有死,你的生命必将永恒。
【篇三:小悦悦事件引发全民反思】10月21日零时32分,遭两车碾压的广东佛山女孩小悦悦离开人世,一朵含苞待放的小花提前凋谢。
网络上充满悼念小悦悦的声音。
截至记者发稿,仅新浪微博已有几千条相关留言:“天堂没有来来往往的车辆”,“愿天堂没有人心冷漠”……一个年幼生命的离去,带给我们的是巨大的心灵震撼,她引发了一场关于道德危机的全社会的大讨论。
人们开始反思:如何才能让社会停止冷漠?如何才能让类似的惨剧不再发生?如何才能让见义勇为者越来越多?对此,部分律师、学者建议将见死不救、见危不助等行为入罪,也有很多学者表示,与其立法惩处“见死不救”,不如立法鼓励和保障“见义勇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