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封建社会由昌盛到衰落资料

合集下载

中国封建社会由昌盛到衰落的原因

中国封建社会由昌盛到衰落的原因

1.中国封建社‎会由昌盛到‎衰落的原因‎;在中国封建‎社会的经济‎中,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经‎济界占主导‎地位的地位‎中国封建社‎会政治的基‎本特征是实‎行高度集权‎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中国封建社‎会的社会结‎构的特点是‎族权和政权‎相结合的封‎建宗法等级‎制度。

中国封建社‎会的文化思‎想体系以儒‎家思想为核‎心。

2.甲午战争对‎中国乃至东‎亚格局的影‎响;《马关条约》是继《南京条约》以来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它给近代中‎国社会带来‎严重危害,是帝国主义‎变中国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一‎个重要的步‎骤。

(1)台湾等大片‎领土的割让‎,进一步破坏‎了中国主权‎的完整,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

(2)巨额赔款,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

同时,加速了日本‎军国主义的‎发展。

清政府大借‎外债,列强控制了‎中国的经济‎命脉. (3)通商口岸的‎开放,使帝国主义‎侵略势力深‎入到中国内‎地。

(4)允许在华投‎资办厂,严重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马关条约》反映了帝国‎主义资本输‎出,分割世界的‎侵略要求。

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的‎侵略进入一‎个新的阶段‎,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了。

甲午战争对‎远东战略格‎局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日本既占台‎湾,又获2.3亿两白银‎的战争赔款‎,其资本主义‎经济以此为‎契机更加迅‎速发展起来‎,并进一步扩‎军备战,开始成为远‎东的主要战‎争策源地。

而日本的崛‎起又改变了‎远东地区英‎、俄对立和争‎霸的原有格‎局。

列强在远东‎的角逐日趋‎激烈,预示着一个‎更加动荡不‎安的时代的‎到来。

甲午战争中‎国的失败,使半殖民地‎化速度进一‎步加快,民族危机愈‎益深重,同时也促使‎中华民族日‎益觉醒,资产阶级维‎新运动和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迅速‎高涨。

清政府也在‎更加艰难的‎处境下,开始变革军‎事制度,中国近代军‎事改革开始‎进入实质性‎阶段3.两个战场在‎抗日战争中‎的地位与作‎用;两大战场是‎指以国民党‎为主导的正‎面战场和以‎中国共产党‎为主体的敌‎后战场。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复习知识要点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复习知识要点

2007—2008第二学期《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复习知识点1.中国封建社会由昌盛到衰落2.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3.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和历史任务4.早期的维新思想及其代表人物5.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6.《资政新篇》内容7.洋务运动的内容与指导思想8.戊戌维新运动的意义9.革命派与改良派论战的内容10.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和失败原因11.近代中国的建国方案与两个中国之命运12.五四运动的历史特点13.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14.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中国革命的新局面15.八七会议和中国共产党对中国革命新道路的探索16.中央革命根据地与红军长征的胜利17.中国共产党在抗战中的中流砥柱作用18.日本帝国主义残暴的殖民统治19.民主根据地的建设与进步文化工作的开展20.各民主党派的历史发展21.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与《共同纲领》22.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和基本经验23.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历史性成就24.七届二中全会决议25.过渡时期的总路线26.农业合作化的基本方针27.社会主义建设的早期探索28.历史性转折——十一届三中全会29.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就及面临的考验和问题30.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提示:以上30个问题是A、B两套考卷所涉及的全部知识点。

单选(10个) 10%多选(10个) 10%名词解释(4个) 20%简答(4个) 24%论述(2个) 26%材料分析 10%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重点整理一1.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主要矛盾和历史任务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是半殖民地半封建。

主要矛盾是: 1.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2.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历史任务是: 1.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2.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

2.如何认识近代中国社会的落伍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生产结构是自给经济,自然经济占主要地位。

这种小农经济限制生产力的发展,对新的生产方式具有较强的排斥力和抵抗力。

中国封建政府还实行重农抑商政策,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中国近代史纲要

中国近代史纲要

中国近代史纲要(一)风云变幻的八十年一、中国封建社会由昌盛到衰落的特征或表现1.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经济○1生产规模小,以家庭为单位2.以家庭为单位并与家庭手工业牢固相结合的小农经济(特征○2分工简单,男耕女织3、封建社会社会资金的畸形流向○3自给自足农业和家庭手工业4、实行高度中央集权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相结合,很少进行商贸交流5、族权和政权相结合的封建宗法等级制度6、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文化思想体系二、世界资本主义的发展和殖民扩张1、欧洲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冲破了中世纪神学蒙昧主义的精神束缚,为欧洲资本主义的产生做了思想准备2、地理大发现更为欧洲开拓世界市场、发展海外贸易、推动殖民扩张提供了条件,加速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兴起3、原始积累为资本主义的产生准备了货币财富和丧失生产资料的劳动者4、资产阶级革命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政治上的前提和保证三、两对主要矛盾和两大历史任务(1)两对主要矛盾及其关系。

[多选]①两对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同人民大众的矛盾。

[多选、简答]②两对主要矛盾之间的关系当外国列强向中国发动侵略战争时,为避免亡国灭种的危险,中国内部各阶级,除了汉奸、卖国贼外,能够暂时团结起来共同对敌,阶级矛盾降到次要地位,而民族矛盾上升到主要地位;当外国侵略者同中国封建政权相勾结,共同镇压中国革命,尤其是封建地主阶级对人民的压迫特别残酷时,中国人民往往用战争的形式反对封建政权,这时阶级矛盾就上升为主要矛盾;国内战争发展到直接威胁帝国主义在华利益以及中国封建地主阶级统治时,外国列强往往直接出兵,镇压中国人民,援助中国反动派,这时帝国主义和国内封建主义完全公开站在一条战线上。

(2)两大历史任务及其关系。

[多选]①中华民族面对着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两大历史任务。

[多选、简答]②两大历史任务的区别与联系区别:主体、内容不同。

前者要求解决生产关系问题,后者要求解决生产力问题。

第4讲 中国封建社会的危机和衰落(明清)

第4讲 中国封建社会的危机和衰落(明清)

第4讲中国封建社会的辉煌与危机——明清阶段特征明清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的晚期,基本特征是君主专制空前强化、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封建社会的渐趋衰落、从世界历史的角度看,中国由开放转向封闭、由领先转向落后,与世界的差距逐渐拉大。

1.政治上君主专制空前强化:表现为明朝废除丞相、设内阁,清朝增设军机处;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空前强化,严重阻碍了新经济、新思想的发展,反映了封建制度正在走向衰落。

2.经济上发展与迟滞:一方面,农耕经济高度发展,并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经济总量仍然处于世界前列;另一方面,重农抑商政策和闭关锁国政策严重阻碍了新经济因素的发展,中国逐渐落后于时代发展的潮流。

3.思想文化科技上承古萌新:理学仍然占据统治地位,并逐渐成为钳制思想的工具,但是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家对君主专制进行了猛烈抨击,反封建民主思想产生;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文化的兴起,小说繁荣,京剧形成并发展,文人画占据画坛主流;传统科技进入总结阶段,同时西学东渐,西方近代科技开始传入中国。

主干知识回顾一、政治:君主专制强化并发展到顶峰1.明朝:(1)明太祖裁撤中书省和丞相、权分六部,秦以来一直实行的宰相制度宣告结束,君主专制空前加强。

(2)明成祖时选拔翰林院官员作为殿阁大学士组成内阁,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_内侍机构。

2.清朝:(1)康熙帝:在宫内设置南书房,与内阁、议政王大臣会议三足鼎立,扩大了皇权。

(2)雍正帝:设立军机处,军国大事均由皇帝一人裁决,标志着君主专制制度达到顶峰。

【拓展延伸】明清君主专制强化的特点(1)既有继承又有发展:如行省制度、选官制度体现了继承,内阁和军机处的设置体现了发展。

(2)专制程度空前强化:主要体现在废丞相、设内阁、八股取士和军机处的设置等方面。

(3)体现了时代特征:君主专制逐渐达到顶峰,并且走向反动,反映了我国封建专制制度渐趋衰落的特征。

注意:从明朝中期到1840年鸦片战争前的17-18世纪的西方是资产阶级革命革命和制度的确立时期,如英国、法国、美国,注意中国与西方政治上的比较的差别。

中国近代史纲要复习自考

中国近代史纲要复习自考

中国近代史纲要复习知识点一、中国封建社会由昌盛到衰弱(参见课本第6-7页)关于中国封建社会(了解即可)经济特征:A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占主导地位B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主要地位C以个体家庭为单位并与家庭手工业牢固结合的小农经济是基本的生产结构2、政治特征:实行高度集权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3、社会结构:族权和政权相结合的封建宗法等级制度,核心是宗族家长制,突出父权、夫权、君权。

4、文化思想:以儒家思想为核心。

二、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参见课本第9-10页)鸦片战争:发生于1840年,是英国针对中国禁烟发动的一场侵略战争,它以清政府的失败告终,由此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之后中国的社会性质和主要矛盾都发生了变化,鸦片战争因此成了中国近代史的起点。

三、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和历史任务(参见课本第14-15页)(1)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是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

这两大历史任务的相互关系是,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是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的前提。

因为只有只有经过反帝反封建的斗争,取得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才能解除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对本国的剥削和压迫,进而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和人民的富裕幸福。

(2)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其中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是最主要的矛盾。

四、早期的维新思想及其代表人物(参见课本第40-43页)1、早期思想不但要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而且要学习西方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和思想文化,即要救国只有维新,要维新只有学外国。

具体而言A主张变法:只有维新变法,革除积弊,才能挽救中国所面临的危亡局面,以图求存和自强。

B主张兴民权、设议院,实行君主立宪C主张废八股、改科举和兴西学2、历史事件:1895年康有为联合在京参加会试的举人共同发起的“公车上书”。

3、代表人物: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严复等五、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参见课本第17-25页)1、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包括:军事侵略、政治控制、经济掠夺和文化渗透2、历史事件:1900年8月,八国联军侵占北京;1895年,日本强迫清政府签定《马关条约》,割去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岛屿和澎湖列岛;《辛丑条约》支付赔款达4.5亿两白银;英国人赫德把持中国海关达40余年;1842年《南京条约》规定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等5个港口城市为通商口岸。

中国封建社会由昌盛到衰落PPT课件

中国封建社会由昌盛到衰落PPT课件

第16页/共21页
家族
批量生产出拥有同样思想与行为的社会个体
第17页/共21页
固 化
社会
经济
中国封建社会 超稳定发展
决 定
政治




文化
第18页/共21页
压制创造性的协调会造成长久的僵化,依靠 强控制得来的暂时繁荣会造成长期的停滞。
一个社会能否繁荣发展,最重要的是是否具 有积极的创造精神、开明的态度。
250万英亩 单一种 植业
劳动密 集化
数据来源:黄宗智《长江》339-340
第6页/共21页
单位劳动更多的使 用畜肥和畜力,节 约使用人力,提高 了生产力。
人口压力挤掉了畜 牧业以达到单位产 出最大化。降低了 劳动生产率。
劳动边际报酬递减
劳动边际报酬递减
最高
100斤/年
220斤/年
220斤/年
第7页/共21页




第14页/共21页
族 谱
第15页/共21页

以儒家的三纲五常为依据

司马氏居家杂仪
(北宋政治家、史学家司马光)
一、凡为家长者,必谨守礼法,以御群子弟及家众。 一、凡诸卑幼,事无大小,毋得专行,必咨禀于家长。 一、凡为人子者,出必告,反必面。 一、凡子事父母,父母所爱,亦当爱之;所敬,亦当 敬之。
(二)中国封建社会的政治结构
第8页/共21页
高度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
权力
接起 受义 统造 治反
无权
周期性社会动荡
城市 市场 科技 破坏 凋敝 中断
生产力遭到破坏
第9页/共21页
(三)中国封建社会的文化结构

中国封建制度所带来的封建社会的衰落1

中国封建制度所带来的封建社会的衰落1

中国封建社会的衰落关键词:中国;封建社会;衰落;社会在不断的前进与发展,而具有悠久历史的中华文明无疑在历史上有着其他文明难以企及的历史高度,历史的是有迹可循的,而历史的经验也是可以借鉴的。

研究历史,我们就无法避开那占据中华文明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而想了解封建社会这个中华文明历史发展上占据重要地位的社会状态衰落的原因,我们则需要把它放进整个封建社会的历史中去研究。

通过研究一个社会状态的衰落来总结出帮助社会主义发展的经验,这也是本文这次研究中国封建社会衰落的目的。

中国封建社会的辉煌自秦始皇之后,封建制度持续发展,在唐朝达到他的辉煌,作为一个强大的王朝,国力强盛,经济繁荣,文化灿烂的唐王朝达到了中国封建社会发展史上的最高峰,在此之后,虽然有所衰落,但是它依然向全世界展示了它的优越性,此后的封建王朝依然是世界的中心,在经济、文化、国力上持续的走在世界的前列。

一、中国封建社会中国的封建社会开始于公元前221年,结束于公元1911年,也就是从秦朝开始,至清朝结束。

中国的封建社会以封建制度为政治制度,以地主阶级为统治阶级,以自然经济或者说小农经济为经济制度,而在此之前,中国古代社会实行的是以奴隶制度为主的奴隶社会,而在战国时期,周天子式微,在中后期无法有效的统治诸侯,而这个时候的奴隶制度也和周天子的权柄一般走向了崩溃,而封建制度在当时作为比较先进的制度取代了奴隶制度,在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封建社会由此开始。

二、中国封建社会的衰落为什么会衰弱?①封建制度的影响1 、中国古代的封建专制制度的基本特征是君主个人高度集权和皇权世袭,而这种特征就造就了一种情况那就是皇帝即是国家,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国家的存亡是寄于皇帝一人身上,如果君主贤明,那么国家的未来自然是一片光明,但是如果君主昏庸的话,国家的前途就堪忧。

但是即使如此,这种制度却仍然被所有人继续施行,从而通过王朝的更迭继续的传承下去,成为被人民普遍接受的“潜规则”。

2 、其次,人民的思想也被这种封建思想所钳制,长期的封建统治使得人民对于封建制度有种天然的认同,他们认为君主就是上天派来牧守四方的,是天子,天子统治自己是天经地义的,自己是被统治的人,所以国家政治与自己无关,人民不参与也不想参与政治。

中国近现代史复习要点

中国近现代史复习要点

一、中国封建社会由昌盛到衰落:1.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经济占主导的地位。

2.以个体家庭为单位并与家庭手工业牢固结合的小农经济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生产结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主要地位。

3.中国封建社会政治的基本特征是实行高度中央集权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4.实行文化专制主义。

5.社会结构特点是族权和政权相结合的封建宗法等级制度。

其核心是宗族家长制。

(6-7页)二、1.中国近代史的起点:鸦片战争。

2.1839年6月林则徐虎门销烟。

3.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与英国签订),割占香港岛。

4.《辛丑条约》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5.随着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中国社会逐步变成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中国人民逐渐开始了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正因为如此,鸦片战争就成为中国近代史起点。

(9-10页)1.近代中国诞生的新兴的被压迫阶级是工人阶级。

2.中国资产阶级也是近代中国新产生的阶级。

3.两对主要矛盾: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是最主要的矛盾。

4.两大历史任务: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

第一章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体现一、军事侵略 1.发动侵略战争,屠杀中国人民。

2.侵占中国领土,划分势力范围。

3.勒索赔款,抢掠财富。

二、政治控制 1.控制中国的内政、外交。

2.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

3.扶植、收买代理人。

三、经济掠夺1.控制中国的通商口岸。

2.掠夺中国的关税自主权。

3.实行商品倾销和资本输出。

4.操纵中国的经济命脉。

四、文化渗透1.披着宗教外衣,进行侵略活动。

2.为侵略中国制造舆论。

侵略给中国带来了什么:1.对中国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打开了中国封闭的国门,开阔了人们的眼界;带来了先进的技术与设备,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2.对中国社会发展的消极作用:造成了大量的主权和领土以及无数生命财产的损失;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心灵和精神的创伤。

浅论中国封建社会由盛转衰的原因

浅论中国封建社会由盛转衰的原因

2011-2012年‎第一学期《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科目考查卷‎专业:班级:任课教师:姓名:学号:成绩:浅论中国封‎建社会由盛‎转衰的原因‎中国封建社‎会历经两千‎多年,直至辛亥革‎命才彻底推‎翻了君主专‎制的封建制‎度,过度到现代‎史。

我认为封建‎社会衰落是‎必然的,每种社会制‎度在历史的‎考验下总会‎暴露出各种‎弊端,就如奴隶制‎度一样封建‎社会的弊端‎也在清末暴‎露无遗。

追根究底,一个社会的‎制度不能顺‎应时代的发‎展,必将走向灭‎亡。

在此,我把封建社‎会走向衰败‎的原因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在经济方面‎从经济基础‎上看,封建社会生‎产力始终是‎落后的。

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占‎主导地位。

封建统治阶‎级从皇帝、贵族、官僚到一般‎地主占绝大‎部分土地,而广大农民‎则拥有很少‎或没有土地‎。

农民耕种地‎主的土地,交纳高额地‎租。

而地主又通‎过政治权力‎或暴力兼并‎土地。

对农民剥削‎的加重,必然激化阶‎级矛盾和社‎会矛盾。

以个体家庭‎为单位并与‎家庭手工业‎牢固结合的‎小农经济是‎中国封建社‎会基本的生‎产结构,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一‎直占主要地‎位。

小农经济曾‎有利于封建‎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但同时又束‎缚和限制生‎产力的发展‎,对新的生产‎方式有较强‎的排斥力和‎抵抗力。

封建政府还‎重农抑商,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使中国经济‎发展长期停‎滞不前,落后于世界‎经济潮流。

在中国地主‎、商人和高利‎贷者常常结‎合在一起,共同剥削压‎迫农民。

而封建政府‎还要向农民‎征收各种苛‎捐杂税和摊‎派徭役。

农民没有任‎何政治权力‎,生活及其贫‎苦和落后。

在社会内部‎缺乏使工业‎迅速发展和‎社会结构发‎生深刻变化‎的有效机制‎,造成封建社‎会发展迟滞‎。

明朝中后期‎,农业、手工业空前‎发展,促使商品经‎济出现高度‎繁荣。

雇佣关系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明朝中后期‎,在封建社会‎内部已产生‎了资本主义‎萌芽,到清代,这种萌芽有‎了缓慢发展‎,具有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性质的手工‎工场有了增‎加,其规模也比‎明朝扩大。

论中国的封建社会因何走向衰落

论中国的封建社会因何走向衰落

论中国的封建社会因何走向衰落自秦朝建立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历经风雨,有荣耀亦有屈辱。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建立起第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君主专制国家,中国的封建社会拉开帷幕。

然而,清朝中期,中国封建社会开始坍塌,伴随着鸦片战争等外来侵略,中国封建社会走向衰落。

从各朝各代来看,封建社会的衰落是为必然。

据其原因有以下几点:皇权至上的封建制度加剧社会矛盾君主专制制度对国家统一、中央集权和君主专制都起到了重大作用。

此后的历代封建王朝都以此为蓝本,加以发展和完善,是中国的封建集权专制成为世界历史上最为完善的封建制度,但正是这样的制度阻碍了中国的发展,在15世纪以后,中国的科技文化水平远远落后于后来居上的欧洲,国门也因此被西方的坚船利炮打开,使中国沦为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殖民地。

〔1〕这种封建制度给予皇帝至高无上的权力,会造成皇帝的独裁专制残忍狠毒,不利于人才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部分皇帝妄自尊大贪图享乐秦始皇成为皇帝后,昏昏然而飘飘然,自以为大地皆在他脚下,只要守好国门,从此便可高枕无忧。

于是大兴土木,七十万人建造骊山陵寝,三十万人修筑长城,最后民怨沸腾。

这也预示了封建王朝接下来的命运。

代代皇帝皆唯我独尊,夜郎自大,有这样统治者的王朝灭亡是必然的。

自以为创下丰功伟绩的汉武帝,也跟秦始皇一般,自我感觉甚好,于是自我满足骄奢淫逸,到处修建林苑宫殿,内饰穷极奢华。

还有隋炀帝、唐玄宗等人荒淫享乐无所作为。

就连清朝末期内忧外患的情况下,慈禧太后依然挪用军费过寿,每日用餐同样是满汉全席。

有如此的统治者,封建社会如何不衰落?道教佛教兴起,影响中国封建社会的发展宗教对封建社会的影响依然体现在最高统治者身上。

秦始皇妄想长生不老,求丹问药,病死在巡游途中。

汉武帝重蹈覆辙,巡游求仙,最后神神叨叨多疑多虑,因“巫蛊之祸”斩杀亲人贤臣良将。

就连唐太宗亦想追求长生不老而服食丹药中毒身亡。

唐朝宪宗、武宗、宣宗、徽宗等人皆受丹药所害。

(新)分析中国封建时代社会由先进到落后的原因

(新)分析中国封建时代社会由先进到落后的原因

分析中国封建时代社会由先进到落后的原因一、经济方面在封建社会的经济中,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占主导地位。

统治阶级对农民剥削日益加重,不断激化阶级矛盾和社会矛盾。

封建政府还重农抑商,阻碍商品经济的发展,造成封建社会发展迟滞。

虽然在明朝中后期,农业、手工业空前发展,商品经济出现高度繁荣,尤其是在纺织业出现了“机户”与“机工”这种资本主义经济雇佣关系,但“闭关锁国”政策却粗鲁的将资本主义萌芽扼杀在摇篮里,封建社会的经济状况逐步与世界脱轨,差距越来越大,最终成为了资本主义列强蚕食的对象。

二、政治方面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特征是高度中央集权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这种中央集权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但在也很大程度上抑制了中国封建社会的生机与活力。

到明清时期,明太祖废丞相,雍正设军机处,以皇权为核心的中央集权制达到了顶峰。

而且统治阶级为维护自己的统治,加强对人民思想控制,竭力压制新兴的民主思想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排斥西方国家的先进文化。

此时的封建制度已丧失自我调节推动社会发展的机能,统治者只能不断强化自身权力,以高压政策加以维护,从而成为历史发展的巨大障碍。

这正是封建制度走向衰落在政治上的反映。

三、思想文化方面中国封建社会的文化思想在汉武帝“独尊儒术”之后,逐步形成了以儒家思想为核心,儒释道相结合的文化体系,共同为维护封建统治服务。

统治者还吸收法家思想,严刑峻法,通过种种方法笼络和控制知识分子,并采取镇压异端、兴文字狱等手段,实行文化专制主义。

然而随着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市民阶层扩大,对精神文化需求增加,出现了以《红楼梦》为代表的具有反封建民主思想的四大名著,产生了以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为代表的杰出的民主思想家。

他们对封建专制制度进行了无情的揭露和批判,对后世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这些变化,正是封建社会衰落在意识形态领域中的客观反映。

综上所述,无论从经济基础,还是从上层建筑、意识形态方面,都不难看出中国封建社会在明清时期已走向了衰落。

中国封建社会的衰亡

中国封建社会的衰亡

中国封建社会的衰亡
中国封建社会的衰亡是一个复杂而漫长的历史过程,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等多个方面。

本文将从这些方面探讨中国封建社会的衰落原因。

一、政治上的原因
中国封建社会的政治制度以皇帝为中心,国家权力高度集中。

然而,这种制度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暴露出一系列问题。

首先,由于权力高
度集中,皇帝拥有过大的权力,导致腐败和专制的问题,使得政权难
以有效运行。

其次,封建社会的统治者缺乏有效的继承机制,皇位的
争夺不断引发动乱,导致政权的不稳定和削弱。

二、经济上的原因
在中国封建社会中,土地是经济的基础。

然而,封建土地制度的存
在使得土地资源集中在少数人手中,广大农民无法获得土地,导致农
民生活贫困。

此外,中国封建社会存在严重的阶级分化和剥削现象,
贵族和地主通过剥削农民获取财富,使得社会经济发展受到限制。

三、文化上的原因
中国封建社会的文化传统极为保守,尊奉儒家思想。

而儒家思想对
封建社会的稳定和维持起到了一定作用,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儒家思
想强调忠诚和服从,使得人民缺乏独立思考和创新的能力。

同时,儒
家思想也强调等级和尊卑之分,加剧了社会阶级分化和不公平现象,
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社会的进步。

综上所述,中国封建社会的衰亡是由多种原因共同作用的结果。

政治上的权力过度集中和统治者的无能,经济上的贫困和剥削,以及文化上的保守和等级观念,都是导致封建社会崩溃的重要因素。

对于今天的中国,我们应该总结历史经验教训,避免类似问题的再次发生,朝着建设更加现代化和公平的社会迈进。

中国封建社会由昌盛到衰落

中国封建社会由昌盛到衰落

中国封建社会由昌盛到衰落自公元前5世纪的战国时代到1840年鸦片战争,中国的封建社会前后延续了两千多年。

在中国封建社会的经济中,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经济占主导的地位。

封建统治阶级从皇帝、贵族、官僚到一般地主拥有最大部分土地,而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农民则很少或者没有土地。

农民租种地主的土地,交纳高额的地租。

大地主往往利用政治特权和通过暴力手段兼并土地。

地主对农民剥削的加重,必然激化阶级矛盾和社会矛盾。

以个体家庭为单位并与家庭手工业牢固结合的小农经济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生产结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主要地位。

这种小农经济曾有利于中国封建社会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但同时又束缚和限制了生产力的发展,对新的生产方式具有较强的排斥力和抵抗力。

中国封建政府还实行重农抑商政策,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在中国封建社会里,地主、商人、高利贷者这三者常常是结合在一起的。

商人常常把财富转向购买土地、从事地租剥削。

而地主也常常兼营商业或放高利贷,以获取更多的货币财富。

封建政府还要向农民征收各种苛捐杂税和摊派徭役。

农民没有任何政治权利,生活极端贫困。

中国封建社会政治的基本特征就是实行高度中央集权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从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帝国开始,历朝统治者不断将强皇权,称皇帝为“奉天承运”的“天子”,以维护其“家天下”的君主专制统治;同时不断加强中央集权,加紧对地方官员的控制和监督。

这种封建中央集权君主专制体制,巩固了封建统治,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中国封建社会的生机与活力。

中国封建社会的社会结构的特点是族权和政权相结合的封建宗法等级制度。

其核心是宗族家长制,突出君权、父权、夫权。

宗法等级制度在封建社会前期、中期起过稳定和规范封建社会秩序的作用,但在后期其保守性日益增强,阻碍了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中国封建社会的文化思想体系以儒家思想为核心。

儒学本是孔子创立的学派,自汉武帝确立独尊儒术的政策后,儒家思想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论中国封建社会因何走向衰落

论中国封建社会因何走向衰落

论中国封建社会因何走向衰落1912年2月12日,清帝退位,标志着在中国延续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覆灭。

在这条长达两千多年的历史链环——封建社会中,从春秋战国时期形成的封建雏形到秦汉统一,再到宋元明清,中国的封建帝制始终相对稳固,古老的帝制曾让中国有过骄人的辉煌,而近代的中国却备受列强欺辱,封建制度逐渐衰落以致灭亡。

在近代长达八十年的新旧社会制度较量中,我们古老的国度历尽沧桑,中国人民受尽磨难,而顽固的封建帝制终于走向灭亡,究其原因,分内因和外因两部分:内因共分以下三点:一、中国封建社会制度的灭亡符合客观规律。

社会制度是社会存在的根基,当制度动摇了,社会便不再稳固。

中国封建社会制度的废除符合社会发展规律,具有历史必然性。

马克思告诉我们,人类社会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从奴隶社会到封建社会,再到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最后实现共产社会,这是普遍存在的客观规律,任何人都无法扭转和违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已经在中国大地上延续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亦是如此。

二、高度集权的封建制度对中国社会生产力的严重束缚。

中国封建社会政治的基本特征是高度中央集权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从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帝国开始,历朝统治者不断加强皇权,称皇帝为“奉天承运”的“天子”,以维护“家天下”的君主专制制度;同时不断加强中央集权,加紧对地方官员的控制和监督。

隋、唐以后通过科举考试选拔官员,使官僚阶层具有一定的开放性、流动性。

这种封建中央集权君主专制体制,巩固了封建统治,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中国封建社会的生机和活力。

而封建社会土地所有制对封建统治者的维护和对广大劳动人民的剥削也加重了阶级矛盾。

封建统治阶级从皇帝、贵族、官僚到一般地主拥有最大部分土地,而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农民则很少或者没有土地。

农民租种地主的土地交纳高额的地租。

大地主往往利用政治特权和通过暴力手段兼并土地。

对农民剥削的加重,必然激化阶级矛盾和社会矛盾。

中国封建社会由昌盛到衰落

中国封建社会由昌盛到衰落

中国封建社‎会由昌盛到‎衰落自公元前5‎世纪的战国‎时代到18‎40年鸦片‎战争,中国的封建‎社会前后延‎续了两千多‎年。

在中国封建‎社会的经济‎中,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经‎济占主导的‎地位。

封建统治阶‎级从皇帝、贵族、官僚到一般‎地主拥有最‎大部分土地‎,而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农‎民则很少或‎者没有土地‎。

农民租种地‎主的土地,交纳高额的‎地租。

大地主往往‎利用政治特‎权和通过暴‎力手段兼并‎土地。

地主对农民‎剥削的加重‎,必然激化阶‎级矛盾和社‎会矛盾。

以个体家庭‎为单位并与‎家庭手工业‎牢固结合的‎小农经济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生‎产结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主要地位。

这种小农经‎济曾有利于‎中国封建社‎会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但同时又束‎缚和限制了‎生产力的发‎展,对新的生产‎方式具有较‎强的排斥力‎和抵抗力。

中国封建政‎府还实行重‎农抑商政策‎,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在中国封建‎社会里,地主、商人、高利贷者这‎三者常常是‎结合在一起‎的。

商人常常把‎财富转向购‎买土地、从事地租剥‎削。

而地主也常‎常兼营商业‎或放高利贷‎,以获取更多‎的货币财富‎。

封建政府还‎要向农民征‎收各种苛捐‎杂税和摊派‎徭役。

农民没有任‎何政治权利‎,生活极端贫‎困。

中国封建社‎会政治的基‎本特征就是‎实行高度中‎央集权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从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帝‎国开始,历朝统治者‎不断将强皇‎权,称皇帝为“奉天承运”的“天子”,以维护其“家天下”的君主专制‎统治;同时不断加‎强中央集权‎,加紧对地方‎官员的控制‎和监督。

这种封建中‎央集权君主‎专制体制,巩固了封建‎统治,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中国封‎建社会的生‎机与活力。

中国封建社‎会的社会结‎构的特点是‎族权和政权‎相结合的封‎建宗法等级‎制度。

其核心是宗‎族家长制,突出君权、父权、夫权。

中国封建社会由昌盛到衰落

中国封建社会由昌盛到衰落

中国封建社会由昌盛到衰落中国封建社会由昌盛到衰落⾃公元前5世纪的战国时代到1840年鸦⽚战争,中国的封建社会前后延续了两千多年。

在中国封建社会的经济中,封建地主⼟地所有制经济占主导的地位。

封建统治阶级从皇帝、贵族、官僚到⼀般地主拥有最⼤部分⼟地,⽽占⼈⼝绝⼤多数的农民则很少或者没有⼟地。

农民租种地主的⼟地,交纳⾼额的地租。

⼤地主往往利⽤政治特权和通过暴⼒⼿段兼并⼟地。

地主对农民剥削的加重,必然激化阶级⽭盾和社会⽭盾。

以个体家庭为单位并与家庭⼿⼯业牢固结合的⼩农经济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产结构,⾃给⾃⾜的⾃然经济占主要地位。

这种⼩农经济曾有利于中国封建社会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但同时⼜束缚和限制了⽣产⼒的发展,对新的⽣产⽅式具有较强的排斥⼒和抵抗⼒。

中国封建政府还实⾏重农抑商政策,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在中国封建社会⾥,地主、商⼈、⾼利贷者这三者常常是结合在⼀起的。

商⼈常常把财富转向购买⼟地、从事地租剥削。

⽽地主也常常兼营商业或放⾼利贷,以获取更多的货币财富。

封建政府还要向农民征收各种苛捐杂税和摊派徭役。

农民没有任何政治权利,⽣活极端贫困。

中国封建社会政治的基本特征就是实⾏⾼度中央集权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从秦始皇建⽴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帝国开始,历朝统治者不断将强皇权,称皇帝为“奉天承运”的“天⼦”,以维护其“家天下”的君主专制统治;同时不断加强中央集权,加紧对地⽅官员的控制和监督。

这种封建中央集权君主专制体制,巩固了封建统治,在⼀定程度上维护了多民族国家的统⼀,同时也在很⼤程度上抑制了中国封建社会的⽣机与活⼒。

中国封建社会的社会结构的特点是族权和政权相结合的封建宗法等级制度。

其核⼼是宗族家长制,突出君权、⽗权、夫权。

宗法等级制度在封建社会前期、中期起过稳定和规范封建社会秩序的作⽤,但在后期其保守性⽇益增强,阻碍了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中国封建社会的⽂化思想体系以儒家思想为核⼼。

儒学本是孔⼦创⽴的学派,⾃汉武帝确⽴独尊儒术的政策后,儒家思想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中国封建社会由兴盛到灭亡

中国封建社会由兴盛到灭亡

中国封建社会由兴盛到灭亡中国封建社会历经两千多年的历史,直至辛亥革命才彻底推翻了君主专制的封建统治,逐步过渡到现代化。

中国封建社会因何能够持续两千多年,又为何在明清时期迅速走向衰落,这一直是史学界关注的问题,在此我阐释一下我的观点,古代封建体制下的中国历经两千年,朝代更替,江山改名换姓,却是常有的事。

似乎已经形成了一条不变的规律:衰则乱,乱则起,起则易,易则改,改则盛,盛而又衰[1],“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江山代有‘异性’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的轨迹可以归结为:秦汉为开始,魏晋为探索,隋唐为繁荣,宋元为深化,明清为巅峰,封建社会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完善,继而又走向衰落。

那么封建社会下朝代更替,人亡政息的现象又由何而来。

攻江山容易守江山难,这是不争的事实,攻靠的是胆气、勇气,守靠的是智慧、能力。

盛世在一个朝代中往往只能出现一两次,很大的原因是既有胆识又有智慧的君主不可长得。

老一辈打下江山,他们在贫苦的环境中生活过,能够体恤民生,一般会实行休养生息的积极政策。

他们的子孙都是在皇宫长大的,与民众的距离也越拉越大。

这些皇子皇孙们已经由农民阶级通过起义掌握政权而转为地主阶级封建统治者,阶级的转化使他们忘记了自己原来的伤痛,转而开始对他们原来的同胞进行剥削和压迫[2]。

所以封建社会朝代更替完全可以表述成地主阶级对农民阶级剥削压迫的轻——重——轻的无休止的循环,也从根本上形成了一种不可能发生改变的朝代更替的怪圈。

中国封建社会的长期存在朝代的频繁的更替提供了大的社会背景,那又是什么原因使得中国长期处于封建社会而不是像西方国家一样快速走进资本主义社会向前发展呢?下面从几个方面来阐述我的观点:从经济基础来看,封建社会的生产力始终是落后的,虽然隋唐时期社会封建经济繁荣发展,但还是处在小农经济的形势下,也未能改变重农抑商的政策。

很明显,男耕女织的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对新的生产方式始终具有很强的排斥力和抵抗力。

封建社会四大时期的旺与衰

封建社会四大时期的旺与衰

封建社会四大时期的旺与衰历史分期是研究历史发展的重要问题。

在远古时代是否可以分期,要靠考古学上的材料去解决。

自有文字记载以后,中原地区已进入上古时代,即奴隶制时代。

到了春秋战国,是上古时代向中古时代的过渡,即奴隶制在中原地区向封建制过渡时期。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六国,可以说是封建制在全国占支配地位的标志。

建国以来,史学界对于中国历史分期展开了不同意见的争论,至今仍在继续。

但对于这个问题的讨论,基本上是关于中原地区奴隶社会跟封建社会的分期问题。

我们应当放开视野,努力在全国的范围内考察这个问题,不要局限于中原地区。

封建社会历史很长,记载很多,对中国历史的发展影响也很大。

我们也应该重视封建社会内部的分期问题。

近代史距离我们的时代近,跟今天现实关系密切,我们更应该重视近代史的分期。

历史上,我国各民族的发展是不平衡的,但不平衡是社会发展的正常现象。

各民族之间的发展不平衡,一个民族内部的发展也不平衡,我们应当从不平衡的状态上掌握一个历史时期的整体性。

我国封建社会可以分为四个时期。

秦汉时期,在中原地区,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成长时期。

封建等级制,在经济上和政治上都成长起来。

皇帝拥有最高的政治权力,也是最高的地主。

皇帝的下面,是具有世袭特权的皇族、外戚、功臣等不同身份的世家地主,在地主阶级中占有支配地位。

此外,还有豪族地主和高资地主,他们在财产和社会影响上有相当的实力,但在身份上不属于较高的等级,甚至是等级很低的。

世家地主的剥削对象是具有国家户籍的农民,是由封建国家恩赐的。

这种农民在当时农民阶级中占最大的数字,他们有私人经济,有一定的人身自由,比奴隶的境遇要好一些,但仍然是受剥削的。

他们之间也是有等级的。

他们在国家规定作为世家地主的农户后,并不改变他们在国家户籍上的身份。

他们向世家地主交纳的地租也就是国家的赋税,二者是统一的。

像上述的生产关系,在秦统治时期已经树立,而在西汉和东汉时期不断加以发展。

秦汉时期奴隶制在秦汉时期没有消灭,在官私手工业中仍旧存在。

中国封建社会走向衰落愿意分析

中国封建社会走向衰落愿意分析

漫漫历史中,中国封建社会从战国时期到1840年的鸦片战争,经历前后两千年的历史。

它曾将辉煌过,但是慢慢走向衰落,必有其不可避免的原因。

下面以我仅有的知识稍作分析。

中国封建社会的标志性经济制度是封建土地所有制。

封建土地所有制性质上属于地主利益的再分配,地主阶级占有土地,用以剥削农民或农奴的土地所有制。

在生产力水平,土地总面积一定的情况下,土地面积扩展速度比较缓慢,所以土地总面积相对较小。

而其中绝大多数土地所有者都是官僚地主,农民需要生存就不得不租赁土地,土地所有者就趁机大肆压榨农民。

高额的租金再加上一个歉收的年份,农民就不得不借债度日,生活穷困潦倒。

农民还需要应付沉重的徭役以及繁重的赋税来满足统治阶级的需求。

在这种残酷的剥削下,阶级矛盾和社会矛盾越来越激烈。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所以封建社会这座大厦摇摇欲坠了。

在早期的中国封建社会中,由于生产力低下,形成了以个体家庭为单位并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小农经济,它贯穿了中国整个封建社会,并对中国的经济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首先,受到生产工具的限制,如果想要提高生产产量,就必须增加人口数量,人口数量越来越多,人对生活资料的需求也随之增加,如此恶性循环。

当人口数量过度时,一直处于“饥饿”的劳动人民就以暴动来表达他们对生活贫困的不满。

其次,小农经济的家庭结构模式导致了新的生产方式无法大面积推广,束缚了生产力的发展。

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和人民的贫困也使人民购物需求和购买力不平衡,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最后,重农抑商的政策也是中国封建社会走向衰落的一大原因。

没有经济的社会是不能发展的,商业的抑制使中国封建经济畸形发展,又反过来阻碍了农业的发展。

高度中央集权的封建制度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典型性政治制度。

它强调“君权神授”,把封建统治者的权力始终停留在理论上。

统治者只是发布命令,却不了解实际的执行状况。

毕竟皇帝的精力和能力是有限的,这就给官僚的腐败以可乘之机。

官吏们在执行命令的过程中,可能会因为自身的利益而加以变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谢谢!

制度

族权
政权
家族内 部的等 级权利
一体化
国家等 级制度 及权利
儒家意识形态
家族组织








族 谱

以儒家的三纲五常为依据

司马氏居家杂仪
(北宋政治家、史学家司马光)
一、凡为家长者,必谨守礼法,以御群子弟及家众。 一、凡诸卑幼,事无大小,毋得专行,必咨禀于家长。 一、凡为人子者,出必告,反必面。 一、凡子事父母,父母所爱,亦当爱之;所敬,亦当 敬之。
农民
以家庭 手工业 作为农 业补充
缺少剩 余产品 进行商 品交换
抵制社 会分工
抵制市 场发展
阻碍商品经济发展
以农业为本
国家 人口 耕地
特点 趋向
英国 866万 3560万英亩 种植业+ 农业资
1800年
畜牧业 本化
长江三 1200 角洲 万 1816年
250万英亩 单一种 劳动密 植业 集化
数据来源:黄宗智《长江》339-340
城市 市场 科技 破坏 凋敝 中断
生产力遭到破坏
(三)中国封建社会的文化结构
产生时代:春秋末期(诸子百家之一)
仁 主张礼推Fra bibliotek仁政 道德秩序
稳定社 会秩序
发展时期:汉武帝——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
儒家思想
结合
政权
顶峰时期:宋明理学——朱熹
绝对化
三纲 五常
文化专制
思想僵化
(四)中国封建社会的社会结构
宗法等级
中国封建社会由昌盛到衰落
战国秦
汉(公 元前221 年)
为何延 续时间 最长?
为何没有 能够进入 资本主义?
二千多年
辛亥革命 (1912年)
经济 结构
社会
封建
政治
结构
社会
结构
文化 结构
(一)中国封建社会的经济结构
地主土地所有制
田赋 杂税
自耕农
田赋
徭役
地租 佃农
地主
重新投 入土地
剥削 少地或无地
家族
批量生产出拥有同样思想与行为的社会个体
固 化
社会
经济
中国封建社会 超稳定发展
决 定
政治




文化
压制创造性的协调会造成长久的僵化,依靠 强控制得来的暂时繁荣会造成长期的停滞。
一个社会能否繁荣发展,最重要的是是否具 有积极的创造精神、开明的态度。
十八届中央委员会 第五次全体会议
坚持创新发展,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 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各 方面创新,让创新贯穿党和国家一切工作,让创新在全社 会蔚然成风。
单位劳动更多的使 用畜肥和畜力,节 约使用人力,提高 了生产力。
人口压力挤掉了畜 牧业以达到单位产 出最大化。降低了 劳动生产率。
劳动边际报酬递减
劳动边际报酬递减
最高
100斤/年
220斤/年
220斤/年
(二)中国封建社会的政治结构
高度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
权力
接起 受义 统造 治反
无权
周期性社会动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