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社会七年级上册第15课汉武帝大一统优质课教案
七年级历史上第15课++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格局名师教学设计北师大版
第15课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格局教学设计所属学科:历史适于的年级: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一、教材分析本课选自北师大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三单元第15课。
秦汉文明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古代中国以一个发达国家而闻名于世,也是从秦汉开始的。
如果说,秦开创了统一国家的模式,那么汉则是将古代中国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大一统突出特点发展纵深的典型朝代。
而本课所介绍的内容正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位进一步扩大版图,发展和巩固大一统事业的皇帝——汉武帝。
本课内容是七年级上册中的一个教学重点,是中国古代史学习板块的重要内容。
本课是由“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削弱封国势力”、“强化监察制度”三目组成,分别从思想文化和政治方面介绍了汉武帝是如何加强中央集权,使大一统帝国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发展的。
重点:通过了解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所采取的措施对汉武帝进行评价。
难点:对秦始皇与汉武帝加强中央措施进行比较,对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格局做出认同与评价。
二、学情分析学生们在对秦始皇如何加强中央集权统治史实已有所了解,所以学习此课的有关概念时已不生疏。
初一学生们对于古代政治制度理论兴趣不大,应将枯燥的内容用通俗易懂的方式和多种形式的途径讲授清楚。
三、教学目标及其对应的课程标准课标要求本课完成“列举汉武帝大一统的重要史实,评价汉武帝”的任务。
知识与能力:了解汉武帝“罢黜百家,独有儒术”、颁布《推恩令》、强化监察制度的史实。
探讨这些措施所起的作用,能正确评价汉武帝。
过程与方法:学会用分析、比较的方法对历史现象或历史人物进行比较,在学习过程中学会通过自己的观察、思考得出结论。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知汉武帝是中国古代一位有着雄才伟略的政治家,知道儒家思想作为我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是从何时开始的。
四、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要充分遵循课程改革的理念,关注学生的发展,发挥其主体作用,倡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
教师要发展教学组织者、引导者的作用,力求营造和谐平等的师生研讨关系。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优质课 教学设计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优质课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是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的一部分。
教材通过介绍汉武帝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措施,展示了他如何巩固大一统王朝的统治。
教材内容丰富,语言简练,图文并茂,有助于学生全面了解汉武帝及其时代。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对于古代历史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但汉武帝和大一统王朝的概念可能较为陌生。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通过具体实例来理解汉武帝的统治措施,并从中感受到大一统王朝的实质。
此外,学生对于历史人物和事件的认识尚处于初级阶段,需要教师引导培养历史思维。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的主要措施及其作用;认识汉武帝的历史地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培养学生分析史料、提炼观点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认识到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的重要性,增强民族认同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的主要措施。
2.学生对于历史人物和事件的认识和评价。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历史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汉武帝时代。
2.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培养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合作探讨法:分组讨论,共享学习成果,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教案、课件等教学资料。
2.历史图片、视频等辅助教学素材。
3.课堂讨论分组安排。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汉武帝的画像,引导学生关注这位历史人物,激发学习兴趣。
简要介绍汉武帝的时代背景,提出问题:“汉武帝是如何巩固大一统王朝的呢?”2.呈现(10分钟)呈现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的主要措施,如改革政治制度、加强中央集权、推广儒家思想等。
针对每个措施,引导学生分析其作用和意义。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针对汉武帝的某个措施,分析其在大一统王朝巩固中的作用。
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进行分享和交流。
【教案】第15课 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格局(初一历史上)
第15课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格局一、导入《沁园春·雪》是毛主席的词,其中有写到历史上著名的皇帝的,你们能和老师一起背诵吗?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同学们的记忆力真好!秦皇汉武,就是秦始皇和汉武帝。
上节课,我们已经学过了秦始皇,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汉武帝,感受汉武帝的雄才伟略。
板书(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格局)二、授课(一)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公元前202年,汉高祖刘邦建立汉朝,定都长安,史称西汉。
汉武帝刘彻是西汉的第7位皇帝。
他的爷爷和父亲开创了“文景之治”,他自然不能落后了。
为了使西汉在他手上更加强盛,他召集各地学者进京商讨治国方法。
其中最让他满意的,便是儒家代表人物董仲舒的建议。
同学们思考一下,董仲舒说了什么让汉武帝这么满意?板书(一、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回答非常准确。
董仲舒提出把儒家思想定为治国的指导思想,有了统一的思想,才好统治人民,才能实现政治统一。
政治上的大一统,才是汉武帝最想要的。
仔细斟酌过后,汉武帝觉得董仲舒的方法非常好,决定试用一下。
没想到,这一试用,就影响了之后几千年的封建历史。
在采纳董仲舒的建议之后,汉武帝具体是如何操作的呢?哪位同学能回答?这位同学。
答案非常到位。
那么,实施“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产生了什么样的作用和影响呢?按照以前的分组来讨论,推举中心发言人进行抢答。
准备好了吗?2组同学。
还不够完善。
加2分。
哪组同学帮助他们补充呢?4组同学。
思想非常活跃。
加3分。
思想上实现了大一统,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
这正是汉武帝想要的。
但是,思想上大一统,无异于禁锢人们的大脑,这不利于科学文化的发展。
不过,人们不思考,才是统治者希望的结果,所以儒家思想在之后的两千年,一直是专制王朝的正统思想。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优秀教案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掌握汉武帝时期政治、思想、经济方面巩固大一统的主要措施。
2.认识汉武帝是汉朝有雄才大略的皇帝,他从政治、思想、经济等方面巩固大一统的局面,使西汉王朝开始进入鼎盛时期。
二、过程与方法1.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学会利用教科书,提取教科书和其他资料中的有效历史信息,了解汉武帝的大一统是秦朝加强中央集权制的延续和发展,学会用比较的方法对比“秦皇汉武”对历史的影响。
2.通过参与“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历史短剧的表演、课堂讨论等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加深对历史知识的了解,并增强历史想象力。
3.通过从史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训练,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打好学习历史的基本功。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汉武帝的大一统不仅是西汉强盛的顶点,也是中国封建时代的第一个鼎盛局面;它对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教学重难点】重点:汉武帝的大一统。
难点:“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教材分析】本课主要介绍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的措施,包括强化中央权力、“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盐铁专卖等内容。
汉武帝大一统局面的形成,不仅是西汉强盛的顶点,也是中国封建时代的第一个鼎盛局面;它对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因此,学习好本课内容对今后学习我国不同时期的历史情况将有极好的启迪。
【学情分析】(请按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补充)【教学方法】直观法、比较分析法、史料分析法、列表归纳法、讨论法等。
【教学准备】图片、史料等。
【教学过程】图)汉武帝是如何解决这问题呢?“推恩令”的实行,有利于解决王国问题,那“推恩令”妙在何处?教师作出评价,总结“推恩令”的作用:大大削弱了地方封汉武帝接受了主父偃的建议。
实现“推恩令”,下令允许诸侯将自己的封地分给其子弟,建立较小的侯国。
通过“推恩”这种相对和缓而“富有人情味”的方式,原来的王国被分割成许多小侯国,侯国不再属于王国管理,而归中央直接管辖的郡管理。
历史初一上北师大版第15课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格局教案
历史初一上北师大版第15课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格局教案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汉武帝大一统措施的作用,“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政策,从思想上巩固中央集权制度。
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社会专制王朝的正统思想,影响深远。
认识汉武帝大一统是西汉强盛的顶点,经济上的发展是政治局面形成的物质基础,从而认识统一是国家强盛的重要原因。
教学重点:通过了解汉武帝为推进大一统所采取的政策措施,对汉武帝巩固统一的历史功绩进行评价教学难点:“秦皇汉武”是中国历史上大一统的象征,比较秦始皇与汉武帝的历史功绩。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5分钟)由“汉族”“汉人”说起,汉朝存在四百多年,其国势最为强盛是在哪位皇帝统治时期?〔识图〕知识回顾西汉建立者是谁?说出其建立的年代与都城。
在汉武帝之前,经过了哪几个皇帝?【二】探求新知〔23分钟〕〔一〕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汉高祖刘邦〔休养生息〕汉文帝、景帝〔“文景之治”〕汉武帝时,国势最昌盛情境小短剧请你演一演,想一想那日,汉武帝召集各地各家学者来到长安,询问治国方法。
到会的法家学者,他会说:到会的道家学者,他会说:到会的儒家学者,他会说:汉武帝的决断,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可播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视频〔二〕削弱封国势力如何解决王国问题?汉景帝的办法如何?假如请你当参谋,你会用什么办法解决这一困扰统治者多年的难题?“推恩令”的巧妙之处在哪里?比较汉景帝平定吴楚七国之乱的局势和“推恩令”颁布后,汉武帝不费一兵、不损寸土、削平封国的势力的结果。
〔三〕强化监察制度神探福尔摩斯1、汉武帝是如何强化监察制度的?2、司隶校尉和刺史的职能是什么?3、秦朝有哪个职官和司隶校尉的职能相似?4、汉武帝是如何限制丞相权利的?5、以上这些措施起到了什么作用?汉武帝强化监察制度1、中央设立司隶校尉、地方设立刺史。
2、职能:用以加强对京师百官、皇族和郡国官吏的监察。
3、目的:加强中央集权。
【三】归纳升华〔7分钟〕学生归纳,老师进行总结课堂活动:比一比秦始皇和汉武帝的相同之处。
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优质教案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优质教案《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教案【课标要求】知道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学习目标】1、列举汉武帝在政治、思想文化、经济、军事方面为巩固大一统采取的措施,分析这些措施产生的影响2、复述大一统的含义,正确评价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的措施【重难点】重点:了解汉武帝巩固大一统采取的措施,评价其历史功绩难点:理解汉武帝“罢黜把家,独尊儒术”的原因及其对中国古代社会政治文化所产生的影响。
正确评价汉武帝一、自主学习:阅读课本完成练习册预习自测二、合作探究汉武帝能实现大一统局面的原因是什么?(从主客观两方面开考虑)三、当堂训练1.西汉初年,导致社会秩序混乱的两股势力是()A.朝中大将和地方官吏B.诸侯王和豪强地主C.朝中大将和豪强地主D.诸侯王和宦官势力2.汉武帝的叔叔梁王出行时,千乘万骑,和天子一样威风。
他还自造弓箭数十万,府库“珠玉宝器,多于京师”这种状况是由谁造成的()A.汉高祖B.汉文帝C.汉景帝D.汉武帝3.“贤良对策治春秋,抑黜诸家孔孟求。
儒术推明官学校,茂才时逢盛根由。
”这首诗歌中的场景开始于()A.秦始皇统治时期B.汉武帝统治时期C.汉高祖统治时期D.春秋战国时期4.秦始皇、汉武帝都是杰出的封建帝王。
但他们在处理以下某方面问题时态度截然相反,这个问题是()A.国家统一B.外族骚扰C.中央集权D.儒家思想四、记忆背诵一、“推恩令”的实施1、背景:西汉初,诸侯王与地方上的豪强地主两股势力导致社会秩序混乱(1)诸侯王势力强大(七国之乱)(2)豪强地主势力发展2、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政治措施(1)颁布“推恩令”:主父偃。
侯国越来越多,诸侯王的封地和势力越来越小(2)削爵、夺地、除国:严厉镇压叛乱,诸侯王从此一蹶不振(3)建立刺史制度:划分13州,一州一刺史,监视州部内的地方官吏、豪强及其子弟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1、目的:加强中央集权2、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思想文化措施(1)“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董仲舒。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优质课教案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优质课教案一. 教材分析《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这一课,主要讲述了汉武帝在位期间,如何通过改革政治制度、加强中央集权、推广儒家思想等手段,巩固大一统王朝的统治。
教材内容丰富,通过生动的史实,让学生了解到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的历程,以及在这一过程中,我国古代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对历史知识有一定的了解,但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的内容较为复杂,需要引导学生通过分析、综合、归纳等方法,深入理解汉武帝的改革措施及其影响。
同时,激发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兴趣,培养他们的历史思维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的主要措施及其意义;掌握汉武帝时期我国古代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状况。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认识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历史、民族文化的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的主要措施;2.汉武帝时期我国古代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特点。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创设历史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激发学习兴趣;2.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3.小组合作学习法:分组讨论,共同完成学习任务,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精美的课件,展示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的相关内容;2.资料:收集汉武帝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资料,以便课堂上进行分析讨论;3.视频:准备相关的历史视频,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汉武帝时期的情况。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汉武帝的画像,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课的内容,提问:“你们知道汉武帝是谁吗?他有什么样的成就?”2.呈现(10分钟)展示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的相关资料,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内容,让学生对汉武帝的改革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汉武帝的大一统教案
汉武帝的大一统教案【篇一:汉武帝大一统教学设计】岳麓版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15课第15 课《汉武帝“大一统”》教案杨秋华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汉武帝通过颁布“推恩令”、“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派卫青霍去病北击匈奴等措施及产生的作用,为正确评价汉武帝做必要的史实积累,同时培养学生分析和综合归纳能力。
2.过程与方法:a通过情景剧《汉武帝的烦恼》让学生了解汉武帝面临的问题,学生自主学习为汉武帝解忧;b引导学生学会从资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在合作学习的基础上理解汉武帝“大一统”时代特征并正确评价汉武帝。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认识汉武帝通过政治思想军事等措施实现大一统使西汉进入鼎盛时期,为中国统一的多民主国家的发展作出重要贡献。
二、教学重点、难点本课重点:了解汉武帝开创“大一统”所采取的措施。
难点:推恩令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三、教法与学法1、教法:情景再现法、讲授法、提问启发法、合作探究法、多媒体教学法。
2、学法:自主学习、阅读法、观察法、合作讨论法、合作探究法。
四、教具准备多媒体教学课件视频情景剧剧本和道具奏折五、教学过程上课之前,播放视频《汉武大帝》片头,【导入】幻灯片:汉武帝像师:汉武帝刘彻,汉景帝之子,生于前156年,16岁登基为皇。
同学们来谈谈你所知道的汉武帝。
生:学生谈谈自己所知道的汉武帝师:今天就让我们走进汉武帝,去了解汉武帝如何开创“大一统”的。
幻灯片展示课题第15课汉武帝“大一统”【新授】(一)汉武帝的烦恼师:作为16岁登基的少年天子,刘彻有喜有忧,喜的是他继承了一个逐渐强盛的王朝,忧的是父辈们留下了一些足以动摇国之根本的疑难问题,他究竟忧心哪些问题呢?请看历史剧《汉武帝的烦恼》(幻灯片)师:(鼓掌)剧中汉武帝有哪些烦恼?师:归纳①政治:王国问题②思想:思想不统一③边疆:匈奴问题,这三大问题都严重威胁中央集权。
(二)为汉武帝分忧师:穿越时空:假设同学们是当时汉武帝的臣子,你会提出什么方法帮助汉武帝解决这些问题?并简要说明你推荐这种方式的理由。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第15课《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格局》教案示例1
------ 华夏教育资源库第 15 课汉武帝推动大一统格局教课目的:1. 基础知识目标:“文景之治”;养精蓄锐政策;王国问题的解决;“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2.思想教育目标:(1)西汉初年,统治者汲取秦亡教训,推行养精蓄锐政策,使西汉成为中国历史上空前繁华富强的封建帝国。
(2)汉武帝推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从思想上使秦始皇创办的封建的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稳固下来,使儒家思想渐渐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3.能力培育目标:汉武帝的大一统是秦中央集权制的持续和稳固。
培育学生对照、综合历史现象的能力。
要点:汉武帝的“大一统”。
难点:对汉武帝“大一统”举措的理解及评论。
教课思想:着重知识的前后联系与对照剖析,进而初步培育学生经过剖析历史现象得出历史结论的能力。
课前准备:将学生疏成若干小组,分别负责收集有关汉初的分封和西周分封,养精蓄锐政策和“文景之治”,汉武帝“大一统”的举措等资料。
教课过程:复习导入:秦代是我国历史上的一个短寿王朝,它快速消亡的原由是什么?秦代消亡了,可是,秦代开始确定的中央集权制度并无所以而停止,它在汉朝又获取了更为深入和宽泛的发展。
而在这个过程中,汉武帝的作用最为突出。
今日我们就来学习这一课。
请学生看课前提示,认识将要学习的内容。
一、西汉的成立和“文景之治”1.西汉的成立 ( 前 202 年)公元前 202 年,刘邦成立汉朝,定都长安,史称西汉。
刘邦就是汉高祖。
2.养精蓄锐政策请学生阅读这部分内容,而后概括养精蓄锐政策的观点、原由、举措和作用。
3.文景之治教师出示有关的减少租税的竹简图片和资料。
或许请学生叙述“缇萦救父”的故事。
二、汉武帝的大一统教师第一解说什么是大一统,即中央增强对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各方面的一致领导,形成高度中央集权的政治场面。
汉武帝时能实现大一统,决非有时,假如没有从高祖到“文景之治”,近半个世纪推行养精蓄锐政策,确定了雄厚的经济基础;假如没有景帝时平定七国之乱,确定了稳固的政治基础,唯恐大一统的场面是不行能出现的。
初中历史岳麓版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5课汉武帝“大一统”》优质课公开课课件比赛讲课获奖课件N010
知识巩固 2、七国之乱发生在哪位皇帝在位时 ( C) A、汉高祖 C、汉景帝 B、汉文帝 D、汉武帝
知识巩固
3、“推恩令”对加强中央集权的作用 最主要的是 (B ) A、省去了重新分封的麻烦 B、分割后的各小王国无力与中央抗衡 C、得到封地的诸侯子弟感激皇帝 D、节省了政府的开支
知识巩固 4 、儒家学说作为封建统治的正统思 想,开始于( D ) A.春秋后期 B.战国时期 C.秦朝初年 D.西汉盛期
诸侯国势力强大,严重威胁到中央
汉武帝刘彻,是汉 朝的第7位皇帝。 汉武帝是汉景帝 刘启的第十个儿子,他 14岁登基,在位54年, 他的一生见证了西汉 王朝的鼎盛。
第15课
汉武帝“大一统”
烦恼
王国威胁中央 百家学说,不利 于加强皇权 匈奴威胁边疆
帮助者
主父偃 董仲舒 卫青 霍去病
措施
推恩令
作用
实现政治统一
初中历史岳麓版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统一 国家的建立 《第15课汉武帝“大一统”》 优质课公开课课件比赛讲课获奖课件
类型:省级获奖课件
王国问题
汉高祖:郡国并行
汉景帝:平定“七国之乱”
资料:汉武帝的叔叔梁王出行,千乘 (shèng)万乘,和天子一样威风。 他还自制弓箭数十万,府库的珠玉宝 器,多于京师。
烦恼
王国威胁中央 百家学说,不利 于加强皇权 匈奴威胁边疆
帮助者
主父偃 董仲舒 卫青 霍去病
措施
推恩令
作用
实现政治统一
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 实现思想统一 战 争 巩固国家统一
西汉疆域图
西
长安
汉
白 登 之 围
白登
汉与匈奴三大战役示意图
卫青 前127年
七年级上册汉武帝大一统教案
七年级上册汉武帝大一统教案教案标题:七年级上册汉武帝大一统教案目标:1. 了解并理解中国历史上的汉武帝大一统时期的重要事件和影响;2. 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3. 培养学生的合作和沟通能力。
教学重点:1. 掌握汉武帝大一统时期的重要事件和影响;2. 学会分析汉武帝大一统对中国历史的影响;3. 培养学生的合作和沟通能力。
教学难点:1. 理解汉武帝大一统时期的重要事件和影响;2. 运用历史思维分析汉武帝大一统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多媒体设备、教学PPT、教学素材、课堂活动准备;2. 学生准备:课本、笔记本。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展示一幅汉武帝大一统时期的画像或图片,引发学生对这个时期的兴趣;2. 提问:你们对汉武帝大一统时期了解多少?你们知道这个时期有哪些重要事件吗?二、知识讲解(15分钟)1. 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简要讲解汉武帝大一统时期的重要事件和影响,如西南地区的平定、南方地区的征服、丝绸之路的开通等;2.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这些事件对中国历史有什么影响?为什么这个时期被称为大一统时期?三、小组合作探究(20分钟)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事件进行深入研究;2. 学生通过查阅资料、讨论和合作,了解所选事件的具体内容、影响和意义;3. 每个小组派代表向全班汇报他们的研究成果。
四、思维拓展(10分钟)1. 教师提问:你们认为汉武帝大一统对中国历史有哪些深远影响?为什么?2. 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汉武帝大一统对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影响。
五、课堂总结(5分钟)1. 教师对学生的讨论和思考进行总结,强调汉武帝大一统对中国历史的重要性;2. 教师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汉武帝大一统时期的文章,包括事件、影响和意义。
教学延伸:1. 学生可以通过参观博物馆、阅读相关书籍等方式深入了解汉武帝大一统时期;2. 学生可以进行小组辩论,讨论汉武帝大一统对中国历史的正面和负面影响。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5科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格局教案北师大版
大一统的秦汉帝国第15课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格局课时:一课时课型:新授课学习目标:掌握汉武帝颁布“推恩令”、强化监察制度、“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史实,了解这些措施所起的作用。
认识汉武帝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使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巩固下来,儒家思想被确立为专制王朝的正统思想,逐渐成为中国封建社会占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成为中国封建社会延续两千多年的思想基础。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评价历史人物或事件应建立在一定的史实基础之上,因此,了解汉武帝为推进大一统所采取的政策措施是学习的重点。
教学难点:如何评价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对整个中国历史的影响是学习的难点。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出示目标1、导入新课同学们都看过《大汉天子》这部电视剧,它是介绍中国古代哪个皇帝的历史事迹的?电视剧是从艺术的角度来刻画古代人物的,而我们这节课是要从历史的角度真实地再现汉武帝的雄才伟略。
2、出示目标掌握汉武帝颁布“推恩令”、强化监察制度、“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史实,了解这些措施所起的作用。
认识汉武帝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使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巩固下来,儒家思想被确立为专制王朝的正统思想,逐渐成为中国封建社会占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成为中国封建社会延续两千多年的思想基础。
二、自主尝试、合作交流请同学们回答以下问题:1、西汉的建立时间,建立者是谁?2.西汉初年,统治者实行什么政策?有什么作用?3.“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是谁向汉武帝提出来的?意思是什么?有什么影响?4.汉武帝为什么要削弱封国势力?为了削弱封国势力,汉武帝采取了什么措施?这一措施巧妙在何处?5.为了强化监察制度,汉武帝采取了哪两项措施?同学们请在小组交流的基础上,全班交流,确定好答案。
热情讨论,积极发言。
三、精讲点拨,引导探究采取了董仲舒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思想。
意义:思想上的大一统适应政治上大一统的需要,有利于中央集权封建国家的巩固,儒家学说被确立为专制的正统思想。
七年级历史教案第15课汉武帝“大一统”
第15课汉武帝“大一统”第15课汉武帝“大一统”教学目标1、了解王国问题的出现及景帝平定七国之乱。
2﹑掌握汉武帝为推进国家“大一统”在政治﹑思想﹑军事上采取的措施。
过程与方法:感知“推恩令”,独尊儒术,对匈奴战争等史实, 理解汉武帝“大一统”的时代特征。
情感、态度、价值观:1﹑汉武帝巩固了秦朝建立起来的大一统国家,为中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发展做出重大贡献。
2﹑汉武帝的推恩令符合情理,手段巧妙,效果好。
3﹑汉武帝独尊儒术,加强了中央集权。
但是禁止百家争鸣,不利于学术繁荣。
4﹑“大一统”局面出现的基础是经济繁荣、国力强盛,今天综合国力的决定因素是科技和创新,坚定学生为祖国建设努力学习的信念。
教材分析重点: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的措施。
难点:汉武帝推恩令符合情理,手段巧妙,效果好。
汉武帝独尊儒术,禁止百家争鸣,不利于学术繁荣。
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导入新课:请欣赏一段mtv(播放《汉武大帝》主题曲)。
听了这首歌你觉得熟悉吗?它是哪部电视剧的主题曲?毛泽东把汉帝与秦始皇的历史功绩相提并论,称“秦皇汉武”。
你对汉武帝了解哪些?请你介绍给大家。
同学门的课外知识真丰富,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位杰出历史人物的分封丰功伟绩。
讲授新课:请同学们浏览教材标题,这节课的第一个问题是……第二个问题是……第三个问题是……从教材标题可以看出,汉武帝当政时社会存在哪些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汉武帝采取了哪些巩固大一统的措施?这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主要内容。
刘邦建立西汉,恢复了国家统一,由于实行分封制,不久王国问题出现,严重威胁中央政权的统治。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一目大字第一段和小字第一段,并说出了解到什么。
汉初实行分封制的原因人物七国之乱作用汉武帝继位后,兴功造业,多方建树,国家在政治、经济、军事方面出现了“大一统”局面,汉武帝为巩固“大一统”采取了哪些措施呢?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的措施颁布政治作用削夺爵位①颁布“ ” 削夺爵位作用思想②采取的建议作用大兴教育任用作官军事。
汉武帝的大一统(说课稿)
第11课汉武帝的“大一统”说课稿一、说教学内容本节在教材中的地位:本课讲述的汉武帝统治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的一个鼎盛时期,是中华民族巩固统一和发展的重要阶段,在中国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在西汉历史上更是占有极重要的地位。
本节内容的特点:本节课文内容丰富,史料详实,但历史专业术语较多,头绪杂乱,需要教师对教材内容进行优化整合,理清主线,突出重点。
二、说教学目标根据课程标准要求和对教材的分析,特制定如下教学目标:1.了解汉武帝改革、“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卫青、霍去病反击匈奴,昭君出塞、张骞通西域等重大历史事件。
2.掌握汉武帝实施“大一统”的具体措施,评价汉武帝3.学以致用:汉武帝的治国方略对当今中国的发展有何启示?三、说学情初一学生对中国古历史的学习既充满了好奇,有感到学习上的陌生和困惑,其主要原因,古代历史久远,缺乏对中国古代历史时代特征认知的理论水平和认知上的距离,加上本课的名词、概念较多,在理解上有一定难度,例如:王权、皇权、刺史制度、太学、博士、和亲、西域等,因此在教学中要善于挖掘和把握教学的兴趣点、时代热点、深入浅出、尽可能缩短与教材、学生之间的距离,以多种信息、多种手段给学生以感受和感性认识。
四、说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本课是秦汉时期的重点。
西汉初年历经六七十的休养生息,到汉武帝时期已拥有了雄厚的物质基础。
汉武帝以他的雄才大略从各方面加强中央集权,实行“大一统”的措施。
在众多内容中,“汉武帝改革”是重点中的重点,其中最重要的是政治、经济三个方面的改革。
2.难点:本课的难点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这是汉武帝顺应当时时代发展的要求。
其次是汉武帝对边疆治理的突出三个历史功绩:北击匈奴、张骞通西域和西南设郡县。
3.能力提升点:对汉武帝功过的评价和昭君出塞的认识,它既是课标要求,也是形成学生原生态认知的重要学习过程。
五、说教学理念1.拉近历史与现实的距离,关注学生生活,关注学生情感,关注学生终身发展需求。
七年级历史教案第15课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格局(002)
第15课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格局第15课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格局教学目标:1.基础知识目标:“文景之治”;休养生息政策;王国问题的解决;“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2.思想教育目标:(1)西汉初年,统治者吸取秦亡教训,实行休养生息政策,使西汉成为中国历史上空前繁荣昌盛的封建帝国。
(2)汉武帝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从思想上使秦始皇创立的封建的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巩固下来,使儒家思想逐渐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3.能力培养目标:汉武帝的大一统是秦中央集权制的延续和巩固。
培养学生对比、综合历史现象的能力。
重点:汉武帝的“大一统”。
难点:对汉武帝“大一统”措施的理解及评价。
教学思想:注重知识的前后联系与对比分析,从而初步培养学生通过分析历史现象得出历史结论的能力。
课前准备: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分别负责搜集有关汉初的分封和西周分封,休养生息政策和“文景之治”,汉武帝“大一统”的措施等资料。
教学过程:复习导入: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的一个短命王朝,它迅速灭亡的原因是什么?秦朝灭亡了,但是,秦朝开始确立的中央集权制度并没有因此而终止,它在汉朝又获得了更加深入和广泛的发展。
而在这个过程中,汉武帝的作用最为突出。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一课。
请学生看课前提示,了解将要学习的内容。
一、西汉的建立和“文景之治”1.西汉的建立(前2XX年)公元前2XX年,刘邦建立汉朝,定都长安,史称西汉。
刘邦就是汉高祖。
2.休养生息政策请学生阅读这部分内容,然后归纳休养生息政策的概念、原因、措施和作用。
3.文景之治教师出示相关的减轻租税的竹简图片和资料。
或者请学生讲述“缇萦救父”的故事。
二、汉武帝的大一统教师首先解释什么是大一统,即中央加强对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各方面的统一领导,形成高度中央集权的政治局面。
汉武帝时能实现大一统,决非偶然,如果没有从高祖到“文景之治”,近半个世纪实行休养生息政策,奠定了雄厚的经济基础;如果没有景帝时平定七国之乱,奠定了巩固的政治基础,恐怕大一统的局面是不可能出现的。
岳麓初中历史七上《第15课 汉武帝“大一统”》word教案 (3)
第15课《汉武帝“大一统”》(第二课时)教案
年级:____ 班级:______ 授课教师:_______
进一步探讨这些措施所起的作用。
西汉初年,统治者吸取秦亡教训,实行休养生息政策,:多媒体展示《沁园春》诗歌片断
随着诸侯势力的发展,拥兵割据,严重威胁中央政府的统治。
汉景帝时
但王国问题仍未得到彻底的解决。
那么汉武帝继位后为解决王国问题作知识过渡:电视连续剧《
部边疆。
多媒体展示《白登之围》图片,讲述白登之战,汉高祖刘帮被之后,为了防止匈奴南下,采取和亲政策。
2.
学入漠北决战,大败匈奴,解除了匈奴对北部边郡的威胁。
从此,边境
⑵简述汉武帝为巩固统一采取的措施。
一系列措施,把西汉的统治推向鼎盛时期。
在政治上,颁布“推恩令”,从此确立了
.卫。
初中历史岳麓版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5课汉武帝“大一统”》优质课公开课课件比赛讲课获奖课件N003
自我测评
1.西汉时期出现大一统,进入强盛时期的皇帝是 ( )
C
A.汉高祖
B.汉文帝
C.汉武帝
D.汉景帝
2.西汉时期我国古代的最高学府是
A.书院 B.太学 C.大学
(
D.学宫
B
)
3. 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建议的是
推恩令 再分封 终解决 大一统 尊儒术 学五经 青去病 达鼎盛
文化 军事
颁布“推恩令”夺 去大批王侯爵位和 封地
罢黜百家,独尊儒 术 兴办太学 公元前119年,卫青. 霍去病北击匈奴
结果:西汉进入全盛时期
想一想:汉武帝为什么能实现大 一统?
1、客观上:文景之治奠定经济基础 2、主观上:汉武帝雄才大略,善用人 才
你评,我评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心目 中的汉武帝是一个什么 样的皇帝?
初中历史岳麓版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统一 国家的建立 《第15课汉武帝“大一统”》 优质课公开课课件比赛讲课获奖课件 类型:省级获奖课件
第15课
汉武帝“大一统”
“大一统”含义
中央加强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 各方面进行统一领导,这就是大一统。 大一统是中华民族的重要组成部分,是 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
汉武帝的大一统
2、思想上:
措施: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在长安设立太学,以五经为教材, 大力推行儒家教育
效果: 儒家学说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探究:儒家思想对我们现代生活有哪些 影响?
我们关爱别人,有正义感、责任感, 有礼貌,聪明智慧,讲诚信,体现了 儒家思想的“仁、义、礼、智、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案第15课汉武帝大一统课标内容:列举汉武帝“大一统”的主要史实,评价汉武帝(一)教材分析本课介绍了汉武帝的“大一统”,这是我国历史上继秦朝之后又一次“大一统”,对以后各个朝代的统治者治国有很好的借鉴作用。
尤其是思想上,汉武帝“独尊儒术”,用儒家思想治国,以后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统治者都把儒家思想作为正统思想。
在我们今天的生活中,儒家思想的“仁、义、礼、智、信”对我们正在构建的和谐社会有重要借鉴意义。
故本课内容对我国影响深远。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要求学生掌握的基础知识有:汉初刘邦的分封、七国之乱、推恩令、独尊儒术、西汉对匈奴的战争。
2、能力目标①通过学生概括汉武帝“大一统”措施,培养学生分析、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
②通过学生思考“儒家思想对我们现代的生活有哪些影响?”怎样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培养学生联系实际的能力。
3、情感目标①汉武帝“大一统”使西汉达到鼎盛时期,成为当时世界上强大的国家之一。
从而,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对祖国的责任感,激励学生学习汉武帝的开拓创新精神。
②从汉武帝开始,儒家思想是我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儒家文化成为我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其中,优秀的传统文化是合理的,值得弘扬。
③讲述霍去病名言“匈奴未灭,何以家为!”的来历,增强学生爱国主义情感。
(三)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的措施汉武帝从政治、思想、军事各方面采取强有力的措施,才使中央高度集权,国家高度统一,故这些措施都是重点。
2、难点:董仲舒的“大一统”思想董仲舒阐述的“大一统”思想包括“天人感应”、“德主刑辅”、“三纲五常”。
这些内容初一学生难以理解,要通俗易懂地解析。
(四)教学过程与方法:1、感知“推恩令”,独尊儒术,对匈奴的战争等史实,感受汉武帝的雄才大略,辩证地评价汉武帝2、通过影视、图片等手段,创设情景,引导学生跨越时空,走进汉武帝时代。
3、通过探究,表演短剧、讲故事等方式,使学生开发智力,联系实际。
(五)教学纲要:汉武帝大一统:一、王国问题1、出现王国问题的原因:汉初实行分封制2、汉景帝解决王国问题的措施:削夺王国封地,平定“七国之乱”3、汉武帝解决王国问题的措施及结果:颁布“推恩令”,解除王国对中央的威胁。
二、独尊儒术1、汉初的“无为”而治2、董仲舒的“大一统”思想:天人感应、三纲五常、德主刑辅。
3、汉武帝“独尊儒术”的措施:大兴儒学教育;任用儒生做官。
三、与匈奴的战争1、汉初匈奴对北方边郡的掳掠及“和亲”政策。
2、汉武帝派卫青、霍去病反击匈奴:漠北之战,大败匈奴(六)教学过程请同学们看大屏幕,多媒体播放《汉武大帝》片头一部分:教师:这部电视剧叫什么名字?学生:《汉武大帝》对,电视剧主要刻画雄才大略的皇帝—汉武帝的一生。
汉武帝,毛泽东称他为英雄,他有哪些雄才大略呢?请同学们打开书本,翻到67页,我们先来看课文标题:汉武帝“大一统”的意思是加强中央集权,国家高度统一。
这节课的主要任务:同学们要掌握汉武帝“大一统”的主要史实,评价汉武帝。
(展示汉武帝画像),汉武帝叫刘彻,公元前156年出生,16岁继承皇位,在位54年,他统治时,存在内忧外患,请同学们阅读课文的大字内容,想一想汉武帝在治国过程中遇到了哪些问题?采取什么措施解决的?学生:存在王国问题、思想不统一,匈奴威胁。
学生:采取颁布“推恩令”、独尊儒术、反击匈奴的措施来解决。
下面我们来看汉武帝“大一统”政治上解决的问题。
一、王国问题的解决:教师:为什么会出现王国问题呢?学生:当初分封王国1、出现王国问题的原因:这是西汉开国皇帝汉高祖刘邦实行分封制种下的祸根。
教师:我们知道秦朝为什么很快灭亡?学生:暴政教师:刘邦以为秦朝短命是由于没有分封同姓诸侯王保卫皇室造成的,于是大量分封刘姓诸侯王来巩固刘家天下,诸侯王的封地有几百里甚至上千里,请同学们说说诸侯王有哪些权力呢?学生:有任免官吏、收取租税、铸造钱币、还拥有兵权,所以,西汉初年,地方上实行中央直接管辖的郡县制和诸侯王国两种体制,王国也设郡县,我们邵阳设置了昭陵县,由长沙国管辖,王国成了国中之国。
它有什么危害呢?学生:威胁中央教师:汉景帝解决王国问题的措施是什么?学生:平定七国之乱2、汉景帝解决王国问题的措施:汉武帝的父亲汉景帝时期,全国共54郡,诸侯王占了三十九郡,汉景帝坐不住了,决心削夺王国封地,这个建议是谁提出来的?学生:晁错实行这个措施后,七国诸侯王联合反叛,史称“七国之乱”(展示七国之乱示意图)。
汉景帝派大将周亚夫率军经过三个月的激战,平定了叛乱,汉景帝也趁机把诸侯王除税收之外的其它权力收归中央。
3、汉武帝解决王国问题的措施及结果。
教师:汉武帝采取什么措施来解决王国问题呢?学生:颁布“推恩令”教师:这个主意谁想出来的?学生:大臣主父偃教师:“推恩令”的内容是什么?学生:诸侯王除将王位传给嫡长子继承外,还要把王国的封地分给其它子弟,建立侯国。
侯国由中央直接统辖的郡管理,列侯封号由皇帝制定。
学生:①手段高明:推恩令是一种巧妙剥夺王国封地的举措,要求诸侯王把王国分封给其它子弟,诸侯王不好抵制。
②效果好:通过推恩,王国实力被越分越弱,无力对抗中央,其它子弟能分封土地并封爵,对中央感恩戴德而听命于中央。
于是,汉武帝大量地分封列侯,建立侯国。
有一天就封了24个列侯。
我们邵阳也封了两个列侯,即武冈市的都梁侯、邵阳县的夫夷侯。
汉武帝很强硬,对这些小侯国也不放过,公元前112前,在向宗庙献祭时,汉武帝借口一些列侯所献的金子分量和成色不足,削夺了106人的爵位。
这样,经历几十年,汉武帝不费一兵一卒就解决了王国问题,实在是高明的政治家。
我们再来看汉武帝思想上解决的问题:二、独尊儒术1、汉初的“无为”而治:汉初用老子的“无为”思想治国,诸子百家活跃,对中央集权很不利,用哪一家思想来统一人们,以增强大汉的凝聚力呢?汉武帝准备问问大臣的意见。
看:几位大臣正急急忙忙赶往天禄阁,给汉武帝出主意去了。
请欣赏短剧:汉武帝“独尊儒术”(由学生表演)汉武帝:各位爱卿,朕今天召你们来给朕出出主意,用什么思想来治国好呢?道家代表:陛下万岁,臣以为用道家的“无为”思想治国最好,与民休养生息,顺其自然,国家才会发展快,先帝们一直用道家思想治国,才有了文景之治的盛世。
所以,继续用道家思想治国才能江山永固。
法家代表:陛下万万岁,臣以为法家思想治国最好,现在诸子百家活跃,整天指责中央,说三道四,必须用严刑苛法来惩治他们,他们才会对陛下俯首贴耳。
儒家代表董仲舒:陛下万万岁,臣以为用儒家思想治国最好,皇上是天子,权力是上天授与的,至高无上,谁也不能冒犯,谁对皇上不敬,会遭到上天的惩罚。
用儒家思想来教化百姓,百姓就会安分守纪,天下就会太平,有利于巩固统治。
我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汉武帝:好,就依董爱卿所奏,“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教师:掌声谢谢四位同学精彩的表演从刚才的短剧可以看出:汉武帝接受了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
(即:废除各家各派的思想,只尊从儒家学说),那么董仲舒的儒家思想有哪些具体内容呢?(展示董仲舒的画像)。
2、董仲舒“大一统”思想的内容:董仲舒,学识渊博,他发展了孔孟的儒家学说,提出了“大一统”思想,包括:①天人感应:天是万物的主宰,皇帝是天的儿子,即天子,代表天统治臣民,有至高无上的权威,臣民和诸侯王都要服从皇上的统治。
②三纲五常三纲:是臣子绝对服从君主,儿子绝对服从父亲,妻子绝对服从丈夫:这是道德伦理的规范。
五常:人们要做到仁、义、礼、智、信,这是人际关系的准则。
③德主刑辅:以儒家思想为主教化百姓,并以法家的法治为辅来治国,刚柔相济,利于统治。
3、汉武帝独尊儒术的措施:教师:汉武帝独尊儒术采取什么措施呢?学生:大兴儒家教育;用儒生做官。
(展示古代太学图)在长安兴办太学,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所国家设立的大学,培养文官,各郡县也设立学校讲授儒家经典,这样,学习儒家文化的风气盛行天下,从汉武帝开始,用儒家思想来治国。
以后的封建社会,统治者都把儒家思想作为正统思想,一直沿用两千多年,儒家文化也成了我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
在我们今天的生活中,儒家思想有哪些影响呢?学生:我们关爱别人,有正义感、责任感,有礼貌,聪明智慧,讲诚信,体现了儒家思想的“仁、义、礼、智、信。
”教师:这对我国正在构建的和谐社会有重要借鉴作用。
学生: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措施如:学生教材上多编一些古文;电视、电脑节日多播出一些与之相关的内容;送外国领导人古书;到国外办孔子学院或学堂;利用大型活动如去年的奥运会宣传等。
汉武帝在解决国内问题的同时,也在大张旗鼓地解决外患:反击匈奴。
三、与匈奴的战争1、汉初匈奴对北方边郡的掳掠及“和亲”政策。
教师:(展示汉初形势图)秦朝修建了什么工程阻挡匈奴南下?学生:万里长城教师:能阻止吗?学生:不能教师:西汉初年,匈奴强大,公元前200年,刘邦和他的先头部队被匈奴围困在平城白登山达七天七夜之久,史称“白登之围”,打不过匈奴,西汉对匈奴采取“和亲”政策。
教师:什么是“和亲”政策?学生:将皇室女子嫁给单于,每年送去大量的丝绸、粮食。
教师:羞耻呀,堂堂大汉朝要用女子来换取和平,能不能忍受?学生:不能教师:对,最终要通过战争来解决。
即使用“和亲”政策,匈奴也常常南下进犯北部边郡,大约每年都有一万多人被匈奴杀死或抢走,有时候,匈奴前锋打到长安来了,有一次,进犯的匈奴连皇帝御园的马都抢走了。
教师:面对匈奴的嚣张,汉武帝采取什么措施呢?学生:反击匈奴2、汉武帝派卫青、霍去病反击匈奴教师:汉武帝反击匈奴的条件有哪些?学生:国家强盛。
对,国力强盛是大规模反击匈奴的物质基础。
再加上准备充分,汉武帝发动、鼓励老百姓养良种军马,解决同匈奴骑兵作战的马匹问题,汉武帝做准备的同时,运筹帷幄,他选中了哪两位能征善战的将领来反击匈奴呢?学生:卫青、霍去病(展示画像)教师:这两位是西汉抗击匈奴的名将,军事奇才,武艺高超。
霍去病20岁时,率军攻占河西走廊,夺取焉支山、祁连山。
为汉武帝开辟丝绸之路创造了条件。
他打仗机动灵活,神出鬼没,成了匈奴人闻风丧胆的战神。
汉武帝对匈奴的反击战一共有15次,哪一次规模最大?学生:漠北之战(展示图片)卫青、霍去病各率5万骑兵出征。
卫青从定襄(今内蒙古)出发,深入1000多里,杀死匈奴2万多人,班师回朝。
霍去病从代郡(今河北)出发,深入2000多里,穷追猛打匈奴至狼居胥山,在此封禅,祭告天地,宣布此地归汉朝所有。
俘虏7万多人,凯旋而归。
漠北之战,基本上解除了匈奴对北部边郡的威胁。
汉武帝为了表彰霍去病的功勋,要为他修造府第,他谢绝说:“匈奴未灭,何以家为!”这震撼人心的千古名言,刻在历朝历代保家卫国的将士们的心里,也永远激励着优秀的中华儿女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努力奋斗。
可惜霍去病英年早逝,死时年仅24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