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常识
文言文精选文学常识
一、与政事相关的常用词官员到某地任职,做一些相关的政事,实行一定的政策,会引起各方不同的褒贬评论。
于是官员与百姓、官员与官员、官员与国君(帝王)之间就会有许多“动作”发生。
1.诣:到,去。
2.劝:①鼓励,奖励;②受到鼓励、奖励。
3.课:考核、督促、征收。
4.风、化:教育感化。
5.按、案:巡视,巡行;考察,核实,查明。
6.游:①游玩,游览;②旅行,外出求学或求官;③交际,交往。
7.趣、趋:①小步走,跑;又引申为赶快,迅速。
②通“促”,催促。
8.劾:检举,揭发。
9.白:告诉,报告。
常用于官吏之间。
10.短:进谗言,说坏话。
11.害:嫉妒。
12.闻:①听说,听见;②使知道,报告给……知道。
对于义项③要特别注意。
其中省略的人往往是最高统治者——国君,强化了这一点,阅读时就不至于认为下文中国君和主人公发生的事件显得突兀。
怎么国君知道了并参加进来了呢?其实就是“闻”字在起作用。
如“没死以闻”,“齐桓晋文之事可得闻乎”。
13.折:指斥,指责,驳斥。
14.让:①责备,责怪;②谦让,辞让。
15.党:偏袒,伙同,包庇。
16.矫:假托,假传。
17.质:作人质;抵押。
18.次:①临时驻扎(用于军队);②住宿,停留(用于个人)。
19.输:缴纳(贡品或赋税)——由“输送、运输”引申。
20. 当:判刑,判罪。
后多带表示惩罚意义的词语。
21.坐:①因……犯罪或错误,触犯;②牵连,定罪。
22.多:赞扬,欣赏。
“高、贵”等字,若带宾语,就是意动,也意译为此。
23.少:批评,轻视,看不起。
这是一些常见的单音动词。
我们基本可以按照官员行为、他官(官场)反应、社会评价三个层面来掌握。
二、官职人物常用词语1.表官职的(1)宰相:总揽政务的大官。
宰,主持,相,辅佐。
(2)御史大夫:其权力仅次丞相。
(3)六部:吏、户、礼、兵、刑、工。
(4)三司:太尉,司徒、司空。
(5)中书省:中央行政机要机关。
(6)尚书:六部最高行政长官。
(7)太尉:军事首脑。
文言文基础知识:文言文常识
文言文基础知识:文言文常识1. 文言文的定义和特点文言文是指古代汉字所记录的文字形式,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与现代汉语相比,文言文具有一些独特的特点: - 字词用法:文言文的词汇和字词用法与现代汉语有很大差异。
一词多义、古字的使用和不同的文体特点是文言文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
- 句法结构:文言文的句法结构相对复杂,使用的句式也与现代汉语有所不同。
文言文的句子常采用主谓宾的结构,修辞手法丰富多样,注重平仄和对仗。
- 语法差异:文言文的语法与现代汉语有所不同。
文言文使用古代的语法规则,如宾语前置、动宾关系的表达等。
2. 文言文的起源和发展文言文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甲骨文和金文,后演变为秦代的简文和篆书。
随着汉字的发展和演变,汉代开始形成文言文的雏形,至魏晋南北朝时期,文言文逐渐成为文学和官方文书的标准形式。
唐宋时期,文言文达到巅峰,成为古代文学的主要表达方式。
3. 文言文的主要分类文言文可以根据不同的文体和用途进行分类。
以下是文言文的几个主要分类: - 史部文言文:史部文言文是指用于编写史书和历史记载的文言文。
这类文言文通常较为庄重、正式,使用的词汇和句式较为规范。
- 哲学文言文:哲学文言文是指用于哲学著作和思想表达的文言文。
这类文言文常常较为深奥,使用的字词和句式需要较强的理解能力。
- 诗歌文言文:诗歌文言文是指用于写诗的文言文体。
古代诗人常常用文言文来表达深厚的情感和思想,形成了独特的韵律和意境。
- 经部文言文:经部文言文是指用于编写经典和教育教材的文言文。
这类文言文强调准确、精练的表达方式,通常具有很高的标准。
4. 文言文学习的意义和方法学习文言文对于理解中国古代文化和文学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是一些学习文言文的方法和技巧: - 背诵文章:通过背诵一些优秀的文言文文章,可以加深对文言文的理解和记忆。
- 词义辨析:在阅读文言文时,经常会遇到一词多义的情况。
学习文言文应注重词义的辨析,通过上下文的理解来准确把握词义。
文言文常识
文言文常识本文将为大家介绍文言文方面的基础常识,主要涵盖文言文的定义、历史背景、主要特点和基本构成等方面,希望能帮助读者初步理解和掌握文言文。
一、文言文的定义文言文,又称古文、古代汉语,是指中国古代汉语文学作品所采用的文体。
通俗地说,文言文是从先秦时期到明清时期,直到20世纪初中国文学中所用的书面语。
它是中国文学史上非常重要的传统语言之一。
二、文言文的历史背景在中国,文言文的使用历史非常悠久。
早在先秦时期,人们就已开始使用其传统表达方式,并将其流传至今。
在那个时期,文言文被认为是高雅之语,只有贵族和学者才能掌握。
这一传统沿袭至汉代,文言文逐渐成为官方之语,被广泛使用于政治、文化和经济等领域。
到了唐元和宋代,文言文逐渐被发挥出了更大的作用。
此时期,文言文开始广泛应用于文学创作,各国诗词和散文作品中大多以文言文作为书写方式。
在元代以后,文言文逐渐成为学术领域的主流语言,并被广泛应用于史学、哲学和宗教等领域。
直到20世纪初,中华民国开始推广白话文,文言文才逐渐被淘汰。
三、文言文的主要特点1.语法结构复杂:文言文语法结构复杂,需要考虑很多不同的语法规则。
例如说文法、助词、虚词、声调和顺序等等。
2.使用词汇丰富多样:文言文中的词汇多样,其中很多词汇在白话文中已经不常用。
这些词汇可以帮助读者深入理解古代历史和哲学概念。
3.重视文字美感:文言文着重于文字的美感和表现力,因此常使用像典故、俗语和成语等传统表达方式,以达到最佳的美感效果。
4.具有平衡性和蕴涵性:文言文的文本语气平衡,措辞深刻内涵丰富,常使用对偶句和并列句等结构。
四、文言文的基本构成文言文的基本构成由以下三个方面组成:1.文言文的语词。
文言文的语言特点比较古老,使用的是古时代的表达方式。
其使用的语汇在白话文中可能不再常用或者已经被淘汰。
学习文言文需要学会理解这些古老的表达方式,以及它们在句子中的作用。
2.文言文的语法。
文言文的语法规则相较于白话文而言略显繁琐。
高考语文古代文言文文化常识(最全版)
高考语文古代文言文文化常识(最全版)一、古代文化常识概述古代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书面语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掌握古代文言文文化常识对于高考语文考试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一些最全面的古代文言文文化常识,以帮助考生更好地备考。
二、古代文言文文化常识重点1. 儒家文化- 儒家思想强调仁、义、礼、智、信的重要性- 孔子是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提倡“仁者爱人”,主张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孔子的学生有颜回、子路、子贡等,他们是儒家思想的传承者2. 文化- 是古代中国的一种重要宗教思想- 四大名山是峨眉山、武当山、普陀山、雁荡山- 的创始人是释迦牟尼,主张“八正道”,追求解脱和悟道的境界3. 文化- 是古代中国的一种传统宗教- 倡导“道法自然”,追求与自然和谐相处- 的经典有《道德经》、《庄子》等4. 唐诗宋词- 唐诗是古代文言文的杰作之一,以杜甫、李白、王维等为代表- 宋词是古代文言文的艺术形式之一,以李清照、辛弃疾、苏轼等为代表- 唐诗宋词在古代文化中占据重要地位,展现了中国古代文学的精华5. 四书五经- 四书包括《大学》、《中庸》、《论语》、《孟子》,是儒家经典著作- 五经包括《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是中国古代经典文献6. 武侠文化- 武侠文化是中国独特的文化形态,强调武功、侠义和忠诚等价值观- 武侠小说有《水浒传》、《西游记》、《射雕英雄传》等,被广泛传播和阅读三、结语以上是古代文言文文化常识的最全面介绍。
考生在备考过程中,应注重掌握儒家文化、文化、文化、唐诗宋词、四书五经以及武侠文化等重要内容。
通过深入了解和研究,考生将更好地理解古代文言文的内涵,提升语文水平,取得优异的考试成绩。
请注意,以上内容只是对古代文言文文化常识的简要概括,考生需在备考过程中深入研究相关内容,以达到更好的备考效果。
文言文必备常识
文言文知识知识一:官位变迁及官吏行为词:1.表被任以官职的:征、辟、察、举、召、荐、进、称、补、作、表、为、就2.表官职变化的:1表任命的:授、拜、除、封;2表提升的:擢、拔、陟、升、迁..3表调动的:调、徙、转、改、放、出、出官;4表降职的:左迁、迁谪、谪、逐、贬、诎黜5表罢免的:夺、黜、罢、免、去、废、蠲;6表恢复的:复、还7表兼代的:兼表兼任;领兼代;权;行;假;署代理;8表辞去的:辞、致政、告退、退、归故里9跟俸禄有关的:俸、禄、秩、饷10知典、主视事用事下车伊始掾丞洗沐乞骸骨致仕知识二:其它出现频率较高的词语1人称代词:第一人称余吾予;第二人称尔而女汝乃若;第三人称之其彼渠厥2疑问代词:谁孰何曷胡焉安奚恶3谦敬词语:请谨窃忝辱敢幸4修辞词句:更衣山陵崩社稷中道崩殂5兼词:诸焉盍旃叵知识三:古代常用但今天不常见的义项先祖先、已经死去的长辈课督促劝说秩官吏的俸禄、十年为一秩逸马脱了缰绳、放纵禁皇帝居住的地方对回答或对话如到、往掾古代属官的统称工工匠、精巧、擅长僭超越本分、虚假不真实容宽容、或许、许可贷借出借入;宽容狱官司、案件、监牢白告诉与赞扬多赞扬遽急速、就、恐惧尤罪过过错、指责归罪给食用丰足按追究、考察、调查赡富足充足、供给供养典主持令美好差病好了执捉拿延延请省减免谢道歉、推辞、告诉第次第、官僚和贵族的住宅、科举考试的等级折驳斥、指责使对方屈服赧因羞愧而脸红竟结束、完坐因……而犯罪、因为甫才寻不久造造访过拜访、责备弑子杀父、臣杀君用财用、因为知识四:考纲所列18个虚词:⑴而:①连词:表并列;表递进;表承接;表转折;表修饰;表假设;表因果;表目的“用来”..②代词:通“尔“;人称代词“你;你的”..③构成复音虚词而已;既而;俄而⑵何:①疑问代词:“什么”、“哪里”;“为什么”、“怎么”..②副词:“多么”..⑶乎:①助词:表疑问语气;“吗”;“呢”;表测度;“吧”;表感叹;“啊”、“呀”;作词尾..②介词:“于”、“在”、“从”..⑷乃:①副词:表承接;“就”、“才”、“于是”;表转折;“却”、“竟”;表判断;“就是”..②代词:“你”、“你的”..⑸其:①副词;表测度;“大概”;表疑问;不译;表反诘;“难道”;表婉商;“还是”;表期盼;“可要”、“要”..②连词;表选择;“是……还是”;表假设;“如果”③代词:仅不代第二人称;指示代词..“那”“其中⑹且:①副词;“将要”、“将”、“暂且”;表程度;“已经”、“很”;②连词;表并列;“又”;表递进;“并且”、“而且”、“况且”;表选择;“还是”;表假设;“如果”;表让步;“即使”、“尚且”;表转折;“可是”、“却”..③助词;用于句首..⑺若:①代词;第二人称;指示代词;这②连词;表假设;表选择;“或”、“或者”..③构成复音虚词⑻所助词:①构成“所”字结构;“……的人事”;②和“为”呼应;表被动;③和“以”连用;表原因;“……的原因”;④和“以”连用;表手段;凭借;……的方法凭借..⑼为介词:①表对象;“向、对”;表替代;“替”;表目的;“为着、为了”;表原因;“由于、因为”;表被动;“被”..②疑问语气助词;呢..10焉①代词:三人称疑问代词;表疑代词;哪儿;哪里;怎么;②语气助词:陈述感叹疑问语气③兼词“于之”;④作形容词词尾⑤11也①用在句末;表肯定语气;②表疑问语气;③用在句中;表语气的舒缓或停顿;④用在句末;表判断语气..12以①介词:表凭借;“凭”、“用”、“靠”、“按照”;表原因;“因”、“由于”;表对象;“跟”、“和”;表时间、处所;“于”..②连词:类似”而”的用法表并列;表递进;表承接;表目的;表因果;表修饰..13因①介词“凭借”;“按照”;“趁着”、“就着”;因为;“从”、“由”;②连词;“因此”、“于是;就”..14于介词⑴表时间、处所、范围、对象等;“在”、“向”、“到”、“从”、“对”、“对于”、“由于”;⑵表比较;“比”;⑶被动;“被”..15与①介词;“跟”;“同”;介词;“给”、“替”;介词;“和……相比”;②连词;“和”、“及”;③通“欤”;语气词;表疑问或感叹;④动词给予;结交;参加..16则①副词:表判断;“就是”;②连词:表承接;“就”、“便”、“原来是”;表假设;“如果”、“假设”;表并列;“就”;表转折;“却”、“但是”、“倒是”..17者①助词:附在动词后构成“者”字结构;“……的人事、东西;②用在句中;表提顿”..③附在时间词后;无实在意义..④放在数词后;翻译为“个;样”18之①助词:衬助音节;取消句子独立;结构助词“的”;定语后置的标志;宾语前置的标志②代词:代人代事代物;指示代词这;这样..知识五:常见古今异义文言文翻译赋分点:1.译准词义:实词含词类活用、通假、偏义词;修辞语句及虚词和固定结构..2.译准句式被动句;判断句;省略句;倒装句..3.译准句子语气陈述疑问感叹祈使语气和句间关系并列转折因果等复句关系知识六:常见文言特殊句式:一判断句1用“者;也”表判断:“……者;……也”、“……者也”、“……也”、“……者……”;2“为”、“乃”、“即”、“则”或否定词“非;未;弗”等表判断..3名词做所谓语直接表判断刘备;天下枭雄..二被动句:1单独用“于”“受”“见”或组合成“见……于……”;“受……于……”表判断..如:“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徒见欺于王”2“为”、“为……所……”、“……为所……”表判断;如:“臣闻如姬父为人所杀”3“被”后起用法;如:周公之被逮..4意念被动无词语标志:兵挫地削三省略句:1省略主语:如:“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2省略宾语:“权起更衣;肃追于宇下”..3省略介词:“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注意:“以;与;从;为;因”五介词常省略宾语..四宾语前置:1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如:“沛公安在”疑问代词如:谁、何、奚、曷、胡、恶、安2否定句中;代词做宾语;宾语前置..如:“时人莫之许也..”3用“之”或“是”把宾语提前取动词前;以突出强调宾语..如:“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如:“唯利是图”等..4方位词、时间词做宾语时;有时也前置..例如:“业文南向坐..”五定语后置:1者:如:“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2之: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3……之……者:“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六介词结构做状语后置:1用介词“于”组成的介宾短语;翻译时要移到动词前作状语..如:“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2介词“以”组成的介宾短语;翻译时前置做状语..如:“具告以事..”鸿门宴..知识七:常见固定结构一、表示疑问①何以……凭什么……②何所……所……是什么③奈何…………怎么办为什么……④如……何;奈……何把……怎样呢⑤孰与……与……比;哪个更…⑥独……耶难道……吗二、表示反问①何……哉也怎么能……呢②何……为……干什么呢③何……之有有什么……呢④如之何……怎么能……呢⑤岂其……哉乎;耶哪里……呢……哪里呢⑥安……哉乎哪里……呢⑦不亦……乎不是……吗⑧……非……欤……不是……吗⑨宁……耶哪里……呢10顾……哉难道……吗 11独……哉难道……吗三、表示感叹①何其……也怎么那么……啊②直……耳只不过……罢了③惟…耳只……罢了④一何……多么……啊⑤亦……哉也真是……啊⑥……何如哉……该是怎样的呢四、表揣度①无乃……乎欤恐怕……吧;②得无微……乎该不……吧③其……欤不是……吗兼表反问④庶几……欤或许……吧五、表示选择①与其……孰若……与其……;哪如……②……欤耶;抑……欤耶是……;还是……呢③其……其……是……呢还是……呢六;其它否则:如果不……就……..何乃:岂只是;为什么竟..、既而:随后;不久..既……且……:又……又…乃尔:竟然如此;这样..然而:这样却;但是..;然则:既然这样;那么;如果这样;那么..虽然:虽然如此;但;即使如此;但所谓:所说的;所认为..谓之:称他是;说他是;称为;叫做..无有以:没有有用来……的东西、办法..无庸:不用;无须..无由:不可能;无法;无从..相率:竟相;一起..向使:假使;如果..之谓:说的就是――..之于:对……的态度;同……相比。
语文文言文常识
语文文言文常识一、表示任职的:⑴任:担当,担任。
例如:恬任外事,而毅常为内谋。
(《史记·蒙恬传》)⑵征:由皇帝征聘社会知名人士充任官职。
例如:公车特征拜郎中,再迁为太史令。
(《张衡传》)⑶授:给予官职。
例如:遣使者持黄金印,赫发继,朱轮车,即军中拜授。
(《汉书·翟方进传》)⑷拜:授予官职,任命。
例如: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
(《廉颇蔺相如列传》)⑸举:推荐,推举,也指由地方向中央推荐品行端正的人,任以官职。
例如: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孟子·告子下》)⑹起:重新启用,任以官职。
例如:①不如召甘茂于魏,召公孙显于韩,起樗里子于国。
三人者,皆张仪之雠也。
(《战国策》)②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文天祥《过零丁洋》)⑺简:任命,选拔。
例如: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出师表》)⑻进:出来做官。
例如:是进亦忧,退亦忧。
(《岳阳楼记》)⑼拔:提升没有官职的人。
例如:山涛作冀州,甄拔三十余人。
(李白《与韩荆州书》)⑽辟(bì):征召,由中央官署征聘,然后向上荐举,任以官职。
例如:初辟司徒府,除佐著作郎。
(《晋书·谢安传》)⑾赐:赏赐有功之臣以爵位。
例如:武以故二千石与计谋立宣帝,赐爵关内侯。
(《汉书·苏武传》)⑿除:任命、授职,一般指免去旧职授予新职。
例如:①寻蒙国恩,除臣洗马。
(《陈情表》)②例如: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但如果是“左除”,则又表示“降级被贬”,例如:帝怒,乃罢贄宰相,左除滂等官。
(《新唐书·裴延龄传》)⒀选:通过推荐或科举选拔任以官职。
例如:李陵既壮,选为建章监,监诸骑。
(《史记·李将军列传》)⒁复:恢复原职务。
例如:顺帝初,再转复为太史令。
(《张衡传》)⒂仕:做官。
例如:学而优则仕。
(《论语》)二、表示升职的:⑴升:升官。
例如:既而胡即放宁夏知府,旋升宁夏道。
30篇文言文常识
《欧阳文忠公文集归田录》
欧阳修:略
本文通过陈尧咨善射和卖油温酌油两件事的记叙,形象地说明了“熟能生巧”和“实践出真知”的道理。
21、岳阳楼记
《范文正公集》
范仲淹:字希文。谥号文正。北宋政治家、文学家。
本文主要通过写景,描写了迁客骚人登楼时的两种不同的览物之情,并由此过渡到议论,从而表达了作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和生活态度,既是自勉,又是与友人共勉。
13、《陋室铭》
《全唐文》
刘禹锡:自梦得,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有“诗豪”之称,与柳宗元一同参与“永贞革新”,一同被贬为司马。
文章通过对陋室的描写和赞颂,抒发了作者身居陋室却安贫乐道的思想感情,展现了不慕富贵,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节操。
14、黔之驴
《柳河东集》本文为《三戒》之一,另两篇是《临江之麋》、《永某人之鼠》
《诸葛亮集》
诸葛亮:字孔明,号卧龙,蜀汉丞相,三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代表作有《前出师表》、《后出师表》、《诫子书》等。
本文以恳切的言辞,劝说后主要继承先帝遗志,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臣,远小人,完成兴复汉室的大业,也表达了诸葛亮报答先帝的知遇之恩的真挚和北定中原的决心。
11、桃花源记
《陶渊明集》
1、反映人生经验不断积累
2、强调学习和思考必须紧密结合。
3、表明要向地位比自己低,学问比自己浅的人请教。
1、 劝人自强不息。
2、 学习不能一曝十寒,要坚持不懈,持之以恒。不能三心二意,要专心致志。
3、 读书要有批判精神。
4、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孟子》
孟子:名轲,战国时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继孔子之后的儒家学派的又一位大师,被尊为“亚圣”主张“仁政”后人将儒家思想和成为“孔孟”之道。
文言文——文学常识
16. 南宋词人李清照,号易安居士,她的词集是《漱玉词》,代表作有《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声声慢·寻寻觅觅》等。诗人陆游,字务观,号放翁,他的代表作有《关山月》、《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等。词人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居士,他的代表作有《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木兰花慢·可怜今夕月》等。岳飞,字鹏举,他的词《满江红》是名作。文天祥,字宋瑞,又字履善,号文山,他的代表作有诗《过零丁洋》等。在欧阳修、苏轼、李清照、辛弃疾等四人中,“婉约派”词人有欧阳修和李清照,宋朝最有名的“婉约派”词人还有柳永、姜夔。
7. 曹操,字孟德,东汉建安时期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诗人。他擅长以古题乐府写时事。他的诗气韵沉雄,代表作有《观沧海》、《龟虽寿》、《短歌行》、《篙里行》等。曹操与其子曹丕、曹植并称“三曹”;后人称以“三曹”为核心的文坛所体现的文风“建安风骨”。曹丕的《燕歌行》,是现存最早的七言诗。曹植是当时最负盛名的作家,其代表作有诗《白马篇》、赋《洛神赋》等。诸葛亮,字孔明,他的《出师表》是名篇。
15.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他的诗是北宋最大一家,词开创豪放词派,散文也成就很高,他的诗、词、文代表作分别有《惠崇〈春江晚景〉》、《水调歌头》、《念奴娇》、《赤壁赋》、《石钟山记》等。苏轼和欧阳修并称“欧苏”,他们是宋代“诗文革新”运动的领袖。苏轼又和他的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并称“三苏”,我们读过他父亲的《六国论》、他弟弟的《上枢密韩太尉书》。
11. 代表盛唐诗歌最高成就的诗人是“李杜”。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后人誉之为“诗仙”,他的代表作有《梦游天姥吟留别》、《独坐敬亭山》、《把酒问月》、《登金陵凤凰台》等。杜甫,字子美,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后人誉其人为“诗圣”,誉其诗为“诗史”,他的代表们的诗风,称李白的诗雄起豪放,杜甫的诗沉郁顿挫。
文言文文化常识
文言文文化常识要想读懂进而鉴赏文言文,只有字词方面的古汉语知识是不够的;因为古代文章反映的是古代社会的现实,涉及古代社会的许多文化情况和文化常识;古代文化常识的范围相当广泛,内容比较复杂,包括天文地理、科举官场、礼仪习俗、年龄称谓、衣食住行、器皿用具、服饰民族、尊称谦称等等;现选取具有代表性的若干知识,分类解释如下:1.古代数量词咫:八尺仞:八尺或七尺锱:六铢,一两的四分之一铢:一两的二十四分之一寻:八尺乘:一百辆跬:半步,跨出一脚步:跨两脚驾:马拉车一天走的路程一世:三十年一社:五十户一箭之地:约一百五十步2.古代少数民族特称东方少数民族:夷西方少数民族:戎南方少数民族:蛮北方少数民族:狄、胡3.兄弟排行称谓老大:伯、孟,如刘伯温、曹孟德老二:仲,如孔仲尼、范仲淹老三:叔,如孙叔敖、蹇叔老小:季,如季路、项伯为项羽季父4.古代年龄特称幼年:垂髫10-15岁:总角、及笄15岁:结发、束发16岁:破瓜20岁:加冠、弱冠30岁:而立40岁:不惑50岁:知命、艾、半百60岁:花甲、下寿、耳顺70岁:古稀、中寿80岁:上寿、耋90岁:髦、胡耉100岁:期颐5.古代官场专用语放:本意为放逐,特指京官改为外任;拜:任命,多用于升任高官;谪:因罪被降职或流放;除:授予官职;迁:升调、调动徙:平职调动;复:恢复旧职;出:调出京城做地方官;铨:选拔官吏;下车:上任左迁:贬官、降职;擢:由选拔而提升;黜:罢免革除官职;举:被举荐、推荐罢:免职外放;辟:招聘授官;召:聘任;6.古代礼仪斋戒:祭祀或行大礼前,沐浴更衣,不喝酒,不吃荤,以示诚心致敬;设九宾:在朝堂安设“九宾”,外交上最隆重的礼节;拜:古人常用的以叩头为方式的一种礼节;再拜:拜了又拜,一种隆重的礼节;先引:先导,前面引路,一种隆重的礼节;虚左:驾车时空着左边的上位表示尊敬;兄事:用对待兄长的礼节侍奉;不言老:古代父母健在自己不称老;布让:宴席间向客人敬菜、劝餐;接风:设宴接待远方的客人;伏惟:下级对上级、小辈对长辈说话表尊敬;朝:诸侯按规定时间觐见天子的一种礼节;修敬:修饰礼仪以示敬意;盟:两国或两人以上聚会杀牲歃血的仪式;庙见:帝王即位后在宗庙举行的拜祖之典礼;封禅:帝王祭天地的最隆重的典礼;稽首:最隆重的一种拜礼;九拜:稽首、顿首、空首、振动、吉拜、凶拜、奇拜、褒拜、肃拜等九种拜礼;加冠:古时男子年满二十举行的一种郑重的加冠仪式;拜将:古代任命大将举行的隆重礼节;负荆:古代表示认错赔礼的一种礼仪;侍立:向对方表示恭敬的一种礼仪;辞谢:婉言道歉;东向坐:室内最尊的上位;7.古代科举童试院试:每年一次,在州、府、县进行,主考为知县、知府、学政,应试者为儒童或童生,考试内容除经、史、子、集、时务外,主要考八股文或试贴诗,录取者为生员庠生,俗称秀才;乡试秋闱:三年一次多在农历八月,在省城举行,主考为朝廷专员,应试者为秀才,考试内容同上,考中者为举人,俗称孝廉,第一名为解元;会试春闱:乡试后次年的春天多在农历三月在京师由礼部主持,主考为朝廷大臣,应试者为举人,应试内容同上,录取者为贡士,第一名为会元;殿试:会试后的四五月,在京城朝廷大殿进行,主考为皇帝、亲王,大臣监试,大学士、部院大臣评卷,应试者为贡生,考试内容主要是策问就当时政、经济等问题发问录取者为进士,第一名为状元,第二名为榜眼,第三名为探花,此三名为“进士及第”为一甲;然后为“进士出身”,为二甲;最后是“同进士出身”,为三甲;8.天文历法天干地支:天干包括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10项;地支包括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12项;天干表示次序,地支表示时间,单数配单数,双数配双数,依次按序组合60对,如甲子、乙丑、丙寅等;阴阳:阴指地、水、山北、水南、月亮太阴;阳指天、火、山南、水北、太阳;五行:金木水火土;五行相生: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五行相克胜:水胜火、火胜金、金胜木、木胜土、土胜水;八卦:天、地、雷、风、水、火、山、泽;四象:指二十八宿中的东方苍龙、南方朱雀、西方白虎、北方玄武龟蛇等人们想象中的四种动物;朔、望、晦:阴历每月初一为“朔”,每月十五为“望”,每月月末一天为“晦”;十二时辰: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9.古代时间词语期年:满一年积年:好几年曩:从前旦日:第二天久之:很久向:先前良久:很久旦:早晨异日:将来翼日:明天翌日:次日质明:天刚亮亭午:正午暝:天黑了即日:当天中夜:半夜未几:没多久既:已经初:刚开始顷刻:一会儿适:刚才已而:不久瞬息:一眨眼少顷:一会儿今者:现在寻:不久倏尔:忽然夜阑:夜深遽:立刻薄暮:傍晚卒:突然,同“猝”秋:时候无何:没有多久尔来:从那以来既望:阴历十六食顷:一顿饭的工夫10.古代器皿镬:煮食物的一种大锅缻:盛酒的瓦器弩:一种利用机械发射的弓卮:酒器笏:上朝用的手板镆铘:有名的宝剑椟:匣子觞:一种酒器臿:一种掘土工具箪:古代盛饭的竹器屦:用麻、葛等制成的鞋管龠:箫笛类乐器箧:书箱銛:一种短兵器硎:磨刀石铩:古代一种长矛银瓶:汲水器敲扑:短长刑具大吕:周庙里的大钟檀板:檀木制的拍板钿:金花九鼎:夏禹铸的九个鼎铛:平底的浅锅樽:古代盛酒的器具金戈:金属制成的长枪斛:一种量器珰:耳坠羯鼓:古代一种打击乐器漏:用滴水计时间的器具鉏耰:一种似耙而无齿的农具钩:一种似剑而曲的短兵器鼎:古时烹煮用的一种三足两耳的器物篦:古代妇女戴在发髻上的装饰品斧钺:形似斧而较大的一种兵器枷:套在犯人颈上的刑具觚:古代一种长身细腰、形如美女的盛酒器箜篌:古代一种弦乐器簋:古代盛食物的器具,圆口,两耳拂尘:一种形如马尾,后有持柄,用以拂拭尘土的用具11.古代地名西安:京兆万年、丰镐、长安、芷阳、三辅南京:上元、金陵、建业、江宁、白下、应天、石头城北京:大都、中都、顺天、北平九州:冀州、兖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豫州、梁州、雍州八荒:东、东南、南、西南、西、西北、北、东北五湖:洞庭湖、鄱阳湖、太湖、巢湖、洪泽湖四海:东海、西海、北海、南海二陵:北陵东崤山、南陵西崤山三都:东都洛阳、西都长安、南都宛五岭:越城、都庞、萌渚、骑田、大庾五岳:东岳泰山、南岳衡山、西岳华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六郡:会稽、吴、丹阳、豫州、庐陵、新都四渎:江长江、河黄河、淮淮河、济济水六合:东、南、西、北、天、地五方:东、西、南、北、中江西九江:浔阳、柴桑浙江杭州:临安山西:崤山或华山以西塞外:长城以北江表:长江川南吴越:江东地区彭蠡:鄱阳湖江苏苏州:吴中、吴门汉东:汉水之东江苏镇江:京口山东:华山或崤山函谷关以东江东、江左:长江在芜湖、南京一段南岸地区河东:黄河以南的山西省西南部关外:函谷关或潼关以东,山海关以外的辽吉黑关内:函谷关或潼关以西,山海关以西地区关西:函谷关或潼关以西河南开封:汴京、祥符、大梁、汴梁、东京12.古代服饰冕:大礼帽,天子诸侯卿大夫在祭祀时所戴纶巾:冠名,又称诸葛巾,一般为军师所戴裘:皮衣,毛皮在外屐:木鞋缙绅:缙是赤白色的帛,常用作绅带,带子在腹前打结,多余下垂部分叫绅 ,古代做官的人要插笏于带间,后把“缙绅”或“绅士”作为仕宦的代称;绔:裤子,无裆的套裤帛:又称缯,丝织品的总名缟:又称素,是未经染练的缯帛褐:兽毛或粗麻制成的短衣,为穷苦人所穿履、屦:上古的鞋叫屦,汉代以后叫履,一般用草、麻、皮、丝等制作;丝履、丝屦多为贵族所穿,穷人穿草鞋;蓑衣:雨具,用草编织而成13.古代建筑宫:古代帝王的住所或神庙府:达官贵族的住所邸:高级官员的住所观:道教的庙宇厢:正房两侧的房屋陵:帝王的墓地庵:尼姑住的佛寺牌坊:宣扬忠孝节义标榜功德的门洞式建筑阙:宫庙、墓门前记官爵、功绩和装饰之用的双柱楼观塔:用来藏舍利或经卷的建筑,以方形、八角形居多刹:佛塔和佛寺的统称,即佛教的寺庙寺:僧众供佛的处所庙:奉祀祖宗、神佛或前代贤哲的处所祠:同族的人共同祭祀祖先的房屋或公众阶层为共同祭祀某个人物而修建的房屋堡:围有土墙的城镇或乡村亭:有顶无墙的小型建筑坛:古代举行祭祀、誓师等大典用的台榭:建筑在台上的房屋阁:四周设有栏杆回廊的楼轩:有窗的长廊或小室14.尊称或敬称令堂:尊称对方的母亲令郎:尊称对方的儿子令尊:尊称对方的父亲令亲:尊称对方的亲戚足下:对朋友的敬称陛下:对君主的尊称诸君:对多人的尊称夫子:对学者的尊称惠存:敬辞,请保存令阃:尊称对方的妻子令爱、令媛:尊称对方的女儿先生:对知识分子的敬称阁下:敬称对方先烈、先哲:尊称死去的人公:对上了年纪的男子的尊称高足:对别人学生的敬称大驾:对来访者的尊称夫人:对一般人妻子的尊称贵庚:敬辞,问对方年龄贵恙:敬辞,问对方的病钧旨:敬辞,指对方说话高论:敬辞,指对方的言论和见解高寿:敬辞,问老年人年纪芳名:敬辞,问对方姓名多用于女子惠顾、莅临、光临:敬辞,称对方到来赐示爱、教:敬辞,称对方给予指示、厚爱和指教海涵:敬辞,请对方大度包容自己海量:敬辞,称对方宽宏的度量恭喜:敬辞,祝贺对方喜事屈就:敬辞,请对方担任职务屈尊:敬辞,指对方降低身份俯就赏光:敬辞,请对方接受邀请赏脸:敬辞,请对方接受要求和赠品15.谦称谦辞家严:谦称自己的父亲妾:女子谦称自己家母:谦称自己的母亲窃:谦称自己奴家:青年女子的谦称小人:地位低的人的谦称不才:“我”的谦称仆人:男子的谦称鄙人:自己的谦称在下:自我的谦称贱内:谦称自己的妻子卑下:谦称自己愚见:谦辞,说自己的见解寒门:谦辞,称自己的家门敢问:谦辞,冒昧请求别人小弟:对熟人或朋友谦称自己过奖:谦辞,指对方的表扬或夸奖见笑:谦辞,指自己言行的拙劣被人笑话托福:谦辞,指对方福气使自己幸运高攀:谦辞,指与地位高的人交朋友或结亲戚恕:谦辞,请对方宽恕原谅自己16.文化现象三教九流:三教是儒教、佛教、道教;九流是儒家、道家、阴阳家、法家、名家、墨家、纵横家、杂家、农家古代四大艺术:琴、棋、书、画古代六种学问或技能:礼、乐、射、御、书、数五音:宫、商、角、徵、羽五蠧:学者、言谈者、带剑者、患御者、工商之民。
文言文文化常识
文言文文化常识一、文言文的定义和特点文言文是指古代汉民族使用的书面语言,主要流行于中国古代的文化圈。
它是以古代汉语为基础,经过漫长的发展和沉淀,形成了独特的语法、词汇和表达方式。
文言文的特点包括句法复杂、词汇丰富、注重修辞和典故引用等。
二、文言文的起源和发展文言文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的古代文字,当时的文字主要用于祭祀、纪事和记录。
随着社会的发展,文字的应用范围逐渐扩大,形成了一种通用的书面语言,即文言文。
在秦汉时期,文言文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规范,成为了古代中国的正式书面语言。
三、文言文的地位和影响文言文在古代中国的文化和教育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它被广泛用于文学、历史、哲学等领域的著作中,成为了古代知识分子交流和表达思想的重要工具。
文言文的影响也超越了中国的国界,对周边国家和地区的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四、文言文的学习方法和技巧学习文言文需要一定的方法和技巧。
首先,要掌握基本的文言文语法知识,包括句法结构、词类和词序等。
其次,要积累大量的文言文词汇和常用表达方式,通过阅读经典文献和课文来提高自己的理解能力。
此外,还可以通过参加文言文的辅导班或者请教老师来加强学习。
五、文言文的现代应用尽管现代汉语已经成为了中国的通用语言,但文言文仍然在一些领域得到了应用。
例如,在文学创作中,一些作家会运用文言文的表达方式来增加作品的艺术性和古典气息。
此外,文言文也常常出现在古代文化的研究和教育中,以及一些重要的场合和仪式上。
六、文言文的保护和传承为了保护和传承文言文的文化遗产,中国政府和学术界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
例如,通过设立文言文研究机构、举办文言文比赛和培训班等方式来提高文言文的研究和教育水平。
同时,也鼓励学生和广大民众参与到文言文的学习和传承中,以保持文言文的活力和影响力。
七、文言文的价值和意义文言文作为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首先,它是了解古代中国文化和思想的重要途径,通过阅读古代文献和经典著作,可以深入了解古代人们的生活和思想方式。
文言文常识
文言文常识科举制度【察举】汉代选拔官吏制度的一种形式。
察举有考察、推举的意思,又叫荐举。
由侯国、州郡的地方长官在辖区内随时考察、选取人才,推荐给上级或中央,经过试用考核,再任命官职。
察举的主要科目有孝廉、贤良文学、茂才等。
《张衡传》:“永元中,举孝廉不行。
”《陈情表》:“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
”(汉代避刘秀讳,称秀才为茂才)【征辟】也是汉代选拔官吏制度的一种形式。
征,是皇帝征聘社会知名人士到朝廷充任要职。
辟,是中央官署的高级官僚或地方政府的官吏任用属吏,再向朝廷推荐。
《张衡传》:“连辟公府,不就。
”“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特征拜郎中。
”【孝廉】汉代察举制的科目之一。
孝廉是孝顺父母、办事廉正的意思。
实际上察举多为世族大家垄断,互相吹捧,弄虚作假,当时有童谣讽刺:“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
”【科举】指历代封建王朝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
由于采用分科取士的办法,所以叫科举。
从隋代至明清,科举制实行了'干三百多年。
《诗话二则·推敲》“岛(指贾岛)初赴举京师”,意思是说贾岛当初前去长安参加科举考试。
到明朝,科举考试形成了完备的制度,共分四级:院试(即童生试)、乡试、会试和殿试,考试内容基本是儒家经义,以“四书”文句为题,规定文章格式为八股文,解释必须以朱熹《四书集注》为准。
【童生试】也叫“童试”;明代由提学官主持、清代由各省学政主持的地方科举考试,包括县试、府试和院试三个阶段,院试合格后取得生员(秀才)资格,方能进入府、州、县学学习,所以又叫入学考试。
应试者不分年龄大小都称童生。
《左忠毅公逸事》“及试,吏呼名至史公”,这里就是指童生试,在这次考试中左光斗录取史可法为生员(秀才),当时史可法二十岁。
《促织》“邑有成名者,操童子业”,“操童子业”是说正在准备参加童生试。
【乡试】明清两代每三年在各省省城(包括京城)举行的一次考试,因在秋八月举行,故又称秋闱(闱,考场)。
文言文常识
文言文常识集锦整理;mfk1.《桃花源记》选自《陶渊明集》。
陶渊明(约365-427),名潜,字元亮,东晋著名诗人。
世称“靖节先生”,因宅边曾有五棵柳树,又自号“五柳先生”。
不满当时的社会现实,归隐山林,“躬耕自资”。
著有《归去来兮辞》,田园诗《饮酒》《归园田居》等,是我国第一位“田园诗人”。
《归园田居》选自《陶渊明集》。
《饮酒》选自《陶渊明集》,是一组五言古诗,共20首,写于作者辞官归隐以后。
2.《陋室铭》选自《全唐文》。
作者刘禹锡,字梦得,唐代文学家,哲学家,仕途上曾被贬。
但他仍积极进取,著有《刘宾客集》,《刘梦得文集》。
3.《爱莲说》选自《周元公集》。
作者周敦颐(1017-1073),字茂叔,谥号元公,世称“濂溪先生”,北宋哲学家。
著有《太极图说》《通书》等。
4.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
后来成为一种文体,一般都用韵。
说:古代一种文体,可以说明议论也可以描写抒情。
5.杜甫:字子美,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自称“少陵野老”,世称“杜少陵”。
他的诗被称为“史诗”,人被称为“诗圣”“诗史”。
内容多体现“忧国忧民”思想,诗风“沉郁顿挫”。
他做过工部员外郎,又称“杜工部”,著有《杜工部集》。
写有“三吏”--《石壕吏》,《潼关吏》,《新安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郭沫若评价其诗“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
”6.《三峡》选自《水经注疏》。
(三峡: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的总称。
)作者郦(lì)道元,北魏地理学家,字善长。
撰有《水经注》,是我国古代最全面,最系统的综合性地理著作。
7.《记承天诗夜游》选自《东波志林》。
作者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文学家,眉山人。
“三苏”:苏洵(父),苏轼,苏辙(弟),以文学著称,唐宋八大家之一。
谥号“文忠”。
他的思想较为复杂,儒、释(佛)、道对他都有影响。
有《东坡全集》传世。
8.唐宋八大家:(唐朝)韩愈,柳宗元。
古诗词·文言文文学常识
古诗词·文言文文学常识1、《小儿垂钓》作者,选自。
2、《小松》作者,选自。
3、《杂诗(其二)》作者,选自。
4、《春夜洛城闻笛》作者,选自。
5、《石壕吏》选自;作者,字又称、、等。
6、《又呈吴郎》选自;作者,他因为曾经写过一首,故此作名《又呈吴郎》。
7、《登岳阳楼》选自;作者。
8、《放言五首(其三)》选自;此诗是被贬所作。
9、《卖炭翁》选自;作者,本篇是组诗中的第32首。
10、《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兄赠》选自;作者。
代家、家。
11、《题破山寺后禅院》作者,选自,作者是唐代诗人。
12、《无题》作者,选自。
作者字、号、代诗人。
“无题诗”多写。
13、《月夜忆舍弟》选自;作者。
14、《赋得古原草送别》选自;作者、字。
15、《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表故》选自;作者。
16、《宿建德江》作者;代诗人。
17、《红梅》选自;作者,代文学家。
18、《过零丁洋》选自;作者,宋诗人。
19、《渡荆门送别》选自;作者。
20、《韩冬郎即席为诗相送.......》选自;作者。
21、《草书屏风》选自;作者;代诗人。
22、《望月怀远》选自;作者;代诗人。
23、《读《山海经》(选一)》选自;作者;(朝代)诗人,字。
24、《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选自;作者。
25、《伤仲永》选自,作者,字,号时期家家。
26、《周处》选自,《世说新语》为所编纂.刘义庆人,家。
27、《小石潭记》选自,作者,唐宋八大家为,,,,,,和柳宗元。
柳宗元字,号,代家。
28、《小石潭记》与《钴鉧八集》等诗篇,合称。
29、《卖油翁》选自,作者,字,谥号,代家。
30、《愚公移山》选自,《女娲补天》选自,《精卫填海》选自。
by 第一小组。
语文古代文言文常识知识点大全
语文古代文言文常识知识点大全(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工作报告、合同协议、条据文书、策划方案、演讲致辞、人物事迹、学习资料、教学资源、作文大全、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reports, contract agreements, policy documents, planning plans, speeches, character stories, learning materials, teaching resources, essay encyclopedias, and other material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语文古代文言文常识知识点大全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的掌握语文文言文的内容,也为了让同学们深入了解古代文言文的常识,本店铺在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语文古代文言文常识知识点大全,供大家学习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语文文言文必背常识归纳
语文文言文必背常识归纳在我们平凡无奇的学生时代,大家对文言文一定不陌生吧?其实,文言文是相对现今新文化运动之后白话文而讲的,古代并无文言文这一说法。
为了让更多人学习到文言文的精华,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语文文言文必背常识归纳,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语文文言文必背常识归纳 11.《诗经》:又名“诗三百”,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这时候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5篇,为“风”、“雅”、“颂”三部分,被列为“五经”(《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之首。
著名篇目有《关雎》《蒹葭》《氓》《硕鼠》《七月》等。
2.屈原:名平,字原,号灵均,战国末期楚国人。
我国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另有波兰的哥白尼、英国的莎士比亚、意大利的但丁)。
他用楚辞形式写成了我国第一首长篇政治抒情诗《离骚》,其中的名句“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千古传诵。
中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就是纪念屈原的。
3.孔子:名丘,字仲尼,世称“圣人”,春秋时期鲁国人。
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私学创办人。
孔子及其弟子的主要言行思想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记录在《论语》20篇中。
《论语》各取篇中开头二字为篇名,是儒家经典“四书”(《论语》《孟子》《大学》《中庸》)之一。
4.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世称“亚圣”。
主要作品为《孟子》7篇,各篇取开头几字为篇名,该书记载了孟子的思想和政治言论,为“四书”之一。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鱼我所欲也》即出自《孟子》。
5.墨子:名翟,战国时期墨家学派的创始人。
《墨子》一般认为是墨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对墨子言行的辑录,其中《兼爱》《非攻》等代表了墨子的主要思想。
《公输》即选自《墨子》。
6.庄子:名周,战国时期哲学家,道家代表人物。
主要作品为《庄子》,道家经典之一,具有浓厚的浪漫色彩。
代表作《逍遥游》。
7.韩非子:战国末期韩国人,荀子的弟子,先秦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
文言常识积累摘抄大全
文言常识积累摘抄大全一、实词积累超重要,就像盖房子得有砖头一样。
实词是文言文的基石。
比如说“走”这个字,在文言文中可不是咱们现在“走路”的意思,它常常表示“跑”呢。
“夸父与日逐走”,夸父和太阳赛跑,这里的“走”就是“跑”的意思,要是理解成慢慢走,那可就错得离谱啦。
二、虚词也不能小瞧呀。
它们就像做菜的调料,虽然量少,但是缺了就没味儿了。
像“之”这个虚词,用法可多了。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这里的“之”就是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要是不懂这个,读文言文就像吃没放盐的菜,寡淡得很呢。
三、通假字就像是文言文里的小调皮鬼。
有时候看着熟悉的字,可意思却完全不一样。
“甚矣,汝之不惠”中的“惠”通“慧”,是聪明的意思。
这就好像你以为见到的是小明,其实是和小明长得一模一样的双胞胎弟弟呢。
四、古今异义是个大坑。
好多词古代和现在的意思差得十万八千里。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这里的“妻子”可不是单指老婆,而是老婆和孩子的意思。
要是按照现在的理解去读文言文,就好像拿着现代的地图在古代的迷宫里找路,肯定晕头转向的。
五、文言文中的特殊句式可有意思了。
就像一种独特的游戏规则。
比如倒装句,“何陋之有”就是宾语前置,正常语序是“有何陋”。
这就像把拼图打乱了顺序,你得重新组合才能看出完整的画面。
要是不懂得这种特殊句式,就像玩拼图却不知道规则,只能干瞪眼。
六、词类活用就像是给词语施魔法。
一个词在不同的语境下能变成不同的词性。
“狼不敢前”中的“前”本来是方位名词,在这里就活用为动词,是“上前”的意思。
这就好比一个人本来是观众,突然就变成了演员,角色转换得特别快。
七、文言文中的敬辞和谦辞是礼貌的体现。
这就像我们现在说“您”和“我”的区别。
“君”就是一种敬辞,“君与家君期日中”,前一个“君”是对别人的尊称,后一个“家君”是自己的父亲,是谦辞。
要是用错了敬辞和谦辞,就像在正式场合穿错了衣服,多尴尬呀。
八、文言文的文化常识也是要好好积累的。
文言文文学常识大全
(一)敬称与谦称(二)古代官职类常识1(1)有关职官变动的文言词语。
关于任、免、升、降、调动官职的词语(三)官职类文学常识2(一)与政事相关的常用词官员到某地任职,做一些相关的政事,实行一定的政策,会引起各方不同的褒贬评论。
于是官员与百姓、官员与官员、官员与国君(帝王)之间就会有许多“动作”发生。
1.诣:到,去。
2.劝:①鼓励,奖励;②受到鼓励、奖励。
3.课:考核、督促、征收。
4.风、化:教育感化。
5.按、案:巡视,巡行;考察,核实,查明。
6.游:①游玩,游览;②旅行,外出求学或求官;③交际,交往。
7.趣、趋:①小步走,跑,又引申为赶快,迅速;②通“促”,催促。
8.劾:举报,检举,揭发。
9.白:告诉,报告。
常用于官吏之间。
10.短:进谗言,说坏话。
11.害:嫉妒。
12.闻:①听说,听见;②使知道,报告给……知道。
对于义项②要特别注意。
其中省略的人往往是最高统治者——国君。
如“齐桓晋文之事可得闻乎”。
13.斥:指斥,指责,驳斥。
14.让:①责备,责怪;②谦让,辞让。
15.党:偏袒,伙同,包庇。
16.矫:假托,假传。
17.质:①做人质;②抵押。
18.当:判刑,判罪。
后面多带表示惩罚意义的词语。
19.坐:①因……犯罪或犯错误,触犯;②牵连,定罪。
20.多:赞扬,欣赏。
21.少:批评,轻视,看不起。
(二)官职人物常用词语1.表官职变化的(1)表授予官职的词语征:由皇帝征聘社会知名人士授予官职。
辟:由中央官署征聘,然后向上荐举,任以官职。
荐、举:由地方官向中央官署举荐品行端正的人任以官职。
拜:授予官职。
除:任命,授职。
选:通过推荐或科举选拔任以官职。
授:授给、给予官职。
赏:指皇帝特意赐给官衔或爵位。
封:指皇帝将爵位或土地赐给臣子。
起:起用某人任以官职。
察:考察后予以推荐,选举。
仕宦:做官,任官职。
仕:做官。
仕进:入仕,做官。
(2)表罢免官职的词语罢:免去、解除官职。
绌、黜:废掉官职。
免:罢免。
夺:削除。
(3)表提升官职的词语升:升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微专题七文言文阅读中常见文化常识总结微知识一、与科举考试有关的词语:明清科举简表二、与学校有关的词语:庠序[地方学校],太学[最高学府],国子监[明清时的最高学府],太傅[太子的老师],司业、祭酒[国子监的掌管人员],博士、教授、助教[教学人员]。
三、与粮食有关的词语:粟[谷子,去皮后称小米,可泛指粮食],菽[豆类的总称],黍[去皮后叫黏黄米],禾,稼穑[jiàsè,泛指农业生产劳动或庄稼],谷,稻,耕耘,稔[rěn,谷物成熟,泛指事物酝酿成熟],熟[谷物等成熟],稷[谷子],刈[yì,割],籴[dí,买入粮食],粜[tiào,卖出粮食],廪[lǐn,粮仓或官府发给的口粮],禀[通“廪”,粮仓],荒[荒年,年成不好],歉[收成不好],赡[富足,充足]。
四、与俸禄有关的词语:俸,禄,秩[官吏的俸禄],穀[gǔ,俸禄,做官领俸禄]。
五、与穿戴有关的词语:纨绔,布衣,履,绶,冠,冕,弱冠,免冠,带。
六、表房舍的词语:宇[屋檐],舍,馆,宅,第,邸,屋,庑[wǔ,堂下周围的廊屋]。
七、表说话的词语:曰,云,谓,诏[告诉,告诫,教诲],诰[告诉,皇帝给臣子命令,告诫,劝勉],告,敕[chì,告诫,嘱咐,皇帝命令或诏书],白,陈,对,语,谕、喻[告诉,使人知道],晓,辩,问,谢,折[驳斥,指责],诘[责问,追问],诉,咨[商议,咨询]八、表嫉恨的词语:恶,厌,憎,贬,衔[怀恨],怨,怼[怨恨],憝[duì,怨恨,憎恶],憞[duì,怨恨,憎恶],疾,恨,怒,诅。
九、表诬陷的词语:中[zhòng,中伤,污蔑别人使受损害],谮[zèn,说坏话,诬陷别人],诬[捏造罪状害人]。
十、表劝说的词语:说,劝,规[规劝],讽[用含蓄的话暗示或劝告],讥,谤[公开指责别人的过失],谏[规劝君主、尊长或朋友,使之改正错误和过失]。
十一、表责备的词语:过,责,咎[归罪,责怪],诛[责备,谴责],让[责备,责怪],谴,尤[指责,抱怨],折[驳斥,指责]。
十二、表哀怨的词语:怒,愤,恼,忿[fèn,愤怒,怨恨],恚[huì,恼怒,发怒],涕泣,骂,责,戾[lì,乖张,违反,凶狠],诟,谩[màn,欺骗,诋毁,傲慢不敬,怠慢]。
十三、表宽容的词语:容,贷[宽恕,宽免],恕,宽。
十四、表拜访的词语:造[到……去],过[访,探望],访,谒[拜见,请见],诣[拜访],顾[探望,拜访]。
十五、表告别的词语:辞,别,谢。
十六、表到某地的词语:如,过[走过,经过],诣[往,到],往,经。
十七、表离开某地的词语:去,迁[迁移,调动官职],徙[迁移,调动(官职)]。
十八、表行动的词语:步[走路,特指慢走],趋[快走],走[跑],遁[逃,回避],亡[逃亡],逃,匿[躲避]。
十九、表违背的词语:忤[违逆,抵触],逆[忤逆],倍[通“背”,背叛],畔[通“叛”,背叛]。
二十、表揭发的词语:劾[弹劾,揭发罪状],讦[jié,攻讦,攻击或揭发别人的短处],揭,弹[tán,弹劾,检举]。
二十一、表害怕的词语:畏,惧,惮[畏惧,害怕;通“怛”,惊惧],骇[害怕,吃惊],患[担忧,忧虑]。
二十二、表朝见的词语:朝,觐,见,谒。
二十三、表年龄的词语:襁褓[未满周岁的婴儿],孩提[两三岁的儿童],齿龀、龆龀[tiáo chèn,换牙期的儿童],总角、垂髫[幼年儿童],豆蔻年华[女子十三四岁],笄年[女子十五岁],束发、成童[男子十五岁],冠、加冠、弱冠[男子二十岁],而立之年[三十岁],不惑之年[四十岁],知命、知天命、半百、知非之年[五十岁],花甲、花甲子[六十岁],耆[qí]艾[耆,六十岁;艾,五十岁],古稀[七十岁],耆耋、耄耋[mào dié,高寿,年老。
耄,八十岁或九十岁;耋,七十岁或八十岁],期[jī]颐[一百岁]。
二十四、天干地支:十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二十五、特定称谓纪日法:朔[农历每月第一天],望[农历每月十五日为望日,十六日为既望],晦[农历每月最后一天]。
二十六、十二时辰:夜半[子],鸡鸣[丑],平旦[寅],日出[卯],食时[辰],隅中[巳],日中[午],日昃(zè)[未],日晡(bū)[申],日入[酉],黄昏[戌],人定[亥]。
二十七、十二月份:端月[一月],杏月[二月],桃月[三月],槐月[四月],榴月[五月],荷月[六月],巧月[七月],桂月[八月],菊月[九月],阳月[十月],葭月[十一月],腊月[十二月]。
二十八、表死亡的词语:崩(驾崩)[帝王、太后去世],山陵崩[天子去世],薨[诸侯、有权位的大臣去世],卒[大夫及以上官员去世],不禄[士之死],死[庶人,平民百姓之死],没(殁)[嫔妃之死],殇[shān g,未成年人死亡],殒[yǔn,泛指死亡],缢[上吊或绞杀而死],殪[yì,被射死],殂[cú,泛指死亡],圆寂、示寂、坐化[和尚之死],涅槃[喇嘛之死],羽化、登仙[道士之死],牺牲、捐躯[英雄壮士之死],云终、告终、夭亡[青壮年死亡],寿终[老年人死亡],正寝[男长辈之死],内寝[女长辈之死],归主[基督教徒之死]。
二十九、表刑法的词语:髡[kūn,剃去犯人的头发],黥[qíng,古代一种肉刑,即墨刑,用刀刺刻犯人的面额,再涂上墨],劓[yì,割掉鼻子],笞[chī,用荆条或竹板抽打臀、背],杖,刖[yuè,砍掉双脚],膑[bìn,剔去膝盖骨],宫[破坏人体生殖机能],大辟[bì,死刑],炮烙[páo luò,炭火烧热铜柱,令犯人爬行其上,最终坠入火炭中被烧死],汤镬[huò,把人投入烧着开水的锅中烫死],车裂[五马分尸],凌迟,腰斩[将罪人从腰部斩断],弃市[在闹市执行死刑后,将尸体暴露在街头示众],枭首[将斩下来的首级悬挂在高处示众],菹醢[zū hǎi,古代酷刑,把人剁成肉泥],赭[zhě]衣[犯人],族[诛灭九族],囹圄[líng yǔ,监狱],狱,流,磔[zhé,分裂肢体]。
三十、与京城有关的词语:禁,阙[宫殿,朝廷],畿[jī,京城所管辖的地区],京,京畿。
三十一、与皇帝有关的词语:上,帝,祚[通“阼”,帝位;福气,赐福;某一封建王朝的国统],践祚[即位],登基,用事[执掌政权],朕、孤、寡人[帝王对自己的称呼],御,诏,召,诰,(驾)幸[宠幸],膳,对策、奏对[对皇帝的回答或对话;一种文体],轮对,奏,表[一种文体,臣下给皇帝的书信、奏章],疏[给皇帝的奏议]。
三十二、表地区的词语:江表[长江以南的地区],江东[长江以南的地区],关中[函谷关以西的地区],山东[崤山以东;有时指太行山以东],河北[黄河以北],河南[黄河以南],中国[中原地区],三江[泛指长江中下游地区]。
三十三、表政区的词语:九州[古代天下分为冀、兖(Yǎn)、青、徐、扬、荆、豫、梁、雍九州,一般用于泛指中国],八州、八荒[泛指中国],郡[行政区域],国[汉代诸侯王的封地],道[唐代的道是监察区,相当于汉代的州],路[宋代的路最初是征收赋税、转运漕粮的,后来带有行政区和军区的性质],省[本是官署名称,元代以中书省为中央政府,又在路之上分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县[地方基层行政区域],亭[秦汉时期的一种基层行政单位;设在道路旁边的公房,供旅客停宿;在边疆用来观察敌情的建筑物]。
三十四、代指山川关隘的词语:江[长江],河[黄河],崤[xiáo,崤山],函[函谷关],岱[泰山],五岳[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四岳[除中岳嵩山以外的其他四山],四渎[长江、黄河、淮河、济水],大泽[云梦(在今湖北省长江南北,本为两泽,江北为云,江南为梦)、洞庭、彭蠡(鄱阳湖)、具区(又名震泽,今太湖)],五湖[具区、彭蠡、青草(洞庭湖东南)、洞庭、洮滆(Táo Gé),即太湖附近的洮湖和滆湖]。
三十五、有关宗法的词语:宗法[旧时以家族为中心,按血统远近区别亲疏的法则],嫡子[封建宗法社会中指正妻生的儿子],庶子[妾生的儿子],宗子[嫡长子],众子[嫡长子以外的诸子],亲戚[在古代,“亲”表示的亲属关系比较广泛,儿女对父母可以称“亲”,父母对儿女也可以称“亲”。
“戚”表示外亲。
“亲戚”指父母兄弟等本宗同姓的亲属,有时指内外亲戚,包括本宗与外姻,即同姓本族与异姓外族姻亲],六亲[泛指亲戚,《左传》中指父子、兄弟、姑姊、甥舅、姻[男方父亲]亚(通“娅”,姊妹的丈夫间称谓,即连襟)、婚[女方父亲]媾(gòu,结亲,结婚)],三党[父族、母族、妻族],考妣[旧时父亲死后称“考”,母亲死后称“妣”],期功[古代丧服的名称。
期,服丧一年;功,指大功(服期九个月)和小功(服期五个月)],七庙[历代帝王为维护宗法制度,设七庙供奉祖先,后以“七庙”代指王朝],太庙[天子的祖庙],三纲[封建时代的一种道德规范,即“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五常[①五伦:君臣有义、父子有亲、长幼有序、夫妇有别、朋友有信;②五行:金、木、水、火、土],三从四德[三从:幼从父、嫁从夫、夫死从子;四德:妇德、妇言、妇容、妇功],伯仲叔季[古代兄弟或姊妹之间依长幼排行时的排序词,有时老二也用“孟”。
“伯仲”指兄弟或不相上下]。
三十六、有关礼俗的词语:五礼[古代祭祀之事为吉礼,冠婚之事为嘉礼,宾客之事为宾礼,军旅之事为军礼,丧葬之事为凶礼],六礼[冠礼、婚礼、丧礼、祭礼、乡饮酒礼、相见礼],冠礼[古代男子成年时举行加冠的礼仪],笄(jī)礼[古代女子成年时举行的盘发插笄的礼仪,又称“及笄”“笄年”],合卺[jǐn,结婚],姬[原是周王室及其同姓诸侯的姓,后来成为贵族妇女的代称,再后来成为妇女的美称,进而成为美女的通称],媵[yìng,陪嫁的人],青庐[用青布搭成的帐篷,举行婚礼的地方,东汉至唐有这种风俗],文定[订婚],免胄[诸侯军队过天子门,战车上的左右卫士必须脱胄卷甲,收好兵器,下车步行而过以示对天子的尊敬],祖[出行前祭祀路神,引申为半路上为别人设宴送别],封禅,斋戒[祭祀鬼神时,穿整洁衣服,戒除嗜欲],社稷[国家的代称],牺牲[把宰杀的牛、羊、猪等牲畜叫作“牺牲”],太牢[古代祭品,牛、羊、猪三牲具备],少牢[古代祭品,羊、猪各一头],棺椁[guǒ,外棺,即棺材的套棺],殉葬[用活人或器物从葬的一种风俗],殓[尸体穿衣入棺],殡[古代指殓未葬],七七[人死后每隔七天为祭祀日,祭奠一次,到七七四十九天为止],稿葬[用草苫子裹住尸体埋葬],庐冢[服丧期间,为守护父母或师长的坟墓而盖的房舍],执手[表示亲昵的行礼方式,和现在的握手相似],寿[以酒或物向别人祝福],趋[臣见君时的礼节],郊迎[到郊外等候迎接,以表敬重],万福[旧时妇女对人行礼口中的说辞,后用来代指行礼],九宾[古代外交上最隆重的一种礼仪],百姓[古代奴隶社会对贵族的总称],布衣[平民的代称],黎民[百姓、众民,也称“黎烝”“黎元”],庶人[也称“庶民”,西周以后对农业生产者的称谓],小人[①劳动人民;②道德低下的人;③古时地位低的男子对上自称的谦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