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劝学》学业水平考试复习(学生版)

合集下载

浙江省台州市蓬街私立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下学期学

浙江省台州市蓬街私立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下学期学

《劝学》复习学案使用 5、6班班级小组姓名一.字音与字义 1给加点字注音.輮.以为轮槁暴..须臾.跂.而望舆.马跬.步骐骥..驽.马锲.而不舍金石可镂.2.指出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1)劝.学(2)学不可以已.(3)冰,水为.之(4)木直中.绳(5)金就.砺则利(6)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7)吾尝跂.而望矣(8)假.舟楫者(9)而绝.江河(10)圣心备.焉(11)故不积跬.步二.指出句中的通假字.1. 輮以为轮,其曲中规2.虽有槁暴,不复挺者3.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4..君子生非异也三.古今异义1.假.舆马者古义今义2.蟹六跪.而二螯古义今义3.金就..砺则利古义今义 4.君子博学..而参.省乎已古义今义5.声非加疾.也古义今义6.非蛇蟮之穴无可寄托..者古义今义7.用心..一也古义今义 8.蚓无爪牙..之利古义今义 9.輮以为..轮古义今义四.解释下面多义词.(实虚词)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绝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以为妙绝佛印绝类弥勒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强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乃自强步,日三四里假舟楫者假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吾尝跂.而望矣望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先达德隆望尊适冬之望日前后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闻博闻强识不能称前时之闻用心一也骐骥一跃一一如既往六王毕,四海一一闻人之过,终身不忘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焉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惧有伏焉以俟夫观夫观人风者得焉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于龟玉毁于椟中善假于物也五.指出下列词类活用现象及用法..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2.上.食埃土,下.饮黄泉3.假舟楫者,非能水.也4.木直中绳, 輮.以为轮 5.假舆马者,非利.足也 6. 輮.使之然也 7.用心一.也 8不能十步..9其曲.中规六.指出下列句式特点.1.青,取之于蓝2.虽又槁暴,不复挺者, 輮使之然也3.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4.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5.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6.冰,水为之,而寒于水7.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8.輮以为轮 9.骐骥一跃,不能十步10.蟹六跪而二螯,非蛇蟮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1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12.善假于物也七,翻译下列句子1..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2.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3.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4.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5.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6.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7.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8.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师说》二、文言中,名词和形容词在句子里活用作动词,除使动用法外,还有一种常见用法。

劝学知识点整理复习

劝学知识点整理复习

劝学知识点整理复习荀子的《劝学》是一篇论述学习的重要意义,劝导人们以正确的目的、态度和方法去学习的经典之作。

这篇文章蕴含了丰富的知识要点,值得我们深入学习和复习。

一、重点字词1、通假字以为轮:“ ”通“煣”,使……弯曲。

虽有槁暴:“有”通“又”;“暴”通“曝”,晒。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知”通“智”,智慧。

君子生非异也:“生”通“性”,资质、禀赋。

2、古今异义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古义:广博地学习。

今义:学问广博精深。

声非加疾也古义:强,洪亮。

今义:疾病,快。

假舆马者古义:借助,利用。

今义:与“真”相对。

金就砺则利古义:金属制的刀剑等。

今义:金子。

3、词类活用名词作状语上食埃土,下饮黄泉(上、下:向上、向下)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日:每天)名词作动词假舟楫者,非能水也(水:游泳)动词的使动用法木直中绳, 以为轮( :使……弯曲)形容词作名词其曲中规(曲:弯曲的程度)登高而招(高:高处)4、一词多义于青,取之于蓝(从)而青于蓝(比)善假于物也(向)而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表转折,却)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表递进,并且)吾尝终日而思矣(表修饰,地)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表因果,因而)蟹六跪而二螯(表并列,和)二、重点句子1、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译文:靛青是从蓝草里提取的,可是比蓝草的颜色更深;冰是水凝结而成的,却比水还要寒冷。

2、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译文:所以木材经墨线比量过就变得笔直,金属制的刀剑拿到磨刀石上去磨就能变得锋利,君子广博地学习,并且每天检验反省自己,那么他就会智慧明理并且行为没有过错了。

3、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译文:借助车马的人,并不是脚走得快,却可以达到千里之外;借助舟船的人,并不善于游泳,却可以横渡江河。

4、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劝学》学业水平考试复习(学生版)

《劝学》学业水平考试复习(学生版)

《劝学》——【战国】荀子(1)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句式);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木直中.轮(句式),其曲.式)。

故木受绳则直,金.(古今)就.砺则利,君子博学(古今)而日...行无过矣。

(2)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注音)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注音并解释)者,非能水.也,而绝.假.于物也。

(3)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注音)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锲.(注音并解释)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注音并解释)。

蚓无爪牙(古今)之利,筋骨之强(句式),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古今)一.也。

蟹一、解释文中加点的黑体字,将意思写在该字的下方。

二、翻译文中划线句子。

三、分析文中加波浪线且加阴影的句子的句式。

四、归纳“而”“之”“焉”的用法1.而(1)吾尝终日而.思矣( ) (2)吾尝跂而.望矣( )(3)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 )()(4)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5)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 (6)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7)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 (8)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9)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 ) (10)蟹六跪而.二螯( )(11) 锲而.舍之,锲而.不舍( )2.之:A. 青,取之.于蓝( )輮使之.然也( )锲而舍之.( )B.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 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C.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D. 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3.焉: A.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B.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 )五、课文知识点整理(一)文学常识1、荀子,名,战国末期国人。

《劝学》复习课

《劝学》复习课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劝学》复习课
回顾华罗庚先生的《劝学》这篇文章,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其
中的思想和知识。

一个有效的复习技巧是将文章内容分解为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复习:
1. 文章概述:读懂整篇文章的脉络和主题,了解华罗庚先生的观点和意图。

2. 关键词汇:识记文章中的关键词汇,并理解其含义和用法。

3. 主要观点:明确文章中表达的主要观点和论证思路,理解华罗庚先生对于学习的态度和看法。

4. 论证方法:分析华罗庚先生在文章中使用的论证方法,包括举例、对比、引用等,理解其效果和目的。

5. 修辞手法:复习文章中使用的修辞手法,如比喻、夸张、排比等,了解其作用和效果。

6. 文章结构:回顾文章的整体结构以及各个部分的逻辑关系,包括引言、扩展论述、总结等。

7. 背诵段落:选取关键段落进行背诵,包括华罗庚先生对学习热爱的描述、提倡读书的观点、反对教育的片面化等。

8. 分析思考:对于华罗庚先生文章中的观点和论证进行分析和思考,形成自己的理解和主张。

第1页/共2页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通过以上复习方法,可以更全面地掌握华罗庚先生的《劝学》这篇文章,加深对其中内容的理解和记忆,为进一步运用和应用做好准备。

浙江省2023年7月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 (学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浙江省2023年7月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 (学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2023年7月浙江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答案在最后)本试题卷分阅读与鉴赏和表达与交流两部分,共6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80分钟。

考生注意:1.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分别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2.答题时,请按照答纸上“注意事项”的要求,在答题纸相应的位置上规范作答,在本试题卷上的作答一律无效。

一、阅读与鉴赏(共14小题,4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题。

20世纪40年代,人类首次提出“人工智能”概念。

2016年,人工智能首次战胜人类职业围棋选手。

2022年,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取得突破性进展:自然语言大模型可以根据人类指令,迅速完成写文章、绘画、作曲甚至制作视频和动画等任务,其“创作”涉猎的范围几乎可以媲美人类。

生成式人工智能的技术基础是类脑神经网络。

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提供了海量的训练数据以及必要的算力基础和庞大的数据模型,有力推动生成式人工智能走向成熟。

在文艺领域,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学习对象是知名艺术家的经典作品。

通过处理原始数据,经典作品的风格特点被提取出来,由人工完成数据标注,为下一阶段的新内容生成打下基础,实现由艺术原作到人工智能作品的风格迁移。

伴随各类云计算平台的搭建,数据量呈指数级增长,为生成式人工智能在艺术领域的广泛应用提供了巨大空间。

现有生成式人工智能产品技术模型的驱动形式分为文本驱动型、图像驱动型和复合驱动型。

目前应用较多的是文本驱动型。

用户在人工智能端口界面输入提示文本,就能够便捷地启动智能化写作、作曲、作图,或生成短视频等。

面对加速更新的人工智能技术,创作者要做出哪些调整才能更好地应对智能化带来的机遇和挑战?传统的创作过程是创作者就一部作品持之以恒地进行打磨,但在人工智能的辅助下,创作者的艺术创意在很短时间内就产出批量内容,风格品质参差不齐,创作者需要从众多“产品”中选取一件进行精心调整。

目前,生成式人工智能的能力水平还不足以撼动人类创作者的主体地位,无论是基于机器学习的参数式内容生成,还是风格迁移的程序应用,它们在极短时间内批量化产出的语段、图像、音频、视频等,都尚未催生出获得公认的人工智能艺术家。

《劝学》同步练习(含答案)

《劝学》同步练习(含答案)

《劝学》复习检测(一)课内基础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实词的意思。

(1)学不可以已(2)木直中绳(3)虽有槁暴(4)金就砺则利(5)而闻者彰(6)假舆马者(7)善假于物也(8)用心躁也2.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通,释义:。

通,释义:。

(2)则知明而行无过矣通,释义:。

(3)君子生非异也通,释义:。

3.翻译重点句子(1)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2)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3)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4)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5)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二)语基检测1.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B.虽有槁暴不复挺者C.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D.君子生非异也2.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輮使之然也(弯曲) 其曲中规(合乎) 砺(磨刀石)B.假舟楫(借助、利用) 声非加疾(快) 劝学(勉励,鼓励)C.绝江河(渡) 驽马十驾(劣马) 生非异也(通“性”,资质、禀赋) D.金石可镂(雕刻) 圣心备焉(完备) 风雨兴焉(起)3.选出与“筋骨之强”中的“强”意义相同的一项 ( )A. 秦贪,负其强,以空言求璧 B.学未有达,强以为知C.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D.人强马壮4.从词类活用的角度看,下列加点的词用法不同于它三项的是:()A.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B.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C.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 D.箕畚运于渤海之尾5.下列选项中加点词的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B.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C.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D.蚯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6.找出与“蚯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的句式相同的一项是:()A.微斯人,吾谁与归 B.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C.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D.我孰与城北徐公美?(三)名句名篇默写1.刘禹锡诗云“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这与荀子《劝学》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的思想一致。

劝学会考复习

劝学会考复习

劝学会考复习概述学会考试是每个学生都要经历的重要阶段。

无论是高中生还是大学生,考试都是评估学生成绩和知识掌握程度的重要方式。

然而,很多学生在备考过程中面临着各种挑战,例如学习压力、时间管理问题、缺乏动力等。

本文将提供一些劝学会考复习的有效方法,帮助学生取得好成绩和提高学习技巧。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会考试的第一步是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这包括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减少分心、及时复习和注意力集中等。

制定一个详细的学习计划可以帮助你将学习任务分解为更小的部分,更容易管理和掌握。

尽量避免分心,远离电子设备和社交媒体的干扰,专注于学习任务。

合适的复习时间安排也非常重要,建议进行短暂而频繁的复习,以加深记忆。

此外,集中注意力也是取得好成绩的关键要素之一。

为了保持注意力,你可以适当地进行休息,保持良好的睡眠和饮食习惯。

寻找合适的学习方法每个人的学习方法有所不同,因此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是非常重要的。

有些人喜欢通过阅读纸质书籍学习,而有些人可能更适合通过观看视频或参加辅导班来加深理解。

此外,记忆方式也因人而异。

一些人更擅长通过绘制图表或做笔记来记忆知识点,而其他人则更喜欢通过讨论和解决问题来巩固记忆。

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可以提高学习效率,并加快知识的掌握。

利用资源和工具在学习过程中,善于利用各种资源和工具也是非常重要的。

学校图书馆和网络上都有大量的学习资料和参考书籍可供使用。

除了教科书,你还可以寻找其他权威的学术资源,如学术期刊、学术论文等来拓宽知识面。

此外,还可以利用在线学习平台和应用程序,如Quizlet、Khan Academy等,来进行自主学习和测试。

这些资源和工具可以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学习内容。

积极寻求帮助和支持在备考过程中,不要害怕寻求帮助和支持。

学习是一个不断成长和提高的过程,每个人都会遇到困难和挑战。

如果你遇到了困惑或有任何疑问,不要犹豫向老师、同学或家人寻求帮助。

老师可以给你提供指导和建议,同学可以共同学习和讨论问题,而家人的支持和鼓励可以提高你的信心和动力。

高中学业水平测试必背的古诗文

高中学业水平测试必背的古诗文

高中学业水平测试必背的古诗文高中学业水平测试必背的古诗文(大全)对于必备古诗文篇目,在背诵后更易理解,理解后还会记得更牢固——当然这需要毅力和恒心。

久而久之,不但大脑信息存储得越多,而且会养成乐于记忆的好习惯。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中学业水平测试必背的古诗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高中学业水平测试必背的古诗文1《沁园春长沙》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天地,谁主沉浮?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采桑子重阳》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七律长征》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2《雨巷》—戴望舒3《再别康桥》—徐志摩4《荆轲刺秦王》—战国策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至易水上,既祖,取道.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又前而为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复为慷慨羽声,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覆.必修二荷塘月色7 诗经氓离骚孔雀东南飞诗三首涉江采芙蓉短歌行归园田居11、兰亭集序) 王羲之12★赤壁赋(背诵全文) 苏轼13 游褒禅山记第三段14★蜀道难(背诵全文) 李白15 杜甫诗三首★秋兴八首(其一)(背诵全文) 杜甫★咏怀古迹(其三)(背诵全文) 杜甫★登高(背诵全文) 杜甫16 ★琵琶行(背诵全文) 白居易17 李商隐诗二首★锦瑟★马嵬李商隐18 ★寡人之于国也《孟子》19 劝学20 ★过秦论(背诵最后三段) 贾谊21、师说《古代诗歌散文选读》22 长恨歌(首尾)23、湘夫人24、拟行路难鲍照行路难李白25 蜀相杜甫书愤陆游临安春雨初霁陆游一剪梅李清照26、春江花月夜【唐】张若虚27 夜归鹿门歌孟浩然登岳阳楼杜甫菩萨蛮韦庄28 梦游天姥吟留别李白29积雨辋川庄作王维扬州慢姜夔《长相思》纳兰性德30 将进酒李白31李凭箜篌引李贺虞美人李煜32 苏幕遮周邦彦33 燕歌行高适35 阿房宫赋杜牧36六国论苏洵38 子路曾哲冉有公西华侍坐《论语》39 春夜宴诸从弟桃李园序40 廉颇蔺相如列传41 苦斋记刘基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古诗文背诵篇目一、文言文(8篇)1.劝学(学不可以已……用心躁也) 《荀子》2.屈原列传(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 司马迁3.谏太宗十思疏魏征4.师说韩愈5.阿房宫赋杜牧6.六国论苏洵7.游褒禅山记王安石8.赤壁赋苏轼二、诗词曲(40首)1.静女《诗经》2.无衣《诗经》3.氓《诗经》4.离骚(帝高阳之苗裔兮……来吾道夫先路) 屈原5.迢迢牵牛星《古诗十九首》6.短歌行曹操7.归园田居(其一) 陶潜8.春江花月夜张若虚9.山居秋暝王维10.蜀道难李白11.梦游天姥吟留别李白12.越中览古李白13.将进酒李白14.蜀相杜甫15.客至杜甫16.登高杜甫17.登岳阳楼杜甫18.石头城刘禹锡19.琵琶行(并序) 白居易20.李凭箜篌引李贺21.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 温庭筠22.锦瑟李商隐23.浪淘沙(帘外雨潺潺) 李煜24.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李煜25.雨霖铃(寒蝉凄切) 柳永26.桂枝香(登临送目) 王安石27.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 苏轼28.念奴娇(大江东去) 苏轼29.登快阁黄庭坚30.鹊桥仙(纤云弄巧) 秦观31.苏幕遮(燎沉香) 周邦彦32.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 李清照33.声声慢(寻寻觅觅) 李清照34.书愤陆游35.临安春雨初霁陆游36.永遇乐(千古江山) 辛弃疾37.菩萨蛮(郁孤台下清江水) 辛弃疾38.青玉案(东风夜放花千树) 辛弃疾39.扬州慢(淮左名都) 姜夔40.长亭送别(【正宫】【端正好】) 王实甫诗歌鉴赏答题技巧有哪些掌握古诗词基本知识我国的诗歌分为古典诗歌和现代诗歌。

浙江省高考语文 32课对点备考 第2课 劝学学业水平考试

浙江省高考语文 32课对点备考 第2课 劝学学业水平考试

劝学荀子(约前313—前238),名况,字卿,战国末期赵国人。

先秦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曾游学于齐,当过楚国兰陵令。

后失官居家著书,死后葬于兰陵。

今存《荀子》二十卷,为荀子及其门人所著。

他的散文说理透彻,语言质朴,多排比句,又善用比喻。

《劝学》是《荀子》的第一篇。

1.通假字(1)以为轮同“________”,____________(2)虽有槁暴.同“________”,____________(3)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同“________”,____________(4)君子生.非异也同“________”,____________2.古今异义(1)金.就砺则利古义:今义:黄金。

(2)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古义:今义:把理想、希望、感情等放在(某人身上或某种事物上)。

(3)而绝江河..古义:今义:泛指一切河流。

(4)用.心一也古义:今义:使用,用处。

(5)蚓无爪牙..之利古义:今义:比喻坏人的党羽。

(6)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古义:今义:学问广博精深。

3.一词多义(1)疾⎩⎪⎨⎪⎧ 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眼疾.手快:疾.风劲草:君有疾.在腠理:痛心疾.首:(2)绝⎩⎪⎨⎪⎧ 而绝.江河:群响毕绝.: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佛印绝.类弥勒:以为妙绝.:(3)于⎩⎪⎨⎪⎧取之于.蓝: 而青于.蓝/而寒于.水: 善假于.物也:(4)焉⎩⎪⎨⎪⎧ 风雨兴焉./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5)而⎩⎪⎨⎪⎧ 而.青于蓝/而.寒于水/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吾尝终日而.思矣:吾尝跂而.望矣/登高而.招: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蟹六跪而.二螯:4.词类活用(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假舟楫者,非能水.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上.食埃土,下.饮黄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用心一.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假舆马者,非利.足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登高.而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说出下列句式类型(1)木直中绳,以为轮,其曲中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虽有槁暴,不复挺者,使之然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锲而不舍,金石可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翻译句子(1)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三文档:第3单元 9 劝 学 学业分层测评含答案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三文档:第3单元 9 劝 学 学业分层测评含答案

学业分层测评(九)[基础巩固层]1.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吾尝跂.而望矣 跂:提起脚后跟 B .声非加.疾也 加:增加 C .而绝.江河 绝:横渡 D .锲.而舍之 锲:刻【解析】 B 项,加:更加。

【答案】 B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及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取之于.蓝,而青于蓝②水为之,而寒于.水 ⎩⎨⎧③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④吾尝终日而.思矣 A .①②相同,③④不同B .①②不同,③④相同C .①②不同,③④不同D .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解析】 于:①介词,从;②介词,比。

而:③连词,表递进;④连词,表修饰。

【答案】 C3.找出与“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的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导学号:39282070】A .微斯人,吾谁与归B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C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D .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解析】 C 项,与题干中的句式相同,都是定语后置句。

A 项,宾语前置句;B 项,状语后置句;D 项,判断句。

【答案】 C4.下列有关原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作者用了人们生活中常见的靛青的提取、车轮的制造以及水寒冷而成冰等事例为喻加以说明,充分表达了“学不可以已”的道理。

B.“跂而望”“登高而招”“顺风而呼”“假舆马”“假舟楫”,几个不同的比喻连用,使读者加深对同一道理的理解。

C.荀子认为只有通过学习才能提高自己,改变自己,而思考则是可有可无的。

D.荀子提出的“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的观点,富有深刻的哲理性,它启发和鼓励人们利用外物来提高人的能力。

【解析】C项,作者并没有否定思考的重要性,“日参省乎己”本身就是思考。

【答案】 C5.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译文:(2)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译文:(3)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浙江省台州市蓬街私立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下学期学业水平考试语文复习学案:劝学1缺答案

浙江省台州市蓬街私立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下学期学业水平考试语文复习学案:劝学1缺答案

《劝学》复习学案使用 5、6班 班级 小组 姓名一.字音与字义 1给加点字注音.輮.以为轮 槁暴.. 须臾. 跂.而望 舆.马 跬.步 骐骥.. 驽.马 锲.而不舍 金石可镂.2.指出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1)劝.学 (2)学不可以已. (3)冰,水为.之 (4)木直中.绳 (5)金就.砺则利 (6)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 (7)吾尝跂.而望矣 (8)假.舟楫者 (9)而绝.江河 (10)圣心备.焉 (11)故不积跬.步二.指出句中的通假字。

1。

輮以为轮,其曲中规 2。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3。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4。

君子生非异也三。

古今异义1。

假.舆马者 古义 今义 2.蟹六跪.而二螯 古义 今义3.金就..砺则利 古义 今义 4。

君子博学..而参.省乎已 古义 今义 5.声非加疾.也 古义 今义 6.非蛇蟮之穴无可寄托..者 古义 今义 7。

用心..一也 古义 今义 8。

蚓无爪牙..之利 古义 今义 9。

輮以为..轮 古义 今义 四。

解释下面多义词.(实虚词)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绝 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以为妙绝佛印绝类弥勒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强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乃自强步,日三四里假舟楫者假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吾尝跂.而望矣 望 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 先达德隆望尊 适冬之望日前后 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闻 博闻强识 不能称前时之闻 用心一也 骐骥一跃 一 一如既往 六王毕,四海一 一闻人之过,终身不忘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焉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惧有伏焉以俟夫观夫观人风者得焉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于龟玉毁于椟中善假于物也五.指出下列词类活用现象及用法。

.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2.上.食埃土,下.饮黄泉3。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4。

木直中绳,輮.以为轮 5.假舆马者,非利.足也6。

輮.使之然也7.用心一.也8不能十步..9其曲.中规六.指出下列句式特点。

劝学考试题及答案

劝学考试题及答案

劝学考试题及答案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1. 《劝学》是战国时期思想家荀子的一篇著名论文,主要论述了______的重要性。

答案:学习2. 荀子在《劝学》中提到:“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这句话说明了______的道理。

答案:学习可以超越前人3. 在《劝学》中,荀子强调了______对于学习的重要性。

答案:积累4. 荀子认为,学习的最高境界是达到______的境界。

答案:知行合一5. 《劝学》中提到:“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这句话强调了______的重要性。

答案:持之以恒二、单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劝学》的作者是以下哪位思想家?A. 孔子B. 孟子C. 荀子D. 老子答案:C2. 《劝学》中提到的“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这句话,主要强调的是以下哪个观点?A. 学习可以超越前人B. 学习需要循序渐进C. 学习需要广泛涉猎D. 学习需要谦虚谨慎答案:A3. 荀子在《劝学》中提到:“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这句话主要强调的是以下哪个观点?A. 学习需要思考B. 学习需要实践C. 学习需要勤奋D. 学习需要交流答案:C4. 《劝学》中提到的“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这句话,主要强调的是以下哪个观点?A. 学习需要广泛涉猎B. 学习需要循序渐进C. 学习需要持之以恒D. 学习需要谦虚谨慎答案:C5. 荀子认为,学习的最高境界是达到以下哪个境界?A. 知行合一B. 学以致用C. 学无止境D. 学而不厌答案:A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 《劝学》中,荀子是如何论述学习的重要性的?答案:荀子在《劝学》中通过比喻、对比等手法,论述了学习的重要性。

他指出,学习可以使人超越前人,达到更高的境界。

同时,学习需要积累,只有持之以恒地学习,才能达到知识的广博和深入。

此外,荀子还强调了学习需要谦虚谨慎,只有不断地学习,才能不断地进步。

会考文言文阅读复习《劝学》

会考文言文阅读复习《劝学》

真题回放
• 27.将《劝学(节选)》中画线的句子翻译 成现代汉语。(4分) • (1)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靛青是从蓝草中提取,但颜色比蓝草更深。 • (2)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借助船的人,并不善于游泳,却能横渡江河。
【复习指要】
①会考的文言文阅读都是来自课本,所以对 文言文的基本会考篇目要做到心中有数, 2013年的基本篇目是《劝学》、《师说》、 《赤壁赋》、《始得西山宴游记》、《六 国论》、《指南录后序》、《五人墓碑 记》、《烛之武退秦师》、《廉颇蔺相如 列传》、《鸿门宴》、《陈情表》、《逍 遥游》。要注意2014年是否有调整的篇目。
真题回放
• 2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 一项是 ( ) • A.木直中绳 中:合于。 B.虽有槁 暴 暴:晒干。 • C.假舆马者 假:借助。 D.君子生 非异也 生:出生。
答案:D
真题回放
• 21.下列句子中“而”字的用法与例句相同 的一项是 ( ) • 例句: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 A.吾尝终日而跪而二螯
【复习指要】
②近四年的文言文阅读考查的课文: 2012年考了《劝学》、2011年考了 《鸿门宴》、2010年考了《始得西山 宴游记》、2009年考了《五人墓碑 记》,连续四年没有重复考查。
【复习指要】
③对上述的文言文中的实词、虚词、古今异义、 特殊的句式和重点语句的翻译都要做到过关, 温故而知新。细读文中的注释,把重要实词的 意义落到实处,特别是词类活用。要掌握十八 个常用虚词的意义和用法:而、何、乎、乃、 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 与、则、者、之。要掌握这些特殊句式:判断 句、被动句、宾语前置、状语后置、省略句。 对文言文的课文分析做一次梳理,这对解答课 文的综合理解有很大帮助,能迅速找出选项中 的正确答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劝学》
——【战国】荀子(1)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句式);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木直中.轮(句式),其曲.
式)。

故木受绳则直,金.(古今)就.砺则利,君子博学
(古今)而日.
..
行无过矣。

(2)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注音)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假.舆马者,非
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注音并解释)者,非能水.也,而绝.
假.于物也。

(3)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注音)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
心备焉。

故不积跬步,无以
..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锲.(注音并解释)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注音并解释)。

蚓无爪牙(古今)之利,筋骨之强(句式),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古今)一.也。


一、解释文中加点的黑体字,将意思写在该字的下方。

二、翻译文中划线句子。

三、分析文中加波浪线且加阴影的句子的句式。

四、归纳“而”“之”“焉”的用法
1.而(1)吾尝终日而.思矣( ) (2)吾尝跂而.望矣( )
(3)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 )()
(4)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
(5)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 (6)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
(7)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 (8)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
(9)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 ) (10)蟹六跪而.二螯( )
(11) 锲而.舍之,锲而.不舍( )
2.之:A. 青,取之.于蓝( )輮使之.然也( )锲而舍之.( )
B.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 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
C.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
D. 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
3.焉: A.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
B.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 )
五、课文知识点整理
(一)文学常识
1、荀子,名,战国末期国人。

荀子是孔孟之后著名的家学者,是
战国时期的思想家,他学识渊博,重实践,具有一定的朴素唯物主义思想,主张人性,强调后天学习的重要性。

荀子的著作有______二十卷,共篇。

该书由《论语》《孟子》的语录体,发展为有标题的____,标志着古代说理文的进一步成熟。

他的散文说理透彻、语言质朴、多用排比,善用比喻。

(二)用课文原文回答下列问题:

【资料链接】运用比喻论证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①比喻和被比喻的事物之间,必须有相似的地方,否则,构不成比喻论证。

②用来比喻的事物应该是人们所熟知的,否则不容易理解。

③运用比喻论证一定要进行必要的分析。

因为有了分析,才使比喻论证更好的起到证明论点的作用。

④如果用故事作比喻,一般要概述故事的内容,以帮助读者理解,增强文章的生动性。

比喻论证和修辞方法中的比喻不一样的地方在于:比喻论证是运用比喻来论证某种道理;修辞方法中的比喻,是为了使语言生动形象。

(二)基础知识检测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相同的一项是()
A.蓼.蓝/了.然枯槁./镐.京须臾./与.日俱增
B.博.见/单薄.镂.刻/露.相螃蟹./浑身解.数
C.臂.弯/胳膊.折.断/折.本假.借/久假.不归
D.舟楫./慰藉.暴.躁/刨.冰骐骥./人才济.济
2、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輮以为轮
B.虽有槁暴
C.君子生非异也
D.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3、下列加点词语含义相同的一项是()
A. 而绝.江河
B. 吾尝跂而望.矣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先达德隆望.
尊 C. 善假.于物 D.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不假.思索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4、从词类活用的角度看,下列加点的词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
A.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B. 假舟楫者,非能水.
也,而绝江河 C.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 D. 箕畚..
运于渤海之尾 5、找出与“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句式相同的一项( )
A.微斯人,吾谁与归
B.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C.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D.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6、下列各项句子中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 .石之铿然有声者 B.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C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D.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7、与“华而不实”中的“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B. 而翁归,自与汝复算尔
C. 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
D. 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8、关于【疾】下列各项中解释不正确的是( )
A.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 《屈原列传》(病,生病)
B.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 《劝学》(“快”,引申为“强,猛烈”)
C.庞涓恐其贤于已,疾之 《孙膑》(通“嫉”,忌妒)
D.寡人有疾,寡人好色 《孟子·梁惠王下》(弊病,缺点)
9、解释下列加点的黑体词语在句子中的意义和用法。

就:①靠近、趋向;②成就、成功、完成;③上,登上;④担任、赴任。

金就( )砺则利 连辟公府不就( )
已股落腹裂,斯须就( )毙 荆轲就( )车而去
假:①借;②凭借,借助,利用;③给予;④如果,假如;⑤ji à,假期,休假。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 )于物也 假( )令仆伏法受诛
假( )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十旬休假( ),胜友如云
狐假( )虎威
望:①“望”的本义是“向远处看”,故有“观察”之义;②“希望,盼望”不就是“向远处看”的抽象形式吗? ③“名誉、名望”当然是每个人所期望的;④反义引申而为“埋怨,责怪”;⑤阴历每月十五日前后“日月相望”,所以成十五为“望日”。

王如知此,则无望( )民之多于邻国也。

《寡人之于国也》
吾尝跂而望( )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劝学》
吾令人望( )其气,皆为龙虎。

成五采,此天子气也。

急击勿失! 《鸿门宴》 日夜望( )将军至,岂敢反乎! 《鸿门宴》
予犹记周公之被逮,在丁卯三月之望( )。

《五人墓碑记》
三十日不还,则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

《廉颇蔺相如列传》
学考模拟“课内阅读”请仔细阅读《劝学》第三段,回答下列问题。

10.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圣心备焉备:具备
B.不积跬步硅:古代一步为跬
C.锲而不舍锲:用刀雕刻
D.用心一也一:专一
11.比较下列两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1学不可以.已○3锲而.不舍
○2无以.成江海○4蟹六跪而.二螯
A.○1和○2不同,○3和○4相同
B. ○1和○2相同,○3和○4相同
C.○1和○2不同,○3和○4不同
D. ○1和○2相同,○3和○4不同
12.下列叙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在这段文字中,作者用了十个比喻论证学习要逐步积累,在于坚持不懈,要专心致志。

B.人们掌握知识、培养品德的过程,也是一个逐步积累、逐步发展、由不知到知、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C.朽木与金石对比,说明“不折”与“可镂”的关键在于“不舍”与“舍”。

D.用蚯蚓的“用心一”和螃蟹的“用心躁”的对比论证,意在说明学习必须专心致志、用心专一。

13.翻译文段中画线句子。

(1)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译文:
(2)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译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