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职教育相关论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高职教育相关论文
摘要:遍要求具备的基本素质,主要通过实践活动进一步了解社会、职业,培养社会需要的通用职业化意识和素质。并且使学生掌握和了解与就业有关的法律法规和程序,以利于大学生能充分利用各种有利政策和规定,避开不利的方面,特别是减少和避免因对相关法律法规以及相关程序的无知而导致不必要的失误和损失。
关键词:高职院校;就业;教育;实效化
由麦可思研究院MyCOS
Institute撰写、中国社科院社科文献出版社出版的2021年就业蓝皮书《2021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中指出,中国2021届高职高专毕业生半年后的就业率连续4年与非“211”本科生差距缩小“211”院校毕业生半年后的就业率约为91.2%、非“211”本科院校毕业生半年后就业率约为87.4%、高职高专院校约为85.2%,高职高专院校的就业率涨幅明显高于本科院校。全国示范性高职院校2021届毕业生的就业率88.1%已经高于非“211”本科院校87.4%。表面上我们的高职就业形势喜人,但如果将目光投向更长远一点的地方,我们就会看到2021届高职高专院校毕业生半年内的离职率为45%,远远高于“211”院校22%、非“211”本科院校33%的离职率。“工作好找,干下去不易”已经成为高职学生就业中的普遍现象。
笔者认为,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目前我国高职院校的就业教育片面强调毕业生短期就业指导行为,过于将精力集中在如何提高一次性就业率上。这虽然反映了市场经济对大学生就业的压力和就业教育转型的必然性, 也对学生具有直接的有用性, 但在实践中往往会导致一种治标而不治本的作法, 即主要侧重于求职方法、择业程序等操作性内容的传授, 会使得就业教育无法触及学生深层的思想问题,
整个就业教育给人的总体印象也是单薄、片面、苍白、零散, 缺乏系统性、思想深度和持久的影响力。同时,尽管各高职院校对就业教育已有一定程度的重视, 但很多高职院校并未开展经常性的、系统的就业教育, 更未展现出校、系各级各部门齐心协力进行就业教育的规模效应。不少高职院校只是将实施就业教育的任务下达给分管学生工作的基层领导或毕业班政治辅导员或班主任, 只对毕业生进行。因此,
无论是就施教主体还是接受主体而言, 这种就业教育都是不全面的, 也无法收到应有的教育效果。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来加强高职院校就业教育的实效化。
一、注重正确引导,传递就业观念
尽管我们不能将向学生传授择业求职技巧、指导学生做好就业的心理准备等内容排除在就业教育之外, 但我们更不能忘记就业教育的主旨。实际上, 传导就业观念,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 才是就业教育的主要任务。
就业观,是由一个人的人生观、事业观与道德观所决定的,在就业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关于自身职业选择与长期职业规划的观念。我们必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即应
选择能兼顾自身兴趣与经济需求、符合自身能力水平与性格特点、有利于自身发展与服务社会的工作岗位。就业观的全面培育,
要求我们必须在就业教育过程引导学生进行正确的自我定位,妥善处理好职业理想与社会现实之间的矛盾、个人兴趣与技能需求之间的矛盾、既得利益与长期发展之间的矛盾等等。同时, 还要教会他们如何正视在求职过程中所遇到的种种挫折;如何树立良好的职业操守与职业道德;如何在就业后尽快的实现角色转换,
建立起正确的职业角色观念和行为模式,;如何在工作中保持积极的心态,克服职业倦怠;如何在自我管理中完善职业行为, 走向职业成功等等。
二、延长教育周期,将就业教育贯穿高职教育始终
由于传统的就业教育被片面的理解成就业指导,所以其教育周期也大为缩短。一般高职院校的就业指导课程不超过40个课时,大多集中在学生离校前的一个学期内完成。如此短的时间显然无法达成我们为就业教育定下的培养目标。
而相比之下,就业教育工作在国外发达国家的高职教育己有较长的历史,并且积淀了较深厚的工作基础和成功的经验,其中尤以欧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高职就业教育课程建设成果突出,其课程实施早己常态化,比如美国在20世纪60年代就己认识到,学校就业指导工作只针对毕业生具有较大的局限性。因此,美国对学生的就业教育延伸至大学全过程,贯穿于学生高职教育的始终。德法两国的作法更加成熟,不仅注重将就业指导贯穿于学生教育的全过程,而且还将就业指导工作前移至高校招生的宣传和指导坏节中,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特长、兴趣、爱好以及自身的综合素质来进行专业的报选,并依据社会需求来为学生进行职业生涯的设计咨询。
笔者认为,在当前我国中小学缺少职业发展教育的前提下,若不能有效的将就业教育贯穿于整个高职教育过程中,则必然产生高职学生由于教育周期过短而导致的职业目标模糊,降低其学习主动性的问题。这一方面加大了我国人才市场的就业压力,另一方面也是对教育资源的一种浪费。因此,高职院校应有意识的将就业教育贯穿于学生高职教育的过程中,将就业观与职业能力的培养作为与技能培养同等重要的教学任务来进行对待。杜绝阶段性、突击性的就业教育,积极探索统筹兼顾、分步实施的就业教育体系。不断加强就业教育的课程研究与改革,深入开展就业教育的理论研究,推动就业教育的规范化与实效化。
三、完善就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
笔者认为,若要达到将就业教育贯穿于学生高职教育始终的目的,则必须建立完善的就业教育课程体系。
对于就业教育课程体系框架的建设,目前职教界已达成初步共识。大家普遍认为应根据国家有关文件的精神和学校的具体规定,结合就业市场的现状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本着以提高毕业生就业率为主线,以提升学生综合就业能力为出发点构建就业教育课程体系框架。一种较普遍的观点是构建三个阶段的就业教育层次,即认知、定位与执行三阶段。
1、认知阶段
这一阶段学生的主要任务是自我认知与专业认知。由于我国现阶段教育的局限性,学
生在高考前很少会去考虑自己的专业选择问题,很多考生都是在高考后填报志愿的几天内
迅速而盲目的做出了专业选择。所以我们必须引导大学生在入学后正确的认识自我、认识
所学专业、了解未来就业方向和就业环境,以便为其今后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甚至是重新
选择专业提供决策支持。
2、定位阶段
在学生已经对自身处境及学习任务有了较清晰的认识的基础上,应适时对学生进行职
业发展与自身成长的定位教育。这一阶段的课程主要是初步的职业生涯规划。通过学习职
业生涯规划决策方法和技能,引导大学生从长远的角度思考和确立自己的职业方向,进而
确定人生不同阶段的职业目标。职业生涯规划规划是指个人和组织相结合,在对一个人职
业生涯的主客观条件进行测定、分析、总结研究的基础上,对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
特长、经历及不足等各方面进行综合分析与权衡,结合时代特点,根据自己的职业倾向,
确定其最佳的职业奋斗目标,并为实现这一目标做出行之有效的安排。
在这一阶段,学生应对自身的职业生涯进行初步的规划,并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职业
生涯规划方案评估与调整,教师在课堂内外对评估反馈给予指导和修正,并将典型方案、
问题进行课堂讨论。综合各方意见和实际情况的变化调整确立每个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方案。
3、执行阶段
经过认知与定位阶段的教育,学生应该普遍明确了自己的职业方向和奋斗目标,也确
定了一系列的努力方案。那么大学三年级就是执行和实现这些目标的阶段。主要包括两大
模块,一是成为社会人普遍需要具备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培养;二是基于专业相关的职业或
其他目标职业素质和能力培养。本阶段学习的目标是帮助学生培养成为合格社会人和职业
人所普
遍要求具备的基本素质,主要通过实践活动进一步了解社会、职业,培养社会需要的
通用职业化意识和素质。并且使学生掌握和了解与就业有关的法律法规和程序,以利于大
学生能充分利用各种有利政策和规定,避开不利的方面,特别是减少和避免因对相关法律
法规以及相关程序的无知而导致不必要的失误和损失。
[摘要]本文通过对文学作品中洋溢着的对人生意义的积极思考、积极的人生态度和人
生行为,明智的价值判断以及对客观世界规律的正确认识的检索,论述了文学在高职人文
教育中培养学生积极的人生观、正确的价值观、科学的世界观等方面的突出作用。
[关键词]文学;高职;人文教育
科学求真,技术求效,人文求善、求美。真和效是人类的手段,善和美是人类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