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管圈活动在提高护士晨间护理措施落实率中的应用

合集下载

品质圈活动在晨间护理中的应用与效果

品质圈活动在晨间护理中的应用与效果

品质圈活动在晨间护理中的应用与效果【摘要】目的探讨品质圈活动在晨间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成立品质圈组织,确定“加强晨间护理质量”为课题,对活动前晨间护理不到位的情况进行原因分析,制订相应的整改措施并组织实施,再对晨间护理质量进行检查,并采取有效的巩固措施。

结果调动了护士参加晨间护理的积极性,提高了晨间护理的工作质量,提高了住院病人的满意度由活动前的95%上升到98%,健康教育覆盖率由活动前的84%上升到100%,也杜绝了安全隐患。

结论品质圈活动在提高晨间护理中有很好的效果,值得推广。

【关键词】品质圈活动晨间护理应用品质圈活动(quality control circle,QCC)是以全员参与的方式,持续不断地推行管理及改善自己的工作场所,提高质量的工作方法,从尊重人性出发,通过轻松愉快的现场管理方式,使员工自动自发地参与管理活动,在工作中获得满足感与成就感[1]。

我科从2009年起,将QCC的工作方法运用于晨间护理,使晨间护理质量明显提高,患者对住院环境满意度大幅度提高,现将具体做法与体会介绍如下。

1 方法1.1 成立品质圈组织,评选出圈长2名(由片护士长和科室护士长担任)品质圈成员12名,年龄20~41岁,平均年龄30.5岁。

其中,本科学历8人(57%),专科6人(43%),高级职称1人(7%),中级职称3人(21%),初级职称10人(72%),以加强晨间护理质量为探讨课题。

1.2 QCC实施步骤1.2.1 组织讨论,找出晨间护理不到位的原因。

品质圈成员共同参与,在轻松、愉快的讨论中进行。

为加强晨间护理质量,对护士晨间护理不到位原因进行分析,设定目标,搜集数据后进行因果分析,从人员、方法、环境、物品四方面找出末端因素,经过小组成员论证得出以下主要原因:①护士工作主动性不够,护士重视度不够。

②住院病人及陪人不配合,存在护士刚整理过又乱摆等现象,督促不够。

③健康宣教落实不到位,缺乏相关资料指导。

④宣教形式单调、枯燥。

品管圈在提高晨间护理有效执行率中的应用

品管圈在提高晨间护理有效执行率中的应用
工作单位 :354200 南平 福建 省南平市第二 医院 黄 燕 :女 ,本 科 ,主 管 护 师 收 稿 日期 :2017—09—12
高晨 间护理有效 执行率这一主题进行 品管 圈活动 ,效果显著 .现
报 告 如 下 :
1 方 法
1.1 成 立 品管 圈小 组 2016年 3月 本 科 以 自愿 报 名 的 方 式 .由
10名护士组成 品管 圈小 组 ,平均 年龄 25岁 ,由本人 担任 圈 长 , 护士长担任辅导员 ,以评价 法 l4]选定 主题 ,拟定 活动计 划 ,确 定
各 项 目活动主要负责人 。
—.1
—.;
1.2 现状把握 设定评 估床单位合格的标准 .随机抽查一周 55
张床位晨间护理 的整 洁情 况 ,制定 出评估 床单 位合 格 的标 准。
护 士 (上 旬刊 ),2016,10:104-106.
针对 跳楼 自杀 的根本原 因 ,将多病种转科流程 、改变病房设 置 、对 护 理 人 员 进 行 安 全 相 关 培 训 、加 强 安 全 宣 教 沟 通 、落 实 心 理 护理作为“事 前控 制”措施来持续改进 护理 质量 ,保 障护 理安
全 。2016年 5月 至 2017年 8月底 ,医 院在普 通专科 共 收治 48例 同时患有心 理疾病 与专科 疾病 的患者 ,未发 生跳楼 、服药 自杀等不 良事件。
2016年 3月 不 定 期 抽 查 了 7 d的晨 间 护 理 质 量 .收 集 引 起 晨 间
护 理质量 下,确 定 了
“床底物 品杂乱 ”“被服不洁 …‘床 头柜放 置物 品过多 ”这 三项是
造 成晨 间护理质量 的主要 因素 .是需要改善的重点 。

品管圈活动提高中医护理操作落实率的效果

品管圈活动提高中医护理操作落实率的效果

品管圈活动提高中医护理操作落实率的效果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quality control circle,QCC)在提高消化肿瘤外科病房中医护理操作落实率的作用。

方法通过成立品管圈组织、确定品管圈主题、制定品管圈活动计划,对消化肿瘤外科护士中医护理操作落实率进行调查分析,制定整改措施,并对品管圈活动实施前后的相关指标评价。

结果开展品管圈活动后,消化肿瘤外科护士中医护理操作落实率均远远高于实施前。

结论开展品管圈活动对提高中医护理操作落实率效果显著。

标签:品管圈;消化肿瘤外科;中医护理操作;落实率“品管圈”(quality control circle,QCC)是由日本石川专馨博士于1962年所创,也称为质量管理小组,指由相同、相近或互补的工作场所的人们自发组成一个小团体(一般6人左右),全体合作、集思广益,按照一定的活动程序来解决工作现场、管理和文化等方面存在的问题[1-2]。

近年来,品管圈活动广泛开展于国内医疗行业,在医院管理、疾病诊疗及护理工作中均取得显著效果,是实现降低成本、提高工作效益、提高操作技能的有效途径。

我科室是医院优质护理病房,为了更好地落实中医护理操作,提高中医护理操作落实率,于2013年07月~12月将品管圈活动应用于提高中医护理操作落实率中,效果满意,现将实施效果报告如下。

1品管圈活动方法1.1成立品管圈组织品管圈小组由7名护士自愿组成,通过投票选举出圈长1名,负责主持整个活动的各项相关工作。

护士长担任辅导员,负责督促小组活动按计划进行,并对活动开展过程中遇到的疑难问题给予指导。

设小组秘书1名,负责小组活动会议记录及资料总结。

设小组物品管理员1名,负责管理和及时补充操作所需耗材。

品管圈活动历时个5个月(2013年7月~11月),活动1次/月。

第1个月组圈,主题选定,拟定活动计划;第2个月现状把握,目标设定,要因解析,对策拟定;第3~4个月对策实施;第5个月效果确认,标准化,检讨与改进,最后进行资料整理与发表。

应用品管圈对提高晨交班质量的护理体会

应用品管圈对提高晨交班质量的护理体会

应用品管圈对提高晨交班质量的护理体会【摘要】目的:通过品管圈活动对提高晨交班质量的效果观察。

方法:成立品管圈,运用品管圈活动的管理方法进行原因分析、现状调查、设立目标、制定对策并组织实施。

结果:经过品管圈小组活动,科室晨交班质量得到不断提升。

结论:将品管圈活动应用到提高晨交班质量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关键词】品管圈;提高质量;护理体会【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9—0325—02品质圈简称质量控制圈(qcc),即为持续质量改善小组,小组的形成是在自愿的原则下,由工作性质相同的工作人员组成。

通过选题、定期的会议及其他活动,由组员主动提出讨论,共同寻找导致问题发生的真正原因,进行解析,设定目标,商定对策,确定切实可行的方法,拟定实施顺序及实施期间,获得圈员一致认同并执行,取得满意成果[1] 。

规范的护理交接班模式是保障护理质量和安全的重要环节[2] 。

我科应用品管圈提高科室晨交班质量取得较好的效果,体会如下。

1 方法1.1成立qcc小组我科护理小组2013年8月成立q c c小组,2名副主任护师,5名主管护师,3名护师自愿组成,设有圈长、秘书、辅导员(护士长担任)、组员,小组成员均认真学习q c c的特点、活动的原则及方法,从而使护理人员对使用q c c进行质量管理有充分的了解。

1.2选题根据qcc小组的临床调查,通过圈员脑力激荡讨论,用4m选题法(即上级政策、迫切性、可行性、圈能力),按照总分高低排序,最后确定“提高晨交班质量”为活动选题,选题理由:晨交班是反应患者24小时的动态,是对治疗和护理工作的概括和评价,也是加强护理工作连续性,保证患者治疗、护理不间断的必要措施。

交接班质量的高低与医疗纠纷和护理不良事件的多少息息相关,是护士专业水平和工作责任心的体现。

1.3 制定活动计划:本主题活动用4个月完成。

定期组织成员学习品管圈相关理论知识,遵循pdca循环过程,即通过计划(p)实施(d)检查(c)处理(a)四个阶段的管理。

品管圈在提高门诊护士工作积极性中的应用效果

品管圈在提高门诊护士工作积极性中的应用效果

品管圈在提高门诊护士工作积极性中的应用效果第一篇:品管圈在提高门诊护士工作积极性中的应用效果品管圈在提高门诊护士工作积极性中的应用效果【摘要】目的:对品管圈应用在提高门诊护士工作积极性的作用效果进行临床研究。

方法:将2014年以前我院实施常规管理的门诊护士21名设为对照组,另将我院自2014年以来实施品管圈管理之后的门诊护士21名设为观察组,对比两组护士工作积极性、护理投诉率及患者对护理服务质量满意度。

结果:相比对照组而言,观察组护士工作积极性显著提高,团队协作更默契,护理投诉率明显减少,患者对护理满意度显著提升。

结论:开展和推广品管圈活动对提高门诊护士工作积极性有显著效果,同时还能够减少护理投诉率,提高护理服务满意度。

【关键词】门诊护士;品管圈;工作积极性;投诉率;满意度品质管理圈简称为品管圈(QCC:Quality Control Circle),是指同部门人员自发进行品质管理活动所组成的小组,小组成员通过自我启发和相互启发,应用品管圈各种统计手法,以全员参与的方式对分析自己所在工作场所的质量管理品项,发现并解决现存和潜在问题,从而达到维持和改善工作现场的目的[1]。

品管圈流程步骤组主要包括组织品管圈、主题选择、计划、现状分析、目标选定、解析、对策拟定、对策实施、检查讨论、效果确认、标准化、改进[2]。

我院为研究品管圈对提高门诊护士工作积极性的效果,做了临床对比试验,现将过程报告如下。

1、对象与方法1.1一般资料我院门诊护士共21名,均为女性,年龄介于18~55岁间,平均年龄(28.7±3.6)岁。

其中中专学历5人、大专学历9人、本科及以上学历7人。

护士10人、护师6人、主管护师4人、副主任护师1人。

1.2方法将2013年1月~2014年2月间我院实施常规管理模式的门诊护士21名设为对照组,另将我院2014年2月~2015年3月间实施品管圈管理之后的门诊护士21名设为观察组。

对照组护士实施常规管理模式,包括日常业务培训,上班责任制划分,月终业绩考核等。

品管圈活动在提高外科手术患者VTE预防护理措施落实率中的应用

品管圈活动在提高外科手术患者VTE预防护理措施落实率中的应用

品管圈活动在提高外科手术患者VTE预防护理措施落实率中的应用发布时间:2023-03-01T01:42:57.001Z 来源:《护理前沿》2022年32期作者:马丽绘赵曼曼[导读] 为达到提高外科手术患者VTE预防护理措施落实率的目的,在本文中着重探究了品管圈活动的实际应用效果。

马丽绘赵曼曼新疆和田地区人民医院新疆和田 848000摘要:目的:为达到提高外科手术患者VTE预防护理措施落实率的目的,在本文中着重探究了品管圈活动的实际应用效果。

方法:研究中共选取106例患者进行对比实验,采取摇号方式根据护理模式的区别将其分为两组,沿用常规护理的对照组与实施品管圈活动的观察组均为53例患者,对比两组临床应用效果。

结果:经相关数据表明,观察组患者VTE预防护理措施落实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与此同时VTE发生率显著降低,患者满意度评分大幅度提升(P<0.05)。

结论:对于行外科手术治疗的患者而言,实施品管圈活动能够切实提升各预防护理措施的落实情况,有效降低VTE风险发生率,相比常规组患者满意度更高。

关键词:品管圈活动;外科手术;VTE;预防护理措施引言:VTE(静脉血栓栓塞)是临床中常见并发症,主要是由于血液在静脉内异常凝结后阻塞所致,是患者院内非预期死亡的主要因素之一,对此还应当积极展开预防。

本文主要对比了两种不同护理模式在外科手术后VTE预防中的应用差异表现,具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纳入对象均为院内收治的行外科手术治疗的患者,时间在2020年12月~2021年11月区间,因后期需对两组展开对比,因此首先需保证人员的均等性,并采取随机方式将其分为两组,对照与观察组男女人数、平均年龄分别为30、23例(57.38±2.19)岁与32、21例(59.69±3.24)岁。

两组患者各项资料相对较为均衡(P>0.05)。

1.2方法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模式,主要是遵医嘱在用药饮食等方面给予相应的指导,同时辅助患者进行康复训练并展开肢体按摩,促进血液循环,以此来避免血栓问题的发生,促进患者尽快康复。

品管圈在提高晨间扫床合格率中的应用

品管圈在提高晨间扫床合格率中的应用

品管圈在提高晨间扫床合格率中的应用摘要】目的:探究品管圈在提高晨间扫床合格率中的应用。

方法:科室成立品管圈小组,圈名为“古藤圈”,针对晨间扫床存在较多问题,将提高晨间扫床合格率作为本年度品管圈主题,制定了质控表格,进行为期一个月数据收集,而后进行数据分析,制定对策,实施与检讨,成果收集与呈现,并对前后数据进行比较总结。

结果:通过品管圈的开展,提高了晨间扫床的合格率,提高了护理部质控合格率,增进患者舒适,提高了患者满意度。

结论:在科室开展品管圈活动能够增强护理人员的工作效率和质量,增强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减少医患纠纷发生率。

让护理人员以主人翁的形象参与护理管理,更加积极参与护理活动,值得在临床护理中推广使用。

【关键词】品管圈;晨间扫床;应用【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231(2016)04-0167-02品管圈(QCC)活动是由日本的品管权威石川馨博士发起,由同一单位、工作性质相同的一群人自发组成的一个品管小组,其管理方式以人为本,发挥员工最大的自主性,从而获得极大地成就感和满足感。

我科针对临床实习护生在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于2015年2月成立品管圈,并在晨间扫床中应用并实施了品管圈活动,取得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科室成立品管圈小组,圈名“古藤圈”,圈员9名,辅导员/圈长为护士长,圈员平均年龄为30.5周岁,活动时间为期近1年。

活动主题把品管圈运用到提高晨间护理合格率中。

1.1 建立评价标准根据我院晨间扫床质控标准,结合科室病房情况与患者具体要求,制定科室晨间扫床标准。

主要内容包括:病房、床单位、阳台物品及卫生,病房安全管理,大小便标本留取,扫床车、扫床刷的使用等等。

1.2 收集数据2015年3月1日~2015年3月31日,责任组长每天参与责任组晨间扫床,并携带质控问题表格,发现问题及时记录。

并将质控表格统一归档于次月对数据进行分析。

责任组长休息期间严格交接班,由办公班护士负责晨间扫床的质控。

品管圈活动在提高护士晨间护理措施落实率中的应用

品管圈活动在提高护士晨间护理措施落实率中的应用

品管圈活动在提高护士晨间护理措施落实率中的应用徐青周佩敏余冰温州市人民医院浙江温州 325000摘要:目的:探究品管圈活动在提高护士晨间护理措施落实率中的应用。

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2月至2018年1月期间统一科室160名护理人员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80名,其中对照组进行常规管理,观察组进行品管圈活动管理,比较两组护理人员晨间护理工作的质量。

结果:分组管理后,观察组护理人员晨间护理工作落实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品管圈活动能够有效提高护理人员晨间护理工作质量,提高患者满意度,对促进呼唤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品管圈活动;晨间护理;落实率晨间护理工作是较为特殊,也是最重要的护理工作之一,提高晨间护理工作质量,改善活力措施,保持患者病房内清洁、无菌,是减少患者感染率和并发症发病率,促进患者身体康复的根本[1]。

医疗机构中品管圈活动是指某个科室内为解决某项问题或困难,提高护理质量和效率而自发形成的团体,团体内员工分工协作,不断加强自身工作能力和专业素养,以提高工作效率、改善工作品质为目标,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障碍[2]。

本次研究中,笔者选取我院2017年2月至2018年1月期间部分护理人员进行品管圈活动管理,效果显著,现有如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上述时期160名护理人员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对照组护理人员80名,男22名,女58名;年龄22~33岁,平均年龄(27.44±2.18)岁;工作时间1~7年,平均工龄(4.37±0.55)年;根据学历分为专科25名,本科30名,本科以上25名。

观察组护理人员80名,男18名,女62名;年龄20~34岁,平均年龄(27.16±1.96)岁;工作时间1~8年,平均工龄(4.97±0.54)年;根据学历分为专科28名,本次33名,本科以上19名。

品管圈在提高晨间护理床单位整洁度中作用

品管圈在提高晨间护理床单位整洁度中作用

品管圈在提高晨间护理床单位的整洁度中的作用【摘要】目的:保持病室环境整洁,降低患儿感染的发生,为患儿提供舒适的治疗环境。

方法:成立品管圈活动小组。

针对晨间护理中存在的问题运用pdca循环方法,选定活动主题,进行现状把握,设定目标,分析原因及制定对策。

结果:通过全员参与该活动,使晨间护理后床单位的整洁度由改善前的58.57%/8天提高到94.64%/8天。

结论:品管圈活动对提高晨间护理床单位的整洁度效果显著,有效的提高了病室环境的整洁,为患儿提供舒适的治疗环境;品管圈活动是提高护理质量管理的一种有效手段,值得推广。

品管圈(quality control circle, qcc)是指同一单位或工作性质相关联的人员,自动自发组织起来,科学运用品管工具,持续地进行效率提升、降低成本、提高产品质量等活动的小组[1]。

我科室于2012年5月至2013年1月将品管圈质量改进工具应用于提高晨间护理床单位的整洁度的实践中,取到了显著成效,现将方法介绍如下。

1 品管圈运行程序与方法1.1 成立品管圈小组我科品管圈小组由辅导员、圈长、圈员11人组成。

圈名为“甜甜圈”,其中辅导员负责对整个品管圈活动进行指导和监督;圈长负责对活动进度进行控管和统筹安排。

“甜甜圈”意喻通过品管圈活动提高晨间护理床单位的整洁度,让患儿有一个好的治疗环境,使患儿及家属在此环境中觉得温馨甜美。

1.2 选定主题小组成员通过头脑风暴提出几个备选主题,再根据上级政策、重要性、迫切性、圈能力运用评价法进行主题评价,最终确定“提高晨间护理床单位的整洁度”作为品管圈的主题,因为此活动(1)对患者而言:提高床单位的整洁度能保持病室环境整洁,能降低患儿感染的发生,减少患者痛苦,为患儿提供舒适的治疗环境,提高患者对护理人员的信任及满意度。

(2)对工作人员而言保持良好的工作环境能促进心情愉悦,为患者提供更全面的护理服务。

(3)对医院而言能提高基础护理质量,减少相关医疗纠纷。

品管圈在提高晨间护理床单位的整洁度中的作用

品管圈在提高晨间护理床单位的整洁度中的作用

开展品管圈(QCC)对提高护理质量具有重要价值[1]。

本文探讨品管圈在提高晨间护理床单位整洁度中的应用效果,现详述如下。

资料与方法选取我院某科室作为研究对象(共有床位38张),该科室共有护理人员12名,且2015-2016年未发生任何人员变动。

其中女12名,年龄19~48岁,平均(27.36±1.06)岁;工龄1~28年,平均(13.16±0.67)年;护士3名,护师5名,主管护师3名,副主任护师1名;受教育程度本科及以上12名。

研究方法:2015年1-12月该科室仍沿用以往护理模式实施晨间护理床单位相关服务。

2016年1-12月该科室引入品管圈活动并应用于晨间护理床单位相关服务中。

记录各年度晨间护理床单位整洁度评价结果(每月均随机抽取10张病床评价其晨间护理床单位整洁度)、护理满意度(于每月随机抽取10例顺利出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利用自拟护理满意度调查表评价患者对本次入院就诊服务满意度,项目包括晨间护理床单位整洁度、护理服务态度等,分数越高则满意度越优,总分0~100分),将所得数据输入统计学软件SPSS后给予相应分析并得出结论。

品管圈活动:①成立品管圈小组,组员入组前需给予必要的岗前培训,使其掌握品管圈活动的方法、晨间护理床单位整洁度的意义等,提高其工作责任感。

②通过头脑风暴选定“提高晨间护理床单位整洁度”作为本次品管圈活动主题,结合本科室实际情况、查阅相关资料制定相应的活动计划,即选定主题、分析现状、设定目标、解析与对策、实施与检讨、确认效果、标准化执行、持续改进等。

③设立必要的巡视人员,监督品管圈小组对晨间护理床单位整洁度活动的执行情况,及时纠正组员不良做法,必要时可设置完善的奖惩制度,提高组员工作积极性。

统计学方法:上述研究所得2015年、2016年该科室晨间护理床单位整洁情况相关数据及护理满意度评分情况分别用(x±s)、n(%)表示,数据经SPSS19软件给予统计学分析(传入Excel表)并实施相应检验(t检验、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品管圈——提高护理人员手卫生执行率及正确率

品管圈——提高护理人员手卫生执行率及正确率
1.2.5.3 对 策 三 加 强 感 染 知 识 培 训 ,签 名 联 署 活 动 ,解 决没有养成洗手习惯 、认为没有接触感染患者 、培训少的问题。
2.2-3 改善前 与改善后 速:f洗手液用量应用称重 ,结果显
示通过干预后洗手液用 量明显增加 ,说明洗手依从性 上升后前。 见较
图 3。
1.2.4.2 对策二 通过手卫生 随机抽查 、建 立奖罚制度 、 与绩效 挂钩 ,每月设立 1名洗手之 星的对策 ,针对认 为刚洗完
2.1 洗手 执行 率低 的原 因 :忘记 由改善 前 的 98次降 至 32次 ;认为不用洗手 ,对患者不会造成伤害 由改善前 的 75次 降 至 8次 ;同时 来 2-3个 患者 56次 ,抢 救患 者时 41次 均降 至 0次 ;麻烦 ,检 查时洗 ,不检查不洗 由原来 的 25次降至 20次 。 然而 ,随着洗手执行率的提 高 ,洗 手液过敏的人数随之增加 。见 图 2
图册 。并将其纳入标识 、标签管理制度 ,每周检查 、补充 1次 ,经
正 确 率 的达 标 率 =(改 善 后 一 改 善 前 )/(目标 值 一改 善 前 )
过 1周的实施后进行检查洗手执行率从 64%提升至 72%,证 明 ×100%=(1—0.44)/(95—0.44)×100%=0.56/0.51×100%=109.8%。
1.2.4.4 对 策 四 通 过 不 断 手 卫 生 知 识 培 训 ,手 卫 生 监 测 ,做人体彩绘笔示范 ,就是将护理人员的双手涂满油彩 ,进行 七 步洗 手 法 洗 手 与 普 通 洗 手法 来 对 照 ,来 解 决 因 考 核 欠 缺 、嫌 洗 手繁琐 、培训少等导致 的洗 手执行率及正确率低的原执行 率 进 步率 : (改 善后 一改 善 前 )/改 善 前 ×100%=

品管圈活动提高中医护理操作落实率的效果

品管圈活动提高中医护理操作落实率的效果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Journal of Clinical Medical2018 年 第 5 卷第 16 期2018 Vol.5 No.1677品管圈活动提高中医护理操作落实率的效果王 云(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医医院,新疆 乌鲁木齐 830011)【摘要】目的 分析品管圈活动对提高中医护理操作落实率的效果。

方法 2014年下半年开始对我院全体中医护理人员进行品管圈活动培训,并于2015年开始实施,培训前先设好中医护理操作内容,2015年底统计并分析展开品管圈活动前后我院中医护理操作的落实率。

品管圈活动方法是成立品管圈组织—确定中医护理操作落实率的主题—制定活动计划—调查之前落实率—确定整改方法—再调查操作落实率。

结果 开展品管圈活动后中医护理操作落实率明显提高。

结论 将品管圈工作法应用于中医护理环节,能大幅度提升护理人 员工作效率,提升护理质量,提高中医护理操作落实率,能获得更高的护理满意度,应用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关键词】品管圈;落实率;应用效果【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ISSN.2095-8242.2018.16.77.01品管圈源于戴明教授的统计方法课程,1962年日本石川专馨博士首次创立了品管圈活动,国内通常情况下也称为质量管理小组,它指的是相近、相同或是互补的工作场合人员自发组成小组(5~8人),全体人员集思广益、共同合作,按照拟定好的活动程序来解决问题,问题包含有管理、工作场合等多方面内容。

目前品管圈活动已经较多应用于我国医疗行业,在临床诊疗、护理操作落实、医院管理等范畴均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本文将对品管圈活动对提高中医护理操作落实率的效果进行分析,特对我院中医护理人员品 管圈活动前后的操作落实率进行了对比研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2014年下半年开始对我院198名护理人员进行品管圈活动培训,并于2015年初展开活动,年龄19~48岁,平均年龄(33.5±6.3)岁,其中5年以下经验工作人员31人,5年以上167人。

品管圈活动在提高顺产产妇“三早”执行率中的应用

品管圈活动在提高顺产产妇“三早”执行率中的应用

品管圈活动在提高顺产产妇“三早”执行率中的应用任美洁曾韶英吴素芬(江门市新会区人民医院,广东江门529100)分析导致口服华法林药物不规范的原因,优化工作流程,完善相关人员的培训,提高了护理人员的责任心,养成了主动学习、主动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了评判性思维能力,保证了口服华法林药物的规范率,提高了日常护理工作的效率,使护患沟通增强,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增加。

目标达成率=(改善后-改善前)/(目标值-改善前)×100%=(91.7%-71%)/(85.73%-71%)×100%=20.7%/14.73%×100%=140.53%,说明本次品管圈活动采取的措施有效。

进步率=[(改善后-改善前)/改善前]×100%=[(91.7%-71%)/71%]×100%=29.15%。

经过本次品管圈活动后,口服华法林药物规范率由71%提高到91.7%,效果显著。

见图1。

2.2标准化将本次活动对策实施进行标准化,制定标准化作业书。

3讨论品管圈活动是一项具有挑战性、科学性、持续性的活动,它是由全员参与的团队活动,可把科学管理和人性管理结合在一起让员工自觉地参与活动。

品管圈可针对护理质量中的某一薄弱环节,采用科学方法,结合实际进行攻关,提高护理质量。

品管圈活动的主题是针对护理工作中大家最关心的护理质量问题且是薄弱环节提出的,每一个QCC 小组完成一个目标,就解决了一个质量问题,最终提高了整体护理质量。

虽然临床护理人员已经意识到开展品管圈活动可显著提高口服华法林药物规范率,提高护理人员的工作能力,增强团队凝聚力。

但华法林因易受药物与食物影响、治疗安全窗窄、监测频繁,导致其临床使用的局限性较强[2]。

因此建立和实施口服华法林药物标准化作业书,规范临床护理行为,提高口服华法林药物规范率,意义尤为重大。

同时临床上使用华法林药物中常需根据INR 值及时调整华法林用量,以保证患者疗效。

品管圈活动在提高围术期患者VTE预防措施落实率中的实际应用效果观察

品管圈活动在提高围术期患者VTE预防措施落实率中的实际应用效果观察

品管圈活动在提高围术期患者VTE预防措施落实率中的实际应用效果观察摘要:目的:研究和分析品管圈活动在提高围术期患者VTE预防措施落实率中对实际应用效果的影响。

方法:选择120择期手术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于2022年1月-2022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

其中,男64例,女56例;年龄27-74岁,平均(51.37±4.34)岁。

对患者VTE风险评估的准确率和预防措施落实率、满意度评分进行观察和对比。

结果:与实施前比较,实施后患者VTE风险评估的准确率和预防措施落实率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实施前比较,实施后患者的满意度四个维度的评分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在患者围术期实施品管圈活动可以有效提高护理人员对患者VTE风险评估的准确率、防控措施落实率,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值得推广。

关键词:品管圈活动;围术期; VTE预防;落实率;实际应用效果静脉血栓栓塞(VTE)在临床中是比较常见的并发症,其中包括深静脉血栓和肺栓塞,其发生率较高,是患者出现院内非预期病死的重要因素,不但影响患者的预后,严重时还会对患者的生命造成威胁[1]。

特别是进行外科手术的患者,在围术期出现VTE的概率较高,因此需要在围术期实施积极的预防措施来降低VTE的发生率。

品管圈活动是一种新型的护理模式,指的是全员参与,使用机体智慧和集体力量不断推行及完善功能场所的方式,老提高护理质量。

相关研究指出[2],品管圈活动在提高患者围术期患者VTE预防措施的实际应用效果较好,可以提高患者的落实率,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为了验证上述观点,本文特以120例择期手术患者为例进行研究分析。

现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120择期手术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于2022年1月-2022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

其中,男64例,女56例;年龄27-74岁,平均(51.37±4.34)岁。

本次研究经我院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且所选患者均自愿参与研究,均签署知情书。

品管圈活动用于提高年轻护士护理程序临床考核优秀率的效果分析

品管圈活动用于提高年轻护士护理程序临床考核优秀率的效果分析

品管圈活动用于提高年轻护士护理程序临床考核优秀率的效果分析摘要:[目的]应用品管圈活动提高年轻护士护理程序临床考核优秀率。

[方法]以“提高年轻护士护理程序临床考核优秀率”为主题成立品管圈活动,在精神科病房进行年轻护士护理程序临床考核优秀率的现况调查,采用头脑风暴,运用品管手法,分析原因,查阅文献制定对策,实施对策并不断检讨与改进,比较改善后效果,最后制定标准化流程。

[结果]年轻护士护理程序临床考核优秀率,由改善前42.86%提高至改善后71.82%。

[结论]品管圈活动能够提高年轻护士护理程序临床考核优秀率。

通过品管圈活动制定提高年轻护士护理程序临床考核的流程,提高年轻护士护理程序临床考核优秀率,提高了护理人员独立工作能力,提高了护士综合素质,减轻了压力,提升自我成就感。

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品管圈活动;精神科;年轻护士;护理程序考核优秀率护理学科的发展需要坚实的理论基础,20世纪50年代,国外学者首次提出“护理程序”的概念,护理程序在护理学作为拥有独立知识体系的学科背景下广为讨论并迅速发展起来[1]。

护理程序的临床应用又是每位护士都必须掌握的一门技术。

年轻护士由于各种原因导致护理程序临床考核未能达到优秀。

品管圈是工作性质相似的人,自动自发精神,采用各种方法进行改善,并且解决问题[2]。

本科室成立品管圈开展“提高年轻护士护理程序临床考核优秀率。

”效果良好,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一般资料本科室共有年轻护士14名,调查2018年01月08-01月31日(开展品管圈活动前)每人3次护理程序临床能力考核,共考核42人次。

另选择2018年05月28日-07月06日(开展品管圈活动后)每人3次护理程序临床能力考核,共考核42人次。

两组护理程序考核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1.2 方法1.2.1 组织品质团队成立品管圈小组:成立以护士长为首的7名精神科护士自发组建,通过民主选定确定一名圈长负责这次活动。

提高责任护士床边综合能力合格率的品管圈实践

提高责任护士床边综合能力合格率的品管圈实践

提高责任护士床边综合能力合格率的品管圈实践引言:责任护士是医疗机构中重要的一环,他们负责为患者提供照料和监护。

提高责任护士的床边综合能力合格率对于医疗机构的运行和患者的安全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一种有效的品管圈实践,帮助提高责任护士的床边综合能力合格率。

1.品管圈的定义和目的品管圈是一种以团队为单位的持续品质改进方法,旨在通过团队合作和持续反馈来提高工作流程和绩效。

它通过收集和分析数据、共享经验和知识,解决问题、制定改进计划,并在实践中验证这些计划的有效性。

品管圈的目的是通过识别和解决问题,持续改进工作流程和绩效,提高产品和服务的质量。

在责任护士床边综合能力合格率的品管圈实践中,目标是提高责任护士的床边综合能力,并最终提高患者的安全和护理质量。

2. 品管圈实践的步骤(1)确定团队成员和目的:确定一个具有相关技能和经验的团队成员,明确品管圈的目的和预期结果。

(2)收集数据:收集与责任护士床边综合能力相关的数据,包括成绩、患者满意度调查、事件报告等。

(3)分析数据:分析收集到的数据,识别问题和潜在的改进机会,找出导致问题的根本原因。

(4)制定改进计划:根据分析的结果,制定具体的改进计划,包括培训、指导和技术支持等措施。

(5)实施改进计划:将改进计划付诸实施,并跟踪实施过程,收集反馈和数据,以评估计划的有效性。

(6)检查和调整:根据收集到的反馈和数据,评估改进计划的效果,并做出必要的调整和改进。

(7)共享经验和知识:将品管圈的经验和知识进行共享,以便其他团队成员能够从中学习和借鉴。

3. 实施品管圈的关键要素(1)设定明确的目标:在实施品管圈之前,需要明确目标和预期结果,以便确定改进计划的方向和范围。

(2)团队合作:品管圈需要团队成员之间的合作和协作,以收集数据、分析问题和制定改进计划。

(4)持续改进意识:品管圈是一种持续改进的过程,需要团队成员始终保持改进意识,并持续提供反馈和数据。

(5)有效的沟通和反馈机制:品管圈需要有效的沟通和反馈机制,以保证团队成员之间的信息共享和知识传递。

品管圈在提高下肢深静脉血栓预防护理措施落实率中的应用

品管圈在提高下肢深静脉血栓预防护理措施落实率中的应用

品管圈在提高下肢深静脉血栓预防护理措施落实率中的应用摘要:[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预防护理措施落实情况。

[方法]由8人组成品管圈,分析重症监护室下肢DVT预防护理措施落实率低的原因,制定相应对策并实施,评价措施改进后的效果。

[结果]开展品管圈活动后,落实率由活动前24.56%提高到活动后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目标达成率107%。

[结论]推行品管圈活动后,监护室下肢DVT预防护理措施落实情况得到明显改善,同时提高了护士团队凝聚力和科研意识,有助于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

品管圈(QualityControlCircle,缩写QCC)就是由相同、相近或互补之工作场所的人们自动自发组成数人一圈的小圈团体,然后全体合作、集思广益,按照一定的活动程序,活用品管圈十大步骤,来解决工作中的问题。

本科室利用品管圈解决监护室现场工作中的问题,提高护理质量,减少并发症。

深静脉血栓是指血液非正常地在深静脉内凝结,属于下肢静脉回流障碍性疾病,大部分血栓来源于下肢深静脉,(约占50%~90%)。

下肢深静脉血栓预防措施落实规范是指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中针对住院患者所采取的一种综合性的预防措施,主要是包括对患者进行危险因素的评分,等级划分,分级对患者提供预防措施。

本科将品管圈方法应用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护理措施落实情况中,取得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成立品管圈小组品管圈由不同年资护士自愿报名参加,科主任,护士长为辅导员(主管护师),圈长1名,圈员8名(主治医师2名,主管护师2名,护师3名,护士1名),研究生2名,本科6名。

圈能力58.7%。

选出圈名为“三精圈”含义是精心监护,精确治疗,精致细密的护理。

2 品管圈活动实施方法2.1 确立主题针对科室内急需解决的问题,运用头脑风暴的方法,列出5个待选问题,通过共识标准法:小组成员列出待选主题,每人有 10 分,将 10 分分配给待选题,将所有总分相加,分数越多越重要。

开展品管圈活动提高护士职业礼仪执行率

开展品管圈活动提高护士职业礼仪执行率

开展品管圈活动提高护士职业礼仪执行率摘要】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提高护士职业礼仪执行率的作用效果。

方法:护士通过培训与学习自发成立品管圈组织,对我科护士职业礼仪素质没完全达到要求的问题进行商讨,确定本次研究的主题,拟订活动计划,分析现况与设定目标,提出对策并组织实施。

结果:开展品圈活动后我科护士职业礼仪执行率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品管圈活动的开展能有效提高护士职业礼仪执行率,改善护理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品管圈活动;护士职业礼仪;执行率【中图分类号】R4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7)16-0343-02护士礼仪是研究护理交往艺术的学问,它能够规范医院管理,增进社会对医院的信任和支持,从而避免医患矛盾,确保医疗质量与安全,提高服务质量水平[1,2]。

因此,符合护理专业规范和职业文化特征的礼仪应当成为每一名护士必须具备的职业素养,并付之于护理行为的全过程中[3]。

品管圈活动可以有效提高护士职业礼仪执行率。

我科将品管圈活动应用于护理质量控制管理中,取得了较好效果,现将执行情况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于2015年3月1日至2015年10月30日,选择我科30名护士作为研究对象。

1.2 方法1.2.1培训与组圈 2015年4月开始,护理部就品管圈活动相关知识,对全院护理人员进行授课培训,并号召各科室积极开展品管圈活动。

各科室也积极响应护理部的号召,组织护理人员认真学习品管圈活动相关知识。

根据自愿参加原则,以我科护理人员自发成立“品管圈”组织。

本圈圈员6名,通过民主选举的方式产生圈长,负责组织开展圈内的活动,由护士长担任辅导员,负责活动内容的监控,设有1名记录员,担任圈会记录工作。

根据医院特点及各圈员的集思广益,以民主方式决定圈名、圈徽。

本圈取名为“美丽天使”,并制作相应的圈徽。

圈名意义:美丽的白衣天使,用纯洁、善良的爱心承担起守护健康,守护生命的神圣使命。

品管圈活动在提升护士接待患者到位率的效果分析

品管圈活动在提升护士接待患者到位率的效果分析

品管圈活动在提升护士接待患者到位率的效果分析徐红卫;陆金英【摘要】Objectives:To discuss the effects of applying Quality Control Circle (QCC) activities in promoting nurses' in-place rate when they receive new patients in the Neurology Department. Methods:Ten nurses in Neurology Department voluntarily formed a circle, and confirmed the theme of Promoting Nurses' In-Place Rate When Receiving New Patients in the department. The circle surveyed patients with questionnaires, conducted self-appraisal within the department, analyzed the reasons of non-in-place, designed and implemented measures to promote in-place rate. Results:1) Tangible results:QCC activities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the in-place rate, which exceeded expected goals. 2) Intangible results:QCC activities improved the nurses in five aspects as follows:team spirit, sense of participation, initiative, nurse-patient communication, and self-recognition. Conclusions:QCC activities promoted nurses' sense of proactive service, optimized workflow, increased the in-place rate of nurses when they receive new patients in Neurology Department, and improved patients' satisfaction. Moreover, they promoted the circle members' team spirit and quality control abilities.%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提高神经内科护士接待新病人护理到位率中的应用效果。

品管圈在提高门诊护士工作积极性中的应用效果

品管圈在提高门诊护士工作积极性中的应用效果

品管圈在提高门诊护士工作积极性中的应用效果发布时间:2022-12-29T13:56:17.434Z 来源:《医师在线》2022年27期作者:盛宇婷(1)通讯作者:张修丽(2)[导读] 目的:研究品管圈在提升门诊护理人员工作积极性的临床效果。

盛宇婷(1)通讯作者:张修丽(2)(1)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江苏南京 210000 (2)东部战区总院第一派驻门诊部江苏南京 210000摘要:目的:研究品管圈在提升门诊护理人员工作积极性的临床效果。

方法:由护士长倡导,护理人员自发组织成立积极进取品管圈,对护理人员负面不良情绪出现的原因进行分析,制定有效的管理措施。

结果:通过品管圈护理操作,护理人员学习工作的积极性明显提升,患者的投诉率明显降低,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有效提升;10 人报考自学本科,2 人报考在职护理研究生。

结论:品管圈管理方法能够有效提升护理人员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升护理人员内的责任心和工作能力,促进团队协作精神,提升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改善护患关系,值得在护理工作中应用。

关键词:品管圈;门诊护士工作;应用效果;前言:品管圈(QCC)又称作品质管理圈,是由工作性质相同、相近或互补的工作人员自动自发组成数人一圈的质量改善小团体,按照一定的活动程序,全体合作,集思广益,活用品管圈手法(QC 新旧七大手法),来讨论、发现并解决工作现场、管理、文化等工作方面存在的实际问题,使每位成员享有参与感、满足感、成就感。

由于护理工作的特殊性,加之医院根据门诊系统工作性质的不同而实行不同的绩效奖金分配方案,另外还有门诊护士的其他待遇问题,致一些高年资护士工作消极懈怠,责任心渐减,同时影响到新进护士的积极性。

为进一步研究品质管理是否能助推提高门诊护士工作积极性的作用,成立了积极进取品管圈,分析原因,采取积极措施,提高门诊护士学习工作的积极性,取得了比较满意的效果。

一、门诊护理人员工作消极懈怠的原因1.护理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品管圈活动在提高护士晨间护理措施落实率中的应用
徐青周佩敏余冰
温州市人民医院浙江温州 325000
摘要:目的:探究品管圈活动在提高护士晨间护理措施落实率中的应用。

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2月至2018年1月期间统一科室160名护理人员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80名,其中对照组进行常规管理,观察组进行品管圈活动管理,比较两组护理人员晨间护理工作的质量。

结果:分组管理后,观察组护理人员晨间护理工作落实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品管圈活动能够有效提高护理人员晨间护理工作质量,提高患者满意度,对促进呼唤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品管圈活动;晨间护理;落实率
晨间护理工作是较为特殊,也是最重要的护理工作之一,提高晨间护理工作质量,改善活力措施,保持患者病房内清洁、无菌,是减少患者感染率和并发症发病率,促进患者身体康复的根本[1]。

医疗机构中品管圈活动是指某个科室内为解决某项问题或困难,提高护理质量和效率而自发形成的团体,团体内员工分工协作,不断加强自身工作能力和专业素养,以提高工作效率、改善工作品质为目标,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障碍[2]。

本次研究中,笔者选取我院2017年2月至2018年1月期间部分护理人员进行品管圈活动管理,效果显著,现有如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上述时期160名护理人员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对照组护理人员80名,男22名,女58名;年龄22~33岁,平均年龄(27.44±2.18)岁;工作时间1~7年,平均工龄(4.37±0.55)年;根据学历分为专科25名,本科30名,本科以上25名。

观察组护理人员80名,男18名,女62名;年龄20~34岁,平均年龄(27.16±1.96)岁;工作时间1~8年,平均工龄(4.97±0.54)年;根据学历分为专科28名,本次33名,本科以上19名。

本次研究经我院组委会审批并通过,所有护理人员均自愿签署知情协议书。

排除中途退出者。

两组护理人员在性别、年龄、工龄以及学历方面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护理人员进行传统管理,如每周例会、定期培训护理知识等,观察组进行品管圈活动管理,具体措施为:①品管圈活动小组成立。

经护理人员平均分为5组,每组由一名组长和其他成员组成。

②晨间护理主题指定。

由所有成员参与共同拟定晨间护理主题,待上报本院质量监控部门审批后开展品管圈管理。

③晨间护理工作现状分析。

针对目前晨间护理工作存在的问题进行商讨并制定出解决方案,如交接班工作记录不全面、病房环境清洁不到位、床铺整理、护理人员语言表达不规范等等。

④培训管理。

科室内每周开展例会,每月开展一次专题讲座,由组长向小组成员进行晨间护理工作的重要性讲解,讲解交接班记录书写、病房内清洁等工作的标准,确保每位护理人员认识到改善护理质量的重要性。

⑤护士长参与管理监督工作。

护士长轮班参与小组晨间护理工作,监督工作质量,督促护理人员高标准完成工作,存在不规范问题时要进行指导纠正。

⑥建立严格的劳动纪律和完善的考核制度。

晨间护理工作要求护理人员按时全员参与,每组由责任护士或组长带领;护士长查房时对当天的晨间护理工作内容进行考核,并做好详细记录,每月对小组工作进行总结、评价,并将其纳入护理人员的工作成绩考核[3]。

1.3 观察指标
①两组护理人员晨间工作落实情况。

晨间工作具体包括床铺和床头柜整理、阳台物品摆放规范、陪床椅和隔断帘整理、病房环境清洁等,由护士长对其进行分析并评分,满分100
分,得分越高说明落实率越高。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SPS 22.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

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 t检验。

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采用卡方检验。

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分组管理后,观察组晨间护理工作总评分为(93.64±1.69)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0.45±2.08,说明观察组护理人员护理措施落实率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护理人员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护理人员晨间工作评分(x±S,分)
组别床铺和床头
柜整理阳台物品摆
放规范
陪床椅和隔
断帘整理
病房环境清

总分
观察组
(n=80)
20.84±2.64 24.12±0.64 23.15±1.03 23.53±2.44 93.64±1.69①
对照组
(n=80)
17.46±2.44 19.45±2.01 17.45±1.68 15.64±2.84 70.45±2.08
注: 与对照组比较,P<0.05。

3 讨论
晨间护理是基础护理工作的一种,属于服务行护理工作,与其他技术性护理工作相比较繁琐、随意,故易被护理人员忽视,但晨间护理的工作质量对整体护理质量和工作效率、患者护理满意度的提高具有决定性意义[4]。

品管圈活动的开展不仅提高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专业素养,还对科室团队具有凝聚作用,该活动通过护理人员共同对科室晨间护理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并全员参与制订改进方案,确保每名护理人员的意见都得到尊重或认可,从而激发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护理责任心,改善护理人员的沟通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进一步提高个人自信心和团队协作能力,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认可程度,树立良好的科室形象[5]。

黄燕等[6]学者在研究中表明,实施品管圈活动晨间护理工作有效率为95.06%,显著高于实施前的61.56%(P<0.05)。

本次研究表明,观察组护理人员晨间护理措施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本次研究结果与黄燕等学者研究基本一致。

综上所述,品管圈活动具有全面性、人性化、针对性的特点,可有效改善护理人员晨间护理的工作效率和质量,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沈建红.品管圈活动在提升护士判断患者意识能力质量管理中应用[J]. 当代护士(下旬
刊), 2015, 5(1): 178-179.
[2] 李红文, 柳莎莎, 刘晓梅, 等.品管圈在提高床头交接班完整率中的应用分析[J]. 中国医学伦理学, 2015, 28(1): 33-35.
[3] 吕迎丽, 王庆涛, 王飞飞.床边交接班工作管理对外科护理质量的影响[J]. 医药与保健, 2015, 32(10): 2173-2174.
[4] 杨俊华, 张菊, 陈勇, 等.加强医院感染控制文化建设提高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J].成都医学院学报, 2015, 10(1): 376-378.
[5] 应孙科, 施卫勐, 吕美艳, 等.品管圈活动降低临床检验危急值漏报率的应用[J].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2015, 25(10): 1664-1665.
[6] 黄燕.品管圈在提高晨间护理有效执行率中的应用[J]. 当代护士, 2018, 25(18):
166-16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