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2分流教育模式探索知识讲解
对中职校“2+1”教育模式与“2.5+0.5”改革趋势的思考
辨 证 审 视 中职 校 “ + ” 育 模 式 的发 展 历 程 有 助 于 2 1教 了解 中 职 教 育 模 式 发 展 的趋 势 , 明确 中 职 教 育 “ . 0 ” 2 +. 5 5 改 革 与 发 展 的方 向 。
一
定推广模式 , 明显 的标志为 2 0 其 0 5年 国务 院颁 布的《 关 于 大力 发展 职业教 育 的决定 》 国发 [0 5 3 ( 2 0 ]5号 ) 明确
指 出 :要 加 强 职 业 院 校 学 生 实 践 能 力 和 职 业 技 能 的 培 “ 养 。高度 重 视 实践 和 实训 环 节教 学 。… … 中等 职 业 学 校 在 校 学 生 最 后 1年 要 到 企 业 等 用 人 单 位 顶 岗 实 习 。 ” 原 教 育 部 部 长周 济 在 教 育 部 2 0 0 8年 度 工 作 会 上 的讲 话 中强 调 指 出 : 业 教 育 要 “ 职 积极 推 行 ‘ 段 式 ’ 学 模 式 ” 三 办 即一 年 学 基 础 、 年 学 技 能 、 年 顶 岗实 习 。尤 其 是 “ + 一 一 2
更 多 的理 性 思 考
对中 校 21 育 式 “5 .改 趋 的 考 职 “ " 模 与 2+5 革 势 思 +教 .0"
一 孔祥 富 柳 淼 潘 玉 山
摘 要: 文章 分 析 了“+ ” 育 模 式 的发 展 背 景 , 习 了“+ ” 育 模 式 的 异 化 与 缺 失 . 出“+ ” 育 模 2 1教 研 2 1教 提 2 1教 式 改 革 与 发 展 策略 关键词 : 中职 校 ;2 1 教 育 模 式 ;2 + .” 育模 式 ; 景 ; “+ ” “. 0 教 5 5 背 问题 ; 革 趋 势 改 作 者 简 介 : 祥 富 (9 4 ) 男 , 苏 省 句容 中等 专 业 学 校 中 学 高 级教 师 、 孔 16 一 , 江 副校 长 , 科 , 究 方 向 为 中 本 研 职数 学教 育 及 教 育 管 理 ; 淼 (9 8 柳 1 6 一 ) 男 , 苏省 连 云 港 市教 育 局 职 业教 育 与 社 会 教 育 处科 员 , , 江 本科 , 究 研
浅谈“211”课堂教学模式
浅谈“211”课堂教学模式新课改对小学英语教学理念、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小学英语教师把新的理念引入教育教学,根据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发展需要,逐步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语言的能力。
新课改突出了“以学生为学习主体,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的新理念,使学生能自主学习和合作交流是英语课程、教学改革的重点内容。
那么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如何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发展呢?我有如下四点看法:一、现代教育理念,需要教师角色的转换现代教育理念是“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它需要教师角色的转换。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重视教与学的新文化观念,要从知识灌输转变为“学会学习”,从偏重学术到全面发展,从分科课程到整合学习,从课本主导到多元教材,从书本为主到走向社会等重大转变和改革。
要使学生学会学习、主动学习、更好的学习。
因此,教师要与学生交换角色,把主体的位置让给学生,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充分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培养他们的能力。
二、以趣激学,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兴趣是最好的调味品,是学习的动力。
在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认为以多种形式呈现任务,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他们的思维,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就可以培养学生主动学习,通常用画画、猜谜语、唱歌、讲故事、背儿歌、诗歌等形式。
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不少教师教学形式过于单一、重复、或内容太难、太易,或都是叫学生画、猜、唱等,游戏的目的性不明确,减低学习兴趣,降低游戏的趣味性。
如果教师能根据学生的年龄、性格、特征,注意学生的心理,选择学生最感兴趣的内容。
与学生一道创设适当的情景,真正转换教师的角色,就会唤醒学生主体意识,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收到主动学习的良好效果。
如:教师要学生看画思考变为我要思考,要我猜变为我要猜,要我说变为我要说,要我唱变为我要唱,……。
我曾听过一位教师是这样教学生学习“Do you like…?Yes…/No…”句型的:当她和学生们一起唱完“Are you sleeping?Yes,I am./No,I am not.”歌曲后,接着她和着该调子唱了“Do you like…?…”学生不约而同地唱起来,“Do you like…?Yes…/No…”,在组长的带领下,他们拿着自己画的各种图画和事物手舞足蹈地问对方,边点头、边摇头分组对唱起来,真是快乐极啦。
“二一分段,九年级分流”的尝试
“七、八年级分段,九年级分流”的尝试安徽省肥西县滨湖学校夏业沛摘要农村初中发展过程产生流生的原因及控制流生的对策,流生给我们带来的思考。
关键词分段分流尝试“两基”验收以后,初中阶段控制流生,已成为农村中学的工作难点。
九年级年级的流生尤为突出,所以应在初中阶段实行“七、八年级分段,九年级分流”。
建立普、职教相结合,升学与谋生兼顾的教育模式,以达到控制流生的目的。
一、农村初中流生产生的原因农村初中“普九”验收以后,各校都存在一定数量的辍学生,根据肥西县丰乐片初中阶段流生的调查情况分析,其形成有以下几个特点:1、流生大多数出现在春学期开学之初;2、80%以上是九年级毕业班学生;3、学生辍学后主要是随回家过春节的打工者外出打工;4、家长认为九年级念完以后,考不上高中,回家又无一技之长,还不如早出门打工挣钱。
5、提高农村小学教育质量,保证农村初中生源质量。
像滨湖这样的农村,小学由于地理位置偏僻,生活工作条件艰苦,很难分进、调进新教师,留住好教师。
原滨湖中学的学区只跨8个自然行政村,不但生源较少,而且生源的素质较差,每年小升初统考,语文、数学两科总分不超过100分的占一半以上,不仅如此,每届的七年级新生行为习惯很不好,表现为课堂纪律差,学习不主动,勤奋程度不够,依赖性浓,损坏公物是经常性的。
因此,八年级阶段流生面大,初中老师苦声连迭。
究其原因有:1、村办小学的教师,在主体上是1984年以后的民转公教师为主。
受许多主客观条件的制约,他们的知识结构老化,教学观念落后,行为有习惯性偏差,教学手段粗放。
填鸭式、放羊式的教学方式是他们的教学定式。
难怪有人说,再优秀的师范生若放在那不到三年,他的锐气和棱角都被磨得一干二净。
2、村办小学教师队伍年龄老化现象教严重(45岁至55岁约占三分之二以上),思想较保守。
教学上,绝大多数村办小学主要采取包班制教学。
因此,学科之间,班级之间,都无法形成竞争机制。
财经上,村办小学几乎都是采取“大锅饭”的流程,“不患寡而患不均”是他们的主流思想,因此,也很难形成有效的激励机制。
新型教育模式的探索和实践
新型教育模式的探索和实践教育是培养未来人才的重要手段,而新型教育模式则是极具前瞻性的教学理念。
通过对教育模式的探索和实践,可以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升教育品质,让孩子们获得更好的教育。
一、背景介绍近年来,各大国家都在加速教育改革的步伐,着力推行新型教育模式。
在这些模式中,最重要的特点就是开放式的教学,充分满足学生所需,不仅增加学习的乐趣,而且提高学习效率,如今已经成为最受欢迎的教学模式。
二、新型教育模式的探索1.多元化的课程安排:在新型教育模式中,课程设置不再局限于基础课程,而是加入了更多的专业课程、拓展课程、兴趣课程,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提高学生的自主选择能力。
2.多重学习资源:在新型教育模式中,学习资源丰富多彩,综合利用图书馆、网络、人际资源等多种资源,创造适应多种学习方式的学习环境,营造浸淫式学习氛围,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3.聚焦个性化教育:在新型教育模式中,个性化教育尤为重要,教学目标不再追求学生的表面技能,而是通过个性化教学和评价机制,鼓励学生全面发展,发掘他们的个性特点,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
三、新型教育模式的实践1.以互联网技术为支撑的远程教育:借助互联网技术,学生可以随时随地学习,较少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同时可以观看线上课程,参与线上讨论,对学生的灵活性和自主性提升相对较大。
2.项目化教学:在新型教育模式中,每个学年中开展一些项目,设定研究问题,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和研究,共同解决问题。
例如,在数学学科中,可以启动一个数学建模项目,让学生研究一个实际问题,运用数学方法进行分析和研究。
3.在线学习体验:在线学习通过图像、声音、文字和互动元素等多种形式包括:在线授课、在线作业、在线辅导、在线考试、在线分享、在线互动等,更具体现网络学习的互动性和社交性因素,并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态度和思维方式的转变。
四、如何培养学生的能力1.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和写作能力:通过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的变革,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和写作能力,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增强他们对知识的洞察力和创造力。
普高学生分流方案
普高学生分流方案近年来,普通高中学生人数不断增长,导致学生压力大,教师教学难度加大,学生毕业后就业难度加大。
为解决这些问题,各地教育部门开始探索普高学生分流方案,其中最为常见的方法是根据学生的兴趣、潜力、能力等方面因素,将学生分流至不同的学科类别。
分流方案的意义普高学生分流方案的实行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班级人数过多的问题,从而提高教师对学生的关注度和教学质量,同时也能够让不同学科专业的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所学专业中,从而加强对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掌握。
最重要的是,普高学生分流方案能够为未来的高等教育和社会就业提供更多的人才储备和多元化选择。
分流方案的具体实践基本原则普高学生分流方案需要在尊重学生意愿的前提下,以学生的兴趣和潜力为首要考量,依据学科属性和需求进行分流。
同时,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成长和成才。
具体分流方式根据历史学科属于文科,其它学科属于理科,可以将普高学生分为文科班和理科班。
此外,还可以根据学科需求分为化学班、物理班、生物班等单科专业班级。
分流依据1.学生的兴趣和潜力:学生选择所学科目应符合个人兴趣和特长,有利于激发学习热情和内在潜能。
2.基础知识作为初步选择的依据:学生学习某一专业科目需要有一定的基础知识积累,如果基础薄弱可能会对之后的学习带来不小的影响,因此学生的成绩和基础知识能力也是分流的重要参考因素。
3.学科需求:学校在制定学生分流方案时应充分考虑所在地区和社会经济情况,避免出现社会上需求量大、招聘量小的专业班级,引导学生选择具有良好就业前景的专业,为学生未来的就业提供保障。
学生分流方案的评价普高学生分流方案的实施,不但会减轻学生学习压力,提高教育水平,也会为未来的就业和工作奠定人才储备基础。
目前,普高学生分流方案已然成为教育行业的一项必需品,但是其长久以来存在着一些争议,如分流决策是否太过依赖学科来源学科需求、个人兴趣偏向等。
因此,需要重视学生自身的意愿和特点,全面思考分流问题,以达到真正的公平和合理。
我国教育分流制度问题及对策
我国教育分流制度问题及对策【摘要】我国教育分流制度存在诸多问题,包括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衡、加剧社会阶层不公等。
这种不公平现象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发展和未来。
影响分析表明,教育分流制度不仅影响个体的成长,也损害了整个社会的公平。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应该加强学校分类的管理,建立更加公平的教育资源分配机制,提升教育公平。
改革建议包括增加对教育资源的投入、完善评价机制等。
通过这些措施,可以有效缓解教育分流制度带来的问题,实现教育公平的目标。
只有通过改革和加强管理,才能解决教育分流制度存在的诸多问题,实现教育公平的目标。
【关键词】教育分流制度、问题意识、存在问题、影响分析、改革建议、提升教育公平、加强管理、总结、对策1. 引言1.1 背景介绍我国教育分流制度是指在学生初中升入高中的阶段,依据其在初中阶段的学习成绩和考试成绩进行分类分流,分为文科班、理科班和综合班等不同类型的班级,并在高中阶段进行不同程度的教学。
这一制度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实施,旨在根据学生的兴趣和能力进行个性化教育,提高教学效果。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体制的改革,教育分流制度也逐渐暴露出一些问题。
一方面,分流制度过于严格,导致学生被固化在一种类型的班级中,缺乏选择权和发展空间;一些学校在教学资源和教师配备上存在差异,导致分流班级之间的教育质量存在较大差距。
如何有效解决我国教育分流制度存在的问题,提高教育公平和质量,成为当前教育改革的紧迫课题。
通过深入分析现行制度存在的弊端,并提出切实可行的改革建议和对策,有助于推动我国教育体制的进步和发展。
1.2 问题意识我国目前存在的教育分流制度问题十分严重,这一问题意识已经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教育分流制度不仅使得教育资源无法公平分配,也加剧了教育不公平现象,导致了学生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
这种分流制度导致了一部分学生获得了更好的教育资源和机会,而另一部分学生却被边缘化,难以获得良好的教育资源和发展机会。
这种不公平的现象严重影响了我国教育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是我国教育体制亟待改革的重要问题之一。
对中职校“2+1”教育模式与“2。5+0。5”改革趋势的思考4页word文档
对中职校“2+1”教育模式与“2。
5+0。
5”改革趋势的思考【主持人语】当前中职校人才培养主要模式是“2+1”学制模式(学生前2年在校学习相关文化基础知识、专业理论基础知识、专业基础技能,最后1年到企业顶岗实习)。
应该说,“2+1”模式实施,无论是从锻炼学生的心智、磨炼学生品质,强化学生的知识技能,还是从校企合作等所带来的社会效益来看,都是可取的。
但是由于校企双方各种因素的制约,实际模式实施中1年顶岗实习大都是表现对学生“放散羊”,工学互不关联,直接影响到中职校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
因此对“2+1”教育模式改革有一种呼声:中职校学制以三年制为主,实行“2.5+0.5”学段,学生在校学习年限为2.5年,校外企业顶岗实习以0.5年为宜。
最近江苏省副省长曹卫星在全省职业教育创新发展实验区建设现场推进会中提出:进一步强化教育教学质量提升机制。
推进学制改革,全面推行中职“2.5+0.5”、五年制高职“4.5+0.5”学制创新,用半年时间集中进行实习实训,确保学生有充足时间在校系统学习。
本期摘编一篇反思的文章,以期引起更多的理性思考。
摘要:文章分析了“2+1”教育模式的发展背景,研习了“2+1”教育模式的异化与缺失,提出“2+1”教育模式改革与发展策略。
辨证审视中职校“2+1”教育模式的发展历程有助于了解中职教育模式发展的趋势,明确中职教育“2.5+0.5”改革与发展的方向。
一、“2+1”教育模式的背景分析——顺应发展需要1.中等职业教育事业发展的必然选择。
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轨迹从不同的视角,会有不同结论。
就事业规模而言,大致可描述为:上世纪80年代初的恢复,上世纪90年代初的兴起,上世纪90年代末的滑坡,2000-2004年间的徘徊到2005年后的持续发展,经历了螺旋曲折的发展历程。
2000年以来,国家先后三次召开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使得职业学校规模快速增长,2005、2006年,中等职业学校连续两年分别扩招100万;2007年再扩大招生50万,当年招生规模达到801万人,占整个高中阶段教育的半壁江山,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教育的招生规模已经大体相当。
“1+2+1”教学模式的实践
“1+2+1”教学模式的实践“1+2+1”教学模式是一种结合了课堂教学、小组合作和个性化辅导的教学模式。
它将传统的课堂教学与现代教学理念相结合,能够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并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下面将结合自己的实践经验,分享一下“1+2+1”教学模式的实践。
一、“1+2+1”教学模式的具体内容“1+2+1”教学模式包括三个环节:首先是讲授环节(1),教师将知识点进行系统性讲解,确保学生掌握基本知识;接着是合作环节(2),学生分成小组进行讨论、合作,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和应用;最后是辅导环节(1),教师根据学生不同的学习情况进行个性化辅导,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的困惑。
二、实践过程1.讲授环节(1)在讲授环节,教师会通过举例、讲解、演示等方式讲解知识点,确保学生掌握基本知识。
在我的实践中,我会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生动的教学实例进行讲解,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和记忆。
2.合作环节(2)在合作环节,我会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一起讨论、合作完成一些与知识点相关的问题或任务。
通过合作,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知识点,并且培养了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和交流能力。
在这个过程中,我会给予适当的引导和监督,确保每个小组都能有所收获。
3.辅导环节(1)在辅导环节,我会根据学生在讲授和合作环节中的表现,对每个学生的掌握情况进行评估,并有针对性地进行个性化辅导。
对于掌握知识点较差的学生,我会给予更详细的讲解和指导;对于掌握较好的学生,我会提出更深入的问题,激发他们的思考,以便更好地巩固知识。
三、实践成果通过“1+2+1”教学模式的实践,我发现学生的学习效果明显提高了。
讲授环节的系统化讲解确保学生掌握了基本知识,不会出现知识的漏洞。
在合作环节中,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可以更好地理解知识点,并且养成了团队合作的习惯。
通过个性化辅导,我能够更好地发现学生的学习问题,并及时给予帮助,使得学生的学习更加有针对性和有效性。
四、总结与展望通过“1+2+1”教学模式的实践,我深刻体会到了它的优势和作用。
基于探究的教学法:让学生成为知识的发现者和探索者
基于探究的教学法:让学生成为知识的发现者和探索者1.引言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中,教师往往扮演着知识的传授者的角色,而学生则被动地接受知识。
然而,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进步和教学方法的不断革新,基于探究的教学法逐渐受到关注和应用。
这种教学法的核心思想是让学生成为知识的发现者和探索者,通过自主探究的方式来建构知识。
2.探究的定义和特点基于探究的教学法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鼓励学生通过提出问题、做实验、观察现象和分析数据等方式来主动参与学习过程。
它与传统的教学方法相比,具有以下几个特点:-学生参与度高:学生在探究型教学中扮演者主导角色,他们不再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积极主动地参与其中。
-自主学习:学生通过自主提出问题、思考和解决问题来建构知识,培养了自主学习的能力。
-合作与交流:探究型教学强调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在小组活动中学生能共同分享想法、讨论问题,提高了学习效果。
-培养创新思维:基于探究的教学法鼓励学生提出新颖的想法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3. 探究教学法的实施步骤要实施探究教学法,需要按照以下步骤进行:步骤一:引入话题。
教师可以通过提问或者展示一些引人入胜的实例来引起学生的兴趣,并激发学生对该话题的好奇心。
步骤二:提出问题。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提出问题,鼓励他们思考并表达自己的观点。
同时,教师也可以提供一些问题给学生,以帮助他们开始思考和探索。
步骤三:设计实验或观察活动。
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实验或者观察活动,让学生亲身经历和感受,从而获得直观的认识和体验。
步骤四:数据分析和总结。
学生通过实验或者观察收集到的数据,可以进行分析和总结,从而得出一些结论,并进行思考和讨论。
步骤五:展示和分享。
学生可以将他们的研究成果进行展示和分享,与其他同学交流和讨论,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4. 探究教学法的优势基于探究的教学法有许多优势,它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并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分流教育制度
分流教育制度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每年高中毕业生都会参加高考,努力争取一个高分数,在国家统一的考试中脱颖而出,进入优秀大学,成为未来社会的中坚力量。
但是,高考竞争的激烈程度,让许多优秀的学生因为一门学科的成绩影响而失去了对名校的机会,难以发挥出自己的真实实力。
针对这个问题,一种新型的教育制度逐渐流行,那就是分流教育制度。
1. 什么是分流教育制度分流教育在教育领域中,是指根据学生的不同特长、能力与兴趣,按照不同的学习方向和培养目标,把学生分为不同的学习分支,由不同的学校或教学机构进行教育。
分流教育制度的实施,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每个学生的潜能,避免高考成绩的偶然性,为学生打开更多的就业门路。
2. 分流教育制度实施的初衷分流教育制度的实施,是对传统教育制度的一次改革。
一方面,传统教育制度过分强调一个统一的高考分数,往往会造成许多学生的能力和天赋无法得到发挥;另一方面,社会文化和经济环境的变化,也导致许多社会需求与高考评价脱离实际。
因此,分流教育制度的实施,则可以更好地满足社会的需求,增加劳动力的多样性。
3. 分流教育制度的优点- 体现了多元化教育的需求,避免了高考成绩的偶然性;- 促进了学生个性发展,锻炼学生创造力和创新精神;- 减轻了学生以及家长的压力,避免高考形式主义的弊端;- 提高了学生就业的多样性,完善了教育与社会的连接。
4. 分流教育制度的局限性- 实施难度较大,需要建立起完善的分流机制;- 如果不完全科学合理地进行分流,过分强调学生的能力以及自主性,则可能会由此带来新的潜在问题;- 学校招生难度加大,且分流教育所涉领域较多,需要综合评估学生多方面能力,增加了学校的招生难度。
总之,在日益发展的教育领域中,分流教育制度的实施对于提高国家的人力资源效益,完善教育机制,构建人才优势都有重要的作用。
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分流教育的实施只是教育制度的一个调整,它并不能彻底解决传统教育所面临的诸多问题,也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积极探索、完善。
“2+1”订单教育模式研究与实践探索
“2+1”订单教育模式研究与实践探索本文主要针对承担“PPG调色师”订单班教育实践过程中遇到的具体问题进行探索,结合我系的实际情况,重点分析了“2+1”模式中“2”和“1”的问题和教学计划的具体制订问题。
标签:“2+1” 订单教育0 引言本文是针对我系承担的省级课题《“2+1”订单式教育模式的研究与实践-江西蓝天学院“PPG调色师”订单班个案研究》所做的研究与实践。
在承接“PPG调色师”订单班前后,先后承接过“方正动漫”、“中国电信”、“深圳劳伦斯珠宝”订单班。
以上订单班相对培训的课程门数较少,课时也较少,教学周期的跨度较短。
总体上这些订单班的开办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也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承担“PPG调色师”订单班后遇到了一些新的问题:所要培训的内容多,课时量大,周期长,我们的老师对绝大多数的课程陌生,学习课程与学生原来学习专业内容关联性非常小等等,对我系来讲是个全新的课题,对“PPG调色师”订单班课题组进行了具体实践探索,以下主要针对“2”和“1”及教学计划制订方面进行探讨。
1 “2+1”订单教育模式中关于“2”与“1”探讨如何解决“2”和“1”的问题。
“2+1”,“1”是毕业学年,“2”在本课题中界定为参加订单班级学习前的学习阶段,“2”也不严格限定一定就是大专前两年,中专生、本科生为了解决的就业问题,都可以自愿申请参加订单班级的学习。
1.1 “2”和“1”教学内容要不要衔接的问题。
关于“2”和“1”的教学内容衔接问题,一般学者认为,“2”+“1”不仅仅是时间上的相加,强调在“2”的期间教学计划就开始与企业共同制定,这种观点和做法无疑更有利于为企业培养适合的员工。
课题组经过了多次探讨,认为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要考虑组成订单班的学生原来所学专业方向,如果本身是汽车类专业的学生,原专业课程体系与“PPG 调色师”订单班教学课程相关性较大,可以在毕业学年前开设订单班教学部分课程。
而基于我系是艺术专业,“PPG调色师”订单班开办前我们探讨了是否要对第一年和第二年的课程做一些调整。
k12教育简介演示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 能力是K12教育的核心任务 之一。学校通过各种途径和 方法,努力激发学生的创新 思维和实践能力,以适应未 来社会的发展需要和职业发 展的需要。
k12教育简介演示
汇报人: 2023-12-17
目录
• K12教育概述 • K12教育的目标与任务 • K12教育的课程设置与教学方
法 • K12教育的师资力量与教学资
源 • K12教育的挑战与对策 • K12教育的未来发展趋势与展
望
01
K12教育概述
K12教育的定义与背景
பைடு நூலகம்
K12教育定义
K12教育是指从幼儿园到12年级 (通常为18岁)的基础教育阶段 。
课程评价体系的建立与完善
多元化评价
K12教育课程评价体系注重多元化评 价,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包括考试、 作品评价、平时表现等,以全面了解 学生的学习情况。
以学生为中心
持续改进
K12教育课程评价体系重视持续改进 ,通过对评价结果的分析和反馈,及 时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提高教学质 量。
K12教育课程评价体系以学生为中心 ,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个性化发展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
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是K12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 。学校通过科学的教学方法和先进的教育理念, 努力提高学生的学术水平和考试成绩,以适应升 学和就业的需要。
个性化教学:学校针对学生的不同特点和需求, 采用个性化教学的方式,为学生提供定制化的学 习方案和辅导,帮助他们取得更好的成绩。
优化课程设置:学校通过精心设计和安排课程, 确保学生能够全面掌握学科知识,提高他们的学 术水平和综合素质。
对中职学校“2+1”教育模式的实践性思考
从 以 上 顶 岗 企 业 对 实 习生 的 用 工 状 况
中 职 学 校 的 学 生 在 完 成 了在 校 学 习两 求 高 , 作 者 的 熟 练 程 度 不 够 的 话 很 容 易 来 看 , 操 不难 看 出 企 业 是 抱 着 一 种 短 、 、 平 快 造 成 设 备 的 损耗 , 必给 企 业 带 来 损 失 , 势 影 的 态 度 , 有 制 定 适 合 于 实 习 生 特 点 的有 没
科 教 动 态
Cn E c i n ao H: U ha d ao Io: n:a —: i u tnn v: e! t :l r: i =d
对 中职 学校 “ +1 育 模式 的实 践性 思 考 2 "教
李 映 姬
( 广东省 理工 职业技术 学校 广州 5 6 0 1 3 )者 的 技 术 要 精 对
1 顶 岗企业鱼龙混珠
年 的任务后 , 第三 年开始就要进 行顶 岗 从 实 习一 年 , 炼 自 己 的职 业 素 养 和 职 业 技 锻
能, 为成 为一 名 高 素 质 的 劳 动者 做 准 备 。 而 到 深 入 了 解 、 格 把 关 。 企 业 的 运 营 状 严 对 况 、 工要 求 、 用 工作 环 境 、 作 时 间 、 资 待 工 工
家共同探讨 。
人 意 的 地 方 。 面 就 一 些 存 在 的 现 状 与大 耐 心 。 下 由于 中 职 学 生 的年 龄 比较 小 , 识 的 知
技 术 性 强 的 工 作 。 如对 数控 专 业 , 控 设 比 数
储 备 不 够 厚 实 , 手 能 力 比较 差 , 以 胜 任 够 , 更 看 重 的 是 他 们 的 工 作 时 间 与 工 作 动 难 而
中指 出 “ 等 职 业 教 育 是 我 国高 中 阶 段 教 2 企业对顶 岗实习缺乏诚 意 中 育 的 重 要 组 成 部 分 , 负 着 培 养 数 以 亿 计 担
探究式学习:培养学生探索和发现知识的能力
探究式学习:培养学生探索和发现知识的能力引言探究式学习是一种基于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模式,旨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和发现知识的能力。
它强调学生主体性,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通过自主探索和合作实践来构建深入理解和持久记忆。
控制 vs. 探究传统教育模式注重教师对知识的传授和学生对知识的被动接受,而探究式学习则鼓励学生自己去寻找答案。
在传统模式中,学生通常只专注于表面上的记忆和应试技巧;而在探究式学习中,他们将更加关注问题的本质、原因和解决方法。
培养的能力1. 自主思考能力探究式学习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并自行找到相关资料进行研究。
这个过程需要他们运用逻辑思维、批判思维和创造性思维来分析、解决问题。
通过反复迭代、尝试和修正,学生能够培养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
2. 合作与沟通能力探究式学习中,学生常常需要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
这要求他们学会倾听和表达自己的想法,不断调整角色,在团队中发挥积极作用。
通过合作与沟通,他们不仅可以共同构建知识,还可以培养解决困难、应对挑战的能力。
3. 批判性思维能力在探究式学习中,学生需要评估信息来源的可靠性,并从多个角度分析问题。
他们要学会提出有针对性的质疑,并基于证据和逻辑进行推理和论证。
批判性思维能力不仅有助于深入理解知识,还可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判断的能力。
探究式学习方法1. 项目驱动型以项目为核心进行探究是探究式学习的一种常见方法。
教师可以设计具体、实践性强的项目,并引导学生通过调查、实验等活动来收集数据、分析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这种方法能够使学生在真实场景中应用所学知识,加深对概念和原理的理解。
2. 问题驱动型以问题为导向进行探究是另一种常见的方法。
教师可以给出开放性的问题,并鼓励学生通过自主查找资料、讨论等方式来解决问题。
这种方法可以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和自主学习的能力,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
3. 实践驱动型以实践为基础进行探究是强调实际操作和体验的一种方法。
教师可以通过实验、观察、调研等方式引导学生亲身参与探究活动,从而加深他们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分流教育制度
分流教育制度
随着中国教育体系不断发展,学校教育已经成为了每个孩子成长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然而,由于城市化带来的大规模人口流动和教育资源的不平衡分配,我们看到了许多教育资源短缺的现象。
因此,我们需要一种新的教育制度来分流教育资源,让更多的孩子享受到优质的教育。
分流教育制度的核心理念是让每个孩子都能够接受到最适合自
己的教育,而不是只有少数人能够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
这种制度通过将学校分为几个不同的层次,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能力进行不同程度的教育,使得每个孩子都能够获得最好的教育。
具体来说,这种制度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实现:
1. 区域分流:在城市化进程中,许多孩子的家庭迁移到城市,但城市的教育资源有限,导致一些孩子没有机会接受到优质的教育。
因此,分流教育制度可以根据不同区域的资源情况,将学校分为几个不同的层次,让每个孩子都能够接受到适合自己的教育。
2. 学科分流:在学校中,有些学生善于文学,有些善于数学,有些则善于艺术等等。
因此,分流教育制度可以针对不同学科的需求,将学生分为几个不同的层次,让每个孩子都能够接受到最适合自己的教育。
3. 个性化分流: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独特的个性和特长,因此,分流教育制度应该根据每个孩子的实际情况和能力,将学生分为几个不同的层次,让每个孩子都能够接受到最适合自己的教育。
总之,分流教育制度是一种更公平、更合理的教育制度,能够让更多的孩子接受到优质的教育。
在未来的教育改革中,我们应该重视这种制度,让每个孩子都能够享受到好的教育资源。
闻少《1进2模式》详解
闻少《1进2模式》详解
“1进2模式”是一种重点突出面向战略、艺术与科学开发能力的复合全球化教育模式,以国际化视野跨越形式教学,构建学习生态圈,实现全球资源的整合、融合和创新应用,培养具有新的国际视野的优秀人才。
“1进2模式”的主体特征是:一是融合国内外教育资源,充分发挥中外资源优势;二是强调实践能力,倡导以学习、实践为主,促进全面教育;三是坚持个性化发展,让学生从课程设置到大学选择,充分调动学习激情,实现人的本质发展;四是突出国际视野,贯彻国际证书制度,培养国际精英人才。
“1进2模式”的实施原则是:首先识别学生的特点,积极培养特长;其次加强中外文化交流,实现语言和文化的全面发展;最后实施“面向未来可行性与创新性教育”,培养学生战略思考能力、创新思维及实践能力。
如果要实施“1进2模式”,则需要建立一个科学、艺术、战略和全球思维有机融合的独特结构,促进国际资源整合,增强学习效率,构建国际思维与能力认知框架,促进国际课程质量的改进和国际人才的培养,为国家做出更好的贡献,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东营市二中分流问题
东营市二中分流问题摘要:1.东营市二中分流问题的背景和原因2.分流对学生、教师和学校的影响3.解决方案和建议4.总结正文:近年来,东营市二中面临着分流问题,引起了广泛关注。
这一现象背后,既有教育政策的影响,也反映了社会对学生教育的关注和期待。
本文将从东营市二中分流问题的背景、影响、解决方案等方面进行探讨,以期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一些参考。
一、东营市二中分流问题的背景和原因1.教育政策调整:近年来,我国教育部门加大对高中教育的改革力度,提倡普及高中阶段教育。
在这一背景下,东营市二中作为一所地方高中,需调整招生政策,扩大招生规模,从而满足更多学生的入学需求。
2.社会经济发展:随着东营市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群众对教育资源的需求日益增长。
为满足这一需求,东营市二中需调整办学策略,提高教育质量,确保学生顺利升学。
3.学生和家长期望: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下,学生和家长对学业成绩和升学率有较高期望。
为了提高学校的竞争力,东营市二中需采取措施,调整教学资源和生源。
二、分流对学生、教师和学校的影响1.学生:分流可能导致部分学生失去继续深造的机会,影响其未来发展。
同时,分流也使学生在心理上承受更大的压力,容易产生自卑、焦虑等负面情绪。
2.教师:分流给教师带来了教学上的挑战,需要在有限的课时内提高教学效果。
此外,教师在面对分流学生时,还需关注他们的心理健康,给予更多的关爱和支持。
3.学校:分流问题对学校的整体教学质量和声誉产生负面影响。
为保障教育质量,学校需调整教学策略,加强对分流学生的关注和辅导。
三、解决方案和建议1.加强校内教育资源整合:学校应充分利用现有资源,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关注分流学生的学习需求,提供个性化的辅导和支持。
2.完善招生政策:教育部门应进一步优化招生政策,确保公平、公正、公开的招生环境,为学生提供更多升学机会。
3.提高家庭教育意识:家长应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引导他们正确看待分流,培养孩子的综合素质和适应能力。
高中分流政策
高中分流政策一、背景介绍高中分流政策是指根据学生的学业成绩和兴趣特长,将高中学生分为不同的学科类别,为他们提供专业化的教育和培养方案。
这一政策旨在充分发挥学生的潜力,培养他们的专业能力,为未来的学业和职业发展打下基础。
二、分流政策的目的高中分流政策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和个人发展需求,促进学生在自己擅长的领域得到更全面的培养。
通过对学生进行分流,可以提供更加专业的教育资源和指导,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综合素质。
三、分流政策的实施方式高中分流政策的实施方式通常有以下几种: 1. 学科分流:根据学生在初中阶段的学科成绩,将学生分为文科和理科两个学科类别。
文科类别主要培养学生的人文社科素养,理科类别主要培养学生的科学技术能力。
2. 兴趣分流:根据学生的兴趣特长和个人志向,将学生分为不同的兴趣类别,如艺术、体育、科技等。
这样可以更好地发展学生的特长,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成就感。
3. 综合分流:综合考虑学生的学科成绩、兴趣特长和个人发展需求,将学生分为多个不同的学科类别,为他们提供个性化的教育和培养方案。
四、分流政策的优点高中分流政策具有以下几个优点: 1. 个性化培养:分流政策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和需求,提供个性化的教育和培养方案,帮助学生发展自己的特长和潜力。
2. 专业化教育:分流后,学生可以接受更加专业化的教育和指导,提高学习效果和学科素养。
3. 提高学习积极性:通过分流,学生可以更加专注于自己喜欢和擅长的学科或兴趣领域,提高学习积极性和成就感。
4. 有利于个人发展:分流政策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发展自己的个人兴趣和特长,为未来的学业和职业发展打下基础。
五、分流政策的挑战高中分流政策也面临一些挑战: 1. 公平性问题:分流政策可能存在一定的主观性和不公平性,有些学生可能因为各种原因而无法得到适合自己的分流。
2. 培养方案的调整:分流后,学生的培养方案需要进行调整和优化,这对学校和教师的教学能力和管理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1+2分流教育模式探索“2+1+2”分流教育模式探索-----农村地区实施全程成功教育的研究与实践作者:李献林发表时间:2008-09-17来源:河北省曲周县阅读次数:143 各位领导、各位同仁:大家好!初夏时节,百花盛开,贵州更是风光无限。
在这美好的季节里,我们怀着喜悦的心情参加了中国教育学会贵州农村教育改革实验区工作研讨会,非常感谢中国教育学会、贵州省教育厅给了我们一次难得的学习机会,我也非常愿意与各位同仁在一起探讨农村教育改革问题。
我是来自中国教育学会曲周教育改革实验区,我叫李献林。
我们曲周县位于河北省南部,地处晋、冀、鲁、豫四省交界中心,人口42万,县域面积667平方公里,是一个非常典型的平原农业和经济欠发达县。
曲周是古赵国首都---邯郸市的一部分,历史悠久,文化底蕴很深,是一个非常有名的历史文化古城,由于四季分明,风景秀丽迷人,古代曾有凤凰筑巢曲周,故曲周又称凤凰城。
曲周有上千年尊师重教的历史,在历史上出了很多名人志士,尤其是宋、明两代出了八大尚书,最突出的是明朝万历年间,曲周一个县同一个朝代出了四个尚书,即兵部尚书王一鄂、吏部尚书路振飞、户部尚书陈于陛、工部尚书刘荣嗣。
建国后尽管曲周经济并不发达,但县四套班子历届都非常重视支持教育,几年来累计投入1.9个亿,建成五十所标准化中小学,尤其是高中,一中和新世纪中学两所学校投入1.2个亿,曲周教育硬件环境有了很大进步。
2005年4月9日中国教育学会确立曲周是全国唯一的农村教改实验区之后,曲周教育的软件,尤其是成绩与质量三年上了三个台阶,从邯郸市中下水平一跃进入先进行列。
尤其是2006年以来,在成功教育方面呈现出曲周教育的亮点,我们在全县中小学推出全程成功教育,强调在小学抓起点,初中促分流,高中和职业中专求拓展。
实施过程中,注重习惯养成和个性发展,强调学业有基础、学习有专长、能力多元化、成才个性化,把“良好习惯养成”、“张扬个性”、“发展特长”、“心理辅导”、“人格完善”、“职业指导”、“就业创业”作为不同时期教育的切入点,实现“全员育人、全面育人、全程育人”,让所有学生实现“成功做人”、“成功学习”、“成功做事”、“成功成才”、“成功就业”、“成功创业”,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
河北省教育厅、河北省教育学会把曲周全程成功教育的“2+1+2”分流教育模式和“三三三”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总结,并推广学习。
现将“2+1+2”分流教育模式介绍如下。
一、“2+1+2”分流教育产生的背景从上世纪末开始,农村教育表现的突出问题是学生厌学十分严重,随之而产生的学生辍学和外出打工现象非常普遍。
造成学生厌学的主要原因,一是受应试教育影响,绝大部分学生由于升学无望,对学习丧失信心,一心想离开学校。
二是学校课程开不全,学生兴趣、特长得不到发挥。
三是学校文化生活不健全,学生感到枯燥无味。
四是部分学生家庭确实困难,学生心理压力大。
五是社会和家长对教育认识淡化,新的读书无用论沉渣泛起,部分家长不关心学生的学习,只关心学生经商、干活挣钱。
由于上述原因造成一些孩子,对所学的内容既没有信心,也没有兴趣,一心想离开学校,打工挣钱。
有的学生在家长传统思想影响下,无可奈何地坚持上完初中;有的学生怕在社会上吃苦,在学校熬天度日。
这些学生在课堂上,坐在同学们之间,他们有的面无表情、双眼呆滞,有的交头接耳,有的上课睡觉,这样的学习显然是毫无效果。
要解决上述问题必须因势利导,从构建全程成功教育做起。
一是在教育过程中着力追求教师与学生发展的和谐。
按照学生的个性特长、兴趣和爱好因势利导,从学生现实的认知特点、认知发展水平和实际需要出发,使学校各种教育教学活动所产生出的综合性教育合力,与不同年龄阶段学生身心发展的基本规律相适应,使学生身心得到成功发展。
二是在教育过程中体现教育的节奏与学生发展的节律“同步和谐”。
教育节奏是指教育的影响力量呈现出来的有规律的强弱、疏密、急缓变化的教育现象。
学生发展的节律是指学生身心发展过程所呈现出来的发展速度与方式的规律性变化。
只有在教育节奏和学生发展的节律上达到“同步和谐”时,才能促进学生整体素质全面发展。
否则,当教育的节奏超过学生发展的节律时,会造成学生身心负荷过重,他们难以接受,这样的教育将会影响学生身心的发展;当教育节奏落后于学生的发展节律时,教育就会很难发挥促进学生身心发展的功能。
三是我国实行的是九年制义务教育,在尚未普及高中教育情况下,学生在完成初级中等教育学业之后,既可以继续升高中接受普通文化课的教育,然后继续升大学;也可以离校,步入社会,就业谋生。
据有关报道,农村每年初中毕业生中升入普通高中的只占毕业生三分之一左右,很大一部分初中毕业生要通过职业教育的系统培养或短期培训转移到城镇。
在全国范围的农村劳动力大转移中,竞争非常激烈,如果没有一技之长,没有相应的就业意识与良好的行为习惯,没有取得相应的就业合格证,是很难找到满意工作的。
如何帮助大量的青少年在离校前较系统的完成养成教育,对他们进行系统的创业教育,奠定他们步入社会进行创业的基础,也就成为中国教育学会曲周教育改革实验区全程成功教育实践研究的主要问题。
二、“2+1+2”分流教育的内涵从字面上讲,前一个“2”是指完成初中两年基本课程,“1”是指初中与中专联办一年,后一个“2”是指完成中专两年的专业学习。
实质是初一、初二完成基本课程学习,初三实施分流。
分流教育是指在制度上分别对教育的对象采取不同的教育措施而言,它不仅在形式上不同,而且在教育实施上(如课程内容)也有很大的差别,它的主要原则是通过选择的途径使每一个人根据各自的能力、兴趣、特长、爱好接受其最适切的教育。
一方面可使每个人各展其才,各有所用,另一方面学校可运用有限的教育资源培养更多的人才。
我们尝试实施的分流教育是进入初三后,对不同层次学生进行分类指导,分层发展,即“双向”培养,对学习优秀的学生培养他们升入高一级学校,使其成为国家的尖端人才,对学习有困难并有一定的爱好和特长的学生实行分层施教、特长发展,即鼓励引导学生重点学习一门专业文化课,为其今后成才就业奠基,这也是全程成功教育在初中阶段的很好体现。
三、“2+1+2”分流教育的理论和政策支撑围绕我们的全程成功教育思想,我们在理论与方法上作了如下探讨:1、“2+1+2”的理论依据源于全程成功教育的人本主义理论、多元智力理论、学困生心理学理论和个性心理学理论。
主要强调回归以人为本的理论,重视学生独特个体生命,尊重学生不同的生活经验,倡导差异发展,让每个学生获得适合自己发展的道路。
2、随着社会政治经济的快速发展,原先以普通初中为主,以升学教育为主,以职业教育为辅的单一教育模式必须进行改革,代之以教育结构的多样化,以满足社会对人才多层次、多方面的需求。
而且,“2+1+2”在初三参加连读式的中专学习,在中考前不离开原来初中学校,确保九年义务教育的落实。
3、中等职业教育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
目前农村4亿劳动力的平均受教育程度为6.2年,大多数仍沿用古老的耕作技术,其中约有1.5亿潜在剩余劳动力待开发,每年还有1000万的新增劳动力,城市每年新增就业人员约800万,还要接纳来自农村的几百万劳动力。
农村经济建设的实践证明,对农村学生进行分流教育是提高农村生产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有效措施。
4、曲周教改实验区的总课题是以创业为导向的现代农村素质教育,重在从学生兴趣、爱好及自身特长出发,围绕农村和城镇经济建设对人才的需求,从小学抓起,初中进行分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以培养学生创业理念、创业精神、创业能力和驾驭创业风险的“四创”能力。
我国目前农村学生初中毕业后绝大部分学生直接参与社会劳动,要想真正实现控辍保学,一方面要为少数升学有望的学生提供优质的教学服务,另一方面要对绝大多数升学无望的学生在中学阶段开设一些工、农业实用技术课,这样比学文化课更有利于他们今后的谋生。
我们就要创设条件让学生自选中专技校、自选专业,使绝大部分所谓的“差生”能愿学、乐学,从而不想离开学校,这就需要从培养学生创业意识、创业理念、创业能力做起,需要坚持走“2+1+2”初中、中专连读之路,促使学生实现就业、创业的成功。
四、“2+1+2”分流教育的实施过程“2+1+2”分流教育实质是初三实施分流教育的一种形式。
实施初中、中专连读式分流教育是实践以就业创业为导向的现代农村素质教育的关键和核心,是全程成功教育的一种具体形式,是为学困生设计出路、实现控辍保学的有效举措,同时也符合广大农民的愿望,有利于减轻农民负担,有利于培养更多的学有专长的实用人才,有利于学生早就业,有利于学生终身发展,是让农民脱贫致富的重要途径。
“2+1+2”的分流教育模式在实施过程中注重强化学生在初中学两年基础课,初三成为中专院校的学生,并在原初中上课,学习专业基础知识,初三毕业后到中专院校学习两年专业技术,毕业后颁发中专文凭,国家承认学历,中专院校负责推荐学生就业。
在初三实施“2+1+2”初中、中专连读式分流教育是实践全程成功教育、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的关键和核心,是农村素质教育的一种具体形式。
我们重点在所有乡镇中学进行了“2+1+2”初中、中专连读的分流教育尝试,在初三提前开设职业教育知识,加上音、体、美和计算机知识,初三毕业后到中专院校学习一年专业技术,第二年带薪实习,毕业后颁发中专文凭,由毕业学校负责对口安排工作。
在实施此项目的过程中,我们注重对合作中专技校的考察,几经筛选,把县职教中心和青岛海龙职业技术学校作为合作重点,并努力在青岛开发区建立学生就业基地。
我们非常注重分流班的学生动员、教学,坚持初中与中专对口教学支援,初中带学生到中专实际操作,中专教师到初中巡回上课,坚持“四个有利于”和“五最”原则。
“2+1+2”分流教育追求的是全程成功教育,是因材施教、控辍保学的具体表现,是火箭送卫星式的教育,是为每一个学生负责、让每一个学生走向适合自己终身发展道路的教育。
五、“2+1+2”分流教育的管理研究1、前期招生管理。
主要包括考察中专学校、签订联合办学协议,召开学生及家长动员会、帮助学生设计职业发展,并组织报名、组织学生家长代表到中专学校参观等活动。
2、初期教学管理。
在这一时期,对分流学生要实行分班管理,制定独立的教育计划,设置特殊的课程,实行“基础课+计算机课+特长课+职业指导课+人生设计课”的课程设置模式。
另外,我们还定期组织中专教师巡回各教改实验校上课,单独进行期中、期末和毕业考试,并对教师进行单独考核。
3、中期技术学习管理。
这一时期是指进入中专学习的两年时间,要强化技术学习,注重实际操作教学和到企业实践,并在后期安排学生进行带薪实习。
4、后期就业跟踪管理。
与中专学校和企业分别签订协议,保证毕业生获得合适的工作和最低的保证工资,并终身跟踪服务,保证毕业生不间断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