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点1-总体小康(时间、意义、表现、特点)

合集下载

高一政治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常识点大概括

高一政治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常识点大概括

高一政治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常识点大概括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是高一必修一政治课本的第十一课的内容,下面是我们给大家带来的高一政治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常识点大概括,期望对你有协助。

高一政治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常识点1. 国内总体小康的特征:低水平的、不全面的、进步很不平衡。

2.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体目的:在本世纪头二十年,经济愈加进步、民主愈加完善、科教愈加进步、文化愈加兴盛、社会愈加和谐、人民生活愈加殷实。

3.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的:①在优化结构和提升效益的基础上,国内生产总值到20XX年力争比2000年翻两番,综合国力和国际角逐力明显增强;②基本达成工业化,建成健全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更具活力、愈加开放的经济体系。

③城镇人口的比重较大幅度提升,工农差别、城乡差别和区域差别扩大的趋势逐步扭转。

④社会保障体系比较完善,社会就业比较充分,家庭财产一般增加,人民过上愈加富足的生活。

4. 科学进步观的内涵:坚持以人为本,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进步。

其宗旨是为了更好地进步。

坚持以人为本科学进步观的本质和核心。

全面进步就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生态等社会各个范围全面进步。

协调进步就是要统筹城乡进步、统筹地区进步、统筹经济社会进步、统筹人与自然和谐进步、统筹国内进步和对外开放进步。

可持续进步就是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进步。

5. 如何促进全面小康社会经济进步?①树立科学进步观: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进步观,以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进步。

②促进经济持续协调进步。

a.优化产业结构,全面提升农业、工业、服务业的水平和效益;b.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c.统筹城乡进步,建设现代农业,进步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d.统筹地区进步,推进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等老工业基地,促进中部区域崛起,鼓励东部区域率先进步。

③坚持对外开放,积极参与国际经济角逐与合作。

第十课高一上学期政治第十课复习知识点汇总

第十课高一上学期政治第十课复习知识点汇总

(注意:★代表知识重点,下划线表示必背知识哦)第十课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1. 知识提纲本课有两框:第一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第二框:又好又快科学发展2. 总体小康与全面小康( 1 )总体小康:①含义:指低水平、不全面、发展不平衡的小康阶段。

②特点:是一个低标准的小康,是一个偏重于物质消费的小康,是一个发展不均衡的小康。

③表现:A 微观上看,城乡居民的生活水平、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吃饭问题已经得到解决。

人们的消费,已经从温饱型消费,过渡到小康型消费,部分向比较富裕型消费迈进。

B 从宏观上看,国家的整体经济实力大大增强。

④实现时间:20世纪末已经实现( 1 )全面小康:①特点:工业化基本实现、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国内市场总体规模位居世界前列、人民富裕程度普遍提高、生活质量明显改善、生态环境良好、人民享有更加充分民主权利、具有更高文明素质和精神追求、各方面制度更加完善、社会更加充满活力而又安定团结、对外更加开放、更加具有亲和力、为人类文明作出更大贡献的国家。

②实现时间:2020 年,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

③要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在经济建设方面的新要求:A :增强发展协调性,努力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B :全面改善人民生活。

C :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

【易错点】我国已经达到小康水平(×)解析:到20 世纪末,我国胜利实现了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的第一、二步目标,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但是小康水平是一个从低级到高级的逐步发展过程。

我国目前的小康是一个低水平、不全面、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

巩固和提高目前达到的小康水平,还需要长时期的艰苦奋斗。

笼统的说我国已达到小康水平是不准确的。

3. 科学发展观【内涵】( 1 )第一要义是发展。

必须坚持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着力把握发展规律、创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破解发展难题,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实现又好又快发展,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打下坚实基础。

高中政治必修知识点: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

高中政治必修知识点: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

高中政治必修知识点: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知识点:
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
1、总体小康
表现:
微观上看:居民生活水平、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宏观上看:国家整体经济实力大大增强(GDP)。

特点: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不平衡的小康
实现时间:本世纪头二十年
2、全面小康
特点: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即:六个“更加”)3、全面小康的经济建设目标:
①在优化结构和提高效益的基础上,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力争2000年翻两番,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

②基本实现工业化,建立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更加开放更有活力的市场体系。

③城镇人口的比重较大幅度提高,工农差别、城乡差别和地区差别扩大的趋势逐步扭转。

④社会保障体系比较健全,社会就业较充分,家庭财产普遍增加,人民过上更福足的生活。

4、小康社会的建设进程和实现现代化的进程一样,是一种不平衡的发展过程。

二、促进小康社会经济发展
1、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必须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

2、树立科学发展观的必要性:单纯追求经济增长速度追求GDP的增加,带来一系列社会问题,甚至出现“没有发展的增长”。

3、科学发展观的内涵
第一要义是发展
以人为本——本质和核心
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基本要求
统筹兼顾——根本方法。

知识点2-全面小康社会的新目标(时间、标新)

知识点2-全面小康社会的新目标(时间、标新)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目标(特点、目标)
【典型例题】
【解析】本题考查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材 料说的是我国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足的问题,①④ 与此无关,②③是解决此问题的有效途径。 【答案】D
知识点——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 新目标(特点、目标)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目标(特点、目标)
【知识点解析】
1、2020年实现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 特点:全面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 会。 2、目标 ①经济发展:工业化基本实现、综合国力显著增 强、国内市场总体规模位居世界前列。 ②人民生活:人民富裕程度普遍提高、生活质量 明显改善、生活环境良好。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目标(特点、目标)
【典型例题】
【解析】本题考查科学发展观的要求。①是从文化 生活角度讲的,②是从政治生活角度讲的,与题干 要求不符;③的做法坚持了以人为本,④的做法符 合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 【答案】B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目标(特点、目标)
【典型例题】
3.面对目前我国城镇化进程中存在的人口城镇化 滞后、土地浪费严重、产业配套缺乏、公共设施不 足等问题。政府必须 ( ) A.大力发展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业 B.把土地制度改革作为关键环节 C.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要求 D.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首要位置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目标(特点、目标)
【知识点解析】
(7)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把生态 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 设的各方面和全过程。
(8)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尊
重人民首创精神,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目标(特点、目标)
【典型例题】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目标(特点、目标)

全面小康重要知识点总结

全面小康重要知识点总结

全面小康重要知识点总结全面小康的基本内涵全面小康的基本内涵包括经济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民主法治全面落实、文化全面繁荣、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等五个方面。

经济全面发展是指各地区、各部门、各行业、各企业不断发展壮大,经济体制不断完善,国民经济持续高速增长,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社会全面进步是指社会公平正义不断得到保障,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

民主法治全面落实是指人民民主制度得到全面有效实施,法治国家建设不断推进,全社会法治意识和法治精神不断增强。

文化全面繁荣是指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全面繁荣兴盛,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文化得到传承和创新,全民族的文化素质不断提高。

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指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得到全面提高,全体人民共同分享改革发展成果,不断增进全体人民的福祉。

全面小康建设的总体要求全面小康建设的总体要求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坚定不移深化改革开放,进一步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不断增强全体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全面小康建设的路径全面小康建设的路径是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经济发展、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强创新驱动、提高开放水平、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不断增进人民福祉。

全面小康目标的战略布局全面小康目标的战略布局包括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等五大领域,其中经济建设是全面小康建设的基础和关键,政治建设是全面小康建设的保障和条件,文化建设是全面小康建设的灵魂和支撑,社会建设是全面小康建设的保障和基础,生态文明建设是全面小康建设的重要内容和保障。

全面小康目标的实施路径全面小康目标的实施路径是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发展第一要务、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充分发挥市场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坚持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坚持改善民生、坚持依法治国、坚持生态优先和绿色发展。

九年级走向小康知识点

九年级走向小康知识点

九年级走向小康知识点一、小康社会的定义和目标小康社会是指全体人民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个方面达到相对富裕、全面发展的社会阶段。

九年级学生在学习中需要了解小康社会的具体定义和目标,以加深对社会发展的认识。

二、经济发展与小康社会1. 经济发展的重要指标:生产总值、人均收入、居民消费水平等。

九年级学生应该了解这些指标的含义和计算方法。

2. 经济发展的驱动力:科技进步、产业升级、投资增长、消费升级等。

学生可以通过案例分析,了解这些驱动力对经济发展的作用。

三、社会保障与小康社会1. 医疗保障:普及基本医疗保险、建设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等。

2. 养老保障:建立健全养老金制度、推进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等。

3. 教育保障: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提高教育质量、保障教育平等等。

4. 住房保障: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完善住房公积金制度等。

学生需要了解社会保障的内容、实施方式和对人民群众生活的重要意义。

四、社会公平与小康社会1. 社会财富分配的公平:通过税收制度、福利制度等措施实现财富公平分配。

2. 社会资源分配的公平:如教育资源、就业机会等的公平分配。

3. 社会权利保障的公平:建立健全法制体系,保障公民权利平等。

学生需要认识到社会公平对构建小康社会的重要性,并加深对公平概念的理解。

五、环境保护与小康社会1. 水资源保护:加强水资源管理,推动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

2. 大气环境保护:减少污染物排放,提高空气质量。

3. 生态保护:保障生物多样性,推动生态文明建设。

九年级学生需要了解环境保护对于实现小康社会的重要性,以及个人在环保方面应承担的责任。

六、科技创新与小康社会1. 科技创新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提高生产效率、推动产业升级等。

2. 科技创新对生活便利的改善:智能科技的应用、医药技术的进步等。

学生需要认识到科技创新对小康社会发展的贡献,并了解科技创新对个人学习和生活的重要性。

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小康社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小康社会建设的价值指引。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知识介绍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知识介绍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知识介绍一、全面小康社会专题知识1.什么是全面小康社会?人的生活状态可分为贫穷、温饱、小康、富裕四个阶段。

我们说的“小康”不是富裕,更不是想象中的有别墅、有汽车的生活,而是解决温饱之后的一种生活状态。

通俗地讲,小康就是衣食无忧,住房宽敞,出行方便,环境整洁,医疗便捷。

2.我县建成小康社会的时间?市委市政府根据经济发展水平,就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确定2012年底,金湖、盱眙、洪泽“南三县”实现全面达小康目标,涟水、淮安、淮阴“北三县”2013年实现全面达小康目标。

3.我县全面小康社会建设进展怎样?到2012年底,我县全面小康社会四大类18项25个指标,已有20个达标,3个达序时进度,全县小康社会实现程度为98.85%。

4.全面小康社会验收的途径有哪些?重点有两个方面:①数据达标。

全面小康社会四大类18项25个指标要总体达标(其中,也允许有1-2个非核心指标不达标);②群众认可。

通过随机抽选家庭电话进行民意调查,群众满意度要在60%以上。

二、辨证看待全面小康社会1.全面小康社会的意义。

实现全面小康社会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目前,我省85%的县(市)已经建成小康社会,全省正在开启基本现代化建设。

对于我县来说,经过全县人民团结奋斗,预计到2013年底全面小康实现程度将达到99.7%。

所以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合乎县情、顺应民意,未实现小康社会就意味落后。

2.全面小康社会的标志。

温饱有余、富有不足。

全面小康生活不等同于富裕生活。

小康社会上承温饱社会,下启基本现代化,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发展过程。

全面小康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

全面小康达标,并不是意味着小康社会就是最高阶段,而是要通过不断的努力,建设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

全面小康是多数家庭的小康。

全面小康反映的是全县好、中、差所有家庭的一种整体水平,并不等于每个家庭都能达到小康水平。

3.全面小康社会的验收。

2014年三、四月左右,省将对我县全面小康社会创建进行达标验收。

10.1全面小康

10.1全面小康

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会保障体系
A.①②
③基本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
④转变发展方式以取得重大进展
C.①③④
√பைடு நூலகம்
B.②③
D.①②③
实现全面建成小 康社会的目标
到2020年,建成全面惠及十几 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 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人民生活水 平全面提高;资源节约型、环境 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准的小康。 •
总体小康与全面小康有三大区别。
• ⑴总体小康是一个低标准的小康,全面小康是一个较高标 2000年底,我国人均 GDP只有800多美元,属于中下收入 国家的水平。而到2020年,我国人均 GDP将超过3000美元
,达到中等收入国家水平。
• ⑵总体小康是一个偏重于物质消费的小康,全面建设小康 社会,追求的是物质、政治、精神和生态文明的共同发展
社会 将缩小地区、城乡、各阶层的差距,发展比较均衡
别 发展 社会发展很不全面、不平衡
状态
,体现共同富裕的原则
目标都是要基本实现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全面小 康是继续消灭局部贫困的阶段,是由片面发展转向全面发展的阶 联系 段;总体小康是全面小康的基础条件,全面小康是总体小康的发 展和完善

A.我国还未实现总体小康

B.我国改革发展的成果不明显
C.我国现在达到的小康是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
D.我国已从温饱型小康步入宽裕型小康
【2】我国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本形成合理有序的
收入分配格局,就要构建如右图所示的“橄榄型”或“纺锤 型”收入分配结构。以下可以选择的对策有( ①统筹城乡发展 ) ②提高劳动收入在国民收入
2、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 (1)长期性:需要进行长时期的艰苦奋斗。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3.我国人民生活总体达到小康水平的一个重要 指标就是恩格尔系数逐年下降,恩格尔系数逐年 下降表明了( A ) ①我国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在逐年提高 ②城乡居民对食品的需求量在逐年下降 ③城乡居民的实际收入在增长 ④城乡居民吃的消费水平高,其他消费低 A、① B、②③ C、①③ D、①②③④
发展不平衡,地区差 距、城乡差距、工农 发展程度 差距较大,部分地区 尚未达到
缩小地区、城乡 各界层的差距, 惠及十几亿人口
二、经济建设的新要求
1.增强发展的协调性,努力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十七大关于经济目标的新要求
• 转变发展方式取得重大进展,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 降低消耗、保护环境的基础上,实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 到二0二0年比二000年翻两番。 •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更加完善。 • 自主创新能力显著提高,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 大幅上升,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 • 居民消费率稳步提高,形成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 的增长格局。 • 城乡、区域协调互动发展机制和主体功能区布局基本形 成。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城镇人口比重 明显增加。
3、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资源能 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 消费模式。
4、小康社会的建设特点和要求
特点: 小康社会的建设进程是一个不平衡的 发展过程, 要求: 不能搞一刀切。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发 展的快一点,率先实现现代化;相对落后的 地区要奋起直追,加快发展。
全 面 建 设 小 康 社 会 的 经 济 目 标
2、全面改善人民生活。
社会就业更加充分.
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人人享有基本 生活保障.
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制度基本形成,中等收入者占多 数,绝对贫困现象基本消失.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知识点归纳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知识点归纳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知识点归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中国共产党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进程中提出的重大战略目标。

小康社会的建设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任务,需要党和人民群众的共同努力。

下面将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知识点进行归纳,以便更好地理解和把握这一重要内容。

1. 小康社会的内涵和目标小康社会的内涵是指实现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社会保障体系健全、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社会文明程度进一步提高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有两个阶段的目标,即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2. 小康社会的主要指标和重点领域实现小康社会的各项指标和重点领域包括:国民经济总量、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城乡居民收入、就业率、教育水平、医疗卫生水平、社会保障体系、住房保障、生态环境保护等。

3.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本策略和路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本策略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奋力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稳步推进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

实现小康社会的路径是先富带后富,逐步消除贫困,全面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

4.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责任主体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责任主体是中国共产党,同时也是全体中国人民和国家各级机关、社会组织以及每个公民。

各级政府负有落实相关政策和措施的责任,而公民也应积极参与并共同努力。

5.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工作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工作包括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教育事业的全面推进、卫生健康事业的发展、社会保障体系的健全、城乡居民收入分配的公平合理、生态环境的保护等。

在实现小康社会的过程中,需要注重解决好党和国家工作中的重大关切问题。

6.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价值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价值观是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凝聚力和引导力,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7.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国际意义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不仅是中国共产党的一项重要战略任务,也是中国共产党对全球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贡献。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一第10课 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一第10课 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

一、选择题 1.(考查点:从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诗经·大雅·民劳》有云 :“民亦劳止,汔可小康。”现阶段,我国已经实现总体小康,并正 在为建设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而奋斗。下列对我国现阶段的小康 水平认识正确的是( ) A.只是在经济上实现全面小康 B.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 C.已经实现全面小康,只是水平仍比较低 D.少数人的小康,多数人还处于贫困状态 解析:注意区别我国现阶段的小康与目前正在建设的小康:我们现 在的小康是总体小康,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 小康;正在建设的小康是全面小康。 答案:B
上述目标体现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哪些新要求?
答案: (1)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在提高发展平衡性、包容性、可持续性 的基础上,到2020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 2010年翻一番,体现了这一点。 (2)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 现行标准下5575万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就体现了这一点。 (3)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碳排放总 量得到有效控制,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大幅减少,体现了这一点。
名师精讲 1.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要求 (1)经济持续健康发展。①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重大进展,在 发展平衡性、协调性、可持续性明显增强的基础上,实现国内生 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②科技进步对经济 增长的贡献率大幅上升,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③工业化基本实 现,信息化水平大幅提升,城镇化质量明显提高,农业现代化和社 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成效显著,区域协调发展机制基本形成。 (2)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①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总体实 现。②就业更加充分。③收入分配差距缩小,中等收入群体持续 扩大,扶贫对象大幅减少。④社会保障全面覆盖,人人享有基本医 疗卫生服务,住房保障体系基本形成。 (3)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知识点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知识点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知识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目标,也是中国共产党的奋斗目标之一。

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对于保障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将介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知识点。

一、什么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指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五个方面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具体包括经济建设小康、政治建设小康、文化建设小康、社会建设小康和生态文明建设小康。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目标。

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意义1. 保障人民幸福生活: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能够让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提高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和精神文化生活水平。

2. 推动中国现代化进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里程碑,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要意义。

3. 构建和谐社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能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减少社会矛盾,实现社会和谐稳定。

4. 保护生态环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求生态文明建设小康,促进可持续发展,确保生态环境的良好状态。

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的主要内容1. 经济建设小康: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保持经济增长速度适应中国经济发展的新常态。

2. 政治建设小康:加强党的领导、改进党的建设,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3. 文化建设小康: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

4. 社会建设小康:提高社会保障水平,保障人民基本生活权益,加强社会治理,构建和谐社会。

5. 生态文明建设小康:推动绿色发展,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构建生态良好的社会环境。

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路径和战略中国共产党提出了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四个“全面”战略,即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

这四个“全面”战略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多个方面全面推进,促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实现。

小康之路知识点总结

小康之路知识点总结

小康之路知识点总结小康社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目标,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

小康社会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必经阶段,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阶段。

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不断解放思想、开拓创新,锐意改革、大胆探索,善于总结、敢于实践,着力做好小康社会各项工作。

下面就小康之路知识点进行总结如下:一、小康社会的基本内涵小康社会是指人均收入达到小康水平,人民生活富裕、社会文明程度较高的社会状态。

也就是指国民经济稳步增长,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资源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成果丰硕。

小康社会重点在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和社会的整体发展程度。

二、小康社会的历史任务小康社会是中华民族在两个百年和百年奋斗目标的重要节点,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必经阶段,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阶段。

三、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1、经济建设:经济建设是小康社会建设的基础和关键。

中国经济要稳中求进,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

2、民生建设:保障和改善民生是小康社会建设的根本任务。

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促进社会公平公正。

3、政治建设:政治建设是小康社会建设的重要保障。

要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建设一支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

4、文化建设:文化建设是小康社会建设的重要支撑。

要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繁荣社会主义文艺,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5、生态文明建设:生态文明建设是小康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

要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推进绿色发展,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构建良好生态环境。

6、国防和军队建设:国防和军队建设是小康社会建设的重要保障。

要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全面加强军队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全面提高国防科技实力,确保国家安全和人民安宁。

九年级政治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整理2019年11月)

九年级政治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整理2019年11月)

我国经济发展三步走战略目标是什 么?
• 第一步,从1981年到1990年国民生产总值 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第二步, 从1991年到20世纪末,国民生产总值再翻 一番,使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第三步, 到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 等发达国家水平,基本实现现代化。
什么是全面小康?
第十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九年级政治复习课
商水县平店二中:王洪典
学习目标:
• 了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理解社会发展不平衡的现状,增强 建设社会主义祖国的使命感
知识结构:
小康的提出,反映了人们对
进入21世纪我国人民生 美好生活的向往
活总体上达到小康
中华民族千百年来丰衣足
全 全面小康
面 的蓝图
•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新世纪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事业的伟大实践,是亿万人民为之努 力奋斗的新目标。这个奋斗目标包括政治、 经济、文化、社会、生态五个个方面,是 一个全面的综合性目标。
• (2)全面小康目标中最关键的目标是:到 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两翻,综 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
总体小康的特点是什么?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食的梦想变成现实 20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实现第三步

战略目标承上启下的发展阶段
康 社 奔向全 会 面小康
总体小康的含义
1.低水平的2.不全面的3.发展不平衡的 有条件
我国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的时 间:2000年。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完成时间:2020年。或 本世纪头20年。
; 淘宝流量 淘宝流量

的毛坯上刻出一张脸,一演出,当我们埋怨生活的千篇一律时,这实实在在是人间公道!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

高一政治小康社会知识点

高一政治小康社会知识点

高一政治小康社会知识点1.正确认识全面小康①提出:党的十六大提出,我们在本世纪头_年,集中力量,建设全面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②目标: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③要求:增强发展协调性,努力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转变发展方式取得重大进展,在努力优化结构.提高效益.降低消耗.保护环境的基础上,实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到_年比_年翻两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更加完善.自主创新能力显著提高,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城乡.区域协调互动发展基本形成.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城镇人口比重明显增加.全面改善人民生活.社会就业更加充分.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人人享有基本生活保障.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基本形成.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2.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内容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3.在新世纪新阶段,如何提高开放型的经济水平①要把〝引进来〞和〝走出去〞更好地结合起来.②进一步扩大开放领域,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和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和竞争,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优惠资源配置,拓展发展空间.③优化开放结构,提高开放质量,完善内外联动.互利共赢.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④加快调整和完善对外经济发展模式.⑤提高利用外资的质量和水平,结合国内产业结构调整升级,更多地引进先进技术.管理经验和高素质人才.⑥创新对外投资和合作方式,支持企业开展国际化经营,加快培育我国的跨国公司和国际知名品牌.4.正确理解价值规律①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客观规律.②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③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受供求关系的影响,商品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④价值规律的作用:价值规律调节社会劳动在各生产部门的分配;价值规律刺激商品生产者改进技术,改善经营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价值规律可以促进商品生产者实现优胜劣汰.5.影响消费水平的因素①经济发展水平是影响消费水平的根本因素.②居民收入是影响消费水平的直接因素.居民收入包括居民的当前收入.过去收入.人们对未来收入的预期以及居民的收入差距的大小.价格高低影响消费水平.一般来讲,价格上涨,消费水平下降;价格下降,消费水平上升.④商品的性能.外观.质量.包装等影响消费水平.⑤居民家庭人口数量.消费观念等影响消费水平.6.正确理解生产与消费的辩证关系①生产决定消费.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消费的方式以及消费的质量和水平,为消费创造动力.②消费反作用于生产,消费拉动经济增长,促进生产的发展.消费是生产的目的.消费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起着导向作用.消费是生产的动力,消费为生产创造新的劳动力.7.正确认识公有制为主体①地位:生产资料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经济特征,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在国民经济中居于主体地位.②体现:共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这是就全国而言,有的地方.产业可以有所差别.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③范围: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公有制经济包括国有经济.集体经济以及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④公有制实现形式:股份制.股份合作制等.⑤意义:在我国只有确保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才能防止两级分化,实现共同富裕,发挥社会主义优越性,巩固社会主义制度.高一政治小康社会知识点。

高一政治复习知识点: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

高一政治复习知识点: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

高一政治复习知识点: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导语】作者为广大考生整理了高一政治复习知识点: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供大家参考学习。

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1、什么是整体小康?什么是全面小康?(1)整体小康:从微观上看,城乡居民的生活水平,生活质量明显提高;从宏观上看,国家的整体经济实力大大增强。

(2)全面小康: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经济更加发展、民族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华、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

2、经济建设的目标3、科学发展观(1)含义:xx届xx全会提出:“坚持以人为本,建立全面、和谐、可连续的发展观,增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这就是科学发展观。

(2)本质和核心:以人为本(3)措施(表现为哪几种发展状态):A.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动身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证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部人民。

B.全面发展: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动经济、政治、文化建设,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C.和谐发展:就是要兼顾城乡发展,兼顾区域发展,兼顾经济社会发展等等兼顾工作,推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和谐,推动经济、政治、文化建设的各个环节、各方面相和谐。

D.可连续发展:就是要增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和谐,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保证一代接一代地永续发展。

4、怎样增进经济连续和谐发展(1)科学发展观的主旨在于更好地发展。

(2)要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全面提高农业、工业、服务业的水平和提高;(3)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4)兼顾城乡发展(5)兼顾区域发展。

高一政治全面小康

高一政治全面小康

我为实现全面小康 区 总体小康 全面小康 社会提要求。 别
探究活动2
标 准 全 面 程 度 发 展 程 度 低标准,人均GDP 只有800多美元 较高标准,人均GDP 超过3000美元 除注重物质生活,还特别注 重人们的精神生活、所享受 的民主权利、生活环境的改 善等,实现社会的全面进步
偏重于物质消费 的小康,不全面
材料二:
2000年我国居民恩格尔系数为46%。 根据国家统计局国际中心的数据,美国人 收入的1/5用于娱乐休闲,而中国城镇人口 平均仅有3.5%的收入用于服务娱乐等杂项 上,农村人口用2.13%。 目前的小康基本上处于生存资料消费 的满足,而发展性消费还没有得到有效满 足,社会保障还不健全。
材料三:
三步走
时间
国民生产总值目标 (反映国家的经济水平)
人民生活目标
第一步 1981-1990
翻一番
解决温饱问题
第二步 1991-2000
再翻一番
达到小康
第三步 2001-2050 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比较富裕
第十课
第一框
恩格尔系数即居民用于食品支出的总额占 家庭总支出的百分比。恩格尔系数在60%以上 为贫困,50%--60%为温饱,40%--50%为小康, 30%--40%为富裕,低于30%为最富裕。
2.总体小康的特点 1.全面小康的经济目标 2.全面小康的建设进程
1.20世纪80年代,邓小平为我们勾画了 现代化建设“三步走” 战略部署,到 20世纪末,我们实现了战略部署的第二 步,即( ) A.解决温饱问题 B.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 C.进入全面小康社会 D.基本实现现代化
2.对我国现阶段小康水平的正确认识 是( ) A.只是经济上实现全面小康 B.是低水平、不全面、发展不平衡 的小康 C.已经实现全面小康,只是水平仍 比较低 D.是少数人的小康

八下2.3走向全面小康

八下2.3走向全面小康

12、国家采取了哪些措施来实现共同富裕? 实施(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振兴东北老工 业基地)战略;新农村建设;完善保障体系等。
西部大开发: 1999年6月17日,江泽民提出的开
发陕西、青海、宁夏、新疆、四川、重庆、云南、 贵州、西藏10个省、市、自治区
中部崛起:
指发展安徽、河南、山西、湖北、江西
说一说 :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学生能
做些什么? 培养责任意识,懂得全面建设小康我有 责;树立远大理想,立志成才。 积极宣传我国的小康奋斗目标,树立科 学发展观; 对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充满信心; 从现在做起,努力学习,全面提高自身素质; 发扬艰苦奋斗精神,积极投入全面建设小康 社会的时代潮流等。
二、自学检查
1、(1)我国实现总体小康的时间?
2000年(二十世纪末): 总体(基本)小康
(2)总体小康具有什么特点?
低水平的、 不全面的、 发展不平衡的小康.
2、我国什么时候能实现全面小康?
2020年:
经济更加发展
全面小康
文化更加繁荣
社会更加和谐
3、全面小康的目标是什么呢?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
某校八年级(3)班的学生,正准备开以“振兴当地经济,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主题的宣传活动。假如你是该班的一 名学生,请你参与: ⑴在宣传活动中,请你用所学知识给大家讲一讲,我国现在 达到的小康水平是怎样的?
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不平衡的小康
⑵请你结合本地的实际情况,就本地如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提出至少两条合理化建议。
合作探究一
根据我国当前的社会实际,谈谈我国全面 建设小康社会的艰巨性体现在哪些方面?
• 我国生产力、科技、教育还比较落后
•城乡、地区差距扩大的趋势尚未扭转 •人口继续增加,且老龄化趋势加剧

小康社会目标 历次表述

小康社会目标 历次表述

小康社会目标1. 小康社会目标的历次表述1.1 第一次表述小康社会目标是指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发展目标,旨在使全体人民共享经济发展成果,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这一目标于1978年被首次提出,当时的表述是:通过经济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实现全面小康。

1.2 第二次表述在1992年,小康社会目标的表述进行了一定的调整。

这一次的表述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现代化建设的第一个阶段目标。

这个表述强调了小康社会的全面建设,并将其作为实现现代化建设的第一个阶段目标。

1.3 第三次表述到了2002年,小康社会目标的表述再次发生了变化。

这一次的表述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现代化建设的第二个阶段目标。

这个表述进一步强调了小康社会的全面建设,并将其作为实现现代化建设的第二个阶段目标。

1.4 第四次表述在2012年,小康社会目标的表述再次进行了调整。

这一次的表述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现代化建设的第三个阶段目标。

这个表述进一步强调了小康社会的全面建设,并将其作为实现现代化建设的第三个阶段目标。

2. 小康社会目标的内涵和特点2.1 内涵小康社会目标的内涵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全面发展:小康社会的建设要求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各个方面的全面发展,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建设要求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各个领域进行全面建设,实现全面建设、全面发展。

•全面小康:小康社会的建设要求全体人民共同享受经济发展成果,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小康。

2.2 特点小康社会目标的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阶段性目标:小康社会目标是实现现代化建设的一个阶段性目标,是在实现现代化的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全面性目标:小康社会目标要求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各个方面进行全面建设,实现全面小康。

•共享性目标:小康社会目标要求全体人民共同享受经济发展成果,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小康。

3. 实现小康社会目标的路径和措施3.1 路径实现小康社会目标的路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经济发展:经济发展是实现小康社会目标的基础和关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总体小康(时间、意义、表现、特点)
【典型例题】
【解析】总体小康水平实现了由贫困到温饱、再由 温饱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故③说法不完整。①② ④⑤是对总体小康水平的正确认识。
【答案】C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据此回答 2~3题。 2.中国共产党人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 总结世界各国特别是中国的发展经验,逐步形成了 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发展观,它强调( ) ①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经济政治文化协调发展 ②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共同进 步的发展 ③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最大限度地维护人 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发展 ④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相统一的可持续 发展,同时也是人的全面发展 A.①②③④ B.①② C.②③④ D.①③④
总体小康(时间、意义、表现、特点)
【典型例题】
【解析】解答本题应注意漫画中的几个牌子“解放 思想”“改革开放”“科学发展、社会和谐”,① ③④与此要求相符,应入选;社会主义市场体制更 加完善是全面小康社会建设在经济建设上的新要求, ②错误。
【答案】B
总体小康(时间、意义、表现、特点)
【典型例题】
总体小康(时间、意义、表现、特点)
【典型例题】
【解析】题干强调“全面小康”,只有④中的3 000美元的说法是错误的。 【答案】B
总体小康(时间、意义、表现、特点)
【典型例题】
4.至20世纪末,我国人民生活水平总体上达到小 康水平。对此评价正确的是 ( ) ①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是人类历史 上的一个奇迹 ②城乡居民的生活水平、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③实现了由贫困到温饱的历史性跨越 ④国家的整体经济实力大大增强 ⑤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①②④⑤ D.①③④
总体小康(时间、意义、表现、特点)
【典型例题】
【解析】题干所指的“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发展 观”实际是“科学发展观”,因而四个选项都正确。 【答案】A
总体小康(时间、意义、表现、特点)
【典型例题】
3.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注意的问题有( ) ①它是一个政治、经济、文化和可持续发展互动协 调发展的过程 ②它是一个循序渐进的发展过程,不能犯“急于求 成”的错误 ③关键在“全面”,经济、政治、文化等各方面都 面临着非常艰巨的任务 ④关键在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超过3 000美元,因为 这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根本性标志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总体小康(时间、意义、表现、特点)
【知识点解析】
4、特点: 低水平,就是虽然我国经济总量已经达到一定规模, 但人均水平还比较低。 不全面,就是目前的小康基本上还处于生存性消费 的满足,而发展性消费还没有得到有效满足,社会 保障还不健全,环境质量还有待提高。 发展很不平衡,是指地区之间、城乡之间,发展水 平差距不小。
知识点—— 总体小康(时间、意 义、表现、特点)
总体小康(时间、意义、表现、特点)
【知识点解析】 我国总体小康的实现: 1、时间:20世纪末,使国民生产总值再增长一倍, 人民生活达到总体小康水平。 2、意义:总体小康水平的实现是我们进一步发展 全面小康社会的基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 伟大胜利,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是 人类历史上的一个奇迹。 3、表现:城乡居民的生活水平、生活质量明显提 高。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实现了由贫困到 温饱、再由温饱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
总体小康(时间、意义、表现、特点) 【知识点解析】
5、【知识图解】
总体小康(时间、意义、表现、特点)
【典型例题】
总体小康(时间、意义、表现、特点)
【典型例题】 1.漫画《复兴之路》告诉我们,实现全面建设小 康社会任务必须要 ( ) ①增强发展协调性,努力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②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③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 ④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形成城乡、区域协调 互动发展机制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