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讲文言文阅读 达标检测 学生版
六年级下册语文第14课《文言文二则》同步训练(含答案)
六年级下册语文第14课《文言文二则》同步训练一、基础运用1.我能把字写漂亮。
辩日东游日中2.请选出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A.《学弈》选自《孟子·告子上》,告诉我们学习应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
B.小狐仙、刘姥姥、吴用分别是《骑鹅旅行记》、《红楼梦》、《水浒传》中的人物。
C.《匆匆》的作者是朱自清,这篇文章的体裁是散文。
D.《腊八粥》一文运用大量笔墨正面描写了八儿一家人喝粥的情景。
3.给下列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A.鸿鹄B.他,指专心致志的那个人C.助词“的”D.指弈秋的教导(1)一人虽听之.。
(2)思援弓缴而射之.。
(3)通国之.善弈者也。
(4)虽与之.俱学。
4.选字填空。
诲悔①我会牢记老师的教的。
②对以前的事,他感到很后。
至致③他离开后今还没有来信。
④由于他粗心大意,使公司损失一百万5.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1)为是其智弗若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扩句。
(至少扩写两处)①骏马奔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蚂蚁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读《两小儿辩日》,理解课文(1)文中两小儿在争论太阳的什么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两小儿为什么会得出不同的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文中哪一句话可见两小儿辩论内容的复杂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阅读理解8.课文在线。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第14课《 文言文二则》同步练习(附答案及详细解析)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第14课《文言文二则》同步练习(附答案及详细解析)一、基础再现1.给加点字“为”选择正确的读音。
wéi wèi(1)惟弈秋之为.听。
(2)为.是其智弗若与?(3)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4)孰为.汝多知乎?2.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思援弓缴.而射之。
()A.这里指系在箭上的丝绳。
B.这里指带有丝绳的箭。
3.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孰为汝多知.乎?()A.知道。
B.同“智”,智慧。
4.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孔子不能决.也。
()A.断定,拿定主意。
B.决定最后胜败。
5.先给“之”字选择正确的解释,再完成练习。
①代词,代指鸿鹄。
②代词,代指他,指专心致志的那个人。
③代词,代指弈秋的教诲。
④助词,相当于“的”。
(1)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
(2)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3)通国之善弈者也。
我发现,文言文中的“之”有很多是代词,代指上文中出现的内容。
用“之”字可以(A.避免混淆,使内容便于区分 B.避免重复,使文章更加简洁。
)选择6.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A.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
B.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C.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D.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7.品读句子,完成练习。
ㅤㅤ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
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同样是跟着弈秋学下棋,两个人学习的表现却不同,第一个人,;第二个人,。
(用四字词语填空)用上面的一句话概括两人的学习结果:。
8.课文综合回顾。
(1)《学弈》讲的是的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
(2)《两小儿辩日》是按照的顺序写的。
(填序号)①两小儿辩日②两小儿笑③孔子不能决④孔子见两小儿二、阅读提高9.阅读课内片段,完成练习。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第14课 文言文二则》同步练习(有解析)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第14课文言文二则》同步练习卷一、基础知识1.(3分)下列成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推门而入翩翩飞舞急急勿勿心旷神怡B.不可计数应接不瑕面面相觑无边无际C.栩栩如生索然无味无病而呻战无不胜D.不计其数乌云蜜布众星拱月寸草不生二、选择题(共1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3分)2.(3分)与《最大的麦穗》这篇课文的启示不相符的一项是()A.机不可失,时不再来B.抓住当前,不要这山望着那山高C.志存高远,抢抓机遇D.机会多的是,不用急于定夺三、选择题(共1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3分)3.(3分)下面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讲笑话时要避免不良的口语习惯。
B.讲笑话时,自己首先要笑,这样才能感染别人。
C.笑话要讲得吸引人,就要尽量表现出笑话中人物的神态、语气和动作。
D.要讲语言风趣、体现机智的笑话,不讲不尊重人、挖苦人的笑话,远离低级趣味。
四、选择题(共1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3分)4.(3分)青蛙和小鸟争论起来,是因为()A.小鸟说,天无边无际大得很B.青蛙说,天不过井口那么大C.青蛙和小鸟对天有多大的看法不一样五、解答题(共3小题,满分9分)5.(3分)按拼音写汉字。
húlìpútáo chuíxiàkǒu shuǐfèi jìn chéng shú6.(3分)品读诗句,完成练习。
(1)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①第一个“有的人”指;第二个“有的人”指。
②两个“死”字的含义是。
A.两个都指失去生命B.前一个指失去了生命,后一个指虽生犹死C.前一个指虽生犹死,后一个指失去了生命(2)把名字刻入石头的/名字比尸首烂得更早;只要春风吹到的地方/到处是青青的野草。
下列对这句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反动统治者想流芳百世,可实际上早已臭名昭著;拥有蓬勃生命力和伟大精神的革命战士B.有的人把名字刻在石头上,春天一到,青青的野草就会把他的名字遮盖住,刻在石头上的名字烂得更快了。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第14课_文言文二则》小学语文-有答案-同步练习卷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第14课文言文二则》小学语文-有答案-同步练习卷一、语基训练1. 照样子,连一连。
2. 拼一拼,写一写。
3. 给句子中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其:①他的,指后一个人。
②其中。
(1)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
________(2)为是其智弗若与?________之:①弈秋的教导。
②他,指专心致志的那个人。
③天鹅、大雁一类的鸟。
(3)一人虽听之。
________(4)思援弓缴而射之。
________(5)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________4. 下面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恰当的一项是()A.思援/弓缴/而射之。
B.一儿曰:“我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C.为是其智/弗若与?D.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
5. 联系上下文解释加点的字,并写出句子的意思。
(1)通国之善弈者也。
善:________句意:________(2)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以:________去:________句意:________(3)孔子不能决也。
决:________句意:________二、阅读提高读课文,按要求做题。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
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1)按原文内容填空。
(2)文中用________的手法叙述二人对待学弈的态度。
(3)用文中的话说说一个人“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的原因。
________(4)读了这篇课文,你明白了什么道理?()A.学习必须持之以恒,不能半途而废。
B.学习必须专心致志,绝不可三心二意。
C.学习必须不怕困难,要知难而进。
读课文,按要求做题。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甲)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乙)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1)用“/”给下面的句子划分朗读节奏。
【分层训练】六年级语文下册 第14课 文言文二则 同步练习 (含答案)部编版
【分层训练】第14课文言文二则同步练习【基础巩固篇】一、读拼音写词语。
jiùyuán xuéyìhóng hú()()()biàn dòu dōng yóu pán yú()()()二、辨字组词。
弈()辩()援()盂()奕()辨()缓()孟()三、填一填。
“辩”与“辨”的读音相同,都读__________;两个字的部首也相同,都是______。
但这两个字的字义不同,其中“_______”是对不同事物的区别,可组词为____;“____”是用言语提出不同观点,可组词为______。
与它们的字音和部首都相同的字还有______。
四、翻译句子。
1.孰为汝多知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为是其智弗若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写出“之”在句子中的意思。
①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
()()②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2.课文记叙了两个人跟弈秋学下围棋,一个__________,一个_______________,告诉我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孔子不能决也。
这句话的意思是()。
从这句话可以看出孔子()的品质。
【能力提升篇】一、给加点字“为”选择正确的读音。
wéi wèi(1)惟弈秋之为.听。
()(2)为.是其智弗若与?()(3)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4)孰为.汝多知乎?()二、给“之”选择正确的解释,将序号填在括号里。
2020年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14《文言文二则》课时测评卷含答案
14文言文二则课时测评方案字词模块一、选字填空。
辩辨辫( )解( )别( )子俱具( )体家( ) ( )乐部二、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1.使弈秋诲二人弈.。
( )2.非然.也。
( )3.思援.弓缴而射之。
( )4.问其故.。
( )5.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
( )6.及.日中则如盘盂。
( )7.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8.及其日中如探汤.。
( )三、写出加点的“之”字在句子中的意思。
1.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 )2.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
( )( )3.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 )四、指出下面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孰为汝多知乎?( )句子模块五、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是( )A.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B.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C.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D.孰/为汝/多知∕乎?2.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1)为是其智弗若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读写模块六、课内阅读。
两小儿辩日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曰:“我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1.本文主要通过________描写来表现人物,展开故事情节。
2.对画线的句子理解正确的是( )A.一个孩子认为太阳刚出来时离人远,中午离人近;另一个孩子认为太阳刚出来时离人近,中午离人远。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第14课_文言文二则》2020年同步练习卷(1)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第14课文言文二则》2020年同步练习卷(1)一、字词模块1. 选字填空。
2. 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3. 写出“之”在句子中的意思。
4. 指出下面句子中的两个通假字并解释。
孰为汝多知乎?(1)________(2)________二、句子模块5. 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是()A.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B.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C.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D.孰/为汝/多知∕乎?6. 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1)为是其智弗若与?________(2)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________三、读写模块7. 课内阅读。
两小儿辩日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曰:“我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1)本文主要通过________描写来表现人物,展开故事情节。
(2)对画线的句子理解正确的是________A.一个孩子认为太阳刚出来时离人远,中午离人近;另一个孩子认为太阳刚出来时离人近,中午离人远。
B.一个孩子认为太阳刚出来时离人近,中午离人远;另一个孩子认为太阳刚出来时离人远,中午离人近。
(3)两个小孩分别是从________和________看问题的。
(4)“孰为汝多知乎?”你觉得这能怪孔子吗?这说明了什么?________8. 课外阅读。
小儿不畏虎苏轼有妇人昼日置二小儿沙上而浣衣①于水者。
虎自山上驰来,妇人仓皇沉水避之。
二小儿戏沙上自若②.虎熟视久之,至以首抵触,庶几③其一就惧;而儿痴,竟不知。
虎亦寻④卒去⑤。
噫,虎之食人,先被⑥之以威,而不惧之人,威亦无所施欤!【注释】①浣衣:洗衣服。
②自若:神情不紧张。
2024年春季小学测试卷六年级下册语文部编版课后作业第14课《文言文二则》(含答案)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14.文言文二则课后作业一、选择题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没有错误的一项是()A.弓缴.(zhuó)盘孟.(yù)B.搜.集(shōu)荧光屏.(píng)C.教诲.(huǐ)恐怖.(bù)D.憎恶(zēng)诞生(dàn)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翻箱倒柜望远境清脆蒸融B.焉知非福顺时针书籍严竣C.万不得已水浒传苦刑惆怅D.通霄达旦炊事员辟静恐怖3.《两小儿辩日》中“一儿以日初出远”句中的“以”的意思是()A.因为B.认为C.用D.拿4.下列句子停顿错误的一项是()A.使/弈秋/诲/二人弈。
B.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
C.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D.思/援弓缴/而射之。
5.下列成语中,源于寓言故事的一组是()A.守株待兔亡羊补牢B.随心所欲见微知著C.重见天日悬灯结彩D.不以为然司空见惯二、填空题6.品读句子,完成练习。
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
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同样是跟着弈秋学下棋,两个人学习的表现却不同,第一个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二个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四字词语填空)用上面的一句话概括两人的学习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解释下面加点词语的意思。
(1)弗若..之矣_______(2)及其日中如探汤..__________(3)通国..之善弈者也__________(4)见两小儿辩斗..__________(5)使弈秋诲.二人弈__________(6)虽与之俱.学__________(7)我以.日始初时去人近__________(8)非然.也__________(9)思援弓缴.而射之__________(10)为是其智.弗若与____________三、语言表达8.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14课《文言文两则》同步练习检测(含答案)
第14课《文言文两则》同步练习检测一、形近字组词。
俱()援()盂()弈()惧()缓()孟()奕()二、解释词语。
辩斗:_____________ 以:____________及:_______________ 盘盂:__________沧沧凉凉: ____________ 孰:____________ 汝:____________________三、按要求写四字词语。
(1)意思与“专心致志”相近的四字词语:()()()(2)仿照“沧沧凉凉”写叠词:()()()四、翻译句子。
1、孰为汝多知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为是其智弗若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五、根据课文内容填空1、写出“之”在句子中的意思。
①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
()()②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2、课文记叙了两个人跟弈秋学下围棋,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告诉我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孔子不能决也。
这句话的意思是()。
从这句话可以看出孔子()的品质。
六、阅读文言文,完成练习。
北人识菱北人生而不识菱者,仕于南方。
席上食菱,①并壳入口。
②或曰:“食菱须去壳。
”其人自护其短,曰:“A我非不知,并壳者,③欲以去热也。
”问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B夫菱角生于水中而曰土产,此④坐强不知以为知也。
注释:①连同。
②有的人。
③想要。
④因为、由于。
(1)读注释,联系上下文,解释画线句子的意思。
A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本文对你的启发,可以用《论语》中的句子_________来说明。
A.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智也。
【新教材】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14《文言文二则》课时测评卷含答案
14文言文二则课时测评方案字词模块一、选字填空。
辩辨辫( )解( )别( )子俱具( )体家( ) ( )乐部二、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1.使弈秋诲二人弈.。
( )2.非然.也。
( )3.思援.弓缴而射之。
( )4.问其故.。
( )5.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
( )6.及.日中则如盘盂。
( )7.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8.及其日中如探汤.。
( )三、写出加点的“之”字在句子中的意思。
1.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 )2.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
( )( )3.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 )四、指出下面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孰为汝多知乎?( )句子模块五、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是( )A.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B.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C.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D.孰/为汝/多知∕乎?2.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1)为是其智弗若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读写模块六、课内阅读。
两小儿辩日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曰:“我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1.本文主要通过________描写来表现人物,展开故事情节。
2.对画线的句子理解正确的是( )A.一个孩子认为太阳刚出来时离人远,中午离人近;另一个孩子认为太阳刚出来时离人近,中午离人远。
统编版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试题 - 第十四课《文言文二则》课时练 (含答案解析)
第十四课《文言文二则》一、熟读课文,根据课文内容完成以下练习。
1.《两小儿辩日》选自《____________》。
文中的两个小孩围绕____ ____________展开了辩论,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其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儿曰:“我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其理由是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孔子不能决也”反映出孔子对知识持____________的态度,我们可从中悟出_____________的道理。
2.《学弈》选自《》。
跟弈秋学下棋的两个人,最后的结果不同,是因为前一个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后一个人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学弈》告诉我们,做事要__________,不能__________;《两小儿辩日》告诉我们要____________观察事物、看待问题;而且辩论时要有____________,并且要有___________。
4.判断。
(对的打“√”,错的打“×”)(1)《两小儿辩日》中的两个孩子善于观察,敢于质疑。
( )(2) 孔子是一个知识渊博的人,他无所不知。
( )(3) 第一个孩子的观点是错误的,第二个孩子的观点是正确的。
( ) 5.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
这句话运用__________的方法写出了两个人不同的学习态度。
第一个人的学习态度是___________,第二个人的学习态度却是__________。
从两个人不同的学习态度我们可以推测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A、其/一人专心致志B、一人/虽听之C、虽/与之俱学D、思援弓缴/而射之7.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这句话用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作对比,表明了一儿认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观点。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第14课_文言文二则》小学语文-有答案-同步练习卷(1)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第14课文言文二则》小学语文-有答案-同步练习卷(1)一、字词模块1. 选字填空。
2. 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3. 写出“之”在句子中的意思。
4. 指出下面句子中的两个通假字并解释。
孰为汝多知乎?(1)________(2)________二、句子模块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是()A.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B.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C.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D.孰/为汝/多知∕乎?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1)为是其智弗若与?________(2)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________三、读写模块课内阅读。
两小儿辩日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曰:“我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1)本文主要通过________描写来表现人物,展开故事情节。
(2)对画线的句子理解正确的是________A.一个孩子认为太阳刚出来时离人远,中午离人近;另一个孩子认为太阳刚出来时离人近,中午离人远。
B.一个孩子认为太阳刚出来时离人近,中午离人远;另一个孩子认为太阳刚出来时离人远,中午离人近。
(3)两个小孩分别是从________和________看问题的。
(4)“孰为汝多知乎?”你觉得这能怪孔子吗?这说明了什么?________课外阅读。
小儿不畏虎苏轼有妇人昼日置二小儿沙上而浣衣①于水者。
虎自山上驰来,妇人仓皇沉水避之。
二小儿戏沙上自若②.虎熟视久之,至以首抵触,庶几③其一就惧;而儿痴,竟不知。
虎亦寻④卒去⑤。
噫,虎之食人,先被⑥之以威,而不惧之人,威亦无所施欤!【注释】①浣衣:洗衣服。
②自若:神情不紧张。
③庶几:差不多,有那么一点。
六年级下册语文试题-第十四课《文言文二则》课时练人教部编版(含答案解析)
第十四课《文言文二则》一、熟读课文,根据课文内容完成以下练习。
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两小儿辩日》选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文中的两个小孩围绕__ ___________ 展开了辩论,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其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一儿曰:“我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其理由是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
“孔子不能决也”反映出孔子对知识持的态度,我们可从中悟出________ 的道理。
2. 《学弈》选自《》。
跟弈秋学下棋的两个人,最后的结果不同,是因为前一个人_____________________ ,后一个人_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弈》告诉我们,做事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能_________ ;《两小儿辩日》告诉我们要__________ 观察事物、看待问题;而且辩论时要有___________ ,并且要有_________ 。
4. 判断。
(对的打“√”,错的打“×”)(1) 《两小儿辩日》中的两个孩子善于观察,敢于质疑。
( )(2) 孔子是一个知识渊博的人,他无所不知。
( )(3) 第一个孩子的观点是错误的,第二个孩子的观点是正确的。
( ) 5.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
这句话运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方法写出了两个人不同的学习态度。
第一个人的学习态度是_______ ,第二个人的学习态度却是________ 。
从两个人不同的学习态度我们可以推测出_6. 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A、其/一人专心致志B、一人/虽听之C、虽/与之俱学D、思援弓缴/而射之7. 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这句话用 ______________ 和 ___________ 作对比,表明了一儿认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观点。
(精选)六年级下册语文试题第十四课《文言文二则》课时练人教部编版(含答案解析)
第十四课《文言文二则》一、熟读课文,根据课文内容完成以下练习。
1.《两小儿辩日》选自《____________》。
文中的两个小孩围绕____ ____________展开了辩论,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其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儿曰:“我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其理由是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孔子不能决也”反映出孔子对知识持____________的态度,我们可从中悟出_____________的道理。
2.《学弈》选自《》。
跟弈秋学下棋的两个人,最后的结果不同,是因为前一个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后一个人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学弈》告诉我们,做事要__________,不能__________;《两小儿辩日》告诉我们要____________观察事物、看待问题;而且辩论时要有____________,并且要有___________。
4.判断。
(对的打“√”,错的打“×”)(1)《两小儿辩日》中的两个孩子善于观察,敢于质疑。
( )(2) 孔子是一个知识渊博的人,他无所不知。
( )(3) 第一个孩子的观点是错误的,第二个孩子的观点是正确的。
( ) 5.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
这句话运用__________的方法写出了两个人不同的学习态度。
第一个人的学习态度是___________,第二个人的学习态度却是__________。
从两个人不同的学习态度我们可以推测出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A、其/一人专心致志B、一人/虽听之C、虽/与之俱学D、思援弓缴/而射之7.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这句话用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作对比,表明了一儿认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观点。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 第14课《文言文两则》阅读专项训练题(含答案)
统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14课阅读理解训练专项题一、文言文阅读两小儿辩日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曰:“我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_______________?”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_____________?”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1.将课文内容补充完整。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
我以.日初出远:_______孰为汝多知.乎:_______3.两小儿辩斗时,一儿从__________的角度来看,认为“日初出大如车盖”;一儿从________的角度来看,认为“日初出沧沧凉凉”。
他们看太阳的角度不同,因此得出的结论不同。
4.两小儿的“辩斗”对你有什么启发?请联系实际谈一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读下面文段,完成练习。
学弈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
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5.这篇短文选自《__________》。
__________是我国古代的思想家、教育家。
6.请将短文中括号内的内容补充完整。
7.给下面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用“√”在音节下面标出)思援弓缴.(jiǎo zhuó)而射之。
为是其智弗若与.(yúyǔ)?8.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使弈秋诲二人弈.(______)②非然.也(______)9.根据下面的意思,在原文中找出相对应的语句抄写在横线上。
只听弈秋讲课。
______________________10.通过学弈这件小事,作者的意图是想说明一个什么道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练习。
司马光勤学司马光,宋哲宗时宰相,尝主编《资治通鉴》,为一时之名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四讲《文言文阅读》达标检测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12分)【甲】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乙】孔子谓伯鱼①曰:“鲤乎,吾闻可以与人终日不倦者,其惟学焉。
其容体不足观也,其勇力不足惮也,其先祖不足称也,其族姓不足道也。
终而有大名,以显闻四方流声后裔者岂非学者之效也?故君子不可以不学,其容不可以不饰。
夫远而有光者,饰也;近而愈明者,学也。
譬之汙池②,水潦③注焉,萑苇生焉。
虽或以观之,孰知其源乎?”(选自《孔子家语》,有删改)【注】①伯鱼:孔子的儿子,名鯉,字伯鱼。
②汙(wù)池:水池。
③水潦:雨水。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蒙辞以军中多务辞:推托B.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治:研究C.但当涉猎,见往事耳见:了解D.及鲁肃过寻阳过:拜访(2)下列句子中,加点“焉”字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2分)例句:水潦注焉A.复到舅家问焉B.且焉置土石C.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D.可远观面不可亵玩焉(3)下列对选文有关内容的解释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2分)A.甲文选自《资治通鉴》,这是一部纪传体史书,是由司马光主持编写的。
B.古人都可以自称“孤”,古代君对臣或朋友之间可以亲密地称“卿”。
C.孙权严厉批评吕蒙不爱学习,并现身说法,使吕蒙认识到读书的必要性。
D.孔子认为:打扮外表让人容貌光彩,学习让人更有智慧,二者道理很相似。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3分)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5)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以显闻四方流声后裔者岂非学者之效也?(3分)二.(2017·衢州)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13分)白水素女[东晋]陶渊明晋安帝时,侯官人谢端,少丧父母,无有亲属,为邻人所养。
至年十七八,恭谨自守,不履非法。
始出居①,未有妻,邻人共愍②念之,规为娶妇,未得。
端夜卧早起,躬耕力作,不舍昼夜。
后于邑下得一大螺,如三升壶。
以为异物取以归贮瓮中畜之十数日。
端每早至野还,见其户中有饭饮汤火。
端谓邻人为之惠也。
数日如此,便往谢邻人。
邻人曰:“吾初不为是,何见谢也。
”端默然心疑,不知其故。
后以鸡鸣出去,平早潜归,于篱外窃窥其家中,见一少女,从瓮中出,至灶下燃火。
乃到灶下问之曰:“新妇从何所来,而相为炊?”女大惶惑,欲还瓮中,不能得去,答曰:“我天汉中白水素女也。
天帝哀卿少孤,恭慎自守,故使我权③为守舍炊烹。
十年之中,使卿居富得妇,自当还去。
而卿无故窃相窥掩,吾形已见,不宜复留,当相委去。
虽然尔后自当少差,勤于田作,渔采治生。
留此壳去,以贮米谷,常可不乏。
”端请留,终不肯。
时天忽风雨,翕然而去。
(选自《古代小说鉴赏辞典》,有删改)【注】①出居:单独居住。
②愍(mǐn):同情、可怜。
③权:暂且、姑且。
1.用“/”为文中画线处断句。
(限断三处)(3分)(端)以为异物取以归贮瓮中畜之十数日。
2.下列表述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3分)A.侯官县有个名叫谢端的孤儿,被好心的邻居收养,一直到了十七八岁。
后来因为触犯了法律,他就搬出来独立生活了。
B.邻居们都很关心谢端,按照乡里的规矩,给他娶了一个妻子,但是谢端因为家中一贫如洗,没有能够留住这个妻子。
C.白水素女知道谢端从小父母双亡,孤苦伶仃,很同情他,又见他克勤克俭,安分守己,所以自愿下凡来帮助他。
D.白水素女的身份暴露后,必须回到天庭,不能再帮助谢端致富了,临走前她留下了田螺壳,让谢端有取之不尽的米谷。
3.下面是这个故事的尾声,顺序被打乱了,请排出正确的顺序________(只填写序号)。
(4分)①居常饶足,不致大富耳。
②端为立神座,时节祭祀。
③后任至令长云。
④于是乡人以女妻之。
4.这个故事与“牛郎织女”“董永与七仙女”“灰姑娘”等故事,有相似的情节结构模式。
请从人物身份、品质、境遇、结局等方面进行探究,写出此类故事的模型。
(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2018•北京)阅读《出师表》(节选),完成下面小题。
(10分)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愚以为宮中之事,事无大小。
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
【甲】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乙】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别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候。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丙】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
若无兴徳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
臣不胜受恩感激。
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10.下列选项各有两组词语,每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3分)A.有所广益./精益.求精计.日而待/不计.其数B.不求闻达./知书达.理由是.感激/实事求是.C.夙夜忧.叹/忧.心如焚庶竭.驽钝/尽心竭.力D.察纳雅.言/温文尔雅.临表涕.零/涕.泪交流11.翻译文中三处画线语句,并依据上下文对其作出进一步理解,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甲】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翻译:我认为军营中的事情,都要征询他的意见,就一定能使军队上下团结和睦,品行高低不同的人各有合适的安排。
理解:请葛亮之所以推荐向宠是因为向宠人品好,军事才干突出,深得刘备赞誉。
【乙】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翻译:先帝在世的时候,每次跟我谈论起这些事情,都会为桓帝、灵帝二位君主深深叹息,并对他们感到痛心和遗憾。
理解:刘备痛心和遗憾的原因是桓、灵二帝亲近小人,疏远贤臣,造成了东汉的衰败灭亡【丙】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翻译:后来遇到兵败,在战事失败的时候我接受了重任,在危难关头我受到委任,至今已有二十一年了理解:诸葛亮于“倾覆”时接受任务,是为了报答刘备三顾茅庐和临终托付大事的恩情。
12.为国尽忠是中华传统美德。
请你根据上文和下面的两则【链接材料】,概括说明为国尽忠在诸葛亮、魏征、岳飞身上分别是如何体现的。
(4分)【链接材料一】太宗①新即位,励精政道,数引征②入卧内,访以得失。
征雅③有经国之才,性又抗直,无所屈挠。
太宗与之言,未尝不欣然纳受。
征亦喜逢知己之主,思竭其用,知无不言。
太宗尝劳④之曰:“卿所陈谏,前后二百余事,非卿至诚奉国,何能若是?”其年,迁尚书左丞。
(节选自《旧唐书·魏征传》)【链接材料二】嗣⑤当激厉士卒,北逾沙漠,尽屠夷种。
迎二圣⑥归京阙,取故地上版图,朝廷无虞⑦,主上奠枕⑧,余⑨之愿也。
(节选自岳飞《五岳祠盟记》)注:①[太宗]李世民,唐代皇帝。
②[征]魏征,唐初政治家。
③[雅]平日,向来。
④[劳]慰劳。
⑤[嗣]随后,接下来。
⑥[二圣]指被金兵俘虏北去的宋徵宗和宋钦宗⑦[虞]优處,忧患。
⑧[奠枕]安枕。
⑨[余]指岳飞。
四.(2017·温州)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16分)与致虚妹丈[明]高尔俨昨宵乐甚!碧天一色,澄彻如昼。
又松竹影交加翠影被①面月光落酒杯中波动影摇。
吹洞箫数.阕,清和婉妙,听之怡然;响绝余音,犹绕耳间不退。
出户一望,空旷无际。
大醉后笔墨撩乱,已不复记忆。
今晨于袖中得纸幅,出而视之,则所谓“笔墨撩乱”者也。
然亦殊可爱,以为有骀荡②之趣。
把笔效之,不能及.已③。
因即以昨日所就.者请正。
(选自《历代小品尺牍》)【注】①被:遮盖。
②骀(dài)荡:这里指书法舒放畅达。
③已:句末语气词。
1.解释下列各组加点词。
(6分)(1)[数]A.吹洞箫数.阕()B.扶苏以数.谏故(《陈涉世家》)()(2)[及]A.不能及.已()C.及.鲁肃过寻阳(《孙权劝学》)()(3)[就]A.因即以昨日所就.者请正()B.此人可就.见(《隆中对》)()2.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
(限断三处)(3分)又松竹影交加翠影被面月光落酒杯中波动影摇。
3.依据字形,领会词义,体会情味。
参考示例,给“婉妙”作批注。
(3分)[示例]响绝.余音,犹绕.耳间不退:“绝”和“绕”是“纟”旁,和丝线有关。
“绝”意为“断绝”,“绕”意为“缠绕”,一“绝”一“绕”,写出了箫声虽止,但仍如丝如缕,萦绕耳畔,作者的陶醉之情跃然纸上。
[批注]清和婉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这篇小品文读来“趣”味盎然。
作者认为昨夜纸幅“有骀荡之趣”,你还从文中发现哪些“趣”?阅读全文,说出你感受最深的一种“趣”,简要阐述。
(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2017·扬州)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