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高效课堂资料16《驱遣我们的想象》教学设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高效课堂资料

16.《驱遣我们的想象》教学设计

【课标要求】

1.阅读简单议论文,区分观点和材料,发现观点和材料之间的联系。

2.在诵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分析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3.对课文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分析、解决疑难问题。

【教材分析】本单元课文虽然体裁上属于议论文,但大都不是典型的议论文,大都是文艺性随笔。【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对典型的议论文有了比较好的把握,为学习这一单元打下了很好的基础。对文艺性随笔的学习虽不能等同于议论文,但首先还是要把握作者观点,理清行文思路。在学习了议论文的基础上,学生应该能够比较准确地做到这一点。如不能做到,教师也只需稍加点拨,不能费时过多。教学的重点应该放在对文章内容的思考感悟,以及对文章介绍的文艺欣赏方法的迁移运用上。对于学生来说,这也是难点,因为对文艺方面的知识,他们接触较少,而选文都出自大家之手,有一定的理论深度和广度,所以应该给他们充足的时间,带着他们慢慢思考,理解。

【教学目标】

1.整体把握课文内容,了解作者观点,理清文章的行文思路,学习作者思辨的方法。

2.勾画引发你思考的语句,以旁批的形式记下自己的思考与感悟,并能发现问题,有自己的见解。

3.学习文中介绍的文艺欣赏的方法,迁移运用到自己的欣赏实践中。

【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文艺随笔捅破措施:自主阅读,老师点拨

2.落实基础知识突破措施:当堂整理,检测修改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环节(2分钟)

(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1.导入语:同学们,正如单元导语所说,读书问学、谈文论艺是人们精神生活的重要内容。这一单元的文章,精选了著名哲学家、著名画家、著名美学家、著名教育家的典型代表作,告诉我们应该如何读书,如何审美。相信学习了这一单元的文章,我们可以很好地培养审美情趣,提高艺术修养。

2.教师板书课题

(二)出示学习目标

1.整体把握课文内容,了解作者观点,理清文章的行文思路,学习作者思辨的方法。

2.勾画引发你思考的语句,以旁批的形式记下自己的思考与感悟,并能发现问题,有自己的见解。

3.学习文中介绍的文艺欣赏的方法,迁移运用到自己的欣赏实践中。

过渡语:让我们带着目标踏上愉快的学习之旅!请同学们根据要求开始自学。

二、先学环节(15分钟)

(一)出示自学指导

1.阅读学案中资料链接,了解文学常识及文体介绍,勾划认为重要的内容并标记在课本上。

资料链接:

文艺随笔是一种形式灵活、笔调轻松、富有趣味性的批评样式。

随笔很注重内容的知识性,它不像规范的论文那样,注重逻辑和理论论证,而是选用富有趣味性的材料作铺垫,从中引出对某种观点和哲理的议论,再与文学领域的有关话题联系起来加以评论。与此相关,随笔的行文很讲究文采,笔调轻松活泼,亲切随意,深入浅出。批评家常以生动的述说、形象的描绘和巧妙的比喻创造出富有诗意的境界,寓抽象的道理于具体可感的图画之中,尽量避免枯燥的说理和严谨的论证,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和艺术魅力。现在也有些随笔重在描述对文学的印象、感受,并不注重对知识的阐述,这类文章感情充沛,讲求文采,可读性很强,但学理性相对稍弱。

浏览课文,标注段落序号,初步了解课文的大体内容,借助课下注释和补充资料了解作者,并完成下面的学习任务。

1.勾画课下注释中你不熟悉的词语的解释,并结合具体语境理解、识记它们的意思。

2.借助词典明确课后读读写写的读音,并会读、会写。将难写的字在下面写写。独立落实完后,同桌之间互相抽查10个重点字词进行默写落实。

(二)自学检测反馈

温馨提示:随机抽取三位同学到黑板展示,书写和测试情况记入小组评价。其他同学完成后,组长组织对桌交换互相批阅,有疑惑提出来。

速读文章,整体把握课文内容,找出作者的观点,理清行文思路。

点拨:

这文章总体思路都很清晰,后面的阅读提示也比较具体,学生自己分析之后,再结合后面的阅读提示,应该可以比较容易地理清行文思路。

三、后教环节(15分钟)

1.尝试用一句话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2.怎样理解“文字语言固然不能完全传达情绪意旨,假使能够,也并非文学所希求的”?

点拨:

1.《驱遣我们的想象力》:要想理解作者的情感,进入作品的意境,就不仅要理解文字的表层含义,更要发挥我们的想象力。

2. 理解这一问题,要结合课文第9段,作者用大量文学上的事例来说明文学所追求的境界是追求含蓄,避免直露,力求用简练的语言表达丰富深刻的情感意旨,以达到“言有尽而意无穷”的境界。太直白的作品就是失去美感。

(二)质疑问难

请将你学习过程中的疑惑提出来,让其他同学或老师帮助解决。

四、训练环节(13分钟)

必做题:分析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和李白的《怨情》

点拨:《登幽州台歌》这首短诗,深刻地表现了诗人怀才不遇、寂寞无聊的情绪。语言苍劲奔放,富有感染力,成为历来传诵的名篇。“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这里的古人是指古代那些能够礼贤下士的贤明君主。像燕昭王那样前代的贤君既不复可见,后来的贤明之主也来不及见到,自己真是生不逢时;当

登台远眺时,只见茫茫宇宙,天长地久,不禁感到孤单寂寞,悲从中来,怆然流泪了。因此以“山河依旧,人物不同”来抒发自己“生不逢辰”的哀叹。这里免不了有对时世的感伤,但也有诗人对诗坛污浊的憎恶。这首诗以慷慨悲凉的调子,表现了诗人失意的境遇和寂寞苦闷的情怀。这种悲哀常常为旧社会许多怀才不遇的人士所共有,因而获得广泛的共鸣。

《怨情》是唐代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这首小诗抒写一位美人的幽怨,不直截了当地写怨,而只作美人神态的描绘:含颦独坐,泪痕满面,却表现出了她心中深深的愁恨。“深坐颦蛾眉”,“深”的意思是有多层的。女子所住的闺房在“幕帘无重数”的深院里,十分幽深,十分寂寞,这是第一层;“深”还有深情的意思,所谓“美人卷珠帘”,古人思念亲人,总要登高望远,那是男子的做法,女子“养在深闺人未识”,不能抛头露面,于是只好“卷珠帘”望着离人去的方向以寄托思念之情,期待离人回来,这是第二层;“深”的第三层意思便是“久”,指坐的时间很长了。颦是皱的意思,吴宫里的西施“颦”起来的样子比平日更加美丽,更加楚楚可怜,才有了东施的效颦。“颦蛾眉”更显出了“美人”之美。

“但见泪痕湿”,因为思念太深了,情太深了,所以不知不觉就流下相思泪。“湿”字说明是暗暗地流泪,情不自禁地流泪。联系到第二句的“颦蛾眉”,比“才下眉头,又上心头”的怨情更重。

“不知心恨谁”,明明是思念,是爱一个人,却偏偏用“恨”。女主人公的心底是有点抱怨,离人去外地太久了,害她一个人在这深院里忍受着孤单寂寞,离人却还不回来。但这种恨,其实就是一种爱。爱一个人,总是恨对方不能陪伴在身边。

选做题:你能按照《驱遣我们的想象力》一文给我们展示的赏析文字的方法,从下面诗歌中任选一句来赏析吗?结合这两篇课文,写一段赏析文字吧!

山居秋暝

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礁石

艾青

一个浪,一个浪

无休止地扑过来

每一个浪都在它脚下

被打成碎沫,散开……

它的脸上和身上

像刀砍过的一样

但它依然站在那里

含着微笑,看着海洋……

点拨:学以致用,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选的这两首诗,都能体现“无言之美”。第一首可以将文字想象成画面,体会其中的意境;第二首可以化身为其中的礁石形象,体会艾青在礁石上寄予的情感。让学生写成一段鉴赏文字并展示,可以训练学生的书面表达和口语表达能力。

课堂总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