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田玉籽料鉴定特征及其皮色作伪方法
简直丧心病狂,和田玉毛孔也能造假!

和田玉中籽料最为珍贵,不仅因为温润美丽,更是因为籽料的存在已经是凤毛菱角,所以许
多人们在利益的驱使下打起了和田玉造假的主意。
懂和田玉的人应该都知道,和田玉籽料识别的方法之一就是看籽料上的毛孔,就如同人身上
的皮肤一样,和田玉也是有毛孔的。
但是随着现在造假的手段越来越多,就连籽料上的毛孔,也开始造假了!
籽料毛孔的形成用官方的语气来讲就是玉石由于地质温度变化的原因、经过周折来到山下,
最终沉积玉石河床。
在过程中不断的受外力影响,冲刷,碰撞。
打磨使其磨去棱角,变得光滑。
喷砂磨棱程序:先将山料,俄料等磨光,修饰棱角,然后放进磨棱机里整形。
磨出来的形状
就像鹅卵石一样,看似像籽料,但它的表面看起来很粗糙。
再用手工细磨,最后再喷砂处理。
进入滚筒机:滚筒代表的就是上述所谓大自然对玉石长时间的碰撞,冲刷,侵蚀。
随着滚动,玉石在里面不停的碰撞,不停注水,大大加快了毛孔的形成。
度的硫酸或者盐酸沁泡,强酸会破坏玉质的表面,把玉料的部分腐蚀出一个个的小坑来充当
毛孔,想要做到以及乱真的程度最后会染上色,这样也能做出看起来是针毛孔的假象。
这些造假的手段令人发指,但是甄别是否是假毛孔主要就是看毛孔是否圆润,如果毛孔有棱角,那就一定是通过造假而来的。
大家在选购的时候一定要仔细!。
和田玉的真假鉴别方法

和田玉的真假鉴别方法
和田玉是中国传统文化艺术中的珍品之一,因其独特的质地和纹理,
常常被伪造者所仿造,所以鉴别和田玉的真伪非常重要。
以下是一些
鉴别和田玉真伪的方法:
1. 光线鉴别:用光线照射和田玉不同部位,观察玉料的透光性、色泽、表面反光度等,真材实料的和田玉有较好的透光性,颜色自然、均匀,表面有明显的质感,而假的往往表面比较光滑、没有光泽。
2. 手感鉴别:真正的和田玉质地坚硬而有质感,并有温润感觉,仿造
品的质感和温度感觉都比真品差很多。
3. 形态鉴别:通过和田玉的石头形态,观察其比例是否合理,真品的
和田玉对比度高,且雕刻较为细致。
如果有粘合迹象,则很有可能是
假品。
4. 渗色鉴别:真的和田玉因为纯天然而且受过了细致优良的打磨,无
论从哪个角度受光会有不同的表现。
在颜色上也显得自然。
如果进行
染色,就会影响到光泽并且出现漏色。
此外,真品和田玉色泽多为米黄、棕褐色,假的和田玉石头颜色偏红、黄、绿较多。
5. 泡沫鉴别:和田玉在水中泡放一会儿会浮起来,并从表面产生泡沫,
这是由于和田玉的孔洞结构导致的,而假的和田玉则没有这种现象。
鉴别和田玉真伪需要多方面考虑和多种手段,最好是寻求专业鉴定机构或做业内人士的意见,以免受到假货侵害。
真假和田玉鉴别最简单方法

真假和田玉鉴别最简单方法
甄别田玉最简单的方法:
1. 观察纹路:检查看看纹路是否连贯,是否有明显的焊接痕迹;
2. 手感检测:会摸摸看表面如何,假的田玉会触感粗糙,而且重量上有明显的差异;
3. 试水检测:将田玉浸入清水中,看看其表面釉色是否有变化,真品釉色不会有改变,或者短暂的褪色,但不会改变原有的样子;
4. 鉴定贴注:真的田玉会有鉴定贴注,包括釉料,类型名称和收藏编号,一旦没有相关贴注便可断定不是真品;
5. 听声检测:正品田玉拨动时声音清脆明亮,假品相反,拨动时声音会有微沙沙之声;
6. 光泽检测:看看其光泽,真品釉面润亮,可以反射光;
7. 理质检测:发检就是检查它的层次,真品会非常均匀,而假品则是杂乱无章;
8. 拆洗取釉:最终还是要到实验室中的理化鉴定,通过拆洗开取出田玉上的釉料,对其进行化学鉴定,最终判定是真是假。
和田玉籽料做假皮手段一览无余!让你不再上当受骗!

众所周知,和田玉籽料以皮为贵,因此很多不法分子打起了"皮"的主意。
如今市场上和田玉的假皮种类繁多,造假工艺也是层出不穷、日益先进,有的甚至达到了以假乱真的程度。
今天小编将为大家讲解现今市场上常见的几种制作假皮的手段和方法,并告诉朋友们如何鉴别这些假皮。
1、抛光料假皮抛光料假皮是一种最简单、最粗糙的假皮制作方式,多用于冒充低档玉料。
这类假皮的表面一般看不到汗毛孔,而且皮色也极不自然,浮在玉表,没有质感,即行家常说的"开门假"或"一眼假"。
这类假皮玉石很容易鉴别,常见于地摊,用来蒙骗那些刚入门的玩家。
2、皮上加皮皮上加皮,行话也叫"上二皮"或"加强皮",主要是针对中上等和田玉籽料进行的一种作伪。
这些籽料原本就具有不错的品质,本身也带有皮色,只是其皮色不够浓厚艳丽。
为了提升市场价值,一些商家便会在这类籽料的皮色上再加一层鲜艳的皮色,以期进一步提升籽料的档次。
一般来说,这种作伪的假皮颜色极为浓郁,也有较强的层次感。
上二皮在行内被称为"真籽假皮",辨别的难度较大,不仅容易蒙住初级玩家,一些资深玩家偶尔也会拿捏不准。
不过,即使是高价买了这种假皮玉石也不会有太大损失,因为籽料的品质还是相当不错的,去皮后可以做成摆件或把玩件,欣赏价值和实际价值都比较高。
3、物理假皮物理假皮的作伪工艺最为复杂,水平也最高。
物理假皮是模拟皮色形成的环境,采用高压髙温的方式缩短皮色形成时间,在短时间内使玉料表面上形成各种皮色。
由于这种作伪方法的成本极高,因此这类假料并不多见,多用于高档籽料的假皮作伪。
大多数情况下,如果没有高级鉴别仪器的辅助,即使是玉石鉴别专家也很难辨别这种假皮的真伪。
可以说,遇到这种假皮,玩家们的上当概率几近100%。
不过,跟"上二皮"的籽料一样,即使买入了这种料子也不会有太大损失,因为皮下的籽料多为高品级,肉质上佳。
和田玉籽料的鉴定方法

和田玉籽料的鉴定方法
和田玉籽料的鉴定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 观察:从外观上鉴定和田玉籽料,看是否具有质地细腻,表面朝水
状光泽亮黄,绿色或蓝色自然斑驳等特点。
2. 测量:使用精度仪器测量和田玉籽料的尺寸、表观密度和光泽测定,确定是否符合和田玉的物理特征和性能要求,确定其含量和质量分类。
3. 化学分析:对和田玉籽料进行化学分析,根据矿物质的组成来判断
是否是和田玉的特征,在特殊情况下也可以根据有机添加物的组成来
判断是否伪造。
4. 验光:检验和田玉籽料的光波折射,斜折射率和吸收率是否与正品
和田玉籽料相一致,以此判断是否是真品。
鉴别和田玉的经验方法

鉴别和田玉的经验方法(图)(2009-12-03 21:16:39)转载鉴别和田玉的经验方法(图)和田籽玉一、和田玉的物理性能和田玉的物理性能大致如下:比重:2.9~3.1(含阳起石多,比重偏大)。
硬度:5.5~6.5(摩氏硬度)。
耐压:7吨/cm2(铁的耐压为4~5吨/cm2)。
断口:参差状。
条痕:白色。
透明度:半透明~不透明。
光泽:脂状光泽、蜡状光泽、丝绢光泽、贝壳光泽、玻璃光泽(脂状光泽、玻璃光泽与抛光方式有关,蜡状光泽、丝绢光泽、贝壳光泽与玉中的化学成分、分布、玉的结构排列和含水多寡有关)。
和田籽玉颜色:玉本色:白色、黄色、青色、碧色、红褐色(糖色)、黑色。
杂色:随混入玉中矿物的颜色。
皮色:白、红、黄、褐、黑。
作色:随人工染色不同。
沁色:黄、黑、红、褐、白、绿、牙黄、土黄等。
二、和田玉分类表软玉︵和田玉︶白玉白玉-羊脂白玉:表示优质白玉,其颜色呈脂白色或比较白,可稍泛淡青色、乳黄色等,质地细腻滋润,油脂性好,可有少量石花等杂质(一般10%以下),糖色少于30%。
白玉:各种以白色为主的软玉,常微带灰绿、淡青、褐黄、肉红或紫灰等色调,质地细腻或在细以上,糖色小于30%。
糖白玉:糖玉与白玉的过渡品种,其中糖色部分占30—85%。
糖白玉-羊脂白玉:糖白玉和羊脂白玉之间的过渡品种,其中糖色部分占30—85%。
三、分类、命名方法补充说明和田玉的颜色种类对其经济价值有很大的影响,尤其是白玉。
因此,准确的颜色划分在玉石鉴定、鉴别、分类过程中显得十分重要。
在鉴定实践中应注意以下几方面:1.光源:软玉在不同的光源下观察会有不同的色调,不同色调的软玉在同一光线下表现也有所不同,古人曾云“灯下不观玉”。
鉴别分类时最好选用自然光,在日光强烈的情况下,应避开日光直射。
辅助光源选用普通日光灯,色温5000-7000K。
2.背景:将需要比较的样品平置于大块白色布、布纹纸或白纸上进行鉴别比色,背衬物要求荧光较弱,平整耐脏,也不宜有强烈的反光。
和田籽料全面深入了解及鉴别

如何鉴别和田籽玉喜马拉雅造山运动使我国的玉石在形成过程中拥有三大板块:东北.西北.东南。
和田玉的产出地位于三大板块的西北丘陵地区,具有先天优势,其透闪石含量很高〔主要是由镁和硅形成,人们把它称为‘真玉’〕。
就拿最常见的和田白玉或者青白玉来说,透闪石的含量都在%90以上。
其中,玉中之王--和田羊脂玉的透闪石含量竟达到了99%以上,难怪其如油似脂,价值连城。
羊脂玉是上品中的上品,目前世界上只有新疆有此品种,产出十分稀少,极其名贵。
“子玉”是山上的原生矿随着雨雪水和山洪的冲刷,滚入玉龙喀什河(汉名白玉河)、喀什喀拉河等,经过几万年甚至上亿万年的自然滚动和筛选,棱角磨圆,杂质挤掉,结构致密,形成了类似鹅卵石状的优质和田玉。
它是原生矿经剥蚀后被流水冲到河流中的玉石,它经常分布在河床附近,或者裸露,或者被淹埋在地下。
仔玉经常是卵形,表面光滑,因为它经受了自然界长期的搬用 .冲刷.分选才形成的。
这种因特殊的生成条件所决定的子玉兼纯白和油性的优点,在世界上其它国家尚未发现,也是我国其它地方的玉种和矿物所不可比的。
和田玉的投资潜力很大,而风险相对较小,主要是由于优质和田玉产量日趋减少,由于和田玉玉料资源的不可再生性和惟一性,正印了一句俗话:“物以稀为贵”。
能够拥有者当以奇货居之! 其次和田玉属于中国文化的精髓,随着中国文化的再次崛起,使它又重新获得了世人的青睐。
皮色子玉一般采于河床中。
所以皮色子玉的年代更为久远,一些名贵的皮色籽玉品种如:枣皮红、黑皮子、秋梨黄、黄蜡皮、洒金黄、虎皮子等等,均出自皮色子玉。
它是自然界形成的天然次生色,其颜色有黑、红、黄、栗……多种多样。
而实际上绝大部分带有轻重不同的料裂或少许的杂质,故而玉器行内称裂或绺,均属于正常范围。
正因为皮色是风化外皮的遗留物,在仔细观赏中可以看到,它的色泽是由外向里的,而且在皮壳上留下了特殊的独一无二的印记,和田玉本身具有非凡的魅力,那种光泽,质地,皮色.......假如您有一块那就是天下独有,决无相同,真是鬼斧神工。
和田玉假皮鉴定方法

和田玉假皮鉴定方法
要鉴定和田玉是否为假皮,可以参考以下几个方法:
1. 触摸感觉:真正的和田玉皮质细腻,触感温润,有一定的油腻感。
而假皮常常感觉较为光滑,没有真正和田玉的特殊质感。
2. 观察颜色:真正的和田玉皮质有一定的透明或半透明感,通常呈现出米黄色或奶白色。
而假皮往往呈现出颜色不均匀、暗淡的特点。
3. 水滴测试:将一滴水滴在和田玉上,真正的和田玉会迅速吸水并在表面形成水斑,而假皮则不能迅速吸水,滑落或在表面形成水滴。
4. 灯光透射:将和田玉放置在光源下或透射光下观察,真正的和田玉会呈现出透明或半透明的效果,而假皮通常不能形成相同的效果。
5. 其他辅助鉴定方法:可以使用专业工具,如紫外线灯、显微镜等来观察和田玉的细节纹理、气泡等特征,进一步判断其真假。
请注意,以上方法仅供参考,最准确的鉴定还是需要由专业人士进行。
如果您对和田玉的真伪有疑问,建议咨询专业的鉴定机构或经验丰富的鉴定师进行鉴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和田玉籽料鉴定特征及其皮色作伪方法
摘要:目前市场上充斥着各种染色作伪的“和田玉籽料”,各种染色方法不尽相同,但其作假水平之高,给珠宝鉴定师的检验鉴定工作带来一定难度,而广大消费者更是无法辨认。
鉴于此情况,本人特从现实和网络中查找了皮色作伪的方法,并结合多年的工作经验,向广大消费者详细介绍不同原料皮色作伪的方法及鉴定特征。
关键词:和田玉籽料的特点;和田玉皮色作伪方式及鉴定特点;作伪皮色的原料
和田玉主要是由角闪石族中透闪石-阳起石类质同象系列的矿物所组成,按照产出环境和成因类型的不同可分为籽料、山流水和山料。
和田玉籽料是从原生矿自然剥离,经过风化搬运至河流中的和田玉,呈浑圆状、乱石状,磨圆度好,块度大小悬殊,外表可有厚薄不一的次生皮色,其厚度一般小于一毫米。
形成原因是由于和田玉中氧化亚铁在氧化条件下转变为三氧化二铁所致。
皮色以红褐色居多,细分为白皮、枣红皮、秋梨皮、虎皮等。
自古以来,同等带皮色的籽玉价格要比不带皮色的贵得多。
这几年人们对玉石的推崇,和田玉资源的稀缺,促使其价格飞涨。
在利益的驱使下,假皮的种类形形色色,造假水平低的很容易被识别,但在现代高科技下作伪的假皮有时使人真假难分,且造出来的皮色很俏,使玉料价格成倍的翻,内行人也连呼上当而不自知。
今天笔者根据多年鉴定经验并结合网络查询的知识给大家介绍一下如何鉴定和田籽料及其皮色作伪方式:
一、和田玉籽料的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外形。
籽料在河床中经千万年冲刷磨砺,呈浑圆状,磨圆度好,表面具有厚薄不一的皮壳,皮微透明、呈油脂光泽;
2.颜色。
由于籽料的皮色是在原砾石表面慢慢形成的,是风化和水的解析作用以及大、小气候循环制约等因素共同制造的,是分阶段的自然受沁,所以颜色沁入玉内有层次感,皮和肉的感觉是一致的,且呈渐变过渡状,它会在质地松软的地方沁上色,在有裂的地方深入肌理。
皮上的颜色由深变浅,裂隙上的颜色则由浅至深,并且常呈现褐色的松花状、水草状的颜色。
这种皮色是很自然的,很喜人,并且色泽随岁月增进愈显亲和力。
3.毛孔。
由于形成璞玉的特殊围岩条件以及透闪石矿物的纤维交织结构,这类籽料尽管已风化磨砺为浑圆状,但在河水的运动中被带动与其他石头产生碰撞,再加上河水的万年冲刷,逐渐形成这种凹凸大小不一的毛孔,与人皮肤上的汗毛孔很像,10倍放大即可见。
但有毛孔不一定就是天然的籽料,目前市场还流行着强酸腐蚀毛孔和用滚筒制作毛孔,其仿真度很高,一些高仿籽料多用这种方法。
二、人工制作皮色(沁色)有多种方法,具体方法有
1.传统的方法:人工仿沁是仿古玉的关键技术,早在北宋就伴随着仿古玉的出现而被应用。
至明清时期,人工仿沁的方法日臻完善,形式多样,极难辨认。
清代刘心瑶《玉纪补》中记载有下列几种玉器染色方法:通过烧烤使其颜色变白以冒充古代的鸡骨白玉;割开新宰之羊腿,植入小件玉器的“羊玉”;将玉器植入新宰之狗腹
中,,埋入地下几年的“狗玉”;将质地松软的玉器用乌梅水煮,然后再用提油法上色的“梅玉”;把玉器放人浓灰水和乌梅水中煮,趁热置于风雪中冷冻形成细如发丝的裂纹,以充古玉中的牛毛纹的“风玉”;将玉器与铁屑拌在一起,然后用热醋淬之,放置十几天后埋人地下,经数月取出的“叩玉”。
此外还有一些用油炸、火烤方法均能使玉器丧失本色。
2.目前比较常见的几种:(1)冷沁,这种比较简单,也是最常见的染色方法,一般被染色的料子都不同程度带有棉或僵,局部密度也相对较低。
早期染色一般是用植物染料如核桃皮,现在都是用化工染色剂,冰乙酸,无水乙醇等十余种化工原料调配出的药水在苯酚等若干种起渗透作用的药水的配合下将料子放入事前调配好的
药水中,冷沁一段时间,然后取出,磨去过于假的的色,再放入滚筒中滚,出来后颜色就会自然很多。
(2)热处理,一般是用汽油喷枪或者天然气喷枪对准一点,用瞬间的高温改变局部结构,使被加热部分结构变得疏松,然后抹上事前调配好的药水,行内叫做点皮。
(3)慢加热染色,就是指先用冷沁的方法先染出一层色,然后将被染色的料子用卫生纸或棉布包裹起来,倒上事先调配好的药水使药水沁透棉布,然后把料子放入一个特制的铁桶或烤箱中慢加热,料子自身温度会越来越高,然后棉布上的药水会源源不断的沁入料子里面,行内叫做烤皮。
(4)酸蚀法,将籽玉泡于强酸溶液中酸蚀,破坏玉的表面结构,取出后加热着色,随浸泡时间及配方不同,效果不一。
(5)火烧法,将玉涂上氢氧化钠,用石灰裹好,置锯末里
闷烧两天,取出即为鸡骨白。
如趁热浸一下冷水,即产生牛毛纹。
如冷水加高锰酸钾,即成血色牛毛纹。
火烤法是将玉涂以有机或无机着色染料,放于电炉、煤炉或烤箱中加热烘烤,使颜色入玉内部。
(6)高压法,在需作色处涂以硫化汞、三氯化铁,或氧化铁等,再用氢氧化钠和碳酸钠,硅酸钠按一定比例混合,加点羊油将籽玉包裹,放在封闭的不锈钢高压釜里,高温加压。
四天后取出,用二氧化碳热风吹干,硫酸还原,玉表面呈白灰色,有隙处自然沁入色泽。
(7)烟熏法,用窑炉、柴烟(或油烟),熏时可长可短,熏完将浮尘拭掉,留于裂隙和纹中的油烟杂质与表面的浅黄使其具有沁色之效果。
(8)仿自然法:一般用于高档的和田玉天然籽料甚至羊脂级白玉。
这种假皮十分难辩,他采用生成籽料皮本身的天然矿物质,用一种科学而神秘的配方缩短天然皮子形成时间,只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做出了他们想要的各种皮色。
三、用于染色作伪的原料主要有以下几种
1.低档抛光山料加假皮色。
2.山料做成滚筒籽料加假皮。
3.天然带皮籽料加假皮。
四、人工作伪皮色鉴定特征
(1)颜色过于浓艳、漂浮、不自然、没有渐变过渡形态,沿裂隙、棱线、质地疏松或杂质较多处分布富集。
(2)颜色很突兀,分布具有强烈的色差,一面为鲜艳皮色,一面是纯净肉质,缺少自然过渡。
(3)表面酸蚀层,常为白色或黄白色,与白色礓石类似,可具有荧光反应.(4)碰撞坑光泽与外部光泽不一致。
(5)外形过于
完美,不自然,没有磕碰的痕迹,而和田玉籽料自然的卵石形态,表皮有磨圆和自然磨蚀的痕迹(皮壳)。
(6)表皮有漂白和褪色的情况,可见蚀痕。
(7)可见磨砂、抛光的痕迹,而和田玉籽料可见磕碰的痕迹,如“指甲纹”。
(8)表面大面积的硬度偏低,而和田玉籽料多数表面硬度比较高。
总之,人工染色所用时间短,没有漫长的风化过程,因而具有与大自然皮色截然不同的特征。
本文详细介绍了作伪皮色的方法,主要从颜色、光泽、外形、裂纹、硬度和韧性等特征以及仪器检测着手,讲述鉴定特征。
掌握了以上部分皮色、滚料及汗毛孔的基本知识,鉴别籽料真假优劣,应该不会很难了。
另外需要说明,任何理论知识都代替不了实践,实践出真知乃至理名言。
参考文献:
[1]系统宝石学张培莉(第二版).
[2]浅议和田玉染色之谜及玩玉中存在的误区方言.
[3]中国和田玉网“玉友说玉”系列文章.
[4]说说和田玉籽料作伪的几种方式王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