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恩富《现代政治经济学新编习题集》(第16章 国际贸易和国际金融)

合集下载

程恩富《现代政治经济学新编》配套模拟试题及详解(二)【圣才出品】

程恩富《现代政治经济学新编》配套模拟试题及详解(二)【圣才出品】

程恩富《现代政治经济学新编》配套模拟试题及详解(二)一、名词解释1.商品经济与市场经济答:商品经济是以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为内容,直接以交换为目的进行生产的经济形式;市场经济是一种以市场作为基础的资源配置机制的经济体制形式,与之相区别的是计划经济体制。

商品经济与市场经济的区别和联系:①商品经济与市场经济的区别。

商品经济是在社会分工条件下,具有不同经济利益的生产者之间,相互交换劳动和进行经济联系的一种经济形式。

作为劳动交换和经济联系的经济形式,商品经济是与自然经济和产品交换经济相对应的。

而市场经济是社会资源配置的一种方式,它是通过市场机制的作用,将社会资源配置到社会需要的部门。

市场经济和计划经济是现代社会的两种资源配置方式。

②商品经济与市场经济的联系。

商品经济是市场经济存在和发展的前提与基础,没有商品经济就没有市场经济。

但是,市场经济不能与商品经济及市场简单地相等同,因为市场经济的存在意味着市场对整个社会资源的配置起着基础作用,这要以商品经济发展为普遍的占统治地位的经济形式为前提条件。

概括地说,市场经济是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的商品经济。

2.货币流通答:货币流通是指货币作为商品媒介的不断运动。

一定时期内,商品流通中需要多少货币是由货币流通规律决定的。

货币流通规律的内容是:流通手段的货币量,取决于需要流通的商品的价格总额和货币流通速度。

它与商品的价格总额成正比,而与货币流通速度成反比。

公式中的商品价格总用公式表示就是:=商品价格总额执行流通手段职能所需货币量同名货币的流通速度额,是由待流通的商品数量与商品的价格水平的乘积决定的;公式中的同名货币流通速度,指单位金属货币(例如1元)在一定时期内充当流通手段的平均次数。

3.社会再生产答:社会再生产指整个社会或整个国民经济范围内的总的再生产。

个别再生产和社会再生产的关系是个别和整体的关系,个别再生产是社会再生产的有机构成部分和基础,社会再生产是相互联系、相互交替的个别再生产所构成的有机总体和前提。

程恩富《现代政治经济学新编习题集》(第15章 国家垄断经济)

程恩富《现代政治经济学新编习题集》(第15章  国家垄断经济)

程恩富《现代政治经济学新编习题集》第十五章国家垄断经济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解析资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等内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从前辈中获得的经验对初学者来说是宝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躲开一些陷阱。

以下内容为跨考网独家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经济学一对一在线咨询进行咨询。

一、概念题1.国家垄断经济【答案】国家垄断经济:是指作为经济主体的国家对社会经济运行过程进行的排他性控制的经济形式。

2.国家自然垄断经济【答案】国家自然垄断经济:是指国家对自然垄断部门,包括公共产品进行的排他性控制的经济形式。

3.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答案】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指资本主义条件下,私人垄断资本同资产阶级国家政权相结合的资本主义。

4.国家市场垄断经济【答案】国家市场垄断经济:是指国家对于在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通过自由竞争形成的非国有的垄断组织进行不同程度的排他性控制。

5.国家行政垄断经济【答案】国家行政垄断经济:是指国家通过行政手段和具有严格等级制的行政组织来维持的排他性控制的经济形式。

二、判断题1.资本主义国有企业的实质仍是资本主义性质的企业。

()【答案】√2.资产阶级国家为国有垄断资本进行资本积累的主要途径是国家投资。

()【答案】√3.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对经济发展既具有积极作用也具有消极作用。

()【答案】√4.国家自然垄断经济是指国家对自然垄断部门,包括对公共产品进行的排他性控制的经济形式。

()【答案】√5.现实中大多数垄断不受政府机构的管制。

()【答案】×6.垄断对社会有百害而无一利,所以,各国都反对垄断。

()【答案】×7.衡量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水平通常使用的主要指标,是国家财政支出用于社会资本再生产过程的增长速度,及其在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重。

()【答案】√8.国家垄断经济的产生与市场失灵直接相关。

程恩富现代政治经济学新编习题集(第1章商品)

程恩富现代政治经济学新编习题集(第1章商品)

程恩富《现代政治经济学新编习题集》第一章商品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解析资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等内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之先辈中取得的经验对初学者来讲是宝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躲开一些陷阱。

以下内容为跨考网独家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经济学一对一在线咨询进行咨询。

一、概念题1.商品【答案】商品:用来互换的劳动产品,具有利用价值和价值两因素或两种属性,它表现必然的社会生产关系。

2.互换价值【答案】互换价值:一种利用价值同另一种利用价值彼此换的量的关系或比例,是价值的表现形式。

3.价值【答案】价值:凝结在商品中的无不同的人类一般劳动,表现商品生产者之间彼此比较劳动和互换劳动的经济关系,是商品的社会属性。

4.抽象劳动【答案】抽象劳动:撇开劳动的具体形式的无不同的人类一般劳动,表现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经济关系,是劳动的社会属性。

5.商品经济【答案】商品经济:以商品互换为特征或以出卖为目的而进行生产的经济形式。

6.复杂劳动【答案】复杂劳动:需要通过专门培育与训练、具有必然文化知识和技术的劳动者才能从事的劳动。

7.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答案】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利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8.劳动生产率【答案】劳动生产率:劳动生产的能力或劳动生产的效率,用单位时间内生产的产品数量或生产单位产品所消耗的必要劳动时间来表示。

二、判断题1.商品必需是劳动产品,所以劳动产品也就是商品。

()【答案】×【解析】2.商品能够按必然比例互换,是因为它们都具有利用价值。

()【答案】×【解析】3.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同一劳动进程的两个方面。

()【答案】√【解析】4.价值不是劳动产品所固有的自然属性,而是商品特有的社会属性,是一个历史范围。

政治经济学(第四版)-程恩富

政治经济学(第四版)-程恩富


目 录
第二节 居民的消费行为 ! $ # 第三节 居民的储蓄行为 ! $ * 本章小结 ! * # 基本概念 ! * # 复习思考题 ! * # 第十七章 社会主义社会的国民收入 ! * ! 第一节 国民经济核算与国民收入的形成和增长 ! * ! 第二节 国民收入的分配 ! * % & ! 第三节 健全社会保障制度 ! & ) 本章小结 ! & ) 基本概念 ! ' " 复习思考题 ! 第十八章 社会主义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 ! ' # ' # 第一节 经济增长及其制约因素 ! ' * 第二节 经济增长方式 ! ' ' 第三节 从整体上调整优化经济结构 ! ' ) 第四节 社会主义经济发展与可持续发展战略 ! ( ! 本章小结 ! ( ! 基本概念 ! ( $ 复习思考题 ! 第十九章 社会主义国家的对外经济关系 ! ( * 第一节 社会主义经济是开放型经济 ! ( * 第二节 社会主义国家对外经济关系的基本形式 ! ( ' 第三节 我国对外开放的战略格局 ! ) * 本章小结 $ " " 基本概念 $ " " 复习思考题 $ " # 第二十章 社会主义经济的宏观调控 $ " ! 第一节 社会主义经济宏观调控的必要性和目标 $ " ! 第二节 宏观经济调控的重要内容是社会总供求平衡 $ " & " ( 第三节 社会主义经济宏观调控的手段体系 $ # & 本章小结 $ # & 基本概念 $ # ' 复习思考题 $

程恩富《现代政治经济学新编》配套模拟试题及详解(一)【圣才出品】

程恩富《现代政治经济学新编》配套模拟试题及详解(一)【圣才出品】

程恩富《现代政治经济学新编》配套模拟试题及详解(一)一、名词解释1.生产方式答:生产方式是指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

人类社会为了存在和发展,必须获得物质资料,包括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

这种谋得物质资料的方式,马克思称之为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

生产方式包括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个方面。

生产力是生产方式的物质内容,生产关系是生产方式的社会形式。

不存在没有生产力的生产关系,也不存在没有生产关系的生产力。

一定的生产力和一定的生产关系间的对立统一关系,构成一定的生产方式。

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在社会生活的一切方面起决定作用。

马克思说: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

有什么样的生产方式,基本上就有什么样的政治制度、社会思想和社会文化,即有什么样的社会。

随着生产方式的变革,整个庞大的上层建筑也会或快或慢地发生变革,从而推动着人类社会逐步向高级阶段发展。

2.物化劳动答:物化劳动即死劳动,是作为过去劳动的凝结物,在新的商品生产过程中只转移自身的价值,而不能创造价值。

创造价值的劳动是活劳动,即正在进行的生产过程中耗费的抽象劳动。

从商品价值的形成过程来看,所消耗的生产资料是物化劳动的耗费,是旧价值的转移;科学技术则是一种物化劳动的形式,商品的新价值只能由活劳动所创造,而物化劳动形式的科技本身不创造新价值。

3.绝对剩余价值答:绝对剩余价值指通过延长工作日长度使剩余劳动时间增加而生产的剩余价值。

绝对剩余价值生产是资本家提高剥削程度的基本方法之一。

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构成资本主义剥削的一般基础。

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工人的工作日包括必要劳动时间和剩余劳动时间两部分,工作日是必要劳动时间和剩余劳动时间的总和。

在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的情况下,延长工作日的长度就会增加剩余劳动时间,从而增加了剩余价值的生产。

此外,提高劳动强度也是资本家用以增加绝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常用手段。

它表现为在内涵上增加劳动量,从而增加剩余劳动和剩余价值量。

程恩富《现代政治经济学新编习题集》(第18章 经济全球化和国家经济安全)

程恩富《现代政治经济学新编习题集》(第18章  经济全球化和国家经济安全)

程恩富《现代政治经济学新编习题集》第十八章经济全球化和国家经济安全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解析资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等内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从前辈中获得的经验对初学者来说是宝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躲开一些陷阱。

以下内容为跨考网独家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经济学一对一在线咨询进行咨询。

一、概念题1.商业资本国际化【答案】商业资本国际化:流通领域的资本在国际市场上的运动与增值,它采取的主要形式是国际贸易。

2.借贷资本国际化【答案】借贷资本国际化:资本以货币形态在国际范围内发生的借贷运动与增值。

3.产业资本国际化【答案】产业资本国际化:资本跨越国界从事商品的生产和经营,是生产的国际化,它是通过对外直接投资,在其他国家兴建生产性企业而实现的。

4.经济全球化【答案】经济全球化:随着科学技术和国际分工的发展以及生产社会化程度的提高,世界各国、各地区的经济活动超越出一国或地区的范围而相互联系和密切结合的趋势。

5.国际经济秩序【答案】国际经济秩序:在世界范围内建立起来的国际经济关系,以及各种国际经济体系与制度的总和,是使世界经济作为有内在联系和相互依存的整体进行有规律的发展与变化的运行机制。

6.国家经济安全【答案】国家经济安全:是指一个国家在经济发展过程中能够有效消除和化解潜在风险,抗拒外来冲击,以确保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确保国家经济主权不受分割的一种经济状态。

二、判断题1.广义地说,资本国际化是经济全球化的一个内容。

()【答案】√2.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国际化的突出特点是商业资本国际化。

()【答案】×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产业资本国际化迅速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随着垄断资本的大量发展和实力的增长,出现了庞大的过剩资本。

()【答案】√4.全球化经济就是全球化资本主义体系。

程恩富《政治经济学》笔记与课后习题详解(政治经济学导论)

程恩富《政治经济学》笔记与课后习题详解(政治经济学导论)

第1章政治经济学导论1.1 复习笔记马克思主义包括三个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

一、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物质资料的生产是政治经济学研究的主要出发点。

1.物质资料的生产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1)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①人类要能够生存和发展,必须有衣、食、住等生活资料。

这些生活资料只能靠人们自己的生产活动来创造。

②一个社会如果离开了生产活动,也就失去了基本生活保障,人们便无法生存,更谈不上从事政治、教育、科学、文化、艺术等其他社会活动。

(2)生产力①生产力的概念生产力是指人们运用生产资料,创造社会财富的能力。

生产力是推动社会生产发展的决定因素。

②生产力的构成a.劳动对象劳动对象是指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直接加工改造的对象。

劳动对象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没有经过人类劳动加工过的自然物质。

另一类是经过人类劳动加工过的物质。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逐渐发现了自然物质的许多新的有用属性,从而扩大了劳动对象的范围和种类。

b.劳动资料劳动资料也称为劳动手段,是指人们在劳动过程中用以改变或影响劳动对象的一切物质资料和物质条件。

劳动资料中最重要的是生产工具。

生产工具的发展状况,是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物质标志。

c.劳动者劳动者是生产力构成要素中最重要的决定性的因素。

因为任何先进的生产工具都需要劳动者来制造和使用。

如果没有劳动者来操作,任何先进的工具都将变成一堆废物。

(3)生产资料生产资料是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的总称。

(4)生产关系的概念生产关系是指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结成的各种经济关系。

生产关系是人们最基本的社会关系。

生产关系包括三个方面: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人们在直接生产过程和交换过程中所处的地位和关系;产品的分配关系。

其中生产资料所有制是整个生产关系的基础,它决定着生产关系中的其他方面。

(5)物质资料生产方式的概念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指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

生产力是生产方式的物质内容,生产关系是生产方式的社会形式。

《现代政治经济学新编》作业参考答案

《现代政治经济学新编》作业参考答案

《现代政治经济学新编》作业参考答案《现代政治经济学新编》作业(参考答案)导论部分政治经济学述要一、问答题1.为什么物质资料的生产是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1)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最基本、最重要的实践活动。

(2)对任何社会来说,它不仅是人类社会存在的基础,而且是人类社会进一步发展的基础。

(3)只有先研究物质资料的生产,然后才能研究生产中发生的人与人的关系即生产关系。

2.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对象的特点。

(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对象是社会生产关系及其运动规律。

(2)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的起点与终点都是人,认为经济学是一门社会科学,经济运行的方式是变化发展的,其在不同的经济关系下具有独特的社会内容和运动形式。

(3)当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其一是以物质和文化生产力的发展为出发点;其二是重点研究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社会的经济关系和经济制度,并涵盖资源配置、经济运行、经济行为、经济发展和人的福利等基本层面的内容;其三,阐释的主要是制度和理论层面,而非是技术和应用层面。

3.为什么说政治经济学研究生产关系必须联系生产力和上层建筑?政治经济学研究生产关系既要始终联系生产力,又要始终联系上层建筑。

这是因为生产关系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作为社会生产的一个方面,总是在同生产力的相互关系中运动着的;它作为经济基础,又总是在同上层建筑的相互关系中运动着的。

⑴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的相互关系。

⑵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相互关系。

4.经济规律的客观性与人们认识和利用经济规律之间的关系是什么?(1)经济规律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它在一定的经济条件下产生并发生作用。

(2)人们不能违背、制定、改造、消灭经济规律。

(3)人们能够发现、认识和利用经济规律。

5.与自然规律相比,经济规律有哪些特点?(1)大多数经济规律都不是长久不变的。

它只能在一定的历史阶段发生作用,随经济条件的变更而变化。

(2)经济规律的作用,必须通过人的经济行为和经济活动而得到发挥,并直接涉及人们的物质利益。

政治经济学(第三版)(程恩富)第10章 经济全球化与国际经济关系(习题及答案)

政治经济学(第三版)(程恩富)第10章 经济全球化与国际经济关系(习题及答案)

旗开得胜第10章经济全球化与国际经济关系一、不定项选择题1.经济全球化的微观主体是:A.跨国公司B.国际卡特尔C.辛迪加D.国际垄断同盟2.资本输出迅速发展的根本动因是:A.扩大市场B.扩大垄断原料来源C.追求高额垄断利润的需要D.援助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需要3.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资本输出的主体是:A.国家垄断资本B.私人垄断资本C.跨国公司D.国际卡特尔4.早期跨国公司的所有制形式主要表现为:A. 控股式合资企业B.单一的全资公司C.混合所有制公司D.非股权安排的合作经营5.经济全球化的内在动力是:A.跨国公司的发展B.国际垄断资本的发展C.新科技革命D.资本全球化的发展1旗开得胜6.经济全球化的内容主要有:A.生产国际化B.资本国际化C.贸易国际化D.市场国际化7.跨国公司的新特点:A.跨国兼并规模巨大B.强强联合C.强弱联合D.兼并的行业非常广泛8.经济全球化的基础是:A.生产国际化B.资本国际化C.贸易国际化D.技术国际化9.国际经济协调的方式主要有:A.通过国际经济组织进行协调B.通过政府首脑定期会晤各国的经济政策C.通过组织经济一体化集团来协调D.通过联合国的调节10.经济一体化组织的形式主要有:A.跨国集团B.自由贸易区C.关税同盟D.经济联盟11.发达国家的经济摩擦主要表现在:A.国际贸易领域的摩擦B.国际金融领域的摩擦2旗开得胜C.国际生产领域的摩擦 D.国际投资领域的摩擦12.发展中国家的基本特征主要表现在:A.生产力水平低下B.产业结构水平低下C.经济依赖性严重D.政治上的非独立性13.发展中国家对发达国家的依赖主要表现在:A.资源的依赖B.资本的依赖C.市场的依赖D.技术的依赖14.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掠夺和控制的领域主要有:A.贸易领域B.国际金融领域C.经济援助领域D.国际合作领域15.在贸易领域中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不平等主要表现在:A.市场不平等B.商品交换不平等C.贸易条件不平等D.技术转让不平等16.资本输出的两种基本形式:A.生产资本输出B.商业资本输出C.借贷资本输出D.技术资本输出17.经济全球化带来的问题主要表现在:A.世界范围内的发展不平衡进一步扩大3旗开得胜B.加大了世界性经济波动的可能性C.加剧了国际收支的不平衡D.资本主义固有的矛盾也被全球化二、名词解释1.经济全球化2.资本输出3.跨国公司4.国际经济秩序三、分析判断1.经济全球化的内在动因是垄断资本家追求高额利润的必然结果。

程恩富《现代政治经济学新编》配套模拟试题及详解(三)【圣才出品】

程恩富《现代政治经济学新编》配套模拟试题及详解(三)【圣才出品】

程恩富《现代政治经济学新编》配套模拟试题及详解(三)一、名词解释1.价值答:价值指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它反映了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生产关系。

价值是商品经济的特有范畴。

价值的本质是人与人之间相互交换劳动的关系。

商品与商品相交换,在表面看来,是一种物品同另一种物品相交换,是物与物的交换,但实质上是人们相互交换劳动的关系。

商品是劳动产品,但不是任何劳动产品都是商品,只有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才是商品。

价值是商品交换的内在基础。

价值是由抽象劳动形成的,但劳动本身并不就是价值。

不是人类劳动的任何生产性支出都会形成价值,只有在商品经济条件下,凝结在商品上的人类劳动才会形成价值。

劳动形成价值,是商品经济关系赋予人类劳动的一种特殊社会形式。

所以,价值是商品区别于其他劳动产品的决定性因素,是商品的本质属性,是商品经济最基本的范畴。

商品价值是在物的掩盖下的商品生产者之间的一种社会经济关系,是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基本点。

2.超额剩余价值答:超额剩余价值是单个企业的商品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的差额,是单个资本家通过提高劳动生产效率使其生产的商品的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而比一般资本家多得的那部分剩余价值。

个别资本家保留超额剩余价值的状况是暂时的。

因为,其他资本家为了追求更多的剩余价值,也会设法提高劳动生产率,等到生产率普遍提高后,商品社会价值就会降低,商品个别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差额就会消失。

在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的过程中,与工人生活资料相关的部门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就会降低劳动力价值,整个社会再生产劳动力价值的必要劳动时间就会缩短,相对延长了剩余劳动时间,实现了相对剩余价值生产。

3.资本有机构成答:资本有机构成是指由资本的技术构成决定并反映资本技术构成变化的资本价值构成。

在生产过程中,一定的资本由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两部分构成,这两者之间存在着一定的数量比例关系。

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之间的数量比例关系是由生产技术发展水平的高低决定的,所以称为资本的技术构成。

政治经济学(第三版)(程恩富)第10章 经济全球化与国际经济关系(习题及答案)

政治经济学(第三版)(程恩富)第10章 经济全球化与国际经济关系(习题及答案)

旗开得胜第10章经济全球化与国际经济关系一、不定项选择题1.经济全球化的微观主体是:A.跨国公司B.国际卡特尔C.辛迪加D.国际垄断同盟2.资本输出迅速发展的根本动因是:A.扩大市场B.扩大垄断原料来源C.追求高额垄断利润的需要D.援助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需要3.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资本输出的主体是:A.国家垄断资本B.私人垄断资本C.跨国公司D.国际卡特尔4.早期跨国公司的所有制形式主要表现为:A. 控股式合资企业B.单一的全资公司C.混合所有制公司D.非股权安排的合作经营5.经济全球化的内在动力是:A.跨国公司的发展B.国际垄断资本的发展C.新科技革命D.资本全球化的发展1旗开得胜6.经济全球化的内容主要有:A.生产国际化B.资本国际化C.贸易国际化D.市场国际化7.跨国公司的新特点:A.跨国兼并规模巨大B.强强联合C.强弱联合D.兼并的行业非常广泛8.经济全球化的基础是:A.生产国际化B.资本国际化C.贸易国际化D.技术国际化9.国际经济协调的方式主要有:A.通过国际经济组织进行协调B.通过政府首脑定期会晤各国的经济政策C.通过组织经济一体化集团来协调D.通过联合国的调节10.经济一体化组织的形式主要有:A.跨国集团B.自由贸易区C.关税同盟D.经济联盟11.发达国家的经济摩擦主要表现在:A.国际贸易领域的摩擦B.国际金融领域的摩擦2旗开得胜C.国际生产领域的摩擦 D.国际投资领域的摩擦12.发展中国家的基本特征主要表现在:A.生产力水平低下B.产业结构水平低下C.经济依赖性严重D.政治上的非独立性13.发展中国家对发达国家的依赖主要表现在:A.资源的依赖B.资本的依赖C.市场的依赖D.技术的依赖14.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掠夺和控制的领域主要有:A.贸易领域B.国际金融领域C.经济援助领域D.国际合作领域15.在贸易领域中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不平等主要表现在:A.市场不平等B.商品交换不平等C.贸易条件不平等D.技术转让不平等16.资本输出的两种基本形式:A.生产资本输出B.商业资本输出C.借贷资本输出D.技术资本输出17.经济全球化带来的问题主要表现在:A.世界范围内的发展不平衡进一步扩大3旗开得胜B.加大了世界性经济波动的可能性C.加剧了国际收支的不平衡D.资本主义固有的矛盾也被全球化二、名词解释1.经济全球化2.资本输出3.跨国公司4.国际经济秩序三、分析判断1.经济全球化的内在动因是垄断资本家追求高额利润的必然结果。

程恩富《现代政治经济学新编习题集》(尾论-经济制度的演变)

程恩富《现代政治经济学新编习题集》(尾论-经济制度的演变)

程恩富《现代政治经济学新编习题集》尾论经济制度的演变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解析资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等内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从前辈中获得的经验对初学者来说是宝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躲开一些陷阱。

以下内容为跨考网独家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经济学一对一在线咨询进行咨询。

一、概念题1.基本经济制度【答案】基本经济制度:体现基本生产关系,并表明基本经济特征和本质的经济制度。

它是由生产力性质和发展阶段决定的。

2.经济体制【答案】经济体制:是基本经济体制的具体形式,即所有制形式和经济运行机制。

3.制度环境【答案】制度环境:是指一系列用来建立生产、交换与分配基础的基本规划,是一国的基本制度规定。

4.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答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包括一般含义和特殊含义。

前者指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起始阶段。

后者特指我国在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阶段。

二、判断题1.社会经济制度概括了全部经济关系,其中最根本的是财产关系,即生产资料所有制。

()【答案】×2.经济体制内容只指所有制形式,不包括经济运行机制。

()【答案】×3.西方新制度学派认为制度的功能在于它能提供激励,因此要构建激励机制。

()【答案】√4.马克思主义承认人在制度演变中的重要作用,但社会制度演变不是人为的过程。

()【答案】√5.现实的社会主义国家生产力落后于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因此不能认为社会主义生产关系能够以比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更快的速度推动生产发展。

()【答案】×6.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呈现出马克思主义创始人不可能预料的特点。

()【答案】√7.联合劳动是一种比雇佣劳动更高级的社会形式。

()【答案】√8.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旧的分工已经消失,劳动已不是谋生手段。

程恩富《政治经济学》笔记与课后习题详解(经济全球化与国际经济关系)

程恩富《政治经济学》笔记与课后习题详解(经济全球化与国际经济关系)

第10章经济全球化与国际经济关系10.1 复习笔记一、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动因与表现1.新科技革命与经济全球化(1)经济全球化的概念经济全球化是指在生产国际化和资本国际化的基础上,各国经济相互依存、相互渗透,调整世界经济趋向于整体化。

(2)新科技革命是经济全球化的重要推动力①新科技革命使国际分工日益向广度和深度发展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新科技革命的作用下,国际分工进入了不断深化的阶段,形成了当代国际分工的新格局。

国际分工从传统的垂直型分工为主转变为水平型分工为主,参加国际分工的国家类型更加多样化,各种类型的国家都成为世界经济的一分子,融入到世界经济体系之中。

②新科技革命使生产社会化程度日益提高一个产品的生产,尤其是一些高科技的大型产品,都是国际间相互合作的产物,这就大大提高了生产社会化的程度。

今天的生产已经超越了国家的范围,在国际社会这一更大的范围展开。

生产社会化的高度发展,为经济全球化奠定了最重要的物质基础。

③新科技革命为经济全球化发展创造了必要的条件现代科技和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全球范围内快速、经济地进行通讯,传递信息、数据成为可能,这既缩短了空间距离,又跨越了时间的限制。

正是由于新科技革命带来了新兴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发展,才使经济全球化发展具备了必要的条件。

2.资本国际化与经济全球化(1)资本输出的含义资本输出是指资本主义国家的政府或垄断组织为了获取高额利润而对国外进行的贷款和投资。

(2)资本输出形成的原因①资本输出是过剩资本追求高额利润的需要垄断资本集团对国内的主要投资场所都已形成了控制,它们手中积累的大量资本很难找到有利的投资场所。

垄断资本通过资本输出,在国外寻求更有利的投资场所,以取得比国内更高的利润,是资本输出迅速发展的内在原因。

②资本输出是垄断组织扩大市场和垄断原料来源的需要垄断资本大规模的生产使国内原料短缺和市场问题成了制约经济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因素。

通过资本输出,不仅可以带动国内商品输出,而且可以通过对外直接投资,在国外就地生产、就地销售,从而绕过对方的贸易和关税壁垒。

政治经济学程恩富版练习题参考答案

政治经济学程恩富版练习题参考答案

政治经济学(程恩富版)第一至十一章练习题参考答案第一章政治经济学导论一、单选题(每小题1分)1—5(A A B D C)6—10(B B B D A)11—15(C C C B D)16—20(A D A C C)21(A)二、多选题(每小题2分)1(ABCDE)2(ABC )3(A CD )4(ABCDE)5(ABCD )6(ABCDE)7(AB DE)8(ABC )9(ABCDE)10(A C E)11(ABC )12(ABCD )13(A C E)14(ABCD )15(ABCDE )三、判断题(每小题1分)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四、简答题1.简述经济规律的含义及其特点。

(P5-6)答案要点:经济规律是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内在的、本质的和必然的联系。

(1分)与自然规律相比,经济规律有两个主要特点:第一,大多数经济规律都不是长久不变的。

它只在一定的历史阶段发生作用,随经济条件的变更而变化。

(2分)第二,经济规律的作用,必须通过人的经济行为和经济活动而得到发挥,并直接涉及人们的物质利益。

因而,人们在经济规律时,经常会受到认识能力和利益关系的限制,从而使经济规律的作用受到干扰。

四、名词解释1. 生产力是指人们运用生产资料,创造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能力,它反映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生产力是推动社会生产发展的决定因素,生产力包括劳动者、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三个实体性要素,生产力中也包括科学技术。

2. 生产关系是指人们在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结成的各种经济关系。

它包括: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人们在直接生产过程和交换过程中所处的地位和关系;产品的分配关系。

其中生产资料所有制是整个生产关系的基础,它决定着生产关系中的其他方面。

西方经济学第十六章复习思考题参考答案

西方经济学第十六章复习思考题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1.国际贸易——指一个国家与另一个国家之间进行的有形商品与无形商品的交换活动,是国家之间分工的表现形式,反映了世界各国通过世界市场在商品、资金、科学技术、服务等领域的相互联系与结合。

2.绝对优势——指某国用相同数量的资源所能够生产出的某种商品比另一个国家能够生产的这种商品多。

3.相对优势——是指一个生产者(个人,公司,或国家)能以低于另一个生产者的机会成本生产商品或提供服务。

4.H-O定理——要素相对富裕度和要素相对价格的差异导致了生产成本的差异,而生产成本的差异又是导致了不同国家贸易前相对价格不同的原因。

这种商品相对价格之间的差异可以转化为两国商品绝对价格的差异,而商品的绝对差异才是两国间发生贸易的直接原因。

各国都倾向于生产其要素相对富裕的产品并且出口,并且进口其国内要素相对稀缺的产品。

5.国际贸易政策——是世界各国在一定时期内对进口贸易和出口贸易所制订和实行的各项管理措施的总称。

6.国际结算——是指国际间由于政治、经济、文化、外交、军事等方面的交往或联系而发生地以货币表示债权债务的清偿行为或资金转移行为。

7.国际金融——是世界(国际)经济关系中的资金融通关系,这种关系具体体现为国际的货币兑换、借贷关系、收付方式、结算制度、资产储备、金融市场、货币体系、金融机构、金融一体化等。

8.外汇——是国际汇兑的简称,它有有动态和静态之分。

动态的外汇是指把一国货币兑换成另一国货币,借以清偿国际间债务的金融活动;静态的外汇是指以外币表示的用于国际结算的支付手段。

9.汇率——是指将一个国家的货币折算成另一个国家的货币的比率、比价或价格。

10.固定汇率——是指一国货币同另一国货币的汇率基本固定,汇率波动幅度很小。

11.浮动汇率——是指一国货币当局不规定本国货币对其他货币的官方汇率,也无任何汇率波动幅度的上下限,本币任凭外汇市场的供求关系决定,自由涨落。

12.国际收支——指一国或地区居民与非居民在一定时期内全部经济交易的货币价值之和,它是以交易为基础,不仅包括贸易收支和非贸易收支,而且还包括资本的输出输入,既包括已实现外汇收支的交易,也包括尚未实现外汇收支的交易。

程恩富《现代政治经济学新编习题集》(第3章 资本和剩余价值)

程恩富《现代政治经济学新编习题集》(第3章 资本和剩余价值)

程恩富《现代政治经济学新编习题集》(第3章资本和剩余价值)程恩富《现代政治经济学新编习题集》(第3章资本和剩余价值)博恩托温经济学考研交流群<<程恩福的现代政治经济学新练习集第三章资本和剩余价值盘问网站专门安排最完整的经济学研究生入学考试真题和研究生入学考试后习题分析数据库。

你可以在这里查看经济学研究生入学考试的真题、研究生入学考试后的练习、经济学研究生入学考试参考书等。

此外,多年来经济学兄弟姐妹辅导的经济学研究生入学考试经验对初学者来说是一笔宝贵的财富。

这可能会帮助你避免走弯路,避免一些陷阱。

以下内容为跨考网独家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经济学一对一在线咨询进行咨询。

一、概念1。

首都答: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它是一种生产关系,是一个历史范畴。

2.资本的一般公式答:资本直接在流通领域内表现出来的运动形式,即g―w―g'。

3.增值过程答:超过补偿劳动力价值所需劳动时间而延长了的价值形成过程。

4.剩余价值a:工人创造的价值超过劳动力价值,反映了投资者与工人之间的某种经济关系。

5.生产劳动和非生产劳动答:生产性劳动和非生产性劳动:生产性劳动是指劳动者为创造物质财富而支付的劳动,包括物质生产领域的劳动,在包装、储存和货物运输等生产过程的流通领域继续进行。

非生产劳动指所有与创造物质财富无关的劳动。

6.固定资本和可变资本答: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不变资本指购买生产资料的资本,在生产过程中只变换了它的物质形态转移原有的旧价值,并不改变自身的价值量。

可变资本是指购买劳动力的资本。

通过在生产过程中使用劳动力,它可以创造比劳动力本身更大的价值。

它增加了价值,是剩余价值的真正来源。

7.剩余价值率答:.剩余价值率:剩余价值与可变资本的比率,反映了实际使用可变资本的增值程度,即工人创造剩余价值的能力。

8.必要劳动力和剩余劳动力答:必要劳动和剩余劳动:必要劳动指在再生产劳动力价值的时间内所耗费的劳动。

程恩富《政治经济学》笔记与课后习题详解(社会主义条件下居民经济行为)

程恩富《政治经济学》笔记与课后习题详解(社会主义条件下居民经济行为)

第16章社会主义条件下居民经济行为16.1 复习笔记社会经济活动根据其主体不同可以分为个体行为(居民行为)、企业行为和政府行为。

一、居民的收入行为1.居民的收入(1)居民收入的含义居民收入是指一定时期内(通常是一年)居民从各种不同来源得到的收入总和,包括以货币计算的收入和以实物计量的收入。

(2)个人获得收入的途径①劳动收入,包括工资、奖金、津贴等生产劳动和服务收入;②个人资产收入,如利息、利润、股票、红利、租金等;③福利性收入,如生活补助金、社会保障等;④经营收入,即从事个体或民营经济活动获得的收入;⑤其他收入,如保险公司的赔款、馈赠、遗产继承等收入。

(3)个人可支配收入的概念个人可支配收入是指从居民的收入总量中减去个人纳税(个人所得税、财产税)后的余额。

居民经济行为是在可支配收入的预算约束下进行的,居民在一定时期内的消费、储蓄的选择,都要受到该时期个人可支配收入的影响。

2.影响居民收入的因素(1)社会经济制度及社会经济体制在社会主义公有制下,生产资料为劳动者共同占有,劳动者的收入不仅包括v的部分,m的部分也通过各种渠道转化为劳动者所得。

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承认了居民对生产要素的所有权,居民除了在公有制经济中获得按劳分配的收入外,还有其他多种收入来源,但由于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劳动者收入中按劳分配的比重占绝对优势。

(2)国民收入的总量尽管居民收入的具体途径不同,但这些收入都是通过国民收入的分配和再分配来实现的,国民收入的总量直接影响居民收入的数量。

在其他变量不变的条件下,个人可支配收入与国民收入是正相关的。

要提高个人可支配收入的总体水平,首先要发展经济,提高国民收入总量。

(3)投入的劳动量和其他生产要素的数量在我国由于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因而个人为社会提供的劳动数量越多、质量越高,个人所获得的收入也越多;反之,个人所获得的收入就越少。

按劳分配是主要的分配形式,但不是惟一的分配形式。

个人为社会提供的其他生产要素的数量是居民其他收入数量的决定因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程恩富《现代政治经济学新编习题集》第十六章国际贸易和国际金融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解析资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等内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从前辈中获得的经验对初学者来说是宝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躲开一些陷阱。

以下内容为跨考网独家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经济学一对一在线咨询进行咨询。

一、概念题1.国际分工【答案】国际分工:世界各国之间的劳动分工和国际生产专业化。

2.国际贸易【答案】国际贸易:世界各国(地区)之间的商品、劳务和技术的交流活动。

3.世界市场【答案】世界市场:国际间商品交换的领域,是同国际分工相联系的各国间商品流通的总和。

4.汇率【答案】汇率:一国货币折算成另一国货币的比率,或者,用一国货币表示的另一国货币的价格。

简言之,汇率就是两种货币之间的比价。

5.关税【答案】关税:进口或出口的商品货物和物品通过一国关境时,由政府设置的海关向本国进口商或出口商课征的一种税收。

二、判断题1.当今国际分工体系是建立在平等、协商基础之上的。

()【答案】×2.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贸易中国别地位发展趋于不平衡。

()【答案】√3.国际金本位制是一种以美元为中心,以黄金为基础的国际货币制度。

()【答案】×4.牙买加体系是一种严格、稳定的国际货币制度。

()【答案】×5.如果一定数量的外国货币比以前换得较少的本国货币,则说明本国货币的币值在下降,称为外汇汇率下降。

()【答案】×6.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国际贸易主要在发达国家之间进行,主要是物品,尤其是制成品的贸易。

()【答案】√7.当一国政府征收关税时,可以增加本国从国际贸易中得到的好处。

()【答案】×8.对物品增收关税提高了物品的价格,因此会减少交易量。

()【答案】√9.各国之所以采取贸易保护主义政策,是因为从国际贸易中得益的人数少于从中受损的人数。

()【答案】×10.在汇率的直接标价法下,如果一定数量的外国货币换得了比以前较多的本国货币,则说明本国的货币币值上升。

()【答案】×三、单项选择题1.国际分工的基础是()。

A.一国的技术进步B.一国内部的分工C.一国生产力的发展D.一国的政策和法律【答案】B【解析】2.国际贸易的基础是()。

A.国际分工B.国内分工C.间接贸易D.转口贸易【答案】A【解析】3.国际贸易按国境或关境可划分为()。

A.总贸易和专门贸易B.出口贸易和转口贸易C.出口贸易和进口贸易D.直接贸易和间接贸易【答案】A【解析】4.当代在世界市场上居于统治地位的是()。

A.联合国B.世界银行C.发展中国家D.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答案】D【解析】5.两种货币之间的比价是()。

A.关税B.汇率C.商品价格D.国际收支【答案】B【解析】6.决定一国在国际金融方面的实力和地位的是()。

A.国际贸易的状况B.外汇汇率的状况C.国际收支的状况D.进出口关税的高低【答案】C【解析】7.当一国的货币贬值时该国生产的产品()。

A.将变得绝对便宜B.将变得绝对昂贵C.将变得相对便宜D.将变得相对昂贵【答案】C【解析】8.在外汇市场中外汇的价格取决于()。

A.商品的需求和供给B.货币的需求和供给C.劳务的需求和供给D.外汇的需求和供给【答案】D【解析】四、多项选择题1.国际分工的形式有()。

A.垂直型分工B.渗透型分工C.水平型分工D.混合型分工E.间接型分工【答案】ACD【解析】2.国际分工对世界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表现在()。

A.可以扩大生产规模增加产品产量B.可以增加产品品种实行产品系列化C.有利于发挥各国生产优势提高产品质量D.有利于各国改进生产技术提高产品效能E.有利于提高各国劳动生产率增进经济福利【答案】ABCDE【解析】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贸易新的特点是()。

A.贸易区域集团化趋势增强B.国际贸易中资本货物的比重扩大C.国际贸易中原料和食品的比重扩大D.国际贸易增长速度超过世界生产速度E.国际贸易中发达国家所占比重持续上升【答案】ABDE【解析】4.世界市场的特征有()。

A.自发性B.竞争性C.垄断性D.不稳定性E.不平等性【答案】ABCDE【解析】5.狭义的外汇()。

A.主要指自由外汇B.主要指记账外汇C.主要指汇率或汇价D.是以外币表示的用于国际结算的支付手段E.是以不同形式表示的能够进行偿付的国际债权【答案】AD【解析】6.汇率的标价方法主要有()。

A.直接标价法B.间接标价法C.应付标价法D.应收标价法E.完全标价法【答案】ABCD【解析】7.货币主义理论认为影响汇率变动的主要因素是()。

A.对汇率的预期B.对政府政策的预期C.对通货膨胀的预期D.两国问相对的国民收入的增长率E.两国间相对的货币供应量的增长率【答案】ABCDE【解析】8.关税是()。

A.对本国出口商品所征的税B.外国对其出口品施加的限制C.对所进口的外国商品所征的税D.对可进口的外国商品数量的限制E.禁止外国以低于成本的价格出口商品【答案】AC【解析】9.当关税被引入时,()。

A.国内生产者受损,因为在较低的价格下他们售出较少商品B.国内消费者受损,因为他们购买商品时将付出较高的价格C.国内生产者得益,因为在较高的价格下他们售出更多的商品D.国内消费者得益,因为他们以较低的价格得到同样数量的商品E.国内生产者得益,因为在较高的价格下他们能售出同样数量的商品【答案】AB【解析】10.当一国货币贬值以后该国()。

A.进口品的价格就会提高B.进口品的价格就会下降C.国内的价格水平就会提高D.产品竞争力下降,出口就会减少E.产品就更具竞争力,出口就会增加【答案】ACE【解析】五、辨析题1.国际分工是以国内分工为基础的,但又与一国内部的社会分工有重要区别。

【答案】正确。

【解析】(1)国内分工是一切社会形态所共有的,而国际分工则是社会经济形态发展到高级阶段才出现的,即从资本主义制度的出现起才产生的。

(2)国内分工是各国国民经济范围内的劳动分工,而国际分工则是以各国国民经济为基础,超越国家界限在各国之间形成的社会分工。

(3)国内分工只受本国国家权力和制度的制约,而国际分工则受到各国权力、政策、法律和其他因素的制约。

(4)国内分工的发展主要取决于本国生产力的发展、技术的进步和其他经济条件。

而国际分工的发展则取决于整个世界范围内生产力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和经济国际化的发展。

国际分工与国内分工又有着密切的联系:一国的国内分工越发达,国内分工越容易超越国界向外延伸,国际分工也就越发展;反之,国际分工的扩大,通过国际贸易而影响各国国内分工的扩大。

2.国际贸易结算包括贸易结算和非贸易结算。

【答案】错误。

【解析】国际贸易中经常发生的以结清买卖双方债权、债务关系的大量货款结算,称为国际贸易结算。

国际贸易以外的其他经济活动,以及政治、文化等交流活动所引起的货币收付,称为非贸易结算。

3.国际贸易中的直接贸易、间接贸易与转口贸易都是商品生产国与商品消费国进行的商品交换。

【答案】正确。

【解析】商品生产国与商品消费国直接进行的商品交换,称为直接贸易。

商品生产国通过第三国与商品消费国买卖商品,称为间接贸易。

对第三国而言,则是转口贸易。

4.汇率的直接标价法与间接标价法都是以一定单位的外国货币为标准折算的。

【答案】错误。

【解析】直接标价法是以一定单位的外国货币为标准,折成若干单位的本国货币来表示。

间接标价法是以一定单位的本国货币为标准,折算成若干单位的外国货币来表示。

5.提高关税可以保护国内市场,对本国经济发展有益而无害。

【答案】错误。

【解析】提高关税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护国内市场,但是也容易出现保护落后的问题,从而损害本国的经济发展。

六、案例分析题1.案例内容:1998年5月2日至5月3日,欧盟国家特别首脑会议在布鲁塞尔召开,就成立欧洲货币联盟、发行统一欧洲货币(欧元)和建立欧洲中央银行体系等三大问题达成共识。

会议发表的公报中宣布,自1999年1月1日起,欧共体11国将实行统一的欧洲货币——欧元。

按照公报要求,加入欧元区域的各参与国将放弃其货币与经济主权,实行经济与货币政策的趋同,由欧洲中央银行统一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

由此,欧洲各国40多年来一直追求与向往的经济与货币一体化的目标将基本实现。

案例问题:请分析欧元诞生对国际经济格局的影响。

答:欧元的诞生,是1917年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以后国际金融史上的最重大事件,将对国际经济格局产生深远影响:(1)欧元对世界经济的最大影响将是打破美元在国际经济、贸易中的垄断地位,威胁到美国经济很长时间以来一直享有的货币优势。

(2)欧元的诞生,使世界其他地区不得不考虑货币合作的问题,以保护自己的经济不受货币动荡的冲击。

(3)欧元将会成为国际重要的储备货币。

2.案例内容:(1)1996年美国总统克林顿限制墨西哥的西红柿进入美国。

西红柿进口有利于美国消费者得到物美价廉的产品,但却有损于佛罗里达州的西红柿种植者。

克林顿怕在总统大选中失去佛罗里达州的支持,于是采取了这种做法。

(2)前几年,欧盟限制美洲的香蕉进口,而让非洲的香蕉进口,也是出于政治原因。

尽管美洲的香蕉物美价廉,但非洲许多种植香蕉的国家是欧盟以前的殖民地,欧盟一些宗主国承担支持这些国家的责任。

案例问题:根据以上材料,分析政治因素在国际贸易中的作用。

答:(1)国际贸易对于一个国家调剂国内市场余缺,协调国民经济发展中出现的不平衡,以及获取高额利润都有重要的作用。

无论从理论和现实来看,自由贸易都有利于各国共同繁荣。

然而在现实中,贸易保护主义不断抬头,许多国家以各种形式进行保护贸易。

(2)真正引起贸易保护主义的原因实际是一国的短期利益、部分人的利益,以及政治上的需要。

有些时候,政府会出于政治上的考虑而限制一些在经济上有利的贸易。

特别是当政治上的考虑重于经济上的考虑时,就不得不实行保护贸易。

(3)上述两则材料都反映了政治因素在国际贸易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七、问答题1.国际分工有哪几种具体的形式?答:国际分工是世界各国之间的劳动分工和国际生产专业化,国际分工有三种形式:(1)垂直型分工,即一些先进国家专门从事制造业生产,而那些落后国家则是农业、矿业原料的提供者,是某些制成品的销售市场。

(2)水平型分工,即不仅发达国家从事制造业生产,发展中国家也实现了工业化,发展制造业。

各国既在着重发展制造业部门方面存在分工,又在同一部门的不同产品、同一产品的不同零部件和工序方面也有分工。

(3)混合型分工,即水平型与垂直型兼而有之的分工。

2.为什么说“世界市场既是资本主义的前提,又是它的结果”?答:(1)世界市场是资本主义的前提世界市场的成长,促进了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的发展,满足了资本原始积累的需要,同时也有力地加速了国内劳动力同生产资料的分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