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化学实验活动燃烧的条件

合集下载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实验活动3《燃烧的条件》 教案1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实验活动3《燃烧的条件》 教案1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实验活动3《燃烧的条件》教案1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的主题是“燃烧的条件”,是九年级化学实验活动3的内容。

教材通过实验和观察,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燃烧的基本条件,并能够运用这些知识解释一些生活中的现象。

教材内容丰富,既有理论知识,又有实践操作,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化学基础知识,对实验操作也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燃烧的条件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不同,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进一步深化对燃烧条件的理解和应用。

三. 教学目标1.了解燃烧的基本条件,能够用科学的语言描述燃烧的现象。

2.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动手能力。

3.培养学生运用化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现象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燃烧的基本条件的理解和掌握。

2.实验操作的技能的培养。

五. 教学方法1.实验法:通过实验让学生直观地观察燃烧的现象,从而理解和掌握燃烧的条件。

2.讨论法:在实验过程中,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引导法:教师引导学生从实验现象中总结出燃烧的条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归纳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实验器材:火柴、蜡烛、酒精灯、铁丝、棉花球等。

2.实验药品:酒精、澄清石灰水等。

3.课件:燃烧的条件的相关的图片、视频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化学知识,如氧化反应、氧化剂等,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展示课件,向学生介绍燃烧的概念和燃烧的现象,让学生对燃烧有直观的认识。

3.操练(15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实验,让学生亲自操作,观察燃烧的现象,从而理解和掌握燃烧的条件。

实验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4.巩固(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检查学生对燃烧条件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并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和指导。

5.拓展(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释一些生活中的现象,如防火、灭火等,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实验活动3燃烧的条件教案(表格式)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实验活动3燃烧的条件教案(表格式)

教学设计二、自主预习梳理新知阅读课本的有关内容并结合已学的知识,完成下列填空。

1.下列是探究物质燃烧条件的3个对比实验:实验一:分别在酒精灯上加热蘸有酒精和水的棉花球。

实验二:将直立于桌面上的两支燃着的蜡烛,其中的一支罩在玻璃杯下。

实验三:分别在酒精灯上点燃细木条和煤块。

经过交流讨论实验结果得到燃烧的条件有:实验一:可燃物;实验二:空气或氧气;实验三: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物质燃烧需要同时满足这三个条件。

2.如图所示为探究物质燃烧条件的演示实验。

(1)水中的白磷无法燃烧是因为缺少氧气。

(2)铜片上红磷没有燃烧是因为铜片上的温度没有达到红磷燃烧所需要的最低温度。

(3)铜片上的白磷燃烧是因为同时满足了燃烧所需要的三个条件。

三、合作探究生成能力目标导学:燃烧的条件提出问题在相同的条件下,为什么有的物质燃烧,有的物质不燃烧?同一种物质在不同的条件下,为什么有时燃烧,有时不燃烧?讨论交流结合生产、生活的实例讨论相关原因。

探究实验1.燃烧的条件之一【实验操作】用棉花分别蘸酒精和水,放到酒精灯火焰上加热片刻,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蘸有酒精的棉花燃烧,蘸水的棉花不燃烧。

【实验结论】燃烧的条件之一是:物质具有可燃性。

1、恰当的安全措施能减少生命财产损失。

下列事故处理措施正确的是()A.油锅着火,立即盖上锅盖B.电器着火,立即用水扑灭C.高层住房内着火,立即打开所有门窗D.煤气泄露,立即打开排气扇的电源开关2、用嘴吹灭燃着的生日蜡烛,利用的主要灭火原理是()A.隔绝空气 B.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C.清除可燃物D.使可燃物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3、小亮利用蜡烛进行实验,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 用扇子可扇灭蜡烛火焰,说明物质燃烧必须达到着火点B. 切一小块蜡烛放入水中,蜡烛浮于水面,说明石蜡的密度小于水C. 取冷而干燥的小烧杯罩在火焰上方,有水雾出现,说明石蜡中含有氢、氧元素D. 在密闭容器中,石蜡燃烧一段时间后熄灭,说明物质通常燃烧需要氧气4、可燃物燃烧除需要氧气外,还需要满足的条件是;煤块经粉碎处理后,在空气中燃烧得更快、更充分,这是因为。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五单元 到实验室去:探究燃烧的条件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五单元   到实验室去:探究燃烧的条件

到实验室去:探究燃烧的条件01知识管理燃烧条件:(1)物质具有__可燃性__;(2)可燃物与充足氧气__接触__;(3)可燃物的温度达到其自身的__着火点__。

02实验报告【明确任务】1.自行设计并动手实验,探究燃烧的条件。

2.通过完成一系列促进或阻止燃烧反应的实验,初步体会控制化学变化的一般思路。

【做好准备】实验用品:木条、A4纸、秒表、酒精灯、火柴、试纸、烧杯、坩埚钳、铁架台(带铁圈)、钢丝棉、酒精、一瓶氧气。

【动手实验】1.分别尝试点燃浸过酒精和水的木条取一根木条,将其一端浸入烧杯中的酒精里约10 s,用试纸轻轻擦拭后,在酒精灯火焰上点燃,__木条燃烧__。

取另一根木条浸入烧杯中的水里约10 s,用试纸轻轻擦拭后,在酒精灯火焰上点燃,__木条不燃烧__。

该实验探究的燃烧条件是__燃烧是否需要可燃物__。

但是该实验不能证明这一点,原因是木条具有__可燃__性,时间稍微长点,都会燃烧。

可以把木条换成铁丝。

2.“纸船烧水”取一张A4纸。

裁成两半,折成两只同样的纸船。

将一只纸船放在铁架台上的铁圈上,用酒精灯加热,纸船从开始加热到燃烧需要的时间__短__(填“长”或“短”)。

向另一只纸船中小心注入约一半的水,放在上述铁圈上加热,该纸船从开始加热到燃烧需要的时间__长__(填“长”或“短”)。

上述实验__能__(填“能”或“不能”)证明燃烧需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3.分别尝试在空气中和氧气中点燃钢丝棉用坩埚钳夹持一团钢丝棉,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至红热。

将钢丝棉迅速插入氧气中(瓶底需盛水或铺沙子),观察到钢丝棉__剧烈燃烧__。

分析上述实验现象,你对燃烧条件新的理解是__改变氧气的浓度或改变与氧气的接触机会,都可以促进或抑制燃烧__。

【反思交流】1.当我们对某一个燃烧条件进行探究时,要注意什么问题才能保证实验的可靠性、结论的科学性?解:控制变量,确保探究条件以外的变量保持一致。

2.你能想出多少种熄灭蜡烛的方法?这些方法分别破坏了燃烧的什么条件?解:吹灭蜡烛——降低温度到着火点以下;用灯罩盖灭——隔绝氧气。

(新)人教版化学实验活动3 燃烧的条件(教案)

(新)人教版化学实验活动3 燃烧的条件(教案)

实验活动3 燃烧的条件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根底的学,本实验对于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学探究的积极性,具有极大的吸引力和感召力。

通过让学生自主参加到探究实验中,既加强了学生的感性认识,又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分析能力、思维能力及概括能力。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加深对燃烧条件的认识,进一步了解灭火的原理。

〔2〕体验实验探究的过程,学习对观察的现象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的学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自主进行实验探究,观察实验现象进行分析比拟从而得出燃烧的三个条件,进一步加强学生对燃烧的三个条件及灭火原理的理解,从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勇于探索的学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加强学生的感性认识,提升学生学素养,帮助学生逐步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方法论。

【教学重点】控制变量法及实验结论的推导【教学难点】实验的标准操作【教学准备】烧杯、镊子、坩埚钳、酒精灯、三脚架、薄铜片。

酒精、棉花、乒乓球、滤纸、蜡烛、剪刀、水等。

一、导入新课[复习导入]这个单元我们学了燃烧的一些相关知识,可能大家对燃烧的三个条件的理解只停留在理论层次上,今天让我们一起亲自动手,用实验探究燃烧的三个条件。

二、推进新课燃烧的条件1.用棉花分别蘸酒精和水,放到酒精灯火焰上加热片刻,可观察到蘸有酒精的棉花燃烧起来了,而蘸水的棉花没有燃烧。

通过此实验,可以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物质具有可燃性。

2.〔1〕取一小块乒乓球碎片和滤纸碎片,分别用坩埚钳夹住,放在酒精灯的火焰上加热,可观察到滤纸片和乒乓球碎片都可以燃烧。

〔2〕从乒乓球和滤纸上各剪下一小片〔同样大小〕,分开放在薄铜片的两侧,将薄铜片放在三脚架上,用酒精灯加热铜片的中部,可观察到:刚开始滤纸片和乒乓球碎片都没有燃烧,一段时间后,滤纸片燃烧起来,而此时乒乓球碎片没有燃烧。

通过此实验,可以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可燃物要到达燃烧的最低温度〔着火点〕。

3.点燃蜡烛,将其用烧杯罩住,尽可能使烧杯与桌面不留空隙,观察到蜡烛熄灭,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需要有氧气〔或空气〕。

九年级化学上册7.3实验活动3《燃烧的条件》

九年级化学上册7.3实验活动3《燃烧的条件》

盘点收获 观念
化学反应(huàxué fǎnyìng)需要一定的条件, 控制化学反应(huàxué 最重要的是控 fǎnyìng) 制条件。
化学是认识化学变化和应用化 学变化的科学。通过研究化学 变化的规律,人们能够更好地 控制化学变化朝着(cháo 有利于 zhe) 人类和社会的方向发展。
第三十三页,共三十五页。
最低温度(也叫着火点)
第三十页,共三十五页。
盘点收获 知识、方法
燃烧需要达到着火点
知 识 线
燃烧需要可燃物
燃烧需要与充足的氧气接触
第三十一页,共三十五页。
盘点收获 知识、方法
科学探究法
对比实验法
方 法
线
控制变量法
燃烧需要达到着火点
知 识 线
燃烧需要可燃物
燃烧需要与充足的氧气接触
第三十二页,共三十五页。
第一页,共三十五页。
燃烧(ránshāo)是人类最早 利用的化学反应之一
古埃及人利用燃烧 冶炼铜 (ránshāo)
燃烧与人类的生活以及社会(shèhuì)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
利用燃烧加工食物
利用燃烧推动火 箭升空
第二页,共三十五页。
同学们用过火吗?参加过野炊 吗?大家思考几个问题(wèntí):
可然物 白磷 红磷 木材
木炭
无烟煤
着火点 40 (℃)
240 250~330 320~370 700~750
第十八页,共三十五页。
通常情况下,几种(jǐ zhǒnɡ)物质的着火点如下表.
可然物 白磷 红磷 木材
木炭
无烟煤
着火点 40 240 250~330 320~370 700~750 (℃)
第十九页,共三十五页。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七单元 实验活动3 燃烧的条件【有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七单元   实验活动3 燃烧的条件【有答案】

第七单元实验活动3燃烧的条件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1.用棉花分别蘸酒精和水,放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片刻酒精燃烧、水没有燃烧燃烧要有__________2.取同样大小的乒乓球碎片和滤纸碎片,放在薄铜片的两侧并加热铜片的中部铜片上的乒乓球碎片比滤纸碎片先燃烧燃烧时温度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乒乓球碎片的着火点比滤纸碎片的______3.点燃一支蜡烛,固定在桌面上,用一只烧杯罩住蜡烛罩上烧杯的蜡烛熄灭燃烧要____________________1.下列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中,不能得出的结论是()A.燃烧需要可燃物B.燃烧需要氧气C.燃烧需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D.滤纸片和乒乓球片都是可燃物2.(2019秋南昌月考)如图,将白磷a和红磷c分别装于Y形试管的两个支管中,管口系牢小气球,将两个支管同时伸入相同深度的热水中,热水中还有一块白磷b。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烧杯中的热水不仅能提供热量,而且能隔绝空气B.a与c对比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C.b与c对比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与氧气接触D.小气球能缓冲管内的压强,同时防止生成的白烟进入空气中3.(2019成都模拟改编)某校化学兴趣小组设计实验探究燃烧的条件。

将三支试管同时放入盛有80 ℃热水的烧杯中(烧杯已省略),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三支试管中只有b试管中有白烟产生B.温度足够高时,c试管中红磷也能燃烧C.对比a和b两支试管说明CO2不支持燃烧D.本实验设计能证明燃烧的三个条件4.(2018广东改编)如图是“燃烧的条件”实验活动的部分操作示意图:(1)实验一加热片刻观察到A中棉球上的酒精燃烧产生蓝色火焰,B中棉球上的水不燃烧,由此得出燃烧的条件之一是__________________;B中棉球如果在酒精灯上加热时间过长,观察到的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

(2)实验二观察到先燃烧的物质是木屑,说明木屑的着火点比煤粉______。

人教版(2024)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七单元 课题1 第1课时 燃烧的条件及调控(教案)

人教版(2024)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七单元  课题1  第1课时 燃烧的条件及调控(教案)

第七单元能源的合理利用与开发课题1燃料的燃烧第1课时燃烧的条件及调控【基础主干落实】一、燃烧的条件1.概念:通常情况下,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放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

2.条件:可燃物、氧气(或空气)、温度达到着火点 (三个条件缺一不可)。

二、燃料燃烧的调控1.灭火的原理与方法灭火的原理灭火的方法举例清除可燃物或使可燃物与其他物品隔离森林失火,设隔离带隔绝氧气(或空气) 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使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用水扑灭火灾2.火灾自救(1)火势不大,可根据起火原因选择合适的方法和灭火器将火扑灭;(2)火势较大或有蔓延的趋势和可能,应立即拨打119火警电话,并采取必要的自救措施。

【生活链接】“纸火锅”是用纸张为容器盛放汤料,当点燃酒精加热纸锅时,纸锅不会燃烧的原因是什么?提示:水蒸发时吸热,导致温度达不到纸锅的着火点,纸锅不会燃烧。

【情境思考】工业上常把煤块粉碎并用鼓风机吹起,形成沸腾状燃烧,其原理是什么? 提示:增大与空气的接触面积,使煤充分燃烧。

【漫画助学】火场逃生技巧: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蹲下靠近地面或沿墙壁跑离着火区域。

【重点 项目探究】 燃烧条件的探究化学兴趣小组利用如图装置进行了“可燃物燃烧条件”的探究实验。

(白磷和红磷的着火点分别为40 ℃、240 ℃。

)任务一:完成实验现象及实验分析 对比实验 实验现象 实验分析①②①燃烧②不燃烧燃烧需要可燃物的温度达到其着火点;温度达到了白磷的着火点而未达到红磷的着火点①③ ①燃烧 ③不燃烧 燃烧需要与氧气(或空气)接触;温度达到了白磷的着火点,但③中的白磷未与 氧气 接触,不能燃烧③④③不燃烧 ④中的白磷与氧气接触,且温度达到了白磷的 着火点,④燃烧可以实现燃烧结论:燃烧三条件:①可燃物;②与氧气接触;③温度要达到着火点。

且三个条件缺一不可。

拓展:(1)要使水中的白磷燃烧,可采取的措施是通入氧气。

(2)烧杯中水的作用是BC(填字母)。

A.作反应物B.隔绝氧气C.升高温度任务二:创新实验装置类型一:密封装置型——将P2O5封闭在有限空间内,不污染环境类型二:吸收燃烧产物型——P2O5可以被碱液或水吸收类型三:燃烧条件控制型——通过装置特点控制燃烧条件,完成燃烧条件的探究【课堂达标反馈】1.[灭火的原理]扑灭森林火灾的有效方法之一是将大火蔓延路线前的一片树木砍掉,其灭火原理是 (A)A.清除可燃物B.隔绝氧气C.降低着火点D.产生二氧化碳2.[燃烧条件的探究]如图所示为某兴趣小组探究可燃物燃烧条件的实验:①向装置内依次加入白磷和80 ℃的水,此时白磷不燃烧;②通入氧气,白磷剧烈燃烧,气球胀大。

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实验活动3燃烧的条件课件( 共23张PPT)

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实验活动3燃烧的条件课件( 共23张PPT)

炭棒
玻璃
可燃物
鹅卵石
红磷
白磷
木条
提出问题 做出假设 设计方案 进行实验 得出结论
物质燃烧应具备什么条件?
具有可燃物、 与氧气或空气接触、 达到着火点、
物品:木条、炭棒、蜡烛 仪器:酒精灯、烧杯
【活动1】 探究可燃物 燃烧是否需要氧气
物品:蜡烛、火柴 仪器:烧杯
【活动2】 探究可燃物 燃烧是否需要氧气
热水 80℃
课后讨论
• 用扇子扇蜡烛火焰,为什么一扇就灭? • 而用扇子扇柴堆火焰,为什么越扇越旺?
蜡烛燃烧放热较少,用扇子扇蜡烛火焰时,空气流动带走热量使可燃 物的温度降至着火点以下。 柴堆燃烧放出大量热,用扇子扇柴堆火焰,增加空气流通,增大氧气 的浓度,加大反应速率,燃烧更旺。
第一支蜡烛
第二支蜡烛
现象 结论
第一支蜡烛正常燃烧,第二支蜡烛逐渐熄灭 通常情况下,可燃物燃烧需要氧气
【活动3】 探究可燃物 燃烧是否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
提供物品:木条、炭棒 仪 器:酒精灯
物质
白磷 纸
燃烧所需要的 40 180 最低温度/℃
红磷 240
木材 250--330
炭棒
750以 上
温馨提示:
第七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 燃烧的条件
探究燃烧的条件
啥!纸火锅?
蜡烛燃烧
回顾几种物质的燃烧变化
红磷燃烧
硫燃烧
铁丝燃烧
以上燃烧变化 的共同特征:
与氧气反应、剧烈的、发光、放热
通常情况下,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发光、放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叫做燃烧。
蜡烛燃烧
回顾几种物质的燃烧变化
红磷燃烧
硫燃烧
铁丝燃烧
以上燃烧变化 的共同特征: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实验活动3 燃烧的条件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实验活动3 燃烧的条件

图1
感悟新知
实1-练
【分析实验】请帮小明将未完成的实验报告填写完整:
实验 设计意图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探究燃烧与 1 物质的关系
小木条燃烧,玻璃 是可燃物
棒没有燃烧
才能燃烧
感悟新知
实1-练
实验 设计意图 探究燃烧与
2 温度的关系
探究燃烧与 3 氧气的关系
实验现象
小木条燃烧,小 煤块没有燃烧
玻璃杯内蜡烛熄 灭了,玻璃杯外 蜡烛仍燃烧
实验结论 燃烧需要温度 达到着火点
燃烧需要氧气
感悟新知
实1-练
【得出的结论】 燃烧需要的三个条件: _____有__可__燃__物_____、 ___与__氧__气__接__触_____ 、 __温__度__达__到__着__火__点____ 。
感悟新知
实1-练
解题秘方:本实验是采用对照法,通过不同的现象 得出结论。
感悟新知
实1-讲
实验拓展: 如果在酒精灯火焰上长时间加热,蘸水的棉花也会
燃烧,因为棉花上的水吸收热量完全蒸发后,酒精燃烧 放出的热量使温度达到棉花的着火点,使棉花燃烧起来。
感悟新知
考向 实验探究燃烧的条件
实1-练
例1 日常生活中,燃烧现象屡见不鲜,小明设计了
如下实验方案探究燃烧的条件:
【设计并进行实验】
第七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
实验活动3 燃烧的条件
感悟新知
实验 1 燃烧的条件
实1-讲
1. 实验用品 烧杯、镊子、坩埚钳、酒精灯、三脚架、薄铜片、酒
精、棉花、乒乓球、滤纸、蜡烛、火柴、剪刀、水等。
感悟新知
2. 实验探究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1-讲

九年级化学:实验活动3 燃烧的条件

九年级化学:实验活动3 燃烧的条件
人教版 九年级 化学 上册
第七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
实验活动3 燃烧的条件
燃烧是人类最早利用的化学反应之一,人类利 用燃烧反应的历史,可追溯到远古时代。燃烧与人 类的生活以及社会的发展 有着密切的联系。这节课 我们从实验去探索燃烧的 条件。
2. 体验实验探究的过程。
1. 加深对燃烧条件的认识,进一步了解灭火 的原理。
(2)从乒乓球和滤纸上各剪下ー小片(同样大小),如
图所示分开放在一块薄铜片的两侧,加热铜片的中
部观察现象。通过此实验,
可以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
是 温度需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3.利用蜡烛和烧杯(或选择其他用品),设计一个 简单的实验,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需要有氧气 (或空气)。请设计实验方案。
点燃蜡烛,片刻后将烧杯罩在蜡烛的火焰上方, 由远及近向火焰慢慢移动。观察火焰逐渐熄灭的 过程。说明燃烧需要氧气(或空气)。
【仪器】
烧杯
镊子
酒精灯
三脚架
坩埚钳
【试剂】 酒精、棉花、乒乓球、滤纸、蜡烛。
你还需要的实验用品:
1. 用棉花分别蘸酒精和水,放到酒精灯火焰上加热 片刻,观察现象。通过此实验,可以说明燃烧的条 件之一是: 需要可燃物 。
2. (1)取一小块乒乓球碎片和滤纸碎片,分别用坩
埚钳夹住,放在酒精灯的火焰上加热,观察现象。
2. 如果将实验步骤2(2)中的乒乓球碎片和滤纸片换成 木屑和煤粉进行实验,会有什么现象发生?说明了什 么。
现象:木屑先燃烧而煤粉后燃烧。 说明着火点低的可燃物易燃烧,着火点高的 可燃物不易燃烧。
燃烧的条件:需要可燃物、温度达到着 火点、与氧气(空气)接触。
作业 内容
教材作业 整理实验中的现象、结论

实验活动3燃烧的条件-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教案

实验活动3燃烧的条件-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教案

实验活动3 燃烧的条件-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教案
实验目的
通过实验,探究物体燃烧所需要的三个条件,加深学生对于燃烧的了解与认识。

实验器材
•铜钢丝网
•蜡烛
•小木棍
•长颈三角瓶
•化学脊椎架
实验步骤
1.将铜钢丝网垂直安装在化学脊椎架上。

2.将蜡烛点燃,并将其固定在小木棍上。

3.将小木棍固定在铜钢丝网的正下方。

4.用一个长颈三角瓶盖住小木棍,并用胶水密封长颈三角瓶与铜钢丝网的接口。

5.待瓶内空气被点燃后,拿起整个实验器材观察。

实验原理
燃烧的三个条件是氧气、燃料和着火点。

本实验围绕这三个条件展开,实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章节燃烧的条件的探究。

实验结果
在实验过程中,当蜡烛被点燃时,产生的火焰会引燃烧瓶中的氧气。

如果火焰温度足够高,将可以自己保持着然后烧掉蜡烛外部的一部分空气。

当点燃木棍时,三角瓶内便充满了CO2气体,根据燃烧的三个条件定理,火焰在不含氧的环境下
是无法燃烧的。

废气中的CO2便可以通过化学反应净化。

实验结论
燃烧的条件是氧气、燃料和着火点。

本实验可以说明,当三个条件同时满足时,燃料才能够发生燃烧。

同时也让学生深入了解了化学中的燃烧原理,提高了自己的实验能力。

实验思考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可以认识到燃烧的三大条件对于燃料的燃烧至关重要。

在日常生活中,很多地方我们都可以看到燃烧的现象,因此了解燃烧的基本原理与条件十分必要。

在这个基础上,我们也可以通过实验来进一步了解科学知识,提高自己的科学素养。

第七单元课题1第一课时燃烧的条件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

第七单元课题1第一课时燃烧的条件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

课堂小结
一、燃烧的条件
(一)燃烧的定义: 通常情况下,燃烧是可燃物与氧气 发生的一种发光、放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
(二)燃烧需要三个条件
缺 一 不
1.有可燃物; 2.与氧气(或空气)接触;
可 3.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也叫着火点)。
不一定,例如电灯通电时
发光不、一放定热,,例但如不铁是能燃烧。
1.下列关于燃烧的叙述正确的是( D ) A.有发光、放热现象的变化一定是燃烧
①不同物质燃烧有什么共同现象? ②物质燃烧是化学反应,属于氧化反应还是还原反应? ③所有的物质都能发生燃烧反应吗?
【总结】
①不同物质燃烧有什么共同现象? 发光、放热;反应剧烈
②物质燃烧是化学反应,属于氧化反应还是还原反应? 物质燃烧通常是与氧气发生反应,属于氧化反应。
③所有的物质都能发生燃烧反应吗? 不是,可燃物在一定条件下才能发生燃烧反应。
与氧气(或空 气)接触
白磷燃烧
接触
【讨论】探究燃烧的条件 控制变量法(单一变量)
1.由上述实验中薄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的事实,
说明燃烧需要什么条件?
达到燃烧而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的事实,
说明燃烧还需要什么条件? 与氧气(或空气)接触
3.本来在热水中不燃烧的白磷,在通入氧气(或空气)后
故选C。
谢谢
白磷不燃烧
【讨论】探究燃烧的条件之一
3.由本来在热水中不燃烧的白磷,在通入氧气(或 空气)后燃烧的事实,再次说明燃烧需要什么条件?
对比实验 相同条件 不同条件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热水中的 有可燃物;不与氧气(或 白磷不燃烧
白磷
空气)接触
可燃物与氧
达到燃烧
气(或空气)

实验活动3燃烧的条件(教案)九年级化学上册(人教版)

实验活动3燃烧的条件(教案)九年级化学上册(人教版)

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实验活动3 燃烧的条件一、教学目标1、进一步熟悉理解燃烧的条件;2、进一步熟悉用控制变量法和对比法设计实验方案;3、实验探究燃烧的条件。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⑴熟悉用控制变量法和对比法设计实验方案;⑵实验探究燃烧的条件。

2、教学难点控制变量法和对比法设计实验方案。

三、教学准备实验用品:烧杯、镊子、坩埚钳、酒精灯、三脚架、薄铜片、酒精灯、棉花、乒乓球、滤纸、蜡烛等。

四、教学过程(一)情景引入1、回顾:⑴什么是燃烧?⑵燃烧需要哪些条件?2、引入前面我们通过实验探究了燃烧的条件,今天将利用实验活动时间再次设计实验探究燃烧的条件,体会实验设计的方法和实验过程。

(二)展示学习目标1、进一步熟悉理解燃烧的条件;2、进一步熟悉用控制变量法和对比法设计实验方案;3、实验探究燃烧的条件。

(三)质疑探究1、探究活动一⑴讨论:①我们知道燃烧必须同时具备三个条件,也就是燃烧受三个因素影响,因此我们设计探究燃烧条件的方案时要用到什么方法?②探究燃烧需要可燃物、需要可燃物与氧气接触、需要可燃物温度达到着火点,分别如何控制变量?⑵引导分析,得出结论:①控制变量法和对比法;②可燃物:取相同状态、相同形状、相同量的可燃物和不可燃物在相同的条件下点燃;与氧气接触:用相同的可燃物一个在空气或氧气中点燃,一个没有空气或氧气的环境中点燃;温度达到着火点:取形状大小相同的着火点不同的可燃物,在相同的温度下点燃。

2、探究活动二⑴阅读P实验内容1.,讨论:150如果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时间较长,会发生什么现象?你能解释原因吗?⑵引导分析得出结论:蘸水的棉花也燃烧。

加热时间长了,棉花上的水蒸发完后,温度升高,达到棉花的着火点,也会燃烧起来。

实验内容2.⑴,讨论:为什么要进行这一步实验?⑶学生阅读P150⑷引导学生分析得出结论:证明乒乓球和滤纸都是可燃物。

实验内容2.⑵,讨论:⑸学生阅读P150①为什么乒乓球和滤纸碎片大小要相同?为什么乒乓球和滤纸碎片分开放在一块铜片的两则,加热铜片的中部?②若将乒乓球和滤纸碎片换成木屑和煤粉进行实验,会有什么现象发生?说明了什么?⑹引导分析,得出结论:①控制变量,只改变可燃物(改变着火点);②木屑先燃烧,煤粉后燃烧,说明可燃物质燃烧,温度要达到着火点。

最新人教版九年级全一册化学第七单元实验活动3 燃烧的条件

最新人教版九年级全一册化学第七单元实验活动3  燃烧的条件
九年级 全一册 配人教版
第七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
实验活动3 燃烧的条件
目录
01 课堂检测
【实验目的】 1. 加深对燃烧条件的认识,进一步了解灭火的原理。 2. 体验实验探究的过程。 【实验用品】 烧杯、镊子、坩埚钳、酒精灯、三脚架、薄铜片;酒精、棉花 、乒乓球、滤纸、蜡烛、火柴、剪刀、水。
返回目录
返回目录
课堂检测 1. 用如图7-S-1所示实验探究燃烧的条件,观察到A处红磷 燃烧,B处红磷不燃烧,由此得出燃烧需要的条件是( D ) A.需要太阳光 B.需要与氧气接触 C.需要可燃物 D.温度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返回目录
2. 为探究物质的燃烧条件,某同学进行了如图7-S-2所示的实 验,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B ) A.现象①③说明白磷的着火点比红磷的着火点低 B.现象①②说明白磷的着火点比红磷的着火点低 C.现象②③说明物质燃烧需要氧气 D.现象②说明红磷不是可燃物
返回目录
6. 请参与下列探究实验。 【实验探究】
步骤 (1) (2)
(3)
实验操作
用玻璃棒分别蘸取95%的 酒精、蒸馏水置于火焰上
在铁片两端放大小相同的 硬纸碎片、乒乓球碎片, 在铁片中间加热
在下图中打开分液漏斗的 旋塞:
实验现象
结论或解释
酒精___燃__烧___,蒸馏水 __不__燃__烧__
结论:酒精是可燃 物,水不是可燃物
返回目录
3. 某校化学兴趣小组设计如图7-S-3所示实验探究燃烧的条件 。将三支试管同时放入盛有80 ℃热水的烧杯中,下列有关说法 不正确的是( C ) A.三支试管中只有b试管中有白烟产生 B.气球的作用是防止燃烧产物污染环境 C.本实验设计能证明燃烧的三个条件 D.对比a和b两试管说明CO2不支持燃烧

年九年级人教版化学上册课件:第七单元 实验活动3 燃烧的条件(共19张PPT)

年九年级人教版化学上册课件:第七单元 实验活动3 燃烧的条件(共19张PPT)

精灯火焰上加热片刻,观察现象 色火焰;蘸有水的棉花不燃烧
2.取一小块乒乓球碎片和滤纸碎 乒乓球碎片和滤纸碎片都燃烧起 乒乓球碎片和滤纸碎片都是可燃
片,分别用坩埚钳夹住,放在酒精灯来

的火焰上加热,观察现象
3.从乒乓球和滤纸上各剪下一小 乒乓球碎片很快燃烧起来,而滤纸 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温度要达
片(同样大小),分开放在一块薄铜 碎片不燃烧
答案 A A中罩上烧杯的蜡烛燃烧一会儿后熄灭,而烧杯外的蜡烛能 够正常燃烧,由此可以得出燃烧需要氧气的结论;B中滤纸片和乒乓球片 都与氧气接触,乒乓球片燃烧,滤纸片没有燃烧,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温 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C中小石头不能燃烧,小木块能够燃烧,可得出 燃烧需要可燃物的结论;D中铜片上的白磷能够燃烧,水中的白磷和铜片 上的红磷不能燃烧,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与氧气接触,同时温度要达到 可燃物的着火点。由以上分析可知,本题应选A。
谢谢观赏
You made my day!
我们,还在路上……
5.(2018安徽中考)实验室测定蜡烛在盛有一定体积空气的密闭容器内 燃烧至熄灭过程中,O2和CO的含量随时间变化曲线如图7-3-2所示,通过 分析该图可推理出的结论是 ( )
图7-3-2
A.曲线①表示CO含量的变化 B.蜡烛发生了不完全燃烧 C.蜡烛由碳、氢元素组成 D.蜡烛熄灭时,容器内氧气耗尽
答案 B 蜡烛燃烧消耗氧气,随着反应的进行,氧气的含量应减小,A错 误;蜡烛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由图示可知,蜡烛燃烧生成了一氧 化碳,所以是发生了不完全燃烧,B正确;根据图示信息无法确定蜡烛的 组成中是否含有氢元素,C错误;由图像可知,蜡烛熄灭时,氧气并没有耗 尽,D错误。
二、实验探究题 6.某同学做红磷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时,将点燃的红磷伸入盛有氧气的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实验活动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实验活动

答案:【实验1】 a 产生大量白烟,放出热量 4P+5O2 2P2O5 【实验2】铁丝为可燃物,集气瓶中充满氧气,通电后,电流产生的热效应使温度升高至铁丝的着火点,因此铁丝可以燃烧 【实验3】2Mg+CO2 2MgO+C 燃烧不一定都需要氧气助燃
点燃
====
点燃
====
不燃烧
燃烧
温度必须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3.燃烧的条件与氧气有关 用一只烧杯扣在一支燃烧的蜡烛的上方。 (1)实验现象:过一段时间蜡烛会_____。 (2)实验结论:可燃物燃烧需要____________。
熄灭
氧气(或空气)
1. 普通手帕是由棉线织成的,遇火极易燃烧。但如果将手帕浸入掺有一定量水的酒精中以后再点燃,我们可以看到手帕燃起大火而不烧坏。根据燃烧的条件,你能解释其中的原因吗? 提示:将手帕浸于此混合液中再拿出来燃烧时,燃烧的是酒精。由于掺有一定量的水,酒精和水都逐渐蒸发成蒸气,水蒸气是不能燃烧的,它使得酒精蒸气浓度减小,产生的热量少。另外,由于水的存在,酒精燃烧时产生的热量一部分被水吸收,使水从液态变成气态,从而大大降低了火焰的温度,使火焰的温度低于手帕的着火点,因而虽然火焰熊熊,而手帕毫无损伤。
【实验3】将镁条在空气中点燃后再放入充满CO2的集气瓶中,发现镁条继续剧烈燃烧,发出白光,放热,产生一种白色固体和一种黑色固体。已知黑色固体为炭,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个实验使你对燃烧条件产生的新认识是_______________。
答案: 物质具有可燃性,可燃物的温度需要达到它燃烧的最低温度(着火点),且与氧气接触
(1)
小木条燃烧,小石子不燃烧
(2)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第七单元 实验活动3燃烧的条件实验报告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第七单元 实验活动3燃烧的条件实验报告

实验活动3燃烧的条件实验报告【实验目的】1.加深对燃烧条件的认识,进一步了解灭火的原理。

2.体验实验探究的过程。

【实验用品】烧杯、镊子、坩埚钳、酒精灯、三脚架、薄铜片、酒精、棉花、乒乓球、滤纸、蜡烛。

【实验内容】1.用棉花分别蘸取酒精和水,放到酒精灯火焰上加热片刻,观察到蘸有酒精的棉花燃着了,蘸有水的棉花没有燃烧,通过此实验可以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有可燃物。

2.(1)取一小块乒乓球碎片和滤纸碎片,分别用坩埚钳夹住,放在酒精灯的火焰上加热。

①实验现象:乒乓球碎片和滤纸碎片都能燃烧。

②实验结论:乒乓球碎片和滤纸碎片都是可燃物。

(2)从乒乓球和滤纸上各剪下一小片(同样大小),分开放在一块薄铜片的两侧,加热铜片的中部,如图所示。

①实验现象:一段时间后,乒乓球碎片先燃烧起来,然后滤纸碎片也燃烧起来。

②实验结论:燃烧的条件之一是温度需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3.利用蜡烛和烧杯(或选择其他用品),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需要有氧气(或空气)。

写出你的实验设计方案:取两支蜡烛放在桌面上并点燃,用一只烧杯罩住其中一支蜡烛,观察现象(合理即可)。

【问题与交流】1.上述实验步骤1中,如果在酒精灯上加热时间较长,会发生什么现象?为什么?蘸有水的棉花也燃烧起来;因为棉花上的水被蒸干后,温度达到棉花的着火点,并与氧气接触,引起燃烧。

2.如果将实验步骤2(2)中的乒乓球碎片和滤纸碎片换成木屑和煤粉,会发生什么现象?说明了什么?木屑先燃烧而煤粉后燃烧,说明煤粉的着火点比木屑高。

3.可燃物燃烧的剧烈程度与哪些因素有关?温度、氧气的浓度、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等。

实验突破1.如图所示的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中,能得出燃烧需要的条件是(D)A.可燃物B.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C.可燃物和氧气D.氧气(或空气)2.如图是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有关该实验的说法错误的是(C)A.对比实验中a、c处的现象可说明燃烧需要氧气参与B.对比实验中a、b处的现象可说明燃烧需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C.a处白磷燃着后很快熄灭,原因是管内产生了二氧化碳气体D.管口小气球的使用体现了实验的“绿色化”3.我国有在元宵节燃放孔明灯(如图)祈福的风俗,孔明灯燃气的火焰温度可达300 ℃,但纸质(着火点约170 ℃)灯罩却未被点燃的原因是(D)A.灯罩的材料不是可燃物B.灯罩没有与氧气充分接触C.风将热量吹散后纸质灯罩的着火点降低了D.风将热量吹散使纸质灯罩处温度低于纸的着火点4.如图是有关探究燃烧条件实验的改进装置(部分夹持仪器省略)。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学案:实验活动3燃烧的条件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学案:实验活动3燃烧的条件

实验活动3 燃烧的条件【实验目的】【实验用品】【实验步骤】1、用棉花分别蘸酒精和水,放到酒精灯火焰上加热片刻,现象是通过此实验,可以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2、(1)取一小块兵乓球碎片和滤纸碎片,分别用坩埚钳夹住,放到酒精灯上加热,现象是(2)从乒乓球和滤纸上各剪下一小片(同样大小),分开放在薄铜片的两侧,加热铜片的中部,现象是通过此实验,可以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3、利用蜡烛和烧杯,设计一个间的实验,说明燃烧的条件:需要氧气(或空气)。

你的设计方案是:【问题与交流】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模拟试卷注意事项:1. 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

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选择题1.加碘盐是在食盐中加入一定量的碳酸钾(KIO3),碘酸钾中碘元素的化合价是A.+5 B.+1 C.+7 D.-12.下列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浓盐酸挥发B.海水晒盐C.干冰升华D.食物腐败3.下列工艺制作过程包含化学变化的是()A.烧制陶瓷 B.裁剪窗花 C.雕刻玉石 D.编织竹篮4.提纯是化学实验常用的一种方法。

除去下表混合物中的杂质,所选除杂试剂错误的是A.A B.B C.C D.D5.金属钨(W)可做白炽灯泡的灯丝。

用黑钨矿[主要含有FeWO4(钨酸亚铁)]制得金属钨(W)的工艺流程如下图所示:其主要反应原理如下:①4FeWO4+4Na2CO3+O24Na2WO4+2Fe2O3+4CO2②Na2WO4+2HCl(热浓)=H2WO4+2NaCl③H2WO4H2O+WO3④3H2+WO3W+3H2O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反应③属于分解反应 B.反应①②③④的产物都有氧化物C.反应①④中有元素的化合价发生改变 D.为加快反应的速率,可将黑钨矿石碾成粉末6.下列实验能用下图表示的是A.向稀盐酸中加入镁条 B.向一杯饱和的石灰水中加入氧化钙C.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中加入硝酸钾 D.向过氧化M溶液中加入二氧化锰7.室温时将少量干冰放人塑料袋中并密封,塑料袋会快速鼓起原因是()A.分子的间隔变大B.分子分解变成了原子C.分子的体积变大D.分子由静止变为运动8.硝酸工厂排放的尾气中常含有NO、NO2等有害气体,可用氢氧化钠溶液来吸收:NO+NO2+2NaOH=2NaNO2+X,X的化学式为( )A.H2O B.NO2C.H2O2D.CO29.下列关于碳的两种氧化物说法正确的是( )A.CO2和CO都是光合作用原料B.CO2和CO都会导致温室效应C.CO2和CO都具有还原性D.CO2不能供给呼吸,CO易与血红蛋白结合10.分子与原子的本质区别是A.分子运动速率快,原子运动速率慢B.分子体积大,原子体积小C.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而原子不可再分D.分子可以构成物质而原子不可以直接构成物质11.分类是化学学科的基本思想方法之一.在甲烷充分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中,没有涉及的物质类别是()A.碱B.单质C.有机物D.氧化物12.下列有关生活中的化学说法正确的是()A.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是不可再生资源B.室内发生火灾,立即打开门窗C.生活中用过滤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D.农业上用氢氧化钠改良酸性土壤13.浓度相同,质量相等的a、b两份过氧化氢溶液,在b溶液中加入少量二氧化锰的同时,将a溶液加热,放出氧气的质量(m)与反应时间(t)的关系图像正确的是A.B.C.D.14.对一块含10g碳酸钙的大理石(杂质不溶于水,也不反应)按如图进行实验,有关分析错误的是()A.甲处固体中一定含有碳酸钙B.乙处液体中一定含有氢氧化钙C.产生的无色气体小于0.1mol D.滤渣是碳酸钙和杂质的混合物15.中学生应该有一定的安全意识,下列做法符合安全要求的是()A.稀释浓硫酸时,将水注入浓硫酸中B.熄灭酒精灯时,用嘴吹灭C.室内着火立即打开门窗D.加油站内禁止接打手机二、多选题16.下列关于资源的叙述正确的是A.金属的回收利用不仅可以节约金属资源和能源,还可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B.海洋中含量最多的物质是氯化钠C.总投资5000亿的南水北调工程,有东线、中线和西线三条调水线路。

实验活动3 燃烧的条件—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

实验活动3  燃烧的条件—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

实验活动3燃烧的条件1.实验目的(1)加深对燃烧条件的认识,进一步了解灭火的原理。

(2)体验实验探究的过程。

2.实验用品烧杯、镊子、坩埚钳、酒精灯、三脚架、薄铜片、酒精、棉花、乒乓球、滤纸、蜡烛。

还需要的实验用品:。

3.实验内容(1)用棉花分别蘸取酒精和水,放到酒精灯火焰上加热片刻,观察现象。

现象为;实验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

(2)从乒乓球和滤纸上各剪下一碎片(同样大小),分开放在一块薄铜片的两侧,加热铜片的中部,观察现象(如图所示)。

现象为;实验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二是。

(3)将直立在桌面上的两支燃着的蜡烛的其中一支罩在烧杯下,观察现象。

现象为;实验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三是。

【针对训练】1.下列实验中,能证明燃烧需要氧气的是( )2.如图是验证物质燃烧条件的实验装置(已知白磷的着火点是40 ℃,红磷的着火点是240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只要温度高于240 ℃,红磷就一定能燃烧B.80 ℃热水的作用是提供热源,同时隔绝空气C.比较a、c,得出燃烧的条件是燃烧需要氧气D.升高温度可以提高白磷的着火点3.某同学用一系列实验探究物质的燃烧,得到下列结论,其中不正确的是( )A.镁条在氧气和二氧化碳中均能燃烧,说明二氧化碳分子中有氧气B.玻璃棒不能燃烧而火柴棒可以燃烧,说明燃烧与物质本身性质有关C.蜡烛在氧气中比在空气中燃烧更旺,说明燃烧与氧气的浓度有关D.燃烧是一种化学反应,需考虑两方面因素:反应物(内因)和反应条件(外因)4.下列关于燃烧现象的解释或分析正确的是( )A.图a中将煤球变成蜂窝煤后再燃烧,其目的是延长煤燃烧的时间B.图b中火柴头斜向下时更容易燃烧,是因为降低了火柴梗的着火点C.图c中蜡烛火焰很快熄灭,是因为金属丝阻碍空气的流动D.由图d中的现象可知,金属镁燃烧引起的火灾不能用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5.实验小组用微型实验装置“W”形玻璃管进行探究实验。

(1)用如图1装置(夹持仪器略去)探究可燃物的燃烧条件。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课题一 燃烧和灭火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课题一  燃烧和灭火

课题一燃烧和灭火【知识要点】1. 燃烧的条件可燃物与发生的一种、、的氧化反应叫做燃烧,燃烧需要三个条件:(1);(2);(3)。

2. 灭火的原理和方法灭火的根本是;灭火的原理是;;。

如果遭遇火灾时,可以采取的自救措施有。

3. 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可燃物在内急剧地燃烧,就会在短时间内聚积使气体的体积迅速膨胀而引起。

越大,燃烧就越剧烈。

【要点分析】燃烧、爆炸、缓慢氧化和自燃的区别和联系:一般说燃烧、爆炸、自燃与缓慢氧化的本质都是氧化反应,只是由于条件不同而产生了不同的现象。

①本质特征:都是氧化反应,都放热。

②反应进行的剧烈程度不同。

燃烧——是剧烈的氧化反应。

爆炸——急速的燃烧发生在有限的空间内而引起的,是剧烈的氧化反应。

缓慢氧化——反应过程中几乎不升温、不发光、现象很不显著,反应缓慢,是氧化反应的一种形式。

自燃——指可燃物由于缓慢氧化而引起的自发燃烧。

例1 燃烧是生活中的一种常见现象。

下列有关燃烧或灭火的说法错误的是()A.钠可以在氯气中燃烧,说明燃烧不一定要有氧气参与B.碳、硫在氧气中燃烧比在空气中燃烧剧烈C.锅里的油着火时可用锅盖盖灭,是因为隔绝了氧气D.用水可以灭火,是因为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解析钠在氯气中燃烧,说明氯气可以支持燃烧,所以A是正确的;着火点是物质固有的一种属性,一般不会随外界条件的变化而变化,用水灭火,降低的是可燃物的温度,使温度低于着火点,而不是降低其着火点,所以D错误。

答案 D例2古语道:“人要实,火要虚”。

此话的意思是说:做人必须脚踏实地,事业才能有成;燃烧固体燃料需要架空,燃烧才能更旺。

从燃烧的条件看,“火要虚”的实质是()A.增大可燃物的热值 B.增大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积C.提高可燃物的着火点 D.提高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解析使可燃物充分燃烧的条件一是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二是增加氧气的浓度。

一般情况下,增大氧气的浓度较难操作,在空气中氧气浓度是一定的,要想燃烧更旺,可增大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
实验活动3 燃烧的条件
1.同时进行下列实验,蜡烛火焰最先熄灭的是()
A B C D
2.如图所示,把同样大小的滤纸碎片和乒乓球碎片分开放在一
块薄铜片的两侧,加热铜片的中部,下列实验现象或结论错误的是()
A.实验中使用铜片,是利用了铜的导热性
B.铜片受热的一面变黑,是因为生成了CuO
C.实验过程中滤纸碎片先燃烧,乒乓球碎片后燃烧
D.实验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3.[2018·岳阳]下列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中,只能得出“燃烧需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的是()
A B
C D
4.[2018·重庆A]纳米铁粉在空气中能自燃并生成一种红色氧化物。

对比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而在氧气中能剧烈燃烧的事实,某同学得出的下列结论不正确的是()
A.纳米铁粉在空气中自燃的产物不是四氧化三铁
B.相同的反应物在不同条件下生成物可能不同
C.有些物质燃烧时温度不需要达到着火点
D.反应物间的接触面积大小是反应能否发生的因素之一
5.下列关于燃烧与灭火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将大块煤粉碎后再燃烧,其目的是延迟煤燃烧的时间
B.如图a,火柴头斜向下时更容易燃烧,是因为降低了火柴梗的着火点
C.由图b中的现象可知,金属镁引起的火灾不能用二氧化碳灭火
D.蜡烛用扇子一扇即灭,是因为扇走了蜡烛周围的空气
6.某学校化学学习小组设计出如图所示装置,并进行白磷燃烧实验。

A B
(1)当烧杯内的水受热,温度计显示30 ℃时,打开活塞,盛有水的试管中有气泡均匀逸出,白磷未燃烧,关闭活塞。

锥形瓶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白磷未燃烧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随着水温升高,温度计显示45 ℃时,再次打开活塞,白磷在水里燃烧。

常言道,水火不相容。

水能灭火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而本实验中白磷在水里还能够燃烧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本实验装置的A部分还可以用于制取的气体是____________,收集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某兴趣小组将大小相同的若干棉布在5份不同体积分数的酒精溶液中浸透后取出点火,做了“烧不坏的棉布”的实验。

其实验结果记录如下表:
(1)请你推测⑤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实验②③中“酒精烧完,棉布无损”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室里的酒精灯常出现有酒精却点不燃的现象,你认为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B 【解析】C、D烧杯内蜡烛未与氧气隔绝,可持续燃烧,A、B烧杯内蜡烛处于相同的环境,但A烧杯容积大,B烧杯容积小,B烧杯内部含氧量少于A烧杯,故B烧杯中的蜡烛火焰最先熄灭。

2.C 【解析】金属有良好的导热性,实验中使用铜片,是利用了铜的导热性使滤纸碎片和乒乓球碎片燃烧,故A正确;铜在加热的条件下会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铜,故B正确;滤纸碎片和乒乓球碎片都与氧气接触,在加热过程中,由于乒乓球碎片的着火点较低,首先燃烧起来,故C错误;滤纸碎片和乒乓球碎片都与氧气接触,在加热过程中,由于乒乓球碎片的着火点较低,首先燃烧起来,说明燃烧需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故D正确。

3.B 【解析】A项,图中小木条能燃烧,玻璃棒不能燃烧,说明燃烧需要可燃物,故A错误;B项,图中小木条先燃烧,小煤块后燃烧,说明燃烧需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故B正确;薄铜片上的白磷燃烧,红磷不燃烧,水中的白磷不能燃烧,薄铜片上的白磷能与氧气接触,温度能达到着火点,水中的白磷不能与氧气接触,
红磷温度没有达到着火点,可得出燃烧需要与氧气接触,且温度达到着火点,故C 错误;D 项,图中烧杯中的蜡烛一定时间后熄灭,放在空气中的蜡烛正常燃烧,说明燃烧需要氧气,故D 错误。

4.C 【解析】 四氧化三铁是黑色固体,氧化铁是红色固体,A 项正确;纳米铁粉在空气中能自燃生成氧化铁,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即相同的反应物在不同条件下生成物可能不同,B 项正确;物质燃烧时温度必须达到着火点,C 项错误;根据“纳米铁粉在空气中能自燃并生成一种红色氧化物,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而在氧气中能剧烈燃烧的事实判断反应物间的接触面积大小是反应能否发生的因素之一,D 项正确。

5.C 【解析】 由点燃的镁条能在二氧化碳中继续燃烧知,金属镁引起的火灾不能用二氧化碳灭火,故C 正确。

6.(1)2H 2O 2=====MnO 22H 2O +O 2
↑ 温度未达到白磷的着火点 (2)水可以使可燃物温度降至着火点以下(或隔绝氧气等) 温度达到着火点,同时又与氧气充分接触
(3)二氧化碳 向上排空气法
7.(1)不燃烧
(2)实验②③所用酒精中含水量较多,酒精燃烧过程中,水蒸发会吸收热量,使棉布温度降低,难以达到其着火点
(3)用完酒精后未盖灯帽导致酒精挥发,灯芯上水分过多,难以点燃(或可能是灯芯烧焦了等)
【解析】 根据表格提供的信息可知,酒精的体积分数过低时不
能燃烧,所以⑤的实验现象应该是不燃烧。

根据燃烧条件思考,酒精和棉布都是可燃物,都与氧气接触,但实验②③中,酒精燃烧而棉布无损,说明棉布未燃烧的原因应该是温度未达到着火点,没达到着火点的原因是酒精溶液中水占有一定体积,水蒸发会吸收热量,使棉布温度降低。

实验室中常用的酒精灯如果不盖灯帽,灯芯上的酒精挥发,下次使用时就不易点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