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在行知路上》读后感

合集下载

走在行知路上读后感

走在行知路上读后感

走在行知路上读后感走在行知路上读后感(一)轻轻合上已断断续续读了近两个月的《走在行知路上》一书,杨瑞清,这个响亮的名字深深地印入了我的脑海。

这个以陶行知思想为指路明灯,用激情点亮人生,默默行走在农村教育路上的小学乡村教师,以自己对乡村教育的执着追求,初步探索出了一条“乡村大教育”的路子,成就了自己扎根于农村、做一个乡村教育家的梦想。

杨瑞清有无数的机会可以选择离开农村,尤其是在他取得了若干的对于别人看来都是至高无上的荣誉之后,走上一条光鲜的为官之道,但是,他始终抹不去自己自己的“农”字情节,一个农民的儿子,他的心灵的天平总是倾向农村、总是离不开农村的孩子。

20年来,他选择的是一条充满了曲折而又艰辛快乐的道路,在这条路上有理想支撑、有激情相伴,更因为杨瑞清有着人淡如菊的情怀。

他曾说过:我的付出,能改变孩子的一生呢!他用自己发明的人生价值公式,发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体会人生意义,当荣誉接踵而来的时候,他说:如果要我自己再定位,那么我的选择仍然是“办行知小学,教农民孩子”。

真是因为如此,杨瑞清的农村教育之路走得虽然很辛苦,但是他很快乐、很幸福、很满足!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感受到工作的压力之大,大家的幸福指数更是越来越低,读罢此书,不妨大家认真学运用一下杨瑞清的人生价值公式,给自己一个准确的心理定位,找到职业的幸福感,体会自己生命的价值和意义!走在行知路上读后感(二)从书中我深刻感受到了一位人民教育家睿智的目光、博大的胸怀,陶行知用他的一言一行实践了爱的教育,他爱学校,他爱学生,他把学生和学校称为“爱人”,令人耳目一新,给我很大的启示。

下面是我读后的一点体会:一、我对“生活即教育”的感悟按照陶行知先生的说法,“生活教育是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的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

二、教学做合一所谓“教学”即教生学;所谓“学生”意要于学会生存。

因此,归根结底教育的最终目的就在于“教会学生学会如何生存”。

走在行知路上的心得体会模板

走在行知路上的心得体会模板

走在行知路上的心得体会模板标题:行知路,人生之路引言:人生就如同一条漫长的路途,我们都在不断地向前行进,经历着各种绚丽多彩的风景和艰难险阻。

而走在行知路上,我体验到了人生的真谛和智慧的力量。

在这条路上,我收获了许多宝贵的心得体会,让我受益匪浅。

下面,我将和大家分享我在行知路上的心得体会。

一、勇于探索,带着好奇心过生活人生就如同一本未知的书籍,而好奇心就是阅读这本书籍的钥匙。

在行知路上,我学会了不断地探索和追求新鲜感。

当我们拥有了好奇心,就会对世界充满了兴趣和热情。

在探索的过程中,我了解到,生活中处处都蕴含着奥妙和美好,只有我们敢于追寻,才能真正领悟到生命的真谛。

二、恒心与毅力,促使我们不断进步行知路并不平坦,其中充满了坎坷和困难。

然而,我明白了只有拥有恒心和毅力,才能在这条道路上不断前行。

有时候,我遇到了失败和挫折,曾经想要放弃。

但是,每次想起行知路上的点滴收获和成长,就深深激发了我的斗志和毅力。

正是这种坚持不懈的精神,让我在新的困难面前勇敢地迎接挑战,最终成功地克服了困境。

三、与他人合作,取得更大的成就行知路并不是孤单一人行走的道路,而是一个集体前行的旅程。

在这个路上,我学会了与他人合作,通过团结协作才能取得更大的成就。

时常与同伴们一同探索、学习和分享,我们互相帮助、支持和鼓励。

这种团队合作的力量,让我深刻认识到,团队的力量是不可忽视的。

只有与他人携手前行,我们才能克服困难,创造出更加辉煌的成就。

四、感恩与付出,传递爱与温暖行知路上,我真切地体会到了感恩的力量。

感恩让我们懂得珍惜身边的一切,懂得关爱他人。

我学会了用心感受每一次收获,回报给那些帮助过我的人。

同时,我也学会了主动地帮助他人,用自己的关爱和温暖去感染身边的人。

在这个过程中,我领悟到,只有付出爱与关怀,才能真正获得内心的宁静与满足。

五、自我反思,持续成长行知路上,我经常进行自我反思,不断评估和调整自己的行为。

通过反思,我发现了自己的不足和不足之处,提出了改进的建议。

2024年走在行知路上的心得体会范本(3篇)

2024年走在行知路上的心得体会范本(3篇)

2024年走在行知路上的心得体会范本行知路是我家附近的一条小路,平时我经常会选择在这条小路上散步或慢跑锻炼身体。

行知路两旁是郁郁葱葱的大树和绿草,路面由鹅卵石铺成,非常平整。

每当步入行知路,我总能感受到一种宁静和平和的氛围,这里成了我思考与放松的天堂。

行知路的美景让人心旷神怡,任何时候走在这条路上,都能感受到大自然的美丽与力量。

春天,行知路两旁的花朵争奇斗艳,五彩斑斓的花海将整条小路装点得如诗如画。

漫步其中,不禁令人心旷神怡,净化心灵。

夏天,葱茏的树荫给人带来清凉和舒适,走在行知路上仿佛感受到了一丝丝清风拂面的凉爽。

秋天,行知路的落叶如雨般飘落,路面一片金黄,给人以温馨的感觉,也让人不禁感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冬天,行知路两旁的大树被厚厚的雪花覆盖,仿佛进入了银白色的童话世界,让人感受到冬天的宁静与美丽。

除了美景之外,行知路还是一条十分适合散步和慢跑的地方。

行知路的路面非常平整,走在上面非常舒适,行走时不会感到太大的阻力,十分适合锻炼身体。

冬天的时候,天气寒冷,很多人选择在室内运动,但对于我来说,再冷的天气也不会成为我锻炼身体的借口,我仍会选择走在行知路上,呼吸着清新的空气,感受着寒冷的刺激,慢慢地放松身体,排解工作和学习的压力。

行知路旁的环境也非常幽静,车辆很少经过,只有偶尔有人骑着自行车或者散步经过。

这里的宁静让我有更多的时间和空间思考问题,思考人生的意义和目标。

在行知路上,我不再只是匆忙的行人,而是一个能够停下来思考人生、回顾过去、展望未来的人。

行知路的美景和宁静给予我很多灵感,每当我走在这条路上,都能让我思考很多问题。

有时,我会停下来观察花草树木,思考它们的生命力和坚强不屈的精神,这给了我很大的启发;有时,我会看到路边的小动物,如松鼠、鸟儿等,在如此繁忙的城市中,它们对大自然的依恋和向往让我感受到了一种深深的渴望;有时,我会遇到其他的散步者,聆听他们的故事和经历,从他们身上我也能感受到很多的智慧和力量。

读走在行知路上

读走在行知路上

读走在行知路上-----有感韩集中学王斌杨瑞清校长是执着的,执着就是一种专注的精神。

师范毕业时,他就立志学陶师陶,为农民的孩子办好教育,并且付诸行动,草拟了方案,但引起了人的非议,认为他爱出风头,他不为所动。

毕业后,希望创办行知学校,领导犹豫劝告,后又坚持申请要到最偏僻的农村去实现心中的理想。

到了五里小学后,向领导软磨硬泡地挂牌了个行知实验班,凭着一股初生牛犊的冲劲,进行着陶行知教育思想的试验。

而后又搞不留级试验,却经历了“一丑遮百俊”的挫折,依然坚持自己的立场与认识,这就是执着。

办教育是艰难的,办农村的教育尤其艰难,即使如杨瑞清校长这样有理想激情甚至有种天真的人有时也苦闷,也困惑,但我想也只有他能走下来,因为我觉得他有时会将一些难以看通的事合理化,比如对于城乡教育发展的不平衡,他能想得通,能做到释然,甚至还认为这是好事,这是一种境界。

思想的疙瘩解不开,又如何能执着于自己的理想呢?在现实面前,在强大的体制面前,一个人的想不通是何等的无奈又何其的无力?最好的办法就是绕开它,做一个执着于自己的理想的人,办自己能办的事为教育!从个人价值实现来看,杨瑞清校长无疑是在一定程度上成功了,但他是付出了怎样的努力呢?为了争取好的发展空间,他简直是在变着把戏的依赖着联合着,这得牵制他多大的精力与智慧啊?或许,如果有一个好的发展空间,杨瑞清校长会在专业上取得更大的成就。

所以我并不认为杨瑞清校长的努力能为中国农村教育提供了一条可资借鉴的发展道路,五里小学的发展仅有典型意义而没有普遍价值,也许有些领导会说,中国的农村如果多出几个杨瑞清或者是农村校长都是杨瑞清式的校长,那中国的农村教育就有希望了,先不要说这是不可能的,即使可能又能如何?中国从来都是喜欢捧起典型意义的事件与人物,如果人人都是杨瑞清,恐怕也就失去了典型意义而不可能独得领导的青睐了,五里小学也就无法一枝独秀地发展了。

这就是中国教育的悲哀呀!杨开始是借陶行知先生的影响力而引起有关领导的注意的,而后是因影响扩大了甚至有国际友人的关注激发了领导的教育政绩意识,后来的发展虽然也有机遇的因素,但不可否认,杨自己已有了全国性的影响力甚至还有点国际知名度,这时的领导重视就顺理成章了。

2024年走在行知路上的心得体会范本(二篇)

2024年走在行知路上的心得体会范本(二篇)

2024年走在行知路上的心得体会范本____年,当我走在行知路上时,我的心情是无比激动和感慨的。

回顾这几年的学习和成长,我深深地感受到了行知路给予我的宝贵财富,也明白了在这个旅程中的心得和体会。

首先,行知路告诉我要有目标和坚持。

在行知路上,我学会了设立目标,并且坚持不懈地去追求它们。

这一点在我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中至关重要。

行知路上的每一步都需要有目标来指引,只有明确自己的目标,才能更好地决策和规划。

同时,不论在行知路上还是在未来的道路上,坚持是成功的基石。

行知路上有过许多困难和挫折,但我始终坚持下来,这让我明白了成功需要坚持和毅力。

其次,行知路教会我不断学习和探索。

在行知路上,我学到了很多知识,也结识了很多导师和同伴。

行知路让我明白了学习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只有不断地学习和探索,才能不断地进步和成长。

行知路也鼓励我去探索未知,勇于尝试新事物,这为我未来的发展和突破提供了无尽的可能性。

再次,行知路教会我团队合作和分享。

在行知路上,我有幸能够和各种各样的人一起合作,共同解决问题和完成任务。

这让我认识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也让我学会了如何与他人合作以及如何分享自己的知识和经验。

团队合作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完成任务,还可以增加我们的人际关系和沟通能力。

在未来的道路上,我将会不断学习如何与他人合作,如何携手共进。

最后,行知路让我明白了责任和担当的重要性。

行知路上,我曾经担任过一些重要的职责和角色,这让我感受到了责任和担当的重量。

责任和担当是一个人成长的必经之路,只有肩负起责任,才能更好地面对未来的挑战。

行知路上的责任感也教会了我始终以积极的态度去面对困难和挑战,而不是逃避和抱怨。

回顾行知路上的这几年,我明白了自己的成长和体会不是从天降,而是通过努力和经历得来的。

行知路给予我的宝贵经历和知识将会指引我在未来的生活和事业中继续前行。

____年走在行知路上,我将带着这些宝贵的心得和体会,继续我的旅程。

相信未来的道路将更加充满艰辛和困难,但我相信通过坚持、学习、团队合作和担当,我必将能够战胜一切困难和挑战,成为一个更好的自己。

2024年走在行知路上的心得体会(4篇)

2024年走在行知路上的心得体会(4篇)

2024年走在行知路上的心得体会行知路,一条风景如画的道路,蜿蜒曲折地穿过青山绿水,连接着一座富有历史文化底蕴的城市。

作为这座城市的居民之一,我每天都有幸能够走在行知路上,感受着它给我带来的种种美好和启迪。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分享我在行知路上的心得体会,并以此为模板,希望能够鼓励更多的人走出家门,走在属于自己的行知路上。

首先,行知路给予我的第一个感受就是它的美丽。

行知路两旁种满了各种各样的花草树木,无论春夏秋冬,都能给人以美的享受。

尤其是每当春天来临,樱花盛开的时候,整个行知路变成了一个梦幻般的世界。

粉红色的花瓣随风飘落,落在地面上形成了一条柔软的花毯,吸引了无数游客前来观赏和拍照。

在这样美丽的环境中行走,心情也不由得变得愉悦起来。

除了美丽的自然景观,行知路上还有许多历史文化遗迹。

这些遗迹见证了这座城市的发展历程,也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

在行知路上,我曾经看到了一座古老的寺庙,这座寺庙已经有几百年的历史了。

它的建筑风格独特,雕刻精美,给人一种宁静和庄严的感觉。

每当我走进这座寺庙,闭上眼睛静心沉思,心中的烦恼都会烟消云散,感受到一种内心的平静与宁静。

行知路的沿途还有一些小吃摊位,这些小吃摊位非常受当地居民和游客的欢迎。

每逢节假日,这些摊位上都会排起长龙,人们在排队等待的时候,既可以品尝到各种美味的小吃,又可以和朋友一边聊天一边欣赏沿途的景色。

其中,我最喜欢吃的是一种糖葫芦,它的制作方法非常有趣。

制作者会将一串串水果用竹签穿起来,然后蘸上糖浆,再放到冷却的糖液里面。

当糖液凝固之后,糖葫芦就制作好了。

它的口感酸甜可口,让人回味无穷。

每次走在行知路上,我都会买一串糖葫芦,一边吃一边欣赏美丽的风景,这种感觉真是太美好了。

除了美丽的自然景观和美食,行知路上还有一些艺术展览馆和艺术品商店。

这些展览馆和商店里面陈列着各种各样的艺术品,包括绘画、雕塑、陶瓷等等。

有时候,我会在这些展览馆里面参观一些艺术展览,欣赏一些艺术品,这让我感受到了艺术的魅力和艺术家的智慧。

走在行知路上我的个人感想

走在行知路上我的个人感想

走在行知路上我的个人感想
走在行知路上,我感到很荣幸。

这是一条充满挑战和机会的道路,让我了解到我的能力和不足之处,让我成为一个更好的人。

首先,我从行知路上学到了自我管理。

在行知路上,我不仅需要掌握专业知识,还需要具备良好的时间管理和团队合作能力。

我所需要做的事情不只是完成自己的任务,而是为团队做出贡献。

因此,我需要在自己的时间规划上更加有效率,这样才能更好地完成任务。

此外,在团队中合作,我需要学会与人交流,互相帮助和尊重。

这些技能将对我的人生和事业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

其次,行知路教会我学习的重要性。

在行知路上,我需要不断学习新的知识和技能,以应对各种各样的情况。

毕竟,没有谁能预料到未来会发生什么。

学习能够使我保持警觉并接受新的挑战。

我学习到的知识使我能够不断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也让我有更多的选择和机会,无论是在职业还是生活方面。

最后,行知路也让我学会了不断改变。

随着时间的推移,事情的变化和未来的挑战,我需要不断适应。

对于我个人而言,我需要不断反思自己的行动和决策,重新思考我的未来和方向。

在这个过程中,我需要保持开放的心态,并灵活应对各种变化。

行知路让我学会了不断适应并勇敢面对各种挑战和变化。

总之,走在行知路上是一个不断成长和提高的过程。

在这条路上,我学到了很多,成长了很多。

我相信这将对我的人生和事业产生深远的影响。

走在行知路上的心得体会

走在行知路上的心得体会

走在行知路上的心得体会我个人对陶行知和陶行知教育思想的接触、了解的时间很短。

从2004年进入祝塘中学至今还不满四年。

说实在的2004年之前我对“陶行知”三个字是十分陌生的更谈不上什么“学陶师陶”了。

2004年进入祝塘中学后在罗维猛校长和邱立志副校长的引导下才慢慢的接触、了解陶行知和陶行知教育思想。

我学陶师陶是从阅读杨应彬同志13岁时写的一本叫《小先生的游记》的书开始的。

阅读《小先生的游记》时我认真做了笔记进而写出了读后感《陶行知亲手培养的学生——杨应彬》两年后拿到生活教育杂志发表。

从阅读《小先生的游记》起我开始对祝塘中学上个世纪三、四十年代曾得到陶行知亲自指导推行生活教育运动的那段辉煌历史产生了兴趣。

此后我就从不断了解“那段辉煌历史”走上漫漫行知路。

2006年祝塘中学大埔祝塘中学学陶师陶成果——《行知路上》一书出版在协助学校编辑、出版这本书的过程中我进一步了解了陶行知生平事迹和陶行知教育思想并在《侯中校友》、梅州教育城域网发表介绍该书出版的文章。

在即将过去的2007年一年来我在行知路上是怎样走的呢主要是结合学校实际脚踏实地、一步一步走。

今年张达文会长领导下的县陶研会把我评为学陶师陶先进个人这是县陶研会和学校领导对我这个初步接触陶行知和陶行知教育思想的“后学者”的鼓励。

事实上距离“先进”两字还是有很大差距的。

一年来我在学陶师陶方面做了什么主要是一、读陶书明校史挖掘、整理祝塘中学曾得到陶行知先生亲自指导开展生活教育运动的“宝藏”二、学习陶行知教育思想领会其精髓用以推进学校素质教育铸造“陶”字特色学校品牌。

读陶书明校史主要阅读包括《陶行知文集》和各种陶研读物查阅祝塘中学上个世纪三、四十年代曾得到陶行知亲自指导推行生活教育运动的那段辉煌历史的材料了解陶行知生平事迹。

祝塘中学是一所陶行知先生亲自指导开展生活教育实践的学校。

民国廿二年一九三三年杨德昭先生为改革乡村教育聘请教育家陶行知推荐的潘一尘等一批生活教育社优秀骨干教师来侯中任教。

读走在行知路上

读走在行知路上

读《走在行知路上》有感人生的价值是什么?望着窗外点点星光,我静静地思考着有没有这么一个天平,把人生的价值放在上面称一称,就知道人生的价值是多少;有没有这么一个数学公式,只要把数字带入就可以很轻松地算出一个人的人生价值,人生的价值是看不到摸不着的,怎么能称出来,怎么能算出来?有这么一人却在行知路上却发现了这么一杆秤可以称出人生的价值,在行之路旁栽活了这么一个公式,可以计算出人生的价值,他就是当代著名教育家杨瑞清老师。

一、寻梦行知,扬帆起航只是为了捧上“铁饭碗”他踏进了晓庄师范的校园,在这里他碰到了自己的恩师,在这里他发生了脱胎换骨的变化,在这里他萌生了坚强的信念——向陶先生学习,走行知之路。

在进城和回乡之间他选择了回乡,带着“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刻草去”信念,他和同学一块开始了艰难的行知之路,办行知小学,办行知实验班两个年轻的小伙子忙的不亦说乎,他们的行知小学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些引起了领导对他的关注,很快他就被调入市团委,在从政和从教之间,杨老师进行了对人生价值的思考,在心的天平上他偏向了从教,他说“做共青团工总不缺我一个,但是扎根农村教育不缺我一个”看着这句话,心中晋升起一种感动。

这种信念不是每个人都能萌生,这种坚持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而今天的我们,今天我们年轻的一代,更需要这种精神,这种精神怎么有,他是一种内化,是一种境界,这种境界的起源就是我们的教育。

二、扎根农村,行知教育站在农村这片广阔的土地上,他对农村的教育,农村的行知教育进行呼吁,他说“农村教育太需要关注了”,在读这本书的过程中,不止一次的被杨老师那种骨子里的对农村的感情所感动,他的扫盲班,他的农村新教育之路,有很多次他可以离开别人眼里贫穷的农村,可是那没有,很多恩想不明白,他用一个公式告诉了我们答案,告诉了我们什么是人生的价值,人生价值=奉献量÷获取量,他说乡村女师的奉献量也许并不大,但是乡村教师的获取量也是很少的,用乡村教师的奉献量除以乡村教师的获取量就是一个很大的商数,乡村教师完全可以创造很大的人生价值,就如老黄牛,吃进的是草,但是挤出的却是奶。

走在行知路上的心得体会

走在行知路上的心得体会

走在行知路上的心得体会行知路是我所在城市的一条主要道路,它连接着城市的东西两个部分。

我每天都要经过这条路上班上学,因此对它非常熟悉。

在走在行知路上的这段时间里,我不仅仅是看到了道路的变迁,更看到了自己的成长和变化。

下面是我在行知路上的心得体会。

首先,行知路的交通情况十分繁忙,车流量大。

早上和下午的高峰期,车辆排得长龙。

行车的速度缓慢,常常堵车,让人感到非常烦躁。

然而,我也慢慢习惯了这样的交通状况,学会了调整心情,不再因为堵车而心情烦躁,而是利用这段时间思考问题,或者欣赏路边的风景。

在车流缓慢的时候,我常常观察周围的人们,看到他们匆忙的身影,我感到自己真的很幸运,因为我有时间去思考,有空间去选择。

这样的观察不仅让我更加珍惜自己的时间,也让我更加关注周围的人,体会到每个人都有他们自己的故事。

其次,行知路上有很多商铺和摊贩。

行知路上有很多商场、超市和小店铺,各种各样的商品琳琅满目。

而在马路两旁,也有一些摊贩在卖各种各样的物品,比如水果、衣服和小玩具等。

每天经过这里,都能看到卖主们忙碌的身影。

他们为了谋生,每天都要早早地摆摊,然后晚上才能回家。

有时,我会在他们的摊位前停下来买水果或者小东西,和他们聊上几句。

通过和摊主的交流,我了解到他们的辛苦和困惑。

这些摊主们大多数都是来自外地的农民工,为了生活远离家乡,每天面对困境与压力。

然而,尽管如此,他们依然坚守着自己的摊位,为了生计努力奋斗着。

这让我想到自己,在面对困难和压力的时候,应该保持坚持和努力的态度。

同时,我也会多支持这些小商贩,帮助他们渡过难关。

再次,行知路上有很多学校和教育机构。

行知路上有几所著名的高中和大学,这些学校招收了不少有才华的学生。

不仅如此,在行知路上还有很多培训机构,提供各种各样的培训课程,比如钢琴、英语和美术等。

每天,我都会看到很多学生放学之后匆匆赶往培训班,或者是在学校门口举着广告传单的老师。

这些学生和老师都是为了追求知识和技能而努力。

《走在行知的路上》读后感

《走在行知的路上》读后感

读《走在行知路上》有感滑县产业集聚区小学任华玲今年暑假我读了杨瑞清老师《走在行知路上》这本书。

杨瑞清老师被人称为“陶行知式”的乡村教师。

他为人谦和,教书育人,看似平凡的背后却有着更多的不平凡。

他毕业时放弃留在城市工作的机会,主动要求到乡村小学当老师,有升迁的机会到城里当官,却安心在乡村小学扎根20年。

20年来,杨瑞清老师在校园里栽下了许多花草树木,他说从一开始就打算在这儿待一辈子的。

他要在这里看着他们成长。

他要让这个乡村学校像陶行知先生描绘的那样,静默如地下的种子,自由如空中的鸽子,猛勇如斗虎的狮子。

然而他真的做到了这一切,一路走来,其中的艰辛与磨难也许只有他自己知道。

当时的五里小学只有几间漏风漏雨的教室和一些破旧的桌凳,五个班级,七八个教师,一百来个学生。

农民都嫌这所小学的教学质量不好,舍近求远把孩子转到别的学校去读书。

甚至农民认为他是好学校挑选过后剩下来的老师。

面对眼前的一切,他仍然信心十足,坚定不移的走行知之路,办行知学校。

他二十年如一日,他亲自走向串户,家访,给家长做工作,和农民交朋友,解决儿童失学问题,做到了不让一个孩子失学,让不留级成为一种制度。

他大胆申请创建行知实验班,他在风雪子夜开学扫盲班······在杨老师前行的路上,没有不可能做不到的,只有想不到的。

一路走来,痛苦并快乐着,失去的同时也收获这。

潜心去读它这本书,带给我的不但是感动和佩服,还有鼓舞和信心。

他的那种精神你不能不佩服。

直到一切美丽的光环照在他的头上时,如省十佳青年、全国教育模范、全国师德先进个人、全国十佳教师······他却看得很淡,他说我还是我,一名普普通通的乡村教师。

执着是信念的指南针,是行为的动机。

杨瑞清老师在自己奉献的道路上找到了生命的平衡点。

有人说他失去了很多,但是他认为自己却得到了很多。

走在行知路上的心得体会

走在行知路上的心得体会

走在行知路上的心得体会走在行知路上的心得体会在我心里,走在行知路上是一种学习与成长、思考与探索的过程。

这条路让我明白了求知的重要性,同时也让我开始了解自己。

在这条路上,我学到的不仅仅是知识,还有一份对生命的热爱,对人生的探究,对自我的认识。

学习从认识自己开始,我的课程导师曾经说过:“真正的智慧,是知道自己的无知。

”一开始,我总是想要表现出自己很聪明的样子,然而,随着进一步的学习,我逐渐开始了解自己,明白了自己的局限和不足。

在这个过程中,我变得更加谦虚,学会了面对错误并及时改正,学会了不断挑战自己。

学习也需要不断探索和思考。

在走在这条路上,我越来越能够重视学习中的实践,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更能够真正地理解所学的知识。

在这过程中,我也开始发现了问题,并思考问题的本质、原因,为未来的发展做好准备。

此外,思辨也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走在行知路上,我开始更多地思考问题,学会将学到的知识与实际联系起来,不仅在书本上学习,还要学会看到身边的世界。

思考也是问题的解决之道,使学习不再是一味的学习,而是一种探索与发现,一种思辨与实践。

在思辨的过程中,我也能够学会更多的技能,更好地将自己学到的东西应用到实际状况中,从而帮助自己更好地应对未来的挑战。

在这条路上,我也学到了很多的技能,例如:如何成功地领导团队、如何进行优质的交谈、如何管理时间并规划未来。

通过这些技能,我成为了一个更好的自己,也对自己未来的发展有了更好的规划。

总之,走在行知路上的体验与收获,是无以伦比的。

学习与思考,思辨与探究,都使我成为了一个更好的自己。

在未来的发展中,我将继续保持这种学习的精神,不断地探索与发现,为自己未来的发展注入更多的能量和力量。

走在行知路上读后感

走在行知路上读后感

走在行知路上读后感走在行知路上读后感1走在行知路上》是乡村教育家杨瑞清先生所著。

书中平白的话语,平实的文字,平常的生活,平凡的岗位,就像杨先生质朴的话语一样平易近人,然而书中许多教育的故事让我久久不能遗忘,像《八颗柿子树的故事》、《夏令营中是较量》、《校园、花园、果园》、《守住宁静》等深深地感染着我、激励着我。

从杨瑞清先生那些朴实的话语中我着实感到这位乡村教育家的不平凡:毕业时,原本有机会留在城里的他,却主动和同学一起要求到最苦最偏僻的乡村小学当教师;“升迁”为的团县委副书记,却硬是“辞官”回到五里小学:“适合做青年团工作的人不少,不缺我一个,扎根乡村教育的人不多,不能再少我一个。

”从这句话中,我深深体会到杨瑞清先生对农村教育的执着与热爱。

探寻杨瑞清先生的成长历程,我深刻地感觉到,行知小学的成功之路,使我看到了坚忍不拔的信念力量,正是陶行知思想对他的深刻影响,正是他对陶行知思想的执着,才会让他选择到偏僻农村,三十年如一日地实践着自己的教育理想。

我们每个老师在刚迈出校门时,都曾怀抱着美好的教育理想,但随着时间推移、岁月流转,这份理想已是慢慢变淡,渐去渐远,甚至不复存在,于是我们每天所从事的教学便成了工作,不再是一份事业,而以这样的心态对教育,只能出现职业的倦怠。

杨瑞清的成功,在于他对教育的美好追求,在于他但他始终如一地坚持,面对行知小学办不下去的挫折也不曾放弃,在困难前面,他选择了迎难而上,一种对教育的忠诚不渝地坚持。

在书中,杨瑞清始终把赏识教育和树立孩子的自信心作为教育一个重要原则。

在他的言谈中时时会出现两个词:舒展和自信。

他强调,教育要关注学生一生的生命状态,要培养学生对美好事物的感受能力、对幸福的感受能力。

让他们感觉到通过自己的诚实劳动,让自己这一辈子幸福起来。

他还在书中告诉我们,教育的本质是爱,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不仅爱孩子,还要爱孩子的家长,爱社区的老百姓,爱国家,爱人类。

教育就是要引导学生爱同学、爱父母、爱老师、爱社会,让每个生命都成为“爱的源泉”。

最新走在行知路上读后感[大全5篇]

最新走在行知路上读后感[大全5篇]

最新走在行知路上读后感[大全5篇]第一篇:最新走在行知路上读后感最新走在行知路上读后感当看完一本著作后,大家一定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是时候抽出时间写写读后感了。

那么我们该怎么去写读后感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最新走在行知路上读后感,欢迎阅读与收藏。

走在行知路上读后感1能在聆听了南京市浦口区行知小学杨瑞清校长的《走在行知路上,创造精彩人生》报告后,打开这本凝聚了一位坚守农村教育,耕耘行知沃土二十多年的校长的成长经历和管理经验的书潜心阅读,于我是心魂俱静的享受。

作为一位小学语文教师,我的阅读方式早就从随性天然走向了感性认知与理性分析的融合,那就让我从主要内容、思想感情、表达方式三个方面谈谈我读书后的感悟吧!一、主要内容,感悟行知教育精髓。

读完《走在行之路上》这本书,我掩卷沉思:陶行知现先生的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的思想在行知实验班,在行知实验小学、行知实验基地得到传承和发扬。

作为读者的我们也对行知教育精髓有了更深刻的感悟。

1.不留级制,践行“一个都不能少”的誓言。

从我参加工作起,就没有经历过留级制度,在杨校长的书中我清楚的看到了应试教育下留级制度的残酷。

对杨校长向留级制挑战的勇气钦佩不已。

我想:不留级制的实施正应和了课程改革“以学生为本”的理念,教育要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教育要为学生的人人发展去激励去唤醒。

看过电影《一个都不能少》,农村教师为了不让一个孩子失学拼尽了自己的所有,在城市优越条件下的我们,是否为了不让一个孩子掉队拼尽了自己的所有呢?杨校长能从一个不爱学习的孩子身上发现他有绘画潜力,继而找准突破口,以艺术带动求知,使这个学生长大后能走进高等学府,实现迂回成才。

而我们现在的学科教师对于学习上出现问题的学生,没有考虑他的先天禀赋,没有了解他的问题原因,没有为问题学生量身打造一套教育方案。

读到行知实验班采用了多元智能理论、成功教育理论、赏识教育理论寻找教育突破口,我想:相信每一个孩子能行,期待每一个孩子成长,帮助每一个孩子进步,我们就能做到一个不少,一个不掉队。

走在行知路上的心得体会(三篇)

走在行知路上的心得体会(三篇)

走在行知路上的心得体会行知路是我生活中非常熟悉的一条街道,它连接着我家和学校,每天上学放学都要经过这条路。

我很喜欢这条街,因为它给我带来了许多美好的回忆和成长的机会。

在行知路上,我看到了变化、感受到了成长,也收获了许多人生的启示和感悟。

首先,行知路给我带来的是变化。

随着时间的推移,行知路的面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曾经的一座树木葱茏的街道现在被高楼大厦所取代,熙熙攘攘的人群一波又一波地经过。

变化带来了繁荣和发展,但也带来了一些问题。

现在行知路上的车辆和行人越来越多,交通拥堵成为了一大难题。

每天上学放学的时候,行知路上都是人来人往,车水马龙。

尤其是早上上学的时候,行知路上车辆和人流都非常密集,经常需要排队等待才能过马路。

这让我深深地感受到了城市化带来的便利与压力并存。

要想解决交通拥堵的问题,我们需要共同努力,改善城市交通环境,提倡绿色出行,建设更多的公共交通设施。

其次,行知路还给我带来了成长的机会。

每天上学放学,我都需要穿过行知路上的人群。

这让我学会了与人相处和交流的能力。

在行知路上,我经常能遇到一些陌生的脸孔,有时候他们会主动和我打招呼,有时候我会主动和他们攀谈。

通过和他们的交流,我学会了关心他人、尊重他人,也增强了我与人沟通的能力。

在行知路上,还有很多小贩和商家经营着各种各样的生意,他们努力工作,为了生活付出了很多努力。

每当经过他们的摊位时,我都会跟他们打个招呼,顺便买点东西。

通过这些小小的交流,我学会了感恩和珍惜身边的一切,更加明白了努力工作的重要性。

在行知路上,还有很多志愿者开展各种活动,他们无偿奉献自己的时间和精力,为社会做出了贡献。

看到他们的付出,我也渐渐地加入到了志愿者队伍中,通过参与各种社区服务活动,我学会了关心他人,帮助他人,获得了更多的成长和满足感。

走在行知路上,我也收获了许多人生的启示和感悟。

行知路上的人们都在忙碌着,有的匆匆赶路,有的急于赶时间。

我常常思考,大家都在追求什么呢?有的人追求物质财富,有的人追求名利地位,有的人追求健康幸福。

走在行知路上读后感2000字作文

走在行知路上读后感2000字作文

走在行知路上读后感2000字作文英文回答:Walking on the road of knowledge, I feel a sense of enlightenment and inspiration. The book "Walking on the Road of Knowledge" is a great read that has left a deep impression on me. It is a book that not only provides knowledge but also encourages critical thinking and self-reflection. For example, the author's discussion of the importance of continuous learning and the pursuit of truth has made me realize the value of being open-minded and curious. The book also emphasizes the significance of empathy and understanding, which has made me more aware of the importance of compassion and kindness in our interactions with others.中文回答:走在行知路上,我感到一种启发和灵感。

《走在行知路上》这本书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这本书不仅提供知识,而且鼓励批判性思维和自我反思。

例如,作者对持续学习和追求真理的重要性的讨论让我意识到开放的心态和好奇心的价值。

这本书还强调了同理心和理解的重要性,让我更加意识到在与他人交往中,同情心和善良的重要性。

《走在行知路上》读书交流

《走在行知路上》读书交流

《⾛在⾏知路上》读书交流追寻杨瑞清的脚步——读《⾛在⾏知路上》有感杨瑞清,⼀个陌⽣的名字——在我打开《⾛在⾏知路上》之前,没有听说过他,甚⾄不熟悉⾏知⼩学。

不知道是周围的环境闭塞,还是⾃⼰禁锢了⾃⼰的思想。

捧起《⾛在⾏知路上》,那素雅的封⾯,仿佛⼀股清风袭来,不禁多了⼏分亲近感。

“我的⼈⽣⽬标是,倾注⼀⽣的⼼⾎,为农民办⼀所真正的好学校,让农民孩⼦也能受到最好的教育……”蕴涵在封⾯中的⽂字引起了我的注意,也对杨瑞清肃然起敬,更多了⼀份亲切,因为我也是农民的孩⼦。

开始,我以为⾃⼰⼀定不能完整地看完《⾛在⾏知路上》,会像看其他教育理论专著⼀样,提纲挈领的浏览⼀下。

打开《⾛在⾏知路上》,我却被那平实的话语,感⼈的事例给吸引了,我像是看故事书⼀样跟随着杨瑞清的脚步,拾起他在⾏知路上的⼀个个脚印,⼀个“爱⼼、专⼼、全⼼”的陶⾏知思想的忠实实践者的⾝影逐渐清晰地呈现在眼前,他⽤⾃⼰的实际⾏动实践着:“关爱教育、普及教育、民主教育、创造教育,尤其推崇教育要跟⽣活实际相联系,要跟⼤⾃然联系,要跟实践相联系”,这就是所谓的“⽣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

”追求着⾃⼰作为农民⼉⼦的教育理想和⼈⽣⽬标。

在杨瑞清眼⾥教育的本质就是爱,“被爱、施爱和⾃爱”是他营造和谐校园和追求⼈⽣幸福的核⼼内容。

正因为他的“⼤爱”,才会懂得感激,才会⼀⼼扎根于农村,抛开名利,钟情于乡村教育。

“坚持”是他⼈⽣的根基,⽽“成长”是他的⽣命状态。

从“⾏知实验班”到“不留级实验”,从“乡村⼤教育”、“赏识教育”到“赏识管理”,他从“坚持”中⼀路⾛来,坚定地⾏⾛在⾏知路上;“躬于实践,勤于读书,善于交友,精于思考,乐于动笔”,他在“坚持”中不断“成长”,⼏百万字的教育⽇记、150多本读书笔记、⼯作笔记就是最好的见证。

他说:“处理好公与私的关系,才能够坚持;处理好得与失的关系,才能够感激;处理好⾏与知的关系,才能够成长。

坚持、感激、成长三者之间是互为条件、互相制约的,不可以割裂开来去对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读《走在行知路上》有感2010-05-26 10:10:56这学期我阅读了杨瑞清先生撰写的《走在行知路上》一书,读后真是受益匪浅啊!平实的文字,没有跌宕起伏的情节;平白的话语,没有故作艰深的说教;平常的生活,没有波澜壮阔的篇章;平凡的岗位,没有叱咤风云的气势。

然而我却感到书中有种无形的力量,紧紧地抓住了我的心。

从那些朴实的话语中,从那些通俗的描述中,我深深感到杨瑞清这位乡村教育家的不平凡。

他的信念、他的执着、他的激情,他那平实而挚朴的叙述,深深地打动了我。

杨瑞清——一个赋予生命不平凡意义的平凡人!1981年,从农村走出来的杨瑞清从南京晓庄师范毕业。

毕业时,他放着城市里的工作不争取,主动要求到最偏僻、最贫穷落后的乡村小学当教师。

在被分配到江浦县五里村五里小学后,又在艰苦的条件下,坚持不懈地从事教育改革,积极探索农村学校素质教育发展之路。

自从走进乡村小学那天起,他就以陶行知先生“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精神激励自己,安心在乡村小学扎根。

1983年,一纸调令曾把他调到江浦县团委任副书记,但他始终无法割舍对乡村孩子们的牵挂。

考虑再三,他还是向组织提出:“做共青团工作不缺我一个;但扎根农村教育不能少我一个。

”经过努力,他终于又回到了五里小学的讲台,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忠实地实践着“让农民的孩子也能受到最好的教育”的诺言。

有人因此说他傻,他不介意。

20多年来的义无反顾,终于为教育农村孩子闯出了条新路。

在二十多年的行知路上,杨瑞清校长在回乡与进城之间, 选择了回乡;在从教与从政之间,选择了从教;在坚持与逃避之间,选择了坚持。

他通过创办行知实验班、创建行知小学、打造行知学校,实施行知工程,大力弘扬行知精神。

如今他的学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他把一所开始只有7名教师、150多名学生、几间透风漏雨的教室和一些破旧课桌板凳的、教学质量低下的村小,办成了一所设施设备现代化,素质教育硕果累累,广大家长、教师所想往,参观、学习“门庭若市”的“省级模范学校”,用热血创建了一所新型的农村小学。

他先后获南京市十大杰出青年、江苏省十大杰出青年、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全国十杰教师、全国师德标兵等称号。

有人说:没有经过艰辛付出的过程而得到的结果是不会让人感动得流泪的。

如果是出身豪门贵族,如果是在各方面条件都很优越的学校里搞出一点成绩,只能算是锦上添花,似乎是在情理之中,不会让人太过感动,而杨瑞清校长出身穷苦,开始时工作环境极差,他是在“信念”、“坚持”、“感激”中不断“成长”,最终取得了这么大的成就,不得不让人肃然起敬!反思自己的工作,应该自惭的太多:首先是平时不太注重学习,书读得不多,又不太喜欢外出,外界的信息吸收得少,只知道闷起头来,“办……办……办……”;其次是在自己的潜意识里还有一种因循守旧思想,认为我们学校的人力、物力现实条件就是如此,很多事是无力回天;再者,自己还有一种“小富即安”的满足感,总认为自己不管在哪个学校,都是以校为家,总是一步一个脚印,尽心尽力、尽职尽责地干好本职工作,自己认为是问心无愧了。

探寻杨瑞清校长的成长经历,我深刻地感觉到,他的成功之路,很大的原因还在于他吃透了陶行知的教育思想,不是片言只语地学,而是在实践中真学、真干、真发扬光大。

初为人师,他便以陶行知“爱满天下”的思想为引领,走访了不知多少位学生,“不让一个孩子失学”、“不让一个学生留级”、“不让一个学生厌学”,从而感动了村民,感化了村干部,全村集资20万元建新校舍改善了办学条件;他以陶行知“赏识教育”为借鉴,“优点分享,让学生成为心灵的主人”,“全员管理,让学生成为集体的主人”,“自主选择,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他以陶行知“生活即是教育”、“社会就是学校”的思想为先导,开辟了实验农场,创立了行知基地,整合农村教育优质资源,让行知精神走向社会,走向世界……是什么让他这般执着地走行知之路呢?是那份理想和激情,正如他说的“青春不能没有理想,事业不能没有激情相伴”。

正因为杨老师真学行知,认真做事,坚持不懈,真正学到了本质上,所以才能在全国学行知的千千万万学校中,明确地提出了南京浦口区行知小学的学校目标:“上千农家子弟健康成长的现代校园;上万社区农民终身学习的精神家园;众多城市学生尽情体验的乡村田园;无数有识之士热情共建的文化乐园”。

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在这里得到了发扬光大,实现了与时俱进。

读完《走在行知路上》,他那温暖的师德,快乐的教育;他那守住宁静的心家,经营温馨的小家,融进和谐的大家,奉献伟大的国家;他那善解人意发现美,与人为善表达美,善待自己享受美,积德行善弘扬美;他的不图回报,真诚追求,让我心底深深地佩服这位教育家。

他热爱教育,默默无闻,无私奉献,心地纯正,热爱生活,享受生命。

看了这本书,让我豁然开朗,让我的心变得更明净,让我觉得教师这一职业真好,孩子们真可爱,生活真幸福,这世界真美丽……此时我深刻明白了“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含义之所在。

任何一个人只要肯把10年、20年的生命集中起来做一件事,一定会有一个大气象。

小里可以见大,平中可以出奇,把小事做深,做精,做到极致,就是大事。

回想自己从教十多年来,也曾有短暂的激情,有奋斗的回忆,有迷茫的痛苦,也有成功的喜悦,但更多的时候是平静。

慢慢的我习惯了平凡,我失去了进取的欲望,更可怕的是我失去了思考的习惯,面对工作,面对社会,面对人生甚至有点麻木,也许这是许多教师共同的悲哀。

看到外面的世界很精彩,我的内心也有隐隐的冲动,想有所作为,但更多的时候是浮躁不安,原地不动。

看到社会的飞速变革,我想融入其中,可却有一种找不到根的感觉。

其实想来:人生最大的敌人就是自己,而战胜自己是需要勇气和毅力的。

杨瑞清老师以他的成长道路和心路历程告诉了我们:人生该追求什么?人生又该舍弃什么?“坚持”是他人生的根基和立足点,而成长是他永远追求的生命状态。

读一本好书,犹如跟一个高尚的人在对话。

通过这次“对话”,我的工作中又新添了一盏指路明灯!她让我对生命的意义有了重新的思考,对人生的定位有了重新的认识。

人应该有一种信仰,人也需要对一种精神力量的崇拜,我会以杨老师为榜样,走属于自己的人生道路。

推荐| 评论(0) | 引用| 阅读(135)读《走在行知路上》前不久,我有幸在学校图书室借到了《走在行知路上》这本书,当初在众多的教育名著中选择这本书,或许是被这个题目所深深吸引了吧!陶行知是我国家喻户晓的大教育家,究竟是谁在如今这个追求名利、趋炎附势的社会,还执着地追随这位伟大的教育家,一路走在行知路上呢?他这一路好走吗?带着心中的种种疑问,我迫不及待地翻阅起了这本书。

《走在行知路上》为南京浦口行知学校杨瑞清校长所著,因为对杨校长人格魅力的景仰,所以怀着虔诚的心读完了这本书,收获颇多。

我感觉他是一个理想主义者,更是一个教育实干家。

这一路走来,他凭着对农民的爱,对农村的爱,对教育事业的爱,对生活的爱,对社会的爱,对生命的爱,怀着一颗赤子情怀,谱写出了美丽的人生篇章。

中国最广大的是农村,最多数的是农民,最薄弱的是农村教育。

20世纪初,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在南京郊外创建了著名的晓庄师范,立志征集一百万位同志,提倡一百万所学校,通过乡村教育来改造中国。

这在当时激励了一大批有识之士投身于中国乡村教育。

半个多世纪后他的思想依然感召着许多热血青年,南京江蒲县行知小学校长杨瑞清就是其中一个。

20年前,杨瑞清在他的毕业志愿书上写道:作为一个农民的儿子,我无法心安理得地进城读书。

他立志一生追随陶行知的理想,让教育像空气一样,人人有得呼吸,但在80年代的中国农村,这种空气还显的十分稀薄。

当年,风华正茂的他有着多次人生选择。

然而,他怀着“向陶行知学习,走行知之路”的理想,选择了教育,选择了农村,象一颗种子——选择了双重的贫瘠!他辛勤耕耘与播种,内心充满激情,历经二十多年的风风雨雨而痴心不改……其间,有过进城做官的机会,但他毅然选择了离开,扎根于那块贫瘠的土地上。

为了“不让一个孩子留级”,他设计了“弘扬主体、扬长避短、耐心等待、促进转移”的16字思路,在贯彻中,他把满腔的爱都倾注在孩子身上,让多少孩子得到关爱,让多少孩子学习的更加扎实,更加快乐,而在变革的同时,自己却承受着来自社会的压力。

他初为人师,以陶行知“爱满天下”的思想为引领,走访了不知多少位学生,“不让一个孩子失学”,感动了村民,感化了村干部,让全村集资20万元建新校舍改善了办学条件;以陶行知“赏识教育”为借鉴,“优点分享,让学生成为心灵的主人”,“全员管理,让学生成为集体的主人”,“自主选择,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不让一个孩子厌学”;以陶行知“生活既是教育”、“社会就是学校”的思想为先导,开辟了实验农场,创立了行知基地,整合农村教育优质资源,让行知精神走向社会,走向世界……是什么让他有这般执着地走行知之路呢?是那份理想和激情,正如他说的“青春不能没有理想,事业不能没有激情相伴”。

书中,杨瑞清关于“家”的概念给我的印象非常深。

他认为组建一个“温馨的小家”是幸福美满的必要环节,但是他觉得光靠有这么一个小家庭,还保证不了幸福美满,还要给自己再建几个家。

就是有一个“和谐的大家”。

我们每一个人生活在单位里面,生活在朋友中间,要跟亲朋好友打交道,你的这个人际圈就是你的大家,在这个大家里面能够和谐相处那是你幸福的一个重要源泉。

然后我们心里面还要装着“伟大的国家”,这是更大的家了。

国家看起来好像是一个概念性的东西,看不见摸不着,但是它跟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我们享受着丰盛的晚餐是因为我们在和平的环境里面,在没有通货膨胀的社会里面,在经济繁荣的日子里面。

这一切是因为我们的国家正在发展,我们的国家是一个和平的国家,一个繁荣的国家,所以每个人在过上好日子的时候,必须要明白地想到这一层。

读罢他的思想,我自认为跟他相比,相差很多。

一直以来,全然是为了自己的小家忙碌、奔波着。

如此一比,自感甚是惭愧。

我想,正因为好多人做不到、想不到的事在他身上都发生了,这或许正是他跟我们普通教师不一样的地方吧!我19岁从当阳师范毕业,一直在农村工作,一干就是十一年。

我这十一年,有短暂的激情,有奋斗的回忆,有迷茫的痛苦,也有找不到支撑的感觉,总感觉自己所处的工作岗位实在是太平凡、枯燥不过了,更谈不上去实现什么人生价值了。

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吧!很长一段时间,我都这样想。

我失去了进取的欲望,更可怕的是我失去了思考的习惯,面对工作,面对社会,面对人生甚至有点麻木,也许这是许多乡村教师共同的悲哀。

看到外面的世界很精彩,我的内心也有隐隐的冲动,想有所作为,但更多的时候是浮躁不安,原地不动。

看到社会的飞速变革,我想融入其中,可却有一种找不到根的感觉。

其实想来:人生最大的敌人就是自己,而战胜自己是需要勇气和毅力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