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材研说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认识图形(一)》说课稿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认识图形(一)》说课稿XXX《认识图形》的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认识图形》的第一课时——认识图形。
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与学法、说教学过程和说板书设计这四方面来谈谈我对本课的教学设想。
一、说教材:1、教材分析首先我对本教才进行简单的分析,课程标准把空间与图形作为义务教育阶段培养学生初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一个重要的研究内容。
《认识图行》是本册教材《认识图形》的起始课,旨在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这些立体图形,认识这几种图形有助于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交流能力。
2、说教学目标依据一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和的认知能力,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观察操作,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球和圆柱体。
2、过程与方法:在观察、操作、比较等活动过程中,培养学生抽象、概括、实践、创新能力,建立空间观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图形在生活中的应用,感受到数学与生活息息相关,激发学生学数学、爱数学的情感。
3、说教学重点、难点根据教学目标,我将本课的教学重点确定为:会辨认这四种图形;另外,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很容易将体和面混淆,所以我将本课的教学难点定为:区分长方体和长方形,区别正方体和正方形。
二、说教法、学法教法:如何突破重难点,完成上述三维目标呢?新课程标准指出:教无定法,贵在得法。
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之上。
对于入学不久的一年级学生,它们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并且好动,爱说。
针对这种情况,我综合运用启发式教学,采用情景教学法,尝试教学法,活动教学法来组织学生开展探索性的研究活动,让他们在自主探索中研究新知,经历探索,获得知识。
学法:在合理选择教法的同时,我还会注重对学生学法的指导,使学生不仅学会,还要会学,在本课教学中,我融观察、操作、合作、交流等研究方法为一体,安排学生在摸一摸,说一说,做一做,涂一涂这一系列活动中动眼、动手、动口、动脑中来感知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球这些立体图形的特征。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11-20各数的认识》说课稿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11-20各数的认识》说课稿本节课我们要研究11-20各数的认识,这些数字在我们的生活中也非常重要。
比如,我们要数出教室里有多少张桌子、多少个同学等等,都需要用到这些数字。
那么,你们知道11-20各数是由什么组成的吗?我们今天就来一起探索一下。
二)教学过程1.例1:十个一组,认识十位数首先,我会让学生拿出小棒,将10根小棒捆成一捆,然后问他们这是多少个小棒。
当学生数到10时,我会指出这是10个一组,可以用1个十来表示。
接着,我会让学生数出11-20各数,帮助他们理解这些数字都是由1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2.例2、例3:正确读出各数接下来,我会让学生通过操作小棒和数位表,练正确读出11-20各数。
我会鼓励学生多多练,直到能够迅速准确地读出各数为止。
3.例4:用直尺理解数的顺序和大小然后,我会让学生用直尺上的11-20各数来了解这些数的顺序和大小。
通过这个练,学生可以更深入地理解数字的大小关系。
4.练一:巩固所学知识最后,我会让学生完成练一的第1、2题,巩固所学知识。
在练过程中,我会安排估数环节,培养学生的估数意识。
三)教学总结通过本节课的研究,学生应该能够正确数出11-20之间物体的个数,掌握这些数是由1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20以内的数的顺序和大小,能够正确、迅速地读出11-20各数。
同时,学生还能够通过操作研究,初步培养动手实践能力,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从而激发研究数学的兴趣。
在“数学王国”的游戏中,我们开始复0~10的数字。
数娃娃们欢迎大家的到来,我们可以看到他们都是谁。
谁能将他们从小到大排成一排呢?接下来,数娃娃请我们去草地上玩一会儿。
在那里,许多小动物正在玩耍。
我们可以看一下都有哪些动物,用哪个数字来表示它们呢?现在,又飞来了一只蝴蝶。
我们可以问一下现在有几只蝴蝶,用哪个数字来表示呢?这里引入了数字11.在动手操作中,我们可以探索新知。
首先,我们认识了数字11.我们可以拿出11根小棒,然后问学生有多少根。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设计(上册全)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设计(上册全)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材,以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基本数学素养为目标,内容丰富,结构清晰,难易适中。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数字的认识、数的运算、空间与图形、概率与统计、数学应用等方面。
本节课教材内容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注重培养学生数感、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数学学习,感受数学的魅力。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学生刚进入小学,对新的学习环境有较强的好奇心,但注意力容易分散。
他们在学前教育阶段已接触到一些数学知识,如数字的认识、简单的加减法等,但系统性和逻辑性还不够强。
此外,学生的个体差异较大,学习基础和学习习惯各有不同。
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已有知识水平,教师应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引导他们主动参与数学学习,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会数数,认识数字0-10,掌握10以内数的加减法运算。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数感,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培养对数学的兴趣,树立自信心。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数字0-10的认识,10以内数的加减法运算。
2.教学难点:数的组成,10以内数的加减法运算的算理。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情境教学法:通过故事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
2.游戏教学法:运用数学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提高学习效果。
3.动手操作法: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4.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提高交流表达能力。
5.多媒体辅助教学:运用多媒体课件,直观展示教学内容,提高学习效果。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有趣的故事情境,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基本概念与运算:讲解数字0-10的认识,以及10以内数的加减法运算。
3.数的组成: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数的组成,理解加减法的算理。
一年级数学人教版(2024)上册教材简析
2、重视学生的经验和体验,根据学生的已有经验和知识设计活动内容和学习素材。
本册教材的设计注意下面几点:
(1)注意以学生的已有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活动情境,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概念,构建有关的数学知识。例如,分类概念的教学从学生熟悉的商店货物的摆放形式引入,让学生运用自己经验理解、体会分类的含义和作用。
(2)尽量选择、设计现实的、开放式的学习活动,让学生通过活动,积极思考、相互交流,体会数学知识的含义。例如,认识立体图形的教学,安排了两个开放性活动,让学生通过自由自在的实际活动,感受、体验各种立体图形的特征。分类教学也是让学生通过动手分一分,以及不同的分法。
4、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把减法和加法适当联系起来进行教学,有利于学生掌握加、减法的联系和区别,加深对加、减法意义的理解。比较熟练地掌握加、减的计算方法,也有助于培养儿童的思维能力。实验教材的10以内的加、减法,仍是把加、减法结合起来教学。从0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开始,把加法和相应的减法安排在一节课内教学,把有关的加、减法算式对照排列,便于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际操作逐步体会到加、减法之间的关系,并逐步会利用联想算出加、减法式题的得数。教材最初出现根据一幅图写出一个算式,逐步过渡到根据一幅图写出两个算式(两个加法的或两个减法的),再过渡到根据一幅图写出四个算式(两个加法的和两个减法的),使儿童在头脑中逐渐建立起加、减法的内在联系。到学习得数是10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时,学生就能把这种规律性的联系运用于学习新知识中,实现学习的迁移。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材研说 (1)
1、充分发挥书中主题图的作用
2.加强学生的操作和观察活动
本单元的知识主要是借助操作和观察来进 行的,所以在教学中应高度重视学生对实物、 模型、图画的深入观察和学具拼摆,我在教 学6、7的加减法时,就让学生通过摆小棒使 学生从“一图两式”的基础上理解根据一幅 图可以列出两道加法算式和两道减法算式即 “一图四式”。学生在丰富的实物背景中就 能更好地理解。
4、利用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6和7的计算训练,我们可以用学生喜欢 的爬山游戏,采取竞赛的形式请学生一起爬 山,比一比谁算得又快有准,激发学生学习 的兴趣,我们还可以设计摘苹果,猴子吃桃, 帮青蛙过河等小游戏帮助学生逐步加快计算 的速度和准确率。
4+3= 7
2+3= 5
7-2= 5
6-4= 2
11-20的认 识和加减法
数的认识: 1-5的认识
数的运算: 1-5的组成
体会加减法的含义
数的认识: 6-10的认识
数的运算: 6-10的组成
理解加减法的算理
数的认识: 11-20的认识
数的运算: 20以内的进位加法
20以内的退位减法
了解了三种算法
巩固三种算法
初步接触两步运算
加减混合
连加 连减
由 浅 入 深
经历运用数学符号和图形
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 出问题、理解问题,并能综 合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 的能力。
的过程,建立初步的数感和符 号感,发展抽象思维和逻辑推 理能力,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 能力和探索意识。
使 学 生 经 历能将积一极参与数学学习活 些 实 际 问动题,对抽数象学有好奇心与求 为 数 学 问知题欲。的养过成良好的学习习 程 , 掌 握惯。数 学 基
一年级数学上册研说教材
注意与学生已 有知识的联系 及相关知识的
教材内容 与学生学 情的关系
整合,降低学
生的认知难度,
形成 知识体 系
教
材
处
理
创设丰富的 现实情境, 重视学生直 观感知的作
用。
引导学生从不 同角度分析问 题,强调获得 数学结论的过
程性
教学过 程和学习 过程关系
注重引导学 生在解题过 程中反思不 同解法的优 劣性,从而领 会数学的本
人人都获 得必需的 数学
基 本 理 念
不同的人 在数学上得 到不同的发 展
我理想数学课堂
一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放开” 二 在师生、生生的互动上要做到“多维” 三 教师在讲台上要做到三结合:教材、教师和学生 四 教师所采用的模式要有效,真正让学生得到切实有效的发展 五 让每位学生都有成功的学习体验 六 课堂设计要面向全体学生
经历运用数学符号和图形描 述现实世界的过程,建立初 步的数感和符号感,发展抽 象思维、合情推理能力、逻 辑推理能力,并能有条理地、 清晰地阐述观点。培养学生 的独立思考能力和探索意识,
经历将一些实际 建立空间观念和统计意识 问题抽象为数学问 题的过程,掌握数 学基础知识和基本 技能,并能解决简 单的问题
质
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数学 规律的形成过程;数学思想 方法的提炼;数学理性精神
的体验
教学策略
数的认识 数的运算
小棒 计数器
数一数 摆一摆
量与计量
空间与图 形
统计
实物 模型
操作活动 实践活动
联系生活 收集 活动记录 整理
经历数概念的形成过程 理解数的组成
理解算理 掌握算法 认识钟表
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 建立初步的方向感
一年级上学期数学教研工作计划(6篇)
一年级上学期数学教研工作计划以全面____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为宗旨。
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以教育创新为动力,加强教研、教改力度,不断探索有效的课堂教学方法和策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高教师的专业理论水平和教学实践能力,努力营造开放的、适合主体发展的教学氛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使每一位学生和谐、有个性地发展,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二、教材分析:本册教材共设____个单元。
其中入学教育没有进入目录中单元的排序;在排序的____个单元中,第____单元、第____单元没有课文,其余单元由“主体课文”和“语文天地”两部分组成;第____至第____单元进行拼音教学,并与识字写字、阅读等相结合;第____单元是开放单元,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
主体课文共____篇,大多是琅琅上口的韵文。
题目下画横线的篇目要求背诵(包括“语文天地”中的古诗);从第____单元开始,引导学生阅读散文。
“语文天地”有诗歌、歌谣、童话、知识短文、谜语、古诗等阅读材料,供学生练习自自读和学习拼音,古诗要求背诵。
“语文天地”的内容不但有基础知识的学习和基本技能的练习,还有观察、想象、口语交际、表演、查资料等各种语文实践活动,教师应根据自己学生的实际情况,整体安排每个单元的内容,把主体课文的学习和“语文天地”中的内容结合起来。
“金钥匙”指导学习的方法、策略、习惯,应融和在具体的语文学习活动之中教学,而不能当成知识点简单地要求学生记忆。
三、目标任务(一)教学内容方面:1、汉语拼音(1)学会汉语拼音,能读准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能准确地拼读音节,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
(2)能借助汉语拼音识字、正音、学说普通话。
2、识字与写字(1)认字至少____个,写字至少____个,学习____个最常见的偏旁(部首),识字量不封顶,允许学生识字量有差异(2)学习并掌握听读识字和看拼音识字两种识字方法,培养学生主动识字的习惯,鼓励学生学习教材规定必学字抽时,主动在生活中识字。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说课稿认识钟表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说课稿认识钟表一.说教材:【认识钟表》是一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内容。
`本节课要求学生对整时的认识,是学生建立时间概念的初次尝试,也为以后“时、分”的教学奠定了基础。
教材在编写上注意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生动具体的研究数学。
按照“认识钟面结构——整时的读写法——时间观念建立”的顺序编写。
俗话说:“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可见时间是多么的宝贵。
但时间对孩子来说却非常抽象,他们一般体会不到时间的重要性。
平时,与家长交流,听到家长报怨最多的是孩子做事拖拉,没有良好的作息惯。
另外,这些孩子刚步入小学,小学与幼儿园的作息差别很大,学生必须严格遵守时间限制,在一定时间内必须完成一定的任务。
所以帮助学生建立时间观念,养成良好的作息惯是迫在眉睫的任务。
时钟是孩子们了解时间、感受时间最直接的工具,因而设计教学活动《认识时钟》,以此为契机,生成有关时间的主题活动,引起学生对时间的关注。
一般来说,一名6岁的儿童每天起床、吃饭、上课都要按照一定的时间进行,这样在生活中潜移默化就感知到了时间这一抽象概念的存在。
因此,我把本节课的目标定为:1.认知目标:通过观察使学生初步认识钟面的外部结构,总结出认识整时的方法,知道表示时间的两种形式2、情感目标: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造就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合作研究意识3、思维拓展目标:使学生初步树立时间观念,自觉养成遵守和珍惜时间、合理放置时间的优秀惯。
重点:充分认识钟面的外部构成,掌握认读整时的方法;难点:正确说出钟面上所指的整时。
准备:课件、时钟实物二、说教法学法:这一节课的教学对象是一年级的学生。
他们年龄小、好动、爱玩、好奇心强,在四非常钟的教学中容易疲劳,注意力容易分散。
根据这一特点,为了捉住他们的乐趣,激发他们的好奇心,我采用了一下方法:1、现代信息技术教学法:充分利用学具和多媒体教学手段,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研究。
2、情境教学法:教学中注意创设情境注重学生数学研究与现实糊口的联系,使数学研究贴近糊口。
一年级数学《上下前后》说课稿
一年级数学《上下前后》说课稿一年级数学《上、下、前、后》说课稿XXXXXX一、说教材上、下、前、后》是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一课时内容,本节课通过观察让学生初步理解上、下、前、后的方位,并能运用于实际生活。
能确定物体上、下、前、后的位置,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
二、说教法学法一年级小学生对事物的理解是建立在对事物直接感知的基础上,心理特点完全是具体形象占优势。
因此,我在教学中采用主辅技能相结合,演示技能为主,辅之以提问、讲解、组织共同发挥作用。
学生通过自主探究,讨论的方式进行研究本节课内容。
三、说教学目标基于对教材的理解和分析,结合学生的年龄特征,本节课我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能确定物体上下前后的位置与顺序,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
2.过程与方法,在具体的数学活动中,让学生体验前后的位置与顺序,初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按一定顺序进行观察的良好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在活动中获得愉快的情感体验,并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四、说教学过程本课设计了大桥高低各种交通工具运行的画面,这幅画的呈现与学生生活联系比力密切,完全呈现上、下、前、后的概念,我从高低和前后两个关系来讲,在此基础上我创设了学生喜欢的内容厚实的活动,让他们在活动中研究知识,应用知识。
第一环节是创设情境、提出问题第二环节是层层推进、解决问题第三环节是使用拓展、巩固研究第四环节全课总结书本是学生研究的有效资源,而看书也是提高学生自学能力的一个有效途径,因此在本节课结束之前,我想提问学生,今天你收获了什么?还有什么疑问吗?提出来,全班一起交流,一起解决问题,引导学生本人来总结本课知识点。
五、说教学反思。
新一年级数学上册说教材
教师团队合作和支持机制
建立教师团队:组建由经验丰富的教师组成 的团队共同探讨教学方法和策略
交流与合作:鼓励教师之间进行交流和合作 共同解决教学中遇到的问题
定期培训:定期组织教师参加培训提高教学 水平和能力
激励机制:设立教师奖励制度鼓励教师积极 参与教学研究和创新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热爱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态度
培养学生尊重他人、尊重知识的态度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
教学内容和方法
教学内容的安排和特点
教学内容:包括数 字、图形、计算、 测量等基础知识
教学方式:采用游 戏、故事、实验等 方式激发学生的学 习兴趣
统计与概率部分包括:数据的收集、数 据的整理、数据的分析等
综合与实践部分包括:数学与生活、数 学与科技、数学与文化等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掌握基本的数学概 念和运算法则
理解并运用数学思 维解决实际问题
培养良好的数学学 习习惯和思维习惯
提高数学学习能力 和数学素养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 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提高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
教材的编写理念和特点
注重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应用 强调数学思维的培养和训练 注重实践操作和探究能力的培养 注重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教材的结构和内容
教材分为四个部分:数与代数、图形与 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
数与代数部分包括:数的认识、数的运 算、数的应用等
图形与几何部分包括:图形的认识、图 形的测量、图形的变换等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说课标说教材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讲课标说教材白中心小学潘我今天教材的内容是人教版一年上册,依照程准本学段的体要求,合本学年的教材内容,依照流程呈的次分、教材、建三来与大家交流。
一、(一)研,认识化。
1、程基本理念有所改。
[ 原文:“⋯⋯人人学有价的数学,人人得必要的数学,不同样样的人在数学上获得不同样样的展。
”文:“⋯⋯人人都能得优异的数学教育,不同样样的人在数学上获得不同样样的展。
” ]与十年前布的《》比较,新的基本理念有所化。
在的表述“⋯⋯人人都能得优异的数学教育。
”其落脚点是数学教育而不是数学内容,不使学生懂得了知,懂得了基本思想,在学程中获得磨。
一比新《》有更深的意和更广的内涵。
2、程目有所改。
原表述“ 得适社会生活和一步展所必要的数学的基知、基本技术”。
新表述“ 得适社会生活和一步展所必要的数学的基知、基本技术、基本思想、基本活”。
“双基” “四基”,即在基知和基本技术的基上增加了基本思想和基本活。
新在“剖析和解决的能力”基上增加了“ 和提出的能力”。
(二)程目1、得适社会生活和一步展所必的数学的基本知、基本技术、基本思想、基本活。
2、领悟数学知之、数学与其他学科之、数学与生活之的系,运用数学的思方式行思虑,增和提出的能力、剖析和解决的能力。
3 、认识数学的价,提高学数学的趣,增学好数学的信心,养成优异的学,拥有初步的新意和事求是的科学度。
(三)学段目标知识技术1.经历从平常生活中抽象出数的过程,理解万以内数的意义,初步认识分数和小数;理解常有的量;领悟四则运算的意义,掌握必要的运算技术;在详尽情境中,能进行简单的估计。
2.经历从本质物体中抽象出简单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过程,了解一些简单几何体和常有的平面图形;感觉平移、旋转、轴对称现象;认识物体的相对地址。
掌握初步的测量、识图和画图的技术。
3.经历简单的数据收集、整理、剖析的过程,认识简单的数据办理方法。
数学思虑1.在运用数及合适的胸襟单位描述现实生活中的简单现象,以及对运算结果进行估计的过程中,发展数感;在从物体中抽象出几何图形、想象图形的运动和地址的过程中,发展空间看法。
一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研说稿doc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单元教学研说——第六单元《11-20各数的认识》----------- 李红艳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们:大家上午好!我研说的教材是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的《11-20各数的认识》。
今天我主要从说教材、说课标、说教学三个方面来进行研说。
说教材是说教材的编写特点、内容结构、编写体例和知识的立体整合;说课标是说课程目标和单元教学目标;说教学是说教学设计、教学评价、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一、说教材、知结构(一)、本册教材编写特点教材中提供了丰富的素材,注重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注重体现学习过程。
(课件)在教学新内容之前,教材提供一幅学具图,图中散乱放置了学生熟悉的学具和水果卡片。
一方面可通过让学生数出某种数量超过10个的学具,得到11-20的一些数据,为接下来的教学提供话题;另一方面,可供学生学习数数之后进行练习使用。
这是因为一年级学生的思维以具体形象为主,学生的学习需要大量的操作活动,使所学的新知识不断内化到已有的认知结构中。
(课件)教材的编排还体现了从具体到抽象的层次,即从结合计数器、实物图等直观形式帮助学生认识和理解计算的过程与结果,到脱离直观进行计算,逐步加深学生 11—20各数的认识。
(二)、内容结构:数数、读数;顺序和大小;写数;10加几和相应的减法;加减法各部分名称;解决问题。
(三)、编写体例:每一节都有主题图-例题-做一做-练习,最后是成长记录袋(四)、知识与技能立体式整合从纵向来看,本单元内容为一年级下册和二、三年级的加减法及四五六年级的四则运算做准备,教学内容由易到难,螺旋上升、循序渐进。
从横向来看,本单元的教学内容巩固了前面所学的6-10的认识和加减法,又为下一单元进位加法做准备。
二、说课标:课标分为课程目标和单元教学目标。
(一)、课程目标主要从知识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态度四个方面来研说(课件)知识与技能:1、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写0――20各数。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 研说教材
在观察、 操作等活 动中能提 出一些简 单的猜想
能发现和 提出一些 简单的数 学问题解 并尝试解 决。 了解分析和 解决问题的 方法体验与 他人合作交 流解决问题 的过程
情感与态度 能倾听 数 学 课 程 目 标
第一学段
具有好奇心 能主动质疑、 主动参与活 动
经历抽象出数的过 程理解20 以内数 的意义及常见量体 会加减法的含义能 准确计算
③圆柱 直直的,
上下一样粗细,两 头是圆的,平平的。
①长方体 长长方方, 有平平的面。
2、辨认 物体
④球 表面
是曲面,圆 圆的。
1、认识立 体图形
立体 图形 空 间 与 图 形
3、物 体 拼组
第四单元:认识物体和图形
正方形 长方形 2、辨认平 面图形 三角形 圆 3、图形的 拼组
1、认识 平面图形
C. 5、4、 3、2加几。
1、交换加数 的位置能很快 说出得数。 (例1) 2、巩固用交 换加数的方 法来计算小 数加大数。 (例2) 排队问题:前 面人数加上后 面人数,再加 上她本人等于 这队的总人数。
数 的 知识延伸 运 算
空间与图形
第四单元:认识物体和图形
②正方体
四四方方, 有平平的面。
b、认识 把8凑成 10的过程。
1、看情境图 解决8加5等 于几。(例1)
B. 8、7、6 加几(含用 4、用数学(加深 数学)。
3、用多种方 法计算8加9等 于几。(例3) c、交换加数的 位置(重点)
b、拆大数, 凑小数
对加减法的认识) a、接着数, 数出结果。
数 的 运 算
第九单元:二十以内的进位加法
评 价 建 议
形式多样
口头评书面 评物质评、 延时评、及 时评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10的认识》教材分析
《10的认识》教材分析这节课围绕课标体现趣,新,活三个特色。
1、以趣激情,突破难点。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推动学生探究新知识的动力,但兴趣总是在一定情境中产生。
为此,在新课开始时,我注意创设情境,激发参与的动机,在引导学生观察参与的同时,适时激疑9的后面是几,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10的认识。
这种设计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和主动参与学习的动机,使学生学习情绪高涨,达到学习的最佳境界。
2、以游戏形势结束,寓教于乐。
练习的设计,也充分体现了趣味性。
学完10的组成后,在找朋友与拍手组10的游戏中巩固这节课的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
在游戏的过程中,学生情绪高涨,不仅巩固了学习内容,而且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结束了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寓教于乐。
新:课堂上,教师大胆放手,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充分体现了“研究性学习”的优越性,这种“自主——合作”式的探究模式新。
1、为学生活动提供了充足的材料,使学生动了起来,课堂活了起来。
为了让学生动起来,我为每人准备了小棒,要求学生先数出10根小棒,再用这些小棒拼出漂亮的图案。
这样既巩固学生对10的序数的认识,也培养了学生的美感。
提供了人人动手研究的机会。
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手,脑,口等多种感官并用,全身心地投入到研究过程之中,使课堂有了生机,充满了活力。
由于学习材料的充足,激发了学生探索学习的兴趣。
2、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时间,留下自主探索的空间。
学生的探索必须有一定的时间做保证。
教师不能代替学生的思考,也不能简单地以成人的眼光对学生的解答做出判断,要给学生表达自己想法的机会,尊重学生以不同的方式理解和解答问题。
本节课一系列活动的设计,教师都给了学生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这样就使学生有了足够的时间独立思考,动手操作,合作交流,提高了自主探索的时效性。
活:1、激活内容,调动学生。
课前我比较深入的钻研教材,科学地运用教材,将教学内容分解成许多小问题,使每个问题既围绕重点,又围绕难点来进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材研说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今天我研说的是一年级数学上册课程标准我想把新课标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方法领悟透彻,对我而言确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下面,我就从说课标、说教材、说建议三个方面把自己对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材的理解与大家交流,不当之处敬请大家批评指正。
一、说课标1、课程基本理念。
新课标:“,,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其落脚点是数学教育而不是数学内容,不仅使学生懂得了知识,还懂得了基本思想,在学习过程中得到磨练。
2、课程目标。
现在的总目标在表述上更加明确、全面、清晰、更有利于教材编写、教师教学和学生的评价。
3、一年级上册的课程目标可以从知识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态度四个方面来进行阐述。
知识与技能方面:经历抽象出数的过程,理解20以内数的意义及常见的量;体会加减法的意义,能准确进行运算。
了解一些简单几何体;认识物体的位置。
了解简单的数据处理方法。
数学思考方面:发展数感和空间观念。
能对简单数据进行归类,体验数据中蕴涵着信息。
在观察、操作等活动中,能提出一些简单的猜想。
问题解决方面:在教师的指导下,发现和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并尝试解决。
了解分析和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知道同一个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
体验与他人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
尝试回顾解决问题的过程。
情感态度方面:有好奇心,能参与数学活动。
在他人帮助下,感受数学活动中的成功,能尝试克服困难。
感受数学与生活有密切联系。
能倾听别人的意见,尝试对别人的想法提出建议。
二、说教材1、教材内容。
本册教材共有9个单元:第一单元准备课、第二单元位置、第三单元1-5的认识和加减法、第四单元认识图形(一)、第五单元6-10的认识和加减法、第六单元11-20各数的认识、第七单元认识钟表、第八单元20以内的进位加法、第9单元总复习。
分别安排在三个板块中。
数与代数中有第一单元准备课,第三单元1-5的认识和加减法,第五单元6-10的认识和加减法,第六单元11-20各数的认识,第七单元认识钟表,第八单元20以内的进位加法。
一共六个单元。
要求:教学生写数字、初步建立“20以内数”的数感,培养符号意识,体会加减法的意义;能熟练地口算20以内的加减法;能运用数及数的运算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能认识整时钟。
图形与几何中有第二单元位置和第四单元认识图形共2个单元。
要求:能通过实物和模型辨认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几何体,能对简单几何体进行分类;会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综合与实践中包括数学乐园和总复习共2个单元。
要求:通过实践活动,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体验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问题的过程,获得初步的数学活动经验。
在实践活动中,了解要解决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办法。
经历实践操作的过程,进一步理解所学的内容。
2、教材特点。
(一)素材丰富。
更具感性。
(1)海量情景图。
如:我们的校园,小猪小兔盖房子、农家乐、野生动物园、拔河比赛,,这些富有儿童情趣的美丽画面,深深吸引着学生的眼球。
里面包含的奇妙知识,更激发了学生主动探究的欲望。
(2)紧贴于生活。
一年级学生所感知的生活较窄,只有他们身边熟悉的、有趣的实物中选取学习素材,才易于他们理解相关的数学知识。
如:第12页第4题。
说说下面的物品放在什么位置合适。
这些物品在卧室里的摆放,学生是熟悉的。
用数学语言上、下、左、右、前、后完整的叙述这些生活中熟悉的实物,有利于学生建立初步的位置概念。
(3)丰富的活动。
新教材不仅延续了原教材中的活动,如:涂色、连线、画图、摆学具等。
新教材活动更丰富。
如:第11页第3题。
把附页中的小兔和乌龟贴在图中。
看图讲故事。
说说,谁在谁的前面,后面,上面、下面。
再如:第12页第5题。
从附页上剪下小动物图,按要求贴一贴。
学生通过数学活动——“做”,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二)合理调整,更具理性。
1、内容调整(1)新教材第一单元“准备课”,包括“数一数”“比多少”两部分内容。
是由旧教材中的第一单元“数一数”和第二单元“比一比”中的“比多少”合并而成的。
而原来第二单元“比一比”中的“比高矮”“比长短”属于测量内容被删去了。
将“分类”调到一年级下册作为“统计”的教学内容。
(2)将“位置”由一年级下册提前到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因为一年级一开始有些知识需要用到上、下、左、右、前、后位置关系来教学,如果不系统的学,不利于教师的教,学生的学,所以这一改变更合理。
而原来“位置”中的左右的相对性及用第几行第几列确定物体的位置则删去了。
(3)“用数学”的例题增加了,如:79页例6,小丽排第10,小宇排第15,小丽和小宇之间有几人?再如:98页例6,我们领走了7个哨子,还剩下5个。
原来有多少个哨子?这两题在原教材的练习中出现过,而非例题。
学生生活经验有限,理解变通能力有限,所以练习时无从下手,稍有经验的老师都是自己作为补充例题讲解。
所以新教材的这一变动更具理性。
(4)练习增加了,如:第三单元的1~5的认识和加减法,原教材是学习了1~5的认识和比大小,第几,分与合之后,安排了一个练习加减法之后安排了一个练习。
0的认识之后安排了一个练习,共3个练习。
而新教材每学完两个内容之后就安排了一个练习,而且增加了单元整理与复习。
共5个练习,这样更有助于学生及时巩固和理解知识(5)新教材中10以内的减法表增加了减数是0的,还增加了差是0 的,下面的提问也多了一问。
这是为什么呢?我觉得,一是归纳整理得更完整。
二是关于“0”的计算,学生最容易出错。
表里增加这部分内容。
可以强化学生对有关0的加减法计算的掌握。
2、难度调整。
(1)平面、立体图形的认识分散编排。
认识图形原来包括:认识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
由于学生一下子接触的图形太多,认识辨别难度较大,不易掌握。
因此现在本册先认识立体图形,一年级下册再认识平面图形。
(2)只认识整时“认识钟表”原来包括:认识整时和半时,由于半时的认识比较困难,本册只认识“整时”。
(三)突显方法,更显灵性。
(1)对比教学。
如基数与序数的认识,原教材采用的是分开教学。
而新教材是对比编排教学。
同时习题的编排也加强了对比练习。
这样学生就能更好地感悟数,如“3”既可以表示3个,也可以表示第3 了。
(2)三段式教学。
教为学,学为用。
解决问题要有一定的方法和策略。
新教材用三段式教学突出了学法指导。
如:P98例6,让学生了解解决一个数学问题所要经历的步骤,即:发现要解决的数学问题(教材一般用“知道了什么?”提示)——分析并解决(教材一般用“怎样解答?”提示)——对结果和解决的方法进行检验和回顾反思(教材一般用“解答正确吗?”提示)这样,为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提供清晰的线索和步骤。
又如:36页的活动,老师根据“知道了什么?”怎样搭呢?“谁搭得更高?“这三个步骤去组织教学。
活动不仅是有序的。
也是带有探索和思考的。
还应该是有效的。
从而使学生感受数学的魅力和乐趣。
(3)“做”中学如:第7页做一做的第1、2题。
都是一一对应摆实物,感受多和少。
第21页做一做第1、2题也是通过摆学具涂圆圈感受数的分与合。
又如:第35~36页认识图形,完全是通过组织活动、玩耍、拼图、搭建来感知立体图形长方体、正方体、球、圆柱体的特征。
还有第9页把数学书放在语文书的下面,文具盒放在语文书的上面。
第11页把附页中的兔子和乌龟贴在图片中,再看图讲故事。
第12页从附页中剪下小动物图,按要求贴一贴。
都是在“做”的过程中让学生体会上、下、前、后、左、右的相互位置关系,形成初步的空间概念。
(四)关注情感,更显个性加减法表,原教材都是以完整的形态出示,但新教材先出示的表是完整的。
再出示的表是一部分,要学生自己把表填完整,这就要求我们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
使学生在观察、分析、整理的过程中发展能力,同时也体验成功的喜悦,从而增强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又如:19页第5题,用自己的方式表示出1、2、3、4、5,学生可以选择自己喜爱的方式,使他们在学数学的过程中更有个性。
三、说建议1、教学建议(一)在“懂”的基础上“学会”,提高数学“四基”能力。
如:3+2,怎样算?为什么这样算?就这两个问题,很多人都不能做出解释。
其实不难发现,我们往往脱口而出3加2等于5,我们的策略是“直接提取”,也就是说,3加2等于5,我们成人已经形成了“计算自动化”,在我们的头脑中已经有了现成的答案,我们可以迅速地从长期记忆中提取有关数学事实。
那我们在一年级教学时,又是如何处理3+2的呢?一种常见的教法是借用“数的组成”想得数,即想:5可以分成3和2,3加2等于5。
我们知道,在学习3+2=5之前,已有相当一部分学生知晓3+2=5;我们也知道,有学生最初就是用“数手指”的方法数出来的,之后,又由数手指发展为“数数”,即接着3之后数两个数:4、5,所以,3+2=5。
这样的算法,我们也许觉得幼稚,但这样的算法,恰恰最接近加法的定义。
一段时间之后,学生在算“3+2”时也都形成了“计算自动化”,3+2等于5,都储存于记忆中。
这时,算法已经脱胎于算理。
学生学习基本口算就是在头脑中构建一个“数学事实库”的过程,继而完成从构建事实到提取事实的转化。
(二)在“做”的过程中“思考”,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例如:第四单元认识图形,教学时,让学生随意摆弄手中学具,可摸、可滚、可推、可拍、可转,,这时,学生会发现圆柱和球很容易滚动,球还可以在地上转动,而长方体、正方体不易滚动,只能推动,圆柱的上下两个面都是平面,侧面是曲面,球的表面是曲面。
通过摆,搭,学生还知道两个平平的面搭在一起不容易倒塌,要想把球放稳,必须放在平平的面上,我们还可以通过蒙眼睛猜物体等一系列数学活动,让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三)在学的过程中“养成”,培养数学学习习惯。
小学一年级是儿童形成各种习惯的最佳时期,在这一阶段重视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将受益终生。
我个人认为要从“听、说、写、用”四个方面作持久的努力。
听:要培养学生安静地、专注地、认真地听老师或同学讲话。
说:举手发言,大胆地说,准确地说。
听和说密不可分,养成了良好的倾听和交流习惯,后续的合作学习才有了基础。
写:书写姿势要正确,书写要规范。
用:会摆放收拾学具,会用数学工具,如:连线要用尺。
2、评价建议过去我们有很多有效的评价方式,可以继续沿用。
今天想说说新教材在每个单元及总复习学完后设置的过程性评价。
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之中,知识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和情感态度等方面的表现不是孤立的,这些方面的发展综合体现在数学学习过程之中。
评价时应采取灵活的方式记录、保留和分析学生在不同方面的表现。
例如:第一次出现“成长小档案”是在学完第二单元“位置”以后。
我想从两个方面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