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材介绍说明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材分析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材分析一、教材概述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材,是为适应小学一年级学生的数学学习需求而编写的。
该教材遵循《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1年版)》的基本理念,注重数学基础知识的传授,强调数学应用能力的培养,旨在帮助学生建立数学思维,培养数学兴趣。
二、教学目标本册教材的教学目标是:1.掌握基本的数概念,如:认识0-20的数,掌握10以内的数的顺序,会比较大小,掌握加减法的初步概念。
2.通过观察、操作、思考等活动,培养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
3.培养初步的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良好的学习习惯,获得学习数学的一些基本知识和技能,发展数学意识。
三、教学内容与结构本册教材包括以下内容:数的认识、加减法、10以内数的认识、0的认识、大于小于符号的认识、钟表的认识、物体的分类、画图形、拼图形、认位置等。
各章节内容按照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顺序编排,以适应儿童的认知发展水平。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本教材提倡启发式、探究式教学方法,提倡合作学习、自主学习,帮助学生主动地探究知识,掌握基本的数学技能。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
五、教材特点与优点本教材具有以下特点与优点:1.内容丰富,结构合理。
教材内容涵盖了小学一年级数学的主要知识点,结构紧凑,逻辑清晰。
2.图文并茂,易于理解。
教材中使用了大量的插图和实例,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数学知识。
3.注重实践,培养能力。
教材中安排了大量的实践活动和探究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4.知识更新及时,反映时代特点。
教材中涉及的知识点与当前社会、科技发展紧密相关,具有时代感。
六、教材不足与改进建议当然,本教材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有待进一步改进和完善:1.个别知识点存在难度较大或过于抽象的情况,可能需要教师进行适当调整或补充相关内容。
2.部分实践活动和探究活动的素材不够丰富多样,可能会影响教学效果。
建议进一步增加活动素材的多样性。
人教版小学数学各册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各册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是针对小学生年龄段的数学教材,根据学生认知能力和学习规律,内容设计合理,适宜学生的数学知识和技能的发展。
本文将逐个介绍人教版小学数学各册的内容,为您全面了解人教版小学数学提供参考。
一、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内容主要包括认识0-10内的数、认识数的前后大小顺序、认识数的读法、认识数的基本组成形式等。
通过生活实例的引导,让学生学会数的概念,掌握数的读法,初步认识数的大小关系。
此外,还有简单的数的加减法运算,培养学生初步的数学思维能力。
二、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内容主要包括认识11-20内的数,掌握数前后的顺序,认识数的前后大小,了解数的基本组成形式,初步了解十位数和个位数的概念。
同时,还包括简单的数的加减法运算和简单的数的分解和合成等内容。
通过实际生活中的场景,让学生感知数的意义和数的应用。
三、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内容主要包括两位数101-200的认识,初步了解百位数的意义和千位数的概念。
通过实际活动和示例,让学生掌握两位数的读法、排序和比较大小的方法。
此外,还包括两位数的加减法运算、数的分解和合成等内容,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运算能力。
四、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内容主要包括两位数加减法的计算,初步认识三位数,进一步了解百位数和千位数的意义。
通过试验和探究,让学生理解加减法的运算规则,巩固对两位数的理解和掌握。
同时,还包括对三位数的认识、数的分解和合成等内容,培养学生的运算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内容主要包括三位数加减法的计算,初步认识整数,学习数的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运算,并了解运算规则。
通过实际情境的引导,让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数学思维的能力。
六、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内容主要包括四位数的认识、加法和减法的计算,进一步强化了学生对整数的理解和掌握。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材分析
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材分析一、内容变动1.加强了准备性(主要体现在第一、二单元)(1)把实验教材中的第一、二单元合并为第一单元“准备课”. 第一单元“准备课”包括数一数、比多少两部分内容。
是由实验教材中的第一、二单元合并而成的.数一数是原来的第一单元,主要目的是了解学生数数的情况和经验.比多少是原来第二单元“比一比"的内容,而原来第二单元的“比高矮”“比长短”与数学学习的关系不是很大,被删去了. (2)将“位置"由一年级下册提前到一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位置,主要是认识“上下、前后、左右”。
是从一下移过来的,而原来“位置"中“左右的相对性”以及“用第几行第几列确定物体的位置”则删去了。
2.降低了难度(1)平面、立体图形的认识分散编排.认识图形原来包括:认识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主要是加强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之间的联系。
但在实验过程中老师们反映:学生一下子接触的图形太多,认识辨别难度较大,不易掌握.因此现在本册先认识立体图形,一年级下册再认识平面图形。
(2)只认识整时。
“认识钟表”原来包括:认识整时和半时,但实验过程中教师普通反映:半时的认识比较困难,我们把“半时”的认识移到了二年级上册.本册只认识“整时"。
二、编排特点1. 各领域内容穿插编排,互相搭配。
这也是全套教材的一个特点。
这册教材共九个单元,从内容上来看,可以分为准备性知识(第一、二单元)、数与代数(第三、五、六、八单元)、图形与几何(第四单元)、综合与实践等内容。
这些内容穿插安排,互相搭配.如数与代数一共有四个单元,都相隔一单元,使同一领域的内容从总体上有所变化,这样学生学起来,既轻松又不觉枯燥.并且每册第一单元尽可能安排内容比较少、活动性强的单元,给一定过渡时间,让玩了一个假期的学生慢慢地恢复学习状态。
2.加强了对知识的整理。
·大的单元(多个知识点)后面都安排了一个“整理和复习”(1—5增加了).·具体编排上,给出整理的线索,引导学生自己整理、总结。
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材图形与几何解读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材解读——《图形与几何》先锋小学曹茜尊敬的各位专家、老师们:大家好!非常高兴能和大家坐在一起探讨、交流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材编写特点和具体实施方法。
今天我就一年级教材“图形与几何”这一部分内容的变化作个介绍:一、内容的变化1、将“位置”由一年级下册提前到一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位置,主要是认识“上下、前后、左右”。
是从一下移过来的,而原来“位置”中“左右的相对性”以及“用第几行第几列确定物体的位置”则删去了。
2.“认识图形”降低了难度主要表现在平面、立体图形的认识分散编排。
原来“认识图形”单元包括:认识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以往主要是想体现“面”在“体”上,加强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之间的联系。
但在实验过程中老师们反映:学生一下子接触的图形太多,认识辨别难度较大,不易掌握。
因此现在本册先认识立体图形,一年级下册再认识平面图形。
二、对“图形和几何”内容的教学,教材的主要编排特点有:1、遵循儿童的认知规律与心理特点设计学习素材和活动内容。
低年级学生由于其年龄特点,具体形象思维占优势,学习新知识在很大程度上还要靠具体形象和动作进行思维,在认知过程中很难从教师的讲授和结论中得到知识技能,所以在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加强对学生的实践操作训练。
“图形和几何”这一部分的学习内容,教材已经充分考虑了儿童的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特别联系儿童的生活实际,符合他们的接受能力,而且教材中也编排了许多的课堂活动,这些直观因素教学中要充分加以挖掘。
比如“位置”单元教材第11页第3题,教材抓住了低年级儿童的心理特点,用趣味性的故事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第12的第5、6题,题目素材的选择充分考虑趣味性与知识性的融合。
另外教材对于“左右”和“认识图形”学习内容和难度的改变,就是从儿童的认知规律出发组织科学的知识体系。
具体我们在单元教材分析中会详细介绍。
2、教材呈现内容的素材贴近学生现实生活一年级学生所感知的生活面较窄,从他们身边熟悉的、有趣的事物中选取学习素材,容易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使他们感受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也易于他们理解相关的数学知识,体会到数学的作用。
一年级数学人教版(2024)上册教材简析
2、重视学生的经验和体验,根据学生的已有经验和知识设计活动内容和学习素材。
本册教材的设计注意下面几点:
(1)注意以学生的已有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活动情境,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概念,构建有关的数学知识。例如,分类概念的教学从学生熟悉的商店货物的摆放形式引入,让学生运用自己经验理解、体会分类的含义和作用。
(2)尽量选择、设计现实的、开放式的学习活动,让学生通过活动,积极思考、相互交流,体会数学知识的含义。例如,认识立体图形的教学,安排了两个开放性活动,让学生通过自由自在的实际活动,感受、体验各种立体图形的特征。分类教学也是让学生通过动手分一分,以及不同的分法。
4、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把减法和加法适当联系起来进行教学,有利于学生掌握加、减法的联系和区别,加深对加、减法意义的理解。比较熟练地掌握加、减的计算方法,也有助于培养儿童的思维能力。实验教材的10以内的加、减法,仍是把加、减法结合起来教学。从0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开始,把加法和相应的减法安排在一节课内教学,把有关的加、减法算式对照排列,便于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际操作逐步体会到加、减法之间的关系,并逐步会利用联想算出加、减法式题的得数。教材最初出现根据一幅图写出一个算式,逐步过渡到根据一幅图写出两个算式(两个加法的或两个减法的),再过渡到根据一幅图写出四个算式(两个加法的和两个减法的),使儿童在头脑中逐渐建立起加、减法的内在联系。到学习得数是10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时,学生就能把这种规律性的联系运用于学习新知识中,实现学习的迁移。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材分析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材分析【教材分析】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材分析一、教材概述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材是适用于小学一年级学生的数学教材。
该教材以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目标,内容涵盖了数的认识、数的比较、数的排序、数的组成与拆分、简单的加减法等基础数学知识。
二、教材结构该教材共分为六个单元,每个单元包含若干个知识点和相关练习。
具体结构如下:1. 数的认识与数的比较:通过认识数字0-5,学习数字的大小比较。
2. 数的排序:学习数字的排序和整理,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类能力。
3. 数的组成与拆分:学习数字的组成与拆分,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
4. 简单的加法:学习简单的加法概念和运算方法,初步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5. 简单的减法:学习简单的减法概念和运算方法,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6. 综合练习:通过综合练习巩固前面所学的知识和技能。
三、教材特点1. 清晰的知识结构:教材按照递进的方式组织知识点,从简单到复杂,层层深入。
学生可以循序渐进地学习数学知识。
2. 多样化的练习形式:教材中设计了丰富的练习题,包括填空、选择、判断等多种形式,旨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手能力。
3. 强调实际应用:教材注重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通过生活中的例子和情境引导学生理解和应用数学知识。
4. 强调思维培养:教材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一些启发性的问题和思考题激发学生的思维。
四、教学建议1. 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根据教材的结构和学生的学习能力,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合理分配学习时间,确保每个知识点都能够得到充分的掌握。
2. 注重基础知识的巩固:数学是建立在基础知识上的,教师要注重对基础知识的巩固和反复训练,确保学生掌握牢固。
3. 引导学生进行实际应用:教师可以利用生活中的实际例子和情境,引导学生将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手能力。
4.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师可以通过提问、讨论和解决问题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创造力。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2024)1.2《加 法》说课课件(共20张PPT)
教学目标
在动手操作、演示的过程中, 理解加法的含义,认识加号, 会读加法算式,并能正确计算
5以内的加法。
经历“比多少”的过程,进一步理 解“等号”的含义,建立“相等”
关系。
通过摆一摆、说一说等活动,培养动手 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形成初步的
数学符号意识。
说重难点
重点
理解加法的含义,会计算5以 内的加法。
难点
能正确观察情境图,口述题意, 列出算式。
教法与学法
教法
:
学法
探究发现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小组讨论、合作交流、
教学过程
活动一情境引入
活动二新知探究
周长
活动六布置作业
活动三应用法则
活动五归纳总结
活动四课堂小测
复习导入
开小火车啦!
4
12 32
3 1
探究新知
1
小朋友一手拿着3个橙气球, 把3个橙气球和1个蓝气球
树上有3只小松鼠,又跑来2只。
现在一共有几只小松鼠? 3 + 2=
2
3
4
12= 5 从3后面接着数,4、5,一共5只。
32 5
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1.把两部分合并在一起,求一共有多少,用加法 计算。
2.5以内数的加法可以用点数、接着数、数的组成 来计算。
把两部分合并在一起,求一共有多少,用加法计算。
加法算式: 3 + 1 = 4 读作:3加1等于4。
…
加号
用“+”表示合并。
试一试
果果怎么做,就可以使自己的
我再摘1个,就和 花花的同样多了。
和花花的同样多?
果果
花花
3 + 1=4
人教 数学 一年级上册
人教数学一年级上册1. 引言本文档是针对《人教数学一年级上册》编写的学习指南和教学参考。
本教材主要涵盖一年级上学期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旨在帮助学生打好数学基础,培养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教材概述《人教数学一年级上册》共分为X个单元,每个单元包含若干课时内容。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数字(自然数、零、负数)、运算符(加法、减法)、数的排序、计数法等基本数学概念和基本计算能力。
通过生活实例和游戏等形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数学学习,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推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单元总览单元1:认识数字•课时1:认识数字1–数字1的书写和含义–认识小于等于1的物体和图形•课时2:认识数字2–数字2的书写和含义–认识小于等于2的物体和图形•…(以下省略)单元2:数的排序•课时1:认识数的大小关系–比较2个数字的大小–用不等号表示大小关系•课时2:数字的顺序排列–小数和大数的顺序–数字的升序和降序排列•…(以下省略)单元3:简单加法•课时1:认识加法符号–掌握加法的概念和基本运算规则–通过实例进行加法计算练习•课时2:认识零–零和任意数字相加的结果–零在加法中的作用•…(以下省略)4. 学习方法和策略•主动参与:学生能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活动,主动思考并提出问题。
•实践应用:通过生活实例和游戏等形式,将数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多样化学习: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听、说、读、写、游戏等方式,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合作学习:倡导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和小组讨论,促进彼此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5. 教学资源•电子教辅:学生和教师可通过电子教辅平台获取习题、答案、教学资源等。
•课堂工具:白板、投影仪、计算器等常见教学工具。
•辅助材料:教学PPT、游戏道具、实物模型等。
6. 总结《人教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材着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生活实例和游戏等形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数学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材分析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材剖析全册教授教养内容:责任教导课程尺度试验教科书小学数学第一册全册教材剖析:本册教材一共分为十个单元:数一数.比一比.1----5的熟悉和加减法.熟悉物体和图形.分类.6-----10的熟悉和加减法.11-----20的熟悉.熟悉钟表.20以内的进位加法及总温习和二个数学运动:数学乐土和我们的校园.本册的教授教养重点是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10以内的加减法,难点是进位加法,这两部分常识和20以内的退位减法是学生进修认数和盘算的基本,同时它又是多位数盘算的基本.是以,一位数的加法和响应的减法是小学数学中最基本的内容,是学生毕生进修与成长必备的基本常识和根本技巧,必须让学生切实控制.本册教材是责任教导的试验教材,是在新课程尺度的指点下进行的试验教材,本册教材主如果经由过程各类各样的运动对学生进行数感及不雅察才能.思维才能.口头表达才能.进修习惯.合作与交换的才能等方面的造就,让学生对数学产生浓重的进修兴致,同时勉励学生用本身爱好的方法去进修本身有效的常识,对学生进行有效地思惟品格教导,初步懂得必定的进修办法.思虑方法.全册教授教养目的:1.闇练地数出数目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控制数的次序和大小,控制10以内各数的构成,会读.写0――20各数.2.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寄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部分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闇练地盘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3.初步学会依据加.减法的寄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略的现实问题.4.熟悉符号“=”“<”“>”,会应用这些符号暗示数的大小.5.直不雅熟悉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6.初步懂得分类的办法,会进行简略的分类.7.初步懂得钟表,会熟悉整时和半时.8.领会进修数学的乐趣,进步进修数学的兴致,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念.9.卖力功课.书写整洁的优越习惯.10.经由过程实践运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涯的亲密接洽.全册重.难点:教授教养内容是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进位加法.全册课时安插:共计约61课1.数一数………………………………………………约1课时2.比一比………………………………………………约2课时3.1—5的熟悉和加减法………………………………约10课时4.熟悉物体和图形……………………………………约3课时5.分类…………………………………………………约2课时6.6—10的熟悉和加减法……………………………约21课时7.11—20各数的熟悉…………………………………约4课时8.熟悉钟表……………………………………………约2课时9.20以内的进位加法………………………………约12课时10.总温习…………………………………………约4课时`。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全册单元教材分析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全册单元教材分析数学游戏【教材解读】本单元是新教科书的起始单元,也是儿童进入小学后学习的第一个单元。
教科书一开始就设计了数学活动,意图先让学生在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后再进入数学学习,帮助学生实现幼小衔接,平稳过渡,提升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
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学习需求,教科书在本单元安排了“在校园里找一找”“在操场上玩一玩”“在教室里认一认”和“在教室里玩一玩”四个游戏活动,以及“学习准备”,每个游戏活动都通过对话的形式提出了一定的数学知识目标。
如“在校园里找一找”要引导学生数校园内物体的数量,用基数和序数表达,一方面让学生熟悉自己的校园,为后面的校园生活做准备;另一方面在游戏活动中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为即将到来的数学学习奠定基础。
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在熟悉的游戏活动中有序观察、游戏运动,唤醒幼儿园的已学知识,初步感悟和体验数量及多少,学习前、后、左、右,巩固数数的方法,学会比高矮和比多少,培养学生的数感以及一一对应思想、分类思想等,让学生逐步适应小学学习,激发学习兴趣。
【学情分析】学生在幼儿园和实际生活中,已经接触过数数,会数简单的物体个数,会比较数量较少的物体的多少,会比较具体物体的高矮、大小,也知道简单的方位,如前、后、左、右,所以本单元的知识目标对于学生来说并不难,都是回顾学生在幼儿园中就已经感悟过的内容。
但是小学和幼儿园的生活要求和学习方式有很大区别,幼儿园以学生在游戏中的自主体验为主,学生参与活动比较“自由”,学生的发展不一,而小学的学习活动无论是在时间还是活动规范方面都比幼儿园要严格一些。
所以教学的难点是如何组织学生按照要求有序开展活动,并引导学生清晰地运用数量及其他简单的数学知识来表达。
【教学策略】1.一年级刚入学的孩子自我意识较强,活动组织较难,进行教室外的游戏活动时可以请其他老师协作。
2.活动时,进度放慢一点,提要求时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听懂,一个教学环节到位后再进行下一个环节。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 第3单元 1~5的认识和加减法 教材说明及教学建议
第三单元教材说明及教学建议一、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认、读、写5以内各数,注意形成正确的握笔姿势和写字姿势,注意书写工整。
2.会用5以内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和顺序,会区分几个(基数含义)和第几个(序数含义)。
掌握5以内数的组成(能对5以内的数进行分与合)。
3.认识符号“>”“<"“=”,并知道它们的含义,知道用词语(小于、大于、等于)来描述5以内数的大小。
4.初步理解加减法的含义,会用自己理解的方法口算5以内的加减法。
5.能运用5以内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并进行交流,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6.初步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内容安排及其特点1.教材内容和作用这一单元主要由两部分内容组成:一是5以内各数的认识;二是5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
教材的具体安排是:先学习1~5的认识和加减法,再学习0的认识和加减法,最后进行整理和复习(如下图)。
这部分内容是数概念中最基础的内容之一,是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开始。
在此阶段,要让学生初步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数的过程,初步尝试选择恰当的方法进行5以内数的口算,使学生了解数学的用处、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从而为今后的学习奠定基础。
2.教材编排特点本单元教材在编排上有以下几个特点。
(1)1~5各数的认识相对集中编排。
将1~5各数的认识相对集中编排,有以下几方面的考虑:其一是数小,抽象程度较低,学生容易理解;其二是大部分学生在入学前已对5以内各数有一定的认识;其三是可以缩短教学时间,保证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认数与加减计算穿插进行,适当结合。
认数与加减计算穿插进行、适当结合,这是本册教材的一个显著特点。
而这一特点在本单元有着明显的体现。
本单元的纵线结构是: 1~5的认识——1~5的加减法——0的认识和加减法——整理和复习。
这样的编排有以下几点好处:首先是有利于学生掌握数的概念、分散写数的难点。
在认数的时候,学生可以有比较多的时间练习写数字,可以更好地掌握数字的写法。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全册教材分析
小学数学一年级(上)教材分析匡郞小学李锦春这册教材是以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和所规定的教学内容为依据,由于学生刚刚从幼儿园来到小学校园,因此教师在平日教学过程中既要了解教材还了解学生的认知基本情况及差异,注意养成教育。
一、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数一数,比一比,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图形,分类,11~20各数的认识,认识钟表,20以内的进位加法,用数学,数学实践活动。
重点教学内容是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
除了认数和计算以外,教材安排了常见几何图形的直观认识,比较多少、长短和高矮,简单的分类,以及初步认识钟面等。
这一册教材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能够:1.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写0~20各数。
2.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3.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认识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5.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6.初步了解分类的方法,会进行简单的分类。
7.初步认识钟表,会认识整时和半时。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0.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教材的编写特点1.根据《标准》调整教学内容,为学生学习数学提供更丰富的知识。
2.认数与计算相结合、穿插教学,使学生逐步形成数概念,达到计算熟练。
数和计算的知识是人们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逐步发展起来的,是紧密联系着的。
认数是计算的前提,计算又有助于加深对数的认识。
对初入学的儿童来说,采取逐步扩大数的范围,同时结合数的认识学习一些基本的计算,比较容易理解,也有利于巩固所学的计算。
一年级上数学教程人教版
一年级上数学教程人教版数学是一门抽象而有趣的学科,它帮助我们理解并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
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数学教学的目标是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提高他们的逻辑推理和问题解决能力。
本文将围绕一年级上数学教程人教版的内容,介绍数学的基本概念和学习方法,以及一些实用的数学技巧和应用。
在一年级上数学教程人教版中,学生将学习基本的数学概念,如数字和数量的概念。
学生将学会认识和书写数字,从1到100,学会用数字表示物体的数量,以及进行简单的数学运算,如加法和减法。
此外,学生还将学习图形的概念,如正方形、长方形、圆形等,并学会用简单的图形进行分类和比较。
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学生需要掌握一些学习方法,以提高学习效果。
首先,学生应该保持积极的学习态度,对数学充满兴趣和好奇心。
数学是一门需要思考和探索的学科,学生应该勇于提出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
其次,学生应该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如按时完成作业、认真听讲、课后复习等。
这些习惯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
另外,学生应该善于合作学习,与同学一起讨论问题,分享解决方法,从中学习和成长。
除了基本的数学概念和学习方法,一年级上数学教程人教版还涉及一些实用的数学技巧和应用。
例如,学生将学习如何测量长度、重量和容量,学习使用标尺、秤和容器等工具进行测量。
学生还将学习如何读取时间,学习用钟表和日历等工具进行时间的表示和计算。
此外,学生还将学习如何进行简单的数据统计和图表制作,以及如何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购物、找零等。
总之,一年级上数学教程人教版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数学学习内容和实践应用。
通过学习,学生将逐渐掌握数学的基本概念和学习方法,培养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学生还将学会使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提高数学的实用性和应用性。
希望学生们能够喜欢并享受数学学习的过程,不断探索和发现数学的乐趣。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一、引言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是小学一年级的数学教材,是培养小学生数学基础的重要教材之一。
本文档旨在介绍该教材的概况、目标和内容,帮助家长和老师更好地了解和使用这本教材。
二、概况1. 出版社信息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是按照国家教育部的课程标准编写的小学数学教材。
2. 使用对象该教材主要面向小学一年级的学生,旨在帮助他们建立初步的数学概念和基本的计算能力。
3. 教学目标本教材的教学目标主要包括:•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维能力和应用能力;•建立学生的数学概念和基本计算能力。
三、内容概述1. 教材结构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共包含若干个单元,每个单元包含若干个章节。
每个章节又分为若干个小节。
教材结构合理,内容紧凑,能够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学习数学知识。
2. 内容组织该教材的内容组织如下:•数字:介绍数字的基本概念,包括数的读写、数的顺序和数的比较;•计数:教授计数的方法和技巧,数的加减法;•排列和组合:介绍排列和组合的基本概念,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图形和空间:介绍基本的二维图形,如线、点、面等,以及基本的几何知识。
四、教学建议1. 家长的角色家长应该积极关注孩子的数学学习情况,鼓励孩子参与数学活动,与孩子一起解决数学问题。
通过与孩子的互动,培养孩子的数学兴趣和自信心。
2. 教师的角色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同时,教师还应定期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帮助学生提高数学水平。
3. 学生的学习方法学生在学习数学时,应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讨论和练习,勤做习题,解决数学问题。
同时,学生还应多进行数学实践活动,通过观察和实践培养自己的数学思维能力。
五、总结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是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的重要教材之一。
通过学习该教材,学生能够建立初步的数学概念和基本的计算能力,培养数学兴趣和自信心。
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材解析及反思(全册)
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材解析及反思(全册)本文旨在对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材进行解析和反思,共计800字以上。
教材解析单元一:认识1本单元主要围绕认识数字1展开,通过各种具体的图形和实物,引导学生认识数字1的概念。
教材内容结构清晰,给予了学生足够的练和巩固的机会。
单元二:认识2本单元重点教授数字2,通过图形和实物等方式,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数字2的特点和用法。
教材设计简洁明了,融入了一些趣味的游戏和活动,增加了研究的趣味性。
单元三:认识3本单元主要介绍数字3,教材以生活场景为背景,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感受数字3的出现。
教材内容贴合学生的实际,有助于学生加深对数字3的理解和应用。
单元四:认识4本单元围绕数字4展开,通过幼儿园、家庭等真实场景,帮助学生从生活中感知数字4的存在。
教材设计简单实用,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理解数字4的含义和用法。
单元五:认识5本单元深入讲解数字5,通过图形、游戏等教学手段,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字5的特点和使用方法。
教材设计灵活多样,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提高研究效果。
单元六:认识0本单元重点介绍数字0,通过图形和实物的对比,帮助学生建立对数字0的准确认识。
教材设计巧妙,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分析能力,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字0的含义。
教材反思整体来说,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材内容丰富,结构清晰,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体验。
教材设计灵活多样,融入了趣味性的活动和游戏,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
然而,有时候教材中的练题数量较少,可能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进行有针对性的延伸。
另外,教材中的一些示例和实例可能需要更多的生动形象的图片或实际物品来辅助说明,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概念和知识点。
总体而言,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材是一本优秀的教材,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个性化的教学设计,以更好地发挥教材的教育功能。
以上为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材解析及反思,共计800字。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 1~5的认识和加减法 教材分析
第三单元1~5的认识和加减法“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分为两段:1-5的认识和加减法、6-10的认识和加减法。
这两段在编排上既有相同的地方,也有不同点。
相同点是:数的认识都是从数的基数、序数含义,写法,数的顺序,数的大小的比较,数的组成等各个方面进行。
不同点是:计算的编排方式不同,“1~5的认识和加、减法”是认数与计算分开编排,先集中认识1~5各数,再教学加、减法;“6-10的认识和加减法”是认数和计算穿插编排。
计算穿插在认数(6、7;8、9;10)的各段中,每段在认数之后都有相应的加减计算。
(一)教学内容分为三段:1~5各数的认识;加、减法的初步认识;0的认识和加减法。
(二)教材说明和教学建议1.1~5各数的认识。
集中编排,从数概念的不同方面:基数、数的顺序,书写,大小比较,序数、数的组成等几个方面进行认识。
◇充分感受基数含义。
·具体---抽象---具体基数含义:主要是通过从具体到抽象,再从抽象回到具体的方式,让学生体会1-5各数的基数含义。
·认读数在体会基数的含义过程中完成。
对基数含义的理解还包括认读数。
包括两个方面:一认识数字,会读、知道怎么念。
二看数字能知道每一个数字所表达的数量含义是什么。
这两方面的任务,应该在体会基数的含义过程中完成。
◇数的顺序。
·理解为什么是这样的顺序由于学生很早就记住了数词的顺序,只要他能认得这些阿拉伯数字(把这些数词和相应的阿拉伯数字对应起来),知道它们的顺序并不困难。
现在我们不仅要让他们知道这些数的顺序,还要让他们理解为什么是这样的顺序。
◇1~5的写法。
·重视书写、分散难点。
由于1~5的认识是集中编排,因此受教材编排方式的影响,1~5的写法也集中在了一起。
但这里并不是要求集中教学1~5的写法。
实际教学时,老师们要重视书写,但可以根据本班的具体情况灵活处理,把写数分散进行。
◇比多少。
·从数量的比较过渡到数的大小的比较“比较大小”要完成两个层次的抽象,一个是比较数量的多少,一个是比较数的大小。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材解读 105张幻灯片
……
人教版一上教材介绍
• 统计与概率 1、统计图和统计表 用统计图表描述和分析各种信息 2、可能性 用分数表示可能性的大小
能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并用符号表示。 理解符号所代表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 会进行符号间的转换。 能选择适当的程序和方法解决用符号所表示的问题。
人教版一上教材介绍
符号在小学数学中的应用还有:
• 数与代数 1、数的表示:阿拉伯数字:0~9
中文数字:一~十 百分号:% 用数轴表示数
2、数的运算: +、-、×、÷、( ) ﹝﹞﹛﹜²(平方)³(立方)
一一对应思想
一一对应思想
人教版一上教材介绍
1. 一一对应思想与函数思想的关系。 一一对应是两个集合之间元素(这种元素不一定是 数)的一对一的对应,也就是说集合A中的任一元素a, 在集合B中都有唯一的元素b与之对应;并且在集合B 中的任一元素b,在集合A中也有唯一的元素a与之对 应。函数是两个数集之间的一种数与数的对应关系, 但这种对应不一定是一一对应。
人教版一上教材介绍
第二单元 位 置
一、教学内容
“上下”、“前后”、“左右”
先认识“上下”“前后”,再认识左右。
人教版一上教材介绍
人教版一上教材介绍
人教版一上教材介绍
左右
人教版一上教材介绍
❖ 根据儿童的认知特点和规律进行认识
左右--手
↓
感知身体的左右
↓
以自身为中心
人教版一上教材介绍
第七单元《认识钟表》教材解析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
《认识钟表》教材解析一、教材介绍《认识钟表》是新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内容。
教材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将时间(准确的地说是时刻)与学生熟悉的活动对应起来,让学生不仅会看钟面和电子表认整时(这一点对学生来说并不困难),还会对看不见、摸不着的时间有所感觉。
知道什么时间该做怎么,培养学生良好的作息习惯。
一年级上册“认识钟表”原来包括:认识整时和半时,由于学生对半时的认识比较困难,所以把“半时”的认识移到了二年级上册。
本册只认识“整时”。
因此,本单元对学生的后继学习起着重要作用。
二、课标解读《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课程基本理念”中提出“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有效的教学活动是学生学与教师教的统一,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在“课程内容”的“第一学段”中提出“能认识钟表,了解24时计时法;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体验时间的长短”。
《认识钟表》一单元属于数与代数的知识领域,在数与代数的领域中包含着数的认识、数的运算和常见的量。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就是常见的量中一部分。
数学教学活动应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使学生掌握恰当的数学学习方法。
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
除接受学习外,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同样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学生应当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观察、实验、猜测、计算、推理、验证等活动过程。
教师教学应该以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经验为基础,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启发式和因材施教。
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处理好讲授与学生自主学习的关系,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探索、合作交流,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
三、教学目标及重难点1.使学生认识钟面,结合生活经验学会看整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介绍第一单元准备课(一)教材内容◇数一数◇比多少(二)教材说明和教学建议1.数一数。
通过数数活动,初步了解学生的数数情况,并使学生初步学会数数的方法。
◇数数的资源非常丰富。
安排一个校园场景,有非常丰富的数数资源,包括数量在1-10的各种事物,每个数量的事物都不止一种。
在教材中我们给出人物数量是20,以便老师更好地了解学生的数数情况。
·充分地观察、充分地数。
·对数数方法进行指导。
·组织学生数一数身边的事物。
◇给出了1~10十个数字,了解学生认数字情况·数字什么时候出示可以灵活把握。
◇把握好教学要求。
·全面了解每一个学生的数数情况、使学生初步地学会数数的方法。
·对1~10十个数字,只是了解不是正式教学。
不要求学生全部认识1~10各数。
◇注意结合教学,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2.“比多少”通过一一对应比较两组事物的多少,使学生初步知道“同样多”“多”“少”的含义,学习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事物的多少。
◇由童话故事引出学习内容。
教材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设计了“小猪帮小兔盖房子”童话故事,以此为背景引出学习内容。
◇提供了丰富的比较素材。
如“一张石桌”“三个苹果”“四根萝卜”“四个小凳”“两条跳出水面张望的小鱼”等等,教材提出“图中还可以比什么?”提示老师可以利用这些东西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充分地感知“同样多”“多”“少”的含义,掌握比较的方法。
·比较的两种事物,尽量能够建立起合理的对应关系。
◇练习中安排了不同形式的习题。
第二单元位置(一)教材内容“上下”“前后”“左右”。
(二)教材说明和教学建议三对方位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有所接触,“上下”“前后”的方位儿童基本上已建立起来了(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儿童6岁能完全正确地辨别“上下”“前后”),所以我们先认识,并且把它们安排在一个例题中(去掉了原来专门教学前后的例2,在例1中加入了“前后”的认识);而左右相对于前两对方位难一些,所以后认识,并且专门安排一个例题进行教学。
1. 上下、前后。
结合情境和活动认识。
教材以一座大桥为背景,有2层加上水面共3层,每层都有交通工具,这些交通工具都有上下、前后位置关系,教材通过先示范如何用上下、前后来描述两种交通工具的位置,再让学生自己选两种交通工具像这样进行描述,以进一步明确上下方位。
接着通过“做一做”的活动和练习进一步巩固“上下”“前后”方位概念。
·让学生充分地说。
例题、第4题,每两层物体的位置都有上、下关系,例题、第2题每两辆车,每两个人的位置都有前后关系,因此,可说的内容很多。
让学生充分地说,既能调动积极性,又给他们大量的练习机会。
·描述的语言不要过分单调、机械。
可以像教材示范的那样说“谁在谁的上(下)面”“谁在谁的前(后)面”,也可以说“谁的上(下)面是什么”“谁的前(后)面是什么”。
要鼓励学生用不同的说法来描述,通过语言的灵活促进思维的灵活。
·感受位置关系是相对的。
可以把对两种事物相关描述对照起来,如汽车在火车的上面,火车在汽车的下面;语文书在数学书的上面,数学书在语文书的下面等,进行比较,让学生从中体会位置关系是相对的。
2.左右。
◇根据儿童的认知特点和规律认识:认识左右手---感知身体的左右---以自身为中心。
儿童辨别“左、右”有自己的认知特点和规律。
有心理学家认为儿童判断左、右的根据是身体的左、右两半,后来有人证明在左、右分化中起绝对优势作用的不是身体,而是手。
也就是说,儿童建立左、右的过程是:先将左、右同自己的左、右手建立起联系,然后再与自己身体的两边对应起来,最后以自身为标准来进行判断。
教材教学左、右概念时,就是按这样的顺序来编排的。
①让老师背对着学生,学生模仿老师举右手,再让学生想一想左、右两只手的习惯性分工,将左、右与自己的左、右手对应起来,②再通过“做一做”第1题,初步感知身体的左、右。
③再通过练习二的第1题,让学生以自身为中心确定物体的位置,逐步建立左、右的概念。
·不涉及左右的相对性。
去掉了,一方面是因为有一定的难度(儿童一般在7岁左右,不仅能以自身为中心辨别左右,而且也能以别人为标准辨别左右)。
另一方面主要是这方面的原因,教学中老是纠缠以谁为标准。
◇将左右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
·教学时,可以让学生举出一些生活中的例子。
车辆、行人靠右行、少先队员敬礼用右手等。
加深对左右的认识。
第三单元1~5的认识和加减法“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分为两段:1-5的认识和加减法、6-10的认识和加减法。
这两段在编排上既有相同的地方,也有不同点。
相同点是:数的认识都是从数的基数、序数含义,写法,数的顺序,数的大小的比较,数的组成等各个方面进行。
不同点是:计算的编排方式不同,“1~5的认识和加、减法”是认数与计算分开编排,先集中认识1~5各数,再教学加、减法;“6-10的认识和加减法”是认数和计算穿插编排。
计算穿插在认数(6、7;8、9;10)的各段中,每段在认数之后都有相应的加减计算。
(一)教学内容分为三段:1~5各数的认识;加、减法的初步认识;0的认识和加减法。
(三)教材说明和教学建议1.1~5各数的认识。
集中编排,从数概念的不同方面:基数、数的顺序,书写,大小比较,序数、数的组成等几个方面进行认识。
◇充分感受基数含义。
·具体---抽象---具体基数含义:主要是通过从具体到抽象,再从抽象回到具体的方式,让学生体会1-5各数的基数含义。
·认读数在体会基数的含义过程中完成。
对基数含义的理解还包括认读数。
包括两个方面:一认识数字,会读、知道怎么念。
二看数字能知道每一个数字所表达的数量含义是什么。
这两方面的任务,应该在体会基数的含义过程中完成。
◇数的顺序。
·理解为什么是这样的顺序由于学生很早就记住了数词的顺序,只要他能认得这些阿拉伯数字(把这些数词和相应的阿拉伯数字对应起来),知道它们的顺序并不困难。
现在我们不仅要让他们知道这些数的顺序,还要让他们理解为什么是这样的顺序。
◇1~5的写法。
·重视书写、分散难点。
由于1~5的认识是集中编排,因此受教材编排方式的影响,1~5的写法也集中在了一起。
但这里并不是要求集中教学1~5的写法。
实际教学时,老师们要重视书写,但可以根据本班的具体情况灵活处理,把写数分散进行。
◇比多少。
·从数量的比较过渡到数的大小的比较“比较大小”要完成两个层次的抽象,一个是比较数量的多少,一个是比较数的大小。
前面在准备课中我们主要是比较具体事物数量的多少,这里教学比较数的大小。
·引出“=”“>”“<”表示数的大小关系。
·增加“>”“<”的写法对于“>”“<”的写法。
原来考虑到这两个符号比较难写,在本单元只要求认读,不要求书写;到6~10的认识才开始书写。
经过实验发现在认识这两个符号时,不可避免地要认识其形状并建立表象,而书写可以帮助其表象的建立。
因此教材修订时,增加了“>”“<”的写法教学。
◇第几(序数)·序数和基数对比编排虽然研究表明,经过适当教育,5岁左右的儿童能够理解基数和序数的含义。
但实际教学中仍然有些学生分不清基数序数,为此修订将序数和基数对比编排,同时习题中也加强对比练习,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基数和序数的含义。
教材从“排队买票”情境引入,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区分几个和第几,感受数不仅可以表示数量也可以表示顺序。
◇分与合(数的组成)。
分两步教学:先通过把4棵向日葵放到两个筐里的不同情况,帮学生认识4以内数的组成;然后再通过把5根玉米放在两个食盒里,让学生探索5的组成。
2.加减法的初步认识主要内容:加、减法的含义和1~5的加减法。
◇加、减法的含义。
·突出了加减法的含义加法的含义就是“把两个数合起来求一共是多少用加法计算”,减法的含义就是“从一个数里面去掉一部分,求还剩多少,用减法计算”,加减法的含义比较抽象,对刚入学的一年级儿童来说是理解还是比较困难的。
因此,教材都借助情境图或操作,通过动态演示“合并”“去掉”的过程,来帮助学生理解加减法的含义。
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加、减法的含义,这次修订更加突出了加减法的含义。
首先把情境图换了。
如加法原来放纸鹤的情境,1+2=3的素材很丰富,但合并的过程不是很突出,所以换成了小丑合气球的情境,小丑把3个气球和1个气球合在一起,合并的过程非常突出;除此之处,还增加了体现这一过程的点子图,点子图既能表示合并,又能更好地体现部分与整体的关系。
另外在“做一做”和练习中,还安排了看图说算式表示的加、减法含义和用自己的方式表示加减法算式的含义的练习,让学生在反复的说和表示“合并”“去掉”的经历中,体会加减法的含义。
◇加法、减法的计算。
10以内的加减法计算,学生主要有三种方式:点数,接着数或倒着数,利用数的组成。
教材呈现了这三种不同思维水平的算法,鼓励学生按照自己的思维水平积极主动地进行计算,同时也提示老师要尊重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开始教学时,允许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计算,随着教学的进行慢慢可以引导学生按照数的组成进行计算。
3.0的认识和有关0的加减法。
◇0的认识·从没有可以用0表示、0可以表示起点等角度认识0。
教学主要是从没有可以用0表示,0可以表示起点等角度来帮助学生认识0的含义的:用小猴逐次吃桃子的情境图教学没有可以用0来表示;出示直尺图,教学生活中0还表示起点,并通过直尺使学生进一步熟悉数的顺序。
通过提问“你在哪儿还见过0”,让学生结合生活实例体会0的不同含义。
◇0的的加减法·根据没有可以用0表示的含义来计算。
根据没有可以用0表示来计算:教材用3只小鸟从鸟窝里飞走了的情境图,教学得数是0的减法的意义;通过两片荷叶上的青蛙图教学有关0的加法。
在讲有关0的减法时,让学生独立思考。
第四单元认识物体和图形(一)教学内容初步认识立体图形(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直观认识,感受特征,能够辨认和区别。
(二)教材说明和教学建议安排了两个例题。
例1教学认识四种立体图形:从实际生活引入,出示了学生熟悉的一些实物,让他们把形状相同的放在一起,分成四类,引出四种立体图形,分别进行认识。
最后让学生说一说身边哪些物体与上面这些形状相同,巩固几种立体图形的表象。
在初步认识了四种立体图形后,“做一做”安排了两个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立体图形的特征。
这种活动素材,老师们可以利用,也可以加以改造,如有老师把它改造成摸实物---猜形状的活动。
总之应该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让学生充分感受立体图形的特征,以便建立清晰的表象。
例2,立体图形的拼组,通过让学生用所学的立体图形进行拼组活动,初步体会各种立体图形的之间的关系,一方面进一步体会所学立体图形的特征,另一方面以后的学习积累一些感性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