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病学填空题完整版

合集下载

温病练习题(打印版)

温病练习题(打印版)

温病练习题(打印版)一、选择题1. 温病的发病特点,下列哪项描述是错误的?A. 起病急,传变快B. 病邪多从口鼻而入C. 病变多在肺胃D. 易伤津液2. 温病的辨证要点不包括以下哪项?A. 辨病邪性质B. 辨病邪深浅C. 辨津液损伤程度D. 辨脏腑虚实3. 温病中,下列哪项不是邪热内陷心包的表现?A. 神昏谵语B. 舌绛苔黄C. 手足抽搐D. 口干舌燥二、填空题1. 温病的三大病邪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温病的治疗原则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温病中,邪热内陷心包的治法是________。

三、简答题1. 简述温病的发病特点。

2. 温病的辨证要点有哪些?3. 温病的治疗原则是什么?四、案例分析题患者,男性,35岁,因发热、头痛、咽痛、咳嗽、口干、舌红苔黄、脉浮数就诊。

请根据温病的辨证要点,分析该患者的病情,并给出相应的治疗方案。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 C2. D3. C二、填空题1. 风温、湿温、暑温2. 清热解毒、生津止渴、养阴润燥3. 清热解毒,开窍醒神三、简答题1. 温病的发病特点包括起病急、传变快、病邪多从口鼻而入、病变多在肺胃、易伤津液。

2. 温病的辨证要点包括辨病邪性质、辨病邪深浅、辨津液损伤程度。

3. 温病的治疗原则是清热解毒、生津止渴、养阴润燥。

四、案例分析题该患者表现为发热、头痛、咽痛、咳嗽、口干、舌红苔黄、脉浮数,根据温病的辨证要点,可以判断为风温邪热在肺卫,治疗应以清热解毒、宣肺止咳为主。

可选用银翘散加减,具体药物包括金银花、连翘、薄荷、桔梗、甘草等,以清热解毒,宣肺止咳。

同时,根据患者口干的症状,可加用养阴润燥的药物,如麦冬、沙参等,以生津止渴。

温病学考试样题

温病学考试样题

《温病学》试题一、名词解释:(每小题2分,共20分)1.温病学:2.身热不扬3.湿温4.卫分证5.膜原6.滋阴生津法7.顺传8.神志昏蒙9.伏邪自发10. 分消走泄二、填空题:(每小空0.5分,共20分)1.依据发病的迟早可将温病分为()和()两类。

2.温病前期阶段的病变,多以()为主,后期阶段的病变则以()。

3.三焦辨证中温病的初期阶段,病变在();极期阶段,病变在();末期阶段病变在()。

4.宣表化湿法主治(),代表方剂为()。

5.湿温的治疗总以()为原则;湿郁上焦者以()为主,湿阻中焦者以()为主;湿留下焦者以()为主。

6.温病过程中汗出异常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或(),或()。

7.春温总的治则是以()为主,并注意(),()。

8.通下逐邪法的作用是(),(),()。

9.一般认为春温外因是(),内因是()。

10.苔色老黄焦燥起刺为()之征象;焦紫起刺状如杨梅为()之征象。

11.温病后期肝肾阴虚,邪少虚多的热型为(),余邪留伏阴分的热型为()。

12.风温邪热壅肺,治宜(),代表方为()。

13.温毒病邪的致病特点是①(),②()。

14.温邪(),首先( ),逆传( )。

肺( )、心( ),辨卫气营血虽与伤寒相同,若论治法( )。

三、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6分)1.《温热经纬》的作者是:()A吴又可 B叶天士 C陈平伯 D王孟英2.下列哪项不是湿热病邪的致病特点:()A发病较缓 B传变较慢 C病变始终以脾胃为中心 D易困阻清阳3.卫分证的病理特点是:()A温邪袭表,肺卫失宣 B邪正剧争,里热蒸腾C邪束肌表,卫阳被郁 D邪热壅肺,肺气失宣4.疹的病位在:()A气分 B营分 C气营 D气血5.具有透解邪热,宣通气机作用,能达到外解里和目的的治法是:()A清解气热法 B和解表里法 C祛湿清热法 D通下逐瘀法6.下列哪个方剂组成中没有石膏:()A清瘟败毒饮 B普济消毒饮 C清燥救肺汤 D宣白承气汤7.治疗春温真阴亏损宜用:()A复脉汤 B青蒿鳖甲汤 C三甲复脉汤 D加减复脉汤8.首先确定春温以苦寒直清里热为主要治法的医家是:()A王叔和 B郭壅 C王安道 D叶天士9.下列哪项不属于暑热病邪的致病特点:()A径犯阳明 B只耗伤津液 C可直中心包 D易兼挟湿邪10.提出“中气实则病在明阳,中气虚则病在太阴”的医家是:()A叶天士 B薛生白 C吴鞠通 D王孟英11.宣白承气汤适用于风温()A邪热壅肺 B肺热腑实 C肺热移肠 D肺热发疹12.下列哪项不属于温热类温病()A风温、春温 B暑温兼湿、伏暑 C暑温本证、秋燥 D秋燥、冬温13.《温热论》中“两阳相劫”中的“两阳”是指:()A太阳与阳明 B阳明与少阳 C太阳与少阳 D风邪与温邪14.风温初起兼挟温毒而颈肿咽痛者,适宜的处方是银翘散加( ) A青蒿、虎杖 B石斛、花粉 C杏仁、瓜蒌 D玄参、马勃15.湿温的病名首见于:()A《内经》 B《难经》 C《脉经》 D《伤寒论》16.湿热相搏,浊邪上泛的舌象是:()A苔黄白相兼 B苔薄黄不燥 C苔白厚干燥 D苔白厚粘腻四、多项选择题:(每小题1.5分,共9分)1.风热病邪和燥热病邪共有的特点是:()A先犯肺卫 B易逆传心包 C多见肺胃阴伤D初起津液干燥明显 E易从火化2.春温热灼真阴的证型包括有:()A真阴亏损 B邪留阴分 C虚风内动D热结阴亏 E阴虚火炽3.血分证的形成有哪几种途径:()A营热传入 B卫分邪热内陷 C温邪直中 D气分邪热内陷 E血分伏热外发4.湿温的病因与下列哪些因素有关:()A湿热病邪 B阴精先亏 C湿饮停聚D暑湿内蕴 E卫外不固5.下列哪些舌象属肾阴耗损:()A猪肝舌 B镜面舌 C杨梅舌D黑苔薄而干燥 E舌绛不鲜,干枯而萎6.下列提法中正确的有:()A风温初起以手太阴肺经为多见B春温一年四季都可发生C胃热阴伤证宜用白虎加人参汤D湿温的病变过程既可伤阴又可伤阳E风温初起可以大剂辛温发汗五、问答题:(25分)1.简述卫气营血各分证的辨证要点和病理特点?(4分)2.实风与虚风应如何鉴别?(形成机理、临床表现)(5分)3.如何理解湿温病的初起“三禁”?(6分)4.分述吴鞠通五个加减承气汤证的病机、症候、治法及方药组成?(10分)六、病案分析:(10分)姜某,男,26岁,2000年3月24日就诊患者于三天前春游归来,即感全身不适,头痛、怕冷、发热。

温病学填空题完整版

温病学填空题完整版

1.与温病发病有关的因素有:、、、。

1.答案:感受温邪正气盛衰自然因素社会因素2.风热病邪的致病特点是、易化燥伤阴、、。

2.答案:先犯上焦肺卫变化迅速,易传心包3.暑热病邪的致病特点是、易于耗气伤津、。

3.答案:先入阳明气分易于兼夹湿邪4.新感温病包括风温、、、秋燥、;伏气温病包括、。

4.答案:暑温湿温温毒春温伏暑5.温邪具有、、、等特点。

5.答案:从外感受性质属热致病迅速病位有别6.燥热病邪的致病特点是、。

6.答案:病位以肺为主易致津液干燥7.温病病因学说的实际意义不仅在于,更主要的是在于。

.答案:说明温病的发生原因指导临床“辨证求因,审因论治”8.湿热病邪的致病特点是、、病势缠绵、传变较慢。

8.答案:以脾胃为病变中心易于困阻清阳郁遏气机9.寒邪可以作为和导致温病发病。

9. 答案:诱因兼夹之邪10.10.温病的感邪途径为和。

11.答案:口鼻皮毛1.卫气营血辨证理论是由清代温病学家创立的,三焦辨证理论是由清代温病学家创立的。

1.答案:叶天士吴鞠通2.气分证的辨证要点是:但发热,不恶寒,,。

2.答案:口渴苔黄3.血分证的辨证要点是:,及出血。

3.答案:舌质深绛斑疹4.卫分证的辨证要点是:发热;。

4.答案:与恶寒并见口微渴5.营分证的辨证要点是:身热夜甚,,。

5.答案:舌质红绛斑疹隐隐6.温邪侵犯人体发病后的病理变化,主要表现为和的功能失调和实质损害。

6.答案:卫、气、营、血三焦所属脏腑7.邪入中焦为病,病变部位包括足阳明胃,,等。

7.答案:手阳明大肠足太阴脾8.卫气营血辨证和三焦辨证的临床意义是类型、、明确病变部位、掌握病势轻重,从而确立治疗大法。

8.答案:归纳证候认识病情传变9.邪在上焦包括与的病变。

9.答案:手太阴肺手厥阴心包10.邪入下焦为病,病变部位包括和。

10.答案:足厥阴肝足少阴肾11.从三焦辨证角度看卫气营血辨证,中焦病变无证而有气分证和病证。

11.答案:卫分营血1.温病昏愦不语多因所致;温病神志如狂多因所致。

《温病学》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温病学》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温病学复习题一、填空题1.我国第一部温病学传染病专著是。

其作者是。

2.伏暑的治疗当以为主,初起兼以。

3.暑湿是发生于夏季或之交,感受病邪引起的急性外感热病。

4.温病学的成长阶段是形成阶段是。

,有有 5.《难经·五十八难》说:“伤寒有五:有中风,有、热病、有温病。

”二、简答题1.温热类温病与湿热类温病的区别是怎样的?2.燥热病邪与风热病邪的异同点是什么?三、病例分析题1.李某,男,14岁,发热、咳喘3天,于1999年3月12日初诊。

患者曾自用解热药效不显。

现仍有发热,测体温38℃,汗出热不解,口渴,咳嗽,喘憋,二便正常。

胸透示:双肺纹理增粗,其它检查无异常发现。

舌红苔黄,脉数。

请写出:病名、辨证、病机分析,拟出治法和处方用药。

温病学复习题参考答案一、填空题1.《温疫论》、吴又可。

2.清泄里热、解表。

3.夏秋、暑湿。

4.金元时期、明清时期。

5.伤寒、湿温。

二、简答题1.从病邪性质:前者为温热性质病邪,后者为湿热性质病邪。

从初起部位:前者或先犯肺卫,或犯气、营分;后者多为脾胃从起病特点:前者较急,热象较著;后者较缓,初起热象可不显著。

从传变及病程:前者传变较快,病程较短;后者传变较慢,病程较长对人体影响:前者易伤人体阴液;后者易伤人体阳气,化燥后也能伤阴。

2.相同点:从口鼻而入,先犯肺卫,病变过程中易伤肺胃之津。

不同点:燥热病邪多发于秋季,初起以“干燥”的征象较突出,热象较风热轻;风热之邪主要发生于冬春,初起热的现象明显,热邪伤阴后表现干燥之象。

三、病案分析题1.病名:风温;辨证:肺热壅盛;病机分析:本证为风热病邪化热入里,热壅于肺所致。

里热炽盛,肺气失于宣降为其病机特点。

治法:清热宣肺平喘;方药:麻杏石甘汤:麻黄6克,杏仁9克,石膏30克,甘草5克。

温病学试题及答案

温病学试题及答案

温病学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温病学是研究什么的学科?A. 研究传染病的学科B. 研究心血管疾病的学科C. 研究消化系统疾病的学科D. 研究呼吸系统疾病的学科答案:A2. 温病学中“温邪”指的是什么?A. 寒邪B. 湿邪C. 热邪D. 风邪答案:C3. 下列哪项不是温病的典型症状?A. 发热B. 头痛C. 咳嗽D. 腹泻答案:D4. 温病的治疗原则是什么?A. 清热解毒B. 温阳散寒C. 补气养血D. 活血化瘀答案:A5. 温病学中“卫气营血辨证”的“营”指的是什么?A. 卫分B. 气分C. 血分D. 津液答案:C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 温病学认为,温邪侵犯人体后,首先侵犯的是________。

答案:卫分2. 温病学中,温邪侵犯人体后,若未得到及时治疗,可进一步侵犯到________。

答案:气分3. 温病学的治疗原则中,对于邪在卫分的治疗原则是________。

答案:解表4. 温病学中,温邪侵犯人体后,若邪气深入到血分,可出现________等症状。

答案:斑疹、出血5. 温病学认为,温邪侵犯人体后,邪气在体内的传变过程是________、气、血。

答案:卫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 简述温病学中“卫气营血辨证”的主要内容。

答案:温病学中的“卫气营血辨证”是指根据温邪在体内侵犯的层次,将疾病分为四个阶段:卫分、气分、营分和血分。

卫分是温邪初犯体表,表现为发热、头痛等症状;气分是温邪进一步侵犯到脏腑,表现为高热、口渴等症状;营分是温邪侵犯到营血,表现为神昏、谵语等症状;血分是温邪深入血分,表现为出血、斑疹等症状。

2. 阐述温病学中“清热解毒”的治疗原则及其临床应用。

答案:温病学中的“清热解毒”治疗原则是指在温病治疗中,针对温邪引起的热毒症状,采用清热、解毒的方法进行治疗。

临床应用时,根据病情轻重和邪气所在的层次,选择相应的清热、解毒药物,如银花、连翘、黄连等,以达到清除体内热毒、恢复机体正常功能的目的。

温病学填空

温病学填空

填空:1、温邪除风热、暑热、湿热、燥热等病邪外,还有(属湿病邪)(温热病邪)(疫疠之邪)(温毒病邪)2、风热病邪的致病特点是(多从口鼻而入,首先犯肺)(易损伤肺胃阴津)(既易消退,又易逆转内陷)3、暑热病邪的致病特点是(伤人急速,易犯阳明)(暑性酷烈,耗伤津气)(易直中心包,团窍动风)(易兼挟湿邪,郁阻气分)4、湿热病邪的致病特点是(粘腻淹滞,传变较慢,难于速已)(易伤脾胃,以脾胃为病变中心)(困阻清明,闭郁气机)5、燥热病邪的致病特点是(病变以肺为主)(易燥伤津液)6、温热病邪的致病特点是(邪自内伏,病自里发)(里热炽盛,易动风动血)(易耗伤阴液,致肝肾阴伤)7、温毒病邪的致病特点是(攻窜流走)(蕴结壅滞)8、疠气的致病特点是(致病力强)(多从口鼻而入,有特异的病变定位)(传染性强)(病重多变)1、卫分证的辨证要点是(发热)(微风恶寒)(口微渴)。

2、气分证的辨证要点是(发热、不恶寒),(口渴)(苔黄)3、营分证的辨证要点是:(身热夜甚) (心烦谵语),(舌质红绛)4、血分证的辨证要点是(多部位,多窍道出血),(斑疹密布)(舌质深绛)5、卫分证的病理特点是(温邪袭表),(肺卫失宣)6、气分证的病理特点是(邪入气分),(热炽津伤)7、营分证的病理特点是(营热伤阴),(扰神窜络)8、血分证的病理特点是(动血耗血),(淤热内阻)9、气分证形成的途径为(1)( 由卫入气),(2)(由营热转气),(3)(伏热外发于气) ,(4)(温邪直中营分)。

10、营分证的形成途径为(1)( 由气分传入营分),(2)(由肺卫内陷营分),(3)( 营分伏邪外发) ,(4)(温邪直中营分)。

11、血分证形成途径为(1)( 营入血),(2)(卫气入血),(3)(伏热外发)。

12、卫分证的转归:(1)( 温邪外解),(2)(由卫传气),(3)(由卫传营血)。

13、气分证的转归(1)(邪退病愈),(2)( 陷入营血)。

14、营分证的转归(1)( 转出气分),(2)(内陷血分)。

温病学填空名解

温病学填空名解

1、刘河间对温病学发展的贡献有“三新”,即创新论、-、-,故后世有“伤寒宗仲景,热病崇河间”的说法。

2、温病学发展历史上把叶天士、-、吴鞠通、-称为清代温病学四大名家。

3、温病学的形成与发展历史,概括起来:源于-,发展于-,形成于明清。

4、《难经·五十八难》:“伤寒有五:有中风,有伤寒,有-,有热病,有-5、王孟英以“-”为经,以“-”为纬,编著了《温热经纬》一书。

6、吴又可认为:温疫的病因就是-,感染途径就是-,治疗上强调-(五)填空题1、立新法,制新方2、薛生白,王孟英3、内经,伤寒论4、湿温,热病5、轩岐仲景之文,叶薛诸家之辨6、疠气,从口鼻而入,以祛邪为第一要义(六)名词解释题1、温病学:研究温病发生发展规律及其预防诊治方法的一门临床学科。

2、疠气:又称戾气,就是温疫的病因,指致病暴戾,具有强烈传染性的一种致病因素。

(五)填空题1、温病就是温邪引起的以-为主症,具有-、-等特点的一类急性外感热病。

2、从温病的病理发展趋势与过程来瞧,多数就是有表传里,-,-,由实致虚。

3、温病根据发病的早迟与初起就是否有里热见证,分为-与-两类。

4、温病的临床表现大多数起病-,来势-,传变-,变化-。

5、温病根据发病就是否兼有湿邪可分为-与-两大类。

6、温病过程中易出现-、-,-、-、等险恶证候。

7、温邪的特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就是-而不同于内伤杂病的病因,二就是具有-而有别风寒性质外感病的病因。

(五)填空题1、发热,热象偏重,易化燥伤阴2、由浅入深,由轻到重3、新感温病,伏气温病4、急骤,较猛,较快,较多5、温热类温病,湿热类温病6、斑疹,动血,动风,闭窍7、从外侵袭人体,温热性质(六)名词解释题1、温病:就是由温邪引起的以发热为主症,具有热象偏重,易化燥伤阴等特点一类急性外感热病。

2、瘟疫;就是指温病中具有强烈传染性,并能引起流行的一类疾病。

3、天行:指流行,也叫时气、时行。

4、新感温病:感受当令之罪,感而即发的温病。

温病学填空题完整版

温病学填空题完整版

1.与温病发病有关的因素有:、、、。

1.答案:感受温邪正气盛衰自然因素社会因素2.风热病邪的致病特点是、易化燥伤阴、、。

2.答案:先犯上焦肺卫变化迅速,易传心包3.暑热病邪的致病特点是、易于耗气伤津、。

3.答案:先入阳明气分易于兼夹湿邪4.新感温病包括风温、、、秋燥、;伏气温病包括、。

4.答案:暑温湿温温毒春温伏暑5.温邪具有、、、等特点。

5.答案:从外感受性质属热致病迅速病位有别6.燥热病邪的致病特点是、。

6.答案:病位以肺为主易致津液干燥7.温病病因学说的实际意义不仅在于,更主要的是在于。

.答案:说明温病的发生原因指导临床“辨证求因,审因论治”8.湿热病邪的致病特点是、、病势缠绵、传变较慢。

8.答案:以脾胃为病变中心易于困阻清阳郁遏气机9.寒邪可以作为和导致温病发病。

9. 答案:诱因兼夹之邪10.10.温病的感邪途径为和。

11.答案:口鼻皮毛1.卫气营血辨证理论是由清代温病学家创立的,三焦辨证理论是由清代温病学家创立的。

1.答案:叶天士吴鞠通2.气分证的辨证要点是:但发热,不恶寒,,。

2.答案:口渴苔黄3.血分证的辨证要点是:,及出血。

3.答案:舌质深绛斑疹4.卫分证的辨证要点是:发热;。

4.答案:与恶寒并见口微渴5.营分证的辨证要点是:身热夜甚,,。

5.答案:舌质红绛斑疹隐隐6.温邪侵犯人体发病后的病理变化,主要表现为和的功能失调和实质损害。

6.答案:卫、气、营、血三焦所属脏腑7.邪入中焦为病,病变部位包括足阳明胃,,等。

7.答案:手阳明大肠足太阴脾8.卫气营血辨证和三焦辨证的临床意义是类型、、明确病变部位、掌握病势轻重,从而确立治疗大法。

8.答案:归纳证候认识病情传变9.邪在上焦包括与的病变。

9.答案:手太阴肺手厥阴心包10.邪入下焦为病,病变部位包括和。

10.答案:足厥阴肝足少阴肾11.从三焦辨证角度看卫气营血辨证,中焦病变无证而有气分证和病证。

11.答案:卫分营血1.温病昏愦不语多因所致;温病神志如狂多因所致。

温病学期末考试题及答案

温病学期末考试题及答案

温病学期末考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温病学中“温邪上受,首先犯肺”的理论依据是什么?A. 肺为娇脏,易受邪气侵袭B. 肺主皮毛,外邪首先犯肺C. 肺为水之上源,温邪易伤津液D. 肺为气之主,温邪易伤气答案:B2. 下列哪项不是温病的特点?A. 发热B. 口渴C. 汗出D. 畏寒答案:D3. 温病的发病机制中,哪项是错误的?A. 外邪侵袭B. 内伤饮食C. 情志内伤D. 气血失调答案:B4. 温病学中“卫气营血”辨证的“营”指的是什么?A. 营气B. 营血C. 营卫D. 营液答案:B5. 温病学中,下列哪项不是治疗温病的常用方法?A. 清解B. 温补C. 养阴D. 泻火答案:B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 温病学中,卫分证的常见症状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发热、恶寒、头痛2. 在温病学中,“三焦辨证”是指上焦、中焦、________。

答案:下焦3. 温病学中,治疗温病的基本原则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清热解毒、滋阴降火、调理气血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 简述温病学中“卫气营血”辨证的主要内容。

答案:卫气营血辨证是温病学中的一种辨证方法,它将病情分为卫分、气分、营分和血分四个阶段。

卫分主要表现为发热、恶寒、头痛等症状;气分则表现为高热、口渴、汗出等症状;营分则表现为神昏、谵语、舌绛等症状;血分则表现为出血、发斑、神志不清等症状。

2. 温病学中,如何理解“温邪上受,首先犯肺”?答案:温邪上受,首先犯肺是指温病初起时,外邪多从口鼻而入,首先侵犯人体的肺脏。

因为肺为娇脏,外邪易伤,且肺主皮毛,是外邪入侵人体的首要途径。

3. 温病学中,如何理解“三焦辨证”?答案:三焦辨证是温病学中的一种辨证方法,将人体的病变部位分为上焦、中焦和下焦三个部分。

上焦主要包括心肺,中焦主要包括脾胃,下焦主要包括肝肾。

温病学填空题100题

温病学填空题100题

填空题[TX|填空题][PZ|绪论][KD|温病学发展史][ND|易]1.温病学的发展过程中,其萌芽阶段是______时期,形成阶段是_____时期。

[答案] 战国至晋唐,明清[TX|填空题][PZ|绪论][KD|温病学发展史][ND|易]2.温病学发展史上把叶天士,吴鞠通,______,_____称为清代温病学四大名家。

[答案] 薛生白,王孟英[TX|填空题][PZ|绪论][KD|温病学发展史][ND|易]3.温病隶属于伤寒是在______代,温病渐从伤寒体系中分化出来是在______代。

[答案]战国至晋唐,宋至金元[TX|填空题][PZ|绪论][KD|温病学发展史][ND|易]4.首先提出“温病不得混称伤寒”的医家是_____,至此温病开始从_____体系中分离出来。

[答案]王安道,伤寒[TX|填空题][PZ|绪论][KD|温病学发展史][ND|易]5.提出疠气学说的医家是_____,倡导三焦辨证的书是_____。

[答案]吴又可,《温病条辨》TX|填空题][PZ|绪论][KD|温病学发展史][ND|中]6.吴又可在《温疫论》中提出,温疫的病因是 _____,感染途径是 _____。

[答案]疠气,邪从口鼻而入TX|填空题][PZ|绪论][KD|温病学发展史][ND|中]7.王安道提出,_____的表证多为_____而致。

[答案]温病,里热郁表TX|填空题][PZ|绪论][KD|温病学发展史][ND|中]8.王孟英“以 _____ 为经,_____ 为纬”编著了《温热经纬》一书。

[答案]轩歧仲景之文,叶薛诸家之辩TX|填空题][PZ|绪论][KD|温病学发展史][ND|中]9.温病学是研究____及其____的一门学科。

- 2 -[答案]温病的发生发展规律,预防和诊治方法TX|填空题][PZ|绪论][KD|温病学发展史][ND|中]10.新感温病的提法导源于____的《____ 》。

[答案]郭雍,伤寒补亡论TX|填空题][PZ|温病的概念][KD|温病的范围][ND|易]11.伤寒学说与温病学说两者关系上:伤寒学说是温病学说发展的_____,温病学说是伤寒学说的_____。

温病学题库习题

温病学题库习题

绪论一、填空题1.温病学的发展过程中,其萌芽阶段是_______________时期,成长阶段是__________时期,形成阶段是_____________时期。

2.温病学发展史上把叶天士,吴鞠通,__________,____________称为清代温病学四大名家。

3.温病隶属于伤寒是在______代,温病渐从伤寒体系中分化出来是在_______代。

4.首先提出“温病不得混称伤寒”的医家是__________。

5.提出疠气学说的医家是__________,倡导三焦辨证的书是____________。

二、选择题(一)A1型题(在备选答案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6.在温病学发展过程中,其“温病学形成阶段”是指()A、宋到金元B、明清时期C、战国到晋唐D、新中国成立后E、宋到明代7.医学史上第一部传染病学专著是()A、《温热论》B、《肘后备急方》C、《温热经纬》D、《温病条辨》E、《温疫论》8.《外感温热篇》作者是()A、叶天士B、吴鞠通C、薛生白D、王孟英E、陈平伯9.从概念、发病机理和治疗原则上将温病与伤寒明确区分开来的医家是()A、王叔和B、孙思邈C、朱肱D、王安道E、刘河间10.温病的病名最早见于()A、《难经》B、《黄帝内经》C、《伤寒论》D、《备急千金要方》E、《诸病源候论》11.《温热经纬》的作者是()A、叶天士B、吴鞠通C、薛生白D、王孟英E、吴又可12.提出疠气学说的医家是()A、叶天士B、戴天章C、喻嘉言D、吴又可E、郭雍13.吴鞠通的代表著作是()A、《时病论》B、《温热经纬》C、《温病条辨》D、《疫疹一得》E、《温热逢源》14.最早认识到温病是伏邪温病的书是()A、《温疫论》B、《难经》C、《黄帝内经》D、《温热论》E、《三时伏气外感篇》15.《湿热病篇》的作者是()A、叶天士B、吴又可C、薛生白D、吴鞠通E、王孟英16.在温病学发展过程中,其“温病学的萌芽阶段”是指()A、战国至晋唐B、唐至金元C、战国至金元D、宋至金元E、明至清17.在温病学的发展过程中,其“温病学成长阶段”是指()A、战国到晋唐B、宋到金元C、元到明代D、明代到清代E、新中国成立后18.温病学在因证脉治方面形成较为完整体系理论是在()A、唐代B、宋代C、明代D、清代E、新中国成立以后(二)B1型题(在共用备选答案中选择最佳答案)A、薛生白B、王孟英C、吴鞠通D、叶天士E、戴天章19.《温热经纬》的作者是()20.《三时伏气外感篇》的作者是()A、战国至晋唐B、宋至金元C、明至清D、元至明E、唐至宋21.温病学的形成阶段是指()22.温病学的萌芽阶段是指()A、王叔和B、刘河间C、叶天士D、王安道E、朱肱23.提出“六气皆从火化”的医家是()24.首先提出“温病不得混称伤寒”的医家是()A、《伤寒温疫条辨》B、《疫疹一得》C、《临证指南医案》D、《湿热病篇》E、《广温热论》25.余师愚的著作为()26.戴天章的著作为()(三)D型题(选择适合题干的正确答案,答案为一个以上)27.创立卫气营血及三焦辨证、标志温病理论体系形成的医家是()A、吴又可B、薛生白C、叶天士D、吴鞠通E、王孟英28.刘河间对温病学的贡献主要表现在()A、认为六气皆从火热而化B、认为温病不能混称伤寒C、主张治疗热病辛温解表药应配合寒凉清热药D、热病的治疗应以寒凉药为主E、温病表证的治疗有里热清而表证自解者。

温病学考试填空

温病学考试填空

温病(共 300 道题,总分 300.00 分)学号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 科室____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一、填空题(请在下面的输入框中填写正确答案,共300分,每小题1分)1、大头瘟之毒壅肺胃,热结肠腑证治法为____、____。

2、湿温四时皆有,但多发于雨湿较盛的____。

3、湿温初起常见的热型是____。

4、有关风温病的因证脉治论述较为系统的专著是陈平伯撰写的____。

5、温病学发展历史上把叶天士、____、吴鞠通、____称为清代温病学四大名家。

6、春温发病的内因是____,外因是____侵袭,外因通过内因共同作用而发病。

7、对于下法的运用,叶天士指出:“伤寒邪热在里,劫铄津液,下之宜____;此(湿温病)多湿邪内搏,下之宜____。

伤寒大便溏为____,不可再下;湿温病大便溏为____,必大便____,慎不可再攻也。

”8、伏暑湿热流连____阶段,可郁发白;邪舍于营,热迫血分,亦可____。

9、吴鞠通所说的燥气化火,上干清窍的主症是耳鸣,____,____,____,主方是____。

10、卫气营血辨证理论是由清代温病学家____创立的,三焦辨证理论是由清代温病学家____创立的。

11、大头瘟辨证首辨在____、在____。

12、邪在上焦包括____与____的病变。

13、卫气营血辨证理论由温病学家_______创立;三焦辨证为温病学家_______所倡导。

14、宣白承气汤功效为_______________,主治__________________证。

15、____编著了我国医学史上第一部温疫学专著《____》。

16、《温热论》指出:大凡看法,卫之后方言气,营之后方言血。

在卫汗之可也,到气才可清气,入营犹可________,……入血就恐耗血动血,直须________……。

17、湿邪化燥,不可使用____之品。

18、暑为____之气,叶天士说“____”是暑温的发病特点。

温病学填空题完整版

温病学填空题完整版

1.与温病发病有关的因素有:、、、。

1.答案:感受温邪正气盛衰自然因素社会因素2.风热病邪的致病特点是、易化燥伤阴、、。

2.答案:先犯上焦肺卫变化迅速,易传心包3.暑热病邪的致病特点是、易于耗气伤津、。

3.答案:先入阳明气分易于兼夹湿邪4.新感温病包括风温、、、秋燥、;伏气温病包括、。

4.答案:暑温湿温温毒春温伏暑5.温邪具有、、、等特点。

5.答案:从外感受性质属热致病迅速病位有别6.燥热病邪的致病特点是、。

6.答案:病位以肺为主易致津液干燥7.温病病因学说的实际意义不仅在于,更主要的是在于。

.答案:说明温病的发生原因指导临床“辨证求因,审因论治”8.湿热病邪的致病特点是、、病势缠绵、传变较慢。

8.答案:以脾胃为病变中心易于困阻清阳郁遏气机9.寒邪可以作为和导致温病发病。

9. 答案:诱因兼夹之邪10.10.温病的感邪途径为和。

11.答案:口鼻皮毛1.卫气营血辨证理论是由清代温病学家创立的,三焦辨证理论是由清代温病学家创立的。

1.答案:叶天士吴鞠通2.气分证的辨证要点是:但发热,不恶寒,,。

2.答案:口渴苔黄3.血分证的辨证要点是:,及出血。

3.答案:舌质深绛斑疹4.卫分证的辨证要点是:发热;。

4.答案:与恶寒并见口微渴5.营分证的辨证要点是:身热夜甚,,。

5.答案:舌质红绛斑疹隐隐6.温邪侵犯人体发病后的病理变化,主要表现为和的功能失调和实质损害。

6.答案:卫、气、营、血三焦所属脏腑7.邪入中焦为病,病变部位包括足阳明胃,,等。

7.答案:手阳明大肠足太阴脾8.卫气营血辨证和三焦辨证的临床意义是类型、、明确病变部位、掌握病势轻重,从而确立治疗大法。

8.答案:归纳证候认识病情传变9.邪在上焦包括与的病变。

9.答案:手太阴肺手厥阴心包10.邪入下焦为病,病变部位包括和。

10.答案:足厥阴肝足少阴肾11.从三焦辨证角度看卫气营血辨证,中焦病变无证而有气分证和病证。

11.答案:卫分营血1.温病昏愦不语多因所致;温病神志如狂多因所致。

温病学试题及答案

温病学试题及答案

温病学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温病学是研究什么的学科?A. 传染病B. 内科疾病C. 外科疾病D. 妇产科疾病答案:A2. 下列哪项不是温病的特点?A. 发热B. 传染性强C. 病程长D. 症状明显答案:C3. 温病学中“温邪”指的是什么?A. 风邪B. 寒邪C. 湿邪D. 热邪答案:D4. 温病的预防措施中不包括以下哪项?A. 避免接触传染源B. 加强个人卫生C. 服用抗生素D. 注重饮食卫生5. 温病学中,下列哪项不是治疗原则?A. 清热解毒B. 补气养血C. 疏风解表D. 利湿化痰答案:B6. 温病的诊断依据不包括以下哪项?A. 临床症状B. 实验室检查C. 影像学检查D. 个人生活习惯答案:D7. 温病学中,下列哪项不是温病的常见类型?A. 风温B. 湿温C. 寒温D. 暑温答案:C8. 温病学中,下列哪项不是治疗温病的常用药物?A. 金银花B. 板蓝根C. 黄连D. 人参答案:D9. 温病学中,下列哪项不是温病的常见症状?B. 咳嗽C. 腹泻D. 头痛答案:C10. 温病学中,下列哪项不是温病的常见并发症?A. 肺炎B. 肝炎C. 肾炎D. 心肌炎答案:C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 温病学中,风温的典型症状是________。

答案:发热、头痛、咳嗽2. 湿温的主要症状包括________和________。

答案:发热、腹泻3. 温病学中,暑温的发病季节是________。

答案:夏季4. 温病的预防措施中,________是关键。

答案:隔离传染源5. 温病学中,________是治疗温病的基本方法。

答案:清热解毒6. 温病学中,________是诊断温病的重要依据。

答案:临床症状7. 温病学中,________是温病的常见类型之一。

答案:风温8. 温病学中,________是治疗温病的常用药物。

答案:金银花9. 温病学中,________是温病的常见症状。

温病竞赛题

温病竞赛题

温病竞赛题(含参考答案)一、填空题:请根据《温病学》原著原文,在下列划横线处填写相应语句。

1、温邪上受,首先犯肺,逆传心包。

肺主气属卫,心主血属营,辨营卫气血虽与伤寒同,若论治则与伤寒大异也。

(《温热论》第1条)2、盖伤寒之邪留恋在表,然后化热入里,温邪则热变最速。

未传心包,邪尚在肺,肺主气,其合皮毛,故云在表。

(《温热论》第2条)3、在表初用辛凉轻剂。

挟风则加入薄荷、牛蒡之属,挟湿加芦根、滑石之流。

或透风于热外,或渗湿于热下,不与热相搏,势必孤矣。

(《温热论》第2条)4、营分受热,则血液受劫,心神不安,夜甚无寐,或斑点隐隐,即撤去气药。

(《温热论》第4条)5、如从风热陷入者,用犀角、竹叶之属;如从湿热陷入者,犀角、花露之品,参入凉血清热方中。

若加烦躁,大便不通,金汁亦可加入,老年或平素有寒者,以人中黄代之,急急透斑为要。

(《温热论》第4条)6、但诊其脉,若虚软和缓,虽倦卧不语,汗出肤冷,却非脱证;若脉急疾,躁扰不卧,肤冷汗出,便为气脱之证矣。

(《温热论》第6条)7、大凡看法,卫之后方言气,营之后方言血。

在卫汗之可也,到气才可清气,入营犹可透热转气,如犀角、玄参、羚羊角等物,入血就恐耗血动血,直须凉血散血,如生地、丹皮、阿胶、赤芍等物。

否则前后不循缓急之法,虑其动手便错,反致慌张矣。

(《温热论》第8条)8、又有酒客里湿素盛,外邪入里,里湿为合。

在阳旺之躯,胃湿恒多;在阴盛之体,脾湿亦不少,然其化热则一。

热病救阴犹易,通阳最难。

救阴不在血,而在津与汗;通阳不在温,而在利小便,然较之杂证,则有不同也。

(《温热论》第9条)9、再论三焦不得从外解,必致成里结。

里结于何,在阳明胃与肠也。

亦须用下法,不可以气血之分,就不可下也。

但伤寒邪热在里,劫烁津液,下之宜猛;此多湿邪内搏,下之宜轻。

(《温热论》第10条)10、伤寒大便溏为邪已尽,不可再下;湿温病大便溏为邪未尽,必大便硬,慎不可再攻也,以粪燥为无湿矣。

(《温热论》第10条)11、凡斑疹初见,须用纸捻照见胸背两胁。

《温病学填空题》完整版.doc

《温病学填空题》完整版.doc

《温病学填空题》完整版。

1.与温病发病有关的因素有:1.回答: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影响着温邪和正气的盛衰。

风热致病因素的致病特点是易燥损阴。

2.回答:首先,焦肺卫的侵袭变化迅速,易扩散至心包。

3.暑的致病特点是易耗气伤津。

3.回答:湿与阳祁鸣很容易混淆。

4.新的温度敏感疾病包括风温、夏季、秋季和干燥。

热病包括。

4.回答:夏季温度、湿度、温度、毒素、春季温度和夏季热量。

5.致病因素有、等特点。

5.回答:从外面看,这种疾病的本质是由热引起的。

6.燥热的致病特点如下。

6.回答:肺部是疾病的主要部位,容易出现体液干燥。

7.温病病因学理论的现实意义不仅在于,而且在于。

回答:解释温病病因,指导临床“辨证论治”。

8.湿热病的致病特点是迁延不愈,传播缓慢。

8.回答:以脾胃为病变中心,易阻滞和清除阳气郁结,抑制气机。

感冒病原体可被用作并引起温热疾病的发作。

9.回答:10.10.温病的致病途径是和谐。

11.回答:口腔和鼻毛1。

戚薇营血辨证理论是清代温病学家创立的,三焦辨证理论是清代温病学家创立的。

1.回答:、叶二人。

气证的辨证要点是:但是发烧,不是恶寒,2。

回答:干渴苔藓黄3。

血证的辨证要点是:还在流血。

3.回答:舌头上深红色的斑点。

卫分证的辨证要点是:发烧。

4.回答:5.迎分证的辨证要点是:晚上非常热。

5.回答:舌头的红色和深红色斑点是微弱的。

6.热毒入侵后人体的病理变化主要表现为功能障碍和实质的和谐破坏。

6.回答:卫、气、营、血三焦属于脏腑7。

邪入中焦为疾病,病变包括足阳明胃等。

7.回答:齐威薛莹三焦辨证的临床意义在于识别疾病的类型、部位和严重程度,从而确立治疗方法。

8.回答:诱导综合征以识别疾病的进展。

上焦的致病因素包括和-,1.回答: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影响着温邪和正气的盛衰。

风热致病因素的致病特点是易燥损阴。

2.回答:首先,焦肺卫的侵袭变化迅速,易扩散至心包。

3.暑的致病特点是易耗气伤津。

3.回答:湿与阳祁鸣很容易混淆。

温病填空

温病填空
1、温病学是研究 温病 发生发展规律及其 预防诊治 方法的一门学科。 2、我国第一本温病专著《瘟疫论》 的作者是 吴又可。
3、温病总的病理表现为人体 卫气营血 和 三焦所属脏腑 的功能失调。
4、瘟病的主症是 发热 ,病例演变特点是 化燥伤阴。
5、温病与广义伤寒是 隶属 关系,与狭义伤寒是 平行 。
36、疫疹总的治疗原则是 清热透疹; 凉血化癍。
37、《素问、虐论》说:“卫气相离,故病得休,卫气集,则复病也。”
38、湿热的阴阳调理,叶天士:“救阴不在血,而在 津与汗,通阳不在温,而在 利小便。”
39、《温热论》:“若其邪重在气分流连者,可翼其 战汗透邪,法宜 益胃。”
40、湿热证,始恶寒,后 但热不寒, 汗出胸痞,舌白,口渴不引饮。
6、卫分证的病机是 温邪袭表 ,肺胃失宣。
7、对温病辩证一般先用卫气营血辩证确定 病变浅深层次和发病趋势;再用三焦辨证确定 病变部位。
8、舌苔白厚干燥,舌质红为 脾湿未化 ,而 胃津已伤。
9、温病辨舌质多厚 营血分病变 ,辨舌苔则侯 卫气分病变。
10、温病舌诊应注意 舌苔舌质互诊 和 动态变化。
20、春瘟邪入血分可见 热盛动血,热与血结。
21、春瘟邪陷正衰可见 阳虚邪陷, 内闭外脱。
22、春瘟阴虚的热型是 低热,邪留阴分的热型是 夜热早凉。
23、张凤逵说:“暑病首用辛凉,继用 甘寒,终用 酸泄酸敛”
24、暑湿病的外因是 暑热病邪 ,内因是 脾胃虚弱,元气不足。
25、叶天士对湿热病的病变中心认为:“在阳旺之躯,胃湿恒多;在阴盛之体, 脾湿亦不少”
26、对湿温的治疗,吴鞠通认为:“徒清热则 湿不去,徒祛湿则热愈炽。”

温病学习题及答案-吴鞠通

温病学习题及答案-吴鞠通

第十三章吴鞠通《温病条辨》选一、填空题1.吴鞠通《温病条辨》指出:“温病者:有风温、、、、、、、有冬温、有温疟。

”2.吴鞠通《温病条辨》指出:“凡病温者,始于,在。

”3.吴鞠通《温病条辨》指出:“风温者,初春阳气始开,厥阴行令,。

”4.吴鞠通《温病条辨》指出:“太阴之为病,脉不缓不紧而动数,或两寸独大,,,,,口渴,或不渴而咳,午后热甚者,名曰温病。

”5.吴鞠通《温病条辨》指出:“太阴风温、温热、温疫、冬温,初起恶风寒者,桂枝汤主之;,。

温毒、暑温、湿温、温疟,不在此例。

”6.吴鞠通《温病条辨》指出:“太阴风温,,,,辛凉轻剂桑菊饮主之。

”7. 吴鞠通《温病条辨》指出:“白虎本为达热出表,若其人,不可与也;,不可与也;,不可与也;,不可与也;常须识此,勿令误也。

”8.吴鞠通《温病条辨》指出:“头痛恶寒,身重疼痛,舌白不渴,脉弦细而濡,面色淡黄,胸闷不饥,午后身热,状若阴虚,病难速已,名曰,汗之则,甚则,下之则,润之则,长夏深秋冬日同法,主之。

”9. 吴鞠通《温病条辨》指出:“面目俱赤,语声重浊,呼吸俱粗,大便闭,小便涩,舌苔老黄,甚则黑有芒刺,但恶热,不恶寒,日晡益甚者,传至中焦,阳明温病也。

者,白虎汤主之;,甚则者,大承气汤主之。

暑温、湿温、温疟,不在此例。

”10. 吴鞠通《温病条辨》指出:“温病由口鼻而入,鼻气通于肺,口气通于胃。

肺病逆传则为,上焦病不治,则传中焦,也,中焦病不治,即传下焦,也。

”11. 吴鞠通《温病条辨》指出:“阳明温病,下之不通,其证有五:应下失下,正虚不能运药,不运药者死,主之。

喘促不宁,痰涎壅滞,右寸实大,肺气不降者,主之。

左尺牢坚,小便赤痛,时烦渴甚,主之。

邪闭心包,神昏舌短,内窍不通,饮不解渴者,主之。

津液不足,无水舟停者,间服,再不下者,主之。

”12. 吴鞠通《温病条辨》指出:“脉缓身痛,舌淡黄而滑,渴不多饮,或竟不渴,汗出热解,继而复热。

,,发表攻里,两不可施,误认伤寒,必转坏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与温病发病有关的因素有:、、、。

1.答案:感受温邪正气盛衰自然因素社会因素2.风热病邪的致病特点是、易化燥伤阴、、。

2.答案:先犯上焦肺卫变化迅速,易传心包3.暑热病邪的致病特点是、易于耗气伤津、。

3.答案:先入阳明气分易于兼夹湿邪4.新感温病包括风温、、、秋燥、;伏气温病包括、。

4.答案:暑温湿温温毒春温伏暑5.温邪具有、、、等特点。

5.答案:从外感受性质属热致病迅速病位有别6.燥热病邪的致病特点是、。

6.答案:病位以肺为主易致津液干燥7.温病病因学说的实际意义不仅在于,更主要的是在于。

.答案:说明温病的发生原因指导临床“辨证求因,审因论治”8.湿热病邪的致病特点是、、病势缠绵、传变较慢。

8.答案:以脾胃为病变中心易于困阻清阳郁遏气机9.寒邪可以作为和导致温病发病。

9. 答案:诱因兼夹之邪10.10.温病的感邪途径为和。

11.答案:口鼻皮毛1.卫气营血辨证理论是由清代温病学家创立的,三焦辨证理论是由清代温病学家创立的。

1.答案:叶天士吴鞠通2.气分证的辨证要点是:但发热,不恶寒,,。

2.答案:口渴苔黄3.血分证的辨证要点是:,及出血。

3.答案:舌质深绛斑疹4.卫分证的辨证要点是:发热;。

4.答案:与恶寒并见口微渴5.营分证的辨证要点是:身热夜甚,,。

5.答案:舌质红绛斑疹隐隐6.温邪侵犯人体发病后的病理变化,主要表现为和的功能失调和实质损害。

6.答案:卫、气、营、血三焦所属脏腑7.邪入中焦为病,病变部位包括足阳明胃,,等。

7.答案:手阳明大肠足太阴脾8.卫气营血辨证和三焦辨证的临床意义是类型、、明确病变部位、掌握病势轻重,从而确立治疗大法。

8.答案:归纳证候认识病情传变9.邪在上焦包括与的病变。

9.答案:手太阴肺手厥阴心包10.邪入下焦为病,病变部位包括和。

10.答案:足厥阴肝足少阴肾11.从三焦辨证角度看卫气营血辨证,中焦病变无证而有气分证和病证。

11.答案:卫分营血1.温病昏愦不语多因所致;温病神志如狂多因所致。

1.答案:热闭心包下焦蓄血,瘀热扰心2.舌质红绛苔白厚而腻为:之象,或之征。

2.答案:湿遏热伏热毒入营,湿邪未化3.温病无汗或因,或因而致。

3.答案:邪郁肌表,闭塞腠理邪热入营,劫灼营阴4.血分热毒极盛,其舌;肝肾阴竭,其舌。

4.答案:焦燥起刺,状如杨梅紫晦而痿,状如猪肝5.清·陆子贤认为:“斑为,疹为”。

5.答案:阳明热毒太阴风热6.温病口渴系由或所引起。

6.答案:津液损伤阴津不布7.斑疹色黑为,黑而晦暗为之征。

7.答案:火毒极盛热毒锢结,元气衰败8.齿光燥如石为或为之象。

8.答案:胃热伤津,肾阴未竭表气不通,津液不布9.舌苔白厚而干燥主:或。

9.答案:脾湿未化,胃津已伤胃燥气伤,气不化液10.斑疹发而不透为之象,斑疹甫出即隐伴见神昏为之征。

10.答案:邪热内闭正不胜邪,邪毒内闭11.苔黑焦燥起刺为之象;苔薄黑而干为之征。

11.答案:阳明腑实而阴伤热邪深入下焦,耗竭肾阴12.舌苔黄白相兼主:。

12.答案:邪热已入气分,表邪尚未尽解13.温病通过舌诊可以辨别:、、、,从而确立相应的治疗。

13.答案:感邪性质病位浅深津液存亡脏腑虚实14.舌苔主候病变;舌质主候病变。

14.答案:卫、气分营、血分15.舌苔薄白而干,舌质尖边红主:,或。

15.答案:表邪未解,津液已伤燥热病邪侵袭肺卫16.观察白疒咅可辨别和程度。

16.答案:病邪性质津气盛衰17.苔黄厚而腻主:;舌绛而干主:。

17.答案:湿热内蕴火邪劫营,营阴受损18.齿缝流血伴齿龈肿痛为所致;齿缝流血无齿龈肿痛为所致。

18.答案:胃火冲激肾火上炎1.开达募原法的作用在于;主治。

1.答案:疏利透达募原湿浊之邪邪伏募原证2.常用的清气法主要有如下几种:、、2.答案:轻清宣气辛寒清气苦寒泻火3.益气敛阴法的代表方是;回阳固脱法的代表方是。

3.答案:生脉散参附龙牡汤4.运用清营凉血法应注意:不可早用;慎用。

4.答案:热在气分而未入营血挟湿者5.透表清暑法的作用是代表方为。

5.答案:外解表寒,内祛暑湿新加香薷饮6.凉肝息风法临床常根据兼证不同而随证配合使用、、。

6.答案:清心开窍清气泄热清营凉血7.清气法在临床运用时常根据证候需要随证加入、、之品。

7.答案:透表养阴宣肺解毒8.疏表润燥法的作用,代表方剂是。

8.答案:疏解肺卫燥热之邪桑杏汤9.滋阴法具有、等作用;运用时应注意:不可使用;应慎用。

9.答案:滋补阴液润燥制火阴液虽伤而邪热亢盛者阴伤而有湿邪未化者10.燥湿泄热法用于证,代表方是。

10.答案:湿热遏伏中焦证王氏连朴饮11.通腑泄热法的作用是;主治。

11.答案:泻下肠腑热结热传阳明,内结肠腑12.清心开窍法的常用成药有、、;豁痰开窍法的代表方药为:。

12.答案:安宫牛黄丸至宝丹紫雪丹菖蒲郁金汤13.使用清气法必须注意的是:;;。

13.答案:邪未入气分,不宜早用湿热病变湿邪未化时不宜单用素体阳虚者,不可过用三、填空题1.《内经》对疾病传染记载是“五疫之至,,无问大小,。

1.答案:皆相染易病状相似2.法定传染病甲类有,,等病种。

2.答案:鼠疫天花流脑乙脑3.指出霍乱非关鬼神的医家是,载于《》。

3.答案:孙思邈千金要方4.《医宗金鉴》记载清代的种痘术有、、、。

4.答案:痘衣法痘浆法水苗法旱苗法5.种痘术于世纪传入欧洲,比琴纳发明的牛痘苗早余年。

5.答案:17二百6.吴又可《》指出“”,进一步明确通过饮食呼吸而受邪的感邪途径。

6.答案:温疫论邪自口鼻而入7.最早专论霍乱的医著是《》,作者是。

7.答案:霍乱论王孟英8.流行过程的基本环节是、和易感人群。

8.答案:传染源传播途径9.我国种痘术的发明是的开端。

9.答案:人工免疫法10.法定传染病的上报要求应该:全面、、;防止漏报、、。

10.答案:及时准确迟报错报1.风温病病变过程主要传变形式有和。

1.答案:顺传逆传2.热陷心包特征性症候是:、,舌蹇肢厥。

2.答案:灼热神昏谵语或昏愦不语3.“三宝”中,安宫牛黄丸长于,紫雪丹兼能,至宝丹长于。

3.答案:清热解毒息风定痉芳香辟秽4.风温后期多见,治疗可选用。

4.答案:肺胃阴伤沙参麦冬汤5.风温是感受所引起的,初起以发热、微恶风寒等为其特征,多发于冬春两季的外感热病。

5.答案:风热病邪肺卫症状6.风温病热入心包兼有阳明热结证与邪在气分之阳明热结证鉴别的关键是有否,。

6.答案:舌蹇语言不利7.银翘散与桑菊饮同样适用于风温初起邪袭肺卫证,但银翘散较强,桑菊饮之功较优。

7.答案:辛散解表宣肺止咳8.对风温病的病因、病机和证治作较系统论述的温病专书是的《》。

8.答案:陈平伯外感温病篇9.叶天士说:“温邪上受,,。

”明确地指出了风温初起的病变所在和传变规律。

9.答案:首先犯肺逆传心包10.习惯称、、为“三宝”,它们均是之剂。

10.答案:安宫牛黄丸紫雪丹至宝丹清心开窍11.风温虽多见于,但一年四季都能发生。

11. 答案:冬春12.12.叶天士曾说:“在表初用辛凉轻剂”,就是指用。

13.答案:桑菊饮14.13.对内闭外脱证的治疗,应根据或选用不同的处方。

15.答案:阴脱阳脱14.风温病后期很少发生肝肾阴伤者,主用之法。

答案:滋养肺胃1.清营汤中透热转气的药物是,凉营滋阴的药物是。

1.答案:银花、连翘、竹叶生地、玄参、麦冬2.春温证见壮热头痛,口渴烦燥,时有谵语,舌绛苔黄,脉数。

病机为,主方为。

2.答案:气营两燔加减玉女煎3.春温见身热,烦燥,胸膈灼热如焚,唇焦咽燥口渴,或便秘,舌红苔黄欠润,脉滑数。

病机为,方选。

3.答案:热灼胸膈凉膈散4.春温肾阴耗损证见低热不已,手足心热甚于手足背是由于所致,耳聋失聪即《灵枢.决气篇》所谓“。

4.答案:阴虚不能制阳精脱者耳聋5.春温热与血结证的治法为。

5.答案:攻下泄热活血逐瘀(或为通瘀破积)6.春温证见身热,心烦不得卧,舌红苔黄,脉细数。

病机为,方选。

6.答案:阴虚火炽黄连阿胶汤7.春温证见身热,口苦而渴,干呕,心烦,小便短赤,舌红苔黄,脉弦数。

病机为,方选。

7.答案:热郁胆腑黄芩汤加豆豉、玄参方8.春温证见身热,腹满,便秘,口干唇裂,舌苔焦燥,脉沉细。

病机为,方选。

8.答案:腑实阴亏增液承气汤9.春温阳明腑实,小肠热盛证见身热烦渴,。

9.答案:大便不通小便短赤涩痛10.化斑汤是吴鞠通根据《内经》"热淫于内,,的治则而制定的方剂。

10.答案:治以咸寒佐以苦甘11.《温病条辨》曰:热邪深入,或在,或在,均宜复脉。

11.答案:少阴厥阴12.因春温病是热邪内郁,,故其治疗原则,,并注意,。

12.答案:病发于里以清泄里热为主顾阴透邪外出1.暑入阳明证若伴见、等症则成暑温夹湿证。

1.答案:胸痞身重2.暑为之气,叶天士说“"是暑温的发病特点。

2.答案:火热夏暑发自阳明3.暑温过程中可出现,内传心营引起闭窍动风的病理变化。

3.答案:化火生痰生风4.张凤逵提出的暑病治则是:“暑病首用辛凉,继用,再用。

”4.答案:甘寒酸泄酸敛5.说:“治暑之法,清心最好。

5.答案:王纶利小便6.暑湿弥漫三焦,治宜,,方用三石汤。

6.答案:清热利湿宣通三焦7.首先提出暑病概属新感。

确立了暑温病名。

7.答案:喻嘉言吴鞠通8.暑温是感受而引起的一种。

8.答案:暑热病邪急性热病9.暑热病邪侵犯人体发病多而无过程。

9.答案:径入气分卫分10.暑伤津气,治宜,,用王氏清暑益气汤。

10.答案:清热涤暑益气生津11.暑伤心肾治宜,,方用连梅汤。

11.答案:清心火滋肾水12.暑湿内蕴,寒邪束表证的治法是、,方用。

12.答案:疏表散寒涤暑化湿新加香薷饮13.暑热夹湿,郁阻肺卫证的治法是、,方用。

13.答案:涤暑清热化湿宣肺雷氏清凉涤暑法14.暑湿余邪末净,上蒙头目,其治法是,方用。

14.答案:清化暑湿余邪清络饮1.最早论述湿温的专著是,作者是。

1.答案:湿热病篇薛生白2.王叔和在《脉经》中认为:湿温“治在,不可。

”2.答案:足太阴发汗3.湿温病程中稽留时间最长的是分阶段。

3.答案:气4.宋代医家朱肱《类证活人书》指出为治疗湿温的主方。

4.答案:白虎加苍术汤5.湿温病名最早见于《》。

5.答案:难经.五十八难6.湿温四时皆有,但多发于雨湿较盛的季节。

6.答案:夏秋7.湿温初起常见的热型是。

7.答案:身热不扬8.湿温初起的治疗三禁忌是指禁汗,禁,禁。

8.答案:下润9.湿温病的病变中心在。

9.答案:中焦脾胃10.湿温起病,传变。

10.答案:较缓较慢11.湿热郁蒸气分,外发肌肤,常见体征是。

11.答案:白12.湿温病化燥入血最常见的症状是。

12.答案:大便下血13.湿温病程中决定湿热转化的主要因素是。

13.答案:中气的盛衰14.章虚谷指出:“之气同类相召,故湿热之邪,始虽,终归脾胃。

”14.答案:湿土外受1.伏暑邪郁少阳,治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