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理论资料之五

合集下载

文学理论资料

文学理论资料
• 文学作品的内容和形式
• 文学创作的心理、社会和历史文化背景
• 文学作品的接受和传播过程
文学理论的基本问题包括:
• 什么是文学?
• 文学的功能和价值是什么?
• 如何创作和欣赏文学作品?
文学理论的发展历程及主要流派
文学理论的发展历程可以分为:
• 古典文学理论时期(古希腊、罗马时期)
• 中世纪文学理论时期(基督教文化背景下的文学批评)
• 强调文学对社会生活的反映和批判
现实主义文学理论的特点:
• 重视文学的社会背景和历史条件
• 强调文学的真实性和客观性
• 崇尚人民和人道主义精神
03
文学理论的具体应用
文学理论与文学创作的关系
文学理论对文学创作具有指导作用
文学创作对文学理论具有检验作用
• 提供文学创作的方法和技巧
• 验证文学理论的正确性和适用性
• 激发文学创作的灵感和创意
• 推动文学理论的发展和创新
文学理论在文学批评中的应用
文学理论为文学批评提供标准和方法
• 帮助批评家更好地评价文学作品
• 指导批评家进行有意义的批评
文学批评对文学理论具有反馈作用
• 揭示文学理论的不足和局限性
• 推动文学理论的丰富和发展
文学理论在文学史研究中的应用
文学理论为文学史研究提供视角和框架
• 强调创新和反思
• 全球化研究:关注全球化背景下的文学创作和批评
• 重视实践和应用
• 多元化研究:尊重和包容不同文学流派和观点
• 追求多元和包容
文学理论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文学理论面临的挑战包括:
文学理论面临的机遇包括:
• 信息时代对文学理论的冲击
• 跨学科研究为文学理论带来新的视角和方法

文学理论复习资料

文学理论复习资料

填空题1.文学理论的任务一般分为五个方面:即文学发展论、文学创作论、文学本质论、文学作品论和文学接受论。

文学理论的任务不是任意划分的,而是根据美国当代文艺理论家M.H.艾布拉姆斯在《镜与灯》一书中提出的文学四要素的著名观点提出的。

2.文学理论的品格:实践性与价值取向。

3.文学理论可以分为如下几种基本形态:文学哲学、文学社会学、文学心理学、文学符号学、文学价值学、文学信息学、文学文化学。

4.马克思文论与美学思想的理论来源是多方面的,但是其中最直接、影响最大的是德国古典美学。

5.中国当代的文学理论建设要以马克思主义作为理论指南,坚持中国特色,富有当代性。

6.按照艾布拉姆斯的观点,文学活动由四要素构成,世界、作者、作品与读者。

7.文学原始发生的几种学说:巫术发生说、宗教发生说、游戏发生说、劳动说。

8.作家获取材料的途径主要可分为有意获取和无意获取、实践获取和书本获取几种。

9.在西方,狭义文学从广义文学中独立出来,大约是在18世纪完成的,到1747年,由查理斯•巴托把诗与绘画、音乐等纳入七种“美的艺术”中。

10.社会主义时期的文学活动具有多样性、主导性和层次性。

11.物质生产不仅是精神生产产生的“始因”,而且是精神生产获得独立之后仍然并始终是精神生产发展的“动因”。

12.毛泽东同志指出必须批判的继承一切优秀的文化遗产,强调百花齐放、推陈出新,发展社会主义民族新文学。

13.文学是显现在话语蕴藉中的审美意识形态14.文学作为话语,至少包含五个要素:说话人、受话人、本文、沟通和语境。

15.雅与俗在文学艺术领域被使用,这同毛泽东提出的阳春白雪与下里巴人文艺具有同一层面的含义。

16.文学在历史上大致有三种含义:广义文学、狭义文学和折中义文学。

17.从目的看,文学既是无功利也是功利;从方式看,文学既是形象也是理性;从态度看,文学既是情感也是认识。

18.精神生产是指人类为了取得精神生活所需要的精神资料而进行的对于自然、社会的观念活动。

文学理论期末专业资料

文学理论期末专业资料

文学理论复习要点整理绪论第一节文学理论的研究对象1、文学理论的研究对象是什么?学科性质由它的研究对象决定。

文学理论以文学作为研究对象。

2、什么是文学?文学的定义文学是一种由想象创造出来,具有形象性和情感性,以一定的形式美打动人的语言艺术,它不仅包括文辞章句之类用文字书写的书面文学,而且包括流传在唇吻口耳之间的诗词歌赋之类口头文学。

文学理论就是以它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

简言之:文学是运用语言媒介表现情感、塑造形象的审美意识形态。

第二节文学理论的学科归属1、什么是文艺学?文艺学包括哪几个分支?研究文学的本质和规律的科学统称为文艺学。

文艺学分为三个分支,即文学理论、文学批评、文学史,它们在研究的对象、范围、性质和功能等方面都有所不同。

2、文学理论的含义。

文学理论是研究文学的基本范畴、基本原理和基本规律的科学。

3、文学理论与文学批评、文学史的区别?文学理论不像文学批评和文学史那样直接面对具体的文学作品和文学现象,而是以文学批评和文学史为基础,总结出文学的一般原则、规律和范畴,它不是对文学作品和文学现象进行具体的阐释和品评,而是对于作为社会历史文化现象和审美现象的文学本体进行理论的概括和总结,进而反过来为文学创作实践以及文学批评、文学史研究提供总体观念、价值标准和方法论。

第三节文学理论的内容构成文学理论的内容构成与文学活动本身的构成有关,文学活动由作品、世界、作家、读者四要素构成,这四种要素构成了如下的三角关系:世界↑↓作品↑↓↑↓作家→读者←文学理论研究哪四个方面的关系?(1)“作品”与“世界”的关系。

这些问题构成了文学本质论(广义)的内容。

(2)“作品”与“艺术家”的关系。

这些问题构成了文学创作论(广义)的内容。

(3)“作品”本身所包含的关系。

这些问题构成了文学作品论(广义)的内容。

(4)“作品”与“欣赏者”的关系。

这些问题又构成了文学接受论(广义)的内容。

第五节文学理论的研究方法文学理论的方法体系总的说来包括三个层面,即哲学方法的层面,科学方法的层面,专业方法的层面。

《文学理论》复习资料(含名词解释及练习题)

《文学理论》复习资料(含名词解释及练习题)

《文学理论》复习资料(一至七章)一、文艺学:是一门以文学为对象,以揭示文学基本规律,介绍相关知识为目的的学科,包括三个分支:文学理论、文学批评和文学史。

二、文学艺术:是生产关系总和构成的社会经济基础的上层建筑,是上层建筑中的一种社会意识形态。

文学活动:把文学理解为一种活动,由作品、作家、世界、读者等要素组成,是人类的一种高级的特殊的精神活动。

文学理论:对文学的原理、文学的范畴和判断标准等问题的研究。

文学批评:以文学理论所阐明的基本原理概念、范畴和方法为指导,专门地去具体分析和评论一个个作家、作品。

文学史:是一门以研究主流文学为对象的,清理并描述文学演变过程,探讨其发张规律的一门学科。

三、所谓“以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包括两层含义:首先,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就是要以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指导。

其次,必须以马恩创立的,有列宁、毛泽东和一些学者丰富,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为指导。

四、中国当代的文学理论应该具有中国特色:第一,必须以中国特有的历史文化和现实经验作为土壤去培植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使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能够同中国的生动实际相结合。

第二,必须吸收中国传统的文学理论遗产,寻求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与中国传统文学理论的结合点。

五、建设中国当代的文学理论怎样体现时代精神:第一,必须在研究中国当代文学发展情况的基础上,概括当代社会主义文学实践的新经验,回答当代社会主义文学运动提出的新问题。

第二,必须面对20世纪西方文论的挑战。

第三,随着科学的发展,20世纪出现了许多新的学科,诸如符号学、解释学、现象学、价值学、信息论等。

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整体中的有机组成部分。

是马克思、恩格斯在批判地继承德国古典哲学、美学、文艺学的基础上创立的。

中国特色:必须以中国特有的历史文化和现实经验作为土壤去培植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

必须吸收中国传统的文学理论遗产,寻求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与中国传统文学理论的结合点。

《文学理论》复习资料

《文学理论》复习资料

《文学理论》复习资料1. 文艺学包括三个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的分支:文学发展史、文学批评和文学理论。

2. 文学理论以人类社会历史的现实的一切文学现象作为研究对象。

以美学方法论为总的指导,从理论高度和宏观视野上阐明文学的性质、特点和一般规律。

3. 文学理论的基本内容一般可分为文学观念论、作品论、创作论、接受论、源流论等方面。

4. 美国当代文艺学家M.H.艾布接姆斯(M.H.Abrams)提出了文学四个要素的著名观点:作品、艺术家、世界(自然、生活)、欣赏四个要素组成。

5. 在现代,最具影响的是波兰现象学派美学家英加登。

6. 作品的构成可以分为四个层面:语音层、意义单元层、再现的客体层和图式化的外观层。

7. 文学的完整活动必须考虑到作家、生活、作品、读者这几个方面的联系。

8. 美国学者艾布拉姆斯认为文学活动应包括作品、作家、世界和读者四个要素。

9. 世界—作家—文本—读者这四个要素,包含了体验、创作、接受三个过程。

10. 历史上六种主要的文学观念:再现说、表现说、实用说、独立说、客观说和体验说。

11. 柏拉图提出“理式模仿说”,亚理士多德提出“自然模仿说”。

12. 作品是作家情感的自然流露。

13. 雪莱指出:诗是最快乐最良善的心灵中最快乐最良善的瞬间之记录。

14. 文学是一种工具和手段。

15. 比较典型的实用说是中国古代的“教化说”和(“文以载道说”)和西方的“寓教于乐”说。

16. 中国古代有所谓的“教化说”。

17. 古罗马时期贺拉斯在《诗艺》中提出的“寓教于乐,既劝谕读者,又使人喜爱,才能符合众望。

”18. 独立说包括文学自律、艺术无功利、纯形式、纯审美。

“为艺术而艺术”是这种观念的主要口号。

19. 托?斯?艾略特的名言:论诗,就必须从根本上把它看做诗,而不是别的东西。

20. “体验说”是指在文学四要素中强调读者对作品的意向性体验,强调读者阅读作品时的感受和再创造。

21. 文学观察嬗变的原因:①时代原因,②演变与文学自身的演变。

文学理论重要复习资料

文学理论重要复习资料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的创立与发展第一节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产生的历史条件和思想来源文学的作用:1诉诸人的感觉和心灵2通过诉诸感觉和心灵而影响人的生存3人类文化的想象维度什么是文学理论1、通常看法:文学理论,又称文学学或文艺学,是指关于文学的学问。

2、操作性定义:文学理论是一门人文学科,是关于文学的普遍问题的思考方式。

3、普遍性与个别性问题:文学理论当然要思考个别的文学问题,但这种思考往往要在一个包含若干个别的普遍层面进行,要在对于个别的关注中从事一定普遍性概括,从个别上升到普遍。

当然,同时,也要从普遍沉落为个别。

当前文学理论的新特征1.理论是跨学科的一种其效果在原初学科之外的话语。

2.理论是分析性的和沉思性的一种从我们称为性、语言、写作、意义或主体的事物中找出其含义的尝试。

3.理论是一种对于常识的批评是对被指认为自然的那些概念的批评。

4.理论是自反性的是思维的思维,我们用它向文学和其它话语实践中感知事物的范畴发出质询。

文学理论包含哪些著述?第一,狭义:直接谈论文学的普遍问题的著述,如《文心雕龙》、《沧浪诗话》、《诗论》、《文艺心理学》、亚里斯多德《诗学》。

第二,较宽泛义:有关具体文学作品或其他文学现象的批评性言谈,即文学批评著述,如杜甫的《戏为六绝句》、王国维的《人间词话》及《红楼梦》评论,李长之的《司马迁之人格与风格》。

文体灵活、自由,涉及诗歌、小说、评点、论文、随笔、日记、日常言谈等多种文体。

第三,广义:有关文学的任何直接或间接的理性谈论,无论原来属于哲学、历史、社会学、民俗学、语言学、心理学、人类学还是物理学等,如《论语》、《道德经》、《庄子》、《乐记》、《荀子》、《判断力批判》、《结构人类学》、《写作与差异》等。

文学理论学习建议第一,阅读文学。

经常阅读古今中外文学艺术作品,保持对于文学文本的体验能力和习惯。

第二,汇通文艺。

将文学与其他艺术如电影、电视、绘画、音乐、戏剧等联系起来体验。

第三,理论思索。

文学理论知识点整理

文学理论知识点整理

文学理论知识点整理名词解释1. 文学理论:文学理论是文艺学的一个重要分支。

它以文学的普遍规律为研究对象,是一门以文学的基本原理、概念范畴以及相关的科学方法为研究对象并配合作品分析的学科。

2. 视角:视角也称为聚焦,就是作品中对故事内容进行观察和讲述的角度。

3. 领悟:领悟是文学接受进入高潮阶段后的一种更高境界,是指读者在阅读文学作品时,继共鸣和净化后而进入的更高阶段,包括潜思默想、洞悉宇宙奥妙、体悟人生真谛、提升精神境界等状况和过程。

4. 广义文学:是指一切口头或者书面语言行为和作品的统称,包括今天所谓文学和政治、哲学、历史、宗教等一般文化形态。

5. 共鸣:是文学接受进入高潮阶段的一个标志,通常有两种含义:一是指在阅读文学作品时,读者为作品中的思想情感、理想愿望和人物的命运遭际所打动,从而形成的一种强烈的心灵感应状态。

另一个意义是指不同的读者,包括不同时代、阶级和民族的读者,在阅读同一文学作品时可能产生的大致相同或相近的情绪激动和审美趣味趋同现象。

6. 情节:情节是按照因果逻辑组织起来的一系列事件7. 精神生产:精神生产指的是人类为了取得精神生活所需要的精神资料而进行的对于自然、社会的观念活动。

8. 话语蕴藉:话语蕴藉是对文学活动的特殊的语言与意义状况的概括,指文学作为社会性话语活动蕴含着丰富的意义生成可能性。

9. 诗:诗是一种语词凝炼、结构跳跃、富有节奏和韵律、高度集中地反映生活和表达思想情感的文学体裁。

10. 审美批评:审美批评是一种情感性评价也是一种体验和超越矛盾统一的批评,而且常常是形式或形象的直觉批评。

11. 文学风格:文学风格是作家创作个性与具体话语情境造成的相对稳定的整体话语特色。

12. 现实型文学:现实型文学是一种侧重以写实的方式再现客观现实的文学形态。

13. 材料:文学创造材料是指作家有生以来从社会生活中有意接受或无意获得的一切生动、丰富但却相对粗糙的刺激或信息。

14. 文学批评:文学批评是对以文学作品为中心兼及一切文学活动和文学现象的理性分析、评价和判断。

文学概论复习资料:第五章 抒情作品

文学概论复习资料:第五章 抒情作品

文学概论复习资料: 第五章抒情作品第五章抒情作品名词解释三分法:把文学作品为成三大类:叙事作品、抒情作品、戏剧作品。

抒情作品:表现传达作者以情感为核心的内在心性的文学作品。

情感:人对与之人发生关系的客观事物的态度的体验。

情绪: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需要而产生的体验。

人对外界刺激带有特殊色彩的主观态度。

审美情感:审美主体对客观审美对象是否符合自己需要所作出的一种心理反应、态度和体验。

艺术情感:对客观现实与表现对象持特定审美态度的一种情感体验。

表现论:认为艺术的本质在于表现情感,又称情感论。

托尔斯泰传达论:借助“外在符号”“传达”“感情”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兴,抒发情感;观,反映社会生活;群,沟通人与人;怨,批评时政。

抒情原则:在创作过程中,处理情感与理性、现实、语言等关系问题上,有意无意遵循的原则。

古曲主义:拥护王权;理性绝对化,否定感情的意义;运用民族规范语,恪守“三一律”;明显的保守性。

灵感:文思敏捷、思维活跃、注意力高度集中的很顺利的创作心境。

抒情策略:创作时,在语法或修辞采用某种方法和手段以达到抒情的目的并强化抒情效果。

原型意象:在某种抒情传统中长期反复使用并因之产生了固定内涵的模式化意象。

抒情母题:在某种抒情传中基于某种原型意象而形成的内涵相对固定的大型主题。

抒情小品文:一种短小而富有抒情意味的散文。

抒情的语法策略:从语言的结构方式这一角度强化抒情效果的方法和手段。

抒情的修辞策略:运用各种修辞方式强化抒情效果的方法和手段。

简答题一、抒情作品的情感表现特点有哪些?1. 表现情感的方法、途径和手段多种多样。

2. 表现的情感是多种多样的。

二、表现论的核心内容是什么?有哪些代表人物?1. 认为艺术的本质在于表现情感,又称情感论。

2. 首倡,法国弗尔龙;意大利克罗齐;英国科林伍德;3. 情感与表现是互动的。

三、什么是抒情原则?有哪些种类?1. 在创作过程中,处理情感与理性、现实、语言等关系问题上,有意无意遵循的原则。

文学理论考试复习资料

文学理论考试复习资料
思考问题
1.举例说明文学言语与普通言语的不同
a、文学言语是内指性的,普通言语是外指性的。普通言语指向语言符号以外的现实世界,它必须符合现实生活逻辑、经得起客观生活的检验并且必须遵守各种形式逻辑的原则。文学言语则是指向本文中的艺术世界,它不必符合现实生活的逻辑而要求与整个艺术世界氛围相统一。b、文学言语具有心理蕴含性。语言符号一般有两种功能,即指称功能和表现功能。普通言语侧重于它的指称功能,而文学言语则把它的表现功能提高到更加重要的位置。文学言语中蕴含了作家丰富的知觉、情感、想象等心理体验,因而比普通言语更富于心理蕴含性。c、文学言语具有阻拒性,又称陌生化。这是俄国形式主义者提出来的,它针对的是自动化语言。所谓自动化语言,是指那些过分熟悉的不再引起人注意的言语。比如用“弹指间”来表示时间过得快,一开始显得很生动形象,于是人人都用,司空见惯,人们只把它当作一个干巴巴的符号,而不再有新鲜感。文学言语就是要力避这种语言可能不合语法,打破了人们理解的常规,甚至不易被人理解,但却能引起人们的注意和兴趣,在延长感知时间、增加感知难度的情况下,反而增强了它的审美效果,形成文学语言的一大特色。但阻拒性言语不能使用得过滥、过多,要用得恰到好处。
8.文学抒情与叙事的区别:抒情偏于表现作者自己的主观世界,叙事偏于再现客观世界;抒情用话语的声音组织和画面组织来象征地表现情感,叙事则用话语的意义来讲故事。
9.为什么说“一切景语皆情语”?
近代学者王国维曾说过:“昔人论诗词,有景语、情语之别。不知一切景语,皆情语也。”在抒情性作品中,景是由抒情话语组织和表现出来的,被赋予了情感内涵的画面,它有灵性,情趣盎然。而抒情性作品中的情,也不是空洞抽象的东西,它常常附丽于写景的话语上,由景象征性地表现出来,所以说“一切景语皆情语”。

《西方文学理论》 文献资料 5.第五章 启蒙主义文论 L5.2莱辛——其他文献引述

《西方文学理论》 文献资料 5.第五章 启蒙主义文论 L5.2莱辛——其他文献引述

文献资料库:其他文献引述===================================================================== 其他文献引述:一,鲍桑葵论莱辛(1)莱辛对批评的观点在实用的批评家与哲学的批评家之间,在艺术的立法者与美的研究者之间,莱辛(1729—1781)采取的是中庸的立场。

为了证明毫不批判地从传统接受的艺术公式是无用的,为了用能够洞彻古典世界与浪漫主义世界共同人性根源的鲜活观察力,来取代这些艺术公式,他做了比任何人都要多的工作。

不过,毕竟他还是信任规那么的,他将批评家当作诗人的向导。

他以为,荷马和索佛勒里斯的作品中包含了诗歌的真正法那么,这种法那么在亚里士多德的作品中也有说明。

由于反对天才时期无形式的风气,他似乎没有把批评界规那么的服从与艺术形式方面的实际训练区别开来。

因此,他始终给人留下这样一个印象:即使从思想内容方面看,他应当划入近代批评界,但从他的思想目的来看,他依旧坚持先前的观点。

为了在开始的时候就弄清楚这一重要问题,我们有必要引用一下他的?汉堡剧评?(1767—1768),这几乎是他最后一部真正的美学著作。

在最后一章里,他对自己做出了估计。

“我不是演员,也不是诗人。

我的朋友常常善意地称我为诗人,那是因为他们误解我的缘故。

我写过几部剧本,但是不应该因此得出错误的结论。

并不是每一个拿着画笔乱抹乱描的人都是画家。

我刚开始写剧本的时候,正是人们乐于把兴趣和灵敏误解为天才的时候。

我也知道,我后来的几部戏剧之所以勉强过得去完全是由于批评界的缘故。

我认为,那种凭借自己的力量连续不断地涌出清洁泉水的生命之泉,在我身上是不存在的。

只有在压力泵的作用下,我才能挤出一点东西。

如果当初我没有学会在一定程度上借用他人的财富,没有学会在他人的火炉旁取暖,没有学会借助艺术透镜来增强自己的视力,我将会多么贫苦、多么寒冷、多么近视11阿!所以,当我听到有人对批评界心存不满的时候,我总会生出不安或惭愧。

文学理论复习资料

文学理论复习资料
3.文学活动“四要素”角度理解文学理论的研究对象。M.H艾布拉姆斯 著作《镜与灯》 世界.作家.作品(社会).读者。
5.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概念: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关于文学的本质及其规律的学说,是从认识论的高度对人类艺术的掌握世界的方式进行理论提升后形成的具有规律性和实践性的艺术哲学思想和文艺创作观,它以现实主义文学思想为核心,以真实性倾向性和典型性为理论支柱,包括文学的本质和特征文学的社会作用,文学的创作规律,文学的发生发展规律以及艺术生产和流通等有关文学的基本问题,它具有实践性、科学性、开放性等特征。
11.典型的环境中的典型人物。(1)人与环境的关系。(2)马克思提出“典型人物于典型环境”的命题。(3)具体内涵——①典型人物于典型环境是统一的②典型环境和典型人物一样也应是个别和一般的统一③作品的环境要典型,就应对特定人物关系做正确描写④塑造新人物形象是典型环境中典型人物理论的现实使命。
12.马克思主义文艺批评方法论的历史的观点。(一)基本含义: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史观揭示文艺的社会本质,他们认为文艺是一定的社会生活在艺术家头脑中反映的产物,要把文学作品放到它所产生的具体的历史条件中区考察,判定其社会历史价值。(二)具体内容:(1)要求作家创作中出现的复杂问题要放到社会历史文化的背景中考察。(2)作品要放到社会大系统中考察,发现其社会历史价值。
14.“历史观点”和“美学观点”二者关系。历史观点较侧重于作品的思想价值研究,美学观点侧重于作品的艺术性及审美效果的分析,两者虽各有侧重,但是是统一在一起的。
15.马恩的悲剧论。(1)悲剧冲突论:历史的必然要求和这个要求实际上不可能实现之间的悲剧性冲突。(2)历史的必然要求:在某一历史阶段由该时期特殊的社会生活的发展规律和客观形式提出的,需要悲剧人物去努力完成和实现的合理社会目标。(3)这个要求实际上不可能实现,由于主客体方面的种种原因,悲剧人物陷入了无从决择的两难处境,根本无法实现历史的必然要求。

文学理论复习资料

文学理论复习资料

文学理论1.文学广义文学是指一切口头或书面语言行为和作品,包括今天的文学以及政治、哲学、历史、宗教等一般文化形态。

狭义文学才是指今日通行的文学,即包含情感、虚构和想象等综合因素的语言艺术行为和作品,如诗歌、小说、散文、剧本等文类。

折中义文学:介乎两者之间难以归类的口头或书面语言作品。

如一些政论散文。

文学的审美含义指具有审美属性的语言行为及其作品,包括诗、散文、小说、剧本等。

狭义文学从广义文学分离、独立出来,在中国大致完成与魏晋时期,在西方完成于16-18世纪,成为特殊审美形态。

2.意境:意境是中国古典文论的一个独创概念,是华夏抒情文学审美理想的集中体现。

在中国文论史上,相传唐代王昌龄所作的《诗格》,最早使用了“意境”一词。

文学意境是文学形象的高级形态之一,是抒情型作品中呈现的那种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形象系统及其所诱发和开拓的审美想象空间。

意境的特征:1、情景交融的表现特征分为:景中藏情情中见景情景并茂2、虚实相生的结构特征“实境”:指逼真描写的景、形、境。

“虚境”:由实境诱发和开拓出来的审美想象的空间。

3.韵味无穷的审美特征。

由物色、意味、情感、事件、风格、语言、体势等因素共同构成的美感效果3.话语蕴藉:蕴藉,是指一种内部包含或蕴含着多重复杂意义,从而产生多种不同理解可能性的状况。

话语蕴藉是对文学活动的特殊的语言与意义状况的概括,指文学作为社会性话语活动蕴含着丰富的意义生成可能性。

一是整个文学活动带有话语蕴藉性质,二是被创造出来供阅读的特定语言性文本带有话语蕴藉性质。

话语蕴藉的典范形态:含蓄与含混含蓄:含蓄是文本的话语蕴藉的典范形态之一,指在有限的话语中隐含或蕴蓄仿佛无限的意味,使读者从有限中体味无限。

含混:话语蕴藉的典范形态之一,指看似单义而确定的话语蕴蓄多重不确定意义,令读者回味无穷含蓄与含混:含蓄突出表达上的“小”中蓄“大”,含混偏重阐释上的“一”中生“多”;一致性:话语蕴藉特性。

4.灵感含义:创造性思维过程中认识发生飞跃的心理现象,其外在形态是对问题突如其来的顿悟。

文学理论教程复习资料

文学理论教程复习资料

文学理论教程复习资料一,作家获取材料的途径主要可分为:无意获取,有意获取,实践获取,书本获取。

1.无意获取:指作家从小在社会生活和实践中所接收到的大量刺激。

2.有意获取:指作家出于某种理想冲动,或为了完成某一个创作任务,而围绕一个中心,并采用有意记忆(或笔记,摄影等)的方式,去有意接受刺激或积累信息的途径。

3.实践获取:指作家主动(或被迫)投身某一生活领域(或某种社会实践)去感受刺激,并获取信息的途径,这种材料又叫做直接材料。

4.书本获取:指由于文学的意识形态性质,他常常要依据前代或古人传递下来或同代人所提供的思想材料来从事创作,所以又叫做间接材料。

无意获取和有意获取是按照作家精神专注的趋向和程度而划分的;实践获取和书本获取是从作家获取材料的渠道划分的。

二,艺术发现的心理特征:虽然是对外在事物一种独特的把握,但在这种把握中,外在事物常常只是一个机缘,是这个机缘的某一突出之点与作家个人内心体验的契合。

三,创作动机:是驱使作家投入文学创造活动的一股内在动力。

四,什么是艺术构思?答:艺术构思就是作家在材料积累和艺术发现的基础上,在某种创作动机的驱动下,通过回忆、想象、情感等心理活动,以各种艺术构思方式,孕育出完整的、呼之欲出的形象序列和中心意念的艺术思维过程。

五,灵感:是创造性思维过程中认识发生飞跃的心理现象。

它的外在形态是围绕某一主题线索(意念或形象)的思考获得突如其来的领悟。

他来临时的突出特征是非预期性和转瞬即逝性,不及时捕捉就难以再现。

是艺术构思阶段最重要的思维方式之一。

直觉:省略了推理过程而对事物的底蕴或本质做出的直接了解和揭示。

直觉的作用:1.作家对某一独特事物(或现象)的瞬间把握,往往是由只觉得来的;2.作家第一次听到某故事(或社会现象)时,能发觉背后某种异乎寻常的使人深省的内蕴;直觉与灵感的区别:1.灵感是长久思索、艰苦劳动之后的成果,直觉却是从整体上对事物做出敏锐的判断;2.灵感发生在久思不得其解之后,直觉往往发生在第一次碰头之时;3.灵感是获取成熟的答案,直觉则是得到推测性的洞察。

马工程《文学理论》上复习资料

马工程《文学理论》上复习资料

文学理论一、填空题(1分1空,共15分)考查范围:1、基本的文学理论常识。

2、著名文学理论家及其著作。

Eg:社会生活是文学的唯一(源泉)、刘勰《文心雕龙》二、名词解释(15分)(考查的主要是内含,简单容易理解)Eg:虚拟性、精神性、情感性三、简答题(30分)文学理论的概念和基本原理(定义、研究对象、性质、内容)马克思所讲的文化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关系文学的审美性和其基本内容的原理和概念四、论述分析题(40分)(需要结合相应的文学作品)有观点+有条理,以文学作品作为论证的对象导言1、什么是文学理论?文学理论是一门研究文学特性和普遍规律的人文学科2、它的研究对象是?答:文学和文学活动。

3、文学理论的性质1、具有鲜明的实践性。

2、具有人文性。

3、具有科学性。

4、文学理论的七个内容?文学性质论、文学价值论、文学创作论、文学作品论、文学接受论、文学批评论和文学发展论第一编马克思主义与文学理论第一章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的创立和发展1、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产生的时间和历史条件产生时间19世纪40年代,这是西欧资本主义迅速发展以及国际工人运动蓬勃兴起的时期。

2、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产生的思想来源:康德和黑格尔的美学思想3、马克思恩格斯对于文学理论的贡献主要是在世界观和方法论上,对唯物史观(辩证唯物主义历史观)进行了表述。

从政治经济上可以看出来。

4、马克思是如何理解经济社会发展的平衡与不平衡的关系一般来讲文学艺术与经济社会的发展总体上是平衡的,一定社会的文学是以这个社会的物质生产为基础的,文学的产生和发展离不开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文学繁荣往往就是经济高涨的产物。

但是这种平衡不是绝对的,一成不变的。

5、什么是艺术生产?广义的艺术生产:与物质生产相对的精神生产的一种,它既有作为一般生产的普遍性,受生产的普遍规律支配;又有作为精神生产的特殊性;狭义的艺术生产:特指在资本主义时期,作家或者艺术家直接同资本交换的劳动,艺术生产为资本创造价值,艺术品具有商品的属性。

文学理论期末复习资料

文学理论期末复习资料

1.文学理论的含义:文学理论是一门研究文学特性和普遍规律的人文学科。

2、文学理论的研究对象:文学和文学活动3.文学是社会意识形态——倾向性:(一)含义:是指文学在反映特定社会生活时表现或流露出来的价值取向。

它是作家一定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自觉不自觉的显现,包括政治和思想的、道德的、民族的、宗教的等倾向。

(二)怎么表现:1)倾向应当从场面和情节中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而无需特别把它指点出来。

同时,作家不必把他所描写的社会冲突的历史的未来的解决办法硬塞给读者。

2)从场面和情节中自然流露出倾向性更符合艺术表现规律,做着的见解越隐蔽,对艺术作品来说就越好。

(三)为什么表现:通过形象来反应生活这是文艺的特征。

从生活出发,从人物出发,运用形象思维,通过典型化去概括和反应生活塑造感性形象。

典型化意境揭示社会人生意蕴和文化心理意蕴,这是文艺创作最基本的规律。

文艺的特点和规律决定了作家的审美认识,审美评价,审美情感和审美理想。

必须寓于形象体系之中。

4.席勒式的含义:席勒创作中部分存在着主观唯心主义的创作倾向,即创作不是从生活出发,而是从主观观念出发,以主观的热情代替对客观,现实的清醒观察,以抽象的观念演绎代替对现实关系的真实具体生动的艺术描写,把作品中的人物变成某种精神的传声筒。

5.什么是莎士比亚化:莎士比亚的剧作不是席勒式的某种主观精神的传声筒,用抽象理想代替生活真实的唯心主义创作倾向,而是从生活出发的,反应现实本质的作品,作者的倾向和理想,不是生硬的表达出来,而是依于“福斯泰夫式的背景”,惊人的独特的实践性中,通过生动丰富的剧情自然而然的流露出来。

莎士比亚化是马克思,恩格斯对莎士比亚创作经验的科学组织是他们对现实主义创作原则和创作方法的形象化表述。

它凝结了马恩长期反对唯心主义创作思想和创作原则的积极成果。

6.文学是审美的艺术:文学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还有其特殊的审美属性,是社会意识形态和审美艺术的统一。

文学作为审美艺术的特征,主要体现为情感性、形象性和超越性。

文学理论复习资料

文学理论复习资料

文学理论复习资料名词解释1、期待视野在文学阅读之先及阅读过程中,作为接受主体的读者基于个人与社会的复杂原因,心理上往往会有即成的思维指向与观念结构,读着这种据以阅读文本的即定的心里图示叫做阅读经验期待视野,简称期待视野。

2、延留是文学接受高潮阶段之后的一种心理延续和留存状况,是指文学作品在造成读者的共鸣净化和领悟之后继续留存于脑际并使其不断回味的状态。

3、文艺学是一门以文学为对象,以揭示文学基本规律,介绍相关知识为目的的学科,包括三个分支文学理论、文学史、文学批评。

4、文学活动的四要素世界、艺术家、作品、作者。

5、艺术发现是指作家在社会生活中,积累了一定的生活材料的基础上,无意识的依据自己认识和评价生活的思想原则和审美趋向,对外在事物进行观察和审视时所得到的独特感知。

6、文本时间与故事时间文本时间指故事内容在叙事文本中具体呈现出来的时间状态,故事时间指故事发生的自然时间状态。

7、文学风格是作家创作个性在文学作品的有机整体中通过语言组织所显示出来的能引起读者持久审美享受的艺术独创性。

8、领悟是指读者在阅读文学作品,与之形成共鸣并达到净化后进入的更高阶段,包括潜思默想,体悟人生真谛和提升精神境界等状况与过程9、隐含的读者是相对于现实读者而言是指本文自身设定的能够把文本提供的可能性加以具体化的预想读者。

10、文学文学是一种语言艺术,是话语蕴藉的审美意识形态。

11、创作动机指驱使作家投入文学创造文学活动的艺术内在动力。

12、灵感是创造性思维过程中认识发生飞跃的心理现象,是艺术构思阶段最重要的思维方式之一。

13、话语话语是一种具体的社会存在形态是指与社会权力关系相互常绕的具体言语方式是特定的社会语境中人与人之间从事沟通的具体言语行为,即一定的说话人与受话人之间在特定的社会语境中通过文本而展开的沟通活动14、理想型文学是一种侧重以直接抒情的方式表现主观思想的文学形态。

基本特征是表现性和虚幻性。

15、典型作为文学形象的高级形态之一。

文学理论资料之五

文学理论资料之五

西方现代文学理论批评: 含混(ambiguity)又译“晦涩”、“歧义”、“复义”。

与“明晰”相反,通常指作品中的一种弊病,“也就是,当需要精确、明白无误的意思时,却用了含糊的或模棱两可的表达方式。

然而,自威廉.燕卜荪发表了《含混七型》以来,这一术语在文学批评中广泛地用于表示一种诗歌技巧:使用一个单词或表现方法,表示两种或更多的不同意思、两种或更多大不相同的态度或者感情”。

(M.H.艾布拉姆斯《文学术语汇编》)燕卜荪自己在该书中下的定义为:“任何语义上的差别,不论如何细致,只要它使用一句话有可能引起不同的反应”,就同含混有关;“基本的情况是:一个词或一个语法结构同时有多方面的作用。

”他按照“逻辑和语法混乱的程度”罗列了含混的七种类型,“使含混程度一层层提高”。

第一型:“说一物与另一物相似,但它们却有几种不同的性质都相似。

”例如莎士比亚十四行诗中有一诗句:“荒废的唱诗坛不再有百鸟歌唱。

”鸟歌唱的树林被比作教堂中的唱诗坛是因为有诸多相似的性质,“由于不知道究竟应该突出哪一种因素,因此就有一种含混之感”。

第二型:上下文引起数义并存,包括词义本身的多义和语法结构不严密引起的多义。

如艾略特的诗句:“魏伯特老是想着死,看到皮肤下面的骷髅;地下没有呼吸的生物,带着无唇的笑,仰身向后。

”第二句使用的分号作用不明,若相当于句号,第三句中的“生物”就是主语;若相当于逗号,“生物”就与前一句中的“骷髅”并列为宾语。

“这微小的怀疑使这首诗的主旨——超越知觉的知觉——变得更加怪异。

”第三型:“两个意思,于上下文都说得通,存在于一词之中。

”双关是最明显的例子。

第四型:“一个陈述语的两个或更多的意义相互不一致,但能结合起来反映作者一个思想综合状态。

”第五型:“作者一边写一边才发现他自己的真意所在。

”第六型:“陈述语字面意义累赘而且矛盾,迫使读者找出多种解释,而这多种解释也相互冲突。

”第七型:“一个词的两种意义、一个含混语的两种价值,正是上下文所规定的恰好相反的意义。

文学理论的专业资料

文学理论的专业资料

文学理论的专业资料文学理论是研究文学及其相关现象的学科,它探讨文学作品的本质、意义和价值,以及文学与其他领域的关系。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介绍一些关于文学理论的专业资料,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这个领域的研究。

一、文学理论的概述文学理论是对文学现象进行系统研究的学科,它涉及文学的起源、发展、分类、审美标准等方面的问题。

在这个领域中,有很多经典的著作值得一读。

例如,俄国文学理论家托尔斯泰的《文艺理论》是一本经典之作,它探讨了文学与道德、艺术与生活的关系。

另外,法国文学理论家巴赫金的《文学理论导论》也是一本不可忽视的著作,它系统地介绍了文学理论的基本概念和主要流派。

二、文学理论的流派文学理论有许多不同的流派,每个流派都有其独特的研究方法和理论观点。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文学理论流派:1. 结构主义:结构主义强调文学作品的结构和语言系统的重要性。

法国文学理论家巴特的《结构主义文学理论导论》是这个流派的重要著作之一。

2. 传统批评:传统批评主要关注文学作品的形式、风格和主题等方面。

英国文学理论家莱文的《文学批评导论》是这个流派的代表作之一。

3. 后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质疑传统的文学观念和结构,强调多样性、碎片化和模糊性。

美国文学理论家布鲁克斯的《后现代主义文学理论导论》是这个流派的经典之作。

4. 文化研究:文化研究关注文学作品与社会、政治、历史等方面的关系。

英国文学理论家威廉姆斯的《文化与社会》是这个领域的重要著作之一。

三、文学理论的研究方法文学理论的研究方法多种多样,常见的方法包括:1. 文本分析:通过对文学作品的细致分析,揭示其中的意义和结构等方面的特点。

2. 比较研究:通过比较不同文学作品之间的异同,探讨它们的共同之处和特殊之处。

3. 历史研究:通过对文学作品的历史背景和时代特点的研究,理解其中的文化和社会意义。

4. 读者反应研究:通过调查读者对文学作品的反应和解读,了解文学作品的接受和影响。

四、文学理论的应用领域文学理论不仅仅是一种学术研究,它也在实际的文学创作和教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文学理论第五章(课堂)-2022年学习资料

文学理论第五章(课堂)-2022年学习资料

文學理始-第五華-口艺术变形:作家为达到某种艺术效果而有意将描-写对象以扭曲的、畸形的的形式表现出来。-● 家的深刻体验无-U0+籍-法用一般方法表现,-于是他们就将习以为-常的生活现象进行扭-曲,创造出一种具有征意味的艺术形式。-卡夫卡-1883~1924
文學理输-第五華-口创作动机的其他分类标准->作用效果:主导动机与非主导动机->价值属性:积极动机与消极动 ->意识范围:有意识动机和潜动机
文學锂给-第五華-创作动机对创作过程的重要影响-影响作家对创作手法和技巧的选择-口影响文学作品的内容-口影 作品的风格-干》
文學理始-第五華-西方现代派文学-HTOA-审判-●1-创作动机:反传统、标新立异-手法与技巧:意识流、内 独白,-自动写作、电报式、张、变形、-荒诞、黑色幽默等-“影响的焦虑”-尤利西斯母-←BAK-意择尔·贝克 韩特舞·马或排克6布车-《等待戈多》剧照
文學锂给-第五華-口创作动机的个体性因素->个体性的精神需求->个体性创作动机具有综合性-罔-NX》
文學厘给-第五華-出于作家纯粹个人的生活经历或心理体验而产生-的愿望和需要。-《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 所为作也。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来者。-一司马迁:《报任少卿书》-←BAK
文學厘输-第五華-▣创作冲动的主要特征->具有主导性的朦胧的情绪体验->复杂的、混合的,经过净化或“升华” 情->具有内指性特征->一种心理能量-☒H
文學复始-第五華-诗人..…特有的情绪可能是简单的,或-是粗糙的,或是平庸的。.…诗人的任务并-不是寻求新 绪,而是要利用普通的情绪,-将这些普通的情绪锤炼成诗,以表达一种根-本就不是实际的情绪所有的感情。-一TS 略特:《艾略特诗学文集》-T.S.ELIOT-艾略特1888-1965-文学论文集-H☒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方现代文学理论批评: 含混(ambiguity)又译“晦涩”、“歧义”、“复义”。

与“明晰”相反,通常指作品中的一种弊病,“也就是,当需要精确、明白无误的意思时,却用了含糊的或模棱两可的表达方式。

然而,自威廉.燕卜荪发表了《含混七型》以来,这一术语在文学批评中广泛地用于表示一种诗歌技巧:使用一个单词或表现方法,表示两种或更多的不同意思、两种或更多大不相同的态度或者感情”。

(.艾布拉姆斯《文学术语汇编》)燕卜荪自己在该书中下的定义为:“任何语义上的差别,不论如何细致,只要它使用一句话有可能引起不同的反应”,就同含混有关;“基本的情况是:一个词或一个语法结构同时有多方面的作用。

”他按照“逻辑和语法混乱的程度”罗列了含混的七种类型,“使含混程度一层层提高”。

第一型:“说一物与另一物相似,但它们却有几种不同的性质都相似。

”例如莎士比亚十四行诗中有一诗句:“荒废的唱诗坛不再有百鸟歌唱。

”鸟歌唱的树林被比作教堂中的唱诗坛是因为有诸多相似的性质,“由于不知道究竟应该突出哪一种因素,因此就有一种含混之感”。

第二型:上下文引起数义并存,包括词义本身的多义和语法结构不严密引起的多义。

如艾略特的诗句:“魏伯特老是想着死,看到皮肤下面的骷髅;地下没有呼吸的生物,带着无唇的笑,仰身向后。

”第二句使用的分号作用不明,若相当于句号,第三句中的“生物”就是主语;若相当于逗号,“生物”就与前一句中的“骷髅”并列为宾语。

“这微小的怀疑使这首诗的主旨——超越知觉的知觉——变得更加怪异。

”第三型:“两个意思,于上下文都说得通,存在于一词之中。

”双关是最明显的例子。

第四型:“一个陈述语的两个或更多的意义相互不一致,但能结合起来反映作者一个思想综合状态。

”第五型:“作者一边写一边才发现他自己的真意所在。

”第六型:“陈述语字面意义累赘而且矛盾,迫使读者找出多种解释,而这多种解释也相互冲突。

”第七型:“一个词的两种意义、一个含混语的两种价值,正是上下文所规定的恰好相反的意义。

”关于含混的诸多类型,罗吉.福勒把它们扼要地概括为:同音异义、一词多义、纯粹由于句法上的原因引起的棱模两可等三种情况。

(《现代批评术语词典》)在一个含混句中,燕卜荪说:“可以意味着你的意思不肯定,意味着有意说好几种意义,意味着可能指两者之一或两者皆指,意味着一项陈述有多种意义。

”但他更强调“它们所表达的东西会在思想里作为一个整体”。

他在《复杂词语的结构》中又说:“我用过‘含混’这个术语,指的是读者感到两种解读都成立,而又多少可以被一种二者结合的意义所取代,这两者被用来构成一个明确的结构。

”由于含混涉及到极为丰富的内涵和强烈的效果,所以燕卜荪认为:“含混的作用是诗歌的基本要素之一。

”他的上述看法,在批评家中间引起了广泛的反响。

.瑞恰兹说:“我认为自那以后,没有任何文学批评可能有过如此持久而重大的影响。

”(转引自戴维.洛奇《20世纪文学评论》)约翰.兰色姆说:“没有一个批评家读了此书还能依然故我。

”(《短论精选》)反对的意见则认为这种理论偏袒复杂的诗而排斥单纯的诗。

新批评派中的一些成员也认为“燕卜荪的心理学的倾向,对于价值评估的问题有严重的影响”(威廉.K.维姆萨特、克林思.布鲁克斯《文学批评简史》),因为他“把客观存在的语言现象与读者的主观感觉混为一谈”。

(兰色姆《燕卜荪先生之糊涂》)西方现代文学理论批评: 自动化(автоматизация)又译“机械化”。

动作或形式由于可感觉性减退而成为习惯或惯例时所处的无意识状态。

维克托.什克洛夫斯基说:“如果我们对感觉的一般规律作一分析,那么,我们就可以看到,动作一旦成为习惯性的就变得带有自动化了。

这样,我们所有熟悉的动作都进入了无意识的、自动的领域。

如果有谁回忆起他第一次手握钢笔或第一次讲外语时的感觉,并把这种感觉同他经上千次重复后所体验的感觉作比较,他便会赞同我们的意见。

我们的散文式语言,散文式语言所特有的建构不完整的句子,话说一半即止的规则,其原因就在于自动化的过程。

”“在事物的代数化、自动化的过程中,我们得到感觉力量最大限度的节约:各种事物是由其一种特点表示出来,例如数量;或者仿佛按照一个公式再现出来,而它们却不一定在意识里出现。

”自动化使得人们对外在事物熟视无睹,感受变得习以为常,丧失感受的丰富性、生动性和诗意性,结果使得“生活就消失了,变得什么也不是了” 。

(《作为手法的艺术》)尤里.图尼亚诺夫用这一术语来形容文学作品结构中某种构成要素的审美功能的改变或衰退:“当有涵义的形象失去影响时,表示这个形象的词就变成一种叙述的熟语,变成辅助的工具词。

换言之,就是它的功能改变了。

自动化,某个文学要素的‘衰退’,也是同样的情况。

”(《论文学的演变》)俄国形式主义者普遍同意什克洛夫斯基在《作为手法的艺术》中提出的下述看法:“研究诗歌语言,在语音和词汇构成、在措词和由词组成的表意结构的特性方面考察诗歌语言,无论在哪个方面,我们都可以发现艺术的特征,即它是专为使感觉摆脱自动化而创造的。

”“使事物摆脱感觉的自动化,在艺术中是通过各种方法实现的。

”这些方法归结到一点,就是“陌生化”。

西方现代文学理论批评: 陌生化(остранение)又译“奇特化”、“反常化”。

维克托.什克洛夫斯基首先提出的与“自动化”相对应的术语。

是使艺术作品增加可感觉性的各种手法的统称,又是使文学作品具备文学性的手段。

什克洛夫斯基说:“艺术的目的是要使人感觉到事物,而不仅是知道事物。

艺术的手法就是使对象陌生化,使形式变得困难,增加感觉的难度和时间长度。

因为感觉过程本身就是审美目的,必须设法延长。

艺术是体验对象构成的一种方式,而对象本身并不重要。

”(《作为手法的艺术》)陌生化的手法是多种多样的,例如托尔斯泰在作品中,“不直呼事物的名称,而是描绘事物;而且他在描写事物时,不是使用一般用于这一事物各部分的名称,而是借用描写其他事物相应部分所使用的词”。

例如:把圣餐称为一小片白面包、通过一个小姑娘的眼光来写军事会议,假托一匹马的叙述来写人际关系,用具体的描写来写人们熟知的宗教教义和仪式等等。

什克洛夫斯基认为,形象的描绘也属于陌生化,“几乎有形象的地方就有陌生化”。

因为“形象的目的并不是要使它带有的意义更接近于我们的理解,而是要创造一种对事物的特别的感觉,创造它的视象,而不是对它的认知”。

诗歌语言的语音和词汇构成、词的组成和语义结构也是陌生化的范围,它既可能是“难懂的、晦涩的语言,充满障碍的语言”,也可能“和散文语言很接近”。

如“普希金利用人民的语言作为一种手法来吸引人们的注意”。

陌生化还应当从动态方面,同某个时期文学的传统和背景联系起来理解。

鲍里斯.托马舍夫斯基指出,文学之外的材料,只要经过陌生化就能进入作品,“为了不致与文学作品的其他组成部分互不调和,应该在材料的表现上具备新颖的和独特的特点。

要把旧的习惯的东西当作新的和尚未习惯的东西来谈;要把司空见惯的东西当作反常的东西来谈”。

例如,“斯威夫特在《格列佛游记》中广泛利用了陌生化手法,用以描绘出一幅关于欧洲社会和政治制度的讽刺画”,“他抛去华丽的词藻、关于某些现象诸如战争、阶级矛盾、职业议员的政治手腕等等——的虚伪的传统解释。

这些主题被剥去常见的语言外衣,就变得陌生了,显示出整个令人厌恶的一面”。

这就使“批判政治制度这一文学之外的材料获得了理由,并和作品紧密结合起来”。

(《主题》)西方现代文学理论批评: 反讽(irony)源出于希腊文eironeia。

古希腊文学中这个术语有三个意思:一、表示“佯装”。

它最早出自喜剧里的角色Eiron(伊隆),这是一个“佯装无知”的人,他的对手是Alazon(阿拉宗),这是一个“妄自尊大”的人。

伊隆在阿拉宗面前总是装得愚蠢而无知,给对方造成错觉,结果在论辩中阿拉宗总是不攻自破。

“在大多数批评用法中,反讽仍保留了‘佯装’的基本意思,或与事实之不同的意思。

”二、表示“旨在从对方口中套取真言的发问技巧”,“来自苏格拉底的一种富有特色的假装的做法:在辩论中佯装无知,渴望得到启发,并且虚心地接受对方的意见,但是对方的观点在他的一再追问下证明是毫无根据,甚至会引向荒谬的结论”,这又被称为“苏格拉底反讽”。

(.艾布拉姆斯《文学术语汇编》)三、指“反论”或“反语”,古希腊修辞学家用它来表示字面意义与实指意义不符或相反。

在古罗马时期,西塞罗、昆提利安把“反讽”作为修辞手法引入演说,又称为“罗马式反讽”。

直到1502年,irony一词才在英语中出现,在18世纪初开始广泛使用,但反讽的意义基本上不出古典时期的理解。

自浪漫主义时期以来,反讽的意义有所扩展,并成为广泛使用的术语。

德国浪漫主义批评家施莱格尔兄弟认为,反讽是“对于世界在本质上即为矛盾、惟有模棱两可的态度方可把握其矛盾整体的事实的认可”(转引自雷纳.韦勒克《近代文学批评史》);“反讽就是矛盾的形态”,“矛盾是反讽的绝对必要条件,是它的灵魂、来源和原则”。

(转引自.米克《反讽和反讽性》)面对反讽的种种形态和解说,.米克在《论反讽》中归纳出构成反讽的五种因素:一、“‘无知’或‘自信而又无知’的因素”。

“这种态度在反讽者方面是佯装的,在受嘲弄者方面是真实的。

”这是从反讽的词源意义上引申出来的特征。

阿伦.罗德韦说:“当今有很多批评家,尤其在美国,他们到处去寻觅反讽,因此不会漏掉标志其本义的本源词eiron(佯装者)演变而来的eironeia (佯装不知)。

如果说这个词还像原来那样有什么功用的话,那么,意在被人识破时的佯装就仍然是它的基本意义。

”(《喜剧的术语》)二、“事实与表象的对照”。

这是说“反讽者展示某种表象,假装不知事实如何,而受嘲弄者被表象所蒙蔽,确实不知事实如何”。

进一步说,“第一,反讽要求表象与事实相对立或相抵牾;第二,在其他因素相同的情况下,对照越强烈,反讽越鲜明。

”三、“喜剧因素”。

“喜剧因素似乎是反讽的形式特点所固有的因素,因为在根本上互相冲突、互不协调的事物与或真或假的深信至无知无觉地步的态度结合了起来。

谁也不会明明白白地使自己陷入矛盾境地……因此,故意设置的矛盾的表象,便制造了一种只能在笑声中求得消解的心理张力。

”这也如.汤普森所说:“在反讽中,情感互相冲突……它既带有感情又带有理性——无论如何,在它的文学表现中是如此。

要想理解它,人们必须保持超然而冷静的态度;要想觉察它,人们必须为出了偏差的人物或理想而感到痛苦。

笑声发了出来,但又凝固在唇吻上。

我们所关心的某人某事被残忍地戏弄着,我们观看可笑的事,却被它刺伤了感情。

从这一点可以推断:严格符合反讽的客观界定的对照,如果没有引起人们的这些矛盾感情,就根本不具有反讽性。

”(《不动声色的反讽》)四、“超然因素”。

这一因素“似是隐含在佯装的概念里,因为反讽者的佯装能力表明他能控制比较直接的反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