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能练习题含答案及解析
【物理】 物理内能专题练习(及答案)及解析

【物理】物理内能专题练习(及答案)及解析一、内能选择题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原子核由质子和电子组成的B. 原子、原子核、电子是按物体尺度由小到大的顺序排列的C. 核能是再生能源D. 目前,核电站利用核裂变产生的能量发电【答案】 D【解析】【分析】原子是由原子核和电子组成的,原子核又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据此也可以判断它们的大小;核电站是利用核能来发电的,核能来自于放射性的物质铀,铀在自然界中有储量是一定的.【解答】A、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所以说法错误;B、原子、原子核、电子是按尺度由大到小顺序排列的,所以说法错误;C、产生核能的燃料在自然界中的确储量是一定是,因此核能属于不可再生能源,所以说法错误;D、核电站是通过可控的核裂变产生的能量来发电,是正确的.故选D.【点评】此题考查了原子的基本结构和对核能的基本认识,是我们应该了解的基本知识点.2.下列事例中,通过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的是()A. 抱热水袋取暖B. 冬天双手互搓C. 摩擦燃着火柴D. 铁丝弯折发热【答案】 A【解析】【解答】A.抱热水袋取暖,温度不同会发生热量转移,利用了热传递,A符合题意;B.双手互搓取暖,是做功的方式增大内能,B不符合题意;C.摩擦燃着火柴,是做功的方式增大内能,C不符合题意;D.铁丝弯折时,做功改变内能,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分析】热传递是能量的转移,做功是能量的转化。
3.用细线把很干净的玻璃板吊在弹簧测力计的下面,记住测力计的读数.使玻璃板水平接触水面,然后稍稍用力向上拉玻璃板,如图所示.则弹簧测力计的读数()A. 不变,因为玻璃板重力不变B. 变大,因为玻璃板沾水变重了C. 变小,因为玻璃板受到了浮力作用D. 变大,因为玻璃板与水的接触面之间存在分子引力【答案】 D【解析】【解答】因为玻璃和水接触在一起,并且玻璃分子和水分子间的距离在引力作用的范围内,故水分子和玻璃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故向上拉玻璃板时,弹簧测力计的读数将变大,不是因为沾水,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分析】由于分子间的作用力,使测力计受到向下的拉力变大.4.水具有比热容大的特点,下列现象及应用与此特点无关的是()A. 用水来冷却汽车发动机B. 内陆地区温差比沿海地区大C. 冬天的暖气设备用热水供暖D. 夏天往地上洒水,感觉凉爽【答案】D【解析】【解答】解:A、因为水的比热容较大,相同质量的水和其它物质比较,升高相同的温度,水吸收的热量多,所以用水来冷却汽车发动机,与水的比热容大的特点有关,故A不符合题意;B、因为水的比热容大,相同质量的水和砂石比较,在吸收或放出相同热量时,水的温度变化小,即内陆地区温差比沿海地区大,故B不符合题意;C、因为水的比热容较大,相同质量的水和其它物质比较,降低相同的温度,水放出的热量多,所以冬天供暖系统使用热水循环供暖,与水的比热容大的特点有关,故C不符合题意;D、给地板洒水降温是利用了蒸发吸热,与比热容无关,故D符合题意.故选D.【分析】(1)对水的比热容大的理解:相同质量的水和其它物质比较,吸收或放出相同的热量,水的温度升高或降低的少;升高或降低相同的温度,水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多;(2)夏天在地面上洒水,增大了水的表面积,可以加快水的蒸发,增加空气的湿度.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物体的温度升高,一定吸收热量B. 物体吸收了热量,它的温度一定升高C. 温度高的物体含有的热量一定多D. 物体的温度升高,他的内能一定会增加【答案】 D【解析】【解答】解:A、物体温度升高,可能吸收了热量,也可能是外界对它做了功,A 不符合题意;B、物体吸收了热量,内能一定增加,但是温度不一定升高,例如晶体的熔化过程,B不符合题意;C、热量不是状态量,不能说含有或者具有热量,C不符合题意;D、物体的温度升高,它的内能一定增加,D符合题意。
内能练习全集含解析

内能练习全集含解析一、内能选择题1.下列事件中,在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上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A. 搓手取暖B. 玩滑梯,臀部发热C. 放大镜聚光烤焦纸片D. 压缩空气【答案】 C【解析】【解答】A、B、D是利用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C、是利用热传递改变物体的内能。
故答案为:C。
【分析】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有两种:做功(内能和其它形式能的转化)、热传递(内能的转移)。
2.下列事例中,通过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的是()A. 抱热水袋取暖B. 冬天双手互搓C. 摩擦燃着火柴D. 铁丝弯折发热【答案】 A【解析】【解答】A.抱热水袋取暖,温度不同会发生热量转移,利用了热传递,A符合题意;B.双手互搓取暖,是做功的方式增大内能,B不符合题意;C.摩擦燃着火柴,是做功的方式增大内能,C不符合题意;D.铁丝弯折时,做功改变内能,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分析】热传递是能量的转移,做功是能量的转化。
3.如图为某一天中央电视台天气预报的截图.图中显示的四个地方,内陆地区的温差比沿海地区的温差大,造成这种差别的主要原因是()A. 水的比热容比泥土、砂石的比热容大B. 水的内能比泥土、砂石的内能大C. 水的密度比泥土、砂石的密度小D. 水的温度比泥土、砂石的温度低【答案】 A【解析】【解答】由截图可以看出,上海和台北属于沿海地区水多,水的比热容较大.西宁和拉萨属于内陆地区,沙石泥土为主,砂石泥土的比热容小.因此,内陆地区的温差比沿海地区大.A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分析】白天,相同质量的水和陆地比较,吸收相同的热量,水的温度升高较少,沙石泥土温度升高的多,所以沿海地区升高温度较低,内陆地区升高温度较高.夜晚,放出相同的热量,水的温度降低的少,沙石泥土温度降低的多,所以沿海地区降低温度较少,内陆地区降低温度较少.4.如图所示,在一个配有活塞的厚玻璃筒里放一小团硝化棉,把活塞迅速压下去,会观察到棉花着火了,同时活塞向上弹起.关于这个现象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 棉花着火说明筒内空气温度达到了棉花的着火点B. 棉花着火主要是因为压缩气体做功使筒内气体内能增加造成的C. 活塞向上弹起是因为筒内气体膨胀对活塞做功D. 活塞向上弹起是因为活塞撞到筒底受到弹力【答案】 D【解析】【解答】把空气压缩仪活塞迅速压下去,压缩气体做功,气体内能增加,温度升高,达到了棉花的着火点,硝化棉燃烧.AB不符合题意.玻璃筒内硝化棉燃烧,筒内气体受热膨胀对活塞做功,活塞向上弹起;活塞并没有撞到筒底受到弹力作用,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分析】活塞做功使筒中的内能增大,棉花点燃后内能增大对活塞做功,并非弹力.5.用两个完全相同的电加热器同时给水和煤油分别加热,在加热过程中水和煤油的温度升高一样快,由此可以判定()(c水>c煤油、ρ水>ρ煤油)(不计热量损失)A. 水的质量等于煤油的质量B. 水的体积小于煤油的体积C. 水的质量大于煤油的质量D. 水的体积大于煤油的体积【答案】 B【解析】【解答】AC、已知水和煤油吸收的热量和升高的温度相同,水的比热容大于煤油,由公式m= 知:水的质量小于煤油,AC不符合题意;BD、已知水的密度大于煤油,由于水的质量小于煤油,由公式V= 知,水的体积小于煤油.B符合题意,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分析】比热容表示物体的吸热能力,常见物体中水的比热容最大,在吸热和质量相同时,比热容较大的物体升高的温度较小.若吸热和温度变化相同,则质量不同.6.根据下表提供的数据,以下说法正确的是()几种物质的比热容单位:×103J/(kg•℃)物质水酒精煤油水银冰砂石铝铜比热容4.22.4 2.10.142.10.920.880.39B. 冰的比热容是2.1×103J/(kg•℃)表示1kg冰吸收的热量是2.1×103JC. 质量相等的水和煤油,吸收相等热量后,水的温度变化大D. 质量相等的铝块和铜块,升高相同的温度,铝块吸收的热量多【答案】 D【解析】【解答】解:A、液体的比热容不一定比固体的大,比如:冰比水银的比热容大。
物理内能练习题20篇含解析

物理内能练习题20篇含解析一、内能选择题1.冰在熔化过程中,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 内能不变,比热容不变B. 比热容变大、内能增加、温度不变C. 吸收热量、比热容变小、温度不变D. 比热容变大,内能增加,温度升高【答案】 B【解析】【解答】冰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而温度保持不变,但内能在增加;物质的比热容与物质的状态有关,冰的比热容为 2.1×103J(/kg•℃),水的比热容为4.2×103J(/kg•℃),冰化成水后比热容变大.故选B.【分析】冰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不变,但需要继续吸热,所以内能增加.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不同物质的比热容一般不同,同种物质的比热容还和状态有关.解决此类问题要知道熔化过程的特点及比热容与什么有关,属于基础题.要知道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同种物质的比热容与物质的状态有关.2.一大块铁和一小块铁的质量之比是5∶1,则它们的比热容之比是()A. 5∶1B. 1∶ 5C. 1∶1D. 无法确定【答案】C【解析】【解答】比热容是物质本身的一种特性,与物质种类和状态有关,与质量、热量、温度没有关系,故答案为:C.【分析】比热容是物质本身的一种特性,与物质种类和状态有关,与质量、热量、温度没有关系。
3.小明和班里的同学讨论热学知识,你认为正确的是()A. 看到阳光下屋内飞舞的灰尘,这是分子在不停地作无规则的运动B. 用手捏海绵,海绵的体积变小了,说明分子间有间隙C. 陨石在坠入大气层时,内能增加,机械能减小D. 在内燃机的一个工作循环中,燃气对外做功四次【答案】C【解析】【解答】A、尘埃在空气中飞舞是宏观物体在外力作用下的机械运动,A不符合题意;B、用手捏海绵,海绵的体积变小了,不能说明分子间有间隙,B不符合题意;C、陨石坠落的过程中,质量不变,高度减小,所以重力势能减小,坠落过程中陨石要克服空气阻力做功,把机械能转化为内能,内能增加,机械能减小,C符合题意;D、内燃机的一个工作循环有4个冲程,曲轴转动2周,对外做功1次,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 .【分析】A、尘埃飞舞机械运动,人的肉眼看不到分子的运动;B、用手捏海绵,海绵的体积变小了,说明海绵间的空隙变小了,不能说明分子间有间隙;C、陨石坠落的过程中,质量不变,高度减小,重力势能减小,即机械能减小;坠落过程中陨石要克服空气阻力做功,把机械能转化为内能,内能增加;D、内燃机的一个工作循环有四个冲程,曲轴转动两周,对外做功一次 .4.“开水煮白菜”是国宴上的一道精品菜,如图中这道菜的制作过程分析正确的是()A. 放一点盐,汤就有了咸味,说明分子只在液体中运动B. 菜做好起锅时,清香扑鼻,说明分子只在高温下运动C. 白菜的内能增加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实现D. 白菜的内能增加是通过做功的方式实现【答案】 C【解析】【解答】A.固体、液体、气体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错误;B.菜做好起锅时,清香扑鼻,说明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错误;C.白菜吸热,温度升高,内能增大,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实现,正确;D.白菜的内能增加是通过水加热实现的,属于热传递,错误。
物理内能练习题20篇及解析

物理内能练习题20篇及解析一、内能选择题1.如图所示为一个固体被均匀加热熔化时的温度一时间图像,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此固体的内能不变B. 此固体是晶体C. 在熔化过程中该物质的比热容变大了D. 在熔化过程中该物质的比热容变小了【答案】D【解析】【解答】在加热过程中,固体是吸收热量的,所以内能是增大的,A不符合题意;此固体熔化时温度一直升高,属于非晶体,B不符合题意;由于在相等的时间内固体吸收的热量是同样多的,由图示可知,当吸收同样多的热量时,固体的温度升高得越来越快,所以比热容是变小的,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分析】在熔化过程中不断升温是非晶体熔化的特点,通过温度升高加快,可知物体的比热容在减小.2.如图所示的核动力航空母舰和直升飞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直升飞机能获得向上的升力,是应用了流速越大,压强越小的原理B. 随着直升飞机上升高度增加,机舱外大气压减小C. 飞机上的发动机将燃料燃烧释放的内能转化为机械能D. 航空母舰利用的核能是在核反应堆中核聚变释放的能量,它属于可再生能源【答案】D【解析】【解答】解:A、飞机的机翼能获得向上的升力,是应用了流速越大流体的压强越小的原理,故A正确;B、随着直升飞机上升高度增加,机舱外大气压减小,故B正确;C、飞机发动机是将燃料燃烧释放的内能转化为机械能,故C正确;D、核能是不可再生的一次能源,故D错误;故选D.【分析】(1)流体在流速大的地方压强小、却在流速小的地方压强大;(2)大气压随着高度的增加而减小;(3)判断清楚该过程中的能量转化即可;(4)核能是不可再生的一次能源;3.厨房中的物理,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A. 炒菜时闻到香味是扩散现象B. 利用煤气煮饭是因为煤气热值较高、污染小C. 筷子夹食物,筷子是省力杠杆D. 利用水比热容较大的特点来冷却食物【答案】C【解析】【解答】解:A、炒菜时,菜的香味分子扩散到空气中而四处飘逸,属于扩散现象,故A正确;B、煤气热值高,不完全燃烧可能生成一氧化碳、烟尘等,也有少量的污染物形成,只不过污染较小,故B正确;C、用筷子夹菜时,动力臂小于阻力臂,属于费力杠杆,故C错误;D、水的比热容大,在相同的吸放热条件下,水的温度变化小,用水冷却食物效果好,故D 正确.故选C.【分析】(1)判断筷子在使用过程中,动力臂和阻力臂的大小关系,再判断它是属于哪种类型的杠杆.(2)根据煤气的热值和燃烧产物判断.(3)不同的物质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做扩散现象.(4)水的比热容大,在同样吸放热条件下水的温度变化小.4.下列关于热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A. 在汽油机的压缩冲程中,内能转化为机械能B. 0℃的水变成0℃的冰,温度不变,故内能不变C. 集中供暖采用热水循环,是因为水的比热容较大D. 火箭使用液态氢作燃料,是因为液态氢含有的热量多【答案】C【解析】【解答】A、汽油机的压缩冲程,活塞压缩气体做功,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不合题意;B、水凝固成冰,温度不变,由于放出热量,内能减小,不合题意;C、热水供暖利用了水的比热容大,温度降低时能放出较多的热量,符合题意;D、含有热量说法不科学,采用液氢作为燃料,因为它的热值大,不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A、汽油机的压缩冲程,活塞压缩气体做功,消耗了机械能,气体的内能增大;B、物体放出热量内能减小,吸收热量,内能增大;C、相同的物体,比热容越大,在温度变化相同时,吸收或放出的热量越多;D、热量是一个过程量,只能说吸收或放出,不能说“含有”;相同质量的燃料,热值越大,完全燃烧时放出的热量越多 .5.质量相同、温度相同的铁块和铜块(c铜<c铁),吸收相同热量后,温度更高的是()A. 铁块B. 铜块C. 一样高D. 不确定【答案】 B【解析】【解答】解:因为铁块和铜块的质量相同,初温相同,吸收的热量也相同,根据公式Q=Cm△t得,△t=可知,比热容大的物体降低的温度小,铁的比热容大于铜的比热容,故铁块升温小。
内能练习题(带答案解析)

内能练习题(带答案解析)一、选择题1.关于物体的内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内能是物体做机械运动时所具有的能B.热传递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C.物体的温度降低,内能减少,当降到0 ℃时物体就不具有内能了D.物体运动得越快,举得越高,内能越大2.四只相同规格的烧杯中装有水,水量及其温度如图1所示。
关于四只烧杯中水的内能的大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图1A.烧杯(a)中的水的内能大于烧杯(b)中水的内能B.烧杯(c)中的水的内能大于烧杯(d)中水的内能C.烧杯(a)中的水的内能大于烧杯(c)中水的内能D.烧杯(d)中的水的内能大于烧杯(c)中水的内能3.关于内能、热量和温度,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温度低的物体可能比温度高的物体内能多B.物体内能增加,温度一定升高C.物体内能增加,一定要从外界吸收热量D.物体温度升高,它的热量一定增加4.关于物体内能的改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内能减少,可能是对外做了功B.物体吸收热量,内能一定增加C.对物体做功时,物体内能一定增加D.物体放热时,内能一定减少5.将一铁块投入到装有水的烧杯中,它们之间没有发生热传递,这是因为()A.它们具有相同的热量B.它们具有相同的内能C.它们具有相同的温度D.它们具有相同的质量6.如图2的四幅图中,属于利用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的是()图27.下列现象中,属于用热传递方法使物体的内能减少的是()A.灼热的铁水变成铁铸件B.夏天从冰箱里取出的正在熔化的冰块C.冲开热水瓶塞子的水蒸气D.坠入大气层中的流星8.下列现象跟做功改变内能有关的是()A.盛夏,太阳把稻田里的水晒热B.从滑梯上滑下的小朋友,裤子会发烫C.严冬季节用热水袋取暖D.用擦酒精的方法使发烧者降温9.如图3所示是一个空气压缩引火仪。
在厚壁玻璃筒的底部放一小撮干燥的硝化棉,用力将活塞迅速下压,棉花会被点燃,下列分析正确的是()图3A.当活塞向下压时,玻璃筒内空气体积变小,压强变小B.当活塞向下压时,对玻璃筒内棉花做功,温度升高C.向下压活塞时,快压和慢压的效果相同,因为压缩气体做的功相同D.硝化棉被点燃的原理与擦燃火柴的原理相似10.飞机在万米高空飞行时,舱外大气压比舱内气压低.要使舱内获得新鲜空气,必须使用压缩机把空气从舱外压进舱内。
内能练习题及答案

内能练习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物体的内能与温度的关系是:A. 温度越高,内能越大B. 温度越低,内能越小C. 温度与内能无关D. 无法确定答案:A2. 以下哪种情况下,物体的内能不会发生变化?A. 物体的温度升高B. 物体的质量增加C. 物体的体积增大D. 物体做功答案:D3. 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式是:A. 做功和热传递B. 压缩和膨胀C. 摩擦和辐射D. 吸收热量和释放热量答案:A二、填空题4. 内能是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________的总和。
答案:无规则运动5. 物体的内能与物体的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有关。
答案:温度、质量、状态三、判断题6. 物体吸收热量,内能一定增加。
()答案:错误(因为物体吸收热量的同时可能对外做功)7. 物体对外做功,内能一定减少。
()答案:错误(因为物体对外做功的同时可能吸收热量)四、简答题8. 请简述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式,并举例说明。
答案: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式是做功和热传递。
做功是指外界对物体施加力,使物体发生位移,从而改变物体的内能。
例如,压缩气体时,外界对气体做功,气体的内能增加。
热传递是指物体之间通过热量的传递来改变内能,例如,将热水壶放在炉子上加热,水壶吸收热量,内能增加。
五、计算题9. 假设一个质量为2kg的铁块,其比热容为0.46×10^3 J/(kg·K),当铁块的温度从20°C升高到100°C时,铁块吸收的热量是多少?答案:首先计算温度变化量:ΔT = 100°C - 20°C = 80°C。
然后使用热量公式Q = mcΔT,其中 m 是质量,c 是比热容,ΔT 是温度变化量。
代入数值得到Q = 2kg × 0.46×10^3 J/(kg·K) × 80K = 7.36×10^4 J。
六、实验题10. 设计一个实验来验证做功和热传递都能改变物体的内能。
物理内能的利用练习题20篇含解析

物理内能的利用练习题20篇含解析一、内能的利用选择题1.在内燃机工作的四个冲程中,发生内能和机械能相互转化的冲程是()A. 吸气冲程和压缩冲程B. 压缩冲程和做功冲程C. 做功冲程和排气冲程D. 排气冲程和吸气冲程【答案】B【解析】【解答】解:内燃机的四个冲程是吸气、压缩、做功、排气冲程,压缩冲程活塞向上运动,压缩气体对气体做功,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做功冲程高温高压燃气推动活塞向下运动,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吸气和排气冲程不发生能量转化.故选B.【分析】内燃机四个冲程中的能量转化情况:吸气和排气冲程不发生能量转化,压缩冲程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做功冲程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2.关于生活和自然中蕴含的物理知识,下列说法中止确的是()A. 使用天然气作燃料,燃烧越充分,热值越大B. 汽车发动机采用水进行冷却,是利用了水的比热容较大的属性C. 高压锅能增大锅内气压、降低水的沸点D. 飞机水平飞行时,机翼上方的空气流速大,压强大【答案】 B【解析】【解答】A、天然气的热值不变,故A错;B、汽车发动机采用水进行冷却,是利用了水的比热容较大的属性,故B正确;C、高压锅能增大锅内气压、增大水的沸点,故C错;D、飞机水平飞行时,机翼上方的空气流速大,压强小,故D错。
故选B。
【分析】(1)热值是燃料的一种特性,与其燃烧的程度无关;(2)根据Q吸=cm△t知在m、△t相同时c越大Q吸就越大,水的比热容大冷却效果好。
(3)沸点与气压的关系:液面上方的气压越大液体的沸点越大;(4)液体的流速与压强的关系:液体的流速越快压强越大。
3.关于物体内能、热量和温度,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0℃的物体的内能为零B. 物体吸收了热量,温度一定升高C. 物体的内能增加,温度不一定升高D. 热值越大的燃料,燃烧时放出的热量就越多【答案】C【解析】【解答】解:A、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内能,0℃的物体的内能不为零,故A错误;B、晶体熔化过程中,吸热但温度不变,故B错误;C、晶体熔化过程中,吸热但温度不变,但内能增加,故C正确;D、燃料的热值越大,只有在相同质量并且完全燃烧的情况下,放出的热量才越多,质量少、燃烧不完全放出的热量就少,故D错误.故选C.【分析】(1)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内能;(2)晶体熔化过程中,吸热但温度不变;(3)晶体熔化过程中,吸热但温度不变,但内能增加;(4)燃料燃烧所能放出的热量的多少,取决于三个因素:一个是热值,只与燃料种类有关;一个是燃料的质量;一个是否完全燃烧.4.下列有关能量转化的说法错误的是()A. 核电站发电——核能转化为电能B. 电饭锅烧饭——电能转化为内能C. 热机工作——机械能转化为内能D. 太阳能电池一一太阳能转化为电能【答案】C【解析】【解答】A. 核电站利用核裂变发电,将核能转化为电能,A不符合题意;B. 电饭锅消耗电能,将电能转化为内能加热食物,B不符合题意;C. 热机工作时,将燃料燃烧产生的内能转化为机械能对外做功,C符合题意;D. 太阳能电池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分析】热机是利用内能来工作的机器,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5.下列各例中,属于机械能转化为内能的是()A. 用电开水器加热水B. 衣服在阳光下暴晒升温C. 火箭升空D. 双手摩擦生热【答案】D【解析】【解答】解:A、开水加热器是要消耗电能的,加热水转化为水的内能,是电能转化为内能,A不符合题意;B、衣服在阳光下曝晒升温是将光能转化为内能,B不符合题意;C、火箭升空是要消耗燃料的,将燃料的化学能转化为内能,再转化为火箭的机械能,C不符合题意;D、双手摩擦发热是克服双手间的摩擦做功,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D符合题意。
内能的利用练习题含答案及解析

动.在活塞向下运动的过程中,汽缸内气体的(A.内能减少 快【答案】A【解析】【解答】解:两个气阀关闭,活塞向下运动,是做功冲程,内燃机的做功冲程是 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故气体的内能减少、温度降低,分子热运动减慢;气体质量不变, 体积变大,故气体分子的密度减少.故选A .【分析】解答此类题注意总结规律,在内燃机的四个冲程中,进气阀和排气阀均关闭的只 有压缩冲程和做功冲程,而在压缩冲程中活塞向上运动,做功冲程中活塞向下运动; 汽油机的四个冲程中有两个冲程发生能量转化,一是压缩冲程中机械能转化为内能;二是 做功冲程中内能转化为机械能.B.温度升高 "C.密度增大 "D.分子热运动加内能的利用练习题含答案及解析一、内能的利用选择题1 .内燃机在我们的生活中应用越来越多,内燃机主要分为汽油机和柴油机,根据汽油机和 柴油机的区别,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汽油机气缸顶部有喷油嘴,柴油机气缸顶部有火花塞B. 只要汽油机气缸内的汽油完全燃烧,热机效率就可以达到C. 做功冲程是内能转化为机械能D. 压缩冲程是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答案】C【解析】【解答】解:A 、 汽油机汽缸顶部有一个火花塞,柴油机汽缸顶部是一个喷油嘴.故 A 错误;B 、 热机在工作时不可避免的要克服机械部件间的摩擦做额外功,机械效率不可能达到 100%,故B 错误;C 、 做功冲程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故D 、 压缩冲程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故故选C.【分析】(1 )汽油机和柴油机结构不同之一:汽油机有火花塞,柴油机有喷油嘴;( 2)任何机器在做功时都不可避免的做额外功,效率不可能达到100%;( 3)做功冲程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4)热机工作过程中,压缩冲程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2. 如图是四冲程汽油机做功冲程的示意图.汽油燃烧产生高温高压的气体推动活塞向下运100%C 正确;3.现在节约能源的现象越来越多 .比如在香港的一家健身馆,在地面上就装有压电材料, 利用健身者对地面的压力来产生电能,并为室内照明供电 .在这一过程中实现的能量转化形式是:()A. 电能一机械能一光能和内能 C.电能----光能和内能一机械能【答案】D【解析】 【解答】健身者的运动具有机械能,通过在地面上的压电材料产生电能,电能再 照明供电,转化为光能和内能.所以过程为:机械能----电能----光能和内能.D 符合题意,ABC 不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直流电动机原理:是利用通电线圈在磁场里受力 解答.4.教室里面的节能灯、电风扇、班班通都工作时,下面说法错误的是( )A.用电器开得越多,总电阻越大 I B 用电器开得越多,总电功率越大C.电风扇主要将电能转化为动能I D 它们之间是并联的【答案】A【解析】【解答】解:A 、教室中各用电器是并联的, 并联,根据并联电阻的规律可知,总电阻会变小,故5.四冲程热机工作过程中,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是()A.吸气冲程”i B.做功冲程 'C.压缩冲程【答案】B【解析】【解答】解:在做功冲程中,燃料燃烧的化学能转化为内能,高温高压的燃气推 动活塞做功,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而压缩冲程中,消耗机械能,产生内能,所以是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的过程; 吸气冲程和排气冲程中没有能量的转化. 故选B .【分析】热机是将热能转化为机械能的机器,它的一个工作循环包括四个冲程:吸气、压 缩、做’ B.机械能----光能和内能一电能转动的原理制成的,由此分析用电器开得越多,相当于多个电阻A 错误;B 、 并联电路中,用电器开得越多,总电功率越大,故C 、 电风扇工作时,主要将电能转化为动能,故C 正确;D 、 教室的电路与家庭电路相同,各用电器工作时互不影响,是并联的,故故选A .【分析】(1 )家庭电路为并联电路,并联的电阻越多,总电阻越小;( B 正确;D 正确. 功率等于各并联用电器的功率之和;( 3)电风扇工作时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电路为并联电路.2)并联电路的总4)家庭N D.排气冲程功、排气冲程,其中压缩冲程是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做功冲程是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f=0.08G=0.08mg=0.08 X 1500kg X 10N/kg=1;故NA 正确;B 、因为汽车匀速行驶时,处于平衡状态,受到的牵引力和阻力是一对平衡力, 所以汽车受到的牵引力:F=f=1200N ,汽车行驶的速度: v=108km/h=30m/s ,彳1/5这时汽车牵引力做功的功率: P=7 = { =Fv=1200NX 30m/s=3.6 X 14W ;故B 正确;C 汽油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为:Q 放=Vq=3.3 X X 50L=1.65鬼10因为汽车的效率 n =护恿=40%, 所以牵引力做的有用功:W 有用=nW 总=40%X 1.65 X 9J =6.6 X 幼 故 C 错误; D 、根据 W=Fs 可得,汽车行驶的路程为:】沁址 =5.5 X 51i9=550km .故D 正确.油的热值和油箱容积,可利用公式 Q M =Vq 计算出汽油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又知道汽车的 效率为40%,可利用公式 W 有用=nW 总计算出牵引力做的有用功;(4)利用公式 W=Fs 的公 式变形计算出汽车行驶的路程.7.我国南海海底存储着丰富的可燃冰”资源,可燃冰被视为 21世纪的新型绿色能源,可燃冰的主要成分是甲烷,Im 3的可燃冰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与完全燃烧 164m 3的甲烷气体放出的热量相等,这说明可燃冰的(A. 热值大B. 比热容大 C 质量大 D.密度大6.当汽车以108km/h 的速度在高速公路上匀速行驶时,汽车受到的阻力是整车重的倍,效率为40%.已知汽车整车质量为1500kg ,油箱容积为50L .q=3.3 X JyL , g=10N/kg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汽车匀速前进受到的阻力是 1200NC.牵引力做的有用功1.65 X 9【答案】C【解析】 【解答】解:)■I B.这时汽车牵引力做功的功率A 、 汽车匀速前进受到0.08(汽油热值3.6 X 4s= 故选C.【分析】(1)根据G=mg 和汽车受到的阻力是整车重的0.08倍求出阻力的大小;(车匀速行驶时,受到的牵引力和阻力是一对平衡力,根据二力平衡条件求出牵引力的大 小,又知道汽车行驶的速度,根据 P=7 =71 =Fv 求出汽车牵引力做功的功率;(3) 2)汽知道汽【答案】A【解析】【解答】Im 3的可燃冰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与完全燃烧 热量相,说明可燃冰的热值大, A 符合题意,BCD 不符合题意。
中考物理《内能》专题练习(附带答案解析)

中考物理《内能》专题练习(附带答案解析)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道小题)1. 关于物体的内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0°C的冰没有内能B.要使物体内能增加,必须使其吸收热量C.温度高的物体内能一定大D.物体的内能增加,它的温度不一定升高2. 关于温度、内能和热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的内能增加,一定要吸收热量B.物体的内能越多,放热一定越多C.物体的温度升高,它的内能一定增加D.物体的温度越高,它含有的热量越多3. 下列四张图中利用热传递来改变物体内能的是( )A.钻木取火B.煤炉烧水C.压缩空气升温D.搓手取暖4.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寒冬梅花香气扑鼻而来,这是因为( )A.分子之间存在引力B.分子之间存在斥力C.分子之间没有空隙D.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5. (2022•恩施州)夏季,混凝土护栏被太阳晒得很热,池塘中太阳下的水却不很热,主要原因是( )[c混凝土=0.84×103J/(kg•℃),c水=4.2×103J/(kg•℃)]A.水不吸热B.混凝土初温高C.水的比热容大D.混凝土放热6.夏天,将饮料放入冰箱冷藏室,饮料温度降低。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饮料将温度传递给冰箱中的空气B.饮料放出热量后自身所含热量减少C.饮料温度降低的过程伴随着内能的转移D.饮料放热是因为饮料的内能比冰箱中空气的内能多7.下列生活中的事例不能说明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是( )A.端午节蒸粽子时,满屋子都弥漫着粽香B.将一勺糖放入一杯清水中,一段时间后整杯水都变甜了C.打扫教室地面时,在阳光下看到灰尘在空中飞舞D.腌制腊肉时,将盐涂抹在猪肉表面,几天后整块肉都变咸了8.质量相等的甲、乙两种液体吸收相同的热量后,甲升高的温度高于乙升高的温度。
由此可知( )A.甲液体的比热容大于乙液体的比热容B.降低相同的温度,质量相等的甲液体放出的热量比乙液体放出的热量多C.甲、乙两种液体相比较,乙液体更适合作冷却剂D.甲物质的熔点高于乙物质的熔点9.“二十里中香不断,青羊宫到浣花溪”,这是南宋大诗人陆游对成都的赞誉。
内能练习题及答案

内能练习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下图所示的体系属于什么类型的系统?A. 封闭系统B. 开放系统C. 绝热系统D. 等温系统答案:A. 封闭系统2. 根据内能定理,以下哪个选项描述的现象是正确的?A. 系统吸收热量,内能增加B. 系统吸收热量,内能减少C. 系统释放热量,内能增加D. 系统释放热量,内能减少答案:A. 系统吸收热量,内能增加3. 内能是系统的一种宏观性质,其包括哪些微观粒子的运动情况?A. 仅包括分子的运动情况B. 仅包括原子的运动情况C. 包括分子和原子的运动情况D. 不包括任何微观粒子的运动情况答案:C. 包括分子和原子的运动情况4. 以下哪项变化不会导致系统的内能发生变化?A. 温度的改变B. 体积的改变C. 压强的改变D. 物质的添加或消耗答案:C. 压强的改变5. 以下哪项不是内能的基本特征?A. 内能是系统的宏观性质B. 内能可以通过热量的形式传递C. 内能和系统的状态有关D. 内能可以用来做功答案:A. 内能是系统的宏观性质二、填空题1. 根据内能定理,当系统吸收热量时,内能的变化量为________。
答案:正值2. 下列哪个量是内能的单位?答案:焦耳(J)3. 内能是系统的一种____________性质。
答案:宏观4. 内能的改变可以通过____________来实现。
答案:传热5. 当系统释放热量时,内能的变化量为________。
答案:负值三、简答题1. 内能和热量之间的关系是什么?答:内能是热量的一种表现形式。
当系统与外界交换热量时,系统的内能会发生变化,吸收热量时内能增加,释放热量时内能减少。
2. 内能可以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吗?如何转化?答:是可以的。
内能可以转化为机械能、电能等其他形式的能量。
例如,当系统发生压缩或膨胀时,内能可以转化为机械能;当系统发生化学反应时,内能可以转化为化学能。
3. 为什么内能是系统的宏观性质?答:内能是系统微观粒子的平均动能和相互作用能的总和。
内能练习题(含答案)

内能练习题(含答案)1.水电站的水从高处流向低处的过程中,重力势能减小,动能增加。
2.正在空中飞行的飞机,势能不为零,动能不为零。
3.一滴红墨水在清水中一段时间后,整杯水变红了,这叫扩散,它说明分子在永不停地运动。
4.液体和固体很难被压缩的原因是分子间没有空隙。
5.关于能量转化,壶中水沸腾时壶盖跳动是水的动能转化为壶的动能。
6.物体对外做功物体内能减少,对物体做功时,物体内能一定减少。
7.将一小球竖直向上抛出忽略空气阻力,小球上升过程中,动能不断减小,势能不断增加。
8.向上抛出的小石块属于动能转化为势能的运动过程。
9.利用电炉把水烧开是通过做机械功来改变物体内能的现象。
10.甲乙两物体比热比是3:2.11.在相同条件下,气体比液体容易压缩,主要是由于气体分子之间的空隙较大而液体分子之间的空隙非常小。
12.燃烧甲、乙两种燃料,甲放出的热量比乙多。
13.答案:B。
可以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现象是活塞被水蒸汽推动做功。
14.答案:A。
气体容易被压缩是因为分子之间存在斥力。
15.答案:B。
摩擦生热的现象是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16.答案:C。
比热容是物体吸收或放出的热量与温度变化的比值。
17.答案:D。
比热容会发生变化的情况是温度变化或物质相变。
18.答案:D。
在匀速下落时,机械能不变。
19.答案:B。
根据热量守恒和比热容的定义,可以列出方程求解。
20.答案:D。
固体很难被压缩是因为分子之间存在着斥力。
21.答案:温度为1摄氏度时,需要吸收4.2×103焦的热量。
22.答案:热水放出热量,直到热水与冷水的温度相等为止。
23.答案:内能增大,分子无规则运动的速度增大。
24.答案:末温最高的是铝块,末温最低的是铜块。
根据比热容的定义,不同材料吸收相等的热量后,温度变化的大小不同。
25.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的无规则运动所具有的动能和势能的总和被称为物体的内能。
26.“八月桂花遍地开”时,人们可以从很远的地方就闻到桂花的芳香,这是一种扩散现象,说明气体分子具有自由扩散的能力。
内能的利用练习题

内能的利用练习题内能是热力学中的一种能量形式,它代表了物质内部的微观粒子的热运动。
内能的利用涉及到热力学过程、能量转换和热传递等知识。
下面将为大家呈现几个内能的利用练习题,帮助大家加深对内能的理解。
练习题1:内能与物体热容的关系某物体的内能变化量为ΔU = 100 J,它的热容为C = 20 J/°C,求该物体温度的变化量ΔT。
解析:根据内能的定义,ΔU = Q + W,其中Q表示传热,W表示功。
对于一个封闭系统而言,由于没有功的输入,所以ΔU = Q。
根据热容的定义,Q = CΔT,将它代入内能的表达式中得到ΔU = CΔT。
将已知数据代入计算,可得100 J = 20 J/°C × ΔT,解得ΔT = 5 °C。
所以该物体的温度变化量为5 °C。
练习题2:理想气体内能的变化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从初始状态A经历了一个等体过程到达最终状态B,初始温度为T1,末端温度为T2。
已知该气体的热容为C,求该过程中内能的变化量ΔU。
解析:由于该气体经历的是等体过程,意味着该过程中没有对外做功,即W = 0。
再根据内能的定义,ΔU = Q + W,代入已知数据得到ΔU = Q + 0 = Q。
根据热容的定义,Q = CΔT,代入得到ΔU = CΔT。
将ΔT = T2 - T1代入计算,即ΔU = C(T2 - T1)。
练习题3:物体的内能转换一定质量的物体中的内能转化为了功,物体的内能减少了ΔU,功的大小为W。
已知物体的内能初始化为U0,求物体的最后内能Uf。
解析:根据内能的定义,ΔU = Q + W。
已知ΔU = -ΔU,即内能减少了ΔU,而W为内能转化的功,所以W = -ΔU。
已知物体的初始内能为U0,最后内能为Uf,根据内能变化量的定义ΔU = Uf - U0,将已知数据代入得到W = -(Uf - U0)。
所以物体的最后内能为Uf = U0 - W。
练习题4:热传递与内能变化一块金属板的内能变化量为ΔU,它和周围环境之间通过传导方式传递了热量Q,求该热传递过程中对环境的做功W。
物理初中内能练习题含解析

物理初中内能练习题含解析一、内能选择题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原子核由质子和电子组成的B. 原子、原子核、电子是按物体尺度由小到大的顺序排列的C. 核能是再生能源D. 目前,核电站利用核裂变产生的能量发电【答案】 D【解析】【分析】原子是由原子核和电子组成的,原子核又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据此也可以判断它们的大小;核电站是利用核能来发电的,核能来自于放射性的物质铀,铀在自然界中有储量是一定的.【解答】A、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所以说法错误;B、原子、原子核、电子是按尺度由大到小顺序排列的,所以说法错误;C、产生核能的燃料在自然界中的确储量是一定是,因此核能属于不可再生能源,所以说法错误;D、核电站是通过可控的核裂变产生的能量来发电,是正确的.故选D.【点评】此题考查了原子的基本结构和对核能的基本认识,是我们应该了解的基本知识点.2.下列关于热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沿海地区昼夜温差比内陆地区小。
是因为水的比热容小B. 汽油机压缩冲程把内能转化为机械能C. 火箭用氢作燃料主要是因为氢的热值高D. 冬天搓手取暖是利用热传递来改变内能【答案】 C【解析】【解答】沿海地区昼夜温度差大,是因为水的比热容大,A不符合题意;B.汽油机的压缩冲程把机械能转化为内能,B不符合题意;C.火箭利用氢气作燃料,是因为氢气的热值大,C符合题意;D.冬天搓手取暖是利用做功改变内能,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分析】燃料热值越高,质量相同时放出的热更多,热传递和做功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比热容越大,相同情况下温度差越小。
3.两个相同的容器分别装满了质量相同的甲、乙两种液体.用同一热源分别加热,液体温度与加热时间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甲液体的比热容大于乙液体的比热容B. 如果升高相同的温度,两液体吸收的热量相同C. 加热相同的时间,甲液体吸收的热量大于乙液体吸收的热量D. 加热相同的时间,甲液体温度升高的比乙液体温度升高的多【答案】 D【解析】【解答】A、已知两种液体质量相等,相同热源加热说明相同时间提供的热量相等.由图象可以看出:在吸收热量相同时,甲液体升高的温度更大,由公式c= 知,甲液体比热较小.不符合题意;B、由图象可以看出:升高相同温度时,甲需要的时间较短,也就是甲需要的热量少.不符合题意;C、加热时间相同,两种液体吸收的热量相同.不符合题意;D、由图象知:加热相同的时间,甲液体温度升高的程度大于乙液体.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分析】判断不同物质的吸热本领的大小,有两种方法:①可判断两种物质在升高相同温度的情况下,所用时间的多少,用时较多的,说明吸收的热量多,则比热较大;②可判断两种物质在吸收相同热量的情况下,升高温度的多少,温度升高较多的,则比热较小.4.下列有关分子动理论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破镜难重圆”是因为固体分子间只存在着斥力B. 松软的大馍用手一捏体积会大大缩小,这说明分子间存在间隙C. 在空调房间吸烟时,会看到烟雾在空中弥漫,这是分子的无规则运动D. 用热水相比冷水更容易去掉衣物上的污渍,说明温度越高分子的无规则运动越剧烈【答案】 D【解析】【解答】A.“破镜难重圆”是因为分子间距离太大,几乎没有作用力,A不符合题意;D.物体体积缩小,是物体间有缝隙,不能反应分子间有缝隙,B不符合题意;C.吸烟时,看到的烟雾是固体小颗粒,不是分子,C不符合题意;D.分子运动时,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D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分析】分子间存在引力和斥力,分子在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
初中物理内能知识练习题及详细解析

内能知识练习题及详细解析【典型例题】类型一、基础知识1、(多选)南极是世界上最冷的地方,常年平均气温是-25℃。
一天,南极上的小企鹅豆豆和丁丁(见图)之间发生了一次有趣的对话,他们的部分说法如下,其中正确的是()A.豆豆:呵呵,我们这里太冷了,冰山肯定没有内能了B.丁丁:再冷,组成冰山的分子也在做热运动呀,所以冰山也有内能C.丁丁:呵呵,我们嘴里呼出了好多“白汽”,这“白汽”就是传说中的水蒸气吧D.豆豆:我听人说啊,嘴里呼出的“白汽”是由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珠组成的【思路点拨】知道一切物体都有内能;了解人们常看到的“白烟”、“白汽”形成的原因,及其对应的的物态变化过程。
【答案】BD【解析】一切物体都有内能,所以A选项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B选项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嘴里呼出的“白汽”是由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珠组成的。
“白汽”是液态的,水蒸气是气态的,所以C选项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D选项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总结升华】此题综合考查了内能的概念和物态变化的液化现象,带有童话色彩,能激发同学们学习物理的兴趣。
举一反三:【变式】(多选)关于物体的内能,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物体的运动速度越大,具有的内能越多B.静止的物体没有动能也没有内能C.静止的物体没有动能但有内能D.火红的铁块具有内能,冰冷的冰块也具有内能,一切物体都具有内能【答案】CD2、四只相同规格的烧杯中装有水,水量及其温度如图所示。
关于四只烧杯中水的内能的大小,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a烧杯中水的内能大于b烧杯中水的内能B.c烧杯中水的内能大于d烧杯中水的内能C.a烧杯中水的内能大于c烧杯中水的内能D.d烧杯中水的内能大于c烧杯中的内能【答案】D【解析】从图中知,a与b、c与d的质量相同,a与c、b与d的温度相同,所以d的内能比c多,d的内能比b多,c的内能比a多,b的内能比a多。
【总结升华】本题考查了内能的概念和影响内能的因素:温度、质量、状态、材料。
(完整版)内能精选练习题(含详细答案)

九年级物理第二节内能精选练习题(含详细答案)一、选择题1.下列四个实例中,说法正确的是A.水烧开时,水蒸气顶起壶盖,使水蒸气的内能增加B.冷天搓手取暖,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使手的内能增加C.“酒香不怕巷子深”,说明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D.电风扇吹风,人感到凉爽,是因为电风扇降低了空气的温度2.如图所示,下列改变内能的方法与其他三种不同的是()3.关于温度、热量和内能,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0℃的冰内能为零 B.对物体做功,物体的温度一定升高C.物体温度越高,所含热量越多 D.两个物体温度相同,它们不发生热传递4.关于热量、温度、内能之间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温度升高,内能一定增加 B.物体吸收热量,温度一定升高C.物体温度不变,一定没有吸热 D.物体的内能增加,一定是对物体做了功5.如下图所示的事例中,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改变物体内能的是6.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一个物体温度越高,它的内能越多B.一个物体的温度降低了,可能是它放热,也可能是它对外做功,它的内能减少C.一个物体温度升高了,它一定从外界吸收了热量D.燃烧天然气给水加热,放出的热量虽然只有一部分被水吸收,但能的总量是守恒的7.下列关于热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的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越剧烈B.汽油机的做功冲程是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C.温度越高的物体具有的热量就越多D.煤油吸收的热量越多,其比热容和热值就越大8.暑假去植物园游玩,同学们的感受与物理知识的联系不正确的是()A.在园内散步时闻到花香,是升华现象B.中午坐公园的椅子感觉很烫,是热传递改变了物体的内能C.人出汗后,微风吹过感到凉爽,是因为汗液蒸发加快,带走更多的热量D.同学们感到植物园是避暑的好去处,是因为园内树木多且有人工湖,起到调温作用9.下列现象中,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跟其他几个不同的是( )A.自行车轮胎放气时,气门嘴处温度降低B.放进冰箱冷冻室的水变成冰块C.在汽油机的压缩冲程中,气缸内气体的温度升高D.用手来回弯折铁丝,弯折处铁丝温度升高10.关于热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晶体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不变,内能也不变B.烧开水时,看到壶嘴冒出的“白气”是水汽化形成的水蒸气C.蒸发和沸腾都属于液化现象,都要放热D.打开香水瓶后远远地闻到香味,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11.关于内能和机械能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一个物体有机械能,可能没有内能B.一个物体可能只有内能,没有机械能C.机械能的大小与物体的位置及运动状态有关D.内能的大小与物体内部分子的热运动和分子间的相互作用情况有关12.关于温度、热量、内能,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 物体的温度越高,所含的热量越多B。
初中物理内能知识练习题及详细解析

内能知识练习题及详细解析【典型例题】类型一、基础知识1、(2015•昌平区一模)下列关于内能的说法,正确的是()A.0℃的冰块内能为零B.温度低的物体一定比温度高的物体内能小C.运动的物体一定比静止的物体内能大D.0℃的冰化成0℃的水,内能增加【思路点拨】内能是指构成物体的所有分子,其热运动的动能与分子势能的总和。
内能的大小跟物体的温度和物体的质量大小有关。
同一物体温度升高,物体的内能增大;对不同物体来说,内能大小还与物体的质量有关。
热传递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物体吸收热量,内能增加。
【答案】D【解析】0℃的冰块内的分子也有动能和分子势能,因此它也有内能,故A错误;不同物体内能大小还与物体的质量有关,温度高的物体内能不一定就大,故B错误;物体的内能和物体的运动状况无关,故C错误;冰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内能增加,但是温度不变,故D正确。
【总结升华】本题考查了内能的概念和影响内能的因素:温度、质量、状态、材料。
举一反三:【变式】同一物体的内能取决于()A.物体的温度B.物体体积的大小C.物体运动的速度D.物体离地面的高度【答案】A2、(2016•环县一模)下列有关温度、内能和热量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物体的温度不变,它的内能一定不变B.物体内能增加,它一定吸收了热量C.物体放出了热量,它的温度一定降低D.物体温度降低,它的内能一定减少【思路点拨】内能是物体内所有分子热运动的动能与分子势能的总和,内能的大小与分子的个数、分子的热运动和分子间的相互作用情况有关。
【答案】D【解析】A、晶体熔化时吸热,但温度不变,内能增加,故A错误;B、物体内能增加可能是通过做功的方式增加的,也有可能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故B错误;C、晶体凝固时,放出热量,温度不变,故C错误;D、物体温度降低,它的内能一定减少,故D正确,故选D。
【总结升华】本题主要是考查学生对内能、温度与热量三者之间的联系和区别的掌握,以及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法是等效的,是中招热点。
物理内能的利用练习题20篇及解析

物理内能的利用练习题20篇及解析一、内能的利用选择题1.关于兰兰用煤气烧水的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煤气的燃烧过程是内能转化为化学能B. 煤气燃烧越充分,它的热值越大C. 水的温度越高,水分子运动越剧烈D. 烧水的过程是通过做功的方式改变水的内能【答案】C【解析】【解答】A. 煤气在燃烧过程是化学能转化为内能,A不符合题意;B. 燃料的热值仅与燃料的种类有关,而与燃料的燃烧程度、质量都无关,B不符合题意;C. 分子的运动快慢与温度有关,水的温度越高,水分子运动越剧烈,C符合题意;D. 烧水时水从火焰中吸收热量,温度升高,是利用热传递的方式改变物体内能的,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分析】热运动:物体内部大量分子的无规则运动.物体的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度越快.改变物体的内能两种方法:做功和热传递,这两种方法对改变物体的内能是等效的.物体对外做功,物体的内能减小;外界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增大.物体吸收热量,当温度升高时,物体内能增大;物体放出热量,当温度降低时,物体内能减小.2.如图是四冲程汽油机做功冲程的示意图.汽油燃烧产生高温高压的气体推动活塞向下运动.在活塞向下运动的过程中,汽缸内气体的()A. 内能减少B. 温度升高C. 密度增大D. 分子热运动加快【答案】A【解析】【解答】解:两个气阀关闭,活塞向下运动,是做功冲程,内燃机的做功冲程是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故气体的内能减少、温度降低,分子热运动减慢;气体质量不变,体积变大,故气体分子的密度减少.故选A.【分析】解答此类题注意总结规律,在内燃机的四个冲程中,进气阀和排气阀均关闭的只有压缩冲程和做功冲程,而在压缩冲程中活塞向上运动,做功冲程中活塞向下运动;汽油机的四个冲程中有两个冲程发生能量转化,一是压缩冲程中机械能转化为内能;二是做功冲程中内能转化为机械能.3.在下图描述的实例中,属于机械能转化为内能的是()A. 壶内水沸腾后将壶盖顶开B. 从滑梯上滑下臀部发热C. 利用反射镜采集奥运圣火D. 利用暖身贴给背部保暖【答案】 B【解析】【解答】A、水将壶盖顶开是内能转化为机械能,A不符合题意;B、从滑梯上滑下时臀部发热是机械能转化为内能,B符合题意;C、利用反射镜采集火种是光能转化为内能,C不符合题意;D、利用暖身贴给背部保暖,是化学能转化为内能,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分析】改变内能的方式有两种,做功和热传递.对物体做功,通常是机械能转化为内能,物体对外做功,通常是内能转化为机械能.4.如图所示是某汽车发动机的一个冲程的示意图.在活塞向上运动的过程中,汽缸内气体()A. 体积增大B. 温度降低C. 内能减少D. 分子热运动加快【答案】D【解析】【解答】解:由图可见,进气门和排气门都关闭,活塞向上运动,因此是压缩冲程;在这个冲程中,活塞向上运行,活塞内气体体积减小;故A错误;活塞的机械能转化成汽油和空气的混合物的内能,因此气缸内的汽油和空气混合物的内能增加、温度升高,分子热运动加快;故B、C错,D正确.故选D.【分析】(1)汽油机的四个冲程是吸气、压缩、做功和排气冲程.吸气冲程进气门打开,排气门关闭,活塞向下运动;压缩冲程两个气门都关闭,活塞向上运动;做功冲程两个气门都关闭,活塞向下运动;排气冲程排气门打开,进气门关闭,活塞向上运动.(2)压缩冲程中,压缩汽油和空气的混合物,将机械能转化成内能,使汽油和空气的混合物温度升高、内能增加;但质量不变,由密度公式确定密度变化情况.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电动机是利用电磁感应现象制成的B. 发电机是利用通电线圈在磁场中受力转动的原理制成的C. 动圈式话筒是利用电磁感应现象制成的D. 汽油机的做功冲程是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答案】C【解析】【解答】解:A、发电机是利用电磁感应现象制成的,故A错误;B、电动机是利用通电线圈在磁场中受力转动的原理制成的,故B错误;C、动圈式话筒是利用电磁感应现象制成的,故C正确;D、汽油机的做功冲程是将内能转化成机械能,故D错误.故选:C.【分析】(1)发电机和动圈式话筒都是利用电磁感应原理制成的;(2)电动机是利用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力转动的原理制成的;(3)做功冲程是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6.下列有关热机的说法正确的是()A. 内燃机的冷却液需要用比热容较大的物质B. 内燃机的做功冲程是机械能转化为内能的过程C. 汽油机消耗的汽油可循环使用,是取之不尽的能源D. 热机的使用缓解了城市的热岛效应【答案】 A【解析】【解答】解:A. 为使冷却效果好,内燃机的冷却液需要用比热容较大的物质,故A正确;B.内燃机的做功冲程是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过程,故B错;C.汽油是一次能源,不能循环使用,故C错;D.热机的使用加重了城市的热岛效应,故D错。
内能专题练习(有答案)

内能专题练习一、选择题1、下列事例中物体内能减小的是()A.金属汤勺放进热汤中会变得烫手; B.一块0℃的冰全部融化成0℃的水;C.放入电冰箱中的食物温度降低; D.“神州五号”飞船返回舱进入大气层后表面升温2、关于物体的内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0℃的冰没有内能 B.要使物体内能增加,必须使其吸收热量C.温度高的物体,内能一定大 D.物体的内能增加,它的温度不一定升高3、关于物体的内能,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水具有内能,冰块没有内能 (B)水蒸气具有的内能一定比水具有的内能大(C)一杯水的温度越高,它具有的内能越大 (D)一杯水放在高处一定比放在低处具有的内能大4、(萧山).如图所示,在空可乐瓶内滴一滴酒精,用装有气门芯的橡皮塞塞紧瓶口,再用打气筒通过气门芯向瓶内打气。
当瓶内气压达到足够大时,塞子将从瓶口冲出,且原来透明的瓶内充满了白雾,这一实验现象表明() A.气体对外界做功,瓶内温度升高,内能减少 B.外界对气体做功,瓶内温度升高,内能增加 C.气体对外界做功,瓶内温度降低,内能减少 D.外界对气体做功,瓶内温度降低,内能增加5、下列关于内能和热传递的说法,正确的是()A.0℃的冰块没有内能B.运动越快的物体内能越大 C.发生热传递时,热量是从高温物体传到低温物体D.发生热传递时,热量是从内能大的物体转移到内能小的物体6、.图9所示的做法中,属于用做功的方法改变物体内能的是()7、在下图的四幅图中,属于利用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的是()8、对于下列四幅图中解释错误的是()9、下列关于温度、内能、热量和做功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物体吸热,温度一定升高; B.一个物体的温度升高,一定是外界对物体做功;C.某一铁块,温度降低,内能一定减小; D.温度高的物体把温度传给温度低的物体.10、飞机在万米高空飞行时,舱外大气压比舱内气压低.要使舱内获得新鲜空气,必须使用压缩机把空气从舱外压进舱内.在这个过程中,压缩机对空气做功,空气的()A.温度升高内能增加B.温度降低内能减少 C.温度升高内能减少D.温度降低内能增加11、关于热量、内能、温度间的关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物体吸收了热量,它的温度一定升高,内能一定增加 B.物体温度升高了,它的内能一定增加,一定吸收了热量 C.物体内能增加了,它一定吸收了热量,温度一定升高 D.物体吸收了热量,它的内能一定增加,温度可能升高.12、下面关于温度、热量和热能的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吸收了热量,温度一定会升高B、物体温度升高,热能一定会增加C、质量相同的两个物体,温度升高的多,所吸收的热量不一定多D、物体热能增加时,不一定是从外界吸收了热量13、开启啤酒瓶盖瞬间伴有“嘭”的一声,瓶口有一股“白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瓶内外温度相等,啤酒内能不变B.瓶内气体对外做功,啤酒内能增加C.瓶口“白烟”是瓶内CO2液化形成的D.瓶口“白烟”是瓶口水蒸气液化形成的14、两个物体互相接触但没有发生热传递,是因为它们具有相同的()A.温度 B.比热容 C.热量 D.质量15、在进行如图所示的实验或有关装置工作时,由机械能转化为内能的是()17、下列所描述的场景中,属于利用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的是()A.冬天人们搓手取暖 B.小孩从滑梯上滑下时臀部感觉到热C.加剧的温室效应使得多年的积雪融化了 D.古代的人钻木取火18、下列关于内能的说法,正确的是()A.0o C的冰块内能为零B.温度低的物体一定比温度高的物体内能小C.运动的物体一定比静止的物体内能大 D.物体的温度升高,内能一定增加19、关于热现豫说法正确的是 ( ) A.电饭锅煮饭是由电能转化为机械能 B.冬天.教室玻璃窗内侧会蒙上一层小水珠,这是水蒸气液化而成的 C.冰块熔化成水的过程中温度不变,内能也不变 D.在高山上烧水时,水沸腾了却不一定烫手,这是因为气压越低,水的沸点越高20、关于温度、热量、内能,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0℃的冰没有内能 B.水沸腾时继续吸热,温度保持不变C.物体的温度越低,所含的热量越多D.物体的内能与温度有关,只要温度不变,物体的内能就一定不变21、(宜宾)在下列做功过程中,加有着重号的物体,内能逐渐减小的是()A. 砂轮磨刀具时,砂轮的温度越来越高B. 暖水瓶中的热空气将瓶塞冲出C. 在压缩冲程中,气缸内的气体温度升高D. 电炉通电后,电阻丝逐渐变红22、下列关于温度、热量和内能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物体温度升高,一定吸收了热量B、物体放出热量时,温度一定降低C、物体温度升高,內能一定增加D、物体内能增加时,温度一定升高二、实验,探究题23、如图所示,把个底端密闭的薄壁金属管固定在桌上,管里放一些酒精,管口用塞子塞紧,用绳子在管外绕几圈,并迅速地来回拉动,一会看到塞子被弹起。
初中物理《内能》练习题(附答案)

初中物理《内能》练习题(附答案)1、物质的构成【知识积累】(1)物质组成:常见的物质是由及其微小的粒子—分子、原子构成的。
(2)分子大小:分子无法用肉眼和光学显微镜观察到。
但可以用电子显微镜观察到,所以当我们用肉眼能够观察到的物体,即使再小也不是分子。
(3)分子距离:组成物质的分子并不是一个挨着一个排列的,分子之间存在间隙(例如将50mL水与50mL酒精混合,总体积小于100mL)。
【典型习题】【练习1】下列有关物质构成的说法正确的是()A.空气中细小的灰尘就是分子B.大雾天,我们看到的许多小水珠就是分子C.机床将一根铁棒磨成铁粉,就成为了很多的铁分子D.由于分子非常小,人眼无法直接观察到【练习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分子很小,可以用肉眼直接看到B.分子很小,可以用一般的显微镜看到C.分子很小,只有借助电子显微镜才能看到D.分子很小,只有用放大镜才能看到2、分子热运动【知识积累】扩散现象:(1)定义:不同的物质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
可以发生在固体、液体或气体之间。
(2)条件:①不同的物质;②相互接触。
(3)结果:彼此进入对方。
(4)说明: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且分子之间存在间隙。
(5)影响因素:快慢与温度有关。
温度越高,扩散越快,温度越低,扩散越慢。
所以分子的运动叫做热运动。
【典型习题】【练习1】刚装修完的房子会有刺鼻的气味,这是____现象。
为了减小新房子中的有害气体对人体造成的危害,根据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_______(选填“剧烈”或“缓慢”)的原理,可在装修完后加强通风,并放置一个_______(选填“夏”或“冬”)季后在住人比较好。
【练习2】下列现象中与分子运动无关的是()A.挂在室外的湿衣服变干B.拆除老旧建筑物时,灰尘飞舞C.加了白糖的水会变甜D.衣柜中的樟脑丸变小【练习3】如图所示,在装着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的瓶子上面,倒扣一个装有空气的瓶子,使两个瓶口相对,之间用一块玻璃板隔开(二氧化氮气体密度大于空气密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内能练习题含答案及解析一、内能选择题1.下列关于热、热值和热机效率的描述,正确的是()A. 使燃料燃烧更充分,可以增大其热值B. 只要燃料充分燃烧,就可以提高热机效率C. 甲柴油机的效率比乙的效率高,燃烧质量相同的燃料甲柴油机将燃料燃烧放出的热量变成有用功的能量比乙大D. 铝的比热容大于铜,质量和初温相同的铜块和铝块放出相同热量后放在一起,热量由铜块传给铝块【答案】C【解析】【解答】解:A、热值是燃料的特性,只与热量的种类有关,与燃烧情况无关,故A错误;B、使燃料燃烧更充分,保证良好的润滑,减小摩擦,减少热损失,都可以提高热机效率,所以如果燃料充分燃烧,损失的热机增加,热机的效率可以提高、也可以不变、也可以降低,故B错误;C、甲柴油机的效率比乙柴油机的效率高,说明燃烧质量相同的燃料甲柴油机将燃料燃烧放出的热量变成有用功的能量比乙大,故C正确;D、根据Q吸=cm△t,铜块和铝块质量相同,放出的热量相同,所以比热容大的物体,降低的温度多;因为C铜<C铝,所以铝块降低的温度少;因为铝块和铜块初温相同,所以铝块的末温高,铜块的末温低,二者接触,热量将从铝块向铜块传递,故D错误.故选C.【分析】(1)1kg某种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能量,叫做这种燃料的热值.热值是燃料的一种特性,它只与燃料的种类有关,与燃料的质量、燃烧程度等均无关;(2)热机的效率是指热机用来做有用功的能量与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能量之比,比值越大,热机的效率越高;比值越小,热机的效率越低;(3)知道铝块和铜块质量相同,吸收相同的热量后,根据Q=cm△t知道,比热容大的温度升高的少;铜的比热容小于铝的比热容,所以铜的温度变化大.2.一大块铁和一小块铁的质量之比是5∶1,则它们的比热容之比是()A. 5∶1B. 1∶ 5C. 1∶1D. 无法确定【答案】C【解析】【解答】比热容是物质本身的一种特性,与物质种类和状态有关,与质量、热量、温度没有关系,故答案为:C.【分析】比热容是物质本身的一种特性,与物质种类和状态有关,与质量、热量、温度没有关系。
3.镇江山清水秀,文化底蕴丰厚,以下描绘能说明分子在作无规则运动的是()A. 塔影湖,湖面波光闪烁B. 南山林,林中雾霭弥漫C. 恒顺醋,醋香阵阵扑鼻D. 锅盖面,面汤上下翻滚【答案】 C【解析】【解答】A、这是光的反射现象,A不符合题意.B、雾霭不是分子,B不符合题意.C、正确,是分子运动形成的现象,C符合题意.D、这是沸腾现象,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分析】分子是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它的体积很小,用肉眼无法看到.4.依据你所学的热学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炽热的铁水具有内能,冰冷的铁块不具有内能B. 物体吸收热量,温度一定升高C. 汽车发动机用水做冷却物质,是因为水的比热容比较大D. 天然气燃烧越充分,其热值越大【答案】C【解析】【解答】解:A、炽热的铁水具有内能,冰冷的铁块也具有内能,该选项说法不正确;B、一般情况下,物体吸热温度升高,但是晶体熔化和液体沸腾的过程中,吸热但温度保持熔点和沸点不变,该选项说法不正确;C、汽车发动机用水做冷却物质,是因为水的比热容比较大,吸收相同的热量后,温度变化小,故该选项说法正确;D、热值是燃料的一种特性,它只与燃料的种类有关,与燃料的质量、燃烧程度、放出热量的多少以及燃烧温度的高低等均无关,该选项说法不正确.故选C.【分析】(1)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热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内能,任何物体都要内能;(2)物体吸收热量,温度不一定升高,例如晶体熔化和液体沸腾的过程,吸热温度不变;(3)相同质量的水和其它物质比较,吸收或放出相同的热量,水的温度升高或降低的少;升高或降低相同的温度,水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多;(4)1kg某种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叫做这种燃料的热值,热值是燃料的一种特性,它只与燃料的种类有关,与燃料的质量、燃烧程度、放出热量的多少以及燃烧温度的高低等均无关.5.用两个完全相同的电加热器同时给水和煤油分别加热,在加热过程中水和煤油的温度升高一样快,由此可以判定()(c水>c煤油、ρ水>ρ煤油)(不计热量损失)A. 水的质量等于煤油的质量B. 水的体积小于煤油的体积C. 水的质量大于煤油的质量D. 水的体积大于煤油的体积【答案】 B【解析】【解答】AC、已知水和煤油吸收的热量和升高的温度相同,水的比热容大于煤油,由公式m= 知:水的质量小于煤油,AC不符合题意;BD、已知水的密度大于煤油,由于水的质量小于煤油,由公式V= 知,水的体积小于煤油.B符合题意,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分析】比热容表示物体的吸热能力,常见物体中水的比热容最大,在吸热和质量相同时,比热容较大的物体升高的温度较小.若吸热和温度变化相同,则质量不同.6.下列关于“从粒子到宇宙”的说法,正确的是()A. 摩擦起电创造了电荷B. 扫地时灰尘飞舞能说明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C. 在探索比分子更小的微观粒子的历程中,人们首先发现了质子D. 宇宙是一个有层次的天体结构系统,“大爆炸”理论认为宇宙空间处处膨胀【答案】 D【解析】【解答】A、摩擦起电是电荷发生了转移,A不符合题意;B、扫地时尘土飞舞不是分子的无规则运动,B不符合题意;C、在探索更微小粒子的过程中,人们首先发现的是电子,C不符合题意;D、宇宙是一个有层次的天体结构系统,宇宙处处膨胀,D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分析】(1)摩擦起电的实质是电荷的转移,不同原子核束缚电子的能力不同,束缚电子强的得到电子带负电,束缚电子能力弱的失去电子带正电;(2)分子是不能用眼睛直接看到的,分子的无规则运动是通过扩散现象表现的,灰尘属于宏观的颗粒;(3)人们发现了电子后,才发现原子仍能够再分;(4)宇宙是有层次的,“大爆炸”认为整个宇宙在不断的膨胀.7.下列与分子相关的描述正确的是()A. 破镜难圆说明分子间没有引力B. 花香四溢说明分子做无规则运动C. 铁、水、空气、磁场等物质都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D. 物质在固态时体积最小说明分子间没有空隙【答案】 B【解析】【解答】A、由于镜子破裂处的绝大多数分子间距离较大,大于分子直径的10倍,分子间的作用力就十分微弱,所以“破镜不能重圆”,A不符合题意;B、花香四溢是扩散的结果,说明分子在不断的运动,B符合题意;C、铁、水、空气等物质都是由大量分子或原子组成的,磁体周围存在的一种传递磁极间相互作用的物质,叫磁场,它不是由分子组成的,C不符合题意;D、物质在固态时体积最小,仍能发生扩散现象,分子之间仍存在间隙,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分析】(1)分子间有间隙,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当分子间距离增大时,表现为引力,当分子间距离减小时,表现为斥力,当分子间距等于平衡位置时,引力等于斥力,即分子力等于零;(2)分子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之一,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3)磁场是存在于磁体周围的,可对放入其中的其它磁性材料产生磁力作用的物质.8.下列关于热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沿海地区昼夜温差比内陆地区小。
是因为水的比热容小B. 汽油机压缩冲程把内能转化为机械能C. 火箭用氢作燃料主要是因为氢的热值高D. 冬天搓手取暖是利用热传递来改变内能【答案】 C【解析】【解答】沿海地区昼夜温度差大,是因为水的比热容大,A不符合题意;B.汽油机的压缩冲程把机械能转化为内能,B不符合题意;C.火箭利用氢气作燃料,是因为氢气的热值大,C符合题意;D.冬天搓手取暖是利用做功改变内能,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分析】燃料热值越高,质量相同时放出的热更多,热传递和做功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比热容越大,相同情况下温度差越小。
9.关于内能和比热容的知识,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 白天在太阳的照射下,沙滩升温比海水快是因为沙子的吸热本领比海水大B. 温度低于0℃的物体不具有内能C. 自行车轮胎放气时,气门芯处温度会降低是通过做功方式改变内能的D. 物体内能增加,一定是从外界吸收了热量【答案】C【解析】【解答】A、白天沙滩升温比海水升温快是因为沙子的比热容较小,A不符合题意;B、温度低于0℃的物体也具有内能,B不符合题意;C、自行车轮胎放气时,气门嘴处温度会降低是通过做功改变内能的,C符合题意;D、物体内能增加,可能是从外界吸收了热量,也可能是外界对物体做功,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做功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使温度有相应变化.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物体的内能增加,则一定是外界对物体做了功B. 物体的温度不变,其内能就一定不变C. 物体的温度越高,含有的热量越多D. 内能是物体内所有分子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答案】 D【解析】【解答】A.物体的内能增大,可以是外界对物体做功,可能是热传递,A不符合题意;B.晶体熔化时吸热内能增大,但温度不变,B不符合题意;C.物体的温度反应组成物体分子运动的快慢,不能说热量多,C不符合题意;D.内能是物体内左右分子的动能和势能的总和,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分析】内能是组成物体的分子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影响因素有质量、温度、状态等,改变内能的方法有做功和热传递。
11.如图所示是一款新款跑车,当汽车在水平路面上疾驶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给跑车提供动力的是压缩冲程B. 跑车的冷却剂用水,是因为水的比热容较小C. 急刹车时车轮发热是因为地面与轮子发生了热传递D. 气流偏导器上方较平直,空气流动速度较慢,压强较大【答案】D【解析】【解答】解:A、在做功冲程中将燃料燃烧产生的内能转化为机械能,为热机工作提供动力;故A错误;B、因为水的比热容较大,相同质量的水和其它物质比较,升高相同的温度,水吸收的热量多,所以常用水给汽车发动机降温;故B错误;C、急刹车时车轮与地面克服摩擦做功,机械能转化为内能,轮胎发热,是通过做功的方式改变了物体内能;故C错误;D、等质量的空气在相同的时间内同时通过“气流偏导器”的上表面和下表面,由于上表面平直,下表面呈弧形凸起,相同时间内,空气经过气流偏导器下方的路程大于上方的路程,下方的空气流速大压强小,上方的空气流速小,压强大,偏导器在压强差的作用下,产生向下的压力;故D正确.故选D.【分析】(1)在四冲程内燃机的做功冲程中,燃料燃烧产生大量的高温高压的燃气推动活塞做功,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2)单位质量的物质温度每升高(或降低)1℃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为该物质的比热容,水的比热容大,相同质量的水和其它物质比较,升高或降低相同的温度,水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多;(3)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有做功和热传递,做功属于能量的转化,热传递属于能量的转移;(4)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流速越大,压强越小;流速越小,压强越大;从偏导器上下方空气在相同时间,经过的路程不同,流动速度不同入手,结合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分析.12.生活和自然中蕴含着许多物理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使用天然气作燃料,燃烧越充分,热值越大B. 指南针所指的南极就是地理位置的正南方向C. 为地球带来光明和生机的太阳能是不可再生能源D. 汽车发动机采用水进行冷却,是利用了水的比热容较大的特性【答案】D【解析】【解答】解:A、热值是燃料的一种特性,它只与燃料的种类有关,与燃料的质量、燃烧程度、放出热量的多少以及燃烧温度的高低等均无关,故A错误;B、指南针所指的南极在地理南极附近,并不指在正南方,故B错误;C、太阳能是能够源源不断的从自然界得到的能源,属于可再生能源,故C错误.D、因为水的比热容较大,相同质量的水和其它物质比较,升高相同的温度,水吸收的热量多,所以汽车发动机冷却用水作为工作物质,故D正确;故选D.【分析】利用下列知识分析判断:(1)1kg某种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叫做这种燃料的热值.热值是燃料的一种特性,它只与燃料的种类有关,与燃料的质量、燃烧程度、放出热量的多少以及燃烧温度的高低等均无关;(2)地理南北极与地磁南北极并不重合,存在一定的夹角,该夹角是磁偏角.(3)①可以重复利用,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能够源源不断的从自然界得到的能源叫可再生能源,如:水能、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②短期内不能从自然界得到补充的能源叫不可再生能源,如:化石能源、核能等.(4)因为水的比热容较大:相同质量的水和其它物质比较,吸收或放出相同的热量,水的温度升高或降低的少;升高或降低相同的温度,水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多,据此分析.1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冬天常见的霜,是空气中水蒸气直接升华而成的小冰粒B. 仲夏,从冰箱里面拿出来的冰棍冒“白气”是一种汽化现象C. 车载GPS导航设备是通过电磁波来传递信息的D. 0℃的冰溶化0℃的水,由于温度不变,所以它的内能不变【答案】C【解析】【解答】解:A、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而成的小冰粒,故A错误;B、从冰箱里拿出来的冰棍冒“白气”,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冰棍液化而成的小水滴,故B错误;C、车载GPS导航设备是利用了卫星通迅技术,是通过电磁波来传递信息的,故C正确;D、0℃的冰熔化成0℃的水,虽然温度不变,但需要吸热,所以内能增加,故D错误.故选C.【分析】(1)物质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现象叫做凝华,像霜、雪、玻璃上的冰花等都是水蒸气凝华而成的;(2)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的现象叫做液化,我们看到的“白气”都是水蒸气遇冷液化而成的小水滴;(3)GPS导航设备是通过电磁波来传递信息的;(4)内能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温度和状态有关.14.才下舌尖,又上心头的《舌尖上的中国2》让海内外观众领略了中华饮食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