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方临床应用柴胡类经方
经方:柴胡桂枝干姜汤(痨证第一方)
经⽅:柴胡桂枝⼲姜汤(痨证第⼀⽅)柴胡桂枝⼲姜汤【原⽂】柴胡半⽄ 桂枝三两(去⽪) ⼲姜⼆两 栝蒌根四两 黄芩三两 牡蛎⼆两(熬)⽢草⼆两(炙)右七味,以⽔⼀⽃⼆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升,⽇三服。
初服微烦,复服,汗出便愈。
【作者】张仲景【出⾃】《伤寒》【伤寒】1、伤寒五六⽇,已发汗⽽复下之,胸胁满,微结,⼩便不利,渴⽽不呕,但头汗出,往来寒热,⼼烦者,此为未解也,柴胡桂枝⼲姜汤主之。
【剂量】1、有外证所以重⽤柴胡,柴胡⽤五钱六钱,桂枝⽤三钱,⼲姜⽤⼆钱,栝蒌根⽤四钱,黄芩⽤三钱,牡蛎⽤⼆钱,炙⽢草⽤⼆钱。
【组成】⽢草柴胡桂枝牡蛎姜栝蒌根黄芩【时机】1、治疗痨证第⼀⽅:怎么吃也吃不胖,很倦怠,开什么处⽅也没有⽤。
原因就是湿在⾎脉,造成⾎管很粗⼤,所以风湿的药(治关节的)没⽤;脏结的药没⽤。
2、临床上,只要是“很⼝渴,全⾝肌⾁⽆⼒,⼩便不利,胃不舒服,没有胃⼝也没有呕吐”就是柴胡桂枝⼲姜汤,不管内部是什么。
3、喝完后流的汗是⾎脉⾥的湿。
【⽅解】1、湿在关节、肌⾁、脾脏上⾯可以⽤⽩术,但湿在⾎管⾥⾯则不能⽤⽩朮,因为⽩朮收敛的⼒量很强,⽩朮可以⽌利,如⽤于此,反⽽不利发散⾎中之湿。
2、⼲姜温中。
3、栝蒌根补⾎⾥的⽔,就是补肺⾥的⽔。
4、黄芩去胃的虚热。
5、牡蛎收敛浮阳(但头汗出);如果⼼阳、肾阳也往外⾛,⽤龙⾻。
6、柴胡治少阳的病,往来寒热。
7、炙⽢草暖胃。
【应⽤】1、在临床上有⽆名的低热,⽤此⽅很好,没有其他的表证,但现些柴胡证,胡希恕⽤此⽅治低热,治的很多,找不出来什么原因,如肝炎低热的⽤此⽅可解除。
2、【类聚⽅⼴义】本条⽅⽈:痨瘵、肺蒌、肺痈、痈疽、痔漏、结毒、霉毒等,经久不愈,渐就衰惫,胸满、⼲呕,寒热交作,动悸,烦闷,盗汗,⾃汗,痰咳,⼲咳,咽⼲,⼝燥,⼤便溏泄,⼤便不利,⾯⽆⾎⾊,精神乏困,不耐厚药者,宜此⽅。
3、各种热性病、肺炎、肺结核、胸膜炎、腹膜炎、神经衰弱、经⾎病、失眠症、神经性⼼悸亢进症、脚⽓。
经方配伍与临床(柴胡、葛根)
柴胡桂枝汤 1.伤寒六七日,发热,微恶寒,支节须疼,微呕,心 下支结,外证未去者,柴胡桂枝汤主之。(146)
2.治心腹卒中痛者。(《金匮·腹满寒疝宿食病篇·附方二》)。
第二十五页,编辑于星期日:十六点 三十七分。
[现代应用]
1.外感发热性疾病,如普通感冒、流感、肺炎、胸膜炎、疟疾、肝 炎、产后(包括人流)感染发热等见于虚弱体质而又病久不愈或缠绵复 发者。
• 王淑华治何某,男,32岁。持续性低热4月余,屡服解热抗炎之中西
药均未效。确诊为功能性低热。证见形瘦神疲,少气懒言,心烦 喜呕,四肢不温,溺赤便秘,自汗时作,舌微红,脉沉迟。
检查:体温37.9℃,其他常规检查及胸透均无异常。诊为“内伤 发热”,拟东垣甘温除热之法予治,3剂,药后诸证有增无减,体 温波动在37.9~38.1℃之间。
(《本草正义》)
第六页,编辑于星期日:十六点 三十七分。
配伍:
1、柴胡配黄芩:解肌除热的基本配对。 (1)解表清里,解肌泻热:
风寒:荆芥、防风
风热:葛根、板蓝根
(2)疏肝清胆,燥湿泄热(P82)。
小柴胡汤、大柴胡汤、柴胡桂枝汤、柴胡桂枝干 姜汤、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柴胡去半夏加瓜蒌汤等
第七页,编辑于星期日:十六点 三十七分。
第二十二页,编辑于星期日:十六点 三十七分。
• 胡希恕治康某,男性,36岁,三年前因食青辣椒而发哮喘, 久治不效。冬夏皆作,始终离不开氨茶碱。半年来多服补 肺益肾之剂,证反有增无减。近日哮喘发作,昼轻夜重, 倚息不得卧,伴胸闷腹满,口干便秘,心悸眠差,苔薄白, 脉沉缓。
第二十三页,编辑于星期日:十六点 三十七分。
第十一页,编辑于星期日:十六点 三十七分。
柴胡剂及其临床应用
男 28 大便燥结,五六日一行。每次大 便困难异常,汗出如雨。口唇发干,以舌 津舐之则起厚皮如痂,撕则唇破血出。舌 苔黄,脉沉滑。 辨为脾弱证(胃强脾弱) 处方:麻子仁丸一料
大黄牡丹皮汤 大黄四两 牡丹一两 桃仁五十个 瓜子半升 芒硝三合 上五味,以水六升,煮取一升,去渣,内芒硝,再煎 沸,顿服之,有脓当下;如无脓,当下血。
上七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 渣,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柴胡、黄芩清解少阳邪热, 半夏、生姜和胃降逆止呕, 人参、炙草、大枣益气和中、扶正祛邪。
柴胡:性苦辛,微寒,无毒。 《滇南本草》“伤寒发汗解表更著,退六经邪热 往来······”。 《本经》“主心腹肠胃中结气,饮食积聚,寒热 邪气,推陈致新。”
理中汤 “大病差后,喜唾,久不了了,胸上有寒,当以丸药温 之,宜理中丸。”(396) “霍乱,头痛,发热,身疼痛,热多欲饮水者,五苓散 主之。寒多不用水者,理中丸主之”(386)
人参
干姜 甘草(炙)白术各三两
上四味,捣筛,蜜和为丸如鸡子黄许大。以沸汤数合 和一丸,研碎,温服之,日三四,夜二服。腹中未热,益 至三四丸,然不及汤。汤法:------
小柴胡汤治发热
外感发热 风寒:加麻黄、桂枝 风热:加葛根、牛子
肝胆经热 肝经郁热:加香附、川楝子 胆经郁热:加金钱草、郁金、大黄 肝胆湿热:加龙胆草、土茯苓
低热
伤寒差以后,更发热者,小柴胡汤主之。 脉浮者,以汗解之;脉沉实者,以下解之。 (394) 呕而发热者,小柴胡汤主之。《金匮要 略》
小柴胡汤治黄疸 《伤寒论》231条:“阳明中风· · · · · · 腹都 满,胁下及心痛· · · · · · 嗜卧,一身面目悉黄, 小便难,有潮热,时时哕· · · · · · 与小柴胡汤。” 98条“得病六七日· · · · · · 不能食而协下满 痛,面目及身黄,颈项强,小便难者,与 柴胡汤· · · · · · 。” 《金匮要略》“诸黄,腹痛而呕者,宜柴 胡汤。”
台湾“经方奇人”张步桃:柴胡桂枝汤的临床应用
台湾“经方奇人”张步桃:柴胡桂枝汤的临床应用经方学苑推荐搜索张步桃柴胡桂枝汤经方张步桃,台湾著名中医教育家,经方大家。
现任台湾中医师联合会顾问;荣星中医诊所院长;广州中医药大学客座教授。
首先祝贺首届国际经方班顺利开班,并贺广州中医药大学55周岁的生日!愿你们能够为社会培养出更多优秀的中医人才。
现在我想要把《伤寒论》中的两个条文扩充一下,以便进一步发挥它们的临床作用。
这是有关柴胡桂枝汤的两个条文。
柴胡桂枝汤第一次是出现在阳明篇的205条里,在此的条文序码是依《医宗金鉴·伤寒论》编排的。
205条开宗明义说:“发汗多,亡阳谵语者,不可下,与柴胡桂枝汤和其荣卫,以通津液后自愈。
”患者发汗多,造成身体水分不足,容易引起虚脱。
条文就说是亡阳,“阳”字是指心肺,亡阳就是休克。
谵语是语无伦次胡言乱语的意思,因为水分脱失掉了,致电解质不平衡而成。
因为是发汗过度所导致的亡阳谵语,所以就不能够用正规的阳明病篇中的承气汤来攻下,一定要用柴胡桂枝汤。
大家都知道柴胡桂枝汤是小柴胡汤与桂枝汤的合方,桂枝汤可以调和营卫,小柴胡汤有疏通三焦的效果。
所以用桂枝汤和其营卫,用柴胡汤来疏通三焦以通津液身体机能就会复原了。
所谓的津液就是人体的营养物质,透过疏通的管道输送到每个组织、每个部位的营养物质。
这个文字很简单,但是所蕴含的意义却是非常深远的。
而据其他文献的记载,如果有发热的症状,一般原则是:里有热就要考虑白虎加人参汤;如果是表不解,就用柴胡桂枝汤来调和营卫,疏通津液。
这是《医宗金鉴》作者的看法。
柴胡桂枝汤第二次出现在少阳篇的225条。
少阳经,包括手少阳三焦经与足少阳胆经。
三焦按人体体位的划分的:乳头以上至头部为上焦,乳头以下至肚脐为中焦,肚脐以下为下焦。
《黄帝内经》(以下简称《内经》)、《难经》所提到的三焦是以功能来划分:上焦主纳,“纳”是接受饮食的意思;中焦主腐熟水谷,意味着消化功能,包括食物的消化、营养的吸收与输送;下焦主出,不管是水分或食物的糟粕,水分走前阴,也就是泌尿系统,食物的糟粕是食物在营养吸收以后剩下的残渣,也就是指粪便,走后阴,亦即肠道而出。
刘渡舟经方医案(小柴胡汤证)
刘渡⾈经⽅医案(⼩柴胡汤证)图:中药北柴胡59、⼩柴胡汤证低热案刘渡⾈医案:张x x,男,36岁。
患低热(37.5℃左右)多年不愈,伴见盗汗,⼼烦等证,西医怀疑为肺结核,但经检查后没有发现结核病灶,转请中医治疗。
胁院痞满不舒,纳少⽽⼝苦,⾆质红,苔⽩润,脉弦细。
柴胡12克黄芩6克⽣姜10克半夏10克党参6克⼤枣7枚炙⽢草6克.连服五剂后,胁脘痞满渐消,⼝不苦,饮⾷增进,体温降⾄37 .2℃。
转服丹桅逍遥散五剂⽽愈。
【解说】⼤凡肝胆⽓郁⽇久不解者,多能化⽕伤阴,所以古⼈说:“⽓有余便是⽕”。
⽓郁之初每见胸胁苦满,脘腹不舒,时时太息为快;化⽕伤阴则可出现盗汗,⼼烦少寐,以⾄于低热缠绵不退。
治疗时应宗“⽕郁发之”, “⽊郁达之”的原则,采⽤开郁疏肝散的⽅法。
如果按壮⽔之主以制阳光论治,妄投滋⽔补阴之品,反使⽓机受阻,郁结不开,必然徒劳⽽⽆功。
往来寒热案刘渡⾈医案:沈x x,⼥,42岁。
始因恚怒伤肝⽽⼼胸发满,不欲饮⾷。
继⽽⼜外感风寒邪⽓,往来寒热,休作有时,伴胸胁苦满,头痛⾝疼。
脉弦,⾆苔⽩滑。
此少阳受邪,⽓郁不舒,枢机不利之证。
柴胡12克黄芩9克半夏9克⽣姜9克党参6克⼤枣7枚炙⽢草6克服药⼀剂,则寒热俱减,⼜服⼀剂后诸证皆消。
【解说】寒热往来,是⼩柴胡汤的主证之⼀,也是少阳病枢机不利,正邪交争的典型临床表现。
先有恶寒,后见发热,恶寒时不发热,发热时不恶寒,⼆者交替发作,所以称之为“休作有时”。
临床凡见到往来寒热,就应该⾸先考虑⽤⼩柴胡汤治疗。
头痛案刘渡⾈医案:李x x,⼥,34岁。
患⾎管神经性头痛,经多⽅求治,疗效甚微。
头痛每星期发作3次,剧烈难忍,欲以头冲撞墙壁,每次发作时多伴喷射性呕吐,周⾝燥热,时有胁下作痛,素常⽉经量少。
脉沉,⾆苔腻。
证属肝胆郁热上扰头位,治⽤⼩紫胡汤法。
柴胡12克黄芩10克半夏12克党参6克⽣姜12克⼤枣3枚炙⽢草6克⽩芍30克丹⽪12克夏枯草10克龙胆草9克⼀个⽉后复诊,告知上⽅服⽤⼗⼆剂,效果明显,头痛由每周发作三次降⾄⼀⽉内仅发作⼀次,痛势明显减轻。
经方类方功用及主治
方名:苓桂术甘汤:桂枝,茯苓,甘草,白术。功用:温阳利水,化饮健脾。主治:心下逆满,气上冲胸,起则头眩,脉沉紧。条文:67
方名:苓桂甘草大枣汤:桂枝,茯苓,甘草,大枣。功用:温阳利水,降逆平冲。主治:脐下悸,欲作奔豚。条文:65
方名:茯苓甘草汤:桂枝,茯苓,甘草,生姜。功用:温胃通阳,化气行水。主治:汗出,不渴,厥而心下悸。条文:73,356
方名:栀子厚朴汤:栀子,厚朴,枳实。功用:清热除烦,宽中散满。主治:心烦腹满,卧起不安。条文:79
方名:栀子柏皮汤:栀子,黄柏,甘草。功用:清热利湿退黄。主治:身黄,发热。条文:261
方名:枳实栀子豉汤:枳实,栀子,香豉。功用:清热除烦,行气消痞。主治:大病差后劳复。条文:393
(6)陷胸汤类
(7)泻心汤类
方名:大黄黄连泻心汤:大黄,黄连,黄芩。功用:清热消痞。主治:心下痞,按之濡。条文:154
方名:附子泻心汤:附子,大黄,黄连,黄芩。功用:清热消痞,扶阳固表。主治:心下痞,恶寒汗出。条文:155
方名:半夏泻心汤:半夏,黄连,黄芩,干姜,甘草,人参,大枣。功用:和胃降逆,除痰消痞。主治:心下但满不痛,呕而发热,腹中雷鸣,下利。条文:149
(10)五苓散类
方名:五苓散:桂枝,白术,猪苓,茯苓,泽泻。功用:健脾利湿,温阳化气。主治:蓄水证:脉浮,小便不利,微热烦渴。蓄水重证:发热,渴欲饮水,水入则吐。霍乱:头痛发热,身疼痛,热多饮水。条文:71,72,73,74,386
方名:猪苓汤:猪苓,茯苓,泽泻,滑石,阿胶。功用:育阴清热,淡渗利水。主治:脉浮发热,渴欲饮水,小便不利。下利六七日,咳而呕渴,心烦不得眠。条文:223,319
方名:桂枝二越婢一汤:桂枝,芍药,生姜,大枣,甘草,麻黄,石膏。功用:外感风寒,兼清郁热。发热恶寒,主治:热多寒少。条文:27
经方今用的临床研究——柴胡桂枝干姜汤的临床应用体会
经方今用的临床研究——柴胡桂枝干姜汤的临床应用体会摘要】柴胡桂枝干姜汤源自《伤寒论》147条“伤寒五六日,已发汗而复下之,胸胁满微结,小便不利,渴而不呕,但头汗出,往来寒热,心烦者,此为未解也,柴胡桂枝干姜汤主之”。
运用当以寒热往来,寒多热少,胸胁满微结,胸腹动悸,心烦口渴,腹胀便溏或便秘,(即为大便异常),脉两关不调为用方特征。
本文基于柴胡桂枝干姜汤治疗各种病不同但症候相似的疾病,也体现了中医的异病同治的辨证思想。
【关键词】柴胡桂枝干姜汤;临床研究;异病同治;辨证论治;综述【中图分类号】R28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8)09-0153-02柴胡桂枝干姜汤是《伤寒论》中的经典方剂,笔者在规培轮转期间查阅了大量的文献资料,发现柴胡桂枝干姜汤可以治疗多种疾病,病机大致总属为刘渡舟刘老的观点:“胆热脾寒”。
中医学诊治疾病的着眼点是对症候的辨析与因症候而治,证同则治同,如中医的整体观念所示“异病同治”指几种不同的疾病,在其发展变化过程中出现了大致相同的病机与证侯,故可用大致相同的治法和方药来治疗[1],这也是辨证论治的精神实质。
1.治疗消化系统疾病1.1 溃疡性结肠炎溃疡性结肠炎属于炎症性肠病一类,多发年龄段为20~40岁,儿童与老年亦发,主要临床表现为反复发作性的腹泻,腹痛以及黏液脓血便。
伤寒大家刘渡舟[2]刘老论述柴胡桂枝干姜汤可以清少阳之热,并可温太阴之寒,刘老在谈其临床运用本方时说:“柴胡桂枝干姜汤,虽然在临床上治疗有各种各样的情况,但是我们抓住主证—下利,就可左右逢源且万变不离其宗”[3]。
章浩军[4]老师在应用柴胡桂枝干姜汤治疗少阳太阴寒热利型的溃疡性结肠炎时,他认为少阳太阴寒热利型溃疡性结肠炎为少阳邪热以及太阴寒湿,寒热湿滞于肠中导致本病,下利为主证,柴胡桂枝干姜汤可温寒通阳,疏利肝胆,散结化饮,临床应用如鱼得水。
临床研究结果显示治疗组患者(柴胡桂枝干姜汤组)总有效率96.67%,总有效率相比较西医组(柳氮磺吡啶组)高且只有较少不良反应,由此可知柴胡桂枝干姜汤对少阳太阴寒热利型溃疡性结肠炎有显著的临床疗效,且临床少有不良反应。
经方大柴胡汤临床疗效分析
观察指标
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的症状变化情况,包括往来寒热、 胸胁苦满、心下痞硬、呕吐不止等症状的改善情况; 观察患者血清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 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 、碱性磷酸酶(ALP)等生化指标的变化情况;观察患者 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04
临床疗效分析
总体疗效分析
实验组
大柴胡汤治疗组,共50例患者,治愈30例,显效15例,有效 4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8%。
对照组
西医常规治疗组,共50例患者,治愈25例,显效10例,有效 7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86%。
症状疗效分析
• 实验组:对患者的发热、恶心呕吐、腹痛等症状的缓解率分别为90%、92%、8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 70%、75%、70%。
02
大柴胡汤是经方中的一种,具有和解少阳、内泻热结的作用,是治疗胆胰疾病 的重要方剂之一。
03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和环境的变化,胆胰疾病发病率逐年上升, 因此对大柴胡汤的临床疗效进行深入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研究目的与任务
研究目的
通过对大柴胡汤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探讨其作用机制和临床应用范围,为临床合理应用大柴胡汤提 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2023
《经方大柴胡汤临床疗效 分析》
contents
目录
• 引言 • 大柴胡汤基础研究 • 临床试验设计 • 临床疗效分析 • 结果与讨论 • 结论与展望
01
引言
研究背景与意义
01
目前中医药在临床治疗中越来越受到重视,经方作为中医药的重要组成部分, 具有疗效确切、副作用小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临床。
大柴胡汤可以改善高血 压患者的血压水平,调 节血脂和血糖代谢。
经方十首034柴胡桂枝干姜汤
(1)经方十首034、柴胡桂枝干汤[组成用法]柴胡6~12g、桂枝6~10g、干3~6g、黄芩5~10g、天花粉10~12g、牡蛎10~15g、甘草3~6g。
水煎,分3次服。
[方证]1.胸胁满,或咳嗽,或胸骨痛,触之更甚。
2.寒热往来,或恶风、盗汗、自汗、头颈以上多汗。
3.食欲不振,口渴,但饮水不多,小便不利,大便溏薄。
4.心烦,胸腹动悸,不眠多梦,耳鸣。
5.苔白厚,舌面干。
[现代应用]1.外感热性病如感冒、肺结核、脑膜炎、疟疾、肝炎、肺炎、风湿热、泌尿系感染、胆囊炎、疟疾等出现寒热往来、口干口渴者本方多有应用的机会。
2.仲景每用干治下利。
痢疾、过敏性结肠炎、慢性肝炎伴有的腹胀、腹泻或便溏等兼有情志抑郁者可用本方,胆囊炎、胆石症术后出现的胆源性腹泻也常用到本方。
3.对于一些以渗出为病理特点的炎性疾病,如渗出性胸膜炎、中耳炎、上颌窦蓄脓症、梅尼埃综合征等;以及分泌过多性疾病,如自主神经功能失调的汗出过多,慢性支气管炎的咳嗽痰多等也有使用本方的时候。
4.牡蛎散结。
因此,对于结节、包块性疾病如头疮、瘰疬、乳腺小叶增生症、肝硬化初期、肝脾肿大等也可参照使用。
牡蛎还有止酸的作用,故还用于胃炎、十二指肠溃疡、胃酸过多症等。
5.其他方面还用于神经官能症、更年期综合征、产褥热、赤白带下、阳痿、窦性心动过速、胃下垂、失眠、口吃、糖尿病、眩晕等疾病。
[经验参考]关于本方证,从原文所说“已发汗而复下之”一语不难推测出“大便溏薄”。
对此,渡舟先生有深刻体验。
治某某,男54岁,患乙型肝炎,然其身体平稳而无所苦。
最近突发腹胀,午后与夜晚必定发作。
发时坐卧不安,痛苦万分。
患者一手指其腹闩:我尤病可讲,就是夜晚腹胀,气聚于腹,不噫不出,憋人欲死。
问其治疗,则称中、西药服之无算,皆无效可言。
问其大便则溏薄不成形,每日两三行。
凡大便频数,则夜晚腹胀必然加剧。
小便短少,右胁作痛,控引肩酸楚不堪。
切其脉弦而缓,视其舌淡嫩而苔白滑。
老曰:仲景谓“太阴之为病,腹满而叶,食不下,自利益甚”。
治肝癌,可选经方大柴胡汤
治肝癌,可选经方大柴胡汤⊙湖北中医药大学 李 珍肝癌是以右胁肿硬疼痛、消瘦、食欲不振、乏力,或有黄疸或昏迷等为主要表现的一种恶性疾病。
其发病机制复杂,治疗难度大,转归预后多不良。
大柴胡汤是张仲景《伤寒论》中治疗少阳阳明合病的经典名方,具有和解少阳、清泄阳明、疏肝理脾、清热化淤、通下腑实、和解枢机等功效,可使肝胆舒、表里和、淤滞散、腑气通、邪气去。
中医药治肿瘤疗效较好肝癌是指发生于肝脏的恶性肿瘤,包括原发性肝癌和转移性肝癌两种,人们日常说的肝癌指的多是原发性肝癌。
肝癌是临床上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据统计,我国每年新发病例约35万,占全球的50%以上,死亡率居国内肿瘤死亡的第2位,严重威胁着国民健康。
西医治疗肝癌的方法主要有肝切除与肝移植(但肝移植费用较高、供肝数量受限,且肝功能较差的患者无法手术),出现肝外转移的患者可考虑选择放射、分子靶向药物治疗。
但需知道的是,这些治疗手段带来一定获益的同时也会产生诸多不良后果,如术后感染、发热、皮疹、耐药等。
近年来,中医中药在治疗肿瘤方面取得了较好的疗效,可应用于肝癌的各个时期。
对于早期的肝实体瘤,适合手术切除的患者,应尽早实施手术,配合中药治疗可增强患者手术耐受性,促进术后恢复,减少肝癌术后并发症等;中晚期肝癌患者结合中药治疗可提高机体免疫抵抗力,减轻疾病后期扩散转移症状;与放化疗联合应用还可起到增效减毒的作用,能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及延长生存期等。
辨证论治,补虚泻实肝癌一病,早在《内经》就有类似记载,历代有肥气、痞气、积气之称。
宋代《圣济总录》云:“积气在腹中,久不差,牢固推之不移者……按之其状如杯盘牢结,久不已,令人身瘦而腹大,至死不消。
”其所描述的症状与肝癌近似,且对肝癌不易早期诊断、临床进展迅速、晚期的恶病质、预后较差等都作了较为细致的观察。
在治疗上强调既要掌握辨证用药原则,又须辨病选药,灵活掌握。
本病病位在肝,但因肝与胆相表里,肝与脾有密切的五行生克制化关系,脾与胃相表里,肝肾同源,故与胆、脾胃、肾均密切相关。
胡希恕教授临床应用大柴胡汤经验
CHINESE COMMUNITY DOCTORS 中国社区医师2021年第37卷第1期胡希恕先生,中国现代杰出的经方家、中医临床家、师承教育家[1],明确了经方治病是在患病机体一般规律的反应基础上顺应整体,讲求疾病的通治方法。
临证时,依据症状反应,先辨六经,继辨方证,用顺应机体驱邪方式的合适方剂来治愈疾病。
胡希恕先生在临床应用大柴胡汤得心应手,疗效显著,治愈了大量疑难重症。
今将胡希恕先生使用此方的经验报告如下。
条文解读《伤寒论》第103条:“太阳病,过经十余日,反二三下之,后四五日,柴胡证仍在者,先与小柴胡汤。
呕不止,心下急,郁郁微烦者,为未解也,与大柴胡汤,下之则愈。
”本条论述了大柴胡汤治呕与小柴胡汤的不同,主要在于“心下急”,此为中焦有所实结,导致气不下达而逆于上,所以呕逆的症状更加严重,必须以大黄枳实打通结滞,方能发挥生姜半夏降逆止呕的作用,而小柴胡汤里不实反虚,所以加人参,二者一实一虚,方向不同,所以服用大柴胡汤患者的脉象较小柴胡汤患者有力,舌苔也更黄而偏燥,多见大便不通。
此外,文中另有一个含义:若有当下之证,而柴胡证仍在时,不可直接用阳明下药,必须少阳阳明同治,否则不能愈病,《伤寒论》条文中也有明训:“伤寒呕多,虽有阳明证,不可攻之”。
《伤寒论》第136条:“伤寒十余日,热结在里,复往来寒热者,与大柴胡汤。
但结胸,无大热者,此与水结在胸胁也,但头微汗出者,大陷胸汤主之。
”此条论述了大柴胡汤与大陷胸汤的鉴别,同是热结在里(与热在表的太阳病相区别,热在表往往兼有恶寒,而热在里时一般无恶寒症状),但二者热型不一,大柴胡汤之热以少阳病的往来寒热为特点,而大陷胸汤之热以无大热为特点。
需要注意的是,“无大热”不是指无热,而是说有微热,但没有阳明外证的身大热,兼之“但头微汗出”,这仍然属于阳明病。
由此可以看出,大柴胡汤和大陷胸汤在六经归属上有明显不同:大柴胡汤属于少阳阳明合病,而大陷胸汤属于阳明病。
经方大柴胡汤临床疗效分析
慢性胰腺炎
大柴胡汤对于慢性胰腺炎的治疗也具有一定的疗效,能 够改善患者的疼痛、腹泻、消瘦等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
脂肪肝
非酒精性脂肪肝
大柴胡汤可以用于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能够改善患者的肝脏功能,降低血 脂水平,促进肝脏脂肪代谢。
酒精性脂肪肝
大柴胡汤结合戒酒、饮食调整等综合治疗措施,能够显著改善酒精性脂肪肝 患者的肝功能和肝脏病理变化。
药理作用与机制
总结词
药理作用广泛,机制复杂。
详细描述
大柴胡汤的药理作用主要包括抗炎、抗菌、抗病毒、抗肿瘤、解热镇痛等,其机 制相对复杂。现代药理学研究证实,大柴胡汤具有抑制炎症反应、调节免疫功能 、改善微循环等作用,对于多种疾病具有较好的疗效。
临床应用与效果
总结词
临床应用广泛,效果显著。
详细描述
十二指肠溃疡
溃疡愈合
大柴胡汤可促进十二指肠溃疡的愈合,减少溃疡复发的风险。
疼痛缓解
大柴胡汤可有效缓解十二指肠溃疡引起的疼痛,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预防并发症
大柴胡汤能够预防十二指肠溃疡引起的出血、穿孔等并发症的发生。
结肠炎
炎症缓解
大柴胡汤可有效缓解结肠炎引起的腹泻、腹痛、黏液脓血便等症状,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
防止复发
大柴胡汤能够防止结肠炎的复发,降低患者的长期用药负担。
改善肠道菌群
大柴胡汤可改善肠道菌群失调,促进肠道有益菌群的生长,有助于结肠炎的治疗和预防。
04
经方大柴胡汤治疗其他疾病胰腺炎Fra bibliotek急性胰腺炎
大柴胡汤加减治疗急性胰腺炎,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临 床症状,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提高临 床疗效。
《经方大柴胡汤临床疗效分 析》
实用经方大柴胡汤2篇
实用经方大柴胡汤2篇《实用经方大柴胡汤》是中医学中的一种重要药方,具有疏肝解郁、舒肝理气的功效。
下面将介绍两篇与大柴胡汤相关的实用经方。
第一篇:《实用经方大柴胡汤(一)》大柴胡汤是一种经典的中药方剂,主要用于治疗肝气郁结、脾气不和等症状。
它的组方非常简单,主要由柴胡、黄芩、半夏、人参、甘草等药物组成。
这些药物具有疏肝理气、调和脾胃的作用,可以帮助缓解肝气郁结引起的不适。
大柴胡汤的使用方法也比较简单,一般建议每次服用10-15克,用水煎煮后分两次服用。
煎煮时,可以先将药材放入锅中,加入适量的水,煎煮20-30分钟后取出药渣,再将药汁分两次饮用即可。
大柴胡汤主要适用于肝气郁结、脾气不和等症状,如胸胁胀满、胁痛不适、呕吐不安等。
这些症状通常与情绪波动较大、饮食不规律等因素有关。
通过服用大柴胡汤,可以调理肝气,缓解症状,使身体恢复平衡。
但是,使用大柴胡汤时也需注意一些事项。
首先,孕妇和哺乳期妇女慎用大柴胡汤,以免对胎儿或宝宝造成不良影响。
其次,因为大柴胡汤中含有人参,所以一些体质虚弱、气虚血虚的人群要慎用。
最后,服用过程中如出现不适症状,应及时停止使用并咨询医生。
第二篇:《实用经方大柴胡汤(二)》大柴胡汤在中医学中的应用非常广泛,除了上述的肝气郁结、脾气不和等症状外,还可以用于治疗一些肝胆湿热、脾胃湿热等症状。
肝胆湿热是指肝胆经络湿热蕴结引起的身体不适症状,如口干苦涩、胸闷烦躁等。
脾胃湿热是指脾胃功能失调,湿气滞留引起的胃口不振、消化不良等症状。
这些症状可以通过服用大柴胡汤得到一定的缓解。
在使用大柴胡汤治疗肝胆湿热、脾胃湿热时,一般建议在药方中添加竹茹、黄连等具有清热解毒作用的药材,以增强药方的疗效。
临床上还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添加或减少一些药物,以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除了内服大柴胡汤,外用大柴胡汤也可以有效缓解一些皮肤病症状。
将大柴胡汤煎煮浓缩后,用于外搽疮患部位、湿疹等皮肤病部位,可以起到祛痰、消肿的作用。
张志远运用小柴胡汤经验
2016年1月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第40卷第1期小柴胡汤为《伤寒论》重要方剂之一,应用率占113方之首,由人参、柴胡、黄芩、半夏、甘草、生姜、大枣七味组成,主治少阳胸胁苦满、心烦喜呕、寒热往来、不欲饮食。
现代医学认为此方能解热消炎、抑制病毒、扶正祛邪、提高人体免疫力。
张志远老师为山东省名老中医,临证、教学、科研70余载,学验俱丰。
鲐背之年,未尝释卷,仍临证不辍,尤其对经方的临床应用见解独到,阐述精辟。
笔者通过学习张老师著作,发现先生对小柴胡汤的应用见解独特,屡起沉疴。
现撷其诊治经验,论述如下。
1药证相对,重视柴、芩柴胡在《伤寒论》中有两项用途,一是疏泄通阳、解郁散结,调理气血循行障碍,与枳壳配伍,如四逆散;二是和解少阳,医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同黄芩组方,如小柴胡汤。
黄芩在《伤寒论》中一是止泻,与白芍合用,如黄芩汤;二是治少阳往来寒热,用柴胡配方,如小柴胡汤;三是宽胸,清理热邪停聚,和黄连组合,如生姜泻心汤、甘草泻心汤、半夏泻心汤。
张老师认为,小柴胡汤以柴胡、黄芩为君臣之药,二者相配作用如下:一是重用柴胡升阳散火,解少阳之邪,疏肝凉里,宣发郁热;二为黄芩当家,清热、燥湿、泻火,除肺、胃、心、肝之病。
在投量上以柴胡居首位,占三分之二;如泻火、解毒为主,则黄芩加量。
张老师临床用于开表透汗,柴胡15~25g 、黄芩10~15g ;清化热邪、突出解毒,黄芩15~25g 、柴胡10~15g ,每每取得佳效。
另外张老师指出,在调治外感热性病过程中,要严格根据体温应用,回落辄止柴胡、黄芩,多服易引起口干舌燥、便秘尿赤,可加入知母、石膏、麦冬养阴清热。
2扩大应用,随症加减张老师认为,小柴胡汤所医往来寒热、发热、潮热为症状表现;不欲饮食、心烦喜呕,归于胃家;胸胁苦满亦非独属半表半里,因而将该方局限在少阳病证中,则限制了其临床应用范围。
张老师临证,于小柴胡汤方中加枳壳9g 、神曲9g 、山楂9g ,治胃炎腹内胀满消化不良;加郁金9g 、白芍9g 、甘松9g ,治胸闷、抑郁、胁痛、烦躁不安;加龙胆草10g 、茵陈蒿15g 、田基黄20g ,治肝炎、胆囊炎;加龙骨20g 、牡蛎20g 、夜交藤30g ,治神经衰弱、失眠多梦;加绿萼梅10g 、合欢花20g 、浮小麦50g 、石决明20g ,治男女更年期综合征、自主神经功能紊乱。
经方今用系列四逆散合小柴胡汤
组成:柴胡6克,白芍15克,枳壳10克,黄芩10克,党参15克,半夏15克,焦三仙各1 5克,鸡内金10克功能:疏肝解郁,健脾和胃。
主治:用于治疗肝气不舒、乘脾犯胃之胃痞、胁痛、胃痛、呃逆等病症。
现代医学之慢性胃炎、幽门螺杆菌感染、功能性消化不良、慢性肝炎、慢性胆囊炎等,临床表现为上述证候者,均可参考治疗。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饭前各服一次,每次300毫升。
方解:本方由四逆散合小柴胡汤加味而成。
四逆散出自《伤寒论》318条,原文曰:“少阴病四逆,其人或咳,或悸,或小便不利,或腹中痛,或泻利下重者,四逆散主之。
”方由柴胡、白芍、枳实、炙甘草四味药组成,功能透邪解郁,疏肝理脾,其所治诸症多为或然症,四逆,咳,悸,小便不利,泻利下重,貌似杂乱无章,然细审病机均由肝郁所致;小柴胡汤出自《伤寒论》96条原文:“……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呕,或心中烦而不呕,或渴,或腹中痛,或胁下痞硬……,小柴胡汤主之”,第263条曰:“少阳之为病,口苦,咽干,目眩也。
”其所治诸症,均为邪郁少阳、经气不利所致。
足厥阴肝经与足少阳胆经互为表里,二者都行经胸胁部位,均与脾胃的关系密切,肝郁及胆,胆郁及肝,均易影响脾胃,出现肝(胆)脾不和与肝(胆)胃不和,表现为胃痛、脘痞、胁痛、呃逆等病症。
故本方以四逆散易枳实为枳壳,以透邪解郁,疏肝理脾;以小柴胡汤和解少阳,和胃降逆;脾虚不运,胃气失和,则脘痞纳差,故加焦三仙、鸡内金以消食和胃。
加减:若疼痛较甚,则加五灵脂15克,蒲黄15克,以理气、活血、止痛;兼反酸、烧心、胃脘烧灼感等,则加黄连6克,吴茱萸3克,乌贼骨30克,煅瓦楞30克,以泻肝和胃,收湿止痛;腹痛肠鸣、大便时秘时泻,则易生白芍为炒白芍15克,并加炒白术15克,防风10克,炒山药30克,以疏肝醒脾,燥湿止泻;呃逆频作,加柿蒂20克,刀豆子30克。
柴胡类方剂-临床应用
104、144、148、229、230、231、266、379、394;
《金匮要略·黄疸病》第21条; 《金匮要略·呕吐哕下利》第15条;
《金匮要略·妇人产后病》第2条;
《金匮要略·妇人杂病》第1条。
小柴胡汤方证
伤寒五六日,中风,往来寒热,胸胁苦满, 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呕,或胸中烦而不呕, 或渴,或腹中痛,或胁下痞硬,或心下悸、小 便不利,或不渴、身有微热,或咳者,小柴胡 汤主之。[96]
9
病案2—柴胡去半夏加栝蒌汤(2)
辨方证:柴胡去半夏加栝蒌。 柴胡24 黄芩10 党参10 炙甘草6 天花粉12 生姜3片 大枣4枚 3付 水煎服 结果:服2剂后体温正常,行手术。
三、柴胡桂枝汤
伤寒六七日,发热,微恶寒, 支节烦疼,微呕,心下支结,外 证未去者,柴胡桂枝汤主之。 [146]
桂枝去皮 黄芩一两半 人参一两半 甘草一两,炙 半夏 二合半,洗 芍药一两半 大枣六枚,擘 生姜一两半,切 柴胡四两
柴胡类方剂 —临床应用
主讲:桂双喜
《伤寒论》中柴胡类方剂共8个
(依据94版《经方传真》)
柴 柴胡桂枝汤 四逆散 柴胡加芒硝汤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 小柴胡汤 柴胡桂枝干姜汤 大 胡 柴 去 胡 半 汤 夏 加 栝 蒌
一、小柴胡汤
《伤寒论》 37 、 96 、 97 、 99 、 100 、 101 、 103 、
柴胡 半斤 黄芩 三两 人参 三两 半夏 半升 , 洗 甘 草炙 生姜各三两,切 大枣十二枚,擘
右七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 一升,日三服。
小柴胡汤辨证要点:
柴胡七症:往来寒热、胸胁苦 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 口苦、咽干目眩、脉弦。 但见一症便是。
经方大柴胡汤临床疗效分析
THANKS
感谢观看
VS
李氏等将120例胆结石患者随机分为 大柴胡汤组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组 ,结果显示大柴胡汤组在治愈率、 并发症发生率及住院时间等方面均 优于对照组。
相关实验研究
张氏等通过体外实验研究表明,大柴胡汤能够显著抑制胆囊炎症和胆管细胞增殖,其机制可能与抑制NF-kB信号通路有关。
王氏等通过动物实验研究表明,大柴胡汤能够显著降低胆管压力,有效缓解胆管炎症状,其机制可能与抑制TNF-a、IL-6等炎 症介质有关。
伤寒学说是中医学术流派之一,其代表医著 为《伤寒杂病论》,主张外感热病应按六经
辨证施治。
大柴胡汤的临床应用
如急性胆囊炎、胆结石、急性胰腺炎、反流 性食管炎、胃溃疡等,辩证属于胆胃不和者
。
胰腺炎、急性黄疸性肝炎等,辩证属于内蕴 湿热者。
主要用于治疗胆胃不和、肝郁气滞、内蕴湿 热等疾病。
胃内异物、胃柿石等,辩证属于肝郁气滞者 。
今后需要更加深入地探讨大柴胡汤的 作用机制和药理作用,以便更好地应 用于临床实践,并为中医药现代化提 供更多有益的借鉴和参考。
06
研究结论与不足
研究结论
大柴胡汤对于胆囊炎、胆结石 、胰腺炎等消化系统疾病有良 好的治疗效果。
经方大柴胡汤具有改善临床症 状、促进胃肠蠕动、调节激素 水平等作用。
研究发现,大柴胡汤对于一些 西药治疗无效的病例仍然具有 明显的疗效。
研究成果与展望
大柴胡汤在临床上被广泛应用于治疗 胆道疾病,且已有大量实验研究表明 其具有抗炎、抗增殖、解痉止痛等多 方面的药理作用。
虽然大柴胡汤的临床和实验研究已有 一定进展,但仍存在不足之处,如缺 乏多中心、随机双盲等严格的临床试 验设计和方法学规范,需要进一步深 入研究其作用机制和不良反应等。
经方临床应用柴胡类经方
一、小柴胡汤
发热性疾病:《伤寒论》中有微热的条文,不是纯 表证的微热,而是半表半里或里证的微热,此微热 与西医病灶性微热有相同之处。凡由于病灶感染, 其热型属微热的患者,如感冒、咽峡炎、扁桃腺炎、 慢性胆囊炎、肾盂肾炎等,均可投小柴胡汤。而对 功能性微热或非感染性发热或身有热感的患者,小 柴胡汤亦为有效的内服退热方
柴胡类经方:主要指以柴胡为主药、功能主治有 相似之处的经方
小柴胡汤 大柴胡汤 柴胡桂枝汤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 柴胡桂枝干姜汤 四逆散等
第一页,共56页。
一、小柴胡汤
(一)【原文】 1、太阳病,十日以去,脉浮细而嗜卧者,外已解
也。设胸满胁痛者,与小柴胡汤;脉但浮者,与麻 黄汤。(37) 2、伤寒五六日,中风,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嘿 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呕,或胸中烦而不呕,或渴, 或腹中痛,或胁下痞硬,或心下悸,小便不利,或 不渴,身有微热,或咳者,小柴胡汤主之。(98)
参、甘草,并以生姜、大枣为使,益气健脾养胃, 并能鼓舞胃气以助散邪。 方中一寒一热,一表一里,一升一降,相互依存, 相互制约,可达和解少阳,疏畅气机,调节升降, 宣通内外之效。
第十页,共56页。
一、小柴胡汤
小柴胡汤组方特点
扶正祛邪,鼓邪外出 和解表里,清解半表半里之邪热 既能调和脾胃,又能疏利肝胆 调节人体气机的升降出入 既可增强透邪外出之力,又能预防邪陷太阴之变
13、阳明病,发潮热,大便溏,小便自可,胸胁满不去者, 与小柴胡汤。(232)
14、阳明病,胁下硬满,不大便而呕,舌上白胎者,可与小柴 胡汤。上焦得通,津液得下,胃气因和,身濈然汗出而解。 (233)
15、阳明中风,脉弦浮大,而短气,腹都满,胁下及心痛,久 按之气不通,鼻干,不得汗,嗜卧,一身及目悉黄,小便难, 有潮热,时时哕,耳前后肿。刺之小差,外不解。病过十日, 脉续浮者,与小柴胡汤。(234)
柴胡及其类方研究与应用
第七页,编辑于星期日:二十二点 五十三分。
柴胡体质的人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四肢冷(不温) 这种“冷"不是通常所说的“阳虚”。 “冷”这个概念不 仅仅见于“阳虚”,更多的出现于“阳郁”。所谓“阳郁”由于阳气郁结,阳气 不达四肢,致四肢不温。这种“冷”一般不超过肘部。如何鉴别“阳虚” 和“阳郁”?除了“冷不过肘”外,从脉象看,阳郁见弦脉,而“阳虚”多见 沉、缓、微脉,且比“阳虚”脉有力。从舌诊来说,阳郁的舌象一般与正常
6.不良反应 已有文献报道过量服用柴胡可导致血压升高、恶心、
呕吐、轻度腹泻、水肿、少尿或无尿等不良反应。
第十七页,编辑于星期日:二十二点 五十三分。
七、柴胡常见配伍药对
柴胡—黄芩、柴胡—川芎、柴胡—黄芪:是临床围绕柴胡透邪退热、疏肝解郁、
升发清阳三个基本功效的常用配伍药对,体现其相应配伍的代表方有小柴胡汤、 柴胡疏肝散和补中益气汤。
第九页,编辑于星期日:二十二点 五十三分。
四、药 证
柴胡证是关健,胸胁苦满往热寒。 柴胡主治往来寒热和胸胁苦满。仲景使用柴胡 量最大的方剂是小柴胡汤,为“半斤”,据《伤寒 论》小柴胡汤在使用中需根据症状进行加减变化。小柴
胡汤中黄芩、人参、半夏、生姜、大枣均可以减去,惟
柴胡、甘草不可去,可以认为小柴胡汤所主治的“往 来寒热、胸胁苦满”与柴胡的主治十分相关。
肝之目的,大量反造成肝损害,故逍遥散中的柴胡用量均宜中、小剂量。
肝之阴血不足,首当配以白芍、当归以达到养肝血、敛肝阴之目的。柴芍
为伍,借柴之疏散使补而不滞,凭芍之收敛,使疏而不散,可谓疏肝柔肝
最佳组合。脾胃虚弱,气血胡具有宣透疏泄、疏达郁阳之功,宜用于各种炎症、中毒
方剂故事大柴胡汤
⽅剂故事⼤柴胡汤医案故事——⼤柴胡汤经⽅也有猛将军,⼤柴胡汤⾄稳妥刘渡⾈医案:某⼥⼯,患⼼下坚满,短⽓胸闷,须太息后⽽舒。
⼼烦恶⼼。
曾多次服⽤舒肝调胃之药,但效果不明显。
⾆边红,脉沉弦有⼒。
此因肝胆⽓郁,⽇久化⽕,兼挟痰饮所致,⾮⼤柴胡汤不能克之。
柴胡12克黄芩6克半夏9克⽣姜15克枳实6克⽩芍9克⼤黄6克⼤枣7枚药成后分温三服,尽剂后则坚满诸证皆消。
理中丸⽅⼈参⼲姜⽢草(炙)⽩术各三两上四味,捣筛,蜜和为丸,如鸡⼦黄许⼤。
以沸汤数合,和⼀丸,研碎,温服之,⽇三四,夜⼆服。
腹中未热,益⾄三四丸,然不及汤。
汤法,以四物依两数切,⽤⽔⼋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升,⽇三服。
若脐上筑者,肾⽓动也,去术,加桂四两;吐多者,去术,加⽣姜三两;下多者,还⽤术;悸者,加茯苓⼆两;渴欲得⽔者,加术,⾜前成四两半;腹中痛者,加⼈参,⾜前成四两半;寒者,加⼲姜,⾜前成四两半;腹满者,去术,加附⼦⼀枚。
服汤后,如⾷顷,饮热粥⼀升许,微⾃温,勿发揭⾐被。
病机六经:太阴病[病性:虚寒(或寒湿);病位:⾥(中焦之脾)]⽅证⼤病差后,喜唾,久不了了,胸上有寒,当以丸药温之,宜理中丸。
(396)病症以“脉缓弱,⾆淡苔⽩,吐利频繁,发热头⾝疼痛不甚,不欲饮⽔,伴见腹中冷痛,喜温喜按”为主症。
⼤柴胡汤⼤柴胡汤⽤⼤黄,枳芩夏芍枣⽣姜;少阳阳明同合病,和解攻理效⽆双。
厚朴七物汤厚朴七物⾦匮⽅,草桂枳实枣黄姜;腹满发热⼤便滞,速投此剂莫仿徨。
⼤柴胡汤是天然的胃肠动⼒药。
我们知道西药中胃肠动⼒药有胃复安、吗丁啉,西沙必利等。
中药中⼤柴胡汤也可与之相媲美。
我常以本⽅治胆汁返流性胃炎及⾷管炎,胃切除后的倾倒综合征。
因胃肠的逆蠕动,症见有呕吐。
⽽本⽅在经⽂中⼜治“呕不⽌”,⽤半夏⽣姜治之,且⽅中⽣姜⽤了半⽄,⽽治“⼼烦喜呕”的⼩柴胡汤⽣姜也仅⽤了三两。
另外,⽅中的枳实、⼤黄也有促进胃肠蠕动的作⽤。
综合来看,⼤柴胡汤对缓解胃肠的逆蠕动还是有帮助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小柴胡汤
小柴胡汤为和解剂的主方
柯韵伯:“少阳枢机之剂,和解表里之总方”
一、小柴胡汤
柴胡为君,既能疏散外邪,又可调达情志,用之 有“火郁发之”、“木郁达之”之意
辅之黄芩清郁热,并制柴胡之辛散 配半夏降逆燥湿化痰,含“辛开苦降”之法 又“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故佐以
党参、甘草,并以生姜、大枣为使,益气健脾养 胃,并能鼓舞胃气以助散邪。 方中一寒一热,一表一里,一升一降,相互依存, 相互制约,可达和解少阳,疏畅气机,调节升降, 宣通内外之效。
人体的气化运动主要是处于升与降、出与入的矛盾统一体 中。升降出入是生理功能与生命活动的概括,升降出入失 调则必然会导致脏腑气血功能的紊乱而产生疾病。小柴胡 汤方中柴胡轻清升散,善于疏肝,解少阳气郁,同时柴胡 能“主心腹肠胃结气”,黄芩苦寒清降,与柴胡配伍,一 升一降,使胆气得以条达疏畅。半夏宣畅中焦,升降气机, 以和合于胆,使胆气藉中气以行,与柴胡相合以宣散升发, 与黄芩相合以降泄止逆。生姜助柴胡以宣郁散邪,与半夏 相合以降逆和胃。人参、甘草、大枣甘补调中,益气健脾, 脾土健旺,枢机通利,则有助于肝气条达,气机疏畅,诸 药相合,升中寓降,降中寓升,使气机升降协调。
16、呕而发热者,小柴胡汤主之。(378) 17、伤寒差以后,更发热,小柴胡汤主之。脉浮者,以汗
解之;脉沉实者,以下解之。(393)
一、小柴胡汤
(二)【组成与用法】
柴胡半斤 黄芩三两 人参三两 半夏半升(洗) 甘草(炙)生姜各三两(切) 大枣十二枚(擘) 上七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渣,再煎取三升, 温服一升,日三服。若胸中烦而不呕者,去半夏人参,加 栝蒌实一枚。若渴,去半夏,加人参合前成四两半,栝蒌 根四两。若腹中痛者,去黄芩,加芍药三两。若胁下痞硬, 去大枣,加牡蛎四两。若心下悸,小便不利者,去黄芩, 加茯苓四两。若不渴,外有微热者,去人参,加桂枝三两, 温覆微汗愈。若咳者,去人参、大枣、生姜,加五味子半 升、干姜二两。 (与98条条文)
7、伤寒中风,有柴胡证,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 具。(103)
8、伤寒十三日,不解,胸胁满而呕,日哺所发潮 热,已而微利。此本柴胡证,下之以不得利,今反 利者,知医以丸药下之,此非其治也。潮热者,实 也。先宜服小柴胡汤以解外,后以柴胡加芒硝汤主 之。(107)
一、小柴胡汤
9、太阳病,过经十余日,心下温温欲吐,而胸中 痛,大便反溏,腹微满,郁郁微烦,先此时自极 吐下者,与调胃承气汤。若不尔者,不可与。但 欲呕,胸中痛,微溏者,此非柴胡汤证,以呕, 故知极吐下也。(127)
也。设胸满胁痛者,与小柴胡汤;脉但浮者,与 麻黄汤。(37) 2、伤寒五六日,中风,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嘿 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呕,或胸中烦而不呕,或渴, 或腹中痛,或胁下痞硬,或心下悸,小便不利, 或不渴,身有微热,或咳者,小柴胡汤主之。 (98)
一、小柴胡汤
3、血弱气尽,腠理开,邪气因入,与正气相搏, 结于胁下。正邪分争,往来寒热,休作有时,嘿 嘿不欲饮食,脏腑相连,其痛必下,邪高痛下, 故使呕也,小柴胡汤主之。服柴胡汤已,渴者属 阳明,以法治之。(99)
12、伤寒五六日,呕而发热者,柴胡汤证具,而以他药下 之,柴胡证仍在者,复与柴胡汤,此虽已下之,不为逆, 必蒸蒸而振,却发热汗出而解。若心下满而硬痛者,此为 结胸也,大陷胸汤主之;但满而不痛者,此为痞,柴胡不 中与之,宜半夏泻心汤。(154)
一、小柴胡汤
13、阳明病,发潮热,大便溏,小便自可,胸胁满不去者, 与小柴胡汤。(232)
14、阳明病,胁下硬满,不大便而呕,舌上白胎者,可与 小柴胡汤。上焦得通,津液得下,胃气因和,身濈然汗出 而解。(233)
15、阳明中风,脉弦浮大,而短气,腹都满,胁下及心痛, 久按之气不通,鼻干,不得汗,嗜卧,一身及目悉黄,小 便难,有潮热,时时哕,耳前后肿。刺之小差,外不解。 病过十日,脉续浮者,与小柴胡汤。(234)
一、小柴胡汤
调整寒热
小柴胡汤是针对寒热错杂而设,法当寒热并用。 方中柴胡性苦、微寒,在方中具有疏邪透热之功, 使热自外散。黄芩苦寒,善清少阳之胆热,使胆 热从内而消;与柴胡配伍合以消散肝胆之热。半夏、 生姜辛温祛脾之寒,人参、甘草、大枣甘温以补 气和中。诸药相合,寒热并用,使寒热协调。
10、妇人中风七八日,续得寒热,发作有时,经 水适断者,此为热入血室,其血必结,故使如疟 状,发作有时,小柴胡汤主之。(149)
一、小柴胡汤
11、伤寒五六日,头汗出,微恶寒,手足冷,心下满,口 不欲食,大便硬,脉细者,此为阳微结,必有表,复有里 也。脉沉,亦在里也。汗出,为阳微。假令纯阴结,不得 复有外证,悉入在里。此为半在里半在外也。脉虽沉紧, 不得为少阴病,所以然者,阴不得有汗,今头汗出,故知 非少阴也。可与小柴胡汤。设不了了者,得屎而解。 (153)
柴胡类经方的临床应用 与现代研究
中医药学院中医内科教研室 南方医院中医内科 谢炜
柴胡类经方:主要指以柴胡为主药、功能 主治有相似之处的经方
小柴胡汤 大柴胡汤 柴胡桂枝汤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 柴胡桂枝干姜汤 四逆散等
一、小柴胡汤
(一)【原文】 1、太阳病,十日以去,脉浮细而嗜卧者,外已解
一、小柴胡汤
解半表半里之邪热 既能调和脾胃,又能疏利肝胆 调节人体气机的升降出入 既可增强透邪外出之力,又能预防邪陷太阴之变
一、小柴胡汤
小柴胡汤组方机制
小柴胡汤的组方机制具有升降气机、调整寒热、 扶正祛邪等功能特征
一、小柴胡汤
升降气机
4、得病六七日,脉迟浮弱,恶风寒,手足温,医 二三下之,不能食,而胁下满痛,面目及身黄, 颈项强,小便难者与柴胡汤,后必下重;本渴饮 水而呕者,柴胡不中与也,食谷者哕。(100)
一、小柴胡汤
5、伤寒四五日,身热恶风,颈项强,胁下满,手 足温而渴者,小柴胡汤主之。(101)
6、伤寒,阳脉涩,阴脉弦,法当腹中急痛,先与 小建中汤;不差者,小柴胡汤主之。(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