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如何设计和批改作业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师如何设计和批改作业

当人们把目光盯着课程改革的时候,对作为课程改革重要部分的作业改革却仅用余光偶尔一瞥而已,这是一种偏颇的认识。任何教学过程的目标是否达到,要看学生的行为方式最终是否朝预期的方向改变,这种改变的根据,是教学信息的输人在学生身上引起知识的内化并生成能力,这是一个必要的反馈过程。在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作业而习得,通过作业而强化,教师则通过批改作业检查教学双方的效果。但我们到底如何布置作业?我们是不是还让学生在卷海题山中苦苦“挣扎”,是不是还在机械的演练中重复着“老北京的传说”?我们是不是应该来一场“作业的革命”?

一、传统作业弊病有哪些

(一)作业布置的专制性

传统的作业布置,是教师单方面的权利,作业“做什么”、“怎么做”完全由教师说了算,学生只有执行和完成的义务,没有自主和选择的权利。教师根据自己的一厢情愿强令学生在“题海”中挣扎,忽视学生的兴趣。教师以“齐步走”的形式,让全体学生在同一时间里完成同样的内容,忽视学生的差异。因而,学生原本浓厚的作业兴趣被打磨得无影无踪,作业成为一种“只有压力,没有魅力”的负担。

(二)作业内容的封闭性

传统的作业,教师把目光聚焦于书本上,学生长期被局限于书本提供的情境中,从概念到概念,从公式到公式,从推理到推理,在机械的演练中重复着“昨天的故事”,作业成了冷冰冰的认知组合和逻辑堆砌。作业所解决的问题与生活缺乏应有的关联,一旦遇到生活实际中的具体问题,学生则显得无从着手,力不从心,作业纯粹是象牙塔里的“游戏”。

(三)作业形式的单一性

长期以来,由于人们将作业的功能定位于“巩固知识”和“强化技能”,因此教师的作业布置总是以此为出发点,过于强调知识的书面操作和演练,文科作业大多是读读、写写、背背,理科作业大多是算算、练练,即使是所谓的“应用题”,也只是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去解决一些书面上的“实际问题”,作业形式单一,几乎都局限于书面答题,没有其他形式,忽视了作业的实践性、应用性和丰富性、多样性。

(四)作业答案的绝对性

传统作业中过于强调作业的甄别与选择功能,对作业质量的评价只是与事先的“标准答案”作比对,非对即错,答案是绝对化和惟一性的,至于学生的思维过程和参与状态则缺乏应有的关注,不管学生的答题多么具有个性、多么富有创意,但只要与标准答案不一致,就统统扔进“错误”的筐子,极大地挫伤了学生的积极性,抹杀了学生的创造性,并造成了学生思维的僵化。

(五)作业批改的冷漠性

传统的作业批改,以“对”、“错”为主要评价标准,以等级为评价方式,教师通常扮演着终审法官的角色,学生的作业,仿佛是呈现给法官的待审卷宗,教师红笔一挥,便裁定了作业的好坏,缺乏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情感互动,缺乏一种平等的交流和人文的关怀,作业批改呈现出刺刀见红、杀气腾腾的冷酷。

二、作业的价值和意义是什么

(一)作业是提高学生学科素养的平台

全面提高学生的学科素养,是新课程改革凸显的教学理念,所以,作业也应该成为培养学生素养的一个途径。作业的布置要体现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三个维度的统一。从知识这个角度来说,作业布置要关注知识的整合,作业应该成为各科知识整合的有效载体,既要重视本学科知识的连贯性,又要注重跨学科知识间的融合和联系。从能力

这个角度来说,作业要体现听、说、读、写、算、看、做、演等多个方面。从综合提高学生学科素养这个角度来说,作业还要注重引导学生探究、发现,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重视学生情感态度、思想品质、审美情趣等方面素质的培养,使作业真正成为全面提高学生学科素养的平台。

(二)作业是展示学生个性才华的舞台

传统的作业是学生奉命完成教师指定的任务,作业成了学生的负担,他们在抄、写、算、背的重复劳动中,渐渐失去了学习的乐趣。其实,作业应该成为学生的一种向往,成为学生展示个性才华的一个平台。学生应享有一定的作业自主权,只有学生有了自由自主的作业空间时,他们的个性和创造性才能得以施展,他们才真正有了展示自己生命才情的舞台。(三)作业是记录学生生命成长的站台

作业是学生成长的见证,是学生生命发展的轨迹。从这个意义上说,作业应该留下学生有意义的生命痕迹。所以,作业要最大限度地为学生留下发展的空间,让学生各具特色的个性在作业天地里尽情地飞扬,让学生富有创造性的才华在作业星空里充分地施展和发挥,使作业成为学生自我建构知识与提升人生意义的愉快而幸福的体验。

三、呼唤:作业新的转变

(一)由“专制”向“自主”转变

作业应该走出教师单方面说了算的“专制”格局,让学生享有一定的自主权。在作业布置上,要建立起师生的互动平台,让学生有一定的自由度;在作业要求上,要改变“大一统”的作业模式,考虑不同层次和不同特点的学生的需求,既让优秀生“吃得饱”,也让学困生“吃得好”;在作业内容上,要为学生留有自主选择和自由发挥的天地,给学生以挥洒才情的舞台;在作业批改上,也要适当为学生提供参与评改的时机,让他们“弹奏自己心爱的土琵琶”。

(二)由“接受”向“探究”转变

作业不能单纯成为教师课堂所学内容的巩固和强化,教师应该站在“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的高度来思考作业的布置和设计。要注重学生学科素质和能力的培养,不能使学生仅仅成为接受学习的高手。要激发和调动学生主动探究的“欲望”,通过一些“挑战性”的作业来增强学生的问题意识和“饥饿感”,引导学生在思考中探究,在探究中发现,在发现中享受学习的乐趣。

(三)由“课本”向“生活”转变

作业固然应该重视对课本内容的理解和掌握,但作业不能完全围绕课本“兜圈子”,如果教师完全以课本为中心来编制作业,那这种“练”出来的学生充其量也只能是理论上的夸夸其谈者。作业设计要向生活开放,与生活对接,要把学生引领到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中,让学生在生活中去理解课本的知识内涵,并运用课本知识去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同时,生活中还有许许多多可资利用的学习资源,这些资源又可以强化学生对课内知识的掌握。

(四)由“单一”向“多样”转变

作业的设计和批改不能单一,单一意味着枯燥,意味着乏味。作业应该体现出一种生动和丰富,体现出一种多姿多彩的美感。在作业形式上,应该体现“百花齐放”,既要让学生做些书面性作业,也要让学生做些实践性作业;既要让学生做些积累性作业,也要让学生做些探究性作业;既要让学生做些静态性作业,也要让学生做些动态性作业,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体验中感受作业的乐趣。在作业批改上,也应该体现多样性,淡化单一的终结性评价,重视过程性评价,同时要善于通过多样化的激励方式激发学生作业的兴趣,让学生喜爱作业,盼望作业,把完成作业当着一种享受。

(五)由“数量”向“质量”转变

作业布置要讲究实效,讲究质量,不要做一些机械重复的无意义劳动,学科素养的形成,靠“题海战术”是难以奏效的,那种用难题、偏题、怪题来为难学生的做法更是作业的大忌,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