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象批评的文学观

合集下载

印象批评名词解释

印象批评名词解释

印象批评是一种文学批评方法,它强调批评家对作品的整体印象和感受,而不是通过逻辑推理或分析来得出结论。

这种批评方法强调批评家的主观性和情感体验,认为作品的价值和意义是通过读者的感受和理解来体现的。

在印象批评中,批评家并不注重作品的形式、结构、语言等方面的细节分析,而是从整体上感受作品所传达的情感、气氛和意象。

他们通过对作品的阅读和理解,形成对作品的整体印象和感受,然后根据自己的审美标准和经验来评价作品的价值和意义。

印象批评在文学批评史上有着悠久的历史,许多著名的文学家和批评家都采用过这种批评方法。

例如,英国诗人威廉·布莱克、法国诗人保罗·瓦莱里等都曾经采用过印象批评的方法来评价自己和他人的作品。

印象批评的优点在于它能够更加直接地反映作品所传达的情感和意义,同时也能够更加真实地反映批评家的个人感受和理解。

然而,由于印象批评过于主观和情感化,因此也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

例如,不同的读者可能会对同一部作品产生不同的印象和感受,从而产生不同的评价。

总之,印象批评是一种重要的文学批评方法,它强调了读者的主观性和情感体验在文学评价中的作用。

虽然它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但是它仍然是一种具有独特价值和意义的文学批评方法。

印象批评例子

印象批评例子

印象批评:作品分析范例一、描述作品主题在这部作品中,作者通过对日常生活的描绘,展示了人类内心深处的孤独和渴望。

故事以一个普通家庭为背景,通过家庭成员之间的互动,展现了人与人之间的疏离感以及对于亲密关系的渴望。

二、分析作品风格该作品的风格具有鲜明的现代主义特点,强调主观感受和个体经验。

作者运用独特的语言和表达方式,使得作品具有强烈的个人化和风格化特征。

同时,作品在细节描写和心理刻画方面也表现出精湛的文学技巧。

三、探讨作品结构该作品的结构非常独特,采用了非线性叙事的方式,将过去、现在和未来交织在一起,使得故事更加复杂和引人入胜。

此外,作者还巧妙地运用了意识流手法,通过主人公的内心独白和自由联想,展现了人物的复杂心理世界。

四、剖析作品象征在作品中,许多事物都具有深刻的象征意义。

例如,家庭作为一个封闭的空间,象征着人们的内心世界;而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则象征着人与人之间的互动和沟通。

此外,作者还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暗示了人物内心的情感变化。

五、思考作品寓意该作品寓意着现代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疏离和孤独感。

通过对于日常生活的细致描写,作者提醒我们要关注自己的内心世界和他人的感受,以建立更加和谐的人际关系。

同时,作品也表达了对于爱与亲情的渴望,呼唤人们回归家庭和情感的温暖。

六、考察作品社会意义该作品通过对于现代社会中人际关系和心理状态的探讨,反映了当代社会面临的许多问题。

作品呼吁人们关注自己的心理健康和他人的情感需要,为构建更加和谐的社会关系提供了一定的思考和启示。

七、评估作品艺术价值该作品的艺术价值主要体现在其独特的风格和精湛的文学技巧上。

作品通过对于现代主义风格的运用,呈现出了鲜明的个人化和风格化特征。

同时,作者在细节描写和心理刻画方面表现出了卓越的文学才能,使得作品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从长远角度来看,该作品将会成为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对于后来的文学创作产生深远的影响。

印象主义批评的特点

印象主义批评的特点

印象主义批评的特点
1. 主观性强:印象主义批评将关注点放在了艺术家的个人感受和主观体验上,强调了作品的情感表达和个性风格。

2. 反传统性:印象主义批评对于当时传统的艺术审美标准和技法的限制提出了质疑,推崇自由创作和丰富多变的表现形式。

3. 强调瞬间感受:印象主义批评认为艺术家应该通过自己的感官切身体验,将瞬间的情感和印象转换为对艺术形式的创造。

4. 重视自然主义:印象主义批评认为自然是最为美丽而简单的存在,强调应该从自然中得到启发,并在创作中尽量还原自然界的真实形态。

5. 关注光影:印象主义批评尤其注重光线对于对象的影响和变化,认为光影瞬息万变,表现出的色彩与光线变化密不可分,需要在画作中精准地体现。

论中国现代印象主义文学批评

论中国现代印象主义文学批评
发 声 ,提倡人们以包容的心态去解读。 3•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中国印象主义批评 进 人 二 十 世 纪 三 十 年 代 ,中 国 的 现 代 印 象 主 义 批 评 进 人 了
压 抑 时 期 。在 这 一 时 期 ,马克思主义开始进人中国。在这段时
间 ,翟 秋 白 、鲁迅等批评家纷纷将重点转向翻译马克思主义的 著 作 ,在 中 国宣扬该理论。另 一 方 面 ,崇尚批评主义的严谨性
关 键 词 :现代印象主义;文学批评;发展时期
1•引言 二十S 纪 初 期 ,西方的批评主义竞相引人中国,对中国的 文学批评产生了深远影响。说 到 印 象 主 义 批 评 ,就不得不提印 象主义了。西方的 印 象 主 义 是 在 1 9 世纪的六七十年代有一批激 进的法国画家提出的。他们 主张以直观的、感性的印象代替传 统的古典画来反映 事 物 的 美 ,进而逐渐影响了音乐、文学等多 种艺术门类。从十 九 世 纪 末 期 开 始 ,以法郎士和王尔德等人为 代表的文学家表达了对于以实证主义为特点的现代批评方式的 不 满 ,进而提出了不同的批评见解。他们认为印象主义的批评 应 该 是 阅 读 者 在 阅 读 过 程 中 对 于 作 品 的 见 解 ,否 认 传 统 的 科 学 理 性 、客观逻辑在印象主义文学批评中的应用,而是推崇批评 家对于美的独特感受。可 以 说 ,这时的印象主义批评方式对于 当 时 的 环 境 来 说 无 异 于 异 端 ,在 当 时 广 泛 普 及 的 科 学 依 据 和 逻 辑 来 评 判 作 品 的 形 势 下 显 得 格 格 不 入 。他 们 更 多 地 是 强 调 读 者 在阅读过程中的直观感受和对艺术的再次创造。由于其特色符 合中国式批评的特 点 ,另 一 方 面 ,这 种 对 于 个 性 的 推 崇 ,对于 权威的有利反抗与五四时期的中国对于文学的辩护是相合的, 因 此 ,印象主义文学批评在五四运动期间得以引人中国,并很 快被人接受。中国的现代印象主义批评涌现出了许多优秀人物, 包括郭 沫 若 、老 舍 、周 作 人 、李 健 吾 、沈 从 文 、戴 望 舒 、唐提 等 等 ,以下将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三 十 年 代 、 四十年代不同 的 时 间 段 对 印 象 主 义 批 评 进 行 详 细 介 绍 ,主 要 代 表 人 物 分 别 是 二 十 年 代 的 周 作 人 、三 十 年 代 的 李 健 吾 和 四 十 年 代 的 唐 堤 。 2.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的中国印象主义批评 1922年 ,矛 盾 首 先 在 《小 说 月 报 》中发表文章,提及西方 印 象 主 义 批 评 的 代 表 人 物 法 郎 士 关 于 美 学 的 争 论 ,并 在 另 一 本 杂 志 - - 《文 学 与 人 生 》中 提 及 法 郎 士 对 于 印 象 主 义 批 评 的 看 法 。 由 傅 东 华 翻 译 的 《近 世 文 学 批 评 》对于中国印象主义批评

李健吾的文学批评观

李健吾的文学批评观

李健吾的文学批评观在中国现代文学批评史上,李健吾以他的印象式咀华批评而独树一帜,成为“京派”文学批评的重要代表。

所谓“印象式咀华批评”,是说其批评强调批评主体的直觉印象,是一种“印象批评”,这种“印象批评”又是通过对具体文学作品的批评来实现的,含英咀华,既显示作品之精神,又传达批评者之印象。

有人说:“咀华批评出于京派,秀于京派!李健吾堪称‘是现代中国最具文学性的批评家’。

”这一方面说出了李健吾的印象式咀华批评与“京派”的密切关系,另一方面也透露出李健吾的印象式咀华批评的自我特色:不讲究理论性、系统性和科学性,偏重于在具体的批评实践中凸显其文学批评的文学性和艺术性。

从他《咀华集》和《咀华二集》这两本“零珠碎玉式”的批评华章中,我们可以发掘、归纳出一些规律性的批评观念和批评理念,这些规律性的批评观念和批评理念既可以说是李健吾对“京派”批评的贡献,同时也构成了李健吾的批评观念。

其主要观念有:批评是一种艺术;批评是一种理解;批评是“灵魂在杰作间的奇遇”。

一、批评是一种艺术在文学批评领域里,“京派”批评的突出特点是在文学批评自身建设中追求批评的审美自觉。

无论是沈从文高扬人文理念的创作式批评,朱光潜以文艺心理学为基础的知识型批评,李健吾强调批评本质的印象式批评,梁宗岱致力于法国象征主义诗学探索的对话型批评,还是李长之独具特色的情感中心主义批评,都表明“京派”批评家们在有意识地推重一种文学批评的审美自觉。

因此有论者指出:“京派批评的出现代表着中国现代文学批评的审美自觉与成熟”“代表着文的自觉,试图回归文学本身,开辟了审美的前景”。

总体而言,“京派”批评是一种偏重于作品的“寻美的批评”。

李健吾的咀华批评则更进一步,把重点落实到关注批评本身的审美性,可以说是一种“寻美的美的批评”。

李健吾立足于批评,进行“批评是什么”,“批评为什么”,“批评怎么写”的思索与实践,这对文学批评独立性品格的建设有着重要意义,也正是这一点成就了李健吾在中国现代文学批评史上的地位,它也是李健吾“秀于京派”的重要表现。

文学批评导引第4章 印象批评

文学批评导引第4章 印象批评

第四章印象批评❖印象批评是一种依据审美直觉,关注文学的审美特性,创造性的表现批评家的主观印象和瞬间感受的批评方法。

本章导航❖第一节印象批评概述❖第二节印象批评的理论特征❖第三节印象批评之应用❖第四节印象批评评述❖本章小结第一节印象批评概述❖西方印象批评❖中国传统印象式批评❖印象批评在中国的发展一、西方印象批评❖(一)印象批评渊源:印象主义文艺思潮西方现代人本主义哲学思潮审美直觉理论❖(二)西方印象批评的确立1,印象主义(Impressionism)文艺思潮❖“印象主义”与法国印象画派❖1874,莫奈:《日出·印象》❖真实不再是占据空间的实体,而是由色彩组合的——最终由光束来决定的——气氛,捕捉物体色彩瞬间的变化就成了他们的任务。

❖光就是色彩、运动、时间。

❖光就是真实。

日出·印象(Impression, Sunrise)后印象主义(Post-Impressionism)❖后印象派:在19世纪末,许多曾受到印象主义鼓舞的艺术家开始反对印象派。

转捩点发生于1882年爱杜尔·马奈获颁法国国家荣誉奖,和1874年至1886年止的印象派画家联合画展,这些艺术家们不满足于刻板片面的追求光色,强调作品要抒发艺术家的自我感受和主观感情,于是开始尝试对色彩及形体表现性因素的自觉运用。

❖在艺术表现上,后印象派更加强调构成关系,认为艺术形象要异于生活的物象,用作者的主观感情去改造客观物象,要表现出“主观化了的客观”。

他们在尊重印象派光色成就的同时,不是片面追求外光,而是侧重于表现物质的具体性、稳定性和内在结构。

后印象派的绘画对现代诸流派的发展有着重大的影响,直接导致了结构主义的诞生。

“现代绘画之父”塞尚❖“线是不存在的,明暗也不存在,只存在色彩之间的对比。

物象的体积是从色调准确的相互关系中表现出来”。

❖“画画并不意味着盲目地去复制现实,它意味着寻求各种关系的和谐。

”文森特·梵高(Vincent van Gough)克劳德·德彪西(Claude Debussy)❖管弦乐❖《牧神午后前奏曲》(1894年)❖《夜曲》(1899年)❖《大海》(1905年)❖《意象》(1912年)❖舞台作品❖《佩利亚斯与梅丽桑德》(歌剧,1902年)❖《圣塞巴斯蒂安之殉难》(神剧,1911年)❖室内乐❖《弦乐四重奏》(1893年)❖《大提琴奏鸣曲》(1915年)❖《长笛、中提琴和竖琴奏鸣曲》(1915年)❖《小提琴奏鸣曲》(1916年-1917年)❖钢琴曲❖《贝加莫组曲》(1905年)❖为双钢琴而作的(1915年)❖《阿拉伯风格两首》(1888年)❖合唱❖《浪子》(1884年)❖《中选的小姐》(1888年)奥古斯特·罗丹(Auguste Rodin)巴尔扎克像2,西方现代人本主义哲学思潮和审美直觉理论❖发端于20世纪20、30年代。

论李健吾印象主文文学批评的特征分析

论李健吾印象主文文学批评的特征分析

论李健吾印象主文文学批评的特征分析论文摘要:李健吾是20世纪30一40年代独树一帜、卓尔不群的文学批评家。

李健吾的印象式的文学批评具有人性化、开放性、艺术美三个方面的特征。

他的文学批评自30年代始至今都具有很强的生命力,非常值得我们关注。

论文关键词:李健吾;印象主义;文学批评;特征沈从文热,张爱玲热,林语堂热,粱实秋热,这些年,当文学界读书界层叠出现这个热那个热的时候,诚然也出现了李健吾热。

热是一种契合,是双方的感应;热也是一种时代的追求.得到了时代的认可。

李健吾在文学上是一个多面手,小说,散文,翻译,戏尉,文学评论,法国文学研究,不管哪一个领域他都是实实在在的,卓有成就,许多方面至今无人企及。

但文学史上似乎更看重他批评家的姿态和角色。

李健吾在中国现代文学批评史上.是一个无法避开的存在。

而且是一个无法忽视的存在,他的批评独树一帜,卓尔不群。

不管是在20世纪3加年代,还是在今天,他始终有自己独立的地位。

在京派批评的的几位代表人物中.他继承了局作人的人的文学观,茅盾的为人生的文学观,粱实秋的古典主义文学观后.形成了纯美的文学观。

而当下更是披称之为“批评的时代.多种文学理论和批评思潮,如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心理分析文学批评、语言学文学批评、形式主义批评、神话文学批评等都在这个世纪登台亮相、各领风骚。

随着中国对西方各种文学理论的接受与借鉴。

文学批评越来越注重结合文本内部与外部研究的系统化与科学化趋向,也就逐渐走向了高度的纯理论化。

却缺乏感性的情怀.缺乏对作者、批评者主体的关照。

而李健吾的文学批评率性而为,处处闪烁着睿智的光芒,诗性的智慧,这种灵魂探险式的批评直视作者内心,灵动透彻,精致优美,所以至今仍具有顽强的生命力。

李健吾的文学评论文字并不是很多,主要是集中在两本篇幅并不大的(咀华集)和(咀华二集)中。

总共不到三十篇,却具有文字优美,体验深切,品味高雅,态度亲切等诸多好处。

它们是现代文学史上最优秀的评论集之一,代表了李健吾文学批评的最高水准,同时也是中国现代文艺批评史上不可多得的珍品。

印象主义批评

印象主义批评

批评是一种人性的批评:
批评是寻求灵魂与灵魂的遇合,因此这其实
是一个对人认同的过程,进一步潜沉到作品 的深层,直逼作家的灵魂,潜心默察,秉烛 发微,以求把一颗活动的灵魂赤裸裸推呈出 来。发现真实的“人性”,从而深化对整个 人生、宇宙的认识。而批评的目的既是在探 讨别一个人性,也是在建立自己的人性。从 而扩大他的人格,增深他的认识;提高他的 鉴赏,完成他的理论。
2、他的文学批评观点和方法:

唐湜的评论完全是散文化的,感性化的,用“诗”来评 诗,钱钟书称他的《意度集》,“继咀华而起,有青 出于蓝之概”。他学习和继承了李健吾的批评方法上, 构建了一套了属于自己的诗歌批评话语。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个人化”的批评色彩:

他认为是一次感情的旅程,是一次精神的实验,是一 次自我人格的锻炼和淬火的过程。文学评论,是要求 完全主观化和个人化的,这种理论虽然没有在他的论 著里明确提出,但是其“个人化”,“主体化”的倾 向已经相当明显。尤其在对四十年代的“新生代”诗 人,如陈敬容,唐祈,穆旦,莫洛等的评论中,唐湜 提出了自己极富“个人化色彩”的评论。
④批评是一种体验和感悟的批评:

李健吾强调文学批评是批评家立足于感性直觉印象的 审美把握过程。他是第一个把体验与感悟的观念引入 批评,并上升为批评的内在方法。他强调进行体验和 感悟的批评,认为文学批评要有本己的投入和参与, 而不是对自我的剥夺和丧失。没有足够的审美感受与 体验,很难对文学做出有真知卓见的认识与判断。文 学以感性形象形态存在,必然地表现为直觉方式。艺 术形象的意义往往只是在直觉的瞬间才被活现出来。
“三棱镜”:

唐湜作出了“三棱镜”的比方,表面化的抒情,就如 生活的各色阳光照射到一张平面镜上,只是一种光线 的复制,是生活浮薄表面的再现。而三棱镜则折射了 生活的光和色,将生活通过人性的三棱镜凝定,过滤, 变化,重新聚合,体现出来的是凝固着个人性格特征 与气质的生活特质,是每个人眼睛里特有的那一个形 象,是那种个人化的,特殊的不可替代的形象。

印象主义批评是一种依据审美直觉

印象主义批评是一种依据审美直觉

印象主义批评是一种依据审美直觉,专注文学作品的审美特性,表现批评家自我的主观印象和瞬间感受的批评方法。

印象主义批评于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在西方一度盛行,它与我国传统的印象式批评在某些方面有契合之处。

一、印象主义批评的主要基本主张1.批评是灵魂在杰作中的探险活动这是西方印象主义批评的主要观念。

十九世纪末,法国的法朗士明确提出了印象主义批评的基本理论,他明确反对文学批评追求判断、理性和严谨,主张批评家对作品的主观印象就是批评的基础。

他认为,批评就是文学作品提供的“意象”所带给他的快感和引起的联想。

他说:“为了真诚坦白,批评家应该说:…先生们,关于莎士比亚,关于拉辛,我所讲的就是我自己。

‟……优秀的批评家就是这样一个人,他把自己的灵魂在许多杰出作品中的探险活动,加以叙述。

”这就是说,批评家的任务,在于描述艺术作品在他的内心所激起的观念、意象、气氛与情感。

法朗士的主张,得到了英国批评家佩特和王尔德的赞赏,因此,他们也在自己的言论中鼓吹印象主义的批评主张,认为批评关心的就是对于艺术作品的印象。

2.批评就是对作品韵味的意会和体悟这是中国印象式批评的主要观念。

在中国文学批评史上,印象式批评手法由来已久。

古人品诗讲究妙悟与玩味,即通过长期潜心地欣赏品味,达到直接领会和把握作品的情趣韵味的境界。

这种意会体悟是中国传统批评的显著特点之一。

中国的印象式批评强调在整体上把握作品的言外之意和内在风神,因此无法从理论上切入分析,而只能进行直觉领悟。

中国的印象式批评与西方的印象主义批评是有所区别的。

首先,中国传统印象式批评虽然在其运思方式上以强调“妙悟”,不凭借理性思考而与西方印象主义批评推崇审美直觉有契合之处,但两者的出发点和归宿却大相异趣。

西方印象主义批评立足于一种无关现实的审美,而中国的传统印象式批评则渗透着伦理和功利意识,他们所赞赏的“味外之旨”、“言已尽而意无穷”中的“意”与“旨”都不可避免地印有言志载道的色彩。

论中国现代印象主义文学批评

论中国现代印象主义文学批评

论中国现代印象主义文学批评作者:林思源来源:《神州·上旬刊》2017年第03期摘要:中国现代印象主义在五四期间引入中国,并经历了一段艰难而尴尬的发展史。

在它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一些列优秀人物,以周作人、李健吾和唐湜最具有代表性。

以下将对现代印象主义文学批评不同的发展时期进行阐述,并分析其发展缺陷。

关键词:现代印象主义;文学批评;发展时期1.引言二十世纪初期,西方的批评主义竞相引入中国,对中国的文学批评产生了深远影响。

说到印象主义批评,就不得不提印象主义了。

西方的印象主义是在19世纪的六七十年代有一批激进的法国画家提出的。

他们主张以直观的、感性的印象代替传统的古典画来反映事物的美,进而逐渐影响了音乐、文学等多种艺术门类。

从十九世纪末期开始,以法郎士和王尔德等人为代表的文学家表达了对于以实证主义为特点的现代批评方式的不满,进而提出了不同的批评见解。

他们认为印象主义的批评应该是阅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对于作品的见解,否认传统的科学理性、客观逻辑在印象主义文学批评中的应用,而是推崇批评家对于美的独特感受。

可以说,这时的印象主义批评方式对于当时的环境来说无异于异端,在当时广泛普及的科学依据和逻辑来评判作品的形势下显得格格不入。

他们更多地是强调读者在阅读过程中的直观感受和对艺术的再次创造。

由于其特色符合中国式批评的特点,另一方面,这种对于个性的推崇,对于权威的有利反抗与五四时期的中国对于文学的辩护是相合的,因此,印象主义文学批评在五四运动期间得以引入中国,并很快被人接受。

中国的现代印象主义批评涌现出了许多优秀人物,包括郭沫若、老舍、周作人、李健吾、沈从文、戴望舒、唐湜等等,以下将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三十年代、四十年代不同的时间段对印象主义批评进行详细介绍,主要代表人物分别是二十年代的周作人、三十年代的李健吾和四十年代的唐湜。

2.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的中国印象主义批评1922年,矛盾首先在《小说月报》中发表文章,提及西方印象主义批评的代表人物法郎士关于美学的争论,并在另一本杂志--《文学与人生》中提及法郎士对于印象主义批评的看法。

文学批评(2)

文学批评(2)

文学批评重点整理(2014—2015)名词解释1社会历史批评社会历史批评是一种从社会历史发展的角度观察、分析、评价文学现象的批评方法。

它主要研究文学与社会生活的关系,重视作家的思想倾向和文学的社会作用。

社会历史批评以社会学理论为基础,旨在阐明文学所反映的社会现实以及文学发展的社会原因。

同时,它要求批评家具有自觉的社会历史意识,在批评中,不仅将作品放到具体的历史环境中加以考察,而且关注文学对社会的影响和推动。

其评判尺度是:真实性、倾向性和社会效果。

著名的作品有丹纳的《艺术哲学》、杜勃罗留波夫的《黑暗王国的一线光明》2印象批评印象批评是一种依据审美直觉,关注文学的审美特性,创造性地表现批评家的主观印象和瞬间感受的批评方法。

具有重主观感受、重直觉印象的特征,并表现出对客观性的怀疑和对释义的反抗。

强调批评家的艺术感受力,追求批评的诗性特征和美感功能。

值得肯定的是强调批评的主体意识,追求批评的独立价值和品格,但也存在夸大主观性、排斥理性的局限性。

著名作品有李健吾的《咀华集》3精神分析批评精神分析批评是心理批评的一种,其理论基础是弗洛伊德创立的精神分析学。

精神分析批评注重人的社会性,探索读者的心理机制和阅读过程,注意研究文学文本的语言、形式结构以及作者和读者之间的关系等。

受到这一批评方法影响的作家有乔伊斯、艾略特、赫尔曼·黑塞。

作品纷纷深入到人物隐蔽的性心理和无意识系统,强调人的本能欲望,突出灵与肉的冲突,描写变态性欲,揭露人性的丑恶等等,这在客观上促使了文学对于人类精神世界的理解和关注。

著名作品有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引论》、《梦的解析》。

4文体批评文体学是研究各种文体中语言表达方式和表达效果的一门学科,大约产生于20世纪初。

文体学有广义和狭义之分,文体学批评与狭义文体学有关,是一种运用现代文体学的理论和方法,从研究文学文体的语言性质、特征入手,对文学文体进行审美把握的批评理论和实践活动。

其基本特征有:以语言分析为本位;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强调客观性和实证性。

试析中国古代文论中的印象式批评——以刘勰和钟嵘文论言说方式之比较为例

试析中国古代文论中的印象式批评——以刘勰和钟嵘文论言说方式之比较为例

贯穿刘 勰思 想始终并 成 为< 心雕 龙> 书灵 魂 , 文 全 另一 方面 其
自身的神 秘 不 可言 说 又 不 能构 筑一 个 真正 的逻 辑 系统 。因 此 ,文心雕 龙> < 在局部 上又有 主观的 、 感悟 的和散 点的成 份 。 其主观性成份 表现 在其 论 文 中不乏 个人 的选 择 与评 价。 刘勰在< 序志篇 > 中表达 对宋齐 以后 文学 的不满时称 : 文体懈 “
表达离不开 形象性 、 情感性 的语言 。如他论 “ 神思 ” 则称“ 山 登 则情满 于山 , 观海 则 意溢 于海 ” 说 “ , 风骨 ” 日: 若 风 骨乏 则 “ 采, 则鸷集翰林 ; 采乏 风骨, 则雉 窜文 固”, “ 谈 物色 ” 则云 : 一 “ 叶且 或迎意 , 虫声 有 足引 心 ; 况清 风 与明 月 同夜 , 日共春 林 白 共 朝哉 … . . 显然 , 不仅 是文论 , 这 同时还是诗 。在这 种诗 意
“ 文叙笔 ” 分的二 十篇 可拉 长可 压缩 , 照两 种文 体合 为 论 部 按
用多于 四十九 篇或少于 四十九篇 的篇 幅 阐述 文学原 理 。比如
散 ; 爱奇 , 浮诡 ; 辞人 言贵 饰羽 尚画 , 擎 圣 , 弥甚 , 遂 文绣 ;离本 l 将
讹滥 。这 “ 文体解散 ” 指谢 灵 运 、 延年 以来文 风 的 变 是 颜 化 , 勰对此持明确 否定态度 , 刘 批驳 为: 宋初文 咏 , 有 因革 ; “ 体 庄、 老告退 , 而山水方滋 。俪 采百字 之偶 , 争价一 句之 奇 ; 必 情
比较 而言 , 刘勰 论 文在 其理性 的外壳 下包 裹着 诗性 的 内 核。他 在总t _ 树立 起客观 的“ th 惟务 折衷 ” 的评判 尺度 , 方 一 面对各 家思想进 行综合 , 另一 方 面对 每一个作 家 及其作 品 和

04印象批评

04印象批评

(二)强调批评中的印象和直觉
注重批评实践中个人对作品的瞬间反应。 注重批评实践中个人对作品的瞬间反应。 强调对作品的整体把握。 强调对作品的整体把握。 对文学批评中的理性认识持排斥态度, 对文学批评中的理性认识持排斥态度, 诗人的彩虹:用感觉去描绘彩虹的神奇和瑰丽 牛顿的彩虹:用光谱和折射率来分析彩虹的。
(三)突出批评的审美特性
印象批评是把文学作品的审美特性作为突出 的甚至唯一的考察对象。 的甚至唯一的考察对象。 文学批评的任务就是发掘作品的审美内涵, 文学批评的任务就是发掘作品的审美内涵, 进行美的再创造。 批评文本本身就具有很强的美文意识。
第三节 印象批评
本节重点
• 1、印象批评 • 2、印象批评的基本特征
一、印象批评 印象批评是一种依据审美直觉, 专注文学作品的审美特性,表现批评 家的主观印象和瞬间感受的批评方法。
二、印象批评的基本特征来自(一)推崇主体的创造性与个性色彩
批评观: 批评就是创造, 批评观: 批评就是创造,批评家就是艺术 家。 批评标准: 批评标准:自我 反对客观 评论对象本身已不重要

印象式批评

印象式批评

一,印象批评的特色
印象批评强调批评的主体意识, 印象批评强调批评的主体意识,追求批评的独立价 值和独立品格,将批评从对作品的阐释中解脱出来, 值和独立品格,将批评从对作品的阐释中解脱出来, 变成一种艺术创造. 变成一种艺术创造. 印象批评突出批评家的直觉和个人感受, 印象批评突出批评家的直觉和个人感受,排斥批评 中的理性因素, 中的理性因素,而直觉的介入将使其批评见解获得 某种生动性和尖锐性,从而增加了批评的活力. 某种生动性和尖锐性,从而增加了批评的活力.
林徽音
蹇先艾
中国印象批评举隅
李健吾评叶紫的 李健吾评叶紫的 小说 李健吾评巴金《 李健吾评巴金《爱 情三部曲》 情三部曲》
叶紫
李健吾对 <<雾>><<雨>><<电>> 的评论
<<雾>>的对象是迟疑 <<雨>>的对象是矛盾 <<电>>的对象是行动
印象批评评述
一,印象批评的特色 二,印象批评的局限 三,印象批评与当今文学批评的建设
三,印象批评与当今文学批评的建设
随着西方崇尚科学性的文学批评思潮和流派 的涌入,批评的理性的一面被进一步抬高, 的涌入,批评的理性的一面被进一步抬高, 而批评的感性的一面被弱化. 而批评的感性的一面被弱化.印象批评在将 在一定程度上弥补这一偏向. 在一定程度上弥补这一偏向.

印象式批评
学号:2009053226 专业:汉语言专业 姓名:周笑
印象式批评是一种依据审美直觉,专注文学 作品的审美特性,表现批评家自我的主观印 象和瞬间感受的批评方法.
印象主义文艺思潮
"印象主义"与法国印象画派 印象主义" 印象主义 莫奈: 日出印象 印象》 莫奈:《日出 印象》

最新 木心的印象主义文学批评-精品

最新 木心的印象主义文学批评-精品

木心的印象主义文学批评印象批评是一种创造性地表现批评家的主观印象和瞬间感受的批评方法。

它依据审美直觉,关注文学作品的审美特性。

它否认作者“客观意图”的存在,强调批评家的阅读感受,印象批评重视阅读印象,是一种斯坦利?费什意义上的“强读者”批评模式,实开后来接受美学的先河。

印象批评在上个世纪30年代经李健吾等人的提倡,在中国“京派”批评中盛极一时,之后新中国文学批评史起伏跌宕,多为狂躁的政治潮流所裹挟,代表“小资产阶级趣味”的审美批评几成绝响;1980年代以来,批评界引进西方各种“后”学理论,后结构主义、后现代主义、后殖民主义、后人文主义等等不断翻新出奇,纯粹鉴赏性的批评却因不具备“现代性”而难得专业学者推重。

在这样的批评语境中,木心(1927-2011)的《文学回忆录》(上、下册,木心讲述,陈丹青笔录,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年出版)脱颖而出,可以说在当代重新恢复了印象批评的名誉,堪称中西文学批评的一部“奇书”。

正如司马迁的《史记》是“一个人眼中的历史”一样,在《文学回忆录》中,木心自由出入于古今中外的文学作品之间,让自我与天地精神独往来,依靠个人颖悟大胆评点论断作家作品,其实抒写了“一个人眼中的文学史”。

他接续了古今中外艺术型批评家(如艾略特、米沃什、昆德拉、卡尔维诺、纳博科夫等)所树立的伟大传统,把批评建立在对文本真切精妙的感受和独特传神的表达上,其批评文字充满玄心、洞见,妙赏、深情,从主体精神、话语方式、批评过程、价值定位各方面来看,都可以视作印象主义批评在当代中国的回音。

一、批评主体:唯美主义的精神后裔二十世纪文学批评受到尼采、叔本华、弗洛伊德、柏格森等引领的哲学思潮影响,实现了非理性转向,开始重视创作和阅读中的直觉与非理性,欲望与潜意识,探讨审美直觉、生命冲动对作品形成的影响。

印象主义的哲学基础是相对主义和怀疑论,认为世间万物都处于永恒变动的“印象”之中,没有可以绝对把握的客观现实。

文学概论印象式批评PPT

文学概论印象式批评PPT
09汉基班

张骊莎 叶倩 庞海露 蔡伊淳
西方印象批评 中国传统印象式批评
印象批评的应用
印象批评评论
• 西方印象批评的 印象主义文艺思潮 渊源 西方现代人本义哲
学思潮和审美直觉 理论
• 西方印象批评的确立、发展
西方现代人本主义哲学思潮 和审美直觉理论
• 发端于20世纪20、30年代。认为只有 通过内心体验、直觉的方法,而非理 性科学的方法才能达到真正的实在,
——勒·勒迈特
《快乐王子》 王尔德
西方部分国家 印象主义文学的代表人物
龚古尔兄弟、皮埃尔·洛蒂 德特勒夫·封·李利恩克龙、理查·戴默尔
王尔德
艾·洛威尔、希·杜利特尔
中国传统 印象式批 评
概念
文学批评是批评主体是一定的文学理论和观念为指导,按 照一定的批评标准,对批评对象进行分析,鉴别,阐述, 判断的理性活动,表达着批评主体的立场观点和价值取向
中国印象批评举隅
• 李健吾评巴金《家》
vs
李健吾 巴金
• 李健吾评巴金《家》: • 然而这出长剧里面,最有力量的一个隐而不 见的力量,却是处处令我们感到的一个命运 观念。你敢说不是鬼使神遣吗?否则,二十 年前的种子,二十年后怎么会开花结果呢? „„第一次读完这出戏,我向朋友道:这很 像电影„„《雷雨》虽有这种倾向,仍然不 失其为一出动人的戏,一部具有伟大性质的 长剧„„若作者多集中力量在主干的发展, 用人物支配情节,则我们怕会更感到《雷雨 》的伟大,一种罗曼蒂克,狂风暴雨的情感 的倾泻„„
• 品评者大多集作、赏、评于一身
印象批评之应用
• 印象批评的基本步骤 一、获取印象:以直观方法获取切身的感受和 印象,这种印象必须来自批评家的个人感受,包 含批评家对人生、对文学的独到发现和经验沉淀 二、整合感受:将初始印象加以提炼和升华, 从纷繁的感觉中摄取有冲击力的印象,合成一种 整体的审美感受 三、抒情描述:在批评过程中,批评家要用清 新活泼富于美感的语言描述自己对批评对象的鉴 赏和感受,表达自身对作品的情感和愉悦

我的文学批评观

我的文学批评观

我的文学批评观
文学批评是对文学作品进行评价和分析的过程,是文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的文学批评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我认为文学批评应该注重客观性。

文学作品是作者的创作成果,批评家应该尊重作者的创作意图,不要把自己的主观想法强加于作品之上。

同时,批评家也应该尽可能客观地评价作品的艺术价值,不受个人情感和偏见的影响。

我认为文学批评应该注重深度。

批评家应该对作品进行深入的分析和解读,探究作品背后的思想、情感和文化内涵。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理解作品的意义和价值,为读者提供有益的启示和思考。

第三,我认为文学批评应该注重多样性。

文学作品具有多种不同的风格和流派,批评家应该根据作品的特点和风格,采用不同的批评方法和角度进行评价和分析。

同时,批评家也应该尊重读者的不同阅读习惯和文化背景,为不同的读者提供多样化的批评观点和解读方式。

我认为文学批评应该注重实践性。

批评家不仅要对作品进行评价和分析,还应该为作品的创作和传播提供有益的建议和指导。

批评家应该关注作品的市场反响和读者反馈,为作品的改进和推广提供有益的意见和建议。

我的文学批评观强调客观性、深度、多样性和实践性,旨在为文学研究和文学创作提供有益的指导和启示。

文学批评(2)

文学批评(2)

文学批评重点整理〔2021—2021 〕名词解释1 社会历史批评社会历史批评是一种从社会历史开展的角度观察、分析、评价文学现象的批评方法。

它主要研究文学与社会生活的关系,重视作家的思想倾向和文学的社会作用。

社会历史批评以社会学理论为根底,旨在说明文学所反映的社会现实以及文学开展的社会原因。

同时,它要求批评家具有自觉的社会历史意识,在批评中,不仅将作品放到具体的历史环境中加以考察,而且关注文学对社会的影响和推动。

其评判尺度是:真实性、倾向性和社会效果。

著名的作品有丹纳的?艺术哲学?、杜勃罗留波夫的?黑暗王国的一线光明?2印象批评印象批评是一种依据审美直觉,关注文学的审美特性,创造性地表现批评家的主观印象和瞬间感受的批评方法。

具有重主观感受、重直觉印象的特征,并表现出对客观性的疑心和对释义的对抗。

强调批评家的艺术感受力,追求批评的诗性特征和美感功能。

值得肯定的是强调批评的主体意识,追求批评的独立价值和品格,但也存在夸张主观性、排斥理性的局限性。

著名作品有李健吾的?咀华集?3精神分析批评精神分析批评是心理批评的一种,其理论根底是弗洛伊德创立的精神分析学。

精神分析批评注重人的社会性,探索读者的心理机制和阅读过程,注意研究文学文本的语言、形式构造以及作者和读者之间的关系等。

受到这一批评方法影响的作家有乔伊斯、艾略特、赫尔曼·黑塞。

作品纷纷深入到人物隐蔽的性心理和无意识系统,强调人的本能欲望,突出灵与肉的冲突,描写变态性欲,揭露人性的丑恶等等,这在客观上促使了文学对于人类精神世界的理解和关注。

著名作品有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引论?、?梦的解析?。

4 文体批评文体学是研究各种文体中语言表达方式和表达效果的一门学科,大约产生于20 世纪初。

文体学有广义和狭义之分,文体学批评与狭义文体学有关,是一种运用现代文体学的理论和方法,从研究文学文体的语言性质、特征入手,对文学文体进展审美把握的批评理论和实践活动。

其根本特征有:以语言分析为本位;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强调客观性和实证性。

印象主义批评

印象主义批评

印象主义批评——“仅仅是用一首散文诗解释一首诗”相对于以解读透辟、哲理提升见长的科学化批评,印象主义批评方法显然具有重批评家感性直觉的人文主义特征。

印象主义批评家怀疑阐释评价的客观性、普遍性,表现出对规范批评和方法论的漠视;他们偏重于批评本质的主观性、艺术性的一面,强调批评体验的直率和真诚。

他们注重艺术的感悟力和印象描述力力,因此提出“最好的批评家是艺术家本人”;在他们看来,艺术有情感有灵性,不可进行切割分析,只能在灵魂和灵魂的对话中完成对艺术灵性的把捉。

同时,印象主义的批评追求批评写作的空灵和弹性,追求批评的诗性特征和美感功能。

正因为印象主义批评具有这些长处,所以在文学批评史上,每当对文学的规律性和文学批评的精确性、客观性、科学性强调过头时,往往就会产生一些来自批评实践中的怀疑:所有创新的艺术品都能用“规律”作出合理解释吗?于是发出“反对释义”的呼声。

反对释义,意味着回过头来重新强调主观、情感,强调批评体验中的印象式描述。

尽管如此,对艺术的感受与体验毕竟不能代替严谨的学术思考,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吸收印象主义批评的长处,在尊重印象的同时,把最“虚”的、最个人化的感悟落到文本分析的“实”处,使印象发展成为有说服力的艺术创见。

一、印象主义批评的产生和发展:中外文学批评史上,最早的批评都是艺术接受者美感印象的自然流露,都带有印象主义的色彩。

经过长期实践,印象主义批评已由早期的随意谈论逐渐发展成一种独具特色的批评方法。

无论在中国和西方,印象主义都经过了一个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

1、中国古代的印象主义批评:中国古代印象主义批评是在中国传统思维方式背景中形成和发展的。

中国传统的思维方式,带有具象思维的特点,重直觉感悟,不重分析论证,加上中国古代批评主要是作家和准作家之间的抵足而谈,是艺术中人审美品味的交流沟通,因此,古人评论作品好讲笼统的感觉,好作空灵的譬喻,而缺少严格的逻辑推论和细致分析。

这些特点,再以钟嵘《诗品》为代表的中国早期批评著作中就已经大量存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印象批评的文学观
王尔德《道连·葛雷的画像》自序
艺术家是美的作品的创造者。

艺术的宗旨是展示艺术本身,同时把艺术家隐藏起来。

批评家应能把他得自美的作品的印象用另一种样式或新的材
料表达出来。

自传体是批评的最高形式,也是最低形式
在美的作品中发现丑恶含义的人是堕落的,而且堕落得一无可爱之处。

这是一种罪过。

在美的作品小发现美的含义的人是有教养的。

这种人有希望。

认为美的作品仅仅意味着美的人才是上帝的选民。

书无所谓道德的或不道德的。

书有写得好的或写得糟的。

仅此而已。

19世纪对现实主义的憎恶,犹如从镜子里照见自己的面孔的凯列班的狂怒。

19世纪对浪漫主义的憎恶,犹如从镜子里照不见自己面孔的凯列班的狂怒。

人的精神生活只是艺术家创作题材的一部分,艺术的道德则在于完美地远用并不完美的手段。

艺术家并不企求证明任何事情。

即使是天经地义的事情也是可以证明的。

艺术家没有伦理上的好恶。

艺术家如在伦理上有所臧否,那是不可原谅的矫揉造作。

艺术家从来没有病态的。

艺术家可以表现一切。

思想和语言是艺术家艺术创作的手段。

邪恶与美德是艺术家艺术创作的素材。

从形式着眼,音乐家的艺术是各种艺术的典型。

从感觉着眼,演员的技艺是典型。

一切艺术同时既有外观,又有象征。

有人要钻到外观底下去,那由他自己负责。

有人要解释象征意义,那由他自己负责。

其实,艺术这面镜子反映的是照镜者,而不是生活。

对一件艺术品的看法不一,说明这作品新颖、复杂、重要。

批评家们尽可意见分歧,艺术家不会自相矛盾。

一个人做了有用的东西可以原谅,只要他不自鸣得意。

一个人做了做了无用的东西,只要他视若至宝.也可宽恕。

一切艺术都是毫无用处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