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历史听课记录
初中地理教研组听课记录(3篇)
第1篇一、基本信息1. 课题:《中国地理》——第四课《地理信息系统在生活中的应用》2. 教师姓名:张老师3. 年级:八年级4. 课时:1课时5. 日期:2021年10月25日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地理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组成及功能;掌握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领域。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讨论、实践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地理信息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关注地理信息系统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对地理科学的兴趣。
三、教学重难点1. 重点:地理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组成及功能。
2. 难点: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领域。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张老师以“生活中有哪些应用地理信息系统的例子?”为切入点,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新课讲授(1)地理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张老师介绍了地理信息系统的定义,并解释了地理信息系统与地理信息的关系。
(2)地理信息系统的组成张老师详细讲解了地理信息系统的硬件和软件组成,包括计算机、数据库、软件等。
(3)地理信息系统的功能张老师从数据采集、数据处理、数据管理、数据发布等方面介绍了地理信息系统的功能。
3. 案例分析张老师以“城市规划”为例,引导学生分析地理信息系统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使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地理信息系统在生活中的应用。
4. 实践活动张老师布置了一项实践活动,要求学生利用地理信息系统制作一张家乡地图,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5. 总结与反思张老师对本节课进行了总结,强调了地理信息系统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并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关注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
五、教学效果评价1. 学生参与度高:在课堂讨论和实践活动环节,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氛围活跃。
2. 教学目标达成: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掌握了地理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组成及功能,了解了地理信息系统在生活中的应用。
3. 教学方法合理:张老师采用案例分析法、实践活动法等多种教学方法,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六、改进措施1. 在导入新课环节,可以增加一些与学生生活相关的实例,以激发学生的兴趣。
初中历史听课记录范文(6篇)
初中历史听课记录范文(6篇)每一个做教师的,都希望获得外出听课的学习体会,以便通过亲身体验感受,拨清迷雾,明辨方向,学上一两招。
__年_月1_日__月_日,我有幸参加了在__中学举行的__省历史优质课的评选,4天时间内听了25节课,参赛教师们的精彩表现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尤其是他们独到的教学设计,幽默风趣的语言,和蔼亲切的教学态度让人赞叹不已。
通过四天的学习,让我有了很多的收获,下面谈一下自己的感受。
1、教师的教育理念普遍较高。
教师都较好的贯彻了新课程理念,教学过程中体现出了较强的课改意识,树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注意了学生学习方式的变化。
分组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体现非常明显,教师想方设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尽量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
比如在讲十一届三中全会内容时,教师多采用新闻报道方式,让学生充当新闻记者,给全国人民报道会议召开的情况。
在讲《中外的交往与冲突》一课时采用带领学生去旅游的形式,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参与意识,使学生的学习方式得到较大的转变。
2、教师的基本素质普遍较强。
在此次优质课评选过程中,参评教师展现了其较强的教师基本素质,教态自然、得体、亲切,尊重关心学生,爱护学生,语言准确,精练,正确选择使用教具,专业知识扎实牢固,知识面宽,驾驭课堂能力强。
掌握现代化教育教学手段,熟练运用多媒体教学。
3、从教学方法与手段来看,教师都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兴趣,提高教学效率。
在新课的导入上能够创设各种情景,激发学生兴趣。
比如《明朝君权的加强》一课,有的教师播放《凤阳花鼓》,然后借歌词中“朱皇帝”,引导学生思考“朱皇帝”是谁?建立怎样的王朝?又是如何统治的?等问题导入本课;同样这节课,有的教师用泰安利民小区的清代布政使施天裔牌坊导入,充分发挥地方史和历史教学的结合。
《伟大的历史转折》和《改革开放》两课,教师大多都采用改革前和改革后枣庄变化的图片导入,这样使遥远的历史知识和学生身边的事结合起来,能更好的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初中七年级地理听课记录
初中七年级地理听课记录初中七年级地理听课记录一、课程概述本次七年级地理课程主要探讨了地球的结构和地貌,以及地球的陆地和海洋分布。
通过课堂讲解、互动讨论和实地考察等多种形式,学生们深入了解了地球的基本知识,增强了地理意识。
二、课程重点1、地球结构:老师详细讲解了地球内部结构,包括地壳、地幔、外核和内核等,并使用模型辅助教学,使学生更好地理解。
2、地貌特征:在课堂上,老师对地球的海陆分布、地形地貌以及地貌的形成进行了讲解,让学生对地球的形态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3、陆地与海洋:老师通过对比陆地和海洋的分布、特征以及相互关系,帮助学生理解地球上的自然环境。
三、课程亮点1、互动讨论:老师在讲解过程中,鼓励学生提问和参与讨论,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
2、实地考察:老师带领学生参观了附近的山区和河流,让学生亲身体验了地貌的特征,增强了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感性认识。
3、多媒体教学:老师运用了多媒体技术,通过图片、视频等手段,使课程内容更加生动形象。
四、课程反思1、需要加强对一些复杂概念的讲解,如地壳运动、板块构造等,以免学生产生困惑。
2、在实地考察过程中,应注意安全措施,确保学生的身体健康。
3、应安排更多的课堂互动环节,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五、个人感悟通过这次地理课程的学习,我深刻认识到地理知识对于我们认识世界、了解自然环境的重要性。
我们需要认真学习地理知识,为今后的生活和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同时,我们还应该关注环境保护,为地球的可持续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六、建议与展望1、建议学校增加地理课程的课时,以便教师更全面地讲解地理知识。
2、希望学校能提供更多的实地考察机会,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地理知识。
3、展望未来,我希望通过不断学习地理知识,能更好地了解我们的地球环境,为保护地球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总之,这次七年级地理课程让我收获颇丰,不仅了解了地球的结构和地貌,还学会了如何更好地保护我们的地球环境。
初中地理课听课记录中学地理评课笔记
初中地理课听课记录中学地理评课笔记初中地理课听课记录中学地理评课笔记听课记录;时间:XX年X月X日地点:XX中学初一(1)班科目:地理中图版教学内容:经线纬线课前准备:两人一个小地球仪主讲人:何佩琼听课人:罗海燕复习(读书1分钟左右),课前五分钟(学生自觉上台讲新闻)(复习)为了研究的方便,我们做一个地球的模型——地球仪。
■指导学生正确放置地球仪后边指边引导学生回答:转动的轴叫()上面的点叫()下面的点叫()中间最大的周长叫()。
又如何表示地球的大小呢?(学生回答:平均半径、最大周长、表面积)■观察活动教师边问,学生边答。
在地球仪上找到中国,再找到喜马拉牙雅山,再仔细看地球仪上有文字、数字等。
(提问)地球仪上还有许多线,这些线叫什么呢?(学生回答:经线纬线,横的是纬线,竖的是经线)(提问)我们如何描述呢?我们已经知道了一条的纬线,就是赤道。
(学生回答:纬线与地轴垂直)(提问)地球仪上的纬线只有一条吗?无数条。
(提问)如何区分?(学生回答五花八门)](讲述)我们只要给它标度数就可以了,南极点北极点定为90°,赤道定为0°,除了赤道同一度数的有两条,怎么区分呢?(学生回答)(讲述)我们以赤道为界,以北为北半球(北纬),以南为南半球(南纬),北纬标识为N,南纬标为S,(练习)如何写出南纬30°?(学生反应很热烈,积极举手)(小结)英文写在后,写成30°S.(练习)写出北纬60°.■观察活动:南北回归线和赤道这三条虚线。
(提示去极点要准备棉衣,去赤道地区要准备夏装)(讲述)我们把地球不同纬度分成了高中低纬。
(展示)用图片示意高中低纬的范围。
(讲述)经线确定,也是先确定一条本初子午线,再确定其它的经线。
我们确定哪一条为经线中的“大哥大”呢?初中地理课听课记录中学地理评课笔记听课记录;时间:XX年X月X日地点:XX中学初一(1)班科目:地理中图版教学内容:经线纬线课前准备:两人一个小地球仪主讲人:何佩琼听课人:罗海燕复习(读书1分钟左右),课前五分钟(学生自觉上台讲新闻)(复习)为了研究的方便,我们做一个地球的模型——地球仪。
初中地理听课记录第一节多变的天气第一课时
初中地理听课记录第一节多变的天气(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播放视频,观察其中的天气现象,增强学习的兴趣,同时有助于学生注意力的集中。
二、新课讲解讨论活动一:怎样描述天气问题1:谈论今天的天气,想一想平时我们是怎样来描述天气的?问题2:三幅图片分别是什么天气?请用语言描述一下自己看到的天气情况。
小结:描述天气就是描述该地的大气状况,人们经常用阴晴、风雨、冷热等来描述天气。
此外,还有雪、冰雹、雾、扬尘等天气状况。
讨论活动二:天气有什么特点?问题:思考下面的话分别说明了天气有什么特点?六月的天,孩子的脸,说变就变(短时间内变化快);东边日出西边雨(同一时刻,不同地方,天气不同);夏天暴雨前后:暴雨前乌云密布狂风大作,暴雨后天边出现彩虹(同一地点,不同时刻,天气不同)生:(总结)天气的两个特点(承转)正是因为天气的多变,孕育了春风夏雨,秋霜冬雪,才使大自然尽显无穷魅力,才使我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天气与我们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
讨论活动三:天气对人类的影响?问题1:同学们,你们喜欢什么样的天气?为什么?你们讨厌什么样的天气?为什么?问题2(角色扮演):如果你是农民伯伯,司机叔叔,游客,军人,你喜欢什么天气?讨厌什么天气?为什么?(结合课本及课件,分别从农业、交通、商业、军事等方面举例)(小结过渡)天气影响着人们的生活、生产,为了趋利避害,人类从远古时期就渴望预知天气变化的规律。
由于科技水平低下,古人发出“天有不测风云”的叹息,如今时代不同了,明天的天气会怎样?气象小姐,先生三言两语就能给你说个明明白白,那么天气预报到底是怎样“生产”出来的呢?讨论活动四:明天的天气怎么样?问题 1..我们可以从哪些途径了解天气情况呢?通常的方法是什么?问题2.你了解天气预报的制作过程吗?课件展示,归纳总结。
问题3:虽然天气预报的制作是一个很复杂的过程,但是,报纸、电视台的天气预报都浅显易懂。
你会看报纸、电视台的天气预报吗?出示课件讲解。
实习报告听课记录各科
一、实习背景为了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拓宽视野,我于XX年XX月XX日至XX年XX月XX月期间,在某中学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实习。
实习期间,我担任了初中三年级某班的历史、地理和思想品德三门课程的教学工作。
以下是我在实习期间对所听课目的记录和反思。
二、听课记录1. 历史课(1)课程名称:《中国近代史》授课教师:张老师听课时间:XX年XX月XX日听课内容:鸦片战争及中英《南京条约》的签订听课记录:张老师以鸦片战争为切入点,通过讲述战争的原因、过程和影响,让学生了解到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史的影响。
在授课过程中,张老师注重引导学生思考,通过提问、小组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参与度高。
(2)课程名称:《世界近代史》授课教师:李老师听课时间:XX年XX月XX日听课内容:工业革命及对世界的影响听课记录:李老师以工业革命为背景,详细介绍了工业革命的过程、特点和影响。
在授课过程中,李老师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展示了大量的图片、视频资料,使学生对工业革命有了更直观的认识。
同时,李老师还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引导学生对工业革命的影响进行深入分析。
2. 地理课(1)课程名称:《中国地理》授课教师:王老师听课时间:XX年XX月XX日听课内容:我国主要地形区及气候类型听课记录:王老师以我国主要地形区为线索,介绍了不同地形区的气候、植被和人类活动。
在授课过程中,王老师运用地图、图表等教学工具,使学生对我国地理特征有了清晰的了解。
同时,王老师还结合实际案例,引导学生关注地理问题,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
(2)课程名称:《世界地理》授课教师:刘老师听课时间:XX年XX月XX日听课内容: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及分布听课记录:刘老师以世界主要气候类型为线索,介绍了不同气候类型的分布、特点及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在授课过程中,刘老师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展示了大量的图片、视频资料,使学生对世界地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同时,刘老师还鼓励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培养学生的地理探究能力。
初一人教版政治历史地理听课记录
4.老师讲述了相关事件或现象的发生过程,并分析了其影响和意义。他还与同学们互动,鼓励我们提问和思考。
5.在课堂的最后部分,老师总结了本节课的要点,并留下了一些作业和阅读任务。
6.课堂氛围良好,同学们积极参与讨论,互相交流并分享自己的观点。
7.我对本节课的学习效果较为满意,通过老师的讲解和展示材料,我对(填写主题)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8.下节课的预告:(填写下节课的主题或预告内容)
再次学习这门课的时间是(填写时间),地点是(填写地点)。
初一人教版政治历史地理听课记录
日期:(填写具体日期)
课程:初一历史地理
主题:(填写主题)
老师:(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写老师姓名)
时间:(填写上课时间段)
地点:(填写上课地点)
听课记录:
1.本堂课的主题是(填写主题)。老师首先介绍了这个主题的背景和重要性。
2.老师讲解了相关概念和基础知识,例如(填写相关概念和基础知识)。
初中地理历史听课记录
9月19日星期一八三班地理(上午第三节)主讲人:主讲内容:世界的气温一、教学要求:1、气温的概念。
2、影响气候的四种要素。
3、了解气温分布的不同规律。
4、影响气温四种因素的情况。
、二、教学目标1、认真掌握理解气温的概念。
2、识记影响气候的四种因素的概念。
3、理解气温由高向低的的形成规律。
4、四种影响气温因素的状况。
三、教学过程1、谈话导入新课(1)出示世界气温分布图及年平均气温图了,了解世界气温的。
分不情况。
(2)根据地图了解影响气温四种要素的分布情况。
(3)根据示意图理解高伟度,低伟度的概念。
(4) 通过实物实验、进一步陆地和海洋爱热和放热的不同情况。
(5)根据示意图进一步理解寒暖流的概念。
(6)理解山地气温随着海拔的升高而低下的原因。
四、课堂小结本节课主要讲解了气温状况是说明一个地区气候特征的基本要素。
虽然世界各地的气温和将水状况相差悬殊,但是它们的分布是有一定规律的。
五、课堂练习1、掌握气温的概念。
2、识记影响气温四种因素的概念。
3、课后实验、认真观察早上、中午、傍晚沙子和水的温度变化。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加深了时气温的概念的理解。
进一步认识到虽然世界各地的气温状况相差悬殊,但是它们的分布是有规律的,了解了陆地和海洋爱热示放热情况的不同的原因、课堂效果良好。
9月29日星期四上午第四节七年级历史主讲内容;商鞭变法与秦统一六国一、教学目标1、商鞭变法的主要内容及其历史作用的基础上,分析商鞭变法成败,以掌握初步分析历史问题的方法。
2、通过学习商鞭变法、创设问题情境,培养解决历史问题、再实前人的创新过程的探究学习方式。
3、通过学习商鞭变法、陪养改革意和创新精神。
二、教学难点1、商鞭变法的主要内容和历史作用。
三、教学过程1、谈话、导入课。
改革是推动社会进别的重要方式春秋战国时代页是一个大变革时代,让我们了解当时的改革是怎么推动社会进步的。
(二)、展示大变革的时代情景1、铁农具和牛的耕的使用、生产力小平提高。
初一地理听课记录3篇
初一地理听课记录3篇初一地理听课记录1今天,我参加了由xx中学组织的“改变课堂提问、营造学生全面参与氛围”活动。
通过这次活动,我观摩了波航中学地理教师杜静老师精心准备的《澳大利亚》这一节课。
杜静老师带来了精心准备的课程设计和新颖的教学理念,让我受益非浅。
现将听课活动及心得体会,汇报如下:一、呈现情境,导入教学。
这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却不容忽视。
课堂导入设计得巧妙,不仅能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而且还可以燃起学生智慧的火花,主动地去获取知识。
例如,杜静老师讲《澳大利亚》时,首先展示了一组有关澳大利亚的国徽、自然景观的图片,学生从情感上产生了浓厚的学习欲望,增强了学习兴趣,效果很好。
在课堂中充分利用导学案。
使学生学得轻松、老师组织的到位。
充分体现了“先学后教”的教学理念。
在今后我们的课堂上应该少用“上节课我们讲了„„”“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之类的语言导入,应尽量将课程的导入设计地巧妙一点,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从现实生活的经历与体验出发,使课堂教学紧密联系学生生活。
本次听课活动中,杜静老师在课堂教学上注重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的经历和体验出发,去理解知识,收到深入浅出的效果初中地理听课心得体会初中地理听课心得体会。
她讲解《澳大利亚》的丰富的旅游资源和人文景观时所选取的例子都是从现实生活中选取,一步步引导学生学习新知识,最后再来解决生活中的地理问题,使学生的学习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
学生发言热烈,思考积极,参与学习的主动性明显提高,学生的学习过程不再枯燥无味,课堂的效率自然也能提高。
三、以问题为起点的探究式学习方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本次听课活动,杜静老师在设计问题方面做得非常好。
她注重问题设计地启发性。
例如杜静老师提出这样问题:为什么《澳大利亚》的养殖业发达?既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也围绕本节课主要内容逐步展开探究学习。
初三历史听课记录模板范文
初三历史听课记录模板范文一、听课基本信息。
听课日期:[具体日期]授课教师:[教师姓名]授课班级:初三[X]班。
课程内容:[具体历史时期或事件,例如“工业革命”]二、教学过程。
# (一)导入(3分钟)教师活动。
老师走进教室,神秘兮兮地拿着一个小盒子,问同学们:“猜猜这里面是什么?这可跟咱们今天要讲的历史有大关系呢!”同学们一下子来了兴趣,各种猜测。
老师看火候差不多了,打开盒子拿出一个小小的纺纱机模型。
老师笑着说:“这个小玩意儿啊,可是在历史上掀起了大风浪。
这就是早期的纺纱机,今天咱们就从这个小物件说起,走进改变世界的工业革命。
”学生反应。
学生们眼睛都盯着那个纺纱机模型,好奇心被完全激发起来了。
大家七嘴八舌地议论着,课堂气氛一下子活跃起来。
# (二)知识讲解(25分钟)1. 工业革命的背景(8分钟)教师活动。
老师把纺纱机模型放在讲桌上,开始讲工业革命的背景。
“同学们,这工业革命可不是平白无故就发生的。
当时的英国啊,就像一个准备好要大干一场的运动员。
大家想想,18世纪的英国在政治上有啥特点?”有同学回答“君主立宪制”。
老师点头说:“对喽,君主立宪制建立后,政局稳定,就像给这个国家打了一针镇定剂,让它能安心发展。
”老师接着说:“再看看经济方面,圈地运动大家还记得吧?那些农民失去了土地,但是却为工业提供了大量的劳动力,就像一群人被赶到了一个新的赛道上,准备开始新的比赛。
还有呢,海外贸易和殖民掠夺,让英国赚得盆满钵满,资本雄厚得很,这就是工业革命的启动资金啊。
”老师一边说,一边在黑板上简单地画出一个思维导图,把政治、经济等方面的因素分别列出来。
学生反应。
大部分同学都跟着老师的思路,认真听讲,不时点头。
有几个同学还在本子上记着笔记,不过也有个别同学眼神有点游离,老师发现后,走过去轻轻敲了敲他的桌子,那同学马上回过神来。
2. 工业革命的进程(12分钟)教师活动。
老师拿起纺纱机模型,开始详细介绍工业革命的进程。
“咱们先从这个纺纱机说起,这叫珍妮纺纱机,1765年哈格里夫斯发明的。
初中地理教学听课记录
初中地理教学听课记录一、教学任务及对象1、教学任务本教学任务围绕初中地理课程展开,旨在通过听课记录的方式,提高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记忆和应用能力。
教学内容包括地理基本概念、地理现象的解释、地理规律的探索以及地理技能的培养。
听课记录将侧重于观察和记录教师在课堂上的教学策略、教学方法以及学生的学习反应,从而分析教学效果,优化教学过程。
2、教学对象本次教学任务的对象为初中学生,他们正处于青春期,好奇心强,对新鲜事物充满兴趣。
但由于地理学科知识点繁杂,部分学生可能对地理学习存在恐惧感,学习积极性不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需求,采用生动、有趣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地理素养。
同时,通过听课记录,教师可以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为教学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掌握地理基本概念、地理现象及其解释,如地球的运动、气候的形成、地形的分类等。
(2)学会使用地图、地球仪等地理工具,具备基本的地理空间思维能力和地理信息分析能力。
(3)了解世界各地的地理特点、文化差异,培养全球视野。
(4)通过听课记录,学会总结、归纳地理知识,提高地理学习效率。
2、过程与方法(1)培养学生主动观察、思考地理问题的习惯,提高问题发现和解决能力。
(2)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如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实地考察等,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掌握地理知识。
(3)指导学生运用听课记录,对课堂教学内容进行梳理和反思,提高学习效果。
(4)鼓励学生开展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培养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培养积极探索、热爱自然的情感。
(2)引导学生认识到地理知识在生活中的重要性,树立正确的地理观念。
(3)通过学习地理,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关爱环境、尊重不同文化的价值观。
(4)培养学生具备全球意识,关注世界地理发展动态,提高社会责任感。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
中学历史与地理课堂实录历史文化与地理环境
中学历史与地理课堂实录历史文化与地理环境中学历史与地理课堂实录:历史文化与地理环境在中学历史与地理课堂上,学生们通过探索历史文化与地理环境的关系,深入了解不同时期的重要事件、文化传承和地理特征。
本文将记录其中的一堂课,以展示学生们对历史文化与地理环境的理解和应用。
一、背景介绍这堂课的主题是“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与地理环境”。
老师在课堂开始前,以图片和视频的形式向学生们展示了丝绸之路的起点、终点以及途经的国家和地区,并简要介绍了丝绸之路的历史背景和文化交流的重要性。
二、历史文化解读1. 交流与融合:老师通过教材和多媒体工具,向学生们展示了古代丝绸之路上的商队、交易场景以及各种文化交流的实例。
学生们了解到,丝绸之路的开通促进了东西方文化、宗教、艺术等方面的交流与融合,让各个国家和地区都因此受益。
2. 文化传承:在讲解过程中,老师特意强调了丝绸之路上的文化传承。
学生们了解到,丝绸之路不仅传递了商品、技术,更重要的是传承了各个民族的文化,推动了历史的进程。
通过学习古代丝绸之路,学生们对于历史的文化背景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三、地理环境分析1. 自然地理:通过地图和图表,老师向学生们展示了丝绸之路途径的自然地理环境。
学生们了解到,丝绸之路穿越了亚欧大陆,贯穿了高山、沙漠、草原等多样的地理环境。
这些特殊的地理条件对交通运输和文化传播产生了重要影响。
2. 经济地理:老师引导学生们分析丝绸之路对经济的影响。
学生们发现,丝绸之路的开通带动了沿线各国和地区的经济繁荣,推动了贸易往来和商业活动。
同时,丝绸之路也为各国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和选择,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和合作。
四、小组讨论与总结在掌握了相关知识后,老师组织学生们进行小组讨论,并要求他们总结历史文化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学生们积极参与,互相交流和分享彼此的观点。
通过小组讨论,学生们深入思考了丝绸之路对历史文化和地理环境的影响,进一步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五、课堂反思与延伸在课堂结束前,老师进行了简要的反思和延伸。
初二地理听课记录范文(必备5篇)
初二地理听课记录范文(必备5篇)时间:10月18日地点:多媒体教室课题:《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授课人:听课记录:过渡:不过几天之后,我又受到了她的一封邮件,我的朋友陷入了深深的忧虑之中。
情境(二)一位中国记者寄自海外的信早在江户时代,日本人就发明了适合日本饮食习惯的一次性筷子。
到1990年,日本国产一次性筷子的产量达到了240亿双。
与此同时,由于一次性筷子消耗了大大量木材,一些厂商于是将目光转向海外。
现在,日本全年一次性筷子的消耗量约为257亿双,人均消费200双左右。
同时,日本国内一次性筷子的产量仅占3%左右,其余97%都是依靠进口,日本的一次性筷子几乎全是从中国进口的。
我陷入了深深的忧虑之中??课上交流:关于一次性筷子1你知道日本和中国森林覆盖率各是多少吗?(日本64%,中国17%)2你知道一棵50年树龄的大树价值是多少吗?它有哪些功能?(产生氧气,吸收有毒气体,增加土壤肥力,涵养水源,为鸟类提供繁养场所??价值万美元)这棵50年树龄的大树可以被制成多少双一次性的筷子?它的价值是多少?(可以制成6000---8000双一次性筷子,价值40美元)3你知道日本国内采伐的方式吗?我们中国又采取了怎样的采伐方式?(日本“间伐”方式,及时补种;中国采用“一采光”的方式,后继植树工作乏力,使原本可再生的资源变成了一次性资源)4你家周围的餐馆有没有使用一次性筷子?(普遍使用)你和你的家人使用过吗?(用过)这些餐馆使用过的一次性筷子是怎样处理的呢?(大都被当作垃圾倒掉)5你知道日本的一次性筷子用完之后是如何处理的吗?(有专人回收,由于造纸的原料,三双一次性筷子可以造一张明信片或一张复印用的A4纸)总结过度:通过交流,我想我们好多同学也许和我的朋友一样,心情不是很轻松,但是有的同学又提出了不同的观点:多媒体展示:争议(一):有的同学说,中国有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资源丰富,地大物博,应有尽有,砍点森林没什么。
初中听课记录30篇
初中听课记录30篇初中听课记录30篇1. 数学课听课记录:在数学课上,老师讲解了如何解一元一次方程,并提供了一些实际应用的例子。
我学到了如何利用代数方法来解决实际问题,这让我对数学更有兴趣了。
2. 科学课听课记录:在科学课上,我们学习了有关光的传播和折射的知识。
老师用实验演示了光线在不同介质中弯曲的情况,这让我对光学现象有了更深的理解。
3. 语文课听课记录:在语文课上,老师讲解了如何写好一篇议论文。
她提供了一些建议,如如何选择论点,如何组织论据等。
这对我提高写作能力非常有帮助。
4. 英语课听课记录:在英语课上,老师教我们如何正确使用动词时态。
她用一些例句来说明不同时态的用法,这让我更有信心在写作和口语中使用正确的动词形式。
5. 历史课听课记录:在历史课上,老师向我们介绍了世界历史上的一些重要事件。
他用图片和视频来展示,并让我们展开讨论。
这让我对历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6. 地理课听课记录:在地理课上,老师讲解了地球的运动和季节变化的原因。
他用模型和动画来说明,这让我更好地理解了地球与太阳的关系。
7. 音乐课听课记录:在音乐课上,老师教我们如何演奏乐器。
她用钢琴示范了一些基础的音阶和和弦,这让我对音乐产生了更深的兴趣。
8. 美术课听课记录:在美术课上,老师教我们如何画静物。
她讲解了一些基本的绘画技巧,如光影的处理和透视的运用。
这让我对绘画有了更深的理解。
9. 体育课听课记录:在体育课上,老师教我们如何进行正确的瑜伽动作。
她用视频和示范来指导我们,这让我学会了如何放松身心,并提高了身体的柔韧性。
10. 政治课听课记录:在政治课上,老师教我们如何参与社会公共事务。
她讲解了一些基本的参与方式,如参加社区活动和关注公益事业等。
这让我意识到每个人都应该为社会做出贡献。
11. 物理课听课记录:在物理课上,老师讲解了电路的基本原理。
他用实验演示了电流的流动和电阻的作用,这让我对电学有了更深的理解。
12. 化学课听课记录:在化学课上,老师教我们如何进行酸碱中和反应。
初一地理听课记录3篇
初一地理听课记录3篇初一地理听课记录1今天,我参加了由xx中学组织的“改变课堂提问、营造学生全面参与氛围”活动。
通过这次活动,我观摩了波航中学地理教师杜静老师精心准备的《澳大利亚》这一节课。
杜静老师带来了精心准备的课程设计和新颖的教学理念,让我受益非浅。
现将听课活动及心得体会,汇报如下:一、呈现情境,导入教学。
这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却不容忽视。
课堂导入设计得巧妙,不仅能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而且还可以燃起学生智慧的火花,主动地去获取知识。
例如,杜静老师讲《澳大利亚》时,首先展示了一组有关澳大利亚的国徽、自然景观的图片,学生从情感上产生了浓厚的学习欲望,增强了学习兴趣,效果很好。
在课堂中充分利用导学案。
使学生学得轻松、老师组织的到位。
充分体现了“先学后教”的教学理念。
在今后我们的课堂上应该少用“上节课我们讲了„„”“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之类的语言导入,应尽量将课程的导入设计地巧妙一点,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从现实生活的经历与体验出发,使课堂教学紧密联系学生生活。
本次听课活动中,杜静老师在课堂教学上注重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的经历和体验出发,去理解知识,收到深入浅出的效果初中地理听课心得体会初中地理听课心得体会。
她讲解《澳大利亚》的丰富的旅游资源和人文景观时所选取的例子都是从现实生活中选取,一步步引导学生学习新知识,最后再来解决生活中的地理问题,使学生的学习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
学生发言热烈,思考积极,参与学习的主动性明显提高,学生的学习过程不再枯燥无味,课堂的效率自然也能提高。
三、以问题为起点的探究式学习方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本次听课活动,杜静老师在设计问题方面做得非常好。
她注重问题设计地启发性。
例如杜静老师提出这样问题:为什么《澳大利亚》的养殖业发达?既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也围绕本节课主要内容逐步展开探究学习。
八年级历史听课记录20篇
八年级历史听课记录20篇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八年级历史听课记录20篇1. 第一堂课:今天我们学习了古代埃及文明的起源和发展,老师讲述了尼罗河对埃及文明的重要性。
我学到了尼罗河洪水给埃及带来了肥沃的土地,促进了农业的繁荣。
2. 第二堂课:我们讨论了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老师讲解了种姓制度对印度社会的影响。
我了解到种姓制度导致了社会的不平等和分裂。
3. 第三堂课:我们学习了希腊古代民主政治的发展,老师介绍了雅典民主的特点和历史意义。
我对古希腊民主政治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4. 第四堂课:老师讲述了古罗马帝国的兴衰史,我了解到古罗马的扩张带来了文化的交流和融合,也导致了帝国的分裂和衰落。
5. 第五堂课:我们学习了中世纪欧洲的封建制度和教会权力,老师讲解了教会在中世纪欧洲的影响力和地位。
我对中世纪欧洲社会结构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6. 第六堂课:我们讨论了文艺复兴运动对欧洲的影响,老师介绍了文艺复兴对人文主义和艺术的推动作用。
我认识到文艺复兴是欧洲历史上的重要转折点。
7. 第七堂课:老师讲述了殖民主义时代的开端和发展,我了解到欧洲列强的殖民扩张给亚非拉带来了文化冲突和社会变革。
8. 第八堂课:我们学习了法国大革命的历史背景和影响,老师介绍了法国大革命对欧洲和世界的政治格局产生的深远影响。
我深感民主和自由的珍贵。
9. 第九堂课:我们讨论了工业革命对现代社会的影响,老师讲解了工业革命带来的生产力革命和社会变革。
我领悟到科技进步对社会的巨大推动作用。
10. 第十堂课:老师讲述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和影响,我了解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导致了欧洲各国家的血腥冲突和政治动荡。
11. 第十一堂课:我们学习了二战时期的欧洲和世界历史,老师介绍了纳粹德国的侵略行为和反法西斯同盟的抵抗。
我深切关注战争的残酷和恐怖。
12. 第十二堂课:我们讨论了冷战时期的国际局势和军备竞赛,老师讲解了美苏两大阵营之间的政治争斗和军事对抗。
初二历史听课记录30篇人教版
初二历史听课记录30篇人教版人教版初二历史听课记录30篇1.史前人类与早期人类在这一章节中,我们学习到了史前人类和早期人类的生活状况,以及他们的社会和文化。
我们了解到早期人类的生存方式和工具制作,也学到了他们重要的发明创造。
2.大河文明在这一章节中,我们学习了黄河流域、长江流域两个流域中的文明。
我们了解到这两个地区内的种种文化和生活特点,还了解到了这些文明的历史发展和重要人物。
3.古代希腊文明在这一章节中,我们了解到了古希腊的历史和文化。
我们学习了希腊的民主政治、哲学、文学等众多方面,也了解到了那些具有重要影响的人物和事件。
4.古代罗马文明在这一章节中,我们学习了古罗马帝国的兴衰历程。
我们了解了罗马帝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宗教与战争等方面,也了解到了那些具有重要影响的人物和事件。
5.中古西欧的封建社会在这一章节中,我们学习了中古时期西欧的封建社会。
我们了解了中世纪欧洲的农业、手工业、城市化发展、文化等方面,也了解到了那些具有重要影响的人物和事件。
6.中国古代封建社会在这一章节中,我们学习了中国古代的封建社会。
我们了解到了中国的农业、手工业、城市化发展、文化等方面,也了解到了那些具有重要影响的人物和事件。
7.中世纪东欧及其文化在这一章节中,我们学习了中世纪东欧及其文化。
我们了解到了东欧的人口、历史、生活方式和文化特点,也了解到了那些具有重要影响的人物和事件。
8.伊斯兰教的创立和发展在这一章节中,我们学习了伊斯兰教的创立和发展。
我们了解了伊斯兰教的信仰、经典、历史和文化等方面,也了解到了那些具有重要影响的人物和事件。
9.中世纪欧洲的工商业与城市在这一章节中,我们学习了中世纪欧洲的工商业与城市。
我们了解了中世纪欧洲的商业、手工业、城市发展和人口流动等方面,也了解到了那些具有重要影响的人物和事件。
10.中国古代的科技与文化在这一章节中,我们学习了中国古代的科技与文化。
我们了解了中国古代的科技发展、文化传承和人文精神等方面,也了解到了那些具有重要影响的人物和事件。
初三历史听课记录模板范文
初三历史听课记录模板范文一、基本信息。
听课日期:[具体日期]授课教师:[教师姓名]授课班级:初三[X]班。
课程内容:[章节标题]二、教学过程。
# (一)导入(5分钟)导入方式。
老师一进教室就神秘兮兮地问同学们:“大家知道世界上哪个地方被称为文明的摇篮吗?”同学们七嘴八舌地回答,有说中国的,有说埃及的。
老师笑了笑说:“今天咱们就来看看那些古老又神秘的文明发源地,就像打开一个个装满宝藏的魔法盒子一样。
”这一下子就把同学们的好奇心勾起来了。
学生反应。
同学们眼睛亮晶晶的,都特别感兴趣,身体也坐得笔直,充满了期待。
# (二)知识讲解(25分钟)1. 古埃及文明(8分钟)讲解内容。
讲解方式。
老师的讲解非常生动形象,用很多比喻,像“招牌”“超级英雄”“保鲜衣”,让那些古老又有点抽象的知识变得特别容易理解。
而且还会结合图片,指着图片上金字塔的各个部分来讲,比如入口在哪,法老的墓室又在哪。
学生反应。
同学们都听得津津有味,不时发出惊叹声。
有些同学还会举手提问,像有个同学就问:“老师,那时候他们怎么把那么重的石头搬上去的呀?”2. 古巴比伦文明(9分钟)讲解内容。
讲解方式。
学生反应。
同学们开始热烈地讨论起来,课堂气氛超级活跃。
有个同学站起来说:“这样的规定虽然很简单粗暴,但是在那个时候可能能让大家更遵守秩序吧。
”老师听了直点头。
3. 古印度文明(8分钟)讲解内容。
老师讲到古印度的时候,先问同学们:“你们知道古印度最出名的是什么吗?除了咖喱哦。
”同学们都笑了,然后老师说:“那就是种姓制度和佛教啦。
这古印度的种姓制度就像一个超级严格的等级大梯子,人一生下来就被定在某个梯子的位置上,想往上爬可不容易。
而佛教呢,就像是黑暗中的一盏明灯,给很多受苦的人带来了希望。
”然后详细地介绍了种姓制度的四个等级和佛教的创立、传播等。
讲解方式。
用幽默的对比,把种姓制度比作“等级大梯子”,把佛教比作“明灯”,这种对比让同学们很容易记住这两个重要的知识点。
初一地理听课记录(文档10篇)
初一地理听课记录(文档10篇)以下是网友分享的关于初一地理听课记录的资料10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就爱阅读感谢您的支持。
第1篇《初一英语听课记录》授课教师:李春梅学生:初一《3》班授课内容:Module 11 Until 1 Body Language授课时间:2015年6月5日上午第三节课前板书Module 11 Until 1 Body LanguageTeaching procedureBefore class11.The teacher divides the class into 2 teams.During class:1. Learn the new words according to picture.2. Read the words after the teacher.3. Look at the pictures and say about the greet ways of different countries.4. Show time: choose the note and act out it.5. Match the picture and write down the number.6. Listen and match the picture with the nationality.7. Finish the chart.8. Listen and answer the questions.9. Translate the words into English.10. Listen and read loudly after the tape.11. Practice in pairs.HomeworkRead and complete the table with the contest form of thewords from the box.听课反思1. 板书工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且承担一切后果。
也许,常常还会遇到这样的情况:你刚刚还在为抓到一个小鸟球而欢呼雀跃,下一刻大风就把小白球吹跑了;或者你才在上一个洞吞了柏忌,下一个洞你就为抓了老鹰而兴奋不已。
9月19日星期一八三班地理(上午第三节)主讲人:
主讲内容:世界的气温
一、教学要求:
1、气温的概念。
2、影响气候的四种要素。
3、了解气温分布的不同规律。
4、影响气温四种因素的情况。
、
二、教学目标
1、认真掌握理解气温的概念。
2、识记影响气候的四种因素的概念。
3、理解气温由高向低的的形成规律。
4、四种影响气温因素的状况。
三、教学过程
1、谈话导入新课
(1)出示世界气温分布图及年平均气温图了,了解世界气温的。
分不情况。
(2)根据地图了解影响气温四种要素的分布情况。
(3)根据示意图理解高伟度,低伟度的概念。
(4)通过实物实验、进一步陆地和海洋爱热和放热的不同情况。
(5)根据示意图进一步理解寒暖流的概念。
(6)理解山地气温随着海拔的升高而低下的原因。
四、课堂小结
本节课主要讲解了气温状况是说明一个地区气候特征的基本要素。
虽然世界各地的气温和将水状况相差悬殊,但是它们的分布是有一定规律的。
五、课堂练习
1、掌握气温的概念。
2、识记影响气温四种因素的概念。
3、课后实验、认真观察早上、中午、傍晚沙子和水的温度变化。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加深了时气温的概念的理解。
进一步认识到虽然世界各地的气温状况相差悬殊,但是它们的分布是有规律的,了解了陆地和海洋爱热示放热情况的不同的原因、课堂效果良好。
且承担一切后果。
也许,常常还会遇到这样的情况:你刚刚还在为抓到一个小鸟球而欢呼雀跃,下一刻大风就把小白球吹跑了;或者你才在上一个洞吞了柏忌,下一个洞你就为抓了老鹰而兴奋不已。
9月29日星期四上午第四节七年级历史
主讲内容;商鞭变法与秦统一六国
一、教学目标
1、商鞭变法的主要内容及其历史作用的基础上,分析商鞭变法成败,以掌握初步分析历史问题的方法。
2、通过学习商鞭变法、创设问题情境,培养解决历史问题、再实前人的创新过程的探究学习方式。
3、通过学习商鞭变法、陪养改革意和创新精神。
二、教学难点
1、商鞭变法的主要内容和历史作用。
三、教学过程
1、谈话、导入课。
改革是推动社会进别的重要方式春秋战国时代页是一个大变革时代,让我们了解当时的改革是怎么推动社会进步的。
(二)、展示大变革的时代情景
1、铁农具和牛的耕的使用、生产力小平提高。
奴隶生产积极性不高。
2、奴隶巴大量和田、改变到方式成为新兴地主。
3、统治者的统治而临危机。
(三)、讨论问题:假如你是当时的统治者,怎样解决,社会问题、通过学生讨论、得出结论、要变法改革。
(四)、指出指出当时各国都进行了变化、提问最彻底的变化在哪国?引出泰国商鞭变化。
1变化的北学(略)。
2变化的时间公元356年、
3变化的内容:A用永承记土地和有若许自由买卖。
B奖励耕织C遭主县可
4、变化的意义:经过高鞭变化泰国的封建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加强、学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
通过本节课时商鞭、变化的学习、在掌握和了解商鞭的主要内容及其历史作用的基础口分析商鞭变化的成败、以掌握初步分析历史问题的方法、培养改革意义和创新精神、教学效果良好。
且承担一切后果。
也许,常常还会遇到这
样的情况:你刚刚还在为抓到一个小鸟球而欢呼雀跃,下一刻大风就把小白球吹跑了;或者你才在上一个洞吞了柏忌,下一个洞你就为抓了老鹰而兴奋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