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资源问题的概念
《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02 全球环境问题
CFCl3 + hν → CFCl2 + Cl Cl + O3 → ClO + O2 ClO + O3 → Cl + 2 O2
ODS :消耗臭氧层物质
3、O3对生命系统的重要作用
UV-A区:320-400nm 不能被臭氧吸收,但也不对地表生物圈构成伤害且少量是地表生 物所必需,促进胆固醇转变成VD。
污染土壤 和水体
造成 酸雨危害
间接 污染海洋
造成固体 废弃物污染
降低人的 生命安全
2. 全球性
全球性 气候变暖
发展中国家人口 及贫困问题等
酸雨
全球性环境问题
热带雨林减少
臭氧层破坏
有毒有害废弃物 的越境转移和扩散
生物多样性 锐减
沙漠化
(5)人类对环境问题的认识
三个阶段:被动治理污染--地球整体观念--拯救地球的战斗。 •1962 美国女作家卡逊《寂静的春天》,引起人们对环境问题的思 考。 •1972 人类环境会议 瑞典斯德哥尔摩,发表《人类环境宣言》, 并提出“6.5世界环境日” ,是人类认识环境问题的一个里程碑。 •1992 环境与发展大会 巴西里约热内卢,提出可持续发展战略, 发表《21世纪议程》、《里约宣言》 •2002 可持续发展世界峰会。
UV-B区:280-320nm 可能到达地表并对人类和生态系
统造成最大危害。
UV-C区:200-280nm 能被大气中O3和O2完全吸收,
不会到达地表造成不良影响。
4、 臭氧层破坏的主要原因
人类过多地使用氯氟烃类化学物质 哈龙类物质(用于灭火器)、氮氧化物也会造成臭氧层的损耗。
制冷电器
泡沫床垫
生命期:120年 100年全球增温潜势(GWP):296
环境问题知识点总结!
环境问题知识点总结01环境与环境问题1.1环境的概念及分类(1)概念:指相对并相关于某项中心事物的周围事物。
(2)环境的分类(依据人类对其影响程度):自然环境与人工环境。
(3)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互相影响、互相制约。
1.2环境问题(1)表现: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全球环境变化。
★(2)原因:【自然原因】自然原因引起的环境问题,主要指火山爆发,地震,山崩,泥石流,台风,海啸,寒潮,水旱等自然界固有自然灾害。
【人为原因】1.资源的有限性与人类需求的无限性的矛盾(根本性的原因)2.短期经济利益与长远环境效益的矛盾3.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的矛盾4.个人行为和大众利益的矛盾★(3)解决关键:是在尽可能短的时期内,控制世界人口的增长,使世界人口稳定在适度的规模★(4)当代环境问题的特点:1、危害的不可预见性2、过程的不可逆性3、规模的全球性1.3(1)概念:人类的环境观(也称为自然观,或人地关系论)是指人类在长期与环境的共存与斗争中逐渐认识环境而形成的,人类对与其赖以生存的环境相互关系的基本认识。
(2)两种不同的环境观:【传统的环境观】人地关系:人地对立基本观点:征服自然后果:资源枯竭和环境破坏【新的环境观】①天人合一,人地归一②保持平衡与协调③良性方向发展1.4★(1)概念可持续发展就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自身需求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它是一个涉及经济、社会、文化技术和自然环境的综合概念。
(2)基本思想①鼓励经济增长②要保证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良好的生态环境③谋求社会的全面进步。
(3)中国的可持续发展——《中国21世纪议程》02环境污染与防治2.1(1)地理环境的自净能力的概念:指环境对外来物质具有一定的消纳、同化能力。
(2)环境污染的原因:在一定的时间、空间范围内,环境的自净能力是有限的,污染物排放超过其环境其自净能力,就会产生环境污染(3)自净机理:物理净化,化学净化,生物净化(4)不同水体的自净规律:河流>湖泊>地下水(原因从流动速度,更新周期,溶解氧考虑)2.2污染物:各种重金属污染过程及危害:通过水体或食物链造成人或动物中毒2.3水体富营养化发生在淡水水体,称为“水华”;发生在海洋,称为“赤潮”。
资源与环境概论
资源与环境概论资源与环境概论一自然资源的概念:广义的自然资源是指在一定的时空条件下,能够产生经济价值,提高人类当前和未来福利的自然环境因素的总称。
狭义的自然资源指自然界中可以直接被人类生产和生活中利用的自然物。
二什么是环境问题?由于自然原因和人类活动作用所引发的人们周围环境质量的变化,以及这种变化所产生的对人类的生产、生活和健康等造成有害影响的问题三中国资源的特点:• 资源总量丰富,种类齐全,人均占有量相对不足;• 资源总体结合较好,配套程度较高,但质量相差悬殊;• 资源时空分布不平衡,运输成本较高;• 资源开发强度大,后备资源不足。
广义的资源:在一定的技术经济条件下,现实或可预见的将来能作为人类生产和生活所需要的一切物质和非物质的要素。
狭义的资源:特指自然资源。
在一定的时空条件下,能够产生经济价值,提高人类当前和未来福利的自然环境因素的总称。
一.资源环境学主要任务是研究人类在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的过程中所引起的环境质量变化和保护与改善环境的问题,寻求资源开发利用与环境协调发展的途径。
二资源环境学的研究方法1、系统分析的方法2、生态学方法3、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4、数理模型分析方法5信息技术方法6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相结合的方法一.资源分类系统:按资源的基本属性不同分为:自然资源、社会资源;按其性能和作用的特点:硬资源和软资源;按资源的更替特点:可更新资源、不可更新资源;按自然资源的固有属性:可耗竭性、可更新性、可重复使用性、发生起源等按利用限度划分:可再生资源、不可再生资源;二.自然资源的特征:有限性;区域性;综合性与整体性;多用性;利用的层次性;变动性与稳定性。
三.社会资源包括:人力资源、智力资源、信息资源、技术资源、管理资源一无限资源(非耗竭性资源):是指资源随着地球的形成而存在、用之不竭的资源,其数量丰富,性质稳定,如太阳能、风能、潮汐能、海水、大气等。
但是其中某些资源如大气、海水因人类社会的不当活动而受到污染。
环境资源法
授课教师:王文革教授 牛牛文档分享第一章环境资源与 环境资源问题
• 一、环境与自然资源 • (一)环境的概念和种类 • 1.环境的概念 环境与自二)自然资源 1.自然资源的概念 2.自然资源 (1)环境保护的法律保障 • (2)环境法对人念和特征
• 一、环境资源法的概念 • (一)环境资源法的称谓 • (二).环境资源法的概念
◆ 资源耗竭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矿产资源危机 能源危机 水资源短缺 土地资源紧缺 土壤资源的退三)环境问题的实质 1.经济学的视角 2.政治学的视角 (1)哲学根源: 冲破柏拉图的“洞穴”束缚之后的人:人为自然立法 理性主义的启蒙运动 :一场未竟的革命 (2)宗教根源 基督教的绿色化问题 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东方宗教哲学 (3)技术根源 科学技术的双刃剑效应 (4)经济根源 市场机制失灵:外部性问题;公共物品问题 粗放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 经济的贫困化
• •
• 【日】阿部泰隆:环境法是指以防止环境保全上的障碍(公害及 地域规模或地球规模的环境破坏、恶化)、确保良好环境的典型定义 • 北京大学金瑞林:环境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由国家强制保证实 施执行的关于保护环境和自然资源、污染防治和其他公害的法律规范 的总称。 • 武汉大学韩德培:环境法是调整因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 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而产生的各种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 复旦大学张梓太:环境法是指为实现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和经济社会的 可持续发展,调整人们在开发、利用、保护和改善资源环境以及污染 防治和其他公害过程中所产生的各种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 • • • •
(四)环境资源纠纷解决程序的立法 (五)环境标准中的环境资源规范 (六)地方规定 (七)其他部门法中的一)环境问题的概念和种类 • 1.环境问题的概念 世界八大公害事件 • 2.环境问题的种类 • (1)第一环境问题和第二环境问题 • (2)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 (3)公共卫生和环境舒适性问题 牛牛文档分享 牛牛文档分享
环境资源法
1、环境问题:是指由于自然界和人类活动,使环境质量下降或者生态破坏,对人类社会经济发展,身体健康以致生命安全及其他生物产生有害影响的现象。
2、环境: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称。
3、环境权:环境法律关系主体享有适宜环境的权利,即主体有享受适宜的环境条件和合理利用基本环境资源的权利,也有保护环境的义务4、环境保护法的基本制度:是指为实现环境保护法的目的和任务,依据环境保护法的基本原则制定的,调整某一类或者某一方面环境保护社会关系的具有重要意义和起主要作用的法律规范的统称。
5、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是指对规划和建设项目实施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估,提出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进行跟踪监测的方法与制度。
6、“三同时”制度:建设对环境有影响的一切建设项目,必须依法执行环境保护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的制度。
7、征收环境保护费制度:是指为了防止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根据国家有关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规定,按照“损害者付费,受益者补偿”原则,向从事对环境产生或可能产生不良影响活动的单位和个体工商户征收一定数额的费用。
8、限期治理制度:是指对污染严重的项目行业区域和位于特别保护区超标排污的污染源,由有关国家机关依法限定其在一定期限内,完成治理任务,达到治理目标的规定的总称。
9、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制度:是指为了及时应对突发环境事件,由政府事先编制突发环境事件的应急预案,在发生或可能发生突发环境事件时,启动该应急预案以最大限度地预防和减少其可能造成的危害等法律规定的总称。
10、环境标准:为了防治环境污染,维护生态平衡,保护人体健康,对环境保护工作中需要统一的各种技术规范和技术要求,按照法定程序制定的各种标准的总称。
11、环境噪声:是指在工业生产、建筑施工、交通运输和社会生活中所产生的干扰周围生活环境的声音12、环境噪声污染:所产生的环境噪声超过国家规定的环境噪声排放标准,干扰他人正常的生活工作和学习的现象。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 第五版 第一章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概述
环境资源、环境资源问题和环境资源保护
环境,是指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包括大气、水、海洋、 土地、矿藏、森林、草原、湿地、野生生物、自然遗迹、人文遗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城市和 乡村等。
环境的分类
①根据是否经过人类加工改造,环境可分为自然环境和人为环境。 ②根据人类的视野或人类活动所及的空间范围,可以把人类环境分为许 多层次,如居住环境、生活环境、地面环境、地质环境、区域环境、地球环 境、大气环境、水环境、宇宙环境等。 ③环境的定义不一定必须以人类为中心,一些国际文件和外国法律就摒 弃了以人类为中心的思想,体现出人类是自然界的组成部分的观念。
第一章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概述
目录 CONTENTS
环境资源、环境资源问题何环境资源保护 环境法的概念与发展概况 环境法的目的何作用 环境法律关系 环境法的体系
第一章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概述
第一节 环境资源、环境资源问题和环境资源保护
环境资源、环境资源问题和环境资源保护
党的二十大擘画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 伟蓝图,作出“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重大部署。要深刻认识到,建设美丽中国是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目标,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一项本质要求。正 确处理好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的关系、重点攻坚和协同治理的关系、自然恢复和人工修复的关系、 外部约束和内生动力的关系、“双碳”承诺和自主行动的关系,对于我们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 理念,以更高站位、更宽视野、更大力度来谋划和推进新征程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 设,加快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环境法的目的和作用
环境资源法
1、资源的概念及分类自然资源是客观存在于自然界可供人类利用的一切物质和能量的总称,它包括土地资源、矿藏资源、森林资源、草原资源、水资源、海洋资源和野生生物资源等。
1、人们根据自然资源的分布空间,将其分为地下资源和地表资源。
2、根据自然资源是否可再生,将其分为可再生资源和不可再生资源。
2、环境资源问题概念环境资源问题是指由于自然原因或人类活动使环境条件或因素发生不利于人类的变化,以致影响人类的生产和生活,给人类带来灾害的现象。
环境资源问题可分为二类:一类是指由于自然环境本身的运动变化而给人类造成的一切有害影响和危害,也叫自然灾害,如火山、地震、洪水等,这被称为原生环境问题或第一环境问题;另一类是指由于人类活动作用于自然界并反过来对人类自身造成的一切有害影响和危害,这被称为次生环境问题,又称人为环境问题或第二环境问题。
这两类环境问题有时交叉发生、协同作用,如大型水库往往诱发地震,滥伐森林往往引发和加剧水旱和火灾等。
作为环境立法控制对象的环境问题,最初主要指第二类环境问题,后来逐渐扩大到第一类环境问题,但占据主导地位的一直是第二环境问题。
根据第二类环境问题的具体表现形式,又可分为两大类:一是环境污染,也称投入性损害或污染性损害;二是自然生态破坏,也称取出性损害、开发性损害或非污染性损害。
3、环境资源保护的内容和概况现代环境保护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末。
第二个阶段是20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末。
这一阶段,群众性的生态运动与民主运动、和平运动相结合,规模和声势越来越大。
环境保护群众组织得到了迅速发展,环境保护运动从带有公众愤慨的活动上升为带有政治色彩的运动。
各国政府也开始采取各种手段开展环境保护运动。
1972年6月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在斯德哥尔摩召开,出现了世界环境保护运动的第一次高潮。
第三个阶段是20世纪90年代至现在。
4、创业时期的环境与资源保护法20世纪70年代初,在世界性的环境保护潮流推动下,我国针对某些局部地区的环境问题,制定了一些环境资源行政规范性文件。
环境与资源的概念及其关系
环境与资源的概念及其关系环境与资源是两个密不可分的概念,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环境指的是人类生活的自然环境,包括大气、水体、地球表面等自然要素组成的生态系统。
资源是指人类利用自然环境所获取到的具有经济和社会价值的物质和能量。
下面将对环境与资源的概念及其关系进行更加详细的解释。
首先,环境是人类生活和发展的基础。
人类社会的生存和发展完全依赖于环境提供的资源和条件。
环境中的空气、水源、能源、土壤等自然要素为人类提供了生存所需的物质和能量,还为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和文化发展提供了必要的场所和条件。
例如,空气是人类呼吸的基本需求,水源是人类生活和农业生产的基本要素,能源是推动工业和交通发展的驱动力。
因此,环境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其次,资源是环境中人类经济活动的产物。
人类通过对环境的开发和利用,获取各种资源来满足自身的物质和能量需求。
资源可以分为许多种类,如自然资源、人文资源、社会资源等。
自然资源是指由自然界提供的物质和能源,包括矿产资源、水资源、森林资源等;人文资源是指人类在社会历史长期活动中创造的有经济和社会价值的文化遗产,如科技知识、文化艺术等;社会资源是指人类社会生活中形成的各种社会组织、产权关系、人际关系等。
资源的获取和利用对人类社会的生产和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环境与资源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首先,资源是环境的一种表现形式。
环境是资源的来源和承载体。
资源的形成和存在离不开特定的自然环境条件,资源与环境的相互关系就像是手套和手的关系,手套是手的一部分,手的活动也离不开手套的保护和作用。
例如,水资源是由自然界的天气和地形条件共同形成的,森林资源是通过自然的生长和演替过程形成的。
资源离开了环境将失去其存在和发挥的基础。
其次,资源的获取和利用对环境产生了影响。
人类对环境的资源进行开采和利用会对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这种影响可能是正面的,也可能是负面的。
正面的影响包括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后所带来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如矿产资源的开采可以为国家经济增加贡献;负面的影响包括资源的过度开采和污染导致的生态环境恶化,如大规模森林砍伐导致生态系统的失衡,污染物对大气和水体的污染导致环境的恶化。
简述环境问题的概念及分类
简述环境问题的概念及分类环境问题是指与人类安全、健康、财富等方面相关的各种自然环境问题,通常产生于人类活动在自然环境中造成的破坏。
环境问题可分为三大类:气候变化、生态危机以及资源后果。
气候变化是指全球气候发生变化,是人类综合活动和对自然系统的影响所造成的。
它有许多不同的形式,包括气候变暖、海平面上升、冰川、极地等冰融水的变化,以及气候的波动和极端事件的增加等。
这些变化正在影响全球各地的植物、动物以及人类社会;它们正在影响全球食物生产、旅游行业、海洋生态系统等,造成历史性的灾害和各种非经济损失。
生态危机指的是生态系统面临的严峻挑战,因人类行为而产生的环境危机。
它包括土壤污染、植被破坏、森林砍伐、水资源污染、灾害等现象。
它们给生物物种生存带来了极大的挑战,对人类和其他物种也造成了严重的影响,使得大量生物处于濒危状态,使空气、水和土壤环境质量日益恶化。
资源后果是指人类活动对自然资源的滥用所造成的严重后果。
一般来说,资源后果包括水资源枯竭、空气和细菌污染、破坏森林和土壤、抑制生态系统的功能与某些化学及放射性污染等。
空气污染、水污染和土壤污染都是典型的资源后果,它们正在严重影响人类及动植物的健康,并且降低了农作物、牧草等生产的效率,增加了人类的经济负担,并且对生物多样性和易受损环境造成了不利影响。
综上所述,环境问题包括气候变化、生态危机以及资源后果,这三大类问题是当今社会生活和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人类应该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以保护我们美好的家园。
首先,要强化国家制定和完善环境保护法律,同时要全面实施可持续发展方针,提倡节约环保;其次要加强环境科技的研究与开发,尽快找到解决环境问题的有效方式和途径;最后,要充分发挥社会力量,加强个人向环境的担当,创造一个清洁、健康的土地。
总之,环境问题的解决是一件艰巨的任务,需要政府、社会以及个人共同努力,共同努力才能营造一个可持续发展、美好家园。
环境问题概念
环境问题概念
环境问题是指与人类活动相关的对环境造成的不良影响或威胁的问题。
这些问题涉及到自然资源的消耗、生物多样性的丧失、生态系统的破坏、空气、水和土壤的污染等方面。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环境问题概念。
1.气候变化:由于温室气体排放等人类活动引起的全球气候系统的长期变化,导致地球温度上升、极端天气事件增加等问题。
2.大气污染:空气中有害物质(如颗粒物、氮氧化物、挥发性有机物等)的排放和累积,导致空气质量下降,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系统造成危害。
3.水资源问题:水污染、水资源过度开采、水生态环境破坏等因素导致可用水资源的减少和水质的恶化。
4.土壤污染和退化:化学物质、工业废物、农药等对土壤的污染和过度开发、土地退化等对土壤的影响。
5.生物多样性丧失:物种灭绝、生物多样性丧失加剧,直接影响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人类的粮食安全、药物来源等。
6.废物和垃圾处理:废弃物的产生和处理成为一个全球性问题,包括固体废物、电子废弃物、放射性废物等。
7.可持续能源和资源利用:由于非可再生资源的不可持续利用、能源的过度消耗等问题,推动转向可再生能源和可持续资源利用成为重要课题。
8.环境公正:环境问题和其影响往往不公平地分布在社会群体中,需要关注社会公正和环境正义。
自考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简答论述
环境问题的概念和分类(简)p14由于人类活动或自然原因使环境条件发生不利于人类的变化,以致影响人类的生产和生活,给人类带来灾害,这就是环境问题。
广义的环境问题包括人为原因引起的环境问题和自然原因引起的环境问题两类。
狭义的环境问题则仅指人为原因引起的环境问题。
环境科学主要研究第二环境问题。
、第二环境问题又可以分为两类:1、自然环境的破坏;2、环境污染,主要是工农业生产和城市生活把大量污染物排入环境,使环境质量下降,以致危害人体健康损害生物资源,影响工农业生产。
环境、资源、人口和发展之间的关系(论述)P18环境、资源、人口和发展之间存在着极为密切的相互联系、制约的关系。
(1)资源很多自然资源具有两重性,既是人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又是环境要素。
自然资源是人类生存和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和必要条件。
人口的激增,经济的迅速发展大大刺激了对资源的需求量。
再加上不合理的开发和利用,造成资源的严重浪费与破坏,导致资源缺乏甚至枯竭。
我国的人均资源占有量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我国庞大的人口基数和快速的经济发展,使有限的资源更加紧张,已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2)人口问题环境问题和人口问题又密切的互为因果的联系。
在一定社会发展阶段,一定地理环境和生产力水平的条件下,人口增殖应有一个适当比例。
人口增长过快,会刺激需求和生产,从而破坏人类环境系统的总平衡。
特别是在发展中国家,人口膨胀是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
它引起了粮食紧张、资源破坏‘能源危机、环境污染加剧等一系列问题。
我国的人口问题是一个短时期内很难扭转的最大社会问题之一。
人口过度增长对环境和资源的承载力构成巨大压力。
在科学技术和经济实力不很高的情况下,为保证衣食住行的基本需要,不得不过度开发自然资源、毁坏自然环境。
这种情况极大地限制了经济发展和生活改善,也是我国粮食紧张、资源破坏、环境污染严重的重要原因。
(3)发展与环境发展包括社会发展、经济发展两方面。
二基础是经济发展。
高一必修2学案:教材梳理_第四章_第一节_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_word版含解析
知识·巧学一、环境问题的概念和类型1.什么是环境问题环境问题是指在人类过度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和环境的情况下发生的环境破坏或环境退化,从而危害人类和其他生物生存与发展的所有问题。
环境是指周围事物的境况,周围事物相对中心事物而言。
这里所说的环境,即通常所说的地理环境,是以人类为中心的环境,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自然环境是人类在环境基础上,通过长期有意识的社会劳动所创造的人工环境。
环境对人类的影响决定于人类对环境系统施加影响的方式。
自然环境系统有自身发展和内部调节功能,在一定范围内,人类活动可以促进环境系统自身发展和内部调节,这种影响对人类生存和环境系统都有利,为正面影响;当人类对环境施加的影响超过一定的程度,超出环境所能承受的范围,环境系统便不能正常发挥原有的功能,而且会大为衰退,这时就会出现环境问题。
2.环境问题的类型根据环境问题的性质,可分为以下四类。
(1)环境污染问题: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土壤污染、生物污染等。
(2)由环境污染演化而来的问题:酸雨、全球变暖、臭氧层破坏等。
(3)生态破坏问题:水土流失、森林砍伐、土地荒漠化、生物多样化等。
(4)自然资源衰竭问题:森林、草原、矿产等资源的减少和破坏。
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两大类,如表4-1所示。
①按环境要素划分: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土壤污染等。
②按生产类型划分:工业环境污染、农业环境污染、生活环境污染等。
③按地理空间划分:区域环境问题、局部环境问题、全球环境问题等。
二、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1.部分资源趋于枯竭,人均资源拥有量减少资源问题的主要表现(1)森林资源的锐减。
在人类历史发展的初期,地球约有2/3的陆地被森林覆盖,森林面积达76亿公顷。
现在全世界森林面积只有约36公顷。
过度砍伐和开垦,使森林锐减(现在世界上的森林面积几乎每年减少1%),生物多样性面临毁灭性的威胁。
(2)淡水资源短缺。
人类消费淡水量的迅速增加,导致严重的淡水资源短缺。
环境保护法期末重点
一、选择题1、1979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试行)》标志着我国环境保护工作进入法制阶段。
2、环境资源问题可分为二类:一类是指由于自然环境本身的运动变化而给人类造成的一切有害影响和危害,也叫自然灾害,如火山、地震、洪水等,这被称为原生环境问题或第一环境问题;另一类是指由于人类活动作用于自然界并反过来对人类自身造成的一切有害影响和危害,这被称为次生环境问题,又称人为环境问题或第二环境问题。
根据第二类环境问题的具体表现形式,又可分为两大类:一是环境污染,也称投入性损害或污染性损害;二是自然生态破坏,也称取出性损害、开发性损害或非污染性损害。
八大公害事件:马斯河谷事件、多诺拉事件、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伦敦烟雾事件、四日市哮喘事件、米糠油事件、水俣病事件、富山事件3、我国环境法的适地范围主要包括:(1)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
包括我国的领陆、领水、领空、底土以及延伸意义上的领域。
(2)中华人民共和国管辖的其他海域,是指根据我国的法律及我国缔结、参加的国际条约、协定或者其他有关国际法,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管辖的海域,主要指中国的毗连区、大陆架和专属经济区。
(3)如果我国缔结或者参加的与环境保护有关的国际条约,同上述适用范围有不同规定,则适用国际条约的规定,但我国声明保留的条款除外。
(4)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管辖海域以外的区域。
其必要条件是造成我国海域污染损害。
4、环境保护法学所研究的环境是以人类为中心对象的环境——人类环境,人类环境这一概念是1972年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正式提出来的。
它指的是以人类为中心、为主体的外部世界,即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天然和人工改造过的各种物质因素的综合体。
5、环境质量标准,是指为了保护自然环境、人体健康和社会物质财富,对环境中有害物质或因素含量的最高限额所作的规定。
分为国家环境质量标准和地方环境质量标准。
6、污染物排放标准。
对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未作规定的项目,可以制定地方标准;对国家已经作规定的项目,可以制定严于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的地方环境污染物排放标准。
第一章环境与资源保护法概述PPT课件
三、环境资源保护
(一)环境资源保护的概念
所谓环境资源保护是指为了协调人与自然的关 系,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保证自然资源 的合理开发利用,防止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保障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而采取的行政、经 济、法律、科学技术以及教育等诸多措施和行 动的总称。
(二)人类环境观与环境资源保护
人类环境观是人们对环境的知识、心理、观念 和思维的总和,是建立在一定生产力之上的并 反作用于生产力的一种社会意识形态。人类环 境观大致可以归结为两种:即传统的环境观和 现代环境观。
另一类是指由于人类活动作用于自然界并反过来对人 类自身造成的一切有害影响,这被称为次生环境问题 ,又称人为环境问题或第二环境问题
根据具体的表现形式,第二类环境问题又可分 为两类:
一是环境污染,也称投入性损害或污染性损害,即由 于人类不适当地向环境排入污染物或其他物质、能量 所造成的对环境的不利影响和危害;
广义的资源包括自然资源、经济资源、人力资 源等;狭义的资源则仅指自然资源。学术界对 资源的定义也各不相同
人们根据自然资源的分布空间,将其分为地下 资源和地表资源;根据自然资源是否可再生, 将其分为可再生资源和不可再生资源。
(三)环境与自然资源的关系
环境与自然资源既密不可分又相互依存,两者 关系非常紧密。自然资源是环境的组成部分, 是构成环境的要素之一,破坏了自然资源就是 破坏了环境。但破坏了环境不一定破坏了自然 资源,如噪声污染、光污染等,虽说污染了环 境但并没有对资源造成破坏。
因此,我们认为环境和自然资源的关系是一种 包含和被包含的逻辑关系
二、环境资源问题
(一)环境资源问题的概念及分类
环境资源问题是指由于自然原因或人类活动使环境条 件或因素发生不利于人类的变化,以致影响人类的生 产和生活,给人类带来灾害的现象。
环境资源法
(二)环境资源法目的的二元性
纵观世界各国环境资源法关于目的的规定,可以从理论上把环境资源 法的目的分作两种:一是基础的直接的目标,即协调人与环境的关系, 保护和改善环境;二是最终的发展目标,即保护人体健康和保障经济社 会持续发展。
可以分为第一类环境问题和第二类环境问题。
(2)从表现形式看: 分为环境污染和生态பைடு நூலகம்坏两种形态。
(3)日本学者宫本宪一以环境问题对人类生活带来的影响为 标准将环境问题分为两种类型:
一类是与人类的广义的健康(公共卫生)直接相关的公害; 另一类是使环境质量或舒适性恶化的问题(环境舒适性问 题)。
(二)环境问题的产生和发展 1、前工业社会的环境问题。 2、工业社会的环境问题。 (三)环境问题的实质 1、经济学的视角。 2、政治学、法学的视角。 (四)用法律手段解决环境问题的意义 ①为排除现已存在与出现的对环境的危害; ②为排除或减轻在对环境可能或潜在的危险性; ③为经由预防措施的采取来防止对未来环境的危险性。
二、环境资源法的地位
环境资源法是一个独立的法律部门。 1、环境资源法的调整对象具有独立性。
环境资源法的调整对象是人们在保护和改善环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 害过程中形成的社会关系,即保护和利用环境的社会关系,它是一种人 与人之间的关系。
2、环境资源法的调整方法具有特殊性。
环境资源法调整方法的使用既包括了传统法学方法的综合使用,也包 括了环境科学等相关学科方法的使用。
第二节 环境资源法的概念和特征
一、环境资源法的概念 1、环境资源法的称谓。
环境资源法是从传统部门法中发展起来的新兴法律部门, 从它产生开始,人们对它的称谓就不统一。 2、环境资源法的概念。
环境资源法是调整因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与生态环境, 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防治环境污染和其他公害而产生的 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环境资源资料
04
环境资源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
环境资源对社会经济发展的支持作用
环境资源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
• 提供生产资料:环境资源是人类进行生产和生活活动的基础 • 维持生态平衡:环境资源对于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和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作用 • 促进文化发展:环境资源是文化传承和创新的基石
国际环境资源合作的案例与经验
国际环境资源合作的案例
• 气候变化:各国共同应对气候变化,签署《巴黎协定》等 • 生物多样性保护:各国共同保护生物多样性,签署《生物多样性公约》等 • 水资源管理:各国共同管理水资源,签署《联合国水资源公约》等
国际环境资源合作的经验
• 立法保障:各国制定相关法律法规,为国际合作提供法制保障 • 技术交流:各国开展环保技术交流,共同研发和推广环保技术和产品 • 资金投入:各国加大对环保事业的资金投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环境治理能力
环境资源的重要性与价值
环境资源对人类生存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 提供生产资料:环境资源是人类进行生产和生活活动的基础 • 维持生态平衡:环境资源对于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和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作用 • 促进文化发展:环境资源是文化传承和创新的基石
环境资源的价值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 经济价值:环境资源可以为人类提供各种商品和服务,创造经济利益 • 生态价值:环境资源对于维持生态平衡和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作用 • 社会价值:环境资源可以满足人类的精神文化需求,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 教育价值:环境资源可以为人类提供学习和科研的机会,培养人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物中心主义的
环境
环境
生态中心主义的
T环ext 境
一般认为,环境总是 相对于某个中心而言 的,人们把这个中心 称为主体,把围绕着 中心的周围世界称为 环境。中心不同,环 境的内容也有所不同
人类中心主义的
环境
《环境资源法教程》——上海财经大学环境法精品课程
返主页
是由各种环境因 素或环境要素组
成的统一体
《环境资源法教程》——上海财经大学环境法精品课程
返主页
ERL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环境资源
一、环境的概念及人与自然的关系
Enபைடு நூலகம்ironment
三、环境与生态、生态系统的关系
Environment and Ecology
Environment and Resources
二、环境资源及其相关概念
《环境资源法教程》——上海财经大学环境法精品课程
生态、生态系统、生态平衡 等包 含
生态健康、生态安全、生态危机 “生 态” 的术
生态效益、生态方法、 语或 综合生态系统管理 概念,
在当代环境资 源法中已经出 现,并且这类 生态术语还有 增多和发展的 趋势,甚至出 现了将环境资
源法发展为 “生态法”的
Environment
Environment and Ecology
Environment and Resources
二、环境资源及其相关概念
《环境资源法教程》——上海财经大学环境法精品课程
返主页
ERL
三、环境与生态、生态系统的关系
生态或生态系统是当代环境资源法和生态法的基本概念
生态
指一切生物的生存状态,以及它们之间和 它们与环境之间的环环相扣的关系
ERL
第一章 导论
1
第一节 环境资源
2
第二节 环境资源问题
3
第三节 环境资源保护
《环境资源法教程》——上海财经大学环境法精品课程
返主页
ERL
第一章 导论
环境资源法学从“环境”、“自然资源”、 “环境行为”、“人与自然关系”等概念 出发,通过形成概念体系而组成理论体系
只有掌握环境资源法的基本概念的基本含 义和特征,才能了解环境资源法与民法等 其他法律部门的联系和区别
《环境资源法教程》——上海财经大学环境法精品课程
返主页
ERL 一、环境的概念及人与自然的关系
环境资源法学中的环境与 民法中的财产的联系与区别
从广义上讲,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是财富的源泉或 本身就是财富,但民法等法律中的物或财产是由法 律定义并有特定法律含义的,一般指为人所控制 (包括排他性占有、支配和消费)物
ERL
一、环境的概念及人与自然的关系
环境
自然环境
生态环境
人为环境
生活环境
在自然科学 中也称“社
会环境” 《环境资源法教程》——上海财经大学环境法精品课程
返主页
ERL
一、环境的概念及人与自然的关系
记忆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年)第1条
本法所称环境,是指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 自然因素的总体,包括大气、水、海洋、土地、矿藏、森林、草原、野生
《环境资源法教程》——上海财经大学环境法精品课程
返主页
ERL
二、环境资源及其相关概念
从概念的内涵看,环境、资源和国土是三个有不 同视角和不同侧重点并相互交叉的概念
环境概念强调整体性、生态联系性,人类环境无国界 资源概念强调使用价值、可开发利用性,自然资源是财源。
国土概念强调区域性、主权性
Environment and Resources
二、环境资源及其相关概念
《环境资源法教程》——上海财经大学环境法精品课程
返主页
ERL
二、环境资源及其相关概念
狭义的资源指自然资 源,是自然界形成的 可供人类利用的一切 物质和能量的总称
资源
从土地法的角度,土地是包 括土地里外上下的一切物体
土地
环境
在法律中的环境、资源和土地这些概念, 其实际、具体内容都是指自然因素(包括 各种自然物质、自然力和自然条件)
环境的特点,使得保护环境的环境资源法机制与保 护财产的其他法律机制具有根本不同的性质和特点
《环境资源法教程》——上海财经大学环境法精品课程
返主页
ERL
一、环境的概念及人与自然的关系
在环境资源法中的各种“环境”概念,大都肯定了 人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和影响,表明了人与自然的关 系
在法律中明确承认和肯定人与自然(环境资源)的关系,为 环境资源法调整人与自然关系的理论提供了坚实的法律基础
法律保护环境也就是法律保护人与环境之间的良好的、平衡 的、和谐的关系;用法律调整人与自然的关系,实际就是用 法律保护和改善环境资源
《环境资源法教程》——上海财经大学环境法精品课程
返主页
ERL
第一节 环境资源
一、环境的概念及人与自然的关系
Environment
三、环境与生态、生态系统的关系
Environment and Ecology
返主页
ERL
第一节 环境资源
一、环境的概念及人与自然的三、关环系境与生态、生态系统的关系
Environment
Environment and Ecology
Environment and Resources
二、环境资源及其相关概念
《环境资源法教程》——上海财经大学环境法精品课程
返主页
ERL
一、环境的概念及人与自然的关系
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这个概念是一元论的,它将植物、动物、人类 社会以及环境整合在一起,以这样的方式可以将它们之间 的相互作用在一个单一的框架内加以分析。它主要强调一
个完整或整体系统的功能,而不是将各组分分割开来。”
《环境资源法教程》——上海财经大学环境法精品课程
返主页
ERL
三、环境与生态、生态系统的关系
生物、自然遗迹、人文遗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城市和乡村等
天然环境
人为环境
是早于人类出现之前就已经存在的或
是人类实践的产物,是人类在天然环境
非人工培育的环境- 提,出如对大策气与、海建洋议、.
的基础上加工、创造的物质环境,是人
高山、荒野等 - 实证分析法、比较研究法、社工会生学态方系法统与自然生态系统的综合
国土有国界
本书使用的“环境资源”概念包括环境与自然资 源两个方面,是环境与自然资源的总称,不仅仅 是指“环境容量、环境净化能力或环境美也是一 种资源”这种狭义的环境资源
《环境资源法教程》——上海财经大学环境法精品课程
返主页
ERL
第一节 环境资源
一、环境的概念及人与自然三的、关系环境与生态、生态系统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