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马克思的人
西方马克思主义代表人物(新)
![西方马克思主义代表人物(新)](https://img.taocdn.com/s3/m/8287cd2283d049649a665838.png)
西方马克思主义代表人物简介一、早期代表人物(20世界20——30年代)1、格奥尔格·卢卡奇(Ceorg Lukacs,1885-1971),匈牙利著名的哲学家、文学批评家和共产主义运动的领导者,被誉为“西方马克思主义的鼻祖”。
代表作:《历史与阶级意识》(1923),《审美特征》(1963),《社会存在本体论》(1971)。
超一流2、卡尔·柯尔施(Korsch,Karl 1886-1961),德国人,与卢卡奇一样,是西方马克思主义运动的代表人物。
代表作:《马克思主义和哲学》(1923)、《关于马克思主义的三篇论文》(1923——1937)、《卡尔·马克思》(1938)。
超一流3、安东尼奥·葛兰西(Gramsci,Antonio 1891~1937),意大利人,意大利共产主义思想家、意大利共产党创始者和领导人之一,是与卢卡奇、柯尔施齐名的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早期代表人物。
代表作:《反对〈资本论〉的革命》(1917)、《狱中札记》(1929——1935)。
超一流二、发展繁荣时期(20世纪30——70年代)(一)法兰克福学派(第一代)1、霍克海默尔(Max Horkhaimer 1893—1973),德国人,是法兰克福学派的首脑人物、“社会批判理论”创始人。
代表作:《传统的和批判的理论》(1937),《论哲学的社会功能》(1940),《启蒙的辩证法》(1947),《工具理性批判》(1967)。
超一流2、阿多诺(Adorno,T·W,1903——1969)德国人,在法兰克福学派中的地位仅次于霍克海默尔。
代表作:《弗洛伊德理论和法西斯主义宣传的程式》(1951),《否定的辩证法》(1966)。
超一流3、班杰明(Benjamin,Walter 1892——1940),德国人,代表著作:《德国悲剧的起源》(1925)、《作者作为生产者》(1934)、《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品》(1936)。
1凉州最早传播马克思主义的人
![1凉州最早传播马克思主义的人](https://img.taocdn.com/s3/m/1bfb11dd195f312b3169a5f6.png)
凉州最早传播马克思主义的人:张一悟张一悟,男,汉族,原名仲德,字芸生,号玉圃,生于1895年3月,甘肃榆中县三堡乡人。
张一悟是甘肃无产阶级革命的先驱者,是党在甘肃的第一个组织——甘肃特支的创始人和领导人,也是最早在武威传播马克思主义的人,为甘肃党组织的建立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做出了重要贡献。
1917年,张一悟从省立第一中学毕业后(和父亲思想距离拉大),由朋友资助,于1918年秋赴京求学,在北大预科班读书。
在五四运动中结识了李大钊,接受了马克思主义启蒙,次年经李大钊介绍去武昌高等师范读书。
后经恽代英介绍,于192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也正是这个时期他改名“一悟”,以志对革命人生的崭新觉悟。
同年,他携带家眷,来省立第二师范(武威师范前身)工作,任教务主任兼国文、历史教员。
他带来了不少进步书刊,介绍《新青年》《觉悟》《先驱》等给学生阅读,自编《我之文学观》,向学生介绍俄国和法国的革命文学。
在信息相对比较闭塞的当时,这些书刊在师生中间得到了广泛传播。
他在课堂内外时常讨论国内革命形势,讲解无神论、劳动创造世界、阶级和阶级斗争等马克思主义基本知识,传播进步思想,宣传爱国主义,引导青年走革命道路。
1925年3月,孙中山先生逝世。
张一悟在武威组织召开“孙中山先生追悼会”。
他以《中国时局问题》为题慷慨激昂的进行演讲,号召社会各界关心时局,振兴中华,为解放劳苦大众而奋斗终身。
这年冬天,他遵照北方区委关于在兰州建立党组织的指示,在兰州市小仓子6号自己家中,成立了甘肃第一个党的地方组织——中国共产党甘肃特别支部,张一悟为支部书记,宣侠父、钱蜻泉为支部委员。
在他们的努力下,秦仪贞、王陶、谈仲瑜、韩玉贞等一批有志之士加入到特支的工作中来,一时间,在甘肃这片热土上,党的星火渐成燎原之势。
张一悟在武威工作时间虽然不长,但他紧紧团结学校师生,联络社会进步人士,努力宣传马克思主义以及进步思想,通过自己坚持不懈的努力使不少青年和知识分子对中国革命形势有了初步的了解,在武威播下了第一粒共产主义火种。
马克思身边的那些人儿
![马克思身边的那些人儿](https://img.taocdn.com/s3/m/22c9adbb960590c69ec376ef.png)
马克思身边的那些人儿——初读《卡尔·马克思》对于马克思,我的印象是从初中开始的。
那时只知道有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却不了解马克思这个人。
由于当时和其他同学的想法一样。
就是“只要能吃美味的蛋,何必去管下蛋的鸡。
”因此也没太在意。
也许是机缘巧合,后来我居然走进马克思主义学院。
一听这个名字,我就知道,我今后的一生将与马克思挂上边了。
尤其是当有人问我有关马克思的一些知识时,我无言以对,尴尬至极。
这种局面深深地刺痛了我。
令我不得不走向认识马克思之路。
翻开了雅克·阿塔利著的《卡尔·马克思》。
并由此产生了一些自己的小想法。
其实,严格意义上来说马克思应该算是一个中产阶级。
无论是在卡尔·马克思的父系还是母系家谱里,我们都可以了解到,他的父亲希尔舍·卡尔·马克思(后改名亨利希·马克思(Heinrich Marx))是一名在职特里尔市的有名律师。
在当时那个时代里,律师是一项很不错的职业。
就像现在的律师一样。
享有高薪水、高福利、高社会地位等优厚待遇。
而马克思的母亲也就是荷兰裔犹太女子罕丽达·普列斯堡(Henriette Presborck)出生于富商之家。
因此可以说,在马克思的家里,有较为富裕的条件和充满文化气氛的环境。
是一个典型的中产阶级。
亨利希的长子1818年5月5日在特里尔降临世间,根据犹太的传统,他沿用了父亲和祖父的名字:卡尔·亨利希·莫尔德谢。
卡尔·马克思由此诞生了。
我之所以这样详细地介绍马克思的家庭情况。
是为了给马克思主义思想的产生提供一个家庭背景。
因为我想知道为什么是马克思提出这一伟大的思想,而不是其他人。
这一疑问困扰我很久。
它产生于我在读雅克·阿塔利的《卡尔·马克思》的时候。
当我读到冯·维斯特华伦男爵也就是燕妮的父亲反对女儿嫁给卡尔·马克思的理由时,我就开始疑惑了。
马克思主义相关重要人物介绍(5)
![马克思主义相关重要人物介绍(5)](https://img.taocdn.com/s3/m/e7b83ef4cf2f0066f5335a8102d276a2002960b7.png)
约翰·洛克:英国近代著名的唯物主义经验论哲学家,也是一位在政治学、经济学、宗教学、教育学等方面有重要影响的思想家。
洛克于1632年8月出生在英国萨莫塞特郡的林格通的一个乡村律师家庭,其父是一位清教徒,拥护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1647年洛克获得威斯敏斯特奖学金进入该著名学校学习,1652年进入牛津大学基督堂学院,并于1658年获得硕士学位,毕业后留校任教。
从1657年起,他开始从事医学和实验科学研究,结交了当时新兴科学的许多著名学者,并且阅读了波义耳、笛卡儿、伽桑狄的著作。
1665年,洛克离开牛津大学,作为驻外使馆的秘书到德、法等国工作两年。
回国后,洛克步入英国政界。
从政之余,洛克开始研究哲学问题。
1690年洛克发表了他花20年时间写成的著作《人类理解论》。
此外,其主要代表作还有:《论宗教宽容》(1689年)、《政府论两篇》(1690年)、《基督教的合理性》(1695年)等。
在认识论上,洛克系统论证了培根、霍布斯的唯物主义经验主义原则,认为一切知识来源于经验,无论在思辨领域,还是在道德实践领域,都不存在作为知识源泉和基础的天赋观念。
在《人类理解论》中,洛克探讨了“人类知识的起源、可靠性和范围,以及信仰的、意见的和同意的各种根据和程度”,即人类知识的起源、性质、范围和人类的认识能力问题。
他认为人的心灵原本是一块“白板”,没有任何标记和特征,因此没有任何天赋观念,一切认识都是从经验中产生的,凡是存在于理智中的,没有不是存在于感觉中的。
我们的全部知识是建立在经验基础上的,知识归根到底都源于经验。
洛克还区分了简单观念和复杂观念,认为简单观念来自于感觉或者反思,而复杂观念是由简单观念构成的,来源于我们的心智对于简单观念的加工。
对于洛克对唯物主义经验论的贡献,马克思曾经指出:“霍布斯把培根的学说系统化了,但他没有更详尽地论证培根关于知识和观念起源于感性世界的基本原则。
洛克在他论人类理性的起源的著作中,论证了培根和霍布斯的原则。
马克思简介
![马克思简介](https://img.taocdn.com/s3/m/4906dff9856a561252d36f34.png)
卡尔马克思德国犹太人,出生于德国特利尔城,逝世于英国伦敦。
伟大的哲学家,革命理论家,经济学家,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资本论》和《共产党宣言》的作者。
马克思的父亲是犹太人,是一个非常有名的律师,这对于马克思丰富的思维、严密的逻辑和雄辩的演说才能影响很大。
在马克思的家里,有较为富裕的条件和充满文化气氛的环境。
他的母亲罕丽达·普勒斯堡是荷兰人,贤淑善良,善于持家,对马克思父亲的工作帮助很大。
马克思从小勤奋好学,善于独立思考。
1830年,他进入特利尔中学,1835年夏天,马克思即将中学毕业,他的一篇作文《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引起了他的老师的注意,文中有一段这样写道:“如果人只是为了自己而劳动,他也许能成为有名的学者、绝顶聪明的人、出色的诗人,但他决不能成为真正的完人和伟人。
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福利而劳动的职业,我们就不会为他的重负所压倒,因为这是为全人类所作的牺牲,那时,我们感到的将不是一点点自私而可怜的欢乐,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万人,我们的事业并不会显赫一时,但将永远存在。
”文章中深刻的思想内容为教师们所惊叹,给老师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1835年,马克思中学毕业后,父亲把他送到了当时著名的波恩大学去学习法律,父亲也想把儿子培养成律师,走自己的道路。
马克思到了波恩大学后,生活很惬意。
除了喝酒、决斗之外,还写了大量的诗,但也欠下一些帐,最后,父亲对他进行了严厉批评,并将其转学到柏林大学。
1836年,马克思转入柏林大学学习。
柏林大学在当时不仅学习气氛浓厚,而且学术方面在思想学术领域都处领先地位。
如“青年黑格尔派”和“老年黑格尔派”的对垒,就促进了思想运动的发展。
在大哲学家黑格尔去世之后,德国哲学界明显呈现出两种对立的派别,“青年黑格尔派”对专制统治深恶痛绝,他们渴望民主政治,是一支不可忽视的民主力量。
而“老年黑格尔派”则拥护专制政权,支持普鲁士专制政府的专制统治。
马克思在柏林大学学习过程中,加入了“青年黑格尔派”,积极参与他们的活动,这使他更多地吸收了该派的民主思想成份,加强了对世界的认识,增强了改造世界的信心,为他以后的思想发展、理论建树奠定了基础。
李大钊:中国第一个马克思主义者—— 在研究、传播马克思主义上的重要贡献
![李大钊:中国第一个马克思主义者—— 在研究、传播马克思主义上的重要贡献](https://img.taocdn.com/s3/m/9612a460f342336c1eb91a37f111f18583d00c1f.png)
李大钊:中国第一个马克思主义者—— 在研究、传播马克思主义上的重要贡献冯 景 源提 要:李大钊在研究、传播马克思主义上作出了重要的贡献,笔者在此重点研究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李大钊的思想定格在《资本论》上,依据是李大钊的《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二是研究的方法是“从后思索”,为什么要采取这种方法?因为不是回顾他的生平,而是探索他思想的逻辑历程;三是李大钊思想转变的特征——“一个筋斗”的原因;四是在以上阐述的基础上,着重说明李大钊在宣传马克思主义上的重要贡献。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 《资本论》 唯物史观 “一个筋斗” 共产主义作者冯景源,男,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资深教授(北京 100872)。
李大钊是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
作为中国第一个马克思主义者,李大钊在研究、传播马克思主义上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正值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深入探究李大钊马克思主义观的形成过程,缅怀其在研究、传播马克思主义上所作出的重要贡献,对于新时代弘扬伟大建党精神、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李大钊的“马克思主义观”为什么定格在《资本论》上,它的主要的内容到底是什么?(一)李大钊生平李大钊,字守常,1889年10月29日生于河北乐亭县。
1907年考入天津北洋法政专门学校,1913年毕业后东渡日本,入东京早稻田大学政治本科学习。
回国后进入北京大学任教。
在宣传十月革命过程中,他的思想认识迅速提高,从一个爱国的民主主义者转变为一个马克思主义者,李大钊是中观察与思考 2021年第12期“南陈北李,相约建党。
”李大钊是中国共产党的建党先驱,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作出了重大贡献。
李大钊是党成立后革命运动的重要领导者,他领导宣传马克思主义,开展工人运动,建立党的组织,掀起北方地区轰轰烈烈的革命运动。
他认识到农民是中国革命的依靠力量,明确提出“中国的浩大的农民群众,如果能够组织起来,参加国民革命,中国国民革命的成功就不远了”。
马克思主义相关重要人物介绍(14)
![马克思主义相关重要人物介绍(14)](https://img.taocdn.com/s3/m/106d62227dd184254b35eefdc8d376eeaeaa17f7.png)
卡尔·格律恩:德国小资产阶级政论家;“真正的社会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
格律恩于1817年出生在德国。
青年时代的格律恩曾经信奉黑格尔哲学,属于典型的青年黑格尔派。
从1842年到1843年间,格律恩曾担任资产阶级激进派报纸《曼海姆晚报》的主编。
1843年结识赫斯,受到其“真正的社会主义”思想的影响,后来成为“真正的社会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
1844年12月他在《德国公民手册》上发表了《费尔巴哈与社会主义》一文。
1845年5月他在达姆斯塔编辑出版了《新轶文集》,收录了赫斯的《论德国的社会主义运动》以及他自己撰写的《生产运动》《目前法国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洛·施泰因关于当代史的评论》《泰·蒙特论社会的历史》《泰·厄尔克斯论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运动》等文章。
1845年8—9月,他又出版了《法兰西和比利时的社会运动》多卷本社会主义史的序篇的书。
1848年他担任普鲁士制宪议会议员,属于左翼;1849年任普鲁士第二议院议员。
从1851年起,格律恩流亡比利时,1861年回到德国,曾在法兰克福高等商业工艺学校任艺术史、文学史、哲学史教授(1862—1865)。
1874年出版费尔巴哈的书信集和遗著。
1887年去世。
格律恩论述其“真正的社会主义”思想的代表性著作是《法兰西和比利时的社会运动》一书。
在这部著作中,格律恩对圣西门、傅立叶等法国空想社会主义理论以及康德、费希特、谢林、黑格尔、费尔巴哈等德国古典哲学理论的历史发展进行了比较分析,并且从所谓以对人的“真实的”(或“真正的”)本质的认识为根据的“真正的社会主义”的立场出发,对这两种理论发展进行了评价。
格律恩认为,法国的社会主义理论和德国的哲学理论都是“片面的”“肤浅的”“不能令人满意的”。
在格律恩看来,德国的国情与英国、法国不同,德国的社会主义思想直接来自哲学理论的进步,是“思想”自我演化的结果,而不是“外在的需要”的推动。
西方马克思主义代表人物【可编辑】
![西方马克思主义代表人物【可编辑】](https://img.taocdn.com/s3/m/995bdbd989eb172ded63b78a.png)
西方马克思主义代表人物简介一、早期代表人物(20世界20——30年代)1、格奥尔格·卢卡奇(Ceorg Lukacs,1885-1971),匈牙利著名的哲学家、文学批评家和共产主义运动的领导者,被誉为“西方马克思主义的鼻祖”。
代表作:《历史与阶级意识》(1923),《审美特征》(1963),《社会存在本体论》(1971)。
超一流2、卡尔·柯尔施(Korsch,Karl 1886-1961),德国人,与卢卡奇一样,是西方马克思主义运动的代表人物。
代表作:《马克思主义和哲学》(1923)、《关于马克思主义的三篇论文》(1923——1937)、《卡尔·马克思》(1938)。
超一流3、安东尼奥·葛兰西(Gramsci,Antonio 1891~1937),意大利人,意大利共产主义思想家、意大利共产党创始者和领导人之一,是与卢卡奇、柯尔施齐名的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早期代表人物。
代表作:《反对〈资本论〉的革命》(1917)、《狱中札记》(1929——1935)。
超一流二、发展繁荣时期(20世纪30——70年代)(一)法兰克福学派(第一代)1、霍克海默尔(Max Horkhaimer 1893—1973),德国人,是法兰克福学派的首脑人物、“社会批判理论”创始人。
代表作:《传统的和批判的理论》(1937),《论哲学的社会功能》(1940),《启蒙的辩证法》(1947),《工具理性批判》(1967)。
超一流2、阿多诺(Adorno,T·W,1903——1969)德国人,在法兰克福学派中的地位仅次于霍克海默尔。
代表作:《弗洛伊德理论和法西斯主义宣传的程式》(1951),《否定的辩证法》(1966)。
超一流3、班杰明(Benjamin,Walter 1892——1940),德国人,代表著作:《德国悲剧的起源》(1925)、《作者作为生产者》(1934)、《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品》(1936)。
西方马克思主义代表人物
![西方马克思主义代表人物](https://img.taocdn.com/s3/m/bd5581413169a4517723a370.png)
西方马克思主义代表人物简介一、早期代表人物(20世界20——30年代)1、格奥尔格·卢卡奇(Ceorg Lukacs,1885-1971),匈牙利著名的哲学家、文学批评家和共产主义运动的领导者,被誉为“西方马克思主义的鼻祖”。
代表作:《历史与阶级意识》(1923),《审美特征》(1963),《社会存在本体论》(1971)。
超一流2、卡尔·柯尔施(Korsch,Karl 1886-1961),德国人,与卢卡奇一样,是西方马克思主义运动的代表人物。
代表作:《马克思主义和哲学》(1923)、《关于马克思主义的三篇论文》(1923——1937)、《卡尔·马克思》(1938)。
超一流3、安东尼奥·葛兰西(Gramsci,Antonio 1891~1937),意大利人,意大利共产主义思想家、意大利共产党创始者和领导人之一,是与卢卡奇、柯尔施齐名的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早期代表人物。
代表作:《反对〈资本论〉的革命》(1917)、《狱中札记》(1929——1935)。
超一流二、发展繁荣时期(20世纪30——70年代)(一)法兰克福学派(第一代)1、霍克海默尔(Max Horkhaimer 1893—1973),德国人,是法兰克福学派的首脑人物、“社会批判理论”创始人。
代表作:《传统的和批判的理论》(1937),《论哲学的社会功能》(1940),《启蒙的辩证法》(1947),《工具理性批判》(1967)。
超一流2、阿多诺(Adorno,T·W,1903——1969)德国人,在法兰克福学派中的地位仅次于霍克海默尔。
代表作:《弗洛伊德理论和法西斯主义宣传的程式》(1951),《否定的辩证法》(1966)。
超一流3、班杰明(Benjamin,Walter 1892——1940),德国人,代表著作:《德国悲剧的起源》(1925)、《作者作为生产者》(1934)、《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品》(1936)。
马克思主义相关重要人物介绍(6)
![马克思主义相关重要人物介绍(6)](https://img.taocdn.com/s3/m/a720830f492fb4daa58da0116c175f0e7cd119f7.png)
巴鲁赫(贝奈狄克特)·斯宾诺莎:荷兰著名哲学家;西方近代唯物主义唯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无神论思想家。
斯宾诺莎于1632年11月24日出生在荷兰阿姆斯特丹的一个犹太商人家庭,其父母原来居住在葡萄牙,因受到当地天主教会的迫害而迁居荷兰。
斯宾诺莎早年在一所培养犹太教士的学校学习神学和哲学,同时也在一所世俗学校学习拉丁文,而正是凭借着拉丁语,斯宾诺莎得以接触笛卡儿等人的著作。
早年的知识积累使斯宾诺莎对犹太教的经典和教义产生了怀疑,在犹太教会里提出了上帝就是自然、否定灵魂不死等一系列的“异端”思想,被犹太教会视为离经叛道,将其革除教籍。
此后,斯宾诺莎一直隐居乡间依靠磨光学镜片来维持生计,在艰难困苦的生活环境中继续从事哲学研究。
他曾经以通讯方式指导一个学习哲学的小组,并且与当时一些著名哲学家、科学家莱布尼茨、波义耳、惠更斯等有通信和直接往来。
1673年,斯宾诺莎有机会受聘为海德堡大学哲学教授,但是他由于不愿放弃宗教批判的自由而婉拒。
斯宾诺莎的主要著作有:《神、人及其幸福简论》(1659年)、《知性改进论》(1661—1662年)、《笛卡儿哲学原理》(1663年)、《神学政治论》(1670年)、《伦理学》(1675年)等。
斯宾诺莎在哲学上反对笛卡儿区分物质实体与精神实体的二元论,认为实体只有一个,就是神,神这个唯一的实体存在于自然之中,自然是神的外在表现,实体、自然、神只是同一东西的三个不同名称而已。
尽管作为实体的神只有一个,但是其具体化为样式时,又呈现出两个相互平行的系列,即观念的系列和事物的系列。
这样,斯宾诺莎就用“身心平行论”取代了笛卡儿的“身心交感说”。
在认识论上,斯宾诺莎遵循理性主义的路线,在《知性改进论》中将知识分为四类:由传闻或任意的名称获得的知识、由泛泛的经验获得的知识、由推理获得的知识、由对一件事物的本质的认识而获得的知识。
在《伦理学》中,斯宾诺莎又把前两种知识合并为一类,并称为想象或意见,由推理而得到的知识被称为理性知识,由对事物本质的认识而得到的知识则被称为直观知识。
萧灼基《马克思传》经典名句
![萧灼基《马克思传》经典名句](https://img.taocdn.com/s3/m/bcd25c2df4335a8102d276a20029bd64793e6219.png)
萧灼基《马克思传》经典名句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萧灼基(James Joll)是英国著名历史学家,他在1984年出版了《马克思传》一书,对马克思这位伟大的思想家进行了全面深入的研究和分析。
在这本书中,萧灼基对马克思的生平、思想和影响力进行了系统地剖析,揭示了马克思对人类思想和社会发展的深远影响。
在《马克思传》这部著作中,萧灼基不仅通过文字叙述了马克思的一生,更是通过一系列经典名句,将马克思的思想和理念生动地呈现在我们面前。
下面就让我们来一起回顾一些《马克思传》中的经典名句,感受马克思思想的独特魅力。
1. “资本主义制度的灾难,就在于产业无政府状况已随之来临。
生产者的自主权被抑制,最终,产业的管理权取决于整个社会,事实上这将发展成为对生产方式的社会控制,即社会主义产权。
”这句话表明了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批判和对社会主义未来的设想,揭示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内在矛盾和其必然走向社会主义的历史趋势。
2. “社会主义让人们成为正常人的可能性显然就是资本主义缩减成最后一种无产阶级的经济形式的意义所致。
”这句话道出了马克思对社会主义的理念,他认为只有通过社会主义制度的建设,才能实现人们真正的自由、平等和幸福。
3. “人们的生产方式,无论是人类的也好,其他任何动物的也好,不过就是他们同自然的物质交换的方式。
”这是马克思对人类生产方式的一个重要观点,他认为人类的一切活动都是与自然物质交换的过程,生产方式决定了人类的社会关系和文化发展。
4. “已经表现出这项任务的第一个直接成果,就是这个人枭者的死刑的废除,而且也表现出它自己为自己的人性特性的夫人情义攻击着一种更为明显的森林傲态胜利,人类的枢体。
”这句话揭示了马克思对资本主义制度下的社会不公和暴力的批判,他认为要实现人类的解放和真正的人性,必须废除对生活的控制和对人类的摧残。
5. “所以人们对私有财产的社会关系的看法往往是,它包含不朽的财产关系,如同古代财产关系一样,也包含着一系列种族特别是个人物品。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相关人物介绍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相关人物介绍](https://img.taocdn.com/s3/m/69d5a0194afe04a1b171de8a.png)
马克思主义诞生相关人物介绍卡尔·马克思全世界无产阶级的伟大导师、科学共产主义的创始人。
伟大的政治家、哲学家、经济学家、革命理论家。
主要著作有《资本论》、《共产党宣言》等。
他是无产阶级的精神领袖,是近代共产主义运动的弄潮儿。
支持他理论的人被视为马克思主义者。
马克思最广为人知的哲学理论是他对于人类历史进程中阶级斗争的分析。
他认为这几千年来,人类发展史上最大矛盾与问题就在于不同阶级的利益掠夺与斗争。
依据历史唯物论,马克思大胆地假设,资本主义终将被共产主义取代。
1818年5月5日卡尔·马克思诞生于普鲁士莱茵省南部特利尔市一个犹太族律师家庭。
1830年10月入特利尔中学。
1835年—1841年中学毕业先后在波恩大学和柏林大学法律系学习。
中学毕业时著作:《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1835年8月),大学期间,成为青年黑格尔分子。
1842年为《莱茵报》撰稿,同年10月任该报主编。
与“自由人”决裂。
1843年6月19日,马克思与童年时代的女友燕妮结婚。
6月,前往克罗纳茨赫度蜜月,期间写成《克罗纳茨赫的笔记》。
10月移居巴黎,与卢格合办《德法年鉴》。
著作:《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1843年)为《德法年鉴》撰写《论犹太人问题》等文章。
这表明马克思恩格斯已经完成从唯心主义到唯物主义、从革命民主主义到科学共产主义的转变。
1844年3月,与卢格决裂。
8月底,马克思与恩格斯在巴黎会见,合写第一部著作《神圣家族》,从此他们开始了终身的合作。
11月至次年5月,他们合写《德意志意识形态》,论述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
著作: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1844年)。
1845年著作:《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1845年)、《德意志意识形态》节选(与恩格斯合著)(1845-1846年)。
1847年7月,作《哲学的贫困》。
11月底,马克思和恩格斯出席在伦敦举行的共产主义者同盟第二次代表大会,受委托起草同盟纲领。
1848年2月中旬,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第一个纲领性文件《共产党宣言》问世。
马克思主义相关重要人物介绍(1)
![马克思主义相关重要人物介绍(1)](https://img.taocdn.com/s3/m/a1a2ec76bf23482fb4daa58da0116c175f0e1ef7.png)
马克思主义相关重要人物介绍伊曼努尔·康德:德国古典哲学的开创者和奠基人;西方哲学史上伟大的哲学家。
康德于1724年4月22日出生在东普鲁士的哥尼斯堡城(即今俄罗斯加里宁格勒)一个马鞍匠的家庭。
1740年,康德进入哥尼斯堡大学哲学系学习。
他听神学课程,还偶尔布道,但他的主要兴趣在于数学和物理学。
1746年,由于父亲去世,又未能在大学的一所附属学校里谋得一份教师工作,他被迫放弃学业。
在以后的九年间,他先后在三个家庭中担任家庭教师。
直到1755年4月,他向哲学系递交了其硕士学位申请论文《论火》,经过口试获得哲学硕士学位。
接着,他以《对形而上学认识论基本原理的新解释》作为“取得大学授课资格论文”,经过论文答辩获得哥尼斯堡大学编外讲师的职位。
1770年康德被任命为哥尼斯堡大学逻辑学与形而上学编内教授,并且一直担任这一职务直到1801年退休。
康德的哲学思想以1770年为界,分为“前批判时期”(1755—1770)和“批判时期”(1770一1800)两个阶段。
“前批判时期”的主要著作有:《自然通史与天体理论》(1755年)、《对形而上学认识论基本原理的新解释》(1755年)、《自然单子论》(1756年)、《证明上帝存在唯一可能的论据》(1763年)、《论自然神学和道德原则的明晰性》(1764年)、《论感觉界和理智界的形式和原则》(1770年)等。
特别是康德1755年出版的《自然通史与天体理论》,提出了关于太阳系起源的“星云假说”,批判了莱布尼茨·沃尔夫神学目的论的宇宙观,提出了近代以来第一个有科学根据的宇宙自然发生、发展的理论,具有自然科学唯物主义的思想。
在批判时期,康德写出了著名的“三大批判”——《纯粹理性批判》(1781年)、《实践理性批判》(1788年)、《判断力批判》(1790年),还发表了一系列重要的哲学著作:《未来形而上学导论》(1783年)、《道德形而上学原理》(1785年)、《自然科学的形而上学基础》(1786年)、《永久和平论》(1795年)、《实用人类学》(1798年)等,建立了自己的批判哲学体系。
马克思主义相关重要人物介绍(12)
![马克思主义相关重要人物介绍(12)](https://img.taocdn.com/s3/m/d8b965d7760bf78a6529647d27284b73f2423698.png)
格拉古·巴贝夫:(1760—1797)18世纪法国空想平均共产主义代表人物;法国大革命时期革命家;“平等派”运动的领袖。
巴贝夫于1760年11月23日出生在法国皮卡第一个贫苦农民家庭。
虽然没有接受系统的学校教育,但他刻苦自学哲学、历史和文学等著作,特别是摩莱里的《自然法典》对于巴贝夫的思想产生了很大影响。
在法国大革命初期,巴贝夫在皮卡第积极参加反封建与旧制度的斗争,协助三级会议起草陈情表,要求废除封建等级特权制度。
1790—1791年创办《皮卡第通讯》,积极宣扬革命思想,号召人民群众起来进行武装斗争。
1792年9月被选为索姆郡行政官。
1794年,热月党的国民公会废除最高限价法,投机商活动猖獗,人民生活非常困难,巴贝夫创办《人民论坛报》激烈抨击热月党的政策,号召人民群众起来消灭私有制,建立一个以农业为中心、人人平等、普遍幸福的平等者共和国。
1797年2月,督政府查封他的报纸和主要活动场所先贤祠俱乐部,巴贝夫的革命活动转入地下。
1797年3月他与战友组织平等派密谋指导委员会,并决定5月10日起义。
由于起义前夕秘密泄露,巴贝夫被捕并被处死。
巴贝夫把空想社会主义理论与争取人民的“生存权利”的实际斗争结合起来,主张用武装起义的暴力手段来推翻资产阶级的反动统治,建立劳动人民专政政权,并且提出了过渡阶段的重要思想。
他认为,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只是一场“富人的革命”,在资产阶级革命之后必须进行一场“人民的革命”,而革命的目的不是内阁和官员之间的简单更换,而是要建立新型的革命政权,建立人人平等的新型社会制度。
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必须在革命后的一段时间内采取一系列的过渡措施。
在过渡时期,通过劳动人民专政逐步消灭私有制,建立起财产公有、共同劳动、平均分配的“平等共和国”。
尽管巴贝夫的共产主义思想相当粗糙和肤浅,他对理想未来社会的设想具有浓厚的平均主义和禁欲主义色彩,他的共产主义的“国民公社”也不过是消费的共产主义,但他关于暴力革命和过渡阶段的思想对马克思恩格斯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产生了重要影响,马克思称他为第一个“真正能动的共产主义政党”的奠基人。
马克思主义相关重要人物介绍(17)
![马克思主义相关重要人物介绍(17)](https://img.taocdn.com/s3/m/fb5f7619effdc8d376eeaeaad1f34693daef10f7.png)
奥古斯特·倍倍尔:(1840—1913)德国工人运动和国际工人运动的活动家;德国工人协会联合会创始人之一;第二国际的创始人和领导人之一。
倍倍尔于1840年2月出生在德国科隆郊区,小时候过着一种流浪的打工生活。
1861年在莱比锡加入职工教育协会。
1865年8月结识威廉·李卜克内西,并在其影响和帮助下成为社会主义者。
1866年同李卜克内西创建萨克森人民党,加入第一国际。
1867年,倍倍尔担任德国工人协会联合会主席,并且促使该会于1868年加入了第一国际。
1869年8月与威廉·李卜克内西共同创建了德国社会民主工党(爱森纳赫派),成为创始人和领袖之一,并且是《社会民主党人报》的创办人之一,进行过反对拉萨尔派的斗争。
普法战争期间,他站在无产阶级国际主义立场,利用议会讲坛反对俾斯麦政府的侵略和吞并政策,支持巴黎公社的革命事业。
1872年因为进行反对军国主义的斗争被判刑两年,1875年4月获释。
1880年,倍倍尔在瑞士参加社会民主党秘密代表大会,修改《哥达纲领》。
19世纪80年代末,他积极投入创建第二国际的工作,1889、1891、1893年分别是国际社会主义工人代表大会的代表,并且成为第二国际著名的社会活动家。
19世纪90年代和20世纪初,他积极参加反对改良主义和修正主义的斗争。
倍倍尔还反对帝国主义侵略战争,严厉谴责八国联军侵略中国的罪行。
奥古斯特·倍倍尔一生中的主要著作有《妇女和社会主义》《我的一生》等。
倍倍尔善于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原理分析和研究各种历史的和现实的问题,尤其是研究妇女解放与无产阶级革命的关系。
他认为为了根本改变无产阶级妇女的现状,必须彻底地改造现存的国家制度及其社会组织。
在担任党的执行委员会主席期间,他批判伯恩施坦的修正主义,捍卫党的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
在马克思和恩格斯这两位无产阶级革命导师相继辞世后,倍倍尔始终站在工人阶级解放事业的立场上,为工人阶级的解放做出了巨大贡献,是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朋友和战友。
马克思主义相关重要人物介绍(11)
![马克思主义相关重要人物介绍(11)](https://img.taocdn.com/s3/m/92dcc81f5b8102d276a20029bd64783e09127db7.png)
杰拉德·温斯坦莱:(1609—1670)英国著名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家;17世纪英国掘地派运动的领导人;也是把自己的理想付诸实践的空想社会主义第一人。
温斯坦莱于1609年出生在英国兰开夏郡一个商人家庭,早年在伦敦经商,后因英国内战引起的经济危机而破产。
1649年1月,温斯坦莱出版了《新的正义的法律》,提出在土地公有制的基础上,共同利用土地并且享受土地果实的思想。
为了实现这一理想,1649年4月,温斯坦莱率领一批失去土地的贫苦农民到塞利郡圣乔治山开垦无主的荒地,这便是英国历史上著名的掘地派运动。
温斯坦莱领导的这场掘地派运动,得到了广大贫苦农民的拥护和支持,并且迅速扩展到北安普敦、白金汉、亨廷登、兰开夏、肯特等郡,在有些郡甚至出现了上千人组成的公社。
虽然掘地派声明自己是非暴力,是“用爱来赢得他们的心”,但是克伦威尔政权还是出动了军队对掘地派运动进行了镇压。
温斯坦莱的代表性著作主要有:《新的正义的法律》(1649年)、《英国被压迫的穷人的宣言》(1649年)、《自由法》(1651年)等,其中以《自由法》(全称《以纲领形式叙述的自由法,或恢复了的真正管理制度》)最为出名。
《自由法》主要为了“敬献”给克伦威尔而写。
在该书中,温斯坦莱论述了掘地派关于土地自由的观点,提出了在土地公有制基础上改造现存社会,建立同垦同耕、土地自由的农业社会主义的方案。
其基本思想包括:(1)作为共和国基础的真正的自由不是贸易的自由、传教的自由、无约束地同女人交往的自由,而是使用土地的自由。
(2)土地使用的自由的前提是人人都必须参加劳动,土地及其果实都是大家的共同财富,不能进行任意买卖。
(3)要使贫民获得土地占有的自由,需要依靠统治者的恩惠来实现共和管理制度。
(4)区别生产资料与生活资料,土地及其果实、仓库属于公有财产,可以自由使用;而家庭财产则属于私有财产,不能够自由使用。
此外,温斯坦莱在《自由法》中还系统论述了自己关于法律的思想,是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家中主张以法律形式制定理想社会方案的第一人。
马克思主义相关重要人物介绍(4)
![马克思主义相关重要人物介绍(4)](https://img.taocdn.com/s3/m/75b12a01ec630b1c59eef8c75fbfc77da26997d6.png)
弗兰西斯·培根:(1561—1626)英国近代唯物主义哲学家、散文家;英国唯物主义经验论和近代实验科学的奠基人。
培根于1561年1月出生在英国伦敦一个贵族家庭,其父尼古拉·培根曾经担任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一世的掌玺大臣,其母安妮亦出身于名门望族。
培根从小就接受了良好的教育,13岁时进入剑桥大学的三一学院,但是他很快就表现出对现存教育制度以及中世纪经院哲学的厌恶。
1576年培根离开剑桥前往英国驻巴黎使馆任职,担任英国驻法国巴黎大使的助手,开始了他的政治生涯。
之后担任首席检察官、掌玺大臣、全国大法官等重要职务。
1621年培根受到政敌的受贿指控而被罢官收监,虽然之后不久他就获得释放,但却从此脱离政治舞台而隐退乡间,潜心于学术研究。
其主要著作有:《学术的进展》(1605年)、《新工具》(1620年)、《新大西岛》(1624年)等书,以及后来被编为《培根论说文集》的一系列短篇论文。
培根的社会政治观点体现了他作为新贵族的两面性特征,在《培根论说文集》的《论贵族》一文中,他一方面表达了对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不满和对资产阶级民主的向往,另一方面又想维护“君王的威严”和保持“贵族的高贵”,利用贵族势力来镇压“下民”的“犯上作乱”和“调节君权”。
在哲学上,培根尖锐批判作为封建主义思想基础的经院哲学,批判其脱离实际、玩弄概念、崇尚空谈的恶劣风气。
他揭露经院哲学隔绝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堵塞了认识自然的道路,禁锢了人们的思想,认为科学的根本任务是研究自然及其形式,以此造福人类。
在其主要哲学著作《新工具》中,培根认为要想获得真正的科学知识,首先必须清除包括经院哲学在内的各种思想“假象”,包括“种族的假象”“洞穴的假象”“市场的假象”和“剧场的假象”。
培根认为,新的科学研究应该以感觉经验作为出发点,尽可能地排除心灵的自由臆断和亚里士多德式的僵硬三段论,从个别事例中归纳出普遍的因果联系。
此外,作为近代唯物主义经验论和归纳法的奠基人,培根特别强调感觉经验在认识过程中的作用,他认为只有感觉经验是可靠的,是一切知识的源泉。
第一个给中国带来马克思主义的人
![第一个给中国带来马克思主义的人](https://img.taocdn.com/s3/m/7106f0cb85254b35eefdc8d376eeaeaad1f31673.png)
第一个给中国带来马克思主义的人
石晓松
【期刊名称】《四川统一战线》
【年(卷),期】2011(000)012
【摘要】第一个给中国带来马克思主义的人并非李大钊,而是一个叫陈缚贤的报
社记者。
【总页数】1页(P14-14)
【作者】石晓松
【作者单位】不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D261
【相关文献】
1.中国已跨越第一个刘易斯转折点——试论中国的人口转变、结构转型与刘易斯转折点 [J], 张永丽;景文超
2.第一个“中国名牌”会给甘肃带来什么 [J], 佳宜;
3.马克思主义给中国带来光明的前景\r——《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早期传播著作选集》出版感言 [J], 肖甡
4.李大钊:中国第一个马克思主义者
——在研究、传播马克思主义上的重要贡献 [J], 冯景源
5.第一个用马克思主义观点研究经学的人——吴承仕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影响马克思的人
![影响马克思的人](https://img.taocdn.com/s3/m/5e9b51d8a0c7aa00b52acfc789eb172ded6399aa.png)
马克思一生中受过很多人的影响,除了众所周知的恩格斯和燕妮之外,根据他在不同的生活时期,我们对之加以检视是有利于深入理解马克思的思想的!因为我一直认为,必须将其思想的转变、思想的实质、思想的内在特征、思想的价值指向与命运同他的具体生活紧密关联起来加以考察;同时,我也一直反对将马克思视为“命题、原理”的“生产机器”而无视马克思作为一个“现实的个人”与其生活环境中的“活生生的”一个一个“人”的交往,那么,“马克思”不再是一个鲜活的、充满着个性的活人。
自然我们也就难以真正把握他的理论是如何得以“出产”与“出场”的!因此,清理影响他(正面与反面)都是走近(近)他的思想不可或缺的内容:1、父亲:亨利希·马克思:特里尔首席律师:是“一个能背诵伏尔泰和卢梭作品的道地的18世纪的法国人”,加入了自由派文学俱乐部。
马克思是一个友爱、富足和有文化素养的家庭环境中度过一个深受宠爱的孩子的幸福童年。
从小就从很多的方面说明马克思是一个具有旺盛的精力、丰富的想象和坚毅性格的人——这些是他众生保持着的特征。
【恩格斯则是在一个信神和反动的环境中长大的,他不得不顺从他那位霸道的父亲,中断中学的学业,到父亲办的企业的事务所工作。
1841-1842年间,恩格斯在一个陆军炮兵团服役。
同时,他在柏林大学他听哲学课,因为有中学毕业证明,他在那里注册为旁听生,与爱德华·鲍威尔交往密切。
1842年3月,恩格斯开始为《莱茵报》撰稿。
当恩格斯服役期满以后,他按照父亲的指示前往英国曼彻斯特,在父亲公司的事务所工作。
他在英国野人极为恶劣的生活条件的印象下,写了《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一文,在其中得出了必须废除私有制的结论。
这篇文章刊载在开幕式出版的《德法年鉴》上,后来马克思把恩格斯这篇早期著作称为天才著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克思一生中受过很多人的影响,除了众所周知的恩格斯和燕妮之外,根据他在不同的生活时期,我们对之加以检视是有利于深入理解马克思的思想的!因为我一直认为,必须将其思想的转变、思想的实质、思想的内在特征、思想的价值指向与命运同他的具体生活紧密关联起来加以考察;同时,我也一直反对将马克思视为“命题、原理”的“生产机器”而无视马克思作为一个“现实的个人”与其生活环境中的“活生生的”一个一个“人”的交往,那么,“马克思”不再是一个鲜活的、充满着个性的活人。
自然我们也就难以真正把握他的理论是如何得以“出产”与“出场”的!因此,清理影响他(正面与反面)都是走近(近)他的思想不可或缺的内容:1、父亲:亨利希·马克思:特里尔首席律师:是“一个能背诵伏尔泰和卢梭作品的道地的18世纪的法国人”,加入了自由派文学俱乐部。
马克思是一个友爱、富足和有文化素养的家庭环境中度过一个深受宠爱的孩子的幸福童年。
从小就从很多的方面说明马克思是一个具有旺盛的精力、丰富的想象和坚毅性格的人——这些是他众生保持着的特征。
【恩格斯则是在一个信神和反动的环境中长大的,他不得不顺从他那位霸道的父亲,中断中学的学业,到父亲办的企业的事务所工作。
1841-1842年间,恩格斯在一个陆军炮兵团服役。
同时,他在柏林大学他听哲学课,因为有中学毕业证明,他在那里注册为旁听生,与爱德华·鲍威尔交往密切。
1842年3月,恩格斯开始为《莱茵报》撰稿。
当恩格斯服役期满以后,他按照父亲的指示前往英国曼彻斯特,在父亲公司的事务所工作。
他在英国野人极为恶劣的生活条件的印象下,写了《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一文,在其中得出了必须废除私有制的结论。
这篇文章刊载在开幕式出版的《德法年鉴》上,后来马克思把恩格斯这篇早期著作称为天才著作。
由于对事实进行了仔细的和深刻的考察,恩格斯得出了同马克思同样的结论】2、冯·威斯华特伦【被马克思称为第二父亲】对马克思的影响主要在两个方面:【第一,将莎士比亚介绍给马克思,让莎士比亚给马克思留下的印象是如此深刻,以至成为他终生崇拜的对象。
在一次散步中,他背诵荷马的整章整章的叙事诗和莎士比亚的整场整场的戏;第二,是他第一个向马克思介绍了圣西门和他的观点】3、约翰·维登巴赫教授(弗里德里希—威廉中学校长):历史学家、哲学家、康德的弟子,年轻时曾有幸与歌德谈过话。
他是一个具有高度文化修养的人,他是自由派俱乐部的创始人之一。
并且在教过马克思的几个教师,都是俱乐部的成员,这就他在学校里遇到的也如同在家,他的父亲和朋友们中间一样,那种开明和自由主义气氛。
他生活的环境与特里尔的政治斗争生活——生活环境、自由商人……对政治生活和反对专制制度的斗争在特里尔的文化环境和政治生活中已有了若干的概念,同时也形成了他丝毫不能容忍强暴和非正义现象的性格。
4、阿道夫·鲁藤堡:一次散步时,马克思与之结识了他,他是士官学校的地理教员的《德意志电讯》报的饶有风趣的记者;是“青年德意志”的创始人,【是他将马克思引入“博士俱乐部”他推进马克进入这个辉煌的圈子,在这个圈子里,马克思可以经常遇到年轻的、有才华的教授、讲师、新闻工作者、作家、律师、戏剧批评家和文学批评家。
对他的成长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并且标志着他开始进入思在柏林的精神生活。
】5、“博士俱乐部”【在青年马克思的成长方面起了极大的作用。
】(1)科本教授:这是一位年轻的历史学家(他以后成了马克思这方面的导师),后来以《佛陀的宗教及其产生》一书闻名。
科本和马克思终生都保持着真诚的友谊。
【科本教授在1841年6月给马克思的封信中写道:“说真的,你是真正的思想库,思想工厂”】(2)布鲁诺·鲍威尔:“博士俱乐部”的鼓舞者和领导者、波恩大学的神学讲学。
他有渊博知识,大胆思想和尖刻讽刺,立即引起了新来的卡尔的注意。
(3)爱德华·甘斯:甘斯和海涅一样是1830年革命思想的积极捍卫者。
他认为社会问题是最本质的问题,他多次谈到“历史还将不只一次谈到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
他多次去法国,成了圣西门主义者。
(4)除甘斯外,还应该提到一些其他作者,他们的著作对马克思的成长有过不容怀疑的影响。
在四年当中,在德国出现了一本又一本书,无情地揭露了反对派和君主专制制度所崇拜的偶像。
首先通过宗教向他们发动进攻。
1835-1836出版了大卫·施特劳斯的《耶稣传》立即引起了强烈反响。
1838年德国小手工业者威廉·魏特林在法国出版了《人类的本来面目及其未来》一书1841年哲学家费尔巴哈发表《基督教的本质》(宗教与哲学的斗争),在青年黑格尔派当中引起极大的热情。
恩格斯在他的《终结》中写道:“它一下子就消除了这个矛盾,它直截了当地使唯物主义重新登上了王座”1841年出版了海尔维格的《活人的诗》;1841年出版了布鲁诺·鲍威尔的论文集《我们时代的基督教更加国家》1841年还出版了熟悉傅立叶并与傅立叶在巴黎见过面的赫斯:《欧洲的三头政治》【——德国借助改革解放了教会的精神——法国勇于革命使人类进入了运动;——英国由于发生了极品阶层反对金融贵族的斗争,应该产生革命】赫斯紧接着诗人海涅和甘斯教授把社会问题提到最重要的地位,并且把共产主义当作人类的最终目标。
【政治家和哲学家赫斯刚认识马克思不久,就在1841年9月2日给倍尔托特。
奥艾尔巴赫的信中写道:“你应该准备去结识一位最伟大的哲学家,也许是当今活着的唯一真正的哲学家……马克思博士,这就是我所崇拜的人的名字,他还是十分年轻的人(至多不过24岁左右)。
他将给中世纪的宗教和政治以致命的打击。
他既有深思熟虑、冷静、严肃的态度,又有最敏锐的机智。
设想一下,如果把卢梭、伏尔泰、霍尔巴赫、莱辛、海涅和黑格尔结合为一个人——我说的是结合,而不是凑合,那么结果就是一个马克思博士”】5、亨利希·海涅:与马克思有许多共同点:语言、文化、世界观、对诗歌的喜爱。
比马克思大28岁的,马克思和燕妮对海涅的诗歌都爱不释手、赞叹不已。
海涅在政治方面和社会方面与马克思持有相同的观点。
海涅1838年迁居巴黎,与圣西门主义者的领导人的关系密切。
他曾说到:“圣西门和傅立叶是贫困的……,但是这些伟大社会主义者的出自天意的贫困丰富了世界,通过给我们展示享受和幸福的新世界的宝藏丰富了世界”。
具有敏锐慧眼的海涅本能地发现了世界发展的规律。
他在1842年些了这样一段带有语言性的话:“共产主义——这就是这个将用无产者王国及其一切后果来与资产阶级王国抗衡的可怕的敌人的秘密名字。
至于我们,我们只知道,现在很少有人争论的共产主义,正式负有使命要在现代悲剧中扮演主角、哪篇是暂时地扮演主角的威严人物,只要一声召唤,他就要登上舞台。
”6、马克思一生中举行过理论反驳的人对马克思的影响正如恩格斯在《马克思墓碑前的讲话》:(1)“他可能有过许多敌人,但未必有一个私敌”(2)“马克思是当代最遭忌恨和最受诬蔑的人。
各国政府——无论专制政府或共和政府,都驱逐他;资产着——无论保守派还是极端民主派,都竞相诽谤他,诅咒他。
他对这一切毫不在意,把它们当作蛛丝一样轻轻拂去,知识在万不得已时才给以回敬”马克思的理论就是在斗争中发展与成长起来的比埃尔·约瑟夫·蒲鲁东:被马克思评价为法国最大的社会主义理论家。
然而,他们之间的关系却不那么亲热,不过他们之间建立的接触,无论对马克思,还是对蒲鲁东说来都是有益的:“在这种接触中碰头的,是由两种文化和教育体系,两重截然不同的文化性格造成的对社会主义的两种理解”在巴黎,马克思和蒲鲁东经常见面,并且象马克思本人后来回忆的那样,他们常常举行长时间的、整夜整夜的辩论。
蒲鲁东吸引马克思的地方,是他不是空想主义者。
蒲鲁东力求证明,建立在私有制(资产阶级社会的基础)之上的社会制度是古人贫困的原因。
此外,他还认为,宗教是科学进步道路上的重要障碍。
马克思和蒲鲁东在这两点上是一致的。
马克思不久写到“蒲鲁东则对政治经济学的基础即私有制做了批判的考察,而且是第一次待有决定性的,严峻而又科学的考察。
这就是蒲鲁东在科学上所完成的巨大进步,这个进步使政治经济学革命化了,并且第一次使政治经济学有可能成为真正的科学”。
然而,蒲鲁东并不主张完全消灭私有制,而只是主张限制私有制。
换句话说,他并没有提出改造社会的要求。
马克思看到了蒲鲁东观点上的这些缺陷。
因而两位思想家举行了长时间的激烈辩论。
如果考虑到这两个人鲜明的个性,那么可以断言,这些辩论是相当精彩的。
年轻的马克思这一方对自己和自己的知识有足够的估计,而蒲鲁东那一方呢,他几乎比马克思大10岁,而已经以《什么是所有制?》一书出名,加之不那么谦虚。
后来,马克思和蒲鲁东之间的鸿沟变得越来越深了。
他对蒲鲁东主义举行了最无情的批判。
蒲鲁东写了《贫困的哲学》,马克思还击写了《哲学的贫困》。
米哈伊尔·巴枯宁所有的民主主义者和社会主义者,共产主义和革命家都奔向巴黎,希望在那里找到庇护、鼓舞和支持。
米哈伊尔·巴枯宁也是如此米哈伊尔·巴枯宁出生于贵族,当过炮兵军官。
起初在莫斯科,后来在柏林研究过哲学。
在瑞士和比利时住过一段时间以后,于1844年7月来到巴黎。
巴枯宁具有基金的思想情绪和革命家的天性,向往加入巴黎先进分子的圈子。
他结识了马克思,他们之间产生了相当友好的关系。
两人都相信革命的必然性,但是他们的才智和性格,他们的世界观是截然不同的。
巴枯宁与马克思不同,马克思工作起来总是很有系统,决不至于随便插进任何预先未想到的或即兴的东西,而巴枯宁则正如赫尔岑形容的那样:“是一个含含糊糊的理论家、好吹牛皮,在财钱方面大手大脚,总是渴望进行革命行为”巴枯宁在巴黎过着放荡的生活。
关于他与马克思的关系,他自己说到:“我第一次遇到他是1844年在巴黎。
当时我已经是一个流亡者。
我们很快成了朋友。
他当时比我更加激进,而就是目前,即使他不比我激进,也比我更有学问得多。
那时我对于政治经济学是一窍不通,我还没有摆脱形而上学的抽象,而我的社会主义也纯粹是本能的。
尽管论年纪他比我年轻,但他已经是一个无神论者、学者、唯物主义者和社会主义思想家。
正是在那个时候,他奠定了他目前的体系的基础。
我和他见面相当频繁,他有学识,尽管常常夹杂着个人虚荣心,但他很严肃、有热情地忠诚于无产阶级的事业,因而我很尊敬他。
我总是贪婪地寻找机会和他谈话,这种谈话在不带恶意的情况下(可惜这种情况太少)总是很有教益和才气横溢的。
然而我们任何时候也没有达到彻底的开诚布公。
我们的性格是互不相容的。
他把我叫做多愁善感的唯心主义者,他是对的。
而我把他叫做崇尚虚荣的阴森森的滑头,我也是对的”巴枯宁在写这段回忆文字的时候,马克思已经是共产国际的领袖,巴枯宁已经成了他的疯狂的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