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课程校本化

合集下载

2024年德育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2024年德育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2024年德育校本课程实施方案一、背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人们对于德育教育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

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德育在学生素质的培养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因此,为了有效地实施德育教育,我校制定了以下的实施方案。

二、目标1. 培养学生的德行品质,提高他们的道德观念和道德意识。

2.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塑造良好的人格。

3. 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使他们具备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

4.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三、内容1. 道德伦理教育:通过开展道德伦理教育,让学生了解并掌握基本的道德原则和道德规范,培养学生正确的行为道德和思维道德。

2. 心理健康教育: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情感、意志和行为,引导他们积极面对挫折,培养健康的心理素质。

3. 社会实践教育:通过社会实践教育,让学生亲身感受社会的现实和问题,通过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

4. 环境教育:通过环境教育,将环保意识融入学生的学习、生活和行为中,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5. 科技教育:通过科技教育,将信息技术与德育相结合,培养学生的科技素质和创新精神,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四、方法1. 情景教学法:结合实际情景,创设具体场景,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提高学习效果。

2. 互动讨论法:通过互动讨论的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和表达能力,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3. 案例分析法:选取真实案例进行分析和讨论,让学生从中学会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4. 实践教学法:通过参与实际的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和感受,提高他们的实践和创新能力。

五、评估与反馈1. 学业成绩评价:将德育成绩纳入学生综合评价的范畴,通过学生的学业表现来评估学生的德育水平。

2. 日常表现评价:通过学生的日常表现,包括学习态度、品德表现和社会实践等方面来评估学生的德育水平。

3. 家长评价:通过家长的参与和评价,了解学生在家庭环境中的德育情况,为学校的德育工作提供反馈和改进意见。

幼儿园校本德育课程设计方案 幼儿园德育课程

幼儿园校本德育课程设计方案 幼儿园德育课程

幼儿园校本德育课程设计方案导言在幼儿园的教育过程中,德育课程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通过德育课程,幼儿可以在早期就学习道德、价值观等方面的知识,为他们未来的成长奠定良好的基础。

制定一套符合幼儿园实际情况的校本德育课程设计方案就显得至关重要。

一、德育课程的目标1. 帮助幼儿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包括诚实、善良、守纪、自律等。

2. 培养幼儿的价值观,让他们懂得尊重他人、团结友爱、关心社会。

3. 培养幼儿的自立自强和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二、德育课程的内容1. 通过故事、情境游戏等形式,传授道德知识,引导幼儿明辨是非、懂得选择。

2. 通过观察、体验,培养幼儿的社交能力和团队意识。

3. 可以组织一些志愿者活动、公益活动,让幼儿亲身参与,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4. 定期举办一些德育主题的活动,如主题演讲、德育教育周等,引导幼儿思考、交流。

三、德育课程的实施1. 设置固定的德育课程时间,并制定详细的教学计划。

每周为幼儿设置一到两堂德育课程,时间不少于40分钟。

2. 选用适合幼儿的教材和教具,例如绘本、玩具、实物模型等,让幼儿通过各种视觉、听觉的方式更好地接受德育知识。

3. 鼓励教师利用幼儿园日常教育活动来渗透德育内容,让孩子们在游戏、饮食、卫生等方面都能体会到德育的意义。

4. 加强家园合作,将德育课程内容和家庭教育相结合,形成合力,共同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

四、德育课程的评估1. 制定具体的评估标准,评估德育课程的学习效果,内容包括道德行为、价值观形成、社会责任感等方面。

2. 定期进行德育课程的评估,可以通过观察、问卷调查等方式进行,及时了解幼儿的学习情况。

3. 对于德育课程效果不明显的幼儿,要及时进行个别辅导,让他们更好地参与到德育课程中来。

五、德育课程的改进1. 定期召开德育课程教师培训,让教师们不断提高自身的德育教育水平。

2. 充分听取家长的意见和建议,不断改进德育课程的实施方案,使之更好地贴合幼儿的实际需求。

2024年德育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2024年德育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2024年德育校本课程实施方案一、前言在当今社会,德育教育被越来越多的学校所重视和关注。

为了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和道德观念,建立和谐的校园氛围,我校制定了2023年德育校本课程实施方案,旨在全面提升学生的道德素养和综合素质。

二、方案目标1. 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使他们具备健全的人格和优秀的素质;2. 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使他们成为有良好道德道德素养的公民;3. 建立和谐的校园文化,营造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提高整体教育质量。

三、方案内容1. 课程设置(1)思想品德课程:加强对学生的道德教育,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2)公民道德与法制课程:传授基本的法律知识和公民意识,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法制观念;(3)心理健康课程:关注学生心理健康,提供相关知识和技能,增强学生的心理适应能力和自我调控能力;(4)生活技能课程:教授实用生活技能,培养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2. 教学方法(1)案例教学法:通过真实的案例讲述和讨论,引导学生思考和反思,培养学生的道德判断和决策能力;(2)互动式教学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互动,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和团队合作能力;(3)实践教学法: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锻炼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4)情景模拟教学法:通过模拟真实场景,引导学生在实际情景中运用所学道德知识和技能。

3. 评价与考核(1)定期考核:根据学生的平时表现、课堂参与和作业完成情况等,进行定期的综合评价;(2)实践考核:通过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表现,评价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实际操作能力;(3)学科综合考核:将德育成绩纳入学科综合考核的一部分,综合评价学生的综合素质和道德修养。

四、实施策略1. 教师培训:组织德育教师参加相关培训,提高其德育教育理论和实践水平;2. 家校合作:加强家校沟通和合作,共同关注学生的德育教育,形成一体化的育人格局;3. 学生参与管理:设立学生德育委员会,由学生代表参与学校德育工作,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和主动性;4. 社会资源整合:积极开展社会实践活动,邀请社会资源人员参与德育教育,使教育更加贴近社会。

德育课程校本化 校本课程特色化

德育课程校本化 校本课程特色化

73·EDUCATOR·实践者说ShiJianZheShuo德育课程校本化 校本课程特色化文/滕 云为深化课程改革,提高办学品位与办学水平,加快特色学校建设步伐,山东省莒县第四实验小学以“乐真教育”为总抓手,围绕“德育课程校本化”和“校本课程特色化”两大主题,确定了以“关注师生的发展,优化育人环境,提高育人质量,提升办学品位”为学校特色的学校创建的重点,全面推进以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核心的素质教育。

校本课程的开发步骤为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学生在各种教育活动中增长知识、培养能力、陶冶情操,学校根据教师的个性特长,以教师丰富的实践为基础,自编了校本课程教材。

建立校本课程开发领导小组 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课程开发领导小组,负责校本课程的开发、实施、检查与评估,协调各学科组与年级组的工作,并适时对开发实施的校本课程做出客观评价以调整、完善。

进行前期论证 学校结合现有资源,通过问卷调查等形式征集教师的意见,综合学生、教师和学校设备资源三方面的因素来确定校本课程开发实施的具体科目及内容。

一系列课题初步确定后,要对社会和学校的课程资源进行评估,使开设的课程植根于社区和学校现有的课程资源中,使构建的课题体系符合学校发展的特色。

师资培训 教师能否适应与承担新课程的教学任务,是能否提高校本课程教学质量的关键。

首先,学校对教师进行课程理论的培训,让教师初步掌握课程的一些基本原理。

其次,对教师进行专业知识培训,不断拓宽其知识面,重新构建教师的知识结构。

最后,积极吸纳社会人士,特别是有一技之长的社会专业人员,作为教师的有益补充。

同时,学校通过开设示范课,开展专业研讨,让教师经历实践的磨炼。

撰写校本课程纲要 课程纲要一般包括下述内容:主讲教师、教学材料、课程类型、授课时间和授课对象、班级规模等。

健全管理制度 为确保校本课程开发质量,学校进一步拟定相应的校本课程管理制度:校本课程开发审议制度、校本课程评价制度、校本课程管理岗位责任制等。

2024年德育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2024年德育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2024年德育校本课程实施方案一、背景和目标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德育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日益凸显。

作为一个具有独特文化和社会价值观的国家,我们需要培养德才兼备、具有良好道德素养的公民。

因此,根据我校的实际情况,制定了2024年的德育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本方案的目标是通过校本德育课程的实施,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良好的品德修养,健康的心理素质,敬业精神和创新能力,以适应21世纪要求的的全面发展的需要。

二、方案内容1. 课程设置(1)德育校本课程将在每个年级的课程设置中占有一定的比重,从幼儿园一直到高中毕业。

(2)课程以学生为主体,围绕道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公民教育和健康生活教育等方面展开,涵盖学生全面发展的各个方面。

(3)课程采用模块化的方式,将不同主题的教育内容进行整合,形成完整的课程体系。

2. 教材选择(1)教材选择以本校编写或者修订的教材为主,力求与教师和学生的实际需求相契合。

(2)教材内容要具有思想性、科学性和社会实践性,能够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实践,并能够体现国家核心价值观和学校办学理念。

3. 教学方法和手段(1)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包括课堂讲授、小组讨论、情景模拟、案例分析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2)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鼓励学生通过实践活动和社会实践来加深对德育的理解和认识。

(3)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如网络、教育软件等,提供个性化的学习资源,以满足学生的自主学习需求。

4. 评价体系(1)建立科学和全面的评价体系,包括定期测验、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实践活动等多个方面。

(2)评价重视对学生实际行为和心理健康的评价,注重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5. 培训机制(1)要求学校建立和完善德育课程的培训机制,为教师提供相关的培训和进修机会。

(2)通过教师的培训,提高教师的教育理论水平和教育实践能力,提升教师的德育水平。

三、实施步骤1. 制定课程标准和教材(1)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制定适合学生的课程标准和教材。

主题德育校本课程

主题德育校本课程

主题德育校本课程
主题德育校本课程是指学校根据自身特点和资源,自主开发的一种德育课程。

它旨在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主题德育校本课程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德育理论课程:介绍德育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方法,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

2. 德育实践课程:通过组织学生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如志愿服务、社区服务等,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实践能力。

3. 德育文化课程:通过开设文化课程,如传统文化、礼仪教育等,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道德修养。

4. 德育心理课程: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通过开设心理课程和心理咨询,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培养健康的心态。

主题德育校本课程的实施需要学校、教师、学生和家长等多方面的配合和支持。

学校需要提供必要的资源和支持,教师需要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和能力,学生需要积极参与和配合,家长需要给予关注和支持。

通过主题德育校本课程的实施,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德育校本课程设计

德育校本课程设计

德育校本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德育的基本概念,掌握校本课程中德育的核心要点。

2. 学生能认识和描述德育在个人成长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

3. 学生能了解并阐述我国教育体系中德育的目标和要求。

技能目标:1. 学生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活动,提升问题分析、解决的能力。

2. 学生能运用所学德育知识,进行自我品德培养和提升。

3. 学生能运用沟通技巧,与他人建立良好的道德互动关系。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2. 学生认识到道德行为的重要性,自觉遵循社会公德,关爱他人,尊重生命。

3. 学生增强集体荣誉感,积极参与学校、班级的德育活动,为创建和谐校园贡献力量。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德育校本课程,旨在通过系统的德育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

学生特点:六年级学生已具备一定的道德认知,但还需加强道德情感的培养和道德行为的引导。

教学要求:教师应结合学生实际,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

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他们积极参与,确保课程目标的达成。

通过对课程目标的分解,为教学设计和评估提供具体依据。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教学内容紧密围绕课程目标,结合课本内容进行选择和组织。

具体包括以下方面:1. 德育基本概念:讲解德育的定义、目标、原则等,让学生对德育有全面、系统的认识。

教学内容:(1)德育的含义与目标(2)德育的基本原则(3)德育的方法与途径2. 校本课程德育要点:阐述校本课程中德育的核心内容,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

教学内容:(1)爱国情怀与民族精神(2)传统美德与时代精神(3)法制观念与道德规范3. 德育在个人成长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认识到德育对个人成长和社会发展的积极影响。

教学内容:(1)德育对个人成长的影响(2)德育对社会发展的作用(3)优秀德育典型的案例分析4. 我国教育体系中德育的目标和要求:介绍我国教育体系中德育的要求,指导学生遵循道德规范。

校本化德育

校本化德育

周至六中2+1模式下的校本化德育(二)创新德育载体,打造德育特色学校坚持“德育为先,全面发展,立德树人”的教育思想,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学校教育的全过程,着力培养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和具有服务社会能力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育人为本,德育为先。

学校党、政、工、团主要负责人齐抓共管德育工作。

抓好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日常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

制定并落实《周至六中德育工作九十步》、《周至六中学生学籍分管理制度》等,落实《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

发挥班主任作用,提倡脑勤、腿勤、眼勤、口勤、手勤的“五勤”作风,树立“五镜”意识:望远镜意识——着眼学生发展和未来;放大镜意识——善于捕捉学生长处和进步;显微镜意识——敏锐观察、因势利导;三棱镜意识——善于分析,理性判断,细致工作;平面镜意识——客观公正,求真务实。

充分利用班会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心理健康教育、良好习惯教育和安全纪律教育。

政教处、团委、年级组、班主任、值周教师、科任教师,找准教育的切入点,发挥职能作用,寻找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

针对目前学生品德行为中责任意识淡漠的现象,学校通过主题班会、演讲比赛、日常规范、多方提醒等途径,建立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长效机制,使学生的道德面貌有明显改观。

建立《周至六中班级量化考核办法》等制度,对班级管理和学生行为提出了具体要求,狠抓爱心教育和责任心的培养,培养学生的自律自强意识。

建立“政教处——年级组长——班主任——授课教师——家长——班干部——同学”七级跟、帮、教体系。

政教处定期集中对行为不端正的学生进行教育,年级组长、班主任着力做好帮教转化工作,定期汇报转化结果,班干部、同学、家长主要负责课余、校外时间的帮教、监管工作,从而使德育工作落到实处。

学校定期召开班主任经验交流会,确定交流专题,进行研讨和交流,在学困生转化方面,不少班主任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还撰写了专题论文,为我们班务管理提供了宝贵的材料。

学校注重社会教育、家庭教育的配合,定期聘请专家作相关报告,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法制教育,组建了家长委员会,每学期定期召开家长会一次,通过沟通和交流携手抓好学生教育。

德育校本化课题研究报告

德育校本化课题研究报告

德育校本化课题研究报告《德育校本化课题研究报告》一、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德育校本化的有效实践方式和策略,提出一套可行的德育校本化改革方案,以促进学校德育工作的提升和发展。

二、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文献资料法、调查问卷法和实地观察法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研究。

首先,通过查阅大量相关文献资料,了解德育校本化的理论基础和实施模式。

然后,设计调查问卷,在学生、家长和教师等不同群体中进行调查,收集他们对于德育校本化的看法和意见。

最后,根据调查结果和实地观察所得,提出一套德育校本化改革方案。

三、调查结果分析1. 在学生中,有80%的人认为德育校本化是必要的,他们认为德育应该贯穿于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中,而不是被孤立开来。

2. 在家长中,有70%的人希望学校加强与家庭的合作,共同培养学生的德育意识。

3. 在教师中,有90%的人认为德育校本化是学校德育工作的发展方向,他们呼吁增加德育教师的数量和提升德育教师的水平。

四、德育校本化改革方案1. 着力完善课程体系,将德育内容融入各个学科的教学活动中,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

2. 建立德育校本化的评价机制,通过制定德育评价标准和评价方法,促进学生德育素养的全面发展。

3. 加强学校与家庭的合作,通过开展家校合作教育,共同培养学生的德育意识和道德修养。

4. 提升德育教师队伍的素质,加强德育教师培训,提高他们的教育教学水平和德育教育的专业能力。

五、实施效果评估根据实施方案,我们将对实施效果进行评估,通过学生的德育表现和素养提升情况、调查问卷反馈等方式,及时调整和完善推进方案,以保证德育校本化改革能够取得良好的效果。

六、结论德育校本化是学校德育工作发展的必然趋势,本研究提出的改革方案将有助于促进学校德育工作的提升和发展。

通过完善课程体系、建立德育评价机制、加强家校合作和提升教师队伍的素质,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德育意识和道德修养,推动学校德育工作的蓬勃发展。

国家德育课程校本化实施的杭州实践

国家德育课程校本化实施的杭州实践

需要灵活设计教研形式,这些工作需要教研员集思广益,有效评估学科发展现状,精准掌握学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因此,教研员在教研策划过程中能有效提升的专业能力。

其次,教研员可通过精心组织教研过程提升专业能力。

无论是教研内容的流程安排,还是活动过程的合理把控,抑或是学校、教师、学生等各种教研要素的协调,教研过程中意外事件的处理……这一切都需要教研员通盘考虑,灵活应变,并及时提出应对措施。

这一过程,是对教研员个人素养的全面考验,也是教研员专业能力提升的绝佳机会。

最后,教研员可通过有效提炼教研成果提升专业能力。

教研活动本身是最鲜活的、最富内涵的教研资源,对这些资源的处理过程,也是教研员提升专业能力的有效过程。

对活动内容的针对性总结,对教研结论的归纳性提炼,对教研问题的深化反思,都是教研员专业能力提升的具体过程。

杭州市基础教育研究室一贯重视教研员活动组织能力的提升。

一方面,重视新老教研员传帮带工作的落实,老教研员身体力行,在实践工作中为新教研员提供活动示范。

另一方面,室内的月报制度、各学科组的横向交流等都为教研员提升活动组织能力提供了良好契机。

当然,实践能力最后还是要在实践活动中方能得以提升。

我室要求各学科教研员认真、慎重对待每一次教研活动,要求教研员事前策划精细、事中组织精致、事后提炼到位。

这些要求,已经作为我室的教研文化融入教研实践,为打造一支专业能力拔尖,勇于担当、乐于奉献的教研队伍提供了坚实助力。

总之,教研员专业能力的提升是一个不断学习、不断实践、不断反思的积累过程,需要教研员永葆教研初心,夯实专业知识,潜心教研实践,锐意教研创新。

只有这样,方能持续提升专业能力,为实现教研理想奠定坚实的能力基础。

□◢国家德育课程校本化实施的杭州实践□方丽敏1张育花2(1.杭州市基础教育研究室,浙江杭州310003;2.杭州市钱塘区教师教育学院,浙江杭州310018)摘要:国家德育课程是学校德育的主渠道。

要提升课程实施的有效性,实现课程应有的育人价值,国家德育课程的校本化实施是课程改革的必然要求。

初中德育校本教案

初中德育校本教案

初中德育校本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

2. 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增强法制观念。

3. 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使学生具备良好的公民素质。

二、教学内容1. 价值观的树立:让学生认识到诚信、勤奋、尊重、公平、公正等价值观的重要性,并在日常生活中践行这些价值观。

2. 法律教育:让学生了解国家法律法规,知道法律的基本要求,自觉遵守法律,不做违法的事情。

3. 社会责任感培养:让学生认识到自己是社会的一员,要关心社会、关爱他人,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为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

三、教学方法1.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让学生深入理解德育教育的重要性。

2. 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3. 实践法: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将德育教育融入到实践中,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解或观看视频,引入本节课的德育教育主题。

2. 案例分析:分析典型案例,让学生了解德育教育的重要性。

3. 分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分组讨论,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4. 实践环节: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将德育教育融入到实践中。

5. 总结讲解:对学生的讨论和实践进行总结,强调德育教育的重要性。

6. 布置作业: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思考如何在生活中践行德育教育。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情况,包括发言、讨论等。

2. 学生实践成果:考察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表现和成果。

3. 学生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对德育教育理念的理解和应用。

六、教学课时本节课拟安排2课时,每课时45分钟。

七、教学资源1. 案例材料: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德育教育案例。

2. 视频资料:选取与德育教育相关的视频资料。

3. 社会实践资源:联系社区、企业等,为学生提供参加社会实践的机会。

八、教学建议1. 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德育教育的重要性。

德育课题申报书:小学德育实践活动课程校本化开发与实施研究

德育课题申报书:小学德育实践活动课程校本化开发与实施研究

小学德育实践活动课程校本化开发与实施研究学科分类:德育课题类别:一般课题关键词:德育实践活动课程校本化开发与实施预期研究成果:研究报告课题设计论证一、问题的提出1.解决学校德育工作中的问题的现实需要硚口区建乐村小学创建于1963年,是一所有着深厚底蕴和鲜明特色的学校,2005年被授予武汉市第三轮综合办学水平督导评估先进学校称号,2008年学校以“科技类——无线电制作”这一鲜明的特色项目,首批通过了硚口区素质教育特色学校评估,2013年高水平通过了武汉市素质教育特色校评估。

近几年,学校牢牢抓住文化建设、德育实践、课堂教学等阵地,丰富和发展学校“乐学教育”办学理念。

如今,面对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对优质公平教育的需求,学校发展面临瓶颈。

经课题组梳理,当下建乐村小学德育工作面临的主要问题有两个,一是现实中的学校教育轻德育重智育,片面看待教育质量,过于追求分数,忽视了学生习惯、兴趣和态度的培养;二是学校德育多强调道德知识灌输和观念的强化,德育实践活动意识不强,效果不稳定,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忽视学生的情感体验。

2.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需求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内涵除德才兼备、身心健康外,关键是知行合一。

学校德育实践活动课程可把一些随意的、自发的实践活动纳入课程的范畴,明确教学目标和教学要求,统筹教学安排,使学生在广阔的实践中获取直接情感体验,在对实践活动中的各种现实问题和社会现象的积极思考中,主动获取直接经验,增强理解,并将这种直接的情感体验内化为自身信念与修养,从而提高品行修养。

3.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根本需要学校开展德育工作的关键是如何让学生核心素养落地生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简言之,即如何“立德”,如何“树人”?丰富多彩的课内外实践活动,是中小学拓展德育空间、创新德育方法、丰富德育形式、强化德育实践、增强德育体验、提高德育实效的重要途径。

二、课题界定德育实践活动:指由学生亲历的包括实验、展示、表演、调查、访谈、角色扮演等操作活动,旨在作用、影响、改善、优化学生的道德认识和行为的活动。

小学德育课程校本建设分析

小学德育课程校本建设分析

小学德育课程校本建设分析随着教育发展,德育教育在小学教育中变得越来越重要。

学校德育课程的校本建设也成为当前教育教学改革的焦点之一。

本文将从德育课程的定义、校本建设的意义、校本建设的内容和方法等方面展开分析。

一、德育课程的定义德育教育是指将道德素质培养和教育纳入教育体系中的一项教育形式。

道德素质是指人的行为规范、道德信念、品质等,是人们在实际生活中必须遵循的基本道德规范。

德育课程是通过各个教学环节,即课堂教学、课外活动、考试评价等,去达到培养学生道德素质的效果。

二、校本建设的意义校本建设是指学校依据本校实际情况,根据国家课程标准要求,通过自身努力和改善,将课程、教学和学生发展整合起来形成整体的德育体系。

这种校本建设意义重大,具有如下几个方面:1.提高教学质量。

德育是学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校本建设可以使教育教学更加紧密地围绕德育方向展开,从而有助于提高学校德育教育的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增强学校特色。

各个学校的实际情况各异,因此,制定适合本校特色的德育课程可以提高学校的声誉,树立学校特色,并能培养出优秀的德育人才,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做出贡献。

3.促进教师发展。

校本建设促使学校高度重视德育教育,促进教师科研工作,提高教师的教育技能和德育素质。

三、校本建设的内容和方法1.内涵补充。

学校可以根据国家课程标准或是实践中的需要,增加德育课程的内容和内涵,使德育课程更加全面丰富。

2.课程开发。

学校可以根据学科要求,开发德育相关的课程,更好地体现课程某些方面的德育功能。

3.活动设计。

学校可以在课堂教学之外开设各种校内活动,如文化节、科技竞赛等,以活动带来更好的德育效果。

4.师资培养。

除了学生,学校还要引导教师多参与社会实践,增强德育教育的实效性和创新性,提高德育教育质量。

总之,小学德育课程的校本建设应充分考虑学校的文化、社会、心理等多个方面,设计合理的课程体系,确保德育课程的目标和理念能够顺利贯彻到实践中,为小学生提供更好的德育教育。

探究品德课程校本化之路

探究品德课程校本化之路

探究品德课程校本化之路品德教育是一个学生学习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部分。

它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发展其良好品德和价值观,更能够帮助他们建立健康的人际关系和社交技能。

品德教育做为学校教学日程表的一个独立课程,它的校本化越来越得到广泛认可。

本文将探究品德课程校本化之路。

品德课程校本化的概念及其重要性品德课程校本化是一种将全国或国际标准课程调整为特定学校实践情况的过程。

这种方式能够使学校制定出最具适应性的品德教育课程计划,将它们与学生和教师的实际需求紧密结合起来。

品德课程校本化之所以如此重要,是因为他可以帮助学校制定出课程计划,满足学生的期望和教师的实际需要。

制定校本化课程计划可以极大的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教师的教育效率。

品德课程校本化的步骤下面,我们将简要介绍品德课程校本化需要追求的步骤:第一步:课程制定。

课程计划应该根据学生的需求和教师的实际情况制定。

这样可以为学生与教师提供最理想的品德课程计划。

第二步:设置课程目标。

设置课程目标是设计一种品德教育计划的关键步骤。

教师应该清晰明确的表达出学生在课程学习期间需要实现的目标。

第三步:制定课程时程。

课程时程是每个学期品德课程的各个组成部分。

计划中应包括重点课程和课程细节。

第四步:资源准备。

它包括提供教材、活动材料、视觉辅助和学习工具,以帮助教师和学生执行课程计划。

第五步:实施课程。

教师应该引导学生的参与, 并根据实际情况和需要调整授课计划,确保学生能够全面参与。

第六步:评估课程。

通过评估课程计划的效果和学生的反馈,将来制定更合适的品德课程计划。

品德课程校本化的优点品德课程校本化的优点主要包括:一、可以为教师提供更大的授课灵活性;二、更好地吸引和鼓励论文作者来参与这种课程;三、校本化的课程能够更好地适应学生的需要;四、这种课程可以引导学生改变自己的态度和行为;五、学生能够深入理解内容,提高学生的品德水平;六、品德课程校本化可以为学生创造更高质量的学习体验。

品德课程校本化的实际案例下面是最近实施的品德课程校本化的实际案例:将品德教育课程与ABCD项目结合! 哈里斯堡Montessori 小学采用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结合园内种植到食物类别的品德教育,这样可以使学生意识到自己的健康、营养和环境保护。

关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校本化与个性化

关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校本化与个性化

关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校本化与个性化近年来,随着教育领域的变革和社会需求的提升,关中小学注重德育工作的校本化与个性化。

校本化德育工作强调将德育纳入学校的整体规划和发展目标,个性化德育工作则注重照顾每一个学生的特点和需求。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探讨关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校本化与个性化的实施。

首先,在校本化德育工作方面,关中小学注重将德育纳入学校的整体规划和发展目标。

学校将德育目标设置为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对德育工作进行明确的规划和安排。

例如,学校设立德育目标,如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增强学生的公民意识等,同时制定相应的德育活动和课程。

此外,关中小学还注重与家长和社会资源的合作,通过家访、社会实践等方式,让学生在各个方面的成长中都能受到德育的熏陶。

其次,关中小学强调德育工作的个性化。

在个性化德育工作方面,学校注重照顾每一个学生的特点和需求,促进每个学生的全面发展。

学校鼓励教师关注学生的个性,通过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特长和优势,创设个性化的德育环境。

例如,学校鼓励学生参与不同类型的课外活动,如社团活动、运动训练等,以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

同时,学校还通过个别辅导和心理咨询等方式,帮助学生解决成长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促进他们全面的个性发展。

除了校本化与个性化的实施,关中小学还重视德育工作与学科教育的融合。

学校将德育融入到各个学科中,通过学科教育培养学生的德育素养。

例如,在语文课堂上,老师会选取一些优秀的文学作品,通过讲解和讨论引导学生从中汲取道德意义和人生哲理。

在数学课堂上,老师会设置一些与生活中的道德问题相关的数学题,引导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同时培养他们的道德判断能力。

这种融合的方式不仅提高了德育的实效性,也使学生对于德育的接受度更高。

此外,关中小学还注重德育工作和校外社会资源的结合。

学校积极与社会机构合作,引入社会资源,拓宽学生的视野和知识面。

例如,学校邀请社会公益组织的工作人员来进行关于社会公德的讲座,通过现实案例和互动讨论引导学生认识到社会责任的重要性。

校本德育课程

校本德育课程

校本德育课程以和“为指导,本文介绍了禾丰镇初级中学的德育校本课程纲要。

该校以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为目标,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为指导,全面落实课程标准。

在保证对学生进行基本思想政治观点、基本道德、基础文明行为教育、培养良好的思想品德和个性心理品质基础上,努力构建具有初中特色的德育校本课程,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XXX的德育校本课程总体目标是紧紧围绕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这一主线,制订如下目标:1、德育校本课程管理目标:系列化、人本化、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

该校致力于将学校德育工作具体分解到年级,具体到学期与月,每月根据主题安排活动,形成系列,使学生在具体的活动中受到教育。

同时,逐步建立以学生成长导师制为基本模式的亲情化、互动式、人本化的校园人际关系,继续使用好《学生成长记录》。

德育队伍专业化,使年轻班主任教师100%的接受学校及上级有关部门培训,积极争取德育专职人员和思想政治课教师参加上级举办的专业培训。

力争配备专职的心理健康教育指导教师,通过培训在全校培养一批德育工作带头人。

德育评价科学化,建立和完善德育工作的“双线”评价机制,即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与教师德育工作评价,把教师德育工作评价结果纳入教师工作考核。

德育资源最优化,利用好校内德育阵地(一报、一主、一室、板报宣传栏、校园文化长廊等),充分发挥其主阵地作用,积极开辟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社会实践基地、青少年活动中心,发挥德育基地的互补作用。

德育效果最优化,使学生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惯,牢固树立“知荣明耻”社会主义荣辱观,使学生的思想品德评定合格率在98%以上,有效控制学生的违法犯罪行为。

2、德育校本课程育人目标: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审美。

将学生培养成具备以下素质的青少年:1、热爱祖国、党和社会主义,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具有正确的政治方向。

2、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有远大的理想和建设祖国、振兴中华的志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德育课程校本化、序列化
□宁波北仑淮河小学张亚伟
我校的德育课程,以培养“现代新小市民”为目标,传承与创新融合,通过创建“阳光城”特色模式,创设“主题大单元”课程方式,处处增强学校德育课程的校本化,体现德育课程的序列化,让德育教育不再枯燥无味,让孩子真正享受到“轻负担高质量”的阳光教育。

我校在建校以来,就大胆依托学校周边社区和港区的资源优势,根据学生的天性和爱好模仿的特点,相继提出了“特色载体构建为手段,情景模拟为形式,感恩教育为凸显点,生存教育为突破口,综合素养提高为目标”的“阳光城”德育特色课程创建设想,把学校现有的环境资源、人际资源、设施资源、地方本土化资源等情境资源背景进行详细分析,同时集合学校的办学理念和德育课程的最终目标,开展一些有特色又序列化的德育课程活动。

一、“阳光城”特色模式的创建——德育课程的校本化设计
所谓的“阳光城”就是将学校施教区内,学生学习的学校、生活所在区域的社区看作一个整体模拟城市。

我们的学生就是这个城市中的“小市民”,学校就作为这个阳光城市的快乐大本营,学校德育课程的主阵地就是在这个“快乐大本营”中开展。

学校周边的社区、相应的单位又是学生校外德育拓展教育的一些主要基地,结合各个社区不同的特点,利用课余时间开展一系列德育综合活动。

自“阳光城”创建以来,我们始终把德育研究的“自主模拟”形式和“感恩、生存、养成”三大思想教育体系作为德育课程开发的精神引领。

由此,充分地把“阳光”的精神内涵得以内化、吸收和提升。

学校开展的国际儿童动漫节、海洋港口文化节、民族精神文化节等主题活动课程都始终以“阳光”内涵和思想教育等作为活动宗旨。

二、“主题大单元”课程的创设——德育课程的序列化开展
为了体现德育课程的序列化,让德育教育适合不同年龄学生的成长需求,我们把德育课程活动融入到学生的兴趣活动课程中,在潜移默化中提升了学生的品德素养。

每学期我校都集合传统节日和学校特色课程活动,探索出整个学期的主题文化活动课程。

我们将每学期的德育课程分为“习惯养成”“感恩教育”“实践体验”“快乐收获”四大模块,设计和实施
了一系列贴近不同年龄学生生活的“微活动”和“微课程”,把养成环保意识、提高科学素养、培养文明习惯等有机结合起来,在课程中既体现学校德育特色课程的育人功能,又促使学生在实践中获得真实感悟和收获。

每一次的“微活动”和“微课程”,我们都结合适当的时间点,用最贴近学生生活的方式来开展德育课程活动。

通过“主题大单元”课程形式,我们把不同年龄的学生能力、特点整体考虑进来,我们把细碎的活动整合起来,最终形成了自己的主题大单元序列性的课程。

(浙江教育报 2015年7月8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