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赋课件69386
合集下载
《赤壁赋》优质课件ppt
精选版课件ppt
11
2.(1)文章第二段作者的感情从乐到悲,悲从何来?
(1)来自作者遭受贬谪后的苦闷,触景生情,见茫 茫月色江水,产生知音天各一方之叹,在“扣舷而歌” 中,已包含淡淡的哀愁。 (2)来自客人幽怨悲凉催人泪下的洞箫声 。
精选版课件ppt
13
香草美人
最早出自屈原《离骚》 香草美人:1、高洁的品质
精选版课件ppt
29
•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xián]而歌之。歌曰: “桂棹(zhào)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 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箫者, 倚歌而和(hè)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 泣如诉,余音袅袅[niǎo],不绝如缕。舞幽壑 之潜蛟,泣孤舟之嫠(lí)妇。
精选版课件ppt
2、圣明的君主 3、美好的理想
精选版课件ppt
14
(2)词中的"美人"指什么?歌词表达主人怎样的 情怀?
明确: “美人”指所倾心的对象,代表一种理想的 追求。它表现了作者的政治感慨,是作者在遭受 贬谪之后,仍然坚持对生活的执着态度,坚持对 朝廷政事关切而不甘沉沦的情怀。
精选版课件ppt
15
第三小节重点词语:
关键词。
乐甚——愀然——喜而笑
精选版课件ppt
8
本段展示了一个怎样的境界?表现 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怀 ?
本段展示了一个友人相聚、泛舟江 上、畅饮美酒、咏诗诵文、迎风赏月 的舒畅飘逸、超然物外的境界。在黄 州苏轼过的实际上是一种囚犯生活, 处境相当困难。居然有如此雅兴,夜 游赤壁。表现了他听任自然,乐观旷 达的情怀。反映了他超然物外、洒脱 不羁的道家思想。
因宋朝有不杀士大夫的惯例,以及众人的营救,使得苏 轼免于一死,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
《赤壁赋》PPT精品课件
第七单元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赤壁赋
苏轼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及背景。 2、积累文言知识。 3、从写景状物中读出作者的情感变化,理解作 者被贬黄州时期复杂的思想感情及其成因。
作者介绍
苏轼(1036—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伟大的 文学家,书画家,开词中豪放派,对后代有深远影响。宋 神宗时,因反对王安石创行的新法被贬官,先后到杭州, 密州等地任职。1079年,御使李定等摘其讽谕诗中的诗句 ,证陷他以诗诽谤朝廷,被捕下狱(乌台诗案)。后贬为 黄州团练副使。
思考讨论
学习第五段: 13、本段感情色彩如何?主要写了哪些内容? 本段感情色彩为”吕”照应了开头超然欲仙的快乐c主要写客人听了 苏子的话,身心释然,主客开怀畅饮,兴尽酣睡。 14、这样结尾有什么深刻含义? 这样结尾是向政敌的一种暗示:我虽然遭受迫害,贬滴黄州,但我的 日子过得并不错,既不寂寞也不苦恼。这实际上是一种抗议。 15、结合全文,应如何认识文中的“主”与“客”? “主”“客”实为一体,分别反应了作者内心的积极和消极的心态。
写作特点
1.写景、抒情、议论紧密结合。 全文不论抒情还是议论,始终不离江上风光和赤壁故事。这就创 造出一种情、景、理的融会,充满诗情画意而又蕴涵着人生哲理 的艺术境域。第~段重在写景,与作者超然旷达的心境相映成趣 ,也为下文的抒情、议论奠定了基础。第四段虽然重在说理,却 借追述历史陈迹、抒怀历史人物而显示人生与天地“变”与“不 变’的哲理。
写作背景
宋神宗元丰二年(1079),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在这里 ,他经常到赤鼻矶游览眺望,或泛舟江中。1082年,苏轼又来到 这里。这时的他已年近半百,站在矶头,望着滚滚东去的江水, 想起自己建功立业的抱负尚未实现,不禁俯仰古今,浮想联翩, 写下了名作《念奴娇·赤壁怀古》。这年的七月十六日和十月十五 日,苏轼又两次泛舟游览赤壁之下的长江,写下了著名的《赤壁 赋》和《后赤壁赋》。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赤壁赋
苏轼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及背景。 2、积累文言知识。 3、从写景状物中读出作者的情感变化,理解作 者被贬黄州时期复杂的思想感情及其成因。
作者介绍
苏轼(1036—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伟大的 文学家,书画家,开词中豪放派,对后代有深远影响。宋 神宗时,因反对王安石创行的新法被贬官,先后到杭州, 密州等地任职。1079年,御使李定等摘其讽谕诗中的诗句 ,证陷他以诗诽谤朝廷,被捕下狱(乌台诗案)。后贬为 黄州团练副使。
思考讨论
学习第五段: 13、本段感情色彩如何?主要写了哪些内容? 本段感情色彩为”吕”照应了开头超然欲仙的快乐c主要写客人听了 苏子的话,身心释然,主客开怀畅饮,兴尽酣睡。 14、这样结尾有什么深刻含义? 这样结尾是向政敌的一种暗示:我虽然遭受迫害,贬滴黄州,但我的 日子过得并不错,既不寂寞也不苦恼。这实际上是一种抗议。 15、结合全文,应如何认识文中的“主”与“客”? “主”“客”实为一体,分别反应了作者内心的积极和消极的心态。
写作特点
1.写景、抒情、议论紧密结合。 全文不论抒情还是议论,始终不离江上风光和赤壁故事。这就创 造出一种情、景、理的融会,充满诗情画意而又蕴涵着人生哲理 的艺术境域。第~段重在写景,与作者超然旷达的心境相映成趣 ,也为下文的抒情、议论奠定了基础。第四段虽然重在说理,却 借追述历史陈迹、抒怀历史人物而显示人生与天地“变”与“不 变’的哲理。
写作背景
宋神宗元丰二年(1079),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在这里 ,他经常到赤鼻矶游览眺望,或泛舟江中。1082年,苏轼又来到 这里。这时的他已年近半百,站在矶头,望着滚滚东去的江水, 想起自己建功立业的抱负尚未实现,不禁俯仰古今,浮想联翩, 写下了名作《念奴娇·赤壁怀古》。这年的七月十六日和十月十五 日,苏轼又两次泛舟游览赤壁之下的长江,写下了著名的《赤壁 赋》和《后赤壁赋》。
《赤壁赋》PPT课件29张
17. 狼籍( jí ) 18. 枕藉( jiè )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农历每月十六日
状语后置句
交代了游览的时间、地点、人物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慢慢地
起
通“嘱”,劝请 名词活用作动 互文
词,歌唱
译文:壬戌年秋天,七月十六日,苏子与客人在赤壁下泛舟游玩。清
全文不论抒情还是议论始终不离江上风光和赤壁故事,形成了情、景、理的融合。 4.主客对答的辞赋结构。
主客对答是赋的传统手法,主客一般是作者一人的化身。本文通过主客问答阐述 了作者在失意之中对人生的见解。运用主客问答的方式,使行文结构波澜起伏,摇曳 多姿,作者的思想感情也因之得以层层展现,深层揭示。
课文总结
表示下文是更进一步的 议论,再说
主宰
如果
即使
取用
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
禁止
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
尽
大自然
宝藏
享有,享受
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译文:再说,天地之间,万物各有主宰,如果不是为我所有,即使是一 丝一毫也不敢取用。只有这江上的清风和山间的明月,耳朵听到了就成 了声音,眼睛看到了就成为色彩,取用它们无人禁止,使用它们也不会 用完,这是自然界无穷无尽的宝藏,我和你可以共同享受。
挖掘本文线索
感情线索: 乐——悲——喜 时间线索: 月初出——东方既白 叙事线索: 夜游—听曲—主问客答—主辩—客喜
写景 清风明月交织
露珠水珠辉映
赤
壁 抒情 乐 悲 喜
赋
情因景生 景以情显 移情于理
《赤壁赋》课件(共21张PPT)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ppt
古义:旷远的样子;
今义:完全不知道的样子。
4.词类活用 ①西望夏口,东望武昌(方位名词作状语,表示动作行为“望”的方 向:向西望,向东望) ②舞幽壑之潜蛟(动词的使动用法,使……起舞) ③泣孤舟之嫠妇(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哭泣) ④侣鱼虾而友麋鹿(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伴侣;以……为朋友) ⑤月明星稀,乌鹊南飞(名词作状语,向南) ⑥下江陵,顺流而东也(方位名词作动词:攻占;向东进军)) ⑦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名词作动词,打鱼砍柴)
赤
壁
赋
苏轼
学习目标
1. 积累掌握文中出现的重要的文言基础知识; 2. 学习把握古代山水游记类散文景、情、理
三者融合的写作特点; 3. 正确理解作者纵情山水的情感和文章寄寓
的旨趣; 4. 激发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热情,培养积
极向上的人生观。
作者简介
苏轼,字子瞻、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 仙,汉族,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 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嘉祐二年(1057),苏轼进士及第。宋神宗 时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元丰三年(1080), 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宋哲宗即位后任翰林学士、侍 读学士、礼部尚书等职,并出知杭州、颍州、扬州、定州等地,晚年 因新党执政被贬惠州、儋州。宋徽宗时获大赦北还,途中于常州病逝。 宋高宗时追赠太师,谥号“文忠”。
2.《赤壁赋》是意境、情感和理趣完美结合的典范,景、情、理 是如何融合到一起的?
现实中的“水月”——柔和之美——欣赏风月(实); 历史中的“水月”——苍凉之意——凭吊古人(虚); 哲理中的“水月”——人生须臾——体悟人生(虚)。 这样以景为中心,因景而乐、触景生悲、借景议理,景、情、理 和谐地融为一体!
《赤壁赋》ppt优秀课件
而不知其所止 代词,它,指“一苇”
2020/8/16
解释下列红色词的意义(第二节)
扣舷而歌之 音节助词
击空明兮溯流光 形作名,月光下的清波
渺渺兮予怀 悠远的样子
倚歌而和之 循,依
唱和
其声呜呜然 代词,那
不绝如缕 细丝
舞幽壑之潜蛟 使……舞动 泣孤舟之嫠妇。 使……哭泣
使动用法
2020/8/16
解释下列红色词的意义(第三节)
探讨:引来墨客小人的诽谤围攻,一再遭贬 仕途坎坷的原因?
“弟弟苏辙说的那句话:“东坡何罪? 独以名太高。”他太出色、太响亮, 能把四周的笔墨比得十分寒伧,能把 同代的文人比得有点狼狈,引起一部 分人酸溜溜的嫉恨,然后你一拳我一 脚地糟践,几乎是不可避免的。在这 场可耻的围攻中,一些品格低劣的文 人充当了急先锋。”
2020/8/16
坎坷的一生 漂泊的一生 旷达的一生 自足的一生
2020/8/16
2020/8/16
2020/8/16
《枯木竹石图》
2020/8/16
《赤壁赋》、《后赤 壁赋》等皆为传诵名 篇。致力提拔后进, 黄庭坚、秦观、晁补 之和张耒等均出其门 下,并称“苏门四学 士”。
2020/8/16
2020/8/16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 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 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 天一方。”客有吹洞箫者,倚歌 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 ,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
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
妇。
定语后置
词类活用
2020/8/16
找出文中描写箫声的句子, 作者是怎样(手法)描写的?
峨诗都一
眉赋是门
共传大三
苏 比千文父
2020/8/16
解释下列红色词的意义(第二节)
扣舷而歌之 音节助词
击空明兮溯流光 形作名,月光下的清波
渺渺兮予怀 悠远的样子
倚歌而和之 循,依
唱和
其声呜呜然 代词,那
不绝如缕 细丝
舞幽壑之潜蛟 使……舞动 泣孤舟之嫠妇。 使……哭泣
使动用法
2020/8/16
解释下列红色词的意义(第三节)
探讨:引来墨客小人的诽谤围攻,一再遭贬 仕途坎坷的原因?
“弟弟苏辙说的那句话:“东坡何罪? 独以名太高。”他太出色、太响亮, 能把四周的笔墨比得十分寒伧,能把 同代的文人比得有点狼狈,引起一部 分人酸溜溜的嫉恨,然后你一拳我一 脚地糟践,几乎是不可避免的。在这 场可耻的围攻中,一些品格低劣的文 人充当了急先锋。”
2020/8/16
坎坷的一生 漂泊的一生 旷达的一生 自足的一生
2020/8/16
2020/8/16
2020/8/16
《枯木竹石图》
2020/8/16
《赤壁赋》、《后赤 壁赋》等皆为传诵名 篇。致力提拔后进, 黄庭坚、秦观、晁补 之和张耒等均出其门 下,并称“苏门四学 士”。
2020/8/16
2020/8/16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 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 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 天一方。”客有吹洞箫者,倚歌 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 ,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
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
妇。
定语后置
词类活用
2020/8/16
找出文中描写箫声的句子, 作者是怎样(手法)描写的?
峨诗都一
眉赋是门
共传大三
苏 比千文父
《赤壁赋》课件(共48张PPT)
文学理论上提出写文章要如“行云流水” 的文艺观。
苏轼生存的年代适逢王安石 变法新党与司马光旧党斗争之时, 由于坚持正义,夹在两种势力中 间,屡遭贬谪与磨难。先后贬至 黄州、惠州、儋州,最后病死于 常州。
北宋元丰二年(1079年),苏轼被贬调湖州。 贬调的原因是他不赞成王安石的新法。元丰二年 (1079年)八月,苏轼因"乌台诗案"被加以诽 谤朝廷的罪名,被捕入狱。(牵连苏轼三十九位 亲友,一百多首诗)。苏辙等拼死上表相救,幸 好太后曹氏爱才,不肯杀轼,神宗才对苏轼从轻 处置。苏轼被囚128天之后,贬为黄州团练副使, 交由本州安置,不得干预公事。在黄州苏轼过的 实际上是一种较自由的囚犯生活,处境相当困难。 前《赤壁赋》写于元丰五年的七月,这是苏政治 上失意,行动上不自由,生活贫困,心情极其苦 闷的时期。
乌台诗案前后苏轼诗词风格的变化
首先,在题材上,前期的作品主要反映了苏轼 的“具体的政治忧患”,而后其作品则将侧重 点放在了“宽广的人生忧患”。
其次,在文化上,前期尚儒而后期尚道尚佛。
第三,在风格上,前期的作品大气磅礴、豪放 奔腾如洪水破堤一泻千里;而后期的作品则空 灵隽永、朴质清淡如深柳白梨花香远溢清。
散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
《石钟山记》《喜雨亭记》《前赤壁赋》《后赤壁赋》
文 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
艺
《题西林壁》《惠崇<春江晚景>》《惠州一绝》
全
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为豪放词的创始人
《江城子》《水调歌头》《定风波》《念奴娇》《卜算子》
才 书法上为宋初四大书法家,
苏黄(庭坚)米(芾)蔡(襄)
绘画上“朱竹”别具一格;
“成熟是一种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辉,一种圆 润而不刺耳的音响,一种不再需要对别人察言观 色的从容,一种终于停止向周围申诉求告的大气, 一种不理会哄闹的微笑,一种洗刷了偏激的淡漠, 一种无须声张的厚实,一种并不陡峭的高度。勃 郁的豪情发过了酵,尖利的山风收住了劲,湍急 的细流汇成了湖。”
赤壁赋(共34张PPT)
然而,苏轼毕竟是一个胸怀旷达,政治上有抱负的 人。他想从佛老思想中寻求慰藉,寄情山水,幻想出世。 可是,他终究未能超脱也不甘超脱。黄州的山水勾起了 他对古人的怀念,他触景生情,倾吐了自己对曾经大显 身手、建功立业的历史人物崇敬、颂扬的感情,同时也 流露了自己治世立业的壮志。
总之,苏轼的内心是复杂的、矛盾的。消极退 隐和积极进取,疾世愤懑与逍遥山水的两重情绪, 在与世无争的的思想后面,流露出不甘妥协的积极 精神和鄙弃富贵、傲然独立的旷达情怀。
著名赋文
《闲情赋》陶渊明 《思旧赋》向秀 《洛神赋》曹植 《恨赋》》《别赋》(南朝·梁)江淹 《长门赋》司马相如 《采莲赋》萧绎
‖背景介绍
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年),苏轼遭受政治迫 害,被贬到黄州已经两年了。“长江绕廓知鱼美, 好竹连山觉笋香” ,水中的鲜鱼,山间的竹笋,江 城的一切风物,都给政治失意的苏轼带来莫大的慰 藉。这时,他曾站立在江边赤壁之上,眺望如画江 山,唱出了“大江东去”的豪放歌声。他还在七月 十六日一个幽静的夜晚,驾舟畅游于赤壁之下的长 江水面,写下了千古名作《赤壁赋》。
1、作者思路怎样,全文以什么为线索?
感情线索:乐-悲-乐 时间线索:月初出—东方既白 叙事线索:夜游—听曲—主问客答—主辩—客喜
先写月夜泛舟,饮酒赋诗,沉浸在美好景色中 而忘怀世俗的快乐心情;
再从凭吊历史人物的兴亡.感到人生短促,变 化无常,因而跌入现实的苦闷;
最后阐发变与不变的哲理,表现了旷达乐观的 人生态度。
‖艺术特点
1、景、情、理融于一体
写景:清风徐来,水波不兴;月出东山,徘徊 斗牛;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抒情: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 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
议论:水,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月,盈虚 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变,天地曾不能以一瞬; 不变,物与我皆无尽。
总之,苏轼的内心是复杂的、矛盾的。消极退 隐和积极进取,疾世愤懑与逍遥山水的两重情绪, 在与世无争的的思想后面,流露出不甘妥协的积极 精神和鄙弃富贵、傲然独立的旷达情怀。
著名赋文
《闲情赋》陶渊明 《思旧赋》向秀 《洛神赋》曹植 《恨赋》》《别赋》(南朝·梁)江淹 《长门赋》司马相如 《采莲赋》萧绎
‖背景介绍
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年),苏轼遭受政治迫 害,被贬到黄州已经两年了。“长江绕廓知鱼美, 好竹连山觉笋香” ,水中的鲜鱼,山间的竹笋,江 城的一切风物,都给政治失意的苏轼带来莫大的慰 藉。这时,他曾站立在江边赤壁之上,眺望如画江 山,唱出了“大江东去”的豪放歌声。他还在七月 十六日一个幽静的夜晚,驾舟畅游于赤壁之下的长 江水面,写下了千古名作《赤壁赋》。
1、作者思路怎样,全文以什么为线索?
感情线索:乐-悲-乐 时间线索:月初出—东方既白 叙事线索:夜游—听曲—主问客答—主辩—客喜
先写月夜泛舟,饮酒赋诗,沉浸在美好景色中 而忘怀世俗的快乐心情;
再从凭吊历史人物的兴亡.感到人生短促,变 化无常,因而跌入现实的苦闷;
最后阐发变与不变的哲理,表现了旷达乐观的 人生态度。
‖艺术特点
1、景、情、理融于一体
写景:清风徐来,水波不兴;月出东山,徘徊 斗牛;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抒情: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 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
议论:水,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月,盈虚 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变,天地曾不能以一瞬; 不变,物与我皆无尽。
《赤壁赋》ppt课件33张
第 三 段 名作动,捕鱼砍柴 名词意动用法,以……为伴侣(朋友)
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
喻短暂生命
米
片刻,短暂
同“嘱”,劝请
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
一下子 箫声
偕同
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译文:何况我和你在江边捕鱼砍柴,以鱼虾为伴,以麋鹿为友,驾着一叶孤舟,举杯互 相劝饮。像蜉蝣一样将短暂的生命寄托在天地之间,渺小得就像大海里的一颗米粒。哀 叹我们生命的短暂,羡慕长江流水的无穷无尽。想与神仙一起邀游,同明月一样永世长 存。我知道这是不可能轻易得到的,因而只能把这箫声寄托在这悲凉的秋风中。”
第1段 第2段 第3段
第4段 第5段
押韵
间天然仙
桨光方 慕诉缕妇
-an
-ang -u
用韵换韵情况
稀 飞 诗 昌 苍 郎 -i
-ang
东 空 雄 鹿 属 粟 -(i)ong -u
穷终风
-(u)ong/eng
往长瞬尽 主取月竭 色适
-ang -u -入声
-un/in -ue/ie
酌藉白
-入声
字词正音
1.壬戌( rénxū ) 2.桂棹( zhào )
3.余音袅袅( niǎo )
4.幽壑( hè )
5.嫠妇( lí ) 6.愀然( qiǎo )
7.山川相缪( liáo )
8.舳舻千里( zhúlú) 9.旌旗( jīng )
10.酾酒( shī ) 11.横槊( shuò ) 12.渔樵( qiáo ) 13.扁舟( piān ) 14.匏樽( páo ) 15.蜉蝣( fúyóu) 16.无尽藏( zàng ) 17.狼籍( jí ) 18.枕藉( jiè )
《赤壁赋》ppt课件(46页)
在黄州苏轼过的实际上是一种较自由的囚犯 生活,处境相当困难。这是苏轼政治上失意,行 动上不自由,生活贫困,心情极其苦闷的时期。 在一时期,他曾两次游览黄州城外的赤壁(也叫 赤鼻矶),写下了著名的词《念奴娇·赤壁怀古》 及两篇赋,即《前赤壁赋》和《后赤壁赋》。
关于赤壁
赤壁,山名。一指今湖北武昌西 赤矶山,一般认为孙、刘在此破 曹操。一指今湖北黄冈赤鼻矶, 即苏轼游览处。有人认为苏轼把 黄冈赤壁误作孙、刘破曹操处, 其实他并没有弄错。苏轼在《书 〈赤壁赋〉后序》和〈念奴娇·赤 壁怀古〉中,分别以“传 云”“人道是”指黄州赤壁是孙、 刘败曹之地,并非肯定。由于两 山名同称“赤壁”,作者借黄州 赤壁之名驰骋想象,吊古抒怀。
主和客实为一体,其实是苏轼人生的
两个层面:
1、主——作为道者的苏轼
——达观——因缘自适,随遇而安
2、客——作为儒者的苏轼
——悲观——人生短暂,生命渺小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林则徐
➢花与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
长河是无止境的。
──宗 璞
➢人活着要有长度、厚度、宽度和深度。长度是
• 下江陵,顺流而东也
(下:攻占,方位名词作动词用。东: 向东进军,名词作动词用。)
• 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渔樵:名词作动词,打鱼砍柴。)
特殊句式
• 何为其然也 • 而今安在哉 • 而又何羡乎
宾语前置句
特殊句式
• 2、被动句 •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 3、介词结构后置句 • 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 4、主谓倒装句 • 渺渺兮予怀
人的寿命,谁也无法决定长短;厚度是人的为
人,要敦厚老实;宽度是人的肚量,要有广阔
的胸怀;深度是人的能量,即社会活动能量和
关于赤壁
赤壁,山名。一指今湖北武昌西 赤矶山,一般认为孙、刘在此破 曹操。一指今湖北黄冈赤鼻矶, 即苏轼游览处。有人认为苏轼把 黄冈赤壁误作孙、刘破曹操处, 其实他并没有弄错。苏轼在《书 〈赤壁赋〉后序》和〈念奴娇·赤 壁怀古〉中,分别以“传 云”“人道是”指黄州赤壁是孙、 刘败曹之地,并非肯定。由于两 山名同称“赤壁”,作者借黄州 赤壁之名驰骋想象,吊古抒怀。
主和客实为一体,其实是苏轼人生的
两个层面:
1、主——作为道者的苏轼
——达观——因缘自适,随遇而安
2、客——作为儒者的苏轼
——悲观——人生短暂,生命渺小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林则徐
➢花与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
长河是无止境的。
──宗 璞
➢人活着要有长度、厚度、宽度和深度。长度是
• 下江陵,顺流而东也
(下:攻占,方位名词作动词用。东: 向东进军,名词作动词用。)
• 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渔樵:名词作动词,打鱼砍柴。)
特殊句式
• 何为其然也 • 而今安在哉 • 而又何羡乎
宾语前置句
特殊句式
• 2、被动句 •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 3、介词结构后置句 • 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 4、主谓倒装句 • 渺渺兮予怀
人的寿命,谁也无法决定长短;厚度是人的为
人,要敦厚老实;宽度是人的肚量,要有广阔
的胸怀;深度是人的能量,即社会活动能量和
赤壁赋 (共36张)PPT课件
苏子愀然 ,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 星稀 ,乌鹊南飞' ,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 ,东望武 昌 ,山川相缪,郁乎苍苍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 破荆州 ,下江陵 ,顺流而东也 ,舳舻千里 ,旌旗蔽空 ,酾 shí酒临江 ,横槊赋诗 ,固一世之雄也 ,而今安在哉?
作者的复杂思想:儒:积极入世,忧国忧民,平生倾慕贾谊 佛:精通佛理,不计得失,常与僧人来往道:好学老庄,齐 万物,一死生,追求内心调和。
儒家的积极入世态度与佛道的超然物外,与世无争的态度 是矛盾的,但又奇妙地统一在苏轼身上。当儒家思想遭遇 挫折时,苏轼却能峰回路转,在佛道二家思想中找到精神 归宿。
第9课 赤壁赋
余秋雨先生有一篇散文叫《苏东坡突围》,这篇文章主 要讲述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后的生活经历和心 路历程。作者认为这段炼狱般的经历让苏轼真正走向了 成熟,余秋雨写到 “成熟是一种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辉, 一种圆润而不腻耳的音响,一种不再需要对别人察言观 色的从容,一种终于停止向周围申诉求告的大气,一种 不理会哄闹的微笑,一种洗刷了偏激的淡漠,一种无须 声张的厚实,一种并不陡峭的高度。勃郁的豪情发过了 酵,尖利的山风收住了劲,湍急的细流汇成了湖,结 果——引导千古杰作的前奏已经鸣响,一道神秘的天光 射向黄州,《念奴娇.赤壁怀古》和前后《赤壁赋》马 上就要产生。”
二写乐极悲来 。先写歌声,后写箫声;歌中的“美人”喻君, 表现了作者希望为国出力;箫声的怨、慕、泣、诉,抓住了箫 声“哀”的特点,末尾两句夸张性比喻,写出了箫声摄人心魄 的感染力。 在苏子看来,与客饮酒正在兴头,客却忽起悲曲,似乎不太合 拍,但却有深知其中道理,于是才有下段的“正襟危坐”问客: “何为其然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赤壁赋》既保留了传统 赋体那种诗的特质和情韵,同 时又吸取了散文的笔调和手法, 骈散结合。
A
8
教学目标:
一、体会本文景、情、理 结合的特点
二、积累文言知识点
A
9
背景提示
宋代的黄州,就是今天的湖北黄冈。黄冈西 北的长江边上,有一处风景胜地。那儿矗立着 一座红褐色的山崖,因为形状很像鼻子,人们 就称它为赤壁矶;又因为山崖陡峭如一面墙壁, 所以它也被称为赤壁。
和前后《赤壁赋》马上就要产
生。”
——余秋雨《苏东坡突围》
A
6
林语堂在他的《苏东坡传•序》中写得
十分明确而详尽:“我可以说苏东坡是一个
不可救药的乐天派,一个伟大的人道主义者,
一个百姓的朋友,一个大文豪,大书法家,
创新的画家,造酒试验家,一个工程师,一
个憎恨清教徒主义的人,一个瑜珈修行者,
佛教徒,巨儒政治家,一个皇帝的秘书,酒
扁舟piān
读 嫠妇lí 川相缪liáo
愀然qiǎo 舳zhú舻lú
山 旌旗
jīng
酾shī酒
渔樵
qiáo
江渚zhǔ
匏páo樽
蜉fú蝣
无尽藏zàng
狼籍jí
枕藉jiè
A
14
第一步:读
整体感知,把握思路,体会情感
问题一:
苏轼与客游赤壁时心情是如何变化的? 试从文中找出关键词。
乐甚
愀然
喜而笑
A
15
问题二:
A
27
香草美人
最早出自屈原《离骚》 香草美人:1、高洁的品质
2、圣明的君主 3、美好的理想
A
28
如
泣舞怨
孤 舟 之 嫠 妇
幽 壑 之 潜 蛟
如 慕 , 如 泣 如
诉
A
29
(3)作者是怎样描写萧声之悲的?
明确:作者借助夸张,想象,运用精 细的刻画和生动的比喻,化抽象 为具体,把洞箫那种悲咽低徊的 哀音表现得十分形象、真切。
仙,厚道的个小丑。
但是这还不足以道出苏东坡的全部。一提到
苏东坡,中国人总是亲切而温暖地会心一笑,
这个结论也许最能表现他的特质。”
A
7
赋
赋是我国古代的一种文体 ,兼具诗歌和散文的性质。其 特点是“铺采螭文,体物写志 ”。语言上多使用骈句和对偶, 手法上托物言志,借景抒情。
(1)来自客人幽怨悲凉催人泪下的洞箫 声。
(2)来自作者遭受贬谪后的苦闷,触景 生情,见茫茫月色江水,产生知音天各一 方之叹,在“扣舷而歌”中,已包含淡淡 的哀愁。
A
26
词中的"美人"指什么?歌词表达主人怎 样的情怀?
明确: “美人”指所倾心的对象,代表 一种理想的追求。它表现了作者的政 治感慨,是作者在遭受贬谪之后,仍 然坚持对生活的执着态度,坚持对朝 廷政事关切而不甘沉沦的情怀。
内 容:月、水、风、舟 景物
色 彩:淡雅朦胧 外貌、神态 人物 活动 (体现出来的感情)
整体效果:人与自 然之间是那样和 谐亲近
A
22
本段展示了一个怎样的境 界?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 怀?
本段展示了一个友人相聚、
泛舟江上、畅饮美酒、咏诗诵
文、迎风赏月的舒畅飘逸、超
然物外的境界。在黄州苏轼过
的实际上是一种囚犯生活,处
A
5
“成熟是一种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辉,一
种圆润而不腻耳的音响,一种不再需要对别
人察言观色的从容,一种终于停止向周围申
诉求告的大气,一种不理会哄闹的微笑,一
种洗刷了偏激的淡漠,一种无须声张的厚实,
一种并不陡峭的高度。勃郁的豪情发过了酵,
尖利的山风收住了劲,湍急的细流汇成了湖, 结果—— 引导千古杰作的前奏已经鸣响,一 道神秘的天光射向黄州,《念奴娇•赤壁怀古》
A
30
第三段:怀古伤时
处理方法:归纳法
A
31
知识点归纳纲要
赤壁赋
苏轼
A
1
A
2
才华横溢的苏轼
文—— “ 唐宋八大家 ” 诗——“苏 黄” 词——“苏 辛” 书、画——“宋 四 家”
A
3
自题金山画像
苏轼
心似已灰之木,
身如不系之舟。
问汝平生功业,
黄州惠州儋州。
A
4
苏轼简介
苏轼(1037-1101),字 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 山人。北宋著名政治家、文 学家、诗人、画家、书法家 。“唐宋八大家”之一。他 出身知识分子家庭,七岁知 书,十岁能文。宋仁宗嘉佑 二年(1057)与父亲苏洵, 弟弟苏辙中同榜进士,世称 “三苏”,但以苏轼的影响 为最大,他是北宋杰出的诗 人、词人和散文家。
《前赤壁赋》写于元丰五年(1082)七月,这时 苏轼谪居黄州已近四年。作者无辜遇害,长期 被贬,郁愤之情,实在难免。但他又能坦然处 之,以达观的胸怀寻求精神上的解脱,不被颓 唐厌世的消沉情绪所压倒。他在文中自言愁, 而又自解其愁,便反映A了这种复杂的心情。 10
元丰二年,苏轼因
“乌台诗案”被贬黄州。黄州 城外有一块红色的岩壁,相传 是三国时期赤壁大战的战场。 苏轼在此期间经常与朋友夜游 赤壁,月下泛舟。写下了光耀 千古的前后《赤壁赋》与
境相当困难。居然有如此雅兴,
夜游赤壁。表现了他听任自然,
乐观旷达的情怀。反映了他超
然物外、洒脱不羁的道家思想。
A
23
第二段:触景生情,由乐而悲
处理方法:寻点法
A
24
重点实词 倚、和、绝、缕、嫠妇
重要虚词 而
词的活用 舞、泣
特殊句式 渺渺兮予怀;
客有吹洞箫者
A
25
讨论: 作者的感情由乐转悲的原因是什么?
一 (1) 二 (2--3) 三 (4--5)
月下泛舟 吊古伤今 阐述哲理
A
乐 悲 乐
17
第二课时
A
18
赤壁赋
A
19
第二步:讲解、分析
第一段:夜游赤壁
A
20
白
凌 万 倾 之 茫 然
纵 一 苇
露 横 江
之水
所光
如接
天
A
21
朗读第一段,想象一下,假如让你以第 一段的内容来画一幅《赤壁夜游图》你准备 怎样画?
《念奴娇·赤壁怀古》
A
11
如何学习本篇课文
抓诵读,清思路, 重感悟,多积累。
A
12
诵读:
整体感知,把握思路,体会情感
本文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变化?
提示: 乐
悲
A
乐
13
听 壬rén戌xū
属zhǔ客
窈yǎo窕tiǎo
冯píng虚御风
注 桂棹zhào 横槊shuò
倚歌而和hè 余音袅袅 niǎo
幽壑 hè
“情随景生,景随情变”,随着情感的 发展,描写对象又是如何变化的呢? 提示:
清风明月 洞箫呜然 怀古伤己 理至释然 襟怀开朗 泣诉悲情 寄予悲风 主客自乐
A
16
整体感知
1.文章大致写了什么内容? 夜游赤壁,抒发对人生的感慨。
2.客与苏子的人生看法有什么不同?
客-悲观
苏子-乐观
3.全文的感情是如何变化的?文章可以分为几部分?
A
8
教学目标:
一、体会本文景、情、理 结合的特点
二、积累文言知识点
A
9
背景提示
宋代的黄州,就是今天的湖北黄冈。黄冈西 北的长江边上,有一处风景胜地。那儿矗立着 一座红褐色的山崖,因为形状很像鼻子,人们 就称它为赤壁矶;又因为山崖陡峭如一面墙壁, 所以它也被称为赤壁。
和前后《赤壁赋》马上就要产
生。”
——余秋雨《苏东坡突围》
A
6
林语堂在他的《苏东坡传•序》中写得
十分明确而详尽:“我可以说苏东坡是一个
不可救药的乐天派,一个伟大的人道主义者,
一个百姓的朋友,一个大文豪,大书法家,
创新的画家,造酒试验家,一个工程师,一
个憎恨清教徒主义的人,一个瑜珈修行者,
佛教徒,巨儒政治家,一个皇帝的秘书,酒
扁舟piān
读 嫠妇lí 川相缪liáo
愀然qiǎo 舳zhú舻lú
山 旌旗
jīng
酾shī酒
渔樵
qiáo
江渚zhǔ
匏páo樽
蜉fú蝣
无尽藏zàng
狼籍jí
枕藉jiè
A
14
第一步:读
整体感知,把握思路,体会情感
问题一:
苏轼与客游赤壁时心情是如何变化的? 试从文中找出关键词。
乐甚
愀然
喜而笑
A
15
问题二:
A
27
香草美人
最早出自屈原《离骚》 香草美人:1、高洁的品质
2、圣明的君主 3、美好的理想
A
28
如
泣舞怨
孤 舟 之 嫠 妇
幽 壑 之 潜 蛟
如 慕 , 如 泣 如
诉
A
29
(3)作者是怎样描写萧声之悲的?
明确:作者借助夸张,想象,运用精 细的刻画和生动的比喻,化抽象 为具体,把洞箫那种悲咽低徊的 哀音表现得十分形象、真切。
仙,厚道的个小丑。
但是这还不足以道出苏东坡的全部。一提到
苏东坡,中国人总是亲切而温暖地会心一笑,
这个结论也许最能表现他的特质。”
A
7
赋
赋是我国古代的一种文体 ,兼具诗歌和散文的性质。其 特点是“铺采螭文,体物写志 ”。语言上多使用骈句和对偶, 手法上托物言志,借景抒情。
(1)来自客人幽怨悲凉催人泪下的洞箫 声。
(2)来自作者遭受贬谪后的苦闷,触景 生情,见茫茫月色江水,产生知音天各一 方之叹,在“扣舷而歌”中,已包含淡淡 的哀愁。
A
26
词中的"美人"指什么?歌词表达主人怎 样的情怀?
明确: “美人”指所倾心的对象,代表 一种理想的追求。它表现了作者的政 治感慨,是作者在遭受贬谪之后,仍 然坚持对生活的执着态度,坚持对朝 廷政事关切而不甘沉沦的情怀。
内 容:月、水、风、舟 景物
色 彩:淡雅朦胧 外貌、神态 人物 活动 (体现出来的感情)
整体效果:人与自 然之间是那样和 谐亲近
A
22
本段展示了一个怎样的境 界?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 怀?
本段展示了一个友人相聚、
泛舟江上、畅饮美酒、咏诗诵
文、迎风赏月的舒畅飘逸、超
然物外的境界。在黄州苏轼过
的实际上是一种囚犯生活,处
A
5
“成熟是一种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辉,一
种圆润而不腻耳的音响,一种不再需要对别
人察言观色的从容,一种终于停止向周围申
诉求告的大气,一种不理会哄闹的微笑,一
种洗刷了偏激的淡漠,一种无须声张的厚实,
一种并不陡峭的高度。勃郁的豪情发过了酵,
尖利的山风收住了劲,湍急的细流汇成了湖, 结果—— 引导千古杰作的前奏已经鸣响,一 道神秘的天光射向黄州,《念奴娇•赤壁怀古》
A
30
第三段:怀古伤时
处理方法:归纳法
A
31
知识点归纳纲要
赤壁赋
苏轼
A
1
A
2
才华横溢的苏轼
文—— “ 唐宋八大家 ” 诗——“苏 黄” 词——“苏 辛” 书、画——“宋 四 家”
A
3
自题金山画像
苏轼
心似已灰之木,
身如不系之舟。
问汝平生功业,
黄州惠州儋州。
A
4
苏轼简介
苏轼(1037-1101),字 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 山人。北宋著名政治家、文 学家、诗人、画家、书法家 。“唐宋八大家”之一。他 出身知识分子家庭,七岁知 书,十岁能文。宋仁宗嘉佑 二年(1057)与父亲苏洵, 弟弟苏辙中同榜进士,世称 “三苏”,但以苏轼的影响 为最大,他是北宋杰出的诗 人、词人和散文家。
《前赤壁赋》写于元丰五年(1082)七月,这时 苏轼谪居黄州已近四年。作者无辜遇害,长期 被贬,郁愤之情,实在难免。但他又能坦然处 之,以达观的胸怀寻求精神上的解脱,不被颓 唐厌世的消沉情绪所压倒。他在文中自言愁, 而又自解其愁,便反映A了这种复杂的心情。 10
元丰二年,苏轼因
“乌台诗案”被贬黄州。黄州 城外有一块红色的岩壁,相传 是三国时期赤壁大战的战场。 苏轼在此期间经常与朋友夜游 赤壁,月下泛舟。写下了光耀 千古的前后《赤壁赋》与
境相当困难。居然有如此雅兴,
夜游赤壁。表现了他听任自然,
乐观旷达的情怀。反映了他超
然物外、洒脱不羁的道家思想。
A
23
第二段:触景生情,由乐而悲
处理方法:寻点法
A
24
重点实词 倚、和、绝、缕、嫠妇
重要虚词 而
词的活用 舞、泣
特殊句式 渺渺兮予怀;
客有吹洞箫者
A
25
讨论: 作者的感情由乐转悲的原因是什么?
一 (1) 二 (2--3) 三 (4--5)
月下泛舟 吊古伤今 阐述哲理
A
乐 悲 乐
17
第二课时
A
18
赤壁赋
A
19
第二步:讲解、分析
第一段:夜游赤壁
A
20
白
凌 万 倾 之 茫 然
纵 一 苇
露 横 江
之水
所光
如接
天
A
21
朗读第一段,想象一下,假如让你以第 一段的内容来画一幅《赤壁夜游图》你准备 怎样画?
《念奴娇·赤壁怀古》
A
11
如何学习本篇课文
抓诵读,清思路, 重感悟,多积累。
A
12
诵读:
整体感知,把握思路,体会情感
本文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变化?
提示: 乐
悲
A
乐
13
听 壬rén戌xū
属zhǔ客
窈yǎo窕tiǎo
冯píng虚御风
注 桂棹zhào 横槊shuò
倚歌而和hè 余音袅袅 niǎo
幽壑 hè
“情随景生,景随情变”,随着情感的 发展,描写对象又是如何变化的呢? 提示:
清风明月 洞箫呜然 怀古伤己 理至释然 襟怀开朗 泣诉悲情 寄予悲风 主客自乐
A
16
整体感知
1.文章大致写了什么内容? 夜游赤壁,抒发对人生的感慨。
2.客与苏子的人生看法有什么不同?
客-悲观
苏子-乐观
3.全文的感情是如何变化的?文章可以分为几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