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论语》复习资料
《论语》12月月考复习(打印)
《论语》选读月考复习【作者简介】孔子(公元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
“仁” 是孔子的思想体系的核心,孔子思想的诸多方面多与“仁”有关。
仁的基本含义是仁爱。
仁是一种普遍的爱,但并不是一视同仁的爱,而是有亲疏远近之别的有差等的爱。
《论语》以记言为主,故称语。
论是论纂的意思。
《论语》成于众手,记述者有孔子的弟子,有孔子的再传弟子,也有孔门以外的人,但以孔门弟子为主。
《论语》的内容被分散地一条一条记述下来,集腋成裘,经过了一个不断编集的过程。
《论语》没有严格的编纂体例,每一条就是一章,集章为篇,章与章之间、篇与篇之间并无严密联系,只是大致以类相从,并且有重复的章节出现。
【主要思想】《为政以德》:为政以德思想,均贫富含义;《知其不可而为之》:知其不可而为之的责任感;《仁者爱人》:仁爱的基本含义;一、《为政以德》复习【思想解读】为政者的基本素质可以结合“为政以德”的内涵阐述,如德行、教化、诚信、平和、仁爱、秩序、重民、端正等。
孔子认为:“政者,正也。
”作为国家的管理者,首先自身要正,只有当一个人的内心修养达到了一个君子的要求,他才能够为国家做事(可大受),也才能做成事。
所以后代的儒家主张格物、致知、修身、养心、齐家、治国、平天下。
一个人自身的修炼是治国平天下的前提。
在本章中,孔子就明确提出“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如果统治者有感召力,就像北极星一样,“居其所而众星共之”,如果这样就没有必要“杀无道,以求有道”,小人必然会被感化。
“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所以孔子反对武力征服,主张“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统治者自身做出榜样就是对百姓最好的教育。
“临之以庄,则敬;孝慈,则忠;举善而教不能,则劝。
”孔子认为政治上最重要的事情是养生、送死和祭祀。
统治者要“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他反对横征暴敛,认为“苛政猛于虎”,当自己的学生为季氏敛财时,他公然号召其他学生“鸣鼓而攻之可也”。
《论语》十则复习要点
五、出自《<论语>十则》的成语
(1)不亦乐乎 (2)温故知新 (3)见贤思齐 (4)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5)三人行,必有我师 (6)任重道远 (7)死而后已 (8)己所不欲,勿失于人
六、本文所选十章,主要有三个方面的 内容:⑴学习态度;⑵学习方法;⑶思 想品德修养。请分别就这几个方面各举 两则。
乎?
交:交往,
9、学而不思则通罔“智”聪明信、:智慧真诚、诚实
10、思而不学则殆
罔: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 而无所适从。
11、诲女知之乎!
殆:有害
诲:教导 诱导,女:通“汝” 人称代词,“你”, 知:知道、懂得
12、是知也。 是:这、此,知:通“智”聪明、智慧
13、见贤思齐焉
贤:贤人,思:想着、希望, 齐:看齐
5.子曰:“由,诲女(rǔ,通‘汝’) 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 知(zhì,通‘智’)也。”
译:孔子说:"由,教给你对待知与 不知的态度吧:知道就是知道, 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聪明 智慧."
6.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 内自省也。”
译:孔子说:"看见贤人要想着向他 看齐,看见不贤的人要反省有没有 跟他相似的毛病."
欲:喜欢,施:施加、强加
四、重点句子翻译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 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 君子乎?”
译:孔子说:"学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 去温习它,不也高兴吗 ?有志同道合的人从 远处(到这里) 来,不也快乐吗? 人家不了解我, 我却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吗? "
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 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 乎?”
(完整版)《论语十二章》知识点复习
希望教育《论语十二章》知识点复习一、文学常识1.《论语》是儒家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而成。
它以语录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共20篇,世人称“半部《论语》治天下”四书:《论语》《大学》、《中庸》、《孟子》五经:《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2.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思想的创始人。
政治上主张“仁政”,“以德服人”,教育上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孔子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圣人”,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孟子与孔子并称“孔孟”,被联合国称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一。
二、生字注音论(lún)语不亦说(yuè)乎愠(yùn)三省(xǐng)传(chuán)不习乎逾(yú)矩(jǔ)罔(wăng )殆(dài)哉(zāi)箪(dān)陋巷(xiàng)堪(kān)肱(gōng)笃(dǔ)志陬邑(zōu yì)三、重点字词解释及翻译第一章原文:子曰:“学∕ 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1.字词解释:时:按时说:通“悦”,愉快朋:志同道合的人愠:生气,发怒君子:指道德上有修养的人2.译文:孔子说:“学习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温习它,不也是很高兴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处(到这里)来,不也是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吗?”3. 课文探究:第1句:讲学习方法第2句:讲学习的乐趣第3句:讲个人修养第二章原文: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1.字词解释:日:每天三省:多次反省。
省;自我检查、反省。
三:泛指多忠:尽心竭力信:真诚,诚实传:老师传授的知识2.译文: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跟朋友往来是不是诚实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过呢?”3.课文探究:本章强调治学的人重视道德修养第三章原文:子曰:“吾十有五∕ 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论语》十则资料
《论语》十则资料总结:不亦说乎(yuè)为人谋而不忠乎(wèi)诲女知之乎(rǔ) 见不贤而内自省也(xǐng)判断句:是知也省略句:人不知(我)而不愠可以(之)为师矣宾语前置句:仁以为己任一、词语积累(一)通假字、古今字1.通假字:[女]同“汝”,你。
[知]通“智”,聪明2. 古今字:[说]“悦”的古字,愉快。
(二)一词多义1、以①徐喷以烟(用)②以丛草为林(把)可以为师矣(凭借)仁以为己任(把)2、其①细察其纹理(代它的)②蹲其身(代自己的)③神游其中(代想象中的山林)择其善者而从之(他们的)其恕乎(大概,也许)3、为①项为之强(因为)②为之怡然称快(因为)③以从草为林(当作)④二虫尽为所吞(被)可以为师矣(当)为人谋而不忠乎(替)仁以为己任(当作)4.而①连词表修饰例:使之冲烟而飞鸣拔山倒树而来②连词,表承接。
例: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学而时习之见不贤而内自省也择其善者而从之死而后已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③连词,表转折例:人不知而不愠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④连词,表并列例:任重而道远5.之①结构助词,的――见藐小之物。
物外之趣。
②代词,昂首观之(代“群鹤舞于空中”的景象。
)项为之强(代“昂首观之”)使之冲烟而飞鸣(代蚊子)为之怡然称快(代词,这,“鹤唳云端”的景象。
)观之,兴正浓。
(代“二虫斗草间”。
)驱之别院(代癞蛤蟆)学而时习之(代学过的知识)诲汝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代孔子教给弟子的学问)择其善者而从之(代“善者“)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代一言)③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无意。
――心之所向。
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三)成语[不亦乐乎] 原意是“不也很快乐吗?”现用来表示达到极点的意思。
[温故知新] 温习旧的知识,能够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
也指回忆过去,认识现在。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不愿意的,不要加给别人。
[任重道远]担子很重,路程遥远。
[重点]《论语》复习资料.docx
《论语》复习资料一.为政以德【内容提要】这一章阐述了孔子“为政以德”的德政思想,以及礼教(先富后教)、取信于民、均贫富(藏富于民)、反对横征暴敛、反对暴政的仁政理念和对统治者以身作则的要求。
【思考题】1.阅读下而文段,回答后而的问题。
①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②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请就以上内容说说孔子治国的基本思想及局限性何在?【参考答案】孔子主张以道德教化为治国的基本原则,认为道德教化比刑罚要高明得多,既能使百姓守规蹈距,又能使百姓有知耻之心。
但他却忽视了刑政、法制在治理国家中的作用。
2.阅读下面文段,回答后面的问题。
①孔子曰:“求!无乃尔是过与?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②季氏富于周公,而求也为之聚敛而附益之。
子曰:“非吾徒也,小子呜鼓而攻之可也!”③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
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
草上之风,必偃”(1)从攻上文段可以看出孔子什么样的政治主张?(2)孔子强调“君子之徳风,小人之徳草”的作用,但是他乂叫他自己的学生对求“鸣鼓而攻之可也”,这样做不是自和矛盾的吗?対此请谈谈你的看法呢?【参考答案】(])以後:台国(2)孔字曉政爲根本思想应该是以德治国。
但是道德的作用并不是万能的,有时在特殊的环境和特殊的人要有不同的对待方式。
冉有的这些话让孔子觉得他是那种屡教不改的人,所以孔子认为冉有再也不需用那种道德去感化的方法,而应当去声讨他。
3.阅读下面文段,回答后面的问题。
①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
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
草上之风,必偃②季康子问:“使民敬、忠以劝,如之何?”子曰:“临之以庄,则敬;孝慈,则忠;举善而教不能,则劝。
”(1)通过季康子的话町以看出他是如何从政的?(2)从孔了回答季康了的问政中,表达了孔了什么样的为政思想?【参考答案】(1)杀掉不道德的人,使百姓遵守道德;要求百姓严肃认真,尽心竭力,勤勉努力。
论语十则复习
论语十则复习第一篇:论语十则复习《论语》十则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②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③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④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⑤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为政》)⑥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里仁》)⑦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⑧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⑨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子罕》)⑩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卫灵公》)1.《论语》是()家经典著作之一,内容主要是记录()的言行。
全书共()篇,是()体散文。
它与()()()()是合称“四书”。
孔子(前551-前479),名(),字(),春秋末期()国人,我国伟大的()家、()家,儒家学派的开创者和重要代表人物。
2.结实下面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⑪学而不思则罔()⑫思而不学则殆()..⑬温故而之新()⑭择其善者而从之()......⑮学而时习之()⑯不亦君子乎()....⑰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⑱人不知而不愠()⑲其恕乎()..⑳不亦说乎()⑴吾日三省吾身().....⑵见贤思齐焉()⑶是知也()...⑷松柏之后凋也()⑸勿施于人()..⑹吾日三省()⑺必有我师焉()..3.找出文总的两个通假字并加以解释。
⑪()通(),()⑫()通(),()4.用原文语句回答;⑪孔子讲述求学能获得乐趣的句子是:⑫表明巩固知识与创新知识的句子是:⑬讲述探求学问或了解事物要实事求是,不能不懂装懂的句子是:⑭讲述做人要心胸开阔,要有君子之风的句子是:⑮讲述学友之间相互学习、探讨、激励,才能增长才干,得到快乐的句子是:⑯指出只要虚心学习,到处有老师的句子是:⑰文中与“取长补短”的意思相近的句子是:⑱唐太宗李世民有句名言: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
《论 语》复习资料
《论语》复习资料中国古典文学著作经典(选读)(一)《论语》及其成书成书过程司马迁在《史记.孔子世家》中记载:“孔子葬鲁城北泗上,弟子皆服三年。
三年心丧毕,相诀而去,则哭,各复尽哀;或复留。
唯子贡庐于冢上,凡六年,然后去。
”班固的《汉书.艺文志》:“《论语》者,孔子应答弟子、时人及弟子相与言而接闻于夫子之语也。
当时弟子各有所记,夫子既卒,门人相与辑而论纂,故谓之《论语》。
”萧统《昭明文选》注引《傅子》说:“昔仲尼既殁,仲弓之徒追论夫子之言,谓之《论语》。
” ——《论语》在孔子死后三年内记录完成,孔子弟子传授给自己的门人,门人为纪念自己的老师,后来又加进关于自己老师的言行。
《论语》是孔子的门人记录孔子言行的一部集子,成书于战国初期。
因秦始皇焚书坑儒,到西汉时期仅有口头传授及从孔子住宅夹壁中所得的本子,计有:鲁人口头传授的《鲁论语》20篇,齐人口头传授的《齐论语》22篇(“知道、问王”),从孔子住宅夹壁中发现的《古论语》21篇。
西汉末年,帝师(汉成帝)张禹根据《鲁论语》,参照《齐论语》,另成一论,称为《张侯论》。
东汉末年,郑玄以《张侯论》为依据,参考《齐论语》、《古论语》,作《论语注》,是为今本《论语》,共20篇。
《学而》、《为政》、《八佾》、《里仁》、《公冶长》《雍也》、《述而》、《泰伯》、《子罕》、《乡党》《先进》、《颜渊》、《子路》、《宪问》、《卫灵公》《季氏》、《阳货》、《微子》、《子张》、《尧曰》学而第一:“务本”的道理,引导初学者进入“道德之门”为政第二:讲治理国家的道理和方法八佾第三:记录孔子谈论礼乐里仁第四:讲仁德的道理公冶长第五:评价古今人物及其得失雍也第六:记录孔子和弟子们的言行述而第七:主要记录孔子的容貌和言行泰伯第八:记孔子和曾子的言论及其对古人的评论子罕第九:记孔子言论,重点为孔子的行事风格,提倡和不提倡做的事乡党第十:记录孔子言谈举止,衣食住行和生活习惯先进第十一:记录孔子教育言论和对其弟子的评论颜渊第十二:孔子教育弟子如何实行仁德,如何为政和处世子路第十三:记录孔子论述为人和为政的道理宪问第十四:记录孔子和其弟子论修身为人之道卫灵公第十五:孔子及其弟子在周游列国时的关于仁德治国方面的言论季氏第十六:主要记孔子论君子修身,以及如何用礼法治国阳货第十七:主要记录孔子论述仁德,阐发礼乐治国之道微子第十八:主要记录古代圣贤事迹,以及孔子众人周游列国中的言行,也记录了周游途中世人对于乱世的看法子张第十九:记录孔子和弟子们探讨求学为道的言论,弟子们对于孔子的敬仰赞颂尧曰第二十:主要记录古代圣贤的言论和孔子对于为政的论述《论语》书名的含义:汉以来的不同看法:(1)班固《汉书·艺文志》:“《论语》者,孔子应答弟子、时人及弟子相与言而接闻于夫子之语也。
《论语》选读高考复习
孔子“为政以德”思想:正己、举贤、富 民、教民
正己(自身要正)以身作则 正人先正
13.6子曰:“其身正己,不令而行;其身 不正,虽令不从。”
12.19 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 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 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 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百姓”被感化、被折服
第四课 知其不可而为 之复习目标:
①背诵18.5和18.7中的“子路曰”至该章结束部 分。
②了解“知其不可而为之”的精神 。
③了解隐者对社会现状和孔子作为的看法
背诵18.5和18.7中的“子路曰”至该章结束部 分
①凤兮!凤兮!何德之衰?
往者不可谏 来者犹可追
★
,
。②子已路而曰:!“已不仕而无!义。长今幼之之节从政者,殆不可
教材内容梳列
• 第一课:孔子的德政主张 • 第二课:孔子的礼治主张 • 第四课:孔子坚忍不拔的奋斗精神 • 第五课:孔子的人生价值观 • 第六课:道德修养的主要内容和要求 • 第八课:孔子的交往观 • 第十一课:孔子的教育观 • 第十二课:感人的师生关系 • 第十三课:师生关系 • 第十四课:孔子社会理想和人生理想的哲学基础
复习目标:
为政以德
①背诵相关章节 ②理解“为政以德”的思想 ③为政者的基本素质 ④ “均无贫”的含义
理解“为政以德”的思想
2.3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 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政、刑:用法令禁止人们做什么,并以惩罚为 手段加以实施。 德、礼:鼓励人们做什么,并以教育熏陶为手 段加以实施。
礼与仁的关系:礼是以仁为基础,并指导仁。
打印—论语复习资料
《论语》复习资料一、基础知识1、本文中的“子”指的是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我国古代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其思想核心是“仁”2、《论语》,儒家经典之一,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语录体著作。
是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收集整理而成。
共20篇。
它与《大学》、《中庸》、《孟子》合称为“四书”。
“五经”指《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
简称为“诗、书、礼、易、春秋”。
3、重点字词的读音(1)说(yuè)乎(2)论(lún )语(3)乐( lè)乎 (4)不愠( yùn )(5)三省( xǐng )(6)传( chuán )不习乎(7)罔( wǎng )(8)殆( dài )(9)诲女( rǔ)二、关于字词(一)通假字1、不亦说乎:说通悦,愉快2、诲女:女通汝,你3、是知也:知通智,聪明,智慧(二)词类活用1、温故故:旧知识,学过的知识2、吾日日:每天3、知新新:新的理解与体会(三)其他1、时习之时:按时,时常习:复习2、朋:志同道合的人3、人不知知:了解4、愠:生气、发怒5、君子:道德上有修养的人6、三省三:多次省:反省7、信:真诚,诚实8、传:老师传授的知识9、知新知:领悟10、可以:可以凭借11、罔: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12、殆:有害13、思齐齐:看齐、相同14、善者:优点好的方面15、弘毅:刚强,勇毅16、仁以为己任:即“以仁为己任,以为:把……作为17、其恕乎其:大概、也许恕:指儒家的推己及人,仁爱待人18、不欲欲:想要的19、施:施加20、于:在21、后凋:凋谢22、而从之:跟从,这里指学习23、死而后已:停止24、岁寒:年25、是知也:这26、诲女知之乎:教导(四)一词多义①为1、为人谋:替2、可以为师也:做3、知之为知之:是4、仁以为己任:作为②“而”的用法,有的表顺接,有的表转接,请区别下列句中“而”的不同用法:(6分)学而时习之()人不知而不愠()温故而知新()学而不思则罔()任重而道远()择其善者而从之()依次是:表顺接(可翻译为“然后”)、表转接(可翻译为“却”)、表顺接、表转接、表顺接、表顺接三、说说下列句子的意思:⑴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⑵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论语》复习资料(含答案)
《论语》复习资料(含答案)论语复资料一、原著《论语》是一部儒家经典,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记载的言行录。
本书共包含20篇,涵盖了孔子及其弟子的教学和生活等方面的内容。
每篇分别以孔子或其弟子的名字命名。
二、篇章概述1. 学而篇本篇围绕教育问题展开,提出了“学而时之,不亦说乎”的观点。
2. 为政篇本篇主要讨论如何治理国家,孔子提出了许多能够引导君王行事的道理和规则。
3. 八佾篇本篇主要是介绍一种乐舞形式——八佾舞。
除此之外,本篇还包括了一些道德故事和关于礼仪的阐述。
4. 里仁篇本篇提出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原则,阐述了仁者的道德观念。
5. 公冶长篇本篇主要是讲述孔子的言行和他的弟子们对他的赞美。
公冶长是孔子的弟子之一,本篇以他的名字命名。
6. 雅言篇本篇是孔子最具代表性的一篇言论集,其中包括了许多孔子名言和其他重要的道德观念。
三、复答案由于《论语》是一本文学类的书,答案也并非那么确定,因此我们提供以下建议性的复答案供参考。
1. 学而篇①什么是教育?孔子如何看待教育?孔子认为教育是培养人才的过程,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德行和智慧。
②研究需要注意哪些问题?需要有恒心和毅力,时常温,才能使研究成果得以巩固。
2. 为政篇①君主如何有效治理国家?君主应该注重道德,了解人民的需要并制定合适的政策,同时要给予官员相应的职责和奖励。
②什么样的国家能够长治久安?毒瘤非常,重法治,公正廉洁,宽容待人。
以上是《论语》的部分内容概述和相关复习答案,希望能对大家的复习有所帮助。
《论语》十二章期末复习资料
《论语》常考易错字:不亦说.乎;人不知而不愠.;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一、填空题1. 《论语》是儒家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纂zuǎn而成。
它以语录体为主,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
共20篇。
2. 孔子,名丘,字仲尼,鲁国人,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思想的创始人。
二词语注释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时:按时;说:同“悦”,愉快;朋:志同道合的人;愠:生气,恼怒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日:每天;三:泛指多次;省:自我检查、反省;忠:竭尽自己的心力;传:传授,指老师传授的知识3、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故:学过的知识;新:新的理解和体会;可:可以;以:凭借4、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罔:迷惑;殆:疑惑5.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堪:能忍受6、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好:喜爱,爱好乐:以……为快乐7.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饭:吃;于:对,对于8.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焉:在其中;从:跟随,学习。
9.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逝:往、离去斯:代词,这,指河水10.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夺:改变11.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笃:坚定;仁:仁德三句子翻译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别人不了解(我),(可是我)却不生气,不也是有才德的人吗?2、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与朋友交往是不是诚信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过呢?3、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论语十二章》复习资料
《论语》复习1、子曰:“学/而时习之【学了(知识)又按时复习它】,不亦/说乎【不也是很高兴吗】?有朋/自远方来【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亦/乐乎【不也是很快乐吗】?人不知/而不愠【人们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生气】,不亦/君子乎【不也是君子吗】?”——学习方法,乐趣,为人态度。
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为人谋/而不忠乎【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与朋友交/而不信乎【和朋友交往是否诚实呢】?传/不习乎【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过呢】?”——品德修养3、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我十五岁开始立志做学问】,三十/而立【三十岁能自立于世】,四十/而不惑【四十岁能通达事理,不为外物所迷惑】,五十/而知天命【五十岁的时候知道哪些是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六十/而耳顺【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意见】,七十/而从心所欲【到七十岁能随心所欲】,不逾矩【又不会逾越规矩】。
”——学习和品德修养的过程4、子曰:“温故而知新【在温习旧知识后,能有新体会、新发现】,可以为师矣【就可以当老师了】。
”——学习方法5、子曰:“学而不思/则罔【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迷惑而无所得】,思而不学/则殆【只是空想却不读书,就有危险了】。
”——学习方法6、子曰:“ 贤哉,回也【多么有贤德啊,颜回】!一箪食【一竹篮饭】,一瓢饮【一瓢水】,在陋巷【住在简陋的小巷子里】,人/不堪其忧【别人都受不了那穷困的忧愁】,回也/不改其乐【颜回却依然自得其乐】。
贤哉,回也【么有贤德啊,颜回】!”——学习态度和品德修养7、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对于学习,知道怎么学习的人,不如爱好学习的人】,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爱好学习的人,不如以学习为乐的人】。
”——学习态度8、子曰:“饭疏食/饮水【吃粗粮,喝冷水】,曲肱/而枕之【弯着胳膊当枕头】,乐/亦在/其中矣【乐趣也就在其中了】。
不义/而/富且贵【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于我/如浮云【对于我来讲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样】。
《论语》复习资料汇编
福建高考《论语》复习资料汇编一、《论语》导读《论语》首创语录之体。
汉语文章的典范性也发源于此。
《论语》一书比较忠实地记述了孔子的言行,也比较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思想。
今本《论语》共二十篇。
儒家创始人孔子的政治思想核心是“仁”、“礼”、“义”。
作为一部优秀的语录体散文集,它以言简意赅、含蓄隽永的语言,记述了孔子的言论。
《论语》中所记孔子循循善诱的教诲之言,或简单应答,点到即止;或启发论辩,侃侃而谈;富于变化,娓娓动人。
《论语》又善于通过神情语态的描写,展示人物形象。
孔子是《论语》描述的中心,“夫子风采,溢于格言”(《文心雕龙"征圣》);书中不仅有关于他的仪态举止的静态描写,而且有关于他的个性气质的传神刻画。
此外,围绕孔子这一中心,《论语》还成功地刻画了一些孔门弟子的形象。
如子路的率直鲁莽,颜渊的温雅贤良,子贡的聪颖善辩,曾皙的潇洒脱俗等等,都称得上个性鲜明,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孔子因材施教,对于不同的对象,考虑其不同的素质、优点和缺点、进德修业的具体情况,给予不同的教诲。
表现了诲人不倦的可贵精神。
据《颜渊》载,同是弟子问仁,孔子有不同的回答,答颜渊“克己复礼为仁”,答仲弓“己所不欲,务施于人”,答司马中“仁者其言也讱”。
颜渊学养高深,故答以“仁”学纲领,对仲弓和司马中则答以细目。
又如,同是问“闻斯行诸?”孔子答子路:“又父母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因为“由也兼人,故退之。
”答冉有:“闻斯行之。
”因为“求也退,故进之。
”这不仅是因材施教教育方法的问题,其中还饱含孔子对弟子的高度的责任心。
《论语》是名列世界十大历史名人之首的中国古代思想家孔子的门人记录孔子言行的一部集子,成书于战国初期。
因秦始皇-焚书坑儒,到西汉时期仅有口头传授及从孔子住宅夹壁中所得的本子,计有:鲁人口头传授的《鲁论语》20篇,齐人口头传授的《齐论语》22篇,从孔子住宅夹壁中发现的《古论语》21篇。
西汉末年,帝师张禹精治《论语》,并根据《鲁论语》,参照《齐论语》,另成一论,称为《张侯论》。
名著复习——《论语》知识点整理
名著复习——《论语》知识点整理
1. 作者和历史背景
- 《论语》是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后人记录整理的。
- 孔子是春秋时期的思想家和教育家,重要的儒家学派创始人。
2. 内容概述
- 《论语》是由孔子的言行记录组成的,内容包括他的思想、
道德观念、政治理念和教育理念。
- 《论语》分为20篇,每篇都包含了孔子和他的弟子的对话和
言论。
3. 主要观点和思想
- 孔子强调人的道德修养和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思想,强调
人际关系和社会秩序的重要性。
- 孔子提出了"仁"的概念,认为仁是人的基本美德,是实现社
会和谐的关键。
4. 重要的知识点和经典语录
- "学而时之,不亦说乎"
-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 "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 "知者乐水,仁者乐山"
-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5. 关键概念和理解
- 仁:关心他人,具有爱心和同情心,是孔子道德思想的核心。
- 礼:社会礼仪和规范,是维系社会秩序的基础。
- 君子:具有高尚品德和道德修养的人。
6. 当代价值和应用
- 《论语》对于研究儒家思想和中国传统文化有重要价值。
- 孔子的思想在现代仍然具有指导意义,尤其在道德与伦理、
教育和领导理念方面。
以上是我对《论语》知识点的简要整理,希望对你的复习有所
帮助。
《论语》知识点与基础训练(打印)
《论语》八则知识点与基础训练《论语》八则知识点一、作者、作品:选自《论语》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尊称为“大成至圣”。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他列为世界十大名人之一。
《论语》是“语言的论纂”,也就是语录的意思,这是一部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书,共20篇,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
体例主要是语录体、对话体、叙事体。
内容上以教育为主,包括哲学、历史、政治、经济、艺术、宗教等方面。
二、文体:语录体散文三、内容分析:《论语》是一部记录孔子和他若干弟子言行的书,由若干篇章组成,前后两章之间不一定有什么关联。
各章的体式也不尽相同,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种:一种是语录体(也可称格言体),仅指明是孔子的话,不写出说话的环境(包括说话的对象),内容大多是关于学习、道德修养、为人处世的一般原则,这篇课文中除第六则外,都属于这种体式。
一种是对话体,记录孔子对弟子(或其他人)的问题所作的回答。
这种体式的写法很灵活:有时写出提问者的原话,有时只写某人问什么(例如“子贡问曰”);有时写出对话的环境或背景,有时不写。
课文中的第六则属于这种体式,它写出了提问者的原话,但没有写谈话的背景。
一种是叙事体,其中多少有一点情节,但也往往是以记录孔子的话为主。
课文所选8则,是孔子及弟子对学习态度、学习方法的一些看法。
在一、三、五、六、七、八则中还讲到思想品德修养的问题。
第一则主要讲学习的态度和方法,还讲到个人修养的问题,表现了孔子对于学习实践、学习需结友、学习与自我修养密不可分的深刻见解。
第一句讲的是学习的方法。
“时”,这里是副词,相当于“以时”,可以解释为“按一定的时间”或“及时”。
“习”的本义是“鸟数飞”,引申为“实习”“演习”。
孔子所讲的功课如礼、乐、射、御等都需要实习才能掌握;但另一些功课如讲经,那就只能是“温习”或“复习”了。
第二句讲的是学习的乐趣。
“朋”旧注:“同门曰朋。
高考语文总复习-文言文《论语》十二章
(10)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 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 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 “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颜渊)
孔子说:“颜渊问什么是仁。孔子说:“约束自我,使言行归复于先王之礼,就是仁。一旦能约 束自身使言行合乎礼,天下的人都会称赞你是仁人。要做到仁靠的是自己,难道靠别人吗?”颜渊 说:“请问行动的条目。”孔子说:“不合乎礼的不看,不合乎礼的不听,不合乎礼的不说,不合 乎礼的不做。”颜渊说:“我虽然资质愚钝,请让我依照这话去实践。”
子曰:“譬如为山(用土堆山),未成一篑(装土用的竹筐),止,吾 止也。譬如平地(填平洼地),虽覆(倒)一篑,进,吾往也。”(《子 罕》)
子曰:“知(通“智”,智慧)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子罕》)
颜渊问仁。子曰:“克(约束)己复礼为仁。一日(一旦)克己复礼, 天下归(称赞)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细 则)?”子曰:“非礼(名动,符合礼制)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 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聪明),请事(付诸行动)斯语矣。” (《颜渊》)
7.《论语》十二章中强调君子把“仁”作为自己一生的追求是一件重大的使命的两句话是: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8.《论语》十二章认为贯彻“仁”的精神需要一辈子直到生命结束都不能停息的两句话是: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9.《论语》十二章中运用比喻来说明做学问、做事情仅仅差一点就成功了的两句话是: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10.拥有智慧的人不会迷惑,拥有仁心的人不会忧愁,拥有勇气的人无所畏惧,《论语》十二章中体现以上观 点的三句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论语》十二章中孔子强调,君子要约束自我,使自己的言行符合先王之礼,这样才能达到儒家所说的 “仁”的标准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论语》十二章中强调人一旦做到自我约束,使言行符合礼的规范,天下人都会称赞他是仁人君子的两句 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论语》十七则复习
二、中考链接:
• (一)(2012· 山西)阅读《论语》(节 选),完成1—5题。(10分) •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 子曰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 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wǎng
• • • • • • • • • • •
通假字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说”通“悦”, 高兴,愉快) 2、学而不思则罔(“罔”通“惘”,迷惑不 解) 3、吾十有五而志于学(“有”通“又”,用 在整数与零数之间) 4、莫春者(“莫”通“暮”,将尽、晚)
1、子曰 古义:古代特指有学问的男人,是男人的美称。文中指 孔子。 今义:儿子。 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吾日三省吾身:三个方面) 古义:表示数量少,不是确数。 今义:数词,三。 3、不去也 古:背离、抛弃 今:到某一地方 4、虽执鞭之士 古:即使 今:虽然。 5、吾与点也 古:赞赏 今:和。
1.给下面加线的词注音。(2分) wǎng dài ) 学而不思则罔( ) 思而不学则殆( 2.解释下面划线词的意思。(2分) 学过(旧)的知识 不亦说乎( 愉快 ) 温故而知新( ) 3.下列划线词与“可以为师矣”一句中“以”字用法 B 相同的一项是( ) (2分) A.先帝不以臣卑鄙 B.可以一战 C.可以调素琴 D.皆以美于徐公 4.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是聪明的 。 5.中国古代曾有“半部《论语》治天下”的说法,今 天我们阅读它同样获益匪浅,请写出初中语文课本 “孔子语录”中的一则成语或格言警句(试卷上除 外)。(2分)
• 8、曾子曰:"吾日三省(xǐng)吾身--_______" • 9、子曰:“见贤_______。” • 10、子贡问曰:“有一言可以______." • 11、曾子曰:”士不可以不________." • 12、子曰:“富与贵是___________." • 13、子贡问君子。子曰:"_____". • 14、子曰:“君子成人_________." • 15、子曰:“富而可求也,______。” • 16、子在齐闻《韶》,_________. • 17、(点)曰:“莫春者,_______"
《论语》十则复习资料
《论语》十则复习资料班级:姓名:,愉快)乎?有朋.(志同道合的人)㈠、子曰:“学而时.(时常地)习.(温习,复习)之,不亦说.(通“悦”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生气,发怒),不亦君子..(有道德有学问的人)乎?”(《学而》)㈡、曾子曰:“吾日..(多次反省)吾身:为人谋(谋划)而不忠(尽心尽力)乎?与朋.(每天)三省友交而不信.(真诚,诚实)乎?传.(老师传授的知识)不习乎?”(《学而》)㈢、子曰:“温故..(可以凭借)为师矣。
”(《为政》) .(旧的知识)而知新.(新的理解与体会),可以㈣、子曰:“学而不思则罔.(迷惑),思而不学则殆.(有害)。
”(《为政》),聪明),你)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这)知.(通“智”㈤、子曰:“由,诲女.(通“汝”也。
”(《为政》)㈥、子曰:“见贤.(贤能的人)思齐.(相同,一样)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里仁》)㈦、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兼词,“于此”,在这中间)。
择其善.(优点,长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㈧、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刚强,勇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把……当作)己任,不亦重.(重大)乎?死而后已.(停止),不亦远乎?”(《泰伯》)㈨、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凋谢)也。
”(《子罕》)㈩、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奉行)之者乎?”子曰:“其.(大概,也许)恕乎!己所不欲.(想要),勿施.(施加)于人。
”(《卫灵公》)一、文言知识总结及理解性填空。
1、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代鲁国人,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其思想核心是“仁政、仁爱”。
后世将他与儒家学派的另一代表人物孟子合称“孔孟”。
2、《论语》是记录孔子和他弟子言行的语录体散文,共20篇是我国古代儒家的“四书五经”之一,其中“四书”指《论语》、《大学》、《中庸》、《孟子》;“五经”指《诗》、《书》、《礼》、《易》、《春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语》复习资料一、基础知识1、本文中的“子”指的是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我国古代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其思想核心是“仁”2、《论语》,儒家经典之一,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语录体著作。
是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收集整理而成。
共20篇。
它与《大学》、《中庸》、《孟子》合称为“四书”。
“五经”指《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
简称为“诗、书、礼、易、春秋”。
3、重点字词的读音(1)说(yuè)乎(2)论(lún )语(3)乐( lè)乎 (4)不愠( yùn )(5)三省( xǐng )(6)传( chuán )不习乎(7)罔( wǎng )(8)殆( dài )(9)诲女( rǔ)二、关于字词(一)通假字1、不亦说乎:说通悦,愉快2、诲女:女通汝,你3、是知也:知通智,聪明,智慧(二)词类活用1、温故故:旧知识,学过的知识2、吾日日:每天3、知新新:新的理解与体会(三)其他1、时习之时:按时,时常习:复习2、朋:志同道合的人3、人不知知:了解4、愠:生气、发怒5、君子:道德上有修养的人6、三省三:多次省:反省7、信:真诚,诚实8、传:老师传授的知识9、知新知:领悟10、可以:可以凭借11、罔: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12、殆:有害13、思齐齐:看齐、相同14、善者:优点好的方面15、弘毅:刚强,勇毅16、仁以为己任:即“以仁为己任,以为:把……作为17、其恕乎其:大概、也许恕:指儒家的推己及人,仁爱待人18、不欲欲:想要的19、施:施加20、于:在21、后凋:凋谢22、而从之:跟从,这里指学习23、死而后已:停止24、岁寒:年25、是知也:这26、诲女知之乎:教导(四)一词多义①为1、为人谋:替2、可以为师也:做3、知之为知之:是4、仁以为己任:作为②“而”的用法,有的表顺接,有的表转接,请区别下列句中“而”的不同用法:(6分)学而时习之()人不知而不愠()温故而知新()学而不思则罔()任重而道远()择其善者而从之()依次是:表顺接(可翻译为“然后”)、表转接(可翻译为“却”)、表顺接、表转接、表顺接、表顺接三、说说下列句子的意思:⑴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⑵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⑶三人行,必有我师焉⑷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⑸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⑹诲女知之乎?⑺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⑻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⑼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⑽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⑾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四、用原文填空1、新学期又开始了。
我校要迎来一批新同学,请你从本文中为学校选择一句话制成欢迎横幅。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2、由我国民间俗语“三个臭皮匠顶一个诸葛亮”,你能联想到《论语十则》中的哪一句话?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3、《<论语>十则》中阐述学习与思考关系,强调学习与思考必须结合起来的句子是: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4、生活中表示既善于从正面学习,也善于从反面借鉴的意思时(也是与"取长补短"意思相近的句子),我们常引用《论语》中的话: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5、《<论语>十则》中阐述正确的学习态度是实事求是,不能不懂装懂的句子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6、《<论语>十则》中当别人不了解自己甚至误解自己时,应当采取的正确态度是: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7、揭示儒家所倡导的待人接物的处世之道的句子(孔子强调尊重他人意愿的句子是)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8、孔子曾说过:“善人,不善人之师;不善人,善人之资(资:这里有借鉴的意思)。
”用课文中的话说就是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9、、《<论语>十则》中,阐述了“吾日三省吾身”内容的句子是: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10、、《<论语>十则》中,含有“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之意的句子是: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11、孔子认为,聪明人应具备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因为题目里面已经有了聪明人,所以这里要省掉:是知也)的学习态度12、强调责任重要性的句子是: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13、借松柏之后凋比喻社会现象的句子是: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这句话说明品德高尚的人经得起时间和环境的考验。
五、按要求从本文各找出3个例句①学习方法: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②学习态度: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三人行,必有我师焉③品德修养:人不知而不愠吾日三省吾身士不可以不弘毅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六、文章理解1、从本文找出九个成语,并解释其中三个。
再写出2句格言和1个警句:①(本课)成语:温故知新三人行,必有我师任重道远死而后已见贤思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不亦乐乎择善而从一日三省解释:任重道远:肩负着重大的使命,路程也很遥远。
比喻责任重大。
择善而从:选择其中好的跟着做,指能发现别人的优点并学习这些优点。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所讨厌的事情,不要施加在别人身上。
(课外)举一反三、发愤忘食、不耻下问、取长补短、诲人不倦②2句格言: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③1个警句: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2、孔子曾说过:“善人,不善人之师;不善人,善人之资(资:这里有借鉴的意思)。
”用课文中的话说就是2、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3、宋开国丞相赵普曾说:“半部《论语》治天下。
”这句话是什么意思?有什么目的?3、读半部《论语》就可以治理国家(天下);道出(强调)了《论语》在人格修养(修身)和国家治理(治国)方面的巨大作用。
4、在孔子看来,“人不知而不愠”也是一种“君子风范”,那么作为“君子”应具有那些风范呢?4、应具有高尚的道德,宽广的胸襟,善良的心地。
5、“吾日三省吾身”已经成为很多人的座右铭,请结合实际谈谈这么做的好处。
5、这是一种严于律己、勇于解剖自己的精神,只有这样,人才能净化自己的思想,才能在做人与求学方面得到提高。
6、我们从“温故而知新”这句话中,得到什么启示?6、一个好老师应该是能将知识融会贯通,能在温习旧的知识中有所发现。
强调要独立思考。
7、学习与思考有什么关系?请结合文中孔子的话加以分析。
7、学习和思考是辩证的关系,只学习不会思考,则会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
如果只思考而不能学习则会有害,因此二者一定要结合起来。
8、“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最早由儒家提倡的待人接物的处世之道,请你结合实际谈谈为什么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8、“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入”说的是自己不喜欢的言行,不要施加给别人。
比如自己不愿意被别人嘲笑,那么就不要嘲笑别人,而要尊重别人。
俗话说就是“拿人心比自心”,就是从自己的角度设身处地的替别人考虑一下。
这是一种推己及人,仁爱待人的思想,这是人间多一份温暖的前提。
它告诉我们要学会宽容,不要强人所难。
所以我们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9、青少年正处于求学阶段,正需要正确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方法,试选取课文中与学习有关的一则,谈谈它对你学习的指导。
9、例如“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谈的是学习与思考的关系,“学”与“思”二者是一种辩证的关系,学习是思考的基础,思考是学习的必然,二者必须结合起来,才会学有所成。
10、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这句话揭示了松柏怎样的品质?你从中获得怎样的启示?告诉我们什么道理?答:松柏的品质:高洁傲岸、不畏严寒。
获得的启示是(或比喻的社会现象是):君子坚强不屈、高洁傲岸的品格和卓越的才能只有经历艰难困苦的险恶环境考验后才能体现出来。
告诉我们的道理:要有坚强的意志,要有自我修养。
意思相近即可11、请你摘录两个与“诚信”有关的古代著名的故事。
答:曾子杀彘,商鞅“立木为信”,刘邦“约法三章”。
12、第一则3句话的顺序能调换吗?为什么?答:不能.因为第一句是对自己的要求,要重视复习,实践。
第二句除了自己讲学习外,还要重视与同伴交流,才能学有所成。
第三句将学习提高到自我修养的高度,指出求学的人应有君子之风。
所以三者不可调换。
13、“士不可以不弘毅”的原因是什么?(用原文句子填写)“重”和“远”分别表现在哪些地方?“仁”是孔子学说的核心,第八则中曾子说这段话的目的是什么?答:任重而道远。
“重”表现在“仁以为己任”上;“远”表现在“死而后已”上。
鼓励门人要一生为实现“仁”的理想而奋斗。
14、根据课文内容拟一副对联。
答:孔子遍游六国,论语影响全球。
15、课文中提到曾子、子路、子贡,你能列举他们或孔子其他弟子的事迹吗?列举两个以上。
答:曾参杀人、子路盛服见孔子、子贡游说五国之君。
16、古人常用“三”表示多数,如:“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请你再举两例。
答:吾日三省吾身、三思而后行、白发三千丈、飞流直下三千尺。
17、请写出3句课外的孔子的言语。
A.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B.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C.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18、《论语》一书记录了两千多年前孔子和他的弟子的言行。
读了这八则以后,你一定收获不小吧!怎么样,也试着编一则吧!内容涉及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及修身做人均可,但尽量要经典些。
我说:有书不读非君子,骄傲自满真小人。
19、“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反映了孔子什么教育思想,对弟子说的目的是什么?有什么现实意义?答:这是孔子从学习态度方面来谈的。
告戒弟子要善于发现并学习别人的长处,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告诉我们要向一切人学习,在今天仍有实际意义。
只有用谦虚的学习态度,向周围的一切人学习,才会有成就。
20、第(一)则主要讲学习的愉快,友谊的珍贵,个人的修养。
七、古文阅读(一)阅读下面三段文字,完成7-11题。
(15分)[甲]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论语·为政》)[乙]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论语·为政》)[丙]孔子观于周庙,有敧①器焉。
孔子问于守庙者曰:“此谓何器也?”对曰:“此盖为宥座②之器。
”孔子曰:“闻宥座器,满则覆,虚则敧,中③则正,有之乎?”对曰:“然。
”孔子使子路取水试之,满则覆,中则正,虚则敧。
孔子喟然而叹曰:“呜呼!恶④有满而不覆者哉!”(《韩诗外传》)注①敧(qī):倾斜。
②宥(yòu)座:座位右边。
“宥”通“右”。
③中:这里指装水到一半。
④恶(wū):哪里,怎么。
7.解释下面加点的字。
(4分)(1)知之为知之( ) (2)是知也( )(3)思而不学则殆( ) (4)满则覆( )8.翻译上面语段中加横线的文字。
(4分)(1)诲女知之乎?译文:________________ _______(2)孔子问于守庙者曰译文:________________ _______9.[丙]文中孔子“恶有满而不覆者哉!”的感叹给了我们什么启示?(2分)答:_____________ __________10.这几段文字内容都与学习有关,[甲]文和[丙]文谈的是学习______方面的问题;[乙]文谈的是学习方法方面的问题,孔子认为学习过程中______与______应该相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