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鸡兔同笼》说课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鸡兔同笼》说课稿
一、说教材
《鸡兔同笼》是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九单元中第103-105页中的内容,这是数学广角中的内容,是在学习了“租船问题”的基础上进行的,学生在第一单元的租船问题这一课已经接触过列表法及调整法,这为今天学生解决鸡兔同笼问题垫定了基础,学习了今天的内容,又为学生以后使用假设法解答其它实际问题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理解“鸡兔同笼”问题,感受古代数学问题的趣味性;
2、过程与方法: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尝试用不同方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民族自豪感,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求知欲,培养学生逻辑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用假设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
二、说教法、学法
教法:为了更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在本课我打算以启发式为指导思想,采用情境导入、巧设疑问、引导探究等教法。
学法:四年级学生已经进入第二学段的学习,他们的求知欲和好奇心较强,同时动手操作能力、自主探究能力都有所提高,但运用能力不够,抽象概括能力不强,思维方式还在从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的过程中。
新课标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依赖模仿与记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故本课以观察比较、自主探究、交流讨论为主要学习方法。让学生多思、多说、多练,使学生由被动的学习转为积极主动参与学习。根据学法指导的差异性原则,我将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分类指导。
三、说教学过程
为了有效达成本课的教学目标,我设计了如下四个教学环节:导入新课,探究新知,巩固运用,反馈总结。
(一)导入新课
我采用谈话导入:“同学们,你们喜欢画画吗?老师画一种动物让你们猜猜,—这只动物呀,喜欢吃虫子,”学生很容易猜到是鸡,我再添上两笔,变成这种动物呢,有长长的耳朵红红的眼睛,学生很容易猜到是兔子。
这时我用课件出示103页的主题图和原题,并适时揭示课题,这就是著名的“鸡兔同笼”问题{板书:鸡兔同笼}。
同学们知道这道题是什么意思吗?学生讨论后指名请学生来讲解题目意思,我接着追问:“这个问题你现在有办法解决吗?”学生可能觉得无从下手,我引导学生:“这道题的数据比较大,我们可以把数据改小一点,从简单的题目入手。”
【这样的导入,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让学生在猜谜中不知不觉地进入学习状态。顺利过渡到第二个探究新知的教学环节。】
(二)探究新知
这一环节我设计了如下2个步骤:一、理解题意;二、探究方法
1. 理解题意
课件出示104页的例1,请学生读题并说一说从题中了解到了哪些信息,如果学生只说出从题目中可以知道鸡和兔加起来总共有8只,脚共有26只,引导学生说出题目中隐含的信息,即鸡有两只脚,兔子有四只脚。
2.探究方法
根据从题目中收集的信息,请学生们分小组交流讨论,用哪些方法可以找到答案。教师在教室里巡视指导,找出学生想到的不同方法并收集起来。
学生可能想到很多种不同的方法,我用实物投影仪从易到难呈现给学生观察并交流讨论。学生可能想到以下方法:
(1) 列表法
有的学生可能是从鸡有8只开始写起一直到找到答案为止,有些学生可能先直接猜测鸡、兔各有四只,发现比题目中还少两只脚,于是调整为3只鸡5只兔
子,则刚好是26只脚,找到答案。无论学生使用哪一种,我都给予表扬。
(2) 画图法
学生可能利用我导入时的图直接先画8只鸡,{板书:}发现总共只有16只脚,于是从第一只鸡开始给他们添上两只脚一直添到第5只,得到26只脚。找到答案3只鸡5只兔子。
(3) 假设法
学生也可能想到,我把他们全部假设成鸡,也就是脚的总数为:8*2=16(只)比实际少:26-16=10(只),那兔的只数:10/(4-2)=5(只),鸡的只数:8-5=3(只),这时侯我要追问学生:“谁知道这个4-2是什么意思,”
引导学生说出因为把一只兔子当成了鸡,少算的脚就是1只兔子比1只鸡多出来的脚,也就是4-2只。然后请学生口头检验:3*2+5*4=26只如果学生想到的是这一种,我便请学生假设全部是兔子,那能假设法计算找到答案吗?请学生独立完成,全班交流,集体订正。
【本环节让学生充分经历了观察、比较、想象、推理、归纳、概括等数学活动与数学思考,探究用多种方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充分的探究活动,既培养了学生的合理的推理能力,又有效促进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三)巩固运用
指导学生完成教材孙子算经中的“鸡兔同笼”问题及第105页的“做一做”第1题和第2题。
【练习是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思维的重要手段。围绕本课的教学重难点,有层次有针对性地练习。能加深学生对本课所学知识的理解,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四)反馈总结
组织学生畅谈通过本课的学习,有什么收获?
【让学生自己总结所学知识,不仅能进一步内化本课所学,而且学生经历了自我总结、评价的过程,更能在知、情、意、行方面同时得到发展。】
(五)说板书设计
鸡兔同笼
画图法列表法假设法抬腿法
我摒弃了传统大量文字的板书设计,采用这种简明扼要、重点突出的板书,使学生一目了然。
六、教学反思
纵观整个教学过程,本课的特点是:在情境中导入,在探究中求知,在碰撞中生成,在合作中交流,在练习中提升。教师始终定位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我坚信,这样的学习一定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
《鸡兔同笼》说课稿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九单元数学广角《鸡兔同笼》教学内容。下面,我运用新课标理念,从以下几个方面: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教学效果的预测、板书设计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编排特点
“鸡兔同笼”问题是我国民间广为流传的数学趣题,最早出现在《孙子算经》中。教材在四年级下册数学广角中安排“鸡兔同笼”的教学内容,其教学方法与常规课不同。数学广角重在向学生渗透一些数学思想方法,并初步培养学生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因此,在教学此内容时,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另一方面使学生体会代数方法的一般性。
(二)说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尝试不同方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的过程,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体会代数方法的一般性。并能运用画册图法、列举法、假设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
过程与方法:经历“鸡兔同笼”问题的探究与解答过程,体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不同方法。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渗透假设、有序等数学思想,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鸡兔同笼”问题,感受我国古代数学问题的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