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体表肿瘤与肿块医学PPT课件
常见体表肿物ppt课件
![常见体表肿物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5fe3133f700abb68a882fba1.png)
软者又称皮赘,通常有蒂,大小不等,柔软无弹性,多见于 面、颈及胸背部。 硬者,是指具有包膜的由增生纤维组织构成的硬性结节,切 除后不易复发,不发生转移。其生长缓慢,大小不定,可由 针尖至鸡蛋或更大,实性、圆形,质硬,光滑,界清,无粘 连,活动度大,无压痛,很少引起压迫和功能障碍。
2020/12/10
! 葡萄酒色斑:属先天性毛细血管畸形,好发 于面颈部,可同时累及眼神经和上颌神经, 有15%的机会可合并难治性青光眼。
! 表现:出生时即有的明显的粉红色、平坦的、 界清的斑块,压之能退色,随年龄增长,颜 色加深,变紫。病灶随身体生长而相应增大, 终身不消退。65%的患者在40岁前科增厚并 出现结节,在创伤后易于出血,严重影响外 貌和生活。
2020/12/10
神经纤维瘤病
! 是一种具有家族遗传倾向, 多见于儿童期开始发病, 进展缓慢,青春发育期可 加重的先天性疾病。
2020/12/10
本病具有以下特点: ①呈多发性,数目不定,几个甚至上千个不等。肿物大
小不一,米粒至拳头大小,多突出于皮肤表面,质 地或软或硬,有的可下垂或有蒂,大者可达十多公 斤。 ②肿瘤沿神经干走向生长,多呈念珠状,或呈蚯蚓结节。 ③皮肤出现咖啡斑,大小不定,可为雀斑小点状,或为 大片状,其分布与神经瘤分布无关,是诊断本病的 重要依据。
2020/12/10
体表肿瘤虽形状大小相似,但其类、性质各部相 同,其治疗方法和预后亦不同。一旦发现身上出 现肿块,应到医院就诊。医生会根据患者体表肿 块特点进行相关检查。具体检查包括: 1、穿刺细胞学检查。此项检查简便快捷,用细 小针头刺入肿块内,抽出其内容物进行显微镜观 察细胞学形态特征,作出初步诊断,确定肿瘤性 质。若镜下发现细胞形态有恶性特征,则需进一步 检查。 2、病理检查。当穿刺细胞学检查不能确诊时, 则需将整个肿块切下作病理检查,确定其良恶性。
第五章肿瘤ppt课件
![第五章肿瘤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a73126b1afaad1f34693daef5ef7ba0d4b736d10.png)
二、肿瘤的扩散
(一)局部浸润(invasion)和直接蔓延(direct spreading)
恶性肿瘤细胞随着增生,常常连续不断地沿着组 织间隙,淋巴管、血管的外周间隙,神经束衣浸润,破坏 邻近正常器官和组织,并继续生长。
• 肿瘤局部浸润和蔓延的机制(四步骤)
(1) 肿瘤细胞间粘附力↓ cadherin↓、Fn↓→细胞间连接↓
特点,如激素、粘液、糖原、脂质、角质和色素等,有助 于对其进行区别。
上述肿瘤细胞的形态,特别是细胞核的多形性常为恶 性肿瘤的重要形态特征,对区别良恶性肿瘤具有重要意义, 而细胞浆内的特异性产物常有助于判断肿瘤的细胞来源。
淋巴结转移性腺癌(黏液腺癌)
黑色素瘤
3、结构异型性 肿瘤细胞形成的组织结构在空间排列方式上与相应正常
门静脉系统 -肝
转移瘤的特点: 边界清楚、结节状、多个、散在
绒 癌 肺 转 移
胰腺癌肝转移
3、种植性转移 体腔内器官的恶性肿瘤,侵及器官表面,瘤细胞可
以脱落,像播种一样种植在体腔内其他器官表面,形成多个 转移瘤。
皮肤乳头状瘤
肠多发性乳头状腺瘤
3、浸润性生长 为大多数恶性肿瘤的生长方式。瘤组织侵入周围组
织间隙、淋巴管和血管内,像树根长入土壤一样,浸润并破 坏周围组织。无包膜,界不清,移动性差或固定。手术切除 范围大,易复发。
肺别,取决于肿 瘤细胞的分化成熟程度。
间变(anaplasia) 原意是指已分化成熟的细胞和组织的退分化,返
回原始的幼稚状态。因此,间变是指恶性肿瘤细胞缺乏分 化状态或异型性明显。
间变性甲状腺癌
间变的肿瘤细胞具有明显的多形性,即肿瘤细胞彼此 大小和形态上有很大变异,有时很难确定其组织来源。有 的恶性肿瘤主要由未分化细胞构成,称为间变性肿瘤 (anaplastic tumor)。
肿瘤 PPT课件
![肿瘤 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9ae413e28762caaedd33d4d4.png)
边
时明显,与皮肤不粘连
暗红斑块/鲜红隆起压之褪
色
常 见 于 婴 幼 儿 呈青紫色隆起,界不清无搏
头面颈
动
A-V 瘘,可见粗大迂曲之血
管隆起,可闻及血管杂音
眉梢、枕部
单 个 圆 形 ,下 粘 上 不 粘 ,不 能推动
头 、 面 、 背 、 单个,梨形,上粘下不粘,可
臀
推动
臀、手
单个较韧小囊肿,活动好
手 腕 及 关 节 附 圆形隆起,坚硬,屈曲关节
③氨基偶氮类
④亚硝胺类
⑤霉菌毒素和植物毒素
➢ ⒉物理因素: ⑥其它
电离辐射
紫外线
其它
➢ ⒊生物因素:病毒---DNA/RNA肿瘤病毒。
(二)内在因素
➢ ⒈遗传因素
➢ ⒉内分泌因素
➢ ⒊免疫因素
-
3
四、病理
(一)肿瘤生长分期
癌前期 原位癌
浸润癌 (二)肿瘤细胞的分化
高分化(Ⅰ级) 细胞分化接近正常,恶性度低
6
(四)影像学检查
➢ ⒈X线 透视∕平片、造影检查
➢ ⒉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
➢ ⒊超声显像
➢ ⒋放射性核素显像
➢ ⒌远红外热像仪检查
➢ ⒍磁共振成像(MRI)
➢ ⒎内窥镜检查
(五)病理形态学检查(确诊依据)
➢ ⒈临床细胞学检查 ①体液自然脱落细胞
②粘膜细胞
③针刺涂片
➢ ⒉病理组织学检查
-
7
七、肿瘤分期
与周围组织的关系
转移 治疗后 对机体危害
良性
似正常细胞 膨胀式(挤) 缓慢 有包膜界限清、 活动度大 无 不易复发 一般无危害
恶性
常呈异型或幼稚型 浸润型(穿) 常较迅速 无包膜、可破坏周围组织 界限不清、活动受限 易发生转移 易复发 大、晚期可出现恶病质
肿瘤 PPT课件
![肿瘤 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3fa5c379f342336c1eb91a37f111f18583d00cc6.png)
(一) 结构异型性
结构异型性:肿瘤的组织结构在空间排 列方式上与相应正常组织的差异
良性肿瘤组织结构的异型性小 恶性肿瘤的组织结构异型性大
(二) 细胞的异型性
(1) 细胞体积异常:增大、原始小细胞 (2) 细胞的多形性:大小形状不一 、瘤巨细胞 (3) 核增大,核浆比增加 ⑷ 核的多形性 ⑸ 核仁明显 ⑹ 核分裂像增多,见病理性核分裂
常见肿瘤的细胞遗传学改变
肺癌
del(3)(p14~23)
肾母细胞瘤
del(11)(p13)
肾癌
del(3)(p14~23),t(3;5)(P13;q12)
隆突性皮纤维肉瘤 t(17;22)(q22;q13)
滑膜肉瘤
t(X;18)(P11;q11)
第五节 肿瘤的生长与扩散
一、肿瘤的生长 ㈠ 肿瘤的生长方式 膨胀性生长 外生性生长 浸润性生长
浸润性生长
恶性肿瘤的生长方式(细胞长入并破坏周围组 织—浸润)
特点:无包膜,界不清,活动度差,不易切除, 术后易复发。
手术中快速切片可帮助确定手术范围
浸润性生长;乳腺浸润性导管癌
膨胀性生长
外生性生长
浸润性生长
性质
良性
良、恶性
恶性
结节状、有包膜,乳头状、息肉状、溃疡状、蟹足状,
大体
分界清楚 蕈伞状、溃疡状 无包膜,分界不
肿瘤性增殖
非肿瘤性增殖
增生
单克隆性
多克隆性
分化程度
失去分化成熟能力 分化成熟
与机体协调性 相对自主性
具有自限性
病因去除
持续生长
停止生长
形态结构功能 异常
常见体表肿瘤
![常见体表肿瘤](https://img.taocdn.com/s3/m/bdf20d6bdc36a32d7375a417866fb84ae45cc3c9.png)
常见体表肿瘤体表肿瘤是指发生在人体表面或皮下组织,不侵犯肌肉和内脏器官的肿瘤。
常见的体表肿瘤包括良性和恶性肿瘤,其中恶性肿瘤可能对患者的生命构成威胁,因此对体表肿瘤的早期发现和诊断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体表肿瘤种类、症状、诊断方法和治疗方式。
皮肤基底细胞癌皮肤基底细胞癌是最常见的皮肤恶性肿瘤,主要发生在头颈部和手臂等日照充足的部位。
常见症状包括皮肤表面出现鳞片状或透明突起的肿块,容易溃疡出血。
诊断主要通过皮肤活检确定。
治疗方法包括手术切除、激光治疗和放射治疗。
皮肤恶性黑色素瘤恶性黑色素瘤是一种恶性肿瘤,通常起源于黑素细胞。
特征为皮肤色素斑突然增大、颜色不均匀,可伴随疼痛和痒感。
早期的黑色素瘤往往被误认为是普通的黑痣,因此对于有变化的黑痣需要及时观察和就医。
诊断依赖病理活检,治疗一般包括手术切除、放疗和化疗。
皮肤基底细胞瘤皮肤基底细胞瘤是一种最常见的良性肿瘤,多数发生在50岁以上的老年人。
常见表现为体表平坦或隆起的圆形或边缘规则的肿块,常见于头颈部,颜色一般为红色或肉色。
治疗方法一般为手术切除,预后较好。
皮肤鳞状细胞癌皮肤鳞状细胞癌是皮肤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常发生在头皮、面部、手臂等容易暴露在紫外线下的部位。
症状主要表现为皮肤表面出现厚块状、鳞片状、潮红的肿块,有时伴有溢液或溃疡。
诊断依赖皮肤活检,治疗包括手术切除、放疗和化疗。
皮肤红斑狼疮皮肤红斑狼疮是一种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常见于青少年和中年女性。
主要症状为皮肤患处出现红斑、皮疹、光敏感和溃疡等症状,严重时可累及内脏器官。
诊断需要结合病史、体征和实验室检查,治疗主要通过抗炎、免疫抑制和光疗等方法。
脂肪瘤脂肪瘤是一种常见的皮下良性肿瘤,通常生长缓慢,表现为皮下可移动、质地柔软的肿块。
多发生于躯干、上臂、大腿等部位。
一般情况下,脂肪瘤无需治疗,但如果病变存在疼痛、增大或压迫神经等情况,则需手术切除。
骨软骨瘤骨软骨瘤是一种罕见的良性软组织肿瘤,多发生于四肢等部位。
肿瘤课件ppt课件
![肿瘤课件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3818f6002f3f5727a5e9856a561252d380eb202a.png)
.
5
【病理】 恶性肿瘤的发生过程包括癌前期、原位癌、及浸 润癌三个阶段。致癌因素作用约30—40年,经过 约10年癌前期阶段恶变为原位癌。原位癌历经3— 5年,在促癌因素作用下发展成浸润癌。浸润癌的 病程约一年,长者可达10年左右。癌前期为上皮不 典型增生,如萎缩性胃炎、乳腺增生等。
肿瘤细胞的分化分为高、中、低(或未分化) 三类,或称三级。
.
9
肿瘤良恶性的鉴别
良性肿瘤
恶性肿瘤
发生发展 生长缓慢
生长快、且不断
生长
生长方式 膨胀性生长、
浸润性生长、无包膜
包膜完整
边界清楚、活动性好 界限不清、活动性差
转移
无
有
组织形态 分化程度高
分化程度底
机体危害 小
大、可出现全身衰竭
治疗结果 易治愈、不复发
不易治疗、易复发
.
10
【诊断】 病史:家族史、居住与工作环境、症状、年龄、月经生育
.
8
【临床表现】 肿物:肿瘤的主要表现,浅表易发现常是第一症
状。内脏出现相应症状才引起注意。 肿痛:早期少疼痛,晚期侵犯神经而发生疼痛。 溃疡:癌肿致组织坏死而形成溃疡,表现为出
血;胃癌—黑便 直肠癌—粘液血便 肺 癌—咯血。 受损器官症状:肝癌—肝功损坏、肝昏迷;肺 癌—呼吸困难;骨肉瘤—病理性骨折。 局部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的症状: 癌细胞转移至局部—淋巴结肿大;肺癌—血性胸水。 全身症状:晚期消瘦、贫血、发热呈恶病质。
治疗:手术切除。
.
16
四、血管瘤 1毛细血管瘤
由真皮内增生、扩张的毛细血管构成。血管瘤与淋巴管瘤或脂肪瘤并存而 发生淋巴血管瘤或脂肪血管瘤。也可与先天动静脉瘘同时并存。 ⑴草莓状毛细血管瘤:好发于面颈部,表面高低不平,似草莓状,界限清楚,
常见体表肿物课件
![常见体表肿物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5ab8d8d0dc88d0d233d4b14e852458fb770b38c9.png)
肿物活动度:肿物的活动度也是 诊断的重要依据之一,一般肿物 活动度差,恶性的可能性越大。
体表肿物的鉴别诊断
01
02
03
04
肿物的位置、大 小、形状、质地
肿物的生长速度、 疼痛程度
肿物的颜色、温 度、活动度
பைடு நூலகம்
肿物的病理学检 查结果
肤变色等。
体表肿物的分类
炎症性肿物:如 疖、痈、脓肿等
肿瘤性肿物:如 淋巴瘤、神经鞘 瘤等
良性肿物:如脂 肪瘤、纤维瘤、 血管瘤等
血管性肿物:如 血管瘤、动静脉 畸形等
恶性肿物:如皮 寄生虫性肿物:
肤癌、黑色素瘤、 如丝虫病、血吸
基底细胞癌等
虫病等
体表肿物的临床表现
1
肿物大小:肿物 大小不一,可从 小米粒大小到拳
演讲人
目录
01. 体表肿物的概述 02. 体表肿物的诊断
1
体表肿物的定义
01
体表肿物是指发 生在皮肤、皮下 组织、肌肉、骨 骼等部位的肿块
或肿物。
03
体表肿物的病因 包括感染、炎症、 肿瘤、外伤、先
天性畸形等。
02
体表肿物可以是 良性的,也可以
是恶性的。
04
体表肿物的症状 包括疼痛、肿胀、 红肿、发热、皮
头大小不等
3
肿物质地:肿物 质地不一,可呈 软、硬、韧等不
同质地
2
肿物形状:肿物 形状多样,可呈 圆形、椭圆形、
条索状等
4
肿物活动度:肿 物活动度不一, 可活动度好、活
动度差等
2
体表肿物的检查方法
01
视诊:观察肿物的形状、大小、颜色、质地等
02
触诊:触摸肿物的硬度、活动度、边界等
病理学-肿瘤 PPT精品课件
![病理学-肿瘤 PPT精品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094a3a0e5a8102d276a22f6c.png)
核多形性:大小不一,形状不一
核多形性:
大小不一,形状不一;核浆比,1∶1~2;核染色 质粗颗粒状,不均匀;核膜厚;核仁肥大,可多个; 核分裂像多,病理性;双核、多核、巨核或奇形核。
单核瘤巨细胞 ↓
多核瘤巨细胞 ↓
双核瘤巨细胞
核分裂像
• 细胞丝状体以中心体为核心,将染色质聚集形成的染色 体一分为二,将细胞一分为二,完成细胞分裂周期
三
四
多
极
极
极
病理性核分裂像—具诊断意义
不对称二极
三极
多极
顿挫性
顿挫性
顿挫性
(2)肿瘤细胞的异型性
细胞形态 胞核 形状 核浆比 染色质 核膜 核仁 核分裂像 多核/巨核 胞质
正常
正常
正常 146 细,均匀 正常 1个 少,正常 无 嗜酸
肿瘤
多形性
多形性 1/12 粗,不均 厚 肥大,多个 多,病理性 有 嗜碱、特异产物
(与非肿瘤性增生有本质性的不同)
肿瘤性增生与非肿瘤性 增生的区别
非肿瘤性增生 肿瘤性增生
遗传密码改变 无
有
代谢,功能,形态 正常
异常
分化成熟能力 有
缺乏
原因消除后生长 停止
继续
与整体协调性 协调
不
对机体的影响 修复
大
二、肿瘤特性
肿瘤的一般形态与结构 肿瘤的异型性 肿瘤细胞的代谢特点(自学)
浸
润
肺
性
癌
生
长
浸
乳
润
腺
性
癌
பைடு நூலகம்
生
长
2、浸润性生长:多见于恶性
特点
肉眼: 肿块蟹足或树根状,破坏周围 组织,分界不清,无包膜。
肿瘤常见体表肿瘤与肿块
![肿瘤常见体表肿瘤与肿块](https://img.taocdn.com/s3/m/73a4afa84bfe04a1b0717fd5360cba1aa9118c7c.png)
肿瘤常见体表肿瘤与肿块肿瘤是一种常见的疾病,指体内异常细胞的异常增殖与分化。
肿瘤分为恶性肿瘤和良性肿瘤两种类型。
其中,体表肿瘤是指发生在皮肤、软组织和骨骼等部位的肿瘤,通常可通过触摸或观察来检测。
本文将重点介绍一些常见的体表肿瘤以及如何鉴别体表肿瘤与普通肿块。
一、皮肤癌皮肤癌是体表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主要有基底细胞癌、鳞状细胞癌和黑色素瘤等类型。
这些肿瘤通常在阳光暴露部位如面部、颈部和手臂等位置出现。
1. 基底细胞癌基底细胞癌是最常见的皮肤癌类型,通常呈现为一个潮红、透明或珍珠质的肿块,边界清晰且无痛。
这种肿瘤生长缓慢,一般不会扩散到其他部位。
2. 鳞状细胞癌鳞状细胞癌也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癌类型,多见于日光暴露过度的皮肤部位。
鳞状细胞癌通常呈现为一个凹陷、鳞屑和溃疡的表面,且有时伴有出血和痒感。
相比基底细胞癌,鳞状细胞癌有一定的转移风险。
3. 黑色素瘤黑色素瘤是一种恶性的皮肤癌类型,与基底细胞癌和鳞状细胞癌不同,黑色素瘤具有较高的转移和恶变风险。
黑色素瘤通常呈现为一个黑褐色的斑块或痣状,与正常的痣相比,黑色素瘤通常具有不对称性、颜色不均匀和边界模糊等特征。
二、软组织肿瘤除了皮肤癌外,还有一些肿瘤会发生在身体软组织,如肌肉、脂肪和血管等。
软组织肿瘤通常是良性的,但也有恶性的情况。
1. 纤维瘤纤维瘤是一种常见的软组织肿瘤,通常生长在肌肉和脂肪组织之间。
纤维瘤质地较硬,表面光滑,可在触摸时感到明显的突起。
大多数纤维瘤无需治疗。
2. 神经纤维瘤神经纤维瘤是一种起源于神经组织的肿瘤,多见于神经末梢与周围神经干。
神经纤维瘤通常呈现为一个软质、可移动的肿块,与周围组织无粘连。
3. 血管瘤血管瘤是一种由血管组织构成的良性肿瘤,可发生在软组织或皮肤上。
血管瘤通常呈现为一个蓝色或红色的斑块,质地柔软,可通过压迫来减小其大小。
在鉴别体表肿瘤与普通肿块时,有一些关键点应该引起我们的注意:1. 可触性体表肿瘤通常是可触摸的,与周围组织有一定的自由度。
第22章五年制肿瘤,常见体表肿瘤与肿块
![第22章五年制肿瘤,常见体表肿瘤与肿块](https://img.taocdn.com/s3/m/f2a154c96bd97f192379e97f.png)
全世界每年约有1010余万人患恶性肿瘤。 恶性肿瘤为男性第二位死因,女性第三位
主要死因。 我国每年约新发病例200万,死亡约150余
万人,其中60%以上为消化系统癌症。 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在城市依次为肺
癌、胃癌、肝癌、肠癌与乳癌。在农村为 胃癌、肝癌、肺癌、食管癌、肠癌。
免疫因素
肿瘤的发生与机体的免疫状态密切相关
➢ 儿童期免疫系统不成熟,老年人免疫功能减退,这两个年龄组 肿瘤的发病率均高于其他年龄组。
➢ 胸腺摘除动物和胸腺先天发育不良患者,由于细胞免疫缺陷,恶 性肿瘤发病率升高。
➢ 原发性和继发性免疫缺陷患者,淋巴造血系统恶性肿瘤发病率 上升。大剂量化疗、放疗、免疫抑制剂的使用,可能降低了机 体的免疫监视功能,引起肿瘤发生。如艾滋病患者由于免疫缺 陷,伴发Kaposi肉瘤和淋巴瘤很常见。
第22章五年制肿瘤,常见体表肿瘤与肿块
转移
直接蔓延 种植性转移 淋巴结转移
向周围组织 扩散生长
在体腔或 空腔脏器
内
血道转移
第22章五年制肿瘤,常见体表肿瘤与肿块
淋巴道转移
大多区域淋巴结转移 跳跃式淋巴结转移 胃癌的锁骨上淋巴结 皮肤淋巴管转移
桔皮样改变
第22章五年制肿瘤,常见体表肿瘤与肿块
血道转移
腹腔内成单脏器 四肢肉瘤 肺癌 椎体静脉系统
第22章五年制肿瘤,常见体表肿瘤与肿块
第22章
肿瘤 Tumors
第22章五年制肿瘤,常见体表肿瘤与肿块
第22章五年制肿瘤,常见体表肿瘤与肿块
肿瘤概论
Introduction of Tumors
郑树 陈益定 浙江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第22章五年制肿瘤,常见体表肿瘤与肿块
常见体表肿瘤
![常见体表肿瘤](https://img.taocdn.com/s3/m/bb654491d5d8d15abe23482fb4daa58da0111c29.png)
纤维瘤及纤维瘤样病变
血管瘤 神经纤维瘤
有变化时
加深、扩大、 瘙痒、疼痛
囊性肿瘤及囊肿
肿瘤-常见体表肿瘤
皮肤乳头状瘤 皮肤癌 痣与黑色素瘤 脂肪瘤
黑色素瘤
为高度恶性肿瘤,发展迅速, 当怀孕时发展更快。
纤维瘤及纤维瘤样病变
纤维瘤及纤维瘤样病变
血管瘤
神经纤维瘤
囊性肿瘤及囊肿
肿瘤-常见体表肿瘤
▲一些病人是以全身症状为主诉就医的,对原因不 明的病人必须重视和深入检查。
定义 病因 临床表现
实验室检查
诊断 治疗
肿瘤-概论
免疫学检查 主要是检查来自体内的肿瘤胚胎抗原、相关抗 原、病毒抗原。常用的胚胎性抗原: ①癌胚抗原(CEA),为胎儿胃肠道产生的一 组糖蛋白。 ②α-胚胎抗原(AFP):为动物胎儿期,由卵黄 囊、肝、胃肠道产生的一种球蛋白。 ③肿瘤相关抗原。
血管瘤
是由胚胎期间成血管细胞增生而形成的常见于皮肤 和软组织内的先天性良性肿瘤或血管畸形,多见于 婴儿出生时或出生后不久。
肿瘤-常见体表肿瘤
皮肤乳头状瘤 皮肤癌 痣与黑色素瘤 脂肪瘤
纤维瘤及纤瘤样病变
血管瘤▲
1.毛细血管型血管瘤 肿瘤是由大量交织、扩张的毛细血管组成。表现为鲜红或紫红色斑 块。与皮肤表面平齐或稍隆起,边界清楚,形状不规则,大小不等。 以手指压迫肿瘤时颜色退去;压力解除后,颜色恢复。有自愈可能。
定义 病因 临床表现
实验室检查
诊断 治疗
肿瘤-概论
定义 病因 临床表现
实验室检查
诊断 治疗
肿瘤-概论
(二)全身症状
良性及早期的恶性肿瘤,多无明显的全身症状, 或仅有非特异性的全身症状,如贫血、低热、消瘦、 乏力等。恶病质常是恶性肿瘤晚期全身衰竭的表现。
常见体表肿瘤及瘤样肿块
![常见体表肿瘤及瘤样肿块](https://img.taocdn.com/s3/m/5ab6f1d04128915f804d2b160b4e767f5acf80ce.png)
⼀、⽪肤*状瘤 *状瘤由覆盖上⽪发⽣,外⽣性⽣长形成*状突起,⽣长慢,体积⼩,可单发或多发。
据*上的覆盖上⽪可分为鳞状上⽪(头⾯部、外⽿道或阴茎龟头等处)、柱状上⽪(胃、肠等)、移⾏上⽪(肾盂、膀胱等)。
⽣长在阴茎和膀胱等的*状瘤较易恶变。
⼆、⿊痣与⿊⾊素瘤 (⼀)⿊痣 为⿊⾊素细胞组成的先天性⿊斑。
可分为:⽪内痣:位于真⽪区,突起⽪⾯,有时带有汗⽑,最多见。
交界痣:位于表⽪与真⽪交接处,⽣长活跃,扁平,⾊素较深,好发于⼿、⾜,可恶变,早期交界痣可转变为混合痣,最后变为稳定的⽪内痣。
混合痣:位于表⽪基层和真⽪浅层,其交界痣部分,具恶变倾向。
治疗:交界痣,可⾏切除,切⼝离痣缘约0.5cm常规送病检。
忌不完整切除或化学性烧灼、激光或冷冻治疗,因⽆法病检。
(⼆)⿊⾊素瘤 可由⿊痣恶变⽽来(与长期摩擦有关),也可⾃⾏发⽣。
表现为迅速增⼤、⾊素加深、瘙痒不适、疼痛、溃烂、出⾎,周围出现⾊素环或卫星状⼩瘤,区域淋巴结肿⼤。
⿊⾊素瘤发展快,较早转移。
治疗:多采⽤截趾(指)或低位截肢i之后⾏区域淋巴结清扫,围⼿术期配合卡介苗⽪内划痕治疗。
难根治性切除病例,先经免疫或局部冷冻疗法控制瘤灶,再⼿术切除。
三、脂肪瘤 脂肪瘤多发⽣于颈、肩、背、臀等处⽪下,恶变罕见;位于深部或体腔内者,有可能演变为脂肪⾁瘤。
⽪下多发的⼩脂肪瘤不必处理;较⼤的单个⽪下脂肪瘤或深部脂肪瘤,需及早⼿术;疑有恶变者,应扩⼤切除范围。
四、纤维瘤 纤维瘤常混有其他成分,成为纤维腺瘤、纤维脂肪瘤、纤维肌瘤等。
单纯纤维瘤包括: (⼀)黄⾊纤维瘤 好发于躯⼲,上臂近端的真⽪层或⽪下,多起⾃外伤或瘙痒后的⼩丘疹,肿块硬。
边缘不清,因伴有内出⾎,含铁黄素,呈深咖啡⾊。
瘤灶若超过lcm、⽣长较快,应疑为纤维⾁瘤变,需彻底切除。
(⼆)隆突性⽪纤维⾁瘤 位于真⽪层,突出体表,表⾯形似瘢痕疙瘩,好发于躯⼲,低度恶性,切除后易复发,多次复发恶性度增⾼,可⾎⾏转移,应尽早切除。
肿瘤(病理学) ppt课件
![肿瘤(病理学) 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a7261ec06c175f0e7dd13779.png)
▪ 3.胞浆呈嗜碱性
ppt课件
24
ppt课件
25
三、肿瘤细胞的代谢特点
▪ 1.糖代谢—糖酵解为主
▪ 2.蛋白质代谢—合成多于分解,合成肿瘤蛋 白
▪ ①掠夺正常细胞蛋白致恶液(病)质 ▪ ②肿瘤相关抗原 ▪ 3.核酸代谢—DNA、RNA合成代谢增强 ▪ 4.酶系统改变—酶含量与活性改变 ▪ 肝癌—碱性磷酸酶增加和AFP(+)骨肉瘤—碱
ppt课件
20
纤维组织 纤维瘤 纤维肉瘤
ppt课件
21
▪ (二)肿瘤细胞的异型性
▪ 1.肿瘤细胞的多形性 恶性肿瘤细胞一般比来源 细胞大,且大小不一,形 态各异,有瘤巨细胞。
▪
ppt课瘤件细胞排列紊乱,层次增多
22
正常核分裂像
ppt课件
23
▪ 2.核的多形性
▪ 核大、可出现双核、多核、分叶核、巨核、 奇异核、核大小不一,核染色质粗颗粒状、核染 色加深、核膜增厚、核仁增大、数目增多,有病 理性核分裂(如不对称核分裂、三极、四级核分 裂),核浆比例增大接近1:1(正常1:4至1:6)
▪ 部位:腺、柱、立上皮
▪ 类型:①囊腺瘤②纤维腺瘤
▪
③多形性腺瘤④息肉状腺瘤
乳腺 纤维 腺瘤
ppt课件
58
▪ (二)恶性上皮性肿瘤 ▪ 1.鳞状细胞癌 ▪ 部位:原有鳞状上皮覆盖部位皮肤、 ▪ 唇、喉、子宫颈、阴道、食管、阴茎及鳞 ▪ 化上皮等 ▪ 大体---菜花,溃疡。 ▪ 镜下---巢状 条索状 间、实质清楚 ▪ 2.腺上皮癌 ▪ 胃肠 胆囊 子宫体 ▪ 大小、形状不一,腺样、细胞排列紊乱
肉瘤多见 肝 肺多见
原发瘤 血管
转移瘤
V/Cap) 肺、肝
外科学-肿瘤
![外科学-肿瘤](https://img.taocdn.com/s3/m/eab41c72804d2b160b4ec0cf.png)
五、肿瘤的诊断(2/8)
(二)、癌前病变:
l、粘膜白斑——口腔,食道,外阴,宫颈。 2、老年性日光角化病:面、手、耳角化性
硬结。 3、子宫颈糜烂。 4、恶性贫血患者的萎缩性胃炎。 5、纤维囊性乳腺病(囊性增生)。 6、色素性干皮病。 7、多发性家族性结肠息肉瘤。 8、多发性神经纤维瘤病。
(3)、癌肉瘤:癌和肉瘤两种成分混合而成,肺,子 宫内膜。
(4)、碰撞瘤与多源性同时性肿瘤------癌与肉瘤同时 发生,两者各在不同部位或虽在同一部位而 不相连者 称多源性同时性肿瘤,两者相互连 接称------“碰撞瘤”。
肿瘤病理学(4/6)
(二)、良性与恶性肿瘤的区别
良性肿瘤
恶性肿瘤
瘤细胞形态 似正常细胞 常见异型或幼稚型
黄曲霉素(B1、B2),苏铁素,黄樟素等 F、其它
金属致癌剂(铬、砷)---肺癌
致癌物作用的生物学特征
致癌作用依赖于致癌物的剂量 致癌作用的充分表达需要相当长的时间 致癌物作用所引起的细胞变化可传到子细胞
(单克隆) 致癌作用可被非致癌因子所修饰,可提高致癌
物质的摄入代谢、分布、靶细胞的敏感性 细胞增生是细胞癌变过程中的重要阶段
5、 饮食、营养与癌症
1、减少致癌物前体或致癌物的摄入 2、阻止致癌物的合成(VitC,蔬菜、